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5 15:00:1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房地产泡沫现象,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F2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2-0137-02
一、上海市房地产市场发展状况及特点
上海作为国际性的大都市,已成为亚太地区经济、金融、商业航运的中心城市之一。外商外地资金的进入尤其是政府实施的对房地产业的一系列扶持政策,激活了房地产二三级市场。1996年降税费,1998年放开存量房市场,1999年内销商品房种类归并,2000年停止住房实物分配,2001年内外销商品房并轨,经营性土地实行招标等,促使住房消费成为热点。目前市场潜藏着一定的泡沫隐患,表现为:房价高位运行、开发过热;金融信贷对房地产业过度支持、供需不平衡引致大量空置面积和高危险空置率等现实,房地产市场显现出一定程度的泡沫迹象。
二、影响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分析
(一)国民经济增长因素
国民经济的增长支撑着房地产业的发展。 房地产业是中国支柱产业之一,房地产市场是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国家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要求对土地资源进行配置和再配置,必然要求形成发达的、规范的房地产市场。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表明,当经济增长时,房地产就发展和繁荣,房地产投资量和交易量随之增加,市场活跃;反之,当经济下降或低速增长时,对房地产的需求大大减少,市场萎缩。近几年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人民收入水平提高,对房地产的需求提高,加速了房地产业的发展。
(二)市场体制及产业政策因素
1.市场体制对中国房地产业的影响。房地市场是中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步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的建立,为中国房地产市场带来了发展契机。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有利于房地产市场资源的配置。第二,引入竞争机制,加强了房地产企业应对外来企业的冲击。
2.产业政策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影响。中国房地产业已逐步成为国民经济中一个支柱产业。然而,中国房地产成为支柱产业是宏观上的,并非房地产业在中国各个地区都是支柱产业。各地区根据本身经济发展的水平,对房地产业制定相应的政策,以避免出现超越阶段或实际发展的能力,盲目发展房地产业必然造成供给过剩,房屋空置,既不利于房地产业发展,也不利于地区经济的发展。而分别对待有利于资源配置的优化,也有利于房地产本身的持续发展。
(三)土地供给因素
土地作为不可再生资源一直是房地产业的核心,土地供应政策的变化将直接波及到房地产业的发展。土地供给的稀缺性、垄断性与土地需求的多样性及投机性,直接影响到房地产价格。而目前中国土地市场的不规范,炒地、圈地热等现象更是造成房价上涨的主要原因之一。
(四)房地产金融市场因素
1.房地产开发商融资渠道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目前中国房地产开发商普遍存在自有资金不足,由于房地产市场火爆,利润高,有限的资金积累又被盲目的用于扩大再生产。同时融资渠道单一, 银行贷款在房地产业营运资金中所占比率很大,按照国际上一般标准,银行贷款不能超过房地产投资的40%,而中国房地产业银行贷款却常达70%。由于许多企业经营不善无力还贷,给银行造成呆、坏账,反过来又会影响到房地产业的通过银行融资的渠道。这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房地产应融资形式多样化,融资渠道多元化,这样可以更多的降低金融风险。
2.消费者抵押贷款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消费者抵押贷款直接影响到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需求。由于中国居民收入水平不高,对住房消费能力有限,并且购房需投入大笔资金,这就需要银行提供抵押贷款来满足消费者需求。从而拉动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然而,消费者抵押贷款也逐渐加重银行风险。首先是违约风险,尽管个人住房贷款的不良率非常低,但因支付能力而违约的情况越来越多。其次是流动性风险和利率风险。目前银行存款主要是三年期以下的定期存款和活期存款,而个人住房贷款的期限一般在五至十五年。资产负债的期限不匹配,使商业银行承担着巨大的风险。这就需要保险业的介入,以化解风险。
(五)房地产市场的总供给与总需求以及供需结构因素
1.房地产市场的总供给与总需求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影响。进入新世纪以来,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供求两旺、消费与投资共进的繁荣局面。然而我们不能就此忽视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中所存在的问题。目前对商品房的需求主要存在以下四种,即正常需求、被动需求、投机需求和投资需求。其中正常需求是老百姓出于居住目的产生的,这部分需求总量很大,属于潜在需求,但在目前房价偏高以及住房体制的双重压制下,这部分需求并不迫切。被动需求是指由于拆迁行为引起的需求,由于旧城改造和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这部分需求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投机需求指靠短期炒作而试图牟取暴利的需求,这部分需求的掺入是当前房价高涨的一个重要原因,阻碍房地产市场的发展。
2.房地产供需结构对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影响。就近几年各类商品房的供求结构而言,目前住宅类房地产的供给量和需求量约占商品房总量的70 %以上,商业、工业和其他类房地产所占比重不到30 % ,该比例结构基本合理。而商品住房的比例结构却存在不协调的因素。以上两方面都需要国家对房地产的宏观调控。
(六)房地产税收因素
房地产税收同样对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房地产税收不仅是国家用以调控房地产市场的重要杠杆,而且是保证市场公平竞争、市场各主体合理收益的分配及整个市场有序运行的重要条件。由于中国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起步较晚和整个税收体制改革滞后,中国现行房地产税收体系与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不适应,出现了国有城市土地出让税费复杂、税赋不均、管理不严等问题,不仅没有发挥税收的功能,而且导致国有土地资源的不合理配制。
综合上面的六个因素,造成中国目前房地产市场泡沫的原因归根结底是中国没有一套完善的房地产管理措施及相应政策。
三、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管理与政策建议
1.通过土地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来促进房地产业的稳健发展。为充分发挥土地供给结构对宏观经济和区域经济以及房地产业调控的绩效,国土部门在确定土地供给的结构时,一定要明晰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洞察国家财政金融政策、产业政策和区域政策的运作态势,因势利导地设计土地供给结构。要通过土地供给结构的变化,积极地与其他宏观经济杠杆互动,来影响宏观经济的走势。应实行严格控制,严禁单位和个人乱占滥用土地,以保证城市土地得到合理和优化的配置。城市土地在供应上要把握好供地的时间阶段和区位安排。供地的时间阶段和区位安排,要根据用地性质、城市功能、市场需要、资金来源、建设时间、配套条件等来进行抉择,运用土地供求和价值规律打好“时间差”和“空间差”,进而使城市土地经营和房地产运作的成本降到最低,效率最大。
2.大力推进房地产金融多元化以增加房地产的有效供给与有效需求。首先,应在深化改革上加大力度。要着力消除居民住房消费的体制性和政策的影响,其中包括继续推进现有公房的出售及再流动、完善住房补贴制度,增大经济适用房的供给等创新举措,以使更多的居民买得起房。同时,须抓住房地产结构调整的主线,调整房地产的楼盘产品结构、市场结构、产业结构、空间布局结构,以重塑楼盘产品的差异化特质。在此基础上,还要大力推进房地产金融的路径创新和制度创新。从增加房地产有效需求角度出发,政府应加强对住房金融发展的支持和调控力度。政府应该允许、鼓励、支持以商业银行为主体,包括人寿保险公司在内的各种中外金融机构参与商业住房抵押贷款的金融业务,并通过有关政策对中低收入家庭实施一系列补助计划,让中低收入家庭、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居民,通过抵押贷款等形式进入商品房市场,从而在满足城镇居民住房消费的同时,进一步促进住房金融的发展。
3.以经济适用房为核心增加有效供给。当前,中国房地产结构矛盾已经逐渐凸现,不断上涨的房价已经超越了居民的购买能力。则更需要以经济适用房为核心增加有效供给,逐步提升经济适用房的品质。一是要靠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督,确保经济适用房的价格合理、质量优等;二是要靠房地产开发商的精心规划和设计,盖“百年建筑”,给老百姓创造良好的居住和生活空间,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份生态化和人性化的宝贵“遗产”,给城市增加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三是要通过提高建筑产品的科技含量,降低资源消耗和成本费用,提升楼盘产品的性价比,由此获得满意的市场份额和合理的开发利润。
4.实质性启动廉租房工程。建立廉租房制度,解决城镇最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问题,其人均廉租房面积原则上不能超过当地人均住房面积的60%。廉租房的保障方式以发放租赁住房补贴为主,以实物配租、租金核减两种方法为辅。进行实物配租的廉租房是以收购的现有旧住房为主,主要有五个来源:政府出资收购的住房、社会捐赠的住房、腾空的公有住房、政府出资建设的廉租房和通过其他途径筹集的住房。廉租房工程的实施,有助于在加大城镇房改力度的同时,关注城镇弱势群体的住房消费需求,化解社会矛盾。因此,实质性启动廉租房工程,可以从稳定性的层面给房地产市场的方兴未艾注入新的机制,从而使房地产业的发展保持稳健性和有序性。
五、结论
以上的政策方案需要长期的灵活地实施下去,才能真正发挥它的功效,另外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现有的房地产问题,还要从根本上入手建立健全中国的房地产金融体制,更好地让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来调节,分担抵挡房地产风险,实现“居者有其屋”。
参考文献:
1.1空置率、房价收入比两个指标高居不下房屋的空置率及其房屋价格收入比值是测度房地产的泡沫程度的两个重要指标,通过对这两个指标测度可以很容易的看到房产市场的泡沫现象存在的严重程度。其一,在我国商品房的空置率居高不下,据统计,北京、上海、深圳已经高达50%以上,根据空置率的正常取值应该在5%以下,10%-20%及20%已为高危区甚至为高堆积现象。高空置率也使我国多地出现类似鄂尔多斯“鬼城”的现象。其二,房价收入比也同样能看出房产泡沫程度,它是指房价与购房者一年的家庭年收入的平均值的比值。这个比值主要反映有购房需求的家庭对住房的支付能力。比值越高,支付能力就越低。一般发达国家的比值保持在1.8-5.5倍之间,发展中国家保持在3-6倍之间,而我国已经高达7.8倍。数据说明房价已经影响了人们正常的生活质量,人们超前的消费可能会导致今后的生活水平。
1.2非理性的投资者行为从非理性的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也能反映房地产市场的异常现象,非理性投资在房地产投资时存在着住房消费面积贪大行为和超前消费行为,这大大增加了土地资源的浪费,超消费行为也违背了住房消费的动态规律,造成生活质量下降,不利于人的健康发展。其次,投资房地产者的跟风的“羊群行为”也非常严重。房子同黄金一直都被认为是保值资产,在购房者没有掌握相对全面的投资信息时,看见周围的其他人都投身地产,也不问其具体原因和自身情况,就疯狂的投资房产业。
1.3房产商借贷市场混乱现象房价的一路飙升使得房产商看到了商机,纷纷投身于房地产行业。房产行业本身高信贷特点带动民间金融借贷发展起来,形成巨大资金高利率参与体广泛的民间借贷市场。但房产繁荣期房产泡沫后,空置房等各种问题凸显,很容易造成开发商资金断裂,民间借贷市场混乱。使得房产成为一下成为金融风险较高的行业之一,甚至演变为民间金融危机。很典型的例子可以看依靠煤炭资源暴富起来的鄂尔多斯经济,巨额民间资本推动了地区房价持续八年暴涨。但却由于投资开发商的缺乏基本的金融知识及其投资的失误偏差和市场的反常,民间借贷机构不成熟,导致鄂尔多斯经济一路下滑的悲剧。
2行为金融学在房地产泡沫现象的应用
大量针对房产行业的泡沫成因分析都是采用传统金融学理论的宏观角度里假设完全理性的市场下的有效市场假说、完全套利、贝叶斯法则或者预期效用等理论进行解释和研究。很少人从行为金融学,微观投资者行为进行分析。从投资者的决策心理出发,研究房地产投资者,开发商的心理因素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看房价高低波动异常形成的原因。
2.1房地产投资参与者行为的信息反映偏差参与房地产市场投资的买房投资人、投资开发商及其银行等民间金融放贷机构都存在着过度自信和反应不足的现象。买房者往往对未来比较乐观,相信未来房价有很大的上涨空间,从而才会纷纷加入购房者浪潮,导致市场交易量膨胀,陷入房地产泡沫的漩涡中。同时投资开放商对未来房价的过高估计让其大量买地,甚至高利率的向民间金融机构借贷。而银行、民间借贷机构对未来房市过高估计使其大肆发放贷款。从而加速了房价的波动。同样,在三者反应不足时,对房地产市场的利好消息不敢追击加大投资,当有打压政策也不能及时的收手。这些都致使房地产市场中追涨价杀跌价的现象,大大加剧房地产的泡沫现象。
2.2羊群效应羊群行为也称从众行为的投资行为。是指投资者在信息掌握不全或获得信息的成本太高的情况下,跟随和模仿着他人的投资行为投资的现象。其行为过度的依赖第三方渠道,忽略自己的主观能动思考性而采取的盲目策略。当房地产市场产生羊群效应时,买房投资者往往不考虑自身情况,过度的依赖他人,疯狂地投入房市,导致房价曲线一路上扬,迅速膨胀,伪装的房地产盛世开始慢慢出现泡沫现象。反之,当不利消息覆盖房产市场时,投资者仅仅依据表面信息做出判断,需求曲线迅速下滑,导致房产业泡沫破裂。这种房地产业的供需不平衡,误导投资者和开发商做出不相事宜的举措,形成房价市场过“热”或过“冷”的羊群效应。
2.3反馈机制在我国房地产价格受到政府政策影响比较大,近几年房地产泡沫的现象严重后,政府为了抑制房价,采取了调利率,限购等多项措施,对不同城市的房价产生了不同的影响。购房者担心房价进一步上涨后会导致高位买进而吃亏,就蜂拥而至的购买。人们对房价的认知偏离反馈给房价的异常,同时正反馈交易机制也会致使投资者行为再次偏离。
2.4从噪声交易者理论看房地产泡沫噪声概念早在1986年被美国时任金融协会的主席布莱克提出。他在发表的《噪声》一文中指出投资者不是以自己已有信息去决策,而是以噪声进行决策和交易。在DSSW模型中告诉我们房地产市场中存在噪声交易者,并且解释了房地产市场的需求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的原因。由于房地产市场中的噪声交易者的认知,心理及其情感偏差,从而对投资决策做出错误的判断。加之媒体的炒作,使得市场弥漫着“噪音”的投资者越来越多,使得房价上涨时,市场上购房需求上涨,反之当噪声交易购房者对市场前景不看好时,就会做出相反的策略。
3从行为金融学角度为房地产泡沫提出简析建议
3.1政府政策是引导房价回归理性的重要因素(1)建全相对应的住房保障供应体系,调整住房供给结构,统一贯彻中央政策并根据各地方的GDP、人数等可靠的基础数据制定切实可行的房产政策。例如加大经济保障房的建设,减少大面积的奢侈住房的浪费现象,并加大低廉经济房的建设,避免影响生活质量的超前消费更加严重,规范和整顿房地产市场秩序。(2)抑制投机性购房。国家和政府应制定一系列合理的房产税和信贷政策,提高投资者投融资成本。同时,政府及其相关机关采取经济和行政处罚,提高其在房地产投机活动的风险。针对开发商的民间借贷机构的政府监管,可以做完善信贷市场机制。(3)建立相对完整的信息共享平台,进一步完善信息机制,减少噪声交易者的认知能力,使投资者掌握更多的被披露出来的真实信息,规范购房者和开发商的投资行为。加强正确的舆论的宣传,减少投资者在房地产市场中所掌握的不对称信息。组织相关金融房产部门对购房者,尤其是噪声交易者进行系统正确的理财、房产风险教育,并在房地产市场发展超出合理值,不论过热还是过冷时都给予及时的提示信息,抑制非理性投资行为。
3.2规范银行及其民间金融机构对房价引导和监管机制(1)银行和民间金融机构认真贯彻政府对房地产行业控制和调整的宏观调整,结合自身状况做好结构调整。各银行要对房地产开发商进行严格的审查,控制好房产抵押贷款的比例和开发商的持有资金比例。并要实时沟通和提醒,引导开发商适当的时候采取降价措施,保证现金流的正常运行,正常的回笼资金。(2)整顿民间金融机构,完善房地产市场的信贷风险预警预报系统机制。可以看出民间组织有着很强的资金实力和金融信息知识资源,内控机制相比个人投资者而言也相对全面和完善,能对风险进行及时的控制和梳理。在民间机构要剔除不合规不合政策的小组织机构,使得正规的民间机构集合更全面更好的信息和资源与金融接轨,成为正规的村镇银行及实体投资公司。提高民间机构投资者在市场上的投资行为的科学性。
3.3规避购房投资者和开发商投资的非理性投资行为(1)对于开发商,要严格的执行国家土地使用政策,要时刻的关注政府宏观政策的变化,确定房地产市场变化莫测的需求,避免过多的开发用地。其次,开发商要有财务风险意识,有正确的信息投资观,以防盲目的跟风投资,不顾自己的资金安全进行投资,避免投资中出现资金链断掉的危险,使房屋的供给和需求趋于均衡。最后,开发商还应采取自身反省机制,严格规范自身行为,不虚假消息哄抬房价,互相监督,维护市场秩序。(2)个人购房投资者应通过正规渠道获取信息,采取正确的投资政策。正确的利用新闻媒体媒介,树立正确的投资心理和投资行为。严格的贯彻个人贷款审查程序,积极地参与政府及其民间金融的有关金融培训和信息灌输,保证自身资金和信息的正确和完整。
4结束语
关键词:房地产泡沫;房地产投资者非理性行为;房地产泡沫形成成因;行为金融学;
1、行为金融学的产生和发展
经过与传统的有效市场理论(EMH)的多年来的交锋,基于市场的信息的披露不充分,理性与非理性投资者掌握的信息不对称。难以形成完全理性的市场竞争机制。理性投资者与非理性投资者共同决定市场价格,有效市场假说没有办法继续解释发生的经济现象,行为金融学也就产生了。
行为金融学是后金融时代经济学的众多分支学科中推翻了有效市场假说,将心理学和行为学共同融入金融学理论中,所取得成果最为丰硕的领域之一。它将人们在投资金融决策过程中的自身原有的偏好、信念、知识构架感觉及其受外界干扰的从众心理一系列影响决断的因素都考虑进来。通过探究这些市场非有效性的因素看其对房地产市场价格的影响。如果把开放商和购房者在房地产的行为投资活动看成一个心理过程。以下图表为投资者心理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
在行为金融学中,有限套利理论是其重要的理论板块,在后金融时代的中,传统的金融学中假设套利是完全无风险的,已经无法解释很多市场经济现象。它不可能是充分实现的,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例如市场中不能提供完全的替代品,受到资产价格回归的时间和资金信贷配给的限制以及噪音交易者在市场盛行的限制,各种干扰使得套利者无法充分发挥其捍卫市场有效性的作用。在行为金融学中,第二个重要的理论就是投资者心理。这一理论主要探讨现实世界中投资者在买卖证券时如何形成投资理念和对证券进行判断的。
2、房地产市场泡沫及其存在问题
房地产泡沫,即房地产价格的泡沫,是指由于房地产投机行为而导致的房地产价格超过其自身市场基础价值并持续上涨,房地产市场价格严重脱离了使用者实际承受能力的情况。房地产市场不同其他行业,存在着萧条、恢复、繁荣、衰败的重复的经济周期理论。虽然一般情况下,房地产泡沫仅仅指出现于房地产市场的繁荣阶段,但是泡沫期间房价的暴涨暴跌也是致使房地产市场从繁荣顶端破裂走下坡路的主要诱导因素。致使给经济社会都带来的巨大的破坏,对房地产市场有着摧毁性的打击。
房地产泡沫现象不仅仅在我国房地产市场盛行,在国际市场上更是猖狂。从上一轮回的美国次贷危机以来,美国、欧洲、日本、香港等房地产市场都持续的走着下坡路。全球性的房价格快速上涨,投机现象严重,房地产市场是一个周期长、高投资、高收益、高信贷、高风险、资金密集型的投资行业。房价跟随着我国超常高速发展的经济高低起伏,房地产价格脱离基本面支撑进入非理性的泡沫发展阶段已是不争的事实。我国房地产市场投资者非理性行为表现为投机过度,商品房空置率居高不下、羊群效应严重、房价收入比远高发达国家噪声交易者纵行,过度反应等等众多现象。
2.1空置率、房价收入比两个指标高居不下
2.2非理性的投资者行为
从非理性的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也能反映房地产市场的异常现象,非理性投资在房地产投资时存在着住房消费面积贪大行为和超前消费行为,这大大增加了土地资源的浪费,超消费行为也违背了住房消费的动态规律,造成生活质量下降,不利于人的健康发展。其次,投资房地产者的跟风的羊群行为也非常严重。房子同黄金一直都被认为是保值资产,在购房者没有掌握相对全面的投资信息时,看见周围的其他人都投身地产,也不问其具体原因和自身情况,就疯狂的投资房产业。
2.3房产商借贷市场混乱现象
房价的一路飙升使得房产商看到了商机,纷纷投身于房地产行业。房产行业本身高信贷特点带动民间金融借贷发展起来,形成巨大资金高利率参与体广泛的民间借贷市场。但房产繁荣期房产泡沫后,空置房等各种问题凸显,很容易造成开发商资金断裂,民间借贷市场混乱。使得房产成为一下成为金融风险较高的行业之一,甚至演变为民间金融危机。很典型的例子可以看依靠煤炭资源暴富起来的鄂尔多斯经济,巨额民间资本推动了地区房价持续八年暴涨。但却由于投资开发商的缺乏基本的金融知识及其投资的失误偏差和市场的反常,民间借贷机构不成熟,导致鄂尔多斯经济一路下滑的悲剧。
3、行为金融学在房地产泡沫现象的应用
大量针对房产行业的泡沫成因分析都是采用传统金融学理论的宏观角度里假设完全理性的市场下的有效市场假说、完全套利、贝叶斯法则或者预期效用等理论进行解释和研究。很少人从行为金融学,微观投资者行为进行分析。从投资者的决策心理出发,研究房地产投资者,开发商的心理因素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看房价高低波动异常形成的原因。
3.1房地产投资参与者行为的信息反映偏差
参与房地产市场投资的买房投资人、投资开发商及其银行等民间金融放贷机构都存在着过度自信和反应不足的现象。买房者往往对未来比较乐观,相信未来房价有很大的上涨空间,从而才会纷纷加入购房者浪潮,导致市场交易量膨胀,陷入房地产泡沫的漩涡中。同时投资开放商对未来房价的过高估计让其大量买地,甚至高利率的向民间金融机构借贷。而银行、民间借贷机构对未来房市过高估计使其大肆发放贷款。从而加速了房价的波动。同样,在三者反应不足时,对房地产市场的利好消息不敢追击加大投资,当有打压政策也不能及时的收手。这些都致使房地产市场中追涨价杀跌价的现象,大大加剧房地产的泡沫现象。
3.2羊群效应
羊群行为也称从众行为的投资行为。是指投资者在信息掌握不全或获得信息的成本太高的情况下,跟随和模仿着他人的投资行为投资的现象。其行为过度的依赖第三方渠道,忽略自己的主观能动思考性而采取的盲目策略。当房地产市场产生羊群效应时,买房投资者往往不考虑自身情况,过度的依赖他人,疯狂地投入房市,导致房价曲线一路上扬,迅速膨胀,伪装的房地产盛世开始慢慢出现泡沫现象。反之,当不利消息覆盖房产市场时,投资者仅仅依据表面信息做出判断,需求曲线迅速下滑,导致房产业泡沫破裂。这种房地产业的供需不平衡,误导投资者和开发商做出不相事宜的举措,形成房价市场过热或过冷的羊群效应。
3.3反馈机制
在我国房地产价格受到政府政策影响比较大,近几年房地产泡沫的现象严重后,政府为了抑制房价,采取了调利率,限购等多项措施,对不同城市的房价产生了不同的影响。购房者担心房价进一步上涨后会导致高位买进而吃亏,就蜂拥而至的购买。人们对房价的认知偏离反馈给房价的异常,同时正反馈交易机制也会致使投资者行为再次偏离。
3.4从噪声交易者理论看房地产泡沫
噪声概念早在1986年被美国时任金融协会的主席布莱克提出。他在发表的《噪声》一文中指出投资者不是以自己已有信息去决策,而是以噪声进行决策和交易。在DSSW模型中告诉我们房地产市场中存在噪声交易者,并且解释了房地产市场的需求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的原因。由于房地产市场中的噪声交易者的认知,心理及其情感偏差,从而对投资决策做出错误的判断。加之媒体的炒作,使得市场弥漫着噪音的投资者越来越多,使得房价上涨时,市场上购房需求上涨,反之当噪声交易购房者对市场前景不看好时,就会做出相反的策略。
4、从行为金融学角度为房地产泡沫提出简析建议
4.1政府政策是引导房价回归理性的重要因素
(1)建全相对应的住房保障供应体系,调整住房供给结构,统一贯彻中央政策并根据各地方的GDP、人数等可靠的基础数据制定切实可行的房产政策。例如加大经济保障房的建设,减少大面积的奢侈住房的浪费现象,并加大低廉经济房的建设,避免影响生活质量的超前消费更加严重,规范和整顿房地产市场秩序。
(2)抑制投机性购房。国家和政府应制定一系列合理的房产税和信贷政策,提高投资者投融资成本。同时,政府及其相关机关采取经济和行政处罚,提高其在房地产投机活动的风险。针对开发商的民间借贷机构的政府监管,可以做完善信贷市场机制。
(3)建立相对完整的信息共享平台,进一步完善信息机制,减少噪声交易者的认知能力,使投资者掌握更多的被披露出来的真实信息,规范购房者和开发商的投资行为。加强正确的舆论的宣传,减少投资者在房地产市场中所掌握的不对称信息。组织相关金融房产部门对购房者,尤其是噪声交易者进行系统正确的理财、房产风险教育,并在房地产市场发展超出合理值,不论过热还是过冷时都给予及时的提示信息,抑制非理性投资行为。
4.2规范银行及其民间金融机构对房价引导和监管机制
(1)银行和民间金融机构认真贯彻政府对房地产行业控制和调整的宏观调整,结合自身状况做好结构调整。各银行要对房地产开发商进行严格的审查,控制好房产抵押贷款的比例和开发商的持有资金比例。并要实时沟通和提醒,引导开发商适当的时候采取降价措施,保证现金流的正常运行,正常的回笼资金。
(2)整顿民间金融机构,完善房地产市场的信贷风险预警预报系统机制。可以看出民间组织有着很强的资金实力和金融信息知识资源,内控机制相比个人投资者而言也相对全面和完善,能对风险进行及时的控制和梳理。在民间机构要剔除不合规不合政策的小组织机构,使得正规的民间机构集合更全面更好的信息和资源与金融接轨,成为正规的村镇银行及实体投资公司。提高民间机构投资者在市场上的投资行为的科学性。
4.3规避购房投资者和开发商投资的非理性投资行为
(1)对于开发商,要严格的执行国家土地使用政策,要时刻的关注政府宏观政策的变化,确定房地产市场变化莫测的需求,避免过多的开发用地。其次,开发商要有财务风险意识,有正确的信息投资观,以防盲目的跟风投资,不顾自己的资金安全进行投资,避免投资中出现资金链断掉的危险,使房屋的供给和需求趋于均衡。最后,开发商还应采取自身反省机制,严格规范自身行为,不虚假消息哄抬房价,互相监督,维护市场秩序。
(2)个人购房投资者应通过正规渠道获取信息,采取正确的投资政策。正确的利用新闻媒体媒介,树立正确的投资心理和投资行为。严格的贯彻个人贷款审查程序,积极地参与政府及其民间金融的有关金融培训和信息灌输,保证自身资金和信息的正确和完整。
5、结束语
由于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及其改革较其他国家晚了很多,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有很多不完善需改进的地方。无论从购房投资者,开发商及其政府各方看都是尚待探索的阶段。通过本文结合行为金融学的分析,深入的分析了投资者在房地产市场的投资心理和投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使我们更深入的认识了房地产市场中的一些异常现象,房地产泡沫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更多的解释和说明,提出相对的解决策略。分别针对政府、购房者和开发商三者都进行规范和整顿。希望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可以更快的走上持续、稳定的正规的发展轨迹。
参考文献:
[2]安鹏,蔡明超,高国华.中国房地产泡沫的测度与成因解――以上海市为例[J].统计与决策,2008,(20).
[3]韩冬梅,刘兰娟,曹坤.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房地产价格泡沫[J].问题研究,2008,(1).
[4]台玉红,苗苗,张洁.我国房地产泡沫测度―基于京、津、沪、渝四直辖市的实证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0,(3).
[5]赵小茜.浅析中国城市房地产泡沫化趋势―基于22个城市房地产泡沫指数模型的实证研究[J].中华民居,2010,(7).
[6]饶育蕾,刘达锋.行为金融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摘要:本文引用最新的统计数据,运用泡沫测度理论,对我国2000年以来房地产业运行中是否存在泡沫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此期间我国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泡沫,且近年有加重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应对我国房地产泡沫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房地产泡沫;实证分析;对策
引言: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查尔斯P金德伯格曾把房地产泡沫解释为:房地产价格在一个连续的过程中的持续上涨,这种价格的上涨使人们产生价格会进一步上涨的预期,并不断吸引新的买者。随着价格的不断上涨与投机资本的持续增加,房地产的价格远远高于与之对应的实体价格,由此导致房地产泡沫。我们可以简单的将房地产泡沫定义为:房地产价格连续上涨而导致的价格远远高于房地产的内在价值。
许多经济学家警告称,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后2年,中国也开始面临房地产泡沫破裂的危险,如果不幸成为现实,将对全球经济造成不可预料的影响。近期,中国政府便连续出台了调控房地产系列政策,然而收效甚微,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仍然维持在同比10%左右的增速(如表1)。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是否存在泡沫、泡沫程度如何以及如何应对房地产泡沫已经成为学术界和实务界最为关注的问题。
表12010年全国70个大中城市1—7月房屋销售价格同比变动表
一、我国房地产泡沫评价指标的选择本文在总结已有文献的基础上,根据房地产泡沫的涵义、成因及统计资料的可得性、可操作性并借鉴国际通用指标,主要选取房地产投资开发总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房地产价格增长率/GDP增长率、房地产贷款增长率/贷款总额增长率、房价收入比、房屋施工面积/房屋竣工面积等五个指标来评价我国房地产市场泡沫的现状。我们根据国际通用标准,结合我国房地产业是我国支柱产业的实际情况,研究文献,参考大部分专家的意见,确定了我国房地产市场泡沫判断标准(如表3),获得指标大于其警戒线,即为房地产市场存在泡沫现象。
指标1:房地产投资开发总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本指标反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结构是否合理。该比值越大,说明房地产投资挤占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的资金的比重越大。比值过大就会造成经济发展后劲不足,泡沫经济严重。
指标2:房地产价格增长率/GDP增长率。该指标是测量房地产相对实体经济(GDP)增长速度的动态相对指标,可以衡量房地产行业扩张程度,显示房地产业与实体经济的偏离程度,进而反映房地产泡沫发展的趋势。该指标值越大房地产饱沫的程度就越大。
指标3:房地产贷款增长率/贷款总额增长率。这个指标是用来衡量房地产业对银行资金的依赖程度。数值越大说明房地产业银行资金的依赖程度越大。房地产过多地依赖于银行资金支持,则说明其泡沫越大,就应该提高警惕,严防由此引发的金融危机。
指标4:房价收入比。该指标是房地产价格与居民平均家庭年收入的比值反映了居民家庭对住房的支付能力。该比值越高代表支付能力就越低。当市场中的房价收入比一直处在上升状态并且没有存在市场萎缩的迹象则说明这个房地产市场中投机需求的程度较高产生房地产泡沫的可能性就越大。
指标5:房屋施工面积/房屋竣工面积。这个指标衡量房地产市场的供应情况。商品房施工与竣工面积分别代表房地产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其比值用来反映商品房未来供求差异。指标值越大则说明供大于求,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可能性越大。
二、我国房地产泡沫的综合测评
根据上文确定的房地产泡沫评价指标及其警戒线(如表3),利用统计数据(如表2),我们通过计算确定了2000年以来我国房地产市场的总体泡沫情况(如表3)。
表2 2000—2009年有关评价房地产市场泡沫状况的基础数据
注:指标4在计算过程中,用到的房屋面积为80,家庭成员个数为3人。
通过表3和图1—1、图1—2,我们可以获得以下结论:(1)2000—2009年房地产投资开发总额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值均超过了14%,这表明我国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严重的房地产泡沫,投资过度的向房地产业集中,房地产投资泡沫不容乐观;(2)2000—2008年房地产价格增长率和GDP增长率的比值没有超过警戒线2,但是2009年突跃到了2.04,说明房地产业近期存在着泡沫现象;(3)2005—2006年房地产贷款增长率的贷款总额增长率比值超过了警戒线,实为房地产市场的泡沫现象,2001—2003年、2007年和2009年该指标的数值虽然没有超过2,但是都超过了1.5,是潜在泡沫危机的表现;(4)2000—2009年该指标均超过了警戒线6这表明现阶段我国房价的涨幅已经超过了居民的承受能力,房地产市场出现了相当的泡沫;(5)房屋施工面积和房屋竣工面积的比值仅在2000年和2001年没有超过警戒线3,其他年份都超过了警戒线,而且比值越来越大,可见已经存在相当程度的泡沫,并逐年加重。如上所述:2000年以来我国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房地产泡沫,并近年有加重趋势。
三、应对我国房地产泡沫的对策建议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经济泡沫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它是经济运行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适度泡沫对经济的发展会起到一种剂的作用,会有效地刺激经济的发展,但是,泡沫过度的膨胀会演变成泡沫经济,一旦泡沫破裂,所造成的危害将是很大的。因此,房地产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适度的泡沫,对活跃经济,促进竞争,推动房地产发展和国民经济增长是有利的,但是如果泡沫过多,过于膨胀,一旦破裂必会对国民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通过对2000—2009年相关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过热,泡沫现象已经出现,为了遏制房地产泡沫的继续膨胀,提出以下对策建议:(一)从金融领域入手,建立高效有序的房地产金融市场体系防范房地产泡沫最有效也是最容易操作的方法是从金融领域入手,加强对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监管,加强信贷监管,抑制投机。金融机构是房地产市场资金的主要来源之一,控制其供给是达到控制房价上涨目的的必要措施。金融机构要不断提高自身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金融监管部门应要不断完善信用制度、抵押制度、担保保险制度等,提高资本充足率,控制不良贷款率。商业银行特别要加强房地产信贷管理,合理控制和调控房地产信贷规模,防范金融风险。对开发贷款从严审批,严防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虚假按揭的行为,同时加强对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审核,对多次购房的应实施抵押递减制度。另外,可以拓展房地产融资渠道和培育创新融资机制,从而解决房地产企业过度依赖银行贷款的现状,起到分散房地产金融风险的作用。
(二)适时推进房产税征收,保证房地产市场长期稳定发展著名经济学家樊纲曾表示我国房地产市场最大的制度缺陷就是没有房产税。房产税主要是针对商品房保有环节征税,在税费相对固定的情况下,房产税与购房成本有关。一旦开始征税,商品房的持有成本将从无到有,其投资属性将被大大削弱,这将从根本上打击投资与投资性购房,进而从长远角度保证房地产市场的健康。5月31日,国务院批转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关于2010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的通知》明确提出“逐步推进房产税改革”。然而,全国推行难度较大,发改委应联合财政、税务等相关部门,组织相关专家,成立项目组,进行广泛调研与论证,尽快出台房产税征收的实施细则,可以先在个别城市试点,逐步推向全国。
(三)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实现住宅产品优化供给政府应该控制高档房屋建设,引导和鼓励开发商建设中低价位的小户型住宅,如限制部分土地仅造平民住宅,对招标土地建成后的住宅价格设置上限等。大规模地推出经济适用房,确保广大中低收入的家庭实际享受到真正的补贴。加强城镇廉租房建设,解决最低收入家庭基本住房需
求。这种多层次的住房供给体系可以为不同消费人群提供不同价位的商品房。在当前房价超出广大居民住房购买力的情况下,保障性住房可以起到限制房价的作用,政府还要不断提供各种就业机会,增加家庭收入,提高广大居民的住房购买力。同时,政府可以通过财政专项支出、土地出让收入补贴、公积金的增值以及社会捐赠等方式建立起稳定的专用住房保障基金,专门用于低收入人群的住房保障。
(四)增加信息透明度,稳定房地产市场交易秩序信息的不对称不仅会扭曲市场对房地产供求关系的正常反映,也是房地产市场盛行投机炒作的一个重要原因。导致信息不对称的原因既有市场因素也有非市场因素,只有从这两方面着手才能稳定房地产市场交易秩序。针对市场因素,要强制房地产企业披露信息,如土地价格、建筑安装成本、绿化和配套费用、各项税费、利润率等信息,实现房地产业的公开透明运作。同时加强对信息披露的监督力度,不仅是政府,行业自律协会、媒体、律师事务所和会计事务所等主体也应发挥各自的作用。针对非市场因素,政府部门要加强政务公开制度的建设并将政务公开法制化。既要做到行政信息公开也要做到行政公开。包括有关房地产的各相关法律行政制度的公开,政府采购公开,标准化管理制度公开。各级政府尤其是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各地块地价的公开,金融监管部门,如央行、证监会、银监会等监管部门对利好消息的及时完整的公开,防止房地产商恶意提高房价,增加购买者的理性化交易行为。
(五)建立科学合理的房地产运作预警系统,引导市场向理性方向发展为使我国房地产市场向理性方向发展,政府必须建立完善的房地产市场运行监测预警系统。该系统要及时归集、整理和分析有关房地产方面的信息,研究房价的波动及其市场运作规律,从而对房地产市场趋势做出判断性预测,定期市场分析报告。该市场报告应该是公开的、无偿的、在确定的渠道上发行的,并真实合理、及时准确的反映房地产业的运行状况。不但可以合理引导企业正确投资,避免房地产过热现象的产生,而且还可以为政府制定宏观政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尤其会检测房地产泡沫程度,能及时发出警报,以引起决策层关注,通过土地供应、税收和改善预售管理等手段进行必要的干预和调控,有效地避免我国房地产业市场“泡沫”的进一步扩大。
作者单位:英国拉夫堡大学
参考文献[1]王西军,刘传哲.我国房地产泡沫的实证分析.价格月刊,2006(10):16—18.
[2]李佩珈.房地产泡沫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综合测度.建筑经济,2008(11):79—82.
[3]马辉,陈守东,才元.当前我国房地产泡沫的实证分析.经济研究参考,2008(34):25—33.
关键词:房地产;泡沫:指标
近几年来,天津市发展迅速,借助天津市整体发展和滨海新区效应的带动。2007年以来,天津成为继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之后的新的房地产投资热点。由于房地产开发周期较长,现在的投资要在数年后才能形成产品上市,未来市场的需求变化以及吸纳能力尚难预测。短时期内投机发展或阶段性过度发展,势必导致房地产泡沫的产生和膨胀,加之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的迅速扩张、土地的需求量大,地价的迅速上升。这就极易形成土地投机,产生地产泡沫。因此天津房地产业运行中是否存在泡沫以及泡沫的程度已经成为当前政府、经济界人士、消费者、房地产开发商共同关心的问题。
一、天津房地产泡沫实证分析
(一)房地产价格增长率/GDP增长率指标分析
1997~2003年,天津商品住宅平均价格年上涨幅度低于天津GDP增长速度,说明天津对房地产业的宏观调控有效。使房地产泡沫现象得到遏制,天津的房地产业运行正常。但是,2004~2008年,房价暴涨,天津商品住宅平均价格年上涨幅度显著高于GDP增长速度,商品房价格增长率/GDP增长率的平均值为1.6,2005年天津房价增长率/GDP增长率达到2.05,2008年达到1.81,该比值显著高于全国的平均值,说明天津的房地产市场已经存在泡沫现象,究其原因,是房价的暴涨导致了该指标的超额,表明房价的增长已经显著高于GDP增长,预示着房价的增长有可能超出人们的收入增长速度和国民经济的有效支撑,虚高的房价将吸引投资浪潮,促成空置率的上升,引发经济泡沫的形成和膨胀。
(二)房价收入比
2003年以来天津的房价收入比从发展趋势上来看,总体呈急剧上升的趋势。平均值为7.74,虽然低于96个国家的平均值,但是2008年的房价收入比高达9.27。同时,2004年以来天津的房价收入比显著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且差距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由此可以看出,2008年天津的房地产泡沫继续增多。
(三)货币供给(M2)的增长率
1997~2003年货币供给的增长率低于20%,但仍高于10%,但到2004~2008年,又出现了反弹。商品房价格的变化趋势与货币供给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商品房价格的变化要先于货币供给变化一段时间,且波动较大,这说明房价变化还受到其他诸多因素的影响。2004~2005年间,货币供给增长率呈下降趋势,但商品房价格增长率却还是呈高速增长的趋势。由于货币供给的下降,2006的商品房价格增长率有所下降,但是2008却又快速回升,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未见明显效果。天津房地产泡沫现象还是不容乐观。
(四)房地产开发投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天津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除1999~2000年接近30%外,其后几年至2008都一直处于20%的附近,尽管其比值高于国际上公认的10%的比值,但还是远远低于30%的泡沫指标。因此,天津市的房地产市场泡沫度不高,还算是健康运行。
(五)房屋施工面积/房屋竣工面积
2003-2006年期间天津市商品房施工面积/商品房竣工面积的比值低于或略高于2.5,说明天津市的房地产市场的需求旺盛,供应略紧,从而拉动房价的上涨。2008年该比值达到3.07,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可见目前的房地产投资热度不断升温,有形成泡沫的危险。
(六)商品房空置率和销售竣工比
总体上,天津市房屋销售竣工率均小于1,商品房竣工面积大于销售面积,商品房空置面积持续增加,但累计空置面积增幅减缓。近几年的房屋空置率均高于20%以上,商品房积压严重。
关键词:房地产泡沫;供需不平衡;金融监管;经济效应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国民经济总量已经实现了翻两番的预期目标,房地产市场逐渐扩大,由于其关联度高,带动性强,已经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目前对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发展现状分析,我国学者存在一定的分歧。有的学者坚持泡沫论,如谢百三教授认为目前我国部分城市房地产已经出现了泡沫经济,其原因在于出现了投资、圈地热潮等导致的商品房空置率一直处于很高的状态;有的学者坚持非泡沫论,如姜春海认为在1991―2004年中国平均每年经济泡沫率达40.6%,也就是说全国的房地产泡沫已经十分严重了;萧灼基教授认为,房地产市场的特殊性决定销售期跨度较长,空置现象只是暂时的,不存在过剩之说,建筑部研究报告也否定了泡沫的存在;有的学者坚持泡沫必然论,希勒认为,凡是有魅力的城市都会存在房地产泡沫现象。房地产泡沫是以房地产为载体,由于房地产投机引起的房地产价格与价值严重背离,使得市场价格脱离了实际使用者支撑情况的泡沫经济。
对于房地产泡沫的判定选择哪种指标,各个学者都有他们自己的看法。刘洪玉等从房地产收入、房地产价格增长率等几个指标对泡沫进行测度;束金伟选取了供给类、需求类、投机价值等指标对我国的房地产泡沫进行综合的测度,得出自2004年我国房地产业出现了 “泡沫化”且“泡沫化”呈现放大的趋势。除此之外,周京奎、倪鹏飞、郑子濮等人也都运用不同的指标对房地产泡沫进行测度。
基于中国的房地产现状,结合以上观点,我认为目前中国已经出现了房地产泡沫现象,下面就从房地产泡沫的形成原因、带来的经济影响以及应该采取的措施三方面来分析我国的房地产泡沫。
一、我国房地产泡沫形成的原因
(一)房地产的价格上涨主要是由于供求不相等导致的
在供给方面,土地是房地产的主要成本,随着城镇化的加剧,我国的土地购置费用也在逐年上涨,这会对中国的供应商造成一定的成本压力,从而抬高房地产的价格。同时我国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具有一定的垄断性,这就加剧了土地的稀缺性,这就会进一步抬高土地价格。特别在中国很多地区出现“土地财政”现象,卖地收入成为很多地方政府财政的主要来源,更成为了房地产价格上升的推手;在需求方面,城镇化的加剧,人口的聚集效应引起巨大的住房需求,且中国租房对买房的替代效应较小,从而推动房屋租金及房子价格的上升。除此之外,人均国民收入的增加使得房产的意愿转化为对房子的现实需求,而且由于中国可投资的项目较少,还会转化为对房地产的投资需求。
(二)金融的支持过度成为房地产泡沫的直接诱因
在我国,房地产作为一种商品,同时具有商品属性和金融资产属性,房地产依靠银行信贷的支撑使得其在任意价格都能达到均衡。从房地产的供给方房地产开发商的角度来说,房地产具有投资规模大、资金周转时间长的特点,使得房地产开发商必须依靠金融业的参与才能完成。同时由于房地产保值、增值的特性使得金融机构乐于将资金投放到房地产行业,造成许多发商以较少的资金就可以开发房地产,导致过度开发、投机行为越来越严重。从房地产需求方购房者的角度来说,仅靠自己拥有的资金很难买到商品房,银行的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就给购买者带来了便利。然而也滋生了大量的投机者,进一步抬高房价。金融市场的逐步放开,加剧了商业银行的竞争压力,而房地产市场由于政府支持,价格的升高及有房产做抵押被看做是优质资产,银行加大对这方面的投资,造成了房地产市场的恶性循环,从而形成了房地产绑架金融的局面。
(三)房地产市场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以及租买选择机制的缺失使得泡沫进一步扩大
一方面,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相对滞后,在信息披露、行业规范方面相对不足;另一方面,一般民众很难凭借个人经验对房产的性能、配套设施的市场价值等作出相对准确的判断。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消费者易受到社会舆论和其他消费者的影响,使得泡沫进一步扩大。城镇人口的增加引起住房需求上升,健全的住房租赁系统可以使居民的住房需求趋于理性化,降低投资成分。然而由于受到中国传统居住文化的影响,人们的买房欲望比较强;租赁市场不完善,住房租赁市场供给个体主要为个人,使得中国的租买市场无法实现对住房市场的替代。
二、我国房地产泡沫带来的经济影响
(一)房地产泡沫的正面经济效应
房地产具有产业链长、波及面广的特点,它的发展通常会带动众多相关产业产生的发展。房地产会对相关产业产生前向带动效应和后向带动效应,房地产的前向带动效应是其对以房地产业的产品或服务为需求对象的产业的影响;房地产的后向带动效应是其对以房地产业的产品或服务为供给对象的产业的影响。总带动效应是指前向带动效应和后向带动效应的累加。房地产业能够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和下游的相关产业质量的提高和产业的增长。
(二)房地产泡沫的负面经济效应
1.抑制产业结构优化
房地产泡沫意味着房地产行业具有较大的收益,扭曲了回报率的信号,使得社会上的各种投资都被吸引到房地产市场上,使得实体企业很难在银行得到贷款支持,资金不足影响了该实体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很多实体企业将盈余资金投资于房地产, 利用房地产实现保值增资。综上所述,房地产泡沫降低了资源配置的效率,导致实体经济与国民经济的发展不协调。
2.阻碍经济发展模式
拉动我国经济的三驾马车是投资、出口、消费,尽管我国采取了很多措施来拉动内需,但由于房地产泡沫问题,使得房子已经变成了奢侈品,购房支出挤占了居民其他的消费支出,致使内需不足。房地产泡沫还会使经济增长动力缺失,投资一直是拉动我国国民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力量,特别是在经济环境不好的时候,过度投资在房地产行业会使得经济增长的动力缺失。
三、促进我国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的对策
房地产泡沫对我国的经济造成了较大的负面的影响,使我国经济面临房地产泡沫破灭的潜在风险;同时财富转移效应造成贫富分化加剧、社会矛盾激化,并造成社会价值观、道德观扭曲,鉴于此我们必须采取合理的政策来解决房地产泡沫问题。通过对中国房地产现状的深入分析,更好地了解房地产泡沫形成机理,采取相应的政策,促进我国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启发作用。
(一)加强房地产开发贷款管理
房地产作为资本密集型行业,单纯依靠企业的自有资金很难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 银行信贷是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来源。所以加强房地产开发贷款管理有利于从融资来源上控制一些企业盲目涉足房地产业。严格审查房地产开发贷款的发放条件,杜绝向不具备开发资格的企业、第一还款来源不足的企业发放贷款。
(二)加强金融监管,合理发挥金融对房地产行业的支持作用
在当前市场形势下,各商业银行应该严格规范个人住房贷款的审查程序,加强与房地产登记部门、民政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建设,防止使用假冒身份等方式骗取住房贷款。通过降低贷款利率、增加贷款金额、延长还款期限等手段,加大对首套房贷款的支持力度。
(三)建立和完善房地产信息系统,强化卖方信息披露责任;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买方分析市场、解读房地产信息的能力
鼓励行业研究机构定期房地产分析报告,对房地产行业的历史情况、未来趋势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提高公众对房地产行业整体的了解程度。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强化房地产行业的信息披露责任,增强企业信息披露的自觉性。
4.政府要加强体制机制建设,合理平抑房价。完善税收体制改革,优化中央和地方在税种、税收等方面的分配体系,增强地方政府对平抑房价工作的积极性。完善地方政府政绩考核机制,避免“唯 GDP 论”,将控制房地产上涨幅度作为政绩考核的指标之一。引导地方政府处理好短期收入和地区长远发展的关系,减少乃至杜绝因追求财政收入而大量批地、权力寻租等现象的发生。完善土地出让制度,规范土地使用金的收取和使用,建立专门账户管理土地出让金,对收费金额、使用途径等进行公示,增强社会公众对土地出让金的监督。
参考文献:
[1]罗峰.房地产泡沫的成因、评估与预控[J].河南科技,2013(08):250.
[2]高平,余劲.房地产泡沫成因探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0(01):49-50.
[3]刘维新.正确认识房地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性质与作用[J].中国房地产金融,2009(01):12-13.
[4]季增峰.浅析我国房地产泡沫的形成原因及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5(11):96-97.
[5]文红星.中国房地产泡沫的形成和政府行为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8(05):103-105.
[6]袁立华.我国房地产泡沫产生的原因及其防范[J].商场现代化,2007(36):366-367.
[7]刘国庆,房地产业对相关产业带动效应的动态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1(30):35-38.
【关键词】房地产泡沫;泡沫经济;预警;防治;系统
经历了上世纪90年代初期房地产业的大起大落,1998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出现了明显的通货紧缩现象,社会物价总体水平下降,但我国房地产业却呈现出强势运行的趋势,房地产投资和消费高速增长,房地产价格逆势上扬,是什么因素导致房地产投资与销售增长速度之快、房价增长幅度之大呢?因为房地产业与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有极大的关系,所以人们对房地产业的发展表现出极大的关心。房地产泡沫问题成为全社会最为关注、最具争议的焦点问题。政府也开始出台相应的调控政策,预防房地产过热。然而,由于房地产市场本身所具有的不确定性,加上对其投资或投机行为又受到“预期”等心理因素的影响,因此,人们对房地产泡沫的论断难免有失偏颇。如何科学地对房地产泡沫进行检验和测度,如何建立一个房地产的参照价格体系,如何预警与防治房地产泡沫,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一、房地产泡沫的形成、膨胀与结束
(一)房地产泡沫的定义
泡沫是指实际价格脱离理论价格。房地产泡沫是指房地产市场价格持续上涨,即土地和房屋价格极高,与其使用价值不符,偏离了理论价格,虽然账面上价值增长很高,但实际上很难得到实现,形成一种表面上的虚假繁荣。
(二)房地产泡沫形成的原因
房地产泡沫的形成与房地产市场的规范化及市场化、法制环境、市场环境、政府管理水平、金融监管体系、投资人的风险意识、购房者的理性程度等密切相关。房地产泡沫作为一种经济现象,它的形成离不开一定的经济、金融环境背景的孕化。市场经济是产生交易投机的前提条件:经济货币化、经济增长,以及金融衍生工具的大量出现为大规模房地产泡沫的产生提供了资金支持;金融自由化、信息化带来的资本流动加速对价格波动和价格泡沫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经济规制失衡则为泡沫的形成提供了制度支持。在市场中,投机是一种普遍行为,房地产投机与土地投机紧密相连,在中国1992、1993年的房地产热中的土地投机是房地产投机活动中的主要投机方式,适度的房地产投机能促进房地产市场繁荣和活跃,但投资规模的过分膨胀是导致泡沫程度加深的最主要原因。当房地产市场投机超越一定的程度和数量界限,存在大量的非理性投机或严重的价格操纵行为时,并引起市场其他投机者的不断盲目跟进,同时房地产价格不断飞涨,市场风险不断累积,最终引起房地产泡沫的崩溃。
(三)房地产泡沫的分类
房地产泡沫从房地产业的构成角度可分为以下四类:
1.土地价格泡沫。土地价格由于市场投机炒作等会出现虚涨,这种虚涨的部分就属于经济泡沫。如果土地价格成倍、甚至几十倍地飞涨,就有可能发展成泡沫经济。2005年调查报告指出,在2005年中国购置土地面积中未完成开发土地面积近1.7亿平方米,可土地价格却成倍增长,北京、深圳、大连、青岛等地表现尤为突出。
2.房屋空置泡沫。在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中,商品房供给超过市场需求,超过部分的供给增长属于虚涨,也构成经济泡沫。按照通用的国际经验数据,商品房空置率达10%以内时,这种经济泡沫是正常的。如果超越过多,引起严重的供给过剩,形成泡沫经济,将导致房价猛跌,开发商遭受巨大损失甚至破产倒闭。中国某经济监测中心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目前我国商品房空置面积达1.14亿平方米,个别城市的房屋空置率已超过10%。
3.房地产投资泡沫。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广东惠州就出现了房地产投资泡沫。从1992年到1993年,有上千家房地产公司向惠州蜂拥而来,广征地,大投入,全面开发,房地产交易猛增。1993年商品房销售面积90.28万平方米,交易宗数6997宗,房地产投资额43.9亿元,分别比1991年增长了26%、250%和920%。然而这种违背了市场规律的过热现象终不长久,从1993年下半年起,一批房地产公司先后关门或倒闭,留下了许多半拉子工程,也就是“烂尾楼”,惠州市房地产业及其区域经济进入了低迷时期。一般来说,房地产投资增长率应与房地产消费增长率相适应,力求平衡供求关系。当房地产投资过度膨胀,商品房严重滞销,造成还贷困难,连带引起金融危机时,才形成泡沫经济破灭。
4.房价虚涨泡沫。房价是与地价相联系的,房价泡沫与地价泡沫密切相关。此外,开发商对利润的期望值过高,人为抬高房价,也会形成经济泡沫。如果房价飞涨,开发商攫取暴利,购房者难以承受,由此也会形成房地产泡沫经济。
(四)房地产泡沫的形成、膨胀与结束
房地产在许多人的眼里是一种资产商品。在这种市场上,价格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买卖双方对未来价格的预期。而且,这种预期有一种“自我实现”的性质。这就是说,房价越是上涨,就有越多的人由于价格上涨的预期而入市抢购。而抢购又会使价格进一步上涨和预期增强。因此,只要有足够的人入市购买,在源源不断的货币流入的支撑之下,很快就会出现“大牛市”。但是,气泡不可能一直膨胀下去。在过高的价位上,一旦房价止升回跌,很快就会加速下行,导致房市崩盘。
“八十年代看深圳,九十年代看惠州!”这句上世纪广东流行的口头禅,令海内客商搅起了惠州房地产狂潮,上千家房地产企业云集惠州,可最终泡沫胀破都“折戟溃逃”,使惠州成为上世纪90年代全国三大房地产热重灾区之一。在惠州房地产泡沫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到,在1992年初期,房地产市场的启动,为惠州的发展引来了大量的资金,这种投资机会吸引了全国各地的资金不断涌向惠州的房地产和建筑业。资金的不断引入一方面使得惠州的房地产价格以更大的速率上升,另一方面也极大的带动了建筑业、娱乐业等后向产业的发展。只是由于房地产开发规模远远的超出了惠州经济发展对房地产的需求。才使房地产泡沫急速的膨胀得失去了控制,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房地产泡沫的结束带给惠州的是近10年的经济低迷。
房地产泡沫的膨胀会引起整个国民经济的泡沫,泡沫虽是经济中的一种常见现象,但泡沫经济的结束方式往往是和经济的承受能力相关联的,同一规模的泡沫在不同的经济中会对经济产生不同的潜在影响。惠州市房地产泡沫的破灭使惠州持续了近十年的经济萧条,巨大的银行呆帐、坏账,经济增长停滞,大量的社会失业等。实际泡沫以破灭结束的表现方式也只是一个小概率事件,如1997年7月以前,美国与东亚各国,虽然同样存在着泡沫经济,但其反应则完全不同。东南亚国家股市盘子很小,经济承受能力差,经济泡沫对他们的冲击相当大,可美国经济泡沫虽然膨胀的厉害,但美国经济规模大、基础好,游资的冲击虽曾使美国股市短期波动,但并未引起泡沫破灭,并能继续带动投资、消费和经济持续增长。
二、房地产泡沫的预警与防治
(一)房地产泡沫的预警
房地产经济泡沫的存在有利有弊,关键在于控制在适度的范围内,避免出现泡沫经济,导致大起大落的波动和震荡。适度的经济泡沫,例如土地价格涨幅不大、房价稳中有升、房地产开发投资高于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商品房供给略大于市场需求等,这些对活跃经济,促进竞争,推动房地产发展和国民经济增长是有利的。但如果房地产泡沫过于膨胀的话,造成虚假的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及虚假的经济繁荣则是不利的。房地产泡沫预警的目的就在于要量化房地产市场泡沫的膨胀程度,首先要测度房地产是否出现了泡沫,然后根据实际经济的承受能力找出房地产泡沫的临界点,一旦泡沫接近或者超过这个临界点,就发出泡沫预警信号。
我们建议选用几个指标来测度房地产泡沫,分别是房价收入比、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率、房屋空置率、房地产单位价格增长率、房地产开发贷款增长率等五个指标。
将这五个测度指标的实际值与临界值比较,如果实际值超越了临界值,就认为是发出了预警信号。若发出预警信号的指标越多,房地产泡沫变化的概率越大,对超过临界值的预警指标加权求和,测算出房地产泡沫变化的概率,据此便可对房地产泡沫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进行预测和监控。房价收入比的国际惯例是在4~6倍之间的房地产市场是健康的,不存在泡沫,超过这个比例,则认为存在泡沫。而我国房价收入比从1994年以来一直是高于8倍,2002年甚至达到10.9倍。我国房价收入比远远高于国际认可的标准,.房价收入比的比值的高低跟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是相关的。即便是同一国家,发达地区的房价收入比与欠发达地区的房价收入比也不同。根据各地房价、国民收入的增长幅度的比较来衡量房价收入比是比较合理的。根据资料显示,我国房价收入比在7~8倍是合理的;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率的临界值为2.5%;商品房空置率指标国际上通用的指标是10%的临界值;房地产单位价格增长率的临界值是2.5%;房地产开发贷款增长率的临界值是2.5%。以广东惠州为例,套用这五个测度指标来考察惠州的房地产泡沫情况,我们发现:房价收入比大约是9.3倍,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率约为2.2%;商品房空置率约为9.6%;房地产单位价格增长率大约是2.9%;房地产开发贷款增长率大约是1.9%,由这些数据表明,惠州房地产市场供求结构平衡、空置率合理、价格基本是稳中有升,惠州楼市属于有适度的、可促进经济繁荣的房地产泡沫。
(二)房地产泡沫的防治
要弄清房地产业与泡沫经济的关系,首先要搞清泡沫经济的涵义。
什么叫泡沫经济?《辞海》(1999年版)中有一个较为准确的解释。该书写道:“泡沫经济:虚拟资本过度增长与相关交易持续膨胀日益脱离实物资本的增长和实业部门的成长,金融证券、地产价格飞涨,投机交易极为活跃的经济现象。泡沫经济寓于金融投机,造成社会经济的虚假繁荣,最后必定泡沫破灭,导致社会震荡,甚至经济崩溃。”
从这个定义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泡沫经济主要是指虚拟资本过度增长而言的。所谓虚拟资本,是指以有价证券的形式存在,并能给持有者带来一定收入的资本,如企业股票或国家发行的债券等。虚拟资本有相当大的经济泡沫,虚拟资本的过度增长和相关交易持续膨胀,与实际资本脱离越来越远,形成泡沫经济,最终股票价格暴跌,导致泡沫破灭,造成社会经济震荡。
(2)地价飞涨,也是泡沫经济的一种表现。如果地价飞涨,脱离土地实际价值越来越远,便会形成泡沫经济,一旦泡沫破灭,地价暴跌,给社会经济带来巨大危害。
(3)泡沫经济寓于金融投机。正常情况下,资金的运动应当反映实体资本和实业部门的运动状况。只要金融存在,金融投机就必然存在。但如果金融投机交易过度膨胀,同实体资本和实业部门的成长脱离越来越远,便会造成社会经济的虚假繁荣,形成泡沫经济。
(4)泡沫经济与经济泡沫既有区别,又有一定联系。经济泡沫是市场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经济现象。所谓经济泡沫是指经济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非实体经济因素,如金融证券、债券、地价和金融投机交易等,只要控制在适度的范围中,对活跃市场经济有利。只有当经济泡沫过多,过度膨胀,严重脱离实体资本和实业发展需要的时候,才会演变成虚假繁荣的泡沫经济。可见,泡沫经济是个贬义词,而经济泡沫则是个中性范畴。所以,不能把经济泡沫与泡沫经济简单地划等号,既要承认经济泡沫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又要防止经济泡沫过度膨胀演变成泡沫经济。
二、经济泡沫的利与弊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经济泡沫之所以会长期存在,是有它的客观原因的,主要是由其作用的二重性所决定的。
一方面,经济泡沫的存在有利于资本集中,促进竞争,活跃市场,繁荣经济。
另一方面,也应清醒地看到,经济泡沫中的不实因素和投机因素,又存在着消极成分。
三、房地产业与泡沫经济的关系
在搞清了泡沫经济的涵义以及泡沫的利与弊之后,我们可以回过头来研究房地产业与泡沫经济的关系这个主题了。研究的结果是:
1、房地产业本质上是实体经济和实业部门,其本身决不是泡沫经济。
首先从房地产的属性来看,房地产是不动产,房地产商品兼有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双重属性,是以实物形态存在的实实在在的实体产品,同金融证券(包括股票、债券)仅仅是收益权利证书相比,根本不同,它本身并不是泡沫经济。
其次,房地产业部门是实业部门。它同金融证券等虚拟资本也是根本不同的,谈不上泡沫经济。
再次,房地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属于先导性、基础性产业,处于主导产业地位,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发达国家内生产总值中,房地产增加值一般要占到10%左右。房地产业以其产业关联度强、带动系数大的特点,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事实已经证明,现阶段我国房地产业的兴旺发达,是我国经济繁荣的标志之一,并不像有些人所说的那样所谓虚假繁荣的“泡沫经济的第二次”。
2、房地产业也含有某些经济泡沫成分,如果任其膨胀,也存在着发展成为泡沫经济的危险性。
应当承认,房地产业成长过程中,确实存在着一些经济泡沫,主要表现在:
(1)地产价格泡沫。如前所述,土地价格由于其稀缺性和市场需求无限性的拉动作用,及其土地市场投机炒作,会出现虚涨,这种虚涨的部分就属于经济泡沫。如果土地价格成倍、甚至几十倍地飞涨,就会发展成泡沫经济。如日本的地产价格暴涨就是鲜明的例证。日本六大城市的地价指数,在上世纪80年代的10年间上涨了5倍,地价市值总额高达4000万亿日元,相当于美国地价总值的4倍,土地单价为美国的100倍。1991年以后地价暴跌,泡沫破灭,至今经济尚未恢复过来。地价虚涨是不能持久的,在一定阶段便会破灭。
(2)房屋空置泡沫。在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中,商品房供给超过市场需求,超过部门的供给增长属于虚长,构成经济泡沫。按照通用的国际经验数据,商品房空置率达10%以内时,这种经济泡沫是正常的。如果超越过多,引起严重的供给过剩,形成泡沫经济,导致房价猛跌,开发商遭受巨大损失甚至破产倒闭,失业率上升,经济混乱,社会动荡。
(3)房地产投资泡沫。一般规律,房地产投资增长率应与房地产消费增长率相适应,力求平衡供求关系。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起飞阶段,百业待兴,房地产投资增长率略大于消费增长率,形成供略大于求的市场局面,对促进房地产业的发展和刺激经济增长是有利的。只有当房地产投资过度膨胀,商品房严重滞销,造成还贷困难,连带引起金融危机时,才形成泡沫经济破灭。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中的泰国就是一例。
(4)房价虚涨泡沫。房价是与地价相联系的,房价泡沫与地价泡沫密切相关。此外,开发商对利润的期望值过高,人为抬高房价,也会形成经济泡沫。如果房价飞涨,开发商攫取暴利,购房者难以承受,由此也会形成房地产泡沫经济。
可见,房地产确有经济泡沫,存在着发展成为泡沫经济的可能性。但绝不能把房地产业等同于泡沫经济。
3、房地产经济泡沫的存在有利有弊,关键在于控制在适度的范围内,避免出现泡沫经济,导致大起大落的波动和震荡。适度的经济泡沫,例如土地价格微幅上扬、房价稳中有升、房地产开发投资高于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和商品房供给略大于市场需求等等,对活跃经济,促进竞争,推动房地产发展和国民经济增长是有利的。同整个国民经济一样,没有一点泡沫房地产业是不能繁荣的。而如果泡沫过多,过于膨胀,造成虚假繁荣则是不利的。关键在于要控制这些经济泡沫过度膨胀,不致形成为泡沫经济,带来严重危害。
四、辩证地看待当前上海的房地产市场形势
当前的房地产市场形势究竟处于什么状态,是否已达到泡沫经济程度?这不是凭印象可以判别的,而是必须按照实际数据科学地进行评价。
衡量房地产市场形势必须树立一些基本标准。笔者认为,首先要看房地产业的发展与宏观经济状况的适应度;其次要看商品房供给与需求的均衡态;再次,要看商品房价格的波动状况及其走势。只有抓住了这些基本标准,才能进行正确判别。
以上述基本标准来衡量,当前上海房地产市场,适应全市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要求,主流是处于持续发展的繁荣阶段。其主要标志是:
(1)房地产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基本平衡,求略大于供,呈现出供求两旺的态势。据上海市房地产交易中心、上海市统计局的2002年1~6月房地产市场信息数据汇总资料,已登记的商品房预售面积1230.14万平方米,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49.9%,批准的预售面积(1138.86万平方米)与实际预售面积之比为1∶1.08,实际预售面积略大于批准预售面积。已登记的商品房销售面积为119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9.5%,大大超过商品房竣工面积(468.51万平方米)。不少优质楼盘,出现少有的排队购房现象。前几年累积的空置房逐步消化,大幅减少。住宅市场旺盛的需求,拉动着上海房地产市场出现繁荣的局面。
(2)存量房交易大幅增长,向着房地产市场主体的方向发展。2002年1~6月,已登记的存量房买卖面积达到811.23万平方米,同上年同期相比增长31%。日渐接近增量房交易,部分区内存量房产交易量已超过增量房交易量。预示着上海的房地产市场逐步成熟。
(3)房地产开发投资更趋理性化,市场基础扎实。与20世纪90年代初那种不顾市场需求、盲目开发的情况不同,如今的房地产开发商普遍比较重视市场调研和目标市场定位,使房地产投资开发牢固地建立在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可以说属于市场需求拉动型投资扩张。2002年1~6月的上海房地产开发投资额达到355.36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45.3%,预计全年将超过700亿元,这对拉动投资需求,平衡供求,抑制房价过快上涨是有益的。
(4)商品房价格稳中有升,基本合理。2001年上海的房价上升了8%左右,2002年上半年上涨了5.8%。从其成因来分析,主要有三个因素:一是楼盘品质提高、环境改善,成本推进型上升:二是居民收入提高,消费结构转换形成的需求收入弹性促进型上升;三是商品房阶段性、暂时性供不应求的需求拉动型上升。2001年上海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增长9.9%,而房价的增幅仍低于收入增长幅度。从长期发展趋势看,房价稳中有升是符合市场经济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的,也是合理的,它恰恰是房地产业景气的重要标志之一。
通常人们喜欢用“冷”和“热”来形容房地产市场状态,这种通俗的说法容易引起误解,是不科学的。正确的提法应当用繁荣还是衰退,即景气度来表示。当前的上海房地产市场处于正常发展的佳境状态,如果从房地产经济周期角度看,则是繁荣阶段的高峰期,笔者预测还会延续二三年时间。那种把房地产市场的繁荣扣上“泡沫经济”的帽子是站不住脚的。
当然,也应当看到当前的上海房地产市场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出现了一些泡沫过多的现象。主要表现在:
(1)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幅过猛,隐含着再次出现供给过剩的危险。从现在开始就应适当控制土地供应量和房地产开发投资规模。
(2)商品房开发结构过于向高档房倾斜,中低档住宅开发不足。要积极引导开发商多建中价位住宅,避免结构失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