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21 22:55:3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教师学法工作计划,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工作过程;发动机电控系统;教学做;一体化课程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12-0079-02
进入21世纪以来,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国的职业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为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我国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都在进行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其中课程改革是这次教学改革的重点。目前,在职业院校中普遍采用“基于工作过程”课程开发方法对原有课程进行重新设计,其特点是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在相对真实的工作情境中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强调“教学做”一体化。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作为职教师范类本科院校,肩负着为我国职业教育培养高水平职教师资的历史重任。为适应新形势下职教院校对职教师资培养的要求,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方法,对《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诊断与修复》课程进行了“教学做”一体化改革与实践,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课程设计理念
《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诊断与修复》是汽车维修工程教育专业针对汽车机电维修工岗位能力进行培养的一门核心课程。该课程原先的教学方式是“理论课+技能训练”,即理论课在理论教室进行,相关的实践项目在专门的技能训练中进行。该教学方式的特点是注重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但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理论课程由于看不到实物,教学过程比较枯燥,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技能训练时学生大部分理论知识已经忘记,实训教师还要重复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大大降低了教学效率。另外,技能训练的内容基本上是对理论知识的验证,与实际工作任务关联度很低。
基于上述情况,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方法对《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诊断与修复》课程进行了重新开发。所谓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工作过程是一个综合的、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但结构相对固定的系统,一般包括六个要素:对象、内容、手段、组织、产品、环境,这六个要素随工作过程的不同而不同。不管什么样的工作过程,都可以抽象出普适性的六个步骤: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的主要特点是打破了传统学科体系的知识架构,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学习情境,课程的内容不再是“章、节”结构,而是学习情境结构。学习情境的设计参照系是行动体系,知识按照典型工作任务的需求进行重新序化。教学方式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在相对真实的工作情境中将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有机结合。教学特点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
课程定位及培养目标
《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诊断与修复》课程构建于《汽车拆装与调整》、《汽车零部件识图》、《汽车维护》、《发动机机械系统维修》等课程的基础上,主要培养学生利用现代诊断和检测设备进行发动机控制系统故障诊断、故障分析、零部件检测及维修更换等专业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和方法能力。通过《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诊断与修复》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
专业能力 具备与客户交流与协商能力,能够向客户咨询车况,查询车辆技术档案,初步评定车辆技术状况;能独立制定维修计划,并能选择正确检测设备和仪器对发动机控制系统进行检测和维修;能对燃油供给不良故障、点火异常故障、进气不良故障、排放超标故障、发动机控制系统的综合故障进行故障诊断并对零部件进行检测;能正确使用万用表、故障诊断仪、示波器及发动机综合分析仪等常用检测和诊断设备;能遵守相关法律、技术规定,按照正确规范进行操作,保证维修质量;能检查修复后发动机系统工作情况,并在汽车移交过程中向客户介绍已完成的工作;能根据环境保护要求处理使用过的辅料、废气、废液及损坏零部件
社会能力 具有较强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具有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克服困难的能力;能与客户建立良好、持久的关系。
方法能力 能自主学习新知识、新技术;能通过各种媒体资源查找所需信息;能独立制定工作计划并实施;能不断积累维修经验,从个案中寻找共性。
课程学习情境设计
在对维修企业进行实际调研的基础上,对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了分析,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共为《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诊断与修复》课程设计了5个学习情境,如表1所示。5个学习情境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的规律进行排序。前面4个学习情境以发动机“系统故障现象”为载体,主要解决各个系统存在故障时诊断、检测与维修的问题。最后一个学习情境以“综合故障现象”为载体,主要训练学生如何根据综合故障现象判断故障所发生的系统,重点培养学生制定故障诊断计划、形成严密的诊断思维能力。为便于实施教学,在每个学习情境中还设计了若干个学习单元。例如,学习情境5中设计了4个学习单元,如表2所示。
课程教学资源开发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为了帮助学生完成学习情境的工作任务,需要为学生设计相关的教学资源。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学资源开发的质量决定了基于工作过程“一体化”教学的成败。教学资源一般包括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录像、学生手册、任务工单、维修资料等。
教学设计是教师对每个学习单元教学组织过程的整体设计,主要内容包括任务的名称、任务的目的、学时、实训场地、实训设备、客户任务描述以及教学过程的组织等;教学课件是教师在学生资讯阶段针对任务的需要进行的必要的理论讲授内容,主要包括与任务相关的重点的陈述性知识和过程性知识的讲解;教学录像是教师采用教学课件进行理论讲授或进行的任务实操演示录像;学生手册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文字材料,学生手册的内容是与某个学习单元相关的陈述性知识和过程性知识的集合;维修资料是与任务相关车辆的真实维修资料,以便学生在资讯阶段查阅;任务工单是引导学生完成具体工作任务的引导性文字材料,是基于工作过程的一体化教学的核心文件。通过任务工单可以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制定计划、书写、记录数据、绘制图形、分析结果等多种岗位工作能力。
理实一体化教室设计
基于工作过程的“一体化”教学在一体化教室中进行。在一体化教室中要体现“工作情境”、“学习情境”、和“教学情境”。一体化教室的设计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要具有多媒体教学设备,方便教师进行现场授课和讲解;要具有学生用来讨论和制定计划的区域;要体现实际的工作过程,具有实际操作的仪器和设备;要具有教师工作的区域,方便对一体化教室进行日常管理;要有充足的学生活动场所;要具备消防设施和通风设备。根据上述原则,为《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诊断与修复》课程一体化教室设计了5个功能区域:多媒体教学区、讨论区、操作区、仪器设备区和教师工作区,如图1所示。
课程实施流程
基于工作过程的“一体化”教学按照“行动导向教学六步法”组织教学,其实施步骤是: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学生以团队的形式进行学习,整个班级分成4个小组,每个小组设有组长。
资讯阶段:教师为每个小组分配工作任务并发放工单。学生在操作区实际体验要完成的任务,比如启动发动机、观察故障现象等。之后,教师根据实际任务需要,在多媒体教学区对学生进行重点内容讲解,主要包括陈述性知识和过程性知识的讲解。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查阅各种资料,完成工单资讯部分的内容。
计划阶段: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进行充分讨论,制定工作计划。之后,4个小组分别选取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小组计划,教师对4个工作计划进行点评,并提出修改意见。
决策阶段:学生根据计划汇报情况和教师点评情况,选择比较合理的计划,并进行仪器、设备选择和小组成员分工。
实施阶段:各小组到操作区以小组的方式完成预定工作任务,记录维修过程中检测的相关数据、波形,综合分析后形成诊断结果,并根据诊断结果对故障部位进行修复。教师监控学生的操作,必要时给予指导。
检查阶段:故障排除后,小组成员检查修复质量,确保故障完全排除。
评估阶段:小组成员进行自我评估和反思,教师对各小组工作进行点评。
课程考核方式
基于工作过程的“一体化”教学以过程考核为主、期末考核为辅。具体考核的方式如表3所示。平时表现主要考核学生出勤情况及平时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工单考核主要根据学生完成工单情况进行考核;实操考试是在期末单独组织的实际操作考核,其特点是学生单独操作,主要考核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基础理论考核是在期末进行的针对课程基础知识和理论的综合笔试,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和理论知识的掌握能力。通过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可以正确引导学生的平时学习行为,注重能力的养成,避免以往“终结性”考试带来的种种弊端。
课程教学效果
《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诊断与修复》在我校汽车维修工程教育专业三届学生中进行了实施,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主要表现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提高;查找信息的能力增强;独立思考、制定计划能力增强;团队意识和克服困难的能力增强;实践动手能力增强;对基础理论的理解更加深刻。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陈永芳.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教学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教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4]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5]申荣卫,台晓虹,黄炳义.以行动为导向的“理实一体”课程开发方法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1(29).
[6]姜大源.中国职业教育发展与改革:经验与规律[J].职业技术教育,2011(19).
[7]姜大源.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系统化设计——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解读[J].中国高教研究,2009(4).
[8]赵志群.对工学结合课程的认识(一)[J].职教论坛,2008(1).
自学习小学教育这个专业开始,我一直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现在正式加入教师这一行列。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能认真学习其他教师之长处,也不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对课堂教学也有了自己的一些思考、想法和做法。在这个人才济济的教师团队里,我更是认识到自己缺乏一定的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教师基本功以及个人文化素养的不足,有待于加强和提高。
基于这些现状,我需要重新审视自己,放大我的自身优势和不足,关注目前自身发展中遇到的困惑点,对自己进行一个全方位的剖析:
(一)优势分析
1.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并灵活有效地为教学服务。
2.具备一定的教学管理能力,能正确处理和同事、家长、学生之间的关系。
3.喜欢阅读各类书籍,有一定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
(二)劣势分析
1.课堂教学实践经验比较缺乏。教育教学理念转变不够及时,本专业的理论学习深度不够。缺乏持之以恒的毅力。
2.课余缺乏博览群书,知识面狭窄,不能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个人专业素养和理论水平均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三)思考与困惑
1. 如何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拥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2.如何更好地处理工作和生活的重心;
3.希望自己能更科学地把握教材和年段目标,更富有激情的上课,有很好的课堂驾驭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有效的学习中;
5.为何素质教育的教学质量往往不如应试教育,素质教育反而让学生学习越来越辛苦;
6.尽管课堂教学中我对困难学生极为关注(把他们力所能及的问题留给他们,不放过每一次值得表扬、肯定的机会),反反复复、日日月月,可是实效不大,如果要补,时间和精力又不允许。因此,如何有效地对班里的后五分之一学生进行帮扶和转化,采取分层教学是我最大的难点。
二、专业发展目标
(一)总体思想
鼓足干劲,立足前沿,自我突破,力争一流。
未来的三年里,不断加强师德修养,努力培养自己的爱心、耐心、细心,不断锤炼自己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工作觉悟及能力。
(二)具体目标
1.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抓住平时的点滴时间进行阅读,长期有效的学习,增强理论底蕴,争做学习型教师;
2.利用现代化设备,借鉴网络资源,加强对教材体系的梳理能力,多看名师课堂实录,多听名师上课,取他人之长,补已之短,努力形成自己对教材的独到处理;努力经营好自己的个人成长博客,在博客中留住学习、教学中的点滴体会、反思、感悟,为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服务;重视对有效课堂的研究、实践,用心思考,凡事多思多想,反思教学事物中的得与失,总结经验,找出成长的方向,做反思型、研究型教师;
3.全心教育,关注学生的课堂生命,在创新中构建良好的教学策略,在发展中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做个智慧型教师。
三、专业成长行动
1.学习方面:做一个好读书的老师
定期阅读《小学教学参考》、《小学数学教师》、《教学月刊》等数学教学刊物;不定期阅读其他领域的专著,博览群书,并做好读书笔记,写好学习心得,并经营好自己的博客。养成天天至少有半小时阅读的好习惯,在不断地阅读中提升自己的文化品味,让自己成为一名有较高文化素养的数学教师。
2.教学方面:做一个勇于实践的老师
课堂是老师能力检测的一个大舞台,认认真真地上好每一节课,不仅是学生的需要,也是教育发展的最终目标。发展教育就是要让老师的发展带动学生的发展,不断地实践、探索、总结自己的教育行为,把自己打造成一个科研型的、学者型的教师。大力提高数学教学能力,具备独立的设计工作方案的能力,课堂教案,能注重设想学生的发展,从而促进教学的发展。练就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课堂交往的能力(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教师与教师的交往等),能注重与学生沟通和合作,具备较高的课堂组织管理活动的能力, 会随时捕捉课内外学生的随时出现的现状, 并具有一定的调控驾驭的能力。
3.科研方面:做一个爱反思、勤笔耕的老师
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坚持写“教学反思”,积极撰写有质量的教学论文,坚持写教学反思、随笔,争取在区、市级获奖并有3-5篇论文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向小中高迈进,向区名师、市学科带头人迈进。
4.师德方面:做一个爱学生,懂教育规律的老师
一、一体化教学工作页的开发过程
在开发和编写一体化教学工作页之前,应遵循工作过程系统化模式确定一体化课程,针对具体课程编写工作页。一体化课程开发主要有以下主要步骤(见图1)。
一体化教学工作页的开发是在完成岗位调研、任务分析、确定学习领域、形成课程之后进行的工作,开发设计、编写工作页是教师对本专业课程内容,重新解构并依照工作过程系统化重构的过程。编写工作页的基本过程如下(见图2)。
二、一体化教学工作页的特点
一体化教学工作页是职业院校学生使用的主要学习材料,它不是教材,而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也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其核心任务是帮助学生学会工作。工作页是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学习载体,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模式,结合教育教学原理和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的一系列教学活动。
1.真实性
工作页的学习任务必须是源于相关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按工作过程系统化模式,结合教育教学原理和学生的学习特点而编写的学生学习材料。通过真实情境体验,引导学生完成工作,产生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职业认同,并自我控制学习。
2.导学性
工作页中学习任务的相关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将以引导文或引导问题的形式出现,引导文和引导问题的设置要符合教育教学原理,始终将学生摆在主体的位置,而在具体的教学环节实施上,要保证教师的主导作用,工作页应将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有效的衔接。
3.探究性
工作页的设计就是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体现,也就是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情景化、过程化。这就需要工作页是可被探索的,而不能是说明书,工作页是在教师主导下,师生共同完成的,是有节奏、有层次、有步骤、有方法、有吸引力的逐步解决问题的过程。
4.开放性
工作页只是教师备课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对工作页进行个性化修改,融进自己的创意,工作页有可供师生丰富完善的“留白处”,让师生不断进行教学总结和反思。同时它也需要师生共同参与,发现存在的问题,不断改善,使工作页具有实效性、实用性。
5.层次性
工作页的编写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遵循平行、递进、包容的渐进原则,由浅入深,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能力到综合能力,本着能用、够用的原则,有层次地安排学习内容。并且要兼顾班级中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优势,让学生不同的能力得以体现,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一体化教学工作页的编写原则
1.情境化原则
工作页的编写要完全打破传统的学科式教学顺序,按照工作工程系统化安排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具体的工作任务中进行学习。所有的教学活动应按照相关职业要求开展,并达成符合职业要求的工作成果。这样的教学环节设置和工作页编写更符合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要求,也便于学生能力的掌握和今后职业能力的对接。
2.过程性原t
完整的工作过程系统化应包括咨询计划决策实施监控评价六个环节,工作页就是将相关专业的典型工组任务按这六步法拆分,并进行教学化的编排和总结最终形成工作页。而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安排,就是让学生在系统化的工作页实施过程中进行学习,所以学生参与完整的工作过程是我们工作页的目的之一。在过程中学生完成查阅资料、制订计划、实施计划、总结经验等,进而获得知识,练习技能,形成体验,构建知识体系。
3.可操作性原则
工作页中的工作过程是来源于相关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但必须进行教学化处理,最终以教学活动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策划教学活动时,要考虑到教学过程的可操作性,教学任务的可实施性,不能违反教育教学规律;另一方面也要根据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情况和现有教学条件进行,在教学设备上有可操作性,在经济上具有可操作性,尽可能多地让学生能看得见、摸得着、参与到,得到真实体验。
四、一体化教学工作页的基本要素和功能
在编写工作页之前,应先编制学习任务设计方案和教学活动策划表。学习任务设计方案是将学习领域中的能力目标和学习内容进行基于教学论和方法论转换后,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初学者到专家递进;由基础能力、单一能力到实用能力、综合能力完善的原则确定的学习单元。教学活动策划表是针对具体的学习任务,按照工作流程的六大环节策划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学生通过活动的进行来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
工作页一般由首页、正文和评价反馈三部分构成。
1.首页
主要内容包括学习任务名称、学习目标、建议课时、工作情景描述和工作流程与内容。
首先是学习任务名称。通常是根据实际生产过程总结并提取的典型工作任务,命名方式一般以“名词+动词”的形式。
其次是学习目标。完成本学习任务后,学生能够达到的能力程度,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职业素养目标,能让学生懂得应掌握哪些内容,掌握到什么程度,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针对性。通常在制定学习目标时,应使用具体的行动或可被考察的要求来进行描述。例如“能按照车间安全防护规定, 正确穿戴劳保用品”。
再次是建议课时。建议完成本学习任务的教学时数。
之后是工作情景描述。根据教学活动策划表的设计,为学生描述一个情景。学生通过阅读情景置身于其中,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获得和学习任务的相关信息。在描述情景时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给予学生足够的信息使情景可信。以有零件加工情景为例,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任务委托方、生产岗位、零件名称、数量、工期、是否有图纸、是否有样件、教师角色描述、产品检测等信息。
最后是工作流程与内容。根据教学活动策划表编写工作流程及内容,就是将教学活动策划中的每个活动,按照学生认知规律和教学需要进行分类和介绍。分类后的每个活动就是今后正文中的学习活动。通过阅读工作流程使学生了解进行本次学习任务的步骤。
2.正文
通常由几组学习活动构成。每组学习活动包括:学习活动名称、学习目标、学习课时、学习过程几部分组成。由引导问题贯穿全文,同时还可设置一些小栏目,如学习拓展、小词典和小提示等。
首先是学习活动名称。简要描述学习活动,如“螺纹连杆的工艺分析”。其次是学习目标。完成本学习活动后,学生能够达到的能力程度,在制定每个小的学习活动目标时都应该能为学习任务目标服务。再次是学习课时。建议完成本学习活动的教学时数。最后是学习过程。通常由引导文或引导问题贯穿,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学习查找所需的知识,进行思考并尝试解决问题。引导问题应为小目标服务,主要是完成该活动所需的相关知识、规程、方法等,多使用图片和表格呈现。可以是在书中查找的专业知识,操作方法,也可以是引起学生思考的开放性问题,或是一个让学生动手的实践的练习活动。引导问题的设置是工作页编写的关键,它应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浅入深在学生完成每一个问题的同时掌握知识和技能。引导问题的设置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难易相辅,问题和活动相搭配。学习过程中除了设置引导问题还可以加入其他栏目,以增加学生对本专业的认识和了解,从多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除此之外,还有学习拓展。针对相应的学习内容进一步学习和了解,深入学习和探讨与工作相关的内容。如小词典,简要解释专业名词或技术术语。还有特别提示。主要是针对安全生产和安全操作的提示,应包括操作规范、维修技巧、注意事项,以及一些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等。
3.教学评价
一般由评价和反馈两部分组成。在学生完成所有的学习活动后,教师要对学生的整个工作过程进行评价,并将学生的各阶段表现反馈给学生。使学生认识自己在各阶段的工作完成情况和表现。评价反馈通常以表格形式出现,评价方式包括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评价点由表达能力、纪律观念、协作精神、工作态度、各阶段任务完成情况、教师评语等组成。
五、一体化教学工作页的编写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笔者院系在开发一体化教学工作页的过程中,遇到许多困难,出现很多问题,比较集中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工作页编写教案化
教案和工作页都是对教学过程的设计,但在本质上是有很大区别的,教案是以教师为出发点,将教学涵盖的内容进行设计编排,便于教学使用,强调的是如何教,怎么教,着眼点在于“教”。而工作页是以学生为出发点,将工作过程进行教学化处理,便于学生学习使用,强调的是如何学,怎么学,着眼点在于“学”。教案编写和工作页编写都是教研活动,但出发点是不一样的,不能混为一谈。工作页编写需要按照工作过程的模式进行,时刻强调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按照工作过程编排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教学活动,通过活动的实施,让学生体验到理论知识与实践是如何密切地联系的,从而构建自身的知识体系。特别忌讳为了讲理论而讲理论,为了教实操而教实操,总感觉知识体系不完整,恨不得把所有相关知识都写上,求大、求全,结果把工作页变成了传统意义上的教案、教材。
2.工作页编写作业化
由于工作页是通过引导文或引导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但这并不是说工作页就是作业本、练习册,用引导问题推动教学过程只是工作页的一种形式,而工作页也不是教师讲完课就直接甩给学生自己做的,工作页是需要教师和学生一同完成的,更像是一个剧本,需要有时间、地点、人物、故事背景、情节变化、人物冲突,甚至是引人入胜、跌宕起伏、波澜壮阔。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和编写工作页的时候,深思熟虑,勤奋思考,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独立获取专业信息的能力,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特点,要防止把工作页搞成一本“练习册”“作业本”。
3.工作页编写的共性化
工作页的编写应统筹兼顾,应顾及班级当中不同层次的学生,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师在工作页的编写时应考虑到全体学生的需求,要让每位学生都能彰显出属于自己的个性,因而设计时要注意学生的分工与合作内容,通过他们的合作探究,使每个学生的能力都有所提高;工作页的编写应体现循序渐进原则,从大的方面说每一个学习任务的设定是有层次递进的,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从小的方面说每个学习活动的设置也是这样的;工作页的编写应体现层次分明,比如笔者面对的学生就有高中起点的高技生,还有初中起点的中技生,两个层次的学生在学习能力、交流与沟通、活动的组织、创新能力等诸多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如果使用同一套工作页,其教学效果会截然不同。
六、小结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2020年的开端虽然不平凡,但在以校长为首的领导班子的不懈努力下,我校高考成绩再创新高,向全市人民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本学期我们教务处将以“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促进一中二次跨越发展”为中心,继续落实教学常规,强化细节管理,以求真务实的态度,扎扎实实工作,认认真真管理,充分发挥“指导、督查、创新”的功能,让我校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
目标:
一、 狠抓常规教学和集体备课,全力打造高效课堂,提升教学水平。
二、 加强制度建设,有计划的经常性督查,认真落实各项制度。
三、 继续完善新高考背景下教学评价考核,做到公平、公正。
四、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业务成长。
五、 高效、零失误地组织各类考试。
具体措施:
一、抓好教学常规管理,建立教师督查档案。
为了进一步抓好教学常规,落实备、教、批、辅、改各个环节,本学期教务处将邀请本校退休教师和教研室领导来校对教师的备课本、听课本等各项常规工作进行检查,检查情况将以书面形式进行通报,建立教师的督查档案。
二、抓好集体备课,充分发挥教研组、备课组的作用,积极开展教学教研活动。
为了不让集体备课流于形式,本学期教务处将采取定人、定地方、定主题的方式,扎实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每次活动要有主题,有中心发言人,有讨论,有结论,有总结,每次集体备课活动都安排中层以上领导现场参与。
三、加强教务处的执行力,切实做好教学服务工作。
本学期教务处要规范新教师的招聘和年级组教师聘任制度,规范书本、资料的征订(各科以金太阳导学案、固学案为首要选择,如果确实需要征订资料,先由备课组长提出书面申请报教务处审批);规范教学日志管理并及时核对、沟通、通报;规范年级组工作量审核制度,每月6日前必须完成审核;加强停学、复学学生的学籍管理;加强对实验室、文印室、专用教室、教务员的规范管理。
四、进一步完善教师考核细则和教学评价系统
教师量化考核细则在一个学期的试行后效果较好,有些方面可以进一步完善和细化。新高考背景下,教师的教学评价很难做到面面俱到绝对的公平公正。本学期教务处将联合年级组继续对教学评价这一块进行优化,做到真正地激励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干劲。
五、组织教师业务考试,开展各类研讨课、汇报课、竞赛课,激励教师不断学习
六、组织各级各类考试,争取做到零失误
第一步:
希望工作坊的成员们以年级为单位,完成以下几个问卷调查和访谈。
1、使用《关于初中几何问题教学现状的调查问卷》、《关于初中生对几何学习兴趣的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几何概念课的感受。
2、通过访谈了解教师对“问题链”在初中几何教学中的使用现状的认识。
第二步:
从几何概念课的教学实际出发,本研究将“问题链”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概念引入“问题链”,是教师为引入课题所创设的情境,是为了使知识间平滑转接,为后续教学埋下伏笔,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等目的而精心设置的一系列问题。
2、概念形成“问题链”,是教师为帮助学生体验发现新知识的本质属性或规律的过程,基于已有经验得到新经验等目的而精心设置的一系列问题。
3、概念巩固“问题链”,是教师为帮助学生巩固新学的概念,避免与其他概念发生混淆,开扩学生思维的广度,加深理解概念等目的而精心设置的一系列问题。
本研究将“问题链”的设计方式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阶梯递进式“问题链”,要求教师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不同梯度、不同层次的问题组,让学生通过一个个问题的解决将难题迎刃而解。所提问题难度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点到面,每一个问题的提出都有明确的目的,是后一个问题的铺垫,是学生解决下一个问题的阶梯。
2、类比迁移式“问题链”,是根据两个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相同或相似,从而推出它们在其它方面也可能相同或相似。
3、变式探究式“问题链”,注重以知识变式为抓手,让学生在转化中进入“最近发展区”,提高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层次。
4、总结归纳式“问题链”,总结链是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单元小结或复习时,为唤起学生的知识回忆,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知识结构网络而设计的“问题链”。
希望工作坊的成员们以年级为单位,按照下表梳理出的概念课的范围,从概念引入、形成、巩固三种类型问题链中选择一到两种,完成相应的教学案例写作。
年级
内容
人员安排
六年级上
圆周、圆弧、扇形等概念
李亚琼
六年级下
线段相等、角相等、线段的中点、角的平分线、余角、补角的概念
七年级上
图形平移、旋转、翻折的有关概念
轴对称、中心对称的有关概念
周晓旭、金少珍
七年级下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概念
相交直线的有关概念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
三角形的有关概念
全等形、全等三角形的有关概念
八年级上
命题、定理、证明、逆命题、逆定理的有关概念
沈安晴、程小婷
八年级下
多边形及其有关概念
平行四边形(包括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概念
梯形的有关概念
向量的有关概念
九年级上
相似形的概念
比例线段相关概念、黄金分割、三角形的重心
相似三角形的概念
锐角三角比(锐角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的概念
金伟杰、于晓玲
九年级下
圆有关的概念
圆心角、弦、弦心距的有关概念
点与圆、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中的相关概念
正多边形的有关概念
注:上表是通过阅读上海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课本数学》六—九年级课本,根据《2020年上海市初中数学课程终结性评价指南》里规定的图形与几何部分,梳理出初中阶段几何概念课的教学内容。
第三步:
从完成的教学案例中选一到两个比较优秀的案例,开展实验研究。
前测:在授课前,学生在自行预习的基础上完成一份有关本节课概念的试题,记录其中概念题目的成绩。在授课后,学生再次完成上一张试题,记录其中概念题目的成绩。将两次成绩的差值作为本实验的前测。
后测:在授课前,学生在自行预习的基础上完成前测使用的试题,记录其中概念题目的成绩。第一次授课后,将问题链进行改进,进行再一次授课。在授课后,学生再次完成上一张试题,记录其中概念题目的成绩。将两次成绩的差值作为本实验的后测。
将前测和后测的试卷结果进行对照。
关键词:历史起源;文化风格;包豪斯;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
一 历史考证
最早意义上的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诞生于1919年的包豪斯设计学院,它作为史上第一个真正对设计教育进行全面改革的艺术院校,为现代设计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也满足了工业革命对社会结构和技术变革的极大需求。包豪斯在整体教学模式上具有惊人的系统性和彻底性。学院实行以理论教育和实践操作为依托,以车间为物理基地的“结构思维班”模式:半年时间学习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学习基本造型、材料研究、工厂原理与实习三大基础课程,剩下的三年时间则进入车间开始学徒制教育,固定在一个“实习场所”学习和实践,整个过程由专门的优秀技师和形式导师进行指导与帮助,这也是包豪斯最大的教育特色。学院把重点放在探索“教学应走进社会实践”的办学模式,强调教学应与社会需求相适应,开设的每一门课程都与实习工厂紧密结合。为了使这种办学模式较好的发挥效用,包豪斯起初采用“作坊”制,根据对学生的培养要求制定各个工作坊,并聘请众多技艺精湛的工匠作为教师执教,在其指导下,学生在实习车间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来完成整个学习过程,并把工艺技能提高到高水准的视觉标准水平上,同时在工作坊中加大社会项目成分,学校教学与社会项目实现共同教授。
在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包豪斯实行的这种教育制度虽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和理想主义色彩,但作为现代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发展的雏形解决了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技能培训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一系列问题,也使得教学成果以成品方式展现,更方便直接的判断教学质量的好坏,这种与实际相联系的工作室教育体系为日后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二 文化风格聚焦
从文化风格角度来看,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发展出现了较多波澜。包豪斯被强行关闭后,大批教员远赴海外,将其设计教学理念从德国带到了当时经济发达的美国,由于商业因素和时代影响,这种设计理念逐渐发展成了独特的国际主义风格。以“少则多”、高度理性化、形式简单、商业性强为特点的国际主义风格直接影响到教育制度的改革及学校培养学生的方式,使许多学校纷纷改革原有教学培养制度,从而适应当时社会、经济与企业的发展变迁。这期间,国际主义风格的侵袭使之成为各高校教学目标的指南针,工作室教学也得以发展。大部分学校在沿袭包豪斯“作坊”制的同时,在实践环节加大商业社会项目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比重,成立众多以商业为目的的工作室,注重工业生产环节等。然而为抵制美国国际主义风格在商业上的蔓延,出现了以乌尔姆设计学院为代表的强有力的反击:企图以严肃的设计教育体系来取代美国商业主义,教学上继续秉承包豪斯教学模式,把重心从“创作外型”扭转为“解决问题”,开设的工作坊重在培养学生创造性和动手能力,开创全新的视觉体系课程等。可以说乌尔姆设计学院是包豪斯式教育的另一个实验中心,为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历史凭证和宝贵资料。
美国国际主义风格对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发展其影响具有两面性,一是为迎合这种风格的来袭,学校对教育制度进行全面改革从而适应其发展的需要;一是意识到这种风格商业化的本质,用学校教育来扭转其对设计教育的毒害。前者在教学中加大商业项目的成分,对教育制度的改革含有一种“反其道而行之”的意味,稍微偏离了正确发展的轨道;后者把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发展架在了一个理想高度,继续沿用包豪斯式的乌托邦教育体制,含有一定理想主义色彩,忽视了社会对工作室教学模式发展提出的潜在要求。
三 影响启示
从包豪斯的发展变迁到国际主义风格对教育制度的侵袭,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发展经过了历史和风格的洗礼,逐渐崭露头角,发展萌芽。
第一,包豪斯教育体系是工作室教学模式发展的理论依据。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发展直接得益于包豪斯的教育理念:理论与实践、技术与艺术教学并举,坚持把实训和生产实践结合起来……这些均为工作室教学模式发展提供重要依据。包豪斯开设的工作坊是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的雏形,其“设计应服务于社会、作用于工业生产”则直接映射出现如今倡导的“产—学—研”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的深刻含义:教学是根基,研究为教学和实践提供理论基础,实践是教学和研究的最好反映,三者呈良性循环发展状态。第二,国际主义风格的出现,使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发展方向更为明确彻底。国际主义风格由于过多融入商业化色彩,遭到以乌尔姆设计学院为代表的强烈反对。在这两种滋生力量的相互较量和现如今中国教育改革所呈现的态势下,更清晰的认识到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发展的正确方向:对以包豪斯为基础的“作坊”制教学模式进行优化改革,遵循以“厚基础、宽口径”为原则的教学方针,以社会产业链和设计实践项目为导向,以物理意义上的工作室为实验根基,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融合实践教学和设计实践项目,建立以推动新型工业化进程和社会生产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体的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
四 总结
从包豪斯创立的工作室雏形“作坊”制到现如今倡导的“产—学—研”三位一体的工作室教学模式,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发展经过了相当长的历史并一直在延续。包豪斯作为设计教育界中的一朵奇葩,开创的全新设计教育理念为现如今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武器;国际主义风格的出现,使得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发展呈现出不一样的精彩,也为我们指明了工作室教学模式发展的正确方向。可以说这些都为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发展铺平了道路,值得我们深究。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引导文; 教学法; 网页布局; CSS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2)03-48-03
Application of guidance teaching method in courses of webpage layout and CSS
Zheng Huijun, Peng Yong, Zhou Qin
(Department of Computer Engineering, Dongguan Professional Training College, Dongguan, Guangdong 523808, China)
Abstract: Guidance teaching method is a widely used teaching method in German professional training schools, because it emphasizes developing students' independent learning,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and evaluation ability. The authors apply this method to webpage layout and CSS course, and introduce six steps of guidance teaching method for teaching design in this paper. It achieves good teaching effects.
Key words: guidance teaching; teaching method; webpage layout; CSS
0 引言
与传统教学法相比,引导文教学法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借助引导文教学文件,引导学生掌握独立学习和工作的方法,能对一些复杂的工作流程进行策划和操作,可以独自制定计划,执行工作计划并对成果进行检查。这种教学方法的实质是,老师把原来要讲的内容用引导课文的形式编写出来,让学生学习使用,引导学生自行控制学习和工作。
引导文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学生自学为主的教学方法, 通过“引导问题、制定计划、决策、实施计划、检查成果、评估”等六个步骤实施教学活动,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环境变化的心理承受能力[1]。
CSS作为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在网页设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把引导文教学法运用在网页布局与CSS的教学中,按照引导文法的实施步骤、教学过程、注意事项进行了教学设计。将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和引导文教学方法引入到该课程改革中, 有利于实现该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
1 相关工作
引导文教学法是国外采用的教学方法,尤其是在德国职教领域广泛采用的一种教学法。80年代它与“双轨制”一同引入,但在我国未被推广使用。引导文教学法主要的内容是:在教学中,让学生从大量技术材料(如专业手册、软件的帮助文档、相关专业书籍以及网络)中独立获取所需要的专业信息,独立制定完成工作任务的计划,从而获得解决新的、未知问题的能力;系统地培养学生的“完整行为模式”,着重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工作的能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或需要完成的任务以引导文的形式交给学生,学生在引导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等[2,3]。引导文教学法虽然未被我国推广采用,但还是有不少的应用案例。例如,边颖研究了行动导向教学法在AutoCAD辅助设计课程改革中的应用,按照引导文的方法和步骤进行了AutoCAD的课堂设计[4];姜雪等研究了引导文教学法在高职创业教育课程中的运用[5]。
2 引导文教学法在网页布局与CSS课程中的应用
2.1 教学背景
网页布局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主要内容是控制静态网页和动态网站的显示,美化网页,减少冗余代码,使网站整体风格一致。学生学习该课程应该有一定的HTML基础和实际操作能力。之所以在该课程中运用引导文教学法进行教学,旨在使学生利用已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培养其借助媒介独立自主地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自学能力,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因为网页的设计和美化千变万化,不能总是按照一种规定的方式进行网页布局。
2.2 课程能力目标
我们对学生毕业后从事的UI设计师或网页设计师这一职业所需要的能力进行了能力目标分析,确定了本课程的能力目标。
⑴ 专业能力:熟悉最新的CSS版本的基本语法结构;掌握样式表的几种写法;熟练准确掌握和运用CS中的基本属性;熟练地利用CSS样式设计表格的样式;熟练地使用DIV+CSS进行网页布局,弄清相对定位和绝对定位的区别;能够熟练利用CSS制作丰富多样的菜单。
⑵ 方法能力:在教师教授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学习,学习新技术,新规范,新标准的能力;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设计能力;将基础知识进行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发散思维和创新设计的能力;能够根据需求制定完整的实施计划;对完成的项目进行演讲、展示、分析、评估和总结的能力。
⑶ 社会能力:进行团队协作和分工的能力;具有严谨的工作态度,有较强的竞争意识。
2.3 教学设计
作为现代职业教育教学的一种方法,引导文是专门的教学文件,借助引导文,教师可就一项实际工作或来自工程实践的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技术问题,指导学生的自学过程。以下是网页布局与CSS教学中的一个应用实例,教学主题为学生利用给定素材自选主题进行网页的布局。我们按照四节课的时间进行教学过程设计,过程如表1所示。
表1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时间\&引言\&教师讲解\&学生听讲、讨论\&引出课堂主题\&5分钟\&网页的一般布局结构\&教师提问并总结\&学生合作回答问题\&让学生了解网页的一般结构\&5分钟\&网页布局中内容部分的布局\&教师提问并总结\&学生合作回答问题\&让学生了解网页内容部分的分栏方法\&4分钟\&讲解课程所给素材和课堂任务\&教师讲解\&学生听讲、讨论\&让学生弄清楚课堂任务\&6分钟\&引导性问题:根据某一主题设计一个完整的网站首页\&教师给出引导性
问题\&各组学生讨论、确定主题\&锻炼学生的快速决策
能力\&10分钟\&确定主题后制定工作计划\&教师指导\&各组学生共同讨论制定工作计划\&培养学生制定工作计划的能力\&15分钟\&作出决策\&教师指导\&各组学生共同讨论做出正确可行的决策\&学生围绕主题确定网页的主色调、网页布局\&10分钟\&实施\&教师指导\&各组学生分工协作完成工作计划内容\&锻炼学生的查找信息的能力和设计能力\&100分钟\&检查\&教师讲解检查标准\&各组学生按照标准互进行交叉检查\&锻炼学生独立的评价
能力\&15分钟\&评估\&教师点评\&学生接受老师提出的意见\&使学生总结工作过程中的不足\&10分钟\&]]
2.4 教学实施
2.4.1 提出引导问题
引导问题包含了为解决任务所需的所有信息。它引导学生独立获取所需信息,并对整个工作过程的执行提供帮助。本实例的引导问题如下:
⑴ 如何确定网站的主题;
⑵ 如何根据主题确定网站的主色调;
⑶ 如何进行网站布局的划分并利用DIV+CSS进行网页布局;
⑷ 如何通过设置UL和LI的样式来完成滑动门菜单的制作;
⑸ 如何设置网页超链接的属性和鼠标移上的效果;
⑹ 如何在页面中插入FLASH,(这在前面的知识点讲解中没有提到,需要学生自己考虑,自己去查阅相关参考资料来完成);
⑺ 如何统一设置整个网页文字的属性;
⑻ 如何设置网页的背景颜色或背景图片。
设计引导问题要注意的是不要设计简单的是非性问题,即回答“是”或“不是”的问题;不要设计过于简单的问题;对于设计出来的问题学生必须借助于之前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或者通过网络查询才能解答;设计的问题应该针对相应的工作步骤,同时注意,问题不要过于空泛或者容易产生歧义;不要设计过于复杂或综合性太强的问题;在要避免问题中出现不容易理解的措辞,引导问题要符合学生的知识理解水平,太过复杂的问题会做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无法完成;设计的问题要包含学生所学知识,并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加深;引导问题应该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学生通过解决引导问题来逐步完成教学安排的任务;不要设计跟完成相应工作步骤无关的,或者关联很少的问题。
2.4.2 工作计划
工作计划就是工作前的思考,要考虑所有的相关工作和步骤,考虑网页所必须的主题和内容、菜单设计、FLASH的插入、内容部分的分栏、页脚部分的设计,还要考虑到分工与协作,各任务的先后顺序和时间的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各自写好网页设计步骤和分工,然后以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在引导文教学中,没有对与错,只有合适与不合适,这样,可大大提高同学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发言的积极性。下面是学生自己写的工作计划样本。
任务一:确定网站主题并搜索整理相关的内容;主题由讨论确定,内容由1人完成(时间不限)。
任务二:利用DIV+CSS进行网页总体布局的划分,由3人共同完成,完成时间为20分钟。
步骤 1.设计好网页的布局模式,计算好个模块的宽带和高度以及各模块间的间距;
步骤 2.在html页面上写好div框架;
步骤 3.利用CSS设置每个div的宽度、高度和背景图片等属性。
任务三:设置顶部滑动门菜单,由2人共同完成(20分钟)。
步骤 1. 利用UL和LI写好页面框架,使用超链接设置主菜单,写好菜单项的名称;
步骤 2. 利用CSS设置超链接和UL、LI的属性,达到预期的效果。
任务四:插入FLASH,网上查询插入FLASH的方法,由1人完成(10分钟);
任务五:网页内容部分各栏目的内容填充和样式设置;
任务六:进行页面底部的设置,由2人完成(20分钟);
任务七:网页各部分的合并,由2人共同完成(20分钟)。
2.4.3 决策
决策是前一步工作的延续,同样是各由小组讨论(团队合作)来完成,但指导老师会参与其中。教师与学生以谈话的方式一起进行交流讨论,听取讨论结果,帮助选择可行的工作计划或对目前的工作计划作出修订或者重新制定工作计划。因为各个学生的能力与水平会有差异,工作计划安排要视各个学生的情况进行调整。工作计划中还要考虑的一个主要的问题是如何把网页设计的任务分工、合并,以及各部分任务的先后顺序。
与学生的专业谈话中教师要对学生比较迷惑的问题加以引导,说明问题的难点。讨论作为一个学习的机会,其质量直接受到学生的热情程度、投入程度以及参与意愿的影响,要让每个学生都投入到项目的学习和实施当中。
这一过程中,应该要求每个人都对工作计划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作用,每个人都安排一定的任务,避免总是由“较好”的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
2.4.4 实施
计划的实施由学生按照工作计划进行分工协作的方式进行。整个实施阶段,教师不参与具体的实施过程,教师的作用是监督,适时地给学生指出工作中的错误,对遇到的困难给予帮助。如果遇到新的技能问题,指导教师可另外提供帮助,但不一定采用授课形式。如FLASH的插入、网页的布局,学生先说出应怎样设置,指导教师作出纠正和补充,然后演示给学生看。教师指出学生的错误,而不是马上就给出答案,答案应由小组成员共同寻找。当学生的实施发生严重错误时,指导教师就必须立即制止。
计划实施过程中可以检验方案的可行性。小组成员选择的方案可能在实施时遇到了问题(计划和实际操作的差距)学生将会相互对比,并发现问题,从而修正、完善计划,最终得出较为理想的实施计划。通过切身体会、结合实际思考得出的结论,比老师课堂传授更容易被掌握和应用。
2.4.5 检查
实施过程中的每个步骤都会检查表,如表2所示,学生能在表中了解到为了实现学习目标,要付出什么努力。在计划实施过程中不断进行检查和优化,可以达到最佳效果。一般情况下,检查过程是,首先由学生自己检查他们所完成的作品,然后由教师(或者其他学生)检查。各组之间也可以交换检查,这也是他们学习、交流经验和心得的机会。
表2 检查表
[[序号\&步骤\&检查项目\&学生评估\&教师评估\&1\&1\&网页内容(10%)\&\&\&2\&2\&网页布局划分,网页整体颜色搭配(20%)\&\&\&3\&3\&顶部滑动门导航菜单设计(20%)\&\&\&4\&4\&页面内容部分左边和右边的设置(40%)\&\&\&5\&5\&页脚的设置(10%)\&\&\&]]
2.4.6 评估
最后由教师点评,并与学生一起讨论、总结,并评出名次,对设计好的小组给出奖励,对设计相对差的给予鼓励,鼓励学生不断探索创造。教师的评价不是单纯给出成绩,很大程度上是解决出现的问题,提出后继学习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评估也是经验的交流评估的另外一个重要内容是,根据检查表对学生的网站首页设计进行质量评价。
3 结束语
总之,引入引导文教学法,不仅能教给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能培养他们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引导文法是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一种卓有成效的方法。实践表明,将它应用到网页布局与CSS教学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 [德]Ernst Nausch.德国双元制职业技术教育[Z].同济大学职业技术教
育学院译,2006.
[3] [德]Frank Bünning 职业技术教育培训(TVET)中的行动导向教学法
导论[Z].同济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译,2007.
[4] 边颖.行动导向教学法在《AutoCAD辅助设计》课程改革中的应用[J].
职业技术教育,2008.20:48~50
与目前很多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不同,引导文教学法以教师为主,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实践。引导文教学方法在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应用证明,教学效果较为明显,对于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的提升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文章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对引导文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一、引导文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课程中应用的必要性
引导文教学法的实施过程如下:首先由教师设计所要引导的教学问题,按照引导问题设计相应的引导计划,然后根据引导计划进行决策,并实施教学计划,完成之后要及时检查教学成果,最后要对引导文教学法所实施的教学过程进行评价。在中职计算机课程中,计算机基础是基础性课程之一,包括简单的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软件、Windows操作系统、word、Excel、PowerPoint、Internet应用等。将引导文教学法应用于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立足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然后进行应用操作实践,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获取信息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由此可以看出,将引导文教学法应用到中职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十分必要。
二、引导文教学法用于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总体思路
以“Internet应用”一课为例,引导文教学法应遵循以下设计思路:教师对引言部分进行讲解,学生听完之后就学习的内容与教学的目标进行讨论,将课堂所要讲述的主题体现出来,该部分时间五分钟;Internet原理包括互联网接入方式与组网原理等,是通过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形式来进行的,时间为五分钟;后续的IE浏览器的使用和设置,采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的方式,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掌握IE浏览器的使用方法以及配置方法,时间为四分钟;Outlook的学习也由教师提前布置,包括Outlook的界面、Outlook的账号注册、邮件的编辑和发送与邮件的接收和阅读等,学生听讲之后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巩固。
实施引导文教学法时,教师先要帮助学生理清学习思路,然后提出引导性问题,学生分组并确定相应的学习任务;之后由教师指导,学生确定研究主题、研究计划、具体实施方案,以及详细的实施步骤与最终完成的标准;最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点评。
三、引导文教学法的具体实施步骤
(1)提出引导性问题。针对教学目标设计的教学问题,应该能够完全覆盖学生解决任务所需要的知识。引导性问题的设计必须注意以下问题: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避免是非性问题的出现;问题应包括学生所学知识或者即将要学的知识;问题的设计应该与具体的教学实施步骤结合起来,避免过于空泛;不宜提出较为综合性的问题;通过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知识并解决实际问题,由此逐渐完成教学任务;所设计的问题应该以之前学生所学过的知识为基础,循序渐进学习新知识。
(2)制订工作计划。工作计划是任务得以完成的保障,因而工作计划的制订必须考虑完成任务的具体实施步骤。然后学生通过组内分工,确定各个环节具体的实施方案和步骤,锻炼学生团结协作和总体设计能力。
(3)决策。工作计划完成之后要进行决策,这个部分由学生分组讨论来确定。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仅仅参与到讨论的环节中,通过倾听与发表意见的形式参与其中,及时了解学生讨论的结果,以帮助学生对现有的计划进行改进,制订较为完善的可实施的计划。
(4)实施。计划的实施需要组内全体学生的参与,通过组内分工将具体的任务落实到个人。在计划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发挥监督的作用,并对实施过程中学生遇到的问题以及存在的错误进行指导和纠正。如果在这个过程中遇到新的知识,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及时解决。
(5)检查。根据每个工作计划,设计实施情况的检查表。要检查解决问题所应该依据的知识点以及是否完成既定的任务,且要对各个环节的步骤加以具体化,使之能够真正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检查之初,可以采取学生自行检查或者交叉检查的方式,然后由教师进行一一检查。
(6)评估。该教学方法最后一个环节为教师总结,这个过程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来确定,并根据具体指标来确定分数与排名。对完成情况较好的小组进行奖励,对完成情况较差的小组给予鼓励,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总结的原则,应该是以问题是否得到解决、决策措施的优劣来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