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毕业音乐会总结8篇

时间:2023-03-15 15:02:2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毕业音乐会总结,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毕业音乐会总结

篇1

【关键词】艺术硕士教育 调查问卷 课程设置 学生反馈

“音乐专业艺术硕士教育记录与比较”项目是在教育部批准艺术硕士正式成为硕士学位教育初始时期,试图通过对音乐专业艺术硕士教育状况在教学、学习以及课外交流活动等方面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以得到量化分析结果的跨学科研究课题。采用数据采集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我国高等院校音乐专业艺术硕士教育体系的教学、课程设置、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和学习状况的主观意见反馈做第一手资料的信息收集和分析,是该课题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数据收集和分析目的是除了常规的理论研究之外,规范和改善音乐专业艺术硕士教育微观体系,从量化的参数分析结果研究该体系是否能够达到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对艺术硕士教育目标的要求;研究艺术硕士教育体系各个环节中的关键元素如何对教育成果产生影响;研究教学中的主要角色教师和学生在通过一个教学周期的学习和教学之后,对整个艺术硕士教育直观的综合印象产生了哪些变化。

一、调查问卷的背景

此次学生跟踪调查问卷是接续第一次调查问卷的思路,针对第一次问卷的分析结果和倾向性结论设计而成。学生是艺术硕士教育的受体,针对教育的主观感受能够最直接地反映浅表存在的问题,从而找出进一步深入分析的切入点。这次调查问卷的目的是依据项目立项的研究意图,多方面地触及硕士研究生经过两年多的学习之后对学校教学和学习方面相关问题的想法和态度。综合学生问卷、教师问卷和其他数据采集的分析结果,完成一个初步的、基于实际接触得到的数据分析报告,同时为建立进一步分析课程设置数学模型提供基础数据。

此次调查问卷发放的时间在2014年。调查的目的是,直接了解学生经过音乐演奏专业硕士课程学习之后,对教学体系中的具体问题的直观感受和评价。调查问卷发放的对象是2012年入学的音乐表演专业(包括钢琴、声乐和器乐演奏等专业)艺术硕士研究生。这种抽样调查的方式简单易行、问卷制作的封闭式问题对调查对象完全一致、分析归纳数据简单准确,与项目最终的目的比较吻合。这次问卷发放的范围覆盖了全国范围内的39所院校。

第二次问卷在全国范围内选择39所院校中的钢琴和声乐专业的艺术硕士学生。调查问卷共发放了600份。收回有效问卷585份,有效率占97.5%。

二、调查问卷内容

调查问卷一共分为十个问题。前五个问题涉及学习的感受和收获。第一个问题即“艺术硕士阶段学习与本科阶段学习的最大差异”,从“课程深度、考试要求、学习目的性、没有差异”等方面了解学生从本科到硕士阶段对学习差异的综合感受。这是一个多选题。问题设置的目的是试图得到经过两年学习的学生对艺术硕士专业课程的直观反映。四个选题的设置也是通过一个先期阶段调查之后得到具有比较典型问题的回答。再次在问卷中设置,是想进一步确认这些问题存在的普遍性。

第二个问题也是一道多选题,即“你认为表演能力的提高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A技术技巧、B作品理解、C创造发挥空间、D稳定心理素质、E音乐会项目设计”。这个问题是针对艺术硕士教育培养目标具体体现在那一个方面而设。尽管最终的考核形式会以演奏和论文的方式,学生在学习阶段的收获会有侧重。这些问题能够反映出课程设置和教学方面的质量和教学效果。

第三个问题即“毕业音乐会能否全面反映艺术硕士学习的真实收获?A全面反映了学习成果、B需要论文的理论补充、C部分反映、D差距很大”。毕业音乐会是音乐专业表演专业艺术硕士展示自己学习成果和演奏技艺的最终呈现方式。各个院系艺术硕士教育对表演实践和理论学习各有侧重。这个问题目的是从学生的角度如何看待毕业音乐会的考核效果。

第四个问题即“专业理论课对表演的帮助在哪几方面?A 更容易理解作品、B 使表演更趋理性、C 更容易记忆作品的演奏要点、D与提升表演水平关系不大、E 更好地把握作品整体结构”。这个多选题涉及到了目前表演专业艺术硕士课程设置与表演实践能力提高之间的关系。先期的数据采集和分析对于理论课与实践能力提高之间的关系做过理论上的分析。该问题是想得到学生的直观感受。

第五个问题即“专业(实践)课是否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这个问题是一个非常尖锐直接的问题。同第一个问题类似,是一个能够从数据上得出直接结论的问题。有的时候简单直接的感受更能够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直逼问题的实质。

后五个问题则侧重了解课程设置的几个特定内容。第六个问题,“选修课的必要性”。选修课是一个充分体现教学理念特点和个性化培养学生的一个衡量指标,也充分体现了各个学校在教学方面的课程设置和师资状况的配置。第七个问题,“列出对自己能力提高影响最大的三门课程”。这个问题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范围做比对。设置的目的是试图证明最受学生喜爱的课程分类。是否存在理论与实践、宏观与微观、教师与学生之间等各种分类关系在学生中的影响。第八个问题,“你认为毕业论文的作用:A 音乐会作品的文字阐释、B表演技能提高的理论阐释、C 艺术硕士学习的全面总结、D与专业表演关系不大”。毕业论文是表演艺术硕士衡量毕业学习成果考核毕业成绩的另一种重要形式。相对于原来理论硕士学位的学习,毕业论文的地位可能具有了新的位置。这个问题是艺术硕士教育从尝试到成熟过程的一个标志。特别有意义的是毕业论文与毕业音乐会之间的关系。第九个问题,“艺术硕士学习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哪几方面?A提高音乐表演技能、B事业进步的阶梯、C就业的需要、D走一步算一步”。这是一个单选题,目的是考察学生经过阶段性学习之后,对自己学习的前瞻性判断,同时,考查学生学习的功利性。第十个问题,“简短一句话,说一说艺术硕士学习的感受”。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往往最能够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想法,可以套用前一题的四个选项。也就是,回答问题的性质基本上可以用第九题概括艺术硕士学习必要性的具体体现来归纳。

三、调查问卷数据简析

“学习的目的性更强”与“考试要求”占回答比例最多的两个选项。这说明艺术硕士阶段学习的方向性更强,动力更加明确。课程深度差异的比例并不占优势。当然,这与问卷没有做学校之间差异性区别有关系。

第二题中“创造发挥空间”和“稳定心理素质”这两项比较少。“技术技巧”的提高占有绝对多数。这说明我们大多数被试学校的学生对课程设置和教学质量基本上给予了正面的肯定,那就是提高学生的表演实践能力。“作品理解”和“音乐会项目设计”这两项的衡量标准一个是思考方式和处理方式的改变,一个是处理大型项目的筹划能力。从这方面能够看出,教师对学生学习素质的正面影响和学习能力的细节方面的注重是值得肯定的。第三个问题,毕业音乐会在艺术硕士学习中,既是一个学业上考查技术技巧的方式,又是一个体现学生综合素养的时刻。同时各个培养院校对毕业音乐会的认识也存在差异。A和C项近70%的学生给予了毕业音乐会的正面肯定。B项其实是我们认为毕业音乐会在音乐表演专业艺术硕士学业中的真实功能,也就是理论与实践之间更侧重后者的地位。可以看出给予这项认可的人数只有20%,甚至还有相当部分回答认为毕业音乐会并不能如实反映学习的成果。

在涉及到作品分析、表演控制、音乐演奏记忆和作品整体结构把握等学习的四个方面。回答基本上肯定了理论课学习的重要性。但是,有近40%的人给予了负面的回答。理论课与表演艺术实践课程之间的关系还有进一步密切和完善的空间。对选修课的正面肯定其实是对表演专业个性化教学的一种期待。

毕业论文的要求曾经是艺术硕士学习要求中的热点问题。从问题的回答来看,对于毕业音乐会的认识的回答比例比较吻合。毕业论文与毕业音乐会之间的关系的确是教学和学习两方面都非常重视的问题。回答第八题时,大约有超过50%的学生都将此作为了多选题,也就是选择了两个以上选项做勾选。这一方面说明当时设计问题的时候不够严密,同时也说明学生毕业之后面临的事业选择的压力。设计此题的意图,是想将学习的动机进行各个层次上的剥离,试图在新的就业和事业升级的形势背景下,考查学生学习的动机。

最后一题的回答结果:A 项占36%的回答认为艺术硕士的学习提高了音乐表演技能;B项 87%的回答涉及了事业进一步发展;C 项80%左右的回答涉及了就业;D项几乎没有回复。四个方面的回答比例恰好能够佐证上一个问题的空缺。

这个科研项目立项初期的计划,就是对所有采集的数据做初步的归类整理、归纳和浅层次上的分析,不做结论性的结语。这份学生调查问卷的初步数据统计,比较明确地说明了经过一个周期学习的学生对当前表演专业艺术硕士教育的直接想法。这些多样的想法和态度已经顺着问卷设计者的思路归拢成为一组组目的性和方向性明晰的数据,为建立数学模型做系统的分析提供了一些可靠的依据。

(注:本文为北京师范大学自主科研基金重大项目“音乐专业艺术硕士教育记录与比较”,项目编号:008-105564GK196)

参考文献:

[1]张忠华.关于大学课程设置的三个问题[J].大学教育科学,2011(6).

[2]李占秀.艺术硕士(音乐)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调查与思考[J].音乐创作,2012(6).

篇2

音乐会《一首桃花》圆满落幕国音堂

2013年6月14日,中国音乐学院应届毕业生马潇涵的个人音乐会《一首桃花》在学校国音堂音乐厅举行,为盛夏的中国音乐学院增添了一份热烈的气氛。此次音乐会得到了中国歌舞剧院的大力支持,中国歌剧舞剧院交响乐团全程担任伴奏,为观众奉上一场视听盛宴,在毕业音乐会扎堆的季节,这一举动着实吸引人的目光。音乐会以歌曲《一首桃花》拉开帷幕,歌曲选自小剧场歌剧《再别康桥》,是由林徽因作词、周雪石作曲的经典名曲,属于小咏叹调,词句略显晦涩,对演唱者的要求十分严格。选择如此高难度的歌曲作为开场曲,甚至将音乐会的名字也命名为《一首桃花》,可见马潇涵对这首歌曲的喜爱,她说:“这首歌对我来说有很重大的意义,《一首桃花》是徐志摩飞机失事后,林徽因对着桃花想起他而唱的,从开始单纯的演唱到慢慢理解,我对这首歌的感触特别深,好几次都唱流泪了,因此这是我不能放弃的一首歌。”演唱中,马潇涵寄情于声,丝丝入扣,在唯美灵动之中,将词作者对生命的惊喜与惊叹完美的表现了出来。除这首作品外,马潇涵还演唱了《映山红》、《长鼓敲起来》、《想亲亲》等经典作品,甜美的声音,浓郁的民族风格,让现场观众都陶醉在动人的乐曲声中。更加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歌剧舞剧院歌剧团团长田彦、著名原生态歌王高保利、中国歌剧舞剧院青年歌唱家王志昕这样重量级的嘉宾特邀到场献唱,为马潇涵加油打气,三位歌坛前辈纷纷将自己的经典曲目奉献给现场观众,精彩的表演赢得了观众热烈的掌声,也将音乐会的气氛一次次推向。

刚刚大学毕业的马潇涵,2008年考入中国音乐学院,师从郭祥义教授学习声乐。国音堂音乐会前,作为地道山东人的她已经在家乡山东师范大学开了首场独唱音乐会,演唱了12首歌曲。那边刚刚落幕,她便马不停蹄的开始备战北京的音乐会,虽然她用“一时兴起”来形容自己开音乐会的想法,但在准备上却丝毫不马虎,“一开始觉得钢琴伴奏、在阶梯教室就行了,可后来觉得从来没有尝试过交响乐伴奏的我,一定要与交响乐合作”。下定决心后,随之而来的是巨大的困难和挑战,两场音乐会间隔时间仅一个月,北京音乐会只保留了山东音乐会中的两首歌曲,其余都要现背。第一次尝试与交响乐和伴奏,完全不得要领,所有人都很着急,她自己看着别人演出的录像去揣摩,“以前用钢琴伴奏时,都是钢琴跟着我,但与交响乐合作,一定要严丝合缝”。音乐会现场,马潇涵与乐队完美配合,为观众奉献了一场视听盛宴,但所有人都想不到,排练和伴奏的时间仅有短短的两个半天。

作为本科毕业生,选择在研究生毕业音乐会扎堆的时候开音乐会,马潇涵也觉得“压力山大”,老师郭祥义虽然对爱徒的演唱水平百分百的肯定,也不禁为她捏一把汗。可当马潇涵站上舞台,看到上下两层的观众席坐满了观众时,她一下子放下了所有的紧张与担心,甚至轻松的与台下的观众互动,气氛十分热烈,不少观众形容她是“唯一把音乐会开成了演唱会的人。”如今音乐会已结束了一段时间,追求完美的她开始总结自己的经验与不足,她表示自己对音乐会仍有不满意的地方,对歌曲的处理不够细腻,但也通过这两场音乐会学到了很多。对马潇涵来说,这是一场里程碑式的音乐会,收获的不仅是掌声,更多的是满满的感动和前进的动力。

历甘苦璞玉成器 结硕果饮水思源

坚持是什么?也许每个人对成功的定义都不同,有些人说,坚持是努力加上一点点的好运气;有些人说,坚持是一分耕耘总会有一分收获。对于马潇涵来说,坚持是对音乐的笃定,是一直走下去的信念。

儿时与音乐结缘,对于马潇涵来说好像是一件意料之外却又是情理之中的事儿。小时候的她喜欢唱歌,但就是单纯的喜欢,没想过系统的去学习。小学的时候妈妈为了让女儿有展示自己的机会,给她报名参加了一次歌唱比赛,正式比赛的时候小潇涵没有发挥好,高音没唱上去,还哭的很伤心,可就是这个比赛,让马潇涵被少年宫的老师看中,开始了她的音乐之旅。跟着少年宫的老师学了几年后,让她真正的爱上了音乐,也想在这条道路上一直走下去,因此妈妈带着她来到山东艺术学院,打算正式拜师学艺。可一个意想不到的问题出现在眼前,山艺的老师说,因为唱童声太久,改不过来,不能收她为徒。虽然老师的话给了马潇涵很大的打击,但她和父母都没有想过放弃,2007年几经辗转她来到北京找到了郭祥义教授,一个星期的等待,充满了忐忑与期待,最终郭老师听了她的声音后说“慢慢改吧。”简单的四个字,让马潇涵和父母都放下心来。2008年,为了更加深入系统的学习音乐,马潇涵准备报考中国音乐学院,为了考试,她从山东来到北京学习,自己一个人租房子,上课复习,终于她成功考入中国音乐学院,成为郭祥义教授的学生,当梦想成真的那一刻,马潇涵觉得一切的付出与努力都是值得的。

从2007年开始,马潇涵一直跟随郭祥义教授学习,每每谈到自己的恩师,她都滔滔不绝:“能跟郭老师学习我觉得很幸运,老师有很多优秀的学生,对我的要求特别严格,骂的最多的也是我。但是上课的时候郭老师的脾气特别好,跟随老师学习6年的时间,每次上课老师都很有耐心,唱不好就一遍一遍的给我们纠正。而在生活中我把老师当成自己家人一样,有什么事情都去老师家里跟老师唠叨。”这一次的音乐会,郭教授给予了马潇涵大力的支持,亲自抓曲目,一些小细节也不放过。都说严师出高徒,马潇涵果然没有辜负老师的期望,能够十分到位地用声音呈现作品,对于一个大学生来说,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马潇涵却十分到位地做到了,并得到了众多同行艺术家的认可。郭祥义教授谈到自己的爱徒时,言语间也毫不吝啬的透漏出对马潇涵的褒奖与疼爱:“执教30年来,像马萧涵这种悟性和接受能力如此强的学生,并不多见。这些与生俱来的天分让她可以有更多的机会接触难度较大的作品。因为她天资聪慧,接受能力又很强,我对她的要求也就更多一些,总是希望她能够再用功一些、更用功一些,再扎实一些,更扎实一些。”

谈未来 任重而道远

四年的学习与思考,让年轻的马潇涵对歌唱、对未来的想法有着超乎同龄人的成熟。面对如今的比赛热潮,她冷静看待,“我觉得再过几年,等时机成熟,在我自己的专业更加扎实的时候,我会选择性的参加一些比赛,锻炼自己,也可以通过比赛看到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不足。”现在很多歌唱演员都出了自己的作品,有没有这样的打算?她说,现在作品很多,但不一定都适合自己,好的作品可遇不可求,她一直在期待着能够遇到适合自己的那首歌。若不是马潇涵就坐在眼前,也许我不会相信这样的回答是出自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之口,严谨的态度,清晰的思路,让我们对这个小姑娘不得不刮目相看。

篇3

美妙歌声伴新人领证

2013年12月4日,中国戏曲学院音乐系民族管弦乐团在北京音乐厅举办了一场具有浓厚戏曲风格的民族音乐会,这是该乐团成立以来的首次对外专场音乐会。

中国戏曲学院音乐系民族管弦乐团成立于2010年,由中国戏曲学院音乐系民族器乐专业的优秀教师和优秀在校生组成。此次音乐会由著名指挥家、作曲家杨春林执棒。音乐会曲目全部由戏曲风格的民族器乐作品组成,包括《乱云飞》《秦香莲》《打虎上山》等,并以独奏、重奏、齐奏以及合奏等形式展示。

(本刊讯)上海新人到各区县婚姻登记处领取结婚证时,将有富有时代感的喜庆音乐相伴。曾创作《真的好想你》《牵挂你的人是我》等千首歌曲的作曲家李汉颖无偿捐赠原创歌曲《我们结婚啦》播放版权,让阳光、欢快的旋律为步入婚姻殿堂的新人带来喜悦心情和美好憧憬,也被认为是我国第一首伴随新人结婚登记的公益歌曲。

(申 申 /文)

宁夏两部

回族舞蹈全国获奖

第九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决赛在贵州省贵阳市落幕,由宁夏舞蹈家协会选拔推荐的回族舞蹈《阿色俩目》和《花儿与少年随想》获得作品银奖。

由中国文联、中国舞协主办的“荷花奖”是中国舞蹈最高奖。本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评奖共收到全国各地参赛作品280余件,最终52个节目入围决赛,参赛作品涉及汉族、藏族、维吾尔族、蒙古族、回族等多个民族。2013年11月11日至14日,1000多名舞林高手云集贵阳,在“荷花奖”舞台一决高下。由宁夏演艺集团歌舞剧院创排的女子群舞《阿色俩目》和宁夏大学音乐学院创排的群舞《花儿与少年随想》获得作品银奖,宁夏舞蹈家协会荣获优秀组织奖。

青少年“非遗”论坛举行

2013年年底,上海近200位青少年代表在中福会少年宫汇聚一堂,共同参加上海青少年中华文化寻访行动总结大会暨青少年“非遗”论坛。

2013年3月至10月,中福会少年宫、上海市科学艺术教育中心、上海市群艺馆、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主办了“美丽中国魅力上海――2013年上海青少年中华文化寻访行动”,通过了解一批上海“非遗”项目,寻访一组代表性“非遗”内容,撰写一份寻访报告,举行一次青少年“非遗”文化论坛等“四个一”活动,启发少年儿童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激发他们强烈的民族自豪感、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怀。

青少年普及音乐会初探新年专题

2013年12月3日至17日,2014国家大剧院青少年新年系列音乐会相继亮相,北京的6所大学、中学的学生在浓浓的年味中登上舞台圆梦。这也是国家大剧院青少年普及音乐会进行专题化转型后的第二个专题系列活动。

青少年普及音乐会一改过去每月举办一次的模式,开始进行专题化探索,并举办了京港台青少年系列音乐会 。

在此次系列音乐会中,北京市6所学校的学生艺术团带来包括交响乐、民乐、管乐、合唱、歌剧等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中外音乐曲目。

上音附中60周年校庆音乐会朝气蓬勃

篇4

10月26日晚8时,香港大会堂音乐厅灯火通明,座无虚席,广东省青联委员、深圳九三学社社员、深圳歌唱家协会理事、青年女高音歌唱家、深圳大学声乐教师刘丽琳独唱音乐会在此如火如荼的上演。从求学星海音乐学院到远赴意大利深造,刘丽琳在音乐的道路上已经奋力拼搏了多年,这场音乐会成为了她新旅程的起点。她以优美酣畅的歌声表达自己在追寻音乐的梦想之旅中的幸福与快乐,也以歌抒怀,述说一路走来的汗水与艰辛。10月的香港气候宜人,刘丽琳用自己的歌声为大家带来了一个精彩的夜晚。

精美的舞台,华彩的灯光,搭配刘丽琳大气酣畅的歌声,让到场的观众都听得入了神。音乐会以一曲《五星红旗》开场,大气的演唱中透露出这位从意大利归来的歌者对祖国的浓浓爱意,而在香港音乐厅唱响这首《五星红旗》也勾起了不少香港同胞的爱国热情,纷纷跟着唱起来。而后,刘丽琳又相继演唱了《军营飞来一只百灵》、《祖国,我为你干杯》等经典的歌曲,用歌声将对祖国的热爱勇敢的表现出来。音乐会上,刘丽琳演唱了诸如《青春小鸟》等充满民族特色的歌曲,也为大家奉献了《诺言》、《奉献》、《夏日时光》等艺术歌曲,同时还为大家演唱了歌剧《拉美摩尔露契亚》选段《四周多么寂静》以及歌剧《唐帕斯夸莱》选段《姑娘的秋波》,如此多样的曲目,将刘丽琳的歌唱实力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观众面前,每一曲结束,观众都纷纷报以热烈的掌声。此外,音乐会还邀请到“香港四兄弟美声组合”作为表演嘉宾,他们也为观众奉献了精彩的演出,并与刘丽琳一起合作演唱了经典名曲《饮酒歌》,他们精彩的配合和完美的演唱让观众情不自禁地陷入到音乐的旋律中。

音乐会的尾声,刘丽琳在观众的掌声中返场演唱了歌曲《一杯美酒》和《我亲爱的爸爸》,为这场精彩纷呈的演唱会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此次音乐会由深圳大学主办,同时也是刘丽琳首次在香港举办独唱音乐会。据悉,选择在香港献唱,是因为深港两地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因此希望将大陆美声带到香港,与喜欢音乐的香港市民共享音乐盛会。

香港的独唱音乐会并非刘丽琳今年的首场音乐会,7月22日她已成功的在深圳龙岗文化中心音乐厅举办了个人独唱音乐会,深圳市政府和龙岗区政府各级领导、广东、北京以及上海文化教育界人士及其他省份的同行出席了此次音乐会,《欧洲华人报》总编、凤凰卫视意大利记者站站长蒋明先生(泰山)更受邀专程从意大利米兰飞抵深圳参加了本次音乐盛会。

在这场归国后的首场独唱音乐会中,刘丽琳为来宾们倾情献唱了16首中外名曲,不仅有歌剧《茶花女》选段《饮酒歌》、歌剧《唐・帕斯夸勒》选段《姑娘的秋波》、《四周寂静》等意大利歌剧中的经典唱段,还有新疆民歌《一杯美酒》等优美的民族风旋律。中国著名歌唱家李源伟先生为特邀嘉宾同台演唱;著名钢琴家邢军为其伴奏。最后一首饱含深情的《我爱你中国》更是将场上气氛推向了,到场嘉宾纷纷起立鼓掌,掌声和喝彩声久久不断。

对刘丽琳来说,这两场音乐会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她表示:“通过筹备和举办一场音乐会,感到了前前后后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工作,更感动于学校和社会各界人士的鼎力支持,音乐会作为对学校和业内人士的一个学术性回馈是我个人一个新的高度和起点,由此我也感觉到一个声乐教研者应该首先自己唱得好,然后会想办法教得好,若是只会唱而不会教则教育生涯走不远,但是反过来说有办法教的人对自己的歌唱标准也一定是严谨的,因此这场音乐会之后我会更加注重把个人与教学相结合,互相促进和拓展,争取更上一层楼。”

音乐之旅路漫漫 物换星移几度秋

出生于教师家庭的刘丽琳自小就喜欢唱唱跳跳,徜徉在音乐的海洋里,音乐成为她童年最好的玩伴。音乐的旋律追逐着时光的脚步年复一年,从最初简单的喜欢到现在的热爱,她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一个歌者对音乐的笃定与坚持。

出生于广东揭西的刘丽琳,是地道的潮汕客家人,性格十分活泼,妈妈是一名人民教师,也使得她在良好的氛围中快乐成长。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在音乐方面的天赋逐渐显露出来,并萌生了专业系统的学习唱歌的想法,家人虽然知道走音乐这条道路并不容易,可对孩子的决定还是给予了极大的支持,自此刘丽琳开始了自己的音乐旅途。

2002年刘丽琳就读于湛江艺术学校广州星海音乐学院音乐班,在那里她跟随邝英老师系统学习声乐。学习期间她对自己在专业上的要求十分严格,琴房是她每天一定要去的地方,没有丝毫的懈怠。每天坚持练唱,并十分虚心的向老师请教学习,因此取得的进步十分迅速。与此同时,刘丽琳迫切的希望开阔自己的视野,因此,她拜师于广州星海音乐学院声乐系主任杨岩,为了在专业上更上一层楼而努力。

跟随杨老师学习,并非一件容易的事,这意味着刘丽琳必须在广州与湛江两地往返。但小小年纪的她并没有被困难吓退,反而愉快地踏上求学的旅途。当时还在读书的她为了能有更多的时间练习唱歌,便将功课都安排在从湛江到广州的车上完成,父母虽然心疼孩子,但看到她对音乐的坚持也由衷的为她感到自豪和开心。一年的时间,风雨无阻,连杨岩老师都被她这种努力的精神深深的打动,湛江与广州之间的距离有400多公里,鉴证了一个女孩的艰辛与坚持,一年的拼搏与付出,最终收获了累累硕果,刘丽琳顺利的考入了星海音乐学院声乐系本科,成为杨老师的得意门生。

进入梦想中的校园,刘丽琳感受到的不仅仅是收获的喜悦,还有前所未有的压力。面对优秀的同学和严格的老师,她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和前进的方向,每天琴房、寝室两点一线成为了她大学的全部生活。初到炫彩多姿的大都市,很多同学都卸下了之前的紧张,每当周末和假日总是成群结伴的出去逛街游玩,可刘丽琳却将这些时间全部留给了自己最爱的歌唱事业。她的努力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和同学们的认可,而在学业上的突飞猛进,让她俨然成为一匹“黑马”。本科毕业后,刘丽琳又选择到中国音乐学院进修,师从著名声乐教育家、声歌系主任、博士生导师马秋华教授。她十分珍惜学习的机会,强烈的渴望获得知识,从不同的老师身上汲取所需的养分。

在学习中刘丽琳知道美声唱法最早起源于欧洲,并在那里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因此出国深造是她一直没有放弃的想法。2007年9月,她以全额奖学金的优异成绩赴意大利帕尔玛音乐学院留学,师从著名男中音歌唱家、指挥家Lelio Capilupi教授和著名钢琴艺术指导Juliana Panza教授。在那里,她体会到不同地域的音乐文化差异,感受最纯粹的音乐,留学期间,刘丽琳取得了相当亮眼的成绩,曾参加多部歌剧的演出和国际声乐比赛、大师班等活动,2010年7月被录取为米兰斯卡拉歌剧院大师班学员,是斯卡拉歌剧院大师班的第一位中国人,师从世界著名女高音歌唱家Luciana Serra 和米雷拉・弗雷妮 (Mirella Freni)以及著名钢琴艺术指导 Vincenzo Scalera,获米兰斯卡拉歌剧院优秀学员称号。刘丽琳说自己很幸运能够去到国外学习,这段经历她将非常难忘,“在教学理念上,无论国内和国外都是相通的,强调气息乐感和咬字,强调声音靠前,像说话一样。唯一不同的是国外的钢琴伴奏老师是艺术指导,可以说很多歌曲处理什么的都是艺术指导说了算,因为好的艺术指导跟了无数的指挥家和歌唱家,知道哪种处理最适合你,声乐老师还得尊重艺术指导的处理方式,声乐老师则侧重提高学生的演唱技巧。”2010年10月刘丽琳以优异成绩毕业于意大利帕尔玛音乐学院,获意大利政府最高声乐表演(歌剧演唱)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历,并在意大利帕尔玛音乐厅成功举办了个人独唱音乐会,接受了意大利帕尔玛电视台和报刊网站的专访。

十数年厚积薄发 学归来甘为人梯

舞台上的她是引吭高歌的歌者,同时她也是学生们喜爱的老师;舞台上作为歌者的她大气、自信,用声音征服每一位听众,而作为老师的她勤勤恳恳,甘为人梯。刘丽琳用自己对音乐的热忱和对工作的负责将这个两个身份诠释得非常完美。

2011年9月,刘丽琳自意大利学成归来,众多的专业团体向她伸出了橄榄枝,可她最终选择回到学校任教。这个选择既在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母亲从事教育事业多年,自小耳濡目染,刘丽琳对教师这一职业有很深的感情,“母亲确实对我有着很深的影响,其次我觉得教师作为一个传播者可以把自身的学术见解和人生理念授予学生,看到他们在自己的帮助下成长成才,这是很好的心灵满足,也是对这个职业最好的回馈。对我而言,将自己所爱的领域变成专业再变成职业,接着授受于人,这是一种隐形的艺术产业,它是生生不息持续发展的。”

刚一踏入这个全新的领域,如何上好每一节课?如何与学生们沟通相处?对刘丽琳而言都是一门学问。在教学中,刘丽琳坚持重启发而轻灌输,重记忆而轻盲唱。也就是说比较注重帮助学生用最科学的方法找到自己最好听的声音,帮助他们通过思维意识的控制使腔体有一个直接性的记忆而不是盲目的练习,声乐必须过脑走心才会产生效率,无脑无心也必将“无音”,“所以一定程度来说我很注重学生高质量的声音,并要让他们知道为什么高质量、怎么出来的,所以在学习声乐过程中得巧练。”而对待年轻的学生,她说:“在我和学生讨论时首先会营造一种讨论的氛围而不是灌输,让他们敢于说出自己的见解才能对症下药,只有他内心真正理解并且认可才会主动的朝着对的方向去进步,面对自我要求严格的学生我会尽量快的提高他,因为急性子的人都会想第一时间去学习新的东西。面对不够自信的学生我会鼓励并帮助他认可自己的声音,但总的来说道路千千万而终点是不变的,就是传授给他们正确的理念,让他们拥有自我判断和纠正的能力。”虽然是新手入门,但她却深刻的记得恩师对自己的教导“先做人,后学艺”是想成为一名音乐人永恒的宗旨。因此在教学中她不但对学生在专业上的严格要求,更在课后认真与学生沟通,交朋友,因此尽管任教时间不长,但刘丽琳在校领导、同事和学生中都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在认真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刘丽琳也并不放弃登上舞台的机会,她表示二者并不冲突,在课堂上,她将舞台上的经验倾囊传授给学生,为他们今后登台奠定了基础,而所谓“教学相长”,她也将课堂上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在舞台实践中仔细揣摩,使自己的专业水得到提高。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刘丽琳体会到前所未有的快乐与满足。

11月15日晚8时,“情暖藏区・爱满鹏城”首届爱与和平慈善盛典暨第25届国际科学与和平周闭幕晚会在深圳市民中心礼堂成功举行。整场晚会吸引了200多名演员,3位“好声音”学员的到场,以表达爱与和平的心声,探寻爱与和平的足迹,传颂爱与和平的精神三个部分来呈现,旨在为藏区献一份爱心。在这场慈善晚会中,刘丽琳饱含深情的演唱了一首《芦花》,她深情的演唱打动了现场每一位观众。

谈及未来,年纪不大的刘丽琳似乎已经有了信心满满的打算,她喜欢老师这一职业,并希望在教学领域取得更大的成绩和进步,同时她也表示 “深圳和香港的两场演唱会,是我对之前学习成果的总结嘛,也是我在个人演唱人生旅途中迈出的第一步。今后还要勤奋学习,继续努力,还将在国外举办个人演唱会,让喜欢音乐的外国友人体会到中国音乐的博大精深”。

众口但便甜似蜜,宁知奇处是微酸。音乐的道路没有坦途,有的只是拼搏的汗水和坚定的信念。从音乐的最深处剖析自己,只有抛弃对艺术的虚荣、对名利的淡泊和对自己的苛求才能扎扎实实的走好属于自己的音乐之路。音乐是音乐者的灵魂,一个人,只有内心充实,歌声才能够强大。刘丽琳正是这样一个内心充满着强大正能量的音乐筑梦者,多年的积累化为勃发的力量,她正满怀激情的朝着更炫彩的未来前进!

恩师眼中的刘丽琳

李素华(女高音歌唱家、全国政协委员):我亲自去到了香港音乐会的现场,印象非常深刻,刘丽琳的形象非常好,而且非常的年轻,以她的年龄来说,她是一个很全面的演唱者。她刚刚留学回来,这一场演唱会可以说是她对自己学习生涯的一个总结,在演唱会的过程中无论是服装、化妆还是演唱,我能明显的感受到她的进步。这次的音乐会她选择了很多有分量的曲子,完成得也非常好,表现也受到了观众的好评。刘丽琳是一个在演绎道路上很有自己想法的人,非常善于捕捉机会。她现在还非常年轻,非常上进,对任何事情都很上心,我相信她的道路会越来越辉煌,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李广达(深圳大学音乐系声乐教研主任):刘丽琳在香港的演唱会是十分成功的,首先人气非常旺,受到观众热情的追捧;其次她表现得非常好,音乐会中选择了演唱歌剧片段难度都非常大,但都很完整的演唱下来,曲目的选择很丰富。整体非常不错,声音、表现力都很好,学校很多老师,反应都不错。她选择成为一名教师,但也不放弃歌唱事业,并不断的努力,现在刘丽琳还非常年轻,是一个很上进也很有想法的人,我相信未来她的发展会更上一层楼!

篇5

关键词 声乐教学 曲目选择 音乐表演

声乐学习讲究循序渐进,学生大学4年的专业学习曲目,可依演唱技巧划分为简单基础的练声曲、艺术歌曲、咏叹调,根据语言风格划分为较易吐字的意大利语歌曲和德语、法语、英语、中文作品,根据音乐作品时期划分为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浪漫主义、近现代作品。

选择的曲目除了讲究音乐作品体裁的不同,在作品所属时期和语言等方面也有要求,还要找到不同时期相应作曲家不同体裁的作品(歌曲、歌剧、清唱剧等等)。最后,应注意放在一起的3至4首作品的速度、调性、歌曲情绪的搭配,这需要演唱者自己在不断的实践中摸索总结经验。本文以女高音声乐作品为例略作探讨。

近些年对声音的分类越来越细致,有些专家甚至将女高音声部从传统的3类细分为6种,分别为:抒情花腔女高音、戏剧花腔女高音、轻型抒情女高音、抒情女高音、戏剧抒情女高音和戏剧女高音。笔者更赞同这种细致的声部划分,因为声音的类别不同,它所呈现的声音个性也有所不同。现将每一个声部在传统声乐教材中的部分选曲列举如下:

抒情花腔女高音(Lyric coloratura soprano):阿米娜的咏叹调《啊,花已凋零》(选自歌剧《梦游女》),拉克美的咏叹调《印度银铃之歌》(选自歌剧《拉克美》),吉尔达的咏叹调《亲爱的名字》(选自歌剧《弄臣》)。

戏剧花腔女高音(Dramatic coloratura soprano):塞密拉米德的咏叹调《美丽可爱的光》(选自歌剧《塞密拉米德》),夜后的咏叹调《复仇的火焰在燃烧》(选自歌剧《魔笛》),琳达的咏叹调《这心灵的阳光》(选自歌剧《夏莫尼的琳达》)。

轻型抒情女高音(Soubrette Soprano):阿黛拉的咏叹调《侯爵请听》(选自歌剧《蝙蝠》,采琳娜的咏叹调《鞭打我吧,英俊的马赛托》(选自歌剧《唐・璜》),苏珊娜的咏叹调《美妙的时刻将来临》(选自歌剧《费加罗的婚礼》)。

抒情女高音(Lyric Soprano):柳儿的咏叹调《主人,请听我说》(选自歌剧《图兰多特》),伯爵夫人的咏叹调《求爱神给我安慰》(选自歌剧《费加罗的婚礼》),的咏叹调《人们叫我》(选自歌剧《艺术家的生涯》)。

戏剧抒情女高音(Spinto Soprano):托斯卡的咏叹调《为艺术,为爱情》(选自歌剧《托斯卡》),里奥诺拉的咏叹调《我的上帝!赐给我安宁》(选自歌剧《命运的力量》),玛侬・莱斯科的咏叹调《在这镶嵌花边的幔帐里》(选自歌剧《玛侬・莱斯科》)。

戏剧女高音(Dramatic Soprano):薇奥列塔的咏叹调《永别了过去》(选自歌剧《茶花女》),阿依达的咏叹调《归来吧胜利者》(选自歌剧《阿依达》),伊丽莎白的咏叹调《你这崇高的殿堂》(选自歌剧《唐豪瑟》)。

这些选曲均为各个女高音声部最经典的咏叹调作品,这些作品多半出现在学院的考试、观摩或者是歌剧的演出中,但是在一般性质的音乐会演出中,频频上演的曲目却屈指可数。原因在于:这些曲目难度相当大,一般需要接受正统的声乐训练3年以上的演唱者,才可以驾驭它们和胜任表演,在舞台演出中由于演唱者的紧张等因素导致的状态变化,会使此类作品的表演大打折扣,所以常常被声乐老师选择作为学生学习的必备曲目而并非演出和比赛时的首选。

对比分析之后会发现,国外的音乐会多半以专题为主,例如艺术歌曲音乐会、歌剧选段音乐会或者清唱剧音乐会,而国内的艺术院校在音乐会上的选曲多以刚才提到的类型综合组合而成,除此之外,还会适当地添加中国艺术歌曲。需要注明的是这里提到的音乐会主要指本科生或硕士研究生举办的学术性的音乐会。

现在的舞台实践作品中,更多的是一些经典的且比较容易感染观众的作品。需要提到的是,它们的难度指数也并非越高越好,更多的决定因素是以舞台的实际演出效果为主。甚至现在更多的音乐会穿插近现代或者是较煽情的作品,这样的作品能够更好地迎合观众,容易引起共鸣。例如:韩国籍著名的花腔女高音歌唱家曹秀美的音乐会演唱作品中也涉及此类作品。她为韩剧《明成王后》配唱的主题曲“If I leave”,居然是一派流行歌手的唱腔用嗓,吟咏之间,隐隐有芭芭拉・史翠珊的风致,使我们对这位古典音乐艺术家刮目相看。又如:上海音乐学院的方琼教授主攻民族声乐,但她的2009年独唱音乐会曲目中,除了传统的民族声乐精品之作,还涉及黑人灵歌、歌剧咏叹调、男女二重唱等,显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现在声乐专业教学在大一大二多数是小组课,大三以后才可能每周安排一节声乐课,统一练声和唱歌达不到个别课预期的效果外,学生的程度也受到限制,课时量不足直接造成声乐学习进度慢。所以大四毕业音乐会时,学生往往没有能力胜任经典作品和角色。

在训练的时候,声乐老师一般追求最大化解决学生技术技巧问题,从提高学生的表演塑造角色水平出发,但是演出的时候则不能不考虑其他很多因素,诸如学生的水平有限,是否使用难度较大的声乐作品,具备舞蹈和表演方面才能的学生是否可以选择歌舞性质的音乐作品以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地美化学生的舞台表演和演出效果。例如《音乐之声》中的选曲《sixteen going on seventeen》,还有《魔发奇缘》中的二重唱《I see the light》,这些作品都是男女生对唱的形式,并且伴有少量舞蹈元素,整个作品比较有观赏性,具有很好的演出效果,更重要的是伴有少量剧情的歌舞形式,丰富了观众的视觉美感,还可以弥补学生声音技巧上的不足。

篇6

(一)艺术实践利于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与社会活动能力艺术实践可以使学生在一定范围内获得社会对个人能力与专业水平的认可评价,了解自己各方面能力和专业水准,促进学生提高自身水平和技能。还可以使学生充分体会艺术专业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艺术实践利于学生完善对自身舞台形象的塑造,有更多机会站在舞台上表演,加强学生的舞台表演力。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组织力、宣传力、领导力等,使学生成为一专多能的高素质人才。艺术实践可以使学生尽快适应今后工作需要,对自己今后的职业选择有好的认知,积累实践经验后更容易融入社会。

(二)艺术实践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艺术实践可以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与竞争意识,为学生提供机会了解社会经济文化现状与音乐艺术的需求,产生强烈的使命感与紧迫感。艺术实践利于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为全民音乐素质的提高作出奉献,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进行正确教育引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艺术实践利于学生养成优良的品德,加强学生间的联系,增强集体凝聚力与团队合作精神。学生可以体验贫困地区生活状况,利于养成吃苦耐劳与勤俭节约的习惯。

二、艺术实践活动形式

高校可在校内校外分别组织音乐艺术实践,学生在校期间可由学校组织专业大赛、综合素质大赛、音乐会等,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或者自行组织音乐会、文艺晚会,让学生得到实践锻炼。教师可组织学生去校外进行公益演出、下乡演出,对贫困山区学校义务扶贫教育活动,或者利用寒暑假到其他学校、艺术馆等文化教育相关单位参加培训、教学辅导或编排节目等,学生可以去民间采风、观摩学习等进行文化调研活动。因教育对象不同,学校可分别组织毕业班学生与非毕业班学生进行艺术实践。对于毕业生,主要是毕业前实习与个人性毕业汇报演出,使学生自身知识技能进一步提高。对于非毕业生,组织学生举行音乐节、素质比赛与综合技能比赛,促进学生的积极性,丰富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加强音乐教学的能动性。

三、艺术实践活动实施方法

(一)革新成果检验体系,保证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是获取学生水平与教学有效性的证据,一张试卷、唱一首歌、演奏曲子一直以来是高校音乐评价的主旋律。有目的和有针对性的音乐教学课堂、教学与舞台结合,促进学生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与综合能力,需要与之对应的评价体系。首先,院内实践的教学汇报、演出和平时成绩挂钩,专业老师对其打分点评。其次,改革期末考核形式,在音乐厅考核,学生要穿正装或者礼服,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自身的表现力。学生总成绩由期末考核成绩和平时成绩组成,可将学生表演全过程录制,作为学习记录,促进学生自我总结和提高提供便利。在毕业设计上,把毕业论文改为毕业汇报演出,举办个人音乐会,避免学生过多借鉴别人的学术成果甚至抄袭,用实践考核评估学生的专业学习。

(二)扩充实践内涵,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高等艺术教育培养学生的是集知识、技能与态度为一体的综合能力,在当前就业大潮面前,学生要不断充实自己,一专多能,给自己获得更多主动权,适应就业择业的双向选择。音乐专业的学生要有出色的舞台表演力和扎实的课堂教学力。所以,学院要进行“五练一熟”教师职业训练和支教教育实习结合,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要练书写、讲说、绘画、制作、管理,熟悉中小学教材,提高学生驾驭课堂的能力与综合能力。支教教育可使学生亲身体验农村生活,确立教育理念,提高教学技能,磨练自身意志,增强责任心。

(三)组织学生艺术实践高校音乐教育必须要教育和实际接轨,处理好专业基础和能力教育的关系。艺术实践不可以喧宾夺主,而要建立在课堂教学基础上,构建完整的艺术实践课程体系,科学组织艺术实践,因地制宜,成为课堂的拓展延伸部分,使学生得到锻炼。艺术实践对于不同年级有不同的目标任务,每次都需要教师针对学生给予知识与实际工作的指导,并拓展专业知识,如戏剧表演、服装舞台、造型等。艺术实践有时需要去偏远地区,要选择有经验和责任心的教师带队,保证安全。教师也要对实际进行科学合理总结,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高校确保艺术实践活动开展,达到目标,注意避免出现不良思想倾向。在活动前,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其今后服务社会产生积极影响。

四、总结

篇7

改革研究生招生环节笔者认为研究生的招生考试应该先考专业课,对专业较差的学生进行淘汰。专业课通过的学生再参加全国统一的文化课及公共课的考试。这样可以让学生把重点放在专业课的学习上,也可以招到声乐基础、演唱条件好一点的学生。避免出现考生在本科学习其他专业,只是由于基础课出色才被录取,导致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困难重重的尴尬局面;声乐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录取时应考虑学生的声乐歌唱能力、表演能力、科研能力、实际教学能力等综合素质和声乐专业发展潜力。入学考试可以降低理论科目的分值和所占的比例,与理论专业的研究生区分开来。研究生的所学专业应该有一定的连续性。本科,研究生甚至是博士生所学的专业应该是一致的。在招生的时候应该对学生的本科专业有一定的要求。

优化声乐研究生教学的目标和内容1.区分不同类型研究生的培养目标。目前高师声乐研究生分为学术硕士、教育硕士、艺术硕士三种,笔者认为不管哪种都要遵循声乐教学规律,培养的方向要因人而异,培养目标因不同层次需要而不同。有的学生在歌唱表演方面具有很高的天赋,可以作为专业型的人才来培养;有的学生声乐条件一般,但是乐感和素质尚可,可作为学术型的人才来培养。艺术硕士要注重艺术实践,音乐会的演唱要出色;学术硕士要注重论文写作,提升学术水平;教育硕士要注重师范功能。2.声乐教学内容要多元化。高师和综合大学培养的声乐研究生应该在一专多能的基础上思考并总结声乐演唱及教学的规律、理论并加以传承。在声乐技能技巧方面,高师的学生比不上专业院校的声乐演唱专业的学生,但是作为以师资培养为目标的高师声乐教学,追求的不是演唱高难度的声乐作品,而是追求掌握科学的演唱方法,作品的涉猎范围能够广而全。在研究生的技能训练方面,高师的声乐硕士除了声乐技能外,还应具备一定的伴奏能力,可以在培养方案中加入钢琴课,或者钢琴伴奏课;研究生的英语没有涵盖专业术语,很多研究生看不懂专业的英语文献,可以在研究生的英语中开设专业英语术语课程。另外,建议开设心理训练等方面的课程,通过心理暗示来帮助学生在表演上、教学上起到更好的效果;笔者认为加强学生的教学能力和提高文化素养也是极为重要的,建议在课程培养方案中加入声乐教学法、教学理论,甚至是中文课、哲学课、美学课等文、史、哲的课程,使得研究生的知识层面要高于本科生。还应该注重培养研究生的研究能力,让他们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反思问题,通过知识的积累和不断的实践,完善自己的研究方法。研究生的培养还应该考虑市场需求,为当地的经济和文化建设培养所需人才,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3.声乐教学质量要提高。在研究生阶段,学术硕士一般开一场音乐会,艺术硕士开两场。毕业音乐会要求学生的演唱风格要多样化,不能只有一种类型,应展示出对不同风格作品的驾驭能力。美声唱法的学生应演唱意大利语、德语、法语歌曲和中国民歌,民族唱法的学生应演唱戏曲和地方小调。音乐会应该有一定的规格,应注重学生歌唱艺术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乐感,而不是纯粹的技术。对美声唱法的学生应加强语言训练,让他们深层次地学习意大利语、德语和法语,而不只是注重语音训练。这样学生才能真切理解歌词的意思,舞台上准确地表达作品,在交流的时候更加自然。民族唱法的学生要求更多地继承传统和创新,努力学习中国优秀的传统声乐文化,并在唱法与作品上进行大胆的尝试与创新。研究生的专业课可以用声乐理论的教学和研讨性的教学来补充简单的“一对一”的教学模式。这样可以避免学生知识单一、视野狭窄的情况。4.搞好声乐研究生的艺德、师德教育。艺术硕士毕业后主要去文艺团体当演员,文学硕士和教育硕士毕业后主要是入校当老师。作为一名艺术家只有具备优秀的艺德,才能被广大人民的喜爱,才能创作出伟大的作品;作为一名教师,优秀的师德是立身之本。很多的文艺团体、院校采取以老带新的做法,引导新人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但是这都是研究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之后才开始的。如果在研究生期间就开展师德教育,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研究生走上工作岗位上的不适,减少工作中出现问题的几率。

加强对研究生导师的培训与遴选目前,硕士研究生导师遴选的标准不一致,有的学校标准比较低,建议国家出台导师遴选的标准和条件:如对导师的职称、获奖、论文等方面有具体的要求,这样有利于整个师资队伍的建设。由于扩招比较严重,中国的教育已经进入到一个大同的状况,导师的质量不是很令人满意,老师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建议对导师实行岗前培训,组织老师们进修。对海归导师加强中国文化的培训,特别是中国声乐文化、中国音乐文化知识的补充。对于资深的老师,建议学校能送其出去充电,更好地提高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很多导师都表示既要辅导学生举办音乐会又要指导学生的毕业论文,压力太大,建议学校实行双导师制,一位老师指导学生的音乐会,另一位老师指导学生的论文。笔者以为:硕士生导师的学术水平、道德修养和工作态度直接影响着研究生的成长。他不仅向研究生传授知识、培养研究生各方面的能力,对研究生的性格、修养、态度等各方面都有直接的影响。每个导师学有专长,互相之间可以弥补对方的不足,跨学科、跨专业及交叉学科的导师可以培养出知识更加全面、能力更加完备的研究生。

篇8

一、档案记实量化式

档案记实量化评价方式要求评价的指标和方法简便、明晰,易于操作和推广。因此,应先设计一份《小学发展性音乐评价手册》(简称《乐评》),用它来记录学生们整个小学阶段的音乐学习情况。通过相对真实的信息和数据,为教师提供因材施教的依据,同时保证学生音乐成绩的公平、公正与合理。

经过实践总结,我们根据学生课堂内外的表现进行《乐评》的格式设计。每位学生每学期为一小行,每学年(两个学期)为两小行,每一大行可记录两个学年,即四个学期。每个班级各一页,小学阶段,每班学生最多3页。每学期成绩的总和,就是毕业时的总成绩。《乐评》共有八项内容组成(如表1),每项内容可视教学内容进行增与删、重与轻的选择,每学期或每学年不一定标准一样。其中“舞台”主要指音乐实践活动,“态度”指学习态度,具体包括学具、出勤率及课堂常规等。由于在“特长”栏记录了部分学生的专业特长,它对临时性的排练、演出安排人选等给教师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乐评》既记录每位学生的一切音乐活动情况,又可作为一所学校的音乐档案;既可作为教育部门督导时的参考依据,又是音乐教师“桃李满天下”的名册录,其重要意义还在于关注学生的个性化成长过程,使学生在体验成功、享受进步中得到激励。

二、考核形式演出式

评价指标的确定和评价方法的选择应以音乐学科的特点和音乐教学的客观规律为依据,体现中小学音乐课程的性质与价值,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和音乐审美教育规律。以班级音乐会的形式来代替期末音乐考试,既是一种艺术实践,又是一种艺术创新。这样做既有利于学生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也有利于减轻他们的期末学业负担;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也有利于教师调整、审视个别学生的平时成绩。具体做法如下。

一是期末的测评主要通过类似“迎新音乐会”、“迎春音乐会”、“小百灵音乐屋”、“动物音乐会”等学生喜爱的班级音乐会形式来完成,并可邀请班主任与其他任课教师参加,如果条件许可,还可邀请家长参与。

二是期末班级音乐会可提前或在新学期开始时就让学生在课外准备,自定内容、自行组织、自行编排。音乐会主持人低段年级可先由音乐教师、班主任或师生共同担当,中高年级由学生自己来担当。

三是遵循分层评价和鼓励的原则。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以金、银、铜奖或优、良、及格等定性评价来评定记载学生在音乐会上的表现,要以正面鼓励为主,不断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三、吹拉弹唱特长式

对学生的评价应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等方面的指标,还应考察学习过程与方法的有效性。从音乐本身来看,音乐有四个要素组成,即音高、音量、音值和音色。人的遗传基因不同,决定了每个人音乐四要素的差异。学校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他们不同的发展情况、兴趣爱好而推出了特长制,尽可能让学生的拿手好戏、看家本领、兴趣爱好等在音乐会上得到充分展示和发挥。音乐会的节目内容可吹、拉、弹、唱、舞、赏、说、诵等,鼓励百花齐放,形式可以是单独的,也可以是双人的、小组的,鼓励人人参与。学校对音乐会演出的节目质量在开始时不作过高要求,提倡重在参与,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大、年级的升高,要求也逐步提高。

四、成绩评价强项式

由于在音乐学习中学生个体差异明显,因此,学生评价的重点应放在自我发展的纵向比较上。考虑到学生发展的多种可能性,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条件作选项考核,采取强项则优的原则,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尽可能以学生的强项作为评价的依据,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一技之长,并尽量以动态的综合性评价替代静止的一次性评价,使每位学生都能根据自身条件,在各个领域内有充分施展、发掘才能的广阔空间。

评价学生的音乐成绩,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而不是约束和惩罚,更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评价者要尊重学生,对学生要满怀期望,同时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只要有点滴进步,就给予鼓励。此外,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表现,确定学生的发展需求,制定发展目标,提供发展条件和机会。看基础、看进步、看发展,把音乐评价看成是促进学生不断发展的过程。发展为本,面向未来,给学生创设一条音乐学习的绿色通道。

五、音乐成绩等级式

音乐成绩采用平时、期末相结合的原则,既要课内成绩,也要课外活动成绩。除《乐评》中的“乐理”一栏内容可采用百分制填写外,其余项目均按等级标准填写。为平时能及时方便地记载《乐评》,成绩可全部用数字记录,即“5”表示“优”,“4”表示“良”,“3”表示“合格”,“2”表示“期待”(即期待合格),结果性成绩一律实行优秀、合格与期待三个等级,或优秀、良好、合格与待评四个等级,并将相应项目的百分制成绩换成等级制。必要时,以各项指标为依据,进行简明扼要的描述性评价,文字多以鼓励性为主。

六、评价过程公开式

教师应及时将评价所得出的结果经分析后及时反馈给学生,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并将音乐评定方案在新学期一开始就公布于众,让学生熟悉、了解音乐成绩的评价标准,以使他们清楚了解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长处与短处、优势与劣势、强项与弱项,找出闪光点,纠正不足点,使他们明确学习目标和努力的方向,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并通过学生的自评、学生之间的互评、教师的参评这一原则来培养学生自我认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培养学生自觉主动学习的能力,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造性。其中,对学生的自评、小组互评,教师应参评并加以积极引导和指导,让学生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去对他人、对自己作出评价。这一过程在起始阶段不可能很完美,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和教师不断地引导后才能日趋完美。同时,教师的参评应随着学生年龄的递增而减少,这时的教师应是学生的组织者、合作者、帮助者和引路人,而不是好与差、对与错的评判人。这其中教师与其说是在评价学生,不如说是在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