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道路与桥梁实训总结8篇

时间:2023-03-15 15:01:04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道路与桥梁实训总结,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道路与桥梁实训总结

篇1

高职院校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主,并通过加强实践教学以适应用人单位所需,本文将探讨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强化校企合作来为学生构建实践教学基地,进而使高职院校办学成效不断升值。

关键词:

校企合作;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推广应用,在高职院校突出以专业技能培训为主的教学模式,已经在社会上收到较大成效。这种教学模式的应用,改变了以往注重传授专业理论知识的格局,转而更趋向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学中要求结合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将所学的实践操作技能应用到实习过程中,以便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

1校企合作共建实践教学基地

在我国高职院校教学中,校企合作已经受到越来越多院校及学生的欢迎,但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过程中,还存在教学活动不容易找到适合实习的道路桥梁工程建设基地的现象;但为了提高公路监理专业办学水平,高职院校通过与相关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公路试验检测中心,以及工程监理咨询所等加强合作,同时还与施工单位、道路桥梁养护单位加强合作,通过不断调整实训管理制度,来配合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在资金投入方面,采取了多渠道融资的方式来筹集所需资金。其中包括:学院投资、争取行业投资资金、同时还多方筹措资金,从而构建校企合作的资源共享型实践基地。作为院校方面,通过向企业输送实用人才帮助企业培训员工;另一方面院校还注重师资力量的建设,应用编写实用教材和强化教学实践相结合,来提高本专业师资水平。

2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具体应用

2.1制定人才培养规划

运用教学实践和进入企业实习相结合方式,通过校办企业来培养目标和规划,提出为工程一线培养相关人才,所涉及的范围包括交通、路桥施工方面。要求学生掌握该专业理论知识同时,还能够完成公路勘测和设计工作,能够掌握道路、桥梁的勘察设计、边坡治理工作、并参与旧桥增固的工作实践中。学院方面通过联系承接大型道路、桥梁勘察项目的单位,带领学生参与到道路勘察设计实践中去实习,为学生提供更多接触一线道路、桥梁工程的实习机会。另外,该专业要求范围还包括:如何指导学生做好路桥工程养护工作,以适应公路、交通行业发展所需。

2.2教学模式的改进

高职院校通过在教师中开展如何上好专业课的讨论,要求教师做好教学课程的设计,以促进教学模式的改进,突出学生实践技能并提升其综合素质。在讨论活动中,教师们普遍认为职业教育中的主要任务是:培养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人才,对学生来说适应就业和日后发展,对于企业而言通过校企合作可以减少员工培训开支,而对于院校来说则为学生和企业之间建立了就业和录用的平台。通过上述讨论教师的教学目标更明确了,在课程设置上突出了以实践应用为主,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就业的现实需求。

2.3完善校内外实习基地

高职院校在实践基地建设方面,不仅需要改进教学方法,还需要改进学习方法,教师将教学重点主要放在学习方法教学上。通过指导学生如何尽快掌握操作技能,将勘察设计以及施工中的重点、难点罗列出来,让学生经过多次实践操作来了解实践操作的技巧,同时教师还将实践工作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自己摸索实践操作技巧同时,还能够得到来自教师的经验指导。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尽快将理论和实践操作联系起来,应用到工作实践当中。通过实施教师的实践指导和专业理论教学,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更强了,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的本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到今后的工作中去。学校现建成道桥实训室2个,配置相关仪器设备180余台(套)。能进行的试验有土工试验、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路基检测试验、路面检测试验等。通过现有试验设备,设计实训项目,教师可针对教学内容进行现场教学,学生在学中做、做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熟练程度。

2.4实习促就业理念的应用效果

高职院校提出通过实习促进就业的理念,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从系主任到专业教师,都积极对推荐毕业生就业做了大量有效的工作。高职院校与施工建设单位、勘察设计单位,以及工程监理公司等单位签署了就业基地合作文件,通过实训教学和专业理论教学相结合,并多渠道为学生提供就业、实习基地。同时还将多媒体技术引进教学实践中,应用网络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等方式,来帮助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尽快掌握本专业的实训方法,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将教学课件用视频方式上传到网络,学生经网络可以多次、反复观看教学视频,通过不断观看其中的实践操作视频,可以让学生加强直观感性认知的同时,还拓宽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途径。另外,学生从视听教学模式中,不仅了解到当前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还可以了解到更新的技术工艺和技术方法,以便学生能知晓和掌握更多前沿的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研究成果。

3结论

综上,从近年来的探索与实践可知,校企合作通过实训项目为主,从教学目标、内容、组织管理等方面着手,为学生提供课程实训到现场实训的条件,让学生掌握本专业基本技能和职业技能,并从课堂教学走向社会实践,通过课程改革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以及多渠道为学生创造就业、实训条件,以充沛的理论知识与道路桥梁工程实践技能相结合,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为学生就业和今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作者:王琦 单位:辽宁建筑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李玮,李慧英.道路与桥梁专业校企合作共建实践教学基地模式探析[J].教育教学研究,2012,8(4):87-88.

[2]蒋玲.基于校企合作公路工程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6(15):156-157.

篇2

关键词:校企合作;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推广应用,在高职院校突出以专业技能培训为主的教学模式,已经在社会上收到较大成效。这种教学模式的应用,改变了以往注重传授专业理论知识的格局,转而更趋向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学中要求结合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将所学的实践操作技能应用到实习过程中,以便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

1校企合作共建实践教学基地

在我国高职院校教学中,校企合作已经受到越来越多院校及学生的欢迎,但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过程中,还存在教学活动不容易找到适合实习的道路桥梁工程建设基地的现象;但为了提高公路监理专业办学水平,高职院校通过与相关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公路试验检测中心,以及工程监理咨询所等加强合作,同时还与施工单位、道路桥梁养护单位加强合作,通过不断调整实训管理制度,来配合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在资金投入方面,采取了多渠道融资的方式来筹集所需资金。其中包括:学院投资、争取行业投资资金、同时还多方筹措资金,从而构建校企合作的资源共享型实践基地。作为院校方面,通过向企业输送实用人才帮助企业培训员工;另一方面院校还注重师资力量的建设,应用编写实用教材和强化教学实践相结合,来提高本专业师资水平。

2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具体应用

2.1制定人才培养规划

运用教学实践和进入企业实习相结合方式,通过校办企业来培养目标和规划,提出为工程一线培养相关人才,所涉及的范围包括交通、路桥施工方面。要求学生掌握该专业理论知识同时,还能够完成公路勘测和设计工作,能够掌握道路、桥梁的勘察设计、边坡治理工作、并参与旧桥增固的工作实践中。学院方面通过联系承接大型道路、桥梁勘察项目的单位,带领学生参与到道路勘察设计实践中去实习,为学生提供更多接触一线道路、桥梁工程的实习机会。另外,该专业要求范围还包括:如何指导学生做好路桥工程养护工作,以适应公路、交通行业发展所需。

2.2教学模式的改进

高职院校通过在教师中开展如何上好专业课的讨论,要求教师做好教学课程的设计,以促进教学模式的改进,突出学生实践技能并提升其综合素质。在讨论活动中,教师们普遍认为职业教育中的主要任务是:培养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人才,对学生来说适应就业和日后发展,对于企业而言通过校企合作可以减少员工培训开支,而对于院校来说则为学生和企业之间建立了就业和录用的平台。通过上述讨论教师的教学目标更明确了,在课程设置上突出了以实践应用为主,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就业的现实需求。

2.3完善校内外实习基地

高职院校在实践基地建设方面,不仅需要改进教学方法,还需要改进学习方法,教师将教学重点主要放在学习方法教学上。通过指导学生如何尽快掌握操作技能,将勘察设计以及施工中的重点、难点罗列出来,让学生经过多次实践操作来了解实践操作的技巧,同时教师还将实践工作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自己摸索实践操作技巧同时,还能够得到来自教师的经验指导。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尽快将理论和实践操作联系起来,应用到工作实践当中。通过实施教师的实践指导和专业理论教学,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更强了,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的本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到今后的工作中去。学校现建成道桥实训室2个,配置相关仪器设备180余台(套)。能进行的试验有土工试验、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路基检测试验、路面检测试验等。通过现有试验设备,设计实训项目,教师可针对教学内容进行现场教学,学生在学中做、做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熟练程度。

2.4实习促就业理念的应用效果

高职院校提出通过实习促进就业的理念,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从系主任到专业教师,都积极对推荐毕业生就业做了大量有效的工作。高职院校与施工建设单位、勘察设计单位,以及工程监理公司等单位签署了就业基地合作文件,通过实训教学和专业理论教学相结合,并多渠道为学生提供就业、实习基地。同时还将多媒体技术引进教学实践中,应用网络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等方式,来帮助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尽快掌握本专业的实训方法,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将教学课件用视频方式上传到网络,学生经网络可以多次、反复观看教学视频,通过不断观看其中的实践操作视频,可以让学生加强直观感性认知的同时,还拓宽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途径。另外,学生从视听教学模式中,不仅了解到当前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还可以了解到更新的技术工艺和技术方法,以便学生能知晓和掌握更多前沿的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研究成果。

3结论

综上,从近年来的探索与实践可知,校企合作通过实训项目为主,从教学目标、内容、组织管理等方面着手,为学生提供课程实训到现场实训的条件,让学生掌握本专业基本技能和职业技能,并从课堂教学走向社会实践,通过课程改革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以及多渠道为学生创造就业、实训条件,以充沛的理论知识与道路桥梁工程实践技能相结合,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为学生就业和今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玮,李慧英.道路与桥梁专业校企合作共建实践教学基地模式探析[J].教育教学研究,2012,8(4):87-88.

[2]蒋玲.基于校企合作公路工程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6(15):156-157.

[3]姜英,刘志.关于路桥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探讨[J].交通职业教育,2011,4(2):178-179.

篇3

Abstract: For thepost internship process management of students, after three years of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the Road and Bridge Engineering Department of Hubei Communications Technical College summaried a proven "Four Management" system which was praised deeply by college, enterprise and parents, that was "college competent, and enterprise supervision, students self-management and parents assistance". This system obviously improved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students'' post internship, and showed sharp features with the control and comments of of school and enterprises.

关键词:顶岗实习;“四管”制度;校企双元制

Key words: post practice;"Four Management" system;dual system of school-enterprise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9-0266-02

0引言

教育部16号文件明确提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环节,要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顶岗实习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将理论知识在实践中进行检验,累计实际工作经验,为顺利就业打下坚实基础的必要途径[1]。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推进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人格特质和社会能力的培养,并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把实践教学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要求学生在完成校内学习、实践、技能考证的同时,必须到校外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参加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

1顶岗实习“四管”制度的提出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顶岗实习岗位往往在施工企业第一线,由于实习学生分散,工作场所的不固定,作业面的变化和工作过程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一直是个难题。我院道路与桥梁工程系经过三年多的探索,在对学生顶岗实习严格过程管理的实践中,逐步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深受学院、企业、家长好评的“四管制度”,即“学院主管、企业监管、学生自管、家长协管”。学院主管是指校内实习指导教师加强实习工地巡视检查,配合学院学工处、教务处、系部做好学生管理和实习指导工作;企业监管指聘请企业能工巧匠担任学生实习指导教师;学生自管指充分发挥班委会和团支部的作用,加强学生自我管理;家长协管指对实习期间违纪的学生,及时通知其家长,协助学院和企业对学生加强教育和管理。

2顶岗实习“四管”制度的实施

2.1 学院主管建立学生顶岗实习实训体系,完善实训流程,建立顶岗实习教学质量综合监控体系[1],学院学工处、道路与桥梁工程系加强监督检查,实行“学院主管”。在学院《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制度》的指导下,系部成立顶岗实习工作小组,并制定《道路与桥梁工程系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顶岗实习巡查制度》、《带队教师管理制度》、《外聘实习指导教师管理制度》和《顶岗实习考核评价办法》,严格按照制度进行管理。工作小组的职责是:联系学生顶岗实习企业和项目,与企业项目部协调与沟通,解决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难题,按照相关制度对实习学生全过程监控,组织对学生实习效果考核评价,确保顶岗实习质量。学生校外顶岗实习运作程序[2]见图1。

每个实习班级,视人数多少配2-3各校内实习指导教师(均为专业教师),实习指导教师主要对学生顶岗实习进行技术指导和管理。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学院、系部、实习指导教师、辅导员要加强沟通,共同承担对顶岗实习学生的管理工作。①辅导员要与实习指导教师多联系。②教务处、系部要与实习指导教师、辅导员多联系。③实习指导教师要与实习企业多联系。④学院要与实习单位多联系。

2.2 企业监管顶岗实习学生既是学院的学生,又是企业的“准员工”,必须接受学院和企业双重管理。实习期间,将学生纳入企业内部管理,除了校内的实习指导教师,学院聘请企业能工巧匠担任学生实习现场指导教师,对实习学生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和管理,实行“企业监管”。高等职业教育始终贯穿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在学生顶岗实习的过程中,企业更是以多种方式参与到学生的教育和培养中来。如企业与学院合作制订实习计划,具体落实顶岗实习任务,负责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组织管理,安全教育;协助学院安排学生顶岗实习指导教师;负责后勤保障工作;落实实习场地、劳保用品等。

篇4

[关键词]公路工程造价 道路与桥梁工程 知识模块 任务驱动 工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1-0236-01

引言: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新型教学模式打破了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把实践技术引入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围绕工作任务,将实践工作过程与专业课堂教育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能力的形成。《公路工程造价》课程是中职教育“道路与桥梁工程施工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利用公路造价定额,计算施工所需的人工、材料、机械台班工程数量,编制施工预算和进行工程结算,通过团队合作完成公路工程造价项目。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对学生今后工作能力的形成影响很大,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做到教师按需施教、学生学以致用,是该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的出发点。为达成此目标,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胜任岗位需求,该门课程在施教过程中尽可能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

1 明确中职教育“道路与桥梁工程施工”专业的学生应具备哪些能力

通过现场实践调研以及公路工程用人单位对造价人员的要求,我们总结出“道路与桥梁工程施工”专业的学生要能够胜任公路工程造价的编制工作,应具备以下五项专业技能:

(1)读图识图能力;(2)根据经验和手册计算工程量的能力;

(3)道路与桥梁工程施工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经验;(4)查用有关定额,并进行组价、套价能力;(5)工程法律法规方面的基础知识。

此外,通过调查还发现,要使学生更好地胜任公路工程造价的编制工作,还应具备以下四项通用技能:

(1)工作程序运用能力;公路施工图纸多,造价编制人员按照一定的程序,有条不紊依次计算工程量,做到不遗漏、不重复、又快又准的能力,

(2)运用电脑处理数据、交流信息能力, 即造价软件运用能力;

(3)科学分析、空间想象能力;即对于公路工程结构,编制人员能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清晰、完整、相互关联的工程实物形象,进而能够正确分析问题的能力。

(4)团队合作能力、与人沟通、协调能力。

2 转变教学思路,重新整合教学内容,构建能力―知识模块结构

在明确了学生应具备的能力之后,就应该在围绕如何培养学生这些能力方面做文章。首先从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思路入手,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及造价岗位专业技能的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与提炼,将公路工程造价基本理论知识融于相应能力模块中,形成“能力―知识模块”式课程结构。为此我们将公路工程造价知识分为六个任务模块,即工程量计算模块、路基路面预算文件编制模块、桥涵工程预算文件编制模块、投标报价编制模块、工程结算模块、造价软件的应用模块和综合能力训练模块。

针对“能力-知识模块”,将原教材进行解剖、分析、提炼,与企业合作,以企业实际公路工程造价编制为背景,实施 “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方法,突出教材与工程实践的结合。比如在工程量计算模块,将某公路的施工图纸引进教室,让学生识图,然后自己动手编制、计算工程数量,指导学生不但要计算显性工程量,还要计算隐性的工程量。通过该模块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了工程量计算规则和计算方法;由于有了具体的任务引领,让学生带着具体的任务走进《公路工程造价》课程的大门,激发了学生自己动手编制施工图预算的兴趣,建立了“我也能做造价”的信心。

3 在教学过程中,实行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多种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改革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大力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案例教学、分组讨论、直观教学等工学结合特色的有利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多元教学模式和现代教学手段,积极探索课堂教学与实习实训一体化、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一致性的有效途径。

直观教学法,即应用现场参观、结构模型、实物演示、多媒体课件、视频、图文等直观手段来进行教学,如在桥涵工程结构的工程量计算、路基路面、挡土墙的工程量计算中采用,教学效果就比较好。

案例教学法,将已建成或正在建的路桥项目作为案例引入课堂,让学生对实际案例的造价进行复核、分析、研究,并提出解决方案,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项目导向法,在教学过程的后期,在前面几种教学方法的基础上,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可引入公路工程项目实例,让学生独立或分组编制其造价文件,在此过程中学生把前面按模块学到的知识及技能就可串联融合起来,自行解决在编制造价文件中遇到的困难。当学生完成该项目的造价文件编制后,会产生一种成就感,大大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他们学习《公路工程造价》的热情。

4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体现 “做、学、教一体化”的特色

中等职业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以此为目标,上述几种教学方法,无论哪一种,都有“做、学、教一体化”的模式隐含其中。“做、学、教一体化”,它重点强调在“做”,“教”与“学”的目的在于“做”,这一点充分体现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宗旨。

古人云“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公路工程造价》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无论是采用“案例教学法”,还是“任务驱动教学法”,以及“项目导向法”,都把理论融入到工程实践当中,不但使理论变得生动活泼,而且使学生发现了理论的作用和威力,使理论和实践不再割离开来;通过要“做”成,就得先“学”懂,要想“学”懂,就得主动思考,主动向老师请“教”,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会找到当“学习的主人”的感觉。学生和教师的角色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互换,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而是变为课堂的组织者、引领者。整个教学过程围绕“做”而展开,学生通过一边“做”,一边“学”,做做学学,学学做做,动手动脑,逐步地掌握了造价编制技能。

5 结束语:

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后的今天,我国经济上有了很大发展,公路建设总里程位居世界前列,但公路建设质量、建设水平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明确指出, “十三五”是交通基础设施发展、服务水平提高和转型发展的黄金时期。公路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先行官,将从改革开放之初的“规模扩张数量为主”开始向“统筹数量与质量,速度与效益为主”进行转变。在这个黄金时期,针对公路工程项目建设,如何合理确定公路工程造价,合理利用建设资金,修建出经久耐用的公路工程构造物,不但是摆在公路建设者面前的课题,更是我们中职教师,如何为国家培养出既掌握公路建设施工技能又注重质量效益的储备人才需要继续探索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公路工程造价课程开发研究与探索》;孙久民,孙莉平;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年5月。

[2] 《工程造价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张艳;长安大学学报,2012年6月。

篇5

关键词:工程地质 工作过程 教学方法 实践能力

随着国家经济的迅猛发展,使得公路、铁路、城市地铁交通事业发展迅速,带动地下工程与隧道工程技术专业、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快速发展,该专业学生的需求不断扩大。地下工程、隧道工程和道路桥梁在勘察阶段、施工阶段以及后期运营过程中,遇到的复杂的工程地质条件,以及由此带来的复杂工程地质问题,为高职《工程地质》课程的发展与改革注入新的动力。结合学院特色,在分析本课程先存教学问题的基础上,探讨课程改革的思路与方法。

《工程地质》是地下工程与隧道工程技术专业、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基本技能课,为必修专业课。本门课程具有概念多,实践性强等特点。学生们自学也容易看懂大部分的内容,但难以记住,不易真正掌握。

现阶段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一般是遵循理论—实践的路线,以课堂多媒体、理论讲授为主,缺少对工程实践问题的引入,授课抽象,不易理解。这与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一线岗位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也不一致,加上选用的教材,理论性偏强,与专业工程实践的联系不够紧密,造成学生学完该门课程后,仍不知道本课程与所学专业的联系。

基于上述问题,在《工程地质》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始终贯彻以下两个思路:一是对于教学内容,尽量秉承高职教育“理论知识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多讲述与专业有关的工程地质问题,把工程地质密切地与专业联系起来,以引起学生对该课程的重视,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二是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来吸引学生,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学习从“被动的听”变为“主动的学”,从“抽象的概念”变为“具体的实物”。为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以下“改革”,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也得到学生们的好评。

一、教学内容适当整合,做到理论与专业实践相结合

对于教材的内容编排,根据专业特色的不同,有的放矢的进行适当整合,尤其是理论性太强的部分,适当作取舍。由于学生对今后所从事的专业工作、其与工程地质现象引起的典型工程事故,以及分析各种事故产生原因的关系缺乏了解,所以在上绪论部分内容时,笔者用了较多的时间结合工程实际,向学生们介绍本课程与所学专业的关系,在以后的教学中结合书本上的内容穿插介绍工程实例,如隧道地质环境调查、超前地质预报、隧道施工监控、高等级公路地质勘察、软土地基处理、公路边坡滑坡治理、桥基选址等内容。这些工程实例增长了学生的见识,丰富了教学内容。使学生们真正认识到工程地质与他们所学的专业有着密切的联系,体会到该课程的重要性。

二、改变传统教学方式,调动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听”为“主动学”

(一)打破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强调教学过程以学生“学”为主。以提高综合能力为目的,围绕某个主题安排学生通过查找相关资料、结合实例,进行讨论交流。例如与工程实践结合紧密的章节(如地质构造、地质灾害防治措施等部分内容),在讲授完知识点之后,采用学习小组的形式,让学生们分组探讨不同的主题,然后以PPT讲解的形式,上台进行答辩汇报。对于文字较多的一般掌握层次的章节,也可以采取类似的方式,教师先给出学习提纲,预先安排同学,要求其自学查阅资料备课,然后上台讲解。讲解之后,台下同学对其进行评价,最后老师总结,分析其优缺点,补充其遗漏之处。这种方式,打破课堂上老师“一人言”的局面,活跃了课堂气氛,在一定程度上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二)是多采用直观教学。将某些抽象的概念通过录像、图片、标本、模型向学生解释清楚。电化教学的形式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它可以演示复杂的地质过程,重演人类无法重演的地质灾害等。因此,在讲授地质构造、常见地质灾害时,可多结合图片、模型,以及视频等教学形式。

(三)是重视地质实习。地质实习是过程地质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画龙点睛”的重要环节,它对学生加深所学知识的理解极有帮助。一方面是安排4课时的读图实训,加强学生对基本地形图、工程地质图的读图能力。另一方面是选择合适的实习地点,让学生多接触工程实际。例如在安排不良地质现象这部分内容时,注意选择与隧道、路桥建设有关的地质问题。充分利用学院岩石与土壤专修室、工程图纸库,强化实训环节。

最后,应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课下多于学生沟通,以询问、网络交流或是匿名书信等形式收集学生意见,找到教学方法中存在的不足,加以改善。另外,在网络发达的今天,应为学生多提供课程相关的专业网站,为学生自主学习,扩展视野,添砖加瓦。

我国高职院校的交通工程技术类毕业生正将成为未来高职发展的中流砥柱,因此进行工程地质课程建设与改革,通过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组织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等方式,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结合社会实际需要,认真组织落实教学工作,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交通工程建设需要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胡庆国.路桥专业工程地质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交通高教研究,1997.2.

[2]熊文林.高职《工程地质》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12.9.

篇6

【关键词】课程建设;BAG模式;九步循环;三方评价

《公路施工技术》作为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专业重要的职业核心课程之一,是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知识结构中的重要环节。课程在建设的过程中,始终以职业为导向,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提出了以典型职业工作任务为主导的《公路施工技术》精品课程的开发,以BAG模式开发课程的教学内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推进教学建设与改革,不断提高教学效果。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读懂设计、提炼分析、熟练操作、强化施工、精于管理”等方面的实操能力。

我们知道,高等职业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的职业素质,丰富的实践经验,熟练的劳动技能”,所以,课程组重新梳理了课程内容,进行了课程的开发:

1、课程设计的思路

为实现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坚持基础课程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程以“实用为目的”的课程建设思路,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按照系统化的思想来进行课程的总体设计,把过去学科式的基础素质教育转变为全面的专业技能与素质的综合教育,把技能训练从单一的方式变为综合的方式来进行。在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本课程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与其他课程衔接在一起构成了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

在课程建设具体实施过程中,把“工学结合、产学结合、校企融合”作为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将“公路”作为整个课程项目活动的载体,按公路工程项目建设对人才的需求,确定本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按公路建设的流程构建课程内容;按课程的需求情况确定教学模式、教学组织模式、教学条件、实训条件及教学管理制度等。

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围绕职业岗位技能培养这一条主线,注重四个结合一个对接:素质教育与业务能力培养相结合,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相结合,典型工作任务与课程内容结合、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学生由初学者——准职业者——职业者——高端技能型人才)与职业岗位能力对接。

2、课程内容的重构

依托“校企合作、前校后厂”的办学模式,以培养面向公路项目施工一线的专门人才为主线,按照职业岗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标准来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新的“教、学、做”三方融合的教学建设与改革,创建能够高度模拟公路工程施工企业职工工作环境的学做合一的教学环境,同时加强校内外的实训教学。

根据施工企业职业岗位技能标准重构、整合课程的教学内容。课程教学以公路项目为载体,虽然教学内容源于真实的施工场景但又高于施工场景,应用BAG模式将真实的公路项目的施工过程转换为便于学生接受的教学过程,实际的典型工作任务转换为提炼后的学习性工作任务。

①到施工企业调研,成立教学指导委员会(学校教师与企业人员)共同进行课程的开发和设计。

与行业企业专家一起对本课程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职业岗位能力分析,分析公路施工企业的职业岗位群,根据职业岗位群所从事的具体任务提炼出典型的工作任务,根据典型的工作任务确定出相关行动领域,然后建立典型的工作任务与课程职业能力间的映射关系,把真实性的工作任务转换成学习性的工作任务。

②把支撑工作任务的多个知识点渗透到每项学习性工作任务中,然后规范课程的设计和教学组织,并制定出“工学结合”的课程标准。

③以“工学结合”的课程标准为导向标,遵循“九步循环”的课程内容开发流程,按照公路项目的施工全过程,将课程内容重新归纳、提炼为:公路施工前期准备、路基工程施工、路面基层施工、沥青路面施工、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排水与防护工程施工六个学习项目,对各个项目进行学习性工作任务的设计,并在教学过程中具体实施。

六个学习项目拆分为三十个高度模拟公路施工过程的学习情境(详细内容参见精品课程内容,网址:222.168.56.171/),每个学习情境对应一个完整的、可操作的学习性任务,每个学习情境中都制定出相应的职业岗位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实施手段、教学评价等内容,以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的理念,也更加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3、课程建设的成效

(1)通过对职业岗位进行分析,以施工员、测量员、材料员、安全员等岗位工作的能力要求和后续专业课程为依据,减少了单调的理论内容,增加了更多的可操作的实训项目,使学生能够得到更多的实践机会。

(2)按照公路项目施工过程,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教学中,教师通过小组讨论、任务交底的形式高度模拟职业环境,学生不仅能够认真完成工作任务,而且还培养岗位能力,增强了学习兴趣。

(3)通过到企业的课外实训及顶岗实训,学生能够识读公路施工图纸,熟练编制施工内业资料流程,熟练掌握工程现场质量检测方法和进行施工现场放样,能够编制公路工程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文件,聘请企业的兼职教师参与到实训过程的指导和评价,这增强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系统性的学习。

(4)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即建立了三方评价体系。在学生评价环节,主要对学生获取的知识、掌握的技能、素质的养成三方面,本课程组建立了三方评价体系,学生评价由企业兼职教师、学院专任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完成,强调过程评价与终结、理论与实践的综合性评价,如图3。

(5)精品课程建成后,目前,相关的教学文件,如:课程标准、电子教案、教学课件、教学录像、施工录像、实训任务书、实训指导书、在线测试题库、虚拟实训动画库、图片库等资料,已上传到网站且免费开放,学生既可在课堂上听教师教学,也可课后上网自学,并能动态交互,实现了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6)每年组织学生开展工程测量工、试验工等职业资格考试,学生报名踊跃,通过后拿到相关工种的上岗证书。为满足学生的需要,授课教师也积极地做好了考前的辅导工作,并在课程的教学中有意识地与资格认证结合起来,强化一些考证方面的技能训练。

(7)每年开展工程测量、试验检测、工程造价等一系列技能竞赛,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和操作技能,使学生具备了团队协作的合作精神,极大地培养、锻炼了学生踏实、严谨、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4、结束语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精品课程的建设过程,也促使我们仔细审视公路施工企业对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促使我们改革原有的建设思路和教学模式;更促进了师资、教材、校内外实训基地、网络课程等诸多方面的建设。

篇7

关键词:真实工作任务 工程项目导向 教学模式

一、项目实施背景和目标

公路施工与养护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虽然已经实施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传统的以学校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仍然起主导作用,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与企业需求严重不对称,求广求全、重理论轻技能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制约了先进的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实施,也不能适应生源素质下降的现实。本项目以示范校建设为契机,对传统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对公路工程建设一线职业岗位能力需求进行分析,重新定位本专业培养目标,按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流程,构建了全新的课程体系,以及基于真实工作任务以工程项目为导向开发建设了全套教学资源,包括校本教材、学材、实训室、数字化资源库,并付诸教学实践,取得了丰硕成果和长足成效。

二、项目成果创新点

该项目创新性地构建了基于真实工作任务的“工程项目导向、柔性教学组织”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创新性地按真实工作任务和实际工程项目设计学习情景教学方案,并配套开发教师用工作页和学生用工作页各18本;创新性地打造基于真实工作任务的路桥工程施工养护模拟实训基地,建设模拟真实丙级工程试验检测机构的公路工程质量检测中心。为此,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基于真实工作任务的工程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在全国同类中职学校公路施工与养护专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具有示范和辐射作用。

三、项目实施过程和成果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是课程开发。本项目建设组通过行业调研和职业岗位能力需求调研,在原有课程改革的基础上,依照图1所示的开发路径,构建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编写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标准,确定基于真实工作任务的学习情景,编写基于真实工作任务的工程项目导向的工作页,建设模拟真实工作环境的校内一体化实训室和仿真或模拟真实工作过程的教学资源库,并通过教学实践,摸索出一套基于真实工作任务的工程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

1.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

该课程体系包含初中起点三年制中级工和高中起点三年制高级工两套,分别由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能力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组成,框架如图2所示。

2.基于真实工作任务的课程标准和学习情景设计方案

我们通过职业岗位能力需求调研,召开企业实践专家访谈会,根据真实工作情景描述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工作对象、工具材料、工作方法、劳动组织、工作要求等工作内容分析,确定学生经过学习应具备的工作能力和能够承担的工作任务,从而选定学习内容和设计学习情景,最终制定中级工一体化课程标准10门、学习情景设计方案10门和高级工一体化课程标准11门、学习情景设计方案10门。

3.模拟真实工作环境的校内一体化实训室

为实现基于真实工作任务的工程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的实施,我们配套建设了模拟真实工作环境的校内一体化实训室(区),包括基于真实工作任务的路桥工程施工养护模拟实训基地,按国家丙级资质条件标准建设的公路工程质量检测中心并成功获批公路工程综合丙级工程试验检测机构资质,同时还完善了原有的公路工程测量实训模拟基地、公路筑路材料检测实训基地和公路桥梁现场检测实训基地。在所有实训基地,我们均购置实际工程施工工地常用的仪器设备,按实际工程施工现场布置,让学生能够真正模拟完成完整的工作过程,遵守企业规章制度,体验企业文化。

为满足学校教学和模拟企业实际生产需求,一体化实训基地一般按功能划分了集中教学区、模拟实训区、资料查询区和工具存放区。其中,集中教学区分组布置,配备多媒体视听设备,满足学生集中听课和分组讨论的需要,同时也可作为小型实操训练的工作台,电脑里还安装了企业正在使用的专业软件;模拟实训区模拟企业的真实情境,可在其中经历完整的真实的工作过程;资料查询区配备参考书、行业规范标准、各类专业资料等;工具存放区集中存放与生产实际相配套的仪器、工具和耗材,模拟企业的工具房或材料库。

4.仿真或模拟真实工作过程的教学资源库

为弥补校内一体化实训室无法模拟全部公路施工过程的问题,我们以真实工程项目的内容为依托,将关键施工工艺做成仿真软件或动画视频,建设和整合一批高质量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包括路基施工、路面施工、桥涵施工、隧道施工、钢筋工程施工、水泥混凝土工程施工、模板架子工程施工、筑路材料试验与检测、公路施工测量、公路养护、工程识图等课程的视频、动画共120个和大型仿真软件3个。

5.基于真实工作任务的工程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

以实际工程项目为导向,以完成真实工作任务为目的,在引导问题的引导下学生自主获取和分析专业信息,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经历完整的工作过程直到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这就是我们正在教学实践中探索的一套基于真实工作任务的工程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此教学模式有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替代的作用,表现在:第一,促进有目的的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第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后获得的远不仅仅是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更重要的是实际工作能力。第三,项目导向性教学。按照完整的工作过程(获取信息、制订计划、决策、实施计划、质量控制和评价反馈)设计学习情景,完成教学过程,全面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第四,小组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配合能力。基于此种教学模式,我们编写了教师用工作页(校本教材)18本、学生用工作页(学材)18本。

四、主要成效

1.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符合行业特点的工程项目导向课程体系,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创新性地构建了基于真实工作任务的“工程项目导向、柔性教学组织”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公路施工与养护专业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制定了公路施工与养护专业中级工课程标准10门,高级工课程标准11门。

在示范校项目建设期间,公路施工与养护专业学生在2012年全国交通教育系统院校师生技能竞赛中,荣获学生组试验工团体二等奖、测量工团体二等奖,所有参赛学生分获个人第3名、第6名、第9名、第10名的好成绩。本专业还与广东省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了三二分段对接培养,2013年向学院输送了50名优秀毕业生,得到了学院的高度好评。近几年,本专业毕业生半年以上顶岗实习率100%,初次就业率超过98%,用人单位满意率100%。

2.开发教学资源,打造实训基地,完善教育教学环境

我们创新性地按真实工作任务和实际工程项目设计学习情境教学方案,配套开发教师用工作页(校本教材)18本,学生用工作页18本。另外公开出版教材1本,实习指导书1本。1个省交通厅课题结题,1个交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课题即将结题。成功申报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省人社厅教改科研课题1个,校本教研课题3个。

创新性地打造基于真实工作任务的路桥工程施工养护模拟实训基地,其中路基路面施工养护模拟实训区和钢筋架子模板实训室属全国首创;按国家丙级资质条件标准建设公路工程质量检测中心并成功获批公路工程综合丙级工程试验检测机构资质;同时完善了公路工程测量实训模拟基地、公路筑路材料检测实训基地和公路桥梁现场检测实训基地,为此形成公路施工与养护专业校内实训体系,满足培养学生岗位基本能力和岗位综合能力的需要,同时也可与实际工程项目对接,服务于公路施工养护企业,创造社会效益。

大力建设网络化平台信息共享的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和整合一批高质量的数字化教学资源。配合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实训教学实施,弥补实训基地无法与生产实际完全一致的不足,并结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方法的改革措施,其中一些虚拟模拟软件已达全国先进水平。同时,由学校牵头,与全国各地其他四所兄弟院校一起共同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并实现多家同类专业院校共享。

3.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为使老师们体验真实工作任务,更好地完成本项目建设,我们多次选派教师到企业调研学习、顶岗实践,同时邀请企业专家走进校园,为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出谋划策,为师生进行实践教学示范,还邀请职教专家为老师们进行职教理论和实践的培训和咨询。通过一系列“校内教师走出去,企业专家请进来”的活动,提高教师职教理论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打造了一支拥有全国交通职业教育专业带头人2名、广东省劳动模范1名、全国交通技术能手5名、广东省技工院校优秀教师1名、广东省技工院校教研先进个人1名、广州地区部省属技校优秀教师 1名、广州地区部省属技校优秀班主任 1名的优秀教师团队。

4.带动路桥专业群整体提升,辐射全国职业院校分享教学改革经验

我们在倾力建设公路施工与养护专业的同时,带动路桥专业群整体提升,制订了工程测量、工程造价、轨道交通工程技术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这些专业推广工学结合一体化课改经验,共享实训室、数字化资源库等教学资源。

作为国家中职示范学校公路施工与养护专业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协作组组长单位,牵头建设公路施工与养护专业数字化资源库;参与编制中等职业学校《公路养护与管理专业教学标准》,是制定中等职业学校《道路与桥梁专业教学标准》《公路养护与管理专业教学标准》的专家顾问,并与多家职业院校相互参观学习,交流课改经验。

五、体会与思考

新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来源于企业工程项目的真实工作任务,且更强调实践技能的培养,强调自主学习、团队合作等核心能力的培养,解决了原课程体系与企业需求严重不对称的矛盾,对公路施工与养护专业工学结合课程的开发和教学实施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但仍需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

篇8

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般匆匆而去,眼看的一年实习生活马上就要成为美好的回忆。在这短短一年的时间里我感觉自己成长了许多,从象牙塔迈出的第一步走的特别的稳重,感谢学校给我提供了一个努力拼搏的舞台,让我学会了如何面对这个真实的社会,实现了从在校学子向职场人士的转变。

实习是继中考后又一个人生的十字路口,它意味着人生一个新时期的到来——告别学校走入社会。社会是个大的集合,不管是以前的学校还是现在的实习单位都同属这个集合。这几个月来,给我感觉学校纯一点,单位复杂一点。不过我知道不论学校还是单位其实都是社会的缩影。实习的真正目的就是让我们这些在校的学生走入社会。社会是形形、方方面面的,你要学会的是适应这个社会而不是让这个社会适应你。

刚刚走进社会不适应是正常的。人有的时候很奇怪:心情或者更准确地说是热情往往会因时间、环境、所经历的事而起伏。就像我对境界一词的理解:人与他所受教育、所处环境、所经历对事物的理解、判断、预知的程度就是这个人的境界。

作为一名中专生,专业需求的建筑认识实训开始了,我们全专业的同学在XX的各大建筑工地认识实习,对于我当初选择土木工程这样的专业,说真的我并不知道什么是土木工程。现在我对土木工程有了基本的感性认识了,我想任何事的认识都是通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这次认识实习应该是一个锻炼的好机会!

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学科、技术和工程的总称。它既指与与人类生活、生产活动有关的各类工程设施,如建筑公程、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铁路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等,也指应用材料、设备在土地上所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等工程技术活动。

我应该知道现在的我还不够成熟,如果说人生是一片海洋,那么我应该在这片海洋里劈波斩浪,远航而不是躲在避风港里。只要经历多了,我就会成熟;我就会变强。我相信。那时的成功是领导、师傅们给我鼓励,是实习的经历给我力量,所以我感谢领导师傅还有我的好朋友们,也感谢学校给我这次实习的机会。

一年的实习生活中,紧张过,努力过,醒悟过,开心过。这些从为有过的经历让我进步了 ,成长了。学会了一些在学校从未学过以后也学不到的东西,也有很多的感悟。

短短一年时间,我收获了诚挚的友情,结识了和我一同来的实习生;我收获了宝贵的经验,收获了真正的成熟。

2017土木认识实习报告范文3000【二】

实践是大学生活的第二课堂,是知识常新和发展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试金石,也是大学生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一个人的知识和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发挥作用,才能得到丰富、完善和发展。大学生成长,就要勤于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一起,在实践中继续学习,不断总结,逐步完善,有所创新,并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由知识、能力、智慧等因素融合成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自己事业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

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学科、技术和工程的总称。它既指与与人类生活、生产活动有关的各类工程设施,如建筑公程、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铁路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等,也指应用材料、设备在土地上所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等工程技术活动。土木工程是社会和科技发展所需要的“衣、食、住、行”的先行官之一;它在任何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作为一名刚刚接触专业知识的大学生来说,如果在学习专业课之前直接就接触深奥的专业知识是不科学的,为此,学院带领我们进行了这次实习活动,让我们从实践中对这门自己即将从事的专业获得一个感性认识,为今后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今后书本与实践的结合打下基础。

紧张的两周的实习生活结束了,在这两周里我还是有不少的收获。实习结束后好好总结一下。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共进行了七项工地参观,包括故宫博物院,首钢液压车间,学校实验楼留学生公寓,两处住宅小区工地,和丰台构件厂共七天的参观。在每次参观结束后我们都做了很认真的总结,把自己在参观时学到的,了解到的知识进行梳理,也同时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虽然我们不能完全明白老师讲解的所有知识,但终归是学习的过程,不同程度上都会有收获。而实习的意义也在于此。

首先,通过实习,通过实践,使我学到了很多实践知识。通过参观,使我近距离的观察了整个房屋的建造过程,厂房的结构,学到了很多很适用的具体的施工知识,这些知识往往是我在学校很少接触,很少注意的,但又是十分重要、十分基础的知识。比如,钢筋的绑扎,底层基础钢筋的绑扎首先要放样,每一跨度里钢筋的接头数只有25%,即4根钢筋里只有一个接头,另外,接头要尽量放在受压区内。

在砌墙的过程中,如遇到墙要转角或相交的时候,两墙要一起砌起来,在留槎的过程中,可以留斜槎,如果要留直槎,则必须留阳槎,且要有拉结筋,不能留阴槎。在进行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混凝土的配合比,在天热的时候要注意养护。其次我们还对一些细部的作法有所认识,了解了设计与施工间是有距离的,要靠施工工程师在技术上给予合理设计才能保证施工的顺利和高质量。针对每次的参观我做了以下的总结。

对于像故宫一样古老的建筑在施工上可以算是大兴土木,但以后使用的机会较少,但针对对古建筑的修复这一需要,为保存祖国的文化,古国风貌,是不可或缺的。所以研究古建筑的构造是有必要的。对于厂房,我们今后会有单层厂房这门课程,以后走向社会我们或许现场房建设方面发展,而且本身各种建筑理论的基础知识本都是相通的,因此无论是为今后的学习还是以后投入社会的需要对厂房的认识都是必不可少的。厂房由山墙,梁,柱,屋盖,水平支撑,竖直支撑组成。整体是钢筋混凝土结构。

在梁上设有吊车的槽钢轨道,为了使整体结构稳定,在厂房的第一段,最后一段是有行家结构的水平支撑,在进深超过六十米时,中间的某一关也要加上水平支撑。竖直支撑则是在沉重的梁上起加固作用。而对于建筑工地,我的体会就更深了,无论是对施工过程还是对施工工艺我都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当今的不同建筑多采用橡胶混凝土的方式,结构杀害能够多为框架剪力墙。对于钢筋的使用有着严格的规范,从配筋到绑扎,到架模板,再到灌浆,这一系列的工作,一项都不能出错,小小的偏差可能会酿成无法收拾的严重后果。而在施工工艺方面,脚手架,模板,包括新材料的使用都更加直观的展示在我们面前。

我们见到了满堂红式和爬升式两种形式的脚手架,施工时,柱子的模板应在浇筑混凝土后的第二天拆除,而楼板的施工需要在十五天左右后才能拆除模板,要配备3—4层的楼板的模板,以便施工。单楼体抗震性能不是很好时,比如l型楼会设计抗震缝,沉降缝,缝一般设计在l拐弯处。

轻质材料是未来的主导材料,由于轻质材料总量比原有混泥土结构可减少20%,可大大减轻建筑的自重,节约资源。而最让人大开眼界的预制构件着实让人惊叹不已。为加快施工,缩短施工周期使用预制混凝图构件是首选,尤其是大型的建筑需要,预制构件的生产减少了很多问题。虽然在运输上大型的构件有困难,但还可以使用现场预制现场装配的办法,更加高效。

但是通过在课余时间对当代建筑业进行分析,也产生了一些我个人的看法。

建筑结构设计是建筑的主要部分,他关系到建筑的安全,可靠的程度,还有是否能够满足人们的使用要求。现在的建筑结构是从解放的时候继承下来的,所以,有很多东西虽然还是适合建筑,但是,却不适合时代的发展了,所以,建筑结构的设计有待提高。首先,要从建筑结构安全的角度来提高,其次,在从建筑结构的材料、使用方面来提高,建筑结构的提高将会给我们国家的建筑业的发展带了很大的影响。

我们常说百年大计,这是建筑的年限,和你的身体是一样的,如果一个人的骨骼非常的结实,那么他会是一个健康的人,也是能够提供很多的劳动力,反之,则会给社会带来很多不便。同样,建筑的结构和人的骨骼是一个概念的两种事物。我们提倡全民健身运动的目的就是要我们的都有个健康身体来适合这个社会的发展,所以,建筑结构的发展也同样会带来建筑业的发展。

建筑的发展历史是悠久的,从原来的草棚到后来的用木头做房子再到用石头及其他的材料,这样的发展过程;每一次的发展都带来一次新的社会的变化,一种是社会制度变化,一种是社会的科技发生了变化,所以,我们现在就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是如果在现在的社会中找到一种适合人民生活水平和科学技术的建筑,因为,我们人类一直居住在一个能够遮风挡雨的地方,原来人们想的是如何能够生活的温暖和不受外界动物的侵袭,而现在,我们的社会发生了变化,现在,在人们的思想观念里,居住的环境要舒心才行。

所以说,建筑业有待于发展,现在我们已经发现一种建筑正在来临,那就是——人工智能建筑。他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人们心理趋向的一个产物,所以,他是合理的。我们现在就应该想一下现在的建筑是不是真的要走向人工智能,是不是下面还有更加先进的建筑等待我们,我们面临着这样一个社会就不能推辞什么,只有,为了建筑业的新发展去努力,才是我们当前应该做的。不难看出,建筑业的发展不是单一方面的问题,而是,需要很多方面的协助才能有所发展的,对于,我们应该勇于探索先进的科学技术,使我国的建筑能够成为国民的满意产品,也同样成为国际市场的抢手产品。

总之短短的实习,让我大开眼界,也学会了不少东西,也让我对自己今后要从事的行业有所思考。原来的那种心高气傲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脚踏实地的努力工作学习的决心和信心。当我摆正自己的心态,从初涉社会工作的被动状态转变到开始适应社会的主动状态,以放松的心情,充沛的精力重新回到紧张的学习工作当中时,我忽然有种这样的感受:短短两周,仿佛思想又得到了一次升华,心中又多了一份人生感悟。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