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6 15:47:4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海洋教育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自从交通部决定开展高中毕业生起点二年制航海职业教育后,全国各地航海院校数量及招生规模迅速扩大。以武汉地区为例:2006年以前,武汉地区航海院校只有两家,在校航海类学生大约三千人,仅隔三年,现已有7所学校开办航海专业,在校航海专业学生规模已过万,航海专业学生层次比较多,有本科、专科、高职、中专、函数、一年制、二年制,目前,武汉地区在校航海学生人数一半以上为二年制学生,甚至有的学校只招二年制学生。二年制航海职业教育学生在数量上急剧膨胀,而二年制航海职业教育学生有其自身特点,航海院校按三年制高职学生一样的模式来培养是不合适的,学校培养二年制职业教育学生在学生管理、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面临新的课题。
二、二年制航海职业教育学生特点
二年制学生自身特点有下面五个方面:⑴起点低、学生基础参差不齐。二年制学生多为来自农村地区的高考落榜生,有应届高中毕业生、往届高中毕业生。有个别的甚至高中没毕业,有的学校考虑自身利益,对高中毕业证没有严格保关。有的在船上工作十几年后,来参加二进制航海职业教育培训。⑵学生年龄相差较大。学生最小的还不到十八岁,最大的已过四十岁,相差有二十多岁。⑶学习动机不一样。有的是自愿来学的,有的是父母逼迫来学的。⑷在校时间短、学习任务繁重。航海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考证多,课程紧,二年制航海职业教育的学生要圆满完成专业知识培训,顺利通过考证难度大。⑸管理困难、制约学生的因素较少。两年制航海职业教育的学生是职业教育,而非学历教育,学生学完两年后没有毕业证,因此,学校制约他们因素比较少,学校有时考虑到自身利益,对违纪学生处理强度不大。⑹学生对学校认同感较差。二年制职业教育学生总认为自己是来培训、考证的,并没有把自己当作属于学校一份子来看待,所以,很难融洽到学校的人文氛围中去。
三、针对二年制航海职业教育学生特点培养模式设计
二年制航海职业教育是一个比较新的课题,当前并没有专用于二年制航海职业教育学生的教学大纲、教材等,因两年制学生有其自身特点,在培养模式也应当有其自身特点,两年制培养模式应当考虑下面几个方面因素:
1.人文素质培养
人文素质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较高的人文修养。较强的理论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吃苦耐劳,爱岗敬业,高尚的精神追求和道德情操。加强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是当今社会教育改革的方向,也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由于二年制航海职业教育的生源特点,加强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尤其显得重要而迫切。二年制学生多来自农村,由于教育水平的差距,他们接受的人文素质教育较少,水平较低。为此,我们应该给予他们的不仅仅是实用性职业技术教育,还有更全面的人文素质教育。二年制的毕业生不应该仅仅是谋生型的“工具人”、“职业人”、“技术人”,而应该成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平衡发展,理性物质文化与情感性精神文化平衡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要达到这个目标,航海类院校必须大力加强二年制职业教育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
加强二年制学生人文素质培养,首先,要组建一支高素质辅导员队伍。辅导员要加大感情投入,切实关心学生的家庭、学习和生活,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基础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关心关爱措施,不断增强二年制航海职业教育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其次,要组建一支精明强干的学生干部队伍。学生干部队伍要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在学生管理中的作用,加强各级学生干部的规范管理,辅导员应当加强对学生干部的选拔、培养、管理与使用,促进学生干部队伍作用的发挥。
注重校园人文氛围的营造。校园人文氛围是学校师生共同创建的一种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它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内心深处,在较高层次上规范着全体师生员工的思想行为。校园文化氛围是借助于一定的物质实体和活动载体来营造的。如显示学院航运特色的标志性建筑、航海雕像,充分显示培养目标的榜样性,照片、雕塑、教室、阅览室、活动室和学生宿舍的格调,学校宣传栏、板报等的布置,这些对二年制职业教育学生可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2.课程体系设置与教学大纲编制
二年制航海职业教育的学生因基础差、在校时间短、课程多、考证压力大,如参加航海专业三副考证的学生,在校期间必须通过七个小证、七门评估及海事局主管机关组织的七门主课程考试,另外还有专业基础课,因此课程体系设置和教学大纲编制不能跟航海学历教育三年制的高职学生一样,应当考虑二年制航海职业教育学生自身特点。
二年制航海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设置和教学大纲编制应遵循的原则:第一阶段在课程开始首先进行专业概论方面课程的学习,同时辅以进入实操现场的认识环节,让学生对专业及所从事的职业有一个轮廓性认识。第二阶段综合职业能力培养,课程模块在时序上都遵循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的设计思路。第三阶段理论与实践同步进行,通过采取灵活的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形式使学生在职业能力掌握过程中逐渐打下理论基础。通过实践引导促进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一般采用“学习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构建学科知识结构——形成学科思想(上升到学科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这样一种模式。课程设置可根据国际公约,岗位必备的技能和知识设置课程进行教学和训练。
3.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要适应二年制学生特点
(1)内容要抓重点。教师讲课过程中要点明重点,在理清知识结构脉络的基础上,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给学员讲清掌握知识的层次要求,让学员明白哪些知识作一般了解,哪些知识要重点掌握,哪些知识须作难点突破,做到把握要领,轻重难易,胸中有数。点明重点,一要做到准确,即教师必须做到认真钻研交通部海事局颁发的考试大纲,熟悉教材,避免漫天撒网,到处是重点,使学员无所适从。课堂上可根据实际条件或适当板书或使用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教学,以便讲完以后能给学员留下一个直观形象的知识结构示意图,帮助他们加深记忆。
(2)精讲内容、补充知识要做到使学员在有限的时间内,听到的是最精华的内容,获得的是最多的信息。精讲应注意讲清楚贯穿在各章节中的主要线索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学科知识结构。同时在教学中为了帮助学员抓住课程的主干,有必要按照单元对所学知识进行一定串讲,这样可使学员掌握局部知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增强记忆,学到系统、完整的知识。在教学中应结合教学内容讲清学习本门课程的学习方法和思考问题的方法,形成学科思想,上升到学科能力。
(3)开拓性练习,为了培养学员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能力的练习。“练”,既是一种教学的方法,也是一种教学的手段和机制,它可以调动学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达到以练促学的目的。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课型以及学员的不同情况,布置不同的练习,只有既讲好,又练好,才能真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当然,练也要适度,应避免“应试”性的题海战术
(4)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因人、因能、因需地采取不同的启发方式唤起学员的主体意识,激起其创造的思维火花,使学员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学得更好、更轻松、更有兴致。在教学过程中,也应对学员进行学习目的的正确诱导和学习热情的有效鼓励。二年制航海职业教育由于其面对的主要是二年制学生基础差,管理困难,教学任务重,因此许多人只重视知识的灌输和应试的训练,而忽视了正确的学习目的的诱导和学习热情的有效鼓励,从而使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加之学员学习目的的多样性和干扰多的特点,因此要对学员进行思想认识、世界观教育,使之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和受教育观。同时要对他们讲清二年制航海职业教育学生学习的优势和可能,使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激起他们学习的热情,探索适合二年制航海职业教育学生特点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水平,促进学生能力提高。
(5)注重航海英语教学。航海英语由于其词汇量大且涉及的专业知识广泛,因而历来是航海专业学生学习和考证较为困难的一门课程,特别是对于两年制学生,学习任务更是艰巨。注重航海英语教学首先要选择好适合二年制航海职业教育学生的教材,不过目前适合二年制职业教育学生的航海英语教材比较缺乏,有关院校最好能组织专业教师编写适合二年制职业教育学生的航海英语教材。教师也应当运用多媒体、现场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四、结束语
虽然目前船员市场十分短缺,但短缺的是高素质的船员队伍,如水手、机工等低级船员市场已达到饱和,二年制航海职业教育的学生因基础差,在校学习时间短等原因,要将他们培养成为高素质的船员队伍难度是比较大的,但二年制学生逐步成为海员队伍主要来源之一,因此航海教育工作者必须研究适合二年制航海职业教育特点、探索具有二年制特色的教学方法,结合不同的情况创造性地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二年制教学质量,将两年制航海职业教育的学生培养成为具有海员职业精神和海员职业素质,具备较强的实操能力、应变能力和良好心理素质的高级航海类专业人才及与其相匹配的具备一定的实际动手能力、完成日常维修保养工作技能、较强的服务意识和吃苦耐劳精神的较高素质的船员队伍。
参考文献:
[1]梁燕.新能力本位——高职课程模式构建取向[J].职教论坛,2009(3):14-16.
[2]李勇,赵玉良.中国船员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J].航海教育研究,2008(4):9-12.
[3]吴金峰.加强航海教育增强我国外派船员的竞争力[J].教育研究,2008(3):137-138.
[4]潘家财,邵哲平.两年制航海职业教育航海英语教学探析[J].航海教育研究,2009(1):94-95.
父母在相信孩子有独立的能力同时,父母也要让孩子明白,他是可以独立的。例如孩子自己吃饭也是求知欲和好奇心的表现。他们看到大人吃饭自己用筷子夹菜,开始也想学着自己吃饭,想着要自己拿着筷子夹菜吃,这时正是孩子模仿的时候,作为家长就不要去帮助孩子,不要去喂孩子,即便他们吃的饭菜满地都是,也不要训斥他,可以在旁边指导孩子怎样正确的使用筷子,告诉他使用的方法,并适时的说几句赞美的话:“孩子,你能行!”“孩子,你真棒!”孩子因此感到自己有能力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并初步品尝到成功的滋味。
俗话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同样,不能自理,谈何独立?所以,培养孩子独立能力,应该先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自理习惯。
我在培养自己孩子的自理能力时,主要是两方面:一是在前一天晚上提醒他自己整理好第二天的学习用品。我认为小学阶段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很重要,学会整理自已的学习用品和作好第二天的上课准备,是培养小孩良好习惯的重要途径,我一直都比较注意帮助孩子养成这方面的习惯。在整理时,我仅是起提醒和监督作用,一般不会去代劳,时间长了,孩子自然知道第二天上学前应作哪些准备。二是父母都比较忙的时候学会照顾好自己。许多父母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总是照顾得无微不至。其实,有时候,父母没必要什么事都去管,应该让孩子自己去做。比如,天冷的时候,父母们不要先对孩子说“该穿大衣了”,而要让孩子自己在感受中学会加衣服。孩子长大了,迟早将脱离父母的照顾去独立生活,因此在小孩成长的道路上早些教会孩子自己照顾自已非常重要,家长应逐步放手让小孩学会照顾好自己。
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每天都遇到这样的情况:当一对夫妇要他们的孩子收拾起摊在桌上的书本、玩具时,有的孩子借口:“我马上……知道了……我现在还不想……我过会儿再收……我太累了……妈,你替我收拾吧”。当家长让孩子帮他们扫地时,有的孩子就说“妈,你自己扫吧,我 上学累了……”这时,有的家长就退让了,默默地替孩子收拾起来。殊不知,这一退让却让孩子失去了责任感,产生下一次反正爸爸妈妈会替我做的依赖思想。所以在给孩子交待任务之后,做家长的一定要克制替孩子做事的欲望。在教育孩子方面,有很多家长过分的溺爱孩子,致使孩子养成很多不良习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造成孩子过分依靠父母,什么事情都不能独立自主的完成,只要父母能代劳的就疏于动手,养成“好吃懒做”的习惯,一旦养成这些习惯就不易改掉。所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必须放手让孩子独立的去完成,这些“收拾书包、玩具,自己整理房间和扫地以及学着洗自己的小衣服”等小事,一定要让孩子独立去完成,千万不要越俎代庖。
古人云:“自古英雄多磨难。”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古今中外的许多名人,少年时代都是在贫困中度过的。贫贱忧戚的生活,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经千锤百炼,终有所成。少年时代是长身体、长知识,培养高尚品行情操和良好气质的关键时期。贫贱忧戚,固然不是我们故意追求的东西,但它确实可使有志气的青少年产生强烈的危机感,懂得如何勤奋努力、创造未来;而养尊处优,把享受寄托在他人的劳动之上,就会缺乏危机感,不思进取。建议家长能适当找“苦”给孩子们吃,避免他们染上“富贵病”。而经历过艰难困苦环境锻炼之后,人不仅有坚强的意志、实干的本领,而且还会产生尊重他人、珍惜时光、爱护财物等优秀品质,其生存能力和竞争意识都会加强,这对于他们适应社会,有所建树,将会大有帮助。有一位家长的成功经验是:孩子问我字,虽然我认识,但我不告诉他,而是让他去查字典。以后,再有不认识的字,他也不来问我了,而是自己去查字典。
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他的独立能力的形成是要经过很长的一段时间,要靠我们精心的去培养才能养成。所以我们就需要有耐心,而且还要允许孩子有反映,孩子是有新鲜劲的,干二天不干了,烦了,这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做,在这方面我们应该要对孩子既有严格的要求,又要有耐心,要花一些时间,静下心来帮助他们,适时地鼓励他要坚持下去,就是胜利。发现孩子有了一点进步,就赶紧表扬,竖起大拇指称赞他,要知道孩子都是爱听好话的。
教育孩子是一件特别辛苦的事,作为家长更是艰辛,既要当好良师,还要当好严父。但孩子的自立自强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家长自己必须做个有心人,培养孩子要从小抓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制定计划,严格要求,持之以恒,还要爱心相伴,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孩子的独立自强自信能力。
文化软实力也正是海内外华人能保持相互认同的传统源流和民族文化。在海外,华人华侨通过教中文学中文,传承传统文化,传播中华文明及其价值理念,华文教育成为文化媒介。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汉语热”、“中华文化热”在全世界范围内持续升温,近年来许多国家的政府部门对华文教育给予了更多的理解和支持,而华侨华人社会也较以往任何时期更加关心、关注华文教育的发展,对华文教育的内在需求也较以往更加迫切,不仅只限于汉语言的学习,对中华文化的传承也提出多层次的需求。中国音乐海外教育应运而生,在海外,华人自豪地称之为“华乐”或“国乐”。
一、为什么要培养中国音乐海外教育人才
华文教育的对象大部分是出生在海外的华裔青少年。虽然这些土生华裔对中文有着本能且朴素的心理认同,但是由于中文学习在旅居国属于非主流教育,而且缺少相应的语言和社会环境,使得他们的中文学习动力明显不足。而传统音乐和民族歌谣的传唱,不仅能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加速完成语言的识记,还能多途径地提示文字的再现,在提升华裔青少年对民族文化的“学习兴趣”方面,中国音乐海外教育无疑显得更有亲和力。而目前海外华乐教师后继乏人,致使许多华校无法正常开展音乐教学,培养专业的海外音乐教育人才是对华教师资必要且有效的补充,更是对海外华文教育最实质的支持。
音乐具有教化、认知、审美及娱乐的功能。穿越时空,古今中外,无论是中世纪哲学家,还是现代教育者,都不约而同地认识到音乐教化人心,引导价值归属的强大力量。一些海外华裔青少年仍存有“民族认同疲惫”和“不愿作华人”的思想,他们也常因为不能彻底融入旅居国社会而困扰,在完整他们的精神寄托与身份认同方面,华文教育被视为民族文化的“留根工程”和民族意识的“希望工程”①。音乐语言往往带着本民族的文化烙印,各异的音调诉说着不同民族的性格,中国音乐海外教育能更加清晰地引导受众找到文化的归属和民族的认同。海外华社侨团肯定来自民族母体的培养和输出的渠道,信赖这样的华乐教师能坚持民族品牌和质量保证,中国大陆也必须培养出熟稔本民族文化的中国音乐海外教育人才,这不仅仅是对海外华人寻根的承诺,更是不可推卸的民族音乐传播义务。
二、培养什么样的中国音乐海外教育人才
中国音乐海外教育人才是开展海外国乐传播和民族文化教育的主要承担者。从培养目标来说,中国音乐海外教育人才应该有两个层次,基础层次是海外华乐教师,他们可能在海外各类专业或普通院校从事教育工作;更高层次是华乐海外传播的组织者,他们可能进入社会文艺团体、文化机构负责研究、评论或组织、管理等方面工作。
在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上,与艺术院校音乐教育专业有一定的共性,其核心是支撑音乐教育教学所应具备的能力因素:要有较强的声乐、器乐表演能力和音乐鉴赏及辨别能力,掌握音乐作品的分析方法、具备一定的音乐创编能力;具有较强的组织音乐教育教学活动、文艺活动和竞赛工作的能力;具备一定的音乐教育科研能力等。
但是,中国音乐海外教育人才的培养又有其鲜明的特色:首先是需要具备一定的华文教育能力,熟悉中华传统习俗和文化常识,掌握汉语言基础教学技能,具有相应的基本理论素养,熟悉祖国侨务政策,对海外华社侨团有一定的了解,能针对他们的需求,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组织教学活动,开展教育工作;其次是对教学组织能力的要求更高,需要能结合当地华教程度和政治氛围实际,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包容性和灵活性,能紧密联系本土因素,及时调控教学目标,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能突出传统型和民族性,以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为己任;第三,更加重视各种实践环节的锻炼和体验,除了艺术实践和采风观摩外,一般还要求在大学一、二年级就能介入中学音乐教育,毕业实习环节能根据华校侨团实际独立开展音乐教学或海外社团活动组织。
如果说,处于基础层面的海外华乐教师可以看做是针对性强的音乐教育和对外汉语教育的合集,那么,作为高层次华乐海外传播的组织者,就需要更进一步掌握党和国家的文艺方针,对国内国际形势有一定的解说和宣传能力,熟悉海外侨务政策和法规,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及海外创业能力。
三、怎样培养中国音乐海外教育人才
华侨大学隶属国务院侨办,以“为侨服务,传播中华文化”为办学宗旨,该校音乐舞蹈学院各专业皆以海外教育为培养方向。以该校为例,可窥一斑,探索中国音乐海外教育人才培养之路。
在核心课程开设上,更加倾向华文教育。该校音乐学海外教育专业除了乐理、视唱练耳、声乐、器乐、和声基础、音乐欣赏、合唱指挥、歌曲写作、曲式分析、艺术概论、舞台表演、舞蹈、音乐教育导论、音乐教育哲学、教育学、心理学、音乐教学研究、现代教育技术等,还凸显海外教育方向的特色,强调民族音乐的重要性,开设了中国民族音乐概论(大一)、中国音乐史(大二)、中国传统器乐(大三)、中国戏曲(大三);大一、大二学生必须选修中国乐器,作曲理论课程设置中插入民族和声、民族曲式结构理论的学习;开设了华文教育概论和现代汉语、汉语言教学、中国文化基础知识等课程,支持高年级学生参加教师资格证和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考试,鼓励他们参加普通话一级乙等水平测试,以便能同时承担对外汉语教学任务,提升了学生在海外华校的就业竞争力。
在主要实践环节上,更加倾向切合侨情。除了毕业实习、音乐调研与采风观摩、就业指导、毕业设计等,还针对华校和侨团对合唱、民乐的需求,组织主题艺术实践:合唱是一种广受海外华侨喜爱且便于组织的艺术形式,指挥合唱是海外华乐教师最基本的技能,低年级强调合唱与指挥的重要性;高年级则以组建民族乐团、排练民族器乐曲为重要组成。艺术实践成绩作为选拔参加海外实习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师资建设上,更加倾向民族特色。目前学院拥有多名古琴、古筝、琵琶、二胡、竹笛、箫、笙、唢哪等民族器乐教师和民族演唱风格的声乐教师,还聘请了中央音乐学院陈自明教授为学生讲授民族音乐文化课程,引进厦门大学和集美大学的民族器乐教师作为补充,邀请台湾音乐艺术指导林水永参与民族打击乐教学。
在办学调控上,更加倾向海外需求。学院不定期地派团队到东南亚各地调研学习,了解当地华文教育现状和华校侨团的需求。笔者曾经在2010年随团赴马来西亚联系海外实习学校。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历经艰难险阻延续了190多年,创造了华文教育史上的奇迹②。但是,马来西亚全国61所华文独立中学几乎没有一所单独拥有自己的华乐教师,大部分没有正常开设音乐课程,没有统一的音乐教材,各校华乐团的组建规格和训练水平差别较大,多数是为每隔两年的全国华乐团赛事艰难维度。独中和中华小学期待来自中国大陆的音乐学海外教育实习生,有的学校甚至愿意以正式华教师资的薪酬聘请,市场需求极大。学院结合学生培养目标,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安排和课程设置,以便满足海外需求。
在素质培养规划上,落实海外教育五项技能训练。在落实人才培养目标、核心课程设置、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学院还构筑了由文化、涉外、教育、领导和专业等五个系列技能组成的“海外教育”技能培养平台。文化技能是针对艺术类学生文化基础较弱的实际情况而设置,由中华经典吟诵、书法国画、现代汉语应用和民风民俗赏析等组成。为提高教学质量,还邀请音乐大家共同打造文化基础课,中央民族乐团吴少雄曾评讲由其作曲的芭蕾舞剧《鹊桥》,古琴家丁承运来校与师生品味古琴操缦文化……落实文化基础课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熟知中国音乐的文化背景,让他们在海外教育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涉外技能以华文教育素质要求为参照体系,从大一到大四,分别进行英文应用能力、外交礼仪培训、侨情介绍和华文教育实习等四个层次的培养,英文经典片段诵读赛和周末英语角已经成为品牌活动,由“新加坡华人历史研究备忘录”、“马来西亚华文教育与我们”等组成的侨情系列讲座也受到学生的欢迎,从学生海外实习的反馈来看,涉外技能的系列训练的确提高了他们在海外工作的沟通交流和环境适应能力。教育技能系列围绕师范生基本素质,从说课设计、课件制作到教师资格证书模拟考试和教育实习,紧密配合音乐学专业需求和海外教育课程设置,培养学生的课堂教学组织能力,为海外华乐教学质量提供相应保证。领导技能系列主要由施政演讲、团队执行、主持引领等板块构成,旨在培养学生的执行能力、思维能力和人际关系等技能;而音乐专业技能则由声乐、器乐、即兴伴奏和作曲等四个实用板块组成。专业技能和领导能力的结合训练将促进学生更加关注细节,提高执行力。在海外华社侨团,凝聚人心和认同意识和组织各类喜闻乐见的艺术活动是分不开的,而且,赢得侨团支持,争取展示机会才能获得载体不断强化主流价值理念和民族归属感。学院希望每一名中国音乐海外教育者不仅能胜任海外华乐教师的岗位,还能成为彰显文化软实力的践行者,成为民族文化的传播大使。
2011年该校送出的第一届毕业生中超过50%的学生曾应邀赴马来西亚的10所独立中学或澳门的5所中学参与教学实习,期间还参加了当地乡亲社团的系列活动,举办了实习汇报演出,得到了各中学及当地社团的肯定。有10名应届毕业生报名国家汉办的志愿者选拔,在国家汉办的选派或海外侨团的支持下,他们前往泰国、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等地从事华乐推广:马骋在泰国曼谷的吉拉达学校孔子课堂从事音乐教学,参加工作第三个月就得到泰皇室的召见,被当地华社视为教学骨干送到中国北京集训,还受邀到普吉等地参加教学采风活动;曹子靖到菲律宾描东岸及时小学任教,除了本校的音乐教学之外,也常参加本州附近大学的系列活动,包括在马来西亚独中任教的其他校友,都得到了当地华校和侨团的欢迎和好评。
华侨大学音乐舞蹈学院通过对海外教育专业学生开展通识教育,拓展五项技能,主动融入华文教育范畴,打造学生的国际视野,增强他们对海外教育的感性认识,提升他们的海外就业竞争力,正是为培育合格的中国音乐海外教育人才保驾护航。
①《北京晨报》,2008年9月2日第1版。
公司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1]朱彩娣.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质量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2,25(55):109-110.
[2]袁梦博.新准则下资产减值对会计信息质量影响的实证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2.
[3]孙宁.控股股东的国有性质对会计信息质量影响的实证研究[J].西南财经大学学报,2012,05(45):19-20.
[4]王津培.基于内部控制环境视角的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4,05(30):148-149.
[5]袁克利.盈余质量研究探讨(下)——盈余质量的决定因素与经济后果[J].金融经济,2011,24(60):63-66.
[6]李晓东,秦洪珍.问题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研究——基于公司治理的视角[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3,06(33):75-81.
[7]张大联,张晓军,黄越.公司治理层面下的会计信息质量研究[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2,04(37):28-30.
[8]熊焰韧,黄志忠,王文秀.高学历多经验的CFO能提升会计信息质量吗?——基于我国A股上市公司财务重述视角[J].南大商学评论,2013,04(47):137-156.
公司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1]荆新.财务管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胡天存.公司所有权与控制权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04.
[3]周绍妮.管理层股权激励对股东利益影响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
[4]杨兴权.控股股东控制、管理层激励与公司过度投资[J].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012.
[5]吕竺笙.企业并购中的利益博弈与协调[D].复旦大学,2005.
[6]陈强.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与现金股利政策关系研究[D].广东商学院,2012.
[7]冯曾炜.我国上市公司股东间利益冲突与协调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
[8]宿淑玲.信息不对称视角下中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股利政策关系研究[D].山东大学,2012.
[9]司徒大年.中国上市公司高管股权激励研究[D].复旦大学,2004.
[10]柏培文.我国上市公司经营者参与企业收益分配问题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6.
[11]王维钢.公司控制权配置及各股东利益均衡机制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0.
[12]王秀华.利益相关者企业价值管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
[13]张波.利益相关者企业业绩评价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
[14]卢颖.自由现金流量、公司治理与费用粘性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2.
[15]李静明.大股东控制、薪酬激励与公司投资[D].重庆大学,2012.
[16]熊强.管理层权力与上市公司高管人员在职消费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
[17]陈俊芳.试析自由现金流量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12.
公司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1]汤莉.培养国际化人才殊为关键[N].国际商报,2015-7-22:A2.
[2]苗雨君.管理学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的设计与实践[J].中国教育与经济论坛,2005,(2):13-15.
[3]桑新民.个体学习到团队学习——当代学习理论与实践发展的新趋势[J].复旦教育论坛,2005,(4):11-13.
[4]陈国权.团队学习和学习型团队概念、能力模型、测量及对团队绩效的影响[J].管理学报,2007,(5):602-609.
[5]高晓倩.团队学习模式在市场营销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1,(33):144.
[6]王雪燕.分组学习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4):93.
论文关键词:中学地理教学
中学地理学科的专业性强,它以整个地球为对象,要求学生掌握有关地球、地图、世界气候和自然带以及分洲区域地理等基础知识;掌握阅读和运用图表、地图的初步技能,初步懂得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涉及的时间悠久,地域广阔,加上内容复杂,且以描述为主,理解难度大,背记知识多。令人感觉烦杂,枯燥乏味。面对这些情况,如何教好这门课?十几年来,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一点探索。
一、认清教与学的关系,充分发挥师生两个积极性
教与学是矛盾的两个方面,两者相辅相成决定教学的效果。从两者关系看,学是目的,教是手段,教师的“教”,归根结蒂为了学生的“学”;“教”的好坏要通过“学”的好坏来衡量。这告诉我们:教师的“教”要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的教学方法应以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让学生原意学、容易学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总之,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老师除自我主观努力外,必须取得学生的配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在教学工作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基于这样的认识,我采取了如下做法:
首先,自己以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努力备好每一堂课。对于备课教案的作用,很多老师有不同的看法,但我也许是习惯使然,对备课教案的依赖性很大。不备好一节课,不写好详细的教案,就好象心里没有底一样,我是不敢进课堂的。并做到每一节课后有小结。五个班级,每讲完一个班,都对教案进行补充完善,发现问题,改进教法,力求精益求精;我觉得只有充分地备好课,作好有关方面准备和设计,才会胸有成竹,从容上阵,忙而不乱。
其次,注重讲好绪论课,打响头一炮。“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绪论课讲解什么叫地理学。为什么要学、怎样学等问题教育论文教育学论文,是一门课的总纲;是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激发学习自觉性和兴趣的关键课;是给学生第一印象,为日后课程铺道路的奠基课。因此,我牢牢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从学生身边的地理现象讲起、与人类生存悠息相关的生产、生活资料之源泉,沧海桑田的变迁,威胁人们生命财产的地震开始,引出地理学科的研究对象和任务;通过对比中国地形图和展示中国名胜挂图,提出了:为什么形成了地形的如此格局?为什么中国气候东南湿润、西南高寒、西北干旱?为什么“春风不度玉门关”?祖国的名山奇峰为什么如此奇丽多姿、栩栩如生?等问题,揭示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激发学生的神奇感和求知欲;又跟大家交底:地理作为中学七科统考学科之一,经过短短两年的学习,就要参加全市的地理结业会考,考试成绩将按50%的比例计入中考升学成绩,并强调“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着重阐明教与学的关系,希望同学们以主人翁的态度为学好地地理这一学科而共同努力。
第三,在课堂教学这个环节中,关键是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以我注意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和生动的语言,来营造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结合“地理就在身边”教研活动,几乎每节课都穿插与本节知识点有关的联系学生实际的资料。比如:讲气候,就联系长岛的气候特点;讲季风,就联系本地的冬夏风向;讲地层,就联系海边悬崖的层叠现象;讲地震,就联系长岛地震频繁的原因;等等。使课本知识结合于实际,使理论知识具体化,抽象知识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四,教法学法两手抓,重视学法指导。教法和学法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中国论文参考文献格式。没有好的教法,就谈不上培养科学的学法,它是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形成的前提和基础,但有只研究教法不一定就能培养学生科学的学法,对学法的指导实质上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对一个教师来说,通过自己的教学能够形成学生较强的学习能力才是自己教学能力的综合体现。因此,强调学法指导,才是抓住了根本。我在教学中,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通过教师的“教”去指导学生的“学”:
(一)凸显前后知识点的内在因果联系,交给学生理解记忆为主的学习方法。比如: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一节,是世界地理教学的重点,但也是教学上的“老大难”。因为要在四课时的时间内学会辨别八种热带、温带和寒带气候的特征和成因以及分布,每种气候特征及其成因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很难理解,尤其是涉及到气压带和风带的部分,当初我自己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上课听老师一种一种地讲,也很感枯燥无味;我在教授这节课时,就尝试从分析各种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入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记成因、知特征、推分布”的理解记忆法。使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对成因理解了,那么对特征、分布也就自然容易记忆了。
(二)指导创造灵活记忆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在中学各个学科中,地理可以说是个介于文理科之间的“边缘”学科。虽说是要以理解记忆为主为基础,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但还是难免许多死记硬背的东西,遇到这种情况,我教给学生许多灵活的记忆方法,比如:对于枯燥的数据,多采用谐音记忆法。“爸爸誓爬珠峰颠, (8848米)姨舞舞进吐鲁番,(-155米)”,“海岸线有一把钱,(18000千米) ” “我国水能储量大 ,不要浪费留点吧!(6、8亿千瓦)”“马里亚纳最深处,累得尧尧扔三次。(-11034米)” 对于重要的规律,多编成歌诀。象《雨带推移歌》《全国省名歌》,对难记的图形,多采用象形法,比如“非洲是梯形加三角”“澳大利亚象螃蟹”“南极洲象逗号”,诸如此类。也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此类方法,去联想,去编写。有效地减轻了学生的记忆压力,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 用新旧对比法,以旧引新,讲新复旧,异中求同 。讲新概念、新知识时,利用新旧对比法和前后联系法,启发学生寻求新旧之间的共性和内在联系,找出它们间的个性和区别,例如:学习“在地图上辨别方向”,先回顾复习“地球的经纬网和经纬网所指示的方向”;讲授“季风的形成”,先复习“海陆的热力差异”;从而把新知识纳入到旧知识的网络中,既便于掌握新知又利于复习巩固旧知识。达到了“温故知新”的效果。
二、正确认识教书与育人的关系,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我原先想,作为任课老师教育论文教育学论文,尤其是所谓的副科小科教师,尽全力把书教好就行了,与学生的距离比较远。可教育教学实践告诉了我:一个学生学习上不去,固然有智力问题、方法问题,但首先是学习目的和对待困难的态度问题,一句话是思想问题、精神状态问题。使我进一步认识到:教书不育人不可;教师的主导作用要着力于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两个积极性。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书与育人是不可分割的。不掌握学生的思想脉搏,不及时排除他们学习上的思想障碍,书也是决然教不好的,何况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人是每个老师的共同责任,从此后,较自觉地把教书和育人紧密地结合起来,把了解学生和教育学生列入教学工作日程,把它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来做;把课外教育和课内讲授很好结合起来,把它当作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抓。常到同学中走走、看看、问问,既关心他们的学习,也关心身体、思想、和生活;平时以平等宽容的态度,以“过来人”的身分与他们谈心、交心。积极引导、帮助鼓励学生学习,渐渐与他们的关系融洽了,心心相通了。大部分同学有话敢跟我讲也愿跟我讲了。这使我最大限度的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品质、个性特点和家庭情况,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便于营造生动活泼、主动探索的课堂氛围,为我的教学工作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三、突出地理学科特点,理论联系实际,加强直观教学。目的、方法、效果是辩证统一的。教学方法为学科教学服务;只有抓住本学科的学科特点才能选择相应的适当的教学方法,从而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地理学科以地球和自然界为对象,研究地理事物空间分布。一方面,特别强调现实性、实践性、实用性;而另一方面,我们又不可能都到各地典型现场去参观,更不能直接感知那些或缓慢或激烈的地质作用过程和地理规律展示。如果光凭书本理论教学,既抽象又枯燥,既死板又脱离实际,难以取得良好效果。为此,我在教学中,尽可能多的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多用直观教学法,力求把平面问题立体化,抽象问题形象化。
(一)、启发提问处处结合实际。地理规律和理论很枯燥,但地理教材可联系实际的方面很多,既可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又有丰富人文知识、人地关系充实教材,并明确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能解决实际问题,这就为教师结合实际进行启发,然后上升为理性知识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比如讲述中国地势的特点时。先提疑问,我国的许多大河都向哪个方向流?为什么?思考题的出现,调动了学生求知的热情和希望作出解答的好奇心。学生自学课文后,分组讨论,选出最佳答案是:河流大多向东流。因为我国的地势西高东低,并呈三级阶梯。我适时提问:“西高东低的地势对气流和河流有什么的影响?”同学们认真读课文领会全文后学生得出:使我国多数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使东部海洋的湿润气流顺着东低西高的地势深入内陆,形成降水。再如,讲述中国地形变化时,我先从黄河的淤塞说起:“历史上黄河宽阔的河道由于河水带来的泥沙日积月累,慢慢被淤平,形成冲积平原——华北平原,河口处也形成越来越大的三角洲;而一个地区发生地震时,却由平坦的地形变的高低不平。那么地形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同学们想得到答案,他们急切的去读课文,从而得出了地形变化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这一结论。
(二)、重视运用地图和图片导教、导学、导练 。地图是地理教材的重要部分,具有全面、形象、直观的特点,被称为“百科全书”,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也是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工具。因为地图不仅能反映地理事物的分布,从中我们还能分析出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地理现象产生的原因等。我把阅读、记忆、使用地图视为学好地理的秘诀。首先,教给学生阅读地图的“三看法”:一先看位置和轮廓中国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地理位置包括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所以打开地图后,先看该区域的经纬度是多少,是位于沿海还是地处内陆,该区域大致是什么形状。这样就有了空间感和方位感,以后一提到这里,在头脑中就有一个比较确切的印象。二看颜色。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海拔高度,通过仔细观察不同的颜色的范围大小、地区分布,即可掌握该地的地形地势特点。三看“面、线、点”。 就是指按“面、线、点”的顺序认识地理事物的分布。“面”是指像高原、平原、湖泊、海洋等地理事物,它们所占的空间范围大,在地图中最为显眼,所以先从认识它们入手较好,要看清这些事物的名称、位置、范围等特点。“线”是指像山脉、河流、交通线等地理要素,要注意其走向、名称等;“点”是指城市、村庄、工矿区等点状分布的地理要素。然后,还要学会分析不同的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如,地形对气候、河流走向、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各方面的影响。其次,不管是讲授新知识,还是复习旧知识,还是做练习,我都以地图为先导,没有挂图,就用手绘板图,课上画图费时间教育论文教育学论文,就在课前画好小黑板。在实践中,我体会到,加强地图运用,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想象的能力,又能最大限度的展示地理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比如地形、气候、工业和农业的分布等。
另外,我们平时注意 想方设法,尽力收集有关的地地理图片,如:火山喷发、钱塘大潮、壶口瀑布、海啸与地震等,紧密结合教学内容适时出示,进行生动、形象的教学,且寓学于乐,大大激发了大家的学习兴趣。对于教学中涉及到的事物和规律,也尽量以图片图像直观的展示在课堂上。例如在教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时,我先出示《熟视无睹》和《就地取材》两幅挂图,然后出示疑问:“我国水资源相当紧张,但利用中又存在哪些问题?”激励学生联系图像得出答案:①是浪费惊人;②是污染严重。课堂讲授中,也随时手绘板图,比如:火山的构造、高低气压带的形成、地形雨、河流流域与分水岭,等等。以图像的形式直观再现了在自然界中很难直接面对的现象和规律,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受到学生的欢迎。
(三)、 结合演示实验激发兴趣。利用地理教学仪器进行演示,并提出启发性的问题,符合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这样做不但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印象深刻,而且理解透彻。例如在讲述等高线地形图时,我设计了山峰演示图,在山峰(用玉米棒代表)上缠上等高线(铁丝),并标上海拔。然后把玉米拿走,按住顶端压下去,等高线图出现,是一个闭合多圈图,并且海拔由外向内逐渐升高,从而根据此图判断它是山峰。在此基础上,让同学们自己动手制作盆地地形图、陡崖地形图,由于是自己动手,所以印象深刻。在讲述地壳运动时,褶皱和断层对地形的影响很明显,它们的作用会形成两种不同的山脉。学生们很难判断到底是哪种作用所形成。我制作了《褶皱模型》和《断层模型》在课堂上演示,并提出疑问'为什么断层形成的山边缘往往是陡崖?'(因为断层形成的山,是沿着断裂部分错动而形成的,所以边缘往往是陡崖)。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亲自观察,增加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发展了形象思维,比较轻松地理解和掌握了一些重点和难点知识。
长岛县教育体育局教研室 刘长庆
二一一年三月十二日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信息素养;培养
O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information literacy in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Wu Lina
【Abstract】"Ordinary high schoo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urriculum standard" propose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urriculum is to enhance the information literacy of students as the fundamental purpose, to make the students have access to informatio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capacity of teaching throug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urse. To cultivate students' good information literacy,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s support for lifelong learning and cooperative learning methods, to lay a good foundation for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study, work and life.
【Key words】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information literacy; cultivation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教育已成为社会公民全面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适应当今社会的要求,学校教育要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对学生进行信息素养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也就成为教育的重要课题。作为信息技术课程教师,深入学习、研究、理解信息素养的含义,用多种学习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在实践中探讨有利于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教学方法,是我们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需要思考的。
一、信息素养的涵义
信息素养内涵十分广泛,笔者认为,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育中,信息素养主要由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三部分构成。其中,信息意识是信息能力的基础和前提,并渗透到信息能力的全过程,信息能力是信息素养的核心和基本内容。信息道德则为信息行为提供良好的规范保障,它关系到信息社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信息意识是对信息进行捕捉、分析、判断和吸收的自觉程度。良好的信息意识有助于养成积极关注信息的良好习惯,注意搜集、学习和研究有关的信息,并能在解决问题时实现对信息的有效借助。
信息能力是指运用信息知识、技术和工具解决信息问题的能力。包含三方面的内容:能熟练利用信息检索工具高效获取信息;能根据所需解决的问题对信息进行分析、研究、整合并在必要时将形成的信息产品进行有效传递;能实现信息与专业的有机结合,善于独立学习,开拓思维并能在信息综合与利用中产生新的启迪。
信息道德是指个体的信息活动必须遵守一定的伦理规范,不得危害社会或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
二、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通过几年的信息技术教学总结,本人认为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可从以下几方面来做。
(一) 教学设计中学生信息意识的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主要体现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在进行教学设计中,应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教育资源,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情境,将教学内容巧妙地融入真实问题的解决中。随着时代的发展,着重对学生信息意识和通讯能力等培养,包括阅读、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使用Internet的电子邮件功能等,长此以往,学生的信息意识就会逐渐增强,信息能力也会不断提高。
(二) 讲授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传统的教育重视的是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概念,而忽视对学生思考技能的培养。学生只有掌握了思考技能,才可能独立地思考、主动提出问题、主动为问题寻求答案,而不必时时依靠教师的帮助去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在思考问题应该具有以下几方面的能力,一是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独立地寻求问题的答案。信息素养教育着力于培养学生对一个问题能提出多种解决办法的能力,不禁锢学生的思维,发展他们的发散思维。二是学习的能力。在掌握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自身的各方面能力,主动为自己提出问题,而后独立地解决问题,能在信息海洋当中找到自己所需的东西,从而跟上时展的步伐。三是创新思维的能力。创新思维的培养可以从创新学习环境、创新学习方法、创新学习情境等方面入手。
(三) 实际教学中学生信息道德的培养。网络化的信息海洋把全世界各地的计算机都连在一起,它就能容纳所有国家、机构或个人的观点,所以,在这个海洋中既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也有许多不利信息。因此,信息时代的信息素养教育必须强调对学习者责任心、自尊心、社会责任感、自我管理、诚实等品质的培养。
信息技术课是信息素养培养的一个阵地,影响学生信息素养的其他方面,如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等,本论文并未涉及。另外,现代教育观念倡导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那么,教师如何设置分层次教学、如何设立多级学习目标和多样的学习方式,让不同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到合适的内容,这些将是今后进一步关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美国图书馆协会信息素养主席委员会报告》
[2] Lenox, Mary F. 和Michael L. Walker:《教育过程中的信息素养》,《教育论坛》,57(2):312-324;《信息素养:未来的挑战》,《信息和图书馆研究国际杂志》 ;
一、不断地学习,加强和提高了理论修养。
xx年12月9日那天,工作室集中活动,蒋老师要求每人选一本书回去读,最后桌上的《班主任兵法》随即引入我的眼帘,光看名字就觉得很有霸气,拿到手后,翻开书本第一页,我便被蒋老师的暖心举动而感动,书上贴了一张小巧精致的赠言: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无限广阔的生活的海洋。赠言旁边还附有一大束玫瑰,正所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此书中《实战篇》的故事又何曾不是我自己的故事的真实写照呢。真的是我们广大班主任学习的好书啊,正如书本卷页所说:篇篇是美文,招招是良方。虽说已是看完了《班主任兵法》一书,但书中还有很多值得我细细品读、欣赏和推敲学习的地方,里面的一些管理教学方法一定会对我的班主任工作的开展有很大的帮助。但我自己在理论上的知识远远不够,只有不断的学习,加强理论修养,才能让我自身的品味提高上升一个层次。
二、作为班主任,初步形成自己风格的雏形。
通过此次参加蒋xx名班主任工作室的学习,我更加深刻的认识了班主任工作的艰辛和不易。听完李季教授的讲座,让我学到了许多一般专业培训所学不到的东西。第一次听了李xx教授《小故事,大道理》,《小视频,大教育》等独树一帜的德育教育方法,我就爱了上它们,就一直在琢磨着每一次的班会课要上些什么,给他们看些什么,要达到什么效果。实践证明,这些方法教育学生非常有效。在上个月中考倒计时还剩60天的时候,看到孩子们学习状态出现了疲态,学习成绩好的越学越带劲,成绩不好的就得过且过,消磨时间度日,我及时召开了一个主题为《坚持就是胜利》的班会课,在课上我运用了《小故事,大道理》这种方式,给他们讲述了英国达人秀中相貌平平,运气特差的保罗.波茨历经艰难险阻,坚持追求自己的梦想,最终成为冠军的故事,上完这一课后,学生深受感动,对他们触动影响较大,如今学生们的学习也回归了常态化。同时,学生们也爱上了我这种讲故事明道理的方式。我觉得我要坚持下去,力争形成自己的风格。
三、存在问题及今后努力方向。
关键词:教育技术 特色 规则 畏难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1.207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技术适逢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且不断开辟新的实践场域。在新形势下,教育技术在实践研究、知识积累以及人才培养中仍然面临着各种挑战和难题。
1 研究“三个问题”
众所周知,教育技术学是教育研究中技术层次的学科,即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学过程、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
因此,围绕教育和技术,可将教育技术所研究的问题归为三类:一是教育领域中的技术问题,即符合促进人的发展需要、合乎教育目的的所有手段的总和。这就限定了在该学科中技术为教育所用的天然属性。二是与技术密切相关的教育问题,根源于技术的进步引领教育方式的革新,如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以提高教学效率。三是技术与教育的关系问题。这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是因为视角不同造成的,但殊途同归,都是优化教育过程和资源。
2 具备“三个特色”
明晰了教育技术所研究的问题,我们自然可以分析出教育技术所具有的特色。
2.1 重实践
教育技术直面“教学事情本身”,处理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最具体问题、并为之“设计、开发、利用、管理、评价”,并随着教学需求、学生群体、教学环境、课堂情况等特定因素的变化而调节。可见,教育技术对教学过程的指导带有强烈的直接性,对教学实践带有强烈的参与性。因此,教育技术在教育科学的诸多研究分支中具有最鲜明的实践特色。
2.2 重综合
教学系统设计是教育技术学的核心内容,主要采用系统论方法进行研究。因此,教育技术的研究不是简单的“教育原理”和“技术”的叠加,而是要对组成该系统的“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媒介”所组成的四维时间――空间模型用系统论的方法进行研究。这使教学系统本身的复杂度更高、纵深度更大,研究内容和研究视角具有综合性的特点。
2.3 重创新
网络和多媒体等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与发展为教育技术的进步提供了有力支持,这不仅体现在为教育技术提供辅助功能手段上,更体现在信息技术所具有的后现代主义本质特征为教育技术提供了源源不绝的灵感与动力。后现代思想范式的一个重要来源是信息技术自身所具有的非线性、多元化、自组织和虚拟性等特点,而教育技术的研究思路、方法、模式,又来自于后现代的科学研究范式。教育技术在应用技术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中,就会依据信息技术的思维模式和功能手段,表达信息社会的时代精神,不断创新发展。
3 遵循“三个规则”
教育技术的三个“注重”――重实践、重综合、重创新,三者相辅相成,决定了教育技术研究发展必须遵循三个规矩,即深入教学实践、突破框架制约,开拓创新思路。
3.1 深入教学实践
教育技术的目的就是指导教学设计,以达到优化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目的。如果不紧密结合教学实践,不深入教学过程,就失去了教育技术安身立命的所在,就不可能达到优化教学设计的目的,也就失去了教育技术研究的初衷。
3.2 突破框架制约
教育技术研究内容和研究视觉的综合性决定了其研究方法和所应具备的科学知识具有广泛性的特点,不能局限于教育科学研究体系,要到人类广阔的知识海洋中汲取养分开拓思路。这使得教育技术具有了“横断学科”的特色,在各种基础学科的理论性和规范性指导下进行综合研究,达到研究方法、内容、思想上的“融会”,从而寻求解决方案。
3.3 开拓创新思路
教育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复杂问题,这往往不是我们已经具备的知识、思路、方法所能完美解决的。这不仅需要广泛综合各学科精华进行融合,更需要我们突破壁垒、锐意进取,在已有领域经验对现实问题缺乏解释力的情况下,开拓创新思路,把不同学科之间阻断的信息、概念加以整合,创造出新的概念、规则、体系,实现技术的突破与发展。
4 避免“三个畏难”
在上述教育技术研究路线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不要存在以下三个畏难:
4.1 实践畏难
理论研究就像一杯纯净水,所涉及到的研究要素都是已知且单纯的,而实践研究却像一杯山泉水,所涉及到的研究要素复杂、变化且不可知。所以,实践研究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资金进行反复探索、深入探索,过程艰辛漫长,往往还不见成效,使得许多研究者望而却步或半途而废,进而回避实践研究,仅将自己的学术探索限于理论的分析和对实践的规定性指导。这样的研究无异于闭门造车、纸上谈兵,缺乏对现实中复杂情况的认识,也不可能指导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4.2 跨学科畏难
复杂问题的研究,必然建立在广泛借鉴基础学科的研究成果之上。这就要求研究者不断学习、广泛学习,突破学科界限、融会贯通。但很多研究者认为这是“荒了自家的地,耕了别家的田”,畏惧花费大量时间、精力,且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深入其它学科不自信,造成了教育技术研究思路和方法的局限性和有限性,进而导致教育技术发展的整体受限。
4.3 深入畏难
有学者说,“中国的教育技术研究,一英里宽,一厘米深”。教育技术的综合性决定教育者必须突破学科壁垒,在人类知识的海洋中汲取养分开拓思路,这使得教育技术研究具有广泛性的特点。因此,许多研究者“广泛撒网”,甚至是“漫无目的”地学习各种理论,尝试与教育技术结合,且浅尝辄止,遇到困难便立刻予以否定,严重分散了时间和精力,导致研究深度的不足,造成这门学科新技术发展的不成熟,无法灵活有效地指导具体应用实践。
参考文献:
[1]南国农.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电化教育论文[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