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5 14:58:5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质量控制质量管理,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 ; 施工工程 ; 质量管理 ; 质量控制
Abstract; based on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quality management to the project quality management and control are discussed
Keywords; construction project; quality management; quality control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由于工程质量管理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工程项目在建设过程中,按照设计图纸要求和有关建筑规范要求,建设成符合工程工程质量标准的建筑产品,满足业主的使用要求,然而有一些工程由于在施工过程中,对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力度不够,很多工程质量事故都发生在此阶段.如工程的成本控制,工程质量的优劣以及人力、物力、财力的大量调配,施工方法,施工环境的制约等。因此,加强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可以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加强工程进度,使工程项目尽快投入使用,并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保证体系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管理的职能是控制,任何管理都是通过制度,规范来加以实施的,工程质量管理亦如此。因此,在工程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必须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即:质量管理QC小组,其职能是为了对工程质量全面管理,制定攻克质量通病的防范措施,确定专职、兼职质量检查人员并得相关职责落实到人,建立质量管理网络,组织参与质量管理人员,配套工种班组长学习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及设计要求,编制特殊部位施工技术措施。在施工前做到质量管理人员全部到位,根据人员配备定人、定职、定岗,明确各自职责范围,确立工程质量管理目标,在质量控制中,做到以事前控制为主,事中,事后控制为辅的原则,把各种质量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杜绝有名无实,机构虚设,做到发现问题,当场解决,及时消除任何质量隐患,确保工程质量一次达标。
二.加強现场质量检查密度,明确质量检查责任
现场质检工作是直接控制工程施工质量的主要环节,为能更好地控制工程质量,现场专职,兼职质量检查员应实行跟班作业,跟踪检查,将质量问题控制在操作过程中。
有了好的制度,并不等于有好的工程质量,管理制度只是质量控制的一种措施,在工程实际施工中,由于施工人员的技术差异和责任意识不同,因此,在质量管理上要加大检查力度,强化质量过程控制,监督他们按施工规范和操作规程进行施工,严格执行“三检查”制度(自检、互检、复检),确保每一道工序的质量标准都满足要求,做到时时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将质量隐患消灭在工程施工的萌芽状态,避免因返工面造成损失,避免积重难返,况且有些工序完工后不易检查出来,即使查出问题也难以补救。因此,确保管理制度的良性执行,确保每一道工序,每一构件的质量都满足要求,确保高质量的建筑产品,还必须加大质量监督检查力度。当一个分部,分项及检验批工程结束后由质量管理小组进行全面检查。如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待整改结束后经复查合格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为进一步明确工程施工人员,质量检查人员的责任性,可采取以下方法,施工人员实行挂牌施工。工序结束后现场评比,奖优罚劣当场兑现,每次评比做记录,作为评比级别和先进个人,奖金的依据,质量检查员均配备各自质检专用章,验收合格后以盖合格章为达标依据。如质量检查小组在进行复核检查时,发现工程质量不达标则追究质量检查员的责任,并视情节进行处罚,并做记载作为评定级别,先进个人,奖金的主要依据,对检查不严或因指导不当的人员而造成严重失误的,一律更换,只有明确职责,加强责任心,才能保证工程质量达标。
三.制定切实措施,克服质量通病
质量通病是影响施工质量主要因素之一,如何克服质量通病,首先应从思想上有所认识,众所周知,现阶段建筑行业的主力军多为农民工,由于他们教育背景不同,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更没有参加过相关培训,所以对建筑的基本操作技能掌握得不够熟练,再加上没有建筑质量的意识,最终在施工过程中,出现过多的质量安全事故。有一些农民受到包工头利益驱使的影响,在加快工程进度的过程中,进行偷工减料,导致最后出现较为严重的建筑工程质量事故,相当部分的质量通病都是因在工程施工中不重视,工序不按规定施工,措施不当,所造成的如屋面渗漏,积水,墙面抺灰空鼓,地面空裂起砂,墙面泛碱,外墙保温固定不牢固,塑钢内衬取消,连接时不采取柔性连结,丝接,焊接,承插口松动渗漏水,电照开关,插座松动,相序不按要求布置,串户,串线,吊灯,吸顶灯不牢固等等。因此在每个分部、分项、检验批的工程施工交底时应对施工方法,施工程序做详细说明,在施工操作中应严格检查,严格把关。对特殊部位,关键工序,关键工作应有专人进行检查、布置,必要时,进行旁站,对不符合要求的坚决实行返工,用强化手段提高职工在施工质量观念,达到克服和消除质量隐患和质量通病。
四.严把材料关,杜绝伪劣建材进场使用
原材料是建筑工程施工中的物质基础,材料成本在施工企业工程成本中占有相当重的比例,一般为55-65%,因此加强材料成本管理的成败,对建筑工程施工成本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如使用不规范、不标准、不合格产品,将会给建筑工程带来严重后果,因此,在购买建筑材料时,应严格把关,特别是水泥、钢材、砌筑材料、电气、电机、消防产品、防水材料等,应认真检查数量、规格、型号是否正确,产品合格证以及特殊材料的生产许可证手续是否齐全。对水泥、钢材、砌筑材料、防水材料等均应经过计量认可的专业实验单位进行复试,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杜绝图省事,省钱购买“三无”产品用于工程上,为能做到严格把关,在建筑工程施工准备阶段,材料采购要先经过科学的决策分析,合理确定经济订货量或经济批量,决定采购项目。选择供应单位以及材料采购时间。可以建立使用集中采购制度,通过原材料、辅料及其他施工用料的统一采购平台,逐步取消中间供应环节。强化材料采购责任制,逐步降底采购成本。在施工过程中,尽可能的减少不必要的耗费,节约材料成本开支,加强施工现场材料管理,应建立建材管理领导小组,实行购买时检查,缴库时验收,使用前复核的三关制度,以达到杜绝伪劣产品使用的目的。
五.注重提高职工的技术素质
职工技术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的水准,由于现阶段推行的市场经济,给人员流动增加了更多的空间,造成新吸收的职工技术水平不了解,在实际施工时操作技术跟不上,完成工序质量低下,从而给整个工程质量带来了影响,因此,必须对他们岗前培训,使他们熟悉,理解各个工序的施工规范要求和操作规程以及质量标准,每个工序施工前,向他们进行技术交底,提出技术要求和施工时应注意的事项以及该工序的质量标准要求,并记录在案:吸收新工人时应进行理论与技术操作的考核,再根据各自水平进行合理安排,可采用掺沙子的办法,即:将操作技术较低的与操作技术高的进行合理搭配进行传、帮、带、帮助操作技术低的提高操作要领和技术,在现场设学习园地,根据所施工工序有针对性的编写技术要领,供大家操作过程中对照应用,从而达到职工技术素质的提高,确保工程施工质量。
六 结束语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质量;质量控制;质量管理;材料
混凝土是指以胶凝材料、水、细骨料、粗骨料,需要时掺入外加剂和矿物质混合料,结合实际情况将实验室设计配合比换算成施工配合比、在通过专业设备拌和而成的混合料,经振捣密实养护硬化后并形成具有堆聚结构的人造石材。按胶凝材料可分为:无机胶凝材料混凝土和有机胶凝材料混凝土;本文在这里着重介绍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构筑物等以普通硅酸盐水泥为主的普通混凝土。在整个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是框架、框剪结构主要建筑材料,其施工质量决定了这项建筑工程的优劣。为了更好地总结经验,提高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质量,根据多个工地混凝土施工的情况,将影响混凝土施工材料质量控制及管理的几个方面分述如下。
1 水泥材料
水泥:粉状水硬性无机胶凝材料。加适量的水拌和后形成塑性浆体材料,并能将砂、石材料胶结能在空气和水中硬化的粉状水硬性胶凝材料。
水泥材料在进入施工现场时,要对其包装、品种、级别、出厂日期等项目进行分批次检查,并对其强度、安定性以及其他的必要项目进行检查、复核。产品质量必须满足设计要求或者国家现行标准和规定。在施工过程中严谨使用过期和含氯化物的水泥或对其降级使用,不同品种、等级、出厂日的水泥要分别堆放,做到先到先用不能混掺使用。施工现场散装水泥要注意防潮,堆放位置要离墙、地30cm以上,并尽量处于密闭环境中。
2 砂、石材料
砂在施工中称为细集料,按直径不同分为:粗砂、中砂和细砂,通过细度模数Mf定。碎石是由天然岩石、卵石或矿石经机械破碎、筛分制成的,粒径大于4.75mm的岩石颗粒。碎石多棱角,表面粗糙,与水泥黏结较好,拌制的混凝土拌合物流动性差,但混凝土硬化后强度较高。
对于砂石材料的验收,生产厂家供货单位应该提供合格证及质量检验报告,并按批次进行验收,对于砂料每批次都要对材料的级配、含泥量检验,对于碎石料每批次都要对材料的级配、含泥量、泥块及针、片状颗粒含量进行检验。砂石材料在运输、堆放过程中,应防止杂质混入,并按产地、种类、规格进行。
3 拌合用水
拌合用水标准应符合国家标准生活用水要求,满足要求的可直接用于拌制混凝土。地表水或地下水用于混凝土拌合时,应对其按相关标准进行检验,合格的才可用于拌合用水。拌合用水中的氯化物、硫化物或者硫酸盐含量要符合混凝土拌合用水中物质含量限值标准。不能产生影响混凝土的和易性和凝结,有损混凝土的强度发展,降低混凝土的耐久性,污染混凝土表面。
4 矿物掺合料
矿物掺合料是指为了改善混凝土性能,节约用水,调节混凝土强度等级,能改善混凝土性能的粉状矿物质。主要指氧化硅、氧化铝为主要成分,且掺合料不小于5%的活性粉体材料。在一些高性能混凝土中矿物掺合量大的会起到降低温度,增进后期强度,改善工作性,提高耐久性,改善混凝土内部结构,节约资源等作用。
5 混凝土外加剂
混凝土外加剂是指能改善性能,提供经济效果,并适应新技术、新工艺而加入某种特殊的材料。混凝土外加剂在工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外加剂的使用改善混凝土制作设备、养护工艺以及材料级配的同时,也加快了工程的施工进度,节约水泥材料,并满足工程施工中的特殊要求。
常用外加剂种类及使用范围:
①减水剂是一种表面活性材料在维持混凝土坍落度不变的情况下,并能减少拌合用水的外加剂,有利于改善混凝土的物理性能及强度的增长。一般在不透水要求高的大体积混凝土、泵送混凝土中适合使用。
②早强剂指在使用中能加快硬化速度,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并对后期强度或强度增长无明显影响的外加剂,早强剂不含氯离子,对钢筋无锈蚀作用,适宜初冬和早春季节的低温条件及硅酸盐类水泥,在矿渣水泥中的增强作业和改性作用尤为显著。不适用于大体积混凝土和预应力结构中。
③促凝剂是指掺入后能使混凝土在短时间内完成凝结硬化的外加剂。适用于快速工程施工,堵漏工程,边坡喷射混凝土项目中。
④缓凝剂是指能延长混凝土凝结过程的时间,起絮凝和凝聚的作用,对混凝土后期强度增长无明显影响的外加剂。适用于大体积混凝土,油井工程项目,以及气候炎热地区、长距离运输的混凝土。
6 配合比
配合比是配制混凝土材料时,粗细集料、水和水泥的配合比例,即水泥、沙、石及用水量的重量之比。由于设备和工艺不同,配合比也不同。配合比设计应根据混凝土的强度和稠度要求、水泥品种、标号及质量水平、粗细集料的品种、最大粒径、细度及级配,以及外加剂品种、掺量等参数进行。现场施工中,应进行混凝土材料的预配试验,必要时不同的部位还需进行调整。
在合理确定配制强度的基础上,需要确定最佳水灰比值,单位用水量以及适当的砂率是混凝土设计配合比的核心参数。
关键词:过程控制;质量管理;护理结局指标
过程质量控制是护理质量管理的基础,是对设定的质量管理目标,通过建立质量控制方案,明确质控范围、标准、职责、具体实施方法、反馈途径、测量结果等,对质控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判定其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对质量问题采取措施进行补救并防止再发生,使各个环节和所有影响因素始终处于有效的控制状态[1]。我院自2015年起在全院护理单元实施过程质量控制管理,护理人员质控能力明显提升,质理管理工具运用种类增多,护理质量结局得以改善,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完善护理三级质量控制体系
形成以护理部成员、分管片区护理专家、护士长为质控成员的三级质控体系[2-4],负责制订全院护理质量目标,总协调全院护理质控,重点质控二级质控组织检查的重点问题点、对不良事件进行追踪;由质控小组、护士长组成的二级质控,分组负责专项内容质控,由科室总质控、科室专项质控负责人组成的一组质控,负责科室内分项内容质量控制[5-7]。应明确各级质控小组人员质量控制范围、监测项目、工作职责与流程。
1.2建立过程质量控制方案
1.2.1过程质控方案包括
质控目的、使用范围,质控标准、质控人员职责、质控目标、具体实施六步骤,实施具体步骤中应明确(检查人、检查频率、检查对象、检查内容、记录、反馈、整改、信息交流、分析)等内容。医院设定的护理质控目标,危重病人与基础护理、护理文件书写、消毒隔离与医院感染、健康教育、急救物品、优质护理、伤口造口与压疮管理,均按要求设立过程质量控制方案。
1.2.2过程控制方案实施
以危重病人与基础护理质控方案为例,方案应明确由谁去检查、每周检查几次,每次检查几个病人,检查哪个类型的病人,如随机抽取一个(入院24小时、呼吸机病人、CRRT、脑监/亚低温、入院>1周、特殊药物或特殊处理病人、转入/转出病人),针对明确的检查病人,再明确这些病人具体的检查内容,如(基础护理、安全护理与并发症、管道护理、护理记录、医嘱执行、病情观察),每次有针对性检其中的1项或几项内容。记录方法,要求采取5W1h的描述方法,何事、何人、何地、何时、何因、采取怎样的解决方法,记录在专用的过程质量控制表格上,便于追踪时进行根源分析。对检查后发现问题要追踪到人,并通过现场反馈、当面反馈、电话反馈、微信反馈等方式反馈到当事人,要求当事人签字确认。并将检查结果在规定时间内张贴于科室质量安全园地向全科通报,并在每月月底之前由项目负责人将检查问题点进行追踪并录入电脑发给质控组长,每月科室质量分析会议对问题进行分析整改,资料整理归档。
1.3开展过程质量控制
[8]通过开展床旁标准化交班、设立质量安全园地、开展不良事件系统追踪、进行过程质量控制几大质量管理抓手开展过程质量控制。
1.3.1建立标准化床旁交班
建立床旁交接checklist,明确不同病人的交班重点,新病人侧重健康教育,融洽护患关系;危重病人侧重病情观察、治疗、护理、用药、心理状况、检查情况,导管、皮肤状况及本班已完成和需下一班完成的工作;手术病人侧重术前准备,术后专科情况观察;出院病人侧重出院指导,意见征求等。过程质量控制时,针对上述环节内容进行检查,可以发现工作中的细节问题[9-10],及时纠正不足,帮助护士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护士处事预见性,确保护理安全。
1.3.2设立质量安全园地
各科室设立“护理质量安全园地”园地以白板形式悬挂在方便护士能随时阅读到并避免病人能看到之处,将护理质量目标、内容、过程质量控制记录表分类悬挂于质量安全园地内,各质控小组成员将检查问题点记录在此,护理人员每天下班前阅读并签字,确保自己的存在的问题自己已发现并及时进行整改,每月科室质控分析会议上,各项质控负责人进行3分钟发言,质控小组长进行5分钟发言,护士长作15分种发言,分层次总结当月质控情况,护理部片区专家每周下病房抽查科室质控会议情况,查看问题整改状况,每季度护理部组织一次全院护理质量讲评会议,分析全院护理质量,提出下季度质控重点。
1.3.3不良事件追踪管理
[11]通过成立不良事件管理委员会,对不良事件采取无惩罚性上报[12-13],护理部每月组织多学科(医务部、信息部、采购部、数据部、后勤保障部、质管部等)专家参与的不良事件讨论会议,将讨论结果形成护理不良事件纪要公布在护理质量通讯栏目内向全院公示,将需要改进的问题按科级层面及院级层面向临床及医院提交建议及要求,需要临床解决的问题,1周后针对问题点到临床进行追踪检查[14],查看问题解决情况,向医院提交的问题,由质管部提出讨论并从医院层面进行问题解决。
1.4数据来源与统计学处理
1.4.1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于护理专家过程质量控制检查中的检查数据及不良上报系统中数据。
1.4.2评价指标
对护士质控分析能力,掌握质量控制工具运用方法;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临床科室急救物品、健康教育、基础护理、危重病人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及病人满意率等结局指标来进行评价。
1.4.3统计分析
将数据采用excel进行导出,并经逻辑检查形成最终数据库。采用SPSS19.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用构成比和率对计数资料进行统计描述,用卡方检验对计数资料进行统计检验,以P<0.05为检验水准。
2结果
2.1质控分析能力增强
实施过程质量控制以来,全院护理人员更新了质控观念,形成全员参与的质量控制文化,与2014年相比,护理人员进行不良事件分析时,使用质量管理工具种类增多,由鱼骨图、根源分析法、QI手法三种方法增加至六种,对QCC法、追踪法、失效模式法质量分析工具使用频率增多,能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质量管理工具。
2.2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
我院2014年全年出院60543万人次,2015年出院人次62897人次,增涨3.9%,而2014年不良事件率4.6%,2015年不良事件率3.2%,下降1.4%。
2.3护理质量结局指标改善
急救物品、健康教育、基础护理、危重病人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及病人满意率与2014年相比P<0.001,有统计学意义,实现压疮零发生,医院感染率得以有效控制,实现了护理质量稳步提升,确保了病人安全。
3讨论
3.1过程质量控制有效提升护理人员质量控制分析能力
结果分析显示,护理人员运用质量管理工具由三种扩展到六种,护理人员使用质量管理工具种类增多,对QCC法、追踪法、失效模式法质量分析工具使用频率大幅度提升,且能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质量管理工具。过程质量控制管理涵盖了医院护理管理者、中层管理人员,临床一线护理管理人员及护理人员,人人参与质量控制、讨论与分析,形成了质量控制的主人翁意识,提而且培养了护理质量管理意识和护理管理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护理质量[14],有利于护理质量管理的灵活、动态控制。过程质量控制在保证结果与监督效果的同时,强调了对过程与环节的质量管理,从科室层面到医院(个体及系统)来解决实际工作的问题,使质量管理更加贴近实际,贴近临床,质量管理形成PDCA闭环。
3.2过程质量控制有效控制不良事件发生
结果显示,与2014年相比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1.4%,疑似警讯事件发生率呈下降趋势,通过标准化床头交接班,明确各类病人交接的重点,对重点病人、重点环节[15]、重点时间段进行管理,各级质控人员及时发现过程问题,并将检查问题通过质量安全园地展示,确保工作中的问题能随时被当时人及他人及时发现和纠正,从环节上进行有力的监控。同时对发生的不良事件通过每月不良事件分析讨论,形成专家共识,对由护理部及医院解决的问题,通过修订工作标准、修改制度流程来进行改善,须科室解决的问题,通过系统追踪来解决并改进,确保不良事件的发生得到有效监管。
3.3过程质量控制能有效改善护理结局
护理质量评价多重视对护士专业技能的考核,而较少关注患者的内心感受,过程质量控制在内容上涵盖了急救物品、健康教育、基础护理、危重病人护理、文件书写、压疮管理、医院感染等内容,与开展过程质控前比较P<0.001,有统率学意义,压疮零发生,医院感染率得以有效控制,通过有效改善护理质量[16],病人满意度得以提升,而患者满意度是结构一过程一结果模式的核心要素[17],对满意度的评价护士,护士能站在患者角度对护理工作质量进行评价,持续改进护理服务质量,而使患者对其各个方面均满意。
参考文献
[1]肖云清.环节质量控制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1,17(10):1279-1280.
[2]苏培琴.三级护理质量控制体系的应用体会[J].医药前沿,2015,5(19):219.
[3]朱蕴梅.护理质量控制在护理管理中的作用[J].医药产业资讯,2005,7:93-94.
[4]张琴,王润兰.三级质控管理在医院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与评价[J].护理研究,2012,26(6):1700-1701.
[5]梁杏莉,马明芳,李小梅.一级质量控制在开放式精神科病房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5,13(5):461-462.
[6]王俭,张丽,王喜华.病区一级护理质量控制在护理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3):350-351.
[7]王丽,朱伟波.质量控制小组对提高普外科护理质量的效果[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5,12(3):49-431.
[8]杨海燕,潮欣畅,成晓蓉.重症监护室专科护士床旁焦点护理查房效果[J].全科护理,2011,9(12):3274-3275.
[9]卫枝,林巧红,刘英代,等.床旁查房在急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及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14,14:175.
[10]刘小春,王银萍,叶敏.床旁三级护理查房在护士分层培训中的运用[J].浙江医学教育,2013,12(2):22-25.
[11]刘金莲,张洪君,张晓静.前馈控制在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4,14(11):1190-1192.
[12]徐春,徐红燕.无惩罚原则在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体会[J].护理与康复,2009,6:523-524.
[13]王非凡,崔莹,陈晓芳,等.护理不良事件管理的追踪检查分析及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14,10:750-752.
[14]庄晓艳,许勤,刘林,等.过程管理模式在护士危重急救在职培训中的实践[J].护理管理杂志,2013,13(10):742-744.
[15]张莉,程云霞.过程控制在新护士培训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1,5:183-184.
[16]王升梅.过程控制理论在导医护士带教管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1,9(4):899-900.
关键词:工程质量质量管理质量控制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工程的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建设工程质量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和关注,一旦发生工程质量问题,会直接影响公共利益和公众安全,而且还会造成极坏的社会影响。因此,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施工管理经验,浅谈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
一、加强项目管理,落实项目质量目标,强化职能部门的监督作用
建筑施工企业的项目管理不同于一般企业的项目承包,不能以包代管,而是实行项目目标管理。在工程任务下达之初,公司营业部即已将工程计划成本及利润详细算出,项目部在公司计划成本的指导下完成质量目标、工期目标。这样经营风险由公司承担,各施工项目处于同一起跑线上,有利于调动项目经理的积极性,从体制上保证了工程质量。
影响建设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的几个重要因素
影响建设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的因素很多,归纳起来比较重要的有三个方面因素,即材料、方法、环境因素,下面,我结合影响建设工程质量的五个主要因素谈谈如何做好建设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
(一)材料因素
一个建设工程项目要使用大量的材料,如原材料(钢筋、水泥)、成品(成品钢木大门)、半成品(铝合金型材)、构配件(预应力空心板)等等,而建设工程项目的实体则是由这些材料组成的。因此,这些材料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建设工程项目的质量。
(二)、方法因素
方法主要是指施工方法和施工技术,如施工方案、施工工艺和操作技能。在建设工程项目施工中,施工方案是否合理,施工工艺是否先进,施工操作是否正确,都将对建设工程项目的质量产生重大影响。
、环境因素
影响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的环境因素很多,概括起来可分为三类,即工程技术环境,如地形、地质、水文、气象、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等;工程管理环境,如质量保证体系、管理措施、管理制度等;劳动环境,如劳动组合、劳动工具、工作面等。环境因素是多变的,不同的建设工程项目有不同的工程技术环境、工程管理环境和劳动环境。而且同一个建设工程项目,在不同时间,环境因素也是变化的,如一天之内的气象条件,温度、湿度、风雨等都是变化的,而这些变化都会对建设工程项目的质量产生影响。
三、加强建设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一)、施工工艺的控制
施工工艺是决定工程质量坏的关键,有好的工艺,能使操作人员在施工过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保证工艺的先进性及合理性,公司对于不太成熟的工艺安排专人在加工厂试验,将成熟的工艺编制成作业指导书,并下发各施工主管,施工管理人员在现场指导生产时则依此为依据对工人进行书面交底,并由班组长签字接收。工艺交底包括工具及材料准备、施工技术要点、质量要求及检查方法、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
(二)施工环境的控制
施工环境对装饰工程的影响很大,尤其是油漆工程,在进行油漆施工时,现场不得有灰尘,天气必须晴朗,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必须控制好施工环境,这就要求施工管理人员在进行工序安排时要合理,避免施工污染,同时保证各工序所需环境要求,如室温要求、基体干燥要求、空气清洁要求等。因此一般结构方面的工作先进行,饰面工作后进行;头顶工作先进行,头顶以下工作后进行;隐蔽工程先进行,包封工作后进行;水电管线工作先进行,灯具、开关、插座、洁具、五金配件安装工作后进行;易受污染或贵重材料,保养不易的工作(玻璃制品、镜面、壁纸、面料、地毯等)应最后再做。如果冬季施工时,室内温度达到不到要求,则要制定相应的保温升温差措施,同时要注意火灾的发生。
(三)、施工工序质量的控制
工序质量是指施工中人、材料、机械、工艺方法和环境等对产品综合起作用的过程的质量,又称过程质量,它体现为产品质量。好的工程质量是通过一道一道工序逐渐形成的,要确保建设工程项目施工质量,就必须对每道工序的质量进行控制,这是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的重点。 工序质量控制就是对工序活动条件即工序活动投入的质量和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即分项工程质量的控制。在进行工序质量控制时要重于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确定工序质量控制工作计划。一方面要求对不同的工序活动制定专门的保证质量的技术措施,做出物料投入及活动顺序的专门规定;另一方面须规定质量控制工作流程、质量检验制度等。
2、主动控制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工序活动条件主要指影响质量的五大因素,即人、材料、机械设备、方法和环境等。
3、及时检验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主要是实行班组自检、互检、上下道工序交接检,特别是对隐蔽工程和分项(部)工程的质量检验。
4、设置工序质量控制点(工序管理点),实行重点控制。工序质量控制点是针对影响质量的关键部位或薄弱环节而确定的重点控制对象。正确设置控制点并进行严格实施是进行工序质量控制的重点。
(1)、工序质量控制点的设置原则
1)、重要的和关键性的施工环节和部位。
2)、质量不稳定、施工质量没有把握的施工工序和环节。
3)、施工技术难度大的、施工条件困难的部位或环节。
4)、质量标准或质量精度要求高的施工内容和项目。
5)、对后续施工或后续工序质量或安全有重要影响的施工工序或部位。
6)、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施工的部位或环节。
(2)、工序质量控制点的管理
1)、质量控制措施的设计
选择了控制点,就要针对每一个控制点进行控制措施设计。主要步骤和内容如下;
、列出质量控制点明细表;
、设计控制点施工流程图;
、进行工序分析,找出主导因素;
、制定工序质量控制表,对各影响质量特性的主导因素规定出明确的控制范围和控制要求;
、编制保证质量的作业指导书;
、编制计量网络图,明确标出各控制因素采用什么计量仪器、编号、精度等,以便进行精确计量;
、质量控制点审核。由上一级领导进行审核。
2)、质量控制点的实施
、交底。将控制点的“控制措施设计”向操作班组进行认真交底,必须使工人真正了解操作要点。
、质量控制人员在现场进行重点指导、检查、验收。
、工人按作业指导书认真进行操作,保证每个环节的操作质量。
、按规定做好检查并认真做好记录,取得第一手数据。
、运用数据统计方法,不断进行分析与改进,直至质量控制点验收合格。
、质量控制点实施中应明确工人、质量控制人员的职责。
(3)、工程质量预控
工程质量预控就是针对所设置的质量控制点或分项、分部工程,事先分析在施工中可能发生的质量隐患,分析可能的原因,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对策,实现对工程质量的主动控制。
质量预控示例,以钢筋电焊焊接质量的预控为例。
1)、可能产生的质量问题:
、焊接接头偏心弯折;
、焊条型号或规格不符合要求;
、焊缝的长、宽、厚度不符合要求;
、凹陷、焊瘤、裂纹、烧伤、咬边、气孔、夹渣等缺陷;
2)质量预控措施:
、检查焊接人员有无上岗合格证明,禁止无证上岗;
、焊工正式施焊前,必须按规定进行焊接工艺试验;
、每批钢筋焊完后,施工单位自检并按规定取样进行力学性能试验,然后专业监理人员抽查焊接质量,必要时需抽样复查力学性能;
、在检查焊接质量时,应同时抽检焊条的型号。
(4)成品保护
成品保护一般是在施工过程中,某些分项工程已经完成,而其他一些分项工程尚在施工;或是在其分项工程施工过程中,某些部位已完成,而其他部位正在施工。在这种情况下,施工单位必须负责对已经完成部分采取妥善措施予以保护,以免因成品缺乏保护或保护不善而造成损伤或污染,影响工程整体质量。
根据建筑产品的特点的不同,可以分别对成品采取“防护”、“包裹”、“覆盖”、“封闭”等保护措施,以及合理安排施工顺序等来达到保护成品的目的。
四、加强专项检查,及时解决问题
(一)、专职检查、分清责任
在班组自检基础上,项目质检员要对各班组的各道工序进行检查,从严要求,对不合格的要立即处理,在检查时必须分清产生不合格的原因,是由于工人操作引起,还是由于施工材料或施工方法引起不合格,查清原因后,对于反复发生的问题要制定整改措施及相应的预防措施,防止同类问题再次发生。对于工人操作引起的不合格,要视情况严重程度对工人采取处罚措施,并及时向操作人员讲明处罚的理由,使工人理解‘松是害,严是爱"的道理。
(二)、定期抽查,总结提高
关键词:工程管理;质量管理;施工企业;施工技术
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实施状况
把管理作为一门科学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和分析研究,是最近一二百年的事,而建筑工程项目生产管理的实践却几乎和人类的历史一样悠久。可以说,对项目的管理是人类最古老、最值得尊敬的成就之一。工程项目管理作为现代管理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1982年引进到我国,1988年在全国学习推广鲁布革工程管理经验,进行工程项目管理体制改革的应用试点,至今己有20多个年头了。纵观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实施、完善和发展过程,对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越来越受到各方面重视。同志曾经在《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大会上的讲话》中也谈到:实践证明,越是关系到经济命脉和国防安全的重大科技与建设项目,越要实施严格的科学管理,始终注重质量管理,这样才能取得成功。我国目前的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的主营业务是建筑工程项目的承揽建设。因此,工程项目自然而然就成为各建筑施工企业的利润中心,而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则是树立建筑施工企业信誉的窗口,也是建筑施工企业一切管理工作的落脚点。建立并在具体实施的工程项目中推广应用一套完善的质量管理标准体系也就成为每个建筑施工企业最基本的要求。我国的大部分建筑企业于20世纪90年代引进了ISO 9002国际质量标准体系,结合企业自身条件和工程项目产品的特殊性,逐步建立了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并相继通过ISO 9002国际质量标准体系认证,从而使企业走上了科学管理。
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具体措施
建筑施工企业一方面要承受我国加入WTO后大型施工企业扩张市场的压力;另一方面又面临异军突起的村镇集体劳务分包队伍所带来的竞争,挑战与机遇并存。建筑施工企业必须通过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进行规范化项目管理运作,才能不断提升施工项目管理水平。
建筑施工企业质量控制的具体措施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分析。
2.1 从施工技术方面分析
由于现代建筑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涉及的专业也越来越多,同时安装的质量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每一个专业既有自己的特定位置空间、技术要求,同时又必须满足其他专业施工的时间顺序和空间位置的合理需求。如果在技术上不能充分全面考虑,特别是一些交叉部位的细节,如果考虑不周,则极易产生问题。
1)机械设备的质量控制。设备的安装要符合有关设备的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在安装过程中,要对每一个分项、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进行检查验收和质量评定。在设备安装检验合格后,必须进行试压和试运转,这是确保配套投产正常运转的重要环节。机械设备的选择,应本着因地制宜,按照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生产上适用、性能上可靠、使用上安全、操作和维修上方便等原则。机械设备的主要性能参数是选择机械设备的依据,要能满足施工需要和保证质量的要求。如起重机的性能参数,必须满足构件吊装中的起重量、起重高度和起重半径的要求,才能保证正常施工。
2)施工方法的质量控制。在每一分项工程施工之前,做到“方案先行,样板先行”。施工方案必须实行分级审批制度。方案审完后,做出样板,反复对样板中新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改,直至达到设计要求方可执行。对于技术交底,应将其分成两个部分:一般性的分部工程技术交底和关键过程、特殊过程的技术交底。在工程实施过程中,要进行连续的监控,并应有实施记录。针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需要对施工方案进行修改,必须要制定程序化的制度文件,使施工方案的实施处于受控状态。
3)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在施工中要建立严格的交接班检查制度,根据“下道工序就是用户”的观点,在工序交接时进行签证,如果质量不符合标准,可以拒签,并向质监员或项目经理反映,在做出仲裁后方可施工。质监员应严格依据国家现行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对分部分项及单位工程进行质量检验。班级实行自检互检制,并执行按质量标准施工的操作纪律和班组分项工程质量不合格便返修的制度。对于那些质量容易波动的工序或对工程质量影响比较大的关键工序检测手段或检测技术比较复杂而靠班组自检互检不能保证质量的工序,最后交工前的检查更要严格把好质量检验关。
2.2 从施工管理方面分析
由于现行的管理体制,施工单位的分包现象普遍存在,分包单位在工作范围的界定上很难做到十分明确。主观上各单位在利益的驱使下,总希望相关单位承担更多的工作,往往造成工序上的遗漏,人为地带来一些问题,增加了协调管理的复杂性。此外,施工组织管理不健全,存在着人员责任不明确,或者是专业人员思想麻痹,认为这么大的工程项目,出现一些小问题,返返工是正常的,没什么大不了,反正以后总有办法补救处理;加之施工人员、管理人员的水平素质参差不齐,都会给施工中各专业的协调工作带来困难与不便,这也是产生问题的重要原因;由于各专业的分工协调不尽人意,每一个专业的技术管理人员,对其他专业的工作、工序以及技术、质量要求很难全面了解和掌握,这也给协调工作带来更多的问题。
要做好协调工作,必须充分认识协调工作的重要性。作为工程的建设者、管理者,从设计、监理到施工的各单位首先要从对业主、用户负责的角度认识问题,要从履行合同中自己的责任义务的角度,认真对待协调问题。同时,从提高行业标准、施工和管理水平上讲,做好各专业的协调工作也是十分必要的。
总之,只有通过对工程施工质量的认真管理,以质量求生存,以管理出效益,进行规范化项目管理运作,才能不断提升施工项目管理水平,最终为企业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黄有良.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 J].中国西部科技,2014(10):89-90.
关键词:质量管理 质量控制 存在问题 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8(c)-0163-01
1 施工企业质量管理
1.1 施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1.1.1 管理职责不落实,资源配置不充分
大部份质量管理上的不合格项和工程质量不合格的出现都与职责不落实密切相关。如在对工程分包商、劳务分包商、材料供应商选择时,往往只考虑价格或者为照顾人际关系或亲友关系,不能真正按程序、要求严格进行评价选择。
在资源配置上主要是人力资源配置不充分,如有些人员素质偏低,对设计要求难于深入理解,对相关规范标准以及政府法规、政策知之甚少,不具备承担相应工作的素质要求。
1.1.2 对分承包队伍的评价,选择和管理不能满足实现质量目标的需要。
对劳务分承包队伍的评价大多只停留在其所持证件的验证,忽视对其实际能力的考察评价。
1.1.3 预防、纠正措施的机制形同虚设。
目前,施工企业对预防、纠正措施的实施环节还比较薄弱,尚未形成自觉行为,其预防、纠正措施不能认真实施或保持。
1.1.4 对不合格信息的收集、传递、评审和处理不及时、不认真、不畅通。
质量改进是通过在过程中采取预防、纠正措施来获得更满意的成效,质量改进得到确认后,应当及时总结经验,并将其保持下去,从而在新的水平上控制质量。质量改进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依靠质量改进使之不断自我完善和提高,其最终的目标是使成本、风险、效益三者得到最佳结合。
1.2 应对措施
(1)要用市场经济的“大质量”观点教育职工,培训职工,使企业所有职工都明确自己所处的形象位置和自己的职责、权力范围,自觉地把质量、价格、成本、生产率、服务和人力、资源紧密结合起来,形成质量效益型各要素组合的“大质量”的质量体系。
(2)改变传统管理方式,建立健全质量责任制。
企业的发展靠一定的结构支撑,只有在结构合理,功能优化、职责分明的前提下,才可能形成企业的鲜明特色,形成领先竞争对手的优势。
①从企业实际出发,按照企业组织结构和分工协作的体系建立相应的工作秩序。一是从企业管理制度着手,清晰岗位职责,逐级逐岗落实责任。二是从考核和激励机制入手,依据岗位标准和岗位目标,对在岗人员的工作业绩进行考核评价,并以此作为晋级、提薪的依据。三是从教育培训入手,重视继续教育和知识更新,以满足企业发展和人员素质提高的需要。四是从企业文化建设入手,大力倡导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努力形成个人意志服从企业意志,个人价值与企业价值相统一的良好氛围。
②企业在不断完善经济责任制过程中,在经济责任制考核中应突出质量导向。也就是说,企业必须层层建立质量责任制,突出质量否决权,并实行重奖重罚,使职工的切身利益,企业的兴衰和产品质量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③要在实践中不断进行观念、技术以及组织机构等方面的创新,不断寻求符合自身实际的施工管理模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建筑施工企业一般都同时进行着多个工程项目的施工,企业与项目,项目与职工之间的利益关系如何协调好,需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来加以解决。
2 工程质量控制
2.1 施工企业工程质量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未按规定对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设备和混凝土进行检验。二是有的钢筋接头搭接长度、焊接质量、锚固构造和尺寸、箍筋的制作形状和尺寸以及安装位置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规定;有的双向受力钢筋边框部位未按要求全数绑扎。有的负弯矩钢筋位置控制不准,甚至接近楼板底面,完全丢失其原有功能。钢筋保护层大量存在厚度不一现象。三是现浇砼施工不规范,质量缺陷严重,有的工程在砼施工中任意留置施工缝,接缝部位新旧砼结合不密实。现浇砼楼板厚度与设计要求偏差过大,砼空洞,蜂窝、麻面、胀模、等现象普遍存在,砼试块养护及条件违反标准的现象严重。四是砌体工程中砂浆试块问题,墙体留槎问题和灰缝厚度等问题严重。五是有的工程未按规定及时组织地基与基础(含桩基)和主体结构验收。
2.2 应对措施
(1)工程质量控制必须建立和坚持层层负责,终身负责的质量追究制。对野蛮施工、违章作业的要严肃追究责任。
(2)施工前的控制。一是在熟悉设计图纸的基础上,考虑自身的资源(施工人员素质,材料供应,资金,设备等)和自然条件对每一道工序进行优化,认真、合理地做好施工组织设计。二是在具体的施工工艺上做好技术准备工作,特别是高、新技术的施工工艺要进行新技术、新工艺培训和施工规范的学习。三是认真进行图纸会审和设计、技术交底。
(3)工程质量的事前控制以材料质量控制为主,所有进场材料均应进行外观检查和取样检测、检验,符合要求的才能用于施工中。
(4)事中控制以工序质量控制为主,工作重点是放在单位工程关键环节,重要节点和质量多发部位,以及常见质量通病攻克上,尽最大努力控制事故发生,将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工序控制的关键是每道工序完成后,必须严格执行“三检”制度,即班组自检、项目部抽检、监理验收,合格后方准予进入下道工序施工,对出现质量问题的,要坚持“三不放过”原则,即问题原因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受到教育的不放过,没有新的防治措施的不放过。
(5)认真落实各项施工安全措施。安全工作的重点要放在预防阶段,从建立安全教育制度,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和安全操作规程入手;保证各种安全保护设施的设计与设置都能落到实处;建立健全各种安全检查,安全值班制度、安全技术交底制度。
(6)工程质量事后控制以检测、检验、验收为重点。当工程质量不符合要求时,应进行返修或加固处理,直至满足安全使用要求。
(7)工程质量控制应立足事前预控,实行预防、预警、预控。有条件的企业可在施工现场设置远程监督系统,此系统不但有现场视频远距离监控,而且实现了数字化监控同步跟踪。例如,深基坑围护结构位移、变形、沉降、监测、其数据随时在监控系统出现,一旦达到临界值,系统将自动报警,有利于将各种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3 结语
工程质量的事前控制立足于对可能存在的质量风险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事中控制的要点是将影响工序质量的因素都纳入监控状态,对重要部位建立质量控制点。
企业质量管理要有明确的管理目标,合理的组织结构,细致的职责分工,并层层建立质量责任机制,同时要在实践中不断创新管理模式。
关键词: 建筑施工质量控制质量管理
引言:
随着我国建筑事业的发展,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控制,我们着重强调建立施工现场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落实质量责任制确定工程项目的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和施工管理负责人。该体系由质量检验和工序管理两个方面组成。质量检验包括对原材料、半成品、设备的检验,工序检验和竣工单位工程质量检验。
一、控制质量的关键环节是施工管理
施工活动是通过有效的组织方法和技术途径,按照设计图纸和说明的要求,使产品得以实现的全过程,是建筑物的物质形成过程,也是建筑工程项目质量形成的实施过程。事前控制它包括的施工准备中的质量控制;图纸会审及技术交底;审查开工申请,把好开工关。
在施工过程中,包括对施工过程中的中间产品 (工序产品或分部、分项工程产品)的质量控制。控制具体有以下控制内容:第一,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包括工序控制;工序之间的交接检查;隐蔽工程质量控制。第二,中间产品质量控制。第三,分部、分项工程质量评定。第四,设计变更与图纸修改的审查。
二、建筑施工质量控制的因素影响
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的形成,受众多环节的制约,其中包括项目可行性研究、投资决策、工程勘测设计、工程施工、材料和设备供应,竣工验收、保修服务等等。在众多的环节中, 建筑施工活动是关键环节。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因素有施工单位本身和外部环境方面的,控制的关键对象是内部因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质量管理体制不尽完善
我国现行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体制是在旧体制的基础上,逐步改革完善形成的,或多或少还带有计划经济体制时代的烙印,还存在着政企不分、政出多门的状况。由此形成的局部封闭管理和内部监督体系难以实行严格、公正的质量监督,不利于建立有效的制约机制。一些政府部门执法不力,导致行业内地方保护主义、部门保护主义不能得到有效遏止,其结果往往使工程质量受到极大的影响。
2.2 建筑施工中材料因素
针对建材市场产品质量混杂情况,对材料和半成品实行施工全过程的质量预控是很有必要的。如施工项目所有的主要材料必须严格按设计图纸要求,应有符合规范要求的质保书, 对没有或项目不全的质保书,应进行机械性能及化学分析复验,不符合要求的,不得使用,杜绝因材料不合格造成的浪费和质量事故。建筑材料、构配件和半成品等,它是工程建设的物质条件,工程质量的基础。有了高水平的建筑材料和半成品的质量,才会有高水平的工程质量。因此对建筑材料和半成品要把好“四关”,就是材料采购关、试验检验关、运输保管关和使用关。抓质量必须抓材料和半成品的质量,抓管理必须高度重视材料管理。采用节约措施绝对不能对质量有丝毫削弱。新材料必须经过鉴定并掌握它的加工和使用技术,方能使其成为质量保证的新因素。
2.3 施工中的工艺方法
加强对设计图纸的学习与审查,对设计文件质量要把好最后一关。技术信息要灵,信息储备要丰富适用。检测、检验、计量等技术服务工作要做好要不断改进和提高工艺水平,是保证工程质量稳定提高的重要因素。工艺方法除了前面提到的人的技术素质以外,还包括技术方案、组织设计、技术装备、技术标准与技术规程,设计文件、技术档案和技术资料、技术情报、检验和检测技术、计量等,它存在于生产活动的全过程之中。技术的作用,最终体现在产品质量上,因此,要重视技术装备的配备数量和水平。要在施工的全过程中建立符合技术规律的工艺流程、质量标准、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建立严格的质量考核制度。
2.4 环境因素
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生产者不能闭目塞听、循规蹈矩,而应当在开拓中建立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目标和实施质量控制。影响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环境因素很多,工程技术环境如工程地点的水文地质、气候等;工程作业环境如施工环境作业面的大小、防护设施、通风照明和通讯条件等;工程管理环境,主要指工程实施的合同结构与管理关系的确定,组织体制及管理制度等;竞争环境国家和建设单位的要求,用户的需求,人的观念变化,国家的技术质量政策,政治环境,在质量控制中都应充分注意,做到综合适应,满足要求。
2.5 管理因素
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管理的因素作用极大。参加工程项目施工的全体人员应建立严密的质量保证体系,明确责任,参与管理。根据工程的特点和施工队伍的自身情况确定具体的质量保证计划,明确实施内容、方法及效果,在实施质量计划中加强质量检查,其结果要用数理统计法进行归类分析,得出结论,有经验则加以总结,成为以后保证质量的“标准” 和“制度”,形成新的质量保证措施,有问题则要作为以后质量管理的目标。每个工程项目都应进行按部位、工种,重点质量特性的全方位管理。
三、建立质量目标责任制
3.1 必须贯彻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这里所讲的“责”是指保证质量的职责。应当以职论责或岗位论责。“权”是指完成质量控制任务所需要的权限,它是实现质量承包责任的保证。“利”是指完成质量职责后根据成绩给予的报酬和激励。如发生工程质量事故, 造成浪费、返工、修补等,给用户或下一道工序造成损失的,要给予惩罚。“利”必须落实, 奖励能激发进一步提高质量的积极性。
3.2 质量承包必须有明确的对象和目标。责任目标可以文字表达,也可以定量表达。参加工程项目施工的所有人员,不论是哪个岗位,均应承担质量保证任务,尤其是项目经理, 必须承担质量保证责任。质量承包的内容随工程的进展而变化,考核标;隹也随之变化,从而使保证工程质量的工作水平随着质量控制的展开呈逐渐提高的趋势。
3.3 各质量目标责任人的责任目标应互相关联,形成体系。做到自检、互检、交接检和专检。质量目标责任制要征求执行人的意见,然后由质量管理人员同目标责任人签订责任状。
四、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目标管理
质量控制的目标是质量控制预期应达到的结果,以及应达到的程度和水平。在进行质量控制时实施目标管理可以激发人的质量控制积极性,使关键问题迅速得到解决。质量控制的目标管理应抓住目标制订和目标实施管理的两个环节。
(1)目标制订根据企业的质量目标及所施工的工程质量现状,包括工程的质量通病,以前质量控制中没有解决的问题,没有成熟施工经验的新的施工对象,前一管理循环反馈的问题,用户的意见和特殊要求,质量升级和攻关提出的特殊问题等,制订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目标。
工程的质量通病是最重要的质量控制目标因为它涉及范围广、危害大,很顽固,控制难度大。如目前普遍存在的“一裂”、“三堵”、“五漏”就应当是重要的质量控制目标。“一裂” 是指地面楼面裂缝,“三塔”是通风道、烟道和下水道堵,“五漏”是指屋面、防水地面、地下室、卫生间、水管漏。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目标的选定关系到质量控制的各个环节,关系到质量管理的效益,应高度重视。
(2)目标的实施:目标实施的中心环节是明确目标责任, 使目标责任制度化。责任明确后就要搞好自我控制,即职工按自己所担负的目标责任,按照目标责任制要求,在实施过程中进行自主管理,加强检查,开展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从而实现质量控制目标。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质量是建筑的生命,因此,要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树立对后代高度负责的思想,把提高工程质量作为建筑施工工作的重中之重。另外,良好的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和管理是取得令人满意的建筑施工质量的保证,所以我们要做好上述几方面的质量控制工作。
参考文献
关键词:工程 施工阶段 质量 管理 控制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就是有组织、有计划的对工程各环节进行一系列的控制和约束工作。开展质量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工程的整体质量,并降低工程的投资成本。以下仅针对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和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工作进行简要探讨。
一、工程项目质量管理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目的是让工程项目能够按照设计者的要求来完成,保证工程的整体项目能够按照预期的目标和质量要求来实施。要想做好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就应该做好质量计划、质量保证、质量改进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工作。在开展质量控制工作时,应该为其创造必要的资源条件,并保证这些条件能够符合工程的质量要求。各职能部门和施工单位应该保证其工作的质量,实现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各质量监督部门应该保证职权的独立性,并有计划的、有效的使用自身的职权,做好对工程全过程的质量监督和控制工作。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应该遵循质量第一、预防为主、为用户服务、用数据说话的基本原则。
二、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的主要措施
(一)项目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比较重要。工程项目施工的内容较大,涵盖的工序的较多,其施工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并且工程的质量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机械材料、水文地址、施工工艺、技术措施、管理制度、操作方法、设计、气象和地形等都能够对工程的质量产生影响。由于工程项目有固定的位置,施工体积大,但不同项目地点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也会有许多因素影响着工程施工项目的质量,所以很容易出现质量问题。工程中所使用的材料出现差异、环境出现微小的波动、操作出现细微的变化、机械设备出现磨损等情况,都会使工程的质量受到影响,进而酿成工程事故。在工程完工以后,如果工程中存在质量问题,不能够像普通的产品一样拆卸更换。所以要想提高工程项目的质量,就应该做好项目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应该对工程的施工质量严格要求和把关,应用一系列的管理、监督、培训、检测等手段和措施,来做好施工人员、材料、工艺、机械和环境等方面的控制和管理工作。
(二)做好施工人选的选拔和培训工作。工程项目的质量很大程度上都由项目施工的技术人员、服务人员和操作人员所影响,所以在开展质量控制工作时,应该做好施工人员的选拔和培训,注重对人员素质的培养和提升,并让施工人员树立质量意识。按照工程质量管理的主要观点出发,施工人员应该树立以下几种观念:质量第一、为用户服务、预控为主、用数据说话、社会效益和企业效益相统一的观念。工程施工项目中的管理干部和技术人员应该具备目标管理、质量检查、施工组织、质量规划和技术指导等能力;负责生产的人员应该具有较强的技术能力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并具备严格执行规定的法制观念;服务人员应该做好技术和生活服务工作,并不断提高工作质量。要想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就应该将素质教育、精神教育和激励政策相结合,并通过培训和选拔来挑选能够为工程项目服务的高水平人才。
(三)严格控制和审查建材、设备和建筑构配件和质量。建筑材料中一般包括成品、半成品、材料和构配件,材料质量的好坏之间关系到工程的质量问题,如果工程材料的质量不符合工程标准,则工程的整体质量也达不到建筑的要求。所以在加强工程质量控制时,必选要做好材料质量的控制,这样才能为工程的质量打好基础。所以在工程施工阶段,应该把好采购关、运输关、检测关和使用关,同时还需要对建材、设备和构配件进行全面的质量监控。对于没有合格证书的材料要坚决不予使用,并做好材料的进场检测,严格执行材料的取样检测,以保证检测报告的真实性。
(四)优化施工方法。工程项目施工中所采用的方法一般包括技术方案、组织措施、组织设计、工艺流程和检测手段等。工程的施工方案是影响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所以在制定施工方案时,一定要结合工程实际,并从技术、工艺、操作、管理、经济和组织方面进行考虑,这样才能提高工程的整体质量。
(五)利用最新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来提高质量。施工质量控制会受到施工技术的影响,技术因素中包括人员技术素质、信息、检验、装备和检测技术等。只有在施工过程中融入最新的技术理念,不断使用新技术和新工艺,并加强对工程的质量管理,才能够提高质量控制的水平。
总结:
要想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不仅需要做好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工作,还应该做好施工前和施工后期的管理工作,只有将工程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工作相结合,才能保证工程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