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5 15:01:5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小学教师转正总结,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农村寄宿制;小学教师;困境;解决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7-0265-02
为了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全面提高中小学教育投资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农村基础教育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对农村教育资源进行了整合,农村寄宿制小学应运而生。然而,农村寄宿制小学的建设不能满足于硬件建设,师资才是教育长远发展的有力保障,也是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受环境、交通、待遇等因素影响,师资分布明显呈趋向化、集中化,条件优越的小学师资较充裕,条件艰苦的小学师资极为紧缺。师资的数量和质量大大影响学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课题组对河北省的整体情况进行了预调研,初步了解概况后,为保证本次调研的真实性、深刻性和实用性,选择了极具代表性的省会石家庄的元氏县、井陉县、赞皇县、平山县、行唐县作为例证。一是问卷调查。亲身深入到六个县的42所农村寄宿制小学发放1 050份问卷,共回收了1 026份问卷。在剔除无效卷后,统计有效问卷997份,占发放问卷的95%。问卷共设计18道题目,其中16道为封闭型题目,2道为开放型题目。选择样本时考虑的因素有:性别、职称、专业、工作类型等,以确保调查结果的全面性和客观性。二是访谈。咨询相关专家意见,课题组讨论后,确定访谈题目和对象(教师代表、校长、学区校长、实习教师等)对农村寄宿制小学教师面临的情况进行实地调研,总结农村寄宿制小学教师面临的困境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教师面临问题
(一)教师工作强度过大
据统计71%的教师认为工作任务繁重,农村寄宿制小学教师中,教师的平均周课时在15-20课时,其中有些教师担任多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同时68%的教师因身处农村,既需要在学校工作,又要参与农田耕作。同时,寄宿制小学教师的角色相对于普通学校有明显的区别。教师不仅要进行知识的传授,还要关心他们的生活起居,思想状况,交友处事……对学生的管理和照顾工作加大,教师的工作时间也就大大延长,加之工作性质的复杂化,白天上课,晚上还要管理学生起居;课余时间备课,组织学生实践活动等,必然加大了工作强度。
(二)教师工作压力多元化
在问卷中,关于工作压力一项(可多选),统计结果为:工作压力主要来自于社会期望、经济状况、教学任务和体制改革等。社会期望排在了第一位,60%的教师认为工作压力源于此。总结原因如下:
1.寄宿制学生难于管理。据调查寄宿制学生相对知识基础、学习能力较差,且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再加上年龄小,自理能力差,同时又缺乏家庭的关爱(在低年级学生中尤为凸显),家庭教育的缺失,以至学习状况、生活状况和身心健康方面都会给教师的工作带来困难。家长忙于工作或无时间照管,或无能力照管,导致家庭教育的缺失,教师的工作,又很难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两者的矛盾使教师压力越来越大。
2.新课程改革进展缓慢。农村寄宿制小学的课改工作进展缓慢,多数学校还没有真正进入课改阶段。农村教育投入不足,使得教育资源缺乏,繁重的工作,使得教师无暇潜心钻研,而家庭教育的淡化,家长思想的固有化,及领导们的分数压力都成了教师课改的绊脚石,工作压力越来越大。
3.专业发展受限。农村寄宿制小学教师队伍的构成十分复杂,有在编教师、聘用教师、特岗教师,有的教师以授课为主,有的教师专门管理学生起居,更多的老师两者兼顾。
由于缺乏专业指导,很少有进修学习的机会,76%的教师只是完成上课任务,而没有发表过文章或参与过课题研究。专业发展也受到制约。在制约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其选择比例最大的是缺乏专业指导。专家引领对教师的专业成长非常重要,由于资金等方面原因,农村小学教师很难面对面地与专家交流。再者是没有充足时间学习。据教师们反映,学校要经常应付各种检查,接受各种任务,加之教学及其他工作繁重,教师很难有时间学习和研究。在参加教育培训方面,次数少,时间短,针对性不强,收获不是很大。
(三)教师工资待遇低
在对农村寄宿制小学教师自己当前工作状态满意度调查中,满意率仅为10%。农村教师的收入偏低,与其劳动付出不成正比。教师工资标准各地执行不一,区域差距较大。
在预调查中,河北省较发达地区的农村教师人均月收入在2 900元左右,如廊坊的三河地区等。在工资收入问题上,县域内城乡差距也很大。在实地访谈中,我们发现个别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初聘教师月工资仍然达不到千元。从教师工资的城乡差距还是在700元左右。同时,也反映出农村寄宿制小学的师资非常欠缺,收入在500-1 000元的均为代课教师,1 000-1 500元主要人群为青年教师(35岁),年龄结构的趋向“老龄化”。这些问题都制约着农村教育的发展,城乡差距会越来越大,均衡发展更是遥不可及。
(四)教师队伍步入老龄化,欠缺专业化
教师队伍的区域结构不合理,城乡师资队伍差距明显。城区内小学教师以35岁上下为骨干,这些教师大多是师范毕业生,他们掌握了现代文化科学知识、教育教学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而农村小学教师由民办教师转正的占相当数量,45岁以上的农村小学教师大多数是由过去的民办教师转过来的。他们的文化知识基础本来就差,再加上年龄偏大,学习能力很受限制。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教师素质之间的显著差异,使推进教育公平面临挑战。
(五)教师健康状况堪忧
同时,课题组还就教师的健康问题展开调查,31%的教师身体是健康的,56%的教师只能算是基本健康,而13%的教师还有慢性疾病,如慢性咽炎,颈椎病等职业病。
二、对策
基于对调研问题的深入分析,为有效解决农村寄宿制小学教师面临的问题,推进小学教育的均衡发展,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大、高效利用政府投入
1.加大省、市和县政府对农村教师待遇的经费投入,为农村和偏远地方教师建立农村教师特殊津贴制度;要继续完善教师工资保障机制(包括工资、养老、医疗和住房等福利保障)。切实鼓励教师在农村、在贫困落后地区从事教育工作。
2.加大对农村小学教师的培训工作力度,教师培训经费应以政府拨款为主。为农村小学教师提供更多外出学习的机会,也为城乡之间的教学交流提供更多的便利。
3.城乡学校相比较,无论是校舍、教学设备,还是图书资料、校园环境等都有很大的差距。进一步改善学校环境和教学设备,改善教师的工作环境和居住条件,提升办学条件,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多元化、优化教师队伍
1.农村寄宿制小学师资缺乏,教师工作压力大,现有教师年龄结构趋于“老年化”、学历水平不高,要想方设法吸引年轻的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去任教,以补充新鲜血液,注入充沛能量。如元氏县采用了与省内优秀师范院校签订“学生顶岗实习基地”的方法,让在校的师范生来农村任教,既可以缓解农村的师资欠缺,带来新的理论和方法等,又可以给大学生提供一个很好的练兵场地,学以致用。也可以深化招生培养模式的改革,招收定向的农村高中学生,特别是家庭困难的高中学生,通过免除学费,吸引他们报考地方师范院校,并与他们签订就业合同,毕业后统一分配到农村小学任教,以充实改造农村教师队伍。
2.建立多元化、开放的教师培训机制,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树立终身教育的理念,继续教育,无论是短期培训还是学历提升,都是教师实现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农村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以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为核心,建立健全寒暑假农村教师集中培训和平时培训制度。通过到高师院校短期脱产进修,邀请名师和教学一线特级教师、优秀骨干教师说课、作课、评课、观看优秀教学录像以及相互说课评课等方式,提高农村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重视、开发家庭教育
农村寄宿制小学教师还面临一些特别的问题:由于学生经常在校居住,学生家长疏于关心孩子的思想、学习等情况;有些家长并不配合学校和教师的工作,对学校管理、教师的教育教学不认同。这都是由于农村对家庭教育的不够重视造成的,也成了农村教师面临的一大难题。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是人生不可缺少的三部分。父母对教育投入精力和感情,这是家庭教育成功的基础。教育孩子是教师的责任,更是家长的责任。有关部门应做好相应的宣传教育工作,尽快提升农村的家庭教育理念,科学指导农村家长正确对待孩子的学习和教育问题。学校、家庭、社会三管齐下才能促使农村教育更快、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向明.教师如何作质的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2-13.
[2]余如进.理性推进教育均衡发展[J].人民教育,2008:3-4.
[3]陈芬萍.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面临的困境及对策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07,(11).
[4]朱迎春.从教育公平原则看中国城乡教育差距[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6,8(5):76.
关键词:农村小学 校本研训 问题 对策
校本研训就是以学校自身的发展为本,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解决发生在学校现场的教学问题为主要内容的教学研究活动。其显著特点是:其一,研究的对象是发生在本校教学中的问题;其二,研究的主体是基于学校的教师;其三,研究中最基本的要素是实践与反思;其四,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学校自身的发展。是一种促进学校、教师发展的有效的教学研究方式。就目前农村学校的现状,开展校本研训活动仍存在如下问题:
一、教师参加研训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兴趣不浓
首先,巨大的外在压力是教师投身校本研训的重大阻力。一方面现有的评价体系和学生家长对教师的评价过于重视学生学业发展的指标,过于强调学生和班级的教学成绩,分数仍然是教学成果的主要参照物,这使得教师不得不围绕这些指标而奔波。另一方面小学教师的工作量很大,农村学校小学教师大都包班,且有一部分复式班,大部分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没有时间进行系统的学习和研讨。
二、教师的问题意识不强
很多中老年教师长期从事一线教学工作,认为教好书是我的职责,至于其他的就不闻不问了。长此以往不爱接受新事物、教学方法陈旧,加之外出培训学习的机会少,比武论坛都是年轻教师登场,因此对即使发生在身边的非常生动的教学案例、教学事件也熟视无睹,漠不关心,缺乏研究的兴趣,提不出有效的问题,而校本研训没有问题,从何谈起。
三、固有行为习惯的束缚,使校本研训缺少动力
农村学校中有的教师对校本研训兴趣不浓。这与部分教师对校本研训的认识不足有关,更与农村学校教师教育新理念更新跟不上、教师习惯于传统工作生活方式有关。个别教师宁愿在业余时间里找一些好友喝酒、闲谈来释放压力、消磨时间,也不愿花些时间学习、反思,对学校提倡的校本研训无动于衷。
四、师资力量不足
农村小学教师很大一部分是由民办教师转正而来的,这些教师虽然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由于年龄大、学历低、专业理论基础不扎实,又没有经过严格的正规训练,少数教师很难适应新课改的需要。另一方面,随着城市扩容,许多农村优秀骨干教师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式地流入城市或经济发达和交通方便地区,导致城乡教育发展失衡。由于优秀骨干教师的流失,使农村小学缺少了教研的“领头雁”,从而造成农村小学的校本教研力不从心,尤其是边远农村学校,这种情况更加突出。
五、个别学校领导重视不够,评价机制不健全
个别学校领导没有充分认识到校本研训在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办学品位方面的重要作用,因此对学校开展校本研训活动重视不够,积极性不高,致使校本研训活动的开展存在这样那样的困难。另外,部分学校的评价激励机制尚不健全,没有把校本研训活动的开展纳入校长、教师的考核,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不能很好调动教师参与校本研训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六、校本研训形式单一、缺乏广度与深度,没有后劲
农村地区“名师”较少,学校较分散,学校开展的研训活动形式也比较单一,无非是听课、说课、评课,再加上教师缺乏高水平的专业引领,校本研训活动因此缺乏广度与深度。也有部分小学校长,把开展校本研训当做上级布置的行政任务不得已而为之。因此校本研训受教师与校长自身素质的影响,热闹一阵子,就沉静下来。
针对以上情况,我个人认为应采取以下对策:
一、激发中老年教师的工作热情,增强自我发展的内需力
可采用“人性化管理、分层评价、搭建展示平台、焕发青春活力”等方式方法,充分调动中老年教师工作的积极主动性。生活上多关照,工作中采用“分层评价”的方法,尽量减轻他们的工作负担,并为其搭建自我展示的平台,使其觉得老有所用、老有所为,干有所值,提高自信心,焕发青春活力。并让老师明白“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提高对开展校本研训活动的认识,自觉参加校本研训活动。
二、建立切实可行的评价体系。学校领导应努力加强自身修养的提升,提高对学校开展校本研训活动的认识。明确校长是校本研训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把校本研训纳入常规教学管理的重要议事日程,建立起校本研训的评级激励机制,纳入学校、教的工作评价之中,以起到导向激励作用。
三、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学校采取多形式、多层面、多层次的研训方式
校本研训的特点是贴近学校教育现场,以学校和教师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为中心,有效地促进教师对自己教育教学行为的自我觉察和反思,使教师沿着专业化的道路成长。因此,学校开展校本研训活动要切合学校和教师的实际,注意针对性,突出实效性,形式要多样,方法要灵活。
1、以完全小学为单位,经常开展本校的研训活动。组织以典型课例研究为载体,围绕课堂教学中的难点、热点问题,采取“多方广泛对话、个体个性备课,课堂教学对比,集体交流促进,总结反思提高”的活动流程,以“同课异构”的活动方式,开展有针对性的主题研训活动。
2、教学点教师适时参加完全小学的研训活动,主要以自学、自研、自训为主。通过研训,使教学观念得以转变、自身素质得到提高、教学质量得到提升。
3、与小课题研究相结合。教师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主要靠自身的努力。因此,校本研训应以课题为载体(课题要少一点、小一点、针对性强一点),让教师带着问题研究,带着问题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把立足点放在解决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着眼点放在新课程理念与教学实践的结合上,避免研训与教学相脱离,“假”研“空”训。
四、建立农村中小学教师补充新机制
农村学校教师队伍老龄化已成为突出问题,这一点,希望能够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国家已实施“农村中学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各级地方政府应积极探索并建立农村教师固定编制和流动编制相结合的补充机制。聘任师范院校和综合大学毕业生到师资紧缺的农村学校任教,逐步改善农村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一、宣传解读政策,把握要领
为了强化年检管理,落实工作责任,规范学分记分标准和操作程序,我们去年年底举办了一个全县人事师训专干培训班,聘请了省市师训主管部门领导对继教年检学分文件进行解读,让他们认识到位后,再熟悉相关政策规定和我县的具体实施细则。然后,我们要求各单位师训负责人对广大教师进行进一步的宣传发动,把我们印发的《衡东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管理办法》送到每位教师手中,人手一册,并组织学习,解读宣传,这样就统一了全县所有教师的思想。
今年3月,我们又举办了为期7天的学分年检操作员培训班,进行了全方位的培训,做到了“全面准确把握学分政策,认真细心掌握操作要领,不厌其烦做好基础工作,规范操作掌握松紧尺度”。三天学习培训,四天年检操作,先学习后操作,效果很好,年检工作有序开展,有条不紊。
我们在政策层面对如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强化细化:
⒈学分管理对象
根据省市文件规定,凡取得教师资格,并正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小学、中学教师和教师培训机构、教研部门、仪器装备部门、少年宫、素质教育基地教师及职业学校的基础文化课教师都纳入中小学教师培训学分登记管理体系。衡东县今年还只对全县中小学教师、教师进修学校教师及职业中专基础文化课教师纳入学分登记管理系统,其他的以后逐年纳入。
⒉学分计算办法
⑴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举办或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举办的各类培训,凭结业证书每学时记1分,衡东县自己举办的培训班,统一在自印的证书上标明所记学分数。
⑵学校组织的校本培训,由学校根据教育局下发的校本培训规定负责考核和认定学分(五年120学分,每年不超过24学分)。
⑶参加学历提升培训,凭毕业证书,周期内记72学分,2011年拿到毕业证的记36学分。
⑷应聘担任外单位(学校)举办的教师培训项目教学或辅导工作的,按承担任务的实际学时数每学时记1分,一年内多次承担同一内容的不重复计分。
⑸由县教育局安排的支边支教教师,参加支教学校的校本研修,当年记72学分;产假、病假、经过批准的停薪留职或借调外单位人员、重症病人,办理免修手续后可免修学分。
⑹参加信息技术等级考试并取得合格证,记48分;参加普通话水平等级培训与测试,取得二乙等级记30分,每提高一个测试等级加记6分。
⑺各类培训的优秀学员,学分按记分标准上浮20%,申请免修的教师本年度教师培训专题项目不再记学分。
⑻男教师55周岁,女教师50周岁,在完成校本研修24学分后,每年可免修36学分。
⑼新任教师须完成岗前适应性培训150学分。我县根据教育部及省市有关文件,确定这150学分由一次集中培训、一次远程培训、一次单位实习(规定时间内须上交实践论文)三部分构成,并且不计入周期内继续教育学分。
⒊学分使用规定
⑴五年周期内360学分,可以拉通使用,即周期学分合格标准为:五年周期内工作年限乘以72学分。
⑵新教师未完成岗前适应性培训150学分的,不转正定级,修满后再转正定级。
⑶教师年度考核评优、职称评聘、骨干教师选培、特级教师申报、学科带头人认定,年度学分必须合格。
二、做好基础工作,规范操作
为了搞好继续教育学分年检,我们在县教师进修学校配置了专门的继教学分年检办公室,这里配置了全新的办公桌与专用档案柜,配有两台电脑、四台专用打印机、一台复印机,我们还统一为每位教师印制了《继教学分年检档案袋》分发到各个学校。袋内应有“教师资格证书复印件、年度校本研修学分证明、各类培训证书复印件、普通话和信息技术等级证书复印件、提高学历毕业证书复印件”等,还根据上级要求重新换发了分学年检证书。
衡东县近年来成功地建立并运行了“三级师训电子网络”,我们建立了“衡东师训”公共QQ,安装了专门的电话,可以随时通过这台无线桌面机对每个师训专干或年检管理员免费发短信(飞信),他们可以随时将修改好了的教师基本信息从网上传输到县教师进修学校。
两年前,我们花了五万元收集整理好了全县教师的基本信息,并建了《衡东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电子信息库》与《电子照片库存》。在建立《衡东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基本信息库》时,我们没有任何可借鉴的经验,我们根据工作实际,边思考边实践,尽量将教师的所有继续教育信息收集完备,我们先后花费一年时间对全县5000多名教师的信息作了五次大规模修改。基础准备做好了,接下来的培训就好做了,无论是面对面的培训还是网上QQ交流,我们能随时对各县办中学与乡镇中心校的年检管理员进行有效的培训。去年我们把《衡东县中小学教师继教基本信息库》发到省中心,为他们提供了第一手资料。目前,我们已经修改完备自己的信息库,导入省中心信息库,以后,我们打算在我们的师训网站与省中心继教年检库进行友谊链接,让全县教师能在衡东县师训网站里查询到他们自己的继教学分情况,这样一来,我们的网站既有政策性又具技术性,更具结果透明性与相互监督性。
在熟悉并掌握有关政策精神和具体实施细则后,关键是指导各单位学分年检操作员如何进行技术操作。衡东县的年检操作程序如下:
第一步:分单位打印所有参检教师的个人照片;
第二步:各单位自检,各单位年检管理员收集年度培训证书原件并复印,并将情况录入到年度培训信息表内;
第三步:将所辖34个单位的师训专干分成三组,轮换审核(不相互审核)己输机的继续教育学分与培训证书原件,领导小组派出三个成员,每人负责一组,确保培训项目名称、培训学时学分与输机分数三项比照无误;
第四步:县年检管理员将《年度培训信息表》分单位导入到省继教中心《年检学分登记系统》内,并分单位打印出每个教师的继教年检学分;
第五步:将各单位教师的《年度培训证书》的复印件分别建档,保存在县教师进修学校的专用档案柜内;
第六步:按项目将所有培训证书复印件名称分单位编写成几本“目录索引”以备查;
第七步:打印好所有参年检教师的《年检学分登记证书》。
三、困惑与问题,总结超越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与困惑,主要是学分年检的相关政策规定与培训实践之间的矛盾。
⒈校本研修学分问题
省里文件规定,五年周期内不超过120分,衡阳市的文件则进一步明确每年不超过24分。我们的理解应该是每年可得30分,也可得20分,只要五年周期内不超过120分就可以,因为省里的文件还规定,教师每年参加培训所获学分不得少于30分,这里的参加培训应该包括校本培训,要不然每个教师每年都要参加校本以外的培训,而事实上是不可能的。市里的文件规定不能打破,省里的文件规定也要相符,这个问题的解决,我们是这样做的,每个单位可以自主举办一个技能性或外出观摩性的培训活动,将实施方案上报县师训股审批,在同意的前提下认真组织实施,将参加人员考勤表、实施总结上报县师训股审核后可记8分。
⒉培训的密度问题
十二五周期内的教师培训,重点难点是教师的全员培训。省里文件规定,凡当年有20%及以上的教师未完成72分的学校,原则上单位和校长不能评先评优,并且还要给予通报批评。这就意味着每个学校80%以上的教师每年都要参加除校本研修以外的培训,而这无论是从时间、经费还是培训的班次类别等方面看,都是不可能的。衡东县是一个有5000多教师的中等县,我们高密度、超强度地开展各级各类培训,年培训人数也很难达到3000人,教师每两年能参加一次培训就很不错了。“十一五”培训周期,要求教师至少要参加一次培训,而“十二五”周期,要求教师至少参加一次远程培训和一次集中培训,或参加某个方面的两次以上,应该说也很不错了。
⒊学历提升培训的学分问题
根据省里的文件,每学时计1分,由毕业学校提供学时证明,但实际上毕业学校只发文凭,不提供学时证明;市里的文件虽然也有这样的规定,但同时又规定了一个不超过72分的上限,这个上限似乎与省里的文件精神有冲突。
⒋高中教师的培训几率问题
高中教师的培训基本上是由市级以上单位组织,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可组织的培训项目不多,目前我们主要是组织高中班主任远程培训和部分中层教育行政干部的培训,远远不能满足高中学校的教师培训需求,高中学校教师全员培训更是个难题。
⒌相关管理机构人员的年检问题
教育行政机关工作人员、部分乡镇教育行政干部及各学校的教辅人员,他们有教师资格证,但不在教学一线,他们中有些人不愿参与学分年检,或没有进行过任何继续教育培训,没有获得继教学分。针对这一“特殊教师群体”,如何进行有效督促监管,目前衡东县尚没有明确的规定。
⒍民办教育机构与幼儿园教师的年检问题
衡东县有96所民办教育机构或幼儿园,衡东县还没有启动对这些机构的教师的学分年检,他们工作单位不固定,甚至有部分教师还没有教师资格证,而且他们的主管部门又不是师训部门,如何有效规范他们的继续教育,继教学分年检如何进行还有待我们进行探索。
⒎学分年检不合格或不参与年检问题
政策有规定,执行有依据。但与客观实际有差距,在落实过程中有诸多矛盾:一是不能在有限时间内给教师提供那么多的培训机会;二是县级财力有限,师训经费无法承担大量培训;三是工学矛盾仍然突出,教师无法抽身参与培训;四是由于以上客观原因而使得部分教师的继教年检不合格,师训管理部门能为他们做什么?五是周边个别县市尚未启动学分年检工作,会挫伤衡东县继教学分年检工作的积极性。
关键词:农村小学 专业发展 师资建设
中图分类号:G6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1)01-037-03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农村小学教育已实现了“有学上”的目标,但随着人们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农村小学学生家长的观念也从“有学上”向“上好学”转变。越来越多的家长从小学开始就把孩子从农村送到城里读书,究其原因还是与农村的教育质量有关,也就是与农村小学教师的质量有关。鉴于此,我们对安徽省H县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现状进行了专项调查。本次调查中,我们从全县的农村小学中选取87所,共1342名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对教师生存环境、教师专业知识、教学与科研等方面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面临重重障碍。如何科学归因,寻找对策,就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归因: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障碍分析
通过对被调查对象的问卷分析,并就分析的结果进行理论对照,将H县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障碍归因如下:
(一)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是影响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主要体现在:
1.农村教师有不同程度的政策被歧视感。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是由教师的政治地位、经济地位、文化地位、从业人员素质等多方面决定的,而教师的待遇状况如何直接影响着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我们的调查发现,85%农村小学教师对当前的工资待遇不满意,尤其是实施绩效工资以后,被调查学校所在县的绩效工资总量低于周边地区。因此,绩效工资的实施没有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教师有不同程度的政策歧视感。
2.教师的专业发展缺少社会动力。除把孩子送到城里读书的家长以外,大多数农村的家长都外出打工,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转移,或是亲戚、或是祖辈,甚至还有孩子无人看管的现象,他们没有对优质教育的渴望,对农村小学教师的要求降低,仅仅停留在“看孩子”的低层次上。
3.农村小学教师普遍教学负担过重。由于近几年农村生源的自然减少,小规模学校大量出现,然而按1:25的师生比(县城为1:23)来编制农村的小学教师,学生少,班数多,包班、复式班现象出现。在这样的学校里,教师每天只是疲于应付上课,根本没有时间从事学习与培训。在对学校布局与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性调查中,87.2%的教师认为:农村小学的教师专业发展与农村的学校布局有相关性,这说明大量农村小规模学校的的存在成为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障碍之一。
4.聘用教师的尴尬境遇影响小学教师整体专业发展。全县还有近10%的临时聘用教师,他们的收入较低,职业意识不稳,专业意识不强,是农村小学教师队伍较为特殊的群体,也影响着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专业发展。
(二)学校因素
学校作为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不可避免地通过学校的运行系统对教师的专业发展产生影响,通过我们的调查,农村小学的办学条件、学校制度、学校的管理等是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归因。
1.农村小学办学条件差,难以留住优秀人才。农村小学在校舍建设,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交通信息等方面都远远落后于城市。具体表现为校舍简陋,现代教学仪器缺乏,图书资料极其短缺,交通不便,教师生活条件艰苦,信息闭塞,难以了解最新的理念、方法、技术等。
2.学校制度建设缺乏农村小学针对性。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西蒙教授提出“管理就是决策”,如果决策是一种错误的判断,管理的效率越高就越坏事。学校管理是基于学校本身特点所制定的一系列的制度,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树叶一样,“世界上没有一种适用于一切环境和条件的‘管理模式’也没有万能的管理方法。”[1]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些学校难以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校的管理制度。在被调查教师看来,明知是一些低效,甚至是无效的制度,学校不得不颁布,教师们不得不执行,特别是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强行压到学校的一些制度对农村小学的教师专业发展没有针对性。
3.农村小学校长管理不高影响教师专业发展。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具体的教学环境。被调查的学校有86%的学校教职工总数不超过15人,调查显示学校校长的管理意识和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如何,教师的专业发展状况如何很大程度上受学校校长管理角色定位的影响,H县调查显示:现在农村小学校长75%是以前民师转正后提拔,他们没有经过正规的专业训练,管理水平不高,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视程度不够。。
4.教师培训内容的过于理论化对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作用有限。“今天,世界整体上的演变如此迅速,以致教师和大部分其他职业的成员从此不得不接受这一事实,即他们的入门培训对他们的余生来说是不够用的:他们必须在整个生存期间更新和改进自己的知识和技术。”[2]教师培训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之一,有效的教师培训可以促进新课程的实施,可以解决教师日常教学中的困惑,可以加快教师的成长,使教师少走弯路。但通过我们的调查反映,农村小学教师外出培训机会少,而在当地的培训内容过于理论化,对自身素质提高有限。
(三)家庭因素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农村的生活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调查显示:这几年由于大中专毕业生陆续分到农村,农村的教师队伍结构也趋于多样化,但农村小学教师的家庭状况仍然制约着他们的专业发展。
1.通过调查发现:73%以上的农村小学教师为单职工,家庭的经济状况大多数不景气,收入微薄,经济拮据。生活的窘况使他们不得不一边上课一边从事其他活动,靠耕种土地、饲养牲畜、或从事家庭手工业维持生计。这些教师既要教书育人,又要操持家务,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从事学习、培训和发展专业。
2.近几年通过教师招聘考试,在全县范围内统一分配新录用的教师,而且全部到农村偏远小学任教,据人事部门的数据显示,有60%的新分配教师不能在距自己家较近的学校上班,作为初任教师,大多新任教师上班以后选择调回居住地工作,因此初任教师的稳定性较差,从而影响他们的专业发展。
3.由于家庭的文化氛围和农村的经济状况,部分农村小学教师的家庭人员不支持他们的进修、自学等方面的专业发展,甚至不愿意花钱去购买对教师专业发展有益的图书或杂志。
(四)自身因素
“只有具备自我专业发展意识的教师,才会产生内在的专业发展动力,进而获得专业发展”。[3]相对于城市小学来说,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淡薄和专业发展能力不强是农村小学教师普遍存在的现象。
1.调查显示,现在的农村小学教师队伍中,由“民办”转为“公办”教师仍占一定的比例。这些农村教师所接受的教师教育本身就“先天不足”,加上“后天营养不良”,所以知识结构老化,观念陈旧,难以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2.农村小学教师的学历达标与能力达标差距较大,即虽然一些教师的学历达标了,但他们学历的获得往往是通过函授,自考的形式,学习的知识不系统,教师的实际专业水平与整体素质并没有得到同步提高。
3.农村小学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现象,一方面他们没有自己的职业理想,把小学高级教师职称作为自己的终极目标,目标一旦实现便失去了工作的激情,不再追求自己的专业发展。另一方面,他们没有研究的意识,反思的习惯,或是安于现状,或者成为专家建议的盲目服从者、各种教学参考资料的简单照搬者、有关部门行政指令的机械执行者。
二、对策: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障碍突破
(一)优化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外控因素
1.均衡农村编制管理,实施农村小学布局调整。首先,改变不合理的城市、县城、农村三种类型的编制现状。目前,怀远县所在的蚌埠市小学的编制标准不一,城市、县城、农村的师生比分别是1:19、1:23、1:25,这种编制规定,明显不利于促进农村的教育公平。应该根据农村小学布局相对分散的情况,编制应适当向农村倾斜,确保农村的小学教师能按标准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同时有时间参加专业培训。其次,农村的小规模学校的布局调整力度应该加大,各地应认真研究本区域的布局调整方案,针对布局调整可能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应认真调研,尤其是解决好当地干部、家长的思想问题。我们的调查显示,只要工作做得细,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布局调整对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和优化教育资源重要意义,干部、家长还是认同小规模学校的撤并的,怀远县有的乡镇在布局调整方面已经取得较好的工作成果,调整后的学校师资也比较充裕,各种教研活动也能规范开展。
2. 加强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培养与培训机制建设。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要切实建立农村教师队伍补充的长效机制,妥善解决临时聘用教师的归属,遏制影响农村教师队伍稳定的教师单项流动,科学安排新分配教师的初任教师岗位。同时,充分利用“国培计划”对农村倾斜的政策优势,培养一批优质的农村小学教师,从而带动农村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完善评价体系,建立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退出机制,对长期在编不在岗及不能胜任农村小学教育岗位的人员要及时、稳妥的进行推出,以优化农村小学教师队伍。
3.切实提高农村小学教师待遇,发挥绩效工资的调节作用。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待遇,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现行绩效工资水平,特别是区域内的差别过大的问题,同为蚌埠市的怀远县和固镇县农村教师的绩效工资水平差别较大,作为长期在农村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感到不理解,因而影响自己的从业激情。二是优化新分配教师生活、工作环境,推进教师周转房建设,使新分配教师能进的来、留的住、教的好。据调查显示:90%以上的农村小学教师对绩效工资的发放不满意,这其中的原因除总量较低以外,还有教师对绩效工资的理解有偏颇,这与绩效工资政策的宣传、实施有关,绩效工资实施一年了,有关部门的反馈调研工作应及时,针对过去实施的情况进行科学论证,调整发放渠道和办法,发挥绩效工资的调节作用。
4.实施有效教研行动,搭建城乡、校际教师教研交流平台。相对于城市来讲,农村的交通闭塞,信息不畅。因此,教研活动成为提高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要素之一。作为农村小学的管理部门,应积极搭建城乡教研交流平台,提高城市优质学校对农村的辐射作用。探索农村小学之间的校际交流机制,切实要提高教研活动对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性。
(二)发挥任职学校对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助推器作用
任职学校作为教师教育价值体现的基本生存环境,对农村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起着助推器的作用。
1.学校要把教师的专业发展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学校发展,教师为本。一所学校要提升自己的办学层次,必须把教师的专业发展作为学校发展的首要任务。农村小学要任用专业发展意识强的优秀教师做校长,要制定符合教师专业发展的整体目标。然后给每一位在职教师定以适当的发展指数,来细化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整体目标。
2.绩效化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因素。作为绩效工资的具体实施者,学校不能搞平均主义。应对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因素如教师的学习,反思、行动研究的成果,教研论文的发表等等绩效化。
3.丰富农村小学教师的校园文化生活。农村小学要不断加快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艺体活动,购置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书籍和杂志,使农村教师有球可打、有网可上、有书可读,丰富农村教师的校园文化生活。
4.建立有利于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体系。农村小学目前的评价体系仍然指向是对学生的评价,特别是对学生考试成绩的评价,更确切地说只是对小学生语文数学考试成绩的评价,这种评价的方式,只是对某一方面结果的评价。不仅有悖教育规律,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也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因此,应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把农村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渗透到这个评价体系中来。
(三)帮助农村小学教师树立“自我更新”取向专业发展理念
所谓“自我更新”取向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具有较强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和动力,自觉承担专业发展的主要责任,激励自我更新,通过自我反思、自我专业结构剖析、自我专业发展设计与计划的拟定、自我专业发展计划实施和自我专业发展方向调控等实现自我专业发展和自我更新的目的。[5]针对农村小学教师的发展现状,应该在优化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外控因素,充分发挥任职学校对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助推器作用的前提下,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农村小学教师树立“自我更新”取向专业发展理念:
1.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 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是教师真正实现自主专业发展的前提,它可增强教师对自己专业发展的责任感,使自己的专业发展保持“自我更新”取向。对于农村小学教师来说,如果没有自我专业发展的内在主观动力,外部环境和学校的积极因素也只是一厢情愿的事。
2.增强农村小学教师自我效能感。教师发展实践表明,自我效能感的提高是实现教师自主发展的内源性动力,影响着教师的专业承诺、动机和行为。因此,应当重视激发农村小学教师发展的主体信念,使教师具有充分的主动发展动机和内驱力。在工作中鼓励教师通过教学日志、教学档案袋等记录对自己发生重大影响的关键时期、关键事件、关键人物,观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总结经验教训,改进措施,保证反思经常化、系统化,不断实现自我改造和更新。当教师每天都看到自己的进步时,就能提高自己的效能感。
3.丰富农村小学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人文素养。作为人类文明的传承者和传播者,教师应该具备较深的专业知识和很高的人文素养。针对调查中农村小学教师普遍缺少学习或学习不系统的状况,学校在保障教师有书可读的基础上,引导教师在本专业的知识学习上有深度,在相关人文学科知识的学习上有广度,从而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文化品位。
4.培养农村小学教师的专业进取精神。培养农村小学教师的专业进取精神,要引导他们对自己有个客观而准确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确认识自我,积极地投入工作,化压力为动力,努力健全自我人格,完善自我,提高“耐压”度。面对学历、专业素质等较低的现状,不要自暴自弃,要正视实际工作中存在的困难,调整好心态和情绪,保持农村特有的人际沟通方式来缓解工作的种种不适。要积极主动地参加社会实践,了解农村人群生活方式,提高自己对挫折的承受力,从而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总之,社会发展对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促进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只有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质量,才能提高农村小学教育的质量,才能促进教育的公平。
参考文献:
[1]黄济,王策三.现代教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311.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42-143.
[3]叶澜主编.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30-231.
而被誉为教育界“黄埔军校校长”的杨一青,这样总结自己的用人之道:校长职权“到位”而“不越位”,其直接效果是所有人在职、责、权、利四方面都要“到位”;校长应该努力使自己到位,但不要越位;要充分信赖分管领导,让每个领导成员“各就其位”。校长要抓大事,抓要事。
严中有爱
杨校长的“弟子”、曾任杭州西湖区教育局副局长的高卫星有着一段终生难忘的经历:我在学军小学时,是与杨校长同一天值班的,每个星期一都是我们俩的值班日。作为一个校长,杨校长事务繁多,可是他总会比我早一点到学校,站在校门口迎接学生来上学,如果哪天有事不能来,提前一天他总会跟我打声招呼。那时候还没有电话,他要跑到我家里来专门打招呼——这些注重细节的严谨工作作风让我深有体会。
事实上,杨校长不仅重视细节,做校长后更不丢业务。他说:校长不能因忙于应酬而少兼课,甚至根本不上课,校长尤其是年轻校长要坚持兼课,兼什么课,兼多少课,可以从实际出发,合理安排。
事实上,这样的校长引领作用,成就了学军小学的很多教师。
不过,给学军小学教师们留下最深印象的并非杨校长的严格与高要求,而是他的胸怀与气度。
学军小学有一位刚刚工作、尚未转正的体育教师,年轻气盛,血气方刚。在一节体育课上,因为情绪激动,这位教师和一位调皮捣蛋又不听劝告的学生发生了冲突。而在管教的过程 中,教师一不留意,手里的铅球竟然落了下来砸在学生的脚上,造成学生轻度骨折,幸得班主任帮忙才把孩子及时送往医院。
我们可以想象,这位年轻的体育教师可能再也无法在学军小学转正了。不过,杨校长却没有那样做,当然也没有简单处理。
杨校长亲自指导那位年轻教师进行了深刻的自我检讨,扣除了奖金,又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谈话。杨校长可谓是真心地帮助教师认识自己的错误,弥补自己的不足。后来,这位教师心服口服,不仅愉快接受处理,还主动提出照顾那位学生上下学,帮助他上厕所。
几个月后,大家一致同意这位体育教师顺利转正。这件事的处理不仅教育了本人,更教育了大家。
对人的哲学
曾经有一位兄弟学校的教师向杨校长倾诉,自己想调离出自己的学校另谋高就。杨校长问为什么,那位教师说因为他的校长对人不公正。比如,校长经常到他家隔壁的一个教师家里串门,而且经常吃饭,但是却从来不到自己的家里。
听了这些倾诉,杨一青校长获益良多:也许一个校长做到与教师团队的“零距离”还远远不够,更要做到“等距离”。
所谓“等距离”,就是学校领导与教师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能对一部分教师亲密无间,好得不得了;对一部分教师冷淡隔阂。要保持“等距离”,这不仅有利于工作的开展,还有利于“透视”教师。
杨校长经常会四处打听哪里出了人才,再求贤若渴地去拜访。不过,无论是谁,杨校长都会与每一位新教师进行非常重要的“第一次谈话”、“第一次听课”。每学期的第一星期听完所有新老师的课,是杨校长自己制定的雷打不动的规定。
对全部的教师,杨校长的期望是一年入门、二年上路、三年成熟、五年成才。
学军小学的教师们还能发现,杨校长每每总能站在自己的角度和位置上,做换位的思考与体验。所谓“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杨校长说,校长最忌讳的就是“一味要求教师做事,而不去考虑教师的心理承受能力。”这样不仅不能发挥出教师的能动性,反而把校长自己落入了“麻烦制造者”的境地。
“要因势利导,激励成功。我从不简单地要求下级服从上级,言听计从,专听组织安排和工作需要,不是采取强迫命令,甚至以权压人,而是有意识地根据下属的能力、兴趣、潜力进行积极引导,促使其尽快地适应环境和工作,获得成功的激励。”
2000年,学军小学与四川乐山市的徐家扁小学结成友好学校,学军小学需要派出一位40岁以下的男高级教师支教。事实上,只有一个人符合条件,他便是杨一青校长的“弟子”、后来任杭州行知小学校长的钱金林。可是,那时钱老师的女儿只有三岁,爱人在医院上班,父母又不在身边……
杨校长并没有为难钱老师,而是宣布希望教师从学校和家庭实际出发,本着以大局为重的观念,自愿报名。
钱老师非常感动,他知道这是校长在“保护”他。第二天,在爱人的支持下,钱老师主动递交了申请。杨校长知道后,颇感意外,特地来到钱老师家里,与钱老师和他的爱人一起商量如何克服支教以后面临的困难,并请工会出面,尽力解决家中如更换煤气等事……钱老师到了乐山,杨校长不仅经常去看望,而且经常写信,寄送钱老师家人的照片,一次次“家中安好”的信笺陪伴钱老师度过了最难熬的一段时间。
关键词: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对策
大面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新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数学教学,除了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掌握正确学习方法,激发学习情感。在农村小学,由于种种原因,教学质量不佳,小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受到限制。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师,要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构建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
1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目前,农村小学贫乏且落后,教学设备普遍不配套,甚至连教学主题图、三角尺、量角器、圆规等教具都无法做到每个数学教师人手一套。在农村,家长监督孩子的家庭作业情况很少,学生的数学学习是单纯以学校为场地的单项教育模式,家庭教育存在着很大的漏洞。有的是因为农活的繁忙,有的是因为自己知识有限,学校与家长不能很好沟通。尤其农村小学出现了大量的“留守儿童”。基本上都靠老人来抚养,由于文化程度较低,都不能有效地辅导孩子功课,影响了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另外,农村小学数学教师整体素质还有待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意识较为淡漠。
2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2.1师资力量薄弱
农村小学教育经费投入体制和保障机制跟不上,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不公,乡村小学教师的福利待遇不如城镇,生活条件苦,工作环境差,工作压力大。师资力量薄弱,许多学校缺少教师。一是大多数是民办转正教师,代课教师资历不一,水平参差不齐。二是具备教学经验的教师往往会选拔到中心小学或县城小学,无形中削弱了农村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
2.2教学理念陈旧
教师对新的教学理念理解不到位,相当一部分教师的教学还是围绕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和以知识为中心进行教学。教学手段机械、单一,教师没有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不能改变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讲,学生被动听”的局面。没有吃透教材,不理解教材的设计意图,对每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理解不到位。导致课堂目标不明确,不能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由于条件限制,学校基本没有组织过教师观看优秀案例、优秀课例,基本没有组织过以学科为单位的看课、议课、听课、评课活动。
2.3科研意识淡薄
除课堂教学外,教师平时大量的时间满足应付课堂上传授所教知识,应付有关部门教案抽查调查之中,对各类课型的教学研究、怎样利用教材挖掘学生潜能,开启学生智力,总结教学得失等教育科研活动触及极少。教育科研申请立项的教师少,外出观摩看课的教师多。
2.4课程开设不齐
在农村小学,课程教学计划很难实施。学校规模小,教师人数少。课程表课程设置齐全,实际上除语文、数学、英语外,由于缺少专业教师,其它学科的教学只能由主科教师兼带,体育课让学生到操场上玩一玩,音乐课让学生听听音乐磁带,学校课程表形同虚设。
3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对策
3.1整合教育教学资源
制定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鼓励中青年教师在乡镇中小学任教。政府应该制定切实可行的奖励政策,给农村小学教师以更多的关怀,提高待遇,改善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上级主管部门要统筹兼顾,合理流动和分配教师,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鼓励优秀教师到乡镇任教,并给予一定的政治的待遇和物质的奖励。
3.2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每位数学教师应该明白自己的任务、明确自身的责任。在教学中,既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培养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3.3改革课堂教学方法
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紧密联系生活,充分挖掘教材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要为学生提供熟悉的生活经历,大胆动手改变教材编排体系,精心裁剪教材例题,运用各种切合农村小学数学的教学方式方法,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所学的内容。农村小学数学的教学应体现农村生活的特色,抓住农村孩子的生活细节,真正体现农村学生的需要。教师应多设计和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生活服务,真正调动全体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动性,促进创新能力的提高。
3.4巧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应用能帮助归纳,比较,整理所学知识,使零散,片断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便于理解掌握与延伸拓展,从而增大课堂容量,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目的。例如,采用CAI动态图像演示,借助其丰富的媒体不仅能把高度抽象的知识直观显示出来,而且其突出的较强的刺激作用,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促进学生“建构”如“线段、射线、直线”的教学。借助CAI还能将那些看似静止的、孤立的事物活动起来,从而使学生较容易地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如果能加强校际之间的交流,促成资源的共享,无论是对课件制作水平的提高,还是课件的使用率都将大有裨益。
一、主观上,语文教师思想上不重视对学生读书能力的培养
新课标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杨再隋教授对“读中感悟”也做过精辟的阐述:“课文内容及其所包含的思想是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出来的。自悟,即自己以心去领悟。悟的过程就是通过阅读和思考语言文字的内涵,去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去体验语言文字的感情。”古人也说“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
虽然,新课程改革已经进行十一年了,虽然不止一位专家提出“语文课文是学生读明白的,不是老师讲明白的”,但是直到现在,仍有大部分老师思想不开放,总担心学生读不懂课文,总是固执地认为:在课堂上,把时间留给学生读书,让学生通过读书感悟内容和情感,远没有自己把文字包含的知识直接告诉学生来得快,理解得准确。因此在学生还没有把课文读通顺的情况下,我们教师就对课文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大加分析。由于学生自主读课文的时间太少,所以学生对课文的认识并不真切,思考并不深刻,感受并不强烈。这时的学生只是一个被动的听众而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读者。他们体会到的所谓“情”、感悟到的所谓“理”,无非是我们教师个人的读书心得、体会。我们忽视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再加上受急功近利、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各阶段语文教学的核心就是围绕各阶段的语文试题。而教研室为了方便各乡镇统考批改试卷时统一把握评卷标准,所出试题也尽量能在《教学参考书》上找到标准答案,这又给教师们一个错误的暗示――学生只要能掌握《教学参考书》上的知识点,就能考出高分,就能证明教师的教育实力。所以,教师教学的目标变成了传授《教学参考书》,学生学习的任务主要是背诵《教学参考书》中重要的语段。学生读书通不通顺,有没有感情,这些能力是书面试题中无法显示出来的,教师自然也就忽略了对学生读书方法的指导和读书习惯、能力的培养。久而久之,我们的学生就变得不会读书,更不愿读书了。
二、客观上,农村语文教师自身缺少指导读书方法,培养读书习惯的能力
在农村小学教师队伍中,尤其是教一、二年级的语文教师,70%在50岁以上,他们大部分是由民师转正后继续留在教育工作岗位上的,没有受过正规的师范教育。他们对教育学、心理学了解得很肤浅。说实在的,他们这代人对教育的态度可以用“兢兢业业”来形容,但是由于受自身知识能力的限制,他们确实也不知道怎样指导学生读书。比如说读课文时“字音读正确”这一最低要求,很多农村语文教师在做示范朗读时有的声调读错,有的平舌音、翘舌音不分,有的韵母发成地方音,有的教师甚至一直用的是地方方言讲课……像这样,他们怎能去指导和纠正学生的发音?再比如说“读书要有感情”这一要求,有的语文教师自己读书时就习惯拖着腔读,每句话都是一个调,所有句式都是一个调。小学生缺少的是鉴别,擅长的是模仿,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怎能学会抑扬顿挫朗读课文?
因此,提高农村小学生朗读文章的能力,改变农村语文教学的现状迫在眉睫。
怎样落实呢?
――更新小学语文教师教育理念,加强小学语文教师读书基本功训练。
要想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必须下大工夫更新教师们的教育理念。特级教师于漪说:“人心思“改”,行动上就能迈开步子,反之,别人创造再好的做法,也只是姑妄听之,或者是评头品足一番而已。强烈的改革意识、心理意向从何而来?靠引导,靠培养。”因此,有关教育部门要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进行教育心理学、语文教学新理念的培训。要让教师们通过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规律、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来反思自己的语文教学思想、教学策略是否科学。关于读书,三国时期有个经学家名叫董遇,有人想请他给讲讲经书。他先不给人家讲,而是让人家先读上一百遍,再来听他讲。“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便是董遇讲的。这句话至今仍对我们的语文教学具有指导意义。其次,采用“请进来”或“走出去”的办法,让农村小学教师与名师近距离接触,倾听名师们对学生读课文是怎样认识的,观看名师们课堂上是怎样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的。另外,上级领导部门也应该改变对语文学科的评价标准,要定期或不定期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进行读书方法、技能的培训,在教师、学生中经常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基本功比赛,以此督促语文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重视对学生读书方法和习惯的指导培养,从而逐渐改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只讲不读”的现状。
关键词:校本培训;定义;特点;现状;可行性建议
doi:10.1608.3/ki.1671-1580.2016.01.013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6)01-0062-03
校本培训是“基于学校的培训”、“为了学校的培训”、“在学校中进行的培训”,是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最佳途径。教育部在2000年3月发出的《关于印发及其实施意见的通知》中就明确要求,要“加强县以下教师培训机构的建设,建立乡镇中小学教师培训点,组织中小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并强调:“中小学校是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基地,中小学校长是教师继续教育的第一责任人;各中小学都要制定本校教师培训计划,建立教师培训档案,组织多种形式的校本培训。”天台县教师进修学校是全县中小学及幼儿教师的培训基地,承担着全县200多名中小学校长、1400多名初中教师、2000多名小学教师、120多名幼儿教师的继续教育或培训任务,并且支持骨干教师进行国家级培训。学校会定期组织有关人员对各学校的校本培训进行督促、检查、指导、评估。按照要求,各校每学年培训不少于48学时,其中师德培训不少于16学时,集中培训不少于10学时,小组培训不少于10学时,个人自学培训不少于4学时,以有效开展校本培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校本培训的定义及特点
1.校本培训的定义
校本培训又称为校本教师教育,是指以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师培训机构为指导,以学校发展为需要,由中小学校长出面组织和领导,在遵循“加强针对性,强调互动性、注重实效性”原则下,立足于本校文化特点,自主制订和开展的有计划、有目标、切实可行的本校教师培训项目,是教师在职培训的一种形式。目的在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职业修养,以训促研,以研促教,最终实现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目的。
2.校本培训的特点
校本培训的授课和听课教师大部分是本校教师,是针对教师的实际情况开展的培训。教师之间对彼此的教学水平、授课风格等都十分了解,更能抓住培训的重点、难点,从而有助于教师们在活动中不断反思,在互动中交流学习,在实践中练习模仿,更加直观地掌握高效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其主要的培训方式有:课题研究、集体备课、观摩听课、外出学习、专家讲座、自我反思、师徒结对等。主要的培训内容为:学科的教学研究,学生成长和环境创设,自我认知和师德修养,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的课程改革、教育教学理论以及基于教师专业发展诉求和自身生活需要的职业生涯规划等。
二、目前天台县中小学校本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校本培训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毋庸置疑,但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取得的效果远远不能令人满意。这是因为,校本培训是以学校为单位、由学校自行组织的培训活动,带有一定的自主性,容易出现以下问题:
1.重试程度不够,过于自主和随意
部分的校本培训中,校长重视程度低,活动随意性大,常常流于形式,缺少特色和个性,难以联系和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部分教师认为教学任务繁重,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参加校本培训;部分教师固守现有的教学状态,缺乏反思意识和创新精神,不愿意接受校本培训而带来的改变。另外,个别培训内容太多,针对性弱,且没有管理和制度的保障,加重了教师参与动力不足的现象。
2.条件差异导致校本培训发展不均衡
城区学校拥有多方面的优势,活动容易开展,且形式多样。根据调查,城市及重点学校校本培训方式有专家的专题报告及指导、公开课的实践观摩学习、名师工作室活动的开展等,教师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相对较大,主动要求增加外出学习机会的教师能够达到百分之三十左右。农村学校相对于城市学校而言,在信息化程度、师资力量配备、经费配给、数字化装备等方面严重不足,只能单纯依靠校内教师进行校本培训,培训方式稍显单一,教师参与程度不高,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主动要求者更是寥寥。另外,一些学校培训项目设计成分过大,不好确定具体培训内容,导致可行性差。
3.研、培分离造成校本培训有效性的缺失
部分学校将校本培训“变相”理解为校本教研,并试图以校本教研代替校本培训,但由于受限于经验、偏重于教学研究和指导,并且缺少教师专业知识和课程改革整体上的把握,最终不能上升到应有高度的理论层次,从而造成校本培训有效性的缺失,达不到从整体上提高教师素质的目的。
4.评估与监督制度不健全
目前,校本培训并没有统一、完善的评价机制。培训项目、计划由各校自行制订,评价标准和方法也是自行安排。由此,校本培训被认为是自己学校的事,被随意对待,实施不能得到应有的保障,也缺少必要的监督与管理。监督机制的缺失和不健全直接导致了校本培训评价“重结果、轻过程”的局面,普遍存在“评而不议、议而不改”的现象。
三、提高校本培训有效性的几点建议
1.以教师专业标准为导向,提高校本培训质量
教师专业标准要求,教师的专业发展要以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因此,首先,校本培训中的目标设定上要以发展专业态度为重,突出培养教师的师德修养和专业知识;在培训内容上,要注重联系教学实际,以教学方法、教学设计、班级管理、学生教育等专业知识和技能为主;在培训方式上,应该尽量避免集中讲座式的培训形式,多采用开放式的活动,使教师能够畅谈和讨论日常工作及学习中碰到的疑难问题;在培训评价上,应注重教师的情感态度和专业技能的发展,确保教师的全面发展。
2.立足本校,联系实际,加强对外合作
校本培训是“以校为本”的培训,并非要局限于本校,应秉持开放、合作的态度。(1)专家指导。邀请校内外实践或理论专家莅临指导,理论专家举办专题讲座进行理论指导,实践专家指导教学实践,解决实际问题。(2)与其他学校合作。可以是教研区也可以是非教研区,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实现校间、跨区的教师交流学习。(3)建立信息共享。信息是校本培训决策的依据,应横向与兄弟院校信息共享,纵向与教育行政部门信息共享。
3.建立规范灵活有效的培训制度
(1)规范化机构。建立以校长为首的校本培训管理机构,以保障培训经费,整合教学资源。并由教导处负责监督,课题组、年级组、学科教研组等具体实施。(2)制度化管理。以教师培训五年规划为蓝本建立完善的培训管理制度,把教师的学习提高、科研能力锻炼、实践经验总结等各项指标纳入考核范围,克服教师的惰性,落实培训目标。(3)监控化过程。建立教师培训信息管理系统和学员网上评价系统,全程掌控施训和受训情况,做到培训工作的规范性和信息化。(4)考核化培训。每次培训包括培训中的每个项目都要进行考核测试,并且将考核成绩纳入教师的综合评定,作为转正、聘用、加薪、晋级、职评的必要条件,并在年终的奖励性绩效考核中加以落实。
4.以新课程为契机,开展教师论坛
通过论坛,鼓励校内外优秀教师走上讲台,发挥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优势,可以通过讨论国内外教育热点、时事,探讨最新的教学理念,分享自身的教学经验,分析典型的教育教学案例等方式,帮助教师在行动教育研究中注入新的思维活力。总之,在论坛互动中,可以实现“正能量”的辐射和传递,使教师们的思想得到碰撞,观念得到更新,业务能力得到提升。
5.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对教师进行分层培训
(1)新教师培训:实行导师帮教制。开学期初,师徒结对,制定计划;学期中,导师赐教,“徒弟”学习;学期末,师徒一体,捆绑评价。
(2)成长中教师的培训:以年级教研组为单位和依托,每学期确定培训的主题、时间、地点、内容和人员,并负责落实。
(3)骨干教师的培训:“走出去”――每年派出教师参加省、市级各类培训;“请进来”――每学期邀请新当选的校、市级优秀教师上展示课,感受其教学风格和教学艺术。
6.完善校本培训的评价体系
(1)评估主体: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机构。
(2)评估周期:中期检查+终期考核;评估方式:查阅档案、问卷调查。
(3)评估指标:教师自身是否有培训需要;教师是否有参加培训的机会和时间;教育管理机构的支持程度以及教师的普遍参与程度;校本培训所需配套资源的配置程度;培训内容是否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与教师的需要和发展相关;学校对校本培训的准备程度;是否对培训的成果积极推广,并对培训中的经验加以总结,存在的问题加以改进。
7.搭建全国联网的校本培训服务平台
在政府的支持下,建设标准化、开放、公共的校本培训服务平台,为教师提供学历提升及培训支持服务,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培训服务平台可包括:专家讲堂、教师论坛、数字化图书馆、实时教学系统、学分认证系统、教育资源共享服务、资源检索服务等,实现“人网”、“天网”和“地网”的整合,“三网合一”。
8.建立可供操作的统一档案分类文档
为了在培训实施过程中按照计划培训项目或其他校级培训专题的管理思路抓好培训,必须整理、储存培训档案。在信息化时代,虽然可以用电脑进行存储,但由于校本培训所需材料数量、种类众多,仍不便于归档保存。因此,为了提高效率,便于管理,进修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制订了在每一次培训中都需要收集、归档的材料清单:目录、方案设计、管理人员分工、短信通知、参训人员名册、课程安排表、学员出勤记录、管理者的培训日志、学员的培训反思或心得体会、有效学时登记情况等,将复杂、繁琐的校本培训资料进行细化分类,并以三天时间对材料档案进行更新保存,大大提高了校本培训档案的条理性和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