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5 15:02:3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会计电算化审计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审计工作重点发生了改变
在传统手工审计方式下,高校内部的审计工作者会依据从财务方面得到的会计信息资料,对相关数据的准确性进行核对,另外,依据相关的核对结果或者是在进行核对的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等进行首查,但是在电算化的状况下,要使用计算机的软件进行审查,这样就会使得传统的手工方式都是由计算机进行完成,这样的状况下,其工作的重点就是要对系统功能的完整性及正确性加以了解和证实,相关的内部审计工作者要依据已经知道的条件来构建相关的交易。
(二)审计工作方法发生了改变
会计电算化的背景下,要是使用手工的方式进行审计就只能通过纸质的资料,继而采用传统的方式对其进行比较分析以及进行审阅,这样不通过计算机就能够完成的间接性的审计工作往往会对中间的数据没有做到足够的审查,继而就会很难或者几乎不会对电算化系统中的差错进行分析以及进行评价,在审计方面有比较大的风险,但是利用计算机进行审计的话,往往只会用到相关的财务部门所具有的数据进行先关的拷贝就能够对数据进行审阅,具有比传统的方式更加准确以及便捷的特征。
(三)对审计工作者的要求发生了改变
在传统的审计环境中,审计工作者要具有相应的财务知识才能够胜任,依据传统的方式进行审计,依据学校所提出的要求,大部分都能够完成相关的审计工作,但是在会计电算化的背景下,内部审计工作者所应当具有的素质和要求应当比以往要高,不仅要具有相应的财务知识,同时还应当对相关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有所掌握,对审计软件的使用状况要做到心中有数,从这一层面上说,会计电算化对内部审计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会计电算化背景下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应对策略
(一)积极开发适合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相关软件
尽管当前我国很多高校使用的会计核算的软件不一样,但是所使用的核算方式以及依据的原则是一样的,所以说,我国的高校应当进行对软件进行联手开发,开发出真正适合我国高校内部设计工作的软件,使得这样的软件在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中更加具有可行性。另外这样的软件还应当具有比较强的兼容性,对被审计部门的相关数据能够进行访问,同时还能够从中对需要的原始数据进行提取,在采集上应当对不同载体上的相关数据做到访问,另外在当前的审计软件的条件下,积极研发真正适合我国高校责任审计以及财务预算的相关软件工具,另外还应当在财务软件系统开发的时候要防止相关的环节中出现纰漏等,相关的工作人员最好参与到其中,会计电算化环境下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庄丽霞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362011对开发的过程进行及时的监督,从而保障软件系统能够真正满足当前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需求。
(二)建立并完善高校内部审计程序
高校的内部审计部门在对相关财务会计数据进行审计的时候,应当对相关的审计程序进行建立并作出逐步的完善,首先应当我国高校相关的计算机软件﹑数据经过的部门以及数据终点有所了解和掌握,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对内部控制中所出现的多种状况有所掌握,其次,不管是在传统的手工方式上,还是在当前电算化的环境下,应当要求保持审计原始凭证自身所具有的合法性以及合理性,同时要对其进行及时的审查。在此过程中,应当重视对高校会计电算化系统处理和控制功能的审计,即审计人员通过对会计软件的学习以及实地观察﹑查阅系统的文档资料等办法,初步了解系统内控,对被审高校会计系统调查,全面了解会计信息软件名称﹑功能以及应用审批;同时,还要了解计算机会计数据处理流程﹑计算机内控机制的置,以此来替代传统的手工记账的情况﹑系统内各个应用子系统的控制类型和主要经济业务。
(三)积极培养高素质的内部审计工作者
当前会计电算化的背景下,需要工作者在具有财务知识的同时还应当具有相应的计算机水平,在对相关的审计软件进行开发的时候,还应当依据自身的实际工作中的经验提出更多对其进行完善的措施,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能够对软件进行熟练地操作,要是没有计算机等辅助软件的状况下,可以使用一些数字表格或者是数据库中的相关程序帮助审计工作者对审计数据进行核算,提升工作的效率。尽管我国高校的审计责任会涉及到很多的部门,可是其财务分析以及单位的实际运作状况是要做到有章可循的,内部审计的工作者应当依据自身的工作经验对相关的审计程序进行设计,继而使得审计工作能够尽可能的简化。
3结语
一、实施电算化审计的必要性
电算化会计是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电算化会计与手工会计无论在会计基础,还是在会计工作方法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别,因此,传统的财务审计在新的条件下就显得很不适应,必须进行改变、补充和完善。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大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审计人员变化的需要。实现会计电算化后,由于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环境比手工会计系统更为复杂,审计对象也更多元,审计人员只依靠原有的知识和技能,无法胜任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审计。
2、审计内容变化的需要。在会计电算化的条件下,审计的经济监督职能并没有改变,但由于电算化的特点,审计的内容要发生相应的变化。在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中,由于会计事项由电算化按程序自动进行处理,诸如手工会计系统中因疏忽大意而引起的计算或过账错误的机会大大减少。但如果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应用程序出错或被人为非法篡改,则电算化只会按给定的程序以同样错误的方式处理有关的会计事项,错误的结果将不堪设想。会计电算化系统也可能被神不知鬼不觉地嵌入非法的舞弊程序,不法分子可以利用这些舞弊程序大量吞没企业的财物。
3、审计技术变化的需要。实现会计电算化以后,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与传统手工会计系统相比,在许多方面发生变化,必须采用新的审计技术方法才能适应这种变化。例如,传统的记账方法是每登记一笔账,便可以从账上看到相应一笔记录,而电子电算化却不能每登记一笔记录就打印一笔记录,供工作人员阅读,一般是经过一个阶段,于一个月或一日打印一次。平时,记录输入到电算化以后,在尚未打印以前,若想看这些记录,只能凭借机器阅读,倘若想同时在几笔记录中对照查看,则很难做到。又如,传统的手工记账一般可以从字迹上辨认出登记人,从而明确责任,但是电算化只能提供统一模式的输出资料,没有记录人的笔迹,无法从记录上辨认登记人,这可以使在电算化的记录中建立、更新、消除一切资料而不留半点痕迹。
4、审计标准和准则变化的影响。审计界已建立了一系列的审计标准和准则,如审计人员标准、现场作业标准、审计报告标准、职业道德规范等等。实现会计电算化以后,由于审计对象和审计线索发生了重大变化,审计的技术和手段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审计标准和准则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对电算化会计的审计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5、审计线索变化的需要。实施了会计电算化,审计线索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传统的审计线索在电算化系统中中断甚至消失。在手工会计系统中,从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由过账到财务报表的编制,每一步都有文字记录,都有经手人签字,审计线索十分清楚。审计人员进行审计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顺查、逆查或抽查。但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传统的账簿没有了,绝大部分的文字记录消失了,由存储会计信息的磁盘和磁带取而代之,因此,肉眼所见的线索减少。此外,从原始数据进入电算化,到财务报表的输出,这中间的全部会计处理集中由电算化按程序指令自动完成,传统的审计线索在这里中断甚至消失。传统的查账方法,对电算化的会计主体已不完全适用。
6、审计作业手段变化的需要。在手工会计系统的情况下,审计人员进行审计,一般都是手工操作。但是,在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情况下,审计人员如果仍用手工操作的方式来进行审计,是很难达到其审计目标的。
二、如何加强会计电算化的审计
由于我国大部分审计人员对电算化会计系统并不太熟悉,也没有一套完整的电算化审计准则,大部分地区的审计工作仍停留在手工审计阶段,这种现状妨碍了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健康发展,应从以下方面提高电算化审计的质量:
1、增加审计审核窗口。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核心就是会计软件,会计软件程序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会计电算化系统整体水平的高低,审计的重点是会计软件程序对数据进行处理和控制的及时性、正确性和可靠性,以及程序的纠错能力和容错能力,应增加审计审核窗口,可采用通过计算机审计的方法及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中的数据转换功能的方法来完成。同时,为了能够有效地审计电算化的会计主体,在电算化会计系统的设计和开发时,必须注意审计的要求,使系统在处理时留下新的审计线索,以便审计人员在电算化条件下也能跟踪审计线索,顺利完成审计任务。
2、提倡事前系统审计。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审计人员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来了解和审查电算化系统的功能,以证实其处理的合法性、正确性、完整性和安全性。另外,当一个会计电算化系统已经完成并投入使用后,要对它进行改进,这比在系统设计和开发阶段进行困难得多,代价也要昂贵得多,系统的处理是否合法合规,是否安全可靠,都与电算化系统的处理和控制功能有关,这是在传统的手工审计中所没有的。除了要对投入使用后的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审计外,应提倡在电算化系统的设计和开发阶段,审计人员要对系统进行事前和事中审计。
3、改变审查取证方法。随着电算化会计的应用和发展,对证据进行检验和审核的方法也必须相应的改变,这就需要:一是审计人员对会计电算化部门的内部管理制度、职责的划分情况进行审查和评价。二是审计人员的作业手段也应由手工操作向电子电算化转变,即审计人员应掌握电子电算化知识及其应用技术,把电子电算化当作一种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的有力工具来使用。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审计影响对策
一、会计电算化的内涵
笔者认为会计电算化,就是以计算机为工具,网络为载体,在知识经济时代把信息技术和电子技术应用于会计工作的简称,是一种采用计算机程序替代手工记账、算账、报账以及对会计资料进行分析和利用的现代记账手段。
会计电算化工作包括电算化会计制度的建立、电算化会计人才的培养、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和使用等。也就是说我们所称的会计电算化,除了相应的制度建立和人员培训外,就是主要以会计信息系统为中心,集中于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和使用,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而服务的。同时,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是会计电算化发展的系统目标和客观生存环境。
二、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
(1)对审计概念的影响
我国自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起,会计电算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普及,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将完全取代手工会计信息系统。由于两者所用工具的差异,从而导致传统审计也将迅速发展为审计的计算机化,即电算化审计。有手工审计到电算化审计,审计的概念在会计电算化的背景下,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展。
传统审计,即手工审计,是由独立的专门机构和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记录、财政、财务收支及其他经济资料所反映的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查、评价和鉴证的一项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电算化审计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对包括会计电算化在内的信息系统的设计进行审计,以及对包括会计电算化在内的信息系统的数据处理过程和处理结果进行审计;二是作为审计工作的辅助手段,将计算机技术引入审计工作,以及建立审计信息系统,实现审计工作的办公自动化。所以,从概念来看,电算化审计比手工审计的目标和任务更为广阔。
(2)对审计内容的影响
会计电算化的特点以及固有的风险决定了审计的内容包括对计算机处理和控制功能的审查,因此,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审计内容,就应当包括系统的开发与设计、会计软件的程序、数据文件以及内容控制的审计等。
审计人员在电算化系统的设计、开发阶段、应当参与系统的审计、调试、检验和验收,对了对系统的合法、合规、安全可靠等方面及时发现问题之外,特别要从审计角度审查系统的可审性、审计线索的设置等。
会计软件的程序审计,是指对组成会计软件的各子系统程序的审计、系统程序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系统的处理质量和处理结果的准确性、有效性。这一内容的审计工作繁简,又被视为审计单位使用的会计核算软件的来源而定。
(3)对审计技术的影响
对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审计,如果仍然采用常规的手工系统的那一套技术,就不可能达到审计目的,由于审计的内容扩大到电算化系统程序、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数据文件与内部控制等方面,迫使审计人员在采用传统各种审计技术的同时、采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用日益先进的计算机审计软件去应对单机、网络、多用户等各种工作平台下的会计软件。
(4)对审计人员要求的改变
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由于内部控制、审计线索、审计内容和审计技术的改变,不懂得计算机的审计人员会因审计线索的改变而无法参与审计;不懂得电算化会计系统的特点和风险的审计人员就无法识别和审计内部控制系统;不懂得使用计算机的审计人员也就无法对计算机相关软件进行系统审查或利用计算机进行审计。因此,审计人员不仅要有会计、审计理论和实务知识,而且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和电算化会计方面的知识。
(5)对会计系统内部控制的影响
现代审计是以评价内部控制度为基础的抽样审计,即审计人员把对被审单位内部控制的审查和评价作为制定审计方案和决定抽查范围的依据。在电算化会计系统中,会计信息的处理和存贮高度集中于计算机,使手工会计系统中的某些职责分离,牵制力下降。如在手工方式下,内部控制中帐证相符、帐帐相符、帐表相符等一系列核对控制措施,基本上都是由手工处理完成的。但实施电算化后,凭证即是帐,帐即是凭证,二者的区别不过是数据排列方式的改变而已,也就是说不存在帐证不符的问题。
(6)审计的空间范围扩大
现阶段独立审计的主要内容是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进行审计,出具审计报告以鉴证被审计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及一贯性。纸质会计数据时代,从原始凭证到最后的报表都由白纸黑字记录,审记线索清晰可辨,审计人员若对某一会计数据有疑问,通过从报表数据至原始凭证的逆向查找,相对容易判断问题所在。会计数据电子化后,肉眼无法见到会计数据原始的储存状态,审计线索的取得要依赖于电算化系统提供的查询功能,这样审计的范围就要扩展至对整个电算系统的审计。
(7)审计的时间间隔缩短
网络的发展将导致上市公司网上披露财务报告成为必然;另一方面,由于会计电算系统使得会计报告的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网络财务报告的报告周期可能大大缩短,这就提出一个问题:是不是对每期财务报告都要进行例行审计并出示审计报告呢?如果是的话,审计的业务量无疑会大大增加。然而对于这个问题,会计界也没有明确的解决方案。笔者认为,网上财务报告涉及面很广泛,一旦出现报告错误,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的错误都会影响到很多人,所以对网络财务报告进行审计是必要的。至于审计的方法必定是计算机辅助审计,否则无法完成如此大的工作量。
(8)对审计档案管理的影响
手工审计所形成的审计档案,所有的信息主要以纸张为载体,是审计的重要历史资料,必须按照规定妥善保管。而电算化审计下,大部分审计档案的物理性质发生了变化,是通过代码的方式存储在磁性介质上。在前文中已经提到:磁性介质易擦写,不稳定,且备份复制很容易,这就要求用更科学的方法,加强对审计档案的保管。当然,也有有利的一面。软件人员可使审计档案资料实现电子检索的功能,以后万一需要,查询起来也十分方便、快捷,这无疑比手工审计进了一大步。
总之,会计电算化的实施,给传统的审计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并引发了审计的变革,以上只是就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的主要几个方面做了论述,笔者认为在新的审计环境下,只有采取更为积极的对策,才能进一步提高审计的质量。
三、对策
(1)积极培养复合型知识结构的审计人员
加快审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使审计人员须要更新知识。不仅需要会计、财务、审计、工程技术知识和技能,熟悉审计法规,及其他审计规范准则外,还须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数据处理知识,掌握系统分析设计和电算化系统评审技术,电算化审计软件的开发使用和维护技术。审计发展的关键是人才的培养和加快审计人员的知识更新以适应审计发展的要求。
笔者认为积极培养更复合型的审计人员的具体做法是:加强广大审计人员计算机知识及应用能力的培训,逐步扩展和更新现有的计算机知识,提高操作水平,以达到能够对数据库等电算化会计处理系统进行操作来获取审计证据的目的;合理搭配审计小组人员,充分考虑审计专家和计算机专家的紧密配合,合理分工,相互沟通,不留盲点,提高效率;在高校财经类专业的教学中重视计算机正规知识的教育,除开设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会计电算化等课程之外,还要开设计算机辅助设计等相关课程,使高校成为培养计算机审计后备人才的摇篮。
(2)开展审计技术和方法的研究
由于计算机处理和手处理有很多不同点,从而产生了许多独特的计算机审计技和工具。计算机审计注重对业务事项和处理过程进行证据集,如要收集符合性测试的证据,一般是通过模拟数据进测试形成要收集的证据。因此,要大力开展对计算机审计术和方法的研究,如审计管理计算机技术、内部控制制度评价测试技术、数据库或数据文件的审计技术、应用软件审计技术、系统开发和维护的评价技术等,特别是内部控的测评技术,以尽快实现利用计算机审计。
(3)采用适应电算化会计的方法和手段
实行会计电算化后,手工审计方法已不能达到审计的目的,审计人员承担的审计风险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审计技术和方法应随之改变。当审计线索和审计数据都发生了变化时,审计工作单靠原有的一套审计方法和手段就远远不够了。对会计电算化的审计所包括范围也扩大了,不仅要对输入的原始数据和打印输出的会计数据进行审查,还必须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程序的可靠性、真实性和安全保密程度检查。根据系统程序的设计流程图,重点检查程序设计是否符合会计法规、会计制度和有关规定,以考核它的合法性、合规性;利用被审单位的实际数据,对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处理检验,并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数据文件进行审计。
(4)实施计算机审计以防范检查风险
电算化会计系统数据一般有两种存在方式:一种是由电算化会计系统的打输出功能将有关的会计资料打印出来,形成分类的书面会账簿资料;另一种是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全部会计数据存储磁性介质上。能够打印出来的资料只有少数,大量的会计料只能存储在磁性介质中或电算化会计系统中。电算化会系统对会计数据输入、处理和输出的改变使许多手工条件的审计线索发生改变,客观要求审计人员在进行实质性测时充分利用发挥计算机的功能,深入系统的内部进行测试审核,控制检查风险。在对证、账、表进行审计时,除了结合通常手工对系统行审计的方法和手段外,由于电算化会计系统信息失真的险随时都有可能发生,需要在测试系统程序控制的基础,每次审计时都利用实际数据或模拟数据测试被审单位的统程序,将测试的结果数据与正确的或应当出现的结果进核对,进一步检验被审单位电算化会计系统程序的可靠,检查各项公式的设置是否正确。
(5)对包括会计电算化在内的信息系统进行事前与事中审计
如何做到对包括会计电算化在内的信息系统进行事前与事中审计呢?在有关会计电算化的规章制度中,应当明确提出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应参加信息系统设计和评审验收.针对审计可视线索自然消失的趋势,强调在会计数据处理流程中,设置审计控制点,由计算机自动记录有关审计所需线索,提供测试数据和比较标准.审计人员有权审查系统的全部技术文档资料,以及进行系统测试和评价.在系统总体设计过程中,主要审查系统的合法合规性、安全可靠性、可审计性及可维护性.在系统测试过程中,主要测试形成系统核心的程序功能是否达到原定要求,内部控制制度是否严密,程序编写是否符合要求,以及测试数据运行结果是否正确.并应对非法数据的容错功能,以及系统抗干扰和对付突然事故的能力,发生非常事件、遭到破坏后的恢复能力作特别测试.在系统评价过程中,关键是评价系统是否达到了原定设计与开发的目标,其中可审计性最重要,如果达不到,有权否决整个系统,即授予在系统设计中的审计一票否决权.当然,在作好事前与事中审计的基础上,也要做好会计电算化过程的事后审计,主要是通过各种符合性和实质性测试的方法,对会计电算化的运算结果进行审计.特别是,在被审查系统的程序有所修改或输入、处理、输出的条件发生变化时,更要进行符合性和实质性测试,并对已经改变了的系统功能再次做出审计评价.
总之,会计电算化对审计工作带来很大的影响,只有采取相应的对策,才能更好的利用会计电算化带来的便利,提高审计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幺艳,浅谈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J].中国农业会计,2006,(01).
[2]邵春,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及对策[J].会计之友(上),2006,(02).
[3]孙红侠,浅谈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J].中国管理信息化(综合版),2006,(01).
1.1评价企业内部控制是内部审计最重要的职责
内部审计是组织内部为检查和评价其经济活动和为本组织服务而建立的一种独立评价活动,其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在联合国公共行政和财务处编制的《发展中国家政府审计手册》中做了精辟论述。它认为在20世纪,政府审计的重要发展之一是对内部控制观念的确认以及创建内部审计单位,并把它作为内部控制系统的关键部分。内部审计通过对一个单位的内部控制加以系统的检查和评价,提交审计报告,其中包括对各种经营活动无偏见的、公正的、实事求是的分析和经过证实以后而应采取改进行动的合理建议,以协助各级管理部门有效地履行其职责。显而易见,内部审计不仅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内部控制的特殊方式,而且评价与改善企业内部控制是其与生俱来的重要职责,也是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最重要的贡献。市场经济需要内部控制。特别是加入WTO以后,世界经济一体化使我国企业生存与发展面临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风险,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仍然十分薄弱,上市公司经营失败和各种舞弊案件的接连出现,凸显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必要和迫切。在这样的现实环境下,内部审计通过内部控制评价参与企业管理,改善企业内控品质更显得意义重大和迫在眉睫。
1.2内部审计开展内部控制评价具备得天独厚的条件
内部控制涵盖范围很广,涉及企业管理活动各个方面。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系统地检查和评价,不仅需要执业人员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执业胜任能力,还需要执业人员对企业情况有详尽地了解和掌握。有目共睹,近年来,代表我国审计水平前沿的注册会计师审计,尽管在形式上出现了内部控制专项鉴证业务,执业规范中对此也提出了要求,但在审计实践中,直到目前仍很少开展这方面的工作,即使是作为报表审计步骤之一的内控制度基础审计方法,在实际工作中,也往往流于形式,其原因固然有企业内部控制不规范、不完善、无法依赖等客观因素,但注册会计师对企业不熟悉、不了解、缺乏相应的专业判断能力等主观因素难辞其咎。不能掌握企业控制全貌,只能依赖以凭证、账薄和财务报告为载体的会计系统以及可以找到管理痕迹的书面上的控制程序,无法实施对内部控制的公允评价,更谈不上合理建议及促进企业内部控制的健全和完善。相比而言,内部审计处在企业内部,置身于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中,对企业内部控制最熟悉,因而也最有能力对其进行评估和建议。外部审计开展内部控制评价的诸多限制,尤显内部审计开展内部控制评价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在独立审计日益关注内部控制单独评价的同时,内部审计更有责任和条件重视开展内部控制评价,营造组织内外共同关注内部控制建设的氛围,共同促进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快速发展。总而言之,开展内部控制审计是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与国际先进内部审计接轨的必然要求。目的是要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能够按照预定的目标和方式,在有效的控制下规范运作。通过内部控制审计,监督、检查、纠正和处理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和错误,使内部控制更趋于完善。会计电算化下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策略会计电算化的实施,就好比危险的飞行一般,让人胆战心惊而又无法抗拒。计算机信息处理环境影响会计内部控制及其审计已是不争的事实,但目前对计算机信息处理环境下内部控制的内容、分类以及如何审计内部控制问题,概念仍然不十分清晰,不少控制措施以及审计方法严重脱离实际,许多问题还有待研究。
2.1加强对会计电算化内控的审计
信息数据处理相对传统纸币处理,容易篡改而不容易留下痕迹。内部审计人员应给予处理数据的系统和数据本身更多的关注。着重做到:(1)明确审计人员职责。审计人员要检查组织结构、职权和责任的分配与分工情况、以确定职责分能够提供有力的内部控制,如程序与系统开发、计算机操作、输入数据的控制等应尽量分离。(2)安全控制。审计人员应该确定是否制订了有关计算机硬件、计算机程序、数据文件、数据传送、输入和输出资料以及人员的安全规定。该项检查应该不仅涉及中央处理站的计算机设备,还应包括其他地点的小型机、计算机终端、通讯设施及其他设备。
2.2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
建立以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为目的控制措施。组织网络安全方面及高级程序语言的培训。大力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培训。如:数据模拟检测法、整体检测法、程序编码控制法、平行模拟法、程序追踪法。培养一批既懂财会、审计业务、又精通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有经验的复合型专业内部审计人员。
2.3加强外部电算化审计
建议相关部门尽快研究我国的信息系统审计制度,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任何直接或间接影响财务报表或其他至关重要资料的数据或处理系统都要求审计,并可在重大信息化工程项目中试点,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再逐步推广施行信息系统审计制度。在新的经济和技术环境下,注册会计师审计应考虑增加以下内容:
(1)审计除了对现行企业财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审计外,审计还要对如分部信息、非财务信息、前瞻性信息、知识产权、创新金融工具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审计。
(2)更加注重对内部控制制度的研究。为了使得注册会计师能够真正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注册会计师就不得不想方设法将审计风险降低到最小的程度。因此,内部控制制度对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一点同样也被我国新修订的《会计法》所重视。
(3)对不确定信息的审计。由于现代财务报告中包括了如或有事项、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计量和信息披露和无形资产等有关内容,因此,审计就不能不对这些内容进行审计。
(4)在审计报告中应增加分析性评价的意见。在审计报告中应增加分析性评价的意见,尤其是有助于评价企业收益质量的信息,根据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调查,绝大多数会计信息使用者认为,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掌握了丰富的资料和有关企业的情况,因此,他们要求注册会计师在其审计报告中增加有关分析意见。这些信息一般包括:审计范围和发现的问题;在备选的会计原则中,企业所选择的会计原则,特别是一个行业的其他企业采用的会计原则;企业管理当局在编制财务报表时所作出的重大假设及估计的合理性;与现有资产进行变现的有关风险。
(5)开展安全审计。安全审计是指审计人员对计算机网络环境及其有关活动所进行的系统审计,并进行评价的活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使得会计信息可以通过网络迅速地在世界各地传输,甚至直接传输原始会计资料,从而使得企业的信息能够最大范围地被信息使用者共同享用。但这种共同享用的基础是安全。由于计算机技术及人文方面的影响,网络信息的风险将会增加,如利用网络及安全管理的漏洞获取用户口令或电子账号,冒充合法用户作案;或通过网络远距离盗取企业的商业秘密等。因此,现代审计必须积极开展安全审计,并将其作为审计的中心内容之一。
(6)开展预测信息审计。因为现代财务报告中将大量增加有关企业未来的信息,其中包括大量的财务预测信息,而对这些预测信息必须要有相应的质量保证机制。在这方面,完全可以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的作用。
(7)开展对报表附注的审计。现在及未来,财务报表附注内容将会大大增加,因此,对这部分内容的审计也是不可避免的.然而,目前审计工作中针对有关会计报表附注的编制与审计的规范是相当欠缺的,也正由于对会计报表附往没有相应的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的制约,所以实务上对会计报表附注部分的审计,不仅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更存在许多不合理的做法。为此,应制定会计报表附注的会计和审计准则,完善法规制度,加强对会计报表附注的审计,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审计的责任得以更好地完成。
【关键词】前提;审计内容;审计程序
一、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审计工作开展的前提(一)提高电脑应用水平和审计业务素质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审计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取决于审计人员的计算机技能、网络知识和较系统的审计理论等多方面的综合运用水平。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不懂得电脑的审计人员因审计数据的异化就无法有效地进行审计;不懂得电算化会计系统的特点和风险就不能识别和审查其内部控制;不懂得使用计算机,就无法对计算机内存储的会计资料进行审查或利用计算机进行审计。这就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具备会计、审计理论和会计实务知识,而且要掌握计算机和电算化会计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由于会计电算化在不断向前发展,审计人员必须经常更新知识结构,以适应新形式下新技论文术应用的企业审计工作的需要。(二)引进审计电脑辅助软件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会计资料的归集和反映与手工处理系统时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得传统的内部安全控制方式有所减弱,这就要求引进电脑辅助软件的应用,完善企业内部控制职能。审计电脑辅助系统较之于会计电算化系统,二者既有联系又相互独立。会计电算化系统主要是为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提供财务信息,审计电脑辅助系统主要是辅助审计人员完管理会计软件商品化通用化比较困难,只能有针对性地开发研究。但是,管理会计电算化是以财务会计电算化为基础的,因为它们的数据同源,财务会计电算化能为管理会计电算化提供所需的财会信息。因此,企业应在实现财务会计电算化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推进管理会计电算化,解决管理会计手工操作难的问题,这样才能促进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推广应用,真正实现会计的核算职能、管理职能和控制职能。同时,也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奠定扎实的基础。(五)在发展电算化会计的同时更要重视对电算化审计的研究,使二者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特别在网络时代,网络技术的应用给电算化审计的发展带来了契机与挑战,网络时代审计的创新远远不应局限于审计对象、审计技术、审计业务上,应是整个审计理论框架与实务的全方位的创新。网络时代号召审计理论和实务工作者,在互联网连接起来的全球化经济中,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对网络时代的审计创新进行全方位的开拓,以保证与电算化会计的发展同步。(六)随着管理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财务软件智能化必将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利用决策支持系统,在系统中除了设计有数据库外,还有方法库,其中预先放置了各种决策方法,可以快速运用这些决策方法处理数据库中的数据,得出在不同决策方法下的系统运行结果,从而为用户得出决策提供参考信息。从理论上未说,如果方法库中放置了足够多的方法,那么,系统便能提供足够多的决策帮助。(七)加强网络环境下电算系统的管理设立防火墙、电子密钥,采用网上公证,分高监控与操作等办法来实现系统内部的有效牵制。
三、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要顺应信息时代潮流(一)会计电算化向网络化的进一步发展会计软件的网络化目前大多限于局域网,信息传输的范围小,制约电算化会计效能的发挥,未来的电算化会计将向着广域网的方向发展,信息传输范围大大增加,使会计数据的异地共享成为可能。会计电算网络化将从原来企业内部的会计信息共享,上、下级单位之间的财务信息的传递转变到与外部相关机构的信息共享、与全世界进行信息交流。网络会计环境是一个集供应商、生产商、经销商、用户和银行等机构为一体的网络体系。(二)会计电算的发展要适应电于商务发展的要求电子商务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和各类电子工具进行的一切商业贸易活动。电于商务是21世纪贸易方式发展的方向:企业经济活动中的业务数据能够自主地进行双向交流,企业建设自己的电子账簿和电于银行账户划拨资金,企业采购、发货可以通过网络直接进行确认。它正以其低成本、高效率等特征吸引着大多数企业。电算化会计就是要充分利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从不同的来源和渠道收集企业经营活动中的会计数据、会计资料,按照经济法规和会计制度的要求予以存储、加工,并生成会计信息,向企业内外部各方面传递,以帮助信息使用者改进经营管理,加强财务决策和有效控制经济活动。在网络时代,电算化会计在实现其基本目标的基础上将顺应电子商务的发展。(三)会计电算化新领域———在线财务报告在线报告是指企业在国际互联网上设置站点,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定期更新的财务报告。其特点是利用国际互联网作为传播媒体,将网络页面数据采用“超文本”的形式,增强了会计信息的时效性、交互性。在线报告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财务报告顺序结构,它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建立了超链接,人们可以借助相关链接主动而迅速地搜寻所需信息,企业还可根据不同用户的要求提供更加个性化的财务报告。在线报告改变了信息披露方式。由于信息链的建立并不局限于财务信息本身,其范围可以覆盖所有与企业经营有关的方面,提高了不同信息处理部门之间信息资源共享的程度。在线报告在美国应用较为广泛,从其现有的在线报告来看,它们往往不是作为一个独立的部分出现在互联网上,而是融合于整个企业的经营情况介绍之中,与各种营销统计数据及其他非数量化信息一起向关心企业的公众展示企业的综合经营情况,有利于准确地把握企业的财务脉搏以及业务活动。总之,在线报告实现了会计信息的实时追踪,便于财务报告的需求者及时掌握相关企业的第一手资料,为本企业的理性决策提供了方便,实现了企业的在线管理,并利于会计信息系统的社会监督和政府监督。成内部审计工作。二者的服务对象不同,但二者的内部功能是有联系的,并且是相互影响的。比如,二者既可以使用共同的数据库,但又有不同的软件包。二者既可以调阅、查询某些相同的数据资料,但又有不同的软件接口和不同的操作权限。都重视凭证数据库、明细账库、总账库及报表数据库等数据结构和内容的合法性、正确性、可靠性。会计电算化系统功能的强弱、数据库的标准化与开放性、是否保留处理过程和审计痕迹以及预留审计测试通道等对审计电脑辅助系统的设计和实施影响很大。同样,审计电脑辅助系统的软件水平越高,越能及早发现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及处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二、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审计内容电算化会计系统与手工会计系统不同,它是由会计数据体系、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以及系统工作和维护人员组成,所以电算化会计的审计内容与手工会计系统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别,电算化会计审计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的审计一方面是企业的内部控制能在多大程度上确保会计电算化系统中会计记录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如输入、输出的授权控制,业务处理的审核等;另一方面是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能在多大程度上保护资产的完整性。通过以上两方面的评价,可以判断企业内部控制系统能在何种程度上防止或发现会计报表中的错误及经营过程的舞弊。(二)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程序的审计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核心就是会计软件,程序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会计电算化系统整体水平的高低,在这部分里主要审计会计软件程序对数据进行处理和控制的及时性、正确性和可靠性,以及程序的纠错能力和容错能力。会计软件程序的审计可采用通过计算机审计的方法及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中的数据转换功能的方法来完成。(三)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处理对象即会计数据的审计会计数据处理的真实性、正确性、可靠性,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正确性和可靠性,所以这一部分的审计是至关重要的,审计人员可采用抽查原始凭证与机内凭证相对比,抽查打印日记账和机内日记账相核对等方法,同时也可采用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的功能来完成审计,从而降低审计风险。三、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审计程序按照《审计法》的规定,一般审计程序可分为四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审计结论和执行阶段、异议和复审阶段。电算化会计审计结合自身的特殊要求,运用本身特有的方法也可以分为这四个阶段。(一)准备阶段在此阶段主要是初步调查被审计单位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基本状况并拟定科学合理的计划,一般包括以下主要工作。1.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电算化系统的基本情况,如电算化系统的硬件配置、系统软件的选用、应用软件的范围、网络结构、系统的管理结构和职能分工、文档资料等。2.与被审计单位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明确彼此的责任、权利和义务。3.初步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以便确定符合性测试的范围和重点。4.确定审计重要性,确定审计范围。5.分析审计风险。6.制定审计计划。在审计计划中除了对时间、人员、工作步骤及任务分配等方面作出安排以外,还要合理确定符合性测试、实质性测试的时间和范围,以及测试时的审计方法和测试数据。(二)实施阶段实施阶段是审计工作的核心,也是电算化审计的核心。主要工作是根据准备阶段确定的范围、要点、步骤、方法,进行取证、评价,综合审计证据,借以形成审计结论,发表审计意见。实施阶段的主要工作应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1.符合性测试。进行符合性测试应以系统安全可靠性的检查结果为前提。如果系统安全可靠性非常差,不值得审计人员信赖,则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取消内控制度的符合性测试,而直接进行实质性测试并加大实质性测试的样本量。在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符合性测试项目中,主要内容应该是确认输入资料是否正确完整,计算机处理过程是否符合要求。如果系统安全可靠性比较高,则应对该系统给予较高的信赖;在实质性测试时,就可以相应地减少实质性测试的样本量。2.实质性测试。实质性测试应该是对被审计单位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程序、数据、文件进行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进行评价和鉴定。进行实质性测试须依赖于符合性测试的结果,如果符合性测试结果得出的审计风险偏高,而且委托人有利用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舞弊的动机与可能,并且委托人又不能提供完整的会计文字资料,此时审计人员应考虑对会计报表发表保留意见或拒绝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进行实质性测试时,可考虑采用通过计算机和利用计算机进行审计的方法,具体包括:(1)“测试数据法”,就是将测试数据或模拟数据分别由审计人员进行手工核算和被审计单位电算化系统进行处理,比较处理结果,作出评价;(2)“受控处理法”,就是选择被审计单位一定时期(最好是12月份)实际业务的数据分别由审计师和会计电算化系统同时处理,比较结果,作出评价。3.利用辅助审计软件直接审查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数据文件。审计人员可利用通用或专用审计软件直接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下进行数据转换,数据查询,抽样审计,查账,账务分析等测试,得出结论,作出评价。(三)审计结论和执行阶段审计人员对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后,整理审计工作底稿,编制审计报告时,除对被审单位会计报表的合理性、公允性、一贯性发表意见,作出审计结论外,还要对被审单位的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处理功能和内部控制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审计报告完成后,先要征求被审单位的意见,并报送审计机关和有关部门。审计报告一经审定,所作的审计结论和决定需通知并监督被审单位执行。(四)异议和复审阶段被审单位对审计结论和决定若有异议,可提出复审要求,审计部门可组织复审并作出复审结论和决定。特别是被审单位会计电算化系统有了新的改进时,还需组织后续审计。总的来看,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快速发展,同样要加快审计电脑辅助软件的引用和应用,努力提高审计人员的会计电算化及审计电脑辅助软件的应用水平。及时地、准确地、全面地对企业的财务信息和业务信息作出审核和评价,监督企业管理和经营活动,使其得以良性运行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朝晖.电算化环境下会计人员的困惑和思考[J].工业会计,2003,(5).
[摘要]:随着经济迅猛发展,计算机在我国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并很快向更大范围扩展,审计工作中实施电算化已是当务之急。本文拟从我国电算化审计的现状入手,剖析原因,提出加快实施电算化审计的初步思路。
关键词:电算化审计现状分析实施思路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步伐的加快,经济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审计电算化作为一种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的重要方法,其应用的范围正越来越广泛。电算化审计是与传统的手工审计相对应的概念,是审计人员用手工的或电算化的审计方法、技术和程序对电算化或手工信息系统所进行的审计。其范畴可有以下三种:
方式1:用手工的方法对电算化信息系统进行审计;
方式2:用审计软件对手工信息系统进行审计;
方式3:利用电算化审计方法对电算化信息系统进行审计。
它可在审计项目安排、方案设计、审计取证、汇总分析和跟踪反馈等多方面发挥作用,把审计人员从费时费力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逐步解决审计系统人员少、任务重的矛盾,并可大量地节省成本。因此必须加强审计电算化的研究,积极探讨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如何实施审计的问题。
一、实施电算化审计的必要性
1、传统审计方法工作量大、效率不高。
传统审计方法中一百多张工作底稿主要靠手工完成,底稿中的数据勾稽关系是通过标注交叉索引连接的,工作量大且易出错,如有反复(审计实务中这是常有的事)就会一动百动逐张修改,稍有疏忽,就会顾此失彼,出现数据不衔接的情况。大量的重复劳动浪费人力物力。
随着国家经济体制的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范、发展,社会公众对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日益重视,要求也越来越高;审计工作任务日趋繁重,传统审计方法由于操作技术上的局限性,效率不高,越来越难以胜任国家提出的各项要求。随着会计师事务所脱钩改制,审计工作必须改变工作方法,改进工作手段,实现电算化审计来完成日益增长的任务和要求。
2、会计电算化发展迅猛,客观上要求审计工作加快实现电算化。
会计电算化从1979年进行试点,伴随着我国的改革开发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许多单位在会计工作中摆脱了手工记帐,建成了电算化信息系统。会计工作开展电算化后,一方面会由于系统设计上存在漏洞、会计软件的合规性合法性不够完善或运行不可靠等原因,使得会计数据处理结果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一些非人为错误;另一方面,会由于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不够健全、篡改数据不留痕迹等原因使利用计算机犯罪而产生的人为错误屡有发生。同时,会计工作开展电算化后,手工记帐方式下的记帐凭证、明细帐、总分类帐及整个帐务处理过程均以肉眼看不到的电磁数据形式存放于计算机中,造成审计线索缺乏,审计风险增大。传统审计中抽查会计记录、帐帐核对等方法已难适用于会计电算化系统。
因此,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使审计环境更为复杂,风险更大,必须大力降低审计风险,利用专门的计算机审计技术加强对系统设计、软件规范及运行过程的审计与监督,防止企事业单位在经济活动中不正常现象的发生。
3、同国际审计准则接轨必须加快实现电算化审计。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国际一体化的发展,我国对外交往日益增加,不断加强在经济、文化、技术、法律等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国际接轨是国家的既定方针,会计工作中早已提出向国际会计准则靠拢,同样审计工作也需要向国际审计准则靠拢。当前国际上计算机运用于会计、审计工作中已相当普遍,会计、审计准则的制定大部分是按计算机应用后的需求来考虑的。我们必须加快实施审计工作的电算化,否则很难向国际审计准则靠拢。与国际审计工作不协调一致,就不能很好的为对外开放服务。
二、我国电算化审计的现状及成因浅析
1、电算化审计方法名不副实,审计处于被动局面。
一般来说,电算化系统的审计会经历三个阶段:
(1)绕过计算机审计阶段(AuditingAroundtheComputer)
(2)透过计算机审计阶段(AuditingThroughtheComputer)
(3)利用计算机审计阶段(AuditingWiththeComputer)
而在我国审计实务中,对大多数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的审计还停留在绕过计算机审计的阶段,即审计人员不审查机内程序和文件,只审查输入的数据和打印输出的资料。这实际上是审计人员对当前会计电算化系统所采用的一种手工审计方法,不涉及计算机软硬件知识。由于不对计算机程序处理过程进行审计而只对有限的部分数据进行审计,因此可能不彻底,具有片面性。审计对象受到计算机操作人员的限制,后者完全可以只提供他们愿意被审查的信息,其他敏感性信息则极有可能被人为掩藏。这样审计人员处于被动地位,难以获取充足的审计证据支持其审计结论,难以保证计算机环境下的审计质量,只是一种过渡性的被动审计方法。这种方法必将被计算机审计所替代。
我国审计实务中主要采用这种绕过计算机的审计方法有其存在的信赖基础:我国企业在启用会计软件时须经主管财政部门评审,验收合格后才能甩掉手工帐。这种评审在某种程度上是对企业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内控评价与风险评估,使得审计人员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信赖这一评审结果,相对减少了审计风险。但是,国际上并没有这种评审做法,随着对外开放与国际接轨,这种绕过计算机的方法终会失去信赖基础。
2、计算机辅助审计停留在浅层次运用,专业审计软件市场不完善。
目前计算机在审计中的运用主要采用通用的办公自动化软件,即运用Windows的资源管理器进行审计文档管理;运用Word字处理软件编制审计计划、审计总结及审计报告等综合类底稿;运用Excel制表软件进行试算平衡、编制审定会计报表等。这些软件定义方便、自由度较大、不易统一,难以形成所内统一的操作模式,规范程度较低,缺乏系统性,难以做到各底稿间的有机连接,尤其是难以做到与被审单位的计算机信息系统连接以直接获取审计所需数据。
计算机辅助审计停留在浅层次运用,主要原因是专业审计软件市场不完善。审计软件开发周期长,使用周期短,市场容量狭窄,需求又有不确定性和不断增长性,造成审计软件的开发难度远远大于财务软件,这就使众多的软件开发公司热衷于利润高、难度小、维护少的财务软件,而轻易不敢涉及审计软件。同时,由于我国各部门之间的财务软件基本上是自行开发,独立一套体系,通常不会留出数据通道,也给开发计算机审计软件造成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没有软件可用,这就使得审计人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计算机审计时不得不停留在看重检查输入前的原始凭证和越过电算系统直接去检查处理打印出来的结果的一种手工审计方法。整个软件市场缺乏高质量的通用审计软件来配合通用会计软件的使用。
3、审计人员队伍整体计算机知识缺乏。
论文摘要:计算机和软件技术的广泛运用,使会计电算化进入到了迅猛发展的阶段,同时也对会计电算化审计提出了新的挑战。从会计电算化基础内涵入手,通过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展开分析,运用分析、举例等方法原理,结合目前我国企业和审计的实际情况,讨论了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一系列影响、会计电算化审计面临的问题等,提出了会计电算化审计未跟上信息技术发展的观点,得出了应加强内部控制、做好系统电算过程和结果的审计的对策。
会计电算化是指以电子计算机为主,将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具体应用到会计业务处理工作中的会计信息系统。通俗的说会计电算化就是应用计算机设备和配套的软件替代手工完成会计工作的过程。企业会计电算化的普遍开展,对审计工作的审计线索、审计内容、审计标准和准则、审计技术及审计人员等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如何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对传统的审计方式进行改造,是国内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1 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
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审计内容却发生了一些变化,主要表现在:
电算化审计的内容和难度加大:由于软件行业的发展,会计软件也朝着复杂化、专业化发展,其功能越来越多,结构也日趋复杂。但是,目前我国的软件公司在开发财务软件时,仅考虑到企业会计核算的需要,极少兼顾到电算化审计的要求,故当审计人员对公司进行财务审计时,往往发现缺少数据接口,也不能进行数据转换,很多本应由计算机完成的工作,现不得不人工完成,这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审计人员的负担,也会产生不应有的差错。
审计人员需要对财务软件进行审查:因财务软件是根据相关数据自动生成报表,故一旦公司财务软件受到攻击,无论是无意还是有意,均可能产生相关漏洞,这就为某些不法之徒侵占公司财产提供了便利。这样的情况就要求审计人员需要对公司的财务软件进行细致的审查,以检查其是否被恶意程序修改,产生的数据是否真实、合法、安全、有效。
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标准和准则的影响:审计对象、审计线索、审计内容、审计技术等是审计的相关要素,如今会计的工作方法发生了改变,由手工记账向会计电算化发展,故审计的相关要素也发生了更改,其旧有的与手工记账相对应的审计标准和审计准则也不适用了,势必需要一套新的审计标准和准则,能与现有的会计环境相对应。尽管目前已有部分关于电算化审计的准则和标准出台,但与实际需要相比,还远远不够,因此国家需要加快制定与会计电算化相应的审计准则和方法。
2 会计电算化审计面临的问题
我国电算化审计软件还不成熟,不完善:由于我国软件公司在设计会计软件时未能考虑到审计的需要,没有设置相应的电算化审计窗口,以致影响了审计工作。其主要表现为两方面:
一是我国的商品化会计软件向用户提供的是一个“黑盒系统”,既不提供审计所需数据接口,也不提供系统凭证、账簿和报表的文件结构及设置,这方面的工作就需要由人工来完成,光靠软件很难进行审计取证工作。
二是会计软件未能预留审计测试通道。审计人员经常要进行穿过测试,在系统不提供审计测试通道的情况下测试数据很难清除,极易破坏客户的数据文件。电算化审计软件是审计人员开展具体电算化审计工作的有效工具。
3 我国会计电算化审计的对策分析
会计电算化的实施使得会计系统本身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电算化系统的审计与对手工账簿的审计相比,相应在审计内容、方法上也发生了变化。无论是对购置的会计软件还是对自行开发的会计软件,审计内容上都需要对其系统内控进行审计,以及对其电算过程和结果进行审计,审计方法或措施有所不同。
3.1 需培养具有复合型知识的审计人才
由于会计电算化的日益普及,其对审计人员的要求有了相应提高。在手工记账时代,审计人员只需具备扎实的会计理论及实务知识即可,但在会计电算化时代,由于计算机硬件及软件的引入,需要设计人员掌握一定程度的计算机知识,能分析掌握会计电算化系统。
3.2 审计人员需要在现有的审计基础上研究新的审计技术和方法
新的事物的产生必然需要有新的技术和方法。因此需要加强对计算机审计的技术和方法的研究,例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测试技术、数据库或数据文件的审计技术、应用软件审计技术、系统开发和维护的评价技术等,这些审计技术和方法的研究与应用,将极大地提高审计人员的审计效率,加快审计工作的进程,也将对目前各种不同的审计技术和工具进行相应的规范。
3.3 为适应电算化审计,需要采用新的审计方法和手段
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普及,与手工记账相对应的审计方法显然已不能达到电算化审计的要求,其审计风险也日益显现,在会计电算化的环境下进行审计,原有的审计线索和审计数据都发生了变化,因此形势要求审计人员加快新的审计技术和方法的应用。同时,对会计电算化的审计范围也扩大了,电算化审计不仅需要对数据的输入及输出的真实性、合法性等进行审计,更需要对会计电算化程序进行检查,已确定其未受攻击,计算过程是可靠的。
参考文献
[1]邱胜利.会计电算化与计算机审计实务[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1991.
[2]尹平.审计技巧示范[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
[3]韦沛文.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
[4]崔健民.独立审计准则操作指南[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
[5]托马斯·波特.计算机审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0.
[6]蔡春,车宣呈,陈孝.现代审计功能拓展论[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电算化;审计内部控制;审计风险
现今时代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我国企业在变化中发展,而会计系统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部分,也需要随着企业的发展不断进化。会计电算化系统为会计系统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契机,但是会计电算化系统需要与企业发展、与时代相适应,只有这样才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推进力量,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以及企业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因此,企业需要认清企业先行的会计电算化系统状况,随时从实践中总结电算化系统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形成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提出适合企业发展目标的审计对策,以保证企业在变幻莫测的市场经济环境中能够平稳的发展壮大。
1、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现状
1.1会计电算化系统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会计电算化系统逐渐走入大众视野。会计电算化系统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将传统的会计信息的存储方式、会计核算以及会计信息的监管控制方式进行科技化转变,利用计算机技术将会计的传统的纸质信息转换为电子信息,利用计算机算法进行会计核算等其他相关操作,将人从繁琐的会计信息计算中解脱出来,优化了会计信息的管理过程、提升了会计系统的工作效率以及质量。会计电算化系统为企业会计信息管理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为企业的会计信息带来了诸多弊端。因此论文对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现状进行以下研究。
1.2对会计电算化系统认识浅显
部分企业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其转换会计信息的存储利益管理方式的层面,在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应用方面也仅仅停留在,电算化系统对会计人员工作量的简化方面。而对于建立系统化的、安全的会计信息体系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上认识相对不足,部分企业没能认识到会计信息电算化系统为企业会计信息管理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网络环境的危险。尤其是企业审计人员忽略了对自身的系统安全相关技能的培养,认为会计电算化系统涉及到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只要依赖相关的专业人士就可以,使得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全难以得到充分的保障。
1.3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设计与会计实务脱节
我国企业现在应用比较普遍的会计电算化系统,普遍存在系统初始化步骤过多、系统功能模块固定、系统更新困难等问题,使得会计电算化系统与企业会计实务存在脱节现象。尤其是一些会计电算化系统将企业的生产成本计算、企业利润计算以及利润分配进行分别处理,使得会计信息缺乏连贯性,影响企业会计信息处理效率,最终导致企业会计信息体系混乱不利于审计工作的进行。国外引进的会计电算化系统与我国的会计实务存在较大差异,系统与我国的应用环境兼容性较差,严重影响企业审计工作的正常进行,进而影响企业生产运营效率。
1.4企业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
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与企业的发展,企业电算化的审计内容在不断变化,审计内容主要包括:内部会计信息控制系统审计、电算化系统开发审计、以及审计应用程序的审计等工作。而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计算机程序属性为系统带来诸多不确定因素,因此其内部控制规则在不断变化,先行的会计控制制度已经难以应对审计工作的需要,因此需要与会计电算化系统相适应的计算机审计控制程序。尤其是应对会计信息的录入、核对以及维护等工作,需要有效的审计程序防止会计信息舞弊以及会计信息泄露等严重影响企业商业活动的问题。
1.5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差、技术能力落后
部分企业技术能力相对较差,尤其是在会计电算化系统和财务管理系统的对接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经常出现会计信息操作系统与财务管理应用系统兼容性能差等问题,尤其是在财务信息与会计信息的交互、信息的管理控制等方面,难以实现信息的无缝交流以及信息共享,经常需要人力进行信息转换,严重影响企业管理工作的进程。
2、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审计对策
会计电算化系统存在的诸多问题,为企业的审计工作带来难以预计的风险,这就需要企业加快审计对策的建设工作,以弥补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缺陷,维护企业会计信息的安全,降低企业会计信息管理过程中的风险。
2.1深入学习会计电算化系统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电算化系统在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而部分企业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因此,需要企业能够人如学习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整体构架以及该系统在企业的会计信息里管理过程中能够发挥的作用,进而灵活的将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各部分功能应用大企业的会计信息管理实务中。会计电算化是顺应时展以及可以发展的必然结果,未来的会计信息处理将会是“网络财务”时代,因此企业应学会顺应时展,学会灵活运用新技术,构建企业的运营流程一体化系统,实现企业中生产材料供应商、产品制造厂、营销系统以及客户等企业常见问题的协调处理,实现企业信息的集成化管理,方便企业信息的审计处理工作。以提升企业管理效率,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坚实的基础。
2.2优化会计电算化系统结构
现在企业使用的会计电算化系统与财务系统等企业管理系统,大多是分包给不同的软件开发公司进行系统开发,这就导致不同系统之间存在不能兼容、系统功能模块存在重复或者缺失等问题。因此,为了构建企业信息一体化系统,企业不应该盲目追求系统投入使用的速度,而应该兼顾系统的功能以及系统的兼容性,统一设计符合企业管理实务的会计电算化等信息系统,使得会计电算化系统与企业其他信息管理系统的兼容性更强,信息管理功能可以与企业系统互补。实现企业信息一体化管理,提升企业会计信息的处理能力,方便审计工作的进行,进而更好的保障企业会计信息等经营信息的安全,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保驾护航。
2.3构建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
会计电算化系统背景下,审计人员需要灵活掌握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运用,并利用电算化系统程序进行审计工作。构建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需要:(1)利用会计电算化系统优点,针对企业内部信息交互、项目管理等固定风险建立固定控制制度,例如:项目质量控制制度、信息安全控制制度以及三级审核控制制度等,保证企业基本活动的安全。(2)对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程序性测试,即进行审计工作时,注意审查企业是否严格按照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会计信息处理工作,是否实现会计电算化系统下的岗位分工合作与监督。(3)建立科学的内部控制程序,将每项工作落实到个人,实现个人责任制,激励企业员工工作积极性、提升工作效率与质量、降低企业运营风险。(4)构建安全的信息交互系统,严格设置信息的访问权限,并对方信息访问工作进行记录,构建完善的企业会计信息安全保护体系。(5)制定全面严格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审计准则,将电算化系统的审计工作标准化,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借鉴先进经验,制定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情况的会计信息电算化系统的审计制度。
2.4提升工作人员素质与企业技术能力
企业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企业的技术能力关系到企业的发展速度与发展方向,因此,企业需要完善人才引进以及人才培养制度。提升工作人员素质与企业技术能力需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引入高素质人才;二是加强企业现有人才的培养。引入高素质人才,需要企业在进行人才招聘时,正确认识企业需要,端正态度挑选最适合企业发展实际的人才。加强企业现有人才的培养,需要企业将定期的人才计算机基本素质培训与不定期的会计以及审计专业知识培训相结合,实现企业工作人员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的同步提升。综上所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会计信息处理工作占据了十分重要位置,在企业生产运营中对企业资本的调控作用、企业生产资本的筹集作用以及企业利润的分配作用等不可替代。为企业的会计信息处理与审计工作带来诸多不便、为企业信息带来风险。因此,论文提出了深入学习会计电算化系统、优化会计电算化系统结构、构建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提升工作人员素质与企业技术能力等审计策略,提升审计能力、降低审计工作风险、为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实现企业资本良性循环以及企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洋.我国会计电算化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5(03)
[2]武海景.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审计工作[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5(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