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4 15:06:3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行动导向理念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社会学 实践教学 方案设计 社会学干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5-0001-03
社会学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文科专业,它需要学生具备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技能以及文理交融的专业知识,该专业的学生还需要具有使用社会学理论、研究方法以及专门的社会学知识进行分析社会问题、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为了实现该培养目标,教育部社会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在“指导性专业规范”中提出了相应的专业教育内容和知识体系总体框架,而其中包括了专门的实践教学和训练,具体有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社会调查与研究、社会实践与社会服务以及专业实习,这些实践教学内容具体都由各高校的社会学系自己设计并实施。本文以华侨大学社会学专业为例,探讨如何进行实践教学方案的设计,并在融入社会学干预理念的基础上,实现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
一 实践教学方案设计目标
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是为了满足培养方案的需要,培养出能够达到培养目标的专业人才。因此,实践教学方案的设计目标是建立起能有效培养学生相应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这样的体系应同已有的理论课程体系有机结合,着重培养学生使用基本知识和方法技能的能力,包括使其能具备一定的观察社会、分析社会的能力,具备提出问题、设计问题、解决方案、应用方案的专业技能。该目标的定位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意义。首先,在培养方案中设置实践教学环节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培养目标,培养出合格的专业人才。根据教育部社会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参考意见,设置一定量的实践教学内容是开设社会学专业的基本要求。目前华侨大学的社会学专业已设置了必要的实践教学内容,但需要进一步的统筹优化,并对实践教学进行适当的改革。其次,现行的社会学专业培养方案中的实践教学内容应该适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完善、补充、优化等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只有这样才能使实践教学环节发挥出真正的作用,才能使学生综合运用理论和方法的能力得到有效锻炼,才能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
二 实践教学方案设计思路
实践教学方案设计需要有一个明确的、可行的思路。针对社会学专业的特点,我们认为设计思路是:首先,要确定不同环节的实践教学内容该如何设计;其次,搞清诸环节的实践教学之间的关系;再次,统筹诸环节实践教学的衔接方式;最后,将该方案整体用于教学实践并接受反馈以做出相应调整。此外,为了保证实践教学方案能够有效实施,也需要对现有的课程体系(理论讲授为主的课程)提出改革优化方案,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效结合,而这种优化方案需要符合教育部社会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参考意见,并且也符合本专业目前的实际教学条件。
三 实践教学方案设计理念
社会学实践教学方案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导向、清晰的设计思路,但仅遵这些设计原则并不够,还要有核心设计理念,是实践教学方案设计的灵魂。该项设计原则是以往教学改革,特别是实践教学改革不太提及的,但这一点很重要。有了理念,实践教学方案设计的具体内容才能具体实在而不流于形式。结合社会学专业特点及社会学理论,我们提出将“社会学干预”作为实践教学方案设计的核心理念。
何谓“社会学干预”?它是法国著名社会学家阿兰·图海纳的“行动社会学”的核心思想之一。图海纳在其著作《行动者的归来》中提出不同于功能主义的观念,即个体所具有的主体性使其不再是被决定的个体,而是可通过自身的社会行动来作用于我们的社会和历史时代。那么个体如何发挥这种作用呢?图海纳提出了行动社会学的方法,即社会学干预(或翻译为“社会学式介入”)。这一方法对我们进行实践教学方案设计有极大的启发:首先,“行动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不只是社会学研究中传统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技术。它本身就不仅是一种“研究方法”,它还是一种改变社会的方式,一种帮助我们产生社会知识的途径。以往我们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主要目的就是收集跟某个社会问题有关的数据或资料,然后进行理论和实证分析,虽然有时也尝试提出解决方案,但这并不是大家所认为的社会学专业的主要目的之一。当然,这种认识是同传统的社会学观念分不开的,社会学研究讲求客观、价值中立,所以并不强调社会学者能做什么,或能通过自己的行动改变什么。而“行动社会学”的思想丰富了我们对社会学研究的认识,非常契合社会学专业实践教学的理念。其次,可获得真正的社会学知识,或者说认识到社会学知识的真正起源。学生在进行社会实践时,通过使用已学的方法收集资料,通过使用已学的理论进行分析,在此过程中学生只是套用现成的理论和方法再次确认或否认书本上的知识,事实上并没有发现新的知识,从而也就无法真
正实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因为分析并解决问题其实也是一个知识创造的过程。“行动社会学”的方法告诉我们,社会学知识不仅是或者根本就不是社会学者的工作成果,它其实是社会学者与社会行动者之间共筑的结果。这种认识可以帮助我们反思以往社会学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以及具体的内容设计。
四 实践教学方案设计内容及体系
在明确方案设计目标,理清方案设计思路,并找到有效的方案设计理念之后,可开始设计实践教学方案的具体内容并使其形成体系。这里体现出实践教学方案设计思路的三个方面:(1)搞清诸环节实践教学之间的关系;(2)确定诸环节的实践教学内容设计;(3)统筹诸环节的实践教学衔接方式。
1.诸环节实践教学之间的关系
教育部社会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性专业规范”中提及的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社会调查与研究、社会实践与社会服务以及专业实习是实践教学的五个方面,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首先,社会调查与研究注重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重在锻炼学生综合使用社会调查方法、数据资料收集和分析的能力,它是整个实践教学的基础性内容。其次,在掌握基本能力后,学生进行社会实践与社会服务,在此过程中检验其掌握已学技能的实际水平,并发现和总结出现的问题。再次,为了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学生应撰写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通过论文写作,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也是在社会实践中锻炼培养起来的,并为后续的专业实习奠定能力基础。最后,学生在专业实习中综合应用实践教学中所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并且在教师的引导下反思实习过程。可以说,上述五个方面的实践教学能满足社会学类专业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它们构成了相辅相成、互为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
2.诸环节实践教学的内容设计
实践教学的内容设计需要达到实践教学方案设计的目标,而且要能体现出实践教学方案设计的理念。目前华侨大学社会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包括两次各为期4周的社会调查、学年论文、各为期12周的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四个主要环节,另有不占学时的寒暑假期间的社会实践。在设计这些实践教学的具体内容时,我们尝试将社会学干预的理念融入其中。
第一,社会调查的设计安排。社会调查是社会学专业固有的实践教学内容,它是最基本的实践教学形式之一。我们共安排了两次各为期四周的社会调查,它们担负着不同的功能。第一次社会调查安排在第四学期,学生主要将《社会研究方法》中所学的调查研究知识和技能用于实践,侧重于定量调查方法和技术的练习。调查的主题原则上由指导教师统一安排,学生需要根据既定的主题拟定调查问卷并利用问卷收集资料,然后尝试进行统计分析,鼓励学生将数据分析结果写成调查报告或小论文。第二次社会调查安排在第六学期,侧重于定性调查方法和技术的练习。调查的主题仍由指导教师拟定但不指定,学生可从中自由选择感兴趣的研究主题。学生要根据选定的研究主题拟定访谈提纲,还要选取合适的研究对象进行个案访谈,最后要对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并写出分析报告。两次社会调查涉及社会学研究方法中定量和定性两种研究路径,这样安排可保证学生得到全面、系统的社会调查练习。需说明的是,两次社会调查的时间安排既考虑了两次调查练习的难易程度,也兼顾了课程教授的实际。学生在学习完《社会研究方法》、《社会统计学》、《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应用》后从事定量调查练习,学完《定性研究方法》后从事定性调查练习,都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第二,社会实践与社会服务的设计安排。这一环节属于全校性的素质教育内容,需我们结合社会学专业的特点,提出有针对性的要求。学生可利用寒暑假的时间,自主选择社会实践和服务的主题或领域,根据需要选择人员组成团队来实施。我们鼓励学生将实践和服务结合起来,突显社会学干预的理念。如学生选择流动人口的子女教育这个主题,可选定若干个外来人口子弟学校,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以收集所需的资料,然后综合运用定量和定性的资料分析方法找出问题,最后就本次调查对象所出现的问题尝试给出解决方案,并身体力行。最终的目的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善研究对象的现状。这个环节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实践技能,也磨炼了学生的身心意志,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第三,研究论文的设计安排。该环节包括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两者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学年论文安排在第七学期,由学生自主选题,按照学术论文的格式规范撰写。此时的学生已完成了两次社会调查和一次社会实践与社会服务,具备了初步的实践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培养并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撰写学年论文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式。为了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研究步骤和写作要领,我们特别开设了专业选修课《学术研究与论文写作》,本课程通过对范文的评析以及适当的写作实践,使学生逐步了解论文选题的原则,掌握查阅信息与文献资料的方法,熟悉论文的基本格式和写作规范,培养对论文写作的兴趣。而且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还可帮助学生将已学的理论类课程、方法类课程、数据统计分析等课程知识打通,形成统一整体。学生在修完该课程后撰写学年论文,会取得很好的效果。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学生可选择学年论文的主题及研究方式,但我们要求学生进行实证研究并写作论文,因为社会学的学科特征就是实证性,而且只有撰写实证分析类的论文才能真正锻炼学生全方位的研究技能。毕业论文虽然也是撰写学术论文,但它与学年论文的定位不同。首先,它是“命题作文”。学生只能在指导教师给予的论文主题中选择,这样就增加了研究和写作的难度。其次,它的要求更高。它是检验学生掌握社会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的重要环节,学生只有在达到毕业论文的既定标准后才能获得学位。可以说,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反映了学生研究和写作能力的不同阶段。
第四,专业实习的设计安排。设置专业实习的目的是检验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融会贯通并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并为就业做好准备。学生可自主选择适合的实习机构,也可以在学校统一安排下进行实习,但都要按照拟定的实纲和实习计划施行。学生可从事咨询和公关策划、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市场调查、媒体编辑与评论、社会组织工作、社区工作等领域的实践实习。在该实践教学环节中,我们仍然可以融入社会学干预的理念。专业实习不同于单一的社会科学研究,除了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外,还要尝试找出可能的问题解决之道。在此过程中,社会学干预方法可得到很好的应用和发挥,且学生在真实的社会情境中,可尝试寻找可行的社会学干预途径。
第五,其他实践教学的安排。除了上述几项教学计划内的实践教学内容外,我们还积极利用“第二课堂”进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如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这些科技项目或比赛可为学生提供身临其境的“实践感”,学生可获得一定的研究资助,且通过比赛的形式,可激发学生投身学术研究的热情。适当利用好课外比赛的机会,既是锻炼培养学生能力素质的机会,也是检验学生实践能力的试金石。
3.诸环节的实践教学的衔接方式
在搞清诸环节的实践教学之间的关系以及确定不同环节的实践教学的内容设计后,我们可统筹优化诸环节的实践教学的衔接方式。第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衔接。实践教学是课堂教学、理论教学的延伸,为了实践教学有效开展,在理论教学方面要做好相应的课程设计。第二,课内教学与课外比赛的衔接。课内教学的目的在于技能的掌握,而课外的学生项目和比赛是最好的应用场合。第三,调查研究与实践实习的衔接。调查研究重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而实践实习还需在此基础上解决问题,强调社会学干预理念。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衔接,社会学诸环节的实践教学可以成为有机的整体,发挥出良好的人才培养效力。
五 实践教学方案设计效果
通过对现有社会学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和体系的调整、优化,我们重新设计了实践教学方案。该方案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在应用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能够真正有所收获,能够将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技能用于实际。在社会调研、学年论文、毕业论文上的表现有较大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较大提高,学生应用专业知识的信心也有所提高。学生能够积极参加课内外的学术比赛活动,并且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如我专业的学生获得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福建省第十二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和优秀奖,这就充分证明了这套实践教学方案的有效性。当然,实践教学方案的设计不是一劳永逸的,它还需要根据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市场需求的调整而调整。此外,实践教学方案的设计要重视设计理念的融入,我们认为社会学干预的理念对社会学专业来说恰如其分。
参考文献
[1]周桂林.“实践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及其对实践教学的启示[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1):143~144
[2]张红主编.社会学专业综合创新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M].咸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3]冯波、季蕾、陈文玲等.社会学专业实践教学计划的设计原则和实施效果[EB/OL].http:/// channel/shehuixuexi/view/241
[4]〔法〕图海纳.行动者的归来[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论文关键词:技校;应用写作;行动导向教学法
应用写作是技工教育的一门必修基础课,在当今时代,是否具备良好的应用写作能力将会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从未来的职业发展来看,培养学生良好的应用写作能力至关重要。技校要培养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在掌握写作要领的基础上,教学重点应放在工作环境中,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解决技校学生生源素质参差不齐的具体问题,将应用写作课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使学生的应用写作技能最大限度地得到发展。笔者拟对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应用写作教学中的运用做一点探讨,以便抛砖引玉。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内涵
行为导向教学法是当今世界上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的产物,是德国文教部长联席会议在1998年提出的一种新型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已成为德国职业教育的主流,并日益为世界各国职业教育所接受和推崇。行动导向教学法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是对传统教育理念的根本变革,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兴趣,积极主动地学习。要求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要用脑,而且要脑、心、手共同参与,提高行为能力,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必然会引起思维、行为、动手能力、团队合作意识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变化。行动导向教学法可以根据学习内容和教学目标结合使用其他教学方法,可结合使用的方法有:模拟教学法、角色转换法、“头脑风暴”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思维导图法等等,特别适合于对技工学校学生的教学。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应用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一)以模拟教学法培养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
模拟教学法是一种以教学手段和教学环境为目标导向的行动导向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分为模拟情境教学与模拟设备教学两大类(这里只谈模拟情境教学)。模拟情境教学主要是根据专业学习要求,模拟一个工作场景,在这个场景中具有与实际相同的工作过程,活动是模拟的。通过这种教学,可使学生在现实的社会环境氛围中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岗位有一个比较具体、综合的全面了解,特别是对于一些行业特有的规范的了解,可以得到深化和强化,有利于学生职业素质的全面提高。
应用写作教学要分析各专业的就业岗位,制定本专业应用写作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文秘专业为例,可以根据实际工作的职业特点,直接将学校行政会议作为模拟工作场所,把召开会议的办会、办事、办文的工作流程结合起来,形成完整的教学内容并设计教学。可组织学生在学校行政会议上进行实习,会议一般包括会前筹备、会中服务和会后落实三个阶段。会前要明确会议程序,确定会议召开时间、地点、参会人员、会议议题、通知与会人员;会中要准备会议签到表,进行会议记录、会议录音,或拟写发言稿、收集会议信息;会后要拟写会议总结(会议纪要),并对会议确定的任务进行跟踪落实,或写报道稿。这样做,可以将文秘专业的应用写作教学内容和目标完全在模拟工作场景中落实,在做中学。
如果以真实的企业工作环境为背景设计写作教学,则要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作为载体,根据具体的写作任务进行训练,可根据下面的过程进行教学:某企业将要举行年终总结和表彰大会,时间定于年底,企业领导预先召开一次大会筹备会议,确定了会议的议程,决定大会由副经理主持,由总经理做年度工作报告,由人力资源部主管宣读企业优秀员工名单,然后由企业职工代表发言,最后由企业领导为优秀职工颁发奖品等。笔者针对这个任务情境拟出下面几项训练内容:(1)让一组学生先写出会议通知及邀请嘉宾的请柬;(2)让另一组学生拟写企业年终工作报告及表彰大会筹备方案;(3)让一组学生拟写会议的议程安排表并准备奖品;(4)让一组学生模拟进行会场布置;(5)让一组学生拟写会议记录或会议纪要。然后让每个小组搜集写作素材,熟悉企业文化,既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各种写作要求,又要进行现场模拟,要求各组学生齐心协力,分工明确,团结合作,将平时所学到的涉及会议的各个方面的知识落到实处,在这次模拟教学中,学生真正参与到会议的组织和协调中,在教师指导下完成了任务,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以工学交替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工学交替既是一种办学模式,也是一种教学方法(这里只谈教学方法)。工学交替即行动导向教学中的角色转换法,就是通过课堂学习与行业实训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学生——员工——学生”的角色转换中,较为全面且直接地熟悉行业岗位的运转情况,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基本技能,使其认识到自己在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方面的不足,推动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发展、自我提高。
在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施工学交替尤其有现实意义。在“十一黄金周”或旅游旺季,可安排学生进入酒店实习,将教学需要与行业需求紧密结合在一起,调整应用写作教学,灵活安排学生在实践中学好应用写作。酒店的内部管理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对人的管理,因此,离不开召开各种会议和各种酒店应用文的应用,诸如酒店行政公文、酒店通用公文、酒店商务公文、酒店社交礼仪文书等,通过实习,学生办会、办文、办事的各种职业能力可以得到全面提高。
一般而言,酒店通常召开的例会主要有店务会(全体员工大会)、总经理办公会议、部门经理会议、中层干部会议、部门管理例会、班组会、协调会、培训会、晨会等等。学生对于办会这项工作就要按照会议的级别和内容进行充分准备。例如,店务会(全体员工大会)的规模最大,会议组织者要认真准备材料,搜集酒店员工关心的问题,将酒店近期的经营情况、近期的工作总结、预期的工作计划、员工关注的问题等相关信息通过会议传达给酒店全体员工。学生可分人、分组担任不同的角色,负责不同的工作,各司其职,教师现场进行应用指导。
在一般的酒店管理应用文中,诸如酒店行政公文、酒店通用公文、酒店商务公文、酒店社交礼仪文书等,要求每个学生必须掌握并能运用。
除了让学生充分接受酒店人事部门的培训外,还可派教师跟踪教学,及时指导。通过开展工学交替的行动导向教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岗位上学知识、长才干,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确学习目标;另一方面,通过深入了解酒店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可使学生有效地制定职业生涯规划,锻炼吃苦耐劳的职业精神,这对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社会责任感和职业意识等综合素质都能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也可为学生今后参加实际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以“大脑风暴”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大脑风暴”法是教师引导学生就某一课题自由发表意见,并对其意见的正确性或准确性不进行任何评价的教学方法,也是一种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最多的思想观点的工作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教学、企业管理和科研工作中。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一同收集解决实际问题的建议,通过集体讨论,集思广益,引导学生对某一教学课题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激励引起连锁反应,从而获得大量的信息,经过组合和改进,达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目的。
对于“函”一节的教学内容,很多学生不太了解函是什么,函有什么作用,函的分类、函的写法及语言风格怎样。为使学生掌握这种公文的特征和运用方法,笔者将学校近时的情况设计为教学情境:学校毗邻国道206线,其时道路正在扩建,车辆多,交通拥堵,学生上学、放学,特别是每周五下午住校的两千多学生陆续回家时,交通安全隐患极大。学校多次发函请求有关交通部门在路口增设交通标志、斑马线、候车亭等,但是未果。针对这一具体情境,笔者让学生进行讨论。学生情绪激愤,你一言、我一言,笔者因势利导地引出“函”这种公文,要求学生以学校的身份发函,向相关交通部门提出解决交通隐患问题的要求。结合学生的讨论,共提出以下几个问题:(1)这件事关系学生的切身利益,增加交通标志等设施应向哪些部门反映?(2)学校应怎样与主管部门联系?完成这项任务应写什么样的公文?(3)这种公文包括哪些内容?怎样写?在格式和语言方面有何要求?(4)处理这种公文在程序上有哪些要求?要不要回复?
在“函”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就这几个问题自由发表意见,师生共同讨论,收集解决问题的建议,然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对“函”的概念,函的分类及作用,函的行文规则与处理程序,函的内容、格式、语言方面的要求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整个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带着轻松的心情进行学习、写作,愉快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的要求
首先,在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时,教师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并按照职业活动的要求组织好教学内容,把与活动有关的知识、技能组合在一起让学生进行学习,教学要按学习领域的要求编制好教学计划,明确教学要求,安排好教学程序。上课前,要充分做好教学准备,要事先确定通过哪些主题实现教学目标,教学中要使学生的学习直观易懂,轻松高效。
论文关键词:技校;应用写作;行动导向教学法
应用写作是技工教育的一门必修基础课,在当今时代,是否具备良好的应用写作能力将会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从未来的职业发展来看,培养学生良好的应用写作能力至关重要。技校要培养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在掌握写作要领的基础上,教学重点应放在工作环境中,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解决技校学生生源素质参差不齐的具体问题,将应用写作课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使学生的应用写作技能最大限度地得到发展。笔者拟对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应用写作教学中的运用做一点探讨,以便抛砖引玉。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内涵
行为导向教学法是当今世界上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的产物,是德国文教部长联席会议在1998年提出的一种新型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已成为德国职业教育的主流,并日益为世界各国职业教育所接受和推崇。行动导向教学法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是对传统教育理念的根本变革,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兴趣,积极主动地学习。要求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要用脑,而且要脑、心、手共同参与,提高行为能力,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必然会引起思维、行为、动手能力、团队合作意识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变化。行动导向教学法可以根据学习内容和教学目标结合使用其他教学方法,可结合使用的方法有:模拟教学法、角色转换法、“头脑风暴”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思维导图法等等,特别适合于对技工学校学生的教学。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应用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一)以模拟教学法培养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
模拟教学法是一种以教学手段和教学环境为目标导向的行动导向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分为模拟情境教学与模拟设备教学两大类(这里只谈模拟情境教学)。模拟情境教学主要是根据专业学习要求,模拟一个工作场景,在这个场景中具有与实际相同的工作过程,活动是模拟的。通过这种教学,可使学生在现实的社会环境氛围中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岗位有一个比较具体、综合的全面了解,特别是对于一些行业特有的规范的了解,可以得到深化和强化,有利于学生职业素质的全面提高。
应用写作教学要分析各专业的就业岗位,制定本专业应用写作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文秘专业为例,可以根据实际工作的职业特点,直接将学校行政会议作为模拟工作场所,把召开会议的办会、办事、办文的工作流程结合起来,形成完整的教学内容并设计教学。可组织学生在学校行政会议上进行实习,会议一般包括会前筹备、会中服务和会后落实三个阶段。会前要明确会议程序,确定会议召开时间、地点、参会人员、会议议题、通知与会人员;会中要准备会议签到表,进行会议记录、会议录音,或拟写发言稿、收集会议信息;会后要拟写会议总结(会议纪要),并对会议确定的任务进行跟踪落实,或写报道稿。这样做,可以将文秘专业的应用写作教学内容和目标完全在模拟工作场景中落实,在做中学。
如果以真实的企业工作环境为背景设计写作教学,则要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作为载体,根据具体的写作任务进行训练,可根据下面的过程进行教学:某企业将要举行年终总结和表彰大会,时间定于年底,企业领导预先召开一次大会筹备会议,确定了会议的议程,决定大会由副经理主持,由总经理做年度工作报告,由人力资源部主管宣读企业优秀员工名单,然后由企业职工代表发言,最后由企业领导为优秀职工颁发奖品等。笔者针对这个任务情境拟出下面几项训练内容:(1)让一组学生先写出会议通知及邀请嘉宾的请柬;(2)让另一组学生拟写企业年终工作报告及表彰大会筹备方案;(3)让一组学生拟写会议的议程安排表并准备奖品;(4)让一组学生模拟进行会场布置;(5)让一组学生拟写会议记录或会议纪要。然后让每个小组搜集写作素材,熟悉企业文化,既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各种写作要求,又要进行现场模拟,要求各组学生齐心协力,分工明确,团结合作,将平时所学到的涉及会议的各个方面的知识落到实处,在这次模拟教学中,学生真正参与到会议的组织和协调中,在教师指导下完成了任务,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以工学交替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工学交替既是一种办学模式,也是一种教学方法(这里只谈教学方法)。工学交替即行动导向教学中的角色转换法,就是通过课堂学习与行业实训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学生——员工——学生”的角色转换中,较为全面且直接地熟悉行业岗位的运转情况,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基本技能,使其认识到自己在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方面的不足,推动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发展、自我提高。
在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施工学交替尤其有现实意义。在“十一黄金周”或旅游旺季,可安排学生进入酒店实习,将教学需要与行业需求紧密结合在一起,调整应用写作教学,灵活安排学生在实践中学好应用写作。酒店的内部管理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对人的管理,因此,离不开召开各种会议和各种酒店应用文的应用,诸如酒店行政公文、酒店通用公文、酒店商务公文、酒店社交礼仪文书等,通过实习,学生办会、办文、办事的各种职业能力可以得到全面提高。
一般而言,酒店通常召开的例会主要有店务会(全体员工大会)、总经理办公会议、部门经理会议、中层干部会议、部门管理例会、班组会、协调会、培训会、晨会等等。学生对于办会这项工作就要按照会议的级别和内容进行充分准备。例如,店务会(全体员工大会)的规模最大,会议组织者要认真准备材料,搜集酒店员工关心的问题,将酒店近期的经营情况、近期的工作总结、预期的工作计划、员工关注的问题等相关信息通过会议传达给酒店全体员工。学生可分人、分组担任不同的角色,负责不同的工作,各司其职,教师现场进行应用指导。
在一般的酒店管理应用文中,诸如酒店行政公文、酒店通用公文、酒店商务公文、酒店社交礼仪文书等,要求每个学生必须掌握并能运用。
除了让学生充分接受酒店人事部门的培训外,还可派教师跟踪教学,及时指导。通过开展工学交替的行动导向教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岗位上学知识、长才干,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确学习目标;另一方面,通过深入了解酒店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可使学生有效地制定职业生涯规划,锻炼吃苦耐劳的职业精神,这对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社会责任感和职业意识等综合素质都能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也可为学生今后参加实际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以“大脑风暴”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大脑风暴”法是教师引导学生就某一课题自由发表意见,并对其意见的正确性或准确性不进行任何评价的教学方法,也是一种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最多的思想观点的工作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教学、企业管理和科研工作中。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一同收集解决实际问题的建议,通过集体讨论,集思广益,引导学生对某一教学课题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激励引起连锁反应,从而获得大量的信息,经过组合和改进,达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目的。
对于“函”一节的教学内容,很多学生不太了解函是什么,函有什么作用,函的分类、函的写法及语言风格怎样。为使学生掌握这种公文的特征和运用方法,笔者将学校近时的情况设计为教学情境:学校毗邻国道206线,其时道路正在扩建,车辆多,交通拥堵,学生上学、放学,特别是每周五下午住校的两千多学生陆续回家时,交通安全隐患极大。学校多次发函请求有关交通部门在路口增设交通标志、斑马线、候车亭等,但是未果。针对这一具体情境,笔者让学生进行讨论。学生情绪激愤,你一言、我一言,笔者因势利导地引出“函”这种公文,要求学生以学校的身份发函,向相关交通部门提出解决交通隐患问题的要求。结合学生的讨论,共提出以下几个问题:(1)这件事关系学生的切身利益,增加交通标志等设施应向哪些部门反映?(2)学校应怎样与主管部门联系?完成这项任务应写什么样的公文?(3)这种公文包括哪些内容?怎样写?在格式和语言方面有何要求?(4)处理这种公文在程序上有哪些要求?要不要回复?
在“函”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就这几个问题自由发表意见,师生共同讨论,收集解决问题的建议,然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对“函”的概念,函的分类及作用,函的行文规则与处理程序,函的内容、格式、语言方面的要求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整个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带着轻松的心情进行学习、写作,愉快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的要求
首先,在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时,教师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并按照职业活动的要求组织好教学内容,把与活动有关的知识、技能组合在一起让学生进行学习,教学要按学习领域的要求编制好教学计划,明确教学要求,安排好教学程序。上课前,要充分做好教学准备,要事先确定通过哪些主题实现教学目标,教学中要使学生的学习直观易懂,轻松高效。
关键词:改革;考试模式; 一体化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通过近十几年来蓬勃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我国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数量、招生数和毕业生数都已占普通高校的50%以上。与此同时,也存在若干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人才,使之既要有专业知识,更要有实践技能。因此职业教育应结合市场经济突出实践性教学及技能训练,强调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本位的指导思想,即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能力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素质为基础、以项目为载体,开设知识、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课程。
然而,我们今天的职业教育课堂上,到处都可以看到不适当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这种做法无视职业教育的职责和定位,把传统高校的一套做法直接搬到职业教育课堂中,形成普通高校课程的“压缩饼干”。
因此,如何组织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知识结构及采用适合高职学生特点的教学方式,让高职计算机教育效果更加良好,使高职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够充分有效地利用计算机,并在各种应用研究领域中发挥作用,是高职院校计算机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伴随着职业教育教学方法论研究的日益深入,职业教育教学实践的重心也出现了两大变化:一是教学目标重心的迁移,即从理论知识的存储转向职业能力的培养,导致教学方法逐渐从法向“学”法转移,实现基于“学”的“教”;二是教学活动重心的迁移,即从师生间的单向行为转向师生、生生间的双向行动,导致教学方法逐渐从“传授”法向“互动”法转移,实现基于“互动”的“传授”。 这正是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具体体现。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兴起的职业教育的一种新理念和方法,在德国已经被普遍接受和推广,在中国的部分学校也进行了试行。推广使用这种方法已经成为现代职业教育、培训的主流发展趋势。该方法最大的优点是充分突现了素质教育的本质——能力教育。行动导向教学以培养人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以职业实践活动为导向,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尊重学生的价值,弘扬个性,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联系实际问题学习,结合职业的本质学习,能真正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利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进行教学是本论文所研究的重点内容。
研究的内容包括:教师观念的改变;教材的改革;教学模式的改革;考试模式的改变。
1、教师观念的改变
教学观念是教学行为的前提和基础,任何课程的教学肯定都是由某些教学观念指导的,因此如果没有和我们现在的时代适应的教学观念,肯定老师们也就不能按照时代需要进行教学。当前,新课程改革已经处于全面推广阶段,但是在推广的过程中大家也遇到了一定的困难,例如,有一些教师很难将教学观念转变过来。那么,我们怎么才能将教师们的落后的教学观念转变过来呢,就成为当前所有学校面临的首要的问题。要想进行行动导向教学的真正改革,其核心人物是教师,故教师观念的创新是至关重要的。
2、教材的改革
教材是培养高质量技能人才的基本保证,教材不仅是教学的基本工具,同时还要体现出高职高专教育的特色。教材编写的好坏从一定角度反映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水平。我们现在教学中用的教材基本上是按照学科要求编写的,因此很难按现有教材组织教学,进行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改革。因此,要想真正进行行动导向教学改革,高职院校的教材就必须在以行动为导向的课程设计的基础上进行开发。同时,教材的编写也一定要符合我们现在高职高专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要紧紧围绕“以就业为导向”这个重点,遵照“理论够用为度”的原则,适时调整和完善教学内容,要摒弃传统的教材编写模式。
3、教学模式的改革
如今我们采用的大部分的的教学模式都比较陈旧,根本没有办法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虽然我们一直在提倡教师上课的时候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尽量能让所教的内容能够讲的更加直观,使课堂上的信息量能够加大,以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但是,教与学的关系还是“你教我学”,所不同的只是将教材上的内容敲到了计算机里,用大屏幕展示给学生,学生们还是没有成为课堂上的主体,仍然是以教师教为中心的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无论学生获取的知识还是信息的渠道都只能来自于课堂上的教师,但是是教师却不能将学生们需要的所有的知识教给学生。我们的学生现在需要的是懂得怎么学习,怎么通过网络、书籍等信息渠道获得自己所需要的知识。
实施行动导向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现有的高职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要内容,采用行动导向教学,可以很好地将理论与实践联系在一起。学生入校开始的所有课程的学习最好都是以行动为导向的。学生真正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在行动中学习,行动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全部内容,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的引导、组织、辅导、启发等,真正的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
4、考试模式的改变
在实施行动导向的教学改革使得所用教材、教学模式、课程设计以及授课方法都发生了改变的同时,我们的考试模式也应该有所变化。到底什么样的考试模式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能够真正适应职业院校的学生,真正能知道学生学到什么程度,是本篇论文要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可以说通过考试我们才能知道学生会了些什么,所以在教学中考试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实践操作能力,所以在考试方式的选取上应该坚持以下四点:
* 坚持考计算机基本操作为主,考计算机原理知识为辅。学习计算机的目的除了掌握一些计算机文化基础外,主要 的目的是学会如何使用计算机,我们只能通过实践操作的考试才能很好的检验学生掌握的程度。
* 坚持分散考试为主,集中考试为辅。任何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都需要有一个过程,绝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提高得了的,因此为了能够督促学生在平时多练习,在考核的时候应该将重点放在平时的考核中,考核学生的学习过程。
* 坚持以案例式的考试为主,标准化考试为辅。所谓的案例式考试就是将学生在今后学生、工作、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情境模拟出来,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的活学活用,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学生、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 坚持无纸化考试为主,纸质考试为辅。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考试主要是考查学生计算机的应用能力,看学生的实际运用计算机的情况,通过无纸化考试能够对学生的计算机应用知识的能力真正的进行检验和评价。
总结:本论文主要从教师观念的改变;教材的改革;教学模式的改革;考试模式的改变等几个方面来讨论高职高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参考文献:
[1] 肖英.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问题及改革[J];办公自动化;2010年04期
[2] 蔺多鑫.计算机应用基础分层教学改革初探[J];陕西教育(高教);2010年03期
一、教师观念的改变
教学观念是教学行为的前提和基础,任何课程的教学肯定都是由某些教学观念指导的,因此如果没有和我们现在的时代适应的教学观念,肯定老师们也就不能按照时代需要进行教学。当前,新课程改革已经处于全面推广阶段,但是在推广的过程中大家也遇到了一定的困难,例如,有一些教师很难将教学观念转变过来。那么,我们怎么才能将教师们的落后的教学观念转变过来呢,就成为当前所有学校面临的首要的问题。要想进行行动导向教学的真正改革,其核心人物是教师,故教师观念的创新是至关重要的。
二、教材的改革
教材是培养高质量技能人才的基本保证,教材不仅是教学的基本工具,同时还要体现出高职高专教育的特色。教材编写的好坏从一定角度反映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水平。我们现在教学中用的教材基本上是按照学科要求编写的,因此很难按现有教材组织教学,进行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改革。因此,要想真正进行行动导向教学改革,高职院校的教材就必须在以行动为导向的课程设计的基础上进行开发。同时,教材的编写也一定要符合我们现在高职高专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要紧紧围绕“以就业为导向”这个重点,遵照“理论够用为度”的原则,适时调整和完善教学内容,要摒弃传统的教材编写模式。
三、教学模式的改革
如今我们采用的大部分的的教学模式都比较陈旧,根本没有办法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虽然我们一直在提倡教师上课的时候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尽量能让所教的内容能够讲的更加直观,使课堂上的信息量能够加大,以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但是,教与学的关系还是“你教我学”,所不同的只是将教材上的内容敲到了计算机里,用大屏幕展示给学生,学生们还是没有成为课堂上的主体,仍然是以教师教为中心的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无论学生获取的知识还是信息的渠道都只能来自于课堂上的教师,但是教师却不能将学生们需要的所有的知识教给学生。我们的学生现在需要的是懂得怎么学习,怎么通过网络、书籍等信息渠道获得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实施行动导向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现有的高职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要内容,采用行动导向教学,可以很好地将理论与实践联系在一起。学生入校开始的所有课程的学习最好都是以行动为导向的。学生真正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在行动中学习,行动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全部内容,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的引导、组织、辅导、启发等,真正的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
四、考试模式的改变
在实施行动导向的教学改革使得所用教材、教学模式、课程设计以及授课方法都发生了改变的同时,我们的考试模式也应该有所变化。到底什么样的考试模式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能够真正适应职业院校的学生,真正能知道学生学到什么程度,是本篇论文要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可以说通过考试我们才能知道学生会了些什么,所以在教学中考试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实践操作能力,所以在考试方式的选取上应该坚持以下四点:
1.坚持考计算机基本操作为主,考计算机原理知识为辅。学习计算机的目的除了掌握一些计算机文化基础外,主要的目的是学会如何使用计算机,我们只能通过实践操作的考试才能很好的检验学生掌握的程度。
2.坚持分散考试为主,集中考试为辅。任何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都需要有一个过程,绝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提高得了的,因此为了能够督促学生在平时多练习,在考核的时候应该将重点放在平时的考核中,考核学生的学习过程。
论文摘要:20世纪80年代起,开展了行动导向教学的讨论,这对德国职业教育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成为德国职业教育改丰的方向。职业教育的职业属性要求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应尽可能与职业的工作过程保持一致性,行动导向教学可以实现这一目标,使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中就能够获得完整的职业行动能力。
1行动导向教学法简介
1996年德国的一次州文化部长联席会议首次提出“要以学习领域为基本原则组织与职业相关的教学内容”。这个决议在1999年正式颁布,它要求职业学校的教学计划要按企业生产任务的要求组织教学,要用职业行为体系代替专业学科体系,要求职业教育的目标要全面包含“知识、技能和关键能力”。因此,确定了应用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学习领域课程方案。从根本上讲,德国双元制的职业教育就是一种以“实践为导向”的教育,它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突出职业实践能力的综合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德国职业教育中一切教学方法选择、使用和评价的基本点。行为导向教学法是通过教学活动基本规律的理性分析,可以基本确定行为导向教学法对教育目标的适应性,其主要内容包括:大脑风暴法、卡片展示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项目引导法、兴趣小组教学法、模拟教学、引导文教学法等。
2使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意义
行动导向的教学强调:学生作为学习的行动主体,要以职业情境中的行动能力为目标,以基于职业情境的学习情境中的行动过程为途径,以独立的计划、独立的实施与独立的评估即自我调节的行动为方法,以师生及学生之间互动的合作行动为方式,以强调学习中学生自我构建的行动过程为学习过程,以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整合后形成的行动能力为评价标准。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互动,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定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要求高职教师不仅是一个高校教师,还应是高效的组织管理者、职业操作的教练员、有问必答的咨询师、探索创新的引路人。这对于我们目前大多数高职教师而言,无疑又是一次挑战。
3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旅游英语课堂的应用
3.1旅游英语教学的实用性
由于旅游英语教学必须具有实用性,使学生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流。因此,高职英语教师应摒弃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树立新的教学理念,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让学生们在课堂上真正地做到“思想和身体都行动起来”。职教教师要充当行动导向教学改革的重任,教师是行动导向教学的核心人物和关键所在,故教师观念的更新与意识觉悟是致关重要的。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行动中学习,变主导为引导,在教授理论知识,引导启发学生为什么这么做,还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法,只有行动与理论相结合,才能帮助学生更好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的职教教师不但是课堂的策划者奋还应该是有效的管理者,职业操作的教练员,探索创新的引路人,这是一种挑战。而我们的职教学生就则应改变以往那种被动的接受者的身份,成为主动学习的有机体。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挥自身主动性,多多参与教师设定的活动,在活动中寻找快乐,寻找成就感。师生关系不在是单纯的教学关系,更多的是合作关系,平等关系。
3.2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具体应用
(1)头脑风暴教学法是英语教学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大脑风暴法是将少数人召集在一起以会议的形式,对某一个问题进行自由地思考和联想,提出各自的设想和提案,也是一种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最多的思想和观点的工作方法。它能在最短时间内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去思考,在实际教学中,该教学方式能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学生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并对活跃课堂气氛,创造良好教学环境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采取头脑风暴时,教师尽可能鼓励欢迎更多的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而且不要马上针对学生的回答做出相应的评价,同时,教师也可参加到讨论的队伍中,引导鼓励学生想出更多更新的观点跟看法。学生则应积极参与到创造性思维中来,只是简单的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无须在意别人会不会提出批评。
(2)卡片展示法。运用卡片展示技术可以通过“书写讨论”的方式将学生引人交流的氛围。卡片展示法可以使每一位学生积极地加人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工作中去。通过添加、移动、拿掉或更换卡通纸片进行讨论、得出结论的研讨班教学方法。卡片展示法的突出优点是,可以最大限度的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克服谈话法不能记录交谈信息和传统的黑板上文字内容难以更改、归类和加工整理的缺点,在较短的时间里获得最多的信息。展示板上的内容既有讨论的过程,又有讨论的结果;既是学生集思广益和系统思维的过程,又是教师教学活动的结果。
关键词:工作过程 会计专业 行动领域 学习领域 课程开发
职业教育应与社会需求相衔接,根据学生将来就业岗位工作过程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来培养学生。笔者走访了多家行业企业专家,结合自己多年的课堂教学经验和顶岗实习带教经验,对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进行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开发研究。
一、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开发理念
课程开发是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高职会计专业课程开发必须服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突显以就业为导向的社会需求;秉承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关注学生就业前景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树立以会计岗位调研为起点,以岗位需求为先导,以典型工作任务为依托,以真实会计工作过程为载体,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以校企合作开发为纽带,配以行动导向组织教学的课程开发理念。
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开发流程
(一)确定会计职业岗位群,分析其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
课题组教师首先对企业进行了广泛深入调研。走访了开滦集团公司、唐山北大医药公司等企业,与行业企业专家座谈;通过电话、邮件形式对往届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调研内容包括会计职业岗位及其对知识能力要求、会计人才结构、会计发展趋势等。在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归纳出主要的会计职业岗位群为三个:出纳岗位、会计核算岗位、会计主管岗位;次要岗位群包括财务管理与分析、审计等岗位。继而,针对会计主要岗位群进行了典型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分析。
(二)归纳会计岗位典型工作任务,整合为系统化的行动领域
行动领域是与本职业紧密相关的职业情境中构成职业能力的工作任务总和,是基于工作过程课程开发的平台。在高职会计专业课程开发过程中,课题组对会计职业主要岗位群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进行了归纳整合,确定出款项及有价证券的收付与管理、日常业务核算、总账登记与报表编制、成本核算与分析、税务办理、内部稽核、财务管理与分析七个行动领域。
(三)转化行动领域为相应学习领域,分解学习领域为不同学习项目
课题组教师对行动领域所承载的相关知识和能力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了分析,确定与其相应的学习领域,具体为:出纳实务、会计核算实务、成本核算实务、纳税实务、项目审计、财务管理与分析六个学习领域,并进一步将学习领域分解为各学习项目。每个学习项目包含具体学习任务,结合任务驱动、小组合作等教学法,实现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一致。
三、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开发成果
参考文献:
论文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法 项目学习法 案例学习法 引导文教学法
行动教学法是一种基于实际工作的教学方法。该方法产生于英国,由英国的教授瑞恩斯(reginaldrevans)在20世纪60年代首先提出。随后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参与者通过小组讨论和再学习得到深入的思考,分享彼此的经验,最终提出解决方案。这种经验共享的方式,不仅能够得到创新的方案,而且可以帮助个人和集体更好地适应快速变化的世界。这种方法被认为是过去四十年里管理和组织发展中产生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笔者有幸参加德国继续教学协会与中国教育部联合举办的旨在培养职业教学老师教学方法,开发职业教学媒体的“媒体技术”项目。在德学习期间,笔者系统学习了行动导向教学法。以下是几个典型的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介绍。
1项目学习法
项目学习法又称项目教学法,目的在干提供更多的可能性让学习者更独立地组织自身,并更活跃地投入到教学过程。项目学习法由以下几个阶段构成:开始阶段:寻找并发现与参与者有关的一系列问题。第二阶段:将问题具体定位。首先确定一个针对问题的总体指导性目标。其次,提供初步的关于问题形式,计划和实验的行动引导介绍。第三阶段:勾勒行动和解决方案的基本原型。在这个阶段,参与者们需要更准确的阐明目标,通过制定计划来解决问题。第四阶段:模拟阶段。该阶段需要测试拟定解决方案的可能性,并检验解决方案是否可以顺利的执行。最后阶段:用实验性的检验来完成项目。如果需要在工作共享原则下进行平衡实现,那么执行计划或者实现结果。由此看来,项目学习法使参与者不仅能够建设性地投入到课程中,而且能够使他们参与到先前的课程计划中去。因此,项目教学法是以成果和实践为导向的,它有助于参与者学到更多课堂以外的东西,有利于将知识转化为实践。同时,项目学习法是面向问题的。项目学习法通过分析问题和更精确地陈述问题,以及通过寻找和模拟可选的行动途径,试图为问题或结果寻找一个解决方案。项目并不针对非真实的情境,而是针对符合实际情况并有主观或客观利用的情境。但是在项目学习法实施中,教师不仅需要有专业能力,而且必须在项目计划和决策过程中提供必要的帮助。
2案例学习法
案例学习法,又称案例教学法,是一个复杂的引导过程。其首要任务是发展解决问题的理念。在实践中最可能发现问题的各种情况,参与者必须独立地分析问题所处的环境,并且在团队工作中寻找解决方案。
案例学习法主要被划为三个阶段。在案例学习中,参与者在某种标准下对不同的方案进行严格的比较和选择。作为案例学习的基本条件,必须在寻找信息和获得信息之前辨析这些问题。初始阶段,参与者应该分析问题并且全身心投入到这个问题中去,以便为未来的工作打好基础。第二阶段是问题解决方案阶段。参与者应该搜寻不同的解决途径并且决定哪种方案、途径最为合适。最后一个阶段是评判方案。在小组中,参与者比较、讨论不同的方案,并且与其相似的实际解决方案作比较。这种比较有助于参与者更接近实际,同时有助于执行真实的评估,以便于在未来的实际计划中去运用成果。
有的学者再次将其过程细化,把案例学习过程划分为以下阶段:
介绍——信息——研讨——决策——辩论——评判。
从这些阶段看出,只是细化了阶段,在原则上还是基于上面三阶段的。案例学习法在方法上并没有受到限制,教师可以在各种变化中选择以安排自己的课程。
3引导文教学法
引导文教学法,又称引导课文教学法,是借助干预先准备的引导性文字,引导学习者解决实际问题。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引导文教学法通过行为实践和学术研究得以不断完善和扩充。下图为引导文教学法的课程流程:
l信息收集——2计划——3决策——4实施——5检验——6评估
l我们要做什么——2该怎么做? ——3决定工作方式以及与培训师交流、工作计划、引导问题——4分块逐项工作完成任务——5任务完成得符合专业要求吗?检验表格——6下次如何做得更好?与教师交流。
引导文教学法帮助学生更深入了解某个培训阶段,并且理解在这个阶段教学过程和工作过程的规则。一个完整的引导文教学通常包括:引导问题、工作计划、检验表格以及引导原则。
由引导文来加强对实际任务介绍的理解,包括所谓的引导问题。参与者在独立解决复杂问题时根据引导问题的指示来完成。参与者通过所提供的媒介和引导问题的引导,找出独立应对任务的知识和方法。这样有利于参与者获取知识并计划工作,更有利于他们做好应对未来实际工作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