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5 15:00:3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中班美术教案,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教学目的:
1.初步体验不同种类的线条带给人的美感,感受艺术作品中线的秩序与变化的美感。
2.能用不同种类的线条组织一副画面,表现出一定的美感。
教学重点:
通过对线条丰富的艺术作品的欣赏,初步感受、体验不同种类的线条带给人的美感。
教学难点:
如何运用不同种类的线条表现美感。
教学方法:观察、体验、分析、比较
教学准备:不同外形的剪纸、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语言组织教学,稳定学生情绪
二、
情境导入
1.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根神奇的线,请看(教师示范:直线变曲线)
2.
你们看到了些什么?
3.
师总:
这条线可真神奇呀,能变出这么多种线条。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
生活中的线条》。(板书课题)
三、
讲解新知
1.
线的种类:
2.
这些线条可以变成许多漂亮的画,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课件出示:毕加索的画和苗族蜡染图案)
3.
比一比,说一说
这些画表现的是什么?用了哪些线条?带给你什么样的感觉?(指名说,教师补充)
4.
欣赏,你觉得哪个好一些?(出示三组图片,指名学生说,教师更正、补充)
5.
师总:美丽线条组织的小秘密:有规律、有疏密、有变化(板书:有规律、有疏密、有变化)
6.
欣赏学生优秀作品,启发学生构思
四、
布置作业,教师辅导
作业要求:利用对折剪的方法剪出不同的外形,灵活运用各种线条的变化组成丰富的画面。
五、
展示、讲评
1.
线条组织有规律、有疏密、有变化。
2.
画面表现的既美观又有趣。
六、
小结
线条不仅能变出美丽的画面,还有许多特殊的本领呢?同学们多看多用就会有新的发现哦。
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线条
排列:有规律
汉字中的象形文字
课时:1课时
学习领域:欣赏*评述
设计思路:本课作为一年级的一节欣赏课,通过欣赏一些简单的象形字,使学生尝试创作一些简单图案,体会到书法的美感,是本课设定的目标。为达成这两个目标,我设计了摹写和创作两个环节。在摹写环节,先通过欣赏,领略象形字的主要特点以及文字的演变,然后让学生摹写,体会书法的魅力。在创作环节,针对怎么抓住特点和什么样的线条是简单的线条这两个难点展开教学,然后安排创作三个简单的象形符号。在学情上,充分考虑到一年级学生自控弱、注意时间短、创作思维匮乏的特点,在教学安排上注意讲解和动手练习穿行;在难度上,把低难度作为课程首要要求;另外安排纪律鼓励活动,保证课堂纪律。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欣赏中国古代的象形文字的造型美感,体验中国文字的演变过程,激发爱国热情。
2、引导学生用图画形式表现一个字。
教学重、难点:
1、
引导学生对象形文字的内容产生兴趣,体验书法的美感。
2、
引导学生能够运用象形、简化的造型方法。
3、
培养学生对想象、创新的热情。
教学准备:
学生:回去搜集有关象形文字的资料。带绘画工具。
教师:光盘《文字国》、电脑多媒体设备、有关中国古代象形文字的图片资料、示范操作的各种绘画制作工具。
教学活动过程:[来源:Zxxk.Com]
活动一:
展示中国古代大麦地岩画,请学生猜猜这是什么意思。
1、大麦地岩画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距今约10000年左右,大麦地岩画通过抽象成象形、会意符号,可以表达一个较完整的意思,最终演变成为远古原始符号,具备了原始文字的特征。[来源:学科网]
2、出示甲骨文图片,找一找有你认识的吗?教师放大出示“马”,“车”等字。
这是我国现在发现的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大家看看,像不像更简单的画啊。[来源:学。科。网Z。X。X。K]
3、教师讲解象形文字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学生将自己搜集、了解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了解祖先创造、运用象形文字的情景,激发学生的模仿兴趣和表现欲望。[来源:学+科+网]
活动二:
1、教师出示图片和甲骨文的对照,播放视频《三十六个字》,向学生展示象形文字的产生。引导学生寻找象形文字是怎样抓住实物的最主要的特征,用夸张的手法突出特征,略去细节的。
2、出示“采”字的图画图片,请同学们猜个字。出示“采”字的甲骨文,使学生理解怎样简化形象。1、突出了主要特点。2、都是用了单线条。
3、去掉了不必要的部分。
出示“采”字的动画演变过程,是同学们了解“采”如何从甲骨文演变到现在的楷书字体的。
活动三:
学写书上的象形文字。
教师出示写作要求,引导学生运用多种色彩来临摹象形文字的演变。
活动四:
试着自己造一个象形文字。
1、教师出示“雨”和“饮”字的甲骨文,复习下怎么简化形象的:a、突出了主要特点。b、都是用了单线条。
c、去掉了不必要的部分。
2、教师出示“羊”和“虎”的图片,问同学们这两种动物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羊有弯弯的角,老虎有锋利的牙齿和爪子,还有条纹和尾巴。
教师出示甲骨文,是学生进一步了解如何用简单的单线条来表现主要特点。[来源:Z|xx|k.Com]
3、教师出示“目”、“牛”、“燕”三种图片,请同学们试创作下这三个字的甲骨文。
活动五:
指导学生大胆的抓住对象的主要特征进行夸张表现。
1.
初步了解青铜器知识,欣赏青铜器的造型美、纹饰美和文字美。
2.
领略青铜瑰宝的魅力,感受中华民族的古代文明。
3.
培养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古代青铜器的艺术特点,并运用各种形式,设计青铜纹饰。
难点:通过了解古代青铜器的艺术与文化,领略其魅力。
教学准备:
师:课件,仿制青铜品,青铜器手工等
生:勾线笔,彩色卡纸,剪刀等手工材料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
感受古人宴请宾客的场景。
2.
出示青铜爵的仿制品。
提问:这个古代酒杯什么材质制作?
3.
青铜器释义。
4.
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踏上青铜器之旅,领略一下青铜器魅力。
二、感受青铜器之美
1.
造型美
商周时期
后(司)母戊鼎
介绍名字的由来,青铜器之王
人虎相抱卣
真实
幻想
人虎亲密
春秋战国
莲鹤方壶
河南省博物馆
曾侯乙编钟
最大最完整的编钟
云南特色
牛虎案
大小
动静
母爱伟大
师小结:通过不同造型的青铜器我们初步感受到商周青铜器造型的厚重,春秋战国青铜器造型的奇巧。
2.纹饰美
师:摸一摸青铜器的表面,有什么样的感觉啊?(凹凸不平)
师:仔细看青铜簋的这个部分,你觉得像什么啊?
认识饕餮纹
出示青铜尊,你能找到饕餮纹吗?
再仔细观察一下,你还有什么发现?
凤鸟纹
夔龙纹
这么多纹饰,让我们感受到青铜器的纹饰是——精美的
3.铭文之美
铜铸的史书
古朴
金石味
小结:我们从造型的厚重、纹饰的精美、铭文的古朴,感受到了青铜器独特的魅力。
那这些工艺精湛的青铜器是怎么铸造的呢?
5.
铸造法(模范法)
教师示范
学生作业:分小组完成不同的形式的青铜器纹饰。
展示评价:展示学生作业,表彰精美作业。
拓展与总结:上海博物馆
我们要善于利用教育的艺术来激发幼儿对人类视觉艺术的喜欢和热爱,通过美术教育把人类的文化用生动优美的形式和内容潜移默化地传达给幼儿,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中班美术教学活动,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中班美术教学活动1活动目标:
1、了解拟人化的画法,培养幼儿的想象力与语言能力。
2、会添画出一些简单的背景。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课件、幼儿人手一支黑笔及一盒蜡笔。
活动过程:
1、小朋友你们喜欢听故事吗?
那让我们一起来听个故事。
2、从前,有个调皮的孩子,整天在蓝天上奔跑,他红红的脸上渗出一颗颗汗珠,他拉来一块白云当毛巾擦擦脸,他的脸太脏,白云立刻变成了黑云,云儿哭了,调皮的孩子安慰说:“别哭、让我来变个魔术吧,”他从嘴里喷出七色霞光,黑云又变成了白云。
小朋友猜猜看,这调皮的孩子是谁呀?(太阳)咦,这个调皮的孩子怎么把脸藏起来了,我们来看一看他的小脸吧!这个小孩真漂亮,长着大大的眼睛,红红的嘴巴。
刚才的故事中说太阳有什么本领呀?(变魔术、喷出七色霞光)
3、太阳变了个魔术,让黑云又变成了白云,白云高兴地围在太阳的周围,把太阳打打扮成了什么太阳?(出示范画)谁来给这个太阳取个好听的名字?(云太阳)
4、太阳比原来更美丽了,他非常开心,继续奔跑,看到果园里的苹果还是绿绿的,他说:“让我再来变个魔术吧。
”他又从嘴里喷出七色霞光,绿苹果渐渐地变成了又圆又大的红苹果,苹果树妈妈很高兴,她让孩子们一起围在太阳周围,这下太阳又打扮成了什么样的太阳呢?
幼儿回答。
5、太阳继续跑呀跑,他还会给谁变魔术呢?他们又会把太阳打扮成什么太阳呢?
幼儿回答。
6、现在你们来画变魔术后的太阳好吗?
画前,老师提个要求:太阳画在纸的中间,要画得大,其他空的地方画上七彩霞光,涂色要鲜艳均匀。
7、幼儿作画。
教师根据幼儿不同的水平分别加以指导(轻音乐)请个别幼儿上来讲述。
中班美术教学活动2活动目标:
1、在拼贴过程中享受创造的乐趣。
2、能用蛋形拼出老鼠的不同动态,并进行简单的添画。
3、根据色彩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
4、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重点:通过操作创作老鼠的不同动态。
活动难点:老鼠耳朵的部位和头部动作的对应。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纸、笔、操作卡片、双面胶、教师示范用大卡片。
2、经验准备:看过有关老鼠的动画片,对老鼠的动态已有一定的了解。
活动过程:
一、初步认识老鼠的外形特征。
师:今天我要用这两个蛋形来变个魔术,瞧,大蛋和小蛋是一对好朋友,总喜欢在一起。小蛋在前引路需要眼睛,小头画上小鼻子,大头画上大耳朵;再画两根长胡子;大蛋画上四条腿和一条细细长长的小尾巴,小老鼠就变好了!
(教师边讲述边演示图片,并添画上老鼠的四肢和尾巴。)
二、感知老鼠的各种动态。
1、通过变化老鼠头部方向,感知鼻子和耳朵的正确位置。
2、游戏“小猫抓老鼠”,丰富老鼠更多的动态。
幼儿在游戏中变化老鼠造型,教师即时用图片摆出相应造型。
三、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要求:
1、摆弄卡片变出老鼠造型,粘贴后并添画五官、四肢和尾巴。
2、鼓励幼儿大胆作画,画出老鼠的不同动态。
3、画好之后,说说你画的老鼠在干什么?
四、评价
1、动态评价:在幼儿作画的时候,教师及时引导、评价。
2、将作品张贴在展示板上,请个别幼儿讲述:“你画的老鼠在干什么?”
中班美术教学活动3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幼儿会根据七星瓢虫的特点,按一定的顺序画,并会涂上恰当的颜色。
2、培养幼儿动手实践能力和正确运用学具的能力,另外还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3、唤发幼儿对动物、对大自然的热爱,从而树立幼儿尊重自然,爱护昆虫的思想感情。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按一定的顺序画不同动态的七星瓢虫。
难点:涂色。
活动准备
学具准备:七星瓢虫背景图、绘画纸、画笔、蜡笔。
活动过程:
一、欣赏与讨论
(一)看背景图,让幼儿数一数这个瓢虫身上有几个小圆点,几个大的,几个小的,都长在哪里。
(二)看七星瓢虫身上有几种颜色,都是些什么颜色。
二、画结构
1、画身子,画一个大圆。
2、画头部,形成另一个小半圆;
3、画触角;
4、画背部,也就是把大圆从脖子到尾部一分为二画一条直线;
5、分布背部圆点,对称的装饰性强;
6、如果上色,注意色彩的明暗过渡,深红/大红/橘色/桔黄色过渡。
三、分辨深浅色
(一)瓢虫生活在叶子上,瓢虫是小小的、红色的,叶子是大大的、绿色的,很美丽,在图画上只有大红和翠绿,颜色太少,怎样使合并这两种颜色。
(二)找出合适的红色涂上。
(三)涂上恰当的绿色
四、观察后修改
(一)注意瓢虫造型,认真判别位置,腿的方向要向后身体两边各三条腿,头部和尾部没有腿,提醒幼儿注意黑点的数量和对称。
(二)引导幼儿按画面已有的瓢虫的大小、位置确定画面安排。
(三)用黑色蜡笔画好轮廓、涂好黑色后再去涂水粉色。
(四)先用红色水粉色涂瓢虫的翅膀,鼓励幼儿选用各种红色,并注意画面上的深浅配合。
(五)最后用绿色水粉涂画叶子。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孩子们已基本会画七星瓢虫,并能涂上颜色。!、星星、教案网!只是我发现有个别幼儿画的不太精确,比如:画圈画的不好看,颜色图的深浅不一等。不过,画的都挺像的。
另外,在这节美术活动中,我尽可能提供给每个幼儿表现与表达的机会,允许他们之间存在不同之处,这对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活动中、活动后评价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鼓励每一个孩子积极参与活动。在评价中,我对过程中幼儿表现出的认真、耐心、兴趣等给予及时的、积极的肯定,不管美术活动结果怎样,只要幼儿能认真对待并付出努力,那么他们的作品就应得到老师和同伴的认可,这样有助于每个幼儿自信心的形成和发展。
总之,当孩子们都把自己的作品拿出来放在一起看的时候,我和全班孩子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太美了。我们好像看到这些七星瓢虫都在翩翩起舞,孩子们笑了,我也笑了。
中班美术教学活动4活动目标:
1、认识树叶的颜色、形状和特征,培养孩子仔细观察的能力。
2、学习画树叶,提高孩子的绘画水平。
3、游戏"帮树妈妈穿衣服",陶冶孩子的审美情趣,培养孩子关爱树木的意识。
活动重点:学会画树叶
活动难点:怎样帮树妈妈穿衣服才美丽
教师准备:树叶的实物,课件《美丽的树叶》,画有大树轮廓的图画纸
幼儿准备:彩色画笔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让幼儿听儿歌《小松树快长大》进入课堂,教师问:"小树快长大离不开谁呀?"(树叶,树根,树干)"那大树的宝宝是谁呀?"(树叶)今天老师带领小朋友学画树叶好不好呢?
二、观看树叶
1、教师出示树叶:几种形状不一的树叶:枫叶、竹叶、梧桐树叶、槐树叶、银杏树叶等。
2、让孩子观察树叶的颜色(红、黄、绿)
3、让孩子观察树叶的形状(扇形、心形、手掌型……)也可让孩子意会一下,不需要都说出形状的名字。
4、让孩子摸一摸树叶的构造(叶柄、叶脉、叶片)
5、导入画树叶
三、学画树叶
1、让孩子仔细观察教师示范画树叶的步骤
2、孩子学画,教师巡视指导
3、孩子练习画树叶
四、游戏"给树妈妈穿衣服"
1、教师播放课件《美丽的树叶》让孩子观看树叶的美丽。
2、大树因为有了树叶而美丽,可是寒冷的冬天到了,树叶都离开了树妈妈,大树不再那么好看,而小树叶多想念自己的妈妈呀!他们都想快快回到妈妈的身边,请小朋友帮帮他们好吗?
3、发给每个孩子一张画有大树轮廓的图画纸,让孩子在上面添画树叶,可以进行创意性的绘画,看谁画得最美丽。
4、作业展示:评选出好的作品进行鼓励表扬,把作业粘贴在好孩子园地上,以供大家观赏学习。
五、户外寻树叶
在音乐声中领孩子到外面去捡拾树叶。
中班美术教学活动5活动目标:
1、学会用红、黄、蓝中的两种颜色调配,乐于探究三原色两两调和后的变化。
2、操作中能用三原色调配出橙色、紫色、绿色并完成涂色。
3、激发幼儿对色彩的变化活动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4、在创作时体验色彩和图案对称带来的均衡美感。
5、鼓励幼儿乐于参与绘画活动,体验绘画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红、黄、蓝三色颜料、调色盘、棉签、若干。
2、3个装着红、黄、蓝颜料水的矿泉水瓶,及3个红、黄、蓝颜色的瓶盖。
3、颜色变色记录表。
红、黄、蓝颜色宝宝图片。
活动过程:
一、创设魔术情景,变魔术引题。
师:"我是魔法师,今天带来了一个神奇的魔术,小朋友只要认真仔细看表演,你们也会变成魔术师。魔法师还请来了三个颜色宝宝来变魔术,它们来了。"教师逐一出示:红、黄、蓝三个颜色宝宝。
教学评析:用一张盖着桌布的桌子当台面,创设魔术情景。这样会为这节课增添些神秘色彩,更能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
二、引导幼儿观察变色及记录。
1、出示装着黄色颜料水的矿泉水瓶,引导幼儿观察:"看,这里有个魔法瓶,小朋友看看瓶子里装着什么颜色?"(黄颜色)。
师:"对!看好了老师在黄颜色魔法瓶上盖上一个红色的盖子,摇一摇、变一变。黄色变成了。"(橙色)出示记录表,请幼儿上台帮忙找出相应颜色宝宝,将刚才神奇的变化记录下来。黄色和红色手拉手变成橙色。
2、出示装着红色颜料水的矿泉水瓶,引导幼儿观察:"装着红色的颜料水的瓶子盖上了蓝色的盖子后会变什么颜色?"(紫色)师:"同样我们要用颜色宝宝记录下这神奇的变化。
"
3、请小朋友猜猜:装着蓝色颜料水的瓶子盖上黄色的盖子会有什么变化?师:"请一个小朋友来当魔术师,让他上来变一变。
"请小朋友上来操作,得出蓝色加黄色变成绿色。
4、引导幼儿讨论:"你发现了这神奇的魔术是怎么变的?"
5、教师小结:黄色和红色在一起成了橙色;
红色和蓝色在一起变成紫色;蓝色和黄色在一起变绿色。
三、引导幼儿变色。
1、启发幼儿:橘子、葡萄、青蛙是什么颜色?(橙色、紫色、绿色)师:"精彩的节目开始了。
请小朋友来当魔术师,第一个节目:变橘子。看一张纸上画出一个白橘子,不像,怎么办?第二个节目:变葡萄,一串白葡萄,不像。第三个节目:"呱呱呱",跳出一只白青蛙。还是不像?怎么办?
2、请小朋友观察记录表,橙色是怎么变的?教师引导幼儿,用棉签分别取出黄色颜料和红色颜料放在调色盘用干净的棉签将两个颜色调和在一起。
3、讨论:用了几种颜色?哪两种颜色?怎么变的?变成什么颜色?
4、引导幼儿说出:X颜色加X颜色变成X颜色画
5、葡萄是紫色的,怎么变?引导幼儿尝试操作。
6、教师归纳小结。
红色加黄色变成橙色画橘子;红色加蓝色变成紫色画葡萄;黄色加蓝色变成绿色画青蛙;
四、幼儿分组操作。
1、幼儿动手尝试用红、黄、蓝三个颜色分别调出橙色、完成操作材料《变色》中的橘子、葡萄、青蛙涂色。
2、强调要求:
(1)颜色不能混色。
(2)手粘到颜料用桌上的湿毛巾擦干净。
一、前一阶段研究初期成效小结。
通过研究方案的讨论与学习、组织教师赴外地参观学习、简报学习、教科研知识讲座以及小班年段科技教育观摩等一系列活动,使教师们对科技教育的重要性有所认识,科技教育的一些基础观念有所了解,同时教学理念有所改进。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diyifanwen.com 教育整理)
1.在教学观念上,能逐渐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变封闭式为开放式,变灌输式为启发式,变幼儿被动模仿为主动发现,让幼儿用自己的各种感观去感知客观事物和现象,发现问题。如在最近的上次的科技观摩活动中,通过认真的听课、评课活动,有了一些新的教育观的产生。比如说,认为在观察活动中,不应对幼儿有太多了框定,而是应该让他们自由、开放地进行观察,这样他们的兴趣会更浓厚与持久,观察也会细致深入,语言也更完整流畅;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观念的碰撞,有时新旧观念的碰撞,有时是新的教学观念
产生时所必然面临的分歧和困惑。如以新的观念实施教学时,碰到一些具体的例子该怎么做(例“蜗牛有没有脖子”)。
2.环境设置体现了一定程度的科技特色。自然角种植区比较丰富,并注重幼儿的参与性,而不仅仅是摆设。如早上让小朋友一起给植物浇浇水,跟小朋友一起探讨有关种植的问题(王利平)。
逐渐开始重视科学过程的记录。如中四班的种子成长记录,中一班的记录“磁铁的好朋友”(蒋芳英)等。
3.学科内容的选择与教案的设计上面也体现了科技教育的倾向。很多老师在选择内容时都比较重视科技内容的渗透。本周小班有一个音乐活动设计“小乐队”,让幼儿用筷子在各种不种材质的物体上敲敲打打,感受不同的音色。中班的“各种品牌的汽车”教育。在教具的使用上,更多的选择了一些标本,实物(这个学期里科学室发现室的一些教具
使用频率还是比较高的),借助放大镜等手段,以供科学的观察。
另外,教师开始注重自身的积累与学习,平常有很多教师在翻阅一些关于科技教育的资料,寻找好的教材;积极参加科研的意识也大大增强。使幼儿对事物的探索兴趣,以及语言描述能力都有所提高。对我园的教育声誉也有比较大的提升作用。
二、存在问题和疑惑。
1.科学区的问题。由于没有系统的计划与设计,使得科学区的材料投放与活动组织缺乏系统性。也缺乏投放材料与幼儿年龄的相关性,显得较为盲目。
2.由于没有明确的规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1.科技教育环境的继续创设。物质环境与心理环境两块内容。
首先要营造和谐、宽松、愉快的精神环境。精神环境是幼儿进行科技探索的前提,幼儿在和谐、宽松的环境氛围里,在心理上有安全,能使他们集中精力去尝试探索。因此,我们提倡为幼儿创设一个平等、民主的环境和教育氛围。如:在活动中经常给予幼儿“你试试看”、“你能行”等语言鼓励;以于追根究底的幼儿表示极大的耐心,认真解答幼儿
的提问;在操作活动中,有的幼儿由于想探索或是好奇“弄坏”材料,教师反而给予支持和鼓励,使幼儿产生自信、主动、积极的情绪。
物质环境包括:
(大环境的改造)
?墙面布置。体现墙面布置的科技性。“问题树”。“今日气象”。尽量少一些纯装饰性的墙面。
?科学角。内容安排、材料投放、如何与主题教学相结合?(黄燕虹)
?信息交流板。可以是某一个教育主题下的一些活动开展情况的展现。
?走廊空间。“家乡的变化”。
2.一日生活中的科技教育需进一步加强。
?问题谈话。“叮当门开了”,“小问号时间”。
?看科技知识碟片(下学期能够每周定下一至二个时间段放一些与科技相关的碟片)。
?随机科技教育(散步时看看云,户外游戏时感受夏天、观察植物等)。
3.学科渗透方法形成规章。
规定每一个年段每一门学科在一个月内至少应有几个科技渗透的内容。
?大班语言每月至少两个活动是关于科技教育的内容或者有内容的渗透(可从教育内容上,教育组织形式上,能力培养上去体现)。中班语言每月一次。小班语言不作要求。
?大班计算也是每月三个活动体现了渗透。中、小班每月二个。
?大班美术每月三个。中班二个,小班一个。
?大班音乐每月二个。中、小班每月一个。
?大班、中班、小班体育每月一个。
(在实施中遇到问题可以进行调整。)
4.每一个教研组在一个学期内要进行一次科技渗透研讨活动,教研组研讨活动可结合科技主题进行。每学期一次科技观摩汇报活动。
5.在科技教育取得一定成果之后可以搞一些较大型的活动。比如说,科技成果汇报周。
6.做好教师科技教育的后备工作。(买一个碟机、阅览室、资料提供等等。)
7.有关科技教育的家长工作全面铺开。
8.继续进行科技教育的理论学习。制作标本。善于收集。
(diyifanwen.com 教育整理)
关键词:模拟试讲 见习 实习 提高
幼儿园美术教学法是幼儿艺术教育教学理论中的一种,是专门研究幼儿美术活动的特点和美术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是幼师学生必修的专业课之一。
幼儿园美术教学法是以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及美术学科的有关内容为基础的,学习幼儿园美术教学法,能使幼儿教师在对幼儿进行美术教育时,明了幼儿在美术方面的一般水平和发展需求。但是只有好的教学内容而没有正确的教学方法,教学任务就很难完成。因此要有效地指导幼儿学习美术,就要学习美术教学法。
幼师学生通过本学科的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教学理论知识,正确的教育观点、教学方法和一定的教学技能。但应如何将这些学过的知识恰当地融会贯通于一节美术课,并且能够真正上好一节幼儿园美术课呢?应该说这个问题是我们教授美术教法课的实质和最终目的。
因此我在教授这门课程时,组织幼师班学生在课堂上开展了模拟试讲。
一、试讲的准备过程——见习阶段
1.教师的讲课必须多举实例。例如:我在讲教学原则中的“兴趣性原则”时,教材的选择要注意兴趣性,这样能够真正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会使幼儿在美术活动中保持较持久的注意,并保持愉快学习的心情。但如何将这一原则用到幼儿园教学中去呢?教师不妨举如下实例:当教幼儿画各种线条时,不妨教他们画“给小动物添画笼子”“在草地上筑篱笆”“我为大海添画波浪”等。教幼儿画圆时,不妨教他们画“皮球”“棒棒糖”“吹泡跑”“车轮子”“太阳公公”“糖葫芦”。教幼儿画三角形时,不妨教他们画“三角巾”“小红旗”“热带鱼”“小帆船”等等。还有教材是“死”的东西,但是教师要采取有趣的游戏形式,将教材处理成“活”的东西,寓美术活动于游戏之中,使美术教学活动以娱乐或玩耍的方式进行,因此在给学生讲教学方法中的游戏练习法时,我给学生举了以下例子,小班绘画课顺着一个方向画圆圈,就拟定了一个亲切而有趣的题目——“熊猫吹泡泡”,出示图片提问:“图片上画的小动物你们认识吗,它在干什么?”“哦!原来是可爱的大熊猫它在吹泡泡。”看它还得意洋洋地对小朋友们说: “你看我吹的多好呀,你们会吹吗?现在,我们大家也学大熊猫,用彩笔吹泡泡儿,跟它比赛,看谁吹得又多又圆又好看,好吗?”然后让幼儿边念儿歌边画圈儿:“小泡泡,圆又圆,一个又一个,又多又好看。”最后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真正可以吹泡泡的玩具让画完的幼儿或画的认真、画得好的孩子玩一玩吹泡泡的游戏。课堂上有的孩子在吹泡泡、有的在追泡泡、孩子们笑着跳着。这种方法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可以使幼儿毫无思想负担,在自然、轻松而愉快中获取知识和技能,学会了用彩色笔,画最初最基本的图形——圆形。再有讲教学方法中的情境激励法时,我给学生举了下面的例子:中班装饰画——“宝宝要睡觉”。我先放一段宝宝的哭声,引出宝宝要睡觉这个题目,然后在一张三角形纸的中间先画上一个逗人喜爱的娃娃,再将左右两个角向里折叠成小被包娃娃样,然后在“被面”上用点、线、圆、花、草点缀出美丽的花纹,完成后即可抱着娃娃做游戏,边唱安静的摇篮曲,边哄宝宝睡觉。采用这种方法,能够使幼儿感到亲切而有趣,兴致勃勃地参与作画活动,并力图将画儿画好,以满足他们感情上的需要和好奇的心理。
通过这些教学实例幼师专业的学生们才真正领会到了书本上的这些理论知识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才能逐步运用到今后的教学实践中。
2.教师在讲课中多给学生一些锻炼尝试的机会。正所谓激发学生的情,点燃学生的趣,促进学生的练。例如:讲幼儿园美术课的类型时就要及时的按照绘画、手工(泥工、纸工、自制玩具)这几部分内容,讲到哪里要求学生动手做到哪里,然后将学生制作的这些作品作为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并作为平时成绩加入到期中期末考试成绩中,以此提高幼师学生自己的专业技能技巧。还有在讲教学方法中的“观察分析法”时,学生们知道了观察法就是引导幼儿有意识、有目的地通过视觉器官感知事物,用脑思考并进行比较的一种方法。“观察分析法”的类型,有一般性观察和专题性观察两种。观察事物应该从哪几方面着手等等,这时教师最好当堂给学生演示几个观察的实物、图片或模型等,请学生上前面来做试讲片段。教师通过学生的试讲,了解她是否观察了对象的形状、颜色、结构、形态等;是否观察了对象的基本特征和主要特征;是否配合了多种感觉器官去感知事物。讲完后,教师及时给予评价,纠正不足之处。这样循序渐进的点滴积累使日后学生在准备完整的一节美术课的时候,就不会感到无从下手,处处陌生了。
3.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中有许多知识性、娱乐性较强的节目,如《毛毛学画画》《幼儿简笔画园地》等,都是由经验丰富的幼儿教育专家来执教的。因此教师要随时注意收集、下载这方面的信息并利用录像、投影等电教手段,在课中穿插这些内容,学生既感到有趣,又能获得课本以外的新营养,新知识。还可以从网上搜索一些优秀幼师的优质课、公开课等穿插到课堂教学中,使学生见习观察这些优秀教师在课堂上完成了哪些教学任务,运用哪些教学手段,采用了哪些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写出分析结果、提交书面体会,并在今后的实践中灵活选择综合运用。
二、试讲的具体过程——实习阶段
1.发给每一个学生一份全国通用的《幼儿园美术教学计划》让学生从中选择一节课作为试讲的内容。
2.学生从教学计划中选出试讲的内容确定讲课的题目后,让学生带着问题,组织学生到幼儿园实地听几节美术课,如:“折纸课”“粘贴课”“绘画课”“泥工课”等。
3.给学生两周的时间写教案,并把课上所用的教具准备完毕。一个好的教案是上好课的前提,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因此在这两周的时间里教师要多给学生做一些指导,帮助学生确定课的结构,设计教学过程,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善于从教案的条文中解放出来,也就是说在教学试讲中不要死记硬背,照本宣科教案,因为教学的本身是运动的、发展的,课上各种各样的情况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所以我要求学生在试讲中善于发挥应变能力,发挥创造性,不要被教案所束缚。还有课上需要的磁带、挂图、实物等教具,教师也要热心帮忙准备,以鼓励带动学生把课讲得更加完整。
4.利用六周的时间进行课堂模拟试讲。每一位学生试讲时,请十名同学做幼儿园小朋友与她配合。班上的其他同学此时必须拿出笔记本认真听课并做听课记录。当这名学生试讲完后,请全班同学各抒己见分析这节课的优缺点,以及自己对这节课的不同设想。最后教师做总结性讲评,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教学目的要求是否明确;(2)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是否运用的合理恰当;(3)教师的教态是否符合幼儿的心理和年龄特点;(4)教学重点、难点是否突破;(5)课堂组织是否严密及课的主要优缺点。
三、试讲的改进过程——提高阶段
从全班的第一轮试讲中,我体会到不管是讲得好一点的学生还是讲得不太好的学生,她们的课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大大小小的问题。例如,有的学生课堂发挥的不太好,可是课题选的新颖别致,教具也做的颇具独到之处。而有的同学课上的教态自然,声音亲切适中。可是一堂课的结构连贯的不自然,时间分配的也不够合理。针对这些这样那样的问题,我让两名具有不同特点的学生组成一组。让她们互相取长补短,再准备一节课。同时告诉她们这一次试讲要请学校领导、教务科、就业科、幼教教研室的老师们来听课。因为有这么多的领导老师来听课,学生们既兴奋又紧张,因此准备起来也比上次更努力、更认真。
通过这两次试讲,“学习—讲课—评课—交流”,充分调动了幼师学生的积极性,促进了幼师学生讲课基本技能的提高,并使幼师学生在课堂模拟试讲的实践锻炼中得到了较大的收获,为幼师学生日后从事幼儿教师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道.孩子越玩越聪明.九州出版社.2007.
[2] 朱复融.儿童智力结构整合法则.重庆出版社.
[3] 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2009(5).
作者简介:
关键词:素质教育;小学教育;信息技术教育;落实研究
一、导论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个人,不过他们要把为社会服务看作是自己人生的最高目标。”当前,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加快,要想构建和谐社会的教育事业,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在农村小学教育中科学开设信息技术、音乐、美术等课程。
二、农村义务教育中素质教育现状的分析
教育行业近几年无论是教学设备还是师资力量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一步步发展到今天,取得了一系列明显的效果,但也存在很多问题,不仅影响着农村学生接受教育的情况,也不利为培养合格的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从农村师资力量来看,师资力量失衡
学校的专业教师严重缺乏!信息技术教育、音乐、美术等教师谈起理论教学基本能够完成,如果一旦涉及到实践操作就不能给学生做出正确引导。还有些老师对待工作的态度不认真,课前根本就不去备课,一本教案用几年是正常现象,批改后的作业中,没有发现和没有纠正的错误随处可见。
(二)从学校课程设置来看,课程设置不完善
虽然每班的课程表上应开设科目(如: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等)一应俱全,但实际授课情况并非如此,只是“绣花枕头”用来对付上面的教育课程检查。这些课就自然变成了语文、数学的作业课。教师有时想给学生上信息技术课,但苦于没有任何设备,只能在黑板上写板书讲解如何用电脑。另外,学校仅有的电脑机房没有人维护,设备陈旧,不能正常使用。
三、农村小学中素质教育课程无法正常开设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一)从师资力量来看农村小学素质教育教师合格率偏低
农村小学素质教育专任教师的合格率表现出偏低水平,从整体师资力量来看,城市学校和农村存在很大差距,城镇教师的学历基本上都是师范生教小学,农村小学虽然在分配了大量本科毕业生,但仍然占较低水平,再加上相当一部分学历不明的代课教师的存在,使得农村教师的总体水平不高。
(二)从教育观念来看,素质教育思想尚未得到重视
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许多家长只看眼前利益,忽视孩子的教育问题,一旦孩子升学无望,数学、语文成绩不够高,就放松了对孩子的教育,对学校教育质量更是漠不关心。家长如此,有些教育工作者也是如此。有些地区从小学一年级就大搞数学竞赛评比,并以此为依据奖先罚后,从不考虑信息技术教育、美术、音乐的开设,严重违背义务教育的根本要求。
(三)从教育投入来看,农村义务教育生均教育经费不足
在教育经费方面,城乡差距十分显著,从近几年来看,城市学校的投入要远远高于农村。城市学校的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和宽裕,教学设备齐全,就可以发挥她们的特长,开展形式多样的艺术活动,提高教学质量。国家的教育政策应该有力度的落实到地方政府及地方的每一级行政机关,“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最穷不要穷了孩子的教育”可不是一句空话,所以的人都应该用心去看看我们的孩子,看看这个国家还需要什么?
四、农村小学素质教育实施的对策
(一)加强基层教育体制改革和制度完善建设
1.构建稳定人才的激励制度。
一方面,许多大学生为就业问题担忧;另一方面,广大农村缺乏合格的年轻教师。处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孩子活泼好动,更喜欢富有青春朝气和活力的年轻教师。目前,农村教师的老龄化趋势日益严峻,这不论是对农村孩子的个性发展还是学习都是极为不利的。许多大学生不愿去农村就业的原因之一是农村的工作条件差,学习环境不佳。我们除了提供优厚的待遇外,还应该建立起一套人才培养及流动机制,应该为毕业生创造更加便利的条件,以吸引大学生到农村就业。
2.强化农村教师继续教育。
许多教师知识老化,观念不新。这与长期不进修学习有很大关系,应该加大农村在职教师培训力度。加大对农村教师的培训,努力向这一目标迈进将有利于逐步提高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同时,要稳步实施代课教师、老龄教师、学历不合格教师的转正、提前退休和辞退工作。
(二)农村中小学教育者要更新教育观念,确立义务教育思想。
观念的更新不是短期内可以实现的,需要广泛的宣传和政策导引。尤其是对于广大的教师来说,沿用了多年的教学方法一时难以改变也不愿意改变。因此,在教师业绩的考察方面再也不能仅仅凭借学生的考试成绩或升学率,应该建立一套体现素质教育思想的综合评价考核制度,引导教师朝着素质教育的方向迈进。
(三)增加教育投入,满足农村素质教育需求。
政府和教育管理部门应该合理安排投入计划,尽量将投入向农村地区倾斜,加大投入。不断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的基础设施和教学设备,让九年义务教育真正惠及到全县农村孩子,素质教育状况将会有很大改善。
(四)结合农村小学的实际情况,开展特色活动,增强农村素质教育实效。
关键词:绘本教学;社会领域;艺术领域
中图分类号:G6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20X(2016)35-0029-02 收稿日期:2016-10-14
作者简介:孟 昱(1986―),女,甘肃天水人,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幼儿园课程。
通过绘本教学可以增加幼儿对图片、符号的敏感性;培养早期阅读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有助于促进幼儿的理解能力发展、感知故事中人物的情绪及其变化,等等。若将具体的绘本作为教学素材应用于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又可在五大领域教育目标的指引下与幼儿园的总体性教育目标进行紧密融合。
一、《小蓝和小黄》总述
抽象派代表人物李欧・李奥尼的《小蓝和小黄》是很多幼儿园教师都很熟悉和喜爱的作品。它讲述了小蓝和小黄融合变成绿色后不被爸爸妈妈所接受,后来哭成眼泪碎片后重新回到了自己的家,并且与其他的颜色伙伴互相拉手拥抱的温馨小故事。全书用看似很随意的几个色块,讲述了一个有趣又能引起成人和幼儿自由联想的故事。一百个幼儿教师拿到这样一个有趣的绘本可以设计出一百种特色的教案。笔者希望通过对这样一部优秀的绘本作品价值的深入挖掘,对幼儿园教师设计和开展绘本教学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二、价值分析
以《小蓝和小黄》这个绘本为中心,其教育价值的触角可以延伸至语言、社会、艺术、科学等四个领域中。笔者在艺术领域中做了实践尝试,仅供参考借鉴。
1.社会领域
长期以来,幼儿园社会教育所独有的渗透性和潜移默化性使得幼儿园教师在实施社会领域教育时一直很难有一个有形的抓手。因此,社会领域的教育内容往往被架空,其在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中的地位有点像没有根基的空中楼阁,被强调的很多,但实施的却不多。
其实很多绘本都可以拿来为幼儿的社会性教育所用,尤其是这本《小蓝和小黄》单从社会领域教育的角度看就蕴含了多方面的教育价值;从故事内容看,涉及了小蓝和小黄的融合和分离,以及伴随此过程的情绪体验和变化;在故事结尾处所体现的更大范围的接纳与认同,仔细分析,似乎还能够挖掘出与幼儿自我意识、自我认同相联系的社会领域教育价值。
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若想要将落脚点放在社会领域,则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教学设计重点:
(1)幼儿自我意识教育。
幼儿的自我意识教育是指通过各种活动,增进幼儿对自己的了解与认识,促使其形成较为客观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发展积极的自我体验,培养其自信心、自尊心,以及形成初步的自我调控能力的过程。具体而言,自我意识教育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
一方面,教师可以在“自我认识”上利用绘本本身的故事情节来做足文章,在绘本的第16页,也就是只有一块不规则的绿色,写着“They are green”的那,这一块绿色不单纯只是一块绿色,而是代表了小蓝和小黄的结合。这时去问中班的幼儿:“小蓝和小黄怎么都不见了,他们去哪了?”幼儿们会回答说:“他们在这个绿色里面呢!”可见他们能够理解现象和本质之间的联系,知道外表颜色的更改并不意味着出现了除小蓝和小黄以外的第三个人物。等到小蓝和小黄的家长们都不认识自己的孩子时,对如何证明“我就是我”及在什么情况下“我还是我”等一系列问题的追问,就可以帮助幼儿澄清“自己”与“他人”的区别,从而看清自己,认识到自己的存在。
另一方面,教师可以抓住故事中小蓝与小黄“情绪”发展的主线,着重引导幼儿识别和理解故事中主人公的情绪,与儿童常见的七大情绪:思念、生气、害怕、难过、嫉妒、自信和同理心相对应,在挖掘每张画面蕴涵的情绪中展开讨论和教学,并最终形成一次以情绪体验和感知为重点的教学活动。
(2)人际交往。
教师还可以运用这个绘本故事,向人际交往的方向来引导。人际交往是幼儿园社会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涉及了幼儿之间、幼儿与教师之间、幼儿与家庭成员及其他人之间的交往,是幼儿今后健康成长、与他人建立健康良好的人际关系的一项重要技能。
2.艺术领域
对幼儿来说,好的绘本本身就会带给他们视觉上的享受和刺激,与此同时,优美连贯的线条、明快跳跃的色彩、富有节奏感和张力的构图等都能够增强他们的艺术感受力,教师也能够很方便地运用绘本来发展和促进幼儿的艺术表现力。可以说,绘本和幼儿的美术教育具有天然的联系,绘本在幼儿美术、绘画方面的价值是显而易见的。《小蓝和小黄》故事的演绎本来就是基于两个不同颜色叠加后产生一种新颜色的原理,教师可以很自然地延伸到让幼儿自由探索颜色叠加的活动上来,最后和幼儿们一起总结规律,帮助幼儿在今后的绘画过程中更好地运用色彩。
但幼儿园艺术领域的教育包含了美术和音乐两部分,绘本教学延伸至美术领域,如何与音乐产生自然的联系似乎就没那么顺畅了。在这方面,笔者在《小蓝和小黄》的绘本教学中尝试加入了音乐的元素,探索了绘本教学的新形式(教案见下)。活动对象是北京市某幼儿园的中班幼儿,分别在三个班各实施了一次,这三个班的幼儿在活动前均未接触过这个绘本内容。因此活动目标仍是以理解绘本的故事内容为主,但其中又贯穿了主人公情绪变化这条主线。音乐在整个活动中的定位是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情绪,完整串联整篇作品的辅手段,因而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一次音乐活动。从实施效果上来看,在绘本教学中加入音乐,确实更能够调动起幼儿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在以往传统的教学中,关于“情绪”的教育内容教师通常会想到采用表演、讨论、图示等形式来开展,调动幼儿用肢体动作、表情来模拟再现各类情绪,并讨论在各种情绪主导下的行为表现。笔者通过截取两段情感反差较大的音乐片段,分别代表小蓝和小黄开始时愉快玩耍及最后的大团圆和中间爸爸妈妈不认得他们无家可归时的情绪。在这种经过精心挑选的音乐的衬托下,人物隐藏起来的内心活动通过音乐的方式展现在幼儿的面前,幼儿在音乐的辅助下更加直接感受到了两个主人公内心世界的变化。
《小蓝和小黄》教案
【活动目标】
(1)理解绘本的故事内容,感性地了解故事中主人公情绪的变化。
(2)听音乐,能在音乐中回忆故事情节,能把绘本中的不同画面与不同情感的音乐旋律相对应。
(3)在音乐游戏中体验同伴之间一起游戏、拥抱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绘本《小蓝和小黄》PPT,音乐《欢乐的牧童》《瑶族舞曲》片段1、2。
(2)绘本PPT中第7、8、19、21、29页,第23、24、25页图卡,磁扣,白板笔。
【活动过程】
1.导入
幼儿坐好后唱《彩色世界真奇妙》。
2.基本环节
(1)播放绘本PPT,在与幼儿的互动中初次感知绘本中的故事情节。
(2)回忆绘本中的故事情节。出示代表性的图卡为幼儿回忆故事做提示,以高兴和难过两种不同情绪为线索,按故事顺序理解图卡的画面内容。
教师提问:
“它们是怎么发现能变色的秘密的?”
“在发现秘密之前它们和别的颜色的小朋友拉着手玩过吗?”
“老师在刚才给小朋友们讲故事时,有没有人注意到有音乐响起?这几段音乐是很不同的,分别是配合它们高兴的玩和爸爸妈妈不认识它们,它们回不了家时播的,小朋友们能听出来吗?”
分别播放瑶族舞曲1和2,小朋友们自己想出能代表这两段音乐的符号,分别对应标记在每张图片的下方,借助音乐加深幼儿对绘本中小蓝和小黄情绪的理解。
请个别幼儿上来在音乐的伴奏中发挥想象做动作,表演故事的主要情节。
(3)组织幼儿进行音乐游戏。
“现在老师想让所有的小朋友都来一起把故事完整表演一遍,可是有一点难,老师这里正好有一首歌,和这个故事的情节特别像,大家就可以听着音乐做表演了,我们先来一起听一听,看看表演的时候能不能用。”
对应白板上的图卡及记号,对《欢乐的牧童》做标记(贴图和手画),一边请配课教师一起用语言和动作演示。
全体幼儿分为男孩和女孩两组,一组扮演小蓝,一组扮演小黄,在教师的提示下跟着音乐进行绘本故事表演。
3.延伸环节
小朋友们可以在回家以后或者区域活动时间在美工区试试别的颜色好朋友,看看它们拥抱后会变成什么。
这次尝试为笔者及其观摩的老师们打开了思路,将绘本教学与幼儿园音乐教育融合起来还有很多多样的形式。比如可以用一小段旋律经过“变奏”手法处理后,分别代表小蓝和小黄,经过“变奏”处理的音乐最好兼顾到黄蓝两色本身散发的明快和沉稳忧郁的气息。教师可以考虑通过高低音区的音色对比,或者通过伴奏及和声的不同来达到这样的效果。再如还可以在幼儿已经熟悉了绘本故事内容的情况下,考虑加入一些打击乐器,在图谱上为小蓝和小黄设计两种不同的节奏型,在乐曲的最后形成二声部合奏,用以表示颜色家族的成员在最后都开心地互相拥抱。将音乐通过多种形式融入和渗透进绘本后,不仅使音乐的形象变得不再是抽象和难以捉摸,而且还能给幼儿多方位的感官刺激。
3.语言领域
绘本的文学性特质规定了它在很大程度上是以故事为依托的,绘本教学也自然是以对绘本故事内容的讲述和理解为出发点的。教师要在如何引发幼儿阅读的兴趣,如何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如何尽力自主理解故事内容等方面想出策略办法。教师可以采取表演、提问、假设、讨论,或借助多媒体手段等多种形式,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尽情表达。在这一过程中,要特别防止把绘本教学简单地等同于讲故事的倾向。
4.科W领域
“颜色变变变”这样的科学活动早已是幼儿园科学教育中必不可少的活动内容之一。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这一内容似乎被程式化、简单化了,教师很难教出新意来。如果将绘本《小蓝和小黄》的故事在一次科学主题的活动中讲给幼儿听,势必会引起幼儿们极大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