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天堂寄语8篇

时间:2023-03-15 14:58:0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天堂寄语,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天堂寄语

篇1

你,

是什么?

会什么?有什么?

想要什么?能够做什么?

了解自己是人生的第一课!

决定一个人层次、境界、气质、地位的高低,全在于大脑中的那个“我”!

但当今世人中,有多少人真正地了解自己的大脑?了解自己脑中的那个“我”?

全然了解自己,就会知道自己有什么条件,知道什么是自己的真爱。于是他就会随着自己胸中熊熊的烈火前进!

热切地实践愿望,就是走在天堂之路。

漫无目标浑浑噩噩地度日,就是在承受地狱的煎熬。

有一人长得很普通,出身也很平常,只是个养猪户的儿子,他写一本书《影响力的本质》,1936年出版时,仅在美国,就卖出1500万本。之后,大家开始注意这个人了。他名叫戴尔・卡耐基。据说卡耐基是一个很能认清自我的人,他尝试过不少工作,最后决定集结一生的阅历开创一套课程,并且不断研究新方法来改进课程。从14周的学习课程中能学到一个人竭毕生之力研究的精华,难怪人们要为他鼓掌了。

你看过鱼游得太累?鸟飞得太倦?花开得太累?的确没有人看过它们太累,因为它们在扮演自己。

打火机知道自己的功能主要是在刹那间点燃火花,于是它满足地扮演着打火机的角色。打火对它而言轻而易举,所以它一生都过得轻松而容易。

杯子知道自己的功能就是装水、装酒或咖啡,于是它自由自在地端坐桌子的一角,无事于心地过着日子。让自己容纳别人是天经地义,所以它一生都过得沉稳自在。

你可曾听过杯子嘲笑打火机吗?它说:“哈哈哈,我是高贵的杯子,一只价值100元,你是低贱的打火机,10块钱就买得到!”

因为杯子知道:杯子是杯子,打火机是打火机。它们的条件不同,功能也不同。杯子若是想不开,想替代打火机打火;打火机若是想不开,想扮演杯子盛水,就是它们人生噩梦的开始!

在欧洲旅行时,常会碰上街头艺人,他们就是很安分地唱歌、画画、表演魔术……印象深刻的是在德国慕尼黑见过一个表演吹气球的小丑。小丑的双手非常灵巧,轻轻松松地一拉一吹,转眼间马上就扭转出各种花样的气球,做出可爱的小狗就送给小男孩,做出美丽的花朵就送给金发美女。小丑快乐地穿梭在人群中,像花蝴蝶一样,边走边吹气球,完成了就送给跟在他身后的男男女女。他的花招多得不得了,围观的人群笑声不断;接着他把帽子摘下来,有人投钱币给他,才看到他的秃头,想来是中年男子了。后来他停止表演坐在路旁休息,去和他聊天,才知道他是法国人,从20岁起立志扮小丑,至今18年了。他对自己的工作很满意,打算做到老死。他是一个小丑,也愿永远做一个小丑。

认识自己、扮演自己、实践自己,即是天堂;不认识自己,想扮演别人即是地狱。“无知,会让你痛苦地走一辈子冤枉路;自知,是人生的第一步!”人生的目的是什么也“无”!只是尽情做自己。

但人得先自问:

“我是谁?”

篇2

关键词: 多媒体 数学 教学 小学生

现代教育技术给21世纪的教育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它犹如一座架设在学生和教材之间的不可替代的桥梁,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已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优越性和灵活性。利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它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有着事半功倍之效。多媒体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产生了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一下怎样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快乐学习的。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必须调动其内在的学习积极性,使之主动参与,自觉学习,才能达到教学目标。

例如我在教学二年级"数学广角"时,通过与学生谈话,知道好多同学都喜欢去公园玩,这时利用课件播放公园的情景,教师边介绍: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一个有趣的数学乐园玩,它的名字叫"数学广角",想不想一起去看看?这时动画播放数学广角的大门,教师介绍要进数学广角,得先付5角钱的门票,出示1张5角的纸币,5个1角的硬币,2张2角的纸币和3张1角的纸币,问学生有几种付钱的方法?学生积极地投入问题中来,想出了4种付钱的方法。这时,数学广角的大门慢慢打开。学生十分好奇又很高兴。这样,利用多媒体激起了他们探索知识的欲望,并使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 运用多媒体突破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的形成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对学生而言,某些教学内容抽象,二是传统教学手段不得力。突破难点的有效方法是变革教学手段,利用电脑本身对文字、图像、动画和声音等信息的处理能力,形成声、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系统,可进行视、听、触等多种方式的形象化教学弥补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等方面的不足,取得了传统教学方法无法取得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公式"时,我设计如下环节:1、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两份。2、把两个半圆平均分成八个小扇形,再将每个小扇形排成两列,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通过割、拼的动画图像,让学生直观地感知到当等分的份数越来越多时,圆面变换后的图形越来越接近于长方形,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想象无限分割的情形,理解圆是能转换成一个等积的长方形的。这样既导出了圆的面积公式,又渗透了无限分割的思想方法。可见,通过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学生在欣赏动画的同时理解了知识,难点不攻而破。

三、 运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能力。

1、利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教师要为学生开拓思维空间,帮助学生破除因循守旧的思想,增加思维的自由度,鼓励学生探索,启发学生发现问题,互相讨论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来辅助,不仅能发展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更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设计了这样一个动画课件:一个家庭有三口人,爸爸、妈妈和小明。妈妈回家,带回来13个苹果。首先,妈妈拿出一个苹果,让小明平均分成三块,每人一块;接着,又让小明将剩下的12个苹果平均分成三份,也是每人一份。全班同学围绕老师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展开讨论:(1)两次如何分?(2)在两次中,分别可以把什么看作单位"1";(3)如果用分数表示,两次分配中什么是相同的?(4)用分数如何表示每人分到的多少?在学生兴趣盎然、思维活跃的情况下,引导学生充分展开思维的翅膀,独立思考问题。这样做不仅较顺利地将具体形象的事物转化成抽象的数学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观察力、注意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利用多媒体技术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想象力是指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想象是思维的特殊形式,我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只有积极启发学生思维,才能使学生想象出新的形象,而多媒体教学的直观形象,易为小学生所接纳。

如在教学《平移和旋转》时,对于平移和旋转的特征,运动现象以及方格中的平移学生都已熟练掌握,到了扩展延伸这一块时,我利用艺术家们创作出的精美图片,先让学生观察并想象它们是通过什么运动方式得到的。学生独立想象,全班交流之后,再通过动态演示这些图案的变化过程。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又使学生感受到平移和旋转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

四、运用多媒体巧设练习,让学生快乐练习。

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以及良好的学风的养成,必须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才能实现。练习是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必要途径,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因此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巧妙设计练习,激发学生"乐学乐做"的情感非常重要。

1、 练习形式要注意科学性和趣味性。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教学时可适当选编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有点情节又贴进学生生活经验以及日常生活中应用较广泛的题目,通过少量的趣题和多种形式的题目,使学生变知之为乐知。

2、练习形式要注意层次性。

设计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练习题,从模仿性的基础练习到提示的变式练习再到拓展性的思考练习,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使学生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

总之,多媒体这个新型的教学手段,将会更好地优化教学过程,解决传统教学法不能解决或难以解决的问题,能更有效地把枯燥、无趣、抽象、静态的知识形象化、动态化,调动学习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优化课堂教学,使素质教育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 《小学数学教育》

篇3

奇怪的是,当登上返程火车的时候,我竟然又开始发疯似地想念这片土地。

我想念昆仑山和玉珠峰,尽管它们是如此的暴戾。

最震撼人心的古典艺术总是悲剧式的。我想念那座屹立在山口下的索南达杰纪念碑――有人说,一个将军最好的归宿,就是在最后一场战斗中被最后一颗流弹击中心脏,这位近乎神人的勇者索南达杰,也许没能完成这个悲壮,但他的精神早已镌刻在这里的每一块石头上。

我想念我的兄弟秋培扎西。这位扎巴多杰的小儿子,是巡山队少壮派的代表人物。从我来到可可西里开始,他被才旦周局长任命为我的保镖。他现在在干什么呢?又与兄弟们一起进山了吗?在巡山途中有没有遭遇暴雪或沼泽围困?或者是正在期待着阴天――可可西里内的河流上午水浅下午水深,沙滩往往被太阳晒得滚烫,队员们赤脚渡河很容易烫伤脚,所以,阴天早上渡河是最佳的选择……

我还想念那些保护站救助中心饲养的藏羚羊。这群从盗猎分子的枪口下,或者猛兽的利齿下逃生的小家伙们,每天有按时吃奶吗?它们能平安过冬吗?可可西里的冬天,可是零下40℃的大风天……

相比自己身体的恢复,更让我高兴的一条好消息是,截至发稿时,遭遇大雪被困在太阳湖3天的那支巡山队,已经冲出了险境――数日前得知巡山队被困的消息,管理局已经紧急派出了救援队,但由于夏天冰川融化,救援队很快也被困在了库赛湖沼泽区难以动弹,情况紧急,局长才旦周亲自率领第三梯队再次进入无人区:“千万不要再下雪了。不然,只能向航空兵求救了。”

篇4

一、设计识字游戏,多媒体让课堂教学乐趣无穷

识字教学的“机械化”,容易让低年级的孩子感觉枯燥无味,产生厌烦情绪,从而影响学习效果。一年级孩子好玩,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在课堂教学中适时、有选择地设计各种与生字相联系的游戏,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有效地提高识字教学的质量。

例如我在教学《荷叶圆圆》一课时,设计了一个“帮帮我吧”的识字游戏。画面上,一只青蛙要从一片片荷叶上蹦过才能到达放着草莓的最后一片荷叶上。每片荷叶上放着一个生字,学生每读对一个生字,小青蛙就前进一片荷叶,待学生们读完了,小青蛙也到达了放着小草莓的最后一片荷叶,并且在青蛙到达草莓跟前时配以青蛙的叫声,出现一句话:“谢谢大家!”这样,不但激起了学生们识字的欲望,充分激发了他们的识字兴趣,而且还让他们觉得自己做了一件好事,享受到了帮助人的快乐。可以说在进行生字教学的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可谓一举两得。

二、插入美图雅乐,多媒体让课堂教学美不胜收

语文课本上美文颇多,在引导学生欣赏语言文字的美的同时,如果配以美图雅乐,会让课堂变得十分美妙,让学生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美丽景色之中,看着美图,听着雅乐,想着美文,不失为一种美的享受。

例如我在教学《秋天的雨》一文时,当讲到“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时,让学生欣赏多张自动播放的银杏叶图片,并且配以钢琴曲《秋日私语》;在讲到“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时,播放枫叶图片,配以古筝曲《片片枫叶情》;在讲到“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在秋雨里频频点头”时,播放各色图片,配以二胡《秋菊曲》。眼前闪过的是绝美的画面,耳边响起的是堪称绝妙的高雅音乐,心里流过的是课文美妙的语言,对学生们来说,怎一个“美”字了得。美育岂不是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

三、巧用视频,多媒体让课堂教学感情涌动

随着网络的普及,我们可以搜集到许多可以服务于课堂教学的视频素材。使用得当的话,能让学生瞬间激情涌动热血沸腾,获得激发、升华感情的神奇效果。

例如,我在《王二小》一文的教学即将结束时,给学生播放动画视频《歌唱二小放牛郎》,叙事性的画面和歌词,感人的音乐和歌声,一首歌还没有放完,我自己已经是泪眼朦胧,再看孩子们,有的虽泪流满面却还盯着屏幕看,而有的同学已经不忍再看,正低头擦拭眼泪,就连班里最调皮的几个男生也是一脸的肃穆。孩子们的内心已经被深深地触动,对二小的敬仰与怀念,对敌人的怒与恨,都化作眼泪在流淌。

又如,我在教学《老人与海鸥》一文时,下载了关于海鸥老人吴庆恒生前的住处及喂海鸥等相关视频,在剪辑整理后用在课堂教学中。当看到老人住处简陋、自己舍不得坐公交车却给海鸥买饼干后,再进行“你想对海鸥老人说什么?”的说话练习时,学生们对海鸥老人流露出的敬佩之情、学习老人爱鸟之心的迫切显而易见的是发自内心的,是自然而然的。

四、歌曲导航,多媒体让课堂教学先声夺人

“ 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课堂也是一样,好的导入让学生对本节课充满期待,有一探究竟的欲望,产生急于深入课文的迫切心情。所以一节课的导入显得极为重要。而多媒体正好充当了好帮手的角色,让我们的课堂教学先声夺人。

例如,我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时,导入时播放了歌曲《请到天涯海角来》,那轻快的节奏、动听的歌声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特别是歌曲里“来吧,来吧,来吧”,一遍又一遍的邀请,一声又一声的呼唤,极具诱惑力,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呢?学生们学习课文的欲望被瞬间激发,学习的积极性自然就被调动起来了。

五、 动画演示,多媒体让教学重难点轻松攻克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时,心欲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需要教师及时有效地启发、点拨。而有些难点问题,即使教师费尽口舌,学生也往往如坠入云雾之中,不能理解和认可。这时借助多媒体课件就可以有效地突破课文的重难点。

篇5

关键词:教育技术;历史教学;学习兴趣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运用教育技术手段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一种看不见的情感冲击力。过去教师一张嘴,一只粉笔,一块黑板,很难长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效果是不言而喻的。学生一旦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就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乐学不倦。如果教师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展示富有创意的画面、动态的示意、丰富的影视资料,创设历史情景,可以打破时空界限,为学生再现历史场景,拉近学生与历史的时代距离,让学生目睹历史的真实,变被动的“听”“记”为主动的“看”“究”,这样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趣味性,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积极的探求倾向,并激起热烈、持久的情绪。通过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刺激学生天生的好奇心,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加强直观,突破难点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增强历史教学的直观性,突出教材的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历史知识的过去性是历史知识一个最显著和最基本的特征,它是指历史是一种过去的历程,“泛指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包括自然史和社会史,通常仅指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历史知识的过去性即它的不可重复性。它无法像物理、化学实验那样,再次让我们去经历和体验,且历史教材中有些内容比较抽象或复杂,年代久远或地域空间概念强,学生感到陌生,教师也难以用语言讲清,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突破这些难点。而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声为有声,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共同作用以强化感知,或帮助其建立起地域空间想象能力,解决了过去许多教师无从下手的苦衷。

三、拉近距离,开阔视野

现代教育技术引入历史教学能增加教学容量,拓宽学生知识面。历史课堂涉及内容广博,是一个包罗万象的信息世界,涵盖了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文化艺术等领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知识复合体,多媒体教学具有快速、准确、大容量的特点。在历史教学中,多媒体技术能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参考文献:

篇6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部分,背诵课文第7、8自然段,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3、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重点:

1、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难点:

1、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部分。

2、想象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部分的有关句段,背诵第7、8自然段感受大榕树的美丽奇特。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陆续”造句。

3、认识“鸟的天堂”,初步体会景物动态和静态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1.作者简介。

2.揭示课题。

(对作者巴金作简单介绍,既是一种文学修养的熏陶,也是从语文的内部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要求:(1)读正确;(2)读通顺。

思考:谈谈你对“鸟的天堂”的认识。

(自由读是一种面向全体、照顾差异的读书方法,目的在于让每个学生能对课文有一个完整初步的了解。)

2.检查反馈。

(1)课堂交流:你对“鸟的天堂”的认识。

(这个问题的设计旨在促进学生认真阅读,学生的回答不可能完美,但有助于了解学情;教师的宽容评价,有利于学生树立阅读的信心。)

(2)个别读课文,随机学习生字和部分新词。

(读的是个别学生,检查出的问题要面向全体。字词的学法似乎有些凌乱,但有实效。)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脉

1.速读课文。

思考:课文可以分成两个部分,怎样分?为什么?

(1)自己读读、划划、想想。

(2)小组讨论,重点讨论“为什么?”

(简化分段,强调清晰分段的思路,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初步体会景物的静态和动态描写。)

2.检查反馈。

四、精读课文,感受情趣

1.轻声读课文第5、7、8自然段,想象所描写的情景。

2.质疑:在这些句段中,有那些你不太理解的问题?

(尊重学生的质疑,鼓励学生相互作答,教师重点指导。质疑是一种重要能力,既有利于学生运用已有的阅读知识和能力,又激发学生边读边思。)

3.在这些句段中,选择你最喜欢的有感情朗读。

(1)尝试有感情朗读。

(2)朗读指导。

(3)有感情朗读有关句段。

4.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背诵7、8自然段。(机动)

(给学生选择的权利,也就是培养学生的鉴别能力,培养学生自主的阅读能力。)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二部分的有关句段,感受“鸟的天堂”里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学习课文第二部分,理解“应接不暇”、“留恋”等词语的意思,会用“应接不暇”造句。

3.精读课文,体会课文描写景物动态和静态的方法,了解作者观察描写的精细、巧妙。

教学过程:

一、精读课文,感受情趣

1.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第一部分的第5、7、8自然段。

(1)比较:这三段话之间有什么不同点?

(引导学生在感性阅读的基础上进行理性分析,领悟作者观察、描写之巧妙。)

(2)尝试将这三段话按树根、树枝、树叶的顺序改写成一段话。

(这是一项语言表达练习,同时也是理解的深化。)

2.自由读课文第12、13自然段。

(1)思考:用一句话表达你的感受,并想想你的感受来自于课文的什么地方?

(宽泛的问题,有利于扩大学生的阅读心理空间,善于表达自己的感受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素质。)

(2)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点拨:

①理解“我们继续拍掌……有的在扑翅膀”一句。

A.想象句子所描写的情景。

B.有感情朗读句子。

②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应接不暇”。

二、熟读课文,体会写法

1.自由读课文第一、第二部分有关课文。

比较:两个部分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在这里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做出比较,教师应有限度的认可这些答案,并引导学生认识在内容和写法上的本质联系和区别,比如静态与动态等。)

2.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第二部分有关句段。

三、延伸课文,鼓励探索

1.置疑。

(在置疑中帮助学生解决一些感兴趣的问题,弥补一些教学中遗漏的问题,可以称为教学民主,也可以理解为因学而教。)

2.介绍“鸟的天堂”的地理位置、历史与现状,鼓励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美。

四、作业

篇7

课堂既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场所,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因此,课堂也是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的主要场所。课堂上,往往会有非预设性因素出现,这是训练学生口语交际的一次实践机会,也是一把开启口语交际训练大门的钥匙。因而教师应充分利用时机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口语交际训练呢?我们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在拼音教学中进行训练

在第一个学段,孩子的课外阅读材料不多,积累的语言材料很少。因此,文本是学生进行一切课堂学习活动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有效利用文本材料为学生提供口语交际的依据显得尤为重要。在学生刚入学学习拼音时,教师就要开始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并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逐步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如:在拼音教学四声音节时,让学生可以根据四声,组不同的词,说不同的句子。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词汇,又便于理解字义,并练习运用。既掌握了四声,又进行了语言训练,而不是单纯地学拼音。在课堂上,教学相应音节时,可以适当根据班级情景进行语言训练,我们在拼音教学中,积极创造情景,让学生在语言交流中发展口语交际能力。

二、在课堂朗读中进行训练

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成功进行口语交际的基础。这一个学段的孩子语言正处在发展阶段,很多孩子还没形成完整的语言概念,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弱,往往会出现结结巴巴、词不达意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把文中的相关语句读通顺,读流利、读出感情。此时,及时开展评论,对同学的朗读进行点评,让不同观点在评论中碰撞,在碰撞中实现立体交互,协同发展。仿照文中例句,用其中的重点词语说话,进行简单的口语交流也是一种有效的口语交际训练。如教《要下雨了》一课,先让学生读好:“他一边跑一边喊:‘妈妈,妈妈,要下雨了!’”然后一两个学生来当当小兔子表演表演,其余学生观看后也一起来表演当时的情景。从读、演中学生很快明白了:这是连接同时进行的两个动作,再引导联系生活实际谈,学生自然而然说出了很多生活中类似的例子。 这些设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唤醒生活经验,借助情境诱发,激发他们的参与训练的欲望,切实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在文本阅读中进行训练

由于孩子们在拼音学习中、在朗读中进行了口语训练,由于他们在交际时还会出现不完整,零碎的现象,教师可以抓住文本阅读教学中的问题展开交流,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课文,而且进行了口语交际的训练,长此以往,学生的理解能力,口语交际能力都会得到充分的发展。如教《比尾巴》一课,先让学生读好课文,然后让学生们一起来看这些动物的图片或者视频,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说的理由,最后让孩子们来演演这些动物,把它们的尾巴的不同之处表演出来。从读、看、演中学生很快明白了:不同动物的尾巴有不用的特点,再引导联系自己已有的知识来谈其他动物尾巴的不同特点,学生自然而然就会说出很多类似的例子。

第二学段的学生对识字、阅读、口语交际等各个方面的学习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方法和步骤,知识面也相应的宽了许多,已经有自己独立的思维能力,有了自己的独立见解,所以他们的阅读过程往往是与文本多元对话的过程,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我们在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的同时,充分利用他们多元解读时的不同阅读体验,开展口语交际活动,训练口语交际能力。又如在教学《狐狸和乌鸦》后,老师设置这样一个情境:过了不久,乌鸦又叼着一块肉碰见了狐狸,乌鸦这回会怎样呢?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学生发挥想象,学生众说纷纭,滔滔不绝,在纷纷上台畅所欲言。这是对学生口语交际信心的激发和口语技能的强化训练。学生在民主、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中评议,学生互相交流,敢于争论,在心理上获得了一种成功的满足感,不仅提高了口语交际能力,还培养了口语交际的信心。

四、在作文教学中进行训练

作文是书面语言,口语交际是口头语言,两者其实相融共通的,如果老师在每次作文前都让学生先说说对本次作文的了解、你准备如何开展习作,交流习作提纲进行点评;随后再进行习作、交流,在习作讲评课上,通过互相评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讲评:文章写作是否紧扣中心;文章的详略安排是否妥当;选材是否新颖;作者遣词造句的能力如何……就不知不觉地锻炼了口语交际的能力。这既让学生欣赏别人好的作文,又可以在“评”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这样,丰富了评价主体,走出了老师为单一评价主体的传统评价方式,让其他同学和习作者自己发表意见,交流观点。由此构建了立体的开放式评价,才是真正的发展性评价。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口头评价的方式实现交流的,也促进了他们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他们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保证,使书面语言发展和口头语言发展齐头推进,有力地促进了他们语文素养的提升。

篇8

潘召南,四川美术学院创作科研处处长,环境艺术设计系教授。1987年7月毕业于川美,并留校任教至今。被感动中国建筑设计高峰论坛评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设计师”,作品“丽江古城民居风貌旅游度假酒店建筑、环境、室内设计”获首届中国国际空间环境艺术设计大赛“筑巢奖”铜奖等,并多次担任国内外大赛评委。他的设计理念新锐,具有强烈的颠覆性。

近期,城中一场由中国建筑装饰集团设计院与四川美术学院联合发起的“中建装饰杯·‘5+2’环境艺术设计大赛”引人注目,大赛以“再生”为主题衍生出许多与环境、与建筑、与艺术有关的设计主题。设计,究竟何为设计,四川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教授潘召南告诉我们,关于他的设计世界。

47岁的潘召南身上散发着一种刚硬的气质,甚至不同于其他的设计大师,他的“刚硬”与“颓废、另类”毫无关系,隐约中带了些“尖锐”的力量。那是因为担任了数十载的设计教育者,他总是时刻在提醒并告诫着那些未经深思熟虑而想要跨进设计界的新人们:今天的中国,是设计师的天堂,也是地狱。

与中国设计行业一同成长

国庆节这天,潘召南带着妻子和女儿,驾车回到黄桷坪老校区,看一个朋友的画展。“路上堵得厉害,现在进一趟城可不容易了。”他打趣地说。由于长期呆在新校区,他只能偶尔抽空回一次黄桷坪。潘召南在此曾度过三十年光景,缺乏规划的民房迎合临时性需求在此随意生长,任何一个角落可以演变成一个自由市场或垃圾场,至今这里依旧保留着城乡结合部的残余风貌。无论是美院还是设计,对潘召南来说这其中饱含着许多难以割舍的情感和说不完的故事。

话说过去的30年时间,不仅是中国从“没有设计”到“有设计”变化最大的30年,是中国设计行业成长最快速的30年,也是潘召南在设计界里,从“不懂”到“懂”的30年。“我算是和中国设计行业同步成长的设计者。”话匣子一打开,他如此感慨。

母亲是中央工艺美院第一届毕业生,潘召南对设计的理解深受母亲影响,原本一心想进入国有企业做工业设计,于是一条水到渠成的求学之路就摆在他面前。然而,当他开始接触设计时,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设计”在中国还并没有形成市场,更谈不上有完整系统的行业。

“那时,人们对设计的理解范围相当窄,当我们问老师什么是装潢的时候,老师指着火柴盒说,这就是装潢,问什么是工业设计,老师就指了指收音机说,那就是工业设计。”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才刚刚起步,“设计”在市场需求中的比重并不大,人们对生活的关注仅在于基本的物质保证,生活用品讲究的不过是满足实用的功能,对精神、文化上的追求远远不足。“设计,在大众眼里就像是生活用品的附着物,这跟我当初学习时的艺术理想存在很大差距,以为到学校能学到丰富的设计知识,然而并非如此,所以也曾困惑过。”

直到毕业后留校任教,社会逐渐迈进一个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开始以美的尺度来设计和建造自己的居住和生活环境。因而设计也加快了它的发展步伐,并且成为一种普及化的大众商品。最初是一些政府性质的建筑设计开始需要室内设计,人民大会堂、历史博物馆等公共建筑。后来,商场、电影院、办公楼、商业楼等的新建才一步步打开了设计的窗口。

在那个时代,身为一名教师,他跟第一批新学生一样,对室内设计、建筑设计、环境设计都一窍不通,没有教案,甚至连教材也没有,拿什么教学生是那一批老师纷纷犯难的事。于是,潘召南就一边翻阅国外的设计类书籍,一边在社会上实践,到处收集来自国外书籍及自己实践的经验,手写出几万字的材料,制造出幻灯片教学生。

能否手绘出设计图是学生们当年必修的课程。可是,国内对设计图没有统一标准,没有统一规范,大家画出来的图纸五花八门,在之后的施工也时常遇到难题,一切全靠大家一起摸索。直到发展到电脑绘图,设计行业也越来越有规模,潘教授说,电脑绘图最炙手可热的时候,曾经一张效果图比一位著名艺术家的油画作品还要昂贵。

走弯路不见得是坏事

对于中国的建筑界,这是一个疯狂的年代。

国内的设计像发了疯似地大量吸纳着国外的设计知识,没有经过仔细地“冶炼”, 学来的知识生搬硬套,让潘召南这一代的老师和设计师们渐渐发现了一个值得停下脚步深思的问题。

正处于高速发展期的中国,社会发展面临城市化、工业化和国际化所带来的各种机遇是近现代以来从未有过的。从乡村到城市,新一轮的大建设大发展给各行、各业制造了无数的生机。物质的丰裕与文化的缺失,已成为中国社会文明不能协调进步的重要原因和突出现象。然而,要在短时间内全国范围地大规模建那么多建筑,让国外一大批唯利是图的奸商们乘虚而入,抓住了短时间挣快钱的空间。

“身为设计师,他们没有对中国建筑文化有所了解,从国外带来一些天马行空、天花乱坠的设计,以满足国内大肆快速修建的需求,于是在我们身边有了那么多建筑败笔,而我们中国的建筑师却要面对地处尴尬位置的现实。”潘教授认为,今天的中国的确是设计师的天堂,因为有太多的项目在建,挣钱的机会多,然而,也是地狱,短时间内完成巨大建筑量,这当中的超负荷工作量是可以想象的。他们在加班加点拼命工作之余,无暇顾忌中国更深入的文化发展与城市发展,而疲于奔命的精神状态势必会影响他们向前追赶的脚步。

任何一个国家在处于一个技术落后的境地,必然需要走很多弯路,这是一个必经的过程。潘召南皱了皱眉头,换了个姿势继续说,“中国的设计在这方面吃了不少亏,过多地迷信国外设计,盲目的举动也付出了不少代价,或许有些代价有待日后才能看清楚。”当中国的设计在国际上还无法得到话语权,无法成为主流文化的时候,当然就会被欺负。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