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药物临床试验8篇

时间:2023-03-14 15:07:4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药物临床试验,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药物临床试验

篇1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办公室归档资料中检索2008年1月~2014年10月进行的药物临床试验40项,受试者病历1351例,门诊病历927例,住院病历424例。

1.2方法

对药物临床试验归档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药名、临床试验时间,分析各项目受试者招募方式、招募策略、招募完成率以及影响因素。对受试者尤其是脱落病例的资料进行总结,分析脱落的原因以及因受试者个人因素、治疗环境、疾病、药物因素等影响受试者依从和脱落的情况。

1.3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输入SAS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国内与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招募情况比较

40项药物临床试验中,34项为国内申办方发起的临床试验,6项为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均完成预期的受试者招募计划,而国内项目中有88.2%项目完成招募计划,有11.8%项目延长招募期后仍未完成招募计划。招募方式均以我院患者数据库为主,除此之外,国际多中心均设计有招募广告等其他招募方式,16.7%对招募策略进行了描述,而国内项目20.5%设计有其他招募方式,均未描述招募策略。国际多中心项目均委托国内合同研究组织(CRO)承接,且针对各项目配备专职的临床研究协调员(CRC)。而国内项目只有38.2%委托CRO负责,只有17.6%项目配备CRC。

2.2受试者脱落原因分析

1351例受试者中,脱落受试者76例,总脱落率为5.63%。其中,国际多中心项目受试者152例,脱落9例,脱落率为5.92%;国内项目受试者1123例,脱落67例,脱落率为5.97%。对每例受试者的脱落原因进行分析,以失访和疗效欠佳为主要的脱落原因。

2.3受试者脱落影响

影响因素分析经分析发现,某些受试者个人因素、环境因素、疾病因素以及药物因素均对受试者脱落产生影响。受试者个人因素中,年龄和地理因素是影响脱落的主要因素,其中,年龄>65岁者、外地受试者的脱落率高于其他受试者(P<0.05);环境因素中,门诊受试者的脱落率高于住院受试者(P<0.05);疾病因素中,病情严重者的脱落率要高于病情较轻者(P<0.05);药物因素中,口服药物的脱落率高于注射和吸入药物,发生不良反应受试者的脱落率高于其他受试者(P<0.05)。

3讨论

3.1受试者招募管理影响因素及其对策

3.1.1受试者招募管理影响因素分析

受试者招募是临床试验开展的第一步,其效果直接影响整个临床试验的进度和质量。本次调研发现,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招募质量优于国内项目,可能与其委托CRO承接项目、配备CRC专职参与招募、设置多样化招募方式等有关。CRO是通过合同研究形式对制药企业在药物研发过程中提供专业化服务的一种学术性或商业性的机构,CRO的参与可使临床试验专业化和高效率化。而国内临床试验基于经费等原因,大多数不委托CRO,申办方本身对临床试验的专业度不够,有些项目虽然设计了招募广告,但缺乏招募策略,许多只流于形式,在受试者招募工作中并未真正发挥作用,这些均影响国内项目的招募质量。制订并实施有针对性的受试者招募策略可提高招募效率及质量。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首先考虑适应证,预估目标适应证患者的招募难度。如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受试者招募相对比较容易;而发病率较低的危重、急性病的招募则相对比较困难。然后,应根据试验特点及招募难度,选择一种或多种招募方式以期招募到足够数量的受试者。传统的招募主要依靠本试验机构研究者的患者资源,广告或网络等其他招募方式也可利用。不同的招募方式各有利弊。如招募广告,具有较强针对性,但无法保证招募数量。而社区义诊专家咨询会,可在短时间内招募到大量患者,但针对性较弱。第三步,制订招募策略,即针对不同的招募方式,确定招募人员、场地、招募流程以及注意事项等。第四步,招募的实施。受试者的招募工作主要包括招募受试者、筛选合格的受试者和获得受试者的知情同意三个环节。研究者作为主要的招募人员,其与受试者的交流是招募成功的关键因素。

3.1.2受试者招募管理对策

为了提高受试者招募效率,针对招募管理的各个环节,我院采取了以下措施:

3.1.2.1优化试验方案要求

主要研究者必须参加方案讨论会并有相应的记录,主要就是积极参与试验方案的设计,对其科学性以及可操作性进行反复论证和必要的咨询,优化方案,尽可能减少随访频次,利于受试者的管理。如纳入排除标准过于严格容易导致受试者招募困难。

3.1.2.2接待潜在受试者

各专业设置专门的药物临床试验门诊招募窗口,张贴及发放药物临床试验的相关宣传资料。专业门诊处指定研究护士负责接待来访受试者或感兴趣的患者,由其引导至专科门诊室进行进一步的知情同意。或者利用专线电话对咨询患者进行疑问解答。

3.1.2.3发展潜在受试者

各专业科室设置专业秘书1名,专业研究护士1名。①建立患者数据库,对于临床患者,记录其病史、治疗史等,定期进行电话随访,指导其治疗,产生良好的医患关系,从而培养潜在的受试者。②建立受试者档案,对所有参加过临床试验的受试者建立专门数据库,记录受试者的一般信息、参与临床试验信息以及对临床试验的认同,对其参与的试验依从性进行评估并记录在案。一方面有助于研究者对受试者进行招募及筛选,另一方面也有助于避免职业试药人的纳入。③发展社区医院,各专业科室与有条件的社区医院建立协作关系,定期到社区开展健康讲座和义诊活动,通过不断的宣讲和沟通,使患者逐渐从当初的不理解和抵触转变成了积极参与和宣传。

3.1.2.4充分知情,提高招募质量及效率

启动培训时,应使研究者熟悉知情同意及纳入排除标准,以保证招募质量。为研究者制作纳入排除标准口袋卡,并配备专职的CRC,以协助研究者完成招募工作。

3.2受试者依从性管理影响因素及其对策

3.2.1受试者依从性管理影响因素

受试者的依从性是保证试验方案用药的关键因素,直接影响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但受试者的依从性往往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受试者本身的因素、环境因素、疾病因素以及药物因素等。不依从或依从性差,常导致脱落的发生,从而引起结果偏倚。本次调研即以脱落病例为基础,寻找影响受试者依从性的因素。①受试者个人因素中,年龄大和外地受试者可能由于记忆力差或距离远而造成依从性低。但受试者文化程度和既往临床试验经历未发现与脱落有关,与以往结果有所出入,可能是本次调研试验项目数量有限,或者脱落与依从性差并不完全等同,有待以受试者的依从性为指标进行深入研究。②环境因素中,我院门诊受试者脱落率高于住院患者,主要原因可能是医护人员直接督导的缺失。③疾病因素中,病情较重的受试者脱落率较高,可能是患者对试验药物期望较大,若服药后症状无立即缓解或症状加重,就会对试验药物产生怀疑,从而抵触试验。但病情较轻的受试者也容易依从性差,如某些患者常自觉已康复而拒绝继续服药或回访。④药物因素中,不良反应未及时处理,易造成受试者对服药的抗拒心理,导致依从性差。另外,我院受试者中口服药物的脱落率最高,可能与其多为门诊受试者有关。

3.2.2受试者依从性管理对策

我院通过本次调研识别可能发生不依从的各种潜在因素,并对受试者进行了贯穿全过程的依从性管理,具体措施如下:

3.2.2.1重视试验早期受试者依从性管理

①筛选时进行依从性预评估:研究者应熟悉受试者脱落的常见因素,根据受试者的年龄、住址等基本信息,对其依从性进行初步评估,尽量选择依从性佳的受试者。②充分的知情同意:充分地获得知情同意可以帮助受试者正确理解临床试验的意义和目的,了解整个试验,增加受试者完成试验的信心,为后续访视的良好依从性提供保证。③入组后依从性教育跟进:对存在依从性高危因素的受试者,要重点加强受试者及其家属的交流,使其加强对药物和治疗的理解,明确表明依从性的重要性及其益处,并发动家属监督。

3.2.2.2重视试验进展各阶段的细节管理

①建立受试者联络表,登记固话、手机、住址等信息,确保与受试者建立有效的沟通方式,防止其因移居或更换手机造成的失访与脱落。②建立受试者随访卡,以其入组时间为基线制订访视时间表,由研究护士或CRC提醒受试者按时回访。对未按时随访者,及时电话追踪。对老年受试者及易忘事者注意增加提醒频次。③建立爱心贴,爱心贴上注明受试者参加试验概况、禁忌药物,以及研究者或CRC的联络方式,贴在受试者的常用病历上,一方面便于受试者在外院就诊时提醒医生避免使用试验禁用药物;另一方面,在研究者与受试者之间建立良性信息反馈途径,增强了受试者主动参与试验的热情,提高受试者依从性。④建立用药日记卡,主要针对门诊口服或吸入试验药物,以访视期为单位,要求受试者自行记录服药时间、药物剂量、不良反应和合并用药等,实现受试者的自我管理及自我监督。⑤坚持持续督导,每次访视时,与受试者一同点药,检查用药日记卡,了解受试者服药情况,既可检查受试者的依从性,又可强化依从性教育。

3.2.2.3重视配套的健康教育及咨询服务

①各专业利用壁报栏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定期发放健康教育手册,普及疾病防护知识,向受试者及家属进行疾病知识、用药方法、注意事项和日常生活管理方面的宣教,提高受试者及家属对疾病及治疗的认知水平。针对特殊的用药群体,如老年受试者或理解能力差的受试者,应作为用药教育的重点。②提供咨询服务,受试者对于病情、治疗或试验药物存在的不理解或错误认识,研究者应及时解答,不仅可以在医患之间形成一个良好的信息反馈体系,而且可掌握患者病情的动态变化,使受试者在试验过程中感到安全、放心和被重视,预防不依从的发生。尤其是针对不良反应,研究者除了及时处理外,还必须详细解释,争取受试者的理解与合作,可减少不依从的发生。

3.3结论

篇2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参照世界卫生组织要求和国际惯例建立了“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以下简称“信息平台”),实施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凡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临床试验批件并在我国进行临床试验(含生物等效性试验、PK试验、I、Ⅱ、Ⅲ、Ⅳ期试验等)的,均应登陆信息平台,按要求进行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

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记录将与药品技术审评和监督检查工作关联。公众可以通过信息平台查询在我国开展的药物临床试验公示信息,了解并促进药物临床试验规范化,发挥社会监督作用。

(浩 然)

老龄化致使癌症发病率上升

“30年以来,中国癌症发病率逐年上升,老龄化是主要因素,环境因素如污染等也对其有一定影响。”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郝希山在第九届河北省肿瘤学术大会上表示。

目前中国每年癌症的发病率升高3%,主要由老龄化引起。62种恶性肿瘤中,大部分在60岁~70岁后高发。40岁年龄段中10万人每年有70个肿瘤患者,50岁达到150人,70岁~80岁则高达1000多人。

郝希山说,中国癌症发病情况比较特殊,肺癌、乳腺癌等发达国家发病率较高的病例逐年增长,胃癌、子宫癌等经济欠发达地区常见的病例却未退减。

当前癌症已成为世界最严重的公共问题之一。据统计,受不良生活习惯、环境污染等因素影响,目前中国每年新发肿瘤病例312万,平均每分钟有6人被诊断为癌症,每年因癌症死亡病例达270万,随着社会老龄化、城镇化进程的加速,预计今后中国肿瘤防控形式将更加严峻。 (陈 林)

高知人群易罹患老年痴呆

9月21日是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四病房副主任、黑龙江省康复医学会老年痴呆委员会委员岳卫东教授表示,过去普遍认为老年痴呆多发于“无社交、无知、无爱好”等“三无”人群中,但近年来临床发现,很多过度劳累的高知人群也可能罹患老年痴呆。

岳卫东介绍,老年痴呆症分为两类,分别是以阿尔茨海默病为主的变性病痴呆以及血管病发病后的组织损伤为代表的血管性痴呆。阿尔茨海默病早期最典型的症状就是近期记忆损伤,远期记忆力好,这就是很多早期老年痴呆的患者,反而对过去的事情记得很清楚,看起来“脑袋好使”。

医生表示,近年来发现,很多高知人群用脑过度和不用脑都容易患老年痴呆。比较容易出现老年痴呆的高知人群普遍具有用脑过度、身心劳累、日夜赶工等特征。原因在于,判断一个人是否思维敏捷要看其分泌乙酰胆碱这种神经递质的能力。如果能够瞬间大量分泌,说明人的神经网络发达。过度劳累影响了乙酰胆碱的分泌,对身体是一种伤害。

医生表示,相比而言,高知人群老年痴呆症发病率较低,但发病更具隐蔽性。针对高知人群的老年痴呆症状应当与过去自身情况相比较作为诊断依据。(熊 琳)

三网融合提升网络应用安全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消息称,自启动公共卫生综合应用信息化试点以来,探索建立了“政务网、商用专网、虚拟专网(VPN)”三网融合的公共卫生专用网络架构,有效提升了网络应用安全。

中国疾控中心以医改信息化建设为契机,在我国东、中、西部各选择一个省,建立省级、地市级两级疾控数据分中心,应用国家统一标准的分布式业务系统,实现三级数据中心互联互通,促进地方疾控工作数字化。

随着三级平台疾控公共卫生综合应用试点工作的推进,按照中国疾控网络“安全第一、统一规划、分级建设、分级管理、资源共享”的建设原则,将疾控公共卫生三级平台应用网络打造成三网融合下的公共卫生专网。在安全共享的前提下,构建技术可靠、利于推广、安全可行的公共卫生综合信息传输网络,支撑疾控各项业务信息系统的建设、应用与发展。 (李 奇)

60.4元

据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的《2012年度中国慈善捐助报告》显示,2012年,我国接收国内外社会各界的款物捐赠总额约817亿元,比2011年下降3.31%,人均捐款60.4元。

500元

近日提交的《上海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修订草案)》中首次出现了禁止在车厢饮食的规定。按照修订草案修改稿,车厢内饮食与吸烟、随地吐痰等行为一同被列入禁止行为,违反者将由轨交企业责令改正,处警告或者5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41.6万

数据显示,2012年北京市常住人口达2069.3万人,其中1297.5万人有北京户口;暂住人口则比上年减少41.6万人。专家表示,北京生活成本高等因素,是导致暂住人口下降的主要原因。

91.8%

全球成人烟草调查中国报告指出,我国36.4%的吸烟者在过去一年内尝试过戒烟,但其中91.8%的未接受过戒烟服务。

27.8%

卫生计生委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6月龄以下儿童纯母乳喂养率为27.8%,远低于规定的50%喂养率目标。

224条

调查研究显示,现代人坠入爱河,平均只需要224条微博、163条短信、37封电子邮件和30通电话就够了。

篇3

该功能模块嵌套于目前本院的门诊医生工作站、住院医生工作站。具体流程设计:药物、材料入库申请医生输入药试号申请药物或材料打印申请单凭单据到科教处领药物或材料科教处负责人员核对申请单和电脑申请进行出库确认申请单医生和科教处双方签字确认留存。说明:此流程不针对具体药试者独立申请,以药试号关联药物和材料及申请医生。即本医生只能申请自己药试号的药物和材料。申请未确认的先进行库存数量锁定,经确认后方减少库存。未确认的申请生有权删除,一旦确认后不可修改和删除。0库存的不予申请。

2药物发放

该功能模块嵌套于目前本院的门诊医生工作站、住院医生工作站。具体流程设计:医生根据申领的药物或材料形成自己的库存选择药试人员进行发放申请打印发放清单受试者签字确认。说明:此功能涉及到具体受试者,需针对受试者进行出库操作。出库后需打印清单,受试者需签字。

3检查电子申请

该功能模块嵌套于目前本院的门诊医生工作站、住院医生工作站。由于受试者可能是在院病人或健康志愿者,所以•药物与临床•*通讯作者:董瑞国,教授,硕士生导师,信息中心主任该功能嵌套于门诊医生工作站和住院医生工作站。具体流程:a、门诊流程:门诊服务台办卡建档进入门诊医生站输入药试号进入开单界面刷卡调入受试者信息开具检查单打印申请单凭申请单前去检查与检查科室电子申请接口说明:检查项目按照科室维护,采用树形结构显示,勾选开单。同时,根据药试号分别维护该药试号所对应的检查项目。受试者需要一次建档,无需挂号和重复建档。医生一旦申请过一次,即可根据历史申请调入受试者信息,方便快捷。b、住院流程:此类受试者为在院人员,基本信息从HIS直接调入,无需登记,其他操作均同门诊受试者相同,不再赘述。

4检验电子申请与部分仪器实现双向通讯

此类申请情况与检查申请相同,具体流程不再赘述,只说与检查的不同点。由于本院部分仪器实现双向通讯,如生化仪器、免疫仪器。因此,药物申请检验项目采用条码模式。本院条码采用预制条码模式,因此,医生申请后采样前需进行试管关联操作。具体模式又分为门诊关联和住院关联:a、门诊关联:医生申请后,受试者到医院采血中心,采血中心刷卡调入申请信息,进行条码记录的生成,扫入试管条码进行关联。b、住院关联:医生申请后,进入嵌套于住院医生站的条码生成关联模块,进行条码生成,扫入试管条码进行关联。本院目前检验项目采用套餐方式申请,药试申请并非按照套餐方式,因此,在维护检验申请项目时,增加到具体检验小项的维护。如:肾功能项目包括三个小项,但药物试验也许只做其中一项,这就需要在维护的时候到小项。条码关联的时候,需要进行申请项目与化验项目的转换。具体的说:申请小项为具体的收费项目,LIS系统的化验项目并不是收费项目,需要进行项目的对照。这样仪器在接收条码的时候,会识别条码,找到化验项目进行检验,实现仪器的双向通讯。化验报告结果审核后,医生可在医生站报告查询系统中进行打印。科教处管理人员亦可通过LIS报告查询系统查询打印报告,做到有效监管。

5总结

篇4

关键词药物临床试验;知情同意;受试者权益

临床试验是指任何在人体(病人或健康志愿者)进行药物的系统性研究,以证实或揭示试验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或试验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目的是确定试验药物的疗效与安全性。由于临床试验的受试者为人体,具有区别于其他试验的特殊性,必须特别重视对受试者权益的保障。知情同意书是保障受试者权益的主要措施之一,所以如何在临床试验中实施知情同意更应关注。

1知情同意的含义

知情同意是指向受试者告知一项试验的各方面情况后,受试者自愿确认其同意参加该项临床试验的过程,须以签名和注明日期的知情同意书作为文件证明。

2知情同意的要素

知情同意包括“知情”与“同意”两部分,受试者在知情的基础上,才能同意,应符合完全告知、充分理解、自主选择的原则。在对患者知情同意的过程中,有4个要素不容忽视:必要信息,充分理解,完全自愿,书面签署[1]。

3知情同意的实施

知情同意包括知情同意书的撰写,知情同意过程和知情同意书的签署3个主要部分[2],它不是一个结果,而是一个过程,贯穿整个临床试验。

3.1知情同意书的撰写:

知情同意书的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临床试验的研究性质及目的;试验的内容和方法;预期的受益和风险;告知受试者参加试验的义务与不便;告知受试者可能被分配到试验的不同组别;告知受试者目前此种疾病的其他诊治方法及每种方法可能的受益和风险,以便受试者更好的选择;试验费用、保险、赔偿与治疗;告知受试者试验期间可随时了解与其相关的信息资料;试验的自愿原则及保密原则等[2]。除此以外,一般还包括如下项目:临床试验名称;受试者信息,包括临床试验中心名称或编号、病人编码、病人姓名;受试者声明条款;在受试者发生问题或需要咨询有关问题时的负责医生的姓名和联系电话;病人签字及日期位置(需要时,包括见证人签字及日期位置);研究者签字及日期位置[2]。

3.2知情同意过程:

知情同意应当在安静和独立的环境下进行,以便受试者减少压力,更好的阅读知情同意书,并对不明白的问题及其他与试验有关事项进行提问。必须给受试者充分的时间以便考虑是否愿意参加。执行知情同意过程的人可以是研究者或其委托的有资格的专业人士,如研究护士。原则上应使用受试者的母语,充分告知,知情同意书以通俗易懂的文字书写,尽量避免使用专业术语,不能出现使受试者放弃合法权益的语言,也不允许含有为申办者或研究者开脱过失责任的语言。无论研究者本人还是试验有关人员均不能胁迫或不正当地影响受试者做出是否参加试验的决定。

3.3知情同意书的签署:

绝大多数情况下应受试者本人或由其法定人(大多数情况为其直系亲属)签字。如受试者或其法定人均无阅读能力时,需一名见证人在场,受试者或其合法人作口头同意,并由见证人签名和注明日期。对无行为能力的受试者,如果伦理委员会原则上同意、研究者认为受试者参加试验符合其本身利益时,则这些病人也可以进人试验,同时应经其法定监护人签名并注明日期;儿童作为受试者,必须征得其法定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当儿童能做出同意参加研究的决定时,还必须征得其本人同意;在紧急情况下,无法取得本人及其合法代表人的知情同意书,如缺乏已被证实有效的治疗方法,而试验药物有望挽救生命,恢复健康,或减轻病痛,可考虑作为受试者,但需要在试验方案和有关文件中清楚说明接受这些受试者的方法,并事先取得伦理委员会同意[4]。如果受试者、见证人或法定监护人签字的知情同意书均未取得,则必须由研究者将上述情况和不能取得的详细理由记录在案并签字。研究者应当将所有受试者的知情同意书作为试验资料存档,同时向每一受试者提供一份双方都签过字的知情同意书复印件。

4知情同意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1存在的问题:

①医院伦理委员会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医院监督管理欠缺,相应的支持配套不健全[3],②研究人员不完全或不正确履行告知义务,如告知不充分、不准确、不通俗易懂、不及时,告知对象或告知信息错误等,有些研究者忽视对具有部分表达自我意愿能力的智障患者和儿童履行告知义务,③知情同意书存在缺陷,内容不全面、不详细,④告知与知情过程流于形式,知情同意书的签署欠规范[4]。

4.2对策:

①完善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建设,提高监督审查能力;②完善医院监督管理制度,建立监管体系,实行机构办公室、专业负责人、专业质控人员的三级质量控制,完善特殊情况和特殊群体知情同意的管理;③加强研究人员的法律法规、伦理培训,提高保护受试者权益的意识,建设专业的研究队伍;④根据医院实际,结合不同时期的临床试验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标准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设计规范化、格式化的知情同意书模板,规范知情同意书的签署。

5结语

知情同意和知情同意书仅仅是GCP保护受试者权益的具体措施之一,随着药物临床试验日趋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要真正实现GCP保护受试者权益这一目标,还需要每位研究者及其他临床试验参加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不断的探索。

参考文献

[1]田少雷,邵庆祥.药物临床试验与GCP实用指南[M].2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0:149-151.

[2]柴倩云,费宇彤,王聪聪,等.临床研究中知情同意实施过程的要点及建议[J].世界中医药,2014,9(10):1269-1271.

[3]邹淑琼,祖晨曦,李晔瑜,等.刍议基于医院管理的临床试验受试者的知情同意权保护[J].现代医院,2014,14(5):109-110.

篇5

疾病作为危害人体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在疾病治疗过程中,药物治疗对疾病患者的健康有着重大作用,然而药物的安全性与否直接关系到疾病治疗效率,进而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健康。药物临床试验作为评价药物疗效及安全性的重要工作,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治疗。临床试验是新药研究开发的必经阶段,对评价新药的疗效和安全性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其研究资料和结果是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进行新药审批的重要内容和关键依据。因此,在药物临床试验中,医院及相关部门就必须加强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不断提高药物临床试验质量,进而为广大患者的生命健康提供保障。

2加强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的措施

2.1加强设备管理

在药物临床试验中,设备的应用有着重大作用,然而设备也是影响临床试验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确保临床试验质量,医院就必须做好设备管理工作,对设备实现现代化管理,建立一个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对于一些机器容量小、电源条件差的问题,可以配置稀土增感屏进行弥补,确保设备处于无菌状态。

2.2加强人员的培训与管理

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工作人员素质的高低、文化水平都将影响到临床试验质量。就目前来看,我国当前药物临床试验质量专业管理人员比较匮乏么,缺乏责任心和责任意识,在实际工作中不能认真对待,进而威胁到临床试验质量。为此,医院及相关部门必须重视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与管理,不仅要加强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及专业知识的培养,同时还要不断加强他们的责任心和责任意识,提高他们对药物临床试验质量控制的重要性的认识。另外,医院要定期组织学习,培训防护措施,将药物临床试验相关操作标准张贴出来,供工作人员阅读,进而减少失误。

2.3建立统一的监控系统

药物临床试验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工作不仅关系到医院的发展,同时也关系到患者的健康。为此,医院及相关部门在药物临床试验工作中就必须狠抓质量管理工作,在药物临床试验工作中建立完善的组织管理机构,形成科学、有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有利于强化试验管理和保证试验质量。通过计算机网络操作来降低人为失误,进而提高试验的准确率。同时,利用计算机网络对药物临床试验每一个工作环节进行系统监控,以程序化、系统化的管理模式来保证岗位责任制的合理落实,进而确保临床试验质量。

2.4完善管理制度

确保药物临床试验质量是我国当代医疗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药物临床试验质量工直接影响到了医院的发展及病患的健康。为了进一步提高医院医疗水平,促进患者的健康,在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工作中,就必须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医院要遵循国际公认的《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以制度来规范行为,规章制度是工作的标准和依据,制度的落实使工作质量的保证。在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工作中,只有完善管理制度,规范操作行为,使各个环节都处于可调节、可控制范围内,才能确保临床试验质量,进而为患者的健康提供保障。

3结语

篇6

[关键词] 药物临床试验;质量控制;过程管理;电子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 R954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1)11(a)-154-03

Analysis on quality control of drug clinical trials

CHEN Shuyin, LIANG Chuncai, WEI Bin, QIN Xin

National Pharmaceutical Clinical Trial Institue, the Affiliated Ruikang Hospital of Guangxi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University, Nanning 530011, China

[Abstract] The quality control of new drug cilnical trial is the effective guaranty for the pharmaceutical.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drug clinical trials and establish an effective quality control system of drug clinical trials, problems and suggestions on how to improve good clinical practice quality control are discussed. The key of quality control of drug clinical trials is to reinforce the training of the researchers and the process management, ensure the inform of the three grade of quality control, and strengthen application of the information system in the clinical quality control.

[Key words] Drug clinical trials; Quality control; Process management; Electronic management

药物临床试验是指任何在人体(患者或健康志愿者)进行的药物系统性研究,以证实或揭示实验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和(或)实验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其目的是确定药物的疗效及安全性,是药物注册上市的主要依据[1]。药物临床试验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命健康安全,而有效的药物临床试验质量控制是确保临床试验数据及结果的科学性、真实性和可靠性的关键手段。本文中笔者结合我院药物临床试验的质量控制经验谈几点看法。

1 药物临床试验研究的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

1.1 研究者质量控制意识淡薄

质量控制是指在质量保证体系中,为达到临床试验某一质量要求所采取的具体操作技术和实施的行为,是一个贯穿临床试验始终的发现问题、寻求原因和解决方法并最终解决问题的连续过程[2]。目前,大多数药物临床试验机构都建立了临床试验专业秘书、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质控员和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负责人“三级质控”的管理模式,强调遵循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ood clinical practice,GCP)的要求,加强药物临床试验管理[3]。因此,药物临床试验过程质量控制主要由项目负责人全面负责,由各个研究者或其他参与人员具体实施和执行。但在大多数药物临床试验的质控过程中,主要研究者对药物临床试验的质量控制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首先,项目负责人对本专业参加临床试验的研究人员在药物临床试验前的培训工作的重要性欠缺认识。在每一项临床试验启动前,大型企业申办者或合同研究组织(CRO)都会组织参加该项目各个环节的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有:试验项目的内容、试验方案及目的、相关的GCP规范要求、入组排除标准、临床试验的流程、原始病历及病例报告表的填写要求、临床试验的关键点及容易出错的环节、药物管理人员如何做好试验药物的接收、发放、回收、登记等工作。但有的研究者却认为项目启动会培训只是一个形式,参不参加都不重要,没有意识到项目启动会培训是研究者对试验方案进行深入了解和探讨的过程,是使试验过程严格按照试验方案规程实施的保证。其次,个别研究者对GCP的条款没有深究细琢,没有形成自觉遵循GCP的行为习惯,认为质控主要是监察员的事情,研究者只要按时按量完成受试者的试验过程即可,或以临床工作繁忙为由,没有对药物临床试验病历进行及时填写,经常是在试验将近结束的时候才对病历写回忆录,甚至让监察员来填写研究病历,从而直接影响试验数据及结果的真实性。

1.2 监察力度不够

我国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明确规定,作为负责发起、申请、组织、资助和监查临床试验的申办者要委派监查员对临床试验进行监查。监查的目的是保证临床试验中受试者的权益得到充分保障,试验记录与报告的数据准确、完整并与原始资料一致,以确保试验遵循已批准的方案和现行管理法规[4]。监查员是由申办者任命并对申办者负责的具备医学、药学或相关专业背景并受过相关知识培训的人员,其任务是监查和报告试验的进行情况、核实试验数据并作为申办者与研究者之间的主要联系人。但目前除大型的CRO外,较多的中小型制药企业申办者基本未设立专门的部门或人员从事新药的临床试验工作。设有药物临床试验监察员的CRO,其监察员的监察重点也主要是事前和事后的监察,对过程监察大多只注重是临床试验的进度,而并不关心临床试验的质量控制,更有个别申办者和CRO的监察员在支付了临床试验经费之后,在整个临床试验过程中除了偶尔的电话监察外,一直到临床试验结束时才出现。由此可见,申办方对临床试验的监查工作还有待加强。

1.3 信息化系统不到位

随着网络技术和软件技术的飞速发展,目前国外的药物临床试验都已经逐步实行临床试验质量控制管理计算机化。其特点是以研究者为主体,通过完善的管理体系、完备的管理网络及严格的临床试验监察员,保证了药物临床试验的质量[5]。而国内的药物临床试验大多还停留在传统的依靠人工手段进行质量管理监督以及实施药物临床试验,如筛选受试者时手工书写受试者信息、研究者手工书写处方、检验报告打印后进行手工粘贴等,这样造成工作量极大,效率低下,人力资源浪费,而且极易漏检、重检或错检等,由此可见,国内药物临床试验水平要跟国际接轨还需对药物临床试验信息化系统增加更多的投入和建设。

2 对药物临床试验质量控制的几点建议

2.1 加强培训工作,从思想上重视药物临床试验

研究者的素质是保证药物临床试验质量一个重要的决定因素,一个合格的研究者,必须从思想上去重视药物临床研究,充分认识到药物临床试验工作不是一般的临床诊治工作,而是一项要求严谨的生物科研工程,是具有提升科研及循证医学研究水平、促进合理用药、提高医疗水平等重大意义的活动。在试验过程中任何违规操作形成的误差都会给药物临床试验结果带来偏差,甚至失去药物临床试验的意义。因此,必须加强研究者队伍的素质培训和梯队建设。药物临床机构应经常邀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具有丰富药物临床试验经验的专家,定期组织对研究者进行有关 GCP 知识培训和现场指导,解析药物临床试验的重要意义,讲解其他试验机构成功的经验和不足的原因。不定期组织相关专业研究人员到具有成功经验的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参观和学习。

2.2 加强药物临床试验的过程管理,确保“三级质控”的实施

目前,大多数药物临床试验机构都已经实行了“三级质控”的管理模式,制订了“三级质控”的标准操作流程,让“三级质控”成为质量控制的核心内容,从不同渠道、不同层面对临床试验进行质量控制。我院从2008年取得药物临床试验资格以来,就严格按照“三级质控”的管理模式来运作,以保证我院承担的临床试验的质量。

在每个专业科室指定专业秘书作为“第一级质控员”,专业秘书一般为项目的研究者之一,具有相应的专业技术职称,参加过GCP培训,能熟练掌握试验方案及与试验有关的标准操作规程,能有充分的时间对试验项目进行质量控制。在项目开始之后,每月对试验项目按“药物临床试验质控记录”上的检查项目进行自查,自查记录经专业负责人确认签字后上交机构办公室。每完成一份CRF表,专业秘书都必须在7个工作日内填写“专业秘书质控表”,并按照上面的检查项目进行最后的质控,“专业秘书质控表”跟随研究病历最后存档。

将机构办公室设置专职的质控员作为“第二级质控员”。质控员必须具有医学、药学或相关专业学历,并经过严格的GCP培训,熟悉GCP和有关法规,实行分管专业项目全过程负责制,其主要职责为:①在临床试验开始前确认试验承担专业组是否有充分的时间、资源、设备和合格的研究人员投入所进行的临床试验项目。②定期跟进试验的研究进展,对试验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事件进行及时处理。③监查试验用药品是否按照有关法规进行供应、储存、分发、收回并做好相应的记录。④建立临床试验监查规程,保证临床试验中受试者的权益受到保护,试验记录与报告数据准确完整。⑤接受监察员和稽查人员的定期访视和现场检查。⑥在试验结束后填写终末质量控制评价表,对专业秘书的一级质控进行总结和评价。

机构办公室负责人作为“第三级质控人员”,其主要职责是不定期地对在研项目进行抽样检查,及时掌握和反馈信息,即时纠正,举一反三,规范临床试验,同时对一级及二级质控员的质控工作进行监督和督促,使“三级质控”真正按规程进行,确保药物临床试验的质量。

另外,机构还需做好外部质量协助监控工作,明确申办方的监察员监查职责和每个项目的监察频率,对临床试验过程中每个阶段监查员的监察情况进行沟通,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与监查员之间建立监查员登记本,记录每次监查的接待情况及监察所发现的问题,达到从外部质控去保证药物临床试验的质量。

2.3 加强信息化系统在药物临床试验质量控制的应用

随着计算机科学、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这些技术和方法在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国内很多大型的医院已经建立了如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IS)、医学图像存储和传输系统(PACS)、检验科管理系统(LIS)等融合了许多高科技的软件系统[6-7]。因此,在实施药物临床试验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管理的优势,建立药物临床试验网络信息服务系统,将临床试验机构的各个专业科室、功能检查科室等有机且有序地连接在一起,实现全院信息资源的共享,为临床试验研究者提供快速、便利、准确的临床试验数据。药物临床试验网络信息服务系统的内容主要涵盖临床试验项目信息管理、研究者工作站、临床试验药物管理、财务管理、系统扩展模块等,其功能是使传统的依靠人工手段进行质量管理监督转变为药物临床试验项目实行电子化、信息化的管理,从而极大地提高临床研究效率,节省了时间和成本,使电子化的CRF比传统纸型的能更好地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更好地保证药物临床试验的质量。

3 结语

药物临床试验是药物生物学必不可分的重要环节,高水平的药物临床试验来源于对药物临床试验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建立了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以GCP为核心,利用现代化信息化技术服务于药物临床试验,充分做到“事前布控,过程监控,事后可溯”。目前,药物临床试验工作已成为我院临床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在近年来,通过不断的实践学习和工作总结,建立了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全面保证了各专业组承担的临床试验项目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局令第3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

[2] 闻素琴,陆德炎,瞿晓慈.药物临床试验运行程序与关键环节管理[J].中国医药技术经济与管理,2008,2(2):74-77.

[3] 王少华,张媛媛,赵艳.药物临床试验质量控制浅析[J].中国药房,2010, 21(6):4403-4404

[4] 田少雷.GCP对药物临床试验的质量保证[J].中国新药杂志,2002,11(11):825-828.

[5] 张勋,宋苹,唐雪春.药物临床试验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现代医院,2009,9(5):148-149

[6] 张勋,宋苹,唐雪春.药物临床试验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探讨[J].当代医学,2009,15(18):31-32.

篇7

1 药物临床试验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药物临床试验是指为了评价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在人体(患者或健康志愿者)进行的药物的系统性研究,以证实和揭示试验用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等。临床试验是新药研究开发的必经阶段,对评价新药的疗效和安全性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其研究资料和结果是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进行新药审批的重要内容和关键依据。我国药物临床试验始于20 世纪70 年代末,随着对药物研发过程的熟悉,对药物研发规律的理解和实践,特别是实施GCP及国际交流的广泛开展,我国的药物临床试验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和提升的过程,逐步走向科学化、程序化、规范化。与此同时,随着药品监督管理法规日臻完善并趋于国际标准化,人用药品注册方法的不断规范和统一,人类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对临床试验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按GCP标准完成临床试验的经验和教训使所有临床试验的参与者认识到,临床试验的质量是临床试验能否达到试验设计目的的关键。

2 药物临床试验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

2.1 建立完善的组织管理体系

在药物临床试验工作中建立完善的组织管理机构,形成科学、有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有利于强化试验管理和保证试验质量。我院成立了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管理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和伦理委员会,建立了医院-机构办公室-临床专业组三级管理体系,以明确各级管理职责。临床试验由医院统一管理,全面规范工作流程,以指导全院药物临床试验的规范实施,确保药物临床试验的科学、规范、有序。

2.2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和科学规范的标准操作规程(StandardOperating Procedures,SOP)

为确保药物临床试验质量,我院强化药物临床试验的过程管理。临床试验过程的每个步骤、每项操作都应依据GCP、试验方案、技术规范、工作职责及管理规定等制定科学规范、操作性强的SOP,如制定SOP 的SOP、试验方案设计的SOP、知情同意书准备的SOP、伦理委员会申报和审批的SOP、研究者手册准备的SOP、研究者选择和访问的SOP、临床试验程序的SOP、实验室SOP、实验室质控SOP、药品管理SOP、不良事件记录和严重不良事件报告的SOP、数据处理和检查的SOP、数据统计与检查的SOP、研究档案保存和管理的SOP、研究报告撰写的SOP等。同时,要求临床各专业结合本专业特点,制定具有专业特色的方案设计规范、SOP、规章制度及工作职责等,对药物临床试验过程的每一环节、每一步骤都做到有章可循,有案可查,控制到位,全面保证临床试验质量。

2.3 严格执行GCP 和现行法规

GCP 作为质量管理规范,其宗旨就是保证药物临床试验过程规范,结果科学可靠,保护受试者权益并保障其安全。所以,在临床试验全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GCP的要求,同时还要了解并遵循现行有关药品研究的法规(如药品注册管理办法、有关药品临床研究的规定、临床试验指导原则等),以避免有违法规而导致对研究结果的拒绝或延误。

2.4 严格遵循试验方案和各项SOP

新药临床试验方案是试验设计者及各中心专家共同讨论制定的,是一项新药试验最关键的指令性文件。要保证新药试验的质量及一致性,各中心试验研究者及相关人员必须严格按方案进行试验,以降低各种操作变异和试验误差。而严格遵循预先制定的SOP,可保证不同研究人员和同一研究人员在不同时间的操作的统一性,减少出现偶然误差的可能性。

2.5 加强研究队伍建设

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的保证,实际上很大程度依赖于研究者的素质。加强对研究者队伍的培训和梯队建设是保证试验中各项SOP实施的重要手段,也是质量保证的重要环节。3 药物临床试验质量控制的几点建议

3.1 建立药物临床试验监查员(Monitor)准入制度

监查员是申办者与研究者之间的主要联系人,一般是由申办者指定的,有适当医学、药学或相关专业背景,并经过必要训练,熟悉GCP及现行管理法律法规,熟悉试验用药物临床前和临床方面信息以及临床试验方案和相关文件的人员。在整个临床试验过程中,监查员是申办者(Sponsor)和研究者(Investigator)之间联系沟通的主要渠道,除了专业知识,还必须具备多方面的素质如出色的协调沟通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组织能力、数学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有人将一个合格的监查员比喻为管理者、推销员、谈判者、监督者、鼓动家、外交家、培训员。监查员不只对申办者负责,更重要的是保证临床试验中受试者的权益得到充分保障,试验记录与报告的数据准确、完整无误,保证试验遵循已批准的方案、药物临床试验管理规范和有关法规。因此,应建立健全监查员准入制度,必须是有一定专业技术水平和掌握一定组织能力和沟通技巧的的人员经过严格的培训、考核,取得资格后才能担任这项工作。

3.2 加强监督管理,建立三级质控制度

监查是药物临床试验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与临床试验的质量有直接联系。除申办方监查员外,我院设立了机构办公室质控员、项目质控员和各专业组质控员进行临床试验的三级质控。各级质控人员应进行培训,拟定监查时间表,监查形式尽可能全程化、动态化,根据试验进度随时监查,避免终点管理的陈旧模式。经过多层次、多环节、全过程质控和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试验中存在的问题,保证药物临床试验质量。

3.3 临床数据电子化管理

电子化数据管理是以电子病例报告表(e Case ReportForm,e-CRF)的形式收集数据,并通过电子数据采集系统(Electronic Data Capture,EDC)实现临床试验全程信息管理的自动化,可极大地提高临床研究效率,节省时间和成本,比传统纸型CRF 能更好地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这些软件具有规范化的研究设计、电子CRF的设计、电子数据的获取、全面的临床试验信息管理、在线受试者招募和基于Web 技术的加密的数据传输等功能,能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实现临床试验数据的规范化管理。发达国家的临床数据管理电子化已经形成了较为可行的标准和规范。1999 年4 月,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制定了关于临床试验中使用计算机系统的行业规范,同时在其联邦法规21 章第11 款对临床试验的电子数据和电子签名作了详细规定。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ICH)在2000 年11 月通过了个体病例安全性报告电子传输的信息规定,并于2003 年11 月在ICH第6 次会议上讨论了如何使用电子公共技术文件(e-CTD)来优化电子申报的过程。说明数据电子化是新药临床试验的必然趋势,并能更好地提高新药的临床研究水平。

3.4 建立药物临床试验申报平台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积极筹建全国性的药物临床试验申报平台。各申报单位申报的临床试验项目、委托的合同研究组织(CRO)、承担试验的单位和主要研究者、试验进度和完成情况、药品监督部门核查的结论等和临床试验有关的所有信息,均可在申报平台上进行管理和查询。另外,申办单位也可在申报平台中对全国认定的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和CRO承担的临床试验项目情况和完成质量进行查询。通过药物临床试验申报平台,可以使临床试验质量的监管体系公开化、透明化,从而使临床试验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

3.5 进一步推行临床研究协调员制度

临床研究协调员(Clinical Research Coordinator,CRC)在国外作为临床试验中的一员和一项专门的职业已有30 多年历史,CRC主要由护理、药学、检验技师等生物医学专业背景的人员担任。我国的CRC刚刚开始起步,有些临床试验机构和CRO开始尝试,多为研究医师、护士、药剂师、检验师及试验机构的管理人员,除履行自身职责以外兼任临床试验的协调工作,常因职责不明、分身乏术等原因而带来各种问题,因此迫切需要对临床试验全程进行协调的职业CRC。

篇8

[基金项目] 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2013ZX09303301)

[通信作者] *吴萍,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医药科研和管理工作,Tel: (010)88001362, E-mail:

[作者简介] 陈寅萤,博士,E-mail:

[摘要] 药物临床试验是新药研发的一个重要环节,其操作的规范程度直接关系到药物研发的成败。因此,提高新药临床试验的质量至关重要,而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在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中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在制药行业国际化发展和临床试验产业化大趋势下,我国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经过多年的发展,药物临床试验的整体水平迅速提高,也开展了大量的中药新药临床试验。但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药物临床试验起步晚,对药物临床试验及药物临床试验管理的认识还有待提高。因此,我国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的建设和管理依旧任重道远。该研究从机构组织管理、机构地区和专业分布以及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质量管理3个方面对当前我国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对目前机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加大中医专业建设、引入药品风险管理和加强信息化管理3方面的建议,以期为今后机构的发展和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药物临床试验;发展现状

我国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的发展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其承担着创新药物临床研究的重任。2004年2月19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了《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认定办法(试行)》,2009年11月2日又颁布了《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认定复核检查标准》,这2个规定的出台提高了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的准入门槛。而且随着全球新药研发重心的东移,越来越多的临床试验尤其是国际多中心试验在我国开展,我国药物临床试验的整体水平迅速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国际认可,同时也为中药新药临床研究的国际合作提供了机遇。但毕竟发展时间尚短,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我国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的建设和管理依旧任重道远。本研究旨在对当前我国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的现状进行分析,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今后机构的发展和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1 机构组织管理现状

目前,我国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的组织管理结构主要分为机构人员组成、机构硬件设施建设和机构制度建设3个部分。其中,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人员组成包括①管理部门:机构主任,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办公室;②临床研究科室与人员:临床专业科室与研究人员;③与研究相关的部门:药剂科、实验室(医技科室与人员)、设备科、后勤等。机构办公室的各项硬件设施是药物临床试验管理和运行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需要设立独立的机构办公室,设立专门的药房和档案室等,并配备相应的办公设施。各临床专业科室也需要根据临床试验的要求配备相应的临床试验设施。另外,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根据药物临床试验运行的相关程序(如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认定标准)制订和撰写机构和各专业的管理制度、设计规范、标准操作规程及各种处理预案等。但实际上,由于经验不足,这些制度、规范和标准的制定常常缺乏合理性和可操作性。而且由于资源限制,人力投入不足,很多规章制度无法得到落实。如何改变操作规程缺乏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以及标准不统一的现状也是机构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有调查显示,目前机构组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均集中在管理体系等软件层面上,而检验科室等硬件层面的问题较少。伦理委员会存在问题较多的是伦理审查制度和SOP的可操作性,成员资质也存在较多问题。临床专业的问题也主要体现在质量管理体系和人员资质等软件层面上,而试验设施等硬件层面的问题较少[1]。因此,机构仍然需要加强和改善组织管理等软件方面的建设。

2 机构地区、专业分布现状

我国各地区的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在数量分布和临床试验实施水平上呈现出发展不平衡的态势。我国现有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分布覆盖全国31个省份,主要集中在直辖市和一些发达地区(如省会城市等一线大城市),而不发达地区和中小城市的数量则很少[2-3]。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我国卫生资源配置的不均衡问题。此外,我国参与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的临床试验机构的地区分布也极不平衡这将不利于我国整体临床研究水平的提高。

在专业数量上,西医专业要高于中医专业设置。在所认定的西医专业中,内科专业要远远高于外科和其他科室。儿科专业认定数目远远不能满足临床试验的要求[3]。有研究显示,各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中,设置西医专业临床科室的一共为1 895家,占全部79.39%,而设置中医(含民族医学)临床科室的累计为492家,占全部20.61%[4]。因此,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设置应充分考虑行业的未来发展需求,在大力发展民族医药的进程中加大扶持中医专业的设置。

3 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质量管理现状

目前,我国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管理日趋成熟,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医院领导对临床试验重视程度不够,还未形成有效的管理模式;②试验机构本身缺乏有效的管理体系和执行力;③缺乏专职的临床研究协调员(clinical research coordinator,CRC);④机构对研究者的培训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强,尚有一部分研究者未接受过GCP相关培训却在从事临床试验工作[5-6]。有研究指出,为了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保持良好的运作机制,提高试验的综合管理水平,保证临床试验的质量,建议在我国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建设中引入以现场管理组织(site management organization,SMO)管理模式为代表的国际通行管理模式[5]。该模式的引入有助于“系统管理,统一标准”,为我国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运行、验证或评估、改进或完善提供良好的理论指导和经验借鉴,使我国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完成的临床试验数据质量得到国际认可,这将有利于推动我国药物临床试验与国际接轨的进程。

此外,在关注我国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质量管理现状的同时,还需要了解一下我国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近年来,随着药物研发全球化趋势和格局的逐渐形成,全球同步开展的临床试验数量迅速增长。在这种大趋势推动下,我国药物临床试验发展很快,越来越多的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在我国开展,这也对药物临床试验的质量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谓质量(quality)是一个多维的概念,其与一个临床试验的设计、实施和分析,以及该试验的临床相关性或报告的质量是相关的[7]。但目前,我国在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评价方面,尚无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也没有针对我国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进行评价的方法,对如何正确评价临床试验质量管理知之甚少。此外,特别是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中,由于结合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加之中药新药与化学药物相比,具有成分复杂、作用靶点多样和疗效评价难度大等特点,目前,我国中药新药临床研究尚缺乏统一、合理的临床评价标准。因此,如何制定出一套在中医药领域中行之有效的标准仍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有调查显示,临床试验项目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试验记录不规范,试验实施和试验药物管理不规范,知情同意过程及AE 和SAE 处置不规范几个方面[1]。有研究指出影响我国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的因素主要集中于质量管理模式、人力资源、药物管理、硬件配置、管理效果这五大公共因子。还对比了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在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水平上的差异,结果表明其差异主要集中在人力资源、质量管理模式和药物管理这3个方面[8]。还有研究提出,在中药新药临床试验中,各阶段试验用药品的科学、规范管理是保证中药新药临床试验质量的重要环节,并针对管理过程中常见的问题,提出了建立中药新药临床试验用药品的闭环管理模式[9]。为了解决药物临床试验中质量控制的问题,有研究者制定了药物临床试验分级质控制度,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提出了“CRC-主要研究者-机构办公室-主管院长”的四维质控制度[10],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常见问题的发生。

4 建议和展望

4.1 合理优化配置,加大中医专业建设 目前,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的设置带有明显的地区倾向性,经济发达地区占有绝对优势。在未来发展中需要全面考虑地区的均衡性,推动经济不发达地区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的建设,使资源配置更加合理、优化。此外,中药新药具有我国民族文化特色和自主知识产权,是我国创新药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药新药临床试验的大量开展,在专业设置方面应充分考虑未来发展的需求,在大力发展民族医药的进程中要加大扶持中医专业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的建设。

4.2 引入药品风险管理体系 在药品生命周期中,风险管理是一个持续不断的重复过程。药品风险管理是指反复评估药品的利益/风险比;不断研究在最小化风险的同时,发挥临床获益优势的具体手段;反复评估手段的有效性和利益/风险比;为使风险最小化,进一步提高利益/风险比。药物临床试验的风险管理涉及多个利益相关方,包括企业员工、医院/医生、药监机构、经销商、患者等,其中药物临床试验机构是承接和实施药物临床试验的主体部分之一,其主要职责是通过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确保药物临床试验的质量、安全性和科学性。目前,我国药品风险管理体系尚未完整建立,在临床试验机构监管中引入风险管理模式已势在必行,可以从机构自身的硬件和软件体系,临床试验药物的品种,同一时期承接的临床试验项目数量等风险因素进行考虑。风险管理并非彻底解决风险问题,而是通过科学化决策,确定管理目标,制定管理措施,从而实现风险最小化。因此,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作为药品研发过程中重要的管理平台之一,不能一味地回避或惧怕风险,应该借鉴先进国家的药品风险管理和风险控制经验,从而做好药物临床试验各个环节的风险管理。

4.3 加强信息化管理,开发中药新药临床试验数据管理系统 我国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经过多年的发展,临床试验的试验条件和质量均有了一定的改善,但还存在着很多不足。数据管理是新药临床试验的关键环节。长期以来,传统的多中心新药临床研究的过程管理多为各中心采用纸质记录人工管理的模式,该方式存在项目管理缺乏时效性、设计方案随意修改、试验药物管理不规范、数据记录不完整、信息填写不规范、数据传输不同步、数据锁存、盲态审核难执行、统计分析难操作等许多问题,导致申办方和监管部门项目核查困难、研究者无法实时跟踪项目进程、受试者多次重复参加试验等现象时有发生,影响了药物临床试验的研究质量和结果的可靠性。因此,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信息化管理可有助于提高药物临床试验的质量管理。药物临床试验的信息化管理是国内外药物临床试验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国在药物临床试验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化管理方面已经开展了许多课题研究,虽然已经开发出一些药物临床试验相关的信息管理系统和软件,但要全面实现我国药物临床试验信息化还需要一个过程,这也是加速我国药物临床试验与国际接轨的重要途径。因此,通过建立全程性、安全性、时效性和权威性强的药物临床监管与应用服务信息平台来改进传统管理方式,对提高监管信息传递的数量和质量,提高试验过程监管的水平与力度,确保药品研发环节的科学性、真实性和伦理性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此外,目前我国中药新药临床试验的质量有了很大进步,但由于中药新药具有独特的作用机制,受疗效判定缺乏客观的量化标准,中医证候诊断不规范,操作性差,难以准确定性、定位和定量等因素的影响,中药新药临床试验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开发适应中药新药特点的中药新药临床试验数据管理系统,构建中药新药临床试验综合数据管理平台,实现中药新药临床试验数据管理的电子化、信息化、规范化,提高中医药临床试验数据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可能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最后,全面加强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建设是临床试验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在今后工作中,仍需要健全药物临床试验的各项制度、完善各项标准操作规程;加强伦理委员会审查及监督职能;加强研究者GCP知识及相关技术培训;加强临床试验药物的管理;加强机构办公室的过程管理;加强实验室检测的数据质量控制;加强协调沟通工作,改善服务态度,实行全程质量管理,保证临床试验质量;简化工作流程,加快 办公信息化进程,提高工作效率;改善组织结构,加强培训工作,加大对机构硬件的建设力度,建立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提高研究者的积极性。总之,应该用学科建设的思路去发展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利用现代化手段创造更广泛的交流平台,加强机构对临床试验的组织管理和质量控制,最终提升我国在新药研发特别是中药新药研发方面的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李见明,孙振球,高荣,等.我国药物临床试验的现状与发展方向[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3,29(6):473.

[2] 武小军,李欣.我国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的发展与现状[J].中国药物经济学,2009,2:36.

[3] 赵秀丽,单爱莲,王淑民,等.我国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认定现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1,27(10): 809.

[4] 赵静,王松林,郭冬梅,等.我国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发展现状分析[J].中国新药杂志,2013,22(4):384.

[5] 王天勋,茅益民,宫岩华,等.在我国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建设中引入国际通行管理模式[J].中国新药杂志,2012, 21(7): 728.

[6] 吴建才.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质量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9.

[7] Jüni P, Altman D G, Egger M. Systematic reviews in health care: assessing the quality of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s [J]. Bio Med J, 2001, 323(7303): 42.

[8] 王白璐.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评价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2.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