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5 14:59:0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高中英语教学设计,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高中英语;文学素养;教学策略;渗透
文学是人类社会思想生活和感情发展历程的记录,也是人们了解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媒介载体,只有阅读欣赏一个国家的文学,才能对这个国家的历史和文化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而当下有的英语教师关注的重点依然是语言的表层结构,对语言的深层结构尤其是语言背后的文学价值挖掘还不够,学生尽管有扎实的词汇和语言基本功,但对文学和文化的理解尚显不足。学生对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历史知之甚少,在阅读中没有形成文体意识和文学素养。
一、渗透文学素养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1)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文学素养是语言的核心素养。它是承载语言技能、知识、文化和历史的大百科全书,掌握了目标语的文学,也就附带学会了语音、词汇和语法。(2)提升学生人文视野。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要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高速发展的社会需要和涉外交流的需求。引导学生进行文学作品阅读,渗透文学素养是扩大学生人文视野,提升学生人文内涵的必然之举。(3)培养学生情感价值观。文学和情感态度是紧密相连的,文学宗旨是传递一定的文化和价值观,文学往往是语言的经典流传之作,具有感染性和正向性,渗透文学素养能培养学生爱憎分明、敢爱敢恨的心理特质,从而使学生发展成心智健全、情智共生的和谐之人。
二、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学素养的方略
(1)从教材解读中发掘文学价值。牛津高中英语教材是以单元为主题编写的,教师要有解读、研读教材的能力,对教材的文学素材进行提炼,让文学素养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精神食粮。例如,牛津高中英语教材Module8Unit1介绍了查尔斯•狄更斯的著名作品《远大前程》,此文以一个平民的笔触和视角,描述了英国19世纪初的社会状况。教师要创造性地设计多种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体悟文本的深刻内涵,摄取其中的文学营养。(2)拓展文学资源育人价值。实现从英语教学向英语教育的转变是英语改革的方向,也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教师要在介绍文本背景或导入文本时嵌入文学的材料和内涵,让学生带着情感、态度去欣赏文本,内化主旨,分享英语语言的独特魅力和深刻内涵。例如,牛津高中英语教材Module6Unit2Reading主标题为“寻找幸福”,在学生阅读文本前,教师可让学生先欣赏欧•享利的小说《麦琪的礼物》,学生在课外认真品味此文学作品的意蕴,了解到一对年轻、贫穷但很恩爱的夫妇从泪水中依然寻找到属于他们的幸福,即便悲伤但充满了温暖,故事传递了幸福是一种人生态度和情感的价值取向。然后,由此导入文章的主阅读部分,学生因情而读、因感而思,增强了学习效果,提升了语言能力,感悟了语言内在美。(3)创设文学欣赏语言学习活动。“语言是学会的,练会的,不是教会的。”文学更是如此。要提升学生的文学修养,就要让学生在目的语语言环境中神游,于文学语言的遣词造句和篇章结构中找到情感和人文的着力点。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从目的语语言的表层结构深入过渡到深层结构,开展丰富多彩的语言活动,让学生欣赏语言的美,体悟语言的情,感悟语言的魂。常见的语言活动有多种,如编写故事,创造性地让学生复述故事,或对原故事进行改编,也可以另起炉灶,借力原故事的篇章结构等。其次,可以开展填词填空,这主要是针对一些朗朗上口的诗歌或难度较大的语言作品,培养学生的语言节奏感。第三,影视评价,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和学习观,不能视看影视剧或电视为浪费时间。优秀的英文电影既有良好的语言再现,也有很好的育人价值。教师要在学生看完后针对影视开展听说活动或读写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4)开展评判性文学作品阅读活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指出,要在阅读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文学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是思想的最大承载者,教师要以时代的视角和发展的眼光来解读文学作品,让学生带着质疑、批判和创新的精神考量文学作品的前世今生,从而取其精华,提升自我鉴赏力和识别力。例如,牛津高中英语教材Module8Unit1的主题是文学欣赏,在读后活动中教师可指导学生借用后殖民主义的语言和思维来分析评判《鲁滨逊漂流记》中的鲁滨逊以及星期五的不同人物形象。
三、结束语
借力高中英语教学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是一项长期工程,它与教材编写、教师水平、学情和评价等诸多因素有关,需要学校在各个层面上共同推进。只有坚持从实际出发,遵循语言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地开展各项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才能取得良好效果,从而为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提供最强动能。
参考文献:
[1]傅山云.高中英语文学欣赏课教学实践研究[J].英语教师,2012(11).
[2]吴艳玉.高中英语文学阅读欣赏课探索与实践[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3(04).
关键词:高中英语;文学素养;教学策略;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2-0086-01
文学是人类社会思想生活和感情发展历程的记录,也是人们了解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媒介载体,只有阅读欣赏一个国家的文学,才能对这个国家的历史和文化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而当下有的英语教师关注的重点依然是语言的表层结构,对语言的深层结构尤其是语言背后的文学价值挖掘还不够,学生尽管有扎实的词汇和语言基本功,但对文学和文化的理解尚显不足。学生对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历史知之甚少,在阅读中没有形成文体意识和文学素养。
一、渗透文学素养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1)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文学素养是语言的核心素养。它是承载语言技能、知识、文化和历史的大百科全书,掌握了目标语的文学,也就附带学会了语音、词汇和语法。
(2)提升学生人文视野。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要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高速发展的社会需要和涉外交流的需求。引导学生进行文学作品阅读,渗透文学素养是扩大学生人文视野,提升学生人文内涵的必然之举。
(3)培养学生情感价值观。文学和情感态度是紧密相连的,文学宗旨是传递一定的文化和价值观,文学往往是语言的经典流传之作,具有感染性和正向性,渗透文学素养能培养学生爱憎分明、敢爱敢恨的心理特质,从而使学生发展成心智健全、情智共生的和谐之人。
二、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学素养的方略
(1)从教材解读中发掘文学价值。牛津高中英语教材是以单元为主题编写的,教师要有解读、研读教材的能力,对教材的文学素材进行提炼,让文学素养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精神食粮。例如,牛津高中英语教材Module 8 Unit1介绍了查尔斯・狄更斯的著名作品《远大前程》,此文以一个平民的笔触和视角,描述了英国19世纪初的社会状况。教师要创造性地设计多种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体悟文本的深刻内涵,摄取其中的文学营养。
(2)拓展文学资源育人价值。实现从英语教学向英语教育的转变是英语改革的方向,也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教师要在介绍文本背景或导入文本时嵌入文学的材料和内涵,让学生带着情感、态度去欣赏文本,内化主旨,分享英语语言的独特魅力和深刻内涵。例如,牛津高中英语教材Module 6 Unit2 Reading 主标题为“寻找幸福”,在学生阅读文本前,教师可让学生先欣赏欧・享利的小说《麦琪的礼物》,学生在课外认真品味此文学作品的意蕴,了解到一对年轻、贫穷但很恩爱的夫妇从泪水中依然寻找到属于他们的幸福,即便悲伤但充满了温暖,故事传递了幸福是一种人生态度和情感的价值取向。然后,由此导入文章的主阅读部分,学生因情而读、因感而思,增强了学习效果,提升了语言能力,感悟了语言内在美。
(3)创设文学欣赏语言学习活动。“语言是学会的,练会的,不是教会的。”文学更是如此。要提升学生的文学修养,就要让学生在目的语语言环境中神游,于文学语言的遣词造句和篇章结构中找到情感和人文的着力点。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从目的语语言的表层结构深入过渡到深层结构,开展丰富多彩的语言活动,让学生欣赏语言的美,体悟语言的情,感悟语言的魂。常见的语言活动有多种,如编写故事,创造性地让学生复述故事,或对原故事进行改编,也可以另起炉灶,借力原故事的篇章结构等。其次,可以开展填词填空,这主要是针对一些朗朗上口的诗歌或难度较大的语言作品,培养学生的语言节奏感。第三,影视评价,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和学习观,不能视看影视剧或电视为浪费时间。优秀的英文电影既有良好的语言再现,也有很好的育人价值。教师要在学生看完后针对影视开展听说活动或读写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4)开展评判性文学作品阅读活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指出,要在阅读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文学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是思想的最大承载者,教师要以时代的视角和发展的眼光来解读文学作品,让学生带着质疑、批判和创新的精神考量文学作品的前世今生,从而取其精华,提升自我鉴赏力和识别力。例如,牛津高中英语教材Module 8 Unit 1的主题是文学欣赏,在读后活动中教师可指导学生借用后殖民主义的语言和思维来分析评判《鲁滨逊漂流记》中的鲁滨逊以及星期五的不同人物形象。
三、结束语
借力高中英语教学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是一项长期工程,它与教材编写、教师水平、学情和评价等诸多因素有关,需要学校在各个层面上共同推进。只有坚持从实际出发,遵循语言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地开展各项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才能取得良好效果,从而为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提供最强动能。
参考文献:
[1]傅山云.高中英语文学欣赏课教学实践研究[J].英语教师,2012(11).
关键词:高中英语 七选五阅读题 教学设计
在2009年高考英语试卷中,多个地区都出现了七选五阅读题型。该题型是指从短文后的完整句子选项中,选出五个可以填入文章处的最佳选项,目的是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结构及上下文之间逻辑关系的理解和掌握。该题型的命题形式存在一定的客观性,又与完形填空的考查作用相同,在形式上比完形填空的选项少,选项内容多为句子,考查的侧重点不完全相同。因此,教师应从该题型对学生考查的能力要求出发,制订英语教学计划,培养学生解决七选五阅读题的能力。
一、七选五阅读题的特点
七选五阅读题的解题重点在于:理解文章大意,准确把握文章时态、文章主旨,梳理好文章结构,然后再从七个选项中选择最佳选项。
高中阶段学生需要掌握的词汇量大幅增加,高考题不可能完全给出学生学过的词汇。在做七选五阅读题时,基础较差的学生将无法理解文章大意,基础好一些的学生会在理解了七个选项的意思后做出选择,但选择后也并没有对文章进行梳理,没有从时态、前后连贯等方面对选项再次确认,往往会造成错选。
二、七选五阅读题解题难的原因
1.平时阅读训练中缺乏具体的阅读目标设定,且阅读教学缺乏层次
多数英语教师对于阅读课教学内容的设置都很宽泛。这种教学目标在阅读训练中是不可行的,由于范围过于广泛,教学就不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了。教师既不了解怎样教,学生也不知道如何学,更不能有效监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学目标无法在教学中体现出来。
2.任务设计不合理
对于任务型阅读课程,教师通常会将整个课程分为三个阶段,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在三个阶段中经常会出现的问题是:阅读前,阅读任务的导入过程较为复杂,超过了学生的正常能力,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识水平没有较大联系,导致学生对问题不感兴趣;阅读中,问题设计的层次感不够,不利于学生思维过渡;阅读后,没有设定相应的学习任务,不能发挥对任务输入到输出整个过程的检验作用。
三、七选五阅读题下的高中英语教学设计
1.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设置可操作性强的教学目标
由于高中生在生活中接触到的英语较少,因而阅读能力不强。对此,教师要紧密结合学生特点和具体感受来设计操作性强的教学目标。但要特别注意的是,目标的设定不宜宽泛,不是针对整个学期,而应具体到每一节课。课堂阅读目标要准确、具体、可操作性强。
例1:高三英语人教版课标必修第三单元第一课的教学目标为:
(1)Master the key words and phrases.
(2)Learn to talk about the past events.
(3)Learn to tell a story using the past and past progressive tense.
目标(1):让学生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和短语,为文章的初次阅读清除障碍;目标(2):学会谈论过去的事件,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在描述过去时间的事件时应注意的问题,把握具体时态,掌握过去时语法;目标(3):学会运用过去时和过去进行时讲述一个故事。
2.注重学生的知识背景,实现对知识背景的有效激活
Neil J.Anderson认为:阅读过程是读者提出印刷在书本上的文字间代表的含义,联系自身知识的重要过程。对此,教师在设计阅读问题时,一定要结合学生的知识背景,以简单、快捷的方式引入主题,激活学生的知识背景,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例2:高二英语人教版课标必修 Unit 2 Great scientists的教学中,教师可引入这样的问题:“Could you know some of the famous scientists in the world?”问题提出后,很少学生表现出对该问题感兴趣,大部分学生都在等待课程的继续。该问题的提出看似呼应了课题,但因大部分学生想到的科学家不同,因而无法产生共鸣。经过反思后,在第二次教学中,我对引入的问题做了一些修改,收到了显著效果。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问“力的定律是谁提出的?”(物理课最近学习内容),随后再引发学生思考“哪些科学家曾对这些知识提出过意见”。这样,学生就有了具体的思考方向和思路了,有利于活跃课堂氛围,促进学生的教学参与度。
3.利用任务的具体设计,帮助学生展开逐层的理解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层层递进的追问方式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
例3:高二英语人教版课标必修第三单元的最后一课是关于Mother Teresa的事迹。
T:Look at the picture. Do you think Mother Teresa has fashionable clothes?
S1:No, She wore the old clothes.
T:Although she is in ordinary,she is very famous. Could you tell me why she is famous?
S2:This reminds us that fashion is not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n life.
S1:Never judge a book by its cover.
教师可以按照上述的追问方式来帮助学生对三个层面进行理解,在不同问题设置中体现阅读的思维过渡。若学生回答得不好,教师还要对学生继续进行引导并追问,同时要保持一定的耐心,检测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文章。
4.了解阅读任务的相关性和传递性,引导学生从输入转化为输出
阅读后的活动设计应主要考虑以下问题:是否与阅读文章间存在关联;能否帮助学生巩固并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能否促进学生实现文章信息的有效转化。
在阅读教学中,如果只是对教材进行一味地解读和分析,而不引导和驱动学生学习,就会使阅读教学变为机械性的训练,完全背离了课程标准。在有效阅读中,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从文章中获取相关信息,还要锻炼学生对信息的加工能力和转化能力,实现英语技能的有效应用。对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在完成基本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对与文章主题相关的教学内容展开分析,实现知识的延展,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从输入转化为输出。
四、结语
七选五阅读题型同传统的阅读理解题型对比可知:该题型难度较大,且对知识点考查的手段较为新颖,命题方式也更加灵活,该题型是学生失分较为严重的题型之一。经对高考学生调查,学生普遍反映:对于该种题型,不知如何下手。对此,教师要深入研究该题型,从中找出对学生能力考查的范围,在平时阅读教学中应加以注意,对学生开展积极有效的英语阅读教学,助推学生英语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黄聚宝.高中英语深层阅读“三位一体”教学探究[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14(8).
[2]董越君.高中英语阅读课词汇教学初探[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201134(10).
关键词:教学设计;问题;途径
教师作为新课改的实施者,同时也是整个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承担着如何能沿着新课程所标明的方向来引领英语教与学,最终实现所设定的目标。高中英语教与学的大部分活动都有着课时的限制和课堂教学环境的限制。就像一次攻坚战斗,需要有精确的时间要求,有周密的计划和“战斗”方案,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因此,教师要带领学生有效地实现新课程目标要求,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完成教学的内容并实现已确定教学的目标,也需要周密的规划,即教学设计。它是英语教师的教育思想、思维模式和教学艺术的体现。
一、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设计意识欠缺,教学“照本宣科”。有的教师写教案时只关心所教教材中有哪些词汇、短语和语法,哪些句子结构学生没有学过。于是就形成了自己的实施计划或设计,就是解决这些词汇短语和知识点的教学。备课就是备重点、难点和考点,教与学的内容和活动也就都只是围绕这“三点”进行,与新课改的精神背道而驰。
2.延续传统的教学方法。传统的英语教学是一种应试性的教学,它偏离了语言教学的正确方向,使学生单纯地记忆知识。学生学习英语只是应试,并不能达到交流的目的。同时,许多教师过分拘泥于统一标准,用统一的标准和答案固定了学生的思维方式。没能及时跟进教材的更新和不关注英语教学发展趋势,沿用自己多年形成的固有教学模式,忽视或不理睬教材的变化对教师教学行为的新要求。
3.轻视教学设计,甚至不编写教案。一些教师认为,教师上好一堂课最重要的条件是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高、专业素质强,教学设计并不重要,编写教案更是形式。这类教师备课随意性特别大,“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例如,某教师一节课前面的“热身”活动搞了15分钟,而到课文理解却一晃而过,就是理解几个True/False句子,录音只放一遍,课文就这样学完了。接着开始做练习,教学本末倒置,降低了效率。
4.活动指令混杂不清。如一位教师让学生Skim the text. Read it as fast as possible.但让学生读的时候教师却放录音,要学生跟着录音读课文,在此过程中还要求学生Louder,please.到底这个活动达到什么教学目标不得而知。学生连课文都没有理解,跟着录音读有啥意义?
二、解决思路
根据多年教学实践,我认为设计高效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应当从以下几个途径入手。
1.以课标为核心的途径。《英语课程标准》主导着教师对教与学的理解。教师的教学观点影响着教学的安排、教师教学的行为;学生对英语学习认知过程及学习心理的看法;对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和教学内容的把握等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观点。不同的理解能产生不同的设计和实施,有时甚至会完全对立。
2.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的认知活动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教学双方都为对方提供信息,教学就是为了促进交流。这就是为什么新课改提倡体验式和探究式的学习,关注学生学习策略和方法的培养;强调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根本原因。
3.以教师为引领的思路。虽然教学要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但这绝不意味着淡化或忽视教师的地位。教学活动设计和实施完全要靠教师来完成。教师应该以“学法定教法,以教法促学法”。帮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法、反思学习法等。学生的学习态度、习惯和方法的形成,知识和技能的提高都取决于教师“推销”的艺术和热情、策略和方法。学生学习进程都完全取决于教师对教育教学的深刻理解与和谐把控。
4.发挥课堂主阵地的作用。课堂是实施教学理念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实际就是教学目标的具体执行过程。束定芳、庄智象认为:英语课堂教学的基本目标在于培养和保持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创作和提供学习和交流资源;帮助学生获得学习策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提供学习经验,提高学生学习效能为目标。
5.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教学资源是一切有助于教与学的信息材料(包括教材、电视、报纸、杂志、网络信息等),包括环境、社会、文化等在内有助于英语学习和解决英语学习中的情感、文化、策略等方面的事物,具有创造性的人力资源等的集合。利用多渠道技术优势拓展资源库和利用空间,实现现代化信息技术与新课程教学的紧密结合,在可能与可行条件下利用优化视觉听觉的设备和音像资源丰富内容,发挥自身的个性特长,实现教学资源优势扩大化。
6.拓展教材的功能。现代英语教学的特点就是能让学生通过各种不同的载体去接触英语,培养他们用英语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英语教材是实施英语教学的核心资源,教师必须领会教材的编写思路和结构设计,才能科学有效地驾驭教材,并在此基础上大胆拓展教材的使用功能。以往,教师把教材当做唯一的教学资源,“吃透教材、教好教材”曾是对老师的最高要求。其结果是教师的自主精神和创新能力被扼杀,教学不能从实际出发,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逐步提高自己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和开发教材的能力和课程管理的能力,适时、适度增加富有时代感、跨文化交际和现代科技信息。
三、结束语
没有思维,教学就会事倍功半。经缜密思考、精心设计的课题教学才能在有限的时空里最大限度地利用教育资源,获得学习经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因而,教学设计是提高和优化教学效果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刘兆义,《英语绿色教与学》[M].西安:未来出版社2009
3.鲁子问、王笃勤,《新编英语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郭跃进,《高中英语新课程高效创新教学法》[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5.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修订版)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一、高中阶段英美文学阅读现状分析
文学阅读对英语语言学习能力的提高,重要性不言自明。事实上,新课标在呼唤文学作品回归课堂,一些学校也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但具体到实践中,课程改革以来,真正把文学阅读引入高中课堂的学校仍然为数不多,实际效果也不明显。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英美文学阅读在高中英语课程中无法得到应有的重视。
1.教学功利主义的影响。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将生理、安全列为人类最基本的需求,被尊重和自我实现是最顶层内容。对照马斯洛五需求理论,高中英语学习过程中,如果最基本的语言知识点都没有掌握,英语成绩就无法稳步提高,文化素质、人文素质提升等都将是空谈。因此,在高中英语课程中,语言知识得分点是最基本的教学内容,几乎所有教学设计都围绕得分点来进行。在教学实践中,师生普遍认为,文学阅读对英语水平的提升见效慢,对英语成绩的贡献少,与其把时间花在文学阅读上,不如用来辅导语言知识、语法难点,这便是英语教学功利主义对文学阅读的影响。
2.语言工具论的影响。学习英语一方面是它的工具性,即语言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是它的人文性和思想性,包括语言文化和文学修养。高中英语课程更侧重于语言的工具性,着重培养语言的交际功能和语言运用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局限于向学生灌输语言知识点,并通过英语考试考查水平。相比之下,英美文学的语言更为丰富多样,具有陶冶性情、开阔眼界的作用,在培养修养、提升素质方面,效果提升远不如前者,因此,文学阅读往往被视为大学阶段的课程内容。新课标对文学阅读的定位,强化了师生的这种看法,使英美文学阅读在高中英语课程中无法得到应有的重视。
3.阅读资源匮乏的影响。目前,英美文学教学仍缺乏难度适当的优秀教材,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兴趣爱好各不相同,特别是英语基础不够扎实的学生,更加缺乏文学阅读的热情,一旦缺少对文学作品的热爱,阅读便无法完成。同时,教师的英美文学功底积累不足,对文学教学有畏惧心理,外籍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中外文学理解上的障碍,也间接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二、高中英美文学教学的价值定位
过高的目标定位及主观的认识误区,导致英美文学作品无法有效融入高中英语教学。因此,我们必须重新定位文学作品的功能。对照马斯洛需求理论,文学阅读对高中英语课程学习中的价值作用,不仅是提升人文修养和素质的金字塔顶端需求,也可以成为英语学习的基本课程要求。
1.教材资源价值。很多人质疑英美文学作品引入高中英语课程的可行性,认为文学作品难度太大,基础较差的学生将无法完成阅读。这一观点看似合理,但从教学实践来看,文学作品并非中学生高不可攀的教材资源。纵观历史,英语界很多前辈的学习经历可以给我们肯定的答案。如,季羡林回忆说:“在中学时,英文列入正式课程。在两年半的初中阶段,英文课是怎样进行的,我已经忘了。我只记得课本是《泰西五十轶事》《天方夜谭》《莎氏乐府本事》。”王宗炎也曾说:“使我对英语发生兴趣的不是英国人,而是阿拉伯人――他们创造了文学名著《天方夜谭》。对于一个14岁的青年,这本故事集太引人入胜了。在我们那个中学,《天方夜谭》是三年级唯一的教材。”由此可见,高中阶段的文学阅读并非遥不可及,只要选好教材,英美文学作品将是很好的教学资源。
2.语言学习价值。目前,高中阶段对文学作品的认识基本定位在“欣赏”的价值层面,并被教学功利主义者所抛弃。事实上,文学作品固然有其修养提升的金字塔顶层价值,但回归到高中教学当中,选适当的文学作品不仅值得欣赏,还具有语言学习的基本价值功能。季羡林等在中学阶段学习《天方夜谭》等文学作品,未必懂得欣赏文学的美感,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在阅读的同时,学习语言知识,分析语法结构,培养阅读策略。结合当前的新课标改革,我们同样可以有的放矢地开展文学阅读教学,结合考试需要,学习语言知识点,培养阅读理解策略,提高英语作文水平等。
3.兴趣培养价值。中学生的特点在于思想活跃,精力充沛,富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受目前的教学观影响,中学英语教材所呈现的语言形式主要是短文和对话,很少涉及童话、戏剧、名著等中学生所喜爱的文学作品题材。在考试内容中,阅读理解文章更是难见文学作品的身影。缺乏感兴趣的题材,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受压抑。在此情况下,迎合中学生的年龄特点,选取一些语言优美、情节动人、故事性强、发人深省的文学作品,作为英语阅读学习材料,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英语教学。
三、高中英美文学阅读的教学设计
英美文学进入中学英语课堂,不能一蹴而就,必须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开展。从价值定位来看,文学阅读应从理念、教材、阅读三方面着手实施。
1.理念方面,要突出英美文学的重要性。明确英美文学的价值之后,必须将这种理念传输给决策者及参与者。这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包括从学校到教师,从教师到学生,都应充分认识到英美文学对语言学习的重要性。其中,学校应当承担组织任务,组织教师成立专门的英美文学研究小组,制订健全有效的教学计划,将英美文学逐步引入教学课堂,通过语言教学与文学阅读的良性互动、相互促进,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锻炼学生的文化交际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引导学生准确认识英美文学对提高语言学习水平的重要性,通过戏剧表演、英语晚会等,创设形式多样的语言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文学知识的实际运用。
2.教材方面,要确保文学作品的可读性。黑塞说过:“每个人应当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欢的作品开始阅读。”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不同水平的学生所需的阅读对象也不同,偏难的文学作品会造成阅读障碍,减退学生的学习兴趣;过易的作品又不利于提高语言学习水平。同时,英美文学纳入教学课堂,又必须具有普适性的特点,这样才能有效开展课堂学习。因此,英美文学的教材选择,必须着力于解决个性与普适性二者之间的矛盾,准确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体而言,应当注意三个因素。一是课程的安排,教师要采取必修和选修相结合、精读与泛读相结合的方式,既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又确保有效开展课堂教学。二是难度的选择,教师要根据学生现有的英语语言能力,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词汇和篇幅要求选文,词汇量应在3000左右,并控制超标词汇的数量,对超标词汇宜作注解,选读作品则可适当放宽。三是题材的选择,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选择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文学作品。在诸多文体中,短篇小说篇幅适中,情节性强,有利于高中学生学习掌握。其他中长篇题材,如,狄更斯的《远大前程》、电影《哈利・波特》、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及文学名著改编本,经典作品的简写版等等,也可以节选学习。
3.学习方面,要整合新课标的教学要求。首先,文学阅读要有效服务课堂教学,包括语法分析、词义语境猜测、文章结构分析等。比如,学生在语言学习课上已经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策略,如,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这些策略可以在文学阅读课堂中使用,扫除文学作品阅读中遇到的文字障碍。其次,要开展文学作品的归纳分析。高中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已经学习过文学作品的归纳分析,具备挖掘作品主题和意义、分析小说要素结构的能力。在英美文学阅读课堂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利用语文课堂所学的相关知识,用英语的思维方式解读英美文学作品。对于中长篇作品,教师可让学生在课堂上归纳文章梗概和精选内容。结束阅读后,还可以要求学生复述、续写或评论作品,达到提升语言运用能力的目的。最后,要丰富文学作品的授课方式。许多优秀的英美文学作品不仅可以用来阅读,还可以当成学生范听、范读的训练材料,一些剧本还可以让学生扮演角色来表演。通过互动的文学作品学习,将使学生变得十分活跃,是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等各种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理想途径。
总之,英美文学作品是语言学习的重要载体。高中学生要通过文学阅读达到提高语言水平的目的,是一个复杂的学习过程。只要教师引导得当,学生勤于思考,假以时日,必将收获明显成效。
参考文献:
[1]梁亚平.高中英语新课标与英美文学名著欣赏课的开设[J].课程・教材・教法,2004(6):49-51.
[2]傅山云,高中英语文学欣赏课教学实践研究[J].英语教师,2012(11):2-5.
关键词: 思维导图 文本解读 文本探究 以读促写
一、引言
思维导图是由英国教育学家托尼・巴赞20世纪70年明的一种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是一种新的、非常重要的记忆方法。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茂的技巧,以直观形象的方式表达知识的内容结构,有效呈现思考的过程及知识的关联,在各级关键词与图像、逻辑和空间感知之间建立记忆连接。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要求,高中英语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用英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用英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然而目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教师主要进行词法和句法的教学,忽视语篇语义,忽视引导学生对文本的探究,忽视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高,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意义的建构。本文将以北师大版模块三第三单元“Car Culture”为例,从新课导入、文本阅读、文本探究及写作四个方面例谈如何利用思维导图实现以读促思、以“图”促写、以读促写的教学目标。
二、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
本课是用英国与汽车相关的资料数据说明汽车给人们的生活及社会带来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建议,呼吁人们增强生命健康意识和环境意识。学生在前面三课已经充分了解汽车交通的未来及发展的相关内容,为本课的阅读和输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节课设定以下教学目标:
1.能利用思维导图梳理文本结构;
2.能理解文本的字面意思,完成思维导图;
3.能绘制文本的思维导图,培养逻辑性思维能力;
4.能解读语言内涵,探究文本,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5.能内化篇章的写作技巧,完成写作任务。
三、教学过程
Step1导读
教师播放一个关于汽车带来的问题的视频,引导学生通过头脑风暴进行讨论。
【意图说明】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调动学生阅读本文的积极性。
Step2读中
1.快速阅读,梳理文本结构。
【意图说明】利用思维导图从整体上把握文本结构。
2.持续沉默阅读,完成文本第一部分的思维导图。
【意图说明】利用思维导图来理解文本的字面意思,获取文本信息。
3.学生小组合作完成第二部分的思维导图,并展示(最后教师展示自己的思维导图)。
【意图说明】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把第二部分的文本信息用思维导图有效地提炼出来,培养学生整合和归纳信息的逻辑思维能力。
4.文本探究,回答问题。
①What purpose do the dialogues serve?
②What’s the writer’s attitude towards cars?
【意图说明】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求学生更深入地解读文本,探究文本的言外之意,体会作者对汽车的态度,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Step3读后
1.关注文本的言外之意,讨论开放性问题。
What’s your own attitude towards cars?
【意图说明】学生结合自身的实际回答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2.文本填空。
In the last decades,the number of cars on the roads in Britain has increased by 30%. People are often left tired, angry and stressed out. Besides, many deaths are caused by pollution and accidents. Some types of cancer are related to pollution. Moreover,it causes global warming and climate change. Therefore, six tips are given as follows: use your leg, use public transport, think before you go, share cars, don’t believe in advertisement, and take action somehow
【意图说明】写作练习的设计是语言知识的运用,促进读写应用;在积累了更多的语言素材之后,进行简单的语言输出。
Step 4 Homework
Write a short passage about car Sculture in China(200 words).
四、结语
在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对繁杂信息进行梳理、加工和提炼,最终形成完整的知识链(王婷,2016)。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借助思维导图有利于更好地激活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梳理文本结构及主旨大意,有效地理解文本字面意思、获取文本信息。教师通过自身示范文本第一部分思维导图的绘制,引导学生绘制出第二部分的思维导图,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充分理解文本,提炼关键词,感知语言和体验语言运用的乐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提高语言的输入效率(邹必影,2016)。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设计探究性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最后通过对文本结构的分析、文本内容的解读及文本话题的探讨,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丰富的内容图式,让学生阅读、借鉴文本中的词汇和内容,将文本中的素材内化为自己的语言积累(郭强,2016),实现以读促写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邹必影.例谈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应用[J].中小学外语教学,2016.
一、高中英语教学设计的提出
(一)教学设计
1、教学设计的定义。教学设计这一概念,最早提出的是美国教育家Robert Gagne。自从Robert Gagne提出“ID”概念之后,国内外学者对“教学设计”的概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其中Leslie J. Briggs(1974)提出:“教学设计是分析学习需要和目标以形成满足学习需要的传送系统的全过程”。
2、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区别。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步伐的迈进, “教学设计”一词悄然取代“教案”一词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英语教学研讨中。实际上,教案并没有消失,它是教学设计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教案可以解释为教学的方案,主要聚焦在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上,即教什么、怎么教。而教学设计不但包括教学过程,也包括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教学背景分析、对学习内容的分析、对学生需求的分析、教学方法与策略的选定、教学资源的设计以及学习效果评价等。总之,教案只局限于课堂的“教”,而教学设计所包含的内容更广泛、更全面,不仅能使教师明确教什么、怎么教,还使教师明确为什么这样教,“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
(二)英语教学设计
1、英语教学设计的定义。英语教学不仅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艺术,而形成英语教学艺术特色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教学设计。英语教学设计即为英语教师基于学生特征等外语学习需求分析,设计英语教学目标,英语教学过程、英语教学策略、英语教学技术,并进行评价反馈,以进行英语教学准备的过程。
2、英语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英语教学设计包括三部分内容:分析、设计和评价。
二、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设计的原则
(一)熟练驾驭教材。从高中英语教学的角度看,教学设计就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合理地安排,形成教学反馈的过程。教材是课堂教学最直接、最主要的依据。在英语课堂设计中,教师应总览全局,组织好教材,考虑好整体教学,安排好课时,分配好各个课时内容,设置好每节课的课后作业和练习,把握各课时内容的前后衔接。同时,还要抓住教材中的关键,突出重点,分散难点,“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要努力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把教材内容激活,让学生在富有情趣的环境中轻松领会,掌握教材内容。
(二)正确把握教学方式。吴立岗在《教学的原理、模式和活动》一书中描述,“教学方式是教学思想与教学规律的反映,它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融为一体,它可以使教师明确教学应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先怎样做,后怎样做等一系列具体问题,把比较抽象的理论化为具体的操作性策略,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选择运用。”
(三)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俗话说,教无定法,因此,正确选择和灵活运用教学方法非常重要。教师要整合教材,使教学内容为学生所接受,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点,在课堂上机智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比如当学生对这堂课认识不足,学习态度不积极时,教师要提出有趣味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高中英语教学设计与教学效果的关系
经常有很多英语教师抱怨道:“我该讲的都讲了,为什么学生成绩还是提不高?”笔者认为,这种情况可能是该教师没能深入地把握课堂教学设计的宗旨,导致教学效果不尽人意。
教师上课肯定是要有教学目标的,要完成教学目标,就必须进行教学设计。而要设计好一堂课,教师首先要熟悉教材。根据教材设计出本课的教学目标,再据此设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时间、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步骤。
准确的教学设计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一堂课时间有限,精确的教学设计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最大限度地利用教育资源,使学生得到最有效的学习,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也可以在课堂上得到充分体现。从这方面讲,教学设计是获取优化教学效果的关键。
四、优化高中英语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教师工作的主阵地。要提高教学质量,从根本上看在于提高课堂效率。那么,如何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阐释高中英语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应用教学设计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明确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活动的目的性。所有教学活动都要围绕所学重点内容设计。由于教学重点不同,教学活动的内容也不同。有些侧重于培养获取信息、提炼信息的能力,有的是培养用英语进行思维并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有的是练习语法、句型等语言知识的活动。笔者设法对每一个教学活动的目的做到心中有数,力求做到活动完成后学生应取得进步。
(二)研究教学方式,提高教学的灵活性。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无论老师的知识有多么的渊博,经验有多么的丰富,都难免会或多或少地遇到一些偶发事件。这就需要英语教师在具备良好的教学素质的同时,发挥对本课堂的教学机智。笔者平时认真钻研教材,做到博学精通;注意对教材内容的前后联系;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充分了解学生个体,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兴趣爱好、课外阅读等方面的情况,尽最大努力达到“心中有学生、脑里有智慧”的完美教学境界。
一、研究设计
1.资料收集
通过调查高中英语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了解高中英语教师的课程理念、设计能力。设计内容是人教版高中英语第4模块,第2单元Working the land中的Learning about Language。实验要求被试者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1课时英语教学设计,内容围绕教材和教学对象分析,教学目标制定,教学重难点确定,教学过程设计等四个方面进行。根据被试者的设计结果,收集相关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获得相关结论。主要针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被试者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采用什么语言;被试者在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时是否围绕三维目标;被试者在教学过程设计时是否围绕自己制定的教学目标;被试者的教学过程设计是否采用某种现成模式;教学过程设计是否有评价设计;以及被试者的教学设计存在的其他问题。
2.被试
研究选取福建省2011年暑期高中英语骨干教师培训班的60位学员作为被试者。这些学员来自8个地市,有一定的代表性。共发放教学设计60份,收回60份,得到58份有效教学设计。
二、结果与讨论
1.教学设计时采用的语言分析
表1统计了被试者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采用的语言。从表中可以看出绝大部分教师在进行前三项内容设计时采用汉语表述。被试者在教学设计时采用的语言可以看出一种倾向:设计者的日常教学行为习惯,即教学过程用英语描述,而其他方面用汉语描述。其他方面用汉语描述有两种原因,一是认为用汉语描述能够使表述更清楚,二是用英语描述有困难,担心表述不地道,尤其是对专门术语的描述。例如,用英语描述的教学目标中,许多设计者把“情感目标”翻译成“Emotion(al)objectives”,而不知道使用“Affective”一词。笔者认为,高中教师在从事英语教学活动时,应该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长期努力,能提高高中英语教师的表述能力。
2.教学设计内涵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目标设计围绕三维目标的被试者达到70.69%,说明三分之二以上的老师都具备新课程理念,对新课程有一定的敏锐性,在设计目标时能将新课程理念自然融入到设计中。但是到了教学过程设计时,却只有56.9%的被试者融入了三维目标的内容,这说明两个问题:一是设计者在教学过程设计时往往会忽视教学目标,使教学内容脱离了目标设计的初衷;二是由于本课的设计内容是关于语言点的学习,某些设计者觉得难以与三维目标联系起来。第三项内容是关于教学过程模式化设计问题。往往有许多教师会根据某些固定的模式设计教学环节,使教学过程设计变得千遍一律,例如,采用“PPP”模式或“五步教学法”等。但从被试者设计的结果看,只有6.9%的人套用模式,93.1%的被试者能够根据设计内容,灵活确定教学步骤,这是值得提倡的。最后一项是教学过程中的评价设计,遗憾的是,只有12.07%的被试者设计了评价内容或提到了评价内容,说明大部分设计者的评价意识还不强,在平时的教学中可能有所忽视。
此外,教学设计还存在其他的一些问题。例如,对学生的分析模糊,缺乏对学生具体学习困难的诊断和分析;有的教学目标定位不够准确,缺乏生活化活动设计;教学过程设计过多依赖教材内容,缺乏个性和创新;设计内容偏少,语量不足,语境创设少,语用活动设计缺乏;描述性语言不够地道等。由此,笔者认为教师需要进行相关的一些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设计能力。
3.教学设计基本要求分析
在围绕教材和教学对象分析,教学目标制定,教学重难点确定,教学过程设计等四个方面进行设计时,比较成熟的设计者能够达到基本要求。例如,在进行教材和教学对象分析时,他们从学生的现有水平、认知能力、学习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他们从三维目标出发,依据课程标准、教学对象、单元内容设计教学目标;在确定教学重难点时,他们把词汇和语法项目在语境中的运用列为重难点,体现语言学习的本质特征;在教学过程设计时,他们能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从教学步骤、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和时间分配等方面进行设计,做到内容环环相扣、衔接自然、逻辑性强。
三、启示与建议
本研究分析了2011年福建省8个地市58位骨干教师的教学设计,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三分之二以上的教师基本具备了教学设计能力,他们能够对教材和教学对象做比较客观的分析,能围绕三维目标制定课时教学目标,能把握课时的重难点,并能围绕确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合理的教学过程。还有三分之一的被试者设计能力较弱,无论从课程理念还是从语言能力和设计技巧方面来看,都比较欠缺。总体而言均有改善空间。因此,要深化课程改革,提高高中英语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开展教学设计实践活动是有效抓手之一,建议在今后的英语教师培训中,加强对高中英语教师教学设计理论上的指导和实践的训练,以提高高中英语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
本研究有一定的局限性。其一是被试人数较少,且参加的对象都是各地的骨干教师,不能代表一般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其二是受到设计时间限制(1个小时),设计者没有较充裕的时间进行缜密、细致的思考和构思,也影响了设计质量;第三,设计内容出于设计者的意料之外,因为平时的教学设计多半是阅读课、听说课或写作课,很少有进行语言点学习的课型设计实践,因此也影响设计效果。
本研究以课时教学设计为研究内容,试图了解福建省高中英语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课时教学设计属于英语微观设计[6],即制定具体的英语教学活动计划。课时教学设计是英语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看出一位教师多方面的素质。如,教师具备的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语言学理论知识;教师运用系统论、信息论、学习论的能力;教师自身的语言和文化素质以及教师的创新思维能力等。因此,提升英语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有助于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美]R.M.加涅.教学设计原理.皮连生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 鲁子问,康淑敏.英语教学设计.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 王虹.小学英语教学设计的特殊性.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0(3).
[4] 王俊.从教科书到课程标准:教学设计的转型.教育科学研究,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