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4 15:07:04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项目管理课程总结,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工程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2909(2012)05-0118-04案例教学法是将典型案例运用于课堂教学,以鼓励学生面对复杂工程环境独立思考,鼓励他们通过团队合作开展案例信息和问题分析,提出见解与决策判断,培养学生大工程观和实践创新理念,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精神、沟通交流能力、实践创新意识、自主学习素养的一种师生互动式的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具有以师生主动参与、更多投入增强知识应用能力[2],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良好方式保证教学质量,以问题为导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精神,以全过程系统联动方式保证教学效果等显著特征,是面向工程教育、培养卓越人才的有效教学方法之一。
一、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方法与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内涵
(一)工程项目管理案例教学法
工程项目管理旨在实现项目整体目标优化,是复杂环境多因素影响下的实践创新过程,具有很强的实践特征。工程管理学科的创建是工程实践驱动和工程科学创立与完善的结果。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是传授学生从事工程项目管理理论知识、提升学生工程项目管理实践能力的核心专业课程,既需要理论知识体系的系统性与完整性,更需要面向工程实践问题分析的实际针对性,其本质是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工程项目管理实践问题的能力。工程项目管理实践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对工程环境因素的全面分析和对工程具体实际问题解决的参与实践。面向工程实践的案例教学法是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探究式、讨论式教学的核心方法。
(二)工程项目管理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法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就是以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管理实践为背景,将反复循环参与工程实践问题分析贯穿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实践全过程的知识传授与能力训练活动[3]。其基本思路是多次循环运用完整的工程管理实践案例,概括起来,包括4个循环过程。第一个循环,选择典型工程项目管理实践案例,通过多媒体演示和课程网站平台,使学生全面感性认识与了解案例工程项目管理实践实施的全过程;以主要章节为切入点,构建实践案例与理论知识结合的实践平台;以工程实践案例相应章节对应问题为导入,以学生参与讨论为主要方式,分析讨论与点评总结相结合,开展课程教学活动[4]。第二个循环,针对每章的理论知识内容,结合所选课程教学完整案例难易程度,给学生布置查找和分析自选案例作业,使学生通过重复选择实践案例,训练学生应用所学理论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工程实践环境下深化与巩固所学知识。第三个循环,按照课程设计任务书要求,教师指导与学生自选相结合,选择与课程教学案例难易程度相当的课程设计案例,基于工程实景按照模块化分工完成课程设计综合训练,检验与提升学生面向工程实践综合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第四个循环,基于课程教学的综合能力拓展,把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延伸至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阶段,通过学生自主参与工程项目管理实践过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真题真做,完成毕业实习报告和毕业论文撰写,综合应用工程项目管理为主的相关理论创新性地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二、工程项目管理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改革及特色
(一)工程项目管理完整案例教学改革
针对2006年提出的工程项目管理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改革构想,我们扎实开展课程建设与改革,编写工程项目管理教材,开展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改革下师资培养途径、方法的研究与实践,在课程教学活动中有步骤地实施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按照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改革要求,开展基于工程实景的模块化课程设计实践教学改革,以自主命题、参与式讨论为主要内容,实施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环境下的考核方式革新。经过系统的课程建设改革实践,基本形成了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体系,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二)基于完整案例教学法的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特色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实施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改革,显现出以下3个特征。
其一,面向复杂工程环境教学,提高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课程教学中,以工程管理实践活动的内在要求为主线整合与优化工程项目管理理论知识体系,以复杂工程实践的完整案例为中心,面向工程项目管理实践的复杂环境组织教学,培养学生基于问题导向的正确思维,提高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与管理创新意识。
其二,学生以多种方式全程参与教学,提升自主学习与实践创新能力。采取案例讨论与评述、模块化综合性课程设计、工程项目管理社团、自主参与工程实践、自主命题与自我评价等多种方式,使学生从课前预习、课内讨论分析、课后练习作业、课程设计协作交流、实践实习反馈、毕业设计全过程参与教学活动,自我学习、小组讨论与教师引导传授相结合,理论讲授与实践训练相结合,以学生为中心,以师生互动为主要方式,强化学生自学能力与工程实践能力。
其三,密切与执业资格的联系,增强学生就业竞争能力。围绕建造师、监理工程师、建设项目管理师、咨询工程师、招标师等就业岗位需求和考试大纲完善课程教学大纲、革新考核方式、规范考试题型、组织教学内容,使学生得到未来执业的系统专业知识储备与职业修养训练,按照市场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增强学生就业竞争能力。
三、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法在学生全程参与实践过程中的应用
(一)案例遴选与背景分析
遴选典型案例是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实践成功的关键。选择典型教学案例必须考虑案例实践的代表性、案例问题的真实性、案例资料的可靠性、案例过程的可提炼性[5]。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案例选择以校外实习基地、产学研合作单位工程管理实践为对象,保证案例资料的全面性与科学性。在案例遴选的四个阶段中,学生参与程度有所区别。第一阶段是课程教学引导案例遴选,以教师选择提炼为主,学生补充资料分析为辅,学生课前参与案例讨论分析过程中,通过网络平台查找讨论案例的相关资料,全面分析案例背景资料,对案例系统剖析。第二阶段是课后案例练习,以学生独立选择案例为主要形式,教师仅提出案例选择的原则性要求,学生基于自我选择案例资料,独立完成案例分析作业。第三阶段是课程设计案例选择,师生共同遴选课程设计案例,以小组为单位,按照模块化要求完成基于工程实景的综合性课程设计任务。第四阶段是学生自主实践与毕业环节的工程案例选择,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指导教师引导为辅,选择实践单位和工程实践对象,围绕实习报告、毕业论文对实践训练与分析的要求,开展工程实践体验和工程问题分析。学生全过程参与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案例遴选与背景分析,主动参与课程教学的教材与规划,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教师要求学习为自我规划学习,提升主动发现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工程意识、问题意识和责任意识。
(二)课前小组案例讨论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采用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法开展课程案例讨论教学。针对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主要章节[6],以完整案例为对象,由教师设计案例讨论问题,学生分4组课前组织讨论,选择或指定小组讨论召集人(或负责人),每次讨论各小组选一名陈述人和评述人,陈述人负责整理小组讨论结果,并在课堂陈述小组讨论结果;评述人对其他3组的陈述进行质疑与评述。课前小组案例讨论既拓展了学生课程学习内容,增强了自主学习能力,又丰富了课外生活,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课内课外相结合,理论学习与案例分析相融合,强化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的实践性,提升学生分析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堂讨论评述与点评
为了节约课堂时间,每一小组由陈述人用3分钟时间概括陈述小组讨论结果,由评述人用2分钟时间对其他3组陈述内容进行评论并提出质疑。教师在此基础上,结合所授知识点点评与总结讨论结果。课题讨论评述与点评,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搭建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平台,又给他们提供在公开场合展示自己风采、显示应变能力的机会,提升了他们沟通交流能力与演讲水平。
(四)自主命题与自我评价
结合未来执业资格考试要求,分章节或模块布置学生参与自主命题的课外作业,题型分为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改错题、简答题和综合分析题。自主命题恢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学生从被动考试变为自主考试,从被评者变为自评者,有效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根据实践能力和知识需求自我选择考核知识点,学生自主命题、自我考核,并将其纳入平时考核成绩,培养他们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对参与式讨论考核也采取了学生自评与教师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参与式讨论满分10分,分4组(4组中排名第1基础权分得10分,排名2基础权分得9分,排名3基础权分得8分,排名4基础权分得7分),每组30%为优、40%为良、30%为中及其以下(优权重1,良权重0.8,中权重0.7,合格权重0.6,不合格权重0.3)。每个人参与式讨论得分为所在组排名权分与自己优良权分之积。每组排名由小组成员共同讨论拟定其他3组的排名顺序。教师根据每组讨论陈述与评述情况,结合学生提出的排名顺序最后确定各组排名;组内考核由各小组自行确定。
(五)基于工程实例开展模块化课程设计
依据工程项目管理课程设计任务书和大纲要求,师生共同选择课程设计工程实例。学生负责实例资料的收集与分析,结合各自兴趣,分小组分工合作,分模块化完成工程项目管理综合性课程设计任务。课程设计针对实际工程背景和实践问题,以小组为单位,独立完成课程设计,并进行答辩,通过课程设计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自主实践,深化工程项目管理实践体验
工程项目管理实施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激发了学生参与工程实践的热情。40%的学生利用寒暑假和周末主动联系工程实践单位,参与工程项目管理实际工作,体验工程项目管理实践过程,发现工程项目管理实践问题,应用所学知识探索解决办法。向工程实践工程师学习,深化对工程项目管理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
(七)自主选择毕业论文题目,拓展知识创新与实践创新能力
学校工程管理专业以全过程实践能力培养为特色,学生以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学习为纽带,围绕工程项目管理实践需求,针对工程项目管理实际问题选择毕业论文题目,真题真做,增强学生就业实践的社会适应性。70%的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结合自身特点和就业意向开展毕业论文选题。从毕业实习开始,学生围绕毕业论文选题收集工程项目管理第一手资料,深入分析工程项目管理实践过程,全面把握论文选题背景,认真剖析论文选题的实践问题,创造性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整体提升学生工程项目管理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结语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实践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有效运行不仅需要校内资源,而且离不开行业企业的社会资源,如案例资料的收集遴选必须有产学研合作单位、实习基地的大力支持。全面开展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改革,可以为工程管理专业卓越人才培养实现校内、校外两个课堂交融,专职、兼职两类教师互补。学习企业资源共享,行业企业深度参与教学过程,搭建广阔友好的平台,使学生、教师、企业、学校、社会多方受益,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有效实现高校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更好地为社会培养实践能力强、创新意识高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刚.哈佛商学院案例教学作用机制及其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08(5):89-91.
[2]张剑峰,管理类案例教学与案例分析方法探讨[J].辽宁教育研究,2007(2):127-128.
[3]郭汉丁,王凯,马辉.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改革探究[J].项目管理技术,2007(12):13-17.
[4]郭汉丁,郭伟,马辉.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实践探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0,24(增刊):122-126.
[5]安蓉,王梅.基于问题解决的工程案例教学[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1):133-135.
[6]孙承毅,孙万东.案例教学模式的课堂管理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9):150-151.
Practice of ring-teaching with integrated cases
GUO Handing, GUO Wei, MA Hui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Tianjin Institute of Urban Construction, Tianjin 300384, P. R. China)
关键词:采购项目管理;多项目;教学契合;
中图分类号:C9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11-00-01
我国在教育方面推行人才强国的战略方针,随着教育理念的逐渐深入,我国高等院校中对于实践培养的分量越来越重,但是如何在一堂课的有限时间内确保课堂理论教学和实践培养共同进行,如何处理好两者间争夺教学资源的冲突,又如何确保两者相辅相成、有机结合,这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中课程和实践教学的现状
我国多数高职院校已经认识到了实践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是纵观教学任务的设计、教学理念的实施,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在实际的课堂中依然是相互独立、各行其道的,也没有发挥出相辅相成的作用,更没有将两者有机统一、相互协调的作用充分发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将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合并起来,深入研究两者对教学的有机促进作用。
二、多项目管理模式
多项目管理模式的含义有多种,其中比较贴切的定义为:相关管理人员将组织内部有联系的项目或者没有联系的项目进行同步的研究和管理。多项目管理模式是多任务管理模式的前身,多项目管理在高职院校教学中能得到合理有效的运用,该模式能够将课程与实践教学中所使用的逻辑关系、教学资源等方面进行合理调节和应用,与企业类似,在非盈利性的高职院校教学中,多项目管理也能优化并调节好教学体系中的课程和实践教学的关系。
三、高职院校中课程和实践教学的冲突
我国目前的高职院校中,基本上所有的专业都成立了实践教学的综合课程,然而经历了高中的填鸭教学后,大部分的学生在高职院校的自主学习环境里就稍显迷茫;此外,我国大多高职院校的教学体系不完善,例如在课外实践活动中,会出现课程任务和活动的重复,对于学习热情较高的学生而言,就无法确保学习效率的稳定。
以某校的采购项目管理课程为例,研究其在多项目管理模式下的课程教学和综合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一)课程时间安排安排不合理
该校的项目采购管理课程在时间安排上不尽合理。主要表现在:该专业在大二期间所安排的课程时间比较均衡,但是到了大三后,课程安排出现了较大的波动,例如所有的课程均集中在大学三年级的第一学期,且前10周的课程安排非常满,并且对三年级学生进行采购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也被安排在了这10周内,这就导致课程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冲突越来越大,学生也无法在两者之间进行有效的调节和选择。对学生的反面作用和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是非常负面的。
(二)课程安排没有逻辑
通过研究采购项目管理课程的课堂教学内容和综合实践活动可知,学校在对两者进行分配和实施时,逻辑上并不合理,例如采购管理的实践教学课程完成后,相对应的理论课堂教学尚未开始,这就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进度,学生在采购实践中无法理解其原理、问题,而在随后的理论课堂上,前段时间的采购实践细节已经逐渐遗忘,至于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更是无稽之谈。这类的教学安排引发了课程和实践教学之间的矛盾,并不符合两者相辅相成的关系。
因此可知,采购项目管理课程在大二期间的课程安排和教学目标上的安排都比较合理,可以一直保持,但是大三的教学体系就出现了很多缺陷和不足。
四、采用多项目管理模式对采购项目管理进行优化
采用多项目管理模式对采购项目管理课程进行优化的目标就是为了实现在资源上对多个竞争项目进行最大化的收益调整,避免项目单独进行或者成功。作为高职院校内的学院,与学生是直接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因此,提高学生在课程和实践教学的综合性效果,是该优化体系的主要目标;作为学生,课程和实践教学的冲突方面主要是时间资源上的协调。所以学院应该首先处理好课程的合理安排,进而再安排科技实践课程,并尽力协调两者间的矛盾,最后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有更好的收效。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采用WBS(工作结构分解法),对课程和实践教学两大板块分为若干小版块再统一进行针对性研究。
第二,对实践教学进行排序,并采用重要性数据作为参考和依据。重要性是指,以对学生的专业培养为第一目标,以提高实践和相关课程的关联度、增多实践活动时长、保证相关证书质量等方面为最终目标。
第三,对课程和实践教学两个板块要合理安排,确保采购项目管理课程由WBS进行分解,统计出优先级之后,再综合考虑整体教学目标,对课程进行时间上和逻辑上的多项目管理安排。
从时间上看,学生时间固定且有限,学院应将时间的合理分配作为研究重点。从逻辑上看,相关课程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实践教学优于课程教学进行,那么针对此类现象,就可以将实践活动延迟至课程教学后,或者提早结束课程教学进行及时的实践操作。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基于采购项目管理课程,对多项目管理模式下的课程和综合实践教学进行了相关研究和分析,探索了课程和实践教学两者的辩证关系,并总结实践教学所具备的相对缺陷,如课程重复、相对不稳定等,从若干方面对我国目前高职院校的采购项目管理课程进行了评估。以此为基础,多项目管理模式能够为高职院校教学带来更有效的教学结果和参考。此外,我国的高职院校教育改革依然处于初级阶段,需要对多项目管理模式进行延伸和拓展,以便更好推进课程的改革,为社会提供更多的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星明.谈项目管理办公室在组织多项目管理中的作用――访青岛海信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项目管理办公室总监王大伟[J].项目管理技术,2012(09)
[关键词]工业工程 项目管理 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08-0049-02
项目管理是工业工程专业教学计划中的技术基础必修课。怎样理解项目管理课程的性质,如何在项目管理课程教学中既按教学大纲讲授规定的教学内容,又注重在教学方法上对教学内容及算法进行结构化、程序化的组织,以适应工业工程专业的需要,这是当前对项目管理及类似课程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谈一些认识和体会。
一、工业工程与项目管理的关系
工业工程是一门综合应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理论和知识,以提高各种组织的运作效率,有效地应用各种资源、能源,以便取得最大效益的学科。工业工程与项目管理是目前世界上公认最成功的生产效率提升方法,应用项目管理可提高内部运作过程效率和持续消除浪费,实现内部增值最终向客户提供完善的服务,应用工业工程方法实现精益“一个流”生产、平衡生产线、改善布局等。研究表明,德国、日本、美国的生产技术总是处于高端水平,其成功之道就是努力运用工业工程与项目管理的解决方法。
二、项目管理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
现代项目管理知识体系(PMBOK)由时间管理、成本管理、风险管理、沟通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采购管理、综合管理等九个领域构成。根据现代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内容与国际最新发展来划分,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部分。
1.现代项目管理发展。包括现代项目管理的发展历史、发展过程、发展趋势、发展特点以及热点,项目管理学科的发展,我国项目管理的发展,项目管理的专业化与职业化发展等。
2.项目与项目管理。包括项目的定义、特点、分类以及与项目相关的一些概念,项目管理的定义、特点以及理念等。
3.项目管理知识框架。包括国内外几种典型的知识框架、项目生命周期过程及其管理内容、项目管理职能要素及其内容、项目管理的五大过程及其内容等。
4.项目组织与团队。包括项目组织特点,几种常见的组织结构形式及其特点,项目组织形式的选择,项目经理的责任、权力,合格项目经理的能力与素质要求,项目经理的选拔,项目团队定义、特点,项目团队的发展过程,团队组建与建设,团队成员的激励与考核等。
5.项目论证与评估。包括项目论证的定义、意义以及阶段划分,项目论证的原理与方法,项目论证的内容,项目评估的定义与论证的区别等。
6.项目计划与控制。包括项目计划的概念、层次、内容与方法,项目启动,项目目标,范围计划,进度计划,资源计划,费用计划,质量计划,项目控制的组织、流程、工具、方法,项目采购的方式以及合同的类型等。
7.项目验收与后评价。包括项目验收的概念、意义、内容、方法,项目后评价的定义、特点、目的、内容以及方法工具等。
三、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国制造企业大力推广从新产品试制到投产的全过程项目管理,在给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呈现出了既规范又多样化的发展态势。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目前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课程认识不到位。当前我国高校工业工程专业大都设在经管学院,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重管理、轻技术、怕理工等课程的现象。而项目管理是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其课程内容必然体现“工”、“管”结合的显著特点。推广应用先进制造技术和管理模式,是现代制造企业面临的重大课题。
2.工业工程与项目管理课程简单叠加。随着项目管理在制造企业的广泛推广和应用创新,教材建设问题凸显。近年来,工业工程项目管理教材几乎毫不例外地将工业工程与项目管理知识简单叠加。一般在介绍工业工程之后,就是项目管理的知识。这就使得学生难以将学到的工业工程专业知识和项目管理知识进行很好的综合应用,因此在制造企业提出其项目管理解决方案时无从下手。
3.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由于工业工程专业开设项目管理课程历史较短,很少有实践性教学,并且设置在企业的实践教学基地也寥寥无几。理论和实践教学环节脱离,使得学生对理论知识难以更深入理解,培养技能的教学目的也受到影响。
4.案例教学重视不够。项目管理作为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在理论教学过程中需辅助运用案例分析,过度偏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就不能很好地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
5.课程的教学和考核方法单一。项目管理课程课堂授课,教师较多的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即教师通过板书或PPT授课,期终以试卷形式对学生进行知识考核。教学和考核方式的单一化,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学生一些直观感受,其结果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无法融会贯通,综合分析问题能力、项目实践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等得不到有效地培养和提高。
6.信息技术平台未能充分利用。目前很多专业软件公司开发出了多层次的项目管理应用软件投放社会,项目管理课程由于课时都安排紧张,客观上使得授课教师无暇有效地利用该信息技术平台。
四、课程教学改革对策
笔者在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中,提出了以下对策,以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
1.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课程。在应对全球化的市场变动中,战略管理和项目管理将起到关键性的作用。笔者认为,增强学生的管理意识,丰富工程技术的管理知识,开展好的项目管理教学十分必要。
2.加强教师专业技能培训和项目实践。鼓励教师参与企业项目运作,或学校直接与一些项目型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给予教师更多时间或更多的机会走出学校获取实践经验,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专业技能和自身素质。
3.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在项目管理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带领学生到制造企业进行参观学习,并积极创办校外实习基地。引导学生利用暑假等较长节假日到制造企业参加生产活动,使其比较全面系统地了解企业项目管理程序、生产制造技术及项目计划与控制等环节工作及内容,以此加深对工业工程和项目管理所学知识的理解、巩固和实际应用。
4.建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平台。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项目管理的信息化已成为必然趋势。目前市场应用的国外项目管理软件有P3、P3E、P3E/C、P6、OraclePrimavera、OracleP6EPPM、OracleP6PPM等,国内项目管理软件以上海普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开发的PowerPiP和PowerOn为代表。在课程教学中必须尽可能地搭建起信息系统平台,把项目管理软件引入教学过程,以便将理论方法与软件实用操作技巧相结合,使学生具体掌握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对项目时间、成本、质量、人力资源等方面的计划和控制技术及方法。
5.对课程教学和考核方式进行改革。每次课程教学前后及时安排相对应的案例作情景演练,是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关键。在课程考试方式上,将着重测试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程考核成绩分为三个部分:平时到课、课堂发言情况占总成绩的20%,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出勤情况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给出;案例讨论中的项目团队作业占总成绩的50%,根据团队分阶段提交的项目资料和成员汇报表现由项目评估师和任课教师给分;项目管理软件操作占总成绩的30%,通过考核软件操作情况得分。
五、结束语
项目管理能够培养学生结合企业实际运用项目化的理论、方法和工具来观察、分析和处理各种实际问题,对项目进度、成本、质量进行有效的计划与控制,以实现企业战略目标。项目管理的教学研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教师必须考虑工业工程专业的需要,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线,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合理运用启发式、案例式、实验式等教学方法,采用课件、网络、计算机等各种现代化手段辅助教学,不断完善教学内容,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 参 考 文 献 ]
[1] 戚安邦.现代项目管理[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
[2] 赵涛,牛旭东,路琨.我国工业工程专业教育研究[J].工业工程,2004,7(1):61-64.
[3] 马旭晨.对中国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内容与层次结构的思考[J].项目管理技术,2006,(5):72-74.
一、环境工程项目管理专业概述
我国环境工程项目管理专业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发展,在80年代末期逐渐形成规模,90年代后期受到高校扩招的影响发展速度得到了大大加快。在环境工程项目管理专业的初期发展阶段,开设该专业的仅有部分工科高校,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对环境工程项目管理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使得各高校加强了对该专业的重视,提高了招收学生的力度。环境工程项目管理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工程项目管理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及应用能力的综合型人才,对学生解决工程项目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课程教学内容包括工程项目管理的专业知识、基本项目设计能力及管理技能,还包括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等。由于工程项目的开展与管理涉及到多方面的知识与能力,因此法律、自然科学、工程信息的获取与应用能力及外语应用能力等都包括在其课程内容体系中。此外,环境工程项目管理专业的学生还应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市场意识、工程项目成本意识以及国际工程项目承包的交流与合作能力等,以适应工程项目环境市场的要求与变化。
二、当前环境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各高校在开展环境工程项目管理专业课程的过程中,以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及自身办学特色为导向,将工程项目管理专业的课程纳入环境类专业学生的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及实践课程等,而对与工程项目管理相关的经济类课程重视较低,开设较少,部分开设该课程的院校大多以选修课的形式进行。同时,由于理工科学生对文史类课程的重视程度普遍较低,使得经济课程未得到学生的重视,导致环境工程项目管理专业的学生对经济学知识掌握较差。另一方面,由于环境保护行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人力资源价格变化以及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这对其成本控制等方面提出了新要求,工程项目管理方面的知识与能力对环保行业相关从业人员具有重要作用。环保项目的开展与实施需要以项目管理的理念为依据,从项目成本、效益、进度及工艺等多方面进行考虑,以项目实际情况为依据制定具有可行性的方案并进行最终筛选。工程项目管理对环保项目经济、环境及管理效益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环境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开设具有尤为重要的作用及现实意义。
三、促进环境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1.明确培养目标、优化课程内容
环境工程项目管理专业旨在培养应用型人才,因此在设置教学内容时应以培养目标为导向,结合环保行业的发展形势,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通过适当调整教学大纲将环境管理课程体系知识内容及相关行业的发展情况进行融合,突出环境项目管理的重要性。充实学生工程项目管理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使其在把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解决环境工程项目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如项目的组织策划、投标与招标以及具体实施策略等。课程改革的实践过程中应对环境项目管理的基本理念、管理措施与方法等加强重视,以学生未来就业形势为依据,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结合企业工程项目管理的实际需求,对课程内容体系进行优化设置。
2.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主要侧重于对理论知识的灌输,而环境工程项目管理专业具有较强的应用性与实践性,要求学生深入掌握教学内容并将其应用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因此教师应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对学生的管理能力与工程项目的规划能力进行培养,以课堂讲授的方法结合讨论、练习及实践训练等方法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及应用能力进行检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及多媒体技术对工程项目现场管理、施工及运行等知识进行模拟和展示,扩充学生的知识信息量,使其对教学内容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
3.改革考核方式、全面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中,考核方式主要针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未从学生的学习全过程进行考核,对学生的知识应用情况不能全面把握和综合反映。因此,在课程改革实践过程中采用“442”式的考核方式能够较好地弥补传统考核方式的不足,即课后作业与课程小组表现成绩占40%,课堂测验占40%,共两次分别占20%,平时课堂表现成绩占20%。针对课程教学改革前学生论文写作形式化及抄袭的问题,究其原因大致可以总结为实践教学的缺失,教学内容未结合市场实际需求等,导致学生的学习动力降低,以应付的态度完成论文作业。因此,在课改实践中应加强对实习作业的重视,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让学生对环保工程项目进行分析,对项目执行的可能性进行归类总结,就不同情况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建议,反映在论文中。教师在对学生论文进行考核时应就其内容的逻辑性、流畅性、完整性等几方面进行评分。
4.以学生评价的方式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通过让学生填写课堂教学情况反馈表的方式能够及时将教师的授课情况反映出来,作为学院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及方法的各方面的依据,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对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有一定作用。在反馈表中应将授课教师的教学内容、方法、态度、效果以及学生的建议等方面的内容涵盖进去,发挥出促进教学改革的积极作用。
四、结语
[关键词]高校;项目管理;教学改革
一、引言
项目这种形式自古以来就有,中国的万里长城、古埃及的金字塔、人类登月等都是一个个的项目。项目本身不用依附于某一特定行业而存在,所以可以把项目从不同行业的特殊性中抽象出来进行单独研究,利用有效的管理方法使得任何行业在进行项目实施中都可以从中获益。“当今社会,一切都是项目,一切也都将成为项目”,这种泛项目化的发展趋势正逐步改变着组织的管理方式,使项目管理成为国内外管理领域中的一大热点,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项目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授课过程需要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相结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应强化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使用现实项目培养、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符合时代教育理念的具体实践。因此,在课程教学设计别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学生不仅要熟悉有关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掌握一定的项目管理知识,更要加强有关技能和方法的实践培养,自觉地把所学知识运用到项目管理实践中。
二、项目管理课程
教学现状传统的授课方式是教师板书或使用PPT授课,这种方式能使学生掌握项目管理课程的知识架构,对于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具有较好的效果。但是项目管理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除了必需的理论知识外,更注重学生在实践中对于项目的管理、项目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以及项目的良好实施等能力的培养。因此,需要在传统授课方式中加入实践环节,收集一些与课程配合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课堂案例分析。两者结合的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弥补单纯理论教学的不足,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所用案例不能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案例之间没有联系,不是一个完整的项目案例,学生虽然能够对单个案例进行分析,但缺少对项目整体的认识与分析,不利于学生整体概念的形成。在教学之外,另一个内容就是对学生的考核,这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环节。对学生的考核一般采取期末笔试的方式,笔试的方式可以很好地检验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但是无法体现学生的实践能力高低,存在较明显的弊端,不能全面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以上是项目管理课程目前多采取的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均存在不能和课程完全匹配的问题。因此需要对该课程的教学、考核等方式进行深入研究。
三、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施
(一)梳理归纳课程知识结构
目前项目管理教材较多,这些教材都有各自的编写重点,有些教材的侧重点是项目管理基本理论与项目实施,有些教材的侧重点是项目评估与分析、带来的经济效益评价,有些教材的侧重点是项目计划、管理、实施的过程。项目管理应该有一个全面、系统的知识结构,作为授课教师应该结合课程需求,归纳整理具有通用性和完整性的知识结构。在深入进行课程分析之后,结合国内外多本教材,笔者建议课程知识架构可参考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出版并发行的PMBOK指南。PMBOK是ProjectManagementBodyOfKnowledge的缩写,即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是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对项目管理所需的知识、技能和工具进行的概括性描述。该指南中将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划分为九个知识领域和五个过程组,笔者将知识领域和过程组对应起来,用表格形式表示,在表中不仅表明了项目管理的知识体系,在行列交叉处说明了某一过程组下,需利用对应的知识完成的具体工作。利用这张表,学生能够清晰地识别项目管理的知识结构,便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在教学中,笔者会首先给学生下发该表格,并对该表格进行概括性的讲解与说明,在课程之初就建立起学生对课程的整体印象。同时该表格也可供学生在后续项目实践时进行参考,指导学生在项目的某个过程做匹配的工作。根据使用效果发现,学生可以很好地记忆项目管理的九个知识领域和五个过程组,并能轻松地复述以上内容。参考PMBOK指南的另一个好处是,学生可以根据需要参加由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发起的,严格评估项目管理人员知识技能是否具有高品质的资格认证考试,即PMP(ProjectManagementProfessional)项目管理专业人士(人事)资格认证。PMP认证考试在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推广,是目前项目管理领域含金量最高的认证。学生获得认证证书是对个人能力的一种肯定,也极大地提升了个人就业竞争力。
(二)组建团队,策划实施真实项目
为了适应课程实践性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师选择真实项目,学生自由结合组建团队,从第一节课开始每个团队选择一个项目,该项目的策划、实施与管理由学生团队全权负责,在课程结束时完成项目。笔者在选择项目时集中在小型的活动类项目上,这类项目首先来自学生周围,如运动会项目、迎新晚会项目、公益活动项目等校内外活动。另外根据专业特点,也会选取有明显专业特色的项目,如对于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教师会选择网店运营类项目。这些项目和学生现阶段的能力较为匹配,学生易于上手完成,且能真正实施、完成项目。根据项目管理九个知识领域和五个过程组,笔者结合企业项目管理经验设计了11个表格,分别是:项目成员表、项目干系人表、项目范围说明书、项目WBS表、项目进度计划表、项目成本估算表、项目质量计划表、项目KPI指标、项目风险管理表、项目采购计划表及项目总结表。每个学生团队的项目根据进度,需要完成以上表格的填写,并提交教师审核。
(三)加强过程考核,提高考核
全面性考核是教学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目的在于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和灵活运用的能力,考核结果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目前传统期末考试方法不能准确反映出课堂的教学效果,有必要应用多种考核方式,加强过程考核以完善项目管理课程的考核环节。项目管理课程以考查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基础,将考核分为两大环节:平时成绩考核与期末成绩考核,各占总成绩的50%。平时成绩考核主要包含三个方面:考勤、作业、课堂表现,分别占平时总成绩的20%、40%、40%。作业以上述11个表格为评分对象,课堂表现包含团队协作能力、个人参与度及课堂分享表现等。改变期末闭卷笔试的考核方式,改为项目策划书。每位学生需在期末提交一份项目策划书,策划书能够更好地反映学生对项目管理知识应用的水平,也体现了过程考核,更加匹配课程特性。
(四)提高教师项目策划与实施能力
教师在授课中扮演重要角色,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要学生更好地运用项目管理知识进行实践,教师必须掌握项目管理的知识与经验。因此,教师除了要不断提高理论知识水平,还要参与项目提高实践能力,累积实践经验。笔者所在学院开展产学合作教学模式,引进了许多真实的企业项目,这些项目为教师提供了很好的实践平台,使教师不用走出校门即可开展真实项目策划与实施。教师获得能力与经验的提升,学院也通过产学合作很好地与企业对接,学生发展也更接近社会需求。
四、结论
以上是笔者结合亲身教学经历提出并完成的项目管理教学改革。以学生为中心,改进教学过程,深入项目现场,师生共同参与,引导学生将所学转变成技能,提高教师自身能力素养。经过实践,这种理论教学加真实项目的教学模式在学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今后需要更多教师进一步研究,发现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不断实践,不断总结,培养出适应社会项目需求的、优秀的项目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美〕项目管理协会.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2]查建中.论“做中学”战略下的CDIO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3):1-6.
关键词:项目管理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TL372+.3文献标识码:A
作为一名高级职业学校教师,我常年从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强的特点,课程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在项目管理中, 如何进行全方位和全过程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协调,为学生今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然而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理论填鸭式教学、缺乏与工程实践和案例的结合等,这些都严重影响着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实效,课堂教学效果不够理想。自2012年我校国家级示范校建设工作开展以来,我作为施工项目管理精品课程开发小组的一员,不断深入思考课程改革方法,,突出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实用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现将思考的几点心得总结如下:
一、科学选用教材教材,注重理实一体。
《施工项目管理》教材在市场上有多种,但内容大都重理论轻实践,不能与当前职业学校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相适应,造成了学生学习中易厌烦的情绪。所以在选择教材时一定要注重实践案例的解析内容,能让学生在教材中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教师也可以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自主编写校本教材,根据课程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要求,精心选择和编写与之相适应的案例,内容要有针对性和全面性.案例本身应在整体上尊重课程体系及课堂教学规律,内容及授课顺序应与课堂教学同步.通过案例的引入,使课堂教学内容更丰富。
二、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以“必需、够用”为度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以满足专业需求为根本,以“必须、够用、适度”为原则,对课程内容进行精讲、简化。精讲,就是为满足专业能力需求中“必须”的部分课程内容开展重点教学,讲清、讲透、讲明白。例如在质量、进度、成本、安全等主要环节的控制过程中的程序、方法都是实际运用中的重点内容,需细致分析讲解以让学生理解掌握,能够运用到现场管理中。简化,就是以“适度”为原则,在对一些内容进行教学时采用从总体把握,归纳总结,简而化之。例如在编制各种文件、报告时的依据,处理问题时的原则、要求、提交的资料等枯燥理论,要求学生能了解就可以了。通过以上对课程内容的合理安排,既能使课程内容要求得到满足,又能使学生工作后深刻体会到学以致用。
三、创新授课方式,灵活考核方式
传统的单向陈述知识的教学状态已不适合现在的教学环境,在授课过程中要注重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启发教学法的课堂应用。例如以小组为单位,针对学生以后从事建筑行业可能会遇到的现场情境,模拟施工企业投标报价、施工过程中现场纠纷、事故处理等。让学生在模拟场景中进行实战练习,在此训练中掌握课程知识,提高学生就业上岗的适应能力。另外也可适时地进行生校外课堂、工程现场教学、专家互动式专题讲座等结合起来,依据案例,传授书本相关章节的理论知识与方法, 使学生能够将每个章节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的相应部分建立起联系, 知道某一章节的理论方法是如何解决实践问题的,它在什么时候、什么环节使用。
课程考核也要以灵活的方式进行重点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淡化传统的记忆型考核。如:即每个小组一份任务,要求其提交成果并能课堂展示,教师在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全面评估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利用多媒体教学优势,提高学习兴趣
现在我校教室都已安装多媒体设备,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有利资源。将传统纸质教案制作成精美的多媒体课件,一方面可以节约板书的时间,增加单位时间的信息量,使得既能简化又能表述清楚;另一方面可以利用计算机的图片、声音、色彩、动画等效果,使教学过程更加形象生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课程之初利用多媒体等手段演示一个较为典型的、完整的工程项目管理案例实施过程, 使学生首先建立一个较为系统完整的工程项目管理感性认识框架。教学过程中可到施工现场拍摄现场录像资料,利用动画形式展示各控制环节主要工作。这些方式与枯燥的语言表述相比更能让学生理解掌握课程内容,提高学习兴趣。
五、加强师资队伍培养,建立专业化队伍
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教学手段的实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实践。师资水平的高低,不仅决定了总体教学质量,而且是影响预期教育目标能否实现的最重要因素。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课程要求任课教师既要有工程背景下的实践知识和经验,又要具备相应的的管理知识和管理理念。因此,学校应从教师专业背景、学历层次、职称结构,参与社会实践等方面提高教师整体素质。造就一批经常参与工程实践活动,具有较强的实际业务操作能力,思想和业务素质过硬,专业基础扎实,研究方向稳定,教学和实践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群。使教师通过实践亲临其境的经验,把知识讲透讲活,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把传授知识和培养技能、理顺观念结合在一起,为完善课程教学与实践应用结合,增强知识的前沿性、贯通性打好基础。
以上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思考,这些建议已在笔者的教学过程中显出成效。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建设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复杂的工程,更好,更有效,更符合当今社会发展需要的教学方法尚在进一步探索之中。我校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课程教学改革行动也刚刚开始探索和尝试,希望每位教师都能深入地研究教学改革与创新,将本专业课程建设得越来越好,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出更多适应市场需求的实用型人才。为高级职业学校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亚兰.论案例教学与教育学的教法改革[J].教育与职业,2008,(2中).
【Key words】Project management;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 Teaching reform
1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及科研成果应用现状
20世纪80年代以后,工程管理出现一些新的发展趋向:现代工程系统越来越复杂, 要求社会化和专业化的工程管理;在现代建设项目中,从构思、目标设计、可行性研究、工程设计、建造,直到运行的全生命期一体性要求增加;新的融资模式、工程总承包方式和新的项目管理模式的普及;整个社会对工程的要求提高[1]。这些新的发展变化,对工程项目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提升工程项目的管理效率需要大量工程管理专业人才。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是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也是很多专业的选修课程,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技术性、实践性、综合性和政策性。该课程主要包括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原理、可行性研究与评价、时间管理、费用管理、质量管理、风险管理、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采购管理、决策理论与方法、信息管理与项目管理支持系统,以及组织级项目管理等内容。课程涉及知识面广,不仅涉及工程技术、管理等专业的内容,而且与国家的方针政策等都有密切的关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必须紧紧把握时代脉搏,与时俱进,才能学以致用,运用所学知识,灵活分析解决工程项目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然而,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学”与“用”脱离的问题,学会了、掌握了,并不代表会用。往往很多课程的教学内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的很好,然而课程结束之后便忘得一干二净,遇到实际的问题时,更是无从下手。将工程项目管理的科研成果运用于教学过程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对科研过程的介绍,学生可以掌握所学课程内容的应用方式,以及具体的应用方法。目前国家和社会正在大力提倡科研成果的应用转化,高校作为我国科研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研发出约占全国1/3 以上的科研成果,但众多的科研成果中实现转化的却不到10%,这不仅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浪费,而且不利于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和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具体实施,科研成果转化率低已成为困扰高校科研工作的关键性问题[2]。高校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实现“产学研”的结合,其中,高校教师能够做的最重要、切实可行的一项工作就是“学”和“研”的结合——将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过程中。通过将工程项目管理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过程中,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课程内容,并能学以致用。
根据教育部高校学生司的国务院部委院校本科各专业情况,工程管理专业人才每年有13.89%的学生考研[3],面对众多的考研大军,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工程项目管理的科研成果,也能使这一部分学生较好的掌握科学研究的方式、方法,对于其明确继续深造的目标,掌握未来的学习内容,具有很好的帮助作用。
然而,将工程项目管理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过程中,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系统的研究和反复的实践,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并将这些经验加以提炼升华,形成一套系统的“学”“研”相结合的方式。因此,展开工程项目管理科研成果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相应的研究成果对于工程项目管理教学和科研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 科研成果促进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将科研成果应用于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中,可以通过教学过程环节及课程考核环节两个环节加以把握。
2.1 教学环节
2.1.1 搜集整理资料,了解工程项目管理的科研成果
要想将工程项目管理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过程中,首先必须了解工程项目管理有哪些科研成果,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选取经典的研究成果,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应用。因此,需要广泛的查阅国际以及国内的科研论文,掌握工程项目管理科研在做什么,取得了哪些科研成果。
2.1.2 将科研成果进行分类,针对不同的类型,研究具体的应用方式
根据教学工作的需要,工程项目管理的科研成果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1)对某一现有知识的应用
这类科研成果,主要是应用现有知识,对现实问题进行分析,如伍迪和王守清[4]总结了PPP项目的利益相关者,因此,在项目利益相关者课程内容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其作为案例加以引入,使学生熟练掌握针对具体的项目及项目类型,如何分析项目的利益相关者,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利用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促进项目的成功实施。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教学改革;虚拟现实;案例分析;科学前沿讲座
中图分类号:F4079;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52909(2015)04009603
工程项目管理是一门由管理科学、工程技术、工程经济、建设法规等众多学科理论与知识集成的应用性和综合性课程。目前,工程项目管理在工程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已得到国内广泛共识[1]。
我国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需要高校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天津大学建工学院在人才需求的背景下,近十年来针对水利工程专业开设了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以培养“懂设计、精施工、善管理”的复合型工程人才为培养目标。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课程学时有限、实践教学难以保障等原因,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轻课外”的问题,没有达到课程设置初期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目标。因此,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改革已成当务之急,应主动转变教学理念,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在学习理论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全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真正为工程建设输送有用人才[2-9]。
一、水利专业工程项目管理教学现状
工程项目管理是一门紧密联系工程建设管理实践的课程,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如何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协调,为学生毕业后从事有关的工程建设工作奠定坚实基础。该门课程针对大二或大三学生开设,此阶段已学习了部分专业基础课,没有学习专业课程,对工程建设程序、工艺等没有足够的了解,因此教学过程中若没有充足的工程实践教学
环节,很难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由于课程设置初期缺乏对实践教学的考虑,以及大型的水利水电工程基本分布在西南地区,实践花费和难度较大,
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
(1)课堂教学。原有的课堂教学主要为理论学习,讲课虽然深入、细致,但由于学生对工程建设过程及规律缺乏直观认识,工程案例教学不足,学生虽然掌握了基本理论,但离如何应用还有很大的差距。
(2)实践教学。课程设置初期,对该课程的实践教学重视不够,没有认识到该课程具有很强的应用性特点。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不到位,工程项目管理案例库还未建立。客观条件上,实践教学成本高,难度较大,很难实现课外实践。这些不利因素致使在实施环节上,学生主动参与不够。
(3)教学方法。未能有效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模拟工程项目管理的新型教学形式没有广泛普及。
因此,有必要从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教学方法入手,推动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改革和实施,使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真正达到培养管理和技术复合型人才的目的。
二、课程改革和实施方案
针对课程设置初期存在的问题,采用多元化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在教学中进行了适当的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工程项目管理基本思想、管理方法的学习和掌握,增加案例分析式教学和科学前沿教学的课时。教学不局限于课堂内,增加了实践教学的环节,包括实际工程现场教学和虚拟现实平台教学。这样,把认知和实践环节紧密结合,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通过课程改革,学习方式更加灵活,学习自主性进一步增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多元化教学手段的实施
1.虚拟现实平台教学
工程项目管理作为一门实践性强的课程,工程现场讲学是最好的实践教学方式。而大型水利工程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来往交通不便,花费较大,客观上不可能经常去现场,
因此,有必要探索开发虚拟现实教学平台,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现场实践教学的不足。三维虚拟现实平台的教学,依托于天津大学水利工程仿真中心,自行开发相关教学资源,学生在实验室中体验工程现场的感觉,充分保证所学知识与工程实际的结合度。图1―图2所示为水利工程仿真中心已开发的教学资源实例。
2.工程现场讲学
虽然有虚拟现实平台作为现场教学的辅助,但必要的现场讲学仍必不可少。天津地处北方,有很多水闸、防波堤等水利工程。结合地区实际情况,可进行的工程现场讲学包括以下三方面。
(1)建立教学实践基地,教学过程中组织1~2次工程现场教学和参观。
图1 高拱坝施工过程三维交互仿真系统教学资源
图2 施工截流工程仿真系统教学资源
(2)利用集中的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安排工程项目管理有关的实践和讲座。
(3)鼓励学生参与教师承担的研究课题和社会咨询服务,提高解决工程项目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3.理论知识学习
理论知识的学习是工程项目管理应用的基础。在理论和基本方法的讲解中,以基本概念、基本理念、基本常识、基本原理、技术方法等为主,辅以一定的思考练习和随堂讨论,使学生初步掌握该门课程的原理和方法。
4. 案例分析
理论知识的融会贯通与案例讲解和分析密不可分。
(1)案例讲解。通过多种渠道精心挑选案例素材,如鲁布革水电站招投标案例,详细讲解和分析对应的教学内容。
(2)案例分组研讨。要求学生自由组合成立讨论小组,4~5人为一组,每组一个案例项目进行讨论,利用课后时间完成讨论及总结报告,在课堂上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教师给予点评。通过案例讨论,不仅牢固地掌握了课堂理论知识,而且学到了如何进行组织、分工、配合和沟通。
5. 科学前沿教学
工程项目具有一次性的特点,工程项目管理的理论和技术随着工程实践不断发展而提高。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这种变化更是日新月异,教材及案例库的更新速度显然已达不到现代工程项目实际管理的需要,而教师参与的科研课题则是紧密结合工程实际的,代表了科学发展前沿和实际工程的需要。因此,有必要定期组织拓展性专题学术讲座,通过专题报告与学术讲座,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充分了解工程项目管理的科学前沿和实际情况需要。
(二)考核方案改革
工程项目管理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单纯通过考试难以评判学生对课程的掌握情况,因此考核形式采取卷面考核、课堂讨论与分析报告相结合的方式。其中,课堂讨论即平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记录、问题讨论等,占总成绩的20%;分析报告在结课后,由教师布置相应的工程项目管理题目,如进度计划编制、索赔报告等,4~5个学生一组,按要求提交最终报告,占总成绩的30%;卷面考核以闭卷考试为主,主要考核基本理论和方法的掌握,占总成绩的50%。通过不同考核形式的结合,既考察了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又考核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实施效果
虽然在课程设置初期的教学环节中,因实践教学和教学方法的原因,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但是通过教学手段和考核方案的不断改进,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可以达到如下目标:(1)基本掌握工程项目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理念、基本常识、基本原理、技术方法等;(2)通过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兴趣和课程参与度;(3)通过案例分析、分组研讨等,学生初步具有应用课程所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4)通过学科前沿讲座,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方法的同时了解学科前沿动态,具备了毕业后从事实际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基础。
四、结语
实践证明,工程项目管理这门新学科,在教学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需要改进的问题,如何确保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项目管理知识和实践技能,是目前教学改革中探索的内容。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时刻谨记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重视实践能力培养,一步一步地完善教学改革,培养学生成为适应社会的工程管理应用型人才。参考文献:
[1]成虎. 工程项目管理[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
[2]郭庆军,刘慧萍.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 高等建筑教育,2007, 16(1): 85-89.
[3]卢永琴,熊伟. 工程项目管理教学改革探讨[J]. 高等建筑教育,2008,17(4): 119-121.
[4]孙海燕.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之我见[J]. 科技信息,2010(5): 167, 201.
[5]谢琳琳,张原,王幼松.《工程项目管理》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 建筑经济,2010(7): 87-89.
[6]董新平,蔡迎春.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探讨[J]. 高等建筑教育,2011,20(3): 57-60.
[7]马静.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的探讨[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7(7): 225-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