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4 15:07:0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发展战略研究,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B公司主营业务为活塞产业,是国内惟一一家以内燃机活塞作为主导产品的上市公司,公司成立于1951年,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连续二十多年主要经济指标列全国首位,是国内活塞行业的领军力量。
本文以B公司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分析为依据,对B公司发展战略的制定提出了意见和建议,通过战略匹配制定了公司战略,并建立了战略实施的支撑体系。
关键词:B公司 公司战略 战略匹配
1、中国活塞行业现状和分析
近年来,中国汽车工业飞速发展,目前,全国大小活塞厂家总的来说120 多家,其中销售收入超过500 万,产量超过10 万只的尚不足30 家。大多数活塞企业设备和技术落后,规模经济和规模效益较差,产业集中度低已严重威胁并成为制约活塞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主要问题。近几年,跨国公司逐步完成了在中国境内的产业布局,世界排名第一的公司在上海成立了全球研发中心, FM也在上海,青岛等建立了生产基地,日本阿特公司也进入了湖北和广州并建立生产基地。
可以看出,国内活塞行业发展环境竞争激烈,机遇与挑战并存。
2、B公司发展战略环境分析与选择
2.1 B公司的主要顾客群和细分市场
B公司是国内最大的活塞专业生产厂家,在国内有着成熟、广泛的营销网络;在海外市场,也有着自己较为稳健的发展路线和固定的客户。
表2 -1 按区域细分市场的结果(国外)
细分项 需求特点
区域因素 美洲 欧洲 亚洲
外观质量要求高 可靠性要求高 价格要求适中
用户类型 OEM 售后
综合质量要求高 价格要求适中
产品用途 轿车 卡车 农机 工程机械
结构复杂,动力要求适中,可靠性高 结构复杂,动力性能要求高 结构简单,要求可靠性好 要求寿命长
动力性能好
表2-2国内用户分类原则一览表
分类原则 类别 特点
按照用户性质划分 主机用户 汽车厂、发动机厂、内燃机厂等装机用户
配件用户 社会维修配件经销商、外贸公司销售商等
2.2 B公司实施发展战略的SWOT分析
2.2.1 B公司优势分析(Strengths)
B公司的优势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1)市场和品牌优势;(2)拥有国内同行业最强的技术、试验和检测能力,产品研发突出;(3)拥有国内企业最强的生产能力和在国内市场拥有No.1的市场份额;(4)拥有配套的原材料资源优势和循环经济优势;(5)在国内具有比较完善的销售网络,能够快速反应;(6)作为上市公司,有较广阔的融资渠道。
2.2.2 B集团公司劣势分析(Weaknesses)
(1)地理位置上的劣势,交通欠方便;(2)与国外企业相比,产品研发能力、劳动生产率、生产设备自动化程度低;(3)国际市场占有率低、国际知名度较小 缺乏国际化销售网络运作经验;(4)技术人才的缺乏都制约着企业的发展。
当今社会属于人才的社会,由于活塞设计需要大量的高技术高知识型人才,对于地处偏僻的B国有公司来说,如何吸引并留住人才一直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2.2.3 B公司机会分析(Opportunities)
(1)国家将汽车零部件列为当前优先发展领域;(2)经济形势稳定向好,轿车市场发展迅速,市场购买力增强;(3)重、中型载货汽车市场快速增长;(4)国际汽车及发动机巨头实施全球采购。
2.2.4 B公司威胁分析(Threats)
(1)主机厂和经销商为了自身竞争需要,将降成本的压力直接转嫁给各配套的汽车零部件企业,供应商面临原材料涨价和产品降价的双重压力;(2)关税下调和人民币升值刺激进口;(3)国外公司利用其品牌和资本优势来中国投资建厂、建立技术研发中心;(4)活塞产品技术升级压力大;(5)国际贸易地区化趋势明显。随着各大世界活塞巨头相继落户中国,国际贸易地区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竞争环境越来越恶劣。
2.3 B公司企业总体发展战略选择
通过SWOT即PEST分析,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公司总体应该选择集团规模化、一体化和联盟的发展战略。
2.3.1 集团规模化战略
集团规模化是企业追求规模经济和技术进步的产物,规模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使企业不断追求技术进步,追求规模经济,从而进一步推进企业向集团化发展。因此,公司当前应适度规模扩张,把企业做大是活塞企业规模化经营的必然要求。当务之急是要找准市场定位,通过市场研发和市场渗透,联合重组,积极开拓国际国内市场,从而扩大有效产能。在现有78条生产线年产销3000万只活塞的基础上,通过加大轿车活塞的研发配套力度,走大集团化道路,用规模效应参与国际竞争。
2.3.2 一体化战略
企业纵向一体化战略可细分为前向一体化战略和后向一体化战略。在活塞行业市场饱和的情况下,活塞产业价值分布存在向下游销售终端和上游源头资源集中的倾向。(1)前向一体化战略,设法获得分销商、零售商的所有权或者加强对它们的控制。B公司的产品档次日益提高,面临的竞争对手是国外的一流活塞企业,要保持和扩大市场份额,必须做好相关组件的配套生产,如活塞环、活塞销、缸套、摩擦副组件、轮毂、模具等; (2)后向一体化战略,设法获得供货方公司的所有权或增强对其的控制。在利用山东电解铝粉的优势资源—魏桥铝业和电力资源的同时可考虑缸套、机体,曲轴等黑色金属的产业链的建立,按照铝产业链和铁产业链展开业务。
【关键词】中石化;发展战略
一、中石化SWOT分析
(1)中石化主要优势。中石化作为一家大型企业,其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中石化已经日益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实力不断增强。中石化还具有地理优势,公司战略主要市场在中国的东部和南部地区,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地区,此市场包含了很多中国的一线城市以及其他经济发达的城市和地区,而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在北方市场占优势,北方市场的成品油消费增长速度和消费指数都不如中石化占优势的南方市场。中石化的炼油化工生产在全国也占有领先地位,并且中石化还是国际跨国公司的主要合作对象,享有品牌声望和荣誉。(2)中石化主要劣势。由于国内石化企业由于长期处于计划和垄断的经济形态中,现代企业制度刚刚形成,所以中石化的管理水平比较低,这成为其发展的主要劣势。目前中石化的管理机构人员冗杂,其管理效率的提高还需时日。中石化的企业布局比较分散,地理位置缺乏整体性,使得生产成本和原油运输成本提高。石化下游精细化工产品加工水平低,远远低于发达国家,这也是中石化发展的主要劣势之一。(3)中石化面临的机遇。中石化的发展面临着诸多机遇,首先是在中国市场上,其产品供不应求,并且我国的经济不断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长期的经济高增长的时期,内需扩大,为中石化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成长空间。国家关于西部大开发以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发展战略的制定,有利于石油工业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结构调整,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贸合作的加快为中石化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条件。我国的居民消费进入了新的升级阶段,将会促进石油产品市场的扩大和石油产业的发展。中石化参与国际竞争的机会也在不断增多。(4)中石化面临的威胁。石油是一种特殊商品,原油采购关系到石油公司的发展,并且石油作为一种能源,对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中国目前的状况,石油资源已经成为中石化面临的主要威胁,能源安全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跨国巨头竞争带来的人才流失问题以及市场份额的下降也是中石化发展面临的主要威胁。
二、中石化发展战略
(1)低成本战略。根据对中石化发展的SWOT分析,低成本战略是中石化基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把握机遇而选择的合适战略。实现低成本战略,首先要调整炼油布局,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使得中石化在生产过程中逐步实现装置的大型化。其次,中石化实行低成本战略要充分发挥炼油与销售板块的一体化优势,优化资源结构配置,发挥集团整体优势,将同类原油进行集中加工,减少运输成本。针对管理效率不高的劣势,中石化应当裁撤冗员,精简机构,降低成本。(2)差异化战略。中石化在整个石油产品和业务结构上发展不够均衡合理,所以想要参与国际竞争,就必须根据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制定差异化战略,选择某些产品或业务领域打入国际市场,避免全面出击。中石化在产品和业务结构的均衡发展以及整体规模上都与国际上大的石油公司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所以要寻找有利的市场机会,走专业化发展道路。(3)技术创新战略。中石化与国际著名石油公司的主要差距之一在技术方面要巩固和增强市场竞争优势,保持和扩大领先技术优势,就必须重视技术创新,不断开发新产品和新工艺。技术创新的关键和主力军在人才。所以必须重视人才培养,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机制,作为知识载体的高素质、高智力的优秀人才尤其对企业的技术创新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科技进步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但想让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必须使其达到实际应用。目前中石化的科技成果总量虽然较多,但转化为实际应用的数量有所欠缺,高技术的成果转化以及能形成自己知识产权的新产业更少。所以要将研究和生产结合,注重科技成果的转化。
中石化应当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对发展中的劣势进行分析和规避,把握当今市场广阔的发展机遇,并且要看清自身面临的威胁,警惕来自各方的挑战。中石化要制定适合自己的发展战略,实现低成本战略、差异化战略以及技术创新战略,以专业化和规模化为手段,走向国际市场,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本文的研究中, 通过文献研究方法,对国内外会展经济领域的各种理论及成果都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之后,采用调查分析的方法,具体了解重庆会展经济近年来的发展形势和具体的经济活动,并分析重庆市发展会展经济的地理条件和当前面临的巨大挑战,以提出应对策略,为重庆会展经济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重庆; 会展产业; 发展战略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会展产业在国外一般起步很早,而对于会议与展览的理论研究,却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才刚刚起步,七十年代后,有关会议和展览的学术专著和研究论文逐渐广泛起来。相对于会展产业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来看,理论研究明显滞后了很多。而对于国外对会展产业的理论研究,最起初是将会议和会展分开进行的。这是由于展览业在欧美历史悠久,早已形成了一个独立的行业,研究成熟许多。
美国的翰伦(1982)出版了《营销作合下的贸易博览会》,这是本教材性质的书,该书里将贸易展览会作为一种有用的营销工具,讲述了其发展历史、展览意义、展出原因以及展览设计、成本控制、客户关系、效果评估等相关事宜,被广大展览会认为是一本极其实用的书籍。
美国著名的Prentice―Hall(1991)出版公司出版了由克里斯汀・克罩斯曼女士所著的《贸易博览会展示大全》一书,该书内容齐全,并附有大量的清单、表格和案例,对展览筹备、运作管理、后续工作等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国外有关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也有一定基础,特别是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著名教授迈克尔波特(2007)在其代表作《国家竞争优势》中提出的国家钻石体系是迄今为止较为系统和全面的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然而鉴于会展产业的特殊性,经济理论工作者尚没有对会展产业竞争力进行过系统的理论研究。
2、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实行改革政策以来,引入了许多的西方经济学和管理学著作,对于我国学者关于产业国际竞争力方面论著的消化、吸收、研究和创新陆续发表了研究成果。
金碚博士(1997)发表了《中国工业国际竞争力》,主要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研究竞争力,拓展到采用管理经济学的方法,他的看法是在开放的市场经济中,竞争力表现一个企业比其它的企业更有效向消费者提品和服务,并且获得自身发展的能力或者综合素质。
学者金嘉荣(2012)发表了《北京市会展业国际竞争力研究》,将国家钻石体系理论的分析框架应用于会展业,对北京会展业国际竞争力进行了探索性分析。
学者王敏芳(2013)阐述了山西省发展会展经济的重要性,分析该省发展会展经济的优劣势,最终提出山西省发展会展经济应该在硬件和软件两方面采取措施。
而学者张向楠(2014)从产业个性、发展趋势、文化、旅游资源4个方面剖析了重庆发展会展经济的优势,并从发展总量、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相关行业发展、展览场馆、配套设施等5个方面分析制约会展经济发展现状,并基于此基础上提出了重庆发展会展经济的策略。
二、总结
迄今为止,会展经济已成为一个令世人瞩目的新型经济形式。在现代的发达国家,会展产业已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例如德国的汉诺威、慕尼黑、法兰克福,意大利的米兰,法国的巴黎,新加坡以及中国香港等都是著名的“会展城”。而发达的会展产业也推动了这些城市和地区的快速发展。
我国的会展经济作为都市型服务经济,在一些经济水平发展较高、城市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第三产业发达的城市迅速崛起。重庆地处中国内陆,由于历史及地理原因,第三产业在重庆产业结构中一直以来所占比重就低。展览业在重庆的发展和全国其他一些大城市相比更显落后。但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在重庆未来二十年的发展规划中,经济重心将由一、二产业转入三产业。
所以,在借鉴会展产业发达地区经验的基础上,针对重庆经济特点和资源优势,建立重庆会展产业发展战略,对促进重庆会展经济的发展乃至促进重庆整体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广泛的理论价值。
参考文献:
[1]龚宁. 基于资源整合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
[2]柯颖,于玲玲. CAFTA框架下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物流产业发展战略研究[J]. 经济问题探索,2012,03:35-40.
[3]温如春,钟新桥. 中三角产业发展战略研究[J]. 特区经济,2012,10:157-160.
[4]姜大鹏. 烟台会展业发展战略研究[A]. 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2006首届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2006:10.
[5]刘维奇. 中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以山西省为例[J].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2,05:85-90.
[6]孙德林. 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中部地区物流产业发展战略研究[J]. 中国软科学,2012,S1:206-211.
[7]信息产业部电子科技委《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 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摘要)[J]. 中国集成电路,2013,06:10-21+24.
关键词:高校发展战略路径选择
随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广泛开展,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深入推进,高等教育逐步由注重扩大规模向注重提升质量转变,由此我国高校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以及高等教育国际化所带来的激烈竞争也使高校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按照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高校自身特点与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高校发展战略,并规范实施,已成为高校发展过程中重大、关键而紧迫的任务。
一、新时期高校发展战略研究的问题凸现
1.重视程度不够,组织不力
由于我国高校多数实行非完全自主办学模式,高校的投入、生源保障等完全由国家确定,高校自主办学的积极性尚未完全调动起来,自主发展理念还未成熟培育。有的高校校长管理具体事务太多,没有太多的精力注重战略层面的思考和研究,在发展战略管理方面对发展战略研究、制定的认识不足,造成至今仍有很多高校尚未开展发展战略的研究和制定工作;有的高校战略管理实施能力不足,没有真正实现以规划促进管理、以战略引导发展的作用,制定的发展战略与实际工作没有太大关联;多数高校在发展战略制定的组织工作方面还未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
2.缺少理论支撑,经验不足
我国高校发展战略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尚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统一的观点,更未进行深入研究,造成各高校在制定发展战略过程中普遍存在困惑和尴尬。各高校在研究、制定和实践过程中,只能分别按照各自的理解、认识,借鉴国外高校发展战略规划和企业发展战略理论、编制方法和原则,开展本校的发展战略编制工作,造成目前绝大部分高校编制的发展战略规划无法得到确认和定稿,并最终影响学校上下的认可和坚定执行的信心。与此同时,由于战略研究和制定、战略管理在我国尚属新生事物,缺少经验的总结和正确的指导,不少高校在战略制定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3.缺乏战略分析
高校制定发展战略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以及高等教育形势发展需要。高校只有从战略层面上认真分析国家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趋势、所处地域经济的发展状况、所处行业的发展需求、学校内部的资源情况等基础上,才可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考虑到不同地域和行业状况、不同高校的类型和资源都不一样,高校的发展战略也应是不一样的。而目前国内多数高校发展战略模仿的多、创新的少,近期考虑的多,长远考虑的少,事实上模式几乎趋同,战略分析、战略选择不深入。
4.忽视特色和优势
好的高校并非都是综合性的、研究性的,不同类型的高校应有不同的目标,不同层次的高校培养不同的人才,以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多样化需要。综观当今国内高校,多数高校都在向着同一种模式转变,办成综合性大学,丧失了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高校发展战略迷失在高、大、全的盲区中,特色发展战略总是被其它战略所取代,综合型总是为多数高校所推崇,给人的感觉是统一化、感性化,缺乏理性,缺少灵活性。
二、高校发展战略的制定
1.战略理念的制定
战略理念侧重于围绕如何实现阶段性的战略目标而应遵循的战略指导思想,是高校确定战略重点措施和发展阶段的基本依据。正确的战略理念能够反映未来高等教育规律并符合大学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能够实现既定战略目标,能够指引高校应该怎样发展的理论化、系统化、综合化的教育思想观念。
高校有别于一般的社会组织,关键在于它的文化价值和精神存在。因此,高校战略理念的确定,要充分结合自身发展同区域发展实际,确立使命与愿景,建立积极向上的、追求真理的、崇尚科学和学术自由的大学文化基础,强调追求真理与探求知识的责任,强调培养人才的责任,强调高校服务社会的社会责任,以此确定学校发展理念。高校发展战略理念的确立关键在于学校领导者及时洞察国家社会发展需求,把握高等教育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并将外部环境变化与高校的发展使命、愿景,大学文化和精神进行很好地结合的基础上形成。
2.战略定位的制定
高等教育和众多著名高校的发展历史表明,高校发展的关键取决于学校的办学定位,它关系到高校的方向选择,关系到高校在高等教育整体结构布局中的地位与作用,关系到高校各项功能的充分发挥,是保证高校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前提。
高校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由于类别不同,不同的高校又有不同的发展方向。确定高校的办学定位,要坚持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不能片面追求特色和个性,应将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特点、趋势与学校在国家和地区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位置很好地统一。把握好长远与近期的衔接,保证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确定的发展目标。考虑现实与目标的结合,将现实与目标、发展与稳定结合起来。处理好创新与继承的关系,做到与时俱进,有所创新,强调战略定位的延续性、协调性和创新性。切实理清高校办学层次定位是在培养研究生层次还是高水平本科生层次,理清办学类型定位是研究型、教学研究型、教学型还是应用型,理清学科发展定位是属于综合性、多科性还是单科性,理清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学术型、复合型、专业型还是职业型等。
战略定位是一项复杂而又十分重要的工作,高校应在通过科学的调查研究基础上,以事实为依据,形成高校所属的办学类型、所处的办学水平的清晰图景。如果高校的战略定位不准确或发生失误,战略理念再优秀,战略规划再具体、科学,都将徒劳无益。
3.战略目标的制定
高校的办学目标体现办学活动主体在对办学规律把握基础上的价值追求,是对高校未来发展趋势、发展方向的科学预见和创新性思考,它既带有全局性、方向性,更指导办学实践,指向未来发展。战略目标是高校制定发展战略时,从战略层面设计的发展目标,是联系战略理念和具体战略之间的关键纽带,是制定具体战略的主要依据。
高校战略目标是要回答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大学问题,即明确学校在世界、国家、地区或行业高等教育系统中的位置。高校发展战略目标应根据国家高等教育发展形势和需求、高校的发展定位,以及高校自身的竞争优势和不足等情况而制定,应是一个全面的、相互协调的、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体系,它既包括学校总体发展目标,也包括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科技发展等分项目标,他们以高校总体目标为核心构建成一个有机的目标体系。
总体发展目标决定着其它目标的方向和水平,必须表明高校的办学类型、办学水平等方向性因素,以及区域范围、时间期限等限定条件,也可以加上办学层次、国际化程度等。
办学规模目标包括高校在校生总规模、各层次学生规模、各分校学生规模、年度招生规模,与国外大学联合培养或接收留学生规模、毕业生就业率,应视国家高等教育发展规划、高校办学条件、师资规模和水平、毕业生就业率等情况确定。师资队伍建设目标包括专任教师队伍、实验教学队伍、管理干部队伍三个方面。专任教师建设目标应包括师生比例等规模指标,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学员结构、年龄结构等结构指标,院士、长江学者等高层次人才数量、高水平创新团队数量。最重要的是学历结构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总体教师的比例、院士数量、高水平创新团队数量等指标,他们是衡量教师队伍水平的关键因素。实验室教学队伍建设目标主要考虑在数量和水平方面能否满足实验教学需求。管理干部队伍建设目标在于与学校发展需求相适应的规模以及管理水平、管理效率,包括干部素质和能力等方面,应视学校现状分别确定。
学科发展目标包括学科总体应达到的水平学科特色和具有相对优势学科群的构建,新兴、边缘、交叉学科的发展国家重点学科,省部级重点学科,一级学科、二级学科学位授权点数量,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教育部及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数量及学科发展平台目标等。学科发展目标的设定应尊重学科自身的发展规律、趋势和特点,不应按需求和意愿设定。
办学条件目标包括生均占地面积、生均校舍建筑面积、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生均图书、生均计算机台数,以及各类教学实验基地数量、科研实验室规模、校内外实习基地等。这些指标的确定,一方面,可以参照国家办学水平评估标准;另一方面,也应根据高校的发展定位和发展重点,选择较高标准确定。
三、高校发展战略的路径选择
高校在完成内外部环境分析,明晰了自身的发展理念、发展定位、发展目标之后,必须强化战略的路径选择,建立一套战略选择的方法,对实现目标的措施、方式、方法进行设计,对高校建设和全局发展做出谋划,选择并实施有利于高校发展的战略,确保高校发展目标的实现。
1.明晰定位,走特色发展之路
高校有很多种发展战略,可供选择的余地很大。必须选择一组容易管理的、最有吸引力的备选战略,并确定这些战略各自的优势、劣势、利弊。高校的层次、定位千差万别,发展战略的选择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和重点突出的原则,以保证重点突出,便于学校发展战略的宣传、认识和理解和执行;必须建立科学的选择方法,充分考虑学校的校园文化和未来预期的校园文化,只有在相互包容和相互促进的情况下,所选择战略才能被成功地实施。因此,充分明晰高校自身的定位,走特色发展之路,成为高校发展的必然选择。特色是一所大学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比较持久、稳定而且被社会公认的独特的特征,它体现在学校的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管理机制、大学文化等诸多方面,是高校核心竞争力所在。
走特色发展之路就是要实现优势发展,以“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和“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理念,合理配置、有效利用各种资源,用高校某些学科领域的领先地位,形成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并以优势学科的发展带动学科整体水平提升的一种追求。走特色发展之路就是要实现差异化发展,不仅表现在学科专业的差异上,还表现在治学方略、办学理念、办学思路、教育模式、人才特色,以及管理风格、校园文化的不同上,形成于有别于其它学校的一种特有的内涵、标志和品牌。
2.注重实效,强化发展战略的实施
高校发展战略的研究、制定是重要,而战略的实施则更为重要。一般认为,高校发展战略的实施是一项行政性管理工作,是在高校最高管理层的监督和指导下,由学校的中低层管理人员实施具体操作的,高校发展战略实施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战略实施的组织。高校发展战略的实施,关键在于高校的组织结构,一个与发展战略相匹配的组织结构是高校发展战略实施的根本保证。
战略是通过组织来实施的,组织就是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同心协力工作的人员的集合。高校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决定了它需要有专门的机构来予以研究、制定和组织实施。对于高校来说,高校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是根据国家有关要求设置,一般较为稳定。但高校的执行机构及其职能可随着高校的发展一直处于不停的变化之中。因此,为达到和适应高校发展战略的实施要求,高校必须对其组织结构及其职能进行相应的创新和发展,设置专门的管理和实施机构,完成基于实施高校发展的一套战略、一套机构和一套制度,保证高校发展战略的高效实施。
参考文献:
[1]刘则渊,李海波.高校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发展战略模式研究,科技与经济,2006,(3).
[2]周松.全球化时代我国高校发展战略研究.科技咨询导报,2007,(18).
[3]田建国.用科学发展观思考高校发展战略.中国教育报,2006-02-14.
摘 要:随着中国旅游业市场发展,极大的带动了中国酒店近年来发展,中国酒店产业格局形成非常巨大变化,在经营模式上出现激烈竞争现象,面对当前环境转型升级模式,很多酒店管理公司发展不断走向战略研究模式。运用品牌化战略形式保证酒店管理公司发展,最核心问题就是对于品牌进行很好定位,强化品牌营销模式,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品牌形象,注重对于营销信息化建设,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和产品服务的差异化。
关键词:酒店管理;公司;战略研究;
一、酒店管理公司发展的目的
1、随着酒店行业调整发展,行业环境对于企业发展有新的挑战要求,必须要通过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实现对于酒店管理全面估量,从企业发展整个全局提出长时期的战略规划,在日益激烈竞争下,实现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制定合理酒店管理方案。酒店管理公司会受到内外部观景影响,为了确保酒店管理目标成功落实发展,需要依靠企业内部能力实现对于管理战略性实施,同时进行合理控制动态管理,在整个管理理论过程中,需要管理公司不断提高管理理论水平,企业管理中最重要问题就是人员活动和技能提高,提高企业对于内外部环境适应性认识。
2、酒店管理公司发展战略一般分为几个步骤,确定企业使命、目标、战略制定、战略评价和选择,及时对于战略实行控制,对于酒店管理实现资源、地位和战略能力分析,战略选择会涉及到产品和服务开发,要及时将战略转化行动能力。
二、酒店管理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措施
1、国内外对于酒店管理战略研究有非常大的提高,需要不断提高品牌战略意识、网络营销战略、人才战略和经营管理措施,首先要做好酒店管理品牌策略,逐渐发展像假日集团、万豪集团和希尔顿集团等品牌酒店。运用新的品牌模式分析品牌延伸效果价值,也是一种成熟的企业经营战略,在酒店集团化管理中要不断管理合同、资产运营和战略联盟相互结合。
2、还要提高酒店管理人力资源发展战略,提高酒店运用人员的外语和文化素质,在一定范围内实现国家化经营模式,培养具有国际化人才的高级酒店管理,提高酒店管理用人制度、员工待遇和企业文化建设工作。
3、充分\用网络化新技术实现对于酒店运营管理,比如对于电子预定、网络预定、电子信息和电子结算等技术利用,根据市场定位实现网络清晰认识,利用网络资源制定个性化酒店服务产品,对于供应商、旅行商和客户监理信息档案管理。建立饭店互联网分校系统,加强饭店联盟合作,实现酒店之间资源共享,不断提高系统核心电子分销渠道,监理良好酒店管理网络竞争机制。
4、提高酒店服务质量,如果酒店服务质量存在问题,需要及时进行管理,最重要就是制定集团化服务质量标准,对于酒店管理工作人员要实现很好质量认知和工作绩效考核,有效的努力工作实现高水平服务管理模式,通过各种方式提高酒店公司发展战略。
三、酒店管理公司发展中技术措施
1、我国酒店最早引进外资和国际接轨行业,在改革开放形式下,酒店管理公司主要以事业接待为主要业务,随着中国各方面快速提高,尤其是经济发展带动了酒店管理技术提高,随着人员服务素质提高,酒店管理水平也不断提高。
2、互联网和电子商务也不断应用到酒店行业管理中,互联网运用使得酒店管理更加趋于信息化,能够更加轻易认识品牌之间差异,科技管理方式和工具广泛运用使得酒店的管理更加具有竞争力,对于竞争性的服务信息和通信运营商竞争,需要利用宽带、机顶盒、网络和 无线网络实现很好酒店管理。
3、运用现代的信息技术提高对于客户服务,在酒店产品创新和竞争过程中需要不断选择合理信息技术,比如对于建筑、装修和设计领域新技术发展,使得酒店的硬件项目更加具有竞争化。
四、我国酒店行业发展趋势和政策
1、旅游业已经是我国战略性支柱产业,一直保持高速发展趋势,国家对于关于旅游和酒店住宿管理也出台了很多政策,全国改革开放政策和旅游业持续快速发展引导中国酒店发展,持续稳定的保持对外开放政策有利于国家旅游酒店发展,旅游业是未来十年历史发展方向。
2、旅游业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不断促进了国内外酒店集团竞争机制,连锁化和集团化竞争促进中国酒店发展方向,很多民营企业也在中国酒店扮演重要角色,国家大方针政策是国有资产会退出酒店管理领域,民营企业是中国未来酒店市场发展主要主体。
3、《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和《支持旅游产业发展合作备忘录》都是国务院通过的推出国家政策,可以看出国家已经把旅游业发展培育成国民经济发展战略性产业,这对于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提出了很大导向作用。
五、企业战略管理意义
1、酒店管理公司战略研究注重对于企业发展实现,从社会发展角度分析,战略管理能够很好适应酒店管理一种计谋,战略化管理能够很好提高企业生存发展,充分提高企业内部环境,确定企业战略化控制,对于市场行业,战略性管理主管重要,也是非常容易获得成功的战略模式。
2、市场机会非常多,各个领域酒店管理都需要战略性模式,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全球化发展模式,不断提高酒店管理先进经验,在国内外贸易发展今天,各个国家之间经济联系都是相互紧密的,需要积极发展自身优势,加大竞争实力,提高科研自主研发能力,实现经济良好转型,提高酒店管理整体竞争力。
3、加强对于酒店管理集团化经营模式,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加强基地酒店建设,需要基地酒店强有力支撑管理,最大限度实现对于基地酒店品牌孵化,为集团化品牌宣传提供很好推动作用,促进酒店销售业绩和资产管理增值。
结论: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国家对于酒店管理公司发展也提出了很多要求,酒店管理集团化要实现对于自己长远战略远景发展目标实现,要不断锐意进取,积极化解各种不利因素,及时调整定值发展战略方向,加快集团化平台构建,提高对于酒店管理项目支持力度。在对于酒店管理过程中要合理树立文献、分析数据、调研公司和数据收集,提高酒店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绿色经营新型管理模式,加强酒店品牌管理服务质量,塑造良好酒店管理模式,注重营销差异化和信息管理平台差异化,提高酒店管理服务创新性。
参考文献:
[1]方向红,姚建园,赵程凌云.新形势下国际酒店集团在江苏地区的发展策略研究DD以洲际酒店集团为例[J].品牌(下半月),2015,09 (06):18-19.
[2]徐晓乐.国际酒店管理集团在我国发展策略研究[J].品牌,2015, 07(08):218-220.
作者简介:
一、青州市旅游业发展现状
(一)旅游资源日趋丰富。全市初步构建起以文化体验、修身养生为主题的“佛寿文化”旅游区,以古城文化、休闲娱乐为主题的“古城义化”旅游区,以绿色生态、休闲度假为主题的“山地森林”休闲度假义化旅游区,以会展经济、休闲赏化、旅游度假为主题的“东方花都”休闲文化旅游区和“齐文化”旅游区。截至2011年年末,全市共有AAAA级景点3处,AAA级风景区3处。
(二1旅游业成就显著。2006―2010年“t一五”期问,全市累计实现旅游总收入117.9亿元,年均增长39%;实现门票收入2.28亿元,年均增长35%;接待国内外游客2 680万人次,年均增长32.8%;其中境外游客3.5万人,年均增长43.9%。2011年,全市旅游总收入达到43亿元。
(三)旅游业整体实力发展壮大。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我市不断加强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索,增强旅游接待服务功能,基本构成了旅游产业化体系。截至2011年底,全市共有星级宾馆7家,旅行社发展到17家,旅游从业人员3万多人。
二、青州市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一)旅游资源丰富
青州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旅游资源丰富。青州是中国古九州之一,在七千年的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这里留下了众多的“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遗址,被史学家称为“东夷文化”的发祥地。明朝云门…的巨“寿”,隋、唐时期的骆山石窟造像群,清“康熙风格”的园林建筑,特别是1996年发脱的龙兴寺百尊雕像,更是引来全国著名考古学家的广泛关注。青州博物馆珍藏的状兀卷、唐三彩、《清明上河图》等2万多件文物则是肯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写照。
(二)交通优势突出青州市旅游立市发展战略研究徐春芳
青州市历史文化丰厚,自然资源众多,具备发展旅游业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和良好的发展前景。青州市委、市政府根据青州市旅游业发展实际,审时度势,提出了“旅游立市”的发展战略,把发展旅游业提到r前所未有的高度。
一、青州市旅游业发展现状
(一)旅游资源日趋丰富。全市初步构建起以文化体验、修身养生为主题的“佛寿文化”旅游区,以古城文化、休闲娱乐为主题的“古城义化”旅游区,以绿色生态、休闲度假为主题的“山地森林”休闲度假义化旅游区,以会展经济、休闲赏化、旅游度假为主题的“东方花都”休闲文化旅游区和“齐文化”旅游区。截至2011年年末,全市共有AAAA级景点3处,AAA级风景区3处。
(二1旅游业成就显著。2006―2010年“t一五”期问,全市累计实现旅游总收入117.9亿元,年均增长39%;实现门票收入2.28亿元,年均增长35%;接待国内外游客2 680万人次,年均增长32.8%;其中境外游客3.5万人,年均增长43.9%。2011年,全市旅游总收入达到43亿元。
(三)旅游业整体实力发展壮大。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我市不断加强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索,增强旅游接待服务功能,基本构成了旅游产业化体系。截至2011年底,全市共有星级宾馆7家,旅行社发展到17家,旅游从业人员3万多人。
二、青州市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一)旅游资源丰富
青州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旅游资源丰富。青州是中国古九州之一,在七千年的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这里留下了众多的“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遗址,被史学家称为“东夷文化”的发祥地。明朝云门…的巨“寿”,隋、唐时期的骆山石窟造像群,清“康熙风格”的园林建筑,特别是1996年发脱的龙兴寺百尊雕像,更是引来全国著名考古学家的广泛关注。青州博物馆珍藏的状兀卷、唐三彩、《清明上河图》等2万多件文物则是肯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写照。
(二)交通优势突出青州市旅游立市发展战略研究徐春芳
青州市历史文化丰厚,自然资源众多,具备发展旅游业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和良好的发展前景。青州市委、市政府根据青州市旅游业发展实际,审时度势,提出了“旅游立市”的发展战略,把发展旅游业提到r前所未有的高度。
一、青州市旅游业发展现状
(一)旅游资源日趋丰富。全市初步构建起以文化体验、修身养生为主题的“佛寿文化”旅游区,以古城文化、休闲娱乐为主题的“古城义化”旅游区,以绿色生态、休闲度假为主题的“山地森林”休闲度假义化旅游区,以会展经济、休闲赏化、旅游度假为主题的“东方花都”休闲文化旅游区和“齐文化”旅游区。截至2011年年末,全市共有AAAA级景点3处,AAA级风景区3处。
(二1旅游业成就显著。2006―2010年“t一五”期问,全市累计实现旅游总收入117.9亿元,年均增长39%;实现门票收入2.28亿元,年均增长35%;接待国内外游客2 680万人次,年均增长32.8%;其中境外游客3.5万人,年均增长43.9%。2011年,全市旅游总收入达到43亿元。
(三)旅游业整体实力发展壮大。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我市不断加强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索,增强旅游接待服务功能,基本构成了旅游产业化体系。截至2011年底,全市共有星级宾馆7家,旅行社发展到17家,旅游从业人员3万多人。
二、青州市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一)旅游资源丰富
青州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旅游资源丰富。青州是中国古九州之一,在七千年的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这里留下了众多的“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遗址,被史学家称为“东夷文化”的发祥地。明朝云门…的巨“寿”,隋、唐时期的骆山石窟造像群,清“康熙风格”的园林建筑,特别是1996年发脱的龙兴寺百尊雕像,更是引来全国著名考古学家的广泛关注。青州博物馆珍藏的状兀卷、唐三彩、《清明上河图》等2万多件文物则是肯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写照。
(二)交通优势突出青州市旅游立市发展战略研究徐春芳
青州市历史文化丰厚,自然资源众多,具备发展旅游业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和良好的发展前景。青州市委、市政府根据青州市旅游业发展实际,审时度势,提出了“旅游立市”的发展战略,把发展旅游业提到r前所未有的高度。
一、青州市旅游业发展现状
(一)旅游资源日趋丰富。全市初步构建起以文化体验、修身养生为主题的“佛寿文化”旅游区,以古城文化、休闲娱乐为主题的“古城义化”旅游区,以绿色生态、休闲度假为主题的“山地森林”休闲度假义化旅游区,以会展经济、休闲赏化、旅游度假为主题的“东方花都”休闲文化旅游区和“齐文化”旅游区。截至2011年年末,全市共有AAAA级景点3处,AAA级风景区3处。
(二)旅游业成就显著。2006―2010年“t一五”期问,全市累计实现旅游总收入117.9亿元,年均增长39%;实现门票收入2.28亿元,年均增长35%;接待国内外游客2 680万人次,年均增长32.8%;其中境外游客3.5万人,年均增长43.9%。2011年,全市旅游总收入达到43亿元。
(三)旅游业整体实力发展壮大。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我市不断加强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索,增强旅游接待服务功能,基本构成了旅游产业化体系。截至2011年底,全市共有星级宾馆7家,旅行社发展到17家,旅游从业人员3万多人。
二、青州市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关键词】冷链物流 顺丰速运 PEST 分析 SWOT分析 发展战略
一、顺丰的发展之路
自1993 年顺丰速运成立至今,集团规模巨大,拥有近34万名员工,1.6万多台运输车辆,18架自有全货机及遍布中国大陆、海外的12,000多个营业网点。经过多年发展,顺丰创建自己的科研团队,致力于先进信息技术设备开发,同时也通过“引进来”加强技术实力,不断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提升服务标准,培养人才队伍。
顺丰集团坚持以自建网点的形式拓展业务,确保对运营网络的控制,从而保证快递产品流转过程中的作业标准化和信息透明化。2012年,顺丰推出“顺丰优选”时心中就已勾勒出一幅宏大蓝图,意在为将来布局冷链物流打下基础。之后一年,顺丰又成立了食品供应链事业部,逐渐推出“仓干配销”一体化的行业解决方案。“顺丰冷运”品牌于2014年9月25日诞生,为生鲜食品行业客户提供一条龙服务,从原料供应商到加工销售商全程服务。
二、冷链物流
冷链物流是由食品冷链扩展而来的。蔬菜、水果、肉类、水产品等农产品需要通过低温流通才能使其最大限度地保持天然食品原有的新鲜程度、色泽、风味及营养,食品冷链物流应运而生。
三、 顺丰发展冷链物流环境分析
(一)宏观环境的PEST分析
1.政治法律环境
政府出台一系列冷链物流产业的规划及扶持政策,如2010年发改委颁布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到2015 年,建成一批运转高效、规模化、现代化的跨区域冷链物流配送中心。
2.经济环境
现我国人均GDP已接近7000美元,购买力大大提高,为冷链物流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经济基础。国家对中西部地区经济的重视,对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投资不断增加,“互联网+”的浪潮推动电商的蓬勃发展,消费者对生鲜产品的需求增长等利好因素都将助推冷链物流行业的繁荣。但冷链物流设备技术造价高,成本高,消费市场还有待扩张。
3.社会环境
人们对食品安全和质量的重视,生鲜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市场前途一片光明。但我国冷链物流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行业运行机制,行业标准,信息共享,产业政策和技术设备等还不足,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
(二) SWOT分析
1.优势
(1)快速服务。冷链物流由于运输产品的时鲜性,需要快速的从田间送到老百姓的餐桌上。快递企业若想要在冷链物流领域分一杯羹,须把速度服务放在首位。顺丰拥有自营的强大的物流配送体系,在2010年创建了自己的航空公司,且自有专机和400余条航线的强大航空资源以及庞大的地面运输网络,保障其速度的领先优势。
(2)顺丰线下店迅速扩张,服务网点覆盖范围广,经营灵活。顺丰嘿客门店,基本覆盖了全国大多数的一、二、三线城市,现已有3000多家。嘿客选址时首选靠近居民小区、商务区等人口密度较大的店面并且为顺丰优选提供终端配送服务,解决快递业“最后一公里”的问题。2015年顺丰又在深圳和上海分别设立一家顺丰家,称其为是嘿客的升级版。顺丰线下店的全面铺开,为冷链物流的发展提供平台,使顺丰离顾客的距离更近。
2.劣势
(1)冷链物流运营成本高,资金需求大。冷链物流一度被称为“贵族物流”,可见其成本之高昂。由于运输商品的特殊性,对商品的控制管理难度大,且对物流配送设备的要求高,需要建造冷库、配套制冷控制系统,仓储条件要求苛刻,成本高。
(2)冷链物流人才缺乏。冷链物流相比普通物流,流程更复杂,操作更繁琐,技术知识更丰富,所以对从业人员要求更高。顺丰从事冷链物流的专业性人才缺乏,对其现在及将来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3.威胁
(1)行业竞争加剧。
(2)冷链物流成本高,网购生鲜市场较小。
(三) SWOT分析图定位
由图可以看出,顺丰应该采取SO策略即增长型战略,充分自用自身优势以及外部有利机会,加大冷链物流业务的发展,扬长避短,抓住机遇。
四、顺丰发展策略
1.创造机会与国际先进物流企业合作。近年来UPS,FedEx等国际物流企业纷纷进军中国物流业,其拥有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技术设备先进,配套服务完善,在冷链运输方案制定和实施方面周到全面。与其合作,顺丰将会受益匪浅。
2.吸引优秀的专业人才。顺丰可以与高校开展校企合作的模式,与培养冷链物流人才的高校签订人才协议,保证企业后续发展有充足的人才储备。
3.促进完整的冷链物流体系的形成,对物流规划、设备设施和整体服务水平有个统一的规划。
4.管理团队要加强公司管理,优化组织结构,提高运作效率。
5.继续增加先进的设施设备。
参考文献:
[1]李锋.南京A物流园区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战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
关键词:SWOT分析;战略;制定;田庄选煤厂
中图分类号:TD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2)29-0162-02
SWOT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它是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韦里克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来的,SWOT四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所谓SWOT分析,即态势分析,就是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等,通过调查列举出来,并依照矩阵形式排列,然后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本文主要运用这一方法展开研究,为田庄选煤厂制定发展战略提供可资借鉴的建议。
1 田庄选煤厂优、劣势分析
运用系统分析和关键要素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田庄选煤厂存在的优势、劣势进行评估、研究和总结。
1.1 优势分析
①工艺系统和装备优势。田庄选煤厂属矿区型炼焦煤选煤厂,原设计年入洗原煤能力350万t,经过2002年扩能改造入洗原煤能力达450万t,2010年产能升级改造入洗能力达到1 000万t。
②人力资源优势。作为1970年建成投产的我国第一座全重介选煤厂,经过40多年的发展,培育了一批批杰出人才,造就了一支政治强、作风硬、素质高、技术精,特别能战斗的职工队伍。
③技术创新优势。近年来,田庄选煤厂在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装备的基础上,依靠自身技术优势和实践经验,实施新产品开发,研发了新的肥精煤、水煤浆、碎矸、干燥煤泥产品和微泡浮选机、共振筛、等厚筛等洗选设备,延长了洗选加工产品链条,先后研发了6个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取得了16项发明专利,19项科研成果荣获市局级以上奖励,增收节支额2亿元。
④管理精细优势。田庄选煤厂一贯重视管理创新和管理进步工作,先后通过了ISO9002质量体系、OHSMS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和党建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三次荣获“全国十佳选煤厂”称号,荣获并保持了“全国煤炭工业优秀管理金石奖”荣誉。单元要素管理将选煤企业划分为不同的管理单元,每个管理单元按实物、事务、行为三种管理要素进行管理。该模式以其创新性和实用性,先后荣获2011年河南省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2012年第十八届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二等奖。
⑤文化引领优势。历经40多年积累、丰富和完善,田庄选煤厂先后整合提炼出了“建设富有活力、品质卓越的千万吨级选煤厂”的共同愿景、“出一流产品、育一流人才”的田选精神和“风气正、管理严、工作细、效果实”的企业作风,形成了“厂—车间—班组—职工人”四个层次的理念愿景体系,开展年评“金牌职工”、“最美田选人”,季评“道德银行”,月评“田选之星”等载体,深化“导师带徒”、“创争”和职工技术拉力赛等活动,建立了12个职工文体协会,不断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员工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⑥信誉和市场优势。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多年来,田庄选煤厂一直高度重视质量管理,成立了专门的质量管理机构,建立健全了从原煤调入、生产过程、出厂检验的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了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基础的现代化生产调度体系,安装了具备现代物理技术的在线测灰测定仪,采用悬浮液自动控制装置,实现了对生产过程中关键环节的全过程质量控制,特别是对精煤灰分全过程实行了实时精确计量和监控,保证了产品质量。近年来,针对入洗原煤矿别多、煤质差异大,分选难度高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原煤分罐储存方案与配煤入洗方案,提高质量控制的精确性。生产组织上根据用户需求调整各项小指标,加大重点岗位的考核,积极开展“品煤师”活动,提高操作人员对煤质变化的快速反应处理能力,确保精煤产品的各项质量指标符合用户要求。销精煤始终保持批合格率100%,有力地巩固了企业的市场地位,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先后荣获“河南省免检产品”、“河南省名牌产品”。
1.2 劣势分析
①生产组织困难。一方面,入选原煤供给不稳。田庄选煤厂作为平煤集团最大的选煤厂,由于入选原煤的矿别多(最多达十多个矿)、煤种杂,数量不均衡、质量波动大,厂内原煤罐存量少,缓冲余地小,给生产的连续性、均衡性造成很大困难;另一方面,生产系统复杂。由于田庄选煤厂是生产工艺最完善,也最复杂,四种产品、两套系统同时生产,主焦精煤和1/3焦精煤两种产品又交叉进行,加之生产环节细,工序衔接紧,设备品种杂,影响因素多,也增大了生产组织的难度。
②规模提升受限。作为1970年建成投产一座老厂,又是如此复杂的生产工艺系统,设计能力在厂区、厂房基本不增加的情况下,由年原煤处理能力350万t,提升到1 000万t,相关人员付出大量艰辛的劳动和杰出的聪明才智,着实来之不易。但是,要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产能,不进行彻底重建,既没有余地,也没有可能。一是在现有工艺流程下,生产厂房设备安装、检修的空间不够,无法扩能;二是主要运输皮带提升能力不足,皮带走廊宽度、强度受限;三是储装运系统能力不足,且无扩能条件,特别是原煤罐储存能力严重不足,铁路运输受限,;四是主要厂房强度不够,承载能力有限,尤其是动载荷过大;五是平煤集团所能提供的原煤量不足,生产能力难以充分释放。
③职工素质有待提高。一是职工思想观念比较落后,缺乏强烈的改革创新意识,习惯于按部就班,萧规曹随;二是随着自动化控制系统发展和设备的更新改造,一大批国内外的先进设备投入使用,职工对设备原理、使用、保养、维护、检修等新知识、新技能、新要求,还需要学习和掌握;三是职工还应该及时更新知识,提升技能,以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和企业发展的需要。
④企业发展难度加大。一是从宏观形势来看出,在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下,煤炭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逆转,煤炭价格持续下降,企业盈利能力减弱,经营压力增大;二是选煤厂作为非法人单位,既要与集团总体战略一致,又要受到整个集团发展的影响和制约,不能自行其事;三是由于集团产品销售、原料供应、资金管理、经营决策,都由集团,或股份公司统一管理,其自我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强。
⑤经营管理困难。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煤炭市场持续走低,煤炭价格大幅下降,给煤炭企业,特别是选煤厂经营管理工作带来巨大压力。一是精煤市场逆转,以销定产限制精煤生产;二是价格下滑的同时,货款回收困难,影响企业现金流量;三是效益下滑,导致职工收入降低,影响职工工作热情;四是企业成本增加,降低成本支出的难度更大。
2 田庄选煤厂SWOT分析
为了使田庄选煤厂的发展战略更好地实现与公司内外部环境的高度匹配,以下将采用SWOT分析法将田庄选煤厂面临的外部形势与内部的资源和战略能力综合起来进行分析,如表1所示。
3 田庄选煤厂制定发展战略建议
田庄选煤厂应该抓住发展机遇,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结合平煤神马集团的总体发展规划,结合企业实际,切实制定好适合本厂发展的战略。为此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 战略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为指导,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实施卓越绩效管理为总抓手,以争创质量奖为动力,实施“科技兴企、质量兴企、管理兴企、文化兴企”四大战略,不断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实现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建设富有活力、品质卓越的千万吨级选煤厂。
3.2 战略目标
眼界决定境界,思路决定出路。大战略谋划大发展。目前为“十二五”发展规划开局之年,集团公司对田选的新任领导班子给予了殷切的厚望,在对企业内、外部环境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综合各种有利、不利因素,结合国家、集团公司的发展战略以及田选自身的特点,重新进行战略定位,拟提出新的发展目标。战略目标:建设富有活力、品质卓越千万吨级选煤厂。
3.3 战略步骤
为确保战略目标的实现,确定了“三步走”措施。
第一步:2012年投资2.3亿元完成生产主系统改造,争创“市长质量奖”(这一目标已基本实现)。
第二步:2014年产能翻一番,年入洗能力达到1000万t,实现“四化”,即:“设备一流化、系统更优化、管理科学化、控制自动化”,争创“煤炭工业质量奖”。
第三步:2016年争当选煤行业的“标杆”,实现“四个多元化”:指资源配置多元化(省内外)、产品系列多元化(主焦精煤、1/3焦精煤、肥精煤)、经营模式多元化(承包、租赁、合资合作)、职工收入多元化(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争创全国质量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