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6 15:47:47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检修专业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教师在进行课程组合时,要逐渐淡化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的界限,以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技术应用性人才的综合能力的培养为中心,按照功能任务的不同组合新型的课程体系。明确教学目标,将每个任务划分为几个小型任务,让学生化整为零的掌握所有专业技能。在课堂教学的同时,要注重实践水平的培养,而不是一味地只传授课本知识,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实践动手的能力。学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动手,多动脑;而教师需要采取讲授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掌握各种技能,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二、配备先进的教学工具以及加强自主研发性
随着汽车行业的飞速发展,与之配套的教学设备也随之更新换代,各种先进设备也开始进入教学课堂。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汽车检测与维修的实践技能,学校应该积极引进各种先进设备供教学使用以提高教学质量。与此同时,教师也应该带领学生自主研发教学设备,这样不仅仅能够提高学生在汽车检测与维修方面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能够使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得到极大提升。而学生在此过程,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学会如何学以致用,其自主研发能力也会取得显著的进步。
三、引进实践经验,打造校外教学模式
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付诸实践,把所学知识都运用到实践活动中。对此,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一是要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实践岗位,建立学校专用的、为培养汽车检测与维修人才的实践基地。二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教学理念,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技能,学校要为学生配备一支雄厚的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师资队伍。最后要求具备符合客观实际的教学环境,结合学生的自身实践水平,设计出一条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每个学生的客观能力为出发点,为他们设计不同的教学培养方案,而不能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脱节,制定缺乏实用性的教学计划,这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极为不利。
四、注重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技术应用性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 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 理论课程 整合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24-0070-02
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是一个新兴专业,虽然一些高校、高职校乃至中专校都先后开设了该专业,但该专业的发展还不够完善与成熟,相关课程的设置及教材运用都不完备。尤其是理论基础课程,一些课程的教学有效性不高,缺乏针对性较强、与专业紧密结合的教学用书。如中文工具书使用、应用化学等课程,市面上能够找到的教材,其编写内容都不太适用于五年制高职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依据这些普及性教材,一门课程学下来真正与专业相关的知识量很小,并且也无法把原本互有关联的课程内容穿插融合。而如中国书史、造纸史等课程甚至没有现成的教材,需要在其他书籍中辑录相关内容才能组织教学。
为了更好地发展五年制高职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更有效地实现培养古籍修复与保护专业人才的目标,迫切需要对该专业的文化基础课程进行整合研究,通过对教材的整理实现对课程的有效整合。
一 整合前的调查研究
在文献学习的同时,笔者还在该专业的教师(包括来自行业单位的外聘教师)和学生(包括实习生和近年毕业生)中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听取他们对于课程现状的意见及建议。从“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课程设置情况调查表” 统计的调查数据来看,在被调查的近100位学生中,有68%的学生认为有些课程与专业的关联度不大,有59%的学生希望对专业理论课程进行整合,编制与专业培养要求相合的校本教材!近年毕业生和实习生针对岗位的知识能力要求,提出了相关建议,比如,加强对档案整理知识的教授,关注繁体字的认知和掌握等,反映了五年制高职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古籍修复方向)的某些实际培养要求。
被调查的专业教师也一致认为应用化学、中文工具书使用等课程目前所使用的教材与专业契合度太低,当下教材市场也无法找到更加符合要求的教学用书,最好能把专业理论课程进行梳理,能用现成教材的继续沿用,现成教材使用效果不佳的,根据需要编制校本教材。
二 整合具体思路
1.梳理需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会同专业组教师及有关专家讨论明确编制校本教材的具体思路
五年制高职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古籍修复方向)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主要有: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美术展览馆、拍卖行、艺术品投资公司等,从事岗位有:文献的保护与修复、档案修复与整理、书画的修复复制与装裱、美术展览馆的布展等工作。现将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对应的专业理论知识要求和目前所开设的相关课程列表,见附表。
要强调的是,高职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主要是培养古籍修复人才,考虑学生将来可能到文博单位就业,自然要涉及一些基础的文博单位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但这些内容都不是主干,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书史造纸史课程没有现成教材,需要在其他书籍中辑录相关内容,才能组织教学;应用化学课程也没有适用于本专业的现成教材,市面上能够买到的与专业要求基本风马牛不相及,并且很多相关化学知识在书史造纸史等课程中有出现。
第二,版本学、工具书使用虽有现成教材,但针对性不强、与专业结合不紧密,一本书中仅有少数内容适合于五年制高职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古籍修复方向)的需求,并且这两门课程的诸多内容交叉重叠。
第三,书法史、中国绘画史等课程的教材偏重偏深,不符合初中起点高职学生的认知水平。同时,它们毕竟不是主干课程,学生只需掌握十几课时的理论知识即可,如此单独教学既显内容单薄,又因为跨时太长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四,《文献保护与修复》和《档案保护与修复》教材中很多知识点重叠。
第五,图书馆类两门课程的教材《图书馆学基础》和《图书馆概论》教学内容偏重,教材中许多知识点重叠。
鉴于此,笔者会同专业组教师及有关外聘专家,结合本专业的岗位及工作任务需求讨论明确了课程整合思路:因书史造纸史、中国绘画史和应用化学三门课程的内容有穿插交融,可以把这三门课程的知识点进行有机融合,编制一部校本教材;版本学和中文工具书使用两门课程的内容也有许多关联交叉的部分,因此可以整合成一本校本教材《版本学及工具书使用》;而书法史可以与书法实践课程相融合,编制一本包含书法史的《书法》教材会比较实用;《文献保护与修复》和《档案保护与修复》两本教材可以根据教学实际需要,整合为一本教材《文献保护与修复基础》;《图书馆学基础》和《图书馆概论》教材可根据教学实际需要整合为一本《图书馆学》教材。
2. 依据编制校本教材的具体思路编订校本教材
第一步,收集相关资料,整理编写校本教材;第二步,请专家审核校本教材,并进行修订;第三步,将校本教材修订成册。
三 课程整合的意义
1.梳理了专业理论知识点,调整和融合了相关课程,优化了课程设置
在课程整合过程中,对五年制高职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古籍修复方向)的专业理论知识点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整理,并在对教学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行业专家及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调整和融合了专业理论课程,使原先知识点分散、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与技能学习相分离等不足有望得到改进。
2.探讨了编制校本教材的具体思路,建立了新的教材体系,编写了部分校本教材
在课程整合过程中,笔者会同专业组教师及有关外聘专家,结合本专业的岗位及工作任务需求讨论明确了课程整合的思路,确定了校本教材编制内容为:《书史造纸史》(包含中国绘画史和应用化学的相关知识)、《版本学及工具书使用》、《书法》(包含书法史)、《文献保护与修复基础》和《图书馆学》。现已完成校本教材《书史造纸史简稿》,并且聘请了专家审核,修订成册。余下校本教材,将在后续时间里,合全组教师之力共同完成。
3.推动了专业建设与发展
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古籍修复方向)还处在建设与发展过程中,许多方面需要不断完善,专业理论课程的整合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专业的课程设置,精化了教学资源,既有助于学生的学,亦有助于教师的教,推动了专业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胡万德、孙鹏.古籍修复人才培养现状调研报告[J].图书馆论坛,2012.(2)
[2]许卫红、王阿陶.古籍修复工作中的知识管理[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0.(2)
[3]陈红彦.国外古籍修复人才的科学培养对我们的启示[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9(4)
[4]黄玉琰、葛怀东、曹千里、陈英、颜丽.传统文化与创新型古籍修复人才的培养[J].文教资料,2009(27)
近年来,沧州供电公司在国家电网公司、河北省公司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人为本、发展企业”的原则,把加强员工队伍素质建设、提高员工专业管理水平作为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内生动力和管理创新,创建以“四级提炼”为主线的专业管理资源精品库,实现经验、信息等宝贵管理资料的科学整合和优化,在有效调动激发职工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同时,实现了员工和企业共同发展。
实施背景
是进一步提高专业资源应用管理水平的需要
专业资源是从一线数据逐步提炼的系统性资源,是企业决策的依据,是一个企业软实力的直接体现。自2008年河北省电力公司开展班、站、中心标准化建设以来,沧州供电公司以5S管理为指引,以凡事有据可查为要求,全面开展资源基础管理,形成了纸质资料三级目录管理和电子资料的四级目录管理模式。在资源管理的过程中,一线作为直接接触电网和设备、直接面对客户的最基础的执行层,是积累、提供基础数据和统计资料的关键环节。
沧州供电公司共有包括生产、营销、后勤、集体企业、县供电公司等在内的一线员工5160名,约占员工总人数的68.855%,担负着沧州境内的电网建设、设备维护、营销服务等任务。针对现场发生的典型问题或多发性问题,从一线开始,就存在分析不足的情况,造成部分实践经验得不到有效的总结提炼,使问题仍处于浅显的整理阶段。而实践经验,也大多通过员工一代一代的口口相传和师教徒学的方式流传,造成资源共享不到位,经验流失等情况。
是进一步提高员工队伍综合素质的需要
全面加强队伍建设是国家电网公司的战略保障“三个建设”重要内容之一,国家电网公司将提高全员素质作为“三个建设”的根本着力点。2012年,河北省电力公司全面开展“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对生产、经营、管理各方面都提出了新要求,沧州供电公司在河北省电力公司的带领下,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把每位员工看成一座金山,搭建多方位的平台,激发员工潜能,增强队伍素质,优化队伍结构,为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实现企业与员工共发展、共提高。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上述两个方面的问题,沧州供电公司立足于企业发展实际和员工队伍建设现状,自2009年起,率先在检修试验工区(原修试所)开始实施此项管理创新,继而推广到整个生产专业工区,直至全公司系统。经过三年来的实践、总结、再实践,在全局范围形成了以“四级”提炼为主线的专业管理资源精品库创新实践,有效促进了企业管理水平特别是专业管理水平和员工综合素质的双提升。
内涵和做法
内涵
沧州供电公司自2009年起,逐步创建和完善了以“四级”提炼为主线,以“三大保障机制”为实施推动力的专业管理资源精品库工程,并在实施中不断完善提升,逐步激发员工热情,凝聚了员工智慧,为企业创建了专业管理资源精品库。
(1)“四级提炼”方式:一级提炼,第一手数据资料“库里存”,将日常作业中解决问题的方法、消缺的经验、设备的异常处理等进行整合,汇编成集,以便查找学习;二级提炼,勤梳理、数据分析“查弱点”,运用统计工具,对原始数据进行分析,对症下药,完善管理缺陷;三级提炼,跨专业、综合分析“治杂症”,通过多专业的合力协作,在分析问题的同时,固化专业协作成果;四级提炼,搭建桥梁、论文交流“走出去”,通过进一步深耕细作,撰写论文,在国内外技术学刊中交流共享。
(2)“三大保障机制”:“零门槛”机制,确保每一个经验都能纳入精品库;“全员参与”机制,确保每位员工的经验都能落地,形成文字;“三给”机制,通过给实惠、给面子、给权利,激发员工创造活力。
主要做法
(1)一级提炼,第一手数据资料“库里存”。随着电网的不断跨越式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近年来,沧州供电公司招聘了大批本科及以上的技术型员工,以提高企业人才结构层次。随着新进人员不断增加,为人员素质队伍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打造“专业管理资源精品库”的雏形渐渐显现。新进人员具备理论水平高、现场经验少、接受能力强等特点,沧州供电公司针对这一系列特点,进行研讨,确立“直观、易懂、好学”的方向,进行经验做法的第一级提炼。沧州供电公司拥有良好的专业管理基础,多年积累缺陷分析卡、厂家跟踪卡、客户服务示范等数据资料,第一级提炼,主要针对已有资源的汇编、整合。通过分类整理,形成了20余个专业、近百余类文字及影像资料,初步建成资源库。作为源于一线、用于一线的自编教材,图文并茂的形式,结合现场实际的讲解,在员工自我学习、培训交流中,渐渐占主导地位。
最初涌现的开关检修专业二维维护手册,突出了简单有效的核心。该手册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分类收集现场设备的照片,并由专业技术人员用文字在图片中注明关键检修位置和注意事项,使未到现场的员工提前接受形象的认知,方便其迅速进入工作角色。
资料的提炼不仅是员工提供有力的学习教材,更重要的是与其他管理工作相辅相成。例如,电气试验专业红外缺陷汇编,对2006年以来的红外缺陷情况进行汇总分类,统计发现,80%以上的过热缺陷均发生在一次设备接头部分,为专业人员提供了有力的数据。为切实解决这一难题,一线员工集思广益,创新研制可遥视“接头过热荧光报警器”,大大提高了一次设备温度监测水平。该成果在申报专利的同时,获得河北省电力公司职工技术创新成果一等奖。
(2)二级提炼,勤梳理、数据分析“查弱点”。成立专业数据分析小组。在汇编过程中,员工通过分类整理,对设备状况、电网运行规律、客户服务关键环节有了深刻的认识。随着人员素质的不断提升,数据的简单整理、汇编成为了分析的基础,沧州供电公司充分发挥专业部室牵头作用,专业部室是基于一线的升华,在原始数据处理中,更具有专业管理的方向和指导意义。共成立包括规划、基建、生产、营销、农电等在内的10个数据分析小组,建立月例会制度,每月通过开展分析会,以查找问题处理薄弱环节、提高专业管理水平为出发点,进行一次针对典型、多发事件为关注焦点的专业分析。
二级提炼,是在一级汇编基础上,也是对数据汇总的结果应用。例如,缺陷管理中,沧州供电公司已累计多个专业的消缺跟踪卡,对单一的缺陷处理过程进行简单的记录,基于消缺跟踪卡汇编整理,二次检修专业进行再提炼,形成消缺经验交流手册,该手册按照保护类、二次回路类、综自类等进行归类。另形成开关检修专业一次设备缺陷库、变压器检修专业110千伏及以上电容式套管部件检修实用手册、95598客服专业典型案例分析录音示范等近百万字的影像文字资料。
(3)三级提炼,跨专业、综合分析“治杂症”。二级专业的提炼,促成了各专业技术骨干对于常见问题、疑难问题的关注和处理,在此基础上,逐渐发现有部分问题,需专业间的合作才能解决。基于此,采取打破专业数据分析小组的模式,开展以季度为周期的综合分析会。
为满足课题研究中,查找资料、数据分析、构建模型等多方面的需求,提出“1+N”机制,“1”是指,指定1名课题所属专业的骨干力量作为总负责人,由其采取自由组队的形式,集合“N”个专业的技术骨干成立团队。该机制促成了多专业、多层次的团队协作,激活员工发散性思维,创建多方位、多角度协作的平台。变压器专业课题——“真空注油人工停注准确度低”的解决,团队中的保护专业成员就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瓦斯继电器中干簧管原理的应用,实现了真空注油自动停注。
(4)四级提炼,搭建桥梁、论文交流“走出去”。在跨专业分析的基础上,员工的智慧和热情得到充分的发挥,分析、总结、提炼的水平逐步提升,为持续推动员工凝聚智慧、提炼经验,沧州供电公司建立“论文”评选机制,以更高的层次和要求,鼓励员工动脑思考、动手写作、动嘴讲解,提升员工总结思考问题、分析归纳、探索规律的能力。
①论文评选程序。以年度为周期,每年12月前,面向全体员工收集优秀现场工作论文。论文涉及范围:现场消缺经验,事故处理分析、处理客户难题,新型方法、工具的研制和使用,缺陷统计、分析等,与工作现场相关的主题。
成立专家组:由沧州供电公司各专业部室及基层单位技术骨干组成分专业的论文评价小组。
规定优秀论文的充要条件,明确鼓励措施,主要包括:一是优秀论文的必要条件是“以实际工作已解决的技术难题为基本方向”。充分条件是“实际难题描述清楚、分析思路清晰、判断准确,解决办法安全可靠、科学合理,归纳推理论据充分、逻辑严谨”。二是优秀论文评选结果纳入“公司-车间-班组”三个层面的对标指标主要内容,公司择优编发优秀论文刊物,推荐优秀论文在公开技术刊物发表。三是优秀论文作为全员专题培训师活动课题,由作者在本专业实施授课培训。
论文评选。论文评选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专业主管初选,由各专业组自行初步筛选所上报论文的质量,对于论题较好但内容欠缺的,告知作者进行修改,原则上本阶段论文筛除率不高于10%;第二阶段,专家组初审,针对修改后的论文,由专家组进行第一次审核,审核内容包括论文的格式、深度、科学性、创新性、现场性、可行性等6个方面,原则上本阶段论文筛除率不低于20%;第三阶段,专家组终审,针对再次修改的论文,专家组进行最终审核,为保证论文评选的严格性和优秀性,最终以所上报论文总数的50%-60%之间的比例选拔优秀现场工作论文。
②汇编优秀论文集。沧州供电公司于每年1月10日前,完成优秀论文的修编,并形成《沧州供电公司论文选集》,在全公司范围内发行共享。在“部室-基层单位-班组”三个层面,也各自形成论文集,公司统一进行编印。以检修试验工区为例,该工区在修编《检修试验工区论文集》的同时,下属的15个班组均编印了各自的论文集,同时建立了月刊发行制度。为员工搭建更广阔的交流共享平台,在评选优秀论文的过程中,沧州供电公司与《高电压技术》《河北电力技术》《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等国内外学术杂志建立供稿关系。
从最初简单的汇编,到系统的教材编写,逐步发展到对设备管理的跨专业全面分析,四级提炼层层深入,最终提炼为技术性强、含金量高的论文,沧州供电公司“专业管理资源精品库”渐趋完备。
(4)“三大保障机制”确保专业管理资源精品库“精益求精”。
①“零门槛”机制。在“四级提炼”过程中,为确保每一项经验都能进入专业管理资源精品库,沧州供电公司通过不设门槛值的形式,宣传工人也能写论文,鼓励员工积极查阅资料、回忆总结,把撰写论文作为学习提高专业技能的手段。例如,检修试验工区变电检修一班员工赵志廉,作为变压器套管的专家,在“零门槛”机制下,该员工积极提炼套管方面的多年经验,形成了《110千伏及以上电容式套管部件检修实用手册》,作为四级提炼的精品,已成为班组培训、专业学习的第一手素材。
②“全员参与”机制。员工是企业宝贵的资源,为充分挖掘每位员工的潜能,沧州供电公司建立“全员”参与机制,推出对抗赛、积分赛、擂台赛等多元化的平台,为每位员工量身定做一个展示的平台。通过分专业开展编写工作,侧重现场消缺经验、故障分析、典型安全措施等方面,以半年为周期、分专业进行整合,遴选精品成册,目前收稿3840篇,精选826篇形成《变压器论文集》《高压论文集》《综自论文集》《变电运行论文集》《稽查信息论文集》等近40套册子,对于有参考价值的论文,公司与国内公开刊物建立供稿渠道,仅2012年发表百余篇。
③“三给”机制。沧州供电公司以“三给”政策搭建全员参与的平台。“给实惠”,对于上报的论文、形成的精品资源,只要能解决某一方面的问题,不管大小,一经上报均给予奖励,同时按照评选的结果,按照“公司级-工区级-班组级”不同等级给予阶梯式奖励。“给面子”,重视员工首创权与署名权,每季度一次资源信息,资源提供人、材料撰写人均作为主创人员署名,让员工面子有光,切实感受被认可、受重视。“给权利”,从人、财、物三个方面给予课题主创人最大限度的权利,通过建平台、搭架子、定资金,让员工不但敢想,而且能干成,充分挖掘员工中蕴含的专业管理资源。例如检修试验工区电气试验一班的57岁沈荣顺老师傅,在“给权利”的机制下,将柔性均压罩可行性的研究从思想变为了现实,并最终取得成功。
实施效果
提高了专业资源应用管理水平
通过建立“四级提炼”机制,有效地将一线员工的实践经验和技能传承下来的同时,从专业角度使资源得到了升华,逐步创建了专业管理资源精品库。目前,公司已自主编写完成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丛书及影像资料,计九百万字;从实践、总结、提炼、再实践的过程中,形成了行之有效的专业管理资源管理的系统机制,提升了公司专业资源管理的水平。在此过程中,通过建立多元化的平台,使每位员工参与其中,使其切身体会到了企业主人翁的地位,体会到成就感、自豪感、被尊重感,工作热情和创造潜力得到充分挖掘,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增强,形成了“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浓厚氛围。
促进企业品牌形象提升
专业系列管理资源库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使人才和知识形成了双向资源的相互促进,与此同时,也为企业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由公司生产一线员工编写、展现现场工作经验的《高压开关设备检修维护技术》已由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发行,首印3000册,成为了全国电力行业共享的专业资源。
2012年7月5日,河北省电力公司在沧州供电公司召开以“凝聚一线员工智慧,深化员工岗位创新”为主题的现场交流会,沧州公司作了职工技术创新典型发言,公司检修试验工区作《变压器班论文集》《变压器跨专业综合分析汇编》经验介绍,变电检修一班班长候向宏作了《变压器有载调压开关缺陷对直流电阻测试结果影响的技术分析及处理对策》介绍,变电检修一班赵志廉作了《东河站1号主变直流电阻超标缺陷分析》经验汇报。省公司工会主席赵社宏、副总经理邢晨及各单位主管领导共计80余人参加了现场会,与会人员对沧州供电公司做法给予高度评价。
2012年9月,全国总工会在河北省电力公司召开班组建设研讨现场会,班组建设成为省公司的品牌建设名片,沧州供电公司“四级提炼”成果——论文集精选,作为反映员工智慧结晶的代表,提升了河北省电力公司的企业形象,得到了全国总工会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
员工能力素质全面提升
在逐步提炼专业管理资源的同时,员工需要查阅大量资料,无形中为员工创造了自学的大环境。同时,人才的不断培养和素质的不断提升,更促进了储备资源的持续优化。提炼的资源也成为员工日常工作、学习的好帮手,是“全员培训师”活动中最常用的教材,使员工的学习更便捷、更系统、更全面,特别是新员工用很少的时间,就可以学到老师傅多年积累的经验,有效缩短了员工成长成才的道路。创建三年以来,员工的职业素养、业务技能和岗位业绩有了明显提升,一大批青年员工快速成长为技术骨干,其中检修试验工区王伟、李树成、计量部张峰等9名青年骨干走上了公司中层领导干部岗位。仅2012年,在河北省电力公司职工技能运动会的10项专业技能大赛中,沧州供电公司取得3项团体第一名,3项团体第二名,2项团体第三名,5项个人第一名;被评为“河北省电力公司2012年度职工技能运动会先进单位”称号。检修试验工区电气试验三班获得2012年度国家电网公司班组建设标杆班组荣誉称号。
推进公司上下形成创新文化
“四级”提炼特别是职工编写论文的过程就是学习提高的过程,它极大提升了队伍水平,拓展了员工的创新思维,形成企业创新文化。员工通过查阅书籍和网上资料,发现了许多新工艺、新方法、新材料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如免放油更换主变套管法、采用支架法更换一次设备架构、基础预制法等新方法的应用,在提高现场安全系数的同时,大大缩短了停电周期,仅基础预制法在更换单台220千伏断路器时,就可节省15天的停电工期;可遥视接头过热荧光报警器、折叠式均压罩等新材料的应用减轻职工劳动强度近50%。仅2012年,在省公司评出的20项一等奖职工技术创新成果中,沧州公司获得6项。自2009年至今,公司共取得职工技术创新成果6289项,6项创新成果被省公司以发明人姓名命名,5项工作法被评为“河北省保安全工作法”三等奖,5名职工被授予“沧州市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奖章”。职工技术创新成果的不断涌现,解决了生产中的“瓶颈”,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降低了人员劳动强度,确保了安全生产稳定局面。
关键词:热工自动化,系统监控,技术管理
1 .热工自动化系统运行环境与形势
为保证工自动化设备和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可靠的设备与控制逻辑是先决条件,正常的检修和维护是基础,有效的技术管理是保证。只有对热工自动化系统设备和检修运行维护进行全过程管理,对所有涉及热工自动化系统安全的外部设备及设备的环境和条件进行全方位监督,并确保控制系统各种故障下的处理措施切实可行,才能保证热工自动化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综观目前热工自动化系统运行环境,笔者认为以下问题亟待研究解决:
1.1 随着热工系统监控功能不断增强,范围迅速扩大,故障的离散性也增大,使得组成热控系统的控制逻辑,保护信号取样及配置方式,控制系统、测量和执行设备、电缆、电源、热控设备的外部环境以及为其工作的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维护,检修人员的素质等等,这中间任何一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引发热工保护系统不必要的误动或机组跳闸,影响机组的经济安全运行。论文格式。如何进一步做好热工系统从设计、基建安装调试到运行维护检修的全过程质量监督与评估,提高热控设备和系统运行的安全可靠性和经济性已至关重要。
1.2 由于各种原因,热工系统设计的科学性与可靠性、控制逻辑的条件合理性和系统完善性,保护信号的取信方式和配置,保护联锁信号定值和延时时间的设置,系统的安装调试和检修维护质量,热工技术监督力度和管理水平,都还存在着不尽人意处,由此引发热工保护系统不必要的误动时有发生。而随着发电厂建设的快速发展,发电业成本的提高,发电企业面临的安全考核风险将增加和市场竞争环境将加剧。因此如何提高机组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是发电厂经营管理工作中重中这重。
1.3 热控设备的管理目前仍停留在传统的管理模式,所有设备的检修,不管运状况如何,基本采用定期检修与校验方式,其结果是大量人力做了无功(比如仪表调前合格率统计达98%甚至更高的仪表,仍按规定的周期全部进行检测校验,结果不仅浪费人力、物力,还有可能增加设备的异常)。一些单位设备采购时,因对设备质量好坏不了解和无设备选型参考依据,流入一些质量不好的产品,对机组的安全运行构成影响甚至威胁。因此如何通过对在线运行设备的质量进行分类,制定合理的仪表校验周期,是发电厂管理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4 随着企业管理向集约化经营和管理结构扁平化趋势,为提高经济效益,发电厂在多发电,提高机组利用小时的同时,通常通过减少生产人员的配备,以提高劳动生产率。此外发电企业密切与外包检修企业之间的联系,专业检修队伍取替本厂检修队伍的配置将是发展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监督、评价、验收一台机组热工自动化系统检修、维护、运行的质量,热工缺少一个系统的、可付绪操作的评估标准。
2、建立维修、管理一体化的监督信息平台
2.1 实现远程监控和动态监督
随着发电厂行业的飞速发展,各集团公司的机组数量和容量不断增加且分布全国各地,就目前状况要做到实时有效地生产管理难度大。 同样作为技术监督服务范围的快速增加,专家型技术人员相对短缺,服务效率与客户要求的差距增大。
解决的办法,是加快实施远程监视系统,通过办公电脑,主管部门可以对发电厂机组的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视,对生产运营情况进行决策;发电厂可进行实时动态监督、远程技术支持、服务和故障事故原因分析查找,从而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
2.2 实现监督程序化
基于实时参数的设备管理系统软件,目前国外引入的已不新鲜,但价格昂贵且有些水土不服之疑。
建立发电厂设备检修运行维修管理一体化的热工监督信息平台,通过与SIS系统接口,将DCS控制系统界面以标准化格式引入平台,对热工在线运行参数综合分析判断,将同参数间显示偏差、倒挂,不符运行实际的参数点等及时自动生成报表,发出处理请求,生成缺陷处理单,并对处理响应速度和结果进行跟踪统计,使检修校验工作有的放矢。论文格式。
对自动调节参数的品质进行判断,分别统计出稳态和动态时设定点偏离值(值大小和频次)和越限值(时间和频次),进行时间段内调节阀门特性、静态和动态调节品质,阀门切换等曲线和指标的自动生成。对运行中出现的越限报警信号进行归类、智能分析(滤出不需要的报警,频繁出现的报警,速率动作报警),为提高运行人员的预控能力发挥作用。论文格式。
实现热工参数考核指标,如自动利用率、DAS投入率,保护投入率、测量系统抽查合格率、超温统计的自动生成。此外可将维修工作流中的日常消缺、点检、计划检修工作以及维修外包等,均在平台下进行定点、定标、定期、定项、定人、定法、检查环境条件、记录、处理和报告等进行信息化。
2.3 推动培训工作的健康开展
随着技术发展和新建机组增加,新老电厂都面临人员技术素质跟不上需求的局面。加强技术培训、实现远程或网上技术教育,提高热工人员技术素质,是做好热工监督工作的基础。因此为推动培训工作健康开展,建议行业组编系列培训教材,建立岗位证书制度,指导发电厂企业人员培训工作的进行;通过网络定期技术水平测试试卷,促进各单位技术培训工作的深入;开展行业技术操作比武竞赛,调动热工专业人员自觉学习和一专多能的积极性。提高专业人员积极主动的工作责任性、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功底扎实的专业和管理技能。
3.结束语
提高热工自动化系统的可靠性,是一个系统工程,从客体上上涉及到热工测量、信号取样、控制设备与逻辑的可靠性,主体上涉及到热工系统设计、安装调试、检修运行维护质量和人员的素质,我厂所做的工作和本人上述的思想只是一个起点,我们将和行业的热工同仁们一起,为提高热工自动化系统的可靠性,为电力行业的发展作出努力。
【关键词】电厂设备 变电站设备 电气设备 设备安装 设备检修电气安装
中图分类号:TM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电力工业是我国工业、农业中动力来源的保障,其广泛应用到一切生产部门和居民的日常生活之中,电力能源成为当代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同时,作为产生和输送电力能源的电力设备,也被广泛应用到生产建设的各个领域中。自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对电气设备的需求和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电气设备为满足日益增长的功能需要,其结构和功能也变的复杂多样,种类越来越多,其中不乏有较多的新技术、新设备和新工艺,这造成在电气设备安装、检修和运行维护时,在相关技术要求和管理手段上都需要进行提高和加强。电气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对电气设备人员、电气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电气设备安装检修基础。
1.电气设备安装安全规范。
电气设备在进行安装和检修时,要将安全放在首位,要落实施工作业安全规范,时刻牢记安全第一的思想,认真按照安全规则进行施工,遵守设备操作规程,集中精力工作,穿戴相应的劳动保护用品。安装精密的电气设备时,要杜绝随意拆装,要做好静电消除工作。使用电焊时,必须由取得专业职业资格的技术人员进行操作,焊接时必须要佩戴防护镜,避免眼睛受到伤害。使用试电笔、电子温度计、兆欧表、万用表、检漏仪等精密测量仪器时,要保障使用仪器的可靠性能,要做好定期的校正和检查。安全帽、防护绳、护目镜等安全防护用品要制定专人保管,并做好定期检查,保证设备能正常使用,并能实现保护功能。
2.安全用电。
电厂及变电站中的电气设备在进行检修时,难免会遇到无法停机进行检修的情况,因此加强安全用电管理尤为必要。安全用电要预防人体因接触带电体而要承受的高电压,避免引起局部受伤或是死亡的现象。根据触电的伤害程度不同,分为电击和电伤。在设备检修中,要注意由电流通过人体导致内部器官受伤的电击事故,同时也要注意由电弧或熔丝熔断时飞溅的金属屑造成的烧伤人体外部的现象。在进行电气设备安装和检修时,对强电设备,一定要经过检测后才能进行使用。检修时要采用万用表和兆欧表检查强电设备的接地电阻和绝缘强度,使用电锤等设备时,要先检测设备外壳是否漏电,在检查强电设备的主电源后,要对主开关进行试验,查看是否起到作用,在了解其具置后,才能进行下步工作。对电气设备安装和检修时,要严禁带电操作,在接触高压电时,要由专业电工来实施。
三.电气设备安装与检修。
1.母线、绝缘子、电缆安装检修。
硬母线在进行安装前,要进行校正、测量、切断、钻孔、弯曲、处理接触面和焊接等工艺的加工处理,在其加工过程中,硬母线表面存在气孔、坑凹、划痕和裂痕等产品缺陷时,不应使用。在进行安装前要对硬母线的材料性能、材料规格进行检查,查看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硬母线弯曲不平直的要进行校正,在下料前,要对现场进行实际测量后才可进行。硬母线在弯曲时,可采取开宽面方向上进行平弯、在窄面方向进行立弯和麻花状的扭弯,硬母线弯曲时要使用专门设备,对矩形母线要采用冷弯,不可进行热弯。硬母线在弯曲时,其弯曲位置距离母线连接位置应低于50mm,处理矩形母线时,要尽量减少直角弯曲,同时在要对弯曲处的褶皱和裂痕进行管控。母线在钻孔前,要先确定钻孔位置,并采用冲头在待钻孔位置中心冲眼,之后采用台钻或电钻进行钻孔。母线钻孔时,开孔孔眼的直径要大于螺栓直径1mm.钻孔位置要垂直,螺孔之间中心距离误差要控制在±0.5mm以内,在钻好孔眼后,要将孔口的毛刺去除。
母线用螺栓固定时,要事先在母线上钻椭圆形孔,椭圆形孔的长轴位置要沿着母线的方向,便于在母线温度发生变化时,有伸缩功能。采用螺栓和夹板固定母线时,在固定夹板的螺栓上要增加垫圈,要保持母线和上部压板之间有1.5mm的距离。多片母线的固定必须要采用面定金具等母线支持器进行固定,在安装后母线同支持器之间的间隙要通过增加垫圈的形式,将距离调整到1-1.5mm之间。母线用螺栓连接时,在连接部分要涂上中性凡士林油,在连接处加平垫圈和弹簧垫圈。母线连接后,要将接头部位的油垢擦除,在接头表面涂上透明清漆。
支柱绝缘子安装时,一般可安装在墙上、建筑构件和金属支架上,在安装时,要在同一直线上首尾都安装,再拉细铁丝进行安装,绝缘子中心误差要控制在±0.5mm内。悬式绝缘子安装时,连接金具的销钉、螺栓、锁紧销等要符合国家标准,在进行吊装前要将弹簧销擦拭干净。穿墙套管安装时,一般应从屋内向屋外安装,其固定螺栓要从外向内穿过。安装要平直,要在同一直线上。
电力电缆在敷设时,要进行规格、型号、电压、数量等项目的检查,查看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外部要无机械损伤。敷设电缆时,要严格控制弯曲处的弯曲半径,避免损坏保护层和绝缘层,在满足敷设条件时,要留出1.5%-2%的备用长度,便于检修使用。电缆敷设的方法较多,一般有沟道、隧道、支架、直埋、竖井、穿管、夹层、水下等方式,安装时要根据施工环境、电缆形式等进行确定。
2.变压器检修。
变压器在检修前,要了解变压器的运行状况。通过查看运行记录,了解异常情况和缺陷,同时要对变压器在运行中的温度、负荷、分接开关的切换次数的运行状况进行了解,要查阅前次大修时的检修记录、干燥记录、试验记录、变压器油处理记录。变压器在景观吊器身检修后,要将器身装到油箱内,在装上箱盖和其他附件,完成变压器组装。根据变压器检修状态,通常分为计划检修和故障检修两类,计划检修分为大修和小修,其大修是对吊器身进行检修,小修是不对吊器身进行检修。在变压器发生故障后,要对损坏部分进行检查、修理、更换。
变压器的运行故障中,较为常见的为绕组故障和铁芯故障。绕组匝间和层间短路,会导致变压器异常发热,油声异常、油温升高、在电源侧的电流增大,产生此类故障的一般原因都是由于长期过载导致的老化、绝缘受潮、油变质、油道堵塞、局部过热等,在检修时,一般要重绕绕组,同时进行浸漆和干燥处理,再更换合格的变压器油,补加油量到正常位置。断线相无电流、油箱内有放电声的表现是绕组短线故障引起的,此类故障多因导线接头焊接不良、绕组短路造成短线、安装套管时因扭曲而短线,在检修处理时,要进行吊芯检查处理,在重接引线后,要重绕绕组。在空载损耗较大,油温升高、油色变深时,为铁芯过热、片间绝缘损坏故障,在检修处理时,要检查吊芯,恢复绝缘,在绝缘损坏的硅钢片上重刷绝缘漆。
四.结束语
电厂和变电站的电气设备在安装和检修时,要将安全放在首位。操作过程中要严守操作规程,在熟悉电气设备性能和运行基本状况后,才可进行下步工作。加强电气设备的安装检修管理,保障设备维护安全,应成为电厂及变电站日常工作的重点。
参考文献:
[1] 周红 电厂及变电站电气设备安装与检修探析 [期刊论文]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年33期
[2] 王智春 基于电厂变电站设备安装与检修的运作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1年33期
[3] 贺钢 陈攀 张电 陈刚 邓群 变电站GIS设备投运故障原因分析及建议 [会议论文] ,2012 - 2012年重庆市电机工程学会学术会议
[4] 王文杰 浅谈提高变电站电气设备运行的维护技术及故障处理方法 [期刊论文]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10期
[5] 刘付宗寿 浅析变电站10kV电气设备安装调试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2年22期
近年来,鞍钢矿业检修协力中心为适应矿业公司发展的需要,在全体职工中积极开展“学技术、练技能”活动,有效地提高了职工队伍技术素质和矿山设备检修能力,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和技术拔尖人才不断涌现。中心解决了诸多检修技术难题,形成技术专利12项,专有技术9项。职工持证上岗率达到100%,目前已有高级技师13人、技师89人、高级工186人。在矿业公司举办的技术竞赛中,中心职工获得技术状元26人次,技术能手56人次。
中心成立于2000年,承担矿山采矿、选矿、电厂设备检修及铆焊加工、电修、锅炉安装、自动化控制安装调试。随着鞍钢矿山装备的更新,大型先进的电铲、钻机、矿运汽车等设备的引进和采用,对检修工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此,中心把加强职工技能培训,开展技术大练兵活动作为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尤其是近三年,采取多种措施强力推进职工技能培训工作,做到细致规划、精心组织、创新方式、严格考核、突出效果。中心工会在开展技术大练兵活动中充分发挥作用,为职工学技术创造有利条件,总结推广杨福斌、侯广宏等先进典型的学习经验,发挥身边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积极营造“学技术、练技能、当能手、争状元”的氛围。
中心建立了技术培训基地,在外聘培训教师的同时,在中心内部选聘60多名兼职培训教师。培训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重点解决矿山设备检修过程中的技术难题。中心下属的各工区也针对本工区作业特点积极开展职工技能培训工作,自行编写培训课件,还将课件在中心局域网上。为快速提高青工作业技能,中心组织由专业技术人员、高级技师组成的导师团,与具有发展潜力的青工结成师徒对子,签订帮带合同,近三年来共建立了18个工种的试题库。对在技能考试中取得优秀成绩的职工,大张旗鼓的进行表扬。
通过坚持不懈的培训,中心广大职工的作业技能不断提高,许多检修难题得到及时解决,检修成本不断下降。中心DCS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安装及调试能力在鞍山地区处于领先水平。与美国艾利逊公司合作建立了东北地区最具实力的汽车变速箱检修基地,并取得美国康明斯(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授权服务资格。汽车发动机大修水平处于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目前职工队伍已成为一支能打硬仗的高素质的职业化检修团队。高级技师、穿采检修工区检修班班长侯广宏发表《牙轮钻机主机构法兰改造》的科技论文,获省2008年度科技论文二等奖,并收录在国家专利网。此项技术改造,年可节省检修费用22万元。由于提高了牙轮钻机的作业率,年可创间接经济效益350万元。
[关键词]浅谈,机电管理,提高
中图分类号:TD40;TD60;TD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0-0078-01
一、煤矿机电管理存在的问题
(1)职工队伍不稳定,业务素质低
由于煤矿是高危、艰苦行业,环境差、风险大,相比其他行业收入低,造成对专业技术人员和技术熟练工缺乏吸引力,使煤矿招工问题日益困难,尤其是有工作经验的技术人员。由于前几年我国煤炭行业专业人才培养的断档及“跳槽”转行,导致煤矿高级专业人才的严重缺失。
近几年随着煤炭产量的提高,矿工队伍的需求越来越大,但很难招到优秀人才。大部分为农民协议工、轮换工。此外,煤矿人才流失部分一般为专业技术好的机电人才,多重因素导致矿井整体机电队伍人员素质下滑。
(2)煤矿机电管理制度不健全
按照新的煤矿机电质量标准化标准规定,矿井应有机电主管部门和电气、电缆、小型电器设备、防爆检查等专业化管理小组,并要发挥作用。但有相当多的矿井并没有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反而大量压缩机电管理人员,专业小组设置不健全。此外,按该标准规定,每个矿井应建有17种基本机电管理制度,但有相当多的煤矿并没有按照规定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或者虽然建立了,实际上并没有严格按照制度执行,只是当做应付上级检查的工具。
(3)对工人的技术培训不到位
安全技术教育和培训,是员工不断提高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科技论文。虽然很多煤炭企业都有自己的培训机构,但是大多没起到应有的作用,使培训效果不明显。主要表现为:一是培训方式落后,没能把理论和实践很好的相结合;二是教育形式单一、枯燥,不能调动起职工学习的积极性;三是培训考核不严格,考试只是流于形式,没能达到检验教学结果的目的。
(4)超能力生产,设备老化,资金投入不足
近年来,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强劲拉动以及以及煤炭作为我国基础能源和重要原料的战略地位的影响下,煤炭产量迅速增长,为了最求企业的利益,煤矿常把生产任务摆在第一位,没有足够重视机电安全,有的甚至机电安全被摆在被动应付生产、充当配角的位置,设备“连轴转”现象很普遍,没有足够的检修保养时间。
由于历史原因,安全装备和设备投入欠帐较多,随着煤矿安全生产的需要,对这些在用的设备提出了新的要求,国有煤矿中老绞车、老的防爆高压开关、未更换的非阻燃胶带、老主扇等数量很多。这些设备中,主提升机单线制动,高压开关保护不全,主扇满足不了矿井风量负压的要求,存在隐患很多,加之这些年对设备的技术测定不及时,测试手段落后,对存在的问题难以发现,事故隐患不少。
二、 煤矿机电管理改进的措施
(1)严格执行机电管理制度
煤矿应该按照煤矿标准化标准中规定的,制定所有的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所制定的制度,尤其是工人的岗位责任制。科技论文。机电设备维修人员和操作人员都属于特殊工种岗位,要确保设备的正常安全运行,首先要提高设备维修人员和设备操作人员的责任心。同样的设备、同样的使用环境,有责任心和没有责任心的人员操作设备,其效果大不一样。有责任心的人员操作设备时,能够严格遵守设备的操作规程操作设备,经常清理设备周围及设备上的粉尘,保持设备清洁,经常注意观察设备的运行情况,一旦发现有异常现象能及时停机,叫维护人员到现场检查维修,及时排除故障隐患。
严格执行设备维修人员及设备操作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并与经济利益挂钩,把各种管理措施进行量化管理,每个月由矿机电管理职能部门对维修人员及操作人员所管辖的设备责任范围进行检查验收,设备完好率达到规定要求的给予奖励,设备完好率达不到要求的进行处罚。对设备的维修与使用执行动态管理,机电管理职能部门要经常深入井下检查监督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情况,一旦检查出防爆电气设备失爆的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对于不按照设备操作规程使用设备而引起设备损坏的,追究使用单位和操作者的责任。
(2)加强对职工的业余培训
人是科学技术的载体,对机电设备能起到控制、使用、维护和管理作用,我们要做好机电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提高全体机电人员的质量标准化意识,按标准化要求开展工作。这就要求我们着力从企业长远大局出发,培养一批高级技师、首席工程师、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采用业余培训与脱产培训相结合,全员培训与重点培训相结合,内培与外培相结合,对新工人、新岗位、新技术进行强化培训。有条件的企业还可以通过对所有职工采用岗位技能工资,划分工资等级,引导广大技术员自发学习机电业务知识。
(3)加大对新设备的资金投入
要争取国家政策性安全专项基金的扶持,采取多种形式的集资和融资,对照《煤矿安全规程》及有关行业标准,做出规划,确保煤矿必须的生产装备、安全监控设备的正常运转和更新换代,对保护装置不齐的设备如提升绞车、干式变压器,必须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完善保护或予以更换。要把好设备的进入关和维修关,保证按标准要求使用和维修设备,坚决杜绝伪劣机电产品、无煤安标志产品、非防爆产品在煤矿的滥用,从源头上消灭事故源。
(4)加强设备维修管理
推行预防性检修和灵活检修管理理念,实现生产机电一体化。实施预防性检修做到“三统一”:检修计划统一上报、统一准备、统一安排实施。科技论文。设备检修做到“四结合”,即实行机电设备动态和静态预防性检修责任制相结合,机电设备计划检修和灵活检修相结合,配件现场管理与合理储备相结合,开展故障诊断和状态检测相结合。实现设备的动态监测,强制保养,及时检修。做到当班故障当班处理,“小故障不交班”、“大故障不过夜”,不让设备“带病”运行,使现役设备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有效地降低了机电故障率。
关键词:输配电线路,运行,管理制度
1.运行值班制度
交接班制度:值班人员应按交接班制度中规定的值班方式、交接时间、交接程序、交接内容等进行交接。未办完交接手续,交班人员不得擅离工作岗位巡视与检查制度:电气设备在运行中的巡视,可分为定期巡视、特殊巡、登杆检查。
2.运行维护管理制度
线路运行维护工作必须严格遵守电力行业标准DL/T741《架空送电线路运行规程》和DL409-1991《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电力线路部分)的规定,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认真搞好线路的运行维护工作,即做好巡视、检修及反事故措施的实施工作。运行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其所属(包括代管)的每条线路都应有专人负责运行维护。
每条线路必须明确其所属的线路运行单位,并明确划分运行维护界限。一条线路属两个及以上线路运行单位维护时,应有明确的运行分界点,不得出现空白。对于重污秽区、多雷区、重冰区、洪水冲刷区、不良地质区等特殊区段和大跨越的线路,线路运行单位应根据沿线地形地貌和气候变化等具体情况及时加强巡视和检修,并做好预防事故的准备工作。
3.设备缺陷管理制度
在线路运行维护工作中发现的设备缺陷,必须认真做好记录,及时汇报,并根据设备缺陷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类和提出相应的处理意见。对于近期内不会影响线路安全运行的一般设备缺陷,应列入正常的年度、季度检修计划中安排处理。
对于在一定时期内仍然可以维持线路运行,但情况较严重并使得线路处于不安全运行状况的重大设备缺陷,应在短期内消除,消除前要加强巡视。
对于已使得线路处于严重不安全运行状况、随时都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紧急设备缺陷,必须尽快消除或采用临时安全技术措施后尽快处理。
4.设备的检修管理制度
4.1检修原则:①运行单位必须认真抓好设备检修工作,加强设备检修管理,使线路设备经常处于健康完好状态,保证电网安全经济运行。②线路设备检修,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应修必修,修必修好”的原则,并逐步过渡到状态检修。③线路设备检修,应采取停电与带电作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并逐渐减少停电检修的次数。论文格式。④线路设备检修,要尽量采用先进工艺方法和检修机具,提高检修质量,缩短检修工期,确保检修工作安全。
4.2计划管理:①运行单位应根据线路设备健康状况、巡视检测结果、设备检修周期和反事故措施的要求,确定下一年度线路设备的计划检修项目。②运行单位应在每年九月份根据线路运行工区申报的计划检修项目,编制下一年度的检修计划,并报上级部门审批。③运行单位应根据上级审批的年度检修计划内容和实际情况,编制季度、月度检修计划。④线路运行工区在检修计划下达后,应认真做好各项检修准备工作,严格按计划执行。
4.3施工及质量管理:①检修施工中应健全完善检修岗位、施工质量和安全工作等责任制度,要认真执行工作票和工作监护制度,并做好检修施工记录和带电作业统计工作。②重大检修项目和大型更改工程要按正常审批程序,完成施工设计,编制施工技术、安全、组织措施,明确工艺方法及质量标准,并认真组织实施。③参加带电作业、焊接、爆压等技术项目的检修施工人员,必须经专门技术考试并持有合格证明方能上岗操作。④检修施工所用器材及更换零部件必须选用经鉴定合格、性能符合要求的产品。⑤检修施工的外包工程项目必须签订正式合同或协议,并认真做好中间验收和竣工验收工作。
5.基建工程管理制度
5.1设计审查:①运行单位应参与新建(或改建)线路工程的规划及设计审查工作,并参与设备选型及招标工作,根据本地区的特点、运行经验及反事故措施,提出相应的要求和建议。论文格式。②运行单位应参与线路工程终勘定线、定位、断面地质勘测工作。
5.2设备验收管理:①运行单位应选派有实践经验的人员担任常驻施工现场的质检员,负责施工质量检查和中间、隐蔽项目验收工作,对施工质量不符合要求或施工中采用未经设计、运行单位认可的代用设备、材料时,质检员应拒绝签字验收。②运行单位应严格执行部颁的《电气装置安装工程35kV及以下架空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110kV及以上送变电基建工程启动验收规程》的规定,全面做好工程工作。对不符合设计、施工验收规范和安全运行要求验收的不合格工程,线路运行单位应拒绝接收运行。③在新线路投运后的一年试运行期间,线路运行单位应加强巡视、检测,对发现的问题应协同设计、施工单位认真分析,各负其责,积极处理。
5.3生产准备:①运行单位应搞好新工程投运前的生产准备工作。②运行单位在新工程投运前,应根据有关标准和定额指标,配齐经过培训的运行维护人员和专用交通工具、通讯设施、仪器仪表、备品配件等生产、生活设施装备。
6.技术专档管理制度
①运行单位应按照其运行管理范围,分别存立或建立线路设备技术专档,专档形式可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并逐渐实现微机存档和管理。②线路新设备投运或旧设备更新后,运行单位应及时建立或更新技术专档,保证资料与现场相符。
7.运行分析与故障统计制度
①运行单位应加强线路运行分析工作。对线路运行状况、设备存在缺陷以及所发生的线路典型障碍、跳闸、事故的原因进行认真地分析,并协助安监部门搞好事故调查。论文格式。②运行单位应及时分析设备故障原因。搞好线路故障调查统计、掌握事故规律、积累运行经验,提高送电专业生产管理水平。
8.输配电线路运行人员的技术培训
开展技术培训和方法、手段可采用多种多样形式,如定期技术问答、现场考问讲评、短期讲座、反事故演习、实际操作和基本功演习等等。
9.输配电线路的安全管理
安全生产是的一项综合性工作,必须实行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
9.1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在输、配电部内形成主任与班组长、班组长与班员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各级管理网络。安全责任制包括:输配电部主任的安全责任制、班长的安全责任制、安全员的安全责任制、班员安全责任制。
9.2开展安全活动班(组)应开展经常性、多样化的安全学习、宣传教育和岗位练兵活动,使职工熟练地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术及安全作业标准,不断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安全活动包括:①安全日活动;②安全生产的自查、互查和抽查;③安全分析;④安全例会;⑤定期反事故演习;⑥班前会和班后会;⑦开展事故调查活动;⑧安全培训。
参考文献:
[1] 施工、输配、营业三位一体[J]城市煤气,1995,(10) .
[2] 李建忠. 如何做好输配电线路安全运行维护工作[J]电力安全技术, 2007,(05) .
[3] 梁勇,余华. 输配电线路运行管理[J]农村电气化, 2005,(02) .
[4] 沈义福. 输配电线路在特殊气候条件下的安全运行[J]农村电气化,2003,(04) .
[5] 左仲坤. 输配电线路的运行与保护[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2007,(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