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5 14:58:54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关爱空巢老人,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安排一些大学生和独居老人合住,大学生可以帮助老人做晚餐、清扫房间,陪老人看电视、聊天、散步、外出采购等,这样,既照顾了老人,又省下了宿舍的租金。
2、定期组织志愿者或者发起关爱空巢老人的活动,此外还要动员社会更广泛的力量和其他各部门来关心空巢老人。如:消防部,可以设立应急处置方案,针对老人的特点设置相关的救助措施,一旦危险发生,老人也能得到及时救助。
3、在家时,多聊聊家常,可以亲手给父母做几个自己特长的小菜。这些都是让老人在精神上得到慰藉;当我们不在家时,有空的时候可以给老人多打些电话,聊聊你在异地的生活情况,或者也可以问问老人在家里的具体情况。
(来源:文章屋网 )
2009年5月9日周六上午,我随校报记者团去伏牛路居民区参加“关爱空巢老人,千名志愿者进社区”活动。来到那里,走进那个寂静的小院,地面打扫的很干净,几片树叶在晨风中飘落。这里太安静了,我们都不吭声害怕吵醒还在休息的老爷爷老奶奶们,就那样静静的站在宽敞的小院中望着翠绿的柳树。当我们和一位早起晨练的老奶奶愉快的拉家常时,顺着她的指引透过窗户,我们才看到那些充满朝气的爷爷奶奶们正在跳舞呢!我才知道自己的想法很简单,原来老人们用这种方式聚在一起,用一颗年轻的心来对待生活,他们都懂得怎样去追求属于自己年轻的梦!
我们就那样仰着头站在楼下看着他们用自己的舞蹈,享受着属于他们自己愉悦的清晨时光,仿佛我们成了另一个世界的观众,每个人都不愿意把视线从那里离开。我再次明白:“心在飞扬,未来的路再也不会害怕迷失方向,因为我们有无限可能去闯,我们有年轻的力量。只要推开窗,外面的阳光就会照进我们的胸膛。”当我帮忙把“黄河科技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的条幅挂在墙壁上的时候,我的心感慨万千,作为校报记者团成员的我在此刻只想到自己是一名志愿者,在这里大家都是一个爱心整体。
主持人刚一亮相在“关注空巢老人,千名志愿者进社区”的巨大条幅下,所有的学生们都感觉内心深处有一种冲动,今天既然来了就一定要让这些老人们感受到爱心的温暖!由郑州晚报及九院携手倡导的“暖巢活动”已经正式开幕。他们亲切的话语刚一飘到大家的身旁便引来阵阵热烈的掌声。郑州九院还特意带来支援队伍,为这些老人们提供了一个免费的咨询爱心团队,这些医护人员通过交流也告诉我们一些照顾老年生活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人们都说自己一直在寻找天使,其实天使就一直生活在我们的身旁。
当开幕式即将结束的时候,我们站在那里,听着又一个“暖巢点”正式建立这个愉悦的消息,我们爆发了雷鸣般的掌声。仰望着刚刚获得的“暖巢志愿者”锦旗,心里有一股莫名的感动。我们成了这个社区的第一批爱心志愿者!相信只要用心我们都能够拥有这份独特的幸福感,那一刻我们望着那些慈祥的老人,又像是回到了老家,回到了爷爷奶奶的身边,那种幸福感是我们渴望已久的,待在大学已经快一年了,而我们也不像以前那样方便回家看望他们,现在我们才懂得当我走过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只要有爱在,所有的老人都可以幸福的享受天伦之乐!
当活动正式开始的时候一位女生为大家带来韩雪的《想起》,当《你知道我在等你吗》的音乐响起的时候我们被那种熟悉的歌声所赋予的温暖感动不已;当感人的集体朗诵《母亲》从老人们口中飘出,我们流泪了;当学生们为老人们献上一首又一首优美的歌曲,他们欢笑了;当学生们为老人们舞蹈,他们的心随着旋律在跳动,那是一颗年轻的心;当我们的学生送去了精彩的魔术表演,那些老人们关注的眼神给了我们多么大的鼓舞啊;当我们用感恩的心来表现自己的心情时,你们又是我们忠实的听众你们用一双慈祥的眼神告诉我们,你们很开心。而我们也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用自己的歌声轻轻敲醒你们孤寂的心灵,
2015年10月29号,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小水滴志愿服务队来到了北林路街道办事处文雅社区志愿服务站,组织并开展了“手拉手,关爱空巢老人”活动。
下午一点半,小水滴队员们在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北门集合完毕,清点人数后就开始向目的地――北林路街道办事处文雅社区志愿服务站出发。一个多小时的路程,全程都是站着,但没有那个队员说累,没有那个队员想放弃,爱心就是战胜一切的力量。三点半左右,队员们到达目的地,与办事处负责人沟通活动流程后就开始了爱心洋溢的活动。先是老人们为迎接队员们而唱了两首歌。一位奶奶和一位爷爷主动上场,顿时,现场歌声嘹亮,气氛热闹,紧接着是队员们精心准备的歌曲《一生有你》《夕阳红》等。听完队员们美妙的歌声后,接下来是与老人们的互动时间,队员们教老人们唱一些现代的歌曲,老人们教队员们学习织围巾,老人和小水滴志愿服务队队员们相处融洽,就像一家人一样。在这其乐融融的气氛中,时间悄然无声的溜走了。活动时间很快就到了,队员们和老人们互留联系方式后,依依不舍的分别了。
本次活动让长期不见子女的老人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对外出的学子来说,父母不在身边,孝心可在异地体现;对老人来说,子女不在身边,孝心亦可在此处体现。
一、共青团针对留守儿童开展的帮扶情况
(一)“关爱贫困学子,守望夕阳老人”项目。2014年,由我委西部计划项目办设计实施的“关爱贫困学子,守望夕阳老人”项目,该项目获2014年“一县一品”XX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品牌项目立项,是XX市唯一一个入选项目,成为XX区13个立项项目之一。在、民政部联合举办的首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全国颁奖仪式上,荣获全国银奖。
自该项目实施以来,志愿者利用节假日先后37次前往敬老院,开展义剪、陪老人聊天、打扫敬老院的卫生、包饺子、煮糖水、文艺联欢等多种形式的关爱活动。志愿者耐心地去倾听老人心声,用心去了解老人的需求,并寻求方法解决老人的困难,让老人感受到社会对于他们的关爱。
2014年,志愿者联合“八桂义工”、“微力基金”、“一缕阳光”等爱心公益组织到公昌小学、龙峨小学等8所贫困小学开展爱心捐赠活动。为学校捐赠一批体育用品、文具、书籍、教学用品、衣物等爱心物资,并为特困生家庭送去爱心慰问金,共价值25万元;组织志愿者发起“明信片计划”,在“六一”前夕,组织志愿者收集来自全国各地的明信片祝福,在“六一节”之际,联合“微力基金”公益组织,为洞里小学、龙坪小学带去来自全国各地“六一节”的祝福和爱心文具、书籍、体育用品等礼物。
(二)“七彩课堂”活动。2014年3月至2015年1月,团XX县委组织全县西部计划志愿者开展了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七彩课堂。开展义务授课28次,定期为农村留守儿童开展英语、体育、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同时,志愿者们广泛了解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开展学习辅导,改善他们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还教他们唱歌做游戏等。除了学习上的帮助,志愿者们还注重孩子的亲情陪伴。与孩子们做游戏、聊天,动员孩子们给爸爸妈妈写信,写自己的心里话,写在学校、家里的表现,寄给父母。团XX县委还定期组织西部计划志愿者走进留守儿童家庭,为孩子们送去一些课外读物和文具,鼓励他们好好学习,用自己最好的成绩回报父母在外打工的辛劳。因“七彩课堂”活动开展得好,目前我委已经争取到全区“七彩小屋”示范点建设项目。
(三)“一个鸡蛋”计划。“一个鸡蛋”计划是由上海公益事业发展基金会出资支持,由共青团XX县委员会、野百合公益联合会、方舟公益互助中心主办的公益活动。计划以每天资助给贫困地区少年儿童一个鸡蛋的方式,改善他们的身体和智力发育状况,改变他们膳食结构不合理,以及营养素摄入量低下的现状,保证他们的身体和智力均衡发展。目前已经在我县大曹、甲板、塘袍、拥里等7所完小和教学点开餐,为800多名贫困山区少年儿童每人每天提供一个鸡蛋。
(四)“免费午餐”项目。该项目致力于帮助因家庭贫困而没有钱享受营养午餐的学生。2013年,我委积极向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申请该项目,已经在大曹小学、令当小学全面开餐,共为207名小学生提供免费提供午餐,给这些贫困山区孩子不吃午餐的历史画上了一个句点。而为龙峨小学、甲岩小学、文里小学申报的手续也正在进行。
(五)下乡家访。下乡家访是志愿者定期化、常态化的一项工作。在我委的积极组织下,XX县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们利用周末休息日和节假日时间,深入全县9个乡镇各个村屯,进行100余次的面对面家访活动,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状态、家庭情况,学习情况等,并将这些孩子的资料收集整理好,为他们争取社会公益组织的帮助。通过XX县西部项目办及西部计划志愿者的努力,每年争取社会公益组织、爱心人士等资助的爱心自己及物资达40万元以上。心守家园、香港“龙情聚”、上海公益事业发展基金、中国青年福利基金会等公益社团,长期联系我委,对我县贫困学子进行帮扶,捐赠助学资金、助学物资等。到目前为止受助学生已有240余人。
二、工作中面临的困难
(一)部分孩子有抵触心理,难接触。有些留守儿童因性格、心理健康等方面问题,不大愿意与志愿者交流,工作难开展。经过我们多次家访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的抚养人,大多数是自己的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这些老人已经年老体弱,而且普遍缺乏文化知识和法律知识,既无法辅导孩子学习,又无法真正和孩子交流。只重“养”不重“教”的抚养方式,使得许多留守儿童在学习、品行、性格等方面与非留守儿童相比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
XX是四年级的学生,她从小得不到家长的呵护,稍有错误就受到家长的训斥打骂,久而久之,产生了强烈的逆反心里,你越说,她越烦;你越打,她就越硬,导致父母与孩子之间没有交流,不能沟通。七岁那年,她因为要去广东打工的父母与爷爷奶奶闹了意见,故而被寄养在姑妈家,并在那读书。过了几年,父母又与姑妈闹翻了,又把她托付给外公外婆。外公外婆年老多病,既要照顾孙子孙女,又要照顾XX。在这种情况下,她更得不到家庭的温暖。因此,她经常把这种心态带到学校,经常和同学发生矛盾,遇事毫不冷静,经常无故旷课,成绩始终无法提高,还经常与老师顶撞。老师进行多次家访,也毫无改变之心。
(二)志愿者流动性大,参与帮扶的人员不稳定。我县西部计划志愿者是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主力军,但是志愿者流动性大,当新旧志愿者交替时,又常出现青黄不接、工作交接不好的局面,新的志愿者没经验,老志愿者服务期满已离岗,关爱工作没能持续深入,始终处于简单的送物资、陪聊天、搞卫生阶段。
(三)无注册资金、办公地点、人员补贴等。近年来,我委紧紧围绕“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通过积极探索志愿者服务活动的运作机制,定期化、常态化、深入化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活动均取得成效,并获得社会的关注与认可。“心守家园”、香港龙情聚等公益社团长期联系我委,进行公益活动。但是我县没有专门的公益服务中心,无法对爱心物资、爱心资金、志愿活动进行统一规范话管理。需成立志愿服务协会,本地干部、群众不热衷于关爱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的行动,不积极参与,全社会没有形成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的氛围,仅靠政府、志愿者或者某一方面来参与关爱活动,显得有点杯水车薪。
三、需要国家、自治区、县市统筹统筹解决的难题
(一)社会保障缺乏。一方面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以及与这种户籍制度相伴而生的户籍内居民子女免费或低收费入学,必须在原户籍所在地中考、高考等制度形成的壁垒。另一方面,学校或社区在实施留守儿童教育方案时,需要大量的资金,在教育投入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许多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解决办法都只能停留在方案制定上。
(二)学校教育收到制约。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在发展中的困惑与问题,他们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需要在学校生活中和搜到关爱和重视,需要通过老师、通过集体的温暖来拟补其发展过程中的消极影响。但留守儿童多集中于农村地区,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育投入等多方面的制约,不能及时有针对性的开展学校教育活动。
(三)无专门的公益服务管理中心。我县没有专门的公益服务中心,无法对爱心物资、资金和志愿者活动进行统一规范化管理,使我县的关爱行动还停留在原始粗放的阶段,不能更好的吸引更多的公益组织和爱心人士。
四、对策建议
1.要慎重选择留守儿童的抚养人。留守儿童的抚养人应尽早定下来,且不要随意更换,以免增加孩子的不安全感。另外,孩子身边最好有一些有文化、有责任感的年轻人,以便与孩子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留守儿童的父母应重视与孩子的沟通。留守儿童父母应摆正工作与孩子的关系,认清童年经历对人生发展的重要作用及亲子关系在儿童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学习一些必要的家教知识。在沟通、交流中,应培养孩子的是非观,让孩子明白虽然父母不能常伴身边,但不是不爱他们,而是对他们更深沉的爱,是为了给他们将来创造更好的生活、学习条件才出去打工的。外出打工的父母更应加强与老师、抚养人的联系。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伴随孩子一生的老师,留守儿童的父母应该明白,不管自己身在何处,都应该发挥自己在孩子教育问题上的能动性,主动协调抚养人、老师等多方面的力量,使得孩子更健康的成长。
2009年5月9日周六上午,我随校报记者团去伏牛路居民区参加“关爱空巢老人,千名志愿者进社区”活动。来到那里,走进那个寂静的小院,地面打扫的很干净,几片树叶在晨风中飘落。这里太安静了,我们都不吭声害怕吵醒还在休息的老爷爷老奶奶们,就那样静静的站在宽敞的小院中望着翠绿的柳树。当我们和一位早起晨练的老奶奶愉快的拉家常时,顺着她的指引透过窗户,我们才看到那些充满朝气的爷爷奶奶们正在跳舞呢!我才知道自己的想法很简单,原来老人们用这种方式聚在一起,用一颗年轻的心来对待生活,他们都懂得怎样去追求属于自己年轻的梦!
我们就那样仰着头站在楼下看着他们用自己的舞蹈,享受着属于他们自己愉悦的清晨时光,仿佛我们成了另一个世界的观众,每个人都不愿意把视线从那里离开。我再次明白:“心在飞扬,未来的路再也不会害怕迷失方向,因为我们有无限可能去闯,我们有年轻的力量。只要推开窗,外面的阳光就会照进我们的胸膛。”当我帮忙把“黄河科技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的条幅挂在墙壁上的时候,我的心感慨万千,作为校报记者团成员的我在此刻只想到自己是一名志愿者,在这里大家都是一个爱心整体。
主持人刚一亮相在“关注空巢老人,千名志愿者进社区”的巨大条幅下,所有的学生们都感觉内心深处有一种冲动,今天既然来了就一定要让这些老人们感受到爱心的温暖!由郑州晚报及九院携手倡导的“暖巢活动”已经正式开幕。他们亲切的话语刚一飘到大家的身旁便引来阵阵热烈的掌声。郑州九院还特意带来支援队伍,为这些老人们提供了一个免费的咨询爱心团队,这些医护人员通过交流也告诉我们一些照顾老年生活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人们都说自己一直在寻找天使,其实天使就一直生活在我们的身旁。
当开幕式即将结束的时候,我们站在那里,听着又一个“暖巢点”正式建立这个愉悦的消息,我们爆发了雷鸣般的掌声。仰望着刚刚获得的“暖巢志愿者”锦旗,心里有一股莫名的感动。我们成了这个社区的第一批爱心志愿者!相信只要用心我们都能够拥有这份独特的幸福感,那一刻我们望着那些慈祥的老人,又像是回到了老家,回到了爷爷奶奶的身边,那种幸福感是我们渴望已久的,待在大学已经快一年了,而我们也不像以前那样方便回家看望他们,现在我们才懂得当我走过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只要有爱在,所有的老人都可以幸福的享受天伦之乐!
经过为期五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我们xx学院关爱空巢老人社会实践队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在这几天中大家因为天气炎热而有所懈怠过,也因为生活环境不好而感到困顿过,但大家每当遇到这种情况更多地是互相鼓励,以最短的时间去调整心态,积极的投入到志愿服务当中。
在本次社会实践中,我们学会了很多也成长了很多。我们懂得了老一辈们生活上的不易,他们的勤俭节约与我们的奢侈浪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时也倍加珍惜我们幸福的生活。当他们如同我们这个年纪时正顶着烈日在农田干活,而我们坐在空调屋里抱怨这抱怨那;当他们吃着咸菜时,我们在评说着食堂的饭菜不好吃;当他们奔跑于田野时候我们正玩着各种无聊的游戏。在与老人们的相处的这几天中,老人们的无私与伟大深深打动着我们。这些空巢老人的子女常年不在家,他们有的独自生活,有的还需照料不能随父母去外地的孙子孙女,所以生活上的节俭可想而知。而且,老人们年纪大了,有的老人会经常生病,在生病期间由于子女未在身边,所以只能自己照顾自己,他们的心酸只有他们自己知道。身处外地的儿女总是以工作忙为由而不回家,这让老人想让子女回家又怕耽误了他们的工作。导致老人只能如此孤独的一日又一日的度过。生病时也只能自己强忍着,不敢告诉儿女,怕他们担心。
在暑期实践的这几天里真的感觉我们收获了许多精神食粮,在我们为老人奉献出自己服务的同时,老人们也给我们好好上了一课。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所以,在实践的这几天我们可能会因为一些事情不开心,但我们从不表现出来总是把自己灿烂的笑脸展现在老人面前。希望通过自己的绵薄之力为老人带来欢乐的时光。同时也希望那些出门在外的游子们在奔波于工作的同时也不要忘记独自在家的老父母。“子欲养而亲不在”世间最悲伤的也莫过于此。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趁父母健在时好好的去疼爱关心他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只要有机会我们就应该多去参加这种社会实践以便去更好的提升自己。
我国已经进入了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时期。养老问题,尤其是空巢老人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空巢老人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是三个方面的问题:生活保障、日常照料服务、精神慰藉问题。与此同时生产生活方式不断改变,家庭结构也正由大家庭结构向421小家庭结构转变,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单独居住或老年夫妇独立生活,儿女不在身边又无他人照料,形成了一个新的群体空巢老人,他们的生活状况问题也正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
为关爱空巢老人,及时了解全区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及关爱情况,倾听广大空巢老人对社会养老服务的意见和建议,探讨空巢老人的生活需求、生活困难,进一步改善空巢老人生活环境、提高生活水平,新浦区妇联于2012年8月在全区范围开展了空巢老人生活状况及关爱情况调研活动,对空巢老人的生活、健康、心理、医疗、养老、关爱等状况进行了摸底调查。调研以问卷调查为主要方式,辅之以访谈,对200位空巢老人进行个体化调查。
一、我区空巢老人基本情况
(一)空巢老人概况。全区总人口44万,60岁以上老人4万,占全区总人口数的11%,空巢老人近4000人。空巢老人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超过五分之三的空巢老人婚姻状况为已婚,20%的空巢老人没有固定职业。
(二)空巢老人生活状况及关爱情况
1.空巢老人的家庭状况。根据本次调查显示,近80%的空巢老人有子女,20%的空巢老人没有子女或子女已过世。对于有子女的空巢老人,近50%的空巢老人希望或愿意与儿女一起生活,41%的空巢老人不希望或不愿意与子女住在一起,另有9%的空巢老人表示住不住在一起无所谓。不能与子女一起生活的原因,有48%是因为生活习惯与子女分开居住自由,22%是因为子女工作忙没有时间照顾,30%是因为经济原因子女无能力照顾。
2、空巢老人的经济状况。空巢老人主要生活来源54%依靠退休金或养老金,其他生活来源依次为儿女供养、务农等。
3.空巢老人的健康状况。身体健康无疑是空巢老人是否拥有高质量生活的重要影响因素。据调查结果显示,70%的空巢老人患有高血压、听力障碍、心脏病、糖尿病、肠胃疾病等慢性疾病。50%的空巢老人在患病后仅采取简单治疗和间歇性治疗。
二、当前空巢老人生活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经济来源不稳定。城镇空巢老人生活条件相对好些,生活来源以企事业单位的退休金为主,一般都在1000元以上,基本生活需要能满足,经济压力相对较小。但没有工作或无儿女的空巢老人晚年生活来源只能依靠政府和社会救助解决,因此,要维持一定的生活水平有较大难度。而农村空巢老人收入来源少,除部分老人享受低保金外,绝大部分空巢老人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自己劳动所得或儿女供养,经济非常拮据,生活条件相对较差,吃、穿、用都靠自给自足,尽可能不多花钱,平时也很难吃上一次肉,逢过年过节,人来客往,生活才有所改善。如果没有子女或子女不孝顺,没有额外生活补贴,老人生活只能说是活着。
(二)身体健康状况堪忧,医疗保健不乐观。我区社会医疗保险覆盖面逐年递增,农村新农合医疗保险全覆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空巢老人就医难的问题,但是长年患病、报销比例低、就医费用贵等现实原因,致使老人通常都是小病忍,大病拖,慢性病更是吃点药凑合过去,更多老人是怕给儿女添负担,隐瞒自己病情不说,宁愿自己受苦,也不愿给儿女找麻烦。调查中,大多数老人出于习惯或现实经济状况考虑没有做过全方位健康体检。由于空巢老人的子女不在身边,无人照顾,往往在突发疾病时得不到及时救助,生命时常受到威胁。同时有些空巢老人难以照料自己,生活自理能力较差。
(三)生活孤独情感空虚,缺乏精神慰藉与温暖。不管是城区还是农村的空巢老人,他们最怕的是孤独,空虚感是他们普遍的情绪,他们生活在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的寂寥生活状态下,心里话没处叙说、有时间没处打发,生活方式单调,除了白天打牌下棋,晚上散步跳舞看电视,很少与社会交往,被社会边缘化,再加上分居子女对老人的日常陪护和亲情关怀的缺失,使老人无法享受大家庭的温暖。同时,常年劳累、情感孤独、家庭经济、医疗压力再加上思念亲人等复杂的情感因素加重了老人的身心负担,使他们心情抑郁、惆怅孤寂、行为退化现象不断加速。
(四)安全问题存在隐患,易成事故受害者。在日常生活中,空巢老人要面对各式各样的安全问题。疾病突发时无法求助、外出走失后无法联系亲人,意外摔倒、磕绊,甚至烧饭、洗浴中的意外,都可能给老人带来危及生命的危险,更有甚者因煤气中毒、突发疾病死于家中无人问津的事故频繁再现。同时,一些空巢老人由于年龄大,警惕性不够,行动不便,易成为犯罪分子实施犯罪的对象,针对空巢老人的人身伤害、盗窃、抢劫、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越来越多,使得老年人的人身安全和生活稳定受到一定影响。此外,安全问题还有用电、用火不慎而造成安全威胁和自然灾害威胁等等。
(五)助老服务需求与供给矛盾突出。由于绝大部分的空巢老人受传统与经济状况的影响,倾向于选择家庭养老,认为住在养老机构没有自由,照顾和伙食也有所欠缺且花销太大,无法负担,同时希望子女能常回家看看,陪自己聊聊天。这就催生了助老服务需求不断增加,但目前社区助老服务人力资源不足、助老服务队伍专业化水平较低,制约着助老服务质量的提高和专业化水平的提升。而且由于空巢老人收入水平总体较低,有服务需求却没有能力购买,他们更需要的是来自政府、社会组织公益性的助老服务。
三、改善空巢老人生活状况的几点建议。
(一)在子女关怀和照顾方面。
1、空巢老人的子女必须尽到经常联系老人、看望老人,照顾老人,给老人提供生活保障的义务。在这方面,舆论可以监督,社区可以根据空巢老人的具体需要,帮助空巢老人与其子女联系,比如可以按照为其建立的信息资源库,定期与空巢老人们的子女联系,提醒其要慰问父母或者来看望父母等。
2、对于高龄、丧偶、有疾病的空巢老人,子女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为老人请受过专业培训的家政护理或保姆,以尽孝心。
3、子女应支持丧偶空巢老人再婚。对于丧偶的长辈,家庭成员应排除社会偏见和传统家庭观念的束缚,支持老人寻找合适的生活伴侣,安度晚年。
(二)在社区服务方面。
1、一方面,社区应当建立准确的老人信息库,特别是空巢老人信息库。信息库应当包括:老人姓名,年龄,性别,身体状况,身份证号码,社会保险号码,学历,专业,爱好,电话,子女情况,子女的联系电话、地址,退休前的供职单位等等。基层政府机关根据社区提供的信息备份,必要时予以核对,并根据信息库的信息提供相应的公共服务。另一方面,推广和建立空巢老人信息服务网站,为空巢老人的家属提供反馈信息的服务。
2、大力发展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统筹规划在每个社区建立多功能的老年服务中心是较为有效的措施,使老年人的一般医疗保健可在社区服务中心解决,同时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等服务,实现一条龙式的服务,使空巢老人得到妥善照料;由国家补贴,社区执行,把社区一些下岗职工和闲散人员组织起来,对他们进行培训,为行动不便、生活不能自理以及高龄老人提供代请保姆、钟点工、家庭就医等护理服务;设立呼叫救助系统,使空巢老人的安全隐患问题得到有效预防和控制;鼓励和接纳社区、学校、及社会志愿者为空巢老人开展关爱服务;在社区多发展老年群体文艺活动组织等,丰富老年人的休闲娱乐方式。
(三)在政府服务方面。
主要解决好空巢老人最迫切最需要的养和医的问题。
1、关于养的问题,政府要做好健全和完善城市空巢老人的最低生活保障体系的工作,确保空巢老人的基本生活需要得到满足。同时要增加对社区养老服务资金的投入,另外,要制定相关的规划和落实有关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多渠道、多形式办社会养老福利事业,与此同时,政府有关的宣传部门要正面宣传养老机构的形象,消除空巢老人对养老机构的不良看法。
2、关于医的问题,建立和完善城市医疗保险、城市贫困空巢老人的医疗救助、生活救助制度等基本医疗保障,减轻空巢老人的负担,使老人们看得起病。而对那些情况特殊,在医疗上特别需要帮助的空巢老人,可以通过社区建立的空巢老人的信息资料,筛选出真正因病至贫、因吃不起药而饱受病痛折磨的人群,然后政府给予救济。
(四)在社会力量系统服务方面。
1、在志愿者服务上,社区志愿者,比如那些具有奉献意识,想要发挥余热,服务社会的中低龄老人可与本社区的高龄空巢老人或其他有需要的空巢老人结成对子,以老老互助的方式帮助空巢老人。学校志愿者,比如大学生志愿者为空巢老人开展有针对性的关爱服务,如心理、法律、医疗等方面的咨询、文艺汇演等。社会志愿者,比如红十字会、老年人志愿者服务协会等一些在老年康复、护理、保健、营养、心理方面的专业人士加入到服务队伍中,为空巢老人提供专业化的服务。
2、新闻媒体要多渠道关注和报道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及时披露空巢老人的问题,以引起社会的重视;或为空巢老人刊登寻求社会经济救助的启事等。
3、社会兴办多层次多样化的社会养老机构,增加养老机构的数量并提高其服务质量,实现社会化养老与居家养老的有效结合。
(五)在空巢老人自身方面。
1、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减少对子女的情感依赖。
摘要:我国正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空巢老人”现象日渐突出。这些人在生活的照顾、心理的开导、精神的慰藉等方面都存在许多问题。由于没有子女在身边和心理空虚寂寞等原因,使得空巢老人问题成为老年人问题中的典型代表。空巢老人问题,必会成为目前和将来整个社会关注的伦理问题。
关键词 :空巢老人;代沟;伦理问题空巢老人,其一指从未结婚或丧偶、离婚的老人;其二指无子女或与子女分居的老人。我国目前已有近四千万空巢老人,家庭空巢化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受社会、经济、文化、观念等多种现代化因素影响,空巢老人的伦理问题亦成为我国将来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一、空巢老人伦理问题产生背景
1.社会结构变迁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快,劳动力流动日益频繁,流动频率逐渐提高,“父母在,不远游”的传统道德观念束缚被彻底打破,中国正在经历着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大量的农村或小城市中青年人开始进入大中型城市就业,或在就业前景更好的地区学习、工作、成家,这使得原有家庭代际关系趋于松散,代际分开居住,老年人留守家庭中。据2013年全国老龄委统计的数据,目前全国1.67亿老年人中有近一半过着空巢生活。但从客观来看,“空巢老人”现象的出现,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2.家庭结构转型
自1980 年以来,我国家庭规模有了明显的变化,受计划生育政策的直接作用以及人们生育观念转变的间接影响,独生子女家庭增多,家庭结构与规模出现新的趋势,家庭户规模小型化,家庭结构核心化。人口与社会学家指出,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已实行30多年,若干年后,随着独生子女逐渐步入中年,他们的父母进入老年,“空巢家庭”将越來越多。可以想象,“空巢家庭”将是21世纪我国中老年人家庭的主要模式。
3.思想观念的改变
中国式家庭的传统观念是养儿防老,以血缘为纽带,共同生活。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思想素质发生巨大变化,曾经以“四世同堂”为幸福的传统家庭伦理观念发生了重大改变,从注重伦理关系转变为重视经济关系。父母和子女在生活习惯、价值观念、活动方式上差距加大,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追求时尚和新潮思想,或由于工作繁忙而不愿意或无法和父母居住在一起,也有些老年人不想在晚年还去为子女的家庭、工作和照顾孙辈等所累,希望拥有更多的自由和空间,主动选择“独居”,由此产生了空巢问题。
二、空巢老人面临的伦理问题
1.缺乏精神慰藉,情感无法得到有效满足
“慰藉”就是安慰、抚慰。原则上来说,对空巢老人心理上的伦理问题,子女应该承担责任,去安慰和抚慰他们。法律规定,子女有赡养老年人的义务,这其中赡养的意思,不仅仅局限于对老年人经济上的供养,还包括对老年人心理上的慰藉。
一方面,子女应该在道德行为上给予空巢老人心理上的慰藉。心理空虚寂寞、孤独广泛存在于空巢老人中。空巢老人的子女即使没有跟老人们一起居住,也可以从其他方面帮助他们缓解空虚寂寞感。另一方面,是老人自己给予自己慰藉。空巢老人也应该主动结识一些老年人,还可以参加社区活动或者老年大学,在这些活动中能认识到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这样,在空虚寂寞的时候,这些业余生活和爱好就能够充实他们的生活,做到自我安慰。
但事实上,在空巢家庭中,子女为了保证老人衣食无忧,往往外出求学、工作,无法时时陪伴在父母身边,老年人的心理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虽然大多数空巢老人都能理解,但也感到十分无奈。而且老人日渐年迈,身体状况不佳,行动不便,活动范围大多局限在屋子里,接触的人可能仅仅是老伴。因此,生活缺乏乐趣,精神感到空虚,导致了各种生理和心理问题。
2.服务需求得不到满足
空巢老人生活的基本保障是良好的经济基础,而日常生活照顾和非日常生活照顾中,老年人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时主要依赖和求助配偶及子女,但通常空巢老人的子女并不能在身边照料。
大多数的空巢老人在生活上基本可以照顾自己,但也有一些空巢老人自理能力基本丧失,并需要有人在他身边时刻照顾其日常起居。同时,即使是那些身体状况良好、生活可以自理的空巢老人,也有需要被人帮助的时候。
据调查显示,空巢老人家庭的老年人患病率达80.7%,比非空巢老人平均患病率高10.03%。由于老年人机体功能下降及对各种危害因素的抵抗能力下降,没有足够的体力和精力照顾自己,尤其是很多患有慢性病、大病的老人,更无法照顾自己基本的饮食起居,因此空巢老人病情加重或暴死家中的例子也时有发生。
在这种家庭照顾的功能慢慢减弱之下,空巢老人需要社区照料服务的需求就变得较为强烈,且这些服务需求涉及空巢老人日常生活的许多方面。但在农村地区,医疗卫生水平有限,儿女不在身边,身体和精神的双重压力很容易使空巢老人患病。甚至一些犯罪分子专门针对空巢老人家庭进行盗窃、抢劫、诈骗等犯罪活动,老人往往求助无门而遭受损失。
3.法律保障制度不完善
我国的养老保险到2011年就实现了全覆盖,但是因为保障水平有限,在某些时候没有起到多少实际作用,并不能真正解决老人的经济问题。
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退化,更容易无可避免地患上一些疾病。但现在医疗费用过高,“有病没钱治”这一现状是社会上公认的,空巢老人在经济状况不是很好和身体容易患病的前提下,感觉到了医疗制度的不公平。据有关部门调查,老年人全年人均医疗费占总人口的2.56倍,占总人口10%的老年人口其医疗费用占总人数的30%,目前还有上升的趋势。所以,沉重的医疗负担就成了空巢老人们关心的问题之一。
大部分空巢老人因为有退休工资或子女长期在发达地区工作,生活条件相对较好。但也有部分空巢老人用于资助儿女的费用较高,没有什么积蓄,退休之后,他们的工资收入比在岗时低很多,年纪大了又没有了工作的能力,子女生活状况不好或不关心老人,有些老人连日常生活都成问题,即使生病也只能忍受病痛的折磨,生活拮据势必影响他们的晚年生活质量。
所以,建立健全法律政策,保障空巢老人的合法权益,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是非常必要的。
三、解决空巢老人问题对策
1.加强家庭伦理道德建设,宣扬孝文化
孝文化作为传统文化中的一项,对于空巢老人和社会之间的和谐起着尤为关键的作用。所以,关爱空巢老人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要大力弘扬中国孝文化这个传统思想,让它广泛存在于社会中,影响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让社会给予空巢老人道德支持。
社会上的道德舆论要加大对孝文化的宣传,加强道德舆论的正确导向作用。比如,在公共场所挂上一些弘扬孝文化的标语,时刻影响人们的视觉,让关爱空巢老人的标语深入人心;或在电视上多播放有关孝文化的知识和公益广告,加强道德舆论的导向作用,指导人们去关爱空巢老人。这样就有利于社会上各个阶层的人们重新认识或者唤醒他们的孝文化。
⑵学校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道德教育,专门开设有关孝文化的课程。道德教育要从孩子抓起。要加强宣传教育,使年轻人体谅老人,理解老人,从一言一行上孝敬老人,尽可能减少老人的孤寂感和失落感。社会上有着很好的道德氛围,大部分人们都去向老年人尽孝,才能让空巢老人的伦理问题不会在以后愈演愈烈,从而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
2.建立社区养老服务
构建社区的关爱网络,就是要求社区中的空巢老人和社区中的其他居民,甚至影响到周边地区,在这个大范围内形成一种互帮互助、主动关心爱护空巢老人的道德风气。社区关爱网络的建立,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解决空巢老人的生活困难、精神空虚寂寞和医疗救助等伦理问题,还能够促进社会上关爱空巢老人道德风气的形成。
首先,社区要建立相关的道德制度和配套设施。比如,建立高龄、空巢老人信息数据库,形成高龄、空巢老人探望制度,根据条件安装应急呼救装置等。其次,空巢老人自己要打开心扉去接受这一道德行为,有些空巢老人由于长期精神空虚,对外界的帮助有着抵触心理。他们应主动接受帮助,并和其他空巢老人形成互帮互助的小团体,这样不但能让关爱网络更好地发展下去,也能够帮助他们认识更多的朋友,从很大程度上解决心理的空虚寂寞。最后,社区居民的道德水平要提高。构建社区关爱网络不是一个人或几个人的事情,需要人人都行动起来才能够完成。因此,要加强社区居民的道德教育,宣传社区关爱网络的好处,让社区人员都来参与这个利人利己的行动。
另外,可以开展社区志愿者无偿服务,建立志愿者队伍。比如联系一些高校的学生或者志愿者组织到社区来,让他们到社区去为空巢老人进行无偿服务。这样既能让他们体验生活,又能锻炼他们的能力,最主要的是能够提高青少年的道德素质;也可以在经济上提供一些援助,让社区内下岗或者无业人员积极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让他们对有空巢问题的老人开展有针对性的帮助。
3.制定并完善相应的政策法规
法律制定的过程是彰显公平正义的价值,也是针对一些伦理现象、道德问题来制定的,以最终到达人人平等的目的。法律应该针对空巢老人的特点设立一些法律法规,让空巢老人权益得到保障。
在经济上的无助感是空巢老人的一个特点。虽然国家也设立了养老保障制度和医疗方面的人性化条款,不过空巢老人相比非空巢老人在经济上更加困难,比如说在吃饭和日常生活用品的开销上,空巢老人只能自己负担,而非空巢老年人就能够跟着家人一起负担,相比之下花费少一些。所以,法律应该本着公平的原则,在养老保障制度和医疗方面的条款中加大对于空巢老人的经济补助,让他们感觉到法律给予的权益保障。
当然,我们还可以学习和借鉴国外在解决空巢老人伦理问题上的成功经验。例如,法国有条件的空巢老人就会让别人搬到自己的家中,组成新的家庭,重温家庭的温暖和亲情。在英国,空巢老人会组成一个“老年村”。“老年村”里面设施齐全,并且还有许多人性化的规定,比如汽车限速、严格控制宠物的饲养等等。
总之,关爱空巢老人只靠单个家庭是不够的,要靠集体的力量和社会共同努力来担当。
参考文献
[1]刘喜珍.老龄伦理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2]刘海鸥.从传统到启蒙——中国传统家庭伦理的近代嬗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3]俞志新.关于“空巢”现象的分析与思考[J].杭州科技,2002(03).
[4]陈建兰.城市空巢老人生活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社会科学辑刊,2009(04).
[5]刘美萍.社区养老:农村空巢老人养老的主导模式[J].行政与法,2010(5).
[6]亚平.渴望空巢——英国空巢家庭采访记实[J].中国经贸导刊,20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