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19 02:33:4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石油工程专业实习总结,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重庆科技学院石油工程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石油工程学科发展和石油工业国际化市场需求,掌握石油工程理论和专业技能,能基本胜任油气钻井工程、油气开采工程和油藏工程领域的工程设计、工程监理、应用技术研发和现代油藏经营管理等工作,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显著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与传统人才培养目标相比,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更加强调适应国际化市场需求具有创新意识和显著工程实践能力。围绕这一培养目标,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依托行业、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人才培养理念。面向企业根据职业岗位群确定卓越工程师所必须具备的知识结构、素质结构和能力结构。按照卓越工程师培养标准确定培养环节、构建课程体系、编制教学大纲、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和教材改革。
二、教学体系建设
1.理论教学体系
①基础模块必须达到工科通式教育所必须奠定的基础。其主干课程包括《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化学》、《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语言》等课程。②专业模块。首先专业基础模块按照石油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除了满足专业培养所必须具备的专业基础外,还要注重作为卓越工程师必须具备的从事工程设计、应用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培养等需要的知识结构。主干课程包括、《工程力学》、《工程流体力学》、《机械制图》、《渗流力学》、《石油地质基础》、《油层物理》、《油气层渗流力学》等课程。其次,专业基本模块以《油藏工程》、《钻井工程》和《采油工程》三大专业主干课程为基础焙养作为石油工程师所要掌握的基本专业技能。最后专业强化模块按照三个独立的专业方向(油藏工程、钻井工程和采油工程)构建课程体系,将各专业具体领域所要强化的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相关的课程和教学环节进行整合,形成综合性专业课程,以便提高教学效率,也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③国际化特色模块旨在培养学生适应石油工业国际化发展需要具有较强的外语交流能力,具备从事石油国际合作项目所必需具备的经营管理方面的初步能力。课程体系由外国语强化课程(《英语口语》、《石油科技英语》、《商贸英语》、《第二外国语》)及经济管理课程(《国际石油经营与法规》、《石油工程项目管理》、《技术经济学》、《日ES风险管理》)等构成。
2.实践教学体系
①基本技能模块以基础理论课程所涉及到的各种实验课、CAO、金工实习等环节构成。②专业技能模块按照专业方向开设专业技能训练、专业认知实习、企业上岗实践等环节构成。③综合能力培养模块以综合性实验、专业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环节构成,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及专业知识解决实际工程应用问题的能力。专业技能培养模块和综合能力培养模块的大部分教学环节由校内教师和企业教师共同参与完成。企业实践教学环节的累计时间约一年。即“3+1”培养模式。
3.素质培养体系
①政治思想教育模块以培养爱党爱国、热爱社会主义事业为基调焙养具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和遵纪守法意识的政治合格人才。②身心素质教育以《心理学》、《人际关系学》、《健康与疾病》等课程为支撑,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适应环境、承受压力、保健与疾病预防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③科技创新教育以开展各类科技竞赛、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石油工程设计竞赛等为主题,由专业导师完成全过程的指导和培养。④职业生涯教育模块结合石油工程的职业特点焙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三老四严”的作风,以更好地适应石油工程专业的工作特点。
三、总结
关键词:高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应用型人才;核心竞争力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是湖北省唯一一所以石油主干专业为特色、以工科为主的独立学院,石油主干专业学生人数占到全院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一,石油工程专业学生占到石油主干专业学生人数的近一半之多,石油工程学生的精神风貌、学习风气、就业状况等就直接反映出了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1石油工程专业学生核心竞争力的现实意义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社会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多样化,人才的竞争愈演愈烈,而人才竞争的实质是核心竞争力的竞争.科教兴国这一伟大战略的提出,便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坚持教育为本,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培养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不仅是个人可持续发展的必须,更是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与繁荣密切相关,成为了命运共同体.
1.1严峻的就业形势需要学生具备核心竞争力
随着三大石油公司招聘条件、招考政策的收紧,以及用人规模的减小,导致石油工程专业学生的就业形势显得严峻起来,虽然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石油工程专业学生今三年来就业率都在90%左右,但是就业的专业匹配较以前有所下降,作为独立学院学生的实践能力难及高职高专,专业技能难及一本二本,然而独立学院石油工程专业学生大多对专业的期望相当高,因为在进行前选择专业的时候潜意识就认为石油工程专业就业的工资高,就业前景乐观,对工作环境的困难也估计不足,加之国家深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类私有制的更专业更精细的相关石油服务公司将成为国有石油企业生产的重要支撑,独立学院石油工程专业学生对单位性质的过高期望将会进一步加大就业的难度,加之石油专业的学生无法又对前形势作出准确判断,想要在如此尴尬的境地有一席之地必须具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1.2石油资源的争夺需要学生具备核心竞争力
石油是宝贵的能源资源,世界各国对能源的争夺一刻都没有停止过,有的甚至不惜发动战争来争夺能源,保存国内石油资源,争夺开发境外石油资源.原油价格的波动直接影响着世界经济,经济全球化、人才国际化对石油人才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根据当前的形势,各国对石油的政策上更着重于对海外石油资源的开发,因此能熟练的掌握一门外语,特别是英语,成为了一门十分有分量的就业和发展的砝码.目前几乎所有的石油企业招聘条件中都明确要求英语四级,有些国有石油企业还要求通过国家英语六级才能参加单位的招考,当然取得英语四级、六级不是目的,而是一种衡量和考核的标准及手段,最关键最为根本的目的是要能够运用语言交流.因此,石油资源的争夺促使高校培养的石油专业人才必须具备实用英语这门核心的语言技能.
1.3创新性石油人才需要学生具备核心竞争力
着眼于世界各国石油行业的发展,创新已经逐渐成为了时代的主流思想,传统的石油路线已经不符合当下的国际石油资源的形势,从第一口油井出油至今几十年过去了,经过了几代石油人的不断努力,艰苦奋斗,已经为当下时代的创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及丰富经验,如今应把握好这些宝贵的财富,整理这些资料资源从中探寻创新出一条符合国情顺应时代要求,并紧跟国际化的路线,而这样一条创新性路线,创新型的石油人才是必不可少的,从而促使高校培养的石油专业人才须具备核心竞争力.
2石油工程专业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具体内涵
核心竞争力是1990年美国密西根大学教授普拉哈拉德和英国伦敦商学院教授哈默尔首次提出来的,是指在某一组织内部经过整合后的知识与技能,是在企业经营中形成的不容易被对手仿效的独特的能力.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石油工程专业办学十几年来,数千毕业生如今分布在五湖四海的石油一线,经过回访校友、走访用人单位,综合表明:新时期的石油工程专业人才应当具备一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成为满足时代要求的合格大学生.
2.1拥有一个良好心态
对所从事行业的就业环境要有充分的认识,石油专业就业环境相对其他专业来讲相对偏远,自然环境相对恶劣,既然选择了石油工程专业,在校期间就应当主动参加实习实践,投入实践当中,更深层次的去切身实际的了解所从事的行业,从实际出发去对石油行业进行正确的认识,而这些切身体会能够让学生头脑清醒的认识到就业环境,同时能够培养学生拥有一个良好的就业心态,不好高骛远眼高手低,能够心态平和脚踏实地的完成生产任务.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能够避免学生在未来从事石油行业所产生的心理落差,能够让学生在步入社会时能够更快更好的投入到石油行业,完成学校学生与社会人的过渡转变.
2.2能吃苦
石油一线工作环境相对艰苦、文化生活相对单调,这就要求石油工程专业学生耐得住寂寞具有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的石油精神.当下的大学生大多都是家中的独生子,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而这种精神,不仅仅是行动上的,同时也是心理上的.在心理上能够在石油第一线耐得住寂寞,忍得住辛劳,能够团结集体以大局为重.另一方面行动上能够脚踏实地,扎根一线,扛得住风沙雨雪,弯的下腰去实实在在的做生产任务,而不是有艰苦的任务向后退缩.
2.3能做点具体工作
当下的社会及国际形势,两手空空是没有丝毫竞争力的,必须积极培养自身的技能,能够有一技之长在手,会做一些实事,发展自身的各项素质,主动去学习各种技能,真真正正的能够动手去做实事,多参与与本专业相关的社会实习实践,作为石油专业人才,除了具备一定的石油专业知识,应当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技能,如地层描述、石油开采、测井录井、储运技术等方面至少要有一个方面的技术,能做点具体工作,才能立足,才有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拓展自己的基础.
2.4具备英语交往的基本能力
踏出学校步入社会,良好的语言沟通及表达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语言是社会中人与人交流的重要媒介,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能够表达出自己内心中真实的想法.语言交往能力不等同于考级考证的能力,目前不少学生英语学习目的比较功利化,就是为了考级考证,真正将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作为学习目的的少之甚少,要使自己成为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人,必须把自己先变成国际化的人,就一定要具备英语交往的基本能力.
2.5具有创新精神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集聚,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任何一个行业,创新精神永远都是不过时的,一味的故步自封,墨守成规是一定会被时代的潮流所淘汰的,在过去的实践中吸取经验,进行分析与处理,在未来创新出一套符合实际的创新性路线,是符合当下时代及国际的形势.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探索新的道路,不断发展,逐渐实现自我价值.
3石油工程专业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实践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特别重视石油人才的培养,十余年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以石油文化熏陶人、以石油精神鼓舞人、以石油实践历练人的特色鲜明的石油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输送了一批又一批具备核心竞争力的新型石油专门人才.
3.1以石油文化主题教育为载体,健全思想熏陶体系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每年在石油工程专业学生中举办以“学石油、爱石油、献身石油”为主题的石油文化节活动,将思想教育、专业教育融于学生活动之中,学生参与面广、教育效果良好,充分发挥了文化育人的功能.石油文化主题教育活动主要包含五个个部分.第一部分:地层图绘制大赛;第二部分:石油生产模型制作大赛;第三部分:观看石油文化主题纪录片;第四部分:石油精神大讨论主题团会;第五部分:圆梦石油总结表彰会.通过石油文化节提高了专业技能、培养了创新能力、传承了石油精神、丰富了校园文化.
3.1.1提高专业技能
由学校组织,任课老师或专业老师带队的专业实习是目前高校常规教学和实践项目,不少实践活动流于形式,交个实习报告了事,效果甚微.在实践中引入学生技能比赛效果就不一样了,既在实践中提高了学生的的专业技能,又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还增强了实践的趣味性和实效性.石油文化节地层图绘制大赛,通过观察地岩样、绘制地层结构图让学生自己主动了解、掌握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通过动手实践转化成专业技能.在绘制地层图的活动中,不少同学都觉得老师上课讲的道理听起来很简单,背几遍就会了,但在实际操作中却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地层图的绘制也让不少人重新翻开了曾经学过的课本重新去学习以前在课上没有弄明白的知识点.不少同学意识到知识的积累不是简简单单在课堂上的学习就可以完成的,而是既要学书本知识,又要参加实践,通过动手实践找到自己学习中的薄弱环节、理论知识盲点,树立自主学习、终身学习观念.
3.1.2培养创新精神
创新是人类对工具、知识和制度的有利变革,创新在人类竞争中具有决定作用,它是核心竞争力中重要的能力之一.但目前教学模式中最缺乏的就是对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在石油文化节的石油生产模型制作活动中,为了制作模型,学生自己收索图纸、了解模型构造以及机械原理,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想法进行创新和制作,最后展示出来的制作成果充满新意,有的学生在活动中找到灵感,还申报获批了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石油文化节之石油生产模型制作活动不仅培养了石油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对专业设备的了解认识,还培育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3.1.3传承石油精神
组织观看以石油文化为主题的纪录片,加深对石油历史、石油文化以及石油精神的了解、传承和践行,特别是石油会战、铁人精神的纪录片,透过王进喜同志从普通的石油工人成为全国文明的铁人、从普通的报恩精神到铸就石油之魂的生动人生历程教育、启发学生,再通过召开主题团组织生活会进一步深化和巩固教育成果,引导学生领悟和传承石油精神所包含的爱国主义、艰苦奋斗、科学求实、无私奉献、忘我拼搏、开拓创新的精神,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1.4丰富校园文化
当代大学生物质生活相对富有,精神世界相对贫瘠,校园主流文化和非主流文化交织,时刻影响着大学生的世界观、认识观和价值观.高校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功能,用社会主义主流文化引领校园文化建设,激励学生积极向上、奋发图强、报效国家.石油文化节的开展以其形式多样灵活,集专业性、科技性、教育性、创新性和娱乐性于一体,极大的丰富了校园文化,拓展了校园文化育人功能.
3.2以校内校外实习实训为抓手,完善专业培养体系
石油工程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单纯的课堂教育无疑是管中窥豹,应当依托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加强学生实践教学,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模拟实训与现场实习相结合才能培养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3.2.1校内实验平台构建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建院以来就坚持走特色办学之路提出两个“压缩”两个“加强”即“压缩总学时量压缩理论学时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动手能力培养”石油工程专业结合学院整体要求积极探索特色石油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培养通识教育的公共基础实验平台、培养专业教育的专业技能实验平台和培养个性教育的拓展发展平台,将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相融合,全面教育与个性教育相结合,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2.2校外石油一线实训
工科专业重在实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石油专业特色鲜明,以培养现场石油工程师和管理师为人才培养目标,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石油一线生产实训,学习现场实用操作技能,补充校内实习实践的不足,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石油人才培养质量.
3.2.3现场生产辅导报告
组织学生在石油现场实习,现场为师、以现场技术工人为师,学习现场技术工人的实践经验,完善石油专业知识结构,将书本知识与现场生产实践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培养既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有丰富现场管理、操作经验的高级应用型石油技术人才.石油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直接影响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的生存和发展,也联系着石油事业的发展,必须加强石油工程专业学生的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不断提高石油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积极引导学生了解石油文化、学习石油知识、践行石油精神、献身石油事业.
参考文献:
〔1〕孙首臣.独立学院人才培养定位探讨[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4).
〔2〕董振,周月.论大学生能力倾向发展的差异与核心竞争力培养[J].四川旅游学院学报,2015(1).
〔3〕周文芳.浅谈高校如何培养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7).
关键词:石油工程专业;《石油工程导论》;教学改革
一、引言
作为石油能源消耗大国,我国石油行业十分重要,石油生产行业领域存在专业性强、科技含量高的特点,无论是石油生产管理,还是技术应用都急需专业化人才。因此,石油工程专业已经成为重点特色行业,伴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教师需要对《石油工程导论》进行教学改革,以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旧课程体系下《石油工程导论》教学问题分析
1.传统教学模式无法适应新的专业改革需求。
为了满足社会对石油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教育界对石油工程专业进行了详细的专业划分,将其分成了钻井工程、油藏工程以及采油工程三个部分。不同专业的课程设置存在不同,但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为学生传授知识,学生也在应试教育模式下学习《石油工程导论》内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现代化教育改革的推进,传统的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石油工程专业改革需求,为了提高专业的适应性,人们不得不重视对《石油工程导论》的教学改革[1]。
2.教学内容过于陈旧。
传统的石油工程专业教学实践中,学校为学生按照毕业后各自从事的专业进行课程设置,导致学生学到的知识不充分,知识面比较窄。不仅如此,学生学习《石油工程导论》时难免面临着知识结构单一的问题,毕业后学生转岗困难,工作适应性比较差。学生毕业之后在经济管理和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掌握能力不足,而专业基础课程内容方面过于强调理论体系,对石油工程专业课程的工程性缺乏重视。不仅如此,学生在石油工程专业课程方面,学校为学生设置的课程过于专业,内容偏窄且缺乏整体性,导致学生对知识点的描述能力不足,整体体现为专业教学内容过于陈旧。3.缺乏工程训练。传统的石油工程专业课程实践中,教师过于重视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学生普遍缺乏实践操作经验,且石油工程训练明显不足。长此以往,学生毕业之后缺乏石油工程意识,工程设计能力较弱,无法在工程中综合分析与解决问题,更加无法达到学校提出的石油工程基础训练要求,不利于毕业后的岗位工作发展。
三、石油工程专业《石油工程导论》教学改革实践
1.改进传统教学方式,创建多元化理论教学模式。
传统的石油工程专业教学模式下,教师以讲解《石油工程导论》教材内容为主,这种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教学改革需求,学生学到的知识被限制在书本中。由此可见,学校对石油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要从教学方式入手,通过多方面的改革形成多元化理论教学模式。以下几点建议可供参考:首先,扎实掌握《石油工程导论》基础理论知识。这些基础性知识是学生了解石油工程专业性质和特点的重要起点,所有专业的学习之初都要掌握基础知识。只有让学生对石油工程专业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才能够产生学习兴趣,从而更加容易学习后面的内容。其次,教师可以采用视频或者动画教学模式。为学生讲解石油工程专业基础知识时,为了让空洞且复杂的内容生动化、形象化,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模式。例如现场石油钻采工艺流程和钻井井下工具受力分析等,教师可以将提前录制好的操作视频,或者从网络中搜集到的实际案例视频播放给学生看,运用视频教学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该知识点的操作步骤。不仅如此,教师也可以使用动画软件,例如用3DMAX为学生制作出模拟石油开采的场景,按步骤为学生介绍知识点,从而起到身临其境的效果。最后,应用案例教学法提高课堂效果。当石油工程专业教学进行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学生对目前学到的知识应用存在疑惑,甚至很多学生不了解这些知识会用在哪里。因此,建议教师采用案例教学法,结合相应的《石油工程导论》理论知识,让学生小组讨论,从而寻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案。例如,教师在讲解知识点时,可以为学生列举出钻井施工现场存在的事故问题,让学生从作业流程中分析事故原因,从而举一反三,思考如果规避事故,事故发生时应采用什么样的解决方法,从而获得经验,思考更多问题[2]。
2.优化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当前,针对石油工程专业学生开设的课程主要有《石油工程导论》《钻井液工艺原理》以及《油气储层保护技术》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发现这些课程比较独立,且自成体系,知识点会在各个课程中重复出现,导致学生的学习压力加大,且浪费教师的教学实践。因此,建议进一步优化石油工程专业课程内容,优化《石油工程导论》教学效果,明确石油工程专业的重点内容。面对学生对这方面知识的匮乏,甚至很多学生还没有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建议教师重构课程内容,调整《石油工程导论》教学内容[3]。
3.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创新实践教学方式。
要求石油工程专业的学生不仅拥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还要拥有足够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够将理论与实际综合应用,从而得到该领域工程师的基础操作训练。对此,建议石油工程专业教师创新教学方式,并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展开训练:(1)认识实习。该模式也被称为认知实习,学校需要与企业合作,让学生掌握《石油工程导论》基础知识后,深入生产一线进行参观学习,从而强化教材中的知识和内容。针对石油工程专业的课程,例如钻井工程,学生需要掌握各类钻井设备的使用操作和钻井工作流程知识。学校可以与钻井公司或者仪器生产商联系,并达成合作协议,为学生提供经费作为实习经费。也可以聘用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为学生进行讲解,让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积累工作经验。(2)课程实验。课程实验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检验学生是否将石油工程专业理论知识吸收。建议学校为学生建立专业实验教学平台,平台中包含石油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模块设计以及实验内容等,尽可能地为学生营造舒适的学习环境。学生在选择实验内容的时候,建议学校为学生放开专业限制,鼓励学生多方面学习,结合学生对石油工程专业训练的需求,以及实验教学的实用性特点。建议将石油工程专业教学课程实验详细划分,不同实验教学采用不同的方法,明确教学目的,引导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内容,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让学生尽快熟悉钻采设备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大学生油田地质实习教学所涉及到的采油设备非常多,如游梁式抽油机、皮带式抽油机、螺杆泵、电潜泵等采油设备。这些设备虽然在性能、结构、工艺上各有优缺点,但根据不同的条件选用,都能发挥积极的作用,例如游梁式抽油机,以其安装方便、调试简单、使用可靠、应用灵活而在大多数的采油井上使用。另外,还有各种注水设备、输油管线及设备、井下作业及井下管柱。在课堂教学中,大学生很难接触到这些设备的现场选用原因和应用情况的反馈,如果任课老师不熟悉,有的甚至自己都没见过,就很难保证教学质量。因此,让大学生熟悉钻采设备是课堂教学的一个很大的补充,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实习组织过程中,不仅要尽量安排大学生熟悉各种设备的原理、工作流程,还必须保证人身安全与生产安全。
二、让学生体验真正的油田生活
据调查,参加油田地质实习的大学生绝大部分都将去油田工作,他们对熟悉油田生活抱有很大的期望,具有很高的兴趣。如果把学生安排到一个艰苦的环境中,让他们体验真正的油田生活,其感受又将如何呢? 现场实习与课堂教学是完全不同的。第一,安排实习的工作地点经常变化,与住宿地点都有较长的路程,除较远的工作地点安排汽车接送外,同学们大多数时候都要走几公里路才能到达工作地点,特别是跟随采油工去巡井的学生,还得背着仪表和管钳,特别辛苦。第二,虽然安排了专门的食堂,仅提供早餐和晚餐,但过时不候; 中餐安排盒饭或就近由采油队提供简便的餐饮,学生没有选择的余地。第三,学生要接受工作环境的考验,实习时间为开学头四周,天气正冷,遇到下雨,全身被浇个透,还必须完成实习任务,接受“三老四严”教育,即对革命事业,要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 对待工作,要有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严肃的态度,严明的纪律。 “三老四严”是油田企业文化融会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最基本、最典型、最生动的概括和总结,它是无法在书本中学到的。事后大多数同学说,大学四年,最难忘的就是这一段时间。
三、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2007 年初,江汉采油厂成为长江大学实践教学基地,实习基地建设成为实习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近两年来,江汉采油厂对原有用于职工培训的采油工具实习基地、采油井口实习中心、采油集输系统实习基地都有所投入,对教学条件、用水、用电及其他教学、生活设施进行了改造,同时加紧对新的实习基地的建设,这些实习基地全部对大学生开放。为了取得最好的实习教学效果,江汉采油厂按学校的要求选派了有丰富经验和较高业务水平的技术人员负责教学工作,教学内容包括采油工艺、采油地质、采油动态分析、钻井地质、油气集输工艺等。我们还将采油厂自导自拍的8集采油技术系列电视教学片用于大学生的实习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为了保证大学生的人身安全和油田生产安全,我们还安排专人负责采油井场、集输油站、联合站、作业井井场的安全教育与安全监督。
四、实习教学方法探讨
(1)实习教学应结合生产任务。油田生产任务繁重,经济指标深入到油田生产的各个方面,如何将大学生的实习行为纳入到油田生产管理中并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对采油厂或学校来说都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对于资源勘查专业高年级大学生来说,油田地质实习完全可以向本专业相关的市场靠拢,教和学完全可以放到经济建设的行为中,带着工程任务进行实习,让师生们的利益与实习密切相关。如果工地就是课堂,劳动就是学习,大学生在油田学到专业知识的同时,还练就一身不怕吃苦的本领,生产任务结束后还能获得一份较满意的收入,这种干、教、学相互有机结合的教学方法一定会受到师生们的欢迎,同时也会受到油田的欢迎。
(2)给学生更多的自。油田地质条件复杂,对参加实习的学生来讲,要完成实习任务是有一定难度的,除了对地质问题、采油工艺有必要的认识之外,很大一部分就是对地质思维的领悟。在油田动态分析教学环节中,刚开始时,同学们总是普遍反映迷雾一片,如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随着认识的深入往往迷雾逐渐被拨开,对地下地质现象有了基本的了解,同学们的地质思维能力也得到提高。这种提高是实习的主要目的。大学生的工作能力正是在这一次次的提高中得到了质的飞跃。如果在实习过程中给学生更多的自,相信将取得更好的实习效果。现阶段的现场教学采取了以油田技术人员言传身教为主,学校专业教师理论解析为辅的办法,教学过程还没有真正全面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目的的教学方式,实习教学整体效果有待提高。
(3)在地质实习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地质实习中应该明确观察的目的,引导学生定向观察,如果教师不强调每次路线的目的,学生很容易变成看热闹,每条路线上观察的目的点明了,就能把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到主要问题上来,取得较理想的效果。指导学生重点观察,不同的地质现象需要观察的重点不同。因此,每条观察路线,我们都注意训练学生掌握重点观察的能力。学生在明确了观察目的以后,按照一定的观察顺序,就可根据认识不同地质现象的关键所在,分析和认识不同的地质现象。
五、结论
野外地质实习是一个丰富且生动的课堂,对于一名石油专业的学生是很重要的,因此探究高校的石油地质实习的新模式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
参考文献:
[1]张光明.石油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地质教育,2000(2)
[2]案光忠 冯秀丽,野外地质实习中的启发式教学[J],中国地质教育,2002
石油工程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的完成,为学院石油天然气工程类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有利于进一步拓展办学思路,整合社会资源,加强技术研讨和交流;也有利于搭建良好的校企合作平台,建立院校之间和校企之间等各方面合作的稳定机制,从而进一步提升石油天然气工程类专业的办学水平,为我国石油天然气工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石油工程实训基地建设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工作中的成效
1.转变了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充分利用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和配套资金,使石油工程实训基地达到了实训设备种类齐全、技术水平先进的目标。由于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掌握与生产一线一致的专业技能,很好地满足了学生实训教学的要求。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了实践性、职业性、开放性的实践教学环境,教育教学培养模式也随着教学条件的改善发生了质的转变。把部分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搬到基地讲授。结合实物,结合生产过程,教师边讲边示范,学生边学边练,讲练一体,工学结合,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把过去验证性、演示性的实验,改为实训课程。把实训课程内容和学生职业资格培训有机融合,让学生掌握实用的专业知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不断提高。从2011年开始,在油气开采技术专业实施了“工学交替、分段递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2012年,《高职院校“工学交替、分段递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课题在天津市高职教育研究会立项,结合石油类专业在华北油田山西煤层气的学习性实习情况,按照该课题运作模式进行实践。代表该模式实施成果之一的课题研究,已于2014年12月结题并通过验收。
2.加强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石油工程实训基地建设工作开展以来,先后选派26人次教师下厂锻炼或参加专业培训,共24人次取得国家承认的技能等级证书和职业资格考评员证书。石油工程教研室还从企业聘请了15名具有丰富生产经验的高级技术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专业教师团队中,所有教师都具备了“双师”教师资格。2014年,石油工程教研室新引进了2名油气田开发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来学院工作,增强了专业师资力量。
3.深化了实践教学改革
利用石油工程实训基地平台,对“采油工程”、“钻井工程”等多门课程实施教学改革。通过引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实践技能大幅提升,教学改革效果良好。教师充分利用实训基地的仪器设备,开展教学科研和技术攻关,先后完成在上级有关部门立项的多项科研课题。如,《“采油工程”工学结合课程改革研究》、《基于采集输技术系统的采气工程课程开发研究》等多项课题,并通过验收。其中,部分项目还在华北油田公司和学院获奖。近几年,专业教师参与和主编了《油水井生产与管理》、《钻井液的配制及处理》等教材34部,发表了《钻井过程中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模拟》、《发挥行业特色与专业优势,建设石油高职学习型教研室》等65篇学术论文,建成1门天津市精品课,建成3门院级精品课。其中,“采油工程”成为2013年天津市精品资源共享课。
4.推动了职业技能竞赛及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天津市提出,“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职业技能竞赛在天津市职业教育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借助实训基地,学院连续举办了三届“海蓝科技石油杯”职业技能大赛,共计参赛856人次。依托实训基地,通过修改完善石油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较好地满足了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和地方石油企业发展的需要。将“双证书”培养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并确定为必修学分,要求学生必须参加职业资格培训与鉴定,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比例达到100%。近3年,共计2000余人次在石油工程实训基地通过训练考核,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目前,石油工程实训基地成为钻井工、采油工、井下作业工、采气工等多个工种的职业资格培训及鉴定考点。
5.促进了校企合作
石油工程实训基地建成后,面向社会和企业进行技术服务和社会化培训。近三年,完成了渤海钻探工程公司364名钻井操作工岗前培训任务,完成了中国石油大学(北京)305名学生的实训任务,为华北油田参加中国石油集输工技能大赛的选手进行培训,取得了三金两银的历史最好成绩。与中国石油大学合作,完成了国家“863”计划项目“压力管理钻井技术研究”PWD工具井下试验等一批科研成果。通过开展社会培训和对兄弟学校开放共享,基地的辐射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提高了实训基地的社会影响。
三、石油工程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执行过程中的经验
1.项目建设前进行认真细致的论证
石油工程实训基地项目建设前,学院聘请校内外专家进行了充分的论证。结合基地现有条件,未来几年石油行业人才需求调查及预测,以及基地建设的必要性等,项目组一致认为,石油工程类专业人才需求旺盛,发展前景广阔,该项目建设非常必要。项目建设依据天津市、华北油田公司及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制定了完善的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石油工程实训基地的建设瞄准专业领域一流水平,以加快培养适应我国石油工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充分借鉴职教与培训的先进理念和方法,增强职业教育辐射、集聚和服务社会的功能,努力打造融在校学生教学实训,石油企业在职人员培训及职业技能资格鉴定,以及石油职业技能大赛于一体的,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相融通的,校企合作和产学研相结合的门类齐全、设备先进、共享型和开放性的实训基地。
2.项目建设中实施规范化的管理
为确保实训基地高效运行,学院专门成立了由教学主管院长任组长,实训部、教务处、教学系和教研室人员等为成员的实训基地建设和管理组织机构。同时,细化分工,明确责任。教务处负责总体教学组织安排与协调,实训部负责实训基地的管理及规章制度的制定,教学系具体负责组织教学、培训、实践技能鉴定、设备维护、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和对外合作等工作。严格遵照学院《财务管理办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确保经费的有效使用。依据《合同管理和招投标管理办法》、《物资采购管理办法》、《设备管理程序》和《贵重设备管理办法》等管理办法,进行设备购置、管理、维护保养及维修工作。严格遵守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相关法规及条例,以及学院《安全管理办法》、《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办法》等,进行实训环境管理,制定设备操作管理规程,完善劳动保护措施,确保基地建设符合国家、行业的相关标准并按期完成。2013年5月,由设备管理、资产管理、合同管理、纪委和使用单位等各部门的负责人组成的项目验收组,对整个项目进行验收。未发现质量问题,基本符合标书和使用要求。在实训设备运行中,建立健全了实训基地仪器设备台账,编制了仪器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和使用手册,开发了实训项目,编写了实训指导书等。通过制定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仪器设备技术文件建设,实施目标管理,责任落实到人,保障了实训基地的高效运行。
3.实训基地的建设注重参照企业化模式
实训基地的建设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掌握职业岗位所需的专业技能为培养目标,邀请油田企业领导、行业专家、用人单位的负责人参与基地实训计划的制订或修订工作。通过职业分析,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科学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努力使实训基地建设和改革符合石油行业发展的需要。成立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在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从实训基地设备的整体布局,到设备间距方位;从设备质量的精度要求,到标语制度的完善,都与石油企业文化相融合。实现了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的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以及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对接。从而使学生经过实训基地的培训,完成了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有效地保证了专业培养的人才适应企业的要求。
4.注重发挥石油工程实训基地的辐射作用
基地不但要满足本专业实践教学任务,而且还要为学院其他相关专业、兄弟院校和石油企业提供实习实训、员工培训、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等工作,明确各共享单位(主要包括学院、油田企业、其他石油高职学院)之间的责、权、利关系。石油工程实训基地已初步成为职业院校、科研院所和油田企业共享的资源中心,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认证中心。
四、对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的建议
1.创造亮点
目前,学院有数控技术实训基地、汽车检测与维修实训基地、石油工程技术实训基地、焊接技术及自动化实训基地获得了中央财政实训基地专项建设资金资助。天津石油职业技术学院目前正在进行天津市高等职业教育示范校的项目建设。作为一所示范性院校,必须要有吸引人眼球的内容。实训基地就是示范性院校的闪光点,是可示范的内容。这是符合高职办学规律和时代潮流的,是可以学习和借鉴并具有推广价值的。
2.打造特色
石油工程实训基地不但要培养高素质石油人才,推动石油科技发展,而且还肩负着传播和引领石油文化,弘扬石油精神的光荣使命。把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为主要内涵的石油精神作为校园文化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构建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让石油精神在学校发扬光大,并成为激励广大师生奋勇前进的强大动力。
3.创造经验
石油工程实训基地作为示范校建设的一个亮点,在形成特色的过程中,瞄准示范校建设的目标,抓住发展机遇,把握时代脉搏,尊重客观规律,坚持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加大实训基地人力、财力投入,不断推进改革,在实践教学创新、学生实训管理、培训服务、产学合作,以及人事和用工制度改革、收入和分配制度改革、后勤服务体系等若干方面形成了改革驱动成果和可学习推广的经验。
4.铸造品牌
实训基地的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石油工程实训基地的建设始于2004年,经历了10年的建设与发展,具有一定的历史积淀,在较长的发展进程中,通过总结经验,探索规律,形成特色,已成为一个品牌。先后被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命名为“石油和化工行业职业教育与培训全国示范性实训基地”,被教育部和天津市人民政府命名为“滨海新区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授予学院“天津市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实训基地的建设无论是大到企业实训基地、校级实训基地,或者小到系级实训基地、专业课程实训项目,均努力成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品牌。
5.扩大影响
关键词: 实习; 组织; 体会
笔者参与长江大学大学生油田地质实习, 总共有700 多位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大学高年级学生到江汉采油厂实习。同学们学习兴致很高, 实习认真。在实习中, 许多同学对实习教学提出了很多诚恳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 谈一谈针对现场实习教学如何提高教学效果的体会。
一、让学生尽快熟悉钻采设备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大学生油田地质实习教学所涉及到的采油设备非常多, 如游梁式抽油机、皮带式抽油机、螺杆泵、电潜泵等采油设备。这些设备虽然在性能、结构、工艺上各有优缺点, 但根据不同的条件选用, 都能发挥积极的作用, 例如游梁式抽油机,以其安装方便、调试简单、使用可靠、应用灵活而在大多数的采油井上使用。另外, 还有各种注水设备、输油管线及设备、井下作业及井下管柱。在课堂教学中, 大学生很难接触到这些设备的现场选用原因和应用情况的反馈, 如果任课老师不熟悉, 有的甚至自己都没见过, 就很难保证教学质量。因此, 让大学生熟悉钻采设备是课堂教学的一个很大的补充, 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实习组织过程中, 不仅要尽量安排大学生熟悉各种设备的原理、工作流程, 还必须保证人身安全与生产安全。
二、让学生体验真正的油田生活
据调查, 参加油田地质实习的大学生绝大部分都将去油田工作, 他们对熟悉油田生活抱有很大的期望, 具有很高的兴趣。如果把学生安排到一个艰苦的环境中, 让他们体验真正的油田生活, 其感受又将如何呢? 现场实习与课堂教学是完全不同的。第一, 安排实习的工作地点经常变化, 与住宿地点都有较长的路程, 除较远的工作地点安排汽车接送外, 同学们大多数时候都要走几公里路才能到达工作地点, 特别是跟随采油工去巡井的学生, 还得背着仪表和管钳, 特别辛苦。第二, 虽然安排了专门的食堂,仅提供早餐和晚餐, 但过时不候; 中餐安排盒饭或就近由采油队提供简便的餐饮, 学生没有选择的余地。第三, 学生要接受工作环境的考验, 实习时间为开学头四周, 天气正冷, 遇到下雨, 全身被浇个透, 还必须完成实习任务, 接受“三老四严”教育, 即对革命事业, 要当老实人,说老实话, 办老实事; 对待工作, 要有严格的要求, 严密的组织, 严肃的态度, 严明的纪律。 “三老四严”是油田企业文化融会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最基本、最典型、最生动的概括和总结,它是无法在书本中学到的。事后大多数同学说, 大学四年, 最难忘的就是这一段时间。
三、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2007 年初, 江汉采油厂成为长江大学实践教学基地, 实习基地建设成为实习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近两年来, 江汉采油厂对原有用于职工培训的采油工具实习基地、采油井口实习中心、采油集输系统实习基地都有所投入, 对教学条件、用水、用电及其他教学、生活设施进行了改造, 同时加紧对新的实习基地的建设, 这些实习基地全部对大学生开放。为了取得最好的实习教学效果, 江汉采油厂按学校的要求选派了有丰富经验和较高业务水平的技术人员负责教学工作, 教学内容包括采油工艺、采油地质、采油动态分析、钻井地质、油气集输工艺等。我们还将采油厂自导自拍的8 集采油技术系列电视教学片用于大学生的实习教学,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为了保证大学生的人身安全和油田生产安全, 我们还安排专人负责采油井场、集输油站、联合站、作业井井场的安全教育与安全监督。
四、实习教学方法探讨
( 一) 实习教学应结合生产任务
油田生产任务繁重, 经济指标深入到油田生产的各个方面, 如何将大学生的实习行为纳入到油田生产管理中并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 对采油厂或学校来说都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对于资源勘查专业高年级大学生来说, 油田地质实习完全可以向本专业相关的市场靠拢, 教和学完全可以放到经济建设的行为中, 带着工程任务进行实习, 让师生们的利益与实习密切相关。如果工地就是课堂, 劳动就是学习, 大学生在油田学到专业知识的同时, 还练就一身不怕吃苦的本领, 生产任务结束后还能获得一份较满意的收入, 这种干、教、学相互有机结合的教学方法一定会受到师生们的欢迎, 同时也会受到油田的欢迎。
( 二) 给学生更多的自
油田地质条件复杂, 对参加实习的学生来讲, 要完成实习任务是有一定难度的, 除了对地质问题、采油工艺有必要的认识之外, 很大一部分就是对地质思维的领悟。在油田动态分析教学环节中, 刚开始时, 同学们总是普遍反映迷雾一片, 如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随着认识的深入往往迷雾逐渐被拨开, 对地下地质现象有了基本的了解, 同学们的地质思维能力也得到提高。这种提高是实习的主要目的。大学生的工作能力正是在这一次次的提高中得到了质的飞跃。如果在实习过程中给学生更多的自,相信将取得更好的实习效果。现阶段的现场教学采取了以油田技术人员言传身教为主, 学校专业教师理论解析为辅的办法,教学过程还没有真正全面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目的的教学方式, 实习教学整体效果有待提高。给学生更多的主动权, 应采取启发式教学, 即:教师首先依据实习地点的实习内容和要求, 向学生提出一系列的问题; 其次是让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 然后由教师组织讨论、自由发言、鼓励争论、解决问题; 最后由教师作总结发言, 或提出新的问题。其中讨论问题或争论问题很重要。教师应重视学生有理有据的争论, 启发学生进行科学的思考和分析, 并鼓励学生提出有创意的新认识; 同时还要求学生做好总结, 通过总结加深印象, 加深理解, 并为下一步实习打好基础。
( 三) 应加强实习教学考试管理
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实习教学, 考试都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起着督促学生、检查教师、验收教学质量的作用。抓好实习教学考试这一环节, 不仅是对大学教学水平的检验, 同时对江汉采油厂来说, 也是一次业务水平的检阅。对学生实习成绩的评定不仅仅是学校专业教师的事, 也应该是现场指导老师的事。学校专业教师对地质认识内容把关, 现场指导老师对采油工艺技术把关, 两者互为补充, 相得益彰。建议将采油厂现场指导老师的意见纳入到对学
生实习考核的指标体系中, 以便提高大学生培养质量, 提高实习教学管理水平。
(四)在地质实习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地质实习中应该明确观察的目的, 引导学生定向观察,如果教师不强调每次路线的目的, 学生很容易变成看热闹,每条路线上观察的目的点明了, 就能把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到主要问题上来, 取得较理想的效果。指导学生重点观察,不同的地质现象需要观察的重点不同。因此, 每条观察路线, 我们都注意训练学生掌握重点观察的能力。学生在明确了观察目的以后, 按照一定的观察顺序, 就可根据认识不同地质现象的关键所在, 分析和认识不同的地质现象。
五 结论
野外地质实习是一个丰富且生动的课堂,对于一名石油专业的学生是很重要的,因此探究高校的石油地质实习的新模式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
参考文献:
[1] 张光明. 石油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J] . 中国地质教育, 2000( 2) .
关键词:重点课程建设;古生物学;地质工程专业;专业改革试点项目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5-0112-02
一、课程地位与改革背景
古生物学是中国石油大学地质工程专业本科一年级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既是石油地质学专业登堂入室的必经之路,又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自然科学课程,学科内容不仅与专业前导课程密切相关,而且与后继理论课程及地质综合实习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古生物学课程作为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项目――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质工程专业综合改革子项目(2012―2015),课题组根据中国石油大学地质工程专业本科培养目标、培养计划及学生组成特点,强调课程的系统化建设与改革,着力于优化教学体系,改善教学条件和教学方法创新。经过课题组多年的课程创新教学探索与实践,该课程已经成为一门具有独特学科特色的专业基础课程。课程融古生物学基础理论与古生物化石鉴定实践技能训练于一体,教学与实验并重,教学改革获得良好的效果。
二、课程建设创新实践
1、加强教材建设,优化教学体系。古生物学课程一直重视教材建设并具有丰富的教材建设经验积累。课题组负责人先后主编或参编多部石油天然气高校规划教材[1-3],包括《古生物学简明教程》(石油工业出版社,2010)、《古生物学与地史学概论》(石油工业出版社,2007)以及《地质工程实验指导书》(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9)。在实践教材建设方面,课题组在自编古生物学实验指导书经过2006―2014年历届学生使用并获得良好效果的基础上,经过进一步资料积累和教学经验积累,完善和编写了一套新颖的,为目前国内独创的古生物学图解实验教程(讲义)。教材从着力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掌握本学科研究基本技能、加强学生古生物实践技能综合训练、使学生掌握野外及室内古生物工作方法,并能解决具体地质问题的目的出发,对古生物学基础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进行精选、补充和更新,将精美的形象化图解融合于教材体系中,将艰涩难懂的古生物学教学寓于轻松有趣的形象化、直观化教学方式,有利于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的有机结合,突出趣味性与实用性,是一本独具特色、具有很强实用性的古生物学实践教程。
2、实践教学条件建设的创新。古生物学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基础地质学科,全面提高实验课的教学质量对于提高古生物学整体教学质量至关重要。在实践教学条件建设方面,我们紧紧抓住地质资源工程品牌专业建设的机遇,更新实验设备,强化实验教学。实验室购买更新了36台生物显微镜,补充完善200余种古生物化石标本,购置多功能视频教学演示系统,新建现代化生物显微镜互动实验室,进行古生物实验体系综合改革和开放性实践教学环节探索。作为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之基础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了北京市重点基础实验室的评估。
3、教学思路创新。围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训练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多、旧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在重建新的课程架构方面强调综合性,增设综合性设计性实践活动。教学思路准确定位于:①教学内容规范化和系统化,提出了一套适合于石油地质院校地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的40学时教学内容体系;②教学多媒体课件系统化和网络化,强化视频互动教学;③完善室内实习内容及其标本更新;④建立完善的课程教学管理档案。
4、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实践。①授课教学内容更新:根据专业总体特点确定对学科内容的增删原则,加强学科知识实践应用方面的内容;在保持学科完整性和系统性基础上,突出本课程的核心内容,加强课程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教学,强化综合性实践教学内容[4-8]。②变静态教学为动态教学。课程教学中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实践中总结和倡导启发式教学。注重实践教学环节,课程设计、开放性综合性实践教学以及野外综合科研创新研究等多种形式和环节协调统一。授课中紧紧抓住古生物学课程内容的改革应紧跟学科前沿这一主题,并结合国际油气地质勘探科研生产实际应用对专业人才的更高要求,以培养学生科学思维为前提,以训练学生的地质勘探实践应用技能为目标,提出在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教师在讲授知识点的时候改静态教学为动态教学,在阐明学科基本理论的同时,强化科学分析方法的引导,大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科前沿研究的重要成果[5-8],吸引学生对学科热点的兴趣,启发学生对学科研究重点问题的认识与思考,引导学生对学术发展前沿问题质疑与讨论。例如:我们在课堂上提出“早期生命起源”、“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等许多需要探讨的古生物学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一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各种学术观点的讨论,一方面展示近几十年来中国古生物学家对古生物学前沿研究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引导学生们思考和质疑,增加学生对古生物学习的浓厚兴趣,同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提出质疑和讨论,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取得了很好的成效。③科研型开放性野外现场实践教学项目与综合地质野外实习及科技创新活动结合,学生自由选择参加,教师进行课外实践指导。如安排周口店地区古生物地层学综合研究,由学生自由选择进行。实现从选题到实践、总结的理论化的完整科研过程训练,培养学生从事科研的基本能力,实验教学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潜能,是师生互动的新型实验教学模式。
总的来说,在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上,有系统,有广度,有重点,有深度,有兴趣,做到了图文并茂。在课堂教学形式上,采用授课与讨论结合形式。对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布置作业,查阅文献,进行课堂讨论。教学过程中采取随堂问题互动式讨论、研究性专题研讨,综合性研究实践讨论,以及野外指导学生科研设计与实践等教学环节,引导学生体会古生物研究和实践应用中的综合性创新性思维方法。
三、项目成果主要特色、应用实践及进一步研究改革思路
项目成果经过中国石油大学地质工程专业2011~2013级地质工程专业2014级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以及地质工程专业留学生的古生物学课程教学中实践应用。新的古生物学课程体系实践应用过程体现出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教学改革方面所取得的实践效果显著。
课程设计、开放性综合实验等多种形式和环节的协调统一,尤其是综合性实验课让学生自己进行化石鉴定、记述、资料查阅、报告撰写等一系列从事本学科研究工作的技能和业务训练,不仅巩固了课堂教学知识,而且让学生直接从事本学科基本科学工作,是对学生的一次难得的先期科技创新活动的训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直接将课程与工作实践结合起来,成为学生最热衷的学习方式之一。
实践证明,新的课程教学体系和模式,强化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是实施综合素质训练行之有效的方法,大大激发出学生的潜能和创新精神。
古生物学课程进一步研究改革思路将根据地质工程(资源勘查)专业新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要求,在巩固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基础上,面向高等石油地质教育的发展趋势与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的更高需求,继续推进古生物学系列化开放性教学体系建设,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开放型、创造型教学新模式。
参考文献:
[1]朱才伐.古生物学简明教程[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0.
[2]肖传桃.古生物学与地史学概论[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7.
[3]谢庆宾,朱才伐,朱毅秀,杨革联.地质工程实验指导书[M].东营: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9.
[4]童金南,殷鸿福.改革古生物学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C].大学地球科学课程报告论坛组委会.大学地球科学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47-250.
[5]龚一鸣,童金南,杜远生,谢树成,冯庆来,殷鸿福.地史学与古生物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地质教育,2009,(2):49-56.
[6]孙柏年,阎德飞,解三平,等.“古生物地史学”精品课程的建设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07,(5):36-38.
第二天早上我在黄师傅的带领下来到生产区.我们先在生产甲板检查了一些阀门后,来到二级分离器,脱水器和脱盐器的顶部查看压力表,由于检查压力表的任务很重要,黄师傅检查的很仔细,刚检查了一半,我们的工作服就已经全部汗湿了,但我们谁都没有想休息的意思,在一口气喝完一瓶矿泉水后,我们坚持把所有的压力表都检查了一遍.黄师傅告诉我们,由于工作环境的特殊性,需要大量补充水分,所以,矿泉水都随身带着.接下来,黄师傅还带我检验油样,测定原油的含水率.在黄师傅的带领下,我还亲自操作了一把,最后测定,输送出去的原油含水率仅为0.2%.
一天的实习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在走之前,我们和每一位师傅都合影留念.临行前,师傅们说,好好努力,争取来海油工作,海油欢迎你们!
2007年8月30日星期四晴
上午我们在康菲公司机房进行海上健康,环保及安全基础知识培训.在仔细观看两个多小时的视频资料后,我们参加了安全知识电子试卷测试,最后通过并获得了安全知识合格证书.
下午,我们参加了由钻井作业部经理薛经理主讲的培训.薛经理从西江油田的勘探讲到开发,从西江油田的第一口井讲到8063米的世界记录,从最早的刚性腿座架支撑的钻井平台讲到现在最先进的自升式平台.对培训过程中不懂的地方,在场的培训人员都及时向薛经理请教,她们中有很多都是非石油工程专业的,但所提的问题都很专业,这让我很惊讶,这种现象我在其他很多地方都没有看见过,这说明,康菲员工都
很优秀,都在不断追求进步.
培训完毕后,人事部经理岑经理给我们召开了简短的座谈会.会上,大家彼此交流了此次实习的感受,都感觉此次实习收获很大,都表示,回去后,一定要好好改正实习中发现自身存在的缺点.最后,岑经理做了总结,她说,此次实习是为了进一步推进公司与长江大学之间的校企合作,同时也给实习生提供一个了解康菲的平台,公司为了此次实习能够取得理想的效果,已经尽力将公司最好的一面展示给实习生,而长江大学的学生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这次实习是相当成功,希望与长江大学的合作能够持续下去.会后,公司为我们每位实习生赠送了一份精美的礼品.我们向负责我们这次实习的曾小姐表示了真诚的感谢和祝福,并在康菲公司大楼合影留念.到此为止,我们此次实习的活动内容就全部结束了.8月31日下午,我们乘火车返校.
在实习中,我收获很多,来到公司后,给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公司的员工之间都很和睦,在休息之余,大家都相互之间爱提一些工作方面的问题,这里学习的氛围很好,同时,也没有人认为自己是经理就应该享有某权,大家都为了康菲,为了海油.公司对安全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在我来到公司之前的想象,在油轮上,只要进入到生产甲板,就必须穿工作服,戴安全帽和防护眼镜,穿工作靴,这是规定,任何人都必须如此,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甚至只要你发现谁没有按规定穿戴防护措施,你可以当面提出来,哪怕他是经理.由于海上是连续工作28天,然后休息28天,所以有时候感觉得比失少,但是要想有一分回报就要有百倍的付出,在康菲,我感觉甜比苦多.康菲是一个人才济济的公司,在康菲工作会感觉乐趣与挑战并存,我喜欢在充满挑战的环境中工作,这样可以使人有一种紧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