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化工创新论文8篇

时间:2023-03-16 15:47:5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化工创新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化工创新论文

篇1

内容摘要: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保障公民文化权利的必然要求。文章认为目前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存在一些问题,面临诸多困境.为此必须树立新的公共文化服务理念,加大农村公共文化的投入,创新供给模式,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建设和农村文化建设监督管理,努力构建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长效机制。

关键词:农村公共文化服务 服务理念 长效机制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十七大再次强调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强农村公共服务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而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是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要求生产发展,同时更应重视经济社会文化事业的全面协调发展。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和水平不仅关系到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满足,而且也事关农民基本文化权利的实现,因此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是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

新农村建设视野下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

公共文化服务是由社会公共部门和准公共部门共同提供的,为满足社会公众基本文化需求,实现公民基本文化权利所必需的文化环境与条件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它具有公平性、公益性的特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受益对象是全体农民,服务内容主要包括农村娱乐、科技知识、文化信息。农民公共文化需求的满足程度,农民文化素质和文化水平的提高程度是衡量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效益的根本尺度。随着党和政府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视提高,及由经济发展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转变,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局面,但由于长期以来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农村文化建设投入不足造成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严重缺乏,农村公共服务效益低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先经济后文化,造成当今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工作边缘化

目前,经济发展是各级政府首先追求的工作目标,认为在农村发展资金有限的情况下,由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时间长且见效慢,理应优先发展经济。同时由于各级政府政绩考核也存在重视经济效益,轻视社会效益,重视GDP的增长,轻视文化成果建设的倾向,以至于公共文化建设缺乏动力、对思想文化发展缺少引导,造成农村公共文化投入严重不足,公共文化产品严重缺乏,直接影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

(二)重“送文化”轻“种文化”,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非所需

随着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视,各级政府纷纷开展了“文化进基层”、“文化下乡”等活动,建立了流动文化车、文化小分队,电影放映队,提供各种形式的文化服务。这些活动丰富了广大农民的文化生活,缓解了农村文化服务及产品不足的矛盾,但这种自上而下单向度灌输性的文化供给方式,缺少农民的参与,忽视农民的情感表达,往往表现为城市精英文化对乡村文化的改造,远离了农民的日常生活和乡风民俗,没有了纯朴的农村气息,导致适合农民欣赏风格和消费水平的文化服务和反映农民现实生活的文化产品寥寥无几,且缺乏多样性,难以满足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造成农村公共文化供给和农民文化需求的严重错位。

(三)农村文化生活匮乏,腐朽文化死灰复燃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闲暇时间逐渐多起来了,私性文化迅速发展,农民对文化服务的需求不断提高,但目前农民的主要活动还是看电视、上网、打牌、打麻将、聊天,活动内容少,形式单调,一些偏远山区农民几乎没有文化生活。由于对农村文化缺乏积极引导和管理,一些腐朽没落文化出现畸形的发展,比如农民热衷于兴建庙宇,烧香拜佛,修建祖谱等活动,由于文化生活缺乏,一些人精神空虚、信仰迷茫、价值观缺位,造成赌博成风、封建迷信盛行、地下猖獗等不良现象出现,引起了农村社会治安的混乱,违法犯罪活动的增加,直接影响新农村和谐社会的实现。

(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基础条件差,不能满足文化发展的需要

由于资金投入不足,乡镇虽然建立了文化服务站,但有的连基本活动场所都没有,有的房屋破旧急需修建,且活动设施陈旧短缺。一些村建立了图书室,但提供的书籍少,且农民看得懂用得着对农民致富有所帮助的科技类图书少之又少。图书室开放时间短,有的甚至只是在应付检查时开放,图书室成了摆设。同时农村文化工作人员也面临短缺的局面,由于工资少待遇差难以吸引具有高素质的文化工作者到农村来,然而一些有专业水平、懂管理的乡镇骨干人才却纷纷跳槽,留下的专兼职人员年龄普遍偏大,知识老化,专业水平低,这些影响农村文化活动的开展。乡村民间文化艺人是活跃于农村中的一支重要队伍,他们扎根农村,有着深刻的农村生活体验和浓厚的乡土气息,有些甚至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他们为农民所熟悉和喜爱,但由于缺乏专业艺术指导和资金支持,活动随意性大,缺乏文化艺术创新,没有充发挥地方文化生力军的作用。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理念创新

服务型政府的重要职责是提供公共服务,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要改变文化发展明显落后于经济发展,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不均衡的现状,必须首先树立与人为本科学发展、经济与文化统筹发展和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理念,用先进的理念指导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

(一) 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理念

以人为本是人本观在当今社会的继承和发展。以人为本就是党和政府要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立足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需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理念,也就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要贴近农村、贴近生活、贴近农民,以服务广大农民为宗旨,以满足农民文化需求和精神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对文化的渴求越来越强烈,因此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中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理念首先必须明确以满足农民的文化需求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也就是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的根本文化利益,切实解决农民文化需求中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这就要求政府应提供更多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切实保证让农民享受到文化发展的成果。

其次,要重视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的根本就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不仅要着眼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而且也要着眼于提高广大农民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技文化水平。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中通过文化宣传摆脱封建迷信思想和小农意识束缚,通过普法教育增强农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通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提高农民农田科技水平,增强发家致富能力,从而实现文化服务的双重目标,不断促进农民的全面发展。

最后,要坚持尊重农民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农民的创造性。应鼓励农民积极投身于农村文化建设中,支持农民开展各种群众性的文化活动,引导农民在公共文化建设中自我创造、自我管理、自我发展,同时虚心听取农民的意见建议,以农民满意不满意,喜欢不喜欢作为评判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最大限度地发挥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坚持经济与文化统筹发展的理念

就是要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重视文化事业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生活的需求,把加快经济发展与促进文化进步结合起来。在过去很长时间我国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目标,忽视文化事业的发展,造成文化事业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并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文化对经济建设的影响作用越来越显现出来,文化既是生产力,又是竞争力,现如今文化发展已深深融入经济之中,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同时文化产业作为新兴产业,不仅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而且日益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因而,政府应把发展文化事业纳入整个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统筹安排,大力推进经济文化互动融合,把经济文化的协调发展有机统一起来,走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由于文化事业发展具有周期长、见效慢,不能立竿见影的特点,因此在文化建设中不能急功近利,而需长抓不懈,不断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我国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

特别是在新农村建设中,一方面要通过发展经济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障和资金支持,另一方面通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逐步完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不断创造出更多面向农村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民的文化需求,同时大力推进文化内容和服务的创新,增强文化的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实现乡风文明,提高农民整体素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因此应把经济和文化建设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统筹经济文化发展,努力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三)尊重农民的文化权利且坚持均等化理念

文化权利是民主社会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它包括选择和享受文化成果的权利,参与文化活动的权利,开展文化创造的权利以及文化成果应受保护的权利四个方面内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必须满足这些要求。尊重公民文化权利既是民主政治的根本要求,也是和谐社会的基本任务。公民文化权利的核心是公平性,因此在强调公民文化权利时应坚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原则。所谓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是指“全体公民享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机会均等,结果大体相等,同时尊重社会成员的自由选择权”。目前我国公共服务均等化还处于初级阶段,强调的是“底线均等”,即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应当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定位在实现区域基本公共文化均等化上,同时加快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兼及居民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由于城乡二元结构长期以来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存在严重的不均衡性,城乡差异大,因而在公共文化服务上要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建立城乡一体的、统一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工作中应重点突出农村,国家政策资金应向农村倾斜,公共文化服务更多地面向农村、面向基层。同时充分利用有限的文化资源建立城乡文化互动机制,比如通过流动图书馆、流动文化小分队、流动放映队等形式,实现城乡资源的共享,确保广大农民群众享受和城市居民均等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除此之外,还要重视流走于城乡之间的广大农民工的文化权利,由于他们长期离乡背井来到城市,但又不能真正的融入城市生活,成为流走于城乡之间的边缘人,他们即不能享受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又不能和城里人享受同样的公共文化服务,造成农民工长期以来文化生活缺乏、枯燥、精神空虚,呈现“文化孤岛”现象。因此政府应尽快将农民工纳入公共文化管理范围,通过社区、工会等组织向农民工提供公共文化服务,让农民工和城市居民享受同等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长效机制的构建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加快发展农村公共文化事业,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不仅要求政府要创新服务理念,还要求政府多方入手全面规划,系统管理,不断创新,建立完善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长效机制,从而保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顺利开展。

(一) 加大农村公共文化投入并拓展投资渠道,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开展需要充足的资金投入,当前政府的财政投入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改革开放后,我国在公共文化服务上的投入逐年增加,但与公共文化服务的实际需求相比还存在资金短缺结构不合理的现象,随着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乡财县管的分权财政体制是我国公共财政体制的一大进步,但财权与事权的不对等,造成农村公共文化建设资金不足,因此应进一步扩大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增加文化建设资金,均衡农村公共服务能力,同时乡镇也应不断开拓地方特色文化项目,从而更多地获得中央及地方政府的专项资金投入和扶持。

政府的财政投入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资金来源,但不是唯一来源,因此,在发挥政府财政投入的主导力量的同时应根据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积极拓展资金渠道,健全公共文化服务的资金投入机制,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群众受益”的发展格局。鼓励、支持、引导社会各界、民间团体、公民个人参与公共文化事业,实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市场化,为此应消除非政府组织投入的体制,放宽对农村文化市场投入的准入条件,完善文化市场法律制度,并在政策、税收、征地等方面给予优惠,吸引社会资本通过投资、集资、捐资、赞助等形式兴办农村公共文化事业。此外乡镇也应积极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地方特色文化产业,通过特色演出和特色文化旅游等项目增加财政收入,自行解决一部分公共文化服务所需的资金,缓解农村公共文化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

(二)创新服务主体和服务方式,形成“一主多元”的供给新模式

公共服务是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责,政府是公共服务的核心主体,是公共文化服务的提供者和管理者。目前,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主要由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负责,企业和民间力量较少参与,因此必须突破这种政府包办文化的模式,创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主体,转变服务方式,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农民参与公共文化,通过多方合作相互影响相互配合,形成互动机制,进行优势互补。政府主导下,政府、市场、社会、个人相结合的“一主多元”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要求一方面继续发挥政府的核心主导地位,在资金投入,配置农村公共文化资源,确立农村文化服务的内容,制定文化服务法律政策、确保农村文化服务均衡性、安排重大活动等方面加强监督管理,积极组织实施。

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入企业和民间资本办文化。企业是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积极参与主体,企业除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承担经济责任外还承担着社会公共责任,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热心于社会公益事业、福利事业和公共文化事业,因此,应鼓励企业通过捐资、捐助、扶持等形式参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和产品的生产。对由于政府文化服务缺位,市场调控失灵,造成政府干不好或市场不愿干的文化服务,可引入非营利性质的社会组织,它们是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重要主体,由于这些社团、基金组织具有志愿性、公益性、非营利性,对于一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真空地带,如在教育科技、信息传播、文化娱乐、法律援助等方面能为农村居民提供大量公共文化服务,有效弥补政府供给和农村社区内生性供给的不足。再者,大力支持、鼓励农民自办文化,农民既是文化服务的受益者,同时又是文化活动的主体,要鼓励农民创建各种文化组织,比如“农家书屋”、“农民文化大院”、“业余表演队”、“业余剧团”等,支持农民自办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农民自己参与组织的文化活动能贴近农村的生活,反映农民的心声,获得农民欢迎,同时农民自编自演、自娱自乐、自我教育,一方面能吸引广大农民积极参与,同时还能挖掘优秀地方文化,形成当地特色精品文化,也有利于形成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促进新农村建设。

(三)重视培育人才,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建设

素质好、专业技术水平高、管理能力强的文化人才队伍是农村文化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条件,但长期以来由于部门重视不够,农村公共文化管理和服务人才紧缺,且整体素质不高。同时基层文化服务站工资少、待遇低,难以吸引高素质人才,这些直接影响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效益和水平。

为此,必须强化几方面的工作,首先建立一套能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的良好制度。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解决工资待遇低等问题,通过人事制度改革打破身份、资历限制,激励文化人才脱颖而出,给予发展平台,充分发挥他们在农村基层文化服务中的组织协调管理能力。同时,积极创新基层文化人才的引进模式,制定人才引进计划,鼓励有专业水平和管理能力的人才担任专兼职工作,发挥农村文艺骨干和离退休文化工作者的作用。其次,重视人才培养,加大农村基层文化服务人员的培训、教育。政府应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定期组织基层人员到艺术院校、文化团体系统学习,或邀请文艺工作者,专家学者深入农村,举办短期培训或现场指导,通过这些措施提高基础文化服务人员的思想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再次,高度重视民间艺人的发现和培养工作。农村民间艺人扎根农村,能农能艺,他们的演出源于生活,贴近实际,为农民群众喜闻乐见,因此农村民间艺人是农村文化事业的一支重要队伍,他们在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宣传社会新风尚和党的方针政策及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但长期以来他们被排除在公共文化政策以外,成为边缘文化群体,因此政府应对民间艺人给予一定的物质保障,解决他们基本生活问题,让他们有更多精力用于文化创作上,同时为他们提供更多演出机会,鼓励、帮助民间艺人组织开展文化活动,引导他们互相学习,加强交流,促进乡村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并为他们提供一定的学习深造机会,为民间艺人搭建发展平台。

(四)建立科学合理的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价体系,保障农民的文化权益

农村公共文化绩效评估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是政府提供文化服务,改进服务质量的重要依据,也是农民表达社情民意,反映心声的重要途径,它直接影响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因此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评价中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公开、民主、透明的原则。首先,要建立相对独立的评价监督机构,这些机构既不隶属于政府,也不能与被评价单位有经济关系,它应该是一个经济独立的评价监督机构,正式成员应是一些专家学者,并且要制定专业化的评价指标。除此以外,还应注重农民的评价,开拓农民参与渠道,重视农民的话语权,以农民满意不满意,农民喜欢不喜欢为评价标准。其次在评价内容上除了文化设施的使用率、资金投入及使用情况、人才保障、文化活动开展情况等硬指标外,还应增加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效益的评价和群众的参与度、公平度、公民满意度的评价。在评价形式,积极开拓评估渠道,通过问卷调查、网上评价、个人调查等形式,保证评估的真实性、客观性。最后,还应建立健全评价结果信息公开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评价监督报告,让农民了解公共服务的情况,并对评价机构进行评判,确保评价的公开透明。

参考文献:

1.王京生.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实现公民基本文化权利[J].特区实践与理论,2006(3)

篇2

关键词:证券公司;信息化;发展

当今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同时信息技术也在快速的发展,信息化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一大特征及趋势。证券行业是高度信息化行业,证券公司作为证券行业的主要参与者,其信息化发展亦是如此。中国证券行业发展的驱动力是证券信息技术的进步及其广泛应用。本文对证券公司信息化发展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一、我国证券公司信息化发展与重点。

90年代初,以沪、深两个交易所成立作为标志,中国证券业开始了实质性的起步。目前中国证券市场的交易技术手段在国际上处于先进水平,成功建立了全国性的交易网络系统,1990年深交所证券市场完成了柜台交易向场内集中交易的转变,中国证券市场在短短十年时间经历了柜台交易所集中交易和无形化网上交易阶段。到2003年我国证券市场市价总值42457亿元,但是与国外相比较信息化发展相对滞后,管理与决策系统、风险监控系统、信息咨询服务系统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证券公司的信息化建设主要是围绕着公司所从事的业务进行的,目前国内证券行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总部管理,在中国,证券业内许多券商的总部是发展相对较弱,这种局面的形成主要的原因还在于技术的局限。总部管理就是总部对各营业部进行有效经营监督,有效地避免风险。第二个重点是虚拟化,经营的虚拟化是指证券交易系列流程可通过信息终端远程进行。虚拟化的远程证券经营体系带来的更直接的一面是营运成本的大幅下降和现有的证券交易模式的改变。另外还有灵活多变的资产管理系统也是进行风险定量分析和控制的有效工具,日渐成为大资金投资管理的有效手段和发展趋势。风险控制系统也是未来证券公司生存的根本。

二、我国证券公司信息化发展中的问题。

就证券公司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来说,首先是信息化系统管理水平无法保障安全性、重复建设,资源和资金的严重浪费和系统效率低,业务创新能力差,信息比较分散,很难提高服务水平。传统交易系统的过度竞争和新业务系统的极度缺乏,中国的证券信息化发展中某些证券IT产品的功能和实用性存在缺陷,以目前数据仓库产品为例,目前的数据仓库仍然带有强烈的技术色彩,集中于现有状况的诊断,作为技术部门进行应用分析,无法与经营机构需求相适应,而在仅有技术特征情况下只能成为电子化的报表系统,所以该类信息产品的功能和性能需进一步加强。

其次是信息化发展对证券公司的业务优势没有足够的保护,证券公司作为证券市场交易的中介主体在面对客户时变得电子化,反而忽视自身业务优势的保留,陷入价格战。围绕客户端的创新使得证券公司与合作有关的关联方对客户的影响力增大,证券公司没有对单个券商的业务优势予以保护,客观上对任何有优势的创新起到了推动作用。这种状况下,对证券公司而言,技术创新的时间优势短暂,业务优势丧失;对客户而言参与意愿减弱。最终结果只能是证券公司削价,客户自然流动。同时证券信息化的发展对于客户服务所存在的业务上的需求被技术开发商遗忘。这就要求证券公司在进行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必须加强管理与技术的结合,增强总部的集中控制力,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三、证券公司信息化发展策略探讨。

在竞争环境日益激烈的证券业中寻找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己经成为证券业关注的焦点。就证券公司的发展中策略来说,首先要建立集中交易平台,以客户为中心的新一代信息系统,整合公司的资源,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下,证券公司信息化整合不可避免,证券公司集中交易即实现数据的集成和应用系统的整合。证券公司集中交易系统其组成主要是由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通讯平台和集中经纪业务系统客户端等四部分组成,有利于降低证券公司交易成本和总部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更有利于创建信息化的基础平台,另外证券公司应在业务数据集中的基础上,建设数据仓库,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也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其次是进一步发展网上证券,着眼于充分发挥网上交易的低成本优势,我国互联网发展迅速,要进一步完善网上证券,侧重于服务的深度,着眼挖掘现有服务手段、业务内容及信息系统的潜力,强调个性化服务,通过对客户个体数据分析,有针对性地提供有效信息指导业务,基于因特网的自动服务与人工服务相结合为客户提供更加友好及时的交易服务,进一步完善数据挖掘和商业智能等技术,网上证券要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战略目标,形成网上服务为中心的综合业务平台,对证券客户提供电话、互联网、移动设备等渠道享用证券交易,信息查询等服务。

最后是进一步加强银证合作,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银行和证券业迫切需要实现规模经营,从而促使银证合作得以迅速发展。证券公司交易系统与银行储蓄系统相联接,客户通过证券公司或银行的证券交易系统进行委托买卖,并通过在银行完成资金清算。目前的银证合作模式分为总平台模式和分平台模式两大类。可以预见,随着中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银行与证券业务融合的趋势已不可避免,证券与银行的业务还有更大的合作空间,双方以各自优势为基础联合拓展新业务,形成银证业务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新局面。还要注意构建适合未来发展的证券公司广域网,满足高可靠、高智能、高性能、高安全性和管理性的要求,为集中交易、网上交易、银证合作的顺利实施打下坚实的网络基础。

篇3

关键词:乡镇文化站;工作创新;新举措

中图分类号:G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26-0203-01

一、乡镇文化站工作创新的必要性

乡镇文化站是开展基层文化建设的平台,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层前沿。乡镇文化站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利于满足乡镇居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顺利开展,从而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文化建设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的爱国主义意识和集体主义意识,从而提高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由此可见,乡镇文化站工作的意义举足轻重,所以有必要探讨推行乡镇文化站工作的创新举措,采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文化工作。

二、乡镇文化站工作创新举措探讨

1.创新文化理论传播方式,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始终坚持以先进的理论武装人,所以乡镇文化站工作的开展首先要进行文化理论传播。众所周知,理论是灰色的,而理论的传播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枯燥的、乏味的,这就使得文化站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对文化理论的理解程度不容乐观,从而导致文化工作的开展出现偏差。没有深度的文化理论掌握就无法达到对文化工作开展的深度认同,所以必须创新文化理论传播方式,提升对社会主义文化理论的认同感。单纯的理论传播过于乏味,所以可以考虑在理论传播中增添人们熟悉的实例,以例子阐述理论;文化理论宣传本的制作可以考虑加入漫画、插图等吸引眼球的内容;开辟文化理论传播新渠道,如开展文化理论讲座,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渠道分享相关理论知识,让别出心裁的文化理论只是渗透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理论觉悟。

2.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塑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乡镇文化站工作的顺利开展有赖于文化基础设施的完善,没有基本文化基础设施的支撑,文化工作只能是纸上谈兵、空中楼阁,所以要加大经费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并使基础设施真正投入使用,成为人民群众基本生活的一部分。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属于社会公共基础服务的一部分,在国家大力倡导公共基础服务均等化的有利环境之下,乡镇文化站要抓住机遇完善乡镇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文化基础设施的建立必须本着人民群众实际需要的原则,调动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文化基础设施建立后必须采用现代合理的运营模式,调动人民群众的参与热情。

3.丰富文化活动的内容形式,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文化活动是鲜活的生动的,不仅可以丰富人民群众的生活,而且可以调动人民群众参与文化工作的积极性,使人民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乡镇文化站可以利用各种节日契机有效开展多样的文化活动。例如,在植树节时可以开展环境保护、绿色地球的相关讲座及知识宣传,并组织植树主题活动等;在三八妇女节之际开展女性健康及反对家庭暴力维护女性权益的活动;在国庆节时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组办国庆晚会,提高公众参与度。除了在相关节假日开展文化活动,文化工作站可以定期开展专题活动,活动内容的确定结合文化站工作的要求和群众的实际需求喜好而定。

4.完善政策法规,带动相关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乡镇文化站文化工作的开展除了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外,也要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反之,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必将为文化站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条件。乡镇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增加乡镇就业率,促进劳动人口向第三产业转移。乡镇文化产业的发展与乡镇文化站的支持密不可分,所以乡镇文化工作站要提高办事效率,简化审批程序,完善相关政策,为乡镇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政策支持。乡镇文化工作站要大力支持鼓励能最大程度调动人民群众参与度的文化产业的发展。

5.支持文化团体的发展,使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成为一种基本需求。乡镇文化工作站工作的开展不能仅仅依靠文化站,要奉行多渠道多样化的原则。大力支持鼓励各种文化团体和文化协会的建立,并使之成为人民群众和文化站之间的桥梁纽带,通过文化团体开展活动传达文化站的工作精神,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觉悟。支持各种文化艺术团体的发展,例如歌舞健身团体,不仅可以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活动的热情,而且在锻炼中可以增强居民的身体素质,增强集体主义精神,增进睦邻友好,提高凝聚力等等;支持书画等兴趣协会的建立有利于乡镇居民交流兴趣心得,使日常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三、结语

乡镇文化站工作关乎乡镇居民的日常生活、精神面貌和文化素养,关乎千家万户的生活点滴,关乎社会和谐进步。所以乡镇文化站工作的开展至关重要,传统的工作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所以文化站工作必须充分发挥文化站的文化职能,与时俱进、锐意创新、提高效率,以不断丰富的内容和形式为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篇4

1.1可靠性高

数字化技术在工业电气化领域当中的应用,使得电气化系统更加的方便。数字化技术是有效的结合了计算机网络技术,更进一步的优化了电气化智能系统。使得电气化系统在操作的过程当中变得更加的方便和快捷。在准确度和效率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例如数字化技术在工业自动化仪表中得到了有效的应用,使得工业自动化仪表可以通过数字化技术对于各种技术含量较高的系统体系进行分析,对系统中存在的不平衡和定位不明确的问题和缺陷分析,这样一来就可以有效的促进改革创新和发展,使得企业开拓出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来说,数字化和电气化的结合已经成为了众多企业发展中的一个重点。

1.2性价比较高

众所周知,电气化技术的特点是有一定的特殊性,以及在操作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电气化技术就要求系统对于精准度要作出准确的计算,对于安全隐患要作出精准的分析。数字化技术正好迎合了电气化技术的这些需求,数字化技术利用网络系统能够使得数据更加的准确,对于系统的漏洞和缺陷等也能够得到及时的反馈以及分析,从而有效的确保了安全。此外,数字化技术拥有着强大的信息储备,利用网络进行通信也更加的方便和快捷,对于企业智能化系统的要求能够高效的来满足。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还大大减少了企业在技术投入上面的成本。

1.3操作性比较强

数字化技术是以计算机技术为主体的,对于计算机技术有一定的了解就可以在指导之下对于电气化系统进行操作。而且在进行操作的过程当中,只需输入设定好的相关的指令和程序即可。另外,系统在人员进行操作的过程当中,对于操作者发出的指令和程序等还能够进行有效的分析和判断,从而确保整个系统的安全的运转。在信息进行传递的过程,数字化技术自身的分析功能,能够有效的对于数据进行分析以及校正,这样节约了很多的人力和物力,既提高了工作的效率,有解放了工作人员。

2数字技术下工业电气化技术创新

数字技术下的工业电气化技术的优势是毋庸置疑的,在市场高速发展的今天,数字技术下的工业电气化技术已经成为了企业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的技术。但是由于这项技术的在中国的大多数的企业当中的应用的时间都不是很长,在技术方面不是十分的成熟,所以数字技术下工业电气化技术要不断的进行创新。

2.1向着更加智能化的方向迈进

智能化的信息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在数字工业电气行业当中。在数字技术下工业电气化技术的应用,在应用的过程当中局限性较大,统一设定的规定不能够完全满足于实际生产中的需要,所以在标准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一点要在实践当中不断的进行完善。可以采用智能终端技术来对于数字技术下工业电气化技术进行分析和创新,智能终端技术是以光纤来作为连接设备,然后智能终端对于系统工作中的数据进行自动化的收集与控制,通过光纤的连接,二者可以互相进行配合。其中一个用来进行跳闸后的双重保护,可以增强数字化技术在电气自动化中的可靠性与智能性;另外一个是负责远程控制和测试,包括信号传送和电力中断的保护,也极大的提高了设备的工作效率。在光纤技术的支撑下,通过PC平台与TCP协议的支持可以完善数字工业化技术模式,解决电气设备自动化运行中的各类问题,例如MEM系统和ERP系统问题。

2.2混合使用面向通用对象的变电站事件的虚端子

数字技术工业化的创新领域里中经常要用到GOOSE虚端子来提高工业化设备的设计与试验水平。这里所提到的这种虚端子是对传统的二次回路进行了改进,在设计和装置等方向上都进行了创新,使得在理解方面更为的简单明了。另外在装置与装置之间的通信方面也可以应用面向通用对象的变电站事件技术,利用面向通用对象的变电站事件技术可以对全站的线路连接、开关进行全方位的控制,从而实现了变电站的远程控制。传统的二次回路利用技术被面向对象的变电站事件技术所取代,这种面向对象的新技术能够对环境测试和信号管理等信息进行准确而高效的控制,能够做到这样精准完全是智能化带来的变化。

2.3培养程序代码控制观念

在云计算与大数据的背景下,数字化工业技术的创新里对程序代码的要求更加全面。除了要求程序代码简洁高效、程序对数据的存储量大外,程序代码控制技术也在不断创新。目前很多工业电气控制中程序代码都是在下达指令前将检测好的数据输入到计算机内,然后再对开关、闸刀等设备的设计进行检查,这样的程序代码控制需要不断地对当前的系统进行确认和核实。程序代码控制中要以减少人员操作提高工作效率为程序设计思想,代码编制好后一定要进行代码走查和测试,遇到问题要及时对系统加以完善。好的程序代码控制流程是即使没有人员干预也能够达到系统自动化完成操作的效果。这个控制系统对于系统的正常运转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的避免事故的发生,能够把系统中的问题扼杀在摇篮当中,从而更好的提高工作的效率,工作的质量也会得到提高。

3结语

篇5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工业设计;才创新

一?中国工业设计现状

当我们说到日本电器是我们就会想到它所蕴含的日本人的精神,当我们一提到英国的家具就会想到英国皇家的气派,当我们提到德国的产品的时候,也许你会马上想到某件产品的加工精细和产品本身的稳重感,但是当我们提到中国的产品,你又会联想到什么?你会用什么样的语言来描述。

我国正处于工业设计的起步阶段,在日新月异的现代化时代,国内各类家电、家具等企业不断涌现及国外设计的产品不断入驻中国,各个行业产品竞争日益激烈。在这种形势下,很多企业为了笼络客源,开拓市场开始走“文化产业”道路,利用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来不断进行创新,在公司设计生产的产品中,融入一些中国的传统文化,使产品更具有自己的特色,从而希望赢得更广阔的市场。

二?传统文化在工业设计中的应用

那么我们该如何来将中国传统的文化融入到工业设计中?如何能将这两者完美的结合,如何创造出我们中国新的设计文化?

中国的传统文化所包含的是及其丰富的,中国建筑,衣冠服饰,古玩器物,传说神话,琴棋书画,诸子百家等等。中国传统文化世世代代传承,无论是物质形态还是思想文化,无论是材料还是颜色,无论是建筑还是服饰,都给后人留下了丰富宝贵的、可供借鉴的设计资源。

1. 以中国哲学思想为基础的创作理念

在思想方面,我们就有诸子百家的思想,比如庄子的“天人合一”,就是教育人们应该与自然和睦相处,不能破坏自然,在现在人们关注自身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而可利用资源的日趋枯竭,严重阻碍经济的发展的时候,提出的现代工业设计要讲求绿色设计是十分一致的,就比如塑料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难以收拾的后患,塑料给环境带来了 “白色污染”。韩非子的“物以致用”,强调了产品的功能发挥到极致,等等。所有这些先民的造物思想虽然在当时没有针对产品的设计提出,但对现在的工业产品设计的影响却非常深远。我们在设计产品的同时要运用到这些先人的思想,比如我们的奥运场馆“鸟巢”、“水立方”就很好的运用到了中国传统文化——“天圆地方”思想。

2. 古韵外观加以运用设计

在形态造型设计上来说,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一些器皿的设计形态是千姿百态的,从自然的到刻意的,从写实的到抽象的,无奇不有,我们所知道的就是祥云火炬,祥云在中国具有上千年的时间跨度,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其造型的设计灵感来自中国传统的纸卷轴。 纸卷轴和中国特有符号相结合加上现代设计进行的整合,就形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奥运火炬。比如说我们要对酒瓶的进行设计,那么就可以参考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得一些青铜,彩陶器皿。

3. 各种材料运用

中国传统文化中很多东西的制造都是随地取材,可是说是手边有什么就可以是做什么,早期用泥做成器物,在演变中,泥在慢慢发展中参入新的成分成为不可思议的材料。像木材、丝线、竹子、牛皮、砖头、金属这些都是很一般的材料,可是我们的先人却可以运用这些平凡的东西创造了不平凡的东西,比如我们的彩陶、竹简、织绣、漆器、还有著名的景泰蓝。在我们现代工业设计中就应该要运用各种材料,不要拘泥于同一种材料。我们可以运用不同的材料来表现不同的设计风格,更好地展示我们所设计的产品的韵意美。

4. 合理借鉴民间工艺

中国独有的民间工艺是中国的文化瑰宝,工业设计也可在此吸取养分。剪纸就是其中一样,剪纸工艺史很宝贵的传统财富,很多丰富的图案造型都是在剪纸中体现出来。在一些工业设计的过程中就可以将剪纸融入进去,那是别有一番风味的。比如说上图中采用剪纸的方式做成的灯具,别具一格。还有剪纸技术融入到家居灯上就给吊灯赋予了新的含义,形成一种特殊的产品文化。还有传统的中国结,就是利用了编织技术将绳子变得如此浓墨重彩。北奥运会徽就运用了印章的方式,很具有中国特色,在产品的设计中也可以将这些编织的技术融入进去。还有一些什么风筝,泥塑等等工艺都可以运用。

四?传统文化应用于工业设计的思考

中国传统文化应用于工业设计中不能仅仅是简单的复制,我们应该从深层次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结合所设计产品本身的特点和功能,提炼出某种文化的精髓和核心内容,从而进行创新与创作。

在现代工业设计中,我们对于传统文化的态度不是全盘否定,当然也不可能是全部吸收。当然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们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好的,但是我们不能一味地去索取,一味地加于现代工业设计上,我们应该要做到创新。我们国家现在提倡“创新型”国家,就是要以创新为核心。与我国毗邻的日本就是一个好的典例,日本在二战后是处于战败国,国内更是萧条一片,但是日本积极走创新之路,不断突破,短短数十年间已成为世界不可忽视的国家。日本的设计很有特色,就是小巧精致,就如日本的本土文化。日本所设计的一些东特之处在于它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工业设计都创造性的相结合的,两者密不可分。我们就是要学习这样的创造能力。

中国的工业设计是还不成熟的,但是我们要从“中国制造”跨越到“中国创造”就是要在工业设计上寻求突破,在工业设计上进行超越。我们有着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蕴,本身我们的传统文化就是十分的吸引人,加上我们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加创新,将现代工业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相结合,融入新技术,新理念,新思维,那么我想我们就会拥有一种独一无二的中国现代工业设计之美。

参考文献:

[1] 祝帅. 中国文化与中国设计十讲.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8

[2] 何人可. 产品百年. 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 2005

篇6

关键词:企业工会文化;作用;创新一、 企业工会文化建设概述

企业工会是企业内部的一个基层群众性组织,是维护企业职工合法权益、协调劳资关系,促进企业稳定、快速发展的可靠保障,也是企业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发展和企业改革的推进,企业的内部管理和外部环境都发生了重大了变化,新的形势也给企业工会的管理及企业工会文化的建设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新形势下,企业工会建设面临的新问题主要表现为:企业职工利益群体日益多样化,工会维稳任务加重,职工和企业间的矛盾不断增多。企业工会作为协调职工利益和企业利益的中间人,必须充分的考虑双方的利益,采取双赢互利的解决办法,充分的化解双方间的矛盾,从而谋求企业的整体发展。创新企业工会文化建设,从文化建设入手,加强企业职工的整体素质和凝聚力,对塑造企业文化,才能从根本上增强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 企业工会文化建设对企业的重要意义

企业工会文化的具体内涵可以概括为工会组织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长期以来形成的基本价值观,工作作风及行为规范等要素的总称。企业工会文化是企业工会建设的精神支撑,是社会文化和工会工作长期互动的结果。工会文化的形成是通过企业文化宣传、教育、培训及文化娱乐等方式,加强企业职工间的交流,统一职工意志及行为,凝聚力量,实现工会的总目标。企业工会文化因各个企业的不同情况而异,因而具有独特性。工会文化的优劣决定着企业文化的氛围,及企业的发展导向,企业工会文化的发展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企业工会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影响起着主动性的作用。企业文化发展的目标是为了增加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形成企业独具特色的文化属性,增强竞争力。首先,工会的教育和宣导功能是企业文化形成的基础。工会作为企业和职工间的交流媒介,为企业和职工提供了交流的平台和工具,使企业文化的宣传,实现职工教育成为可能。具体来讲,企业工会是一个基层的群众性组织,其可以直接联系到群众,通过同职工的具体接触,了解其思想和生活状况,同时做好企业文化的宣传和引导,增强凝聚力和号召力,在形成独特工会文化的同时,做好企业文化的宣导工作,企业工会文化是企业文化形成的前提和基础。其次,工会作为企业文化宣传的主要阵地,是企业文化建设和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如前文所述,工会是企业向职工宣传企业文化的重要途径,同时工会通过对职工的良好教育,培养出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对形成独有企业特色且高质量的企业文化有重大意义。

(二) 工会文化的建设对工会本身的建设和发展有重大意义。首先,工会文化是企业工会的精神支柱,和发展支撑。工会文化的优劣决定了企业工会发展的氛围和潜力,积极向上的工会文化有着强大的凝聚力和努力奋进的进取精神,不仅表现为职工工作态度,也影响着职工的生活状况,从而促进工会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进一步发展;其次,工会文化和企业工会工作相互作用影响着企业工会整体发展状况。积极的工会文化促进工会的发展,工会工作的良好运行也有利于工会文化的进一步优化和前进,二者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决定了企业工会整体的运行和发展。

三、 如何创新企业工会文化的建设

先进的思想指导是实践工作良好运行的前提,如何创新企业工会文化的建设,使之适应新时期企业发展状况的需要,是新时期企业工会文化建设的重点。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 加强对企业职工先进思想的宣导和教育工作,使之确立与时俱进的思想,树立创新意识。职工是企业发展的最直接影响因素,也是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树立企业职工积极的创新意识,才能从根本上保持企业的时代性和先进性。企业工会文化建设应当充分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从企业核心价值体系出发,树立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同时企业工会应勇于做企业责任的承担着,从管理层出发,积极围绕企业的行政主体开展工作,为管理者排忧解难,出谋划策。

(二) 开展“创新争优”活动,制定清晰的奖惩制度,以奖为主,以惩为辅。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奖惩制度,是充分调动企业职工积极性,发挥其主动性的重要举措。其次,积极开展创新争优活动,创建学习型、竞争型的工会文化。企业工会继续发挥其宣导和教育职能,营造全员学习、全程学习、工学结合的企业发展氛围,促进企业发展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三) 开展岗位技术竞技活动,营造积极竞争,共同进步的企业工会文化氛围。企业工会可以对企业发展工程中出现的技术难点、安全重点等问题开展技术竞技活动,增强企业职工的参与度,确立其创新意识,增强责任感。岗位竞技活动的开展对企业技术的革新,企业凝聚力的增强,良好工会文化及企业文化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四) 积极开展文体活动,增强职工整体文化素质。企业工会可以通过对职工建议的征集,有针对性的开展多项文体活动,不仅丰富了职工的业余生活,提升职工的工作生活质量,同时也有利于激发职工对先进文化的追求,提升职工文化品位和素质,从而提升企业文化建设的质量,促进企业的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

(五) 增强企业工会的独立性,保障工会的维权性质不变。企业工会是企业职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最直接盾牌,企业工会应当坚持其独立性地位,加强对职工合法权益的维护,实现企业工会组织的存在的根本价值。

结语

企业工会文化的建设归根到底是企业职工文化的建设,企业职工是企业安身立命的根本,充分认识到工会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确立工会的桥梁地位,是促进企业整体稳定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因而,创新企业工会文化的发展思路,结合时代特征,不断优化发展战略,必将促进企业飞速发展。(作者单位:郑煤集团公司工会)

参考文献:

[1]贾淑莉;刘雅丽;;浅议工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华章;2009年第23期

篇7

关键词 教育 文化功能 大学校园 文化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拥有着强大的社会功能,不仅反映了经济、政治、生态等方面的要求,还与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这种联系便产生了它的文化功能。①面对当前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全新领域,我们应积极运用教育的文化功能对校园进行文化创新,使大学的校园文化拥有鲜活的灵魂和强大的生命力。

1 教育的文化功能

1.1 教育的文化传递功能

教育传递着文化,它能使人类迅捷、高效地占有前人所创造的精神文化财富的精髓,快速成长为具有摄取、鉴赏、创造文化能力的“文化人”。正是教育活动将人类的文化一代代的传承下去。②然而,人类有着数以千年的文明历史,积累的文化知识不计其数,而学生受教育的时间则是有限的,即使是“终身教育”,也不可能把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知识都传递给后人。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文化传递的途径呈现多元化,人们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知识,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化地接收和掌握新知识。

1.2 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

所有的文化,既有精华又有糟粕,既有促进社会发展所需的知识,又有陈旧腐化的东西。因而,教育为了有效地传递文化,还必须发挥对文化的选择功能。

一般来说,不同层次的教育对文化的选择不同。大学教育属于高等教育,包含的学科门类众多,遍及文化的各个方面,且需要学生更加宽广的视野。因而,高等教育对文化的选择更具权威性和影响力,而其培养目标本质上来说是对文化的深层次选择。③它把文化继承与发扬光大,并将文化贯穿于年轻一代的大学生,使学生成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载体,承载着一个国家、民族的理想和希望。

1.3 教育的文化创新功能

文化的生命力要想愈发顽强,不仅在于对它的传递与选择,更在于对它的更新与创造。我们需通过教育把人类已有的精神财富转化为学生个体的精神财富,培养他们对文化的兴趣,使他们适应和参与现实社会文化活动,并能根据现实社会的需要去创新。与其它层次的教育相比,高等教育在文化创新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所在。④它是优秀人才汇集的地方,集中了大量的专家、学者,科研实力雄厚,有利于基础理论的开展以及边缘、交叉学科的探究与应用。可以说,大学是国家科研项目再次创新的主力军。⑤

2 大学校园的文化创新

2.1 大学校园的物质文化创新

校园的物质文化为校园的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搭建了平台,并体现了学校外在的价值观与德育功能。例如,一尊尊伟人的雕塑或某个别具风格的建筑物就会为学校增添了文化氛围。校园内,道路两旁建花坛、种草种树,广阔的草坪成为学生学习、休息的室外场所。这般良好的环境,不仅令人心旷神怡,还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2.2 大学校园的制度文化创新

校园的制度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行动指南,主要指高校管理制度、行为规范等。大学的校园文化既要建设,又要经营与管理。⑥管理者要有较高的思想文化素质和管理意识,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增强公平性及参与性。学校通过民主参与调动学生及教师在制度文化建设上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弱化人与制度的对立来增强广大师生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2.3 大学校园的精神文化创新

校园的精神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灵魂(下转第35页)(上接第22页)与核心部分,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与分类多种多样,而校风更是“学校物质和精神文化建设的综合体现,是学校素质教育力量的表现形态”。因而,要把校风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观能动性,营造具有学习、创新氛围的优良校风。

总之,校园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创新三者间不是孤立的,而是密切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⑦因此,良好校园文化的营造要以创新为特征,这样才能使大学校园文化拥有鲜活的灵魂和顽强的生命力。

3 运用教育的文化功能加强大学校园的文化创新

教育的文化功能与大学校园文化创新之间存在着密切地联系。教育实现其文化的传递、选择、创新等功能的过程,就是大学校园进行文化传承、筛选、创造的过程,也是大学校园文化进行物质、制度、精神文化创新的过程。

3.1 教育的文化传递功能为大学校园文化创新搭建桥梁

大学校园的文化创新,要充分地运用到课堂上来,为各领域专门的学科知识搭建桥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较高的人文修养和强烈的民族文化精神。作为高校的教育工作者,还需要对文化传承的内容进行深层次、多阶段的探索,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把握时机,因人施教。

3.2 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作为大学校园文化创新的过滤器

(1)运用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进行课程设置和内容筛选。大学教育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的,因此课程设置、教材选编、教学内容组织需要依靠文化选择功能。大学的课时相对于初、高中阶段而言,少了许多。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将学生应掌握的文化知识完整地讲授给学生,这是教师授课的关键。(2)运用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增添校园文化气息。校园文化是是师生共同创造的产物,是师生智慧的结晶。教师通过使用教育的文化功能培养大学生高水准的学术自由能力,使学生拥有创新精神,能够在重重困难中找到新的突破口,将人文精神与学术自由紧密地结合起来,为校园增添文化气息。

3.3 教育的文化创新功能是大学校园新生之沃土

在大学阶段,教育的文化创新则充分体现在科学研究与文化整合上。教师可以在向青年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开展学术研究活动以及进行科学实验,探索新理论、新方法、新科学。此外,教育的文化创新功能也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大学生的明辨是非能力,学会运用唯物主义的观点较为客观地看待问题,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且培养他们勇于追求真理和敢于大胆创新的科学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大学校园文化创新的传承者与开创者。

教育的文化功能是大学校园文化创新的基本内容与表现形式。教育在对文化进行传递、筛选和创新的同时,也创造出了层次和品位较高的大学校园文化,从而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培育优秀的人才。

注释

① 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57.

② 陈雯.论教育的文化功能[J].福建建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4):103.

③ 李旦伟.从教育规律看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96.

④ 黄梅英.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与大学校园文化创新[J].传承·文化传统,2009(8):154.

⑤ 王培英,张世全,王汉萍.大学的文化功能研究[J].现代教育论丛,2007(12):77.

篇8

关键词:文化创新;群众文化;基层;乡镇

我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留下众多的优秀文化,一代一代传承至今,虽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弘扬光大,但是文化工作仍然需要创新和发展,只有不断的创新和发展才能为文化工作带来活力。尤其是在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当中,文化工作者要体现出自身价值,把握方向,加强文化传承及创新,义不容辞的承担文化创新工作的责任和义务,为文化的创新发展提供有力的鲜血。

一、群众文化工作创新的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充足,于是开始追求丰富的精神世界。因此,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变得至关重要,其中群众文化在文化工作中体现出较为独特的作用,群众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主体,是我国文化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群众文化工作的顺利进行,能够有效提高群众的自身素养,从而提高社会的文明水平。群众文化作为基础文化工作的重点,创造性地参与和开展社会性文化活动在社会的和谐发展中具有重大意义,是丰富人们精神世界的有效途径。

二、文化创新是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需要

许多历史悠久,深为广大群众喜爱的群众文化活动,所以能形成传统,相沿成习,世代相传,就是靠着群众文化活动的继承和弘扬。群众文化活动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总是不断地衍生和发展新的活动形式。长山子镇素有“花儿之乡”的美称,顾名思义长山子镇具有“花儿”的文化传统,在传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长山子镇不忘推进文化创新,加快以“新疆花儿”为代表的文化事业和产业的发展,努力创造出更多的讴歌时代、反映现实生活和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推出更具有地方特色的“新疆花儿”精品,不断开创“新疆花儿”创造活力持续进发,群众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的新局面。

弘扬传统文化的过程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近年来,长山子镇在弘扬传统文化,发展“新疆花儿”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长山子镇推陈出新,以个体为单位,在长山子镇马场湖村村民王秀芳(系非物质文化遗产“新疆花儿”自治区级传承人)家中开办“花儿小院”,将“新疆花儿”传承下去,在弘扬民族文化,挖掘和继承民间文化遗产方面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2016年长山子镇将金穗苑小区绿地广场打造成“花儿大院”,以及长山子镇“丝路花儿苑”的建成,通过这些平台,搭建百姓舞台,为各族群众提供了学唱、传唱“花儿”的平台,更为东西南北疆、区内外“花儿”文化的学习交流提供了平台。长山子镇在充分吸收和继承传统文化一切积极成果的基础上,力争实现真正的文化创新。将旅游与文化有机结合,把“新疆花儿”文化元素融入到旅游产业当中,发掘文化内涵,提升文化品位,做大做强旅游品牌,打造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区域观赏旅游胜地,将“新疆花儿”这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的发展传承、继续弘扬光大,从而发挥“新疆花儿”在旅游产业中的主导作用,以此带动长山子镇各项事业的发展。

三、文化创新在群众文化工作中的作用

目前,我们国家在文化工作实施过程中,基层群众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受到广泛关注,尤其是群众文化工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要想群众文化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唯有在鞒写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因此,文化创新在基层群众文化工作中的作用是提高文化经济效益、引领文化发展方向、促进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丰富人们生活乐趣等。

文化创新是开展群众文化工作的灵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群众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群众文化活动的内容、形式、手段和机制也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这就要求在乡镇要下大力气协调整合现有文化资源和工作机构,培养一支专兼职结合的文化工作队伍,使之成为农村群众文化工作的主力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效益在群众文化工作过程中应当受到重视,而群众文化的建设和开展是文化工作的基础,群众文化的创新和多样化才能够正确的引导文化工作的具体方向,确定更为广泛的发展道路,促进基层群众文化的发展。

文化创新能够更好地带动群众文化的传承。随着我国文化建设的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提升,群众文化工作的内容更加多样化,群众文化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传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传承方式的创新越来越多,不同的创新为群众文化的传承带来更多的机会,增加了文化的传播途径。在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文化在不断的创新,所以文化工作也要进行创新,才能够有机的结合文化的特征进行传承和发扬。

四、文化创新促进乡镇的发展

综合长山子镇的文化底蕴以及文化建设实际情况,长山子镇的文化传播既发扬了传统文化,又进行了文化传播的创新。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群众文化活动,充分利用“花儿之乡”的优势,在传统文化传播的基础上,创新出“新疆花儿”等精品活动,大大吸引了广大游客的兴趣,丰富了人们业余生活的乐趣,带动了群众文化的传播,促进了乡镇的发展。

参考文献: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