时间:2023-03-16 15:48:5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研究生教学管理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论文摘要: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一个人个性是否完整、是否良好,对创新能力尤其重要。要有效地搞好班级管理,就得渗透心理教育,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条件。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一个人个性是否完整、是否良好,对创新能力尤其重要。而班级管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此要有效地搞好班级管理,就得渗透心理教育,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条件。
一、关注学生的倾诉
在许多班级中大都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每当在学生身上发生一件不愉快的事情后,教师都不大给学生申辩的机会,更不愿耐心倾听学生的诉说。
处于成长期的中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虽然不是很强,但他们也有自已独特的思维方式,他们每做一件事,都有自己的理由。因此,当学生身上发生问题后,做教师的应该尊重他们独立的人格,要设身处地地从学生角度去思考。经常发火、训斥,是达不到教育学生的目的的,必须给他们诉说的权力,并从中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机,然后把准脉搏因势利导,帮助学生增强识别是非的能力。
对于思想比较复杂、考虑问题有时比较偏激的学生,利用业余时间与学生进行沟通、交谈,诱导他说出与老师发生冲突的原因及当时的想法、产生的结果,分析通知家长的必要性。通过倾听学生的心里话,我深深感到,此年龄段的学生害怕孤独,渴望与老师沟通,渴望老师的理解与信任,愿意与老师多交谈,对所信任的教师,他们的内心世界是敞开的。
相反,如果老师以成人的思维方式去批评学生所做的一切,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学生,不给学生解释的机会,学生因失去说话的权利只好把委屈和不满埋在心里。老师不仅失去了一次了解学生心灵世界的机会,而且学生从此也会产生与老师对抗的心理。
倾听学生的诉说,充分尊重学生倾诉的权利,是一种教育艺术。这有利于师生双方的交流。只有面对学生平等交流,学生才会信任老师,愿意把真心话掏出来,教师教育学生也就能对症下药、有的放矢,从而帮助学生端正思想。倾听学生诉说,有利于建立一个健康的心理环境,促进学生身心的良好发展。学生有了向教师倾诉内心感受的机会,就会跳出压抑的心境,不会再施刁耍蛮了。
二、注意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是指在一定的外界因素的作用下对某人某事所产生的反感情结,作出与常理相悖的一种不正常的心理状态。学生产生了逆反心理,不但教师的教育不易奏效,而且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也极为不利。
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主要渠道是施教者教育不当。目前素质教育虽然已进行了几年,但学校仍片面追求升学率,以分取人,教师只看重学生的学习,而忽视学生的心理教育。而且家长也都瞧准了升学这座“独木桥”,规定星期六、日都必须在家里学习,不能出门,功课做完了还要做家长买的其他学习资料。学习只能好,不能差。一旦这些“不能”被冒犯,必遭家长的打骂,使学生觉得自己就像是一部学习机器,因而产生“我偏不给你学”的心理。
逆反心理产生的另一原因是:教师批评学生的场所不当。现在的学生有极强的自尊心,假如教师批评学生的场合不对,一旦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侵害,就会关闭心扉,拒绝接受教育,甚至激怒学生,从而与教师对着干。
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第三个原因是:师生关系不协调,态度不友好,学生抵触教师。比如教师不平等地对待学生,对待好学生和蔼可亲,细致入微,对待易犯错误的学生冷若冰霜,简单粗暴,这种娇惯偏爱、厚此薄彼的做法也会加剧学生产生对抗的情绪。
那么怎样看待学生的“逆反心理”呢?对于正处在青春期的学生,他们心理上往往会有一种强烈的对抗性,不管你向他提什么建议,他总是喜欢跟你对着干。对他们的不良行为习惯,如果你采取遏制的方法去改变,因他本身具有对抗性,反面会更加强烈地喷发出来。比如对于那些“不安分”的学生,容易引起教师的担忧和反感,因而对他们的限制也就较多,学生就越想突破这些防线。如上课做鬼脸,对同学蛮横无理、顶撞教师,旷课、逃学、离家出走,甚至危害社会,触犯法律。超级秘书网
中医药学传统深邃,传统文化的教育对中医药学研究生至关重要。首先要继承,然后才能创新。理论方面,要合理安排中医传统经典课程,如《黄帝内经》、《伤寒论》等课程要做到精而深,指导研究生到图书馆深入挖掘中医典籍,以满足中医药学研究生高层次研究的需要。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邀请全国各地知名的中医理论专家、学者,来为本校研究生开展学术讲座活动。这些大牌的专家、学者往往具有独到的中医传统理念,他们的传统理论会对我们现在的中医研究生起到启发作用,此时年轻人的想法与老前辈的思想容易产生交汇互融效应,可以让研究生们的理论学习更上一层楼。
实践方面,大力倡导研究生跟随中医导师学习传统,感受文化底蕴。导师的中医实践经验丰富,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为全面、更为实际、更具操作性的学术指导。在跟随导师进行中医传统知识学习的过程中,还应多学习、多实践,“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导师只是给研究生们一把打开中医大门的钥匙,而最终需要研究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亲手打开这个知识宝库的大门,这就需要我们现在的中医研究生们勤劳扎实,苦练内功,尽可能多地通过实践操作,继承更多的中医传统。“继承中医传统”的教育,应作为一条红线,贯穿于中医药学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始终。
2创新科研能力
中医药学研究生尤其要注重科研能力的培养与创新。首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地区级乃至国家级先进的重点实验室,近距离接触各种仪器设备,引导中医药学研究生自觉感悟现代实验思维和方法,激发学生们的创新欲望。再有,在中医药特色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现代化的科研技术手段,系统深入地研究中医药学,用科学的方法支撑中医药学的发展。
目前,中医药的发展急需先进的实验研究,可以安排在读的中医药学研究生开展网上学习活动,如浏览自己学校和其他国内外知名学府的网站,加入网上各种先进实验室的BBS论坛和微博、微信客户端进行学术讨论,以学习更好的实验技术为中医药所用,这样既进行了深度学习,同时又向学术界的不同领域介绍传播了中医药,为我们中医药的科研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三人行,必有我师。”还要鼓励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中医药学研究生定期开展学术沙龙研讨活动,还要积极与周边大学开展校际学术交流,乃至全国范围的学术交流。不同的科研想法交汇,能够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3总结
关键词:五年制;学生管理;基础教育
五年制高职是指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招收的初中起点,在校期间前两年为基础教育阶段,主要进行高中知识的学习,后三年则进入相应专业开始大学阶段学习。随着高考生源数量的下降,河南各高职院校为拓展招生渠道,纷纷扩大五年制招生规模。我院五年制高职的招生规模也在逐年增加,由占年学院招生总数5%左右,到20XX年占当年学院招生总数20%左右。高职院校应适应现实的发展要求,采取有效的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快构建高职院校五年制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管理体系。初中起点五年制高职学生,相比较高中起点高职学生,具有年龄较小、自我控制能力差、课程基础和学习能力欠缺等特点[1]。同时在文明习惯、心理素质和道德素养方面都偏低,个体之间存在较大的性格差异,以至于五年制高职学生在学院中与其他普通高职学生有明显区别,成为一个特殊存在的群体。当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社会不断涌现出新情况、新问题。这些内在、外在的因素都影响到五年制高职学生的教育和管理,进而影响到学院的整体培养质量。为进一步促进学院整体发展要求,针对五年制高职学生采取有效的方法,加快构建我院五年制高职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管理工作体系势在必行,本文就此进行了探讨。
一、影响五年制学生初级教育阶段管理的内外部因素
(一)内在因素
首先,普遍年龄小。五年制高职学生为初中起点,大多年龄在15岁左右,比我院普通高职学生小3—4岁。因此,在学院举行的各种活动或比赛中处于劣势。这个年龄的学生往往争强好胜,但在现实面前他们时常面临挫折,很难融入学院主流。其次,心理上不成熟。15岁的他们,正处于人生变化最快的时期,尽管表现在身体和心理发育已基本完成,但在心理上还处于青少年向成熟过渡,日常情绪表现不稳定,处理问题比较偏激,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干扰和误导。第三,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初中阶段由于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进入大学后,对高职教育的特点和教学方式以及大学的生活方式很不适应,导致学习兴趣缺失,很多学生考试不及格;生活上,无所事事,大多沉迷于网络找不到生活的乐趣和目标。因此,正是年龄、心理、习惯的差距,决定了五年制高职初级教育阶段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就给人感觉有些“特殊、另类”[2]。
(二)外部因素
根据长期一线工作经验和调查研究,我们认为外因主要有:
1.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五年制学生。特别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错误思想观念和行为导向对涉世未深和处于叛逆期的五年制学生诱惑极大。在学生正确价值观没有树立,是非观念比较模糊时,如果经常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交往,容易沾染上吸烟酗酒、打架骂人等不良习惯。
2.网络游戏的冲击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不完全统计,以学习为主要目的上网的中学生,美国占总数的20%,英国为15%,中国仅仅为2%[3]。相对发达国家而言,我国青年学生上网的目的大都是玩游戏。在现实生活中学习和知识的吸引力没有网络游戏那么强。商家为追求经济效益,迎合青少年特点设计的网络游戏,大行其道。特别对那些学习成绩一般、自制力较差的未成年人来说,网络游戏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在虚拟世界中让他们比现实生活中充满自信。根据我们的调查,在五年制学生中,有网瘾的男生占全部男生的10%左右,经常进网吧玩游戏的占男生的70%左右。
3.家庭重视不够我院五年制高职学生80%左右来自农村家庭,他们的父母普遍出生于上世纪60—70年代,文化层次较低,大多担负着家庭生活的重担,经常在外打工或劳作,由于工作艰辛且时间不固定,不能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有些家长只注重学生的生活,但对孩子学习和情感关心不了或不到位,甚至有些家庭直接将孩子交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来带。长此以往,对子女疏忽教育与管理,使之形成了一种放任的状态。
4.目标不明确我国高校自扩招以来,高等教育也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过渡,学生大多愿意就读普通高中然后升入大学,不愿意上职业学校。从而也造成了近年来五年制高职生源质量下降,许多学生都是深知考学无望,被逼无奈才选择五年制学习,但学生本身对为何学习及怎么学习却毫无目标和头绪。
二、加强五年制初级教育阶段学生管理工作的对策
(一)进一步完善五年制高职学生管理制度
五年制高职基础教育阶段的制度建设应立足于学校的办学定位。有利于学校教学目标的实现,充分考虑五年制高职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参照高中学校管理模式,制定和五年制基础教育阶段相适应的管理规定,从制度上保证运行的相对独立性。如制定学籍管理制度、晚自习制度、日常请假和考勤制度、教师上课制度及家校联系制度等,从而在制度上规范他们的行为习惯和学习生活,缩短学生进入高职后产生的不适应时间,确保学校依法依规进行教学和学生管理。
(二)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
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道德观是决定学生行为表现的关键内在要素,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道德观不是天生就有的,必须靠教育、靠引导。首先,注重思想教育阵地建设,充分利用主题班会、新生入学教育、法制报告会、表彰大会、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廉洁教育、遵纪守法教育、安全卫生教育等。其次,利用新媒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举措。我们必须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快速性、时效性、全球化、交互性、丰富性、隐蔽性等特点,把思想政治教育做到润物细无声;班主任、辅导员要建立自己的QQ、微博、微信群等,在这些新媒体上直接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帮助其排忧解难、释疑解惑,加强思想引导,运用得当的话学生是乐于接受的。利用新媒体时,还要大力防范这些交流平台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4]。再次,班主任、辅导员要积极面对学生思想和行为方面出现的问题,真正把开展思想教育摆在重要的位置,常抓不懈;在教育过程中要会运用多样化的教育形式,能够对学生进行科学指导。使他们能够心理健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重视班主任工作
学院在五年制班主任、辅导员的选聘过程要有严格的标准。要把思想觉悟高、政治业务素质强,表现优秀且具有学生工作经验和管理能力,而且愿意从事学生工作的教师选聘到班主任、辅导员岗位上来。应注重班主任辅导员的培养,通过外出交流学习、技能竞赛、工作总结、思想交流,不断提高班主任、辅导员学生管理的经验和业务水平。班主任在平时工作中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同时要及时了解学生心理变化情况,做好相应的解决和处理。工作中要对班主任、辅导员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建立有效的考核制度。
(四)加强学风建设,提高教学效果
学生在校期间学习仍是主业,平时时间主要以课堂学习为主。因此,学院首先要抓好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良好的教学质量是保证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基础,是教学效果和办学效益的保障。五年制高职学生将来还是要和普通高职学生在一起学习的,由于入学为初中起点,相比较普通高职学生,他们缺少高中阶段学习,中间有断层,这就要求其一定要注重基础文化课的学习。其次,教师还要针对五年制高职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活动,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难易结合,满足不同基础学生的需要,使学生都能够有所学有所得。第三,教师平时要多鼓励,多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有成就感,树立学习信心。教师也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以便更好地适应学生,投身到教育教学改革工作中来。
(五)强化日常管理与沟通
单靠班主任、辅导员很难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学院要建立全方位育人体系。首先,学生管理要与教学和后勤等沟通。再次,学校要和学生家庭沟通,辅导员、班主任不能等学生犯错误才联系家长,而要把这种联系变成常规化,不单单电话联系,有时还要进行家访和面谈。最后,班主任做好和任课教师的沟通,了解学生上课和学习情况。通过建立全方位的信息反馈机制,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5],不让学生日常管理存在空白和漏洞。通过整合所有的育人力量,共同完成五年制高职学生的教育。
(六)校园活动是学生快乐成长的保证
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参加活动也是学生不断实现自我满足和提升的需要。因此,开展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的活动,能够体现学校的人性化和温柔面,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学生社团和学生活动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凝聚力以及促进良好学风与校风的形成、和谐校园文化氛围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生课外最重要的学习和体验方式。我们要用学生喜欢的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占领广大校园,把学生从游戏和网络中抢夺过来,通过校园文化以及校园活动影响改变学生,使他们的修养和文化品位不断提高。总之,五年制高职学生管理是一项复杂、繁琐、繁重的系统工程,只有工作中不断总结探索,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本着既尊重学生又关心学生,处处为学生着想,严格管理、大胆管理,才能将五年制高职学生这一个特殊群体教育好、管理好,使他们能在五年以后,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姚延芹.五年制高职与三年制高职教育的比较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
[2]梁健.新时期五年制专科生初期阶段的学生管理[J].内江科技,2010,(6).
一、元认知理论的起源与发展
从国内外关于元认知理论的整体研究来看,包括有多方面的综合因素,尤其是认知发展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等方面的发展。在声乐教学中,国内外关于声乐教学中的元认知理论有着一定的发展阶段。从国外关于声乐教学元认知理论的研究来看,其中,著名的理论研究家皮亚杰做出了相应的解释,他认为,社会相互作用的经历产生了认知上的冲突,在这种冲突作用下,就形成一定的不平衡的驱动力。因此,在社会认知能力上,就可能出现相应的误差,会产生对社会认知与个体行为中的一些调节作用。
从这些综合性的理论研究来看,皮亚杰的观点为国内在元认知理论的研究上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与方法借鉴等方面的有力条件。在国内声乐教学过程中,对元认知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人的知觉、角色知觉、群体知觉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在整个发展过程中结合声乐教学的发展过程中,没有更多的融入一些创新性的发展,因此,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从自我研究的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来看,在自我发展突出的声乐教学理论中,为进一步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供更好的舞台。
二、关于元认知理论的整体简介
从目前国内外关于元认知理论的概念分析来看,尤其是结合声乐教学的整体特点,突出在文化差异、知识差异、个性差异等方面的不足,这样,可以结合声乐教学的整体需要,在发展之中更好的推动元认知理论的发展。
从国内外关于声乐教学中元认知理论的整体概念来看,对元认知理论的定义上,不同的学者从不同角度产生了相应的研究价值取向,因此,出现各种不同的信息定义方式。从信息加工心理学的发展研究来看,对于元认知理论在所有影响个体对信息的获得表征与提取的因素来看,对这些过程与知觉者的判断之间的关系形成相应的思考。在社会心理学的发展上来看,国外研究者认为声乐教学中的元认知能力是一种特有的观点,主要是对认知过程的理解,形成认识人的复杂的社会行为的关键。有外国学者提出,元认知的主要对象是人以及人类的相关事件,主要是突出在具体事件中的行为知识的认知能力,尤其是在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等方面做出的准确推测与判断的实现过程。
三、元认知理论在声乐教学中的研究综述
在关于自我中心的研究方面,主要是强调在主客体的实现过程中,通过多元化的研究模式,尤其是在在自我中心主义的研究中,在认知结构的不断完善中,要逐渐从自我中心中解脱出来。从国外关于这一方面的论述来看,最主要的就是要形成一种发展变化的心理状态模式,尤其是在儿童发展阶段,要结合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形成一种相应的自我实现价值。尤其是在声乐教学过程中,侧重于在形象塑造、素质提升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培养,加强学生在声乐学习中的个性化模式,并从教学手段的创新中,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手段,结合学生的自我中心特点,可以更加全面的促进学生整体能力的提升。
在国内关于元认知能力的研究中,主要是强调自我中心意识的不断完善,尤其是在声乐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将声乐理论知识与实践锻炼相融合,注重在整体知识的培养中,形成心理学发展与个性特点的融合,形成一种“从他人的眼中看世界”或者是“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的主题观点。因此,在声乐教学中,这种观点采择与自我中心的对立,就是突出在判断的歌城中,能从多角度方面去思考学生的综合能力,尤其是在元认知的核心地位中,追求声乐教学与儿童心理学的兼容性,这样可以更加全面的形成整体知识的进步。
四、社会认知研究的基本趋向
传统的社会认知仅仅涉及到有意识的信息加工, 格林沃德(Greenwald)等人认为与有意识的社会信息加工相对, 还存在一个内隐的社会信息加工, 即内隐社会认知。内隐社会认知是指在社会认知过程中虽然行为者不能回忆某一过去经验, 但这一经验潜在的对行为者的行为和判断产生影响。从某种程度上讲, 内隐认知有别于自我报告的认知,直接测量对这种研究显然是不适当的。内隐认知研究需要间接测量, 这种方法从未告知被试要测量什么以及不需要这方面的自我报告。杨治良等人曾用加工分离模型和信号检测论证明了社会认知的无意识或内隐成分, 并认为内隐态度是可以测量的, 且明显影响我们的社会知觉和社会判断。从目前的相关研究显示来看,在很大程度上与社会多元化的发展相吻合的,在全面揭示认知过程与一般特点的基础上,注重不同年龄阶段的元认知能力,趋向于毕生发生的元认知理论的整体研究成果。
关键词:高校毕业论文管理;数字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3-0213-03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毕业生数量持续增加,老师要承担起更多的毕业论文指导任务,但教学资源,特别是软件毕业生论文指导教师非常不足。各高校传统的人工管理方式不能更好的满足越来越繁重以及多样化的论文管理工作,逐渐实现毕业论文管理的信息数字化。如济南大学计算机工程学院开发了毕业设计题目申报与管理系统等,给我们带来了值得学习借鉴的好经验。现在各高校越来越清晰的认识到本科毕业设计 (论文)的重要性,依据事实,与专业特色联系起来,质量管理体系逐渐完善。笔者从工作实际出发,了解到虽然现在仅有不到10%的高校未将毕业论文管理工作作为教学工作的重要部分纳入教育信息化进程,但不少高校仍没有提高对其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克服和解决这一问题迫在眉睫,势在必行。传统手工管理毕业论文的趋势,必须从数字化构建毕业论文管理平台着手。
1 毕业论文信息数字化管理的必要性
目前,在对学生综合素质以及学校教学情况进行检验时,重点依据的就是高校毕业生的毕业论文,它在整个指标体系中的地位很高。除了是高校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一部分外,也能考察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培养学生追求真理、提升科研能力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所说的高校学生毕业论文,具体来讲包括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及博士研究生的论文三种类型,分为优秀和普通论文二个等级制。这些论文大多数成为学校教研利用的重要资料之一,具有较高的学术和利用价值,其质量是衡量教学水平以及学生毕业与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同时,还促进了学校信息的公开数字档案室实时接收来自办公平台及业务系统的大量第一手的新鲜档案资料,师生们可随时突破时空限制足不出户便可查询相关论文教研档案资料,改变了原有手工被动的查档方式,论文的保管与利用价值得到了进一步体现。因此,科学及时有效实行数字化管理毕业生论文,对高校教学、科研的发展以及教学档案管理,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现在大部分高校在储存印刷品论文或采用双轨制同时收藏电子版的论文制作成光盘,但效果不是很好,究其原因主要有:①学生论文太多,制成印刷品在储存上存在困难,制成光盘在扩充上存在困难;②运用以上两种方式收藏论文,在查询时不方便;③纸质文档数量大,往往“沉睡”在库房不易开放,造成师生查阅受限,利用率低下而且占用库房面积,极大浪费了库存空间。由此可知,由于毕业论文数据量大、效率不高、差错率高等因素的影响,信息数字化管理应运而生,其发展前景也非常广阔,而在高校毕业论文管理平台的协助下,可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目的。传统的人工管理加纸质存档方式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同时造成以下问题:
1.1 管理效率低下 在管理论文时,要发放很多文件,填写各种表格。那么多的文件在管理时容易出错。若将这些文件表格进行网上集中管理、查阅、填写等,将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1.2 互动渠道不畅 如果不依托网上信息技术,就不能建立一个有助于各级管理人员、师生间面对面沟通交流的互动平台,很可能出现信息和接收不一致、不能准确传递信息等情况。论文的统一格式和修改则需要教师逐字逐句地在文中作标注或通过电邮的方式发送等。
1.3 答辩成绩共享难 最后进行的是毕业论文总评,给学生确定一个客观、公正的毕业设计(论文)的总评成绩不是件简单的事情,是很复杂,这其中的困难可想而知。传统方式一般采取等级制,进行小组表决,最后确定该生的总评成绩。这种方法耗费的时间比较多,主观性比较强。如使用系统答辩功能,将答辩记录、答辩小组意见等结果提交等,为答辩小组成员共享资料提供科学便利,同时,老师对论文给出建议成绩和答辩成绩,折算提交后自动进入数据库,学生可自行查询成绩,不必进行人工汇总。
1.4 数据缺乏同一性 毕业论文管理参与人员太多而且不集中,容易造成信息的不一致。如学生最初选题和最终论文题目,如果在论文秀做过程中有所改变,就会导致数据不一致;论文写作中会经过多次修改,不同的修改稿会由于手工管理出现错误进而导致提交错误等。
2 建立高校毕业论文管理信息平台可行性
应用高校毕业论文管理系统整合那些分散的信息,让师生在一个互动的平台上完成论文过程,对于改善论文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都是非常有帮助的。另外,系统中工作流技术的应用,可使各高校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计算机丰富资源并根据各自不同的论文管理过程灵活选择工作流程,具有较好的普适性。
长期以来,学校的教室几乎成为了学生接受系统教育的唯一场所,而且教学活动的时间也受到了限制。现在各种专题数据库网络的应用就是很好的例子,师生可以使用专用软件平台、各种即时通讯软件,用文字、音频、视频进行即时的交流,即使教师不能即时回答问题,学生也可以用发帖的方式留言。因此教学的场所可以是任何互联网所能触及的地方,教学时间可以是任意的。如果能充分挖掘和合理利用即时计算机通讯软件的功能,并且在教学中因势利导,可以使教学突破时空的限制,不但可以成为教师教学非常有效的辅助教学手段,而且还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系统的应用,也将促进了毕业生论文档案管理质量的提高,达到了论文教与学以及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双赢目的。
关键词:区县医院;教学管理;效果观察
区县医院科教条件和水平有限,既往普遍存在“重临床,轻科教”现象,科教管理者对临床实习带教要求和教学基地标准不熟悉。如何突破医院教学工作发展的瓶颈,总结出适合区县医院的教学管理措施,是科教管理者的现实问题,医院于2011年成为重庆医科大学教学医院以来,积极探索了一系列促进教学发展的措施。
一、医院概况
梁平区人民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二级甲等综合医院,是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梁平医院,开放床位1200张。在岗职工1172人,高级职称93人,中级职称161人,全区学科带头人12名,硕士研究生34名。年门诊量60万余人次,出院病人4万余人次。
二、教学管理的有力措施
1.领导高度重视、教学管理机构健全。院领导将教学工作列入医院的日常工作。每年至少召开3-5次由院长或分管院长亲自主持的全院性教学工作会议。院长、分管院长每季度至少参加1次临床教学查房及技能操作水平抽考。教学管理机构健全,设立了以院长为组长,分管院长为副组长的临床教学管理领导小组。成立了内、外、妇、儿、护理、医技6个主要教研室,人员架构及职责分工明确。教学工作开展有序,严格根据P-D-C-A循环模式进行持续整改完善,做到有检查、有反馈、有整改落实、有改进效果。2.加强教学场地规范化建设。为满足临床实习生技能操作练习,根据《重庆医科大学临床教学基地评估标准》医院新建立了7间多媒体教室,完成了预览室及数据图书管建设,建立了500平米左右的临床技能实训中心,修建了容纳200人左右的学生公寓。3.明确教学中长期发展规划。医院制定了十三五发展规划,明确了医疗、教学、科研是医院的三大功能与任务。为贯彻落实好我院五年发展目标,加大教学科研发展速度。医院还专门制定了《梁平区人民医院十三五教学发展规划》,明确了医院的教学发展指导思想为“以教学为支撑,促进医疗、科研共同发展,将医疗科研成果服务于教学”,提出了“十三五”期间,我院的教学工作总体建设目标。每学年制定了教学工作计划,严格落实各项教学任务。不定期召开教学工作会,每学年至少召开4次全院性的教学工作会,对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及安排。日常教学重要事项由行政办公会讨论确定。4.整章建制,规范教学过程管理。医院教学管理制度健全,2016年医院对各项制度进行了清理和修订,完善了《新任教师准入制度》、《临床教学查房制度》、《学生书写病例修改制度》、《实习生基本技能教学培训管理制度》等15项教学管理制度。通过制度规定,加强教学管理,一是学生入院签订实习生管理协议,开展全院性岗前培训;二是举行全院性的教学讲座、演讲比赛等;三是强化质量督查,每月抽查科室教学活动开展情况,每季度开展全面教学检查,开展评教评学、实习生满意度调查、患者对实习生的满意调查等。5.加强教学质量督查,落实教学奖惩机制。教学督导小组采用定期与不定期、集中与分散、分工与协作相结合的形式来进行教学督导工作,督导组成员参与学生座谈会,听取学生的意见。制定了《医院教学工作考核奖惩制度》,明确了带教老师、教研室主任、教学查房、病例讨论、教学讲座、见习带教、示教考核标准及奖惩金额。对不能按规定完成教学任务者,无故缺席教学工作会议者,临床教学工作质量检查不合格者,学生满意度调查满意率低下,有损为人师表者等进行了处罚规定。
三、教学管理措施的成效
1.2016—2017学年,有7名青年医师在全国及全市专业论坛及讲座上进行了交流发言,其中教学经验交流发言2次。2016年参加重庆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举办的青年教师讲课比赛,荣获二等奖1名、优秀奖1名。发表教学相关管理论文2篇,申报市级继续教育教学相关学术讲座课题1个。2.对198名实习生进行了满意度调查,学生对医院的教学管理、人文服务等综合评价满意率达到86.9%。2016—2017学年我院4名带教老师被实习学校评为优秀教学老师。3.抽考临床医疗专业实习生基本技能(询问病史、体格检查、换药、拆线等),护理专业基本技能(护理评估、各种注射技术、无菌技术、心肺复苏术等),学生考核成绩平均分90.4分。4.2017年3月份,科教科、医务科抽考了全院55名临床医疗组带教老师三基技能操作,考试平均成绩91.64分。对全院308名护理人员,进行了基本技能操作抽考,平均成绩88.81分。
四、探索与发展
尽管医院在教学管理工作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同级的兄弟医院近几年发展更快,更好。由于我院的教学基地建设工作起步较晚,在管理经验、师资水平、教学改革、教学论文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探索与发展。
作者:张平 单位:重医一院梁平医院/重庆市梁平区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下面将XX年教学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抓好全区参训教师的教学及教学组织工作
(一)、非学历教育
1.启动《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公共必修课培训
XX年根据市区教委关于启动公共必修课意见,我区组织了《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培训。由我校教育理论组教师承担面授、组织辅导工作。扎实、有效地做好《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培训,通过讲授、发放材料、录制软盘等形式,完成全区7218人的培训任务。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了教师对职业道德的认识和师德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2.继续教育面授专题培训
为了提高中小学各学科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我们组织全区4209人参加学科面授专题培训。 培训学科小学有语文、数学、科学教育、美术、体育;中学有数学、历史、地理、美术、体育、政治等,通过请专家、教授、特级教师、名师讲学,使教师对学科前沿知识、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有了深刻的认识,对教育教学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3.信息技术应用培训
全区中小学教师共有800人报名参加培训, 通过学习,参训教师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并较好地应用所学知识制作教学课件等。
4.新课程改革培训
高中政治教师新课程培训班。共40人参加培训。培训目标:帮助高中政治教师深入理解高中政治课新课程标准,把握新课标的理念、结构和内容,从而提高了高中教师实施新课标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为实施新课标、新教材做好师资准备工作。
中学政治骨干教师新课程理论与实践研究研修班。聘请首都师范大学胡玉顺教授到我区担任本班指导教师。培训目标是新课程下教师角色转换的理论与实践的探讨。
中学地理骨干教师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方法研究研修班 。聘请区级教研员和教改实验区有经验的教师承担培训任务,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在进行理论学习的同时,带领学员到基层中学开展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收到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区级骨干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修班。共120名骨干教师参加,学习时间为80学时。通过对网络技术的学习,参训教师搜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制作课件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5.继续教育专管员、信息员培训
共160名学员参加了培训。全区幼儿园、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各单位信息员、专管员经过培训,加强了继续教育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和系统化。
6.区级骨干教师培训
本学年主要对区校骨干教师进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培训:共502人参加培训。 对骨干教师进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培训,进一步提高了骨干教师师德水平。并组织骨干教师结合工作实践又撰写了师德案例,区继教办已经对骨干教师上交的师德案例进行筛选,并组织专人将优秀案例编辑成册,拟出版《骨干教师师德论文集》。
7、新教师培训。为了提高新教师的培训质量,本学期修改了“十五”初期制定的新教师培训计划,更突出实效性、针对性。注重了对新教师的师德、教育教学技能、教学基本功的培训,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全区共有261名新教师参加李培训。
8、组织部分骨干教师参加“绿色耕耘行动计划”的培训:由北京教育学院组织实施的“绿色耕耘行动计划”培训项目,自XX年7月开始到今年年底,开展了集中培训、跟踪指导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培训活动。本次培训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培训效果显着,深受学校领导和学员的。
(二)学历教育
在学历教育方面,从总的趋势看,参加培训的人员是在逐年减少,重点已转入非学历教育,但是学历教育的各项工作没有放松,特别是紧紧抓住考前辅导工作,提高新生录取率。XX年的专、本科考前辅导的应该说录取率在70%左右。由我校教师承担的语文、政治、英语辅导的科目,开始成绩是较高的,对提高录取率起到了较大的作用。
(三)校本培训
1.开展《教育热点问题研究》校本培训教材的培训
《教育热点问题研究》一书是我区“十五”继续教育自编教材,教材内容主要是突出先进教育理念的宣传,为加强教师自身修养、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提供帮助。此教材成为了全区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理解和领悟的重要参考资料。各学校都组织教师进行了认真的自学,并完成了每人3000字以上的学习体会,全区7218人参加培训。目前,教师通过学习撰写的心得体会等材料已陆续上交区继教办,由继教办组织教师进行成绩评定,并选出优秀文章给予荣誉奖励。
2、抓好中小学校本培训工作。今年6月份区教委人事科、区继续教育办公室对全区部分学校开展校本培训调研。通过听校长汇报,召开教师座谈会,查阅档案材料,交换意见等形式,较全面地掌握了各单位校本培训情况。通过校本培训调研,我们感到:校本培训是“十五”继续教育的重要培训形式。校本培训是受到各级领导重视,受到校长、教师的一种培训形式,应当广泛推行这种培训形式。但是,校本培训开展不均衡。表现在领导重视程度、教师的认识程度不均衡;学校硬件设施的利用率不均衡;师资队伍不均衡等影响了部分学校较好地开展校本培训。区教委人事科、继教办将调研情况上报教委后,教委认为有必要开展评选校本培训示范校活动,带动全区校本培训活动的广泛深入开展。在区教委的领导下,我们将调研与查看基层学校上报材料相结合,经过反复研究决定确定了13所中小学为校本培训示范校,确定1所园本培训示范园,通过帮教、帮训、手拉手等形式,发挥优质校的教师、管理人员、设备的辐射作用,带动一批薄弱校,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提高我区学校办学整体水平,推动全区普教工作走上新台阶。
二、抓好学校校内的教学工作
(一)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培训
根据北京市教委《关于加强“十五”期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工作意见》和通州区教育委员会《关于中小学教师“十五”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工作意见》,结合师资培训工作特点和我校实际情况,制定了“十五”期间我校校本培训工作意见及XX年校本培训内容的计划和具体安排。
今年10月学校召开教代会通过了《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校本培训工作意见》《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论文评审条件》《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优秀班主任评选条件》。与会代表充分认识了学校开展校本培训有利于提高学校教师自身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有利于发挥教师学习的主体作用,促进自身个性发展,有利于学校学习性组织的建设。并深深的感到开展校本培训是全面提高我校干部教师素质提高教师培训质量的重要条件。并决定于11月开始培训。本年度的培训重点:
(1)组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必修课教材,采取自学和辅导相结合的方式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并结合本职工作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的提高。通过学习,教师深刻认识到,培训者必须不断提高素质,才能真正树立为基层服务的意识,才能为基层做好服务工作,才能保证培训质量。
(2)、加强对教师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培训,适应新课程改革和学习性社会的需要,提高教师终身学习的能力。组织40岁以下教师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authorware5.0培训50学时。并将考核与竞赛结合起来,激发教师学习积极性。
(3)、强化教师教科研意识,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和水平。开展专题活动,主题是:“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培训模式,管理服务观念、手段、方法的探究”。在全校教师、教学管理人员中广泛开展“以师资培训为中心”,更新教育观念、管理服务观念的研讨活动,创造一个优质教学、优质管理、优质服务的进校形象。结合教师专业化和学校长远发展的需要,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培训科研型的教师队伍,以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4)校本培训管理
学校校长是校本培训的第一责任人,建立校本培训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主管教学校长、主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副校级干部任副组长,由师资培训科研办公室具体组织管理工作。学校为每位参训教师建立档案(一人一档),记入继续教育学分。并与评优、评先、晋职等挂钩。
(二)、培训者培训。
为把我校建设学习性组织,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学校组织起草了《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校本培训工作意见》,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师德培训、计算机应用培训、继续教育科研课题活动。教师积极性较高,学习兴趣较浓,效果明显。同时组织教师参与市区组织的各项培训。
1、北京教师培训中心组织的各学科培训者培训:
2、计算机教师参加因特未来教育培训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整合的培训;
3、推荐教师参加英语全国骨干教师、普通话新大纲、初中政治和语文骨干教师培训;
4、组织小学教师参加北京市小学数学、语文学科新课程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等。
5、推荐和组织政治、地理、英语、化学、物理教师参加北京教育学院组织的“绿色耕耘行动计划”的培训,我校教师普遍反映受益匪浅,对提高培训者素质起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培训,拓展了培训者的学科知识面,在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方面也有较大提高,为更好的开展我区教师培训奠定良好的师资基础。
(三)教育科学研究
1、根据《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必修课” 的教学反馈、优秀案例评选、学分反馈等项培训工作,组织编写了 区骨干教师《师德案例选编》。
2、组织教师进行“教育热点问题研究”一书学习体会的评定学分工作,并将优秀论文编辑成册。
3、强化研究意识,开展研修活动。学科教师围绕“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培训模式探究”的主题,结合教学实际开展专题研究。本学年末,根据研究情况教师、教学管理人员撰写论文,学校组织论文评审,评选论文等级,学校给予奖励,并召开学年度继续教育教学、管理会,组织编写“十五”继续教育论文集。
4、开展继续教育活动。本学期的主题是:“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培训模式,管理服务观念、手段、方法的探究”。在全校教师、教学管理人员中广泛开展“以师资培训为中心”,更新教育观念、管理服务观念的研讨活动,学期末共征集教育教学及教育教学管理论文25篇,评出一、二等奖,中奖率占50%。为创造一个优质教学、优质管理、优质服务的进校形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坚持校内外调研制度。教师深入教学第一线,开展听课、评课、教学研究、专题研讨等活动,其中本学期教师听课共计380节,人均达到了20 节。把继续教育的教研、教学活动着眼点放在适应教师新课程需要、为基层教学服务上,深受基层中小学的。
6、发挥教学指导组作用。本学期教学指导组的任务:
组织新教师学科专业培训的开课汇报。共有13位教师讲述了本人授课的教学设计思路,会上大家畅所欲言,并就热点问题,难点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与会的教师深深感到:这种开课汇报形式好,教师间相互取长补短,有利于本校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各教研组长组织本组教师开展教学观摩课、研究课、公开课活动;
组织继续教育,制定教学论文评审条件,开展论文评审活动,为我校建成学习型、研究型组织出谋划策。
三、本学期教学效果
1、培训。
(1)本学期圆满的完成了学历教育、研究生课程班和继续教育的各项培训工作,得到基层学校、教师和联合办学单位的一致好评,培训效果好。
2、获奖。
(1)继续教育办公室和我校英语教师(张淑清)组织指导了我区部分小学英语教师参加“北京市远郊区县小学英语教师技能展示”大赛,并获得“最佳教学设计奖”,捧得奖杯和奖状。
(2)学历教育获得“北京市师范大学XX年函授教育先进单位”奖励。
(3)普通话水平测试获得“北京市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3、教育教学研究成果。
(1)继续教育办公室组织部分我校教师参加编写的《骨干教师师德案例集》一书初稿审阅、编辑工作已经完成,待出版发行。
(2)学校校本培训领导小组组织了“现代信息技术培训”课件和继续教育论文评奖活动,获得一、二等奖教师的比例占参评教师总数的50%。
(3)参与北京市继续教育校本培训课题研究,我校承担的子课题《校本培训制度与管理研究》已取得中期成果——编辑出版了《校本培训管理制度汇编》初稿,发至全市教师进修院、校。
4、教师个人获奖、登载论文、参与教科研课题研究等
(1)刘志田撰写的《信息技术课的实践创新与课堂实践》获得通州区教育学会“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征文一等奖。
(2)王金华撰写的《激发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的方法研究》获得通州区教育学会“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征文二等奖。
(3)明纪英撰写的《应用讨论法引导新教师进行讨论式教学》一文在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指定刊物“信息技术教育” 第六期登载;并指导我区两位新教师孙雪涛、赵云撰写了 《心路》《我的教学生活》论文, 在“信息技术教育” 第九期登载。
(4)张振松撰写的《加强组织管理,切实抓好小学英语教师培训工作》发表在《北京市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继续教育信息》刊物上。
(5)政治学科郭淑琴、王金华参与了北京市高中教师《生活价值观》课题研究,成为该课题组成员。
(6)王学一被北京教育学院聘请为北京市“义务教育新课程教学资源库”项目专家。
(7)崔静平获得通州区教育系统名师称号。
四、XX年师训工作特点
1、层次多,任务重。XX年是“十五”继续教育的关键的一年,凡是“十五”期间开展的各项培训今年全部启动,包括提高学历层次的培训、三门必修课培训、各学科骨干教师的培训、小学、初中、高中的新课程培训、信息技术培训、校本培训等。同时参加培训的人员多,全区7000多人都要参加不同层次的培训,培训任务相当繁重。
3、培训的机构多。北京教育大会召开以后,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受到了高度重视,与师资培训有关的大学、学院、教研部门等纷纷参与教师的培训,我区现在与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教育学院、教师培训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等高校联合办学,充分发挥高校的资源优势,提高我区教师的水平。
4、培训的要求高。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和教师本人的需求,对“十五”继续教育的培训内容和形式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从过去教师一人在课堂上讲授逐步扩展到学员上讲台,师生互动,开展教学实践,带着问题进行培训等,突出继续教育的实效性、针对性。今年我区针对教师的需求开展了不同层次的培训班。有高研班、研修班、新课程培训班、骨干班、专业课专题培训班、学历班、研究生课程班等。聘请了大学教授、教育专家、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中小学骨干教师等,登上继续教育讲台指导我区教师的培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本科;教学;管理;水平
基础医学部是我院规模最大、人员最多、教学任务最重的教学部门,在整个学校的工作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教学管理是高校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具有独特的复杂性、繁琐性和重复性,是高校管理科学化的一个重要课题,关系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也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高低。要真正提高教育质量、深化教学改革,教学管理改革一定要先行[1]。为适应学院改革发展,近几年来我们以本科教学评估为契机,不断研究和探索基础医学部管理新模式,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2005年,基础医学部正式将迎评工作纳入议事日程,按迎评促建的要求,确定了基础医学部基本工作思路:面向学院各专业,研究、实施、改革和创新基础医学教学。抓住一个契机,做到四个促进,即以评促建、深化改革、规范管理、提高质量、加快发展为有利契机,促进教学思想、教育观念的更新,促进教学改革、建设、管理、质量的提高,促进教学条件的改善,促进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师精力向教学的投入。几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 强化教学中心地位,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基础医学部以“夯实医学基础,培养优秀医学人才”为工作目标,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任务,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教学基地建设,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为达到此目标,我们加强了以下4个方面的工作。
1.1 领导重视确保教学工作为中心 教学工作是基础医学部的中心工作,为确保其中心地位,首先领导十分重视教学工作,由部主任主要负责教学管理,并指导分管副主任做好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及实验室建设,确保教学高效率高质量的顺利运行[1]。近3年召开专题教学工作会48余次。每周召开部领导例会,研究、布置、总结近期工作。定期召开教学工作会议;每学期到教研室、实验室调研;巡视考场,参加教学研讨会。从思想到行动真正把教学工作作为重中之重。近几年获自治区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学院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学院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1.2 制度健全强化管理 (1)为了保证管理水平上层次,首先确保有一支得力的管理队伍。通过竞聘上岗选聘了教研室主任、实验室主任等各级教学管理人员,其结构合理、学历层次和整体素质高,服务意识强。分管教学的副主任为医学博士,实验中心主任为医学硕士,均为高级职称。通过举办教研室主任、实验室主任培训班和经验交流会,聘请有丰富管理经验的高年资教研室主任介绍管理经验,使教学管理队伍更加明确自身的管理职责,提高了管理艺术和水平。(2)教学、科研、思政、学生管理各项工作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制定了详细的科学合理的目标管理指标体系和奖惩措施。工作业绩作为职称评聘、考核评优的主要依据,并实行教学事故一票否决。(3)健全完善各种管理制度和监控机制。每学期进行教学检查3次;期末领导巡视考场;实行各级听课制度:部领导听课>4次/每学期,专家组成员听课>3次/每学期,教研室主任、教师相互听课>3次/每学期;组织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效果评价;各教研室之间交叉进行试卷评阅、成绩录入的全面检查,确保差错率低于1 %。
1.3 加强培养确保师资水平 (1)高学历、高职称教师承担本科教学工作。教授和副教授为本科生授课年均90%,并保证授课质量。以教学评估对教师授课的要求,严格训练教师的授课过程,以教学名师的观摩教学带动教学水平的提高;(2)采取多种措施加强青年教师培养。集中培训和个别指导相结合。每年基础医学部对新进青年教师举办岗前培训班:进行专题讲座,请相关专家教授分别开设专业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如何书写规范的教案、如何备好课、如何讲好课、多媒体课件制作、网络课程及网页制作、医学论文写作的基本知识等课程,安排观摩教学等。各教研室对青年教师实行指导教师负责制,指定副教授以上的高年资教师对其进行理论和实验的专门培养。1~2年内主岗位在实验室,兼顾专业的学习。定期进行专业理论闭卷考试、实验技能考核。提供外出进修学习、培训机会,并鼓励报考博士、硕士研究生。鼓励指导青年教师参加授课比赛、教案比赛等。要求青年教师尽快进入角色,适应教学岗位。近几年青年教师获国家课件比赛优秀奖2人,授课及课件比赛一等奖2人、二等奖4人、优秀奖3人,学院授课比赛一等奖5人、二等奖6 人、三等奖12人,学院教案比赛一等奖2人、二等奖3人、三等奖5人。
2 加强课程体系改革与课程建设
2.1 学科重组调整与更名 多年以来微生物学和免疫学同在一个教研室,微生物学教学占优势,而免疫学从教学时数到师资配备等各方面均处于弱势地位。然而,免疫学是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各学科的交叉渗透学科,是新知识、新理论发展迅速的前沿学科,必须予以加强。另外,寄生虫学从国内外的发展趋势看则是相对萎缩学科。为此,2005年将微生物学、免疫学、寄生虫学教研室进行调整,成立了免疫学教研室,由4名免疫学硕士组成,提高了免疫学师资力量,强化了学科特点,提高了教学水平。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教研室合并为病原生物学教研室。寄生虫学教师兼任微生物学课程,弥补了课时不足,改变了教师资源闲置的现象。达到了优势互补、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充分发挥三个学科师资积极性的目的。为顺应国际国内潮流及分子生物学的迅猛发展,2004年将生物化学学科更名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为加强实验室管理,做到资源共享,充分利用基础医学实验室和实验设备,特别是大型、较贵重仪器,成立了基础医学实验中心,将原来附属于各教研室的实验室合并为5大实验室,由实验中心统一管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2006年该中心被内蒙古教育厅评为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2 课程建设与教材建设 积极进行课程建设并推进课程负责人制。2005年进行的首批精品课程评选,在上报的全部3门医学课程中,基础医学部的生理学和人体解剖学两门课程入选;2006-2008年又有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药理学、病理解剖学三门课程入选自治区精品课程;人体解剖学为自治区示范课程。近三年基础医学部主编或参编各级各类教材、参考书83部,其中十一五规划教材16部;基础医学部自己组织主编了实验教材《基础医学实验教程》和《基础医学课程双语教材(选编)》,均由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这些工作大大提高了包头医学院的知名度。
3 深化教学改革,促进学科发展
基础医学部重视开展教学研究,近五年完成自治区和学院教育教学研究立项课题13项;发表教学研究及管理论文20余篇。获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全区首届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2项;包头医学院教学成果一、二、三等奖共18项。
3.1 加强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改革 药理学开展PBL、SGD教学法;病理生理学开展病例教学;生理学积极进行教学改革,组织了四届生理学知识竞赛,开设实验设计等,其中“利用多媒体技术改革教学模式和考核方法”的课题在教育厅立项,并获教学成果二等奖;病原生物学开展大学生蠕形螨感染调查、实验技能竞赛。多数教研室都开设了综合性或设计性实验。
3.2 积极开展多媒体课件教学 基础医学部率先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并不断总结经验,举办课件制作培训班,举行课件教学研讨会。现在基础医学部所有教师均有自制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并积极参加课件竞赛。“生理学互动辞典式多媒体课件研发”课题在教育厅立项,获首届课件竞赛一等奖,主持人被授予“五一”劳动奖章,并获全国课件竞赛优秀奖、教学成果一等奖,并上报教育部参加国家教学成果奖评选。
3.3 积极推进双语教学 从2005年开始,在医学主干课程部分章节中开展了双语教学,共计开出12门课程,以后每年都逐步增加开课数量和开课学时。召开了双语教学研讨会,总结利弊,取长补短。2008年组织编写了《基础医学课程双语教材(选编)》(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并在本科生教学中使用,由听课组、学生反馈意见对双语教学进行质量监控,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多数同学对双语教学给予肯定,认为对他们学习专业外语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更重要的是,通过双语授课和编写教材,对授课教师外语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很好的督促作用。
3.4 探索考试方法改革 病理生理学连续两年开展了无人监考考试,经过严密组织,收到了良好效果,重要的是加强了对学生诚信考试的教育;生理学开展人机对话考试、口试等,有效地遏制了考试作弊的恶习;其他学科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考核方法的改革。
4 科研促进教学
4.1 异常Hb筛查 生物化学血红蛋白研究室的研究工作在国际、国内都有很大影响。为了将科研应用于教学,达到科研促教学的目的,自1985年起,生物化学教研室将异常血红蛋白筛查的研究课题应用于本科生实验,在国际上首次发现了4例异常血红蛋白,并正式编入本科实验教材中。目前,学生实验已筛查近2万人次,检出异常血红蛋白 4例。该课题荣获优秀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各1项。
4.2 血栓形成仪的应用 由药理教研室研发的血栓形成仪,1998年获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88103071.6)。该仪器成为医药学领域研制止血药、抗凝血药及抗血栓药必不可少的仪器。2002年至今,在我院本科各专业药理学实验课中应用,开出了“药物对实验性体内血栓形成的影响”的实验。已发表3篇论文;2004年正式编入本科实验教材中;2005年度获包头医学院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06年获全区首届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
4.3 开展创新性实验 为了鼓励各学科积极探索新实验及学生参与科研实验,基础医学部设立了“创新性实验教学研究奖励基金”,近三年有14项创新性实验得到资助,学生参与4篇。
5 加强学风建设
采取教师评学、学生评学,教授、副教授硕导、博士联系学生班级,成立学风检查组,不定期深入课堂检查学习情况。发出倡议书,开展签定“诚信考试、杜绝作弊”承诺书,举办“无人监考”考试等各项措施,以加强学风建设,倡导优良学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