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大学生期末自评报告8篇

时间:2023-03-15 14:58:3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大学生期末自评报告,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大学生期末自评报告

篇1

关键词:理实一体 实训 职业素质 评价

职业素质是人才选用的第一标准;职业素质是职场致胜、事业成功的第一法宝。职业素质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不同的职业,职业素质是不同的。对建筑工人的素质要求,不同于对护士职业的素质要求;对商业服务人员的素质要求,不同于对教师职业的素质要求。

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即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突破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教学环节相对集中。它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设定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让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全程构建素质和技能培养框架,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没有固定的先实后理或先理后实,而理中有实,实中有理。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在理实一体化课程中怎么进行职业素质的培养?

一般情况下,理实一体化课程的考核与评价以平时为主,期末为辅。考核分理论考核和实训考核,其中,平时出勤及表现、课外作业完成情况占20%,项目考核(操作)或单元测验(理论)占50%,期末考核占30%。这是一般理实一体化课程的考核发方式。这种考核方式培养的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是非常优秀的,能动手,能进行项目的完成。具有一定的职业技能。但是职业素质的培养基本上没有。为了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通过针每一项实习任务,我重新设计了评价方式。见下表:

一、通过实训习惯来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

道德不是小事,但是却从小事做起,通过平时的操作习惯入手,由按时按量完成,通过6S管理来让学生培养诚信的道德品质。

二、学生自评的评价来培养学生的职业作风

通过学生自评,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对自己的评价,从而看出学生的作风是否严谨通过一次次的评价让学生养成诚信严谨的职业作风

三、通过实训操作的评价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实训操作就是学生的岗位能力,具体的实训操作让学生具备完成这项工作的职业技能。

四、通过自主创新和实训报告的评价来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

自主创新能力是从事职业能不能长久的一个能力,通过创新能力的评价,让学生学会从这个职业来思考问题,而实训报告是对其职业过程的分析和总结,只有通过分析和总结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这就是职业意识。

五、通过实训答辩来培养学生的职业行为

答辩是对学生认知,只有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才能进行一定的行为,没有认知的时候行为是不同的。我们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就是认知的多少和其行为的关系。通过这一个答辩具体的来培养学生的职业行为。

这就是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理实一体化课程的职业素质培养一点小小的心得。

参考文献:

[1]许慧清.养医科女大学生职业素养的探索和思考(J).温州医学院学报,2005年第03期

篇2

[关键词] 英国;公民教育;评估;中学

[中图分类号] G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1128(2008)03-0039-03

世纪之交,公民教育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教育的焦点。1999年英国资格与课程局(The Qualifications and Curriculum Authority,QCA)宣布,从2002年8月起,中等教育阶段(key stage 3、4)开设公民课,并作为必修科目之一,个人、社会与健康教育(Personal,Social and Health Education,PSHE)作为非法定科目配合进行公民教育。① 英国资格与课程局提出:公民教育包括社会与道德责任、参与社会生活和政治常识三个部分,其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学会自信,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在当地还是在国家甚至是国际层面上,都要为自己的行为担起社会和道德责任;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和理解,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为社会服务。② 自实施以来,英国的公民教育已有一定的进展,但由于公民教育作为一门国家法定课程在学校实施的时间不是很长,因此还面临着不少问题,尤其是公民教育的评估更成为关注的核心问题。

本文就英国当前的公民教育评估模式、方法进行简要的描述,同时通过对英国学者在三所学校调查的剖析,揭示了英国中学公民教育评估的具体实施情况,以期对我国公民教育课程的开展提供参考。

一、英国中学公民教育的评估标准

英国公民教育课程的评估都必须按照资格与课程局(QCA)规定的标准进行。根据资格与课程局(QCA)颁布的中小学公民课程标准,其中第三、四关键阶段(key stage 3、4)包括如下内容。③

第三关键阶段(key stage 3,相当于我国的初中阶段):要求学生通过技能、知识与理解方面的学习,广泛掌握和理解有关社会热点事件、公民权利、公民责任、公民义务、志愿者团体的作用、政府职能、公共服务机构、刑事司法以及法律体系等多方面的知识,同时学会搜集信息、组织与发表个人意见、包括如何使用媒体等,学会理解社会的变化。再者,学生应参加校内活动和校外社区活动,对己、对人、对学校和社区表现出个人责任心和合作愿望。

第四关键阶段(key stage 4, 相当于我国的高中阶段):要求学生继续通过技能、知识与理解方面的学习,广泛掌握和理解有关社会热点问题、了解公民权利、公民责任、公民义务、志愿者团体的作用、政府职能、刑事司法以及各级法律与经济体系,学会获得、使用不同的信息渠道,包括利用媒体搜集资料、能组织和表达个人见解,同时学会评估社会各个层面中的社会变化方式的影响。另外,学生应有效地参加校内活动和校外社区活动,积极参与一些重大事件的评估,对己、对人、对学校和社区表现出个人责任心和合作愿望。

二、英国中学公民教育的评估方法

英国中学公民教育评估中,教师是第一负责人,教师必须根据英国资格与课程局所规定的公民教育评估标准,评估学生在公民课程学习结束后的成效。公民教育所采用的评估方法主要有:④

1.运用学生的档案袋进行评价

目前英国很多学校正在发展运用以档案袋为依据的评估方式,用以搜集学生公民教育方面取得的进步。⑤ 开设公民教育课程的学校都会为学生保留一份公民教育的进展情况和成绩记录,包括在关键阶段末教师评估的结果;学生参与社区活动、实践活动等相关的资料;学生合作完成的任务;学生的书面作业如研究报告、观察报告等。这种档案袋评价方法既可以用于平时学生掌握公民教育的形成性评价,也可以用于年终或学期末的终结性评价。

2.利用多种资源进行全面评价

英国的中等教育评价方式不仅运用档案袋,也考虑到学生的全面表现。教师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评估时,通过开展班级讨论,对学生做出全面的评价。同时教师也要考虑到学生在技能、知识和理解方面的长处与不足,根据学生多方面的表现,利用多种资源证明学生在关键阶段取得的收获。例如,学生的个人陈述、自我评价、公民日记、网页制作;学生参加社区活动和实践活动相关的照片资料、在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学生的书面作业如研究报告、观察报告、思想汇报;教师的观察日记、会议资料、活动记录;同伴观察记录等。

3.注重学生的自评和互评

教师在给出公民教育最后结果之前,一般会安排学生自评和互评活动。首先让学生填写个人评估表,在师生面前做自我陈述,汇报在公民教育课程中的成绩和不足。然后,同学们对这个学生的陈述和实际表现进行评议,给出结果。最后教师根据学生自评和同学互评的情况,结合学生平时在公民课程中的表现给出最后的评估结果。

三、英国中学公民教育评估的具体案例分析

英国公民教育进入正式课程以来,很多学者、教师、政府主管部门都很关注其实施,也进行了多项研究。玛丽・理查森(Mary Richardson)于2005年10月对三所学校的师生进行了调查,发现三所学校的评估方法如下:⑥

学校A:学校里8~11年级的学生都有一个档案袋。档案袋包括:学生每学期末完成的书面作业;学生的个人陈述;参加社区活动、班级讨论的记录;参加志愿者工作的情况;教师的评估等。除此之外,学校为了更恰当地进行区分,还划分了8个等级。通过这些评价方式使学生更加了解他们在公民教育课程中的优点与不足。

学校B:学校为学生保留了一份记录作为公民个人、社会与健康教育(PSEC)成绩的证据。在第三关键阶段(key stage 3)的最后,学校并没有正规的考试,只有一份简短的个人陈述。在每学期末,学生们都会收到一张记录卡,且要求他们记录平时的实践活动是否与公民教育评估标准一致。

学校C:所有学生在第三、四关键阶段(key stage 3、4)都有一个档案袋,包括书面作业、考试、志愿者工作情况、参与社区活动和实践活动等,学校根据评估标准也划分了等级。学校重视学生的参与,利用自评和互评的方法,使学生了解自己公民教育知识、技能和理解方面的优点和不足。

在调查中,玛丽・理查森发现教师对学生公民教育课程成绩的评估还达不到得心应手的程度。由于公民教育课的大多数老师是从其他课程中改行而来,虽然也接受过短暂的公民教育培训,但仍对公民教育准备不足;再者,教师习惯了原来的课程评估方式,对于公民课程的评估还存在着很多困难;不仅教师如此,学生对公民教育评估的认识也很模糊。在参与调查的学生中,有些学生能够列举他们参与过的一些公民教育评估方式,如测验、书面作业、公民日记、参与社区活动、自愿者活动等,他们也乐于参加这些评估方式。但是对于有些评估方式,学生们却不能够理解。首先受传统评估模式的影响,一些学生认为没有等级的评估不能算评估,如班级讨论、观察报告等;其次,很多学生在评估中仍处于被动位置,在进行自评和互评时措施不及,而且还不能独立地根据自身特点制定个人目标。

四、英国中学公民教育评估的启示

我国的公民教育在改革中不断地向前发展,在前不久闭幕的十七大报告中其中有一个重要论述:“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进一步确定了公民教育在我国的重要性。为了尽快促使我国的公民教育评估走上正规,有必要借鉴发达国家公民教育评估的相关经验。

自2002年公民教育在英国被正式引入课程体系以来,有关部门就陆续出台了有关教师培训的规定,出版有关教材,制定相关标准以配合公民教育能顺利完成,并且建立了学生应达到的目标作为评估的标准。仔细考察英国公民教育的评估开展情况,对我国公民教育的学校实践有如下启示:

1.确保公民教育在课程中的地位

成功的公民教育的第一要求是,必须拥有相应的地位和明确的课程时间。2002年英国中学公民教育正式成为了国家标准课程的必修科目,在学校课程中获得了一席之地。

2.评估标准从知识性向活动性转化

英国的公民教育除了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估外,更关注学生在实际活动中的表现,这样就可以更加准确地对学生的公民教育水平加以评估。而我国的公民教育多采用书面考试,考查知识的掌握,而没有考虑到学生在活动中的实际表现,但是公民教育评估离开了学生活动中的具体行为很难得到准确的评估。

3.增大学生自评和互评的比重

改变对学生的评价中教师为唯一评价主体的状况。通过学生自评和互评的方式也使得在活动中评估变得更加准确,因为每个人在活动中的表现,教师不一定了解,但同学却是一清二楚。目前,我国中小学各科评价基本上以教师的评估为主,学生没有参与的渠道。但公民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仅仅由老师进行评估显然是不充分的。英国的评价方式灵活多样,虽然老师是评估的主要负责人,但是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间的互评占很大比例,值得我们借鉴。

4.加大公民教育教师的培训

教师是公民教育课程的主导者,从计划、实施到评估,都必须能熟练地胜任。目前大学里并没有专门的公民教育课程,只是在历史、地理、政治等专业里有所涉及,教师缺乏系统的公民教育知识,而对评估的方法、标准就更是知之甚少。因此,需要重视教师的培训。同时,公民教育的教师专业培训应该适当保持较高的标准,要求在国际规范、标准和期望方面有一个坚实的基础,特别是对人权、积极的合作学习的强调。⑦

注释

①陈鸿莹:《英国公民教育简述》[J],《外国教育研究》,2003年第9期,第39页

②The Qualifications and Curriculum Authority(QCA).What is citizenship education?[EB/OL].,2007-11-18

④The Qualifications and Curriculum Authority(QCA).Citizenship:A scheme of work for key stage 3-4 teacher’s guide[EB/OL].省略.uk/qca_4840.省略

篇3

关键词: 大学生 拖延行为 认知—行为团体干预

1.引言

拖延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Ellis和Knaus[1]曾预计大学里有将近95%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拖延行为;陈宝华[2]调查结果显示,有大约20%的学生存在严重的学习拖延。Mccown和Roberts(1994)[3]研究发现拖延是学生的一个重要压力源,而且也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成绩。

对拖延行为干预的实证研究,在国内只有一二十年的历史,主要有认知疗法、行为疗法、认知—行为团体干预方法和情绪疗法四种,其中以综合的认知—行为团体干预方案为主,这在国内仅有几人做过相关的实证研究,如邱研究表明[4],认知行为团体干预能够改善大学生短期内的拖延行为,尤其是提高大学生的时间管理效率;徐丹丹的研究发现[5],针对被动拖延者的团体干预能有效地改善被动拖延大学生的学业拖延行为;吴进华的研究表明[6],设计的团体干预方案能够较有效地降低师范大学生的学业拖延程度,提升师范大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和时间管理倾向。因此,本研究结合研究者所在大学的大学生的拖延现状,使用自编的拖延行为认知—行为团体干预方案进行研究,提出了两个假设:(1)该1干预方案能降低大学生短期内的拖延行为;(2)短期内大学生拖延行为的减低主要表现在时间管理倾向上的提高。

2.方法

2.1被试

根据拖延分数由高到低排列,并结合自愿原则,共选出了16名被试,其中8名作为实验组,8名作为对照组。实验组中,男生5名,女生3名;其中理工科7名,文科1名。对照组中,男生5名,女生3名;8人全是理工科(根据一般拖延量表获得的拖延分数,与专业计算相关,统计结果(t=0.41,P>0.05)表明二者相关不显著,说明专业对拖延行为影响较小,所以这样分组不影响实验结果)。

2.2研究工具

2.2.1一般拖延量表

ClarryH.Lay于1986年编制的一般拖延量表[7]。该量表20个题目,采用5点评分;全部题目相加得到总分,量表为单一维度,得分范围为20-100,总分越高,代表拖延行为越严重。Lay在修订此量表时,测得其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2,楚翘等人测得该量表α系数为0.833[7],国内包翠秋2007年报道其α系数为0.803[8]证明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与效度。

2.2.2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共10个项目,GSES采用利克特4点量表形式,各项目均为1~4计分。GSES为单维量表,没有分量表,因此只统计总分。把10个项目的得分加起来除以10即为总量表分。根据Schwarzer的报告,在不同文化的多次测定中,GSES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75和0.91之间,一直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2.2.3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

使用黄希庭和张志杰编制的《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11],共44个项目,采用五点记分。该量表分为三个分量表,即时间价值感分量表、时间监控观分量表和时间效能感分量表。该量表的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在0.62~0.81之间,重测信度系数在0.71~0.85之间。

2.2.4焦虑自评量表

焦虑自评量表(SAS)由华裔教授WillianW.K.Zung于1965年编制。SAS采用4级评分,共20个项目,统计指标为总分。按照中国常模结果,SAS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0分,其中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陶明等测得该量表的一致性系数为.931,与SCL-90的焦虑抑郁和与DSM-IV的诊断符合率在90%以上[14]。

2.2.5自编拖延行为认知—行为干预方案

从引起拖延行为的原因出发,同时根据前期访谈的结果设计了拖延行为认知—行为干预方案。自编的团体辅导方案分为组建团队、认识拖延、拖延与自我效能、拖延与时间管理、拖延与焦虑和离别6个篇章,前两个篇章的主要目的让成员彼此熟悉。建立团体信任,并对自己的拖延行为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接下来3个篇章分别从自我效能感、时间管理和焦虑情绪[13]与拖延的关系出发,结合理论和实践给被试讲解对抗拖延的策略和办法;最后一个篇章主要是处理离别情绪。

3.研究结果

3.1实验组、对照组在各变量上的比较

3.1.1前测两组组间比较

表1呈现了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拖延程度、自我效能感、时间管理倾向和焦虑水平几个维度的前测结果比较。结果显示:在前测中,两个组在各个变量上都没有显著性差异。这表明两个组的基线水平是基本相同的。

表1 实验组、对照组前测的结果比较

注:*表示P≤.05;**表示P≤.0l。下同。

3.1.2后测两组组间比较

在为期6周的实验处理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用同样的工具进行重测,结

果如表2所示。从表2中可以看出,两个组在拖延总分、ATMD总分、时间价值感和焦虑自评状况这四个变量上都有显著性差异;但在自我效能感、时间监控感、和时间效能感上等方面没有显著的差异。

表2 实验组、对照组后测的结果比较

3.2实验组、对照组各变量的前后测比较

3.2.1实验组的前后测比较

表3 实验组前后测的结果比较

实验组各变量的前后测比较结果如表3所示。在拖延总分、时间监控感这两个变量上,干预前后有显著差异;尤其在ATMD总分、时间效能感这两个变量上,干预前后都有极其显著的差异,也就是说,通过团体辅导以后,实验组在拖延行为方面有了显著的降低,在时间管理倾向上有了极其显著的提高,特别在时间监控感和时间效能感上有了显著的提高。但实验组被试的自我效能感、时间价值感和焦虑水平没有显著的改变。

3.2.2对照组的前后测比较

表4呈现了对照组各变量在前后测成绩上的比较。结果显示,对照组在各个变量上都没有显著变化。

表4 对照组前后测的结果比较

4.讨论

4.1干预显著地降低了大学生的拖延行为

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认知—行为团体干预显著地降低了大学生的学习拖延行为。与国内仅有的干预研究结果相同。例如邱[4],徐丹丹[5]和吴进华[6]分别在他们的硕士毕业论文中得出了相同的结论。本实验在他们的基础上,对额外变量进行了更加严格的控制。被试的选择是在前期拖延现状的调查基础之上的,严格匹配了性别比例,并尽可能地保证额外变量相同。从认知、行为和情绪三个方面设计了干预方案,并通过模拟预测和询问老师意见进行了完善。

4.2干预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

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此次干预方案显著地提高了大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后测结果进行比较,前者在时间价值感维度上有了显著提高;实验组自我对照前后比较结果显示,通过参与这次团体干预活动,他们在时间控制感和时间效能感两个维度上都有显著提高,尤其在时间效能感方面有了极其显著的改善。

本研究根据Ainslie的折扣期望理论,帮助拖延者把长远的目标分成多个具体的、短期的目标,使每一个目标的达成变得简单快捷,并且能够获得即时的满足,同时强调短期目标的动机,如通过运用四象限法则,当拖延行为将要发生时,先对事情进行分析,仔细考虑干扰事件的重要性和紧急程度,然后做出决策。这在任何的认知—行为干预中都很重要。这是本次干预的重要内容,也是在时间管理倾向上取得显著提高的主要原因[4]。

4.3干预有效地改善了大学生的焦虑水平

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干预前后,实验组的焦虑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降低,而对照组的焦虑水平却有一定幅度的上升。实验组对照组后测结果对比显示,两组在焦虑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说明该认知—行为团体干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大学生拖延者的焦虑水平。

根据William Knaus的拖延与焦虑理论[13],我们设计了此次实验的焦虑水平干预方案。一方面,让他们了解拖延与焦虑的复杂关系,即焦虑如何引发拖延以及拖延怎样加重焦虑的矛盾,另一方面通过分享与讨论具体案例,给他们讲解怎样缓解焦虑,如通过与自己对话,将心灵从不断的压力情绪中释放出来或通过日记记录下自己的情绪体验等内部方式和锻炼身体、与朋友交流等外部方式。同时,让他们通过练习巩固这些方法,并内化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12]。

4.4干预对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增强效果不明显

从研究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干预前后,实验组的自我效能感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强,对照组的成绩有稍微的下降趋势,但差异不显著。

笔者认为这主要是由干预时间较短和自我效能感本身特点以及干预时间段选取等因素共同造成的。干预方案实施阶段,由于五一假期中断了一个星期,造成干预方案整体实施的不连贯性;而且随着期末考试临近,学生的学习压力加重,投入到实验上的精力和时间减少;同时,整个干预时间仅一个月左右,想在短期内显著提高一个人的自我效能感是不可能的。而且,自我效能的提升是需要成功的经验加以强化的,而在短时间内成功体验的数量有限。这是导致自我效能感变量的前后测效果不显著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在笔者看来,实验组在自我效能变量上的不显著提高已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干预的效果。

5.结语

5.1认知—行为团体干预能改善大学生短期内的拖延行为。

5.2认知—行为团体干预能提高大学生拖延者的时间管理倾向。

5.3认知—行为团体干预能降低大学生拖延者的焦虑水平。

5.4短期的认知—行为团体干预对大学生拖延者的自我效能感的改善效果不大。

参考文献:

[1]王娟.关于影响拖延行为的因素研究综述.百科论坛:285-286.

[2]陈宝华.大学生学习拖延的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3]MccownW.PetzelT,RupertP.An experimental study of some hypothesized behaviors and personality variables of college student procrastinators.Personality& Individual differences,1987,8,(6):781-786.

[4]邱.大学生学习拖延认知-行为团体干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毕业论文.

[5]徐丹丹.大学生学业拖延的类型比较及干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6]吴进华.师范大学生学习拖延特点及其团体干预研究[D].漳州师范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7]楚翘,肖蓉,林倩.大学生拖延行为状况与特点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8):970-972.

[8]包翠秋,张志杰.拖延现象的相关研究[J].中国临床康复,2009,10,(34):129-132.

[9]Schwarzer, R. & Aristi B. (1997). Optimistic self-beliefs: Assessment of general perceived self-efficacy in Thirteen cultures. Word Psychology,1997,3,(1-2):177-190.

[10]Zhang, J.X. & Schwarzer,R.(1995).Measuring optimistic self-beliefs:A Chinese adaptation of the 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Psychologia,38(3),174-181.

[11]黄希庭,张志杰.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的编制[A].心理学报:2001,33(4):338-343.

[12][美]尼尔·菲奥里著张心琴译.战胜拖拉[M]东方出版社.

[13]WilliamKnaus著.陶婧等译.终结拖延症[M]机械工业出版社.

篇4

关键词 形成性评价 老年护理学 构建 应用

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assessment,FA)由美国芝加哥大学哲学家斯克里芬1986年论及课程改革时第一次提出,主要指通过形成性练习方式对教学过程进行的评价。它具有反馈、强化、改进、激励等功能,目前已在国内外较广泛地应用于教育领域。医学发展的趋势表明,医学生不仅需要笔试等终结性评价,更需要渐进的反馈性更强的形成性评价。目前,形成性评价已应用于系统解剖学、护理学基础、急危重症护理学医学相关的专业基础课程及专业相关课题。但总体而言,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较少。鉴于当前中国人口老龄化,培养具备知识、技能、情感兼备的老年护理人才是刻不容缓的任务,本研究将形成性评价应用于老年护理学,不仅有利于促进形成性评价在护理学科的应用与发展,也将有助于促进老年护理学教学方法的改进,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优秀的老年护理人才。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整群选取我校2012级本科阶段2个班级护理学生111名为对照组,实施传统教学方法,并以终结性考核方式进行学习评价。整群选取我校2013级本科阶段4个班级护理学生218名为实验组,以考勤、课堂测验、见习报告与反思、小组案例讨论与汇报等方法组织形成性评价,并以形成性评价方式进行考核。两组学生在入学成绩、年龄、性别及自主学习能力方面测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学生均在大三上学期开设老年护理学课程,授课老师及教学内容相同,理论、实践学时数一致。

1.2研究方法

1.2.1形成性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查阅与分析大量相关的文献资料,并邀请老年护理学理论与实践教学教师、护理教育资深专家,老年护理专家及学生进行2轮深入访谈,确定老年护理学教学中形成性评价体系的构成与实施方法:(1)考勤:满分10分。迟到5分钟内扣1分,5-39分钟扣2分。迟到40分钟以上视为缺课,扣5分。考勤由学习委员记录并评分。(2)课堂表现:满分10分。在理论和见习课,积极回答老师提问,酌情加1-2分(部分正确加1分,完全正确加2分)。理论课与见习课做其它与学习无关事情(如玩手机),一次扣2分。见习时仪表不整齐,一次扣2分。课堂表现由老师登记评分。(3)课堂阶段性测验:满分10分。教学中期由老师依据学习内容布置作业进行测验,由老师评分。(4)见习报告与反思:满分30分。参照老年护理学见习手册完成老年护理学见习与见习作业(包括老年人的健康评估与健康教育、见习反思、护理计划等),由老师评分。(5)小组案例讨论与汇报:满分40分。以小组为单位抽取案例库中的老年护理学综合病例,小组成员讨论分析案例,结合见习中的健康评估与护理技能,以PPT形式进行案例汇报。小组案例讨论与见习汇报的评分组成为老师评分占50%,小组互评占40%,小组自评占10%。

1.2.2形成性评价的效果观察

(1)学生成绩:对照组采取终结性评价,即在课程结束后按教学大纲要求,依据教学目的由教研室命题,采取开卷考试方式,分值以百分制计算。实验组采用形成性评价方案,即考勤(10%)+课堂表现(10%)+课堂阶段性测验(10%)+见习报告与反思(30%)+小组案例讨论与汇报(50%),分值以百分制计算。(2)自主学习能力测评:采用张喜琰等研制的护理专业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测评量表对两组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比较。量表包括学习动机、自我管理能力、学习合作能力和信息素质4个维度,共30个条目,采用Liket量表的5级评分制,总分150分,得分越高说明自主学习能力越好。总量表的Cronbach's a系数为0.8223,总分半信度系数为0.7883,具有较好的内在一致眭。(3)学生对应用形成性评价的满意程度:课程结束后,采用自编的问卷调查实验组学生对形成性评价的评价方法与实施过程、授课计划与授课内容等的满意程度进行调查。

1.3y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学生成绩与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测评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P

2结果

2.1两组学生成绩比较

两组学生老年护理学的最终成绩比较,实验组成绩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比较

两组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比较结果显示,实验组在学习动机、自我管理能力、学习合作能力、信息素质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实验组学生对形成性评价应用的满意程度

实验组学生对形成性评价在老年护理学中应用总体满意率在80.74%-83.51%之间。可以认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安排、形成性评价评价指标的构成与权重以及形成性评价的总体方法等都较为满意。见表3:

3讨论

3.1形成性评价对学生的促进作用

教学评价可以优化与改善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老年护理学教学过程中应用形成性评价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成绩,与其他学者应用形成性评价在护理学科中的研究结果相似。传统的终结性评价在学期的期末进行,以考试的方式检测课堂教学的效果,对教学的反馈、促进和修正作用是滞后的,而且考查方式较为单一,难以全面测评学生的综合能力。形成性评价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强调对学生的技能、态度和学习策略等多方面的考查,在评价方式上具备关注学习习惯、态度和行为的过程性,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情况能得到全面、及时反馈,有利于提高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以及采取改进措施,提高学习成绩。终结性评价方式以期末考试一卷定终生,学生往往考前死记硬背的方式强记知识点,却缺乏系统知识结构的搭建,自主学习意识明显薄弱。而形成性评价采用课堂表现、见习反思、案例讨论与汇报等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并以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结合,使学生在学习与考核中能更好地发挥积极自主精神,学得有趣、考得轻松,在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增加了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课程考试成绩。

3.2形成性评价对老师的提升作用

终结性评价使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无法得到及时的反馈,从而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方法与手段的不断评估、探索与改进。形成性评价的开展,使教师在评价时有了更完整的教学计划和评价指标,也能在教学过程中更及时、有效地获取学生对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反馈,以及学生在知识、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掌握情况。作为教师,在形成性评价中,由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开始向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转变,有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内容,主动思考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的改革。为了更好地应用形成性评价并增强实施效果,教师的教学思路、视野,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也将进一步提高。在“教学相长、互为促进”的氛围中,有利于促进护理教学改革,提升教师个人的教学能力,以及建设整体素质优秀的教学队伍。此外,形成性评价还能够规范教师在授课中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3.3尚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形成性评价方式主要是以教师评价为主,学生自评与互评为辅,以后可以尝试加重学生自评与互评的比重,并进一步规范自评与互评的评分标准,以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同时,要进一步修订形成性评价指标与权重以适应教学的需要。此外,按照教学安排,老年护理学的授课是大班模式,即4个班实际合为2个班,每班人数过百,宽大的教室和众多的学生人数是否会影响学习氛围,造成部分学生觉得缺乏老师关注,从而影响形成性评价的实施以及学生对形成性评价的满意度,需要进一步探讨。总之,作为教育评价的一种新方法,形成性评价在教学实践中的重要性已经越来越得到重视,而不断完善形成性评价体系,也将成为教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

4结论

篇5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教育;价值;创新

G641

顾名思义,个性化教育模式兴起于近两年,它指的是一种“因人而异”的教育方法。在个性化教育的塑造中,教师需要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挖掘学生的个性优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从根本上说,个性教育的本质就是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挖掘学生的优点、凸显学生的长处是个性教育的内在含义。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个性教育指的是大学生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结合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和思维发展模式,建立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核心价值体系,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政治素养。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个性教育的价值意义

进入二十一世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迎来了新的发展趋势。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家教育发展委员会提交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报告中曾经提出,教师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个性,并且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指明方向。个性教育的提出对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个性化的教育方法,能够预防学生误入歧途、沾染不良的习俗。另一方面,能够充分鼓励学生挖掘自身所凝聚的思想精华和价值品性,帮助学生树立独树一帜的个性,进一步实现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在含义。为大学生思想政治个性化发展目标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个性教育的具体问题

(1)授课方式“大众化”,忽视教材个性

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过于重视大学生思想理论教学、忽视思想实践课程是一个常见的问题。这是因为,在当前部门高校的思想教学中,所选用的课本、教材和其他学校寻去的本科、专科教材并无本质上的区别。这样一来,导致高校课本中传授的知识过于宏观,在教材上并无针对性。直接引发授课方式、教学结构、培养计划、学分制度较为“大众化”“统一化”,不利于学生个性才华的展示挖掘。

(2)教学模式“灌输化”,忽视学生个性

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是一个具有独立思想的发展个体,因此在教学形式上需要教师进行有区别的对待。但是,很多高校思政教育管理者都重视“照本宣科”,使大学生感受不到思想政治知识的趣味性,甚至产生了厌烦的心理。在教学方法上,缺乏创新性、趣味性和和全面性,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评价考核“单一化”,难以树立威信

学生是教育的施主体,在考核机制上,学生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考核大多数来自于期末考试,在评价机制上也多采用“学分制”的评价形式。没有根据学生的言行举止,进行合理的搭配。没有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想认识,树立个性发展意识。

三、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个性教育的具体措施

(1)创新思想政治教学理念

首先,教师应该敢于打破传统的教育发展途径,在精神教育的推进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实行“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法。要结合当代大学生的言行特点和心理需求,协助学生树立自信心,鼓励他们敢于探索、相信自己,具备坚毅、果敢、善良的良好的道德品性。其次,要加强大学生思考能力的哦培养,要结合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引导他们及时发现生活中的新事物和新思路。当学生在遭遇挫折的时候,要使他们具备对事物客观严谨的分析和认识,进一步引导学生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素养。除了教育方法的创新,还要结合学生的个性感,树立科学的精神创新理念,尽量减少一些不良信息对学生的干扰和影响。

(2)建立个性化的课程体系

在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中,良好的学习氛围、宽松的教育环境和融洽的校园文化是增进学生个性发展的主要条件。笔者认为,当前我国大部门院校都实行“大锅饭”式的教学管理模式,这一方法不利学生的培养。而“目标管理”方法则可以针对学生的特点,树立“全面发展、学有所长”的培养目标。例如,将思想教育设置为理论阶段、实践阶段、融合阶段三个方面层次。要针对学生在某一课程、某一特长上,推行者三种思想教育阶段。在大一、大二理论阶段,注重加强学生对健康心理的理论认知。在大三实践阶段,完善学生创新能力的同时,通过选修课和必修课相互结合的模式,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在大四、实习期等设置为融合阶段,通过增加学生自身行为、道德水平的提升,增加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教学效果更佳突出。

(3)构建科学化的评价模式

当前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多沿袭了“应试教育”的发展模式,以分数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随着现代教育观念的深化,个性教育要求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构建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将学生的评价机制变得更加立体、生动。要以学生自评为主、他评为辅助、教师评价为综合的课程评价模式,让学生能够在全面的评价中感受自身的价值。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传统的教育难以满足大学生的发展需求,而个性化的教育模式能够为社会输送更多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因此,通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个性化的教育研讨,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行,不断满足大学生成长成人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陈大柔,丛杭青.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3.

[2]谭谦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3]葛亚莎.个性教育是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6,7(4).

作者简介:董璇 民族:汉族 出生年月:1989.12 性别:女 籍贯:河南南阳

最高学历:硕士研究生 毕业院校:菲律宾马尼拉大学,指导与咨询专业 职称:助教 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团学工作(学院团委工作)、高校学生工作(学生日常管理和辅导员工作思考)等

篇6

经济学院于2014年前半年进行了专业自评估,根据我院自评估情况,计划对金融学专业围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进行综合改革。改革方案将从团队建设、课程与教学、教学方式方法、实践教学、教学管理几个方面展开。其中改革的亮点主要体现在:网络课程的大范围开设;教学大纲的调整将紧密结合各类专业证书的考试大纲来制定;课程考核形式的大幅改革;对专业选修课的课时进行整体规划,开设小课等。

【关键词】

综合改革;改革方案

【基金项目】

本论文由西北民族大学金融学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支持,项目编号为001-10013501。经济学院于2014年前半年进行了专业自评估,根据我院自评估情况,计划对金融学专业围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进行综合改革。

一、改革目标

本次专业综合改革的总体目标为:围绕着培养适应民族地区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这个目标,对现有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管理、团队建设、实践教学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改革,以期更好的实现培养目标。总目标中有七个子目标,每个子目标服务于总目标。第一,完成对金融专业的网络课程建设,以网络课程来带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的全面改革。第二,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以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来激励学生学习的热情,彻底转变教学中师生的位置,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导地位。第三,将提升学生实践能力落实在教学的每门课程和每一个教学环节上。第四,探索校企合作的新途径,以校企合作来整合现有的教学资源、实践资源、科研资源等,强化学院与实习基地的合作关系,以期建立稳定的长期合作机制。第五,对金融学所有课程的内容进行综合改革,紧密结合金融专业各类证书考试。第六,改进实践教学工作,使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工作较好的衔接,并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在整个本科培养过程中的作用。第七,建设围绕培养应用型人才目标的教学科研互相促进的团队,包括科研方向将逐步转向实务领域,教学团队的成员的实务能力的培养等。

二、现状概述

经济学院金融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可简述为能从事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及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专业工作的应用型人才。金融学专业现有在编教师12位,校外实习基地外聘教师多位,专业方向分为银行、证券、保险、理论四个方向,其中在编教师中证券方向4人,银行方向3人,理论方向4人,保险方向主要依托于保险教研室的师资。金融学专业现开设课程60门,总修读学分为170学分。所有课程分为四个模块:通识平台课、学科平台课、专业平台课、实践创新平台课,四个模块之间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在教学内容上,主要围绕以上四个方向展开,以2012版修订后的《金融学课程教学大纲和实验教学大纲汇编》为依据。教学方法以多媒体辅助的传统讲授为主导,并依托金融实验室开展实验与部分课外实践活动。在考核方面,分考试和考查两种形式,专业基础课已基本实现计算机组卷考核,选修课和主要专业课的考核形式多以闭卷考试或课堂考查为主。实践教学方面,主要有课内实验、课外实验开放项目、各类实习、毕业论文几个方面。近几年取得的成绩主要体现在开办了多期全校性的“模拟炒股大赛”、“期货模拟交易比赛”;实验室开放项目成果对实验教学的支持作用表现突出;学生参与各类科研项目的比重不断增加;毕业论文的整体质量不断提升。教学管理方面,主要依托于学校与学院层面的相关制度开展工作,目前,金融学专业教研室层面主要从事对教师的教学进行监督,对新进教师进行辅导,定期针对教学、科研集中开会等工作,尚未形成完善的内部机制。

三、改革方案

本次专业综合建设改革的亮点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第一,网络课程的大范围开设,学科平台中的大部分课程和专业平台中的所有课程借助教师发展中心的BLACKBOARD平台开设网络课程,力争在3年内彻底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自由选课的自和自愿学习的积极性。第二,对所有专业课程的教学大纲进行调整,将证券从业资格考试、银行从业资格考试、期货从业资格考试、注册金融分析师考试、金融英语等级考试、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初级会计师考试的内容与相关课程的教学结合起来,并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鼓励学生考取这些证书。第三,考核形式的改革,主要分三个方面:1.基础理论课程要进一步加强题库建设与闭卷考试,除了期末采取计算机组卷的闭卷考试外,还应加入计算机组卷的单元考试。2.专业课程的考核形式要向多样化方向发展,课程总评成绩的构成成分将有重大创新。比如:与资格证书考试相关的课程考核将加入资格证书考试的成绩作为总评成绩的部分;期货、股票等金融产品的限期模拟交易的收益率以及排名将作为考核的重要部分,除此之外,现场答辩、上机操作、当日行情分析讲解等将作为期末考查的新形式。3.与实习基地的合作单位共同进行课程内容的建设与考核改革。部分选修课程将实行考教分离,考核环节由证券公司或银行等合作单位与任课教师共同制定考核方案,由合作单位完成评分环节,最终由任课教师、教研室审核评分工作。第四,对专业选修课的课时进行整体规划,开设小课。加入体现金融理论前沿研究成果的课程,服务于计划保送研究生和考研的学生。针对以上四个方面,具体的改革措施将从团队建设、课程与教学、教学方式方法、实践教学、教学管理几个方面展开。

(一)团队建设改革

目前金融学专业教师12人,其中教学副院长1名、院长1名、川大在读博士1人、专职辅导员2人、兼职辅导员1人、特殊情况休假1人、实际以教学工作为主的人员只有6人。根据目前的情况,团队建设应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加强与校外实习基地的合作,将一些有教学能力的,对教学工作有热情的,长期从事实践工作的人员吸收到专业的团队建设中来。这样既可以解燃眉之急,又可以提升实践教学的水平。在实施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必须以在编教师为主导。可以考虑每年定期向教务处、人事处报送外聘计划,该计划包括外聘人员的基本信息、拟从事的工作(课程建设、课程考试、独立授课、课外指导等)、人员的工作业绩考核。第二,鼓励在编教师考取金融领域的职业证书,对于国际性的、考试费用较高的证书考试,学院给与一定的资金支持。三年之后,金融学专业的年轻任课教师的授课资格方面,应考虑其是否持有金融领域中与课程相对应的证书。该项条件也可作为后续进人的标准之一。第三,组建科研团队。目前金融学专业的教师科研方向不统一,专业背景差异大,需要进一步作资源整合。另外,为了达成培养目标,日后的科研内容应侧重于实际的、微观领域的问题研究。科研团队的建设可以考虑加入合作单位的人员。第四,继续引进人才。近几年可以抓住国有银行降薪的契机,引进银行的一些管理人员、证券公司的中高级投资顾问等。

(二)课程与教学改革

第一,借助BLACKBOARD平台使用翻转教学法,对专业课程进行网络平台课程建设。网络平台课程建成后要能实现三个目标:1.所有课程重修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课程的资源完成对课程完整的学习。2.网络课程的资源丰富,足以支持对该课程有兴趣的学生完成自学,并能通过课程考试。3.教师的课程教学工作将从传统课堂讲授转变为课堂案例讨论、在线答疑解惑、组织考试三部分工作。网络课程建设成形后,选修课部分可以允许学生提前选择网络课程学习形式获得学分。4.采用网络课程教学后,大幅度丰富教学内容,难度较低的知识点全部由学生课外自学完成,课程的总体信息量比传统讲授模式下要有大幅度的提升。第二,对课程学时进行调整。选修课部分可以采取课程学时分割、课程配对选择的新模式。本次自评估中,专家提议开设18—20学时的小课,以提高授课效率及课程之间的关联性。根据本条建议,本次教学改革将银行、保险、证券三个方向的选修课进行重修整合,对关联性较高的两门同方向选修课程压缩课时,两门课总共36学时,一门课18学时,1个学分。学生在选课时,必须两门课同时选择。在开课时,两门课同一学期开设。例如:证券方向的选修课中《金融衍生工具》与《期货理论与实务》两门课程关联紧密,内容叠加较多,可以在同一学期开设,学生必须两门课程同时选择。前半学期开设《金融衍生工具》,18学时,后半学期开设《期货理论与实务》18学时。在二年级初次进行选修课选择时,给学生安排一次选课指导,主要介绍课程组合对专业方向与个人职业发展的影响。第三,结合专业类证书考试,对课程的内容进行调整。目前,根据金融学专业学生的学习基础,以及金融学专业的师资情况来看,主要针对以下几个考试进行课程内容调整:证券从业资格考试、银行从业资格考试、期货从业资格考试、注册金融分析师考试、金融英语等级考试、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初级会计师考试。课程内容调整的大致思路如下,以证券方向为例。基础课部分:证券方向主要结合证券从业资格考试和期货从业资格考试。证券从业资格考试包括五门课程:《证券基础知识》、《证券投资基金》、《证券发行与承销》、《证券交易》、《证券投资分析》。根据目前的培养方案,《证券投资学》为该方向的基础课程,该课程在进一步调整教学大纲时应以证券从业资格考试中的《证券基础知识》课程为蓝本进行课程内容调整。该课程需要进行网络课程建设,网络授课资源与课堂讲授资源的内容加总起来,必须全部涵盖证券从业资格考试中《证券基础知识》考试大纲中的所有考点。选修课部分:《证券投资分析》对应《证券投资分析》;《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对应《证券发行与承销》;《基金管理》对应《证券投资基金》,这些选修课全部进行网络课程建设,使学生可以提前通过网络课程的学习,尽早考取证券从业资格证书。再比如,《金融英语》课程应直接与金融英语考试挂钩,在每年前半年开设,因为金融英语后半年考试。该课程的教材选用金融英语考试的指定用书,并配备中国人民银行指定的辅导用书。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帮助学生考取金融英语初级证书。该课程需要建设网络课程资源。银行方向、保险方向也将以以上思路展开课程改革。近几年,金融学专业从事保险专业工作的人员较少,建议压缩保险类课程门数。第四,加入体现金融理论前沿研究成果的课程,主要有《Matlab在金融领域的应用》、《ARCmap在经济领域的应用》、《ARCview在经济领域的应用》、《金融物理学导论》、《金融地理学》、《金融职业道德操守》(参考注册金融分析师一级考试必考课程《金融职业伦理道德操守规则》)等课程。这些课程有一定难度,主要服务于科研。因此,每门课在正式开课的前学期,先开设几次课外讲座,为任课教师积累一些教学经验。另外,该类课程主要适合于计划考研、保研的同学学习,因此在课程选择时应设置一定的基点标准,符合标准的同学可以选择该课程,该课程的考核应尽量宽松,目的只是为有这方面兴趣的同学普及该课程得基本知识。第五,考核方式的改革。考核改革的主导思想有四:1.无论专业基础课还是专业选修课都应加强分阶段考核;2.强化计算机组卷闭卷考试在基础课中的作用;3.选修课的考核形式要趋于多样化;4.加强校企合作,共同参与考核。下面针对以上几点,举几个例子来说明改革思路。例如《证券投资分析》是一门选修课,其总评成绩可以分为三部分:考勤、收益率排名、期末现场投资分析三部分,各占一定的比重。其中,收益率排名可以针对选课的同学开一学期的模拟证券投资组合大赛,即学生通过实验室的比赛,自由选择股票、基金、债券等金融产品组合,最终期末时由系统自动生成的总收益率排名来确定该项成绩。最后期末时,教师选择当日的一支股票或其他金融产品,由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出一个分析报告,该报告交由与我院合作的证券公司评分,评分标准应事先由证券公司与任课教师共同制定。再比如《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是一门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可以考虑建设计算机题库,题目的选择应加入银行从业考试的题目。题库建成后主要用于阶段性考试,期末考试采用上机操作加现场答辩的形式分小组进行。上机操作主要使用金融实验室的《商业银行综合柜员业务模拟软件》。第六,积极联系实习基地,邀请其工作人员参与到我院的教材编写、课程建设、课堂教学等方方面面。

(三)教学方式方法改革

教师的课程教学工作将从传统课堂讲授转变为课堂案例讨论、在线答疑解惑、组织考试三部分工作。网络课程建设成形后,选修课部分可以允许学生提前选择网络课程学习形式获得学分。另外,翻转教学法在当下还存在一定的争议,基础课全部采取网络课程———翻转教学法和传统接受两种教学模式并行,以供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听课方式。各门课程在教学方法改革中,都应注意同一个问题,就是不再将一些简单的理论讲授来占用课堂的宝贵时间,基本概念、理论等简单内容全部放到网络资源中去,由学生自学。课堂上应大量使用案例和讨论等新形式。为了更好的整合教学资源,计划在部分课程中,留出2到4学时的课时,使用在线视频由合作实习基地的人员参与或在线视频或音频讲授课程。

(四)实践教学改革

第一,模拟比赛改革。目前,金融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与理论教学的联系还不是很紧密,基本处于单独运行的状态。下一步对于实践教学的改革应着力于将实践教学的工作逐步分解到课程建设、课堂教学、学生课外自学平台等多个方面中去。例如:股票模拟大赛与期货模拟大赛可以逐步变为经济学院对外宣传的途径之一,以及为全校学生普及金融知识的平台,而不再作为专业实践环节的主要构成部分。日后将直接面向不同的课程,根据课程的需求,专为金融班学生开设比赛,比赛的规则设定将更为严格。比如,当前期货模拟大赛的起始资金为1000万,而日后的专业性比赛中,起始资金仅10万元,操作不慎极易暴仓。比赛的结果也会在相应的课程考核中占有一定的比重。第二,毕业论文改革。本专业意在培养应用型人才,但目前的毕业论文撰写完全遵照学术论文的撰写模式进行,与培养目标相背离。计划加入体现实践性的行业研究报告、行情预测分析报告、银行金融产品设计方案等新形式,计划在未来三年中,实践性论文题目应占到论文总题目的50%。教研室在进行论文题目拟定时,可以邀请合作单位参与,共同给出论文题目,最后的论文答辩学术型题目和实务型题目分开答辩,实务型题目的答辩必须由合作单位的参与。第三,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改革。目前我院申报的该类项目中,金融占比最高,但创新项目全部属于学术研究类,创业项目与金融完全无关。建议下一步创新项目应与实务创新或科研领域涉及MATLAB、金融地理等前沿挂钩,创业项目应鼓励学生使用立项资金进行证券投资或是投向银行理财产品,项目运作过程邀请实习基地的相关单位参与指导。

(五)教学管理改革

这部分改革主要涉及教研室的制度建设问题。在学校和学院的框架下,进一步给出具体的措施来保障以上改革的顺利进行。除以上几方面外,还有一些其它方面的内容简单阐述。首先,充分发挥大学生学本营的作用,除了招募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辅导外,还应加入各类专业证书的辅导。改进奖惩机制,对于辅导同学考取证书的导生应按考取证书的人数给与奖励。鼓励学生组成学习小组,邀请导生,申请教室和实验室的使用,自发性的开展学习。鼓励导生自定辅导课程计划,招募学生开展证书考试类的辅导,学院给与一定的资金支持。其次,由于教学改革的工作量巨大,金融教研室人力有限,可以考虑借助大学生学本营,为需要助教的老师招募网络课程建设助理。第三,对于每门课程的建设思路与规划,应由教研室主任单独约见每位教师共同商讨,关联课程的改革方案应由相关课程教师与教研室主任共同讨论,及时将改革进展报送主管院长。第四,改革过程本着转变思想、兼顾各方利益的原则推进。一方面要积极培养年轻教师的教学与科研能力,提高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给老教师足够的空间进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的调整,充分发挥老教师的科研长项,与年轻教师和校外合作人员组建教学科研团队。

作者:孙光慧 杨黎琼 单位:西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篇7

一、实行“大班授课-小班讨论-社会实践”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目的和意义

高校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然而,当前高校的思政课却存在着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学习热情不高,以及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理想等问题,造成这种现状的因素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大班教学环境下高校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性的发挥不够,影响了教学效果。

如何“把高校思政课建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优秀课程。”很多高校纷纷进行专题式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方式和方法的改革,不过,这些模式大多针对“小班制”为基础的,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但是,目前高校的思政课大多都是“大班制”,上课人数较多,班级规模大,如何让上述模式的优势在大班授课的情况下充分发挥其预期效果,结合我校改革的实践,探索出了“大班授课-小班讨论-社会实践”三位一体的思政课教学模式。

“大班授课-小班讨论-社会实践”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能够使全班同学共同参与教学过程,真正达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使政治理论和政治信念真正进入学生的头脑,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同时,这种模式也打破思政课教师之间各自为战的格局,使教师之间优势互补、差异互补、形成一种合力。

二、“大班授课-小班讨论-社会实践”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的组织和实施

(一)大班授课以理论教学为主,强调教师学生双主体的授课模式。教师在讲授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增加视频和案例的教学,并及时更新,紧贴时代,注重实效性。同时,授课过程中要注意从横向与纵向加强四门课程的联动,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政治理论教学体系。在大班授课时还要注意与学生互动,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真正掌握理论知识,又能灵活运用。

(二)小班讨论以学生活动和展示汇报为主,强调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模式。小班讨论,学生5-8人一组,自由组合选题、汇报。讨论形式力求灵活多样,例如,就社会热点问题分析与讨论、演讲、辩论、自编情景剧、模拟社区、模拟法庭、模拟记者会等形式,小班讨论弥补了大班授课的缺憾,增加了师生互动,使得教师能更多关注学生个体,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同时也为学生搭建一个充分展现自我、体现个性的舞台。

(三)社会实践以学生为主体,旨在开阔视野,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社会实践形式,可以结合课程特点开展如参观考察、社会调查、公益活动等。一、参观考察,组织学生参观考察历史文化遗迹(九一八、烈士陵园)、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辽宁古生物博物馆)、展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通过考察,加深对了解历史,以史为鉴,积累知识,强化爱国思想,不断拓宽视野,丰富阅历;二、假期社会调查,组织学生深入农村、政府部门、城市社区、企业进行实地调查,了解社会发展、基层建设、人民生活教育等方面的情况;三、公益活动,组织学生开展各类公益服务活动,增强学生奉献社会的意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学生在社会实践后,进行总结,撰写实践报告,制作ppt进行展示,并组织学生自评和互评,最后,由教师综合自评和互评的情况,量化为成绩。

(四)多维度考核方法。在考试、考核方法上,改变传统的闭卷形式,采取开卷考试、综合评价,加大平时、实践分值比重,从个人作业(论文、读/观后感)、小组作业(互动表现、PPT展示)、课堂表现(出勤、发言及参与度)、演讲辩论答辩、期末考试等多维度考核,使学生从闭卷考试的畏难情绪甚至恐惧感中解放出来,鞭策学生加强日常学习,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性和团队的合作精神,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

在多维度考核学生的基础上我们还实行了“免试制度”,免试的基本条件是遵守学院各项规章制度;无考试违纪及其他行政处分等情况。在平时的活动中,如演讲、讨论、辩论、社会实践等活动中表现突出、成绩优异的学生,免试比例约占学生总数的10%。免试制度曾在2011级《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以“纵论天下事”征文比赛的形式尝试过,效果很好,学生踊跃参加,水平也较高。

篇8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践教学 管理流程

当前,全国各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教育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上都下了很大工夫,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从更高标准的角度来看,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尤其要设计出一套科学、合理、有效的管理流程,以为增强整个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奠定良好的基础。我们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分为三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三个阶段在教学管理上有着不同的要求,它们一起构成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的管理流程。

一、准备阶段的管理

(一)实践教学目标的确定

实践教学的目标是保障实践教学环节沿着预期方向正常进展的控制要素。确定实践教学的目标是整个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过程的第一步。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过程的初始环节,实践教学目标的确立首先应该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之理论教学的目标保持一致,即要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总目标而设立,并根据实践教学自身的特点和相应规律,确定教育者和教育对象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分别要达到的要求。在实践教学所要达到的各种目标之中,培养大学生将思想政治理论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实践能力是根本性的,也是最为重要的,其他目标都要围绕这一根本目标而确定。

(二)实践教学计划的制定

有了宏观指导性的教学目标,实践教学还不能进入实施环节,实践教学实施之前还需要通过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而使教学目标分解为明确的任务,师生在接受了明确的任务之后才能开始实践教学的具体操作,因而在这个意义上,实践教学计划是实践教学目标的具体化,确定教学目标的下一步就是制订教学计划。制订有效教学计划的过程中最需要注意的就是保证教学计划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实践教学计划的内容大致包括教学大纲的设计,教学任务的分解,学分学时的安排,时间地点的明确,人员构成的安排,考核评价的规定,奖励表彰的办法,等等。

二、实施过程中的管理

(一)四种基本实践教学形式

经过前期的理论研究及长期的实践经验,我们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大致分为社会调查、比赛活动、公益活动和教育基地等四种基本形式,这几个形式有着不同的特点,在实施的过程中也有着不同的要求。各种形式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环节如下:其一,在社会调研这种形式的实施过程中授课教师的任务是组织分组,提供选题,确定调研题目,讲解调查问卷设计的方法,调查研究的操作程序,以及掌控调研的进展、定期收取小组活动原始材料和阶段性成果、最终成果,等等;学生的任务是进行选题、讨论、设计问卷、开展调查、撰写报告,等等。其二,比赛活动形式的实施过程大致包括由每个班级推选出一名代表组成活动筹备小组,对比赛进行宣传、动员和协调,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门则要负责聘请评委、组织评审和评优表彰。其三,公益活动形式的实施过程中大致分为选定主题、开展活动、进行总结等步骤。要特别注意提醒学生在活动结束后上交活动原始材料(活动的照片、车票、所在单位领导的意见等),撰写活动感想并进行经费报销;创作性的公益活动组还要进行作品创作、组织排练,任课教师组织不同班级的交流汇演及评优评奖,等等。其四,教育基地形式的实施过程大致是,任课教师负责前期联系、经费落实、时间安排、分组并指定负责人、提出参观要求,等等;学生负责人负责后期联系,根据经费选择交通工具,组织本小组进行参观活动;活动参加成员应遵守活动要求,撰写观后感并上交。

(二)实践小组的组建和监督

实践小组是大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教学最为基本的组织形式,如何更有效地发挥实践小组的功能和作用,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性的关键要素,我们对此进行了单独分析。其一,实践小组的组建。参加实践教学环节的学生,应以自愿为原则或者由老师编排,按小于10人的规模来组织小组,并由小组自己推举组长1人。实践教学小组原则上不跨学院组织。其二,活动主题选择和活动计划制订。实践教学活动主题的选择,以实践小组为单位按照教师规定的基本命题和要求进行申请。申请前小组成员应就拟申请的课题进行研讨,分析从事该题目研究的优势和不足,形成针对性的工作计划和分工,联名书面提出申请。每种实践教学形式之中同一活动主题原则上接收不超过2个实践小组,且这2个实践小组的侧重点应有所区别,指导教师从各小组提交的申请材料中择优选择,保留合理的选题,去除不合理的选题,这样就保证了实践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其三,集中辅导、过程指导和小组研究。任课教师在实践教学任务开始之初就要详细介绍好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各种程序性规定及可能出现的其他情形,并在任务进展期间灵活安排集中辅导,听取实践小组有关工作汇报,进一步落实工作计划安排和小组分工,还要与各小组一起研究实施中遇到的问题,提供有关建议或思考,并记录在案。实践小组原则上应由组长参加指导教师组织的集中辅导,并由组长在小组活动中传达。其四,实践小组的集中活动。实践小组可以采取成员分头活动的做法,但仍要保持一定数量的集中活动,例如,可以规定每一小组集中讨论或研究的次数不得少于4次等,在小组集中活动中成员轮流担任讨论记录工作。在进行讨论或研究时,成员应事先准备书面发言内容或发言提纲。其五,实践小组总结和交流。小组总结或研究报告应通过小组内的讨论,适当加以任务分解,由各成员分别完成,并由一人加以统稿。在提交小组研究报告前,应通过小组总结的方式,系统审阅拟提交的报告,同时形成小组成员自评分并分别签字确认。小组总结或研究报告提交后,指导教师应尽快审阅并进行讲评。

(三)实践教学实施过程中的进度控制

在实践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时间控制和进度安排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有了科学的进度安排及合理的时间控制,才能确保实践教学实施过程的顺畅并最终完成任务。根据我们的经验,实践教学实施过程中的进度控制可以按照如下步骤进行:其一,在教学第一、二周,教师向学生布置实践教学任务,讲解相关流程和注意事项,组建学生的实践小组,进行初步的活动内容和主题的选择。其二,在教学第三周,各实践小组最终确定活动内容和主题选择。其三,第四、五周各实践小组确定本小组的实践计划,教师在此过程中至少要集中指导两次,各实践小组至少要集中活动一次。其四,第五周至第十周是实践教学的实施过程,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集中指导,让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并要注意保留活动的信息或纪律,各实践小组在实施过程中至少要集中活动两次。其五,第十一、十二周,学生进行总结汇报,教师评定成绩,开展总结表彰等。其六,第十三周、十四周,教学管理部门和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门进行实践教学的评估总结等收尾工作。

三、总结阶段的管理

(一)考核评价的基本流程

一般来说,课堂中的理论教学看重的是期末考试成绩,与之不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价更侧重对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整体表现的认定。每门实践教学课都应成立实践教学考核小组,组长由各门课教研室主任担任,考核小组对每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都应制定相应的考核表,不同的实践教学形式考核侧重点有所不同。例如,社会调研形式主要对小组成员进行态度和能力等方面的考核:任课教师可从调研报告的分工和日常考核记录之中考察各组成员的表现;对于调研报告本身的考核评价也同样重要,考核小组要对所有报告进行总体检查,对拟评优的报告还要进行专门检查,以为最终评优评奖和表彰活动做准备。公益活动形式侧重对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和各种能力的考核,这可以以教师本人在带领学生参与公益活动中的观察为依据,也可以学生参加完活动的口头总结汇报作为依据,还可以把接受公益的人或家庭的评价作为依据,而纸面的活动总结一般来说只是一个参考。总的来说,对学生的考评要坚持实践课程实施的过程与结果、学生的认知与行为、动态评价和静态评价、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相结合的原则,建立规范、合理、客观、系统、多元的实践教学考评体系,促使教师认真教学,学生认真参与,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深入开展和实际成效。

(二)实践教学的评估环节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