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5 14:58:0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军校学员毕业个人总结,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从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学者所进行的多项调查研究表明,大学生群体心理问题发生率一直保持在20%~30%的水平[1]。军校学员具有军人和大学生的双重身份,未来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参战人员要承受高强度的体力和精神负荷,面临更强烈的心理压力,要求具有高负荷的心理承受能力、抗心理疲劳、干扰能力等心理素质。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军校学员良好的心理素质,防治心理疾病,维护军校学员良好心理健康的任务刻不容缓。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军校学员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进入了蓬勃发展时期。不少院校或个人承接了一批国家级、省级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等方面的研究课题,同时出版和发表了一批军校学员心理卫生方面的著作、教材和学术论文,开设“军校学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学校也越来越多。目前的科研、教学、实践的总体水平在不断提高,领域在逐步拓宽,军校学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军校学员心理健康标准的研究
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已有不少研究,而且国内有著作将国内、外学者对心理健康的标准进行了详细地总结,如姚本先、方双虎(2002)[2]、陈家麟(2002)[3]。在这两本书中介绍了许多专家学者对心理健康标准的描述。例如,国外有马斯洛和密特曼、斯柯特、科尔曼、阿卡夫、罗杰斯等;国内有黄坚厚、张春兴、王极盛、郑日昌、林崇德、吴增强、刘华山等。综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陈家麟将心理健康标准总结如下:(1)智力发展正常;(2)情绪稳定乐观;(3)意志品质健全;(4)行为协调适度;(5)人际关系和谐;(6)人格完整独立。
尽管在军校学员心理健康的标准上研究者还没有达成完全一致的共识,但综观上述观点可发现,军校学员的心理健康要素包括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综合,自我意识水平、情绪调控能力、挫折耐受能力、社会交往能力、良好的个性品质、环境适应能力等。这些探讨,对于我们了解和把握军校学员心理健康的标准,对军校学员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识别或诊断并进行干预矫正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军校学员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
军校学员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青年期,生理发育已基本成熟,而心理的发育介于成熟与不成熟之间。从军校学员心理发展与生理发育不协调的角度来看,必然导致很多矛盾冲突的出现,由此会给军校学员心理健康发展带来一系列问题。
目前,国内关于军校学员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不胜枚举。从研究内容上来看,发现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学习、人际交往、择业、情绪情感、人格特点、自我概念及自我意识、外界环境及休闲活动、心理辅导及治疗、一般心理健康测量。中国军校学员心理健康研究起步较晚,比较注重一般心理健康测量。但是随着国家和社会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日益关注,党和政府相关政策的颁布,军校学员心理健康的研究不仅数量上有所增长,研究领域也由一般性的心理健康测量发展为更专业、更系统、更深入的研究。焦虑、抑郁、压力、应激、认知方式、心理障碍、学习、人际交往、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等问题一直都受到广泛关注 [2,4~14]。
三、军校学员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的研究
关于这方面的研究集中在两方面:一是理论探讨。这些探讨强调通过改善和营造军校学员心理健康的外部环境以及提高军校学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来解决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许多研究认为,认真开展军校新学员心理健康普查,做到有问题及早发现、及早预防和治疗,针对军校学员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及专题讲座;建立和完善军校心理咨询机构,建立军校学员心理健康档案,重视军校校园文化建设,启发军校学员辩证地看待分析所面临的问题或挫折,是解决军校学员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方法与途径。二是干预研究。这些干预研究方法主要有:心理测量法、临床症状诊断法、心理咨询、访谈法等,其中又以心理测量法和问卷调查法居多,而真正通过测量评价后,针对军校学员所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进行干预性的研究和维护性研究还很少,这是今后军校学员心理健康研究和教育要努力的一个方向[15~17]。
四、军校学员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
从中国军校学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始之初就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众多学者在研究中尝试不同模式在军校学员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以各种教育理念、心理学说、人文科学观点为支撑,以本校实验为依托的军校大学生心理教育方法、途径、模式如雨后春笋般地浮出台面。梅清海等在全军50多所院校心理教育实验的基础上,概括出“两渗透”、“三全式”、“四贴近”、“五位一体模式”[18]。
“两渗透”教育模式旨在发挥军校课程教学优势,提高心理教育效果:将心理教育渗透于政治理论课教学,增强军校心理教育的“高度”效应;将心理教育渗透于专业课教学,扩大军校心理教育的“广度”效应。 转贴于
“三全式”教育模式旨在构建一个从入学到毕业、从教师到学生、从校内到校外的全程贯穿、全面展开、全员参与、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心理教育体系:把提高军校大学生心理素质作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军校心理教育管理机制,形成军校管理人员、教学人员、医护人员、学生相互结合的教育合力,把课堂教学、课外辅导、心理咨询、日常管理统一起来,齐心协力,齐抓共管,帮助学生维护心理健康,优化个性心理品质,实现全面发展。
“四贴近”教育模式旨在以影响军校学员重要心理因素为突破口,强化教育效果:(1)贴近时代,建立以网络为载体的军校大学生心理教育平台。这个心理教育平台应该具有全方位、立体化、多维度和攻防兼备的教育职能;(2)贴近社会现实,切准军校学员的心理脉搏;(3)贴近军校大学生心理实际,注重解决心理问题。通过多渠道普及心理学知识,帮助他们认识青年阶段的心理特点及其发展规律,增强心理上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修养、自我保健、自我调节的意识和能力,掌握心理训练的原理和正确方法,了解常见的心理障碍及其调适模式,为培养其良好心理品质打下理论知识基础;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心理档案,准确掌握和及时报告学生的心理情势;对于一些有心理困扰、心理障碍的大学生,要积极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以解除心理痛苦;积极预防心理疾病;(4)贴近军校培训目标,着眼培养高素质人才。培养以认知品质、情绪情感品质、意志品质、性格品质等为主要内容的良好心理结构;培养以战斗力为标准的心理能力。
“五位一体”教育模式旨在确立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和稳定的人生价值观、健全的人格、合理的认知结构、高尚的情操、良好的意志品质等军校学员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1)心理教育与德育相结合,在德育中吸收心理教育因素,以心理教育强化军校学员思想品德教育效果;(2)心理教育与智育相结合,在智育中吸收心理教育因素,以心理教育提升军校学员智力发展水平;(3)心理教育与军事技能教育相结合,在军事技能教育中吸收心理教育因素,以心理教育推动军校学员军事技能的学习;(4)在体育中吸收心理教育因素,以心理教育促进军校大学生提高身心素质 [19]。
参考文献:
[1]张金彦,王建军.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M].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2002:1-347.
[2]姚本先,方双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导论[M].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7-25.
[3]陈家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与操作[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4-25.
[4]刘婷.当前军校学员心理健康状况研究[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10,(1):63.
[5]林维丽.军校学员心理应激应对方式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6]张凡.军校大学生社会支持网络比较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7]李俊丽,梅清海,丛建波,邵秀巧.军校大学生个性、应对方式与其心理健康状况测评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4):282.
[8]张静,王筱枚.军校大学生学习策略的调查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5):425.
[9]钱永才,龚渊文.军校大学生学习心理的调查与分析[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4,(2):33.
[10]白雪亮.军校学员郁闷心理分析与防范[J].中国青年研究,2007,(8):69.
[11]王京京,于宏.军校大学生抑郁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7):50.
[12]曹守莲,石沙泉.军校大学生的创造性人格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08,(3):307.
[13]王海民,刘学敏,吴振峰.410名军校工科大学生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05,(2):701.
[14]王浩,苗丹民,朱霞.军事择业大学生与军校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对比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2):801.
[15]张茂运.对军校学员人生格言的调查及多元化心理健康教育的探讨[J].第一军医大学分校学报,2003,(2):63l.
[16]颜宪军.对军校学员心理健康研究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实践与探索,2005,(6):267.
[17]韩向前,汤家彦,解亚宁,荣.军校独生子女学员心理健康状况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01,(8):467.
[关键词]西点军校 武警合训学员 领导力 培育
中图分类号:E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7-0314-01
在研究了西点军校学员领导力培育模式的基础之上,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除糟粕。立足于我国的实际国情、社情,针对武警部队的发展现状,通过分析判断总结出符合武警“合训学员”未来发展的相应意见。
一、着眼部队实际,搞好顶层设计
首先是确定培育方向。新时期新要求新挑战,学院教育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应该是培育出适合部队未来建设发展的基层指挥人才。而作为学员指挥能力核心的领导力,院校则应该对学员的这方面能力着重进行培育。针对当前院校关于学员领导力培育方向不够明确的前提下,首先应该将所能收集到的教育资料进行整理,并成立一个负责学员领导力培育的职能部门,该部门可以通过分析基层部队现状,收集学员毕业后任职情况,根据收集到的实际情况通过讨论研究制定出一套适合学员领导力培育的整体方案,其中包括培育的目标、课程安排和教学任务、制度规定实施细则等。
其次要进行反馈调节。学员领导力的提升对其毕业后的任职就业情况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相关职能部门对于学员领导力培育的规划设计,将学员的领导力所构成的几点要素设置相应的指标,并对学员各要素的培育状况进行数据记录,根据数据所反馈的实际情况,总结学院在这方面培育过程中所存在的好的方面和不足之处。对学员领导力培育方案进行不断的完善,从而进一步提升学院关于学员领导力的培育水平。
二、强调思想教育,增强人格魅力
军校在狠抓学员军事和学习成绩的同时也必须重视学员个人道德修养方面的教育。作为一名军校学员,未来的基层指挥官,不仅要有丰富的文化底蕴,扎实的军事基础,坚定的政治信念,在思想道德方面的培养也有一定的必要性。西点军校就针对学员的素质提出了全面的要求“最理想的领导者应该具备强烈的道德感,广的知识面,高超的业务能力和适应作战指挥的良好身体素质”。培育“合训学员”的领导力,就是要锻炼学员的责任感,培养其独特的人格魅力,敢于直面困难并能够妥善处理解决困难的勇气和能力。一位有感召力和影响力的指挥员注定会受到别人的爱戴,也能够更好的影响下属,使下属对领导者产生了信赖,这为任务的圆满完成奠定了坚实的人脉基础。所以提升学员的人格魅力也是至关重要的。这需要通过学员自身锻炼和外来因素影响共同发挥作用。所以,针对这方面情况,应该在学员所有所接触到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中着重强调责任、纪律、使命等核心价值观,强调诚实守信、正义善良的个人修养和品德。
领导力的培育注定是一个漫长而循序渐进的过程,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应该有所体现,要重视学员领导力的培育并将学员领导力的培育作为一个重要的中心工作来抓,在学员的日常生活和训练中将其领导力提升作为一种基本生活方式来进行。在培育的过程中,应该有所侧重的根据学员自身情况的不同,抓住学员的特点,通过理论教育、问题研讨、环境氛围熏陶等办法,从而增强教育的效果。比如说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制作领导力有关的黑板报,利用校园电视台等媒介来营造一个良好的领导力培育氛围,让学员在不知不觉中增强对领导力的认识认同;在连队里设置模拟岗位,让学员管学员,并利用连务会等时机,连干部根据学员管理实际情况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和改进意见,并根据自身带兵实际传授带兵经验;在学员里设置学员思想品德评估制度,结合学员自身表现做出评比,表扬先进,树立典型,使学员能够自觉注重自身思想品德的提升。
三、增强实战教学,抓住培育重点
作为培育部队基层指挥官的院校来说应该坚定不移的坚持从实战出发训练学员教授学员。结合学员实际情况有所侧重的锻炼他们需要掌握的相应的能力素质。
一是组织协调能力。 “组织协调能力”是指:根据工作任务,对资源进行分配,同时控制、激励和协调群体活动过程,使之相互融合,从而实现组织目标的能力。对于学员来说,他们的组织协调能力可以说是最需要掌握能力素质中的一种,在部队的实际应用就是指部队指挥员通过对方法技巧的使用,使部队内部、上下级之间、各部门之间的关系达到和谐一致,将官兵全部凝聚在一起,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从而完成组织的利益和既定的目标。
就当前实际情况来说,部队的工作任务相当繁杂而且对于标准的要求也比较严格,许多工作的开展不是一个部门就能够顺利完成的,而需要各个部门协作配合。“合训学员”作为未来的基层领导者,如果不具备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对日后在基层单位一些工作的组织开展可能会产生十分重大的影响,也或许会因此而影响到单位工作的正常运转。
根据各军校学员毕业后任职情况反馈来看,各军校所培育出来的学员文化素质水平的确十分优越,但也存在一个普遍现象那就是学员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对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都还达不到岗位任职需要,对学员在基层任职工作的开展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此,院校应该针对性的对学员进行训练,增强学员这方面的沟通与组织协调能力,为他们在未来的任职岗位上能够妥善处理好上下级关系,带动下属更好的开展所安排的任务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第一、树立大局观念。学员应该学会以大局为重,做事谦虚谨慎,以一颗平等的心态去对待人或事,善于换位思考,不将自己的主管意愿强加到别人身上。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做到相互沟通,相互理解,为了完成所既定的目标而努力前行。第二,设置关于沟通协调的教授课程。通过老师的教授,和学员对于所学课本的掌握,对于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第三,开展与沟通和组织有关的课外活动。如辩论赛、新闻小组等等,给学员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让他们在大场合下锻炼自己,提升自己。
二是决断力 、执行力。决断力就是指人们对事物发生发展的分析、判断及处理的能力。“合训学员”作为未来的部队基层指挥员,对于所担负任务的决断会直接影响该任务的完成情况。因此,领导者决断力的强弱也就直接影响了领导活动的绩效。军人就应该雷厉风行,个人的执行力就是指个人的办事能力,对于部队来说,执行力就是战斗力。所以,院校培育学员的这方面能力应该根据新形势下的军革,转变教育理念,锻炼学员的决断力和执行力。
第一、加强体育锻炼。“练练练,练为战”通过体能训练能够增强学员的体魄,对于群体性的体育训练活动不仅可以使学员之间有着一股“比学赶帮超”的训练热情,还可以增强学员之间的集体荣誉感。也能在不知不觉中锤炼了学员的战斗精神。
第二、提供模拟任职岗位。在这方面可以借鉴西点的模式,设置相应的模拟任职岗位,由学员来管理学员。学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申请担任模拟任职岗位,通过在模拟岗位上的实践锻炼,对于所面临问题的决策,所担负任务的处理增强自身的决断力和执行力。
第三、基层当兵锻炼。“合训学员”大部分是由地方高中通过高考这一途径考入合训院校。他们对于真正的基层部队还没有任何实实在在的认识,学院可以根据安排,利用寒暑假的时间,让学员进入基层部队体验生活,让他们切身感受到基层部队的情况,并将所看到的实际情况与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相结合,对比进行反思总结。
第四、野外驻训。战争是残酷的,学员训练应该紧贴实战展开,通过野外驻训,可以使学员能够锻炼自身在艰难环境下的心理素质。通过环境的不利因素培养学员的决断力,为日后任务的圆满完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论文摘要:体育管理是军校体育系统中的枢纽,应以最佳的手段和方法,遵循军校体育的基本规律,对体育工作进行规划、实施、检查与评定。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运用,传统的体育管理手段和方法也必将进行相应地改进和完善。军校体育科学化管理,能最大限度地保证军校体育工作目标在实施过程中,以尽可能小的投入获取尽可能大的效益,能保证各方面融洽的配合,把工作能耗降低到最低水平。运用科学的管理理念和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是军校体育管理者应当注重的方面。因此,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在军校体育管理工作中,是提高工作效率、优化管理质量的有效方法和手段,标志着军校体育管理工作向着科学化、规范化、自动化方向发展。
论文关键词:信息技术;体育;管理
一、现代信息技术在军事体育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一)辅助计划过程的管理
对于军事体育教学计划的制定与检查落实,目前仍有不少院校采取上交、定期检查、临时抽查等方法来完成。调查发现,这种管理方法既增加了管理者的负担,又造成了管理效率的低下。利用计算机和网络系统实行信息化管理,每位体育教员只需把各种教学计划输入计算机,通过校园网把计划文件上传共享,管理者就可以详细而及时地检查和审阅每位教员的体育教学计划,从而避免了繁琐的翻阅工作,大大提高管理效率,使管理工作高速、高效。
(二)辅助教学过程的管理
1、周密准备军事体育教学,如教员的合理配置,教员的认真备课等;2、严格按照军事体育教学大纲的要求组织教学;3、科学安排运动负荷,客观评估教学效果;4、科学制定考核方案,系统分析考核成绩。
(三)辅助检查评定和总结反馈过程的管理
对军事体育教学质量进行的检查与评定,包括对教员教学能力、教学水平、教学效果的评定以及场地、器材的使用效率和效果等。利用网络平台和计算机统计软件,可以减少人为情感评定的情况,使得检查评定更具有客观性和真实性。把每一次的检查数据及时准确地录入计算机中,整理保存,在学期或学年结束要进行评定时,就可以全部调出数据和资料,结合相关的标准给出准确的评定。
二、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外体育活动管理中的应用
(一)辅助学员体质健康状况管理
建立学员体质、体能和机体生化指标、心理测试指标数据库,对学员身体、生理、心理指标进行全程监控,为军事体育教学提供理论指导。(1)建立学员体质、体能数据库。从学员入学开始至学员毕业止,通过对学员身体素质:100m跑、10m×5往返跑、单杠引体向上、2min俯卧撑、2min仰卧起坐、立位体前屈、5000m跑和体型等基础体能指标,进行定期有规律的测试。了解和掌握每个学员的身体素质变化情况,及时提出指导意见,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让学员始终保持强健的体魄;(2)建立学员生理生化指标数据库。从学员入学开始至学员毕业止,通过对学员的脉搏、血红蛋白(HB)含量、肺活量、血乳酸浓度等指标进行定期有规律的测试,监控学员的机体生化指标水平,为科学训练提供理论依据;(3)建立学员心理测试指标数据库。通过对学员特设情景、特设问题的测试,了解、掌握学员的心理健康水平,评价学员的身体健康状况。一个人只有身体和心理都处于健康状态,才是一个健康的人。 (二)辅助群众性体育活动管理
院校群众性体育活动组织部门可以通过校园网里的网页或自动化办公系统,把制定好的院校年度群众性体育活动的时间安排、活动的内容等情况及时,实行网上报名,信息即时更新。在组织运动竞赛活动中,利用计算机和相应的软件可以很好的制定编排比赛的秩序册,归纳统计管理各项数据,及时每项赛事成绩。不仅大大节省了人力,而且还提高了管理效能,使管理更加科学化、自动化。
(三)辅助运动队训练管理
在训练过程中,有大量的数据信息要进行求和、排序、筛选和统计工作。利用数据或编程软件可以对获取的样本特征统计指标进行分析,可以为运动员的技术改进和专项素质提高找出科学训练的依据;利用视频编辑软件可以把运动员的运动技术录像或图片和优秀运动员的技术动作录像或图片放在一起对照分析,找出其技术动作的差异与不足,有助于运动员对技术动作的分析和掌握;而对于一些运动员难以理解和掌握的技术动作,可以利用三维软件对动作进行形象和直观的演示。
三、现代信息技术在体育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一)辅助体育经费、场地、器材管理
结合院校体育工作实际,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相应的管理应用软件,可以使体育经费、场地、器材的管理更加规范高效。运用校园网,把用于购置体育器材设备和维修、扩建体育场地,以及各种体育活动所需的经费,及时、详细地公开、公布,接受监督,使财务管理制度更加透明、严谨。使用计算机将体育器材用品按固定资产、材料和低值易耗品三类分别进行管理,同时健全器材的购置、保管、借用、维护等管理制度,使管理工作事半功倍。此外,利用校园网可以将出借的器材定期公布,这样就方便选择借用,使得器材的利用率提高,让院校体育活动开展得蓬蓬勃勃。
(二)辅助体育工作档案管理
在院校体育管理工作中,必须充分重视并认真搞好档案、资料的积累、整理、统计、分析,发挥其信息储存和反馈作用。可以采用相关的计算机辅助管理软件,对于上级部门的各种法令、条例、决定、指示等文件,本校有关体育工作的规则、制度、决定,军事体育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教学日志,学员课余训练计划、日记,各项工作总结,以及教员的阶段和课时计划,学员体质健康数据等,制作成电子档案,分类存储。这样档案管理就更加有序,查阅就更加方便快捷。特别是可以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及时地对数据自动进行分类处理、快速准确地评判、提供常用的数理统计分析指标、成绩排序汇总、各种统计报表的打印等。
[关键词] 军事院校; 年轻教员; 初授课; 建议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04. 076
[中图分类号] E2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04- 0144- 02
0 引 言
随着新军革的逐渐深入,军校教员队伍结构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一大批青年教员开始走上讲台,成为课堂教学工作的重要力量。他们大都学历较高,精力充沛,富有创新精神,为教学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是军校发展的一支潜在生力军。但是,由于他们大多是从院校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台的,没有经过专门而系统的军事教育教学技能训练,并且参加工作时间短,职业素养和能力欠缺,尽管有教学热情和较好的业务基础,但在课堂教学中还是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新教员在初次授课时有很多事项需要注意,它们体现在授课前、授课中以及授课后的每个阶段,只要合理解决这些注意事项,便能顺利度过初上讲台的磨合期,为以后的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 授课前
目前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员多为“80后”,他们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可塑性强,学历层次高,知识面宽,有较高的计算机和外语水平,这些都是新教员的优势。虽然具有如此多的优势,但是绝大多数情况下,几乎所有新教员初授课时都会感到力不从心,总是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造成如此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新教员没有处理好授课前的一些事情,从心理状态到专业素质都没有到位,出问题是在所难免的。
1.1 端正态度,准确定位
大多数新教员都是从院校毕业即直接走上了讲台,此时他们已经完成了从一名学员到教员的转变,但最初只是物理身份的转变,要想从根本上完成这个转变,最关键的还是从思想方面入手,不能一味地按照之前的思维定势行事。
目前的新教员大多具有硕士,甚至博士学历,并且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同等学历人员在军队和地方上的待遇差距越来越明显,这就容易造成新教员产生失落感,如果没有足够强的信仰去坚持致力于军队教育事业,很容易使新教员对于自己的岗位不关心、不珍惜,甚至动摇在军队内部工作的信心。所以对于新教员来说,一定要正确对待这种物质上的差距,努力用武装自己的思想,从内心深处真正热爱军队教育事业,并愿意为之奋斗终生,同时自觉抵制外界的不良影响。
1.2 虚心学习,积极调查
作为年轻教员最大的问题不是教学内容方面的东西,而是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方面的东西,这些知识可以通过阅读一些专业文章获取,也可以通过向有经验的老教员请教学习获得,但更多的是通过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积累获得。新教员初始授课之前,有目的地听课,尤其是大家公认的优秀教员的课程,是很有必要的,通过听课可以从中学习授课的技巧与方法,掌控课堂的能力,以及为人师表的仪态,并且根据个人的特点将这些好的方法应用到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去。
授课之前,还要对授课对象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对症下药,因材施教,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教员授课不只是把自己所准备的东西在课堂上宣讲出来,而是要把自己所准备的东西让学员了解接受,所以要先了解学员的基本情况,了解他们的知识背景,然后采取相应的方法,这样才有可能使学员掌握教员所准备的相关内容。
1.3 精心准备,积极备课
很多时候,所授课程和自己所学专业具有很大的差距,军校的专业课程与基层部队以及各种实际装备具有密切的联系,而这恰恰是刚从院校毕业的新教员的“弱项”,如果碰到这种情况,那么在接受授课任务初始就应该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例如查阅资料、请教专家等,做到对所讲授的内容有清楚的认识,整个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
上述过程实际上是备课的一部分内容,授课前的精心备课是高质量授课的必要前提。教员备课,如同影视导演编写脚本,事前所功夫的多少,直接决定着未来操作的成败。而对于新教员来说,缺乏备课的经验是非常普遍的。提高备课水平的有效途径一般如下:首要问题是端正备课思想,前提条件是钻研课程标准,基础保证是吃透学科教材,关键所在是设计教学方法,客观需要是深入了解学生,辅助环节是写好教学档案。同时对于年轻教员还要特别注重集体备课,孤军作战显然不利于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只有通过集体备课活动,在自主实践反思中,在与专家教师和同伴的互动中,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技能。
2 授课中
多数青年教员初授课时未能视教学具体情况而采用合理的、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单一化的趋势明显,致使教学互动效果差,同时课堂驾驭能力不高,并且课堂教学目的不明确,重点不突出,随意性很大,课堂缺少活跃气氛。
2.1 克服紧张情绪,合理缓解压力
新教员初次授课具有紧张情绪是不可避免的,而且这种紧张情绪与台下的学员数量正相关。适当的紧张有利于授课的正常开展,但是如果过分紧张则可能导致一堂课的失败。紧张情绪因人而异,克服紧张情绪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要做到这一点,可以向其他教员请教,学习别人克服紧张情绪的好方法,同时在课下以及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多和学员接触,这样也可以有效地克服紧张情绪,适当地活跃一下课堂气氛也是克服紧张情绪的有效方法。
授课是一项考验体力与脑力的活动,对于教员来说,既要具备充沛的体力,同时还要具备思维敏捷的大脑。新教员对于这种双重考验带来的压力体会得会更加深刻。缓解高强度的授课给新教员带来的压力,一要合理安排时间;二要注意方式方法,提高效率;三要有饱满的情绪和平衡的心理状态。
教学督导也是导致新教员压力加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对于新教员来说存在着急于表现和教学技能欠缺的矛盾,所以在授课过程中如果有教学督导或者其他各级领导来听课,都会增加新教员的紧张情绪,使得新教员感觉压力重重。对于各级层次的听查课,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但同时不要为了迎合专家的口味而丧失了自己的特色。对于领导和各级专家的意见要虚心接受,并且拿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意见;如果有不同的意见,可以采取适当的方式或途径与之进行进一步的沟通,以期达到一致。
2.2 融洽关系,注重积累
军校学员有别于地方院校的学生,他们有其自身的一些特点,学员和教员的关系,除了传统的师生关系以外,同时还存在着一种军队特有的等级观念,这种等级观念一方面可以加强课堂纪律,但另一方面也可能使得学员和教员之间的隔膜加深,这样不利于课程的顺利讲授。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作为教员应该不要让学员有教员高高在上、不易接近的感觉,而应该把他们当作朋友看待,课下要多和学员进行交流,在学习以外的方面多对学员予以帮助和指导。
融洽关系并不意味着与学员打成一片,没有师生之分,融洽关系的同时还要树立教员的威信,在军队院校这个特殊的环境中,教员与学员不仅是师生关系,还是上级与下级的关系,教员在学员心目中建立起来的威信大部分是因级别所致,这样的威信是脆弱的。教员的威信是其资历、声望、才能与品德等决定的,这种威信是教员有效影响学员的重要条件,学员对有威信教员的课,总会认真地学习;对他的劝导,也更容易接纳。因此,形成和维护良好的威信,对军校教员来说意义重大。
授课过程中还要注重经验的积累,每一次授课无论对于新教员,还是老教员来说,都是积累教学经验的一个绝佳机会,尤其是对新教员而言,更要做到每次授课完毕进行总结回顾,总结一下本次授课之中好的方法,同时也要总结一下需要改进的地方,以及在授课中出现的错误,避免同样的错误重复出现,这就是经验积累的过程。
2.3 与时俱进,合理安排
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也越来越多,作为年轻教员一般都具有与时俱进的思想,对于先进的教育方法和理念比较容易接受,但是,如果不合理安排的话就会出现上述的弊端。在接受使用新方法、新理念的同时,不能抛弃优秀的老传统,尤其是那些在常年教育中得到肯定的优秀做法。作为青年教员,应该做到新老合理搭配,将优秀的新方法和老传统恰如其分地糅合在一起,比如要充分利用PPT的直观性,同时不忽视板书的强调作用,如此一来就能做到与时俱进,合理安排,使自己的教学效果更上一层楼。
3 授课后
3.1 善始善终,严格考核
很多情况下,授课初期可能从精神上和体力上都比较充沛,上课情绪也较为高涨,但是随着课程的推进,尤其是到了课程的结束阶段,难免会有放松的心态出现,对于自己和学员的要求也不如开始了。这种虎头蛇尾的情况非常不利于年轻教员自身的成长,对于个人师德师风的塑造危害极大。所以从各个角度考虑,年轻教员对于自己独立承担的第一门课一定要做到善始善终,越到最后越要高标准要求自己,这样才能迈开走向合格教员的第一步。
授课后一般都要组织考试或者考核,这往往是学员最为关心的事情。考试不是手段,是目的,是检验学习效果的方法,要让学员从思想上认清考核的真正涵义,消除对考核的抵触和恐惧心理,要把学员那种传统的划重点、背答案的陈旧思想废除,针对课程特色,传授复习、应考的技巧和方法。同时从育人角度出发,教育学员不要作弊,正确对待考试。并且在阅卷打分的时候,做到公平公正,避免人情分、同情分的情况出现。
3.2 分析总结,展望未来
对于初授课的年轻教员来讲,大多数在上完第一次课以后,都有一种解脱、胜利的感觉,然后便将和课程相关的一切束之高阁。这种心情固然可以理解,但是做法却是不可取的,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应该在课程全部结束以后,进行一次细致的大梳理,并且最好有一份深刻的分析总结报告,这样对于自己的授课将是一次升华,能够有效提高自己的授课质量,同时可以使自己更好地理解教育理念。
分析总结要贯穿整个授课过程,对课前备课与课上实践进行总结,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教学策略是否得当、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足够的尊重、课程资源是否整合、对未预见言行的处理是否妥当、问题设置是否有意义、情境创设是否到位等进行再思考、再认识。分析总结其实就是分析问题,总结经验,部署计划,好的经验做法要保留,同时注意要发扬改进;失败的做法要查究原因,同时避免同样的问题再次发生;最后要对下一次课的讲授有一个系统的蓝图,提前做好下次课的规划,以便再次登上讲台时,少一些初上讲台的青涩,多一份游刃有余的信心。
4 结 语
年轻教员的初次授课在其职业生涯中是重要的一步,如果这一步没有处理好,有可能对自己今后的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甚至可能产生厌烦的情绪,最终导致自己不能在教育之路上走得太远。教育是一个伟大的事业,军事院校的教育具有自己的特色,作为年轻教员,尤其是初次授课的年轻教员,除了要拥有对军校教育事业的一片赤诚之心外,还要处理好整个授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希望上述几点拙见能够引起年轻教员的共鸣,帮助年轻教员提升自己的授课水平。
主要参考文献
[1] 赵文华. 高等教育系统理论[M].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刘宏煊. 军校教育研究[M]. 北京:海潮出版社,2002.
关键词 军校;高等教育;新生导学模式;网络导学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12-0015-04
1 问题的提出
我国的高等军事院校承载着为国家和社会造就和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军事人才的重任。作为现阶段我军人才输出的重要基地,每年都吸引了大批优秀的青年学子,经过层层选拔后跨入军校大门,开始崭新而富有挑战的军旅生涯和大学生活。然而,由于大学生活与学员熟悉的中学生活具有许多不同之处,尤其是军校还具有其不同于普通高校的诸多特点,以及当今“90后”生源自身的特殊性,使得新生对军校生活不适应的现象非常普遍。常表现为新生对所学专业的培养计划、课程体系、学习目标及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缺乏了解,对未来就业情况等问题感到迷茫和忧虑;对大学的授课方式和学习方式不适应;对高强度的日常训练感到厌倦,甚至产生倦怠和抵触情绪;对军校整齐划一的管理方式不理解、不习惯,对集体活动不感兴趣;等等。长此以往,会导致有些学员学习、训练的效率低下、成绩不理想,对未来缺乏信心,甚至会诱发焦虑、孤独、抑郁等消极情绪和心理障碍,既不利于学员自身的成长,也给军事院校的人才培养造成不利因素。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可大致归结为以下几点。
1.1 军校教育的特殊性
军事院校由于其培养人才的特殊性,在培养模式、教育训练方式、教学内容以及日常管理等方面,都具有不同于普通高校的诸多特点。首先,受前苏军教育模式的影响,为更利于管理、抵御外界不良影响、培养军人所需要的特殊品质,我国军校的院校环境基本是封闭性的。其次,在日常管理上,军校强调整齐划一的行动和令行禁止的高度服从意识,按军队的条令条例和各种规章制度严格规范学员的言行举止,对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学员的言行举止做出统一的规范。再次,军校教育不仅围绕知识水平、文化素养、专业能力进行培养,更重视政治素质和体能素质的整体提高,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和高强度的军事体能训练是军校日常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军校的这些与地方普通高校不同的特点对于刚刚接触军校教育的新生来讲是较难很快适应的。
1.2 高等教育与中学教育的差异性
高等教育与新生所熟悉的中学教育存在很大差别,表现为较强的专业性、精深性、阶段性、自主性等特点,学习内容也更为精细、复杂和高级,因此在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等方面对新生提出更高的要求。首先,需要学员转变原有的学习动力,由原来的主要来自于升学和来自于家长、学校的外部压力,转变为自身内部的学习需要。在此基础上,要求学员积极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学习内容和学习条件等的变化,能够对自身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等不断进行调整,培养一定的探究和自主学习能力,探索新的更为有效的学习策略和方法,从而使自身的学习心理和行为与不断变化的学习条件相互协调,取得良好的学习成就。但是这种转变仅靠学员通过自身的不断摸索来完成较为困难,需要进行引导和帮助[1]。
1.3 教育对象的自身特点
目前,高校的教育对象主要为“90后”,作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时期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具有不同于以往教育对象的特质,一定程度上也给他们适应军校生活带来影响。如受成长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个性鲜明,崇尚自由,不愿意受拘束,因此新生往往对军校整齐划一的管理方式和严格的纪律要求较难适应;信息时代资讯发达,使得学员视野更开阔,思维也较为发散,对军校相对刻板的教育训练模式较为抵触;受学习型社会所倡导的“终身学习”理念的影响,求知欲强,知识面广,但是对知识的掌握更注重广度,而深度不够,不适应目前我国军校“专才”式的培养模式;现代社会学习方式更为多元化,以网络为代表的媒体给传统的教育方式和活动带来巨大的冲击,使得获取知识的渠道和方式更为灵活多样,目前军校普遍采用的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这些因素都给“90后”新生适应军校生活带来一定影响。
因此,为了使新生顺利过渡,更快更好地适应军校生活,需要引导新生了解军校的教学训练模式和学习生活规律,了解所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计划、课程体系及学习目标,了解未来分配情况等;激发学员的内在学习动力和积极性,根据自身特点转变学习方法和策略,树立主动、探究式的学习态度和意识。因此,对于军校新生进行“导学”是十分必要的。
2 “新生导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及特点
对新生的“导学”是以心理学上的“首因效应”为理论基础的。这种认知现象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洛钦斯首先提出的,也叫首次效应、优先效应或第一印象效应。“首因”,是指首次认知客体而在脑中留下的第一印象。“首因效应”是指当人们第一次与某物或某人相接触时会留下深刻印象,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对客体以后的认知产生的影响作用。也就是说,人们总是以他们对某事物的第一印象为背景框架,去理解他们后来获得的有关此事物的信息[2]。
这种因信息输入顺序而产生效应的现象,有种种不同的原因解释。其中一种解释认为,最先接受的信息所形成的最初印象,构成脑中的核心知识或记忆图式,后输入的其他信息只是被整合到这个记忆图式中去,即这是一种同化模式,后续的信息被同化进了由最先输入的信息所形成的记忆结构中,因此,后续的新的信息也就具有了先前信息的属性痕迹[3]。
“新生导学模式”借助“首因效应”,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导学模式帮助学员在军校生活开始之初,就建立起对未来学习生活的正确、积极的认知,转变学习观念和态度,树立新的学习理念,并鼓励学员探索并形成适合环境和自身的、更为科学有效的学习策略和学习训练方法。“导学”中的“导”即疏导、引导。“学”不仅仅指学员的学习、训练,还包括学员的发展和核心竟争力。具体来讲,对于军校新生的所谓“导学”,就是引导学习、引导训练、引导实践和引导发展[4]。
3 “新生导学模式”的具体措施
3.1 “教导员制”“本科生导师制”和“学长制”并行导学
1)教导员制。学校可以区队、专业或班级为单位,配备教导员,其兼具普通高校的“辅导员”和“班主任”双重身份和职责。即按照学校的教育要求和班级教育目标,受学校委托全面负责学员的学习和生活等工作,同时也是学员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实施者。在新生入学之初,教导员可通过专题讲座、与学员座谈、网上交流等多种形式,为新生介绍军校生活的特点,帮助其理解并自觉遵守军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纪律,培养较强的自我约束能力,引导新生在思想和行为上顺利过渡并适应军校的日常生活。
2)导师制。导师制(tutorial system)起源于英国,首推于牛津大学,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英国牛津、剑桥等高校推广到本科生的培养。1937年,英国学者林迈可把牛津大学的导师制推广到燕京大学。与此同时,竺可桢在浙江大学率先开始实施大学生导师制。此后,大批国内高校纷纷在本科生教育中实行导师制。作为一种教育制度设计,导师制与学分制、班级制共同构成大学本科教育的三大教育管理模式。本科生导师一般由本专业教师担任,每名导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带多名学员,根据每名学员的智力水平、兴趣爱好,依照学生个人能力以个别辅导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意在发掘学生某一方面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某方面的能力,帮助学生成为个性化的人才。导师教学的核心目的是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独立思考的能力[5]。
军校的新生导学模式可借鉴导师制,在新生开始正式的军校生活前,聘请本科生导师或者本专业的知名专家教授,在专业方面对学员进行导学。
一是介绍学校的教学训练运行规律,有关转专业、成绩记载方式、学业质量评价标准等学籍管理规定也需要让学员有足够的了解。只有学生对这些规律了解得比较透彻,才能积极主动地完成大学的学业。
二是介绍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并导入自我管理、自主学习、自我规划理念,帮助学员转变学习观念和学习态度,引导学员树立适合自己的目标,思考适合自己的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和学习计划,从而对未来进行合理的规划,并为后续学习过程中选课等做好准备。
三是学业方面,引导学员了解本专业的研究领域和特点、发展历史、研究现状和前景、专业的价值和作用,以及本校该专业的开设学科、知识内容、教学模式、专业研究水平等,使学员对所学专业有初步了解,引发兴趣,提升学员的专业认同感;向学员介绍适合本专业学习的策略和方法,鼓励学员充分利用图书馆、网络课程等各种学习资源辅助学习,引导学员着力培养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及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是科研实践方面,结合专业特点介绍科研和实践活动情况,激发学员参与科研活动及实践活动的积极性,鼓励学员在日后的学习中注重科研兴趣、科研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五是职业规划方面,向学员介绍本专业的发展前景及毕业学员的分配及工作情况,引导学员注意在今后的学习中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对未来是否继续深造等进行规划。
导师的导学可通过授课、讲座、与学员互动交流等方式进行,除了在学业等方面给予学员引导外,导师自身良好的学风、严谨的治学和科研态度、广博专业知识也会感染和陶冶学员,使学员“尊其师,信其道”,从而增进学员对专业的了解,激发学员对专业学习的热情甚至收到启迪人生的效果。
3)学长制。“学长制”最初出现于15世纪的英国伊顿公学,是一种在国际上普遍推行的学生自主管理模式,其要点在于通过高年级的学生以平等、博爱的精神与新生进行交流,实现良性互动[6]。利用学长制对军校新生进行导学,可从高年级中选拔优秀学员,同新生开展座谈、交流活动,结合自身在学习、生活中的切身体会和亲身经验,使新生在最短的时间内熟悉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及时了解军校的学习、生活的基本规律及各种事项,科学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和奋斗目标,充分激发个体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并针对新生在入学之初出现的难以适应、无所适从,甚至是自我封闭、焦虑等行为或心理问题,进行沟通、帮助和引导。这种方式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减少学生的逆反心理,另一方面也通过树立榜样来激励新生,充分调动新生的积极性。
3.2 “面对面导学”与“网络导学”等多种方式并行导学
在上述提到的几种面对面的导学方式之外,学校应借助校园网,开设“新生导学”网络模块。该模块应包括院校及专业的相关情况介绍,各项纪律规范,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导师与教授导学讲座,优秀大学生自我陈述,标准学习规划参考案例,适合本专业学习的优秀学习资源及获取途径的介绍等内容。同时要开设新生交流互动平台,如讨论区、答疑区等,聘请专业教师、教导员及优秀高年级学员为新生进行网络答疑。通过这种方式,旨在为新生提供一个进行入学教育,转变学习观念,尽快熟悉学习训练环境,掌握学习技能,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手段,为学员创造一个不受时间和空间约束,可以随时补充知识、随时接受导学的环境[6]。
3.3 通过“新生研讨课”实现直接导学与学员自主探究并行
新生研讨课(Freshman Seminar)1959年始于哈佛大学。国外高校中,新生研讨课的开设已经非常普遍。我国的新生研讨课始于清华大学,2003年11月,清华大学首次将新生研讨课引入本科教学中。此后,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也陆续开设了新生研讨课。国内学者张红霞给“新生研讨课”下的定义为:“由各学科领域的知名教授担任主导教师,专门为全校大本科新生开设的小班研讨课。其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术品质、感受研究的乐趣、接触著名教授、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同时,认识大学和熟悉学校环境、资源,以此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习阶段的转换过程。新生研讨课内容和教学形式可以灵活多样,越是高层次的大学,教学和考核方法越灵活多样,一般不用常规教材,考核方法多为‘通过’与‘不通过’两级。学生参与程度是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总课时数一般小于20,普通大学可以略多。”[7]
因此,在专业导学方面,除了通过不同方式对学员进行直接导学外,还可以导学为目的,通过开设新生研讨课,将学员自主探究能力的锻炼和培养贯穿其中。如在“新生研讨课”中,教师可从学员熟知的、与专业相关的事件或现象入手,以讨论、探究的形式,一步步启发学员探究原因,追本溯源,最终归结为某一门或几门专业课程所要讲授的知识,为将来的学习做铺垫。同时使学员体会到发现的乐趣和专业学习所特有的智力发展机会,为以后的探究式学习和更高层次的研究打下基础。再如,教师可结合自己的科研项目和本专业特点,给学员提出待解决问题和小课题,让学员以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最后汇报各组讨论出的解决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员可以充分发挥想象,从而体会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乐趣,锻炼发散思维的能力;同时小组成员间也会发生思想的碰撞,培养学员的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讨论结果的汇总和汇报可以锻炼学员的归纳能力和表达能力;讨论结束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和评价,并最终将问题导入日后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上,使学员充分体会到专业学习的重要性,也体验到科研活动的独特魅力。
4 “新生导学模式”的几点建议
4.1 导学活动要实现常态化
导学活动始于新生入学,其初衷是使新生顺利适应军校的大学生活。但是也常常发现这样的现象:一些新生在入学伊始经过新生导学活动,过渡较为顺利,对未来的学习训练生活充满信心,满怀希望,但是随着军校生活的逐渐展开,新的、更多的困难开始出现,凭借自身能力难以解决,给学员造成困扰;或是学业等方面的一些新的问题,学员没有以往的经验可参考。如学业方面,新生及低年级学员往往对大学的学习方法陌生、对专业内涵无知、对未来发展茫然,以及习惯于中学时期的应试教育思维和方式,对大学的学习不适应;之后的一段时间,学员较为关注的问题一般转变为专业课程的学习方法、学习的规划、课程的选择等问题;而高年级学员则更关注分配去向问题或对是否深造进行思考。这些出现于不同阶段的问题都可能引起学员的迷茫和困顿,甚至容易产生倦怠和抵触的情绪,影响学员的积极性。因此,导学活动不应只关注新生的入学阶段,而是应该将“新生导学模式”的“导学”思想贯穿学员的大学生活的全过程。针对学员不同成长阶段的特点和容易出现的问题,通过导师、教导员和学长的指导和帮带,借助不同的途径和方法,对学员进行不定期的、不同形式的导学活动。
4.2 导学活动要整合各种资源
导学活动首先需要充分利用优秀的人才资源,通过知名教授、专业教师、管理干部、优秀学员及有成就的毕业生,以授课、座谈等形式对学员进行引导和帮助。其次,要创设多种平台和载体,建立实践体系,如利用院校现有的教育训练中心、专业实践基地、社会实践平台等,把学员将来从事的专业体验、情景体验等与学员现有的学习训练紧密融合,使学员明确专业发展方向,鼓励其进行充分的体验式学习。另外,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借助网络平台,为学生创造一个不受时间和空间约束,可以随时补充知识、随时接受导学的环境,从而培养学员自主探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多重资源整合运用,而非采用教育灌输、单项接受的方法手段,才能更好地达到导学的目的,实现导学过程的科学化和导学效果的最大化。
4.3 导学活动要以学员为主体
导学活动要始终以学员为主体,要尊重学员的主体地位,认同学生的差异性,了解学生主体需求,把外在引导与学生内在需求有机结合起来;要给予学员发展的空间,激发学生的主体创造力,充分发掘学员的能动性和发展潜能,引导学生成长、成才和成功;要持有平等的态度,构建和谐的关系,注重与学员心灵的沟通、感情的交融,把引导发展与关心服务结合起来,把社会需求同尊重个性结合起来,把精神传承与环境营造结合起来,把人格成长与心理解困结合起来;要全面关注学员人格品质的塑造、实践能力的增强以及良好个性的发展等诸多方面,全面协调地培养学员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8]。
参考文献
[1]汪家惠,贾天钰.新生第一年导学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2(5):14-15,45.
[2]刘波.浅谈首因效应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J].学理论,2012(21):243-244.
[3]马燕.浅析“首因效应”[J].科教文汇,2009(31):62-63.
[4]薛勇.基于有效导学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4):122-123.
[5]徐全红.本科生导师职在“导学”[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81-84.
[6]张晓芬.面向大类招生的“新生导学”模式[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303-306.
情感教育军校学员师生关系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情感教育关注人的情感层面,也是关注作为人的生命机制之一的情绪机制,如何与生理机制、思维机制一道协调发挥作用,以达到最佳的功能状态。
当今社会是个多元化的时代,世界经济一体化、信息全球化影响日益剧烈,各种思潮冲击着年轻人的大脑,他们思想单纯、接受新事物快,同时辨别能力弱、控制力差,当前社会已经意识到情感教育的缺失是导致青少年心理、精神问题的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在高等院校教育中,融入情感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军事院校作为培养国家军事人才的摇篮,同样面临着这样的问题,既有高等院校的共性,也有自身的特殊性。因此,将情感教育融入到军校教学当中,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国家输送高素质的军事人才。
一、军事院校情感教育面临的问题
要把情感教育很好地融入到教育过程中,必须遵循情感教育的规律,充分尊重人的个性、平等,通过激发、满足学员的情感需要,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促进教学活动积极化的过程。但军事院校在情感教育实施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军校学员的特点
1.年轻有活力,情绪波动大
军校学员的年龄在18~24岁之间,处于青春期,在自我认识、社会适应、人际关系等方面正处在不断取得经验和发展的过程,常会因外界干扰而产生情绪波动,由于不能妥善解决这些问题而容易焦虑和抑郁。
2.民主意识强,纪律意识弱
由于社会环境的开放化,“90后”学员思想较为独立,人性张扬,不轻易趋同别人。但是,由于过于强调自我的重要性,并且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与人合作能力相对较差,团队意识相对较弱。“在他们在作出判断和抉择时,往往只注意自我的感受,缺失集体主义价值观。
3.接受能力强,辨别是非弱
随着信息化网络时代的到来,绝大多数学员入伍前都接触过网络,接受新事物较快,受互联网思潮影响较重,由于年龄偏小,而又缺少思想约束,政治意识淡薄,辨别是非能力弱,很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思想的影响。
(二)教员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1.传统教学方法阻碍学员学习的积极性
教员普遍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不重视课堂教学的创新性、丰富多样性,采取理论讲授多,实践性、互动性教学活动少,军事专业教学中,抽象的理论知识多,导致学员理解消化困难,让学员感到抽象乏味,没有学习的兴趣,导致厌学心理的产生。
2.教员为主导,学员为主体
教员往往忽略学员作为一个知识吸收的主体,没有满足学员的学习需要,淡化了学员自主体验探究的过程,而是直接把自己感悟和体验的结果用概念的知识灌输给学员,忽视了知识吸收消化的自然规律,结果只是造成了学员学习的负担,更是扼杀学员的学习积极性。
3.“严多情少”的教学管理理念根深蒂固
在部队从严治军的大背景下,军校教学同样也存在从严管理的模式,致使教员对学员的要求过分严格,往往忽略了对学员的关爱,忽视了学员的学习心理。在教学活动中,往往会出现从管理规定上管理课堂秩序,而不是从提高学员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上下功夫;在考核评价方式上,往往采取严格的“硬指标”,而忽略了对学员的宽容,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高。
此外,军校作为部队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正规化的管理模式,学员生活空间固定,接触外界时间有限,所有的活动,都要严格遵守部队的条令条例和各项规章制度,还要进行繁重的体能训练、技能训练等,生活作息时间安排紧凑,一定程度上会使学员产生紧张、压抑的情绪,每天面对相同的人和物,心理上容易产生厌倦,干到枯燥乏味,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教育质量的提高。
二、开展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情感教育是根据人的成长发展规律和现代社会对人的情感素养提出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教育对象施加各种积极的影响,旨在丰富他们积极的情感体验,促进情感机能和能力健康发展,以及培育他们良好的情感品质的过程。在军校的教学管理中融入情感教育,有利于端正学员的动机、态度,促进学员的身心健康、形成良好的品德修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促进个人成长发展,更好地履行使命任务。
(一)情感教育是学员身心健康的重要保证
实践表明,情感教育对学员个性发展和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影响。心理学认为,人的情感、行为是个性和情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学员的情感活动容易受到情境的暗示和强化。情境即个体所处的一种具有“个性化涵义”的社会心理环境,它能唤起和激发人的某些重要情感,并在不知不觉中使某些情感体验得到强化。教员要在实施情感教育的过程中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情境,创设集体信任的情境,可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自尊、自信。学员从感受到的自尊、自信、关心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学会处理人际关系,形成关心他人、团结互助等优良的个性品质。军校是个特殊的集体,更需要学员之间的关心、帮助,师生之间的尊重和关爱,培养官兵情、师生情、战友情,避免学员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感到彷徨、苦闷与无助。情感教育不仅关系到学员的个人身心健康、成长发展,也关系到部队战斗精神的培树、战斗力的生成。
(二)情感教育对激发学员学习潜能具有积极意义
情感是影响人格魅力和品德修养形成的重要因素。实施情感教育,有利于学员良好品德的形成,从而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学过程中,教员要想把提出的要求、所灌输的思想转化成学生本身的要求和思想,就需要借助于情感教育。教员言传身教,对学员的真诚和关爱,是赢得学员信任的基础,是学员接受教育的心理前提。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用充满情感的激励,使学员具有积极价值去向的情感得到张显与发展,这也是为什么军队一直倡导要以身作则、模范带头、发挥表率作用。
(三)情感教育能够促进学员个人的成长发展
情感教育是根据人的成长发展规律和现代社会对人的情感素养提出的要求。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员实施情感教育,促使他们的入伍动机、学习态度得到进一步端正,有益于个人成长发展和部队建设。虽然同样的年纪、穿着同样的服装、坐在同一个教室,学习着相同的内容,并且有着相同的学习要求,但我们要认识到学员个体的差异,每个都拥有不同的心理感受,会有不同的行为表现。情感教育既要关注整体,而且要更加关注个体,注重学员个体的情感表现,做到尊重个性、有情有理,可以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员准确定位,树立科学合理的学习和工作目标,从而激发学习主动性,提高教学质效,促进学员个人的成长发展。
三、实施情感教育应重点把握的几个问题
(一)从学员特点入手,建立健全情感教育机制每名学员都是一个有鲜明特点的个体,在实施情感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把握学员自身的特点展开工作,教员不能主观地把自己的意识强加到学员身上,而要实事求是,针对学员的共性和个性特点,最大限度地激发学员的积极性,为学员提供有力的正能量,培养学员良好的情感品质。这就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组织体系,才能保证情感教育机制的有效运行。
(二)从教员自身入手,提高情感教育整体水平
苏霍姆林斯基曾告诫老师:“没有爱、没有信任,教育就会成为一切发生在师生之间的、严酷的、旷日持久的、疲惫不堪的战争。”情感教育更加关注学员的态度、情绪和信念,以促进学员个体和部队建设和谐发展。实施情感教育对教师队伍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课堂上注重师生之间思想、情感的交流,提高情感语言的表达能力,让学员感到教员可信、可亲、可爱,学员才会对其所教学科产生学习热情。
(三)从任职需求入手,注重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情感教育的缺失在某种程度上是教育人性化的缺失,将严重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军校学员年龄都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人生观、价值观还没完全形成,对知识的需求量又十分巨大。军校学员毕业后,将投身到国防建设事业中来,院校期间的教育是军旅生涯的基石,要使学员牢固树立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继承和发扬军队的优良传统,并培养专业技术过硬的军事人才。因此,军事院校开展情感教育必须从学员的任职需要入手,为部队输送能打仗、打胜仗的高素质军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淑娟.情感教育对教师素质和能力的要求.中国成人教育,2007,(15).
实践教学是相对于理论教学的各种教学活动的总称,包括实验、实习、设计、实际操作以及社会调查等。实践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认识,有助于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实践技能,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手段。
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
二、实践教学的功能定位
在军校教育中引入实践教学手段,需要明确其功能定位:一是要明确对学员的培养目标;二是要明确使用实践教学手段的具体目的。
(一)将学员培养目标定位为知识的运用者、审查者和创造者
运用者的角色一方面是指学员在军校学习中,能够正确地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活动中,生成应有的现实效果,达到牢固掌握知识的教学目标;另一方面是指学员要能够以用户的身份,根据自身需求,有目的地选择知识模块,实现自我预想的功能。审查者的角色是指学员作为知识的接收和运用主体,能够对知识的真实性、客观性进行检查和评价,通过实践的效果辨识知识的真伪。创造者的角色是指学员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践发现新的现象,并根据现象总结出新的规律,抽象出理论知识。运用者是实践教学的基础阶段,审查者是实践教学的提高阶段,创造者是实践教学的最高阶段和终极目标。
(二)实践教学的具体目的是致力于学员理论与实践高效融合
军校教育中引人实践教学,不能忽略实践能力的培养,也不能为了实践而实践,而应致力于促进学员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做到融会贯通。一方面,教员需要充分认识到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学员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要避免过于强调实践而忽视理论。实践教学手段相对来说更为生动和灵活,比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此相比,理论的学习则要枯燥一些,需要更多的钻研和耐心。但是,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训练也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作为专业化军队人才,不能仅具有实践动手能力,而缺乏足够的理论基础。只有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学习才能让学员更加透彻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明确了这一点,教员才能在实践教学应用的程度上把握恰当的分寸。
三、实践教学的应用方法
(一)案例教学
围绕学员能力素质的提升,案例教学应当成为军校教育的一个主导教学方式。案例教学与传统的知识传授教学方法最本质的区别在于案例教学是一种有效的能力培训方法,它要求学员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案例中的实际问题,而不是单纯为了获得一些新知识。
在推进案例教学中需要把握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要把握好案例教学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案例教学比较适用于思维发展和管理能力提高为目的的培训,而不太适合纯理论的、纯知识性的传授,以及某些技术、操作技能的培训。因此,案例教学一定要考虑到学科的特点,不要陷于片面强调。同时还要兼顾到学员对象的特点。二是精心选择、编写案例。案例构成学员学习的基础,构成课堂讨论的基础,选择一个好的案例,就等于案例教学成功了一半。好的案例应该具有复杂性,并与现实紧密结合;好的案例还应该具有答案的多样性。三是精心设计课堂活动实施方案。案例教学是一门艺术,具有极大的灵活性。由于每个班次的学员对象不同,案例教学的操作方法可以有很大不同。四是做好归纳总结。教员在案例教学课堂活动的最后,一定要做好归纳总结,以此促进学员学习成效的提高。
(二)现场教学
现场教学是教员和学员同时深人现场,通过对现场事实的调查、分析和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总结出可供借鉴的经验,从事实材料中提炼出新观点,从而提高学员运用理论认识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也就是教员利用现场教,学员利用现场学,其核心是利用现场教学资源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
现场教学要得到深入开展而不至流于走马观花,必须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一是选定教学点。应当根据专业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分类,按照教学要求、所要达到的目的确定教学点。教学点选定的原则是典型性、创新性、与教学内容相吻合。二是教学点的开发。教学点不是参观考察点,不是教员作为“导游”领着学员在某个点泛泛地看一看,听一听介绍。每一个教学点的选择都必须有明确集中的主题(一个点一个主题),明确这个点要解决什么问题,也就是这个点在现场教学中发挥什么样的功能。三是确定主题。现场教学一定要有明确的、学员感兴趣的主题,同时主题的确定还要与整个教学计划相衔接、相协调。四是实施过程中的“议”、“评”结合。议就是开展现场讨论。“评”就是主持教师点评。要坚持实事求是,有一定深度和层次,要从事实材料中归纳、提炼出理论观点,或是再次验证理论,使现场教学得到升华。
(三)任务教学
任务教学法就是利用学科竞赛、毕业演练等机会,根据限定的题目、想定作业,在教员带领下组成团队进行研究设计,制定相应的方案。学员自始至终参与任务,学习从任务分析到任务完成这一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知识和技能,以及综合分析与现场操作能力等。同时,通过奖励,极大地促进学员积极性,养成团队协作意识以及注重设计质量、讲求工作效率的良好风气,为适应毕业任职后的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充分体现出军事职业教育教学特色。
(四)研究教学
研究式教学不仅是一种实践教学方式,更是一种教学理念。应当根据这个教学理念,继续深化研究式实践教学。
一是坚持学习与研究相结合。在研究式教学中,学习和研究问题是不可分割的。研究式教学的主要内容就是在学习中研究问题,在研究问题中促进学习。二是要解决好调动教和学两方面的积极性。从教员的角度看,要实现从传统的教师到现代培训师的角色转变。从学员的角度看,要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积极的参与者。研究式教学主体是学员,其研究的问题是自己选择的,哪些问题迫切需要解决,哪些模糊认识期待澄清,哪些经验教训需要总结,需要学员通过自己的思考,采取有效的对策来解决。
四、实践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一)灵活运用多种实践教学方法
第三部分只是列出了几种主要的实践教学手段,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一些做法。例如,可以要求学员通过网络查找相关的知识信息,并进行整理比较分析等;还可以建立相应的专业教学网站,加强网上互动和交流等。在实施过程中,教员应根据课程的需要和学员的实际情况,灵活选用和安排。可以是几种实践教学方法同时组合使用,也可以是重点选用其中某一种或两种实践教学方法。具体如何安排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和效果来定。
(二)做好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衔接
实践教学手段最好能够贯穿到理论教学过程中,相互交叉使用,这样既可以使上课形式、方式富有变化,引发学生兴趣,又能够真正促进实践与理论的融合,相互渗透。但在实际操作中,有时可能较难将两者的讲课进程完全协调一致,但要尽量一致。
(三)合理安排各部分教学课时的比重
军交教育属于专业教育,很多课程的实践性较强,要想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就必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消化和理解教师所讲授的理论知识。实际教学中要注意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比例,不能太过偏重实践教学而忽视理论教学,使学员得到全面发展。
(四)确保每名学员都能够积极参与
实践教学各环节需要学员动手、动脑,积极参与其中。教员要采用各种方法保证学员的参与度,做到不漏一个人。例如,在案例分析中,若采用案例小组的形式,需要注意不能仅靠一两个人做案例,而其他人“搭便车”,必须采取一定的方法保证小组中各成员的参与度。教员可以要求案例小组报告各成员的分工情况,并在现场以随机抽签方式决定案例报告人。这些手段是为了促使小组各成员均要对案例有较充分的了解。
关键词:学员 自主学习 现状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5(a)-0096-03
On the Military Academy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Situation
Hua Feng Sun Dejun Zhang Erke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University,Zhengzhou Henan,450001,China)
Abstract:It is necessary quality that students learn how to study.It is the core of quality education.Though investigation,this paper has studied and mastered the cognitive degree, the status and the influence factors about independent study.Opinions and proposals were proposed in this paper.
Key Words:Students;Indepent Study;The Current Situation Thinking
自主学习,就是学员依据确定的学习目标,自主选择学习方法,通过自我管理、自我评价,创造性开展学习活动的过程。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指出:学会学习是未来人才的必备素质,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是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培养学员学会学习,是建设信息化军队和打赢信息化战争赋予军校的使命和任务。为了全面掌握军校学员的自主学习状况,我们基于前人对影响军校学员自主学习的主客观因素的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掌握了当前军校学员开展自主学习的基本情况、特点和规律,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可行性意见和建议。
1 对学员自主学习情况开展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
为全面了解和掌握军校学员自主学习情况,在广泛征求教员、学员、干部意见的基础上,我们综合运用了多种科学调查方法,设计了一份定性与定量有机结合、主观看法和客观认识并重的《军校学员自主学习情况调查问卷》,问卷结合不同类型、不同学习阶段、不同年龄、不同专业学员的学习特点,从不同层面对军校学员自主学习情况进行了调查,基本能够涵盖到军校各类型各专业学员。
该问卷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一是对学员基本情况的调查,主要包括对隶属单位、学习阶段、专业划分和类型等的调查;二是调查被调查者对于自主学习的认知水平,以及被调查者当下进行自主学习的状态,重在调查学员对自主学习的重视程度,了解学员自主学习能力的水平;三是了解学员认为的自主学习的影响因素有哪些,问题主要围绕课堂教学方式方法以及进行自主学习的动机、过程、方法、环境、结果等方面进行设计;四是让学员评价自我的自主学习能力,了解学员对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认识,征求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
我们基于900名学员进行了抽样调查,面向不同类型、专业、年级的学员,其中本科学员500人(大一、二、三、四年级各125人);研究生学员300人(研一、研二各150人);以及生长干部任职培训学员100人。调查共回收问卷898份,其中有895份有效问卷,回收率达到99.78%,有效率99.44%。本次问卷调查数据,采用Excel统计分析软件进行了统计分析。
2 结果分析与有关结论
根据对调查问卷填写情况的统计和分析,可以总结出以下几项结论。
2.1 自主学习的总体情况堪忧
从图1可以看出,学员对自己自主学习情况的评价整体不高,满意度仅仅为18.38%,不满意率高达35.52%,还有很大一部分学员对此持模棱两可的态度,这说明,当前学员自主学习的总体情况不佳。在调查中笔者了解到,学员们分析了很多当前自主学习的问题:“自主学习的条件不足,时间随意性过强、缺乏稳定性,自主学习资源匮乏,自主学习场所拥挤;时间不足、过度零碎,自主学习的系统性难以保证;自主学习的配套制度落实不足,有些改革仅仅停留在表面;自主学习缺乏合理目标的有效牵引、缺乏激发学习动力的机制和措施,缺乏适度的指导和帮助,自主学习效率保证;学习行为缺乏时间、地点和内容的自由,更加无法实现自主;自主学习与军校的整齐划一的管理模式冲突;各级管理、约束过多,学员没有真正管控自我时间的机会,无法培养自我约束、自主成长的能力”。对自主学习的现状,不少学员持有类似的观点,甚至存在一些不满、抱怨的情绪。
2.2 自主学习方式在学员中有一定认同感,学员对自主学习的作用持肯定态度
自主学习是相对于传统意义上的被动式学习提出的,是一种“自我指导、自我激励、自我管控”的学习。以下是问卷调查反映的学员对自主学习有关问题的一些认识和理解,75.83%的学员表示,自己对自主学习的有关概念和方法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75.36%的学员表示,自己在学习中有一定自主性。在对自主学习作用的认识上,17.61%的学员认为,自主学习是加深对课内知识理解的有效手段;11.80%的学员认为,通过自主学习中的合作和交流,自己与同学之间的了解与友情得到加深;21.73%的学员认为,自主学习可以培养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14.57%的学员认为,自己在自主学习中获得了从挫折到成功的宝贵经历,在心态调整方面得到了积极的影响,很高兴有这样的体验;11.64%的学员认为,自己通过自主学习探索并掌握了一套自己得心应手的学习思路和方法,提升了学习成才的自信心;20.17%的学员认为,自主学习提高了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对自己长远的发展十分有利。学员们普遍对自主学习持十分积极的态度,认为这是一种值得采用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能够提高自己很多方面的能力,能让自己取得收获。
2.3 学习动机、氛围和方法是影响学员自主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
2.3.1 学习动机影响自主学习效果
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只有15.19%的学员对自己的学习得心应手,认为需要再进一步努力的高达45.99%,这些学员在学习中明显缺乏自信心,他们在学习上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就容易怀疑自己,产生无助感和消极、倦怠的不良情绪,影响学习动力的激发。学习的目的和动机方面,56.43%的学员表示为了提高自身素质而学习,49.72%的学员表示为了个人前途发展而努力学习,大多数学员十分注重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素质,学习是为了未来发展,而不是仅仅获得毕业证书。但是一些学员在实际行动上的表现与自己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不相符合,究其原因,学员们普遍将其归咎于教学理论脱离实际、学习枯燥、时间不足和精力不足等,这些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当前军校在教学的内容安排、教学方式方法和对学员自由时间的安排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不能很好地满足学员自主学习的需要(见表1)。
2.3.2 学习氛围对学员自主学习的影响
从图2可以看出,学员认为制约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因素中最重要的是自主学习时间得不到充分保证,在军校严格执行部队一日生活制度以及各种勤务、集体活动和突发安排较多的背景下,自主学习的时间往往被分割得十分零碎,学员虽然进入军校初期都有着十分强烈的学习动力,但因为在各种事务中耗费了精力,学习过程时常受到干扰和打断,学员很多时候的学习体验都是断续、不顺利的,学习的效率和兴趣必将受到影响,进一步制约了学员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此外,学习兴趣高低、学习计划是否科学可行和学校整体学术气氛好坏等都是影响学员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重要因素。相比之下,问卷反映,教员授课的方式方法、学员的自我管控能力的高低并不是影响学员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因此,军校各级教育教学管理部门要从思想认识教育、管理模式改革、学习行为引导和学术氛围建设等方面入手,积极提供更加适宜学员进行自主学习的条件和氛围,端正学员学习态度、赋予学员更多自主支配学习时间、自主确定学习地点、自主制定学习计划、自主选择学习方式的权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3.3 学习方法对学员自主学习的影响
对阅读习惯的调查显示,43.72%的学员有一边阅读一边划出重点的习惯,29.67%的学员选择“单纯的阅读,不使用任何标注”,仅有16.47的学员会一边阅读一边思考,并在阅读中或阅读完成后记录心得和感悟,这表明学员大都尚未真正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阅读的效率较低,没有很好的达到通过阅读获取知识、锻炼思维的目标。图3表明,记笔记、依据复习资料备考、多做练习和认真听课等传统学习方法被大部分学员广泛采用,相比之下,自主学习理论倡导采取课后整理、精读教材、交流讨论、自学和查阅文献等学习策略,这些策略并没有很多人采用。学员大都仍采用传统、老旧的学习方法,很少采用自主学习理论倡导的学习方法,这亦是制约军校学员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
2.4 教员课堂上引导学员自主学习上需进一步加强
问卷表明,62.65%的学员不希望教员采取灌输式的授课方式,主要原因是灌输式教学课堂形式死板、气氛沉闷,既不利于信息的有效传递,也限制学员个体思维的发散和彼此思维的碰撞;学员们大都希望教员多使用先进教学手段,主动引导学员自主学习,这说明学员迫切希望教员在引导学员自主学习方面能够有所加强,积极主动引导学员进行科学思维,而不是单纯地满堂灌输知识。对讲课方式的选择上,56.42%的学员认为,教员应“注重学科知识的系统性阐述和对自主分析能力的培养,引导学员拓展知识面”。谈到课堂上思维的状态,47.71%的学员认为,自己很难跟上教员的思路,容易开小差,有些“吃不消、听不懂”,教员还得进一步加强对学员自主思维的引导。
3 对提升学员自主学习能力的思考
从上述调查研究结果可以看出,目前学员对自主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但对自主学习的满意度还不是很高,学员在自主学习方面主体作用发挥得不够,在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学习氛围和教学模式方面还存在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提高学员的自主学习能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3.1 进一步确立学员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激发学员学习兴趣、端正学员学习动机、改革现行管理方式,改善当前学员自主学习状况
由于大学之前长期接受应试教育,学员很自然地适应于传统的学习模式,加之当前军校管理模式下学员生活由集体统一安排,日常管理对学习活动的干预很多,学员跟随集体的安排完全可以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当前军校人才培养为追求“宽口径”,设置必修课程较多,加上公差勤务和大型活动、集体安排较多,学员的自主学习时间被复习备考、集合站队和零散事务等挤压,学员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少。因此,不少学员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匮乏,感觉自己是在紧迫的时间安排中被督促、被动地完成任务,很难有真正“大学式”自主学习的体验,长期下来,慢慢失去了自主学习的信心和兴趣,甚至养成抄作业、抄答案、抄数据的坏习惯。由于缺乏自主学习的目标,基本学习考试难度又不大,一些人对学习抱“及格就好”的态度,学习十分不努力,学习缺少主动性,学习效果不太理想,上课和自习时间用来消遣娱乐,考前疯狂突击的现象常有发生。因此,要从根本上改变学员对自主学习的态度,引导学员重新审视自主学习这件事情,树立信心、摆正态度、明确动机,引导学员主动结合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明确自我学习目标、明细个人学习计划,综合运用课堂教学、课后请教和查阅资料、在线学习等方法手段,创造性地探索知识、积累经验,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要在改革管理模式方面取得突破,倡导“收放结合”的管理模式,给予学员一定的自由时间进行开放学习,并适时“收回来”,对学员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进行检验,以免出现“一放就乱、一收就死”之类的问题,从机制上确保学员在学习行为的主体地位。
3.2 教员应由教授者转变为引导者,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着力引导学员培养主动探究、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教员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但这不代表教学活动是教员的个人表演。传统模式下教学活动以教员为中心开展,讲什么、学什么基本完全由教员决定,学员作为教学活动服务对象的地位则显得边缘化。教员应当树立“服务学员”和“教会学员如何学习”的教学理念。首先,要明确服务学习者是教学活动的初衷,教员不应该成为教学的主宰者,确定教学内容应当兼顾课程要求和学员兴趣,激发学员主动学习的兴趣动力,学员愿意学、想学、主动去学是提升学员自主学习能力的前提。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不符合当今社会人才培养的规律,影响学员思维发散,制约学员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所谓的“教会学员如何学习”,主要指帮助学员完成“积极有效”的学习体验,并从中培养学员自主学习所需的精神品质和行为习惯。应当从学员的认知和精神需求出发,合理设计教学方案、选取教学方法。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员应该帮助学员理清思维脉络,为学员提供独立思考的时间、自主创新的空间。这样一来,学员将学习转化为自己的内在需要,学习成为一种自觉自愿、独立自主、轻松愉快的行为,其学习效果和能力将得到极大提升,学员发展将更加全面。教员应该多多换位思考,从学员需求的视角出发设计教学方案,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从单纯“教”的“指示者”转变为学员自主学习过程中的同伴和智囊;科学统筹安排教学内容,创造性地实施教学,从内在激发学员自主学习的动力;积极营造平等、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提升学员学习的效率。
3.3 校园基础条件是学员自主学习的基础保证,要努力提高学习服务能力和质量,积极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
校园基础条件是教学活动开展、学员自主学习的基本保障,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是学员学习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在制度上,学校应开设具有浓厚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特色的特长培养俱乐部,定期组织开展有利于学员自主学习能力和意识培养的活动。还应建立针对学员自主学习、培养进行指导的机制,对自主管理模式的答疑、特长培养、兴趣爱好培养、时间支配等方面都可以给以指导,帮助学员更好地了解自己,树立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选择更加有效的学习方法,不断提高自主学习的效果。从管理制度方面来讲,各级机关应尽量少组织开展大型集体活动,如歌咏比赛、大型阅兵、文艺汇演等,这些都会挤占学员大量时间,且分散了学员的注意力,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员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在学习资源的建设上,一是要优化图书馆作用的发挥,提供更及时的资源更新,为学员自主学习提供更优质的资源服务。二是在互联网使用受到限制的背景下,立足军校内网,努力搭建教员、学员实时交流的互动平台,使师生建立更融洽平等的关系,教员与学员的关系走出课堂、深入生活,学员能够更好地接受教员在学习和个人发展方面的鼓励和帮助,学员在良师益友的陪伴下培养积极的学习和生活态度,不仅保证了自主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对长远的发展更是大有裨益的。
参考文献
[1] 马仲岭.本科教育应注重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教育探索,2011(4):90-91.
[2] 扶长青.自主学习研究述评[J].当代教育论坛(参观教育研究),2008(6):33-36.
[3] 陈鸿.成人高校学生自主学习的调查研究[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37-4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