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6 15:47:2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气象研究生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概述
1.1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基本内容
二十世纪,美国档案学者菲利普?布鲁克斯最早提出了“文件生命周期”理?。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是研究文件从最初的形成到最终的销毁或者永久保存的整个运动过程、研究文件的属性和管理者主体行为之间关系的一种理论。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是对“文件――档案”运动过程以及运动规律和客观描述,是实现文件管理的高效化,指导档案工作全过程的基本理论。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基本内容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一是文件从形成到销毁或永久保存,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运动过程;二是根据文件价值形态的变化,文件的运动过程可以具体划分为不同阶段;三是文件运动的每个阶段都以其特殊的价值形态,与文件的服务对象、保管场地和文件管理形式之间存在内在的密切联系。
1.2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重要意义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是在文件数量急剧增长的专业背景下产生的,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形成标志着现代档案学的发展成熟。当达国家的档案学者十分重视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研究,并将其作为现代档案学的基本理论之一,档案人员在进行现行文件管理的具体工作当中以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作为重要依据,其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准确、完整的解释了文件运动的整体性和内在的关联性;二是体现了文件运动的阶段性变化;三是揭示了文件运动过程不同阶段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1.3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在电子文件时代的指导价值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可作为电子文件管理全过程的理论基础,通过对电子文件进行前段控制。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在电子文件时代的指导价值在于:可以保证电子文件的真是可靠,可以实现电子文件的归档完整,可以满足电子文件安全利用的需要。
2 电子文件对档案工作的影响
2.1 对档案归档工作的影响
电子文件是由拟稿者直接在磁盘上进行编写和修改的,保存之后便可实现共享,消除了传统纸质文件与档案之间的明显界限。由于电子文件的全过程是在计算机上完成的,因此归档工作也必须以磁盘或者光盘的形式进行操作,归档的范围不仅仅局限于文件本身,还包括该文件的读取软件乃至于整个的操作系统。
2.2 对档案分类的影响
电子文件中的文件信息和文件载体是可以分离的,因此对档案的分类也不同于传统纸质文件的实体分类,实体分类中的单线排列方式显然不适用于电子文件的概念式分类整理需要。在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指导下,新时期电子文件在形式、特征和内容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电子文件通过计算机系统进行快速、高效的分类排序,并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数据资源共享。
2.3 对档案价值鉴定的影响
根据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电子文件的档案价值在于文件的自身价值和文件的可读性,原有的价值鉴定方法和鉴定内容、鉴定标准均发生了变化,分析范围也扩大到了电子文件的读取软件和操作系统。由于用户需求的不断增加,电子文件中的信息和数据也必须不断进行修改、完善和补充,因此确定电子文件的固定保管期限是十分困难的,且我国在电子文件价值方面尚无相关法律法规,因此电子文件档案价值的鉴定也无定论。
2.4 对档案学理论研究内容的影响
档案学的研究对象决定了档案学理论的研究内容,以往的档案学理论研究对象为传统的纸质档案。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电子文件逐渐取代纸质文件,档案学理论的研究对象发生了变化,以往的档案学理论和研究模式也将随之发生变化,原有的档案管理思想和档案管理原则也应与时俱进,以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作为依据,不断进行调整、补充和完善。
3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指导下档案工作应采取的对策
3.1 做好电子文件归档的技术处理工作
电子文件的迅速发展为归档的技术处理工作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其特殊性要求档案工作者必须熟悉电子文件的工作领域,以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作为指导,正确操作电子文件的接收、处理、存储等工作环节。档案工作者要通过技术处理,将归档后的电子文件修改成为“只读”文件,以此作为电子文件档案的识别和保护手段,维持电子文件的原始结构,确保电子文件档案的真实可靠。
3.2 解决好电子文件的保存问题
由于电子文件以磁带、磁盘和光盘等作为载体,不同于传统纸质文件的容易磨损,因此从理论上讲是可以长期保存的。但是电子文件的储存介质如果保存不当也可能受到外界磁场的影响,或直接受到灰尘、水份的侵害。因此,对于需要长期保存的电子文件必须将其载体密封在塑料保护层当中,并进行定期复制,以防发生信息损毁。
3.3 实行档案管理立体化发展战略
传统的纸质档案在管理过程中呈现直线状态,即将档案的全部信息展示在一个平面上。随着电子文件数量的不断增长,在原有的档案管理平面结构基础上,又新增了档案信息载体的内容,形成了三维式管理结构,这种立体化的发展战略更适合新时期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下对于电子文件档案的管理要求。
3.4 提高档案工作人员能力素质
档案工作人员作为档案管理工作的直接执行者,其能力和素质直接影响到档案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因此,档案工作者必须要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新时期档案事业的变化趋势,增强自身的知识储备,主动学习发达国家和发达地区在档案工作方面的先进经验及优秀做法。
关键词: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控制;项目生命周期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274-02
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工作既是工程硕士培养的重要环节,也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的知识积累、整理、运用的过程。按照现代项目管理关于项目定义和典型特征的描述[1],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工作具有典型的项目特征。这是因为,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工作是为实现工程硕士培养目标,在一定时间、人员和资源限制条件下的一次性、独特性的工作。因此,可以把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工作作为一个项目,运用现代项目管理理论和方法进行研究,以期能对改进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工作,进而对提高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提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一、学位论文生命周期阶段划分
根据项目生命周期理论,项目作为一种创造独特产品与服务的一次性活动是有始有终的,项目从开始到终结的整个过程构成了一个项目的生命周期。[2]按照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独特的任务和交付的成果、以及同一个阶段包含相近的工作或活动的原则,结合对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工作过程的分析,可以将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的生命周期分为计划与启动、选题与开题、研究与写作、评阅与答辩、结束与收尾五个阶段。图1给出了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的生命周期各阶段划分及各阶段任务与成果。
1.计划与启动阶段。这一阶段一般在工程硕士主要理论课学习结束的时候开始,主要任务是制定学位论文工作计划和启动学位论文工作。具体工作包括:①制定学位论文工作计划,向学员和导师宣布论文工作工作计划、安排与要求。②安排教师向学员介绍论文写作的要求、论文写作与研究的方法、时间安排等。③安排学员和教师进行双向选择,并确定导师选择的结果。④对导师进行岗前培训,明确导师责任;⑤明确学位论文评价体系、学位论文管理制度等。这一阶段的可交付成果是论文工作计划表、导师选择结果表、学位论文评价文件、学位论文管理文件等。
2.选题与开题阶段。完成计划与启动阶段的各项工作之后,即可进入选题和开题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就是学位论文的选题与开题。具体工作包括:①论文选题。学员和导师在互动、沟通的基础上,先确定一个大致研究领域,结合后续资料收集和文献综述,最终确定论文选题。②收集资料。根据确定的研究领域,收集资料,通过文献综述进一步明确论文的选题,并为论文的研究寻找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为撰写开题报告打好基础。③撰写开题报告。在确定选题和收集资料的基础上,撰写开题报告;④进行开题评议。这一阶段的可交付成果就是通过开题评议后的开题报告。
3.研究与写作阶段。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开题报告通过评议后,即可进入写作阶段。写作阶段也可以视为项目的执行阶段。此阶段的主要工作是:①学员按开题报告确定的内容、进度、质量等展开论文研究,指导教师指导学员按计划完成学位论文工作。②完成中期检查。通过中期检查,使导师了解论文进展、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指导。③导师审核论文,提出修改意见,学员根据导师意见修改论文、完成论文初稿。这一阶段的可交付成果就是提交供检测和评阅的学位论文。
4.评阅与答辩。此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①。对申请参加答辩的论文进行学术不端行为检测,对重复率超标的论文,不允许参加答辩。②论文评阅。评阅人对论文进行认真评阅并写出评审意见,学科综合审理评阅人的评价意见后做出是否同意参加答辩的决定。③论文答辩。学科组织论文答辩,就学位论文是否达到硕士学位论文水平、是否同意授予硕士学位进行表决。这一阶段的可交付成果就是答辩通过后的论文及答辩决议。
5.收尾与结束。此阶段是学位论文自答辩到学位论文全部工作结束阶段。这一阶段的工作包括学位的修改定稿、学位论文相关资料的整理与提交、学位论文工作的总结与奖惩等。这一阶段的可交付成果就是各种归档资料。
二、各阶段质量控制与保障的重点和措施
1.计划与启动阶段质量控制与保障的重点是:①选派有丰富论文指导经验的教师向学员系统介绍论文写作的要求、论文写作与研究方法、时间安排等,使学员在论文开始之初能了解学位论文的要求、写作方法、质量、时间等具体要求,以便做到心中有数,避免少走歪路;②对指导教师尤其是新任指导教师岗前培训,让导师了解对工程硕士学位论文指导的要求,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学位论文管理制度等。③促进导师和学员间的双向沟通和双向选择,使导师的研究方向能和学员的论文选题方向一致,促进师生优势互补。
2.选题与开题阶段质量控制与保障的重点是:①建立导师和学员的沟通、互动渠道,确保选题符合工程硕士学位论文选题的要求。②向学员开放实验室和机房,为学员收集资料、撰写论文提供保障。③建立论文选题预审制度,要求学员在开题评议一个月前把论文选题提交学科,由学科组织预审,以保证选题符合工程硕士选题要求,避免开题评议时因选题不符合要求而重新选题、开题。④把好开题评议关,对不符合要求的开题报告限期整改,整改达不到要求的,责令其重新开题。
3.研究与写作阶段质量控制与保障的重点是:①建立论文日常检查制度。要求导师定时或不定时检查学位论文进展情况及时予以指导。②强化论文的中期检查制度。一般在开题和答辩中间进行中期检查。通过中期检查,使导师了解论文进展、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指导。③导师把好论文审核关。学员自主撰写完成学位论文之后,先将论文提交指导教师初审,学员根据导师意见修改论文、完成论文初稿。
4.评阅与答辩阶段质量控制与保障的重点是:①把好关。要求对所有学员论文安排进行学术不端行为检测,对重合率超过一定百分比的不允许参加本次答辩。②建立论文形式审核制度。组织专门人员对论文的形式进行审核,并将审核意见及时反馈给学员进行修改,以保证论文符合论文规范的要求。③把好论文盲评、评阅关。学校应选择具有工程教育背景的、教育经验丰富的学校或企业导师对申请答辩学员的论文进行盲评或评阅。有条件的学校应该对全部提交答辩的论文进行盲评。对盲评或评阅不通过的学员不允许参加论文答辩。④把好论文答辩关。严格按照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的要求组织论文答辩。
5.收尾与结束阶段质量控制与保障重点是:①完善论文及相关资料保管制度。②建立学位论文总结评价制度。值得指出的是,目前多数院校已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学位论文及相关资料保管制度,但多数院校尚未建立论文总结评价制度。从项目管理的角度看,建立学位论文总结评价制度是完全必要的。通过学位论文总结和评价,总结本届学位论文工作中的经验、教训,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有利于学位论文工作知识的积累和学位论文工作的持续改进。
通过以上各阶段的保障制度和各阶段工作的有效控制,不仅可以保证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的质量,也可以促进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工作的持续改进。
参考文献:
[1]戚安邦,张联营.项目管理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4,39-41.
[2]PMI.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M].卢有杰,等,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88.
一、元认知理论的起源与发展
从国内外关于元认知理论的整体研究来看,包括有多方面的综合因素,尤其是认知发展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等方面的发展。在声乐教学中,国内外关于声乐教学中的元认知理论有着一定的发展阶段。从国外关于声乐教学元认知理论的研究来看,其中,著名的理论研究家皮亚杰做出了相应的解释,他认为,社会相互作用的经历产生了认知上的冲突,在这种冲突作用下,就形成一定的不平衡的驱动力。因此,在社会认知能力上,就可能出现相应的误差,会产生对社会认知与个体行为中的一些调节作用。
从这些综合性的理论研究来看,皮亚杰的观点为国内在元认知理论的研究上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与方法借鉴等方面的有力条件。在国内声乐教学过程中,对元认知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人的知觉、角色知觉、群体知觉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在整个发展过程中结合声乐教学的发展过程中,没有更多的融入一些创新性的发展,因此,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从自我研究的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来看,在自我发展突出的声乐教学理论中,为进一步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供更好的舞台。
二、关于元认知理论的整体简介
从目前国内外关于元认知理论的概念分析来看,尤其是结合声乐教学的整体特点,突出在文化差异、知识差异、个性差异等方面的不足,这样,可以结合声乐教学的整体需要,在发展之中更好的推动元认知理论的发展。
从国内外关于声乐教学中元认知理论的整体概念来看,对元认知理论的定义上,不同的学者从不同角度产生了相应的研究价值取向,因此,出现各种不同的信息定义方式。从信息加工心理学的发展研究来看,对于元认知理论在所有影响个体对信息的获得表征与提取的因素来看,对这些过程与知觉者的判断之间的关系形成相应的思考。在社会心理学的发展上来看,国外研究者认为声乐教学中的元认知能力是一种特有的观点,主要是对认知过程的理解,形成认识人的复杂的社会行为的关键。有外国学者提出,元认知的主要对象是人以及人类的相关事件,主要是突出在具体事件中的行为知识的认知能力,尤其是在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等方面做出的准确推测与判断的实现过程。
三、元认知理论在声乐教学中的研究综述
在关于自我中心的研究方面,主要是强调在主客体的实现过程中,通过多元化的研究模式,尤其是在在自我中心主义的研究中,在认知结构的不断完善中,要逐渐从自我中心中解脱出来。从国外关于这一方面的论述来看,最主要的就是要形成一种发展变化的心理状态模式,尤其是在儿童发展阶段,要结合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形成一种相应的自我实现价值。尤其是在声乐教学过程中,侧重于在形象塑造、素质提升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培养,加强学生在声乐学习中的个性化模式,并从教学手段的创新中,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手段,结合学生的自我中心特点,可以更加全面的促进学生整体能力的提升。
在国内关于元认知能力的研究中,主要是强调自我中心意识的不断完善,尤其是在声乐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将声乐理论知识与实践锻炼相融合,注重在整体知识的培养中,形成心理学发展与个性特点的融合,形成一种“从他人的眼中看世界”或者是“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的主题观点。因此,在声乐教学中,这种观点采择与自我中心的对立,就是突出在判断的歌城中,能从多角度方面去思考学生的综合能力,尤其是在元认知的核心地位中,追求声乐教学与儿童心理学的兼容性,这样可以更加全面的形成整体知识的进步。
四、社会认知研究的基本趋向
传统的社会认知仅仅涉及到有意识的信息加工, 格林沃德(Greenwald)等人认为与有意识的社会信息加工相对, 还存在一个内隐的社会信息加工, 即内隐社会认知。内隐社会认知是指在社会认知过程中虽然行为者不能回忆某一过去经验, 但这一经验潜在的对行为者的行为和判断产生影响。从某种程度上讲, 内隐认知有别于自我报告的认知,直接测量对这种研究显然是不适当的。内隐认知研究需要间接测量, 这种方法从未告知被试要测量什么以及不需要这方面的自我报告。杨治良等人曾用加工分离模型和信号检测论证明了社会认知的无意识或内隐成分, 并认为内隐态度是可以测量的, 且明显影响我们的社会知觉和社会判断。从目前的相关研究显示来看,在很大程度上与社会多元化的发展相吻合的,在全面揭示认知过程与一般特点的基础上,注重不同年龄阶段的元认知能力,趋向于毕生发生的元认知理论的整体研究成果。
关键词:移动通信;小区火险;火险评估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城市住宅小区数量越来越多,小区内建筑物结构日趋复杂,具有楼层高,地下车库深的特点。发生火灾后,救援较为困难。因此预防比扑火更加重要。海恩法则指出:“一次重大事故的背后,有29次轻微事故、300起未遂事故和1000起事故隐患。”如果能够观测火险隐患数量的变化,找到火险隐患和火灾的内在联系,即可建立一个住宅小区火险评估系统。在火险较高的时期,提醒小区安防人员提高警戒力度,加强巡视。并且保证在火灾发生后,安防人员能够有条不紊地按预案展开救援,降低火灾造成的损失。
1 神经网络技术的开发
1.1 火险等级划分
本系统把小区火险等级分为5个等级[1]。1)1级,绿色表示,火灾风险较小,小区安防人员的任务是加强火险指标的观测和统计;2)2级,蓝色表示,已存在已知火灾隐患,但是发展成火灾事故的条件不足,小区安防人员的任务是加强事故隐患的检查;3)3级,黄色表示,此时可能出现轻微火灾事故,小区安防人员应当尽力减小各项指标值;4)4级,橙色表示,上级物业主管部门开始介入,督促小区安防人员应加强安全宣传,检修消防器材;5)5级,红色表示,上级物业主管部门制定整改计划,加设消防工程,从建筑结构上降低火灾风险。
1.2 确定15个评价指标
通过调查国内外小区防火资料,确定火险等级和15个指标有一定的关系,15个指标为:建筑物耐火等级、建筑物装修材料耐火等级、建筑物功能类型、单位面积可燃物数量、单位面积防火隔离装置数量、小区居民类型、消防设施检查合格率、单位面积火灾智能传感器安装数量、近期物业管理水平、近期消防演练水平、昨日降雨量、昨日平均气温、昨日小区总用电量、当日风俗节日类型、昨日居民生产活动频繁等级。
1.3 神经网络技术的应用
目前无法判断15个指标对火险的影响权重,难以建立精准的数学模型从已知指标来推算火险等级。因此在小区安防工作中,通常聘请消防部门的专家实地考察指标,凭经验判断。但是专家属于稀缺资源,无法每日对所有小区逐个评估,因此拟建立一种神经网络,通过对专家案例的学习,仿真专家的推理逻辑。
神经网络选择BP神经网络,BP神经网络是一种多层前馈网络,按误差逆传播训练,其神经元结构见图1[2]。BP神经网络能够逼近各种复杂函数,即只要火险指标和火险等级存在着数学关系,即使无数学模型的支持,也能够通过学习历史数据,仿真函数的行为。
因为需要评判的指标多,求解问题很模糊,因此选用双隐层的BP神经网络,采用数学专业语言Matlab做为神经网络的开发工具[3]。
1.4 收集训练数据
选取60个小区,调查每个小区的15个指标,专家查阅指标,实地分析给出火险评价等级,填写专家评价表,见表1。前50组数据做为神经网络的训练数据,后10组做为神经网络的检验数据。
1.5 建立神经网络
调整神经网络各层传递函数和各层神经元节点个数,多次实验,采用“MSE(均方差)”检验精度,找到精度最好的网络结构,其结构形式见图2。输入层神经元节点15个,用于承接15个指标的输入;隐藏层的第1层神经元节点27个,采用“tansig”传递函数;隐藏层的第2层神经元节点9个,采用“logsig”传递函数;输出层神经元节点1个,用于输出火险等级,采用“purelin”传递函数。
1.6 训练神经网络
在第70次训练时,神经网络快速收敛,并达到预设精度要求,训练结束。训练过程见图3。
1.7 自检训练精度
需要对训练精度自检,从而判定训练数据是否有效。把50组训练数据提供给神经网络独立评价,计算网络评价结果和专家结论之间误差,两者误差见图4。图4中,专家结论用“”表示,网络评价结果用“+”表示,“”与“+”吻合,则表示网络评价和专家结论一至,不吻合时,两者距离表示误差大小。图4表明50组训练数据中存在9个样本误差,误差范围很小,训练精度达到了要求。
1.8 检验评估精度
最后10个样本没有参加训练,用于判定神经网络对未知指标的评估能力,神经网络独立评价的结果和专家结论完全吻合。说明本次构建的神经网络已能模拟专家逻辑,可以取代专家,对小区火险做出独立评价。
2 物联网架构的设计
成熟的物联网架构通常划分为三层:感知层、网络层、智慧层。在本系统的设计中,感知层用传感器网来实现,网络层采用了短信技术[4],智慧层建设为云计算中心,智慧层的核心计算逻辑采用训练好的神经网络[5]。
2.1 传感器网的建设
15个评价指标可分为三类,第1类为长期指标,包括“建筑物耐火等级、建筑物装修材料耐火等级、建筑物功能类型、单位面积可燃物数量、单位面积防火隔离装置数量、小区居民类型”;第2类为中期指标,包括“消防设施检查合格率、单位面积火灾智能传感器安装数量、近期物业管理水平、近期消防演练水平”;第3类为短期指标,包括“昨日降雨量、昨日平均气温、昨日小区总用电量、当日风俗节日类型、昨日居民生产活动频繁等级”。
其中长期指标一年设定一次,中期指标一月设定一次,短期指标除了“当日风俗节日类型”可以从日历数据库中查询外,其它四个指标为环境因子,需要每日观测和采集。在小区建立小型气象站[6],设置传感器采集每日的降雨量和气温。在小区各楼电表安装用电量无线传感器,各楼的每日用电量将被汇兑,计算获得小区总用电量。在小区出入口处的车辆道闸安装门磁传感器,记录车辆进出的频次[7]。同时在小区出入口处的人行道上安装热释电红外传感器,记录小区居民进出的频次。对各出入口的车辆进出频次和居民进出频次求和,作为居民生产活动频次,换算成居民生产活动频繁等级。各传感器用无线通讯的方式组成无线传感器网,传感器处理模块负责接收各传感器发来的检测参数,换算成火险评价中的第3类指标。
2.2 短信平台的建设
选择“Microsoft Visual FoxPro 9.0”开发短信平台,短信平台负责将15个评价指标组成一条短信,发送给云计算中心。构建短信平台需要一台GSM MODEM(短信猫),GSM MODEM和计算机之间采用串口通讯。调用MSCOMM控件,采用“CREATEOBJECT”函数建立了名称为“SMS”的串口对象,一切短信控制都是基于该对象并调用对象各项方法实现。短信平台的架构见图5。
向串口发送“AT+CMGS=138(0x0D)”,在本文中非可显示字符用括号加16进制码表示。该AT指令命令GSM设备作好准备,即将发送一个总长度为138的短信,约0.02秒后GSM设备回应:“AT+CMGS=138(0x0D)(0x0D)(0x0A)>(0x20)”,其中 “AT+CMGS=138”是AT指令回显。“>(0x20)”是设备进入待接收短信主体状态的标志。从串口读到这个标志后,可继续发送短信主体。短信主体必须进行PDU编码,PDU编码表如下:
当GSM MODEM成功接收到这一短信主体时,先是立即向串口回显原文,约5S后如果发送成功,设备再次向串口返回:“(0x0D)(0x0A)+CMGS 27(0x0D)(0x0A)(0x0D)(0x0A)OK(0x0D)(0x0A)”;如果设备无法执行短信发送,例如短信主体格式或编码错误、手机资费不足、无信号等原因,则将向串口返回“(0x0D)(0x0A) ERROR(0x0D)(0x0A)”,故查询设备返回信息是否有“OK”或“ERROR”的标志就可以判断本次短信是否发送成功。至此短信发送模块开发完成。短信接收模块的编码和通讯开发类似于短信发送模块。短信接收的方式采用每60s循环接收的方式。
2.3 云计算中心的建设
在物流集团总部架设一个小型的云计算中心,并建设一个短信平台,用于接收各小区发来的指标短信。目前云计算有三种类型: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本课题选择私有云类型。私有云是指企业自己使用的云,它所有的服务不是供别人使用,而是供自己内部人员或分支机构使用。待时机成熟后,可以演变成混合云。混合云是指云计算提供的服务既供自己内部使用,也可供第三方系统使用。在未来,小区火险评价将纳入城市安防的总架构,系统采集的指标和计算结果将提供给智慧城市的其它系统共享[8]。
3 系统应用实效
系统在某物业集团投入了试用,每天晚上零点过后,各小区结束一天的环境因子采集工作,拼接成携带15个指标的短信,例如:“凯丽花园,4,1,2,1,2,2,1,2,1,2,2,1,3,4,5”。把指标短信通过小区短信平台发送给云计算中心的短信平台[9]。
云计算中心接收到各住宅小区发来的火险因子短信后,对短信解码,取出15个指标,调用训练好的神经网络评估火险等级,并以短信的形式将计算结果发给小区所有安防人员。整个接收、计算与发送工作过程,约耗时15s[10]。
小区安防人员收到小区火险等级后,即可按预案执行应对措施,加强巡逻和演练。并根据火险等级的标识色,在小区大门安放红、橙、黄三种醒目的警示牌,告诫过往的居民,宣传消防注意事项,提高居民火灾防范意识。当一个小区的火险等级一直居高不降时,物业集团可以及时发现并介入管理工作,安排专家对小区的消防工作加以整改,治理小区环境,增设消防器械,减少火灾带来的经济损失。
4 总结
本系统的物联网架构能够实现环境因子的自动采集和指标短信的自动上传,云计算中心能够集中受理多个小区的查询请求,将计算结果以短信的形式群发给全部安防人员。本系统计算延时小,火险评价准确,适用于各类住宅小区。
[参考文献]
[1]林宇洪,景锐,景林.森林防火手机短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西南林学院学报,2009,29(4):59-62.
[2]张英才.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企业人力资源风险评价[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1):21-23.
[3]刘娜,赵永乐,邵光成.基于遗传神经网络的企业人力资源结构预测[J].统计与决策,2007,(1):144-146.
[4]汤丽芝.大学校园“短信文化”的正负效应及其对策研究[J].福建高教研究,2005,(3):49.
[5]林宇洪.南方林区林产品物流监管系统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2010.
[6]周屹,孔宪军.GSM 短信方式的自动气象站的维护[J].林业机械与设备,2004,32(4):28-29,39.
[7]齐建东,蒋禧,赵燕东.基于无线多媒体传感器网络的森林病虫害监测系统[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0,32(4):186-190.
[8]林宇洪,林玉英,胡喜生,等.后林改时期的林权WebGIS管理系统的设计[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2,32(7):146-150.
【关键词】楼宇自控系统;空调系统;监控;
前言
当前,随着建筑物规模的增大、标准提高,各类机电设备的数量也急剧增加如果进行就地监测和操作的分散管理会花费过多的人力,甚至有时不能实现。基于现代的计算机控制技术和网络技术的BA系统可以集中管理和自动监测主要机电设备,保证机电设备安全稳定工作,提高楼宇的舒适度,降低设备运行成本,如果发生故障,系统可以及时地处理故障,消除安全隐患。
机电设备中,中央空调约占总能耗的6成,是耗费能源的大户。通过BA系统的控制,确保空调系统、新风机组等在合理的温湿度运行,防止出现夏季过冷和冬季过热这种能源浪费的情况,节约能源。
1.中央空调系统的监控设计
1.1中央空调工艺系统概述
某大厦安装了比较先进的由空气处理、输送设备,空气分布装置和空气制冷、热源设备等部分组成的中央空调处理系统。其中空气处理设备包括加热、加湿、冷却、去湿空气等的热湿处理设备;空气输送设备包含风机、调节风阀等设备。
1.2空气调节的设计要求
一般情况下,根据设计负荷选定空调设备的容量,而实际运行时并不能达到设计负荷,这就需要进行相应的调节。该中央空调自动控制基于最大限度节能与安全的条件下,对各种装置的实际输出量与实际负荷自动调节,使之符合生产工艺及满足人们在工作、生活对温度、湿度、压力及清新度等空气参数的要求。将室内有害气体跟散发的湿热量排出室内,通过空调及排风设施调节室内的二氧化碳,消除卫生间的难闻气味。为人们营造清新的室内空气环境。
1.3空调自控系统的干扰分析
(1)多干扰性
该大厦的办公室窗户时常开关,太阳辐射热通过窗户进入是时间的函数同时受到气象条件的影响;通过围护结构,室外空气温度影响室温;而室内人流频繁变动,以及开停照明、机电设备产生变化的余热也对室温的恒定产生直接的影响。另外,空气加热器电源电压的波动和热水加热器的热水、蒸汽压力,温度的波动等也会对室温造成影响。还有干扰的湿度、变动的露点温度、波动的室内散湿量和变化的新风含湿量都会对室内湿度的变化造成影响。
(2)温、湿度相关性
温度和湿度是描述空气状态的两个主要参数但这两个参数并不完全独立。发生变化的相对湿度引起去湿或加湿动作会导致室温波动;而室内空气中水蒸气的饱和压力随着室温变化而变化,基于不变的绝对含湿量,可以对相对湿度产生直接改变,提高温度会减少相对温(是否用错字)度,降低温度会提高相对湿度,很明显温湿度调节系统是存在着较强的耦合性的。
2.控制方案
2.1新风机组的监测控制
中央空调系统中,为了使室内空气清新度及舒适度等进行提高要补充部分新风,而且在空调冷热负荷中新风量占的比重很大,所以在合适的范围内进行新风量的控制很有意义。一幢大楼可以有多台各自负责一个区域的新风机组,确保这一区域的新风量要求。新风机组温度控制系统由比例积分温度控制器、安装在送风管内的温度传感器和电动调节阀组成。控制器的作用是把置于送风风道的温度传感器所检测到的送风温度传送至温控器与控制器设定的温度进行比较,并根据PI运算的结果,温控器给电动调节阀一个开/关阀的信号,从而使送风温度保持在所需要的范围。通过现场控制器(DDC)设置在新风机房内对各设备的工作状态进行监测:
(1)控制程序随着管理中心操作员根据内部预先编写的时间程序进行风机启动后投入运行。
(2)启动风机时,也对新风风闸同时开启;接收防冻报警信号,进行新风风闸的关闭。
(3)基于送风温度与设定值的偏差,冷、热水回水电动二通阀的开度通过比例积分控制来调节。
(4)基于送风湿度与设定值的偏差按照要求对蒸汽阀的开关进行控制。
2.2全空气空调机组的监测控制
全空气空调系统将盘管内水的冷(热)量以循环方式带入室内,另外将比较少的污浊气体排除并补充合适新风的空调机组设备,不同于新风机组,全空气空调机组以室内温湿度为控制调节对象并要将室内夏季温度及节能的控制方法、变化调节新回风比等加以考虑。所以,在室内设置数个温湿度传感器,控制调节参照值为这些测点温湿度的平均值,在一般情况下,也可以将传感器设置在回风口。通过单独、连续调节新风、回风、排风三个风门可以对新回风比进行调节,所以,每个风门要一个AO点进行控制。空调机水阀开度通过温度进行调节。例如变风量末端装置根据时间程序对末端装置的温度和风量进行监视并启停风机和风门。现场的DDC控制器要完成以下任务。
(1)定时启停风机,或者在监控中心通过人工进行远程启停,反馈风机运行状态回到监控中心。
(2)夏季基于设定的回风温度值及偏差,控制盘管调节阀;冬季,加热器的水阀开度通过回风温度进行监控,确保送风温度的精度;当热盘管后的温度比设定值低时,防冻保护器工作,风机由于DDC控制器控制停止运行,关闭新风和排风风门并且全部开通热水阀避免盘管冻裂和在监控中心报警。
(3)停止风机时,根据送风机状态信号关闭所有蒸汽阀、水阀、风门,联锁启停回风机和送风机。
(4)过滤网由于过滤器两侧压差达到一定数值而堵塞时进行报警及通知BAS中心。监控中心也会对风机过载运行的情况进行报警。
2.3监控中心工作站软件的编制
监控中心工作站作为整个系统的核心,其软件编制应实现的主要功能有:
(1) 巡检并记录制冷系统、空调机组等的运行参数,统计处理数据并在数据库存入,工作人员可以对实时和历史数据随时查看;接收到指令,并将各指令如巡检、阀位远程控制等传递给下位机;管理人员通过软件编制连接楼宇网络系统可以实时获得数据并及时做出决定。
(2)对有关参数进行分析,监测并诊断系统可能发生的故障并及时报警将诊断结果显示,确保系统的正常工作。
(3)通过下位机上传的数据优化计算得到调度指令,进而优化管理空调机组,使送风均匀和减少能耗。
利用VB作为平台开发软件,开发出的人机操作界面友好、美观。人机界面是用户和计算机进行交互的桥梁。界面的开发不仅要完成程序的操作和功能,而且要给用户提供一个人性的自然的人机对话环境,从而对程序本身进行有效的管理。人机界面程序对各采集点实时显示数据、运行状态、趋势曲线及对用户的给出的操作指令进行接收并发送,还提供了丰富的对象资源,采用Photoshop 、Word图像处理功能等图像处理软件处理图片从而得到满意的图形界面效果。
3.结束语
楼宇自动控制系统对中央空调系统的监控自动化程度高,监控画面友好,对降低能源消耗、创造舒适环境、建立可持续发展社会和和谐社会、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设计人员要掌握扎实的自动化理论,深入了解空调系统,既要重视硬件的配置及联接也要重视软件的设置,协调硬件及软件的工作,优化系统控制。
参考文献:
[1]于海生。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3.
[2]薛定宁。控制系统方针与计算机辅助设计 [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关键词:大型商业建筑;防火设计
引言
现代商业建筑具有综合性的特点,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是结合各种功能的综合体,集餐饮、艺术等消费功能于一体,成为城市景观的新气象。随着经济的发展,建筑面积也开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建筑面积越来越大,甚至达到了几十万平方米,是一个面积庞大,人口众多的现代化商业建筑。由于现代商业建筑的复杂性的特点,因此,大型商业建筑在防火和消防方面也和其他建筑有明显的区别。由于我国目前存在的相关规定还不完善,相关体系还不健全,因此,不同的地方也出台了相应的标准,但是同时,这也给大型商业建筑的防火设计带来很大的挑战。
1.大型商业建筑防火设计中存在的不足
以前的防火设计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商业建筑的发展,迫切需要与时俱进的防火设计出现。从近年来大型商业建筑消防设计情况来看,在进行消防设计时要进行分隔防火分区、实施人员疏散、灭火救援活动、设置商业空间等问题设计,以下就这些问题进行详细分析:
1.1分隔防火分区问题
从以往的经验来看,大型商业建筑中的水幕水量的供应和排放都是难以解决的工程问题。大面积防火卷帘的使用常出现很多问题,卷帘箱的缝隙、导轨及卷帘下部常常因受热而变形,防火卷帘受火焰作用向受火面凸出,失去阻火隔烟作用。上述问题都对防火卷帘功能的发挥起到了很大的阻碍作用,在大型商业建筑中最好不要使用防火卷帘,以保证消防安全。
1.2实施人员疏散问题
由于大型商业建筑人员密集,一旦发生火灾,人的情绪难以控制,由于受到身体状态等综合因素的影响,疏散问题更加难以控制,这对消防安全的保证造成很大威胁。如果原来通畅的公共走道和开阔的中庭空间被众多的卷帘分隔,也会给人员的疏散造成困难,给人们的心理上带来不安全感。
1.3有效开展灭火救援行动问题
对于大型商业建筑火灾时(如表1为不同建筑位置火灾热释放量表),火际蔓延非常快,火灾热释放量大,消防人员深入扑救火灾的难度很大。
1.4有效设置商业空间问题
大型商业建筑的商业功能是其主要功能,由于大型商业建筑是一个多功能的综合体,因此,商家的种类也比较多。不同的商家对于商铺的要求也不同,有些艺术性比较强的商品对于空间的要求比较特殊,如果仅仅按照一般的防火要求进行防火设计,则无法保证大型商业商业功能的发挥。一般情况下,人员安全疏散是通过楼梯进行,但是按商业消防疏散宽度的规范要求,消防疏散宽度很大,即疏散楼梯间的宽度也相应很大,这将大大减少商业空间,采购流线组织流畅也受到一定的影响。
2.大型商业建筑的规模及火灾特点
大型商业建筑是应经济发展的要求而产生的,它是城市商业的集中地。在我国,此类商业中心也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大型商业建筑的特点有很多:功能复杂,疏散路线曲折,导向性差。内部可燃物品多;人员多,疏散困难。因此,商业建筑会有一些不可避免的弱点:可燃物多,而且由于大型商业建筑是城市的经济集中地,如果出现火灾情况,那么损失也是巨大的。
3.大型商业建筑疏散设计要点
3.1总平面布置
大型商业建筑在进行选址和总平面设计时,应符合城市规划要求。大型商业建筑沿街道部分的长度大于150m或总长度大于220m时,应设置穿过大型商业建筑的消防车道;当确有困难时,应设置环形消防车道。大型商业建筑与周边建筑之间、建筑内的各幢单体之间应满足规范的防火间距要求。
3.2划分防火分区
划分防火分区是建筑防火设计的重要环节,其面积大小主要是根据建筑性质、类型以及建筑耐火等级、防火分隔构造等,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及《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的规定执行。
3.3安全出口与疏散楼梯
每个防火分区安全出口的数量应经计算确定,且不应少于2个;商业营业厅的出入口、安全门净宽度不应小于1.4m:确定楼梯数量和楼梯总宽度是建筑防火设计的关键,也是当前设计中的主要难点。疏散楼梯的合理设置很重要,尽可能利用自然通风采光;确实因疏散距离不够而需在商场中部设置疏散楼梯的,可将楼梯成组布置。梯段宽度不应小于1.4m。充分利用商业建筑层高一般大于5m的特点。若设置成2跑剪刀梯,则一个梯间位置可设置两部楼梯,梯间节省面积更为可观。室外楼梯因防烟性能好,还不占商场的内部空间。
3.4疏散宽度计算
每层疏散走道、安全出口、疏散楼梯以及房间疏散门各自总宽度,应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第5.3.17条的有关规定经计算确定(见表2)。
商店的疏散人数应按每层营业厅建筑面积乘以面积折算值和疏散人数换算系数计算。地上商店的面积折算值宜为50-70%,地下商店的面积折算值不应小70%。疏散人数的换算系数可按表3确定。
由上述规范规定的要求我们得到下式:
W=S×A×B×C/100
式中:W——商业营业厅的疏散总宽度(m);
S——商业营业厅面积(m2);
A——面积折算值(50~70%);
B——疏散人数换算系数(人/m2);
C——疏散宽度指标(m/100人)。
3.5疏散距离
疏散距离是保证人员安全到达安全地段的主要途径。相关规范对民用建筑的安全疏散距离有明确规定,对营业厅等大空间的疏散距离,如果是多层建筑,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表5.3.13的注1:其室内任何一点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宜大于30m(当建筑物内全部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其安全距离为30×25%=37.5m:如果是高层建筑,按《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第6.1.7条规范:其室内任何一点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宜大于30m。
3.6地下防火隔离区与屋顶避难空间
屋顶避难空间:《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48-88)第4.2.4条,对于大型商业建筑做出了相应的指示,在发生火灾时要保证室内人员能够及时到达屋顶避难空间,对疏散楼梯间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消防设计人员要严格按照规定设计,减轻火灾事故的发生给人们带来的伤害。
3.7防火救援窗
防火救援窗主要是使工作人员可以通过“非常出入口”进行灭火或救援。即外墙每层均应设置可供消防救援人员进入的窗口,窗口的净尺寸不得小于0.8m×1.0m,窗口下沿距室内地面不宜大于1.2m,该窗口间距不应大于20m,窗口的玻璃应易于破碎,并应设置可在室外识别的明显标志。
3.8疏散指示
由于大型商业建筑的人员密集,而且人员素质水平不同,因此,标明疏散指示时要考虑到不同人员的接受程度和辨识能力,尽量使疏散指示简单明了,而且要醒目,保证所有人员都能看懂而且能明显看到。考虑到火灾发生时有浓雾,因此,疏散指示灯需要有特殊材料的使用,确保人员能够在烟雾中正确辨认方向。
4.结束语
设计人员在进行商业建筑的防火设计时需要考虑到大型商业建筑复杂性,需要实地考察后,结合相关大型建筑的使用要求,在遵循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进行防火设计,同时还要保证大型商业建筑的实用性和美观。即在进行大型商业建筑设计时,切实地按相关的消防规范进行设计,满足消防规范的要求,为日后避免许多安全的隐患,也为和谐社会和节能社会的体现创造了深远的影响。鉴于大型商业建筑对于我国的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性,因此,探讨其防火设计相关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璐.对大型商业建筑防火设计问题的探讨[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研究生论文专刊,2009.
[2]《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48-88).
[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