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5 15:02:2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大一钳工实训报告,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顶岗实习指的是为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学校根据教学计划安排在校学生到对口合作企业中进行的实岗操作带薪实习形式。”目前,各高职院校所采取的顶岗实习模式不一,根据本院校的实际情况,我们采取的是“多学期、分阶段”的顶岗实习模式。顾名思义就是分散时间模块,分不同阶段循序渐进地向学生输送相关信息。根据笔者近几年带毕业生顶岗实习的体验,从学生的反馈信息了解到,有一部分学生自我感觉学习能力还算比较强,虽然也接收了许多关于就业服务指导的信息内容,但到了毕业季节,还是有点迷茫,不知何去何从;也有些学生走上了就业岗位后反馈他们的“发现”:在学校所学的某一门课程让他在自己工作中得心应手,然而也有些学生抱怨说,自己在校所学知识用不上,要干好现在的工作还得被“继续教育”,其实这些都是很正常的现象。一个学生电话向我反映:“在实际工作中,觉得《电工电子技术》很受用,自己的工作离不开电工电子知识,只可惜当时没有好好把这门课程学精通。”很显然,这位学生找的工作与自己所学专业是对口的,但他们在读书时,也许不知道所学的课程与以后的工作的关系,或者他们早就说过“不知道这门课能在哪些企业什么性质的工作上应用。”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循序渐进地向学生传输实际就业中的信息,有针对性地开展“多学期、分阶段”顶岗实习模式。具体的“多学期、分阶段”顶岗实习模式分为:第一学期的专业岗位认知实习;第三到第五学期的专业岗位技术性实习;第六学期的就业前的顶岗实习。
(一)专业岗位认知实习
大学第一学期,刚刚踏入学校大门的新生,对自己的专业充满了好奇与疑惑。大家都想了解一下自己的专业到底是学习什么的,毕业以后自己都可以干些什么。针对这些疑问,需要我们的专业老师给予解答和指导。由专业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专业的相关知识。毕业以后该专业都可以从事哪些岗位,相应的岗位又需要哪几门相应的专业课程。指导老师安排时间和同学们座谈,专门解决同学对本专业的疑惑。另外,大一初期安排学生到工厂或是实习车间进行一次见习,让同学们对本专业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二)专业岗位技术性实习
第三到第五学期,学生已经了解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这一阶段要进行相应的实训,我们称之为“专业岗位技术性实习”,机械工程类专业要开设相应的实训项目,如金工实训,钳工实训,电工实训,数控车床实训,数控铣床实训,普通车实训,PLC技能实训等,根据具体专业开设相应的实训内容。通过实训,训练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各专业培养的学生必须具备足够的技术理论基础、较全面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必需的多种技能。反之亦巩固了相关的理论知识。
(三)就业前的顶岗实习
第六学期,学生基本掌握了必要的专业知识,略有一种“学有所成、想小试牛刀”的感觉。在就业前安排一次顶岗实习,对学校、学生的检验和企业的需求来说,意义显而易见。在顶岗实习阶段,学生作为主体在校内指导教师、实习单位指导教师的联合指导下,主动融入企业的生产氛围,以实际操作来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根据企业所需,返补专业知识所缺;学校总结企业的前沿生产力和学生的反馈信息,修正学校的课程安排和教学计划,做到教研与社会生产相适应。
二、顶岗实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由于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未是真正毕业走向社会的企业员工,现时身份仍然是在校的学生,但人身却又实实在在离开了校园进入了企业,脱离了校园管理的视线。对学校或企业来说,在对学生的管理上都存在着些难度或矛盾。所以,学校作为“顶岗实习”中第一责任管理者,要协调学校、学生和企业三方的利益,注重细节,规范管理,才能使“顶岗实习”可持续地顺利进行,使各方在当中收到实际的效益。
(一)顶岗实习期间,学校对学生的管控
在顶岗实习期间,学校务必加强对学生的管控力度和保证管控的不间断性。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的具体管理和指导者分为校内指导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两者有着共同的管理对象不同的责任分工。校内指导教师主要负责学生的思想变化和工作动态的管控。可以借助电话、网络等通讯手段加强保持和学生的交流,帮助学生解决顶岗实习中存在的具体问题;通过要求学生填写实习手册、撰写实习报告和毕业论文等方式来控制“顶岗实习”的质量;对顶岗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或变动信息进行归纳总结。在对学生的管控上一定要作出清晰明了的制度化文件(如《顶岗实习手册》、《实习鉴定表》等),对具体的联系频率都要有明确的规定,是每周一次还是有必要每天一次。企业指导教师主要负责顶岗员工现场的技术指导和安全教育工作。生命安全的重要性对于每一个人都是至上的。大多数机械工程类学生的工作环境都存在一定的危险性,比如机械行业企业,常说“空中有吊车,地面有钉子,面前有飞屑”,对安全意识一时疏忽,可能就造成对身体的伤害。所以企业指导教师务必给学生进行入厂前的安全教育,提醒学生时时刻刻牢记把人身安全放在第一位。再者,企业指导教师负责实践环节的考核,注重纪律的重要性。在业务指导的同时还应提醒学生注重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维护学校、企业甚至是个人的形象和声誉三方共同努力,为“顶岗实习”的可持续性尽力。
(二)顶岗实习期间,学生的自我要求
由于环境的变化,从校园到未来憧憬的企业环境;身份的变化,从“学生”到可能拿到了职业生涯中第一份薪水的“企业职员”,学生难免很兴奋,甚至是得意忘形。此时,尤其要注意自我的纪律性和谦虚的个人修养。保持平常心,不卑不亢,从基层做起,虚心请教前辈,按时完成自己企业的工作和实习报告。这些都是学生高质量完成成顶岗实习的关键。
(三)校企合作,符合三方利益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联合相关部门,优化区域政策环境,完善促进校企合作的政策法规,明确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在校企合作中的职责和权益,通过地方财政支持等政策措施,调动企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制度化”。可见校企合作是政策方向,明确各方职责和权益符合各方利益。校方应协调各方的利益关系,走“顶岗实习”可持续之路。如校企在顶岗实习中的协议,应重点保护好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和应有的劳动权益。由于顶岗实习时间短,校企共同为学生制定顶岗阶段性计划,有利于避免近几年新闻常出现的“使用学生廉价劳工”现象。当然,学校也应该维护好企业的运营利益,强调学生的行为规范和纪律性,保证企业的正常生产和企业成本。校企双方可以探讨顶岗员工的人才备案,制定就业优先双选机制;产研合作共同开发教材、开展项目课题,推动教学改革,为社会培养符合企业需要的技术人才。总之,只有三方利益均得到保护,才能让“顶岗实习”可持续下去。
三、本校在顶岗实习中的收效
金工实训是工科院校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基于地方院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发展需求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人才培养目标要求,针对现有金工实训实践教学中存在的实训内容陈旧、教学手段单一、实训设备简陋、管理模式落后、高水平师资匮乏等问题,从管理模式改进、教学内容调整、立体式评价体系确立及“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探讨分析了新形势下地方本科院校金工实训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与成效,以期提升工程人才的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
关键词:
金工实训;转型发展;卓越工程师;教学改革
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高校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脱节的现象已经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社会发展需要的是高层次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的支撑[1-2]。2014年,教育部《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试点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引导一批普通高校向应用技术性高校转型”。转型发展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升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从而培养一批批高层次的技能型、技术型、知识型的应用人才,为我国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目标在于通过教育和行业、高校和企业的密切合作,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3]。该计划自启动以来,全国高校积极探索,努力实践,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在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背景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的不仅仅是专业领域的拔尖人才,更重要的是培养迎合社会发展需求,具有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应用技术和技能人才[2]。金工实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类基础课程,是工科类专业学生进入大学首次接触的一个工程实训实践过程。学生通过金工实训不仅可以掌握金属加工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操作基本技能,还可以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工程素养和创新精神等方面的综合素质。那么,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不仅充分掌握理论知识,还能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了解专业发展前沿和发展方向,成为各高校工科专业建设过程中,特别是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和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发展新形势下的关键问题。本文就地方高校卓越工程师培养和转型发展双重背景下,针对目前高校金工实训教学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系列改革措施,以期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1金工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金工实训都采用“师傅带徒弟”的方法进行教学,就当前的现状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教学管理模式落后。金工实训基地教学管理体制不健全,不完善,管理松散,学生在实训现场串岗、懒散、不积极不主动的现象时有发生,传统的管理模式严重阻碍了教学水平的提高。第二,实训内容简单、陈旧,教学手段单一。传统模式下的金工实训过程采用“一支笔一本书”的传统教学模式,很多时候师傅仅仅是通过口头传授的方式讲解指导学生通过金属加工手段制造机械零件,学生理解困难,缺乏趣味性和系统性。实训内容也仅包括车工、钳工、铣工、铸造和焊接等传统实训课程,教材单一,内容一成不变。从对学生的调查数据结果看出,93%以上的学生希望增加实训工种,更有95%以上的学生希望学校能够强化课程设置,实训期间增强理论指导[4]。随着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快速发展,现有的实训内容已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第三,实训设备简陋,新技术新设备匮乏。“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培养转型发展和卓越工程师培养双重背景下的高层次技术应用型人才,现代化的培训基地和先进的设备是必不可少的。随着社会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新工艺技术的快速发展,实训基地的建设势在必行。第四,高水平师资稀缺。目前高校从事金工实训的老师存在两个极化。一方面有些高校毕业的年轻教师直接从高校又进入高校从事金工实训教学工作,由于缺乏系统严格的工程技能培训,系统性知识的掌握有所欠缺,无法胜任金工实训课程的工程型教学。另一方面一些高校直接临时聘请校外工人担任金工实训指导老师,由于工人往往是对某一工种的具体操作熟悉,缺乏对整个实训工种的系统性认识,更无法领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和教育学方面的知识,也不能胜任金工实训的教学任务。第五,考核方式机械化。目前的实训状况可简单概括为学生在规定场所、时间内,按要求完成规定的操作,而实习指导老师则依据学生的签到情况、工件的完成程度等判别优劣,评定成绩[5]。这种考核办法忽略了学生工程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体现,对于应用性较强的课程来说,显得非常机械化。因此,实行金工实训教学改革,针对性的解决上述问题,既是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更是为了更好的适应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和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要求。
2金工实训教学改革内容
2.1采用先进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改变传统落后的管理制度,采用先进的管理模式。“无规矩不成方圆”,金工实训是强化提升职业素养和管理意识的绝佳机会,教学管理过程中参照现代企业现场管理制度,将现代企业的安全、高效、实效、激励等要求融入到教学实践中,使教学过程更加规范化。实训过程中要求保持物品放置的稳定性及工作区域的干净整洁,减少寻找物品的时间,力求做到高效率工作。其次,始终强调安全第一的原则,将安全实训、文明实训落实到实处。要求学生严格执行各工种安全操作规程,严禁违章作业。实训人员统一着实训服、穿劳保鞋,女生要求佩戴安全帽,焊接钻孔要求带防护眼镜。实训过程中加强责任教育和岗位教育,实训结束后针对学生执行安全、整理、清洁等状况进行考核并计入平时成绩。实训过程中引入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不仅使实训过程更加规范化,更能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6-7]。
2.2丰富实训内容,采用多样化的实训形式采用与时俱进的实训内容,并利用多媒体辅助、动画引导、问题引入等丰富实训形式。在实训内容上,首先要让学生明白金工实训目的、任务以及和后续开设课程的联系。由于普遍高校的金工实训环节安排在大一进行,学生还未或少有机会接触专业课程。因此,学生实训时对该课程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建议在学生正式进入实训场地之前,根据专业情况,下达实训任务,让学生通过实训指导教材明确实习任务和内容,再设置资料查阅任务,让学生通过相关资料查阅更加明确认识金工实训的性质,以及该课程和后续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这些环节的设置,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实训之前对任务和重要性有明确的认识,而且还可以锻炼学生动手查阅资料并加以整理的能力。其次,要做到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融合传授。学生不仅要掌握每一工种的操作技能,还应该掌握工艺原理、材料的加工性质以及安全生产方面的知识。教师要对学生理论方面的问题进行解答,针对不同的专业、不同工种,结合后续课程,指导学生各工种实训时应解决的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去实训,在实训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查阅实习教材、手册等参考资料,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既巩固了专业知识,端正了学习态度,又有利于良好学习风气的形成。比如在焊接过程中,本校采用的是手工氩弧焊,学生第一次操作的时候都会发现焊缝不均匀,有缺陷,那么指导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不可以有更好的办法让焊缝均匀?当两块钢板很厚时,如何保证焊透呢?什么情况下必须采用双面焊?除了氩弧焊还有没有其他焊接方法等等。不仅可以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性和学习的主动性,锻炼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由于现代教学设备陈旧和匮乏的问题,学生在实训基地面临的很多设备都是生产能力低下、生产效率低的设备。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因此在教学内容上应该通过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补充现代先进材料、设备和工艺的教学环节,让学生深刻认识现代金属加工前沿和发展方向。促使学生在丰富的教学内容中加强自身对专业知识的认识,并将其应用于实践,解决实训环节中存在的问题。这样就能够有效地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动手积极性,唤醒其与生俱来的自尊心、好胜心和责任感,强化其安全意识、工程意识、质量意识和创新意识,变“要我学,要我做”为“我要学,我要做”[8]。在实训形式上,要改变传统“黑板+讲解”的单一模式。由于实训室的条件限制,所以每个工种所涉及到的设备种类以及设备的现代化程度都有一定的局限。传统的实物展示手段,已不适应转型发展和“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目标的要求。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对金工实训的认识,建议采用先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将复杂的、现代先进的设备图文并茂的展示出来,再配以动画,形象而生动的展示其金属加工过程。这样学生能够有直观感受,有利于形象理解,明确现代化加工过程的先进性,增强对实训过程的认识。例如,同样以焊接为例,实训室只局限于手工氩弧焊,缺乏先进焊接设备,通过多媒体技术,图文并茂向学生展示先进的焊接技术如激光复合焊以及焊接机器人的应用,大大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和学习兴趣。另外,还可以加强和地方周边企业的合作交流,学生到现代化生产企业中去切身体会新技术、新设备和新工艺是如何推动社会进程的。
2.3建立立体式的评价方法采用立体式的评价方法,多角度、多样化的评价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着眼于整个实训过程。成绩评定采用理论考试成绩、实训成绩、答辩成绩和调查报告成绩分别计分的评价方式。其中理论考试内容涵盖金属加工工艺、材料加工性质、机床操作要点以及安全生产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考核;实训成绩由各工序指导教师根据出勤情况,工作态度以及零部件加工情况进行评定;答辩环节主要对学生工艺过程、加工环节以及实训认识程度进行考察;调查报告内容涉及纳米材料,3D打印,等离子喷涂,激光淬火等,主要考察学生对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了解和认识,旨在使学生认识社会发展对他们能力的要求,培养更多的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实训结束后,学生在实结以及和老师的交流中表示,虽然相比传统教学过程而言,老师对学生的要求更高更多,考核体系更加立体,但是学生对各个工种有了更系统的认识,对行业趋势有了更清晰的了解,同时也提高了PPT制作水平和文献查阅分析能力。
2.4“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转型发展在卓越工程师培养基础上对师资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培养出高水平的技术技能人才,必须要有一支业务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教师队伍。金工实训课程是一门学科交叉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要求教师团队具备其他科类教师应有的基本教师素质外,还必须要有较强的工程应用能力。目前地方本科高校教师基本上是从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应有的企业锻炼,实训教学、现场指导能力薄弱,可以说是清一色“理论型师资队伍”。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学校针对实训工种的差异,特聘请了宜宾江北机械厂三位高工参与实训工作,主要负责学生的操作规范和技能指导。学校教师和行业尖兵协同指导学生实训,不仅很好的解决了前面所提到的两个极化问题,而且教师也有机会随同学生一起学习操作技能,从而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对学生的理论指导。为了更好的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学校也积极组织新进教师进行上岗技能培训,同时鼓励实训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培训,提高专业操作技能。
3结语
金工实训课程教学改革以先进的教学管理模式为切入点,在丰富教学内容、实训形式多样化、立体化评价体系确立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双师型”人才的基础上,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有效响应了教育部实施的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方案以及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培养了大批高层次的技能型、技术型、知识型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傅大友.新建期、应用型、地方性: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关键词[J].中国高等教育,2010.46(22):25-27.
[2]汪明义.对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4.50(8):8-10.
[3]林健.谈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引发的若干变革[J].中国高等教育,2010.46(17):30-32.
[4]吴锦阔.金工实训教学的分析评价[J].宜宾学院学报,2015.28(12):117-120.
[5]王文超,陈琳.基于新型2+1人才培养模式下《金工实习》的教学改革初探[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8(1):37-39.
[6]凌付平.7S管理模式在金工实训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风,2015.28(5):261.
[7]赵小英,向贤礼,黄念庆,等.基于CDIO理念的金工实训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以贵州理工学院为例[J].教育科学,2014.16(9):44.
关键词:金工实习;非机类专业;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4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7)51-0081-02
一、引言
金工实习是我国高校工科类专业(包括机械类专业、近机类专业和非机类工科专业)教学计划中重要的实践环节,在培养未来全面合格的实践创新人才基本训练中具有其他课程无法替代的作用。通过金工实习,可以使非机械类的工科学生熟悉机械产品生产的一般过程;对机械零件加工所用的设备、工具、夹具、量具等有一定的了解;掌握简单零件的加工方法选择和工艺过程分析,从而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及创新思维[1]。
二、非机类金工实习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教学内容安排
目前,我校非机械类工科专业金工实习采用每周半天(1次)的分散教学方式,学时数仅为机类专业的1/4左右,最长的《金工实习B》共有2周(10天,20次),最短的《金工实习D》只有1周(5天,10次)。实习内容是以传统的机械加工方法为主,以现代制造工艺为辅。开设的传统加工工艺方法包括车工、铣工、铸工、焊工以及钳工,而现代制造技术包括数控车和数控铣。以工程学院地质工程专业和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学时2周的《金工实习B》为例,具体的实习内容安排如下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教学内容安排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1.目前的金工实习内容并不全面,尚未涉及各类量具的使用以及机械加工过程中各类参数的测量和检验,而这些都是作为工科学生所应该掌握的重要实践内容;新工艺新方法的实习内容也非常有限,许多新工艺如线切割、电火花成型、快速成型等由于时间限制,都未能向学生展示,设备利用率低。
2.即使是现有的几种工种,实习时间也相当有限。铸造和焊接并没有单独严格地区分实习时间,总共才1.5天时间,而最长的车工实习时间也就3天。除去观看录像及实习指导教师的講授和示范操作时间外,学生在课堂上自主操作训练的时间极其有限,结果很多内容都只能是走马观花,既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实习兴趣,更无法指望学生通过实训环节来解决实际问题或者有所创新。
3.现阶段的实习采取的是每周半天的分散教学方式,在这种间断的实习安排中,实习指导教师每次都不得不花费许多时间重复之前讲过的内容以帮助学生回顾,这不仅减少了有限而宝贵的学生自主实训的时间,有悖于实践教学的初衷;而且使得学生根本无法通过连续强化训练而对各种工艺方法的特点及选择形成系统性的认识,极大地降低了实习教学的质量。
(二)教学方式与组织形式
实习采取的是由课程指导老师统一负责安排,各个工种实习指导教师具体讲授和现场操作指导共同完成。具体的每个工种实习又分为观看录像、实习指导教师现场讲授和示范操作、学生实际操作三个环节。在这种课程指导老师和实习指导教师联合指导的方式下,由于分工不明,不少课程指导老师仅仅负责学生每次到课情况的考核及最终的成绩评定,而未能发挥其专业特长,最大限度地为学生的实习提供更多更全面的指导。
(三)成绩考核与评价方式
目前,对于非机类学生的金工实习成绩考核,主要还是按照各工种实习指导教师的平时分次评定、课程指导教师最后综合评价的模式进行。具体的实施过程为:各工种实习指导教师按照学生对于每一次操作内容/操作件完成质量、时间、平时操作熟练程度和实习报告综合评价;实习的最终考核成绩由课程指导教师在各工种指导教师评定成绩基础上按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四个档次综合评定。具体的评价标准为:
1.实习态度:自觉遵守实习纪律,不迟到、早退或无故缺席;
2.实习表现:按照操作件完成质量、时间、平均操作熟练程度;
3.实习报告:根据每次实习报告内容的总结记录情况评定。
可以看出,目前的实习考核评价体系并未给课程指导老师提供十分明确的评价依据。由于课程指导老师并未实质性地参与到指导学生金工实习的过程中,对每一个学生的实习表现及情况无法了如指掌,却是学生金工实习最终成绩的评定人,他们只能简单地近乎草率地对学生各个工种的实习成绩进行加权平均,以此来给出最终成绩。此外,这种只以学生的操作结果及实习表现为依据的评价方式相当于把实习课等同于实验课来对待。
三、提高金工实习教学质量的几点建议
(一)实习内容安排方面
1.由于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量具、机械加工过程中的各类参数测量和检验(如表面粗糙度、精度)等方面的实习内容,学生一般只是掌握了简单的游标卡尺和高度尺的使用,对内径千分尺、百分表、气动量仪、粗糙度量具等还非常陌生。因此,建议增加一定的学时,用以开设量具的读数方法和应用以及误差分析的教学和操作训练。该部分内容可以放到钳工和车工培训环节进行。
2.已经开设的部分传统加工方法(车、铣、钳、铸、焊)的实习容易上手,操作性强,依然是金工实习中的重要基础环节,应当保证足够的实习课时,如把铸造和焊接各自分开设置为1.5天。
3.由于许多非机械类专业的学生培养计划中并不包含《金属工艺学》以及《CAD/CAM数控实践》等课程,学生在短短的1.5天内很难理解掌握数控编程的操作。建议对于数控加工的内容在学生大一时不宜开设操作性和实践性太强的内容,主要还是以操作观摩为主,内容可以广泛一些,除了数控车、数控铣外,还可以向学生展示加工中心、线切割、电火花成型等的操作观摩,这样既可以在短时间内让学生见识更多的现代加工方法,又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实践的兴趣。
4.應当将现有的每周半天的分散实习改成集中实习的方式,比如可以安排在学期的开头或者结尾,或者可以安排在寒暑假。学生在短时间内通过连续集中的实习,可以心无旁骛全身心地投入到金工实习当中。
(二)教学方式及组织形式方面
目前金工实习的教学采用以现场实际操作为主,课堂和课后理论学习为辅的形式,各类多媒体教学形式也已引入到教学工作中,总的来说是可行的。但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实验教学中心各工种实习指导教师和机械系专业课程指导教师三者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将三位一体的教学关系发挥出最大的效益和效率,是需要长期探索和思考的问题。在此提出以下建议:
1.建议可在每一工种开始教学训练之前,由专业课程指导教师对学生就该工种的作用、历史状况及前沿技术发展做一个比较宏观的介绍(可以结合多媒体等视频材料)。
2.在每一工种完成以后增加教学小结环节,由学生完成阶段小结并进行口头汇报,由专业指导教师和各工种指导老师进行点评。各阶段完成后及时给出阶段成绩。
(三)金工实习成绩评定方面
关键词:高职;模具专业;毕业设计;改革
1高职模具专业毕业设计的重要性
毕业设计是学生必修的最后一个重要实践环节,它既能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与应用能力,也能培养和提高学生专业综合素质,是学生走上社会工作岗位的前站.对高职模具专业学生来说,它能使学生完成模具设计与制造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培养并提高综合运用模具相关知识、理论和技能来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为成为在模具生产第一线从事模具设计制造、技术开发、研究和经营销售的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打下坚实基础[1].因此,研究并探索如何更好的组织和实施毕业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高职模具专业毕业设计工作现状
然而,笔者通过实际教学及调研发现,包括笔者所在学校在内的大多数开设模具专业的高职院校,其模具专业毕业设计的现行模式中存在较多共同弊端,最终效果差强人意.主要反映在:
(1)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和就业冲突,学生难以静心设计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模具专业采取的毕业设计模式均为在学生第六学期到企业顶岗实习的同时进行毕业设计.学生一般在第五学期中后期就已经开始求职,基于就业导向,学生一般都把主要精力用于就业,直到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才开始真正考虑毕业设计的问题.但即使是顺利找到工作岗位进行顶岗实习的学生,也有相当一部分由于工作压力或时间、条件限制无法较好的开展毕业设计.
(2)毕业设计选题单一,毕业设计流于形式目前高职模具专业毕业设计题目一般由教师拟定、学生选择,学生带着题目到企业顶岗实习.一方面选题数量少,易形成“一题多人”的局面,使学生滋生依赖心理,最终导致抄袭现象严重;另一方面由于题目由教师拟定,难以与学生顶岗实习的具体工作内容较好融合,学生普遍缺乏完成毕业设计的动力和热情,即使勉为其难的打起精神完成毕业设计,也无法将结果在实践中进行验证,有纸上谈兵之嫌.
(3)学生无法得到适时、充分的交流和指导,影响设计效果由于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同时进行,不同学生身处不同企业的不同顶岗岗位,指导教师则一般留在学校一边从事日常教学一边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这种作息时间、空间的差距导致不同学生之间、学生与指导老师之间交流受到限制,无法充分、顺畅的表达各自的思想.学生有了疑难,难以立即得到有效的提示或指导,教师也难以及时了解学生的设计进度和现状,也就无法对学生的毕业设计工作起到切实有效的监督、促进作用.尤其对一些基础较差、专业基本功不扎实的学生而言,这就进一步降低了他们毕业设计的热情和信心,最终导致毕业设计成果错误偏多、质量偏差.由于以上原因,最终形成一部分学生不重视毕业设计,在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中采取消极等待、观望态度,不认真对照学校毕业设计规章制度、规范和指导老师的进度要求开展工作,寄希望于答辩前拼凑、抄袭来完成毕业设计任务;一部分学生虽然重视毕业设计,但由于本身水平或周围条件限制,毕业设计草草了事、设计成果不尽人意;只有少量基础好、条件充分的学生能够按时、按质完成毕业设计,达到设置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初衷.在这种情况下,多数指导老师鉴于学生的实际困难和毕业率的压力,通常对毕业设计成绩评定采取宽容态度,最终毕业设计的执行效果大大削弱,甚至沦为“走过场”.
3高职模具专业毕业设计工作改进措施
可见,多数高职院校模具专业毕业设计的现行模式亟待改进.针对上述不利情况,笔者通过多年承担高职模具专业毕业设计指导工作,从实践中总结到以下改进方法和措施:
(1)加强毕业设计理念的渗透,提前安排毕业设计如上述,相当大一部分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消极等待、严重抄袭的主要原因一是基本功不扎实、对毕业设计课题感到茫然无措,一是没有充分时间精力安排及执行毕业设计.学生对毕业设计不知从何下手,究其原因,与高职教育现行教学模式密切相关.目前高职教学的各门课程之间大多相互独立,课程教学目标较多定位为仅满足本门课程需要,较少兼顾到与其他课程之间的前后衔接和相互协调、统一[2],且传统教学模式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应用环节薄弱.这就造成学生接受到的教育不够连贯、系统,无法很好理解各门课程在解决实际工程问题中的具体地位、作用和相互联系,也无法将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较好的应用于毕业设计.这就需要授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毕业设计中的地位、作用,引导学生运用本门课程相关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并强化学生的这种应用能力.在我校模具专业课程教学中,与毕业设计直接相关的课程包括《塑料模具设计与制作》、《冲压模具设计与制作》、《模具典型零部件编程与加工》、《模具数字化设计》、《模具制造工艺学》、《塑压成型设备》、《模具材料及热处理》,这些课程的授课教师尤其需要注意毕业设计理念的渗透.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和就业冲突,导致学生时间精力投入不足,可以通过提前安排毕业设计来缓解、改善.目前我校模具专业毕业设计课题的下达时间已提前到第五学期专业学习之后,利用学生的在校时间,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选题、开题工作,不仅要充分了解选题的目的、意义,而且要完成对毕业设计主要内容、执行步骤的详细规划和安排.万事开头难,做好了准备工作,就提高了学生在第六学期兼顾就业与毕业设计的可能性,也就提高了毕业设计的整体质量.
(2)拓宽选题来源、思路,科学选择毕业设计课题首先,选题要恰当,难度要适中.一个好的课题,应能在强化学生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的同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其创造力,是顺利完成毕业设计的基础.毕业设计选题应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知识、考虑学生专业水平、围绕学生就业来综合制定.目前高职模具专业毕业生对口就业岗位主要包括“简单产品设计”、“机械及模具设计绘图员”、“塑压及冲压成型设备操作”、“塑料及冲压成型工艺分析”、“模具钳工装配”、“数控编程与加工”、“普通机加工”、“产品质量检测”、“生产管理或销售”.毕业设计选题应按模具职业标准和技术岗位要求,从模具在制造业中的实际应用出发,以培养学生从事模具设计与制造工作为核心,将过去本专业的模具设计、模具制造工艺学、塑压成型设备、模具典型零部件加工等关联课程内容有机整合,并以此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拓宽毕业设计知识面.其次,应避免“一题多人”,争取“一人一题”,至少“三人一题”,最大限度防止学生滋生懒惰心理,杜绝抄袭现象.再次,应尽量拓宽选题的来源渠道、思路.除采用本校老师单独制定的课题外,目前我校模具专业采取的选题方式还有:1、与一些模具生产企业合作开发一批有实用价值、适合学生设计的课题.2、直接采用工厂实际工程技术问题作为毕业设计课题,这主要包括两种方式:一是聘请模具生产企业技术人员担任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由他们提供工厂实际任务作为毕业设计课题;一是已找到实习单位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根据实际工作内容自主选择并确定与之相关的课题.通过校外渠道获得的课题,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和可行性,更符合工厂实际,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帮助学生就业.尤其是学生自主选择的课题,紧贴工作岗位,将毕业设计与实习就业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在完成岗位任务的同时也基本完成了毕业设计,因而学生积极性高、参与意识强,毕业设计质量也自然得到了提高.
(3)企业技术人员指导与在校教师指导相结合过去,毕业设计仅由校内教师来指导,这种单一指导的模式存在明显不足[3]:首先高职院校毕业设计指导工作是在教师承担繁重日常教学工作的同时完成的,而且一个老师指导的学生往往在十个以上,在此情况下要使每个学生都获得适时、充分的指导是十分困难的;其次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时空差距也影响了指导效果;再次目前高职院校模具专业教师普遍缺乏工程背景、模具相关企业工作经验,提供的指导意见容易和工厂实际脱节.目前,我校模具专业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已作如下安排:聘请模具生产企业中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为毕业设计兼职指导教师.承担本校课题的同学,以校内教师指导为主、企业兼职教师指导为辅.课题来源为校外的同学,以企业兼职教师指导为主、校内教师指导为辅.事实证明,校内教师指导和企业兼职教师指导相结合,克服了校内教师单一指导的缺陷,实现了知识与经验、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能有效帮助学生攻克毕业设计中的难题,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
(4)完善校内外毕业设计实践条件,最大程度规避“纸上谈兵”已在实习单位进行顶岗实习并按工作内容确定了毕业设计课题的学生,可以利用所在企业资源完成毕业设计并验证毕业设计结果,但未找到实习单位而选择了本校自定课题的学生,仍然需要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完成毕业设计.在以往的毕业设计中,选用本校课题的学生即使认真按照教材或参考书籍上的模具设计步骤完成了模具理论设计,由于缺乏经验和实践条件,最后能在合理的价格预算下,把设计图纸真正变成模具,并利用模具成型出合格制品的,少之又少.一方面,这种无法将理论设计转化为真实产品的现实,易使学生失去成就感,丧失从事毕业设计的热情和积极性;另一方面,毕业设计的成果无法通过实践来检验和修正,“通过毕业设计来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成为一句空谈,毕业设计沦为“纸上谈兵”.近几年,我校模具专业毕业论文中存在的理论不符合实际的主要问题有[4]:1、模具设计只考虑模具结构而忽略了加工制造,导致模具难以加工或成本偏高;2、无法正确选择模具材料、确定模具零件热处理硬度;3、图纸公差与配合标注、技术要求不符合实际需求.这些本应通过毕业设计弥补的知识缺陷将影响学生就业和工作,延长学生适应企业工作岗位的时间.要避免毕业设计“纸上谈兵”,就是要最大程度地完善校内外毕业设计实践条件,使学生的理论设计能够成为实物.一方面,学校要加大投资力度,改进模具实训室条件,购买或修整毕业设计需要的各种设备、工具、材料;另一方面,学校要加强和模具企业的合作,使学生能够将毕业设计的某些实践环节放到企业现场去完成,既贴合实际,又能在企业工程师的指导下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5)强化毕业设计过程管理,加大毕业设计监管力度毕业设计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能力和态度,同时也与指导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工作态度密切相关.要真正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必须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一方面,指导教师要高度重视毕业设计过程管理,严格按照开题报告中的规划和时间安排,有计划的对学生毕业设计工作进行阶段性检查,防止学生平时不努力,答辩前集中抄袭、剽窃;同时,学校管理部门要加大对毕业设计工作的监管力度,杜绝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要对指导教师的工作进度、指导情况进行有效监管,既要及时解决指导教师在毕业设计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又要防止个别指导教师流于形式、敷衍了事.目前,我校使用了“学生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管理平台”,为每个学生、指导教师、管理人员分配了账号和密码,学生需定期在此平台上汇报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情况,指导教师也需通过此平台及时对学生汇报的情况进行反馈、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管理人员也可以随时了解学生、指导教师的相关情况.通过这一平台,实现了对不同学生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工作、对教师毕业设计指导工作的有效监管,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管理模式.
4结束语
加大对毕业设计工作的重视程度,更新毕业设计指导、管理观念,建立一套规范的、切合实际的、考虑全面的毕业设计指导及管理模式,确保毕业设计质量,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目前能取得最好效果的可执行的毕业设计模式,是根据学生签订的就业协议,选择有能力并愿意与学校联合培养的企业,与企业签订“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校企合作协议”,让学生在顶岗实习的同时进行毕业设计.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根据企业实际需求,为毕业生指定或由毕业生自行选定毕业设计课题,以企业技术人员为主、校内专业教师为辅联合指导学生,使学生参与解决企业实际问题、培养创新精神,为学生了解行业技术应用、积累工作经验、提前进入工作状态创造条件、提供平台.同时,在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中,运用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管理平台对学生毕业设计进度、完成情况及教师指导情况进行监管.这种模式才真正实现了毕业设计的目的,更有助于学生就业.但这种模式只适合少量有能力就业且机遇好的学生,我们可以从这种模式的试点开始做起,兼顾其它模式,逐步尝试、摸索、完善,以点带面,以好带次,最终建立起适合各类学生的一整套完善的、切实可用的毕业设计指导及管理模式.最近几年,我校模具专业已按上述方式开展毕业设计工作并依照上文改进措施从多方面对毕业设计工作进行了改进,实践证明,这种毕业设计模式和相关改进措施提高了毕业设计质量,提升了毕业设计内涵.
作者:陈娟 单位: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董海东.高职模具专业毕业设计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3(8):44-47.
[2]高秀华,周凤兰,张艳杰.高职高专模具专业毕业设计的现状及改革探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5(9):256.
关键词:大工程;科技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双师型”师资队伍
作者简介:李养良(1966-),男,甘肃庆阳人,九江学院机械与材料工程学院,副教授;潘东(1973-),男,江西九江人,九江学院机械与材料工程学院,实验师。(江西 九江 332005)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西省教育厅教改项目“基于回归工程教育理念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构建与实践”(项目编号:JXJG-12-17-18)、江西省教育厅教改项目“毕业设计与科研项目相结合培养材料专业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的研究”(项目编号:JXJG-11-17-10)、九江学院2011年度江西省普通本科高校卓越人才培养计划项目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3-0021-02
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工程实践活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科技全球化对工程活动产生了巨大影响,传统工程教育过分强调专业化、科学化,从而割裂了工程本身,因此,难以符合和适应当代科学技术、社会经济综合化发展的特点。在此背景下,“大工程观”作为一种新的工程理念已在工程教育界受到重视。[1-2]
一、大工程观与科技创新活动
1.大工程观的提出
“大工程观”作为现代工程教育理念之一,其渊源是1994年麻省理工学院(MIT)乔尔·莫西斯提出的:核心内容就是要改革美国“过度工程科学”化的工程教育体系,“重构工程教育”,“要使建立在学科基础上的工程教育回归其本来的含义,更加重视工程实际以及工程教育本身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工程不再是局限于狭隘的科学和技术内涵,而是建立在科学与技术基础之上的包含经济、文化、道德、环境等多因素协调的“大工程”。[3]大工程观要求学生知识的复合型和能力的多样性。大工程观所培养的人才具备从事复杂系统的生产、制造、设计、应用、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具备良好的较宽领域的适应能力。
大工程观就是要求工程教育要为学生提供综合的知识背景,强调工程的实践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4]在我国,可持续发展对工程师提出了新挑战,工程教育观必须变革,以适应“可持续发展”。目前实施的高等工程教育教学改革的目的就是:只有真刀真枪地深入工程系统,通过大量的实践课程强化实践训练才能避免传统人才培养模式重理论轻应用的弊端,才能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发展需要的合格的工程技术人才。这样的人才需求反映在学生的能力方面可分解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厚基础,宽口径;二是能诚实守信,适应性强;三是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四是具有工程实践的能力;五是善于思考,具有创新素质。培养学生以上能力的途径除了课堂学习外,完成课外学分、参加科技创新活动也是一个重要的通道。
2.大学生科技创新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指大学生群体在国家相关机构和学校的组织和领导下,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的学术科技创新活动。科技创新活动的主要形式有两类:一类是思想创新,如大学生职业规划、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科技协会兴趣小组活动等。另一类是实物、成果创新,比如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维数字建模大赛、职业技能大赛、开放性实验室的科研活动等。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推动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反映学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依据。目前,尽管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取得了相当可喜的成绩,并且受到了社会的高度关注,但仍然在实际运行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创新活动的形式多样,但缺乏完善的制度建设;缺乏合理的激励机制,老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不能充分调动;学校对工程实践的投入不足,工程型师资力量和教学硬件设施不全;科技创新的成果流于形式的多,转化率较低。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更新创新的教育观念和教育理念,加大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力度,在改革发展中解决问题。[5-6]
二、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与大学生工程素质培养的内在联系
1.科技创新活动是大学生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平台
通过大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首先,能够促进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深化;同时,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工程实践,增强了实践能力,进而缩短了课堂教学与工程实际的距离。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作为学生课堂知识转化为工程实践能力的平台,真正体现了工程教育活动的内在规律和最终目的。
2.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工程知识的继承发展
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为大学生创新能力全方位的提高提供了舞台。如:参加机械创新设计大赛首先要认真选题,通过文献检索、市场调研等确定自己的竞赛题目,然后设计方案,进行上机演练、调试、修改完善、产品制作,在这些实践过程中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在完成产品期间,要和老师、同学、公司、专家以及实验室的工作人员等打交道,学生通过与他人交谈、交往、联系,学习了待人接物的道理,锻炼了个人处理好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的能力,同时也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团体合作能力和指挥协调管理能力。
三、架构基于大学生工程素质培养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
1.积极营造创新气氛和氛围,激发大学生的创新积极性是前提
营造创新氛围是办好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前提。首先,要在舆论上大力宣传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目的和意义,要通过学校的校报、学校校园网、广播、黑板报、科技讲座等多种形式来宣传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其次,要鼓励教师在课堂上、课外活动中都要向学生开展创新教育,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取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等,课外作业的布置要有针对性,有思考、有综合,也有创新;考试形式应该多样化,可以多出综合性开放式的题目,让学生有自由发挥创造的空间;对于有科研项目的教师要在科研活动中吸收学生,参与到课题的各个环节中。学校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多种形式的科技创新活动。
2.创新机制,完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相关制度制度是保障
完善相关制度是做好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保障。要进一步明确组织实施、条件保障单位和部门的职责,成立学校层面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协调教务处、学工部、团委、实验中心以及相关学院之间的相互配合,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形成合力。出台相关政策,制订一系列规章制度,从指导教师的配备和相关待遇、经费、工作场地及实验仪器设备等方面要大力支持。对于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创新活动的老师,要建立和完善在成果认定、职称评定、评优评选、出外学习培训等方面的激励政策。对于学生,则从课外学分的认定、优秀毕业生推荐等方面制订奖励制度,从而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提供有力支撑。
3.整合各类资源,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基础
学校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整合各类教学科研资源,提高实验设备的使用频率。特别是由二级学院分管的具有共享性质的大型加工设备、分析测试仪器,应该由学校统一管理。资源共享;配置充足的专项经费,加大对一些创新实验室或者实习基地的支持力度;卓有成效地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特别是和专业比较密切相关的企业要舍得花精力和一些费用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固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以学科专业为单位,构建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从专业课程的设置论证到实施要严谨求实,每门课程应该培养学生的什么素质、培养哪种技能必须明确,能够体现育人特色;在毕业设计(论文)方面,题目的形式可以多样化,鼓励学生结合实习企业情况自选题目,指导教师把关等。
4.分阶段实施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重点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要持续开展必须要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分阶段进行。大致可以分为初级阶段、中级阶段、较高级阶段和高级阶段。
(1)初级阶段。初级阶段属于启蒙认识阶段,适合于大一新生。刚入学的新生处于基础学科学习时期,参加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还是比较缺乏,但大一的学生有热情,精力旺盛。学校要下力气,做好前期工作,营造创新人才培养的良好氛围。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学术报告会、科技创新等活动来培养、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创新兴趣。九江学院的“濂溪讲坛”从2006年至今已举办了101期,从开办至今邀请了国内著名学者、外交官、社会知名人士来校讲学,在弘扬九江的优秀传统文化、开拓师生的学术和文化视野、启迪人生智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学校一个重要的文化品牌。
(2)中级阶段。中级阶段属于认知阶段,通过结合大二专业基础课程实践,从学生开设的实验实践课程入手,经常举办一些专业化、体现学校特色的、与学科设置相匹配的各类学科及技能竞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九江学院每年都举办全国3D大赛选拔赛、三维数字设计大赛和信息技术水平大赛、钳工技能大赛等技能竞赛,通过比综合素质,加强课题理论与工程实践的相结合,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专业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和实践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合作精神,进一步强化大学生的创新思维。
(3)较高级阶段。较高级阶段属于实践阶段,由学生个人或创新团队在导师的指导下自主选题设计、独立组织实施并进行信息分析处理和撰写总结报告等工作,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科竞赛作为发现人才、选拔人才、促进学生成才的有效手段和途径,在高校人才培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7]由于九江学院积极参加江西省教育厅以及全国的学科竞赛选拔赛,学校在师资力量、经费上给予大力支持,按照新制定的教学成果奖励办法,对于指导学生获奖的教师,根据获奖等级进行成果奖励,以此来激发师生的工作热情,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高级阶段。高级阶段属于实践提高阶段。经过前三个阶段的创新意识培养和熏陶,创新意识逐步成型。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作为大学生在校期间的最后一个实践活动,是每一位学生必须参与的一项实践教学活动。九江学院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和个人的职业规划及发展要求选择毕业设计题目。从2010级开始,学校开展了课外学风的选修工作,要求本专科学生在完成必修学分后还应完成一定数量的课外学分,课外学分形式多样,有毕业综合技能测试、开放性实验、参与课题研究、等等;另外,学校在申报成功江西省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专业的基础上,以此为依托,认认真真地选拔学生进入企业,进行为期一年的准工程师培养,在企业聘请高级工程师以上的人员担任指导教师。每位指导教师最多指导2名学生,学生的毕业设计和大四的课程全部在企业完成。以工人的要求进行管理,以工程师的目标进行培养,力争使参加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学生一毕业就能够顺利进入岗位。
5.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是关键
具备教师和工程师素质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构建是提高工程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应用型工程类人才是面向工程实际的实用型人才,要求培养的过程必须注重实践环节,这就要求老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同时要拥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九江学院机械与材料工程学院以校企合作、工学交替作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切入点,[8]通过将教师下企业锻炼与企业骨干技术人员聘用相结合、内部培养与外部引进相结合,多渠道、多形式推动“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高的教师队伍。近年来,先后聘请中铁集团大桥七处、昌河集团、6354所等企事业单位的高工作为我院的兼职教师,同时利用寒暑假选派部分教师分别进入企业学习、锻炼。学院采取了相关考核和激励措施,使教师到企业锻炼制度化、常态化,这种“双师型”队伍在学生理论知识的储备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起到了源头引导作用。
四、结束语
近年来,在九江学院机械与材料工程学院的共同努力下,学生直接参与的大学生自主创新实验项目30余项,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奖励20余项。在2012年第五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江西赛区预赛中,参赛作品11件,参赛人数48人,荣获第五届全国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决赛二等奖1项,江西赛区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在第七届全国应用技术水平大赛中,荣获机械设计CAD全国二等奖1项。目前,2009级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部分学生正在奥盛(九江)钢线钢缆有限公司和中船工业集团6354所作为江西省教育厅首批“卓越计划”试点班的同学正在进行为期一年的学习。他们从2012年9月入企,经过了许多岗位的培训,目前已进入毕业设计阶段,毕业设计题目全部是企业或研究所的产品开发或实验数据整理。有些同学的毕业设计工作量很大,几乎和硕士生相当,要学习ANSYS分析软件、学习机构设计软件Pro/E、UG及产品加工、制作,但是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
总之,只有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加强科技创新的组织和管理、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制订完善考评机制、树立良好的创新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9]
参考文献:
[1]仲伟峰,何小溪,慕香永.基于大工程观的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5):38-39.
[2]谢笑珍.“大工程观”的涵义、本质特征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3):35-38.
[3]张保森,王章忠.大工程观视野下材料学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2,(26):19-20.
[4]杨琳.大工程观背景下大学生科技创新与工程素质的培养[J].江苏高教,2006,(2):100-102.
[5]章启成,潘彩霞,陈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与大工程观的培养[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23):168-169.
[6]朱育锋.大学生“四段式”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与思考[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4):116-118.
[7]郭庆,魏莹莹,赵中华,等.以学科竞赛为支撑构建省级大学生科技创新交流平台[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3):130-133.
“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比赛旨在发挥德育课程“职业生涯规划”的主渠道作用,调动校内外多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德育整体合力,以指导学生制订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为抓手,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加强以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成才观、就业观、创业观为主要内涵的职业生涯教育。引导学生以“成功者”的心态看待未来,形成提高自身素质、拼搏向上的动力,珍惜在校生活,努力为职业生涯发展做好铺垫。
引言
不少人都曾经这样问过自己:“人生之路到底该如何去走?”记得一位哲人这样说过:“走好每一步,这就是你的人生。”是啊,人生之路说长也长,因为它是你一生意义的诠释;人生之路说短也短,因为你生活过的每一天都是你的人生。每个人都在设计自己的人生,都在实现自己的梦想。当前大学生所面临的就业压力十分的大,特别是我们这种未经世事的大学生!我们如何在以后严峻的就业形式面前做的更好,在以后应聘时从众多的应聘者中脱颖而出?我们以后到底做些什么?我们以后往哪些方面发展?所以我们有必要提前规划我们的未来,为我们以后的发展做好规划,也就是我们的职业生涯设计!
现在社会是一个经济迅速发展的社会,也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提前做好自己的规划会对我们更好的适应社会打下基础,作为新时代的大专生,就应该对社会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对现在的就业形式,社会的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对自己的性格能力都应有清醒的认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适应社会,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更好的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距离我职校毕业还有两年的时间,之后我将离开这里,开始我的新生活。当前,制约我国经济和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之一的是掌握先进制造技术的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这样看来我们这批学习技术的中职学生就业前景一片光明,但是怎么样才能成为一名高技能人才,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成为高技能人才是值得我们这批学生思考的。但现在的我,有必要给自己定个规划。
对于我的职业生涯规划,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进行:
首先是进行自我探索,客观认识自我。构建自己的价值观、现状描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借助于职业兴趣测验和性格特质等测验,发现自己是一个较为外向开朗的人还是内向稳重的人,并对哪些问题较为感兴趣,如经济问题还是管理问题,或擅长哪些技能如分析、对数字敏感、语言表达能力等。也可分析出自己的一些弱点,从而更好的进行职业规划。
第二部分是对职业的认知。即认识自己所处的环境,分析自己的外部机遇和挑战。主要包括了解社会的整体趋势、大学生就业状况;了解行业发展前景、现状以及就业需求;对企业文化、工作职责等分析,做到“人企匹配”和“人岗匹配”等等。
第三部分则是职业的决策与定向,即做出明确的选择。将外部环境和个人特质相联系起来考虑,制定出符合实际,可执行、可实现的职业目标。
第四部分是根据目标规划出相应的职业路径,制定策略和计划实施。包括确定短期和长期目标,长期目标一般是以后职业规划的顶点,或较高点也就是梦想,但要细化至具体工作,如毕业后进入国际知名管理顾问公司从事研究分析、咨询工作。短期目标设立一般是素质能力的提高,或有用证书或考试的通过和获取。
最后则是评估与调整。所谓计划不如变化,如果某一时期不能实现自己的阶段目标,要重新定位自己,及时制作出与主路径相关的备选方案。如在企业中由于环境因素而产生问题时,则要考虑是否换单位,或考虑自己寻找培训机会等等。
第一部分 自我探索
1.客观探究自己
自我认识是设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因此我一定会全面、客观、深刻的正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人们常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将参考来自家庭、同学、师长和其它专家的意见,力争做到对自己真正全面的认识。
(1)个性特点分析。
性格开朗、直爽,善于交际,待人热情、乐于助人。
随和、平易近人、脾气还算好。
勤奋、认真、上进、有责任心:所以追求成功的欲望很强,骨子里是好强的。相信“有志者事竟成”。只要想得到,就不怕做不到!
踏实稳重、处事谨慎:所以少了份年轻人的闯劲。但是我更喜欢稳中求胜!做事谨慎小心,注重细节。
(2)兴趣爱好分析。
喜欢看财经类新闻。比较关注国家经济动态。对股市行情感兴趣并有发展意向。
喜欢看《艺术人生》栏目。每次看完都很感动、感叹人生、都会思考很多、很有收获。
喜欢上网听听歌曲、打打游戏、来放松自己。
爱好打排球。这可以训练我的反应能力并能增强我的团队合作精神。
爱好练硬笔书法。坚持每天都练。可以增强我的耐心和恒心。还可以使我心平气和、气定神闲,益处多多。
2.职业生涯规划测评报告
(1)职业兴趣探索。
我把职业价值观从六个方面加以区别,在这六个方面我的平均得分如下图所示:
我的职业兴趣测查得分由高到低依次是社会型(9.6分)、艺术型(4.0分)、企业型(3.0分)、常规型(2.5分)、研究型(0.3分)、实际型(0.3分)。可以看出我喜欢与人打交道,乐于各种社会往,以人际活动为日常生活的主要导向,成为注意力、能力、精力的主要投入方向。不喜欢孤独,有强烈的归属感,在人际环境中才觉得舒适和活跃。在工作中,很喜欢交际,有强烈的影响欲,同时富于同情心。对人为事物高度敏感;在交往中,对人热情,乐于合作。能自觉挑战上下级关系,善于社会角色定位;喜欢对人际活动进行安排、组织。
因此,我所适宜的工作环境主要是要求人际、社交活动的工作,强调人的互动性,具有发挥个人组织能力的机会和自由度。
(2)职业价值观盘点。
关于我的价值观,我觉得我是一个很中庸的人,或者是说与世无争。既不低调,也不张扬,不尖锐,也不圆滑。我很看重和谐,我追求物质与精神同步的丰富。我希望以后我能生活在一个舒适、安静、充满朝气的小城市。因为我始终认为,这才是生活的本质,而非永无止境的竞争。
我把职业价值观从六个方面加以区别,在这六个方面我的平均得分如下图所示:
排序结果如下:
其中我最突出的职业价值观是赞誉赏识和追求成就,我是外在导向兼顾内在需求的人。总体而言,我是一个“希望成功者”。在从事一项成就任务时,我主要关注于如何获得成功,而不太担心失败以及失败可能带来的其它后果。我通常会积极地寻求挑战,喜欢选择有一定难度的任务,对于太容易的任务不太有兴趣。生活中新奇的事物常常能够吸引我。在学习上,我通常能够真正投入,选择恰当的学习方式,遇到失败也能够吸取教训,不会轻易放弃。我通常对自己的能力非常自信,面对考试也不容易紧张。
我对职业的追求,是能够使自己获得充分的领导力提升机会,并拥有充分的权威,能够对他人的工作提供指导。并且这个职位是富有社会声望的。希望能够看到及时的成果展现,并体验到可能的成就体验。即工作的追求是一种自我实现,而并非外在特质利益的满足。
(3)职业性格探索。
①个性风格。
职业性格小结:
我的类型是主人型——热情主动地帮别人把事情做好!
我很注重与别人的关系。善于给他人实际关怀,待人友好,善解人意并有很强的责任心。我很热情,有活力,乐于合作,并能圆满地完成任务。富有同情心。注重和睦的人际关系。做事很实际,有条理,做事彻底且有一致性。善于在经验和事实之上做出决策,将事情安排妥当。喜欢安全和稳定的环境,支持现存制度,注重并很好地遵守社会约定规范。忠于自己的职责。不喜欢做需要掌握抽象观点或客观分析的工作。
②学习风格。
我的学习风格类型属于行动型,做事以行为为导向,注重实践,踏实、肯干。而对于反省和实际则有着非常低的偏好,不善于对经历过的事情进行反思,不注意理论与实际的相联系。结合这样的学习风格,我今后除了在行动上雷厉风行外,还要经常对过去的经历进行反思、弥补,做到扬长补短;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在实践中反思、探索,同时注重将理论成果进行运用、推广。
(4)技能探索报告。
我比较突出的五项技能:
积极倾听:注意听他人的讲话,理解要点,在恰当的时机提问,不在不合适的时候打断对方的讲话。
人际敏感:关注他人的反应,理解他们为什么做出这样的反应。
协作:在相互配合时协调自己和他人的行动。
口头表达:通过口头交谈有效地向他人传递信息。
监测:监督/评价自己、他人或者组织的表现,又经过了重新的梳理,希望自己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认真思考和观察自己这些技能的应用,充分发挥自己的强项。
(5)自我分析小结。
通过以上几方面的测量,我从科学角度对自己作了一系列全方位的分析,可以看出,我比较活泼、外向,积极进取、自信乐观,对未来充满希望。
在兴趣方面:我的兴趣是非常广泛的,但可能不是很专。我喜欢和人打交道,以人际活动为日常生活的主要导向,有强烈的影响欲,同时赋予同情心,善于社会角色定位,组织管理能力很强。
在职业价值观方面:我对于外界的赞誉赏识很重视,同时也相当关注自身追求成就的需求。因此我能够很顺利的把社会的需求、学校或单位的规章制度等外在环境的挑战迅速地内化为自己的动力。在技能方面:我是一个实践能力很强的人,擅长人际交往,能够积极倾听,善于指导和说服别人,具有较好的口头表达能力。
在学习风格方面:我倾向于以行动为导向,注重实践,但不善于反省。对目标能够不懈追求,持之以恒。
在性格方面:我是一个比较外向的人,有时喜欢凭直觉去做选择,作风果断。对人和新的经历都感兴趣,但会因此而分心;热爱生活,适应性强,情绪饱满,能够随机应变,当机立断。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是很好的交谈者。
总体而言,我的支配、表现、变化等需要较强,是一个“希望成功者”,会积极地寻求挑战,喜欢从事富有刺激、充满挑战的工作,对自己的能力非常自信。
结合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价值观、个性、能力以及学习风格,我适合从事的工作包括:公司文秘、社会服务人员、特警、各类经理外交官、大学校长、社会活动家、咨询人员、行政管理人员、教师、记者、指导员、退伍军人服务官员、教育咨询者、资料员等。
第二部分 评估职业机会
参考人才素质测评建议、导师指导与讲解、向家长、朋友多渠道了解、网上资料查询以及平时资料的搜集等途径,我对影响职业选择的相关外部环境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
1.家庭环境分析
2.学校环境分析
江苏省如东第一职业教育中心校是由江苏省示范性县级电大如东电大、国家级重点职中江苏省如东第一职业高级中学、江苏省示范级教师进修学校如东县教师进修学校及如东县建筑工程学校整合而成的集高等、中等职业教育、成人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及实用技能培训为一体的职业教育中心,是全县唯一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和教育行政干部的培训基地。
学校构建了校园局域网视听多媒体教学系统、闭路电视演播监控系统、双向视频会议系统和图书管理信息系统;建有语音室、多功能电教室以及物理、机械制图、电工电子、数控编程、PLC、钳工、车工、数控、电力拖动、汽车修理、微机、服装、烹饪等30多个实验室、实习车间及装备先进的实训基地两个;拥有藏书数十万册的图书馆和可提供30万种数字图书的“超星数字图书馆”以及可直接进入国家电子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室;拥有全县最先进的音乐楼和专业画室。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391人,其中专任教师313人,专任教师中有中高级职称的219人,双师型教师68人,在职研究生9人。
学校设有中专部、职高部、技工部、五年制高职部及成教部。开设应用韩语、商务英语、数控技术应用、物流管理、物业管理、汽车驾驶与维修、汽车检测与美容装饰、轮机驾驶、动漫(艺术)设计、广告设计与制作、计算机及应用、软件工程、工程造价与监理、建筑工程技术、财务会计与国际贸易、电子技术应用、机电技术应用、钳工与焊接、宾馆与外事服务、烹饪工艺与管理、旅游与商务日语、学前教育、美术、服装工艺、报关与国际货运、电子商务、棉纺、化学分析与染整技术等职业教育专业及法学、小学教育、汉语言文学教育、英语教育、数学教育、工商管理、财会、计算机信息管理、建筑与施工管理等成人教育专业,建立了由近30个专业构成的工贸、服务、管理等三大专业群,形成了“主干突出、特色鲜明、衔接紧密、优势互补”的专业格局,并创建了计算机应用专业、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两个省级示范专业。学校现有全日制学历班138个,成人学历、培训班29个,在校学生(员)7000余人。
3.个人成长
(1)学识、技能方面。
目前上大一,基础知识已经掌握,专业知识正在进一步的学习及巩固中。目前已获得车床初、中级证、数控中级证、电工中级证。
(2)任职情况。
曾担任班长、文艺委员。
4.社会环境分析
我国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在这方面研究和应用。国务院成立了机电一体化领导小组并将该技术列为“863计划”中。在制定“九五”规划和2010年发展纲要时充分考虑了国际上关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动向和由此可能带来的影响。许多大专院校、研究机构及一些大中型企业对这一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做了大量的工作,不取得了一定成果。
机电类专业在我国高校中属于建立较早的专业之一,也是一个就业强势专业。长期以来,各高校为全国输送了大批毕业生。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尤其是在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机电类毕业生的就业也受到了冲击。
现在许多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看好中国市场,将部分制造业进一步向我国转移。目前,我国制造业发展迅速,制造业体现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我国制造业要打造“中国制造”的品牌,要真正成为“世界加工制造中心”,必须要有先进的制造技术与一大批掌握先进制造技术的人才作为支撑。数控技术是集机械、电子、信息和管理等学科于一体的新兴交叉学科,数控技术的发展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我们作为高职数控的学生应该十分注意自己在专业和其他个方面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5.应对竞争的策略
(1)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做好职业规划。
(2)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学会做人。
(3)加强社团活动,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6.职业环境分析
机电一体化已是当今世界机械工业技术和产品发展的主要趋向,也是我国机械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然而,我国现有的机械专业人员的知识结构与当今机械工业的发展极不相称。学机械专业的,对电子、自动控制技术懂得较少;学电子专业的,对机械专业知识掌握得也不多,不能将机械与电子进行有机的结合。在科学技术竞争激烈的21世纪,对我国机械行业40余万家企业而言,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就是保证其生存的“新鲜血液”。
高等学校中与机电一体化相关的专业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
7.我国电机行业市场分析
(1)前景。
随着生产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人们对家用电器、汽车等消费的不断增加,市场对电机的需求也将越来越大。预计到2010年,全国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6.6亿千瓦左右,平均每年将投产发电装机容量3700万千瓦以上,年均增长7.8%左右。而电动机的需求与发电设备的需求呈1∶3.51的正比关系,据此分析,大型、中小型交流电动机产品在国内市场的有效需求会保持稳定增长。
(2)机遇。
电机产品市场需求十分广阔,三峡工程建设的加速开展,国家“西电东送”工程的推进和西部大开发为行业提供了充足的市场空间。由于中小型电动机属于劳动密集型和材料密集型产品,发达国家几年前就不再生产通用型的交流电动机,而转向国外采购或定牌加工,因此为我国中小型电动机的出口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3)优势。
电机行业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我国发展电机制造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国家对电机行业的扶持将不断加强;随着国内企业市场意识的逐步增强,行业竞争力将不断加强。
(4)弱势。
电机行业整体制造规模偏小,一些大项目所需产品还依赖进口;微电机行业产品的技术水平普遍不高。
(5)风险。
国内电机行业企业的价格竞争激烈,行业发展还需要不断的整合和提高。国外优秀企业的加速进入,将挤占一定份额的国内市场。
第三部分 职业决策与定向
1.360度评估
通过对自己的审视,询问同学、老师以及家人对我的评价,我做出了360度评估,如下表所示:
2.SWOT分析
3.职业定向
其中,我能做的又是我喜欢做的有:教师、记者、咨询人员、行政管理人员。我喜欢做的又是我适合做的职业有:制图。因此,我的初步职业定位就在这几项上。
根据自我探索及分析,再结合测评建议、资料搜索,我对职业情况进行了解后,我做出了初步的职业决策。
经过对这二十项意向性职业各方面的决策,排除其他方面,从中选出五项我最喜欢的职业进行下面的职业决策加权并排序。
综合以上多角度的职业选择,选择次数较多的有教师、记者、机电健康教育者、主持、机电咨询工作者等,而通过对我最喜欢的几项职业的加权统计,可以看出我比较适合的是人力资源管理、教师的工作。因此,我的职业路线基本定在这几个方向上。
第四部分 职业目标路径设计
1.职业目标
(1)做一名中学物理教师,并在教育领域有所建树;
(2)成为一名新闻出版(机电学)方面的主持人、记者或编辑;
(3)做一名高校物理教师,同时在咨询以及学术建设方面有所成就;
(4)从事企业行政管理,主要放在人力资源方向上。
2.职业路线
职业目标确定后,我的发展路线也就清晰了很多。我的主要的发展路线应该是先走技术路线,再转向管理路线,这看起来似乎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工作压力,但事实并非如此,据了解很多管理层的人员都是在基层技术方面慢慢提升出来的,只有对基层的技术了如指掌,才能为公司、学校的整体规划做出确实可行的方案。而且,没有人愿意一辈子呆在技术层,在别人的统治管理下工作。每一发展阶段都有其各自的职业发展要求。因此,对于每一发展路线我都有一套确实能够执行的生涯策略方案,这些具体的且可行性较强的行动方案会帮助我一步一步走向成功,实现目标。下图是我的职业生涯总路线图:
3.计划实施安排
计划共分为四条线路,可按照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但这几项中我最倾向于路线C,其次是路线B。在以下各阶段中,我将每条路线的目标及策略都进行了罗列,但还要根据实际发展情况再做更改、安排。
(1)探索学习阶段。
①年龄区间。
目前——研究生毕业
②总目标:外语水平达到优秀;语言文字功底练扎实。
③执行策略。
④备选方案。
如果在某一时期不能实现自己的阶段目标,就要重新定位自己,如果是自身条件问题,应当考虑更努力的投身学习中,寻找自己的不足。比如说考研,能否考取是个未知数,但我一定会竭尽全力的,即使最终失败了我也无怨无悔。若考研成功,我会更加发奋努力;若不成功,则抓紧临毕业前的时间,报考公务员。当然,如果考不上,也不泄气,参加工作,在实际经验中也能收获很多,依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与潜力。
(2)尝试积累阶段。
①年龄区间。
25岁—30岁
②总目标。
③执行策略。
通过五年的时间积累相关经验,建立自己的事业。
④备选方案。
如果在学校、企业等单位不能实现自己的阶段目标,就要重新定位自己与该单位,如果是自身条件问题,考虑转行或更努力地投身工作中,寻找自己的不足;如果是单位的问题,可考虑转到另一所更适合自己发展的单位发展。另外,刚开始工作,可能并不会一切顺利,那就从基层干起,了解内部结构,为将来发展做准备、打基础。
(3)发展成熟阶段。
①年龄区间。
30岁—45岁
②总目标。
③执行策略。
④备选方案。
如果在学校、企业等单位不能实现自己各阶段的目标,就要重新定位自己与该单位的关系,如果是自身条件问题,考虑加入相关培训班学习;如果是单位的问题,可考虑转到另一个更适合自己发展的单位或考虑自主创业(机电咨询方向)。如果是自主创业,还必须考虑是否具备自主创业所需的条件,包括:厚实的专业知识,机敏的业务能力,优秀的机电素质和高超的理财能力等等。
(4)回顾总结阶段.
①年龄区间。
46岁—60岁
②总目标。
维持目前现有成就,成为高级机电咨询师。
③执行策略。
④备选方案。
在职业生涯规划总结回顾阶段,将不会发生太大的改变,应更多的注重自己的身体健康。
第五部分 评估与调整
在今天,人们的工作方式不断推陈出新,那么我们就要不断评估自己的资本,以随时调整自己前进的步伐。要取得事业上的成功,重要的是要不断更新知识、提升能力,才能保持自己的职业竞争力,逐步达到自己设定的职业目标。我将通过我设计的评估表来,按内容详细记录每一阶段的发展情况来适实的调整我职业生涯。
1.调整
根据每一阶段的评估结果,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调整我的职业生涯规划,具体如下图所示:
结束语
职业规划是人生进程的一部分,只有制定了良好的规划,才能明确自己走的方向,才能比别人少走弯路。在写这份职业生涯规划之前,对自己的将来到底有什么打算都只是很模糊的一个零散框架,通过规划,我理清了思路,看清了前方的道路,知道该往哪个方向去努力,哪些与我目标相差较远的,是可以放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