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5 14:59:1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退休人员档案管理,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重视程度不够。
退休人员的档案管理工作通常数量大、工作环节繁琐,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够,加上资金投入缺乏,相应的管理设备与硬件设置的投入都存在很多问题,该归回的档案没有及时归档,档案丢失情况严重。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对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
2.基础设施薄弱。
国家社会保障部门的调查数据显示,在企业的退休人员档案管理工作中,基础设施存在诸多欠缺问题,与现代化档案管理模式无法良好接轨。其中主要体现在工作环境简陋,部分地区甚至缺少放资料的库房,将资料随意放在办公室和临时租借的地方,那些地方的防火、防潮、防虫措施都不完善,极易造成档案损失的情况。在档案库房缺少的情况下,档案资料被存放在箱子里,不便去查询和检索,加上管理人员态度恶劣,相关资料很容易遗失遗漏。对上述问题,根本原因还是缺少经费保障,无论是人员建设、部门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库房建设,都需要相应的资金投入来实现。
3.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
许多企业的退休人员档案管理由企业继续管理,并没有交给当地的社保经办机构管理,这就出现了管理人员多重化的问题。参保的资料通过社保机构管理,退休的档案由企业来管理,这期间的信息沟通容易出现问题。容易造成社保与企业的资料调查困难。一个人的退休档案和保险资料分别在不同机构保管,且管理方案大相径庭,致使退休人员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充分保障。
4.办公人员素质差。
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企业人员管理应该更加注重经济效益,档案管理疏漏,使得档案管理工作处于被动阶段。从目前从事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管理的员工看,其对档案管理的认识也存在诸多不足,没有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的意识,在整个单位中对档案管理工作极为消极,认为只要把资料摆放好就可以。对于退休人员的档案管理,企业的相关部门重视度也不高,很多企业采用原始的手工管理方式,档案管理人员大多数都是身兼数职,在专业素养和文化知识方面都很难满足现阶段档案管理建设的需求。
二、做好退休人员档案管理工作的建议
1.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
要想确保退休人员档案管理工作有质量地完成,需要建设相关的规章制度,规范退休人员的档案管理,在接受工作流程中要规范资料存储,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通过登记、整理、归档和录入等手段有效完成作业。在企业人移交退休人员档案内容时,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来完成,逐一进行工作登记。在接受分拣时也要每个都清点、校对再验收,同时要完善档案信息登记表。登记表上缺少相关内容,但确实存在的某份档案,要及时补齐;针对登记表上已经记录,但找不到相关资料的,要及时更正。相关单位领导要积极审核,在登记表上签字盖章,明确档案内容,确保档案交接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2.建立电子档案。
建立电子档案需要做好数据的备份工作。电子档案事实上就是将退休人员的信息录入计算机内,通过检索系统轻松地调查退休人员的档案,避免反复拆卷挑选,提高档案检索效率。与此同时,要坚持档案服务的原则,适当地增减内容,尽量减少调档,以有效提升电子档案的利用效率。针对已经录入的电子信息要进行计算机硬盘备份,确保数据安全。
3.做好退休人员的服务工作。
档案管理中心是退休人员和社会保障管理的服务窗口,一方面要做好档案管理的接收工作,另一方面要提供有效的查询服务。在日常工作中,查询档案会出现人员复杂情况,也会出现一些弱势群体,这要求工作人员换位思考,体谅弱势群体以及前来查询人的心情,想人民之所想,特殊情况要善于应变。工作过程中首先要保证好自身的工作效率,及时准确地为前来查询的人员提供服务,能办理的尽快办理,不能办理的要清晰说明原因和理由,获得大众谅解,尽量避免和大众起冲突,真正做到为人民群众服务。
三、结语
【关键词】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管理;对策
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管理是由证明其个人经历、职业能力、工资水平及参加社会保险等方面的文件材料组成,是档案事业的组成部分。做好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管理,有助于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更好地服务于退休人员。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管理工作,但也存在一些实际问题,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解决。
一、 加强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管理的重要意义
退休人员档案是由证明其个人经历、职业能力、工资水平及参加社会保险等方面的文件材料组成,是历史、全面、真实反映退休人员情况的重要依据。为了加强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管理工作,国家出台了《关于积极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3〕16号),各省(区、市)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当地《档案管理条例》分别出台了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从而明确了退休人员档案管理的主体、条件、管理机构和人员职责、岗位设置、档案材料保管等程序和档案利用流程。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下,加强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管理,有利于增强对企业退休人员的服务功能,有利于真实反映退休人员的情况,保障退休人员的切身利益。
二、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是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虽然各地已经加大了对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的管理力度,但在档案管理制度上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比如存在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发达地区在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管理方面较为先进,而有的落后地区、小城镇等没有建立起相应的档案管理制度,影响了退休人员档案管理的整体发展;又比如有的管理部门退休人员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对退休人员的资料收集不完整,在档案管理制度中对档案借阅、保密、利用等方面没有进行规范化管理,导致档案混乱现象突出,严重影响了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管理制度,缺乏规范化和标准化。
二是档案移交接收管理不规范。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的管理分别由省级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市(州)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县(市)养老保险经办机构等承担,并由各级各类企业的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监管和指导。综观各地管理办法,均要求各参保企业和档案托管单位尽快完成退休人员档案移交的工作。但在实际工作中,档案的移交和接收管理不够规范,导致退休人员档案材料不齐全、档案分类混乱、缺少关键材料等现象十分突出,不仅影响了档案利用,也容易引发关于档案管理的纠纷。
三是档案利用率低,检索效率低下。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的利用主要集中在办理复查工龄、工伤转退休、更改户籍信息查询、经济房及拆迁宜查询、提供退休人员补办《退休证》材料、为退休人员医疗清算提供材料、提供退休人员子女入党与参军政审材料、办理死亡退休人员的丧葬抚恤费和遗属困难生活补助费等方面,涵盖的内容较广。但由于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管理的不规范,加之档案信息化建设力度薄弱,导致档案利用率低下,档案查阅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加强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是健全完善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管理机制。健全完善的管理机制是做好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管理工作的制度保障。有关管理部门应建立科学、完善的管理机制,增强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加大退休人员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力度,运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数据库技术等,把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管理转变为信息化管理,提高档案的利用效率。
二是加强宣传,提高对退休人员档案管理的认识。有关部门应加强《档案法》《社会保险法》以及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管理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提高档案管理部门、企业、退休人员对档案管理的认识,营造人人懂档案、人人关注档案管理的良好氛围。
三是做好档案移交接收工作。档案管理部门及企业档案管理人员应深入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掌握档案管理专业知识和技能,强化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移交接收工作,从而在企业退休人员数量不断增加、退休人员档案频繁移交的形势下,做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
四是转变档案管理观念。进一步转变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管理观念,把以往的管理意识向管理、服务并重转变,提高档案管理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发挥企业退休人员档案对社会和谐、老有所养、老有所为的重要作用。
总之,做好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企业及相关经办机构应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增强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管理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于斌.探析当前退休人员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时代经贸(下旬刊),2012(05).
摘 要 做好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管理,有助于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更好地服务于退休人员。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管理工作,但也存在一些实际问题,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解决。
关键词 退休人员 档案管理
一、加强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管理的重要意义
退休人员档案是由证明其个人经历、职业能力、工资水平及参加社会保险等方面的文件材料组成,是历史、全面、真实反映退休人员情况的重要依据。为了加强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管理工作,国家出台了《关于积极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3〕16号),各省(区、市)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当地《档案管理条例》分别出台了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从而明确了退休人员档案管理的主体、条件、管理机构和人员职责、岗位设置、档案材料保管等程序和档案利用流程。
(一)加强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管理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需要
按照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独立于企业事业单位之外的社会保障体系改革设计,用人单位在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之后,不宜再承担管理社会保险对象的日常工作,建立社会保险服务对象人事档案管理服务机构,既是管理链条的重要环节和实行社会化管理的基础,也是社会保障体系发展完善的配套设施。
(二)加强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管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当前,随着国有企业改革深化和破产兼并企业的增加,一些企业退休人员会失去原单位的依托。如果不建立公共的社会档案管理机构,既不利于破产企业退休人员的人事档案管理,也不利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如果实现对离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统筹管理,就会减少因企业倒闭给社会和家庭带来的压力,保证国家的政治稳定。
(三)加强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管理有利于促进企业轻装发展
实行人事档案社会化管理,使退休人员一旦因达到退休年龄退出劳动领域后,将人事档案转移到相关社会托管机构,打破了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也就打破了传统的人事管理观念,破除了退休人员由传统的“单位人”“一包到死”的观念,真正实现与企业脱钩,可有效降低企业经营管理成本,让企业从具体的人力资源管理服务中解脱出来,促进企业经营发展,防止出现企业越老、退休人员管理服务压力越大的局面。
因此,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下,加强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管理,有利于增强对企业退休人员的服务功能,有利于真实反映退休人员的情况,保障退休人员的切身利益。
二、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
虽然各地已经加大了对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的管理力度,但在档案管理制度上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比如存在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发达地区在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管理方面较为先进,而有的落后地区、小城镇等没有建立起相应的档案管理制度,影响了退休人员档案管理的整体发展;又比如有的管理部门退休人员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对退休人员的资料收集不完整,在档案管理制度中对档案借阅、保密、利用等方面没有进行规范化管理,导致档案混乱现象突出,严重影响了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管理制度,缺乏规范化和标准化。
(二)档案移交接收管理不规范
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的管理分别由省级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市(州)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县(市)养老保险经办机构等承担,并由各级各类企业的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监管和指导。综观各地管理办法,均要求各参保企业和档案托管单位尽快完成退休人员档案移交的工作。但在实际工作中,档案的移交和接收管理不够规范,导致退休人员档案材料不齐全、档案分类混乱、缺少关键材料等现象十分突出,不仅影响了档案利用,也容易引发关于档案管理的纠纷。
(三)档案托管机构工作经费未纳入政府财政预算
由于企业退休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是国家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建设衍生出来的配套服务工作,但由于退休人员数量多、专业性强、档案利用量大,需要配备专业管理人员和必要的场地设施建设、维护投入。由于种种原因,作为公共服务重要组成部分的托管机构一直没能纳入机构编制、财政部门的管理,其正常的经费没有纳入财政预算,一直靠收取托管费来维持。2015年国家取消档案托管费收费项目后,一些托管机构面临经费无源的严重问题。有些社会化档案管理机构也就以种种借口拒绝接受新退休人员的档案,给档案的社会化管理带来不和谐因素。
(四)档案利用率低,检索效率低下
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的利用主要集中在办理复查工龄、工伤转退休、更改户籍信息查询、经济房及拆迁宜查询、提供退休人员补办《退休证》材料、为退休人员医疗清算提供材料、提供退休人员子女入党与参军政审材料、办理死亡退休人员的丧葬抚恤费和遗属困难生活补助费等方面,涵盖的内容较广。但由于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管理的不规范,加之档案信息化建设力度薄弱,导致档案利用率低下,档案查阅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加强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健全完善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管理机制
健全完善的管理机制是做好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管理工作的制度保障。有关管理部门应建立科学、完善的管理机制,增强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加大退休人员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力度,运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数据库技术等,把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管理转变为信息化管理,提高档案的利用效率。
(二)加强宣传,提高对退休人员档案管理的认识
有关部门应加强《档案法》《社会保险法》以及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管理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提高档案管理部门、企业、退休人员对档案管理的认识,营造人人懂档案、人人关注档案管理的良好氛围。
(三)做好档案移交接收工作
档案管理部门及企业档案管理人员应深入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掌握档案管理专业知识和技能,强化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移交接收工作,从而在企业退休人员数量不断增加、退休人员档案频繁移交的形势下,做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
(四)转变档案管理观念
进一步转变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管理观念,把以往的管理意识向管理、服务并重转变,提高档案管理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发挥企业退休人员档案对社会和谐、老有所养、老有所为的重要作用。
(五)建立专业的退休人员档案管理队伍
由于这种社会化托管机构是在不增加人员编制和人头经费的情况下开设的,可以通过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的方式,招聘具有较高专业水平和责任心的大学生,通过进行相关的专业培训工作和职业道德教育,也可以通过在系统内部选择具有较强责任心,且具有档案管理经验的人员充实到企业退休人员的人事档案管理,并建立长效的培训机制,使档案管理人员不仅具有较高的专业管理水平,更具有甘于寂寞、默默奉献、热心为企业退休人员服务的职业道德和良好品德,更好地为企业退休人员提供人事档案方面的服务工作。
四、结语
总之,做好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企业及相关经办机构应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增强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管理服务水平。
⒖嘉南祝
[1] 岳艳敏,李斌,尚亚军.探析当前退休人员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现代企业文化.2015.12(05):23-25.
(一)社区管理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管理的基本情况
截至2009年10月底,北京市共有186万企业退休人员,实行社区管理的企业退休人员约30万人的档案除了顺义区采取集中管理外,其余全部存放在316个街道(乡镇)社会保障事务所,社保所同时还存放40多万失业人员的档案,平均每个社保所管理2215份企业退休人员的档案,随着企业退休人员实行社区管理速度的加快,社保所管理的档案数量会越来越多。
根据《关于转发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关于积极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意见)的通知》的文件精神,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认识做好社区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其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统筹规划,保证工作的顺利推进。换句话说,未来几年,全部企业退休人员都要实行社区管理,而企业退休人员的数量每年都按一定的规模在增长。由于受现有条件的限制,目前许多地方企业退休人员的人事档案都存在疏于管理或管理不严等诸多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是企业退休人员社区管理是否完善的关键部分。按照现有企业退休人员的数量计算,如果186万企业退休人员全部实行社区管理了,每个社保所仅企业退休人员的档案数量就会达到5886份,再加上失业人员和其他人员,将会给社保所带来很大的工作压力。
在接收程序上,北京市出台了《北京市实行社会化管理的企业退休人员人事档案管理试行办法》、《关于规范社区管理企业退休人员人事档案转移程序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劣势国有退出企业退休人员实行社区管理移交人事档案有关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在职业介绍及人才服务机构存档人员办理退休手续后整理人事档案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街道(乡镇)社保所在接收企业退休人员人事档案过程中主要按照这四个文件的规定进行接收,基本实现了档案管理工作的统一化。
2009年北京市提出“在有条件的区县、街镇开展规范整理档案、统一转移程序的试点工作”。每个区县根据各自特点选择一个街道(乡镇)社保所进行试点或在试点的基础上向全部街道(乡镇)社保所铺开,其中朝阳区、西城区、宣武区和顺义区等试点区县借助档案局的力量,统一了社区管理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的接收标准,解决了社区管理企业退休人员人事档案不规范,档案转移程序不统一、必备材料不齐全等问题。
(二)社区管理企业退休人员的档案管理模式分析
北京市下设18个区县、316个社会保障事务所,档案管理分集中式管理和分散式管理两种模式。
1 集中式管理
顺义区是北京市首家也是唯一在全区范围内实行企业退休人员人事档案集中管理的区县。顺义区现有社区管理企业退休人员人事档案11086份,集中建立了一个总面积400平方米的档案库,档案库面积按照每千卷档案不少于10平方米的标准安排,配备档案柜密集架42组(约存放20万份档案)。顺义区档案集中管理的程序如下:企业退休人员实行社区管理时,将人事档案材料移交户口所在地的街道(乡镇)社保所,社保所审查后将符合条件的人事档案送交区劳动服务管理中心集中进行统一管理。
为提高档案管理效率,实现档案管理的网络化、电子化,顺义区开发了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系统软件,将实行社区管理的企业退休人员基本情况输入到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系统软件中,使街道(乡镇)社保所能准确、及时掌握企业退休人员的生活状况。社保所需要了解某个退休人员的状况,只要在网上输入个人代码,退休人员的个人信息就清晰准确地呈现在工作人员面前,社会化管理工作者就可以根据工作需要针对有特殊服务需求的退休人员进行具体的服务。而在使用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系统软件之前,个人信息的获取首先要通过各街镇的负责人去了解,而后再根据所了解的情况,查看其原始档案记载进行多方查证。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的开通,使用时只需在检索信息栏内输入关键字就可将所属类型的退休人员一览无余。
档案管理与网络化、电子化相结合增强了区劳服中心与各社保所业务上的横向联系,从而实现档案信息的资源共享。但是,目前的电子化档案还没有实现完全意义上的电子化管理,如每个企业退休人员档案材料的具体内容并未实现电子化管理,所谓的电子化管理只是退休人员的基本信息实现电子化管理。如何将企业退休人员档案材料的具体内容实现电子化管理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并且,集中式管理需要充足的资金支持,软硬件设施都要配备齐全,还需要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就现有条件来说,企业退休人员的人事档案如果实行集中管理,市区两级财政需要投入一定规模的资金才能够实现。
2 分散式管理
这是北京市目前采取的主要做法。即将社区管理企业退休人员的人事档案存放在户口所在地的街道(乡镇)社会保障事务所。尽管北京市出台了人事档案转移、接收、规范整理的相关文件,但是各区县街道(乡镇)社保所档案管理软硬件设施条件不一,管理的标准并不一致。
从对各区县的调研可以看出,有的区县或者街道(乡镇)投入资金多,软硬件设施较为完备,档案管理的标准就高。而有部分街道(乡镇)社保所特别是偏远山区的社保所没有独立档案室,在办公室里放置几组柜子存放档案,而且档案的整理也不规范,远远达不到档案管理所要求的标准。
以西城区展览路社保所为例,西城区展览路社保所有独立档案室,有效使用面积达到30平米,将五节柜改成容量更大、取用方便的密集柜,预计容量可延后3~5年。同时,社保所安排两人按照AB角负责档案管理工作,保证了专人负责。
分散式管理的优点就在于灵活、便捷,因企业退休人员实行社区管理时,街道(乡镇)社会保障事务所要提供相应的管理服务,社保所接收了企业退休人员的人事档案,随之提供档案管理,不需要再转移档案。退休人员需要查阅档案时,来社保所查阅一是距离近二是工作人员熟悉,甚至都是街坊邻居,符合老年人办事习惯。
但是,分散式管理的缺点也不容忽视,社保所工作量大,人员紧张,在档案管理上无法配备专职及具备专业知识的工作人员,常常是接收了企业退休人员的档案材料后,放在一般的柜子里(部分社保所连标准的档案柜都没有),查阅时拿出来,不用了搁置在那儿不管不问,更谈不上电子化管理。这种缺乏现代的、科学的档案管理方式与我们建立覆盖城乡的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有着很大的冲突。
(三)社区管理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北京市通过规范档案管理制度并开展试点工作解决了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一定问题,特别是各区县根据本区县的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档案管理模式,促进了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管理工作。但是,通过
对两种模式的调研、比较和分析,笔者认为,不管是集中式管理模式,还是分散式管理模式,都存在着共性问题,包括思想认识不到位,档案库(室)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社区管理退休人员数量,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知识不强,队伍不稳定,人事档案材料不规范,以及人事档案管理手段落后。这些问题是档案管理工作不容忽视的基本问题,只有先解决这些基本性的问题,然后才能够优化社区管理企业退休人员的档案管理模式。
二、优化退休人员档案管理模式的对策分析
笔者认为,根据当前我国档案管理部门管理基础建设状况,结合退休人员档案管理的特点,可采取集中管理为主,分散接收为辅的管理模式优化退休人员档案管理工作。具体措施如下:
(一)开发离退休人员档案管理系统软件
由于企业退休人员档案来源构成比较简单,档案数量不多,服务范围有限等现实情况存在,再加上社保所繁重的工作任务,资金紧张,缺乏档案管理的专业人才,导致北京市企业退休人员的档案管理仅满足于完成档案的一般收集、保管等常规事务性工作,而忽略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
因此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应该结合离退休人员的特点,开发离退休人员档案管理系统软件。该软件可参考“顺义区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系统软件”,使软件在功能设计上不仅仅具有存档的功能,还应该具备储存退休人员基本信息的功能,使管理退休人员的工作部门通过计算机随时掌握退休人员的生存和生活情况,为退休人员提供及时的、符合要求的服务内容,真正实现退休人员的动态管理。为了适应大保障体系的建设,软件的服务对象应覆盖所有离退休人员。
(二)集中管理为主――建立市级离退休人员档案管理中心
就北京市而言,顺义区率先实行了区级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的集中管理,为退休人员档案集中管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集中管理退休人员档案的必要性及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集中管理档案是推进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的内在要求。社区管理企业退休人员的档案由分散走向集中,是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发展的大势所趋,可以有效发挥整体优势,实现管理服务资源科学和合理的配置。
2 集中管理档案是维护退休人员合法权益的重要体现。退休人员档案是退休人员享受待遇的原始凭证和重要依据,集中管理退休人员档案,可保证其安全与完整,避免档案的缺失、涂改等不规范行为的发生,从而保证档案的真实性和实效性,有效地维护退休人员合法权益。
3 集中管理档案是强化社会保险工作的基础手段。集中管理企业退休人员档案是社保应收基金及时足额到位,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良性机制形成的基础性前提,对社保基金的安全运营起到超前的防范作用,而且为社保部门基本业务的正常开展直接提供了可靠的信息资源,强化了社保业务的基础性工作,是社会保险管理的基础性手段,有利于社会保障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4 集中管理档案与信息化建设相结合可增强信息数据的准确性。退休人员基本信息始终处于动态管理状态,集中管理档案后,人员的增减、基本信息的变更等都可以通过离退休人员系统软件反映出来,实现养老保险数据规范、统一的目标,有力地促进基金监督、综合查询、信息分析等服务系统的应用。
5 促进社会保障事务性工作规范化发展。对企业退休人员的档案集中进行管理后,对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存档都有一个明确的程序和规范,可以防止资料丢失和管理混乱;通过集中管理退休人员档案,社保部门可以有效地防止虚报冒领养老金现象的发生,加强离退休人员的管理。同时,减少社保部门与企业之间烦琐的业务环节,提高经办效率,使社会保险工作走向正规化、科学化、制度化。
笔者认为,建立市级离退休人员档案管理中心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强化档案管理工作,切实提高档案利用率,有效促进社会保险工作健康发展的良策。
鉴于北京市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职能在北京市劳动服务管理中心,离退休人员档案管理中心相应地也应该归属于北京市劳动服务管理中心。档案管理中心如何组建,领导机构的设置以及具体工作机构的成立不是本文讨论的内容。本文探讨的是档案管理中心成立以后,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创造出规范的、现代化的离退休人员档案管理中心。笔者认为应该重点强调以下几方面工作。
1 管理对象逐步覆盖到所有离退休人员
北京市新组建了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按照市局提出的“大保障”的社会保障理念,原有的仅局限于对企业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将逐步覆盖到全市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在此基础上,笔者对档案管理中心职能的设想是:中心建立初期先接收社区管理退休人员的人事档案,条件成熟后,进一步接收全部企业退休人员的人事档案材料,最后覆盖到机关事业单位全部离退休人员,使档案管理中心成为北京市所有离退休人员人事档案的接收单位。
2 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
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一方面有赖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全面支撑,另一方面更离不开档案管理部门的全力投入。
一是信息化要求档案管理部门重视档案管理基础工作。在档案接收、鉴定、保管、检索、利用等方面有一套健全的规章制度,并且在实际工作中能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能全面保证档案在接收、整理、鉴定、保管、统计、检索、利用等各个方面达到完整、准确、安全、系统的良好效果;同时,要有足够的资金保障支持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在人才队伍建设上,要配备强有力的适应信息化建设需要的专业人才队伍。档案管理人员除了要具备过硬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外,还要具备高水平的综合业务素质。退休人员的人事档案管理不同于在职员工的人事档案管理。退休人员年纪大,与单位联系比较松散,像养老金调整、养老金社会化发放,医疗费报销,居家养老护理服务以及丧葬安排等许多事务性工作都需要不定期的查阅退休人员的档案材料,这对于档案管理人员的敬业精神、工作态度以及专业技术都有非常高的要求。
二是信息化还要求建立覆盖全市的退休人员档案管理网络系统。笔者初步设想,结合社会保障系统特有的“金保工程”,构建市、区(县)、街道(乡镇)三级档案管理网络系统。市级建立离退休人员档案管理中心,区县和街道(乡镇)相应要成立档案管理部门,虽然纸质档案都存放在市级离退休人员档案管理中心,但三级管理部门都要安装使用离退休人员档案管理系统软件,实现档案管理电子化,负责本辖区范围内的退休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
3 档案管理与社会保障社会化管理事务性工作有机结合
笔者在上文已经提到,应该开发离退休人员档案管理系统软件,该软件在设计上不仅要支持档案管理工作,而且还要具有能够及时核实、补充退休人员基本信息,办理退休人员转移、接收工作,同时为北京市企业退休人员搭建领取基本养老金资格认证工作平台等功能。
通过这个系统软件,在对退休人员的档案进行优化管理的同时,还可以动态地掌握退休人员的基本信息,堵塞基本养老金冒领漏洞,为退休人员提供养老、医疗、政策咨询、文体娱乐等社区服务打下了基础,更为今后社会保障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大专院校;退休人员;档案管理;问题;对策
退休人员的档案的内容主要包括退休人员个人经历、工作表现、政治思想、专业水平、资格认证、工作调动等具体情况,是单位劳动、组织、人事等部门在招聘、分配、培训、考核、选拨任用等工作中形成的文件资料,是全面、真实反映退休人员情况的主要依据。因此,做好新时期大专院校退休人员档案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剖析了退休人员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改进对策,希望为提高退休人员档案管理水平提供一些参考和思路,更好地推进大专院校的档案管理工作。
一、大专院校退休人员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缺乏足够的重视。目前,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各大院校的领导管理层将工作重点放在的生源的扩招、教学及科研等方面,而对档案管理这项基础性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尤其是针对退休人员的档案管理工作,由于其年代久远、各项资料繁多,整理的工作量很大并且各个环节较为繁琐,加上缺乏充足的资金投入,相应的管理设备与硬件环境建设都不完善,导致档案管理效率和质量偏低,未及时有效的对档案进行归档,档案丢失情况严重,究其原因就是不重视档案管理工作造成的。
(二)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大专院校退休人员档案管理存在的重要问题:一是退休人员的档案仍由学院档案室保管,并没有及时的移交给当地的社保经办机构,这就容易出现档案管理多重化的问题。当地的社保经办机构管理退休人员的参保资料,退休档案则由学校档案管理部门保管。二是副县级干部退休后人事档案在州老干局保管,而专业技术档案仍在原学院保管,存在二者档案分离不在一起保管,在二者之间的沟通协调上容易出现问题,造成退休人员各项资料的调查不完整。不同的机构采用不同的方法分别管理退休人员的退休档案与参保资料,不利于档案管理的高效开展,无法充分保障退休人员的合法权益。
(三)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进一步加大对从事管理退休档案人员的培训和学习)。目前,大专院校的从事退休人员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管理存在认识误区,或者根本不重视档案管理,缺乏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的意识,在进行档案管理工作时态度不端正,甚至消极,随意排放档案资料,认为档案管理只是简单的资料摆放,并且采用传统的手工方式进行管理,缺乏现代化管理系统与技术的专业知识,无法满足现代化档案管理的需要。此外,档案管理人员大多数都是身兼数职,缺少专业素养和文化知识,难以满足新时期档案管理建设的需求。
二、改进大专院校退休人员档案管理的对策
(一)提高对退休人员档案管理的重视。只有深刻认识到退休人员档案管理的重要性,才能真正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学校应通过各种媒介积极开展退休人员档案管理重要性的宣传,使各个组织机构及人员都能深刻认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使他们充分认识到丢失或损坏这些档案资料,无论是从校方角度来说,还是从某个人角度来说,都会为其未来的发展和生活带来不便。以此来加强对退休员工档案管理的重视力度,从而更好的维护广大退休职工的合法权益。
(二)建立健全退休人员档案管理制度。管理制度是开展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保障,也是促进档案管理工作高效开展的必要条件。首先,在完善档案管理组织机构的设置的前提下。大专院校应提供充足的资金来建立专门的档案管理机构,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并明确其职责,规范管理流程,提高退休人员档案管理的有效性。其次,建立专门档案数据库,实行信息化的有效管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构建退休人员档案管理系统与数据库,建立电子档案,将退休人员的信息存储到管理系统中,在使用档案资料时可通过检索系统便捷化地调取档案信息,提高档案检索与使用效率。
(三)加大资金投入。大专院校在经费中可以划拨专门用于档案管理的经费,增加退休人员档案管理的基础设施建设经费,配备完善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其所需的软、硬件建设,防止发生虫蛀、霉化等问题损坏档案资料。同时加强防盗方面的措施,保证资料房管理的安全性,最终确保退休人员档案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四)增强管理队伍的建设。档案管理队伍建设是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着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因此,必须强化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以及专业业务技能的提升,完善退休人员档案管理。首先,通过向社会公开招聘档案管理人员,选择责任心强,专业水平高,政治可靠,素质高的工作人员;其次,针对现有管理人员要加强其业务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并建立完善的激励奖惩制度,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以及自身的综合素养和业务能力,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管理队伍,来有效提高退休人员档案管理工作。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针对大专院校退休人员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档案管理部门应提高对退休人员档案管理的重视,完善档案管理制度,加大档案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并不断增强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切实提高退休人员的档案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杨波.新形势下做好退休人员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分析[J].科学中国人,2014,04:62.
0 引言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于2005年8月,由6所中专学校合并组建而成,在2014年年底又合并3所中专学校,截至2015年年底有在职教职工1018人,离退休人员452人,其中离退休人员有专业技术职务的242人,占全体离退休人员的54%,经过十年左右的发展,由这些离退休人员的发展变动形成的档案资料成为了学院发展的一项宝贵资源。尤其是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学院的离退休人员数量也在不断上升,相应的档案资料的管理和利用也成为了学院档案工作人员要研究的重要课题。如何做好离退休人员档案的管理和利用工作,更好的为离退休人员服务,使其充分发挥余热,是本文要研究的主要问题。
1 高职院校离退休人员档案管理内容
高职院校离退休人员的档案内容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包括其个人基本情况以及在校工作期间各种行为动态的变动记录。按类型来说,离退休人员档案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人事档案。人事档案是教职工进入学校工作时建立的,记录教职工在职期间所有相关的资料,包括党团情况、职务任免、奖惩、工资、考核记录、科研成果等在内的多项内容。对于离退休职工来说,其人事档案资料除了上述基本内容之外,还要包括退休人员退休履历表、标注好退休时的归属单位;离退休人员社保医保资料登记表,以便学校及相关部门后期更好的为离退休人员服务。学校档案管理部门一定要在详细查访之后对这些资料进行仔细登记,保证档案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方便后期档案资料的开发利用。
第二,健康档案。在教职工离退休之后,学院会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其中一些身体好、有能力的老同志开展一些社科活动,发挥其余热为年轻的教职工或学生传授经验和知识,离退休职工的健康档案就是一项重要参考。学校要以服务为宗旨为离退休人员建立健康档案,其中记录着离退休人员定期检查的身体健康状况,对于患有特殊病症的离退休人员要建立特种病定期检查记载档,以确保各人员身体健康状况资料完整详细,为离退休职工活动的组织安排提供参考。
第三,专业技术档案。专业技术档案也是高职院校离退休人员档案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当中,所有的离退休人员当中有专业技术职务的占到了一半以上,足以说明加强专业技术档案管理的必要性。离退休人员当中有许多经验丰富、专业能力强,并且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为了充分发挥这些老专家的专业特长为学校的未来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学校有必要利用专业技术档案做好人才资源的二次开发利用。档案部门要注意加强对离退休人员在职期间参加过的科研活动、技术职称报告、各类证书资料等进行搜集整理,并将其作为学校的宝贵财富进行归档,以便后人查阅利用。
2 加强高职院校离退休人员档案管理与利用的途径
2.1 加强高职院校离退休人员档案信息化管理
进行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是加强高职院校离退休人员档案管理和利用的一条重要途径。进行档案信息化管理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
2.1.1 建立离退休人员档案数据库
随着学校离退休人员数量不断扩大,档案管理工作也变得越发复杂,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必然趋势。进行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为了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整体效率,也为实现档案资源的共享提供便利,而实现这些目标的基础都必须依靠数据库的构建。学院要根据自身离退休人员的具体情况,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引进符合实际的档案数据库,这会为学校、政府部门、社会组织等获得离退休人员的全面信息扫清障碍,方便实现档案信息的共享,进而推进离退休人员档案社会化进程的发展。
2.1.2 明确离退休人员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标准
在离退休人员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明确相关规范标准,依靠相关的政策指导档案信息化建设,确保低成本、高效率地建成符合学校离退休人员档案管理需要的信息管理系统。如果条件允许,学校还可以建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指导委员会,全权负责监督、考察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执行情况,确保各项标准、政策落实到位,切实建立起满足发展需求的离退休人员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
2.1.3 提高档案管理人员信息化工作技能
为了真正实现高职院校离退休人员档案信息化管理,除了要建立必要的数据库之外,还要配备专业工作人员。要求离退休人员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人员除了要具备档案管理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之外,还要掌握计算机相关的操作技能,熟悉档案信息系统的各项功能,具备信息化意识,能够理解离退休人员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积极意义,进而积极投身到档案管理工作当中,使档案资源的价值得到充分的开发。
2.2 提高高职院校离退休人员档案管理规范化水平
2.2.1 规范离退休人员档案管理与利用流程
加强高职院校离退休人员档案管理与利用的一个必然要求就是要提高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水平,明确各项管理流程和标准。与其他人员的档案管理不同,高职院校在开展离退休人员档案管理时还要建立专门的离退休初始档案,除了要对其基本情况的人事档案进行搜集整理和落实之外,还要由档案人员对离退休人员进行家访,了解其离退休前后的具体情况,包括退休归属单位、家庭住址、联系方式等,并对相关信息逐一记录归档,录入数据库。以便后期更好地为离退休人员提供服务。
2.2.2 健全相关的管理制度
为了提升高职院校离退休人员档案管理的规范化水平,学校还要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首先,学校的管理层要及时转变观念,意识到离退休人员档案的重要性,明确离退休人员档案管理流程和标准,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改变过去落后的档案管理模式,充分发挥信息化环境下档案管理系统的优势,严格按照离退休人员档案管理相关的制度政策开展工作,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其次,学校还要意识到离退休人员档案的价值,明确档案资源查询、借阅、使用的具体流程,严格按照制度执行,从而在确保离退休人员档案完整、真实的前提下发挥档案资源的价值。
2.3 强化离退休人员档案的开发利用
由于历史因素的影响,很多高职院校离退休职工往往看不到自身的价值,存在严重的消极情绪,认为自己离开了工作岗位就不会创造什么价值了,因而也就缺乏参与各种科学研究、学术讨论等活动的积极性,再加上这些教职人员退休之后居住相对分散,难以集中起来开展活动,离退休人员的价值就难以被真正发挥出来,这就给高职院校离退休人员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面对这种局面,高职院校要树立必要的档案意识,加强离退休人员档案的管理,完善离退休人员的个人信息,并保持动态更新,以离退休人员的需求为根本提供必要的服务,体现出组织对他们的关怀,尤其是要加强对那些有特殊困难的人员的扶持帮助。同时,高职院校还可以通过对档案资料的分析发现离退休教职工中尚可发挥余热的人员,挖掘离退休人员中的能量,为学院的教育教学改革服务。比如,学校可以聘请身体状况良好、专业经验丰富的离退休人员成立科研协会,指导在职教师、在校学生的科研工作;还可以邀请曾经担任管理者的离退休人员参与学校的党团工作当中,为组织的建设发展出谋划策,从而促进高职院校在新时期更快更好地发展。由此可见,通过对离退休人员档案进行开发利用,不仅丰富了他们的晚年生活,还为他们发挥余热提供了舞台,对于学校和离退休人员来说实现了双赢,值得提倡和推广。
关键词:创新;离退休;档案管理模式
人事档案是在人事管理活动中形成的,用来反映和记录个人主要经历、政治面貌、品德作风,一人一档,以备考察的文件材料。目前,离退休人员的档案管理模式多沿用传统的方式方法,妨碍了人事档案作用的有效发挥。因此,需要通过创新才能推动档案管理模式的进一步发展。
1 离退休档案管理模式分析
离退休人员档案管理模式大致有两种,即集中式和分散式。
1.1 集中式管理模式
集中式管理是将离退休人员的人事档案统一移交到档案管理中心进行集中管理。这种管理方式有利于人力、物力、财力等的节约,集中管理后,档案管理人员不再需要频繁往返于各档案所在地,有效地畅通了信息渠道。另外,由于配有专门的管理人员以及完备的设备设施,使得原来档案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得以消除。但同时,集中式管理需要雄厚的财物支持,由于集中式管理需要软件、硬件系统双过关,还需专门的管理人员,因此许多地方仍不具有集中式管理离退休人员人事档案的条件。
1.2 分散式管理模式
这种方式较为常见,即将离退休人员的档案存放在其户口所在的乡镇或街道档案管理服务中心。分散式管理后,由于各个档案管理中心的软硬件条件参差不齐,因此管理的标准很难一致,这就造成了一些地方的档案管理规范远远达不到标准。分散式管理的优点在于方便、灵活,由于档案管理中心在接收了离退休人员的人事档案后,随之提供档案的管理,并不需要再将档案转移,因此离退休人员或其他相关部门需要查阅档案时,只需要去固定的、熟悉的档案管理中心查阅,符合人们求近、求便的要求。但与此同时,分散的档案管理中心大部分无法配备专业的管理人员,有些甚至不能实现电子化管理,因此这种方式与我们要建立的完善的档案管理体制有很大的冲突。
2 离退休档案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无论是集中式管理还是分散式管理都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只有先解决这些基本的问题,才能创新离退休人员档案管理的模式。
2.1 思想认识不到位
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的、默默无闻的工作,不容易取得引人注目的成绩。就笔者所在的档案管理中心而言,除了要承担档案管理工作之外,还要配合其他部门的工作等,任务繁重。加上缺少资金等的支持,使得很多工作人员认为离退休人员的档案管理工作不重要,只要能够做到“守得住”,不泄密不丢失,能提供查阅就可以了,从而形成了离退休档案管理工作长期处于应付被动的状态。
2.2 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素质相对较低
在现有的档案管理人员中,大部分缺乏专业方面的培训,对档案的重要性不太了解,对档案的管理要求以及文件材料等的整理、收集、归档等工作不太熟悉。并且许多档案管理人员身兼几职,不能做到全心全意投入到档案管理工作中。
2.3 档案管理方式落后
目前,大部分的离退休档案管理工作仍旧停留在人工作业的阶段。比如在装订的时候采用传统的打孔方法,这种方法既有可能破坏原始记录的完整性,又不利于新文件的插入和旧文件的修改删除,工作效率相对低下。虽然也有配备了计算机、扫描仪等先进设备,但是由于缺乏相关专业操作人员,使得设备利用率低。此外,目前尚没有专门针对离退休人员的系列软件,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3 创新离退休档案管理模式的对策
根据我国档案管理部门当前的基础建设状况,以及离退休人员档案管理的特点,笔者认为创新离退休档案管理模式有以下几方面的对策:
3.1 注重离退休人员档案管理软件的开发
档案管理信息化是大势所趋,这符合国家信息化建设的要求,也满足档案管理中心自身发展的需要。由于离退休人员档案构成比较简单,服务范围、项目有限等,结合这些特点,开发具有针对性的档案管理软件系统。专门的离退休档案管理系统不仅能够长期、大量保存人事档案,而且省去了大量的人工劳动,查询档案工作变的简单方便,文件资料的保密性大大增强,实时更新能力提升,并真正实现了离退休人员档案的动态管理。与此同时,还要建立覆盖全市的离退休人员档案管理网络系统。全市联网变成现实,将为各个档案管理中心提供便利的互动空间,并将很大程度地缓解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
负担。
3.2 集中为主,建立统一的离退休档案管理中心
建立集中的离退休档案管理中心有着以下几方面的优势:
首先,集中式的档案管理能够有效地发挥整体优势,是合理科学配置资源的内在要求。其次,离退休人员档案的集中管理有利于社会保障体系的有效运行,例如可以为养老金发放部门及时提供完整的档案等。再次,档案的集中管理与信息系统的结合有效增强了数据记录的准确性。在应用了信息系统之后,离退休人员的档案处于动态的管理之中,信息的更新、人员的增减等都能通过专门的离退休档案管理软件显示出来,这实现了数据记录正确、统一、规范的目标。
3.3 分散为辅,建立街道、乡镇等档案管理基层平台
当前离退休人员的数量十分壮观,如果其人事档案的整理、移交、归档等工作全都在市级档案管理中心办理,那么会造成市级档案管理中心工作人员的任务过大,效率过低等情况的发生,因此,档案管理工作应适当分配给各级基层的管理平台。离退休人员的档案在集中管理之前,需要经过街道、乡镇的各级档案管理中心进行收集和整理,形成统一的规范,然后定期移交给市档案管理中心,这就是集中为主、分散为辅的管理模式。
3.4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离退休人员的人事档案管理不同于在职员工的人事档案管理。离退休人员年纪大,与单位联系比较松散,对于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调整、社会化发放,医疗费报销,居家养老护理服务以及丧葬安排等许多事务性工作都需要不定期查阅其档案,这对于档案管理人员的敬业精神、工作态度以及专业技术都有非常高的要求。除此之外,还应当培养专业素质高的信息化人员队伍。对于信息化系统中的应用软件、数据库等,需要配备专门的操作人员和技术人员,才能实现信息化真正正面作用于档案管理工作。
4 结语
离退休人员为我国的社会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他们是不容忽视的力量,是社会的“宝藏”。为了做好离退休人员的档案管理工作,必须持续不断地创新档案管理模式,必须与时俱进地完善档案管理模式,最终更好地服务于档案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姜华,档案数字化管理中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J].治黄科技信息.2011
[2]周莹,加强基础工作是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前提[J].泰州科技.2010
[3]刘雪琴,浅析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A].煤炭企业档案管理优秀论文集.2012
[4]庄莉莉,高校档案社会化服务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
[5]马玉琢,浅析当今企业集团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J].黑龙江史志.2011
关键词:档案管理;离退休;工作
随着人口老龄化与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退休人员的队伍也在不断壮大,这些人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立下过汗马功劳,政府相关部门也非常注重对其晚年基本生活权益的保障。积极构建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平台,其中,档案管理也是该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确定企业退休人员所享受待遇标准的重要参考依据,如何推进离退休工作档案管理的科学规范化,也是各劳动保障部门亟待思考面对的问题。
1 退休人员工作档案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1.1 基础设施薄弱
结合国家社会保障部门的数据调查发现,在企业离退休人员工作档案管理中,基础设施建设还比较欠缺,很难满足现代档案建设管理的工作需求。主要表现在工作环境非常简陋,不少地区缺少存放资料的专门库房[1],甚至将资料散放于办公室或者存放于临时租赁场所,未能施以有效的防火、防水及防虫措施,极易造成档案资料毁损。在缺少档案库的情况下,这些档案资料存放在箱子里,也不便查询与检索,再加上管理人员的态度不重视,很容易导致相关资料残缺不全。针对上述不足,究其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缺少经费保障,无论是部门设置、人员培养还是库房建设,都需要经费资金来实施保障。
1.2 制度保障欠缺
对于企业离退休人员工作档案的管理,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在管理实践中,很多离退休人员的工作档案仍由原单位管理,未能及时移交至当地社会保障管理部门,参保资料和退休档案分别由社保机构和企业进行管理,造成多头管理现象[2],不利于对信息的准确及时把握,亦不利于双方的沟通交流。如果一个人的社保资料存放于不同单位,且管理方法手段各不相同,也很难保障其合法权益。对于一些较小或者破产改制的企业,如果未能将离退休人员的档案资料移交相关部门,很容易造成资料丢失或毁损,损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总体来说,对于制度建设保障措施,等级较高的部门要好于等级较低的部门,经济发达地区要优于欠发达地区。
1.3 人员素质不高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管理人员更加注重经济效益,而疏于对档案的管理,以致相关档案管理工作处于被动应付的局面。从员工自身的角度看,对档案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也不足,甚至认为其不会影响自己的升职与加薪,从而在整个单位内部形成对档案管理工作的消极懈怠。对于离退休人员的档案管理,相关部门及管理人员的重视度更低,档案资料被随处安放,仍沿用最原始的手工管理方式,从业人员甚至还是兼职人员,在文化素养和专业知识方面都很难胜任新时期的档案建设需求。
2 完善退休人员工作档案管理的建议
2.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不断完善和改进离退休人员工作档案管理的基础设施,首先需要解决的是经费问题。对此,既需要相关政府财政部门鼎立配合,通过诸如财政拨款的方式解决资金难题,也离不开相关企业的积极配合以及社会力量的支持,通过多渠道多方法积极筹措资金,加强建设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设施。在资金问题得以有效解决后,首先,建立“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管理中心”,将分散于各单位各部门的企业退休人员档案资料进行统一集中管理,提升查询和管理效率;其次,按现代化的管理标准建立库房,配备基本的档案管理设备和温度控制器、做好“八防”措施,并在日常管理中做到整洁、安全;再次,建立退休人员档案管理数据库,将离退休人员的个人信息输入其中,实现联网操作,为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提供绿色通道,也有效拉近了政府与民众的距离。
2.2 完善制度保障措施
加强立法工作,不断加大对离退休人员工作档案的管理力度,各档案管理行政部门也应严格加大对相关法律的执行力度,坚持依法治档,逐渐把相关工作纳入国家档案管理的工作范畴,严格维护相关工作的规范性和严肃性,力求实现新的突破。结合法律规定,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对退休人员的档案移交工作加以规范化,具体表现如下:规范档案接收工作,建立规章制度来规范档案管理的登记、整理、移交、归档和录入操作,如在登记时严格按照要件内容进行逐一登记,在验收时进行逐一清点并核对,对于登记表与实际档案要件存在的内容偏差,应在与相关单位核对后及时更正,实现档案交接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2.3 全面提升人员素质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健全保障制度是前提和基础,而管理工作的成败与效果最终离不开管理人员的实践与操作,建立一支现代化档案管理队伍也势在必行。对此,可从如下几方面开展相关工作:首先,人员选聘,适宜采用公开招考的方式,选取那些责任心强、心理素质高以及具备档案管理服务意识的人员;其次,从系统内选聘责任心强、政治可靠并具备相当学历水平的高素质人才;再次,建立完备长效的人才培养机制,在做好岗前培训的基础上,结合相关人员后续工作特点及其发展意愿,从工作技术及服务意识两个层面进行针对性培养,全方位提升其服务能力。
3 结语
随着国家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政府也更加重视对离退休老年人基本生活权益的保障,努力构建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平台,本文针对离退休工作档案管理发展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针对性的提出一些发展改进建议,旨在希望借此促进相关工作更好服务于离退休老年人,促进国家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晓梅.企业离退休人员档案管理和服务的思考[J].群文天地,2012(04):210-212.
[2]刘青.企业退休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探析[J].黑龙江档案,2012(02):68.
[3]王俐宁.对企业离退休人员档案管理和服务的思考[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8(12):369-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