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邮轮经济论文8篇

时间:2023-03-16 15:48:2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邮轮经济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邮轮经济论文

篇1

在进行旅游行业的核算时,主要采用的是抽样调查、定期调查和专项调查等。调查的项目由国家旅游局和相关单位共同制定,并且由专门的调查人员执行。在进行调查时,国家和地方进行核算的方法不同,国际进行的是抽样调查,通过选取样本进行调查,以此推算全国的旅游人数和相关的收入。地方的旅游经济核算主要是对当地的旅行社、旅店等进行核算,并且将各个景点的统计人数作为补充调查。

二、我国旅游经济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核算范围不全面

我国旅游经济进行的相关统计并不全面,其数据缺少连贯性,并且由于缺少科学的统计方法,使得统计数据没有很高的权威性。从经济的核算统计上看,现阶段的经济统计并不能够全面的代表全国的旅游统计,因此存在着统计范围不全面的问题。在进行旅游数据的统计时,存在和相关项目漏算的现象,在进行旅游人员统计时,只进行星级饭店旅游人员的统计,而忽略招待所等住宿地的人员统计,再有就是对调查表中相关项目的认识不准确,使得核算的内容不全面。

(二)核算数据缺乏权威性

旅游经济在进行核算时并没有建立相应的账户体系,因此在进行相关的统计时,数据的核算缺乏精准性和权威性,各地方的经济核算不能进行较好的比较,由于数据的不统一使得其提供的数据没有信任度。

(三)核算指标不合理

从核算的方式上看,很多方式的核算都不合理,在进行旅游经济核算时发现,有很多非货币形式的指标,比如对旅游人数的统计,再有就是对旅游的消费核算部准确。旅游中的消费占据了旅游经济中的很大部分,但是其相关的统计指标并不规范,使得很多项目没有得到合理的计算。

(四)核算方法不严谨

从经济核算的方法上看,很多地方的旅游经济存在核算方法不严谨的问题,比如国家级的旅游经济和地方级的经济核算方法不同使得计算的数据很难统一,现阶段我国旅游计算调查采用的还是回忆式的方法,使得核算的结果和实际有很大的差别,很多调查者对调查内容不熟悉,容易出现漏查的现象。从核算的频率上看,很多地方在进行经济核算时通常是一年进行一次,使得误差很大。再有就是调查的样本分布不均,没有很好的代表性,用某一地区的经济核算估量其他地区,存在着很大的误差。

三、加强旅游经济核算的措施

加强旅游经济核算,不仅能够对旅游经济更好的评估,同时还能更好的促进旅游行业的发展。要对旅游行业核算的范围进行全面的统计,将影响旅游行业核算的每一个因素都要包含在内,并且进行调查表的优化设计,让项目的设置和规划更加合理。进行统计算法的优化处理,。让国家和个地方的核算方式相同,从而让统计的数据更加具有权威性和信服度。提升调查人员的素质,让调查人员对相关的统计程序更了解,从而进行更加精准的统计。国家要重视旅游行业的经济核算,并且要推出相关的政策帮助进行经济的核算,从而让旅游经济的核算更加顺利和精准。

四、结语

篇2

有关国际经济贸易论文范文一:论渤海通道推动商品贸易发展的积极作用

摘要:实现商品的高效运输是推动商贸繁荣的重要环节,渤海通道降低了商品流通成本,提高了流通效率,推动了地区商贸经济的发展。渤海通道的建立形成了新的南北交通大动脉,弱化了环渤海区域的行政壁垒,便利了区域商品的自由流通,推动了南北经贸的繁荣,加强了东北亚地区的经济交流与合作,推动了国际贸易发展。

关键词:跨海通道;商品贸易;积极作用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以海底隧道和跨海大桥为代表的跨海通道逐渐展现在世人面前,也将跨海通道的建设摆在了十分突出的位置,其中大连到烟台的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引人注目。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修建将使得东北、华北、华东等地区以及东北亚地区区域联系更为密切,经济交流进一步扩大,人、财、物的流动更加迅速和庞大,为我国商品贸易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一、渤海通道对商品贸易发展的推动作用

(一)渤海通道缩短了区域的时空距离,拉近了人们的心理距离,对形成环渤海地区统一生产要素市场创造了条件

1.环渤海地区的地方保护主义严重阻碍商品的自由流通。尽管环渤海地区被称为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三个增长极,成为中国北方经济发展的引擎,由于渤海海峡的天然屏障,环渤海经济圈被分为京津冀、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三大板块,三大板块以各自区域内的中心城市为依托,逐步发展为三足鼎立的诸侯经济态势。目前,在行政分割的五个省市之间区域合作机制缺乏,区域内基础设施建设对接不足等原因,相互之间竞争多而合作少。

从环渤海各个地区的产业布局和产业分工结构来看,该区域在项目安排上呈现雷同现象,各省市在产业政策上追求大而全,导致产业结构明显趋同。也正是这种区域经济的重复建设,区际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不明显,相互间的贸易需求较弱,使得地区保护主义盛行,地区行政壁垒较多,市场分割严重,最终结果是相互之间争资源、争项目、争投资等现象严重,商品等生产要素流动不畅,造成了资源、效率的巨大浪费,导致大量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而且直接造成整个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落后。

2.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建设将推动环渤海区域一体化进程,实现商品的自由流通。跨海通道的建成打破了原有的区域限制,通过点效应将原先两个联系很少的区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加快了资源的市场配置和产业的整合,便利了资源共享,促进了区域产业整体效能和综合效益提升。

(1)点效应的形成。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直接连接隔海相望的大连和烟台,使得同三高速实现全线贯通,通道继续向北延伸贯通营口、鞍山和沈阳,向南延伸联通威海和青岛,这些点形成新一轮的发展极,表现出极强的集聚效应,吸引资本、人员、技术、产业等进入这些区域。

(2)轴效应的形成。随着点效应辐射范围的逐步扩大,点之间逐步形成组合倍数效应的以这条通道为主轴线的轴,这个轴线的交通量逐步增大,经济效率逐步提高,大大提高了运行效率和时间价值。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形成了以沈阳-大连-烟台-青岛为轴线的交通大动脉,同时实现了沿海交通大动脉与内陆地区的衔接,使众多的内陆区域有了一个更加便捷、畅通的出海口,势必会产生大量的物流、客流,这样就要求快速、便捷的交通网络的支撑,从而拉动和创造交通需求,诱导新的交通网络的发展,形成依托此轴线的新的交通轴。

(3)点-轴-圈 综合集成效应的形成。即为多个点-轴型系统的组合所形成的综合效应。表现为在辽宁省以沈阳为点向西南发展,以京哈铁路、京沈铁路为依托,形成沈阳-锦州-葫芦岛-秦皇岛的轴线,在西边与京津冀相接;在山东省以黄烟铁路、胶济铁路、威乌高速、青岛-银川高速为依托,以烟台、青岛为点横向发展,形成烟台-青岛-潍坊-淄博-济南-聊城的发展轴线,向北与京津冀相通。这两个轴线继续纵向、横向的集聚、辐射、发展,与沈阳-大连-烟台-青岛轴线一起形成一个有多个发展极协同作用的交通圈。 逐步形成的四通八达的一体化交通网络,使得交通运输更加便捷、快速、高效,物流、人流更加自由、加速运行,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更加突出。随着交通圈的逐步发展,最终达到一种产业互补、分工协作的产业一体化的环渤海经济圈, 逐步消除地区间的行政壁垒,实现劳动力、资本、技术的配置在整个区域逐渐发展为由市场来主导,在区域内部更加自由、合理的流动,逐步形成统一的劳动力、资本、技术市场。

(二)实现南北贯通,缓冲了南北运输压力,使南北商品流通更加快速便捷

目前,就全国范围的铁路网来看,交通运输线都是超负荷运载,运输能力与需求的矛盾十分突出,严重的制约着物流、人流的快捷运转,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就渤海海峡两岸的铁路交通网来看,进出关交通运输瓶颈问题突出。虽然东北是我国铁路运输最发达、路网最密集的地区,渤海海峡北岸布有京沈线、京锦线、京通线和哈大线,但直接进出东北的铁路通道只有一个出口-山海关。由于山海关是连接关内和关外的唯一陆上铁路通道,通过能力十分有限。这样的地理位置和封闭的环境,直接阻碍了信息、资金、技术、产品、资源等市场要素的南北流动,对东北经济的发展的制约是不争的事实。渤海南岸只有一条蓝烟线胶济线,运能只有1 000-2 000万吨左右,使得山海关的南北运输线成葫芦状,瓶颈制约明显,这种局面使得南北运输不堪重负,致使更多的物流、人流分流到公路运输和水路运输上来。

为了缓解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带来的运输需求,我国加大了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提出了五纵七横等国家干线建设规划。然而,全国公路建设仍然满足不了需求的增长。从水路运输来看,这些年来客运量和客运周转量呈负增长,而货运量和货运周转量分别增长了251%和454%。由于铁路、公路的瓶颈制约,沿海各大城市货运要走水路,内地相当多的货运量也改走水路。更为重要的是沿海港口吞吐量从2000年至今翻了一番,但港口能力明显不足。流通成本是制约商品流通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高效率、低成本的运输可以扩大流通商品的种类和延展商品流通的范围。目前,东北地区、华东地区之间无论是陆路运输还是水路运输,都是既要途径更多的路程,而且耗时较多。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建成后,真正实现了环渤海经济圈人流、物流的闭合环状通道,从根本上改变了环渤海南北的铁路和公路运输路线,大大节省运费及时间,使得南北农产品、其他商品等加速流转。

第一,为农产品流通提供了更为便捷的快速通道。东北地区土地资源丰富,土质肥沃,粮食生产的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巨大,是我国粮食生产和安全保障的重要基地。东北经济区每年都有大批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要运往关内,但是面临出关难的巨大运输瓶颈。处于渤海南岸的山东省农产品资源丰富,同样面临难以快捷北上的困境。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直线取道海上捷径,绕过山海关这处瓶颈,开辟了东北地区至山东省及东部沿海地区的最短运输通道,缩短沿线地区这些农产品储运的时间,加速农产品的流通和农业信息的交流,改变农产品的市场环境和需求状况,扩大了市场空间,加快了粮食产销区的衔

接,有力的推动了农贸市场的发展。

第二,南北互补品流通更快,种类更多。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与东北地区在经济结构上有很强的互补性。大东北经济区矿产资源丰富,主要矿种比较齐全,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以冶金、石油化工为主体的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共同构成了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优势产业。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作为我国比较活跃的增长极,原材料的短缺、高级技术人才的缺乏,以及所需设备对国外市场较高的依赖度,已经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长三角、珠三角可以加强与东北地区在轻工、食品、电子等方面的交流。这种经济结构的互补性在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助推下,可以构建一条互通有无、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南北经济纽带。

(三)加强环渤海地区与经济腹地的良性互动,推动新一轮人流物流运转,为培育全国统一大市场创造条件

经济发展水平和交通网络的密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沿海省份的交通便利程度,尤其是高速公路的建设明显超过中西部地区。在我国中西部的大多地区,基础设施的短缺仍是困扰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只有实现交通网络等方面的无缝对接,才能促进区域商品的快捷流通。

1.环渤海地区加强了与其经济腹地的经济联系。对于处于环渤海南岸的山东省来说,在极力拓展与经济腹地的联系,加速建设山东省与内陆省份完整的高速公路运输网络,新的省际大通道建成后,山东将形成与京津塘都市圈、长三角经济区、中原经济区和西北地区之间的便捷通道。对于处于环渤海中心位置的河北省来说,近年来在积极以加快港口、高速公路、铁路建设为重点,基本建成以港口为龙头的 东出西联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以强化沿海与腹地互动。东出就是利用河北省港口群和沿海综合物流体系,为华北、西北等地区提供便捷的出海大通道,提高河北省及这些地区的开放水平;西联就是加强与京津、山西、陕西、内蒙古、鲁北、豫北等地的经贸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双赢共进。辽宁提出五点一线的一项关于全省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积极推进与其经济腹地内蒙古东部地区、吉林和黑龙江的联系。这些涉及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地区的经济腹地的交汇点即是环渤海地区,交汇点的焦点即是贯通南北的交通大动脉的纽带作用,而纽带的中心则是实现同三高速的南北对接,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修建对连接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地区的经济腹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渤海通道使得各经济腹地互相覆盖,加强了全国市场一体化发展。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建成贯通了属于国家规划建设的五纵七横12条主干线中最长的同三高速公路,同三高速在胶东地区、苏北地区向西与新欧亚大陆桥、青岛-银川高速、霍尔果斯-连云港高速相接,加强了与中西部地区的经贸联系和合作。向南与京沪高速铁路、京福高速公路、京九铁路等国家重点布局带相通,与长三角、珠三角东部沿海地区以及港澳台地区加强了联系。向北与哈大、京沈铁路、沈大高速相接,贯通了整个东北地区,使得东北、华北、西北等地区区域联系更为密切,经济交流进一步扩大,成为东西、南北方向上的物质、信息、资金、技术、文化等诸多方面的联系的纽带。渤海海峡跨海通道是这条纽带得以畅通的结点,是一个以点、轴带面最终使得这些地区形成互动的网络式发展格局,为逐步形成人流、物流、交通流、信息流等自由流动的区域共同市场,为国内商品贸易统一大市场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四)加强我国与东北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推动国际商品贸易的发展

随着世界经济的多极化发展,环渤海经济面临快速发展的极好良机,渤海海峡跨海通道使得环渤海地区成为中国公路、铁路、水路综合运输网络中最发达、最灵活、最重要的枢纽,使得环渤海地区成为投资的热点,为加快制造业的转移奠定了物质基础,也对进一步推动我国与东北亚地区经济贸易的合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一,东北地区是我国与东北亚地区加强经贸合作的桥头堡。我国的东北地区的北部和西部与俄罗斯的远东地区和蒙古国接壤,南面与朝鲜半岛相连,东部与日本隔海相望,具有国内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得天独厚的区位条件。目前,东北地区具有与东北亚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技术合作和经贸往来的相对较完善的交通网络,有12条公路同朝鲜、俄罗斯、蒙古相连,有5条铁路分别与俄罗斯和朝鲜接轨,其中以大连为桥头堡,以哈大线和滨州线为通道的第一欧亚大陆桥是重要的国际大通道。这些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的完善为我国加强与东北亚地区的经贸合作奠定了基础。

第二,环渤海地区是我国与东北亚地区加强经贸合作的中心。环渤海地区是位于太平洋西岸的日益活跃的东北亚经济地区的中心部分,也是中国欧亚大陆桥东部起点之一,居我国与亚太地区东来西往、南联北开的枢纽地位。随着区域经济联系的日益密切,环渤海地区逐渐成为我国与东北亚加强经贸合作的中心。

东北亚地区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自然资源丰富,我国与这些资源富有国家开展资源贸易前景非常广阔。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煤炭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近50%, 远东地区的铁矿石储量占全俄储量的10%左右,石油储量超过150亿吨,俄罗斯每年通过铁路向中国输送1 000万吨左右的石油。我国与蒙古国也建立了良好的互惠合作关系,积极参与其矿石资源开发。日本经过十余年的经济结构调整,仍未完全摆脱困境。当前日本更加注重把国内结构调整与中国华北结合,寻找新的发展机遇,同时把开发西海岸的列为本国21世纪的战略目标。韩国提出重大经济举措之一就是把中国作为它的第二内需市场,同时重点开发与中国邻近的西海岸地区。中国、日本、韩国新的开发计划同时集中于该环渤海地区,而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又使三国的相近城市在经济上存在着垂直分工和水平分工交叉的依存关系。因此,可以预见,中、日、韩之间在环渤海区域的经济合作将呈加速趋势。

第三,渤海海峡跨海通道架起了我国通向东北亚地区的桥梁。发达的交通网络是区域合作的基础,交通运输是实现地区之间经济联系、加强商品贸易交流的物质手段,完善、配套的交通运输体系使得地区间的物流通畅,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如同一座跨越渤海的桥梁,打通了东北亚西部的贸易通道。它接通了与东北亚合作的桥头堡和中心地区,并进一步向南贯通经济发达的长三角、珠三角地区,联通了我国的东北、华北和华东地区,向西与第二欧亚大陆桥相接,与我国中西部地区形成了良性互动,搭建了一条我国中西部地区、华东地区等通向东北亚地区的桥梁,同时也打开了俄罗斯远东地区资源南下的陆上通道,使第一欧亚大陆桥与第二亚欧大路桥实现了对接和联网,扩大了我国东北地区及俄罗斯重工、木材、化肥、粮食等物资与内地的交流,扩大华东地区轻工、食品、电子等物资与东北及俄罗斯的交流,加强了我国与韩国、日本的信息、科技、人才、商品交流,对推动区域经贸繁荣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二、结束语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不仅仅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更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它是构建环渤海区域一体化交通体系的重要载体,对促进环渤海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成,将发挥重大作用;对完善全国交通网络体系、对拓展环渤海地区的经济腹地、进一步加强东北、华北、华东地区经济贸易的合作,将发挥重要的功能。它联通

了第一亚欧大陆桥、第二亚欧大陆桥,贯通了我国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环渤海地区、东北地区以及俄罗斯远东地区,对推动东北亚地区商品贸易的交流以及东亚经济一体化都具有重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魏礼群.世界跨海通道比较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魏礼群,柳新华,刘良忠.渤海海峡跨海通道若干重大问题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课题组.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研究[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

金凤君.东北地区振兴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周立群,祝茂.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尚存问题与对策[J].环渤海瞭望,2004(8).

王诗成,郑贵斌.将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战略列为国家战略的可行性分析[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03(11).

有关国际经济贸易论文范文二:谈关于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反倾销问题的分析

摘要:反倾销是一种贸易政策措施,也是一个重要的法律问题。由于世贸组织对反倾销问题没有明确的规定,使我国成为反倾销的严重受害国,对我国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本文试图探讨对我国进行反倾销的原因,并提出我国企业应对反倾销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反倾销;倾销;经营理念;价格承诺

一、反倾销问题的发展现状

反倾销是经常采用的一种主要的贸易保护手段。经济全球化与贸易保护主义原本是对立的,但发达国家在全球的经济主导地位和它扩张性的本质,决定了现在推行的经济全球化是发达国家意志的体现。发达国家利用经济全球化推行他们自己的经济制度,作为要求他国参加国际经济的准则,从而达到掠夺他国资源和财富的目的。同时,发达国家又利用制度上的优势,以合法的理由为借口,通过更加隐蔽的方式设置贸易障碍,以保护其本国的自身利益,从而达到保护自己的目的。因此,通过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发达国家既掠夺了他国又保护了自己。所以,对于国外的反倾销,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只是一种贸易保护的措施,而应将其同现行的新贸易保护主义联系在一起,认清其实质。反倾销是新贸易保护主义实行贸易保护的最高级工具之一,行之也最有效。它具有高度隐蔽性的特征,能够利用反不正当竞争的合法行为作掩护,实施贸易保护。

二、当前我国反倾销面临的形势

首先,进口产品冲击国内产业的趋势仍有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按照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2003年我国关税总水平由2002年的12.7%降至约11.5%,其中工业品由11.7%降至约10.6%,农产品由18.5%降至约17.4%;在非关税措施方面,将取消部分商品的进口配额与许可证,提高进口配额增长率和非国营贸易配额量。因此,在世界市场供求失衡、技术进步等因素导致的国际市场产品价格总体呈下降趋势的情况下,进口产品冲击国内产业的趋势将进一步发展,我国进口宏观调控仍将面临较大的压力。

其次,世界范围内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给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随着世界范围内产业结构调整和跨国公司重新调整全球生产布局,世界制造业向中国转移的步伐将明显加快。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利用外资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一些新的产业领域也将逐步向外资开放。但由于受到企业规模、专业化分工和技术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制约,短期内我国的国际分工格局中,仍将处于低附加值和低水平加工中心的地位,仍将保持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出口产业结构,这必将诱发更多的国外反倾销调查。同时,美国、欧盟、日本等世贸成员根据我国在入世议定书中的有关承诺,还在纷纷制定针对我国的过渡性保障措施和非市场经济的反倾销法案,这使我国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工作面临的国际法律环境更为复杂,必将对扩大我国的对外贸易构成新的威胁。

第三,遵循世贸组织规则对调查机关依法保护产业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世贸组织的规则对各成员的政府行为具有强制性的约束作用。在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案件的调查和裁决中,要求调查机关的每一项调查工作都必须依法进行。WTO相关协议对调查机关的具体调查程序、信息披露程序、裁定与公告程序、透明度和非歧视等多方面的问题都作出了具体明确的规定。这对我国调查机关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三、我国应对国外反倾销的对策

(一)充分发挥商会作用,加强政府宏观管理

我国外贸商会建设远远滞后于对外贸易的发展,一些本可以由行业协会来统筹管理的工作无法落实,造成了不良后果。一方面,商会在政府有关部门的帮助下,管理好行业的经营秩序,防止企业之间出现低价竞销的行为,减少不必要的内耗,使企业能够通过分享市场份额,达到共同发展;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可以根据商会本身的特点,促进商会、商检、海关和企业的沟通合作,发挥商会的协调作用。对一些出口商品,只有商会核定符合行业协议价格的,海关才允许出口,这样就能有效地避免我国出口商品价格的混乱。这样一旦被提起反倾销诉讼,就可以随时提供于己有利的证据,为有力抗辩作准备,改变被动应诉的局面。同时,加强政府交涉和管理。首先,国家有关部门要对不应诉或应诉不力的企业给予严厉制裁,将反倾销应诉与出口管理结合起来,制定真正体现谁应诉、谁收益的具体措施。加强企业自律,倡导公平竞争,处罚低价出口,力求把反倾销诱因降至最低程度。其次,需要国家采取一些有力的措施,如规定出口定价,禁止低价出口,惩罚低价竞销者。还可以采取增加配额等优惠措施来鼓励优质产品的出口。尽快建立出口风险基金或反倾销应诉基金,有组织地开展反倾销应诉,终止国外的反倾销诉讼。

(二)转变企业经营观念,积极应诉

首先转变传统的经营观念。长期以来我国企业一直遵循创汇第一、利润第二的经营思想,但是随着外贸体制改革的深化,必须使外贸出口企业尽快建立和健全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机制,使企业的经营目标转移到追求利润最大化上来。这样出口企业就能提高自律意识,着眼大局,考虑整个行业的利益,改变我国外贸中低价竞销、出口增量不增值的现状,为国家争得应得的利益。其次由于倾销指控一成立,其造成的损失不会只是某一家企业,而是整个行业、整个民族工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因此要想胜诉,每一个涉诉企业必须团结起来积极应诉。这是因为单个企业往往难以支付高额的调查费用;没有足够的经验和自信;难以详细了解国际反倾销法;缺少必要的技巧和谋略。

(三)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依法应诉反倾销案件

学会运用法律手段和国际通行规则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是外经贸行业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需要,也是推进进出口市场多元化,整顿外贸经营秩序的需要。中国需要加速建立反倾销法律体系,以国际公认的反倾销法则来规范自己的竞争行为。这不仅是我国的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需要,而且也是在国内市场进行反倾销执法的需要。这既可以保护国内企业的正当利益,又可以用来制约国外对我国出口产品反倾销的歧视。今后要加强对企业的法律法规的宣传与教育,加大对某些不良行为的制裁,进一步完善反倾销方面的法律法规,依法应诉国外反倾销案件

(四)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

一是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引导企业多出口高技术产品,走内涵式增长道路。鼓励优质产品出口,让企业看到生产优质产品的经济效益数倍于劣质品,优先出口优质产品,限制劣质品出口,改变传统的外贸绩效评价指标,由量向质转变,由总额向附加值转变等。二是在提高商品档次的同时,争创世界名牌。首先,利用先进的技术设备提高商品的内在质量。其次,要积极运用非价格手段如商标、包装、公关、广告策划等组合策略来参与市场竞争。此外,在确定准备新进入的国际市场前,要了解该市场的产业结构与商品特点,尽量使我国出口产品与当地产品呈互补关系,从而有效地避免反倾销引起的麻烦。

(五)加快高级专门人才培养,提高反倾销能力

由于我国缺乏应诉国外反倾销方面的高级人才,严重影响了我国企业反倾销的能力。反倾销应诉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它要求必须具备经济学、法学、会计会等方面的知识。也就是说,只有懂会计、懂经济、有法律实践和一定外语水平的律师才能胜任反倾销工作。而目前这恰恰是我国律师队伍的薄弱环节。因此,一方面,司法行政部门、律师协会、名牌综合性大学、研究机构等各有关方面要重视综合人才的培养,给他们以机会参与反倾销工作,既可以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又可以在实践中找出不足。另一方面,可以把一批长期从事反倾销工作的人才派到国外去学习,学习和掌握国外反倾销的一些法律法规、通行惯例、应诉技巧等方面的知识,提高我国反倾销的应诉能力。当前可以聘请熟悉反倾销应诉业务、工作经验丰富、认真负责的起诉国律师作为我方的诉讼人进行应诉。

(六)在适当情况下提出价格承诺,争取反倾销的主动

价格承诺也是反倾销应诉可争取到的一种结果,是反倾销被投诉者与反倾销当局之间达成的一项提价协议。被投诉者承诺按提价协议规定的价格出口,可以消除因倾销对进口国造成的损害或损害威胁。所以,这种方法也能对进口国的损害作出补救,因而进口国在一定场合下也愿意接受。

实践中,欧盟对价格承诺采用得较多,而美国采用得较少,但并非不能争取。过去,我国的出口企业与欧盟达成过一些价格承诺的协议,后因我国的一些企业未能很好地遵守而导致欧盟不再愿意对我国采用。因此,今后我国企业应提高自身的信誉,在适当的情况下还应积极争取价格承诺,以期把握主动。

所以反倾销最初只是以保护国内产业不会遭到破坏为目的的,并不普遍采用,只有当国外产品有意破坏本国市场和生产时,才能采取这种措施。从各国的实际立法中我们不难看出,反倾销措施随着立法的深入而得到进一步加强,现在已成为最大的贸易壁垒之一。尽管进口国提出反倾销的出发点是正当的,但是实际上反倾销与理论上预期的目标相距甚远:反倾销实际上没有起到保护竞争的作用,而是变成了限制竞争的手段;反倾销也并没有表现为公平竞争,反而本身产生出不公平竞争。

参考文献:

陈铁军.充分利用WTO规则积极应对出口反倾销[J].外贸经济、国际贸易,2002,(04).

唐礼智.唐建中.外国对华反倾销透视及启示[J].外贸经济、国际贸易,2002,(10).

陈伟.我国出口产品遭遇反倾销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交通科技与经济,2007,(01).

孟兰兰.反倾销对我国的影响[J].商场现代化,2007,(04).

宋伟.中国遭遇反倾销的宏观决定因素及其影响效应[J].经济与管理,2008,(11).

贾洪.我国应对反倾销的对策[J].中外企业家,2007,(07).

篇3

计量经济学小论文范文一:企业生产经营中统计工作的应用探究

摘要:企业统计分析是企业生产经营决策的科学保证。 但是目前,一部分企业中存在着对统计工作不够重视的现象,企业统计人员不能自觉的参加企业管理,因此,企业统计分析在企业经营活动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企业生产经营;统计工作;统计改革;国民经济

0引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统计改革取得了巨大成绩,如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确立,新统计调查体系的逐步形成,但这些改革都是就政府统计而言的。相比之下,企业统计改革明显滞后,已经不能适应企业生产经营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基于这种状况,本文将就企业统计如何实现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的问题进行探讨。

1重视统计基础工作。

要做好任务工作,一定要抓住基础部分。 我们要让企业统计为生产经营服务,就要强化企业统计的基础工作,逐步做到企业统计工作规范化、有序化、制度化,确保企业统计数据的准确性。 企业统计的基础工作做不好直接影响统计分析的质量, 不利于企业统计工作的监督。 企业统计的数据又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线,因此企业统计基础工作踏实与否直接关系最终的企业统计效果。 企业统计为的是得到准确、可靠的统计数据, 这是企业经营者进行科学决策和管理的主要依据,因此,做不好企业统计的基础工作,偏离客观准确的统计数据,决策和管理工作就无法正常进行。 因此,企业统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有序化、制度化是企业统计工作正常展开的必备条件。 要使企业统计为生产经营服务,首先就要确保企业统计中基础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最终要求企业统计做好快、精、准三点,有效的为生产经营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2建立合理的统计指标体系。

要使企业统计更好的为生产经营服务,就必须建立一套适合企业生产经营需要、 反映企业经济效益及发展趋势的企业统计指标体系。我们要围绕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发展战略,从企业内部信息系统和外部市场环境两个方面体现企业统计的指标设定,遵循企业统计指标具有的可比性、层次性、科学性、简便性、发展性、可操作性、独特性。企业统计指标的设置主要从企业的生产流程指标、 生产经营的成本价格、成品销售价格、产品获利情况、市场现状、市场占有率等方面。 通过与企业会计的核算,来具体分析制定各项指标,做好可规范化、可执行性。

企业统计要与企业会计相互配合, 统计好企业生产经营的原始凭证、单据、发票等。 其次,企业统计工作通过对统计指标体系的建立,与会计核算和业务核算相互配合,核算企业资料。 就企业生产经营的现状来看,企业会计制度比企业统计制度体系要更完善更健 全,因此,企业的统计指标体系可以充分借鉴会计核算与业务核算的指标体系,在它们基础之上形成适合本公司企业发展的、比较完善的、系统的、健全的企业统计指标体系。

3建立高效的统计信息渠道。

要使企业统计更好的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服务,充分发挥企业统计的信息功能,为企业建立一个高效、系统、通畅的企业统计信息渠道。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提供一个全方位、高层次、高质量的信息服务体系。信息能够产生效益,尤其在当今社会,企业的统计信息提供各类市场的信息,反映社会经济发展整体运行的宏观信息,体现企业生产经营状况。 建立一个高效的企业统计信息渠道,加强企业生产经营在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力。 企业统计需要敏锐的洞察力,建立广泛的信息网,并及时收集与企业相关的市场信息。企业生产什么类型的产品,产量与盈利,经营成效等等。经过企业统计,企业的发展以市场调查作为主要数据信息。 通过企业统计的各种报表,把企业生产、经营、销售等各种数据信息集中统计,建立一个稳定的信息来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面临各种竞争,企业市场信息的收集能帮助企业及时跟踪、了解市场动态, 通过企业统计使企业经营者能从全方位的信息中准确、及时地掌握各种信息,以便更好的控制企业生产、经营和销售活动。在网络高速发展的时代,通过互联网等先进的手段,企业可以建立各种网络系统,使企业统计信息网络化,使企业更快适应不断发展的市场信息,通过企业的各种市场调研,实现统计资料分析与评估的快速化、有效化,立足企业生产经营的长远发展。 因此,建立一个高效的信息渠道能为企业经营者提供科学有效的统计信息,从而更好的为生产经营服务。

4企业统计需要高素质的统计人员。

只有一支高素质的企业统计人员的队伍,才能做出准确、严谨、客观的统计分析。因此,企业统计能更好的为生产经营服务,就必须需要一群高素质的企业统计分析人员。 首先,企业业统计人员要全面提高素质,特别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统计人员要有开阔的视野、多方面的知识、熟练的技术,能够详细的收集企业内部各种信息,又能深入进行市场调研, 采用各种新方法和新手段进行深层次多角度的综合分析。 通过统计人员的预测与分析,总结出适应企业生产经营的统计分析。因此,要使企业统计能够更好的服务与生产经营,就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及有较强综合能力的统计人员。

5增强企业统计的服务意识。

企业统计分析是企业生产经营决策的科学保证。 但是目前,一部分企业中存在着对统计工作不够重视的现象,企业统计人员不能自觉的参加企业管理,因此,企业统计分析在企业经营活动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我们在企业统计的实际工作中,要增强企业服务意识,在强调企业统计监督与数据分析的同时,加强企业统计的服务职能,使企业统计工作很好地参与企业经营活动。不但能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有价值的统计资料进行分析,同时在服务企业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挥企业统计的监督功能,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通过对企业工作和经营的参与,深入进行调研分析,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的活动中去,让企业统计从根本上完成从上级定期报表为主体转向以企业经营管理服务为主体,确保完成企业统计任务更好的实现企业生产经营。

6结束语。

企业统计分析能使生产经营活动得到准确真实的数据,围绕生产经营的各项活动更好地发挥企业统计的宏观性、科学性和有效性的作用,从而更好的指导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通过重视统计基础工作; 建立合理的统计指标体系; 建立高效的统计信息渠道; 培养高素质的统计人员; 增强企业统计的服务意识等方面使企业统计能更好的为生产经营服务。通过企业的统计分析使企业管理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大量的数据资料和生产经营实际情况结合起来,作为企业的生产经营的资料,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瑛珊。对企业统计改革的几点思考[J].江苏统计,2001(02)。

[2]苏永明。论企业统计改革中的几个关系[J].江苏统计,2001(11)。

[3]王艳杰,李晓云。企 业统计改革的思考[J].辽宁工学院学报:社 会科学版,2001(04)。

[4]杨翠玲。企业统计要立足企业搞好服务[J].山西统计,2000(11)。

[5]王联荣。现代企业统计改革之思考[J].浙江统计,2000(07)。

[6]贾龙杰。企业统计杂谈[J].浙江统计,2000(11)。

[7]李国柱,郑炳章。论新形势下企业统计的定位[J].中国统计,2001(01)。

计量经济学小论文范文二:如何做好县级全国经济普查工作

根据县级经济普查的特点,在组织实施过程中要把握好质量控制、工作节奏、人员培训、勇于创新几个重点,工作安排一定要细致、周密,时间安排上要做到有张有弛、劳逸结合,人员培训是关键,要下足工夫,自觉克服困难、创新工作方式,只有把这四方面工作做好了,才能保证县级全国经济普查工作顺利开展。

一、安排工作应慎重,质量控制要贯穿全程。

全国经济普查较为复杂,包括单位比对、现场核查、入户调查、审核验收、资料开发等多个工作环节,每个工作环节又包括多道工作程序,各阶段工作环环相扣,联系紧密,每一道工作程序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后面工作的效果。某一项工作没有做好,有欠帐,都会在下一道工作程序中形成障碍,是要加倍偿还的。某地就出现过这种情况,普查中有一个工作环节是单位比对,就是各级普查机构向同级具有单位审批、登记职能的部门收集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名录资料,然后以组织机构代码、单位名称和登记注册号为关联,比对部门数据和统计名录库数据,生成一个资料较为完整的单位比对库,以用于开展现场核查。

县级普查机构不仅要完成本级负责的具体工作,还肩负着领导乡、村级普查工作的重任,影响面比较大,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对于每一步工作的安排一定要谨慎,要全盘考虑问题,统筹规划,在认真执行普查方案的同时,要将质量控制贯穿于工作的全程,绝不放松,这样才能取得实效。每一项重要的工作都要安排出检查时间和改错时间,也就是把工作分出三个时间段,第一段是实施阶段,第二段是检查阶段,第三段是改错阶段。

例如证照照片传输工作的安排,在照片传输阶段,不能一传了之,然后就不闻不问了,而要考虑到照片上传不成功,需要重新上传的可能性。照片传输工作应分四步走:一是整理照片。将电脑中的照片资料按地址码分类,分到小区,然后分别放入不同的文件夹,达到便于查找的目的。二是上传照片。三是检验上传质量。登录国家数据采集处理平台,逐户检查是否所有照片都上传成功。如果发现上传不成功的情况,就要进入第四步---补传照片。因为之前对照片进行过分类整理,所以查找遗漏的照片就会比较容易。经过以上四个步骤,传照片工作就圆满地完成了。

二、张弛有度,把握好工作节奏。

干好任何一项工作,都离不开人的因素,经济普查工作也是如此,经济普查规模庞大、任务繁重、时间跨度长,更需要人员的团结协作。如何把握好工作节奏,保持普查人员旺盛的工作精力、孜孜不倦的工作热情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一是普查工作开始前,应充分做好思想动员。打好预防针,让大家做好加班加点工作和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以便于提前规划好普查期间的工作和家庭生活,避免或减少二者之间的冲突。二是工作时间安排要合理。应尽量避免搞突击,连续长时间加班。因为经济普查时间跨度大,长达两到三年,前期的调查审核阶段也要半年多时间,而且工作密集、量大,日常工作时间就很繁忙,如果再长期加班加点会使人更加疲惫,影响工作效率,甚至会对工作产生抵触情绪。因此要保持工作时间抓紧干,节假日尽量休息的状态,有张有弛,在和谐的工作状态下,打好经济普查这场持久战。

三、培训要系统、细化。

如果把普查员比作要奔赴杀场的战士,那么培训工作就相当于战前的练兵,只有操练好了,才能打胜仗。培训工作是普查中的重点,历次普查实践表明,哪里的培训工作搞得好,那里的普查工作就会比较顺利。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培训工作不能搞跃进,更不能走过场,一定要做到系统、扎实、细致、充分。我区的培训工作搞得比较成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体做法是:

1.培训的准备要充分。首先是授课教师备课充分,根据普查员的实际水平去备课,进行认真的筹划和精心的设计,力求将教学内容转化成普查员的工作能力。其次是培训设备准备齐全,如投影仪、麦克、电脑等足够满足培训需要。再次是充分考虑培训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意外,如设备故障、程序更新等,提前做好应急预案,意外发生时才能有条不紊地解决,保障培训的顺利进行。

2.培训的时间要充分。因为经济普查涉及的工作环节多,调查项目专业性强,普查对象情况复杂,短时间内是很难了解清楚的,给授课教师留下充分地讲解时间,给普查员留下合理的消化吸收时间,是保障培训效果的关键。

3.重点内容的讲解要充分。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的认定是经济普查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这两个名词在实际生活中并不常见,对于没有相关专业知识的人来说是很难区分的,尤其是产业活动单位,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而作为普查员必须要做到能现场准确地判断出一户单位是法人单位还是产业活动单位,因为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需要填的普查表内容和项目不一样,一旦判断错了,就要二次入户,重新填写普查表,造成人力和时间的浪费。培训时应多安排些时间把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的定义讲清楚,把法人单位包括的五种类型讲明白,把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的关系讲透彻。力求课件详实,图文并茂,便于记忆。在现场展示不同类型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的营业执照照片,让普查员把这些照片牢牢地记在心里,在调查时通过看营业执照都能快速地判断出普查对象的单位类别,这是提高工作质量、加快工作进度的一条有效途径。

4.实习要充分。在培训中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不仅讲解时多举实例,帮助普查员理解,讲完后还要出考题,进行填表录表的模拟测试,考一些典型的例子,让普查员亲自实践,在实践中消化、吸收课堂内容。特别是要深入普查区进行实际操作,然后再集中答疑,不断提高普查员的实际操作水平。经济普查要面对实实在在的普查对象,实践性非常强。如果不先练好兵,实战中就容易出纰漏。在入户调查过程中若因业务不熟出现问题,不仅会损害普查员的形象,也会影响普查对象的配合程度,搞不好会出现不得不二次入户的情况,而如果不能一次入户就完成调查任务,二次入户会更难。

5.培训时机的选择要恰当。对于全国经济普查这样时间跨度较长的大型普查,适宜分阶段搞培训,从以往经济普查经验来看这种培训形式比集中培训效果好。到哪个工作环节,培训哪个环节的内容,如在单位现场核查阶段、入户调查阶段分别开展培训,这么做针对性强,学完就用,不易忘记,效率高。

经过培训, 在入户调查时普查员都能熟练操作、从容应对各种问题,培训取得了实效。

篇4

(一)全国文化发展现状

文化产业近几年蓬勃发展,其在经济中的地位不可估量。在联合国教科文组里提出了“文化圈”模型,其中揭示了文化的再生产理论,讲述了文化的循环发展五个阶段:创造、生产、传播、展览/接受/传递、消费/参与。在高树生如何认识文化产业中提出了文化产业经济分析模型,即将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周而复始的延续过程视为文化再生产,其包括创作、生产、传播和消费四个类别。

(二)国内旅游业发展现状

我国国内旅游的经济总量远高于国际旅游,可以看出国内旅游带来了经济效益,其供给面大,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呈现蓬勃发展的趋势。而文化旅游作为旅游业的一部分,也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体现为:文化旅游—经济发展—文化旅游地区建设—经济发展,这是一个循环的促进过程。

(三)南锣古巷现状分析

南锣古巷是北京市政府确定的第一批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也是北京市胡同肌理保存的最完整的棋盘式传统居民区。对南锣古巷的SWOT分析,如下:STRENGTHS:历史悠久,地区特色使商业化和古老的北京胡同融合一体;WEAK-NESSES:较高的商业流给附近居民出行造成不便;OPPORTUNITIES:文化商业街定位既很好利用了南锣古巷的历史人文气息,也方便吸引投资激活当地经济;THREATS:商业开发和古城特色保护的平衡,过度的开发则导致古城特色不在,开发力度不够便无法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

二、研究思路

(一)地区发展路径构想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南锣古巷的主要优势在于其文化遗产丰富,利用文化资源我们在城区范围内进行文化再生产,从而达到地区经济发展的目的,在南锣古巷地区投入产出是一个循环促进的过程,通过不断促进本地区文化建设中以获得进一步的收益,使得经济发展循环上升到更进一步。

(二)文化作用的实证研究

通过文化旅游投入产出的流程图,来设定投入产出模型,先忽略它的循环效益,把经济建设的初步成果看做是一个静态的投入产出的过程。由此可知,在地区的范围内,文化产业可以带动经济的发展,并随着经济的发展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是一个循环受益的过程。

(三)地区发展的路径研究

除了主要的投入外,经济效益的获得还来源其他因素,在投入产出中体现为间接消耗。在南锣鼓巷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除去最开始的对其基本设施的建设,中间产品的产出以及投入对其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初步的文化创造对经济、人力、资本和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从而形成此类中间产品的发展,对经济效益有一定的影响,而中间产品的发展和壮大又对文化的建设发挥重大的作用,进一步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

三、结论及建议

(一)文化旅游业在地区经济发展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文化旅游业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强,利用文化的投入产出分析得出,文化产品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不是一个单独的个体,而是成为一个产业,可以形成一个文化再生产过程,其涉及面广,辐射力度强,具有较好的带动作用,这样可以使得地区的人、财、力充分的利用,实现文化和经济的循环发展圈。

(二)利用文化遗产可以带来地区的繁荣

文化的再生产过程给地区的发展带来了思路,部分地区由于具有丰富文化遗产的优势,利用其发展经济一方面是对传统和历史文化的传承,另一方面也可以免去再寻其他路径发展所耗成本,因此,地区的发展可以利用文化的再生产过程循序渐进的发展,不断开发并发展文化旅游产品,以此来吸引游客,加深游客对传统和历史文化的理解和认同,进一步吸引招商引资来促进经济发展。

(三)地区的特点决定其发展方向

利用历史文化是南锣鼓巷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其SWOT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历史文化资源的丰富是此地区的重要优势,而与历史文化相关的旅游产业也是经济发展不可估量的一部分。南锣古巷作为重点保护区,历史文化的传承十分重要,因而地区发展以保护和还原原有面貌为主,以此设计旅游产品,带动地区文化旅游业发展,增加旅游人流量,带动地区经济发展。

(四)注重商业的开发和古城特色保护的平衡

篇5

演唱曲目与动作技巧的失传。柳位高跷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受时局的影响被迫停止演出,1979年在焦雨普、陈荣德等人的努力下,高跷队重新恢复活动。因此,期间有很多唱曲、演出动作等消逝在历史的漫漫长河中。活动经费紧缺。柳位高跷队为民间业余文艺团体,没有经济来源。可是在当代以经济为中心的社会中,高跷队的开支越来越大,经济问题越来越突出。这直接导致服装、道具等无法添置。除了少有的商业演出,几乎没有经济来源,队员津贴无法发放。没有系统的传承方法和专业化、全职化的演员。一方面,柳位高跷传承至今,大多是师傅教徒弟,并无系统的传授课程。另一方面,青年人大多在外地务工,传承人数量在急剧减少,高跷艺术的传承出现危机。高跷演出队出现这些现状归根结底也是由于当地经济水平较为落后,无法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

二、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旅游经济文化区

(一)地域优势1.交通便利。柳位高跷流传于河南省卫辉市庞寨乡东柳位村及其周边地区。这里南临黄河,北依太行,自然条件优越,处于交通要塞,素有“南通十省,北拱神京”之誉。东柳位村位于卫辉市的东端,地处卫辉、浚县、延津三县交界。东与浚县的新镇接壤,南依黄河故道白天鹅自然保护区,北邻长虹渠横贯东西。新濮公路临村而过,交通十分便利。2.景点集聚。东柳位村附近旅游资源丰富,包含众多自然风光、人文景观。自然风光有:华北平原最大的一处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黄河故道白天鹅保护区;如诗如画的高原村落柳树岭景区等。

(二)政府支持柳位高跷已经于2010年列入新乡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卫辉市委、市政府和庞寨乡党委、政府及当地群众对柳位高跷的利用和保护工作高度重视。近年来,由宣传部、文化局、广电局、群艺馆等有关部门组织的文艺汇演,正在逐步扩大柳位高跷的影响力。

(三)劳动力优势河南是农业大省,劳动力人口较多。东柳位村的经济来源也以农业和务工收入为主,适龄劳动力充足。结合中原地区的发展态势,劳动力成本较低,这对于建设旅游经济文化区提供了很好的人力支持。此外,经济文化区的建设可以解决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从而增加当地人的经济收入,将劳动力留在“家门口”对于柳位高跷的传承同样有益处。

(四)蓝图构想旅游经济文化区将以民间庙会为中心,以农家乐和旅游景点为依托,向周边地区辐射。依据游客来访数量合理安排演出及各类活动。民间庙会将采用中国民间最原始的方式,以柳位高跷、旱船、竹马、扇子舞、打花棍、手工艺品等具有本土特色的民间艺术为主要的演出活动。如若仅以庙会作为旅游品牌的话,那它对游客的吸引力是远远不够的。东柳位村以农业为主,有利于发展农家乐,可以建设成集种植、采摘、烹饪、住宿、观光为一体的农家庄园。在农家庄园开设高跷等民间艺术的体验活动,为游客打造适合的道具,并由专人指导,让游客可以体验踩高跷的乐趣;开设手工课堂,以简单的方式教授游客制作剪纸、布贴画、虎头鞋等民间手工艺品。卫辉市紧依太行山,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位置相聚且近,每个景区只需一天即可游玩。因此以民间艺术为中心,以农家乐为承载点,以自然景观为依托,打造旅游经济文化区将会对当地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三、结语

篇6

(一)民族文化旅游产品:浅表开发,缺乏特色在湘西目前的旅游中,旅游产品开发缺乏地方特色主要表现在:首先,旅游产品缺乏创新的开发能力,形式上比较老化僵硬。直到现阶段,凤凰依然以其既有的传统魅力吸引着游客们,在产品上并没有做到及时的创新,导致难以吸引回头客。其次,湘西州文化资源开发力度不大,并没有探寻出富有价值的文化资源,当前的文化资源无法满足时展的需要,造成产品民族文化特色不够鲜明,个性不够突出。凤凰极具民族特色的土家族西兰卡普织锦是非常有名的手工作品,富有名气,然而近年来手工制作者越来越少,创新的势头并不明显。第三,旅游的形式还是以观光旅游为主题,缺乏游客对民族文化的体验和参与旅游项目,更缺乏针对不同游客为目标的专项旅游项目,旅游产品层次不高,产品构成十分单一。

(二)民族文化旅游协作:整体不力,各自为政针对这一存在的问题,可以从局部和整体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从局部方面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湘西州的村寨相对独立,旅游区中民族村寨群的整合力度不强,没有得到完全实现,景区和景区之间重复项目太多,没有新意,不能吸引回头顾客、带来流连忘返的美好感觉。第二,整体而言,张家界可以说是湖南省旅游业的重点地域,其独有的地域优势使其成为湖南旅游业的核心。随着近几年的飞速发展,其也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相关的基础设施也在日趋完善。除此之外,世界闻名的湖南凤凰古城更是有着独特的客源市场,相关的地理位置也是其他旅游景点所无法比拟的。由于其经营模式、旅游项目、市场开发以及营销都与张家界的有所不同,使得张家界和凤凰古城的旅游业互不干扰,互不影响,各自为主。正因为如此,从外界看来,湘西内部的旅游行业显得比较零散,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集合体,人力资源、交通、旅游服务等各方面的综合力不强,整合力度不集中,县与县之间合作开发意识缺乏。

(三)民族文化旅游内容:形式单一,缺乏参与旅游内容上,形式单一,主要是以观光旅游为主,听导游讲解,毫无新意,而且民族文化旅游开发多停留在浅显的层次,多是以模仿为主,无法激发游客参与到其中,比如土家族的结婚习俗哭嫁,哭嫁这一习俗本身有很强的参与性,在表演过程中,可以让游客参与进来当新娘或者新郎,与当地知晓哭嫁流程的人们一起表演,让他们全身心地感受哭嫁的趣味和特色,哭嫁歌也可以现学现唱或是即兴改编。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能激发游客的兴趣,也能让旅游者充分感受到土家族特有的民族民间文化的独特魅力。

(四)民族文化旅游促销:魄力不足,运作乏力为什么同是小镇,湘西凤凰相较于云南丽江的名气却小很多,难于具备国际知名度,也不能吸引大多数的回头客源,最大的原因还是旅游推销力度不够,这主要表现在:首先,湘西州内的民族旅游区还未形成完整统一的标识系统,在部分已经开放的旅游景区缺乏基本的信息资料,这让游客来到此地感觉是一头雾水,走马观花式的游览。其次,湘西旅游缺乏有效的营销策略和手段,进行高水平的策划和包装难度高,保守的营销方式和有限的营销资源使得湘西州部分民族文化旅游资源至今还无人知晓,有“久在深闺人未知”的韵味。第三,湘西的民族文化旅游尚未形成统一品牌,品牌的定位、塑造、提升以及推广等方面还应加大工作量,如何使湘西能够被世人皆知,将“神秘湘西”的品牌做大,保证游客来源,也是当前应该解决的问题。

二、促进湘西旅游文化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

旅游文化资源已经成为湘西州最具特色的资源,但是在旅游经济发展中,弘扬民族文化的过程中,更应该注重的是文化和经济的协调发展,促进对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建立好民族旅游的生态环境,不仅实现湘西州的经济发展,更要实现湘西州的社会发展,两者达到统一。

(一)实施整体规划,健全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的创新体制要想发展湘西的旅游行业,就必须建立一个适合民族发展的旅游文化经济产业的宏观管理体制。一方面,建议政府成立民族特色服务站和委员会,经过对工作人员的特殊培训,实现对本区域旅游经济产业的统一领导、组织和协调。并且在各县、市下设立民族文化旅游经济产业管理分会,广泛调研、征集,提出有关旅游业发展的决策建议,为州旅游经济产业发展指导小组的研究决策提供基础性资料和意见。另一方面,逐步完善旅游行业组织和旅游中介机构,成立湘西州旅游协会,并且设立旅行社、景区景点、旅游交通、旅游餐饮等分会,协会和分会的相关章程、职能、活动方式和经费来源要真正体现民间、协调、自律的特征。同时尽快从旅游局的主管业务中分离出来,实现事业化和企业化,逐步建立和健全以法治为基础的政府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企业自主经营的以及与国际标准接轨的湘西州旅游经济产业宏观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其次,建立民族文化旅游经济产业的科学决策机制。一方面,应该以位于湘西州政府所在地的吉首大学为依托,整理联合湘西州内各相关科研机构,建立湘西州民族文化学科重点科研基地和民族文化信息库,为湘西州民族文化旅游经济产业的发展提供科学决策服务。另一方面,针对湘西州民族文化旅游队伍缺乏民族文化底蕴的现象,应该加强与相关大专院校的沟通联系,着力吸引高校旅游专业毕业生,加强对民族文化旅游等相关从业人员的培训,尽快建立一支适应湘西州民族文化旅游经济产业发展所需要的优秀人才队伍。

(二)优化产业条件,建立健全政府宏观政策导向机制首先,建立健全本区域旅游经济产业结构的政策措施。第一,做大做强民族风情体验旅游产品,以土家族、苗族文化为重点,充分展示和传承各少数民族的文化艺术、传统习俗、民族节庆、风味食品、竞技活动、生产劳动等民族风情文化;第二,做好做精特色旅游产品。充分发挥古丈茶文化、楚巫文化、民族服饰文化和民族建筑文化等资源优势,努力开发如“里耶古城”、“南方长城”等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较强吸引力的特色旅游产品;第三,加快开发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开发面向省内外的中高档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同时积极鼓励和规范发展大众化乡村旅游产品。其次,改进优化民族文化旅游经济产业的发展环境。第一,应该深入学习并且贯彻落实相关旅游业法律法规,为民族文化旅游经济的发展提供保障,建立并健全地方配套性法规政策,特别是在税费征收、招商引资等方面依法制定有利的支持政策;第二,消除一切不合理收费、重复收费和乱收费行为,减轻民族文化旅游企业的负担,努力将整治旅游市场秩序和优化社会环境有效结合起来,进一步营造良好的旅游市场环境;第三,应该完善旅游交通环境。加快发展旅游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把湘西州大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配套设施建设两者有效地结合起来,改善湘西州的旅游交通环境,是提高湘西旅游业整体的服务质量以及服务水平的关键所在。

(三)加大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力度,实现可持续发展第一,正确树立科学的民族文化旅游开发观念。科学的旅游开发观念是湘西州民族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与前提。因此,湘西州在大力发展土家族、苗族民族文化旅游的同时,一是要加大对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保护必要性及重要性的宣传力度,帮助广大民众树立起有利于民族文化旅游持续发展的旅游开发观念;二是教育广大市民、民众不要让经济效益冲昏头脑,鼓励他们自觉自发地抢救和保护民族文化资源,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另一方面,湘西州各相关企事业组织在民族文化旅游开发与发展的过程中,要全面充分考虑当地居民的切实利益,尊重他们的民俗文化习惯和生活模式,做到合理的规划和管理,尽量避免引起当地居民和外来开发者在经济利益上的冲突,在短时间内构建起全民参与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新体系。第二,有效提升文化旅游资源的保障力度,做好对文化旅游资源的有效评估。需要本地创建相关立法程序,对若干重要民族文化遗产实施法律保护,当前迫切需要做的工作是,在全州范围内开展大规模的资源普查、评估、抢救和保护。同时,以创建旅游业品牌为最终目的,通过一系列生态基础设施的建设,开展具有一定市场影响力的品牌活动;实行责任制,对湘西州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做到分层、逐级保护,创建完整的、切实可行的保护和保障机制。另一方面,积极推进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加大文化遗产申报的经费,并且做好相关的文化交接工作,更应该加大相关的广告宣传投资,现阶段的目标就是争取在2015年之前完成湖南凤凰古城文化遗址的申报工作。

篇7

1.石油化工品面临着强力冲击

石油企业的产业链比较长,所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为石油企业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但是由于近年来,我国的原油开采遇到瓶颈,加上中东地区的石油产业迅速崛起,以及我国的部分邻国在石油技术上已经赶上甚至有超越我国的势头,因此这些国家的石油化工品非常发达,产品在满足国内需要的同时,大量出口到我国,压缩了我国石油化工品企业的生存空间,市场份额被大量抢占。此外,随着贸易全球化脚步的加快,跨国企业逐步进入我国,加剧我国国内石油市场的竞争态势,直接威胁到我国的石油企业安全经济问题。

2.国际石油市场对国内石油市场的挑战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石油企业在国际市场成功上市,我国石油企业为了与国际市场接轨,实现企业的国际化,严格遵守国际市场约定的条款进行经营活动,接受国际市场的各方面监督,力争将经济效益最大化。但与此同时,我国的石油企业中的安全经济管理问题越来越严峻,国内石油市场时刻面临着国际石油市场的挑战与威胁,原因有如下两个方面:

(1)我国的石油资源虽然在世界范围内排在前列,但是由于近年来我国的工业不断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石油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大,我国的石油自产量逐渐跟不上需求量,已经开始依赖石油进口,这对于我国的石油企业发展影响非常大。

(2)进驻我国的跨国石油公司为了抢占市场份额,不断提高石油的市场价格,导致国际原油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同时,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政治与经济形势一直处于不稳定的状态,我国的石油企业安全经济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3.来自石油跨国公司的威胁

近年来,为了最大限度地抢占我国的石油市场,1各大跨国石油公司纷纷进行了资金与技术的重组,强强联合,资金与技术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进一步压缩了我国石油企业的生产空间,削弱了我国石油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我国的石油市场份额大部分都被这些重组后的跨国石油公司所占有,严重威胁到我国石油企业的安全经济问题。

二、强化石油企业安全经济管理的必要性

加强石油企业安全经济管理对石油企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3既保证了我国石油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得到提高,又从战略意义的角度上保护了我国的石油市场,对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1.石油企业经营模式与市场体系脱节

目前我国石油从开采到运输,再到储存和加工,一直沿用着上世纪粗放的管理模式,但是这种管理模式显然已经无法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了,经营模式的僵化直接导致了石油企业经营模式与市场体系严重脱节,致使安全经济管理方面出现比较大的漏洞。

2.石油企业的安全生产问题长期被忽视

石油企业的管理人员由于管理理念的缺失,长久以来,只注重企业的经济效益,而忽视了企业的安全生产问题,生产设备长期不更新,导致设备在不安全的状态下运转,加剧了安全生产问题,污染环境。4事实上,安全经济管理和经济以及行政属于同一概念,在生产过程当中,企业的安全经济管理问题应该得到重视。

3.改革发展的客观要求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在蓬勃发展,为了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需求,满足日渐提高的人们的生活水平要求,提高石油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我国石油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节约生产成本,消除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强化石油企业安全经济管理已经是大势所趋。

三、强化石油企业安全经济管理的举措

1.建立完善安全经济管理评价体系

石油企业在我国属于国有企业,目前还没有建立健全的安全经济管理评价体系,缺少具有相关经验的管理人才,直接造成企业的安全经济管理工作无法得到更好的落实,建立安全经济管理评价体系可以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保证生产过程的安全,对资源的配置实行优化,有效解决石油企业中的安全经济管理问题。

2.行政手段结合经济手段实行管理

行政手段是进行石油企业安全经济管理的重要手段,而由于石油行业的特殊性,仅仅依靠行政手段对其进行管理,往往很难达到预期的管理效果,所以应当辅以经济手段,将企业员工的工作业绩与经济利益直接挂钩,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扩大企业的经济收益,促进我国石油企业的健康发展。

3.创建石油企业安全经济管理系统模型

安全经济管理有其内在的规律,创建系统模型可以探究这一规律,减少企业在安全经济管理中投入的安全成本,提高石油企业安全经济管理质量。加大石油开采技术的研究力度,及时更新市场营销策略,增强市场竞争力,重新抢占市场份额,提高经济效益,有助于石油企业安全经济管理系统模型的创建,从而强化石油企业中的安全经济管理。

四、结语

篇8

为了表示每级荷载作用下的单桩净沉降量Δs随荷载的发展情况,根据规范规定把Q除以极限荷载后绘制出试桩的Q/Qu~Δs曲线,如图6所示。由图6可知,变径桩承受约80%的极限荷载时曲线迅速跷起,在该位置之前曲线变化趋势比较平缓,斜率较小,这说明在上部荷载作用下,试桩上盘承载力在逐渐发挥作用,沉降变形较缓和;当荷载超过80%的极限荷载之后,曲线斜率增大,沉降也迅速增大。这种情况是因为上盘的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极限,继续增加的荷载由盘间的侧阻力和下盘承担并向下传递到桩端,桩端土体被压实,此时变径桩达到了自身的极限承载力[5]。如果继续增加桩顶荷载,则该试桩就会由于桩顶沉降量超过规范规定而被认为达到了破坏状态。

2变径桩设计优化

2.1设计变量与目标函数

以变径桩承力盘直径及主桩身直径作为设计变量X={d,D1,D2},在满足承载力规定和沉降量约束等条件下,以整个变径桩桩身体积最小建立目标函数,达到节省材料的目的[7],如图1所示。

2.2约束条件

2.2.1承载力约束变径桩单桩承载力由桩侧摩阻力和承力盘及桩底端承力组成,其值应满足单桩承载力设计值[7]。2.2.2单桩总沉降量约束[9]竖向荷载下单桩的沉降由以下三部分组成:1)桩侧荷载传送到桩端平面以下引起的土体压缩,桩端随土体压缩而产生的沉降S1;2)桩端荷载引起土体压缩而产生的桩端沉降S2;3)桩身弹性压缩而产生的桩顶沉降S3。按分层总和法分别计算各部分沉降便可计算出单桩的总沉降,对于变径桩还应考虑承力盘荷载引起的桩端以下土体压缩S4。2.2.3承力盘间距约束一般情况下,承力盘的最小间距,粘性土、粉土≥1.5D;砂土≥2.0D(D为承力盘直径)。由于承力盘的竖向间距适当增加,能充分发挥承力盘的承载作用,本次优化设计根据所采用的工程地质条件,取承力盘的间距为2.0D。2.2.4承载力下限约束值为了保证竖向荷载能沿直桩身向下传递,承力盘发挥其承受荷载的能力,对变径桩的直桩身进行桩身抗压强度约束。2.2.5承力盘抗冲切验算变径桩在承受上部荷载时,如果承力盘高度不满足要求,则会发生承力盘挑出部分的冲切破坏,因此,需进行抗冲切验算[9]。对于冲切问题,因其是沿承力盘底部45°角方向产生冲切面,盘体的任何一条冲切线都经过桩本身而不断开就可保证承力盘不被冲切破坏,因此当承力盘的一侧扩出长度/承力盘高度≤1即可保证不产生冲切破坏。为了满足抗冲切的条件,本文中承力盘的高度分别取值为:(D1-d)/2、(D2-d)/2。由表2可知,在满足承载力、沉降等约束条件下,经优化后的工程实例节约混凝土量至少在15%以上。桩基设计规范规定承力盘直径与桩身直径的比值D/d≤3,该规定只给出了D/d的上限值,并没有给出优化结果。由于没有充分的理论根据,设计人员通常按一定的能量储备设计,往往取值在2左右,很少突破2.5。根据优化结果可知,D/d取值在2.5~3.0之间。由于承力盘直径的增加,承力盘部分承担的荷载必然要增加,桩身承担的荷载必然要减小,在混凝土用量不变的情况下,就实现了小桩径(与原设计相比)或短桩(与原设计相比)可以承担大荷载的结构。

3结论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