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4 15:05:54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计算机审计应用,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计算机审计环境方面因素
计算机审计应用的开展需要有相应的环境条件作为基础,就实际来看,环境条件并不理想,成为约束计算机审计应用的瓶颈,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审计对象信息化程度低。基层审计机关要想对审计对象应用计算机审计,需要审计对象提供数据信息系统,但绝大多数审计对象由于思想意识、会计能力等因素影响,采取的依然是手工会计核算模式,业务数据信息系统没有建立,自然也就没有计算机审计应用施展的空间。
二是审计对象、范围有限。就信息化应用情况来看,虽然一些部门已经实现了较高水平信息化,比如工商、税务、房管以及公安等,但这些部门并非基层审计机关可以监管的范围;其他信息化建设程度较高的国有控股企业,比如电信、银行等,其審计监督权也不在基层审计机关手中,所以,基层审计机关的审计对象、范围是较为有限的,能够应用计算机审计的自然更少[1]。
三是部门信息缺少良好沟通。在信息化建设中,无论是企业部门还是政府部门中,都存在各行其是的情况,条块分割情况较为严重,部门间信息各自独立,缺少良好的沟通,加上对审计认识的不到位,许多部门不愿意将信息系统开放给基层审计机关,加上信息在工商、银行、电信、公安等分散的情况,都会增加信息获取的难度,审计过程的信息比对、分析受到影响,审计工作准确性难以保障,这也是影响计算机审计开展的因素。
(二)计算机审计人员方面因素
计算机审计是一项专业的工作,对技术水平有着较高要求,这就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工作队伍,但就基层审计机关人员情况来看,还存在许多不足,具体体现在:
一是缺少高端复合型人才,对于计算机审计来说,对审计专业、计算机专业的复合型人才需求较高,但实际中,基层审计机关这种人才是较为少见的,许多审计人员计算机水平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在这种情况下,虽然能够利用计算机完成一些基本审计操作,但无法充分发挥Access等软件全部功能,一些实质性审查工作开展受阻,需要计算机专业人员帮助,不仅降低审计效率,还容易因为沟通不到位等导致审计出现错误,所以,复合型人才缺乏对计算机审计的开展是有着较大影响的。
二是审计与计算机融合困难,审计工作是复杂、专业性要求较高的,基层审计机关的业务骨干需要经历长期的实践、大型审计项目锤炼,才能掌握良好审计能力,如此以来,其计算机学习的时间、时机都会受到影响,加上习惯于传统审计方法,对技术算计审计接受能力也有限;对于专业计算机人员来说,虽然计算机水平较好,但没有丰富审计经验,对于传统的审计理念、思路理解和掌握都有一定局限性,在将计算机与成熟审计模式的融合中遇到较多困难,无法形成高效、科学的计算机审计模式。
三是培训工作效果不到位,在信息化建设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基层审计机关也开展了各种形式的计算机应用培训,但由于在培训内容、模式以及人员本身计算机能力等方面的问题,导致许多培训都是走形式,并没有真正达到预期效果,许多人员只是记住了理论内容,并没有相应实践运用的能力,对计算机审计掌握水平并不理想,计算审计的应用自然无法良好开展。
二、基层审计机关应用计算机审计的有效对策
(一)加强认识,端正思想
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传统审计工作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社会现状,计算机审计是必然发展趋势。因此,基层审计机关需要加大宣传,阐述计算机审计的必要性与重要作用,将计算机审计列入重要工作内容中,在机关内部逐步推行计算机审计,淘汰传统的手工审计;对于审计工作人员来说,必须充分认识到此点,明白计算机审计的重要性、迫切性,端正自身思想,树立计算机审计理念和意识,主动积极的学习计算机审计相关知识,不断提升自身能力,以满足日后审计工作要求。
(二)做好审计工具建设完善
计算机审计需要有专门的软件、工作系统来提供良好工作条件,对于基层审计机关而言,应当做好会计软件功能的完善,使其满足审计工作的数据对比、分析等各项要求;同时,要制定、规范数据接口的标准,统一审计数据工作的接口,解决不同系统间无法数据传递的问题,为计算机审计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三)做好审计人员素质提升
高素质人才是计算机审计工作必不可少的,基层审计机关要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训,在了解其计算机能力的基础上,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对培训内容进行合理规划,最大程度保障培训的科学、有效,让审计人员计算机审计应用能力得到一定提升;同时,可以与高校间展开合作,培养兼具计算机专业、审计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促进审计人员素质提高,满足计算机审计的要求。
结语:
综上所述,应用计算机审计对基层审计机关工作效率、工作水平提升都是有着积极作用的,但由于各种因素影响,基层审计机关在计算机审计应用方面受到一定约束,妨碍着其审计工作的进步。因此,加强对这些瓶颈因素的分析,探讨相应的应对对策,是基层审计机关应当重视的工作。
【参考文献】
关键词:计算机;审计
计算机审计是各个行业的一种经济监督活动,它以计算机在各个行业的应用作为监督的重点。它是根据各个行业的法规和制度,兼顾计算机技术自身的特点,采用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对计算机参与各个行业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合规性、效益性、安全性、正确性以及参与各个行业经济活动的可行性和实施方案进行审核、鉴证、评价、监督、协调,并提出改进工作建议的一种监督活动。
1计算机审计的基本方法
(1)观察法。是审计人员深入基层行业单位或计算机中心机房现场实际观察业务操作程序,以核实规章制度贯彻落实情况的一种审计方法。
(2)顺查法。它是按照记帐程序,从原始凭证开始到帐表输出为止依次进行检查核对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能够按照业务发生的实际流程、记帐程序顺序地仔细进行核对,便于检查错误。在各个行业计算机会计、资金、融资、管理临柜应用系统中,这种方法是一种日常使用的普遍方法。
(3)逆查法。它是按记帐程序相反的次序,从审计输出报表入手进行检查的一种审计方法。这种方法,一般是在发现一疑点之后,再有重点、有针对性地查帐、查凭证。这是计算机临柜网点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
(4)详查法。就是对所有的凭证、帐表及记帐过程进行详细、全面稽查的方法。一般对重点项目或业务量小的单位,或已出现严重问题的单位审计时采用这种方法。
(5)抽查法。是对某一段时期内业务处理过程或某一部分业务进行审计检查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又叫抽样法,以重点抽查某一段情况为样本来判断全面情况。这种方法省时省力,效率高,在计算机审计中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6)审阅法。是通过审查和阅读有关资料,以鉴别资料本身及所反映的经济活动是否正确、真实、合法、合规、合理、有效的一种方法。用审阅法进行计算机审计时,应该做好如下几项工作:
――原始记帐凭证的审阅。
――原始开户凭证的审阅。
――机内流水帐的查阅。
――机内各种查询功能升级和功能审阅。
――总帐、分户帐审阅。
――结帐时的笔数、发生额、余额、积数的查阅。
――各种输出报表和输出传票审阅。
――已归入档案的各种凭证的审阅。
――冻结、挂失申请书审阅。
――解冻、解挂、提前销户申请书审阅。
(7)核对法。是以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资料想对照,以核实其内容是否一致,计算机是否正确的一种审计方法。这是计算机审计工作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在计算机资金、融资、管理、会计临柜系统中,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核对方式:
――记帐凭证与其经济用途,会计要素之间的核对;
――记帐传票与流水帐之间的核对;
――总帐与分户帐的核对;
――利息与积数或期限及利率的核对;
――今天帐务与昨天帐务的核对;
――余额轧帐单与分户帐的核对;满页帐与对帐单或与未满页帐的核对,与手工传票的核对;
――帐实核对,银企核对。
(8)综合打分法。这种方式就是采用询问法、观察法、比较法等方法,进行综合评价。具体作法是将审计要求制成打分表,对每一项工作给出满分标准,然后对实际情况进行评价打分,最后算总分。常规性审计或计算机应用的初级审计可以广泛采用此法。
2计算机审计人员参与计算机审计工作的特点
第一,计算机审计人员应参与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开发研制工作。
(1)在应用系统软件的研制过程中,研制人员必须考虑这些规章制度,核算法规,内部控制措施,使其控制实施步骤计算机程序化。计算机审计人员熟悉各个行业的各项规章制度,条规条法,以及各个行业业务的实际情况.
(2)审计人员参与研制工作,可以及时地提供业务及政策情况,及时发现指出问题,使之及时得到解决。避免因研制成功之后才发现问题,而不得不进行大工作量的改动。
(3)一个应用系统软件在研制成功之后,必须经过计算机审计人员的分析、研究、测试、实验之后才能付诸推广应用。审计人员通过对计算机应用软件的测试,提出意见,在技术人员的修改之后再测试,实验,直到基本上符合施加情况之后,作出正确评价,再使用推广。
(4)计算机审计人员参与开发应用软件也可以表达用户对开发的应用系统的意见,使得开发出的应用软件具有功能齐全,方便用户,严密可靠的特点。同时,也可以将领导部门对该应用系统的要求、意见贯穿到研制工作中去。
第二,计算机审计人员必须充分了解计算机应用系统软件在帐务处理上与手工系统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1)手工帐务系统是一种已经成熟、具有相对稳定性的帐务处理系统,它充分地反映了各个行业帐务之间的核算关系。在进行计算机应用系统软件的开发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必须通过调查研究,将这种手工帐务系统通过模拟使其变成计算机语言能够描述的机器帐务系统。因此,这两种帐务系统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
(2)在明确了帐务处理关系之后,为设计方便,以及便于用计算机语言描述、实现,因而在进行机器系统设计的过程中,往往采取了一些中间的过渡系统,来承担应用系统软件在实现业务时应该具备的一些功能。这就使得计算机软件在核算关系上有一些具体的细节,并不与手工核算关系相一致。计算机审计人员必须充分地了解这些区别,以便于判断这种系统设计是否符合各个行业管理制度,并理解这种设计与手工系统相比所作的融通和改变。只有充分了解了这些区别,才能对于系统运行后所可能产生的结果有正确的认识,因而,才有可能正确地进行审计,完成审计任务。
(3)在通常的手工系统核算关系上,由于记载帐簿以及处理过程的直观性,往往使得我们忽视了一些较为有效的理解方法,计算机系统在软件设计中大量使用了流程图,通过流程图来反映软件系统内部各个文件、变量之间的核算、过渡关系,这种流程图也使得计算机软件系统内部关系比较清楚,便于实现和理解。计算机审计人员要学会识别流程图和绘制流程图,并通过流程图,来理解软件系统在实现系统功能时与手工核算系统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因而更好地发挥计算机审计的作用。
第三,计算机审计人员必须理解和熟悉计算机应用软件系统中的文件体系和变量体系。
(1)在手工帐务系统中,作为记入帐务以及核算关系的载体的帐簿、报表、帐卡,在计算机应用软件系统中,通常被设计成为各种充当相同、相似、相近功能的文件,这些文件成为计算机系统中帐务及核算关系的载体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审计人员在履行计算机审计任务时,必须明确应用软件系统都使用了哪些文件,各个文件中项目的设置及其之间的关系,每个文件承担了哪些(个)手工帐簿的哪些(个)功能,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2)手工帐簿、报表、帐卡中每个数据项都有明确的称谓及经济意义,在计算机应用系统软件中,这些数据项被设计成各种类型的变量来承担实际数据项参与核算任务。审计人员为了作好计算机审计工作,必须充分了解变量体系,理解各个变量所代表的经济意义及变换功能。通过理解变量来理解系统是怎样来实现核算关系的。
(3)机器帐务核算处理是通过各种运算符和运算函数对变量的处理来实现的,审计人员必须认真研究各种运算关系,从而充分评价系统功能,并理解系统核算关系。
第四,计算机审计人员要参与计算机应用软件系统在投运时的数据移植工作。
(1)一个完整的应用软件要在各个行业业务中发挥作用,必须进行数据移植工作,即将手工帐卡、帐簿、帐表上的数据移植到机器系统的文件中去,这是计算机应用软件应用的第一步。在移植之前,计算机审计人员应参与机器安装、线路铺设等工作,并对各项设施按照要求进行安全审计,从而熟悉布线规律,并便于在今后长期审计中坚持原则。
(2)虽然计算机应用软件是根据实际需要编制设计出来的,但是在推广应用时,由于实际情况千差万别,因而在数据移植时,为了使实际数据正确地移入机器,往往要对那些不适合机器程序设计情况的数据,进行一些适合情况的修改,对帐务系统进行必要的组织、调整、整理准备工作,计算机审计人员参与数据移植工作,一方面熟悉这种准备帐务的工作,另一方面也便于今后审计工作的开展。
(3)数据移植是手工帐务向机器帐务的转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原始的手工帐簿数据被直接移入机器,可以非常直观地看清楚手工帐簿与机器帐簿即文件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因而强化对机器帐务核算原理的理解,
第五,计算机审计人员运用计算机应用软件,学会阅读计算机打印的各种报表,输出的各种凭证,识别原始手工传票数据,增强鉴别理解帐务核算的能力。
(1)计算机审计人员要学会运用计算机应用软件。计算机审计事实上是对各个行业应用计算机的过程进行审计,如同审计人员必须熟悉手工帐务一样,计算机审计人员必须首先使用计算机系统来处理各个行业业务,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做好审计工作。
(2)各个行业业务使用计算机之后,各种帐、卡一般以计算机输出为主,有些输出结果在形式上与手工帐簿具有很大的不同,因此,计算机审计人员必须熟悉计算机输出的各种信息(包括屏幕信息和打印机打印的信息),并透过各种输出信息来识别和判断手工传票输入过程及机器内部的处理过程,从而达到对计算机应用情况进行正确审计的目的。
3计算机审计工作质量的检查和控制
为了保证计算机审计人员的工作质量,也要对计算机审计工作进行控制和检查。控制和检查主要有以下形式:
(1)责任控制。计算机审计管理,应该根据各个行业计算机应用范围,确定审计领域,建立目标管理机制,建立责任制,明确各个计算机审计人员的审计范围和责任,在制定审计计划时,将审计项目分工落实到每个审计人员,项目中每个细节都应在审计方案中列表明确,以便检查。审计部门负责人应该按照审计任务书对各个审计人员完成任务情况进行全面检查。
一、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优势
1.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使用有助于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降低审计成本。它的运用既提高了审计的正确性与准确性,也使审计人员从冗长乏味的计算工作中解放出来。计算机的优势在于能对数据进行高速、正确地运算处理,目前奔腾Ⅱ处理器的运算速度已达到上亿次每秒,而审计工作的对象正是以数据为基础的财务及其他资料,因此正可利用计算机的高速、正确性来辅助审计,以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降低审计成本。另外,许多手工审计方式要求审计人员做大量冗长乏味的计算工作,在某些情况下,可以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使这些步骤达到自动化,而审计人员可以集中注意于那些需要专业判断的部分。
例如,对企业材料成本差异的核算进行复核。由于材料成本差异核算具有连贯性,某一月的材料成本差异率的错误会影响到以后所有月份差异率的数值,若审计人员发现企业某一月的差异率有误,用手工的方式对以后月份的差异率作重新计算是非常繁琐的,而采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只需输入当年年初的差异率和每月材料的借贷发生额(剔除每月材料所摊的差异),在Excel等应用软件的帮助下即可对企业全年每月的材料成本差异率和差异额进行重新复核,在企业将材料分类进行差异率核算的情况下,该方法正是“一劳永逸”,更显方便。
2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使用可帮助审计人员扩展审计的范围。目前企业会计电算化日趋普及,其所应用的会计电算化软件也多种多样,根据国家有关法规规定,商品化会计电算化软件必须符合一定条件并通过鉴定,但在实际应用上亦存在种种以书面资料为审计对象所无法解决的难题。例如,有的企业采用的是自行开发的或其他尚未通过鉴定的会计电算化软件,其本身可能存在一定缺陷,不能或不能充分以书面形式提供审计所需的资料,有的企业采用的软件虽然经过了鉴定,但在使用时由于操作或其他原因亦存在同样的问题。而通过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可以直接对企业全部的会计资料进行审计,无论其资料是以书面形式保存还是储存在计算机系统的磁媒介或其他储存器中。由此,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可使审计的范围由书面向其他媒介扩展。
3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具有相当大的机动灵活性。在企业采用会计电算化的情况下,运用该技术能使微型计算机在一位审计人员的控制下就能对会计事项进行全面、迅速、经济、有效地分析。而目前便携式计算机的广泛使用、应用软件的推陈出新更使计算机辅助审计如虎添翼,更灵活、方便地应用于各种场合、各种状况。
二、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应用的范围及方法
1评价企业采用的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内在风险
对采用会计电算化的企业,审计人员首先要评价软件的内在风险。目的在于确定审计人员依赖这些软件控制的程度,以减少为检验系统执行而进行数据实质性测试的范围。经评价验证,在内在风险较低的情况下,更可缩短审计时间,减少审计成本。具体方法有:
A分析系统的方法。具体操作为:先剔除会计电算化软件中较多的数据库文件,仅对软件中的重要程序模块进行解剖,阅读数据处理的流程,分析程序的逻辑结构。目的在于确定程序是否能可靠、稳定地运行;程序的各种功能是否都能实现;程序的数据处理、数据生成是否正确;是否能满足会计处理的各种需要。该方法的优点在于可发现软件本身存在的根本问题,可确定企业会计核算基础的可靠性,目前亦有众多的反编译工具或其他软件可帮助审计人员对程序进行分析研究,但其难度在于审计人员必须具备相当丰富的计算机软硬件知识,且多数商品化会计电算化软件都经过各种方式的加密,这亦成为实施该方法的一大障碍。
B选样测试系统的方法。审计人员首先建立一包含一个月基本会计资料的数据库,然后输入到会计软件中,根据其核算处理后输出的结果判断软件的可靠性。当然该数据库中必须包含一系列的“错误”。“错误”是指不相关会计科目的分录(借贷双方为通常情况下不应有勾稽关系的会计科目,例如银行存款和盈余公积)、不可能的科目余额(例如至测试结束现金出现贷方余额)等。输入“错误”可测试出软件对“错误”是否识别、如何处理。
C评价数据安全性的方法。审计人员可对数据安全性的各个方面进行测试。例如,软件中凭证的制作是否采用二次输入的方法以确保凭证输入的正确性;软件是否已设置在软件运行中,对已输入计算机的凭证不能直接进行修改,而应通过红冲等其他修订的方式;软件是否能对数据进行备份,备份的方式是否安全(备份的安全性主要指在存储媒介溢满的情况下,是否能提前向使用者发出提示)等。
通过数据测试及评价数据的安全性能直观地反映出该会计软件各方面的性能,更可判断出使用该软件的内在风险。使用该二种方法的主要障碍在于:由于会计电算化软件的不断发展,更新升级,软件的内在风险也在不断降低之中,对于审计人员来讲,现被测试的计算机程序的版本是否与企业在前段时期内所使用的一致,这是很难检验出来的,这意味着审计人员较难确定前后软件版本内在风险的差异。另外,该方法对单机版的会计电算化软件较为适用,对网络版软件来讲存在一定难度。
2验证会计资料总体的完整性
在企业采用会计电算化的情况下,可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来验证会计资料总体的完整性。常规审计中极少对企业会计资料总体进行验证,至多对某一会计科目进行帐帐、帐表核对,而事实上该项工作同样重要。参见《上海审计》1997年第2期上《不应忽略对帐帐、帐表的核对》一文。该文作者对某企业的其他应收款的七、八十户明细帐户进行了汇总核对,工作量较大,而在一台486DX2-66的微型计算机上,汇总中型企业一个月全部的会计凭证资料仅需几十秒,对审计人员来讲,手工完成此项工作几乎是不可能的。验证的具体方法为:
首先,根据企业年初或月初的会计科目余额,确定会计凭证总体的初始年、月初余额,并输入计算机中。
其次,将企业当年或当月的会计凭证库进行转化,将企业会计凭证库转化成审计人员熟悉并能操作的格式,目前有众多的应用软件都能达到这一目的,转化好的会计凭证库需要作进一步的调整,仅保留需要的数据以加快运算速度。例如对会计凭证库中的一级科目名称、借方金额、贷方金额等予以保留,而剔除摘要、二级科目名称等。审计人员再进行汇总计算以得出当年或当月会计科目的发生额。
最后,将年、月初余额与发生额相累加并以报表的形式输出。由此,审计人员可与企业的年报或月报相核对,以验证总体的完整性。
3协助审计人员进行统计抽样
近年来,一种建立在科学理论基础上的,已通过国际审计界广泛实践证明的以制度为基础的审计方法已逐步应用于我们的审计之中。该方法在符合性、实质性测试中都运用到统计抽样,而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正可在此领域大显身手,具体方面有:
A运用于审计日常抽样的编码工作。一般情况下,无论是否采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都可选取随机数(运用随机数表),再转化为审计总体的编码,但其工作量大而枯燥。而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仅需几秒即可完成随机数的产生及所有的编码工作。
B方便地运用于审计抽样。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在决定恰当的抽样方法及规模、选择样本及评价方面都能使审计人员得到帮助。从总体中抽取样本时,对审计人员来讲最关键的是所有总体中的项目都能被客观地抽取,而采用恰当的统计抽样方法能避免抽取无代表性样本的风险。在统计抽样中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可达到迅速、客观、公正的目的。
应用举例:在对某企业的审计中,笔者用Foxpro编制了一运用PPS抽样的程序,能自动地完成从数据编码转化、选择输出样本到分析判断的所有工作。程序运行中首先要求审计人员输入运行参数(可靠性程度、精确度上限和估计错误率),再读入所抽样的数据库并由审计人员确定抽样的字段,其余工作即可由计算机自动完成,抽样的具体数据及结果详见《上海审计》1996年第六期《审计风险控制及审计抽样法在企业资产负债损益审计中的运用》一文。
4关键样本及高价值样本的隔离
对企业而言,大量的会计处理是日常性的事务,如报销、成本结算、费用结转等,而审计人员所关心的是一些关键的会计处理,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能对企业的会计数据库进行分析,确认及打印出在某段时期内高价值的和关键的样本,人工分析并全部隔离出这些高风险的交易事项常常是不可能的。所谓的高价值及关键样本主要指不相关的会计科目;单笔金额超过审计人员预先设定数的样本,如单笔金额在一万元以上的现金收付;不常变动的会计科目,如资本公积等。审计人员在风险控制的基础上,对关键样本及高价值样本进行重点审计即可满足一般审计的需要。
5日常会计资料的分析及计算
现代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对企业的会计资料进行较多的分析,而这正是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专长,例如对企业的应收帐款帐龄进行分析,当前众多企业的应收帐款金额居高不下,在企业应收帐款电算化的情况下,可以很简单地得到分析结果,而手工输入再由计算机汇总亦很方便,难以想象全部以手工方式来操作的难度;另外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亦可运用于审计日常的计算工作,例如上文谈到的材料成本差异核算的复核。
6审计文书及审计项目管理
审计人员亦可运用办公自动化软件进行审计文书管理,如审计通知书、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审计计划、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档案均可由计算机协助处理,方便日后的查询及调阅。例如,在对某公司的审计中,我将全部的审计工作底稿均输入到计算机中,在编写审计报告时仅需调用底稿文件、稍加修改即可完成。而目前多媒体的应用、计算机外设的增多能使计算机将图象、声音、动画、视频等转化为数字处理并存储,由此满足了审计各种方式取证的要求,更为审计工作的无纸化开创了广阔的前景。
关键词:巴雷特曲线;计算机审计
中图分类号:F239文献标识码:A
一、计算机审计
计算机审计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对进行经济业务管理与会计业务核算的计算机系统进行审计,即计算机系统是审计的对象;二是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即计算机作为审计的工具,它是在信息化环境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传统审计学、管理学、行为科学、系统论、数理统计等科学相互融合、渗透而产生的一门崭新的审计学科,是基于计算机进行的审计活动,包括系统审计和数据审计,它是计算进入会计和管理领域后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科学,是计算机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是审计科学、计算机科学与电子数据处理技术发展的结果。
二、巴雷特曲线的定义
巴雷特曲线是1879年意大利经济学家巴雷特在研究社会人口与财富的占有规律时发现,占整个社会人口比例很小的少数人,却占有社会财富的大部分;而占整个社会总人口比例很大的多数人,却占有社会总财富的极小量,呈现不均匀分配的规律,他把这种现象所反映出的人口与财富的关系概括为“重要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并依据统计数据把这种关系画成直观排列图,从而得到一条曲线,人们称之为巴雷特曲线图。
三、巴雷特曲线在计算机审计中的应用
(一)在计算机审计中,巴雷特曲线对审计人员管理体系的应用。在计算机审计中,由于会计信息以磁介质进行存储,不同于以前全部纸介质记录,这样磁介质的稳定性将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安全和可靠程度,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保存容易造成信息的丢失,应用计算机审计的企业应有良好的、完善的管理制度。这主要包括安全保密制度、档案管理、系统软件和硬件数据控制、系统的维护管理、软件评审等诸多方面的内容,没有一套规范良好,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再好的软件也无法得到很好地应用。
1、要明确问题。例如,某软件公司共有职工400人,分布在管理安全保密部门、档案管理部门、系统软件和硬件数据控制部门、系统的维护部门、软件评测部门这五个部门,人力资源现在的价值是其未来预期服务年限内盈利的贴现值加预期服务年限内工资支出额贴现值之和,即包括劳动者为自己创造的价值和为社会创造的价值。
2、确定必要的数据。例如,软件公司现有职工200人,在这五个部门的预期工资和盈利五年内的贴现总值及人数如下:管理安全保密部门36人,创收50万元;档案管理部门24人,创收40万元;系统软件和硬件数据控制部门40人,创收25万元;系统维护部门60人,创收15万元;软件评测部门240人,创收5万元。
3、绘制表格。(表1)用表格分类的结果在坐标图中绘制分类图,绘制时以人数累计百分比为横坐标,以价值累计分比为纵坐标。通过图示的分类结果直观又清楚。
4、确定主要、次要、最次要因素。根据巴雷特图确定主要问题、次要问题和一般问题的方法:对应于累计百分比0~80%折线下的问题为主要因素,对应于80%~90%折线下的问题为次要因素,而90%~100%折线下的问题为一般因素,从而确定优先加以考虑。将结果绘图。(图1)
在计算机审计中对于图1中属于“重要的少数”类要重点管理;同时,对这一板块还可以再用同样的方法以职务执行能力或者学历标准进一步进行细分,划分为重要A层、重要B层、重要C层三类,被划分到重要A层内的人力资源必然是企业的稀缺资源,是决定企业未来其他资源增值的关键因素,这些人的核心地位必须通过工资、奖金、职务晋升等各种待遇明显地体现出来,以保证其稳定性。但是,对位次要类的工资待遇最低应有一个界限,要保证其生活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
(二)在计算机审计中,巴雷特曲线对审计人员评价体系的应用。实现会计信息系统后,原来通过制定一些原则来进行内部控制,执行上有一定的人为因素,审计时除了查看内控的一些书面文件外,只能依赖于对人员的执行情况的分析,而如今更多的通过财务软件中的权限设置、口令等来实现人员职能的相互牵制,对于会计人员能力和素质的评价和考察成为审计不可缺少的部分,因而内控评价将侧重于对财务软件的安全与控制,同时也对审计人员采取新的评价方法和程序提出了要求。因为这种先进的会计信息系统要求财务人员必须具备与其工作系统相适应的能力,使其能对会计信息系统做到适当的维护、控制,从而能为其安全可靠提供一定的保证。因此,对于信息存储介质的安全可靠审查评价成为一项全新的审计内容,而规范使用计算机审计的企业中人的行为,并将制定的制度切实有效地实施是评价的中心。
为了使巴雷特曲线原理在计算机审计中对审计人员评价体系产生理想效益,在应用时应注意两点:
第一,从全局出发,处理好重点与非重点的关系。我们分析的目的是为了使有限的力量投放在价值大的对象上,保证重点,照顾一般,通过排列分成的三大类,是从管理的角度出发,而不是就各类人力资源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所起的作用而言。要讲整体效益,任何企业在生产经营中这三类人都缺一不可,高能低用必是人力资源的浪费,而低能高用则一定会造成其他资源的浪费。所以,要用系统的思想从整体出发,科学合理地配置与管理人力资源。
第二,搞好工资的统计测算,为人力资源价值估计提供可靠依据。对收集到的工资统计数据和相关资料结合起来,用发展的眼光去分析、计算、调整,然后根据工资测算值去合理地预计不同对象对应的收益值,为明确分类指标与定量化的界限提供科学依据,从而保证人力资源分类管理的科学性与严密性。
四、总结
我国的计算机审计开展刚刚起步,应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相挂钩,同时也应全面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针对我国计算机审计现状,第一次将巴雷特曲线概念应用到计算机审计中,对企业管理制度的管理和人员评价的系统做了一个宏观的描述,从而对巴雷特曲线在计算机审计中的应用有一个直观而有效的理解,希望能对计算机审计有所促进和提高。
(作者单位:1.新乡学院信息工程学院;2.新乡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杜必强.人力资源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J].会计研究,1997.12.
当前我国计算机辅助审计模式已经取得较为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当前受限于技术以及人才储备等因素,计算机审计技术还是存在一些不足,需要对现存问题进行修正。不过当前各行业都已经开始进行信息化建设,为审计行业行业带来大量经验,所以计算机审计技术今后会获得更好的发展。
1当前计算机审计应用现状
1.1软件设计存在缺陷
当前的审计过程中,需要充分参考各类参数和因素提升科学性和准确性,这对审核软件提出很高要求,但是这些因素在当前的审计软件中并未得到体现。软件设计和运行过程中,一些审计公式的表述晦涩难懂,让审计人员无法有效使用审计软件提升工作效率,另外审计软件使用过程中,需要扩宽使用范围,当时当前的审核软件在这一点上存在不足,导致专业的审核软件应用范围较窄,影响了审计软件行业的发展[1]。并且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各种新兴行业的崛起也为审计行业带来的新的审计内容和挑战,但是当前的审计软件未能涵盖这些新兴行业,未对审计模型进行修改,导致审计软件无法完全满足审计要求。
1.2专业人才储备不足
当前审计行业专业人才储备不足,这种专业人才涵盖两个方面:(1)审计人才。在操作审计软件时,审计人员能够对整个审计流程有深入了解,并对所审计的内容有足够认识,同时结合各种相关领域的知识进行审计,从而得到正确的审计结果,但是目前审计行业中审计人才较为缺乏,导致审计过程效率低下[2]。(2)复合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可细分为两类,其一是编程复合型人才,其二是审计复合型人才。由于审计行业的特殊性,进行程序编写时编程人员必须对审计行业有深入了解,结合各类审计模型和算式进行程序编写,但是当前这种复合型人才稀缺,导致审计软件存在大量设计缺陷,降低审计效率。审计复合型人才是指对计算机技术、审计行业、相关行业以及财务知识都有深入了解的人才,这种人才能够在审计行业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当前这种人才也较少,影响行业发展。
1.3相关规定建设不全
计算机审计与传统的审计方式有很大区别,并且计算机行业其自身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会在审计机构与被审计企业间产生不信任感,并导致双方职责分工不明确,降低审计效率乃至审计无法进行,这些都需要通过相关规定的建设来规范并指导行业。但是当前行业中的相关规定建设并不齐全,导致审计机构与被审计企业间缺乏详细的责任分配制度,双方交涉进度缓慢。另外计算机行业发展中,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一直被关注,但是没有被从根本上解决,由于当前的相关规定未制定制度对计算机导致的损失进行责任划定,导致被审计企业对计算机审计缺乏信心,影响计算机审计技术的发展。
2计算机审计应用的发展趋势
2.1审计功能集成化
审计行业在今后的发展中,行业的科学性、规范性以及参考领域都会逐渐提升,充分提升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而计算机审计技术要能够满足今后的发展要求,审计软件需要在现有基础上进行升级,升级主要涉及以下方面:(1)增加软件涵盖功能并集成。现有的审计软件功能上存在不足,降低审计的准确度,所以审计在今后的发展中,需要能够进行多领域的信息收集和分析,充分涵盖软件所需涵盖的功能,并将这些功能进行升级,满足人性化设计要求。(2)提升软件应用便捷性。当前的审计软件应用中未考虑操作便捷性,导致审计人员使用软件时效率较低,这与审计行业今后的要求相背离,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软件设计时不能满足人性化要求,故而在今后的审计软件设计时,将会提升软件使用过程的便捷性。
2.2应用范围广泛化
当前的专业审计软件应用范围狭窄,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审计软件的发展,同时由于各行业审计中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进行审计时需要根据行业需要进行一定的变化,这种分散的审计制度导致行业内部缺少交流,降低行业发展效率。然而随着互联网行业和软件行业的发展,计算机审计在今后的发展中会逐渐推行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不但能够加强行业内部交流,并能够与各类被审计行业进行充分联系,制定出一套符合整个行业发展的规章制度。另外当前我国的各行业也已经开始了信息化建设,这就导致各行业能够与审计行业进行更好地连接,实现审计过程的高效化和审计领域的广泛化。
2.3人才培养规范化
由于计算机审计技术涉及编程复合人才和审计复合人才,为了能够让计算机审核技术在审计行业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在今后的发展中将会深入培养这两种复合人才。对于编程复合人才,将会在招聘到符合要求的编程人员后进行审计知识的教育和培养,让其深入了解审计行业,从而以审计行业的内涵与核心为基础进行软件设计和编写。对于审计复合人才,在教育过程中应该对其计算机审计软件的使用能力进行培养,使其对各类审计软件有足够了解,同时教育的领域还涉及行业知识、财务知识等方面,让其能够更好胜任审计工作。
2.4数据分析智能化
在审计过程中,需要结合各种数据以及行业信息进行审计,保证审计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这就需要进行大量的数据分析,并从这些数据中发现总结规律,与审计过程结合,得到审计结果。在今后的发展中,计算机辅助审计系统将会独立进行各种被审计行业的信息收集,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发现并总结这些信息和数据间的规律,对审计过程进行指导。在数据分析过程中,数据分析系统需要能够按照人类的思维模式进行数据总结和分析,满足数据分析的智能化要求。综上所述,当前的计算机审计存在软件设计缺陷、人才储备不足以及制度建设不全等问题,这些问题会对计算机审计造成不好影响,减慢了行业发展速度。在今后的发展中,将会通过软件功能集成化、人才培养规范化等方面对以上问题进行解决,促进行业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 计算机 信息系统 银行 审计
一、计算机对银行审计工作的影响
计算机信息系统在银行系统中,能有效的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能有效的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加快数据的统计,并且能形成有效分析数据处理的结果,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审计的速度产生的影响
运用计算机,能有效的提高提高审计的速度,在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数据处理,能有效的分析在此环节下商业银行的数据异常,比运用手工进行审计要大大的提供工作效率,而且能提高数据的准确性。
(二)对审计对象的载体能产生影响
运用计算机系统后,审计的对象由会计凭证、报表、账簿和各种资料转变成了电、磁信号的形式的虚拟数据,大量会计数据保存在计算机系统中,但是若全部采用计算机系统来进行会计工作,也很难收集相关证据,容易伪造,而且留不下任何痕迹,所以在运用计算机进行审计工作的同时,也得查看相关的纸质凭证,不断补充新的审计方法和审计手段提高审计的要求。
(三)对审计内容的影响
在计算机系统下进行审计工作,大部分数据的分析可由计算机系统来完成,审计师进行审查时,完全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顺查、逆查或采用抽样的方法进行审查。但在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制作凭证、登账及报表编制,全部由计算机系统按一定的程序指令完成,手工系统下的传统审计线索在这里消失了。为了能有效地审计计算机信息系统下的会计数据,除了制定一些规章制度外,还必须在会计软件系统的设计和开发中提出审计要求,以便这些系统在会计核算中能留下新的审计线索。根据审计线索来进行相关的经济业务,以收索审计证据,
(四)对审计技术和审计方法的影响
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特点决定了审计技术应当相应改变,手工审计技术仍是有效和必要的,但是,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效率则更高,有时甚至是必不可少的审计技术。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被审计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变化,使审计方法也产生较大变化。对会计资料所进行的实质性测试包括:1.处理实际数据文件的实质性测试方法;2.不处理数据文件的实质性测试方法:3.处理模拟数据文件的实质性测试方法。
二、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审计计划的制定和工作
(一)充分了解计算机信息系统
充分了解计算机信息系统是审计师在计算机信息系统下执行所有审计工作的前提。审计师在用计算机系统进行审计的时候,应该充分了解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特点,程序设计的原理,组织结构,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复杂性,在计算机信息系统中,被审计的商业银行应该建立自己的组织系统,包括软件的设计,人员的配置,网络系统的设置等等,在审计的过程中,做好数据的处理和储存、输送,大大提高审计的工作效率。
(二)充分了解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
如果被审计商业银行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对会计报表整体有重要影响,审计师还应当了解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并考虑其对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评估的影响。对计机信息系统环境的了解,除上述对系统本身的了解外,还应了解下述内容:1.被审计商业银行对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利用及态度。如系统是由被审计商业银行购买并经确认证明或自行开发,被审计银行对系统的开发、维护、使用的态度等。2.同行业或单位所处当地企业间的比较。与同行业或单位所处当地环境中的系统使用相比。被审计银行计算机信息系统使用及信息技术状况的趋势。3.被审计商业银行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及其环境最近的变化及计划中的变动。如系统开发、改变计算机信息系统、改变技术平台领导者或经营方向等。4.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风险的性质和内部控制的特征。
(三)利用计算机系统确定审计的计划内容
利用计算机系统确定审计的计划内容,对搜集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审计师认真分析研究,通过计算机系统确定审计的重点内容,制定审计计划。审计计划的基本内容包括:1.电子数据处理系统审计的范围、目的、重点和起讫时间;2.被审计商业银行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概况;3.审计项目的安排、内容和各个项目的具体要求;4.审计工作的方式、审计步骤、组织分工、时间进度和日程安排;5.运用审计方法以及审计工作中应注意的事项和问题。
(四)运用计算机内的相关系统开展审计工作
了解了计算机系统的结构和软件的运用后,运用计算机内的相关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提出相关的数据和会计数据进行对比,通过制定的审计计划,一步步的根据相应的计划开展审计工作,报表和相关数据的处理均可通过计算机系统进行有效的处理。
三、总结
计算机在银行系统的审计工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充分做好计算机会计软件的工作,考虑到审计工作的需要,指定关于何时,何处怎样检查电子数据功能的计划,包括各项数据的处理。充分发挥计算机系统内软件的作用,从了解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组织构造,到了解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到最后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审计工作的计划和施行。相信在以后的社会发展中,计算机也会等到进一步的发展,利用计算机进行商业银行的审计工作将会变得更加实用和方便。
参考文献:
[1]张沁,姜华.浅谈当前商业银行计算机审计存在问题及对策[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11,(05).
[2]赵文强.利用计算机开展银行贷款五级分类真实性审计的方法[J].科技致富向导,2011,(17).
[3]陶玉兰.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在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中的应用[J].审计与理财,2010,(08).
摘要:计算机的辅助审计在税收征管审计中的应用和创新建立了更为方便快捷的审计方式,从而带来了税收征管审计的创新和改革。通过对计算机技术在税收审计中应用的必要性和优势进行了有效的分析。在对计算机辅助在审计工作中的现状分析基础上建立具体而有针对性的计算机辅助的应用措施,为最终建立税收审计制度的持续发展和该机模式提供条件。
关键词:计算机 辅助 审计 税收征管 应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的技术应用正逐渐向各个管理领域扩展,由于会计电算法的逐渐成熟和发展,会计工作也在相应技术的发展之下改变了传统的手工记账以及算法,通过计算机的应用实现了对会计算法记录进行收集社整理。审计工作的计算机辅助审计能有效实现会计电算法的推广和应用,从而实现电算法与计算机审计技术的同步发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技术的普遍应用能有效提高工作和信息处理的效率,从而提高了工程项目的经营管理效率。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应用和推广能促进审计工作向规范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
1 计算机辅助审计应用对税收征管审计的影响
1.1 计算机辅助审计实现了审计工作的现代化发展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计算机应用扩展到了信息管理和交流的各个领域,电算法的普及和发展致使传统的审计方法难以满足现实的需要,应实现审计方式的创新,实现审计工作的现代化发展,实现审计效率的有效提高。可通过计算机进行各种审计工作中的抽样检测、经济指标、经济定量的分析以及相应货币值的计算,而这些繁琐的计算过程在计算机辅助系统中得到了简化,通过计算机实现实现了现代化的发展模式。
1.2 促进了审计工作的规范化
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发展能促进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发展,通过对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发展实现了审计工作效率的有效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以及审计部门的管理水平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发展。审计具有较广的工作范围,其所遵循的法律法规以及政策性文件较广,内容复杂,在具体的审计工作中将耗费较多的时间在资料的查找上。计算机辅助技术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能建立规范的审计资料的组织,提高资料查找的效率,并且能通过各种考核和审计相关软件实现对整个工程项目的计算,从而有效提高审计效率,也能建立有效的资料收集和整理的模式。
1.3 优化审计步骤和审计方式
传统审计内容基础之上,审计工作包括会计电算系统流程的优化和发展。审计工作中,计算机技术的辅助作用能优化审计工作的流程步骤,以及对审计方式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和发展。审计工作应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实践过程中建立不断发展和优化的审计工作的发展模式,在建立了规范化的审计工作基础之上实现了审计工作的持续发展和进步。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应用也能有效拓宽审计工作的范围,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扩大了审计工作的范围,充实了审计工作的内容。实现了审计工作信息资料管理向信息系统安全性、整体系统性以及内部控制等管理方向的转变。
2 计算机辅助审计工作内容
2.1 基本审计业务处理
计算机辅助审计能实现基本的审计业务的处理,包括Excel、Foxpro、Word等表格、数据库、文字等的处理和规范化实现了基本的信息处理的基本审计功能。同时审计人员也可根据具体审计工作的实际需要,编写简单的程序,实现对审计数据的处理,如计算、复核以及分析处理数据,从而建立高效的审计运行模式。计算机中的电子表格能实现简单的数据收集和处理核对,如工资表的审核以及固定资产折旧处理、材料成本差异等数据的分析和对比;通过办公文字处理软件建立了电子资料,建立了共享的信息和数据处理模式。从而能建立优化的
2.2 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的应用
论文摘要:计算机的辅助审计在税收征管审计中的应用和创新建立了更为方便快捷的审计方式,从而带来了税收征管审计的创新和改革。通过对计算机技术在税收审计中应用的必要性和优势进行了有效的分析。在对计算机辅助在审计工作中的现状分析基础上建立具体而有针对性的计算机辅助的应用措施,为最终建立税收审计制度的持续发展和该机模式提供条件。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的技术应用正逐渐向各个管理领域扩展,由于会计电算法的逐渐成熟和发展,会计工作也在相应技术的发展之下改变了传统的手工记账以及算法,通过计算机的应用实现了对会计算法记录进行收集社审计工作的计算机辅助审计能有效实现会计电算法的推广和应用,从而实现电算法与计算机审计技术的同步发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技术的普遍应用能有效提高工作和信息处理的效率,从而提高了工程项目的经营管理效率。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应用和推广能促进审计工作向规范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
1 计算机辅助审计应用对税收征管审计的影响
1.1 计算机辅助审计实现了审计工作的现代化发展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计算机应用扩展到了信息管理和交流的各个领域,电算法的普及和发展致使传统的审计方法难以满足现实的需要,应实现审计方式的创新,实现审计工作的现代化发展,实现审计效率的有效提高。可通过计算机进行各种审计工作中的抽样检测、经济指标、经济定量的分析以及相应货币值的计算,而这些繁琐的计算过程在计算机辅助系统中得到了简化,通过计算机实现实现了现代化的发展模式。
1.2 促进了审计工作的规范化
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发展能促进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发展,通过对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发展实现了审计工作效率的有效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以及审计部门的管理水平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发展。审计具有较广的工作范围,其所遵循的法律法规以及政策性文件较广,内容复杂,在具体的审计工作中将耗费较多的时间在资料的查找上。计算机辅助技术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能建立规范的审计资料的组织,提高资料查找的效率,并且能通过各种考核和审计相关软件实现对整个工程项目的计算,从而有效提高审计效率,也能建立有效的资料收集和整理的模式。
1.3 优化审计步骤和审计方式
传统审计内容基础之上,审计工作包括会计电算系统流程的优化和发展。审计工作中,计算机技术的辅助作用能优化审计工作的流程步骤,以及对审计方式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和发展。审计工作应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实践过程中建立不断发展和优化的审计工作的发展模式,在建立了规范化的审计工作基础之上实现了审计工作的持续发展和进步。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应用也能有效拓宽审计工作的范围,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扩大了审计工作的范围,充实了审计工作的内容。实现了审计工作信息资料管理向信息系统安全性、整体系统性以及内部控制等管理方向的转变。
2 计算机辅助审计工作内容
2.1 基本审计业务处理
计算机辅助审计能实现基本的审计业务的处理,包括excel、foxpro、word等表格、数据库、文字等的处理和规范化实现了基本的信息处理的基本审计功能。同时审计人员也可根据具体审计工作的实际需要,编写简单的程序,实现对审计数据的处理,如计算、复核以及分析处理数据,从而建立高效的审计运行模式。计算机中的电子表格能实现简单的数据收集和处理核对,如工资表的审核以及固定资产折旧处理、材料成本差异等数据的分析和对比;通过办公文字处理软件建立了电子资料,建立了共享的信息和数据处理模式。从而能建立优化的
2.2 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的应用
计算机审计业务的处理只能实现基本的数据和信息的处理,然而相应软件的应用能实现深层的审计工作处理。计算机审计软件的应用一方面为审计情况的汇总统计,也是指根据审计工作的方案,对审计工作单位的整体审计状况以及审计工作资料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汇总分析,最大限度防止错误和疏漏以及人为的更改,保证审计工作的规范性和系统性。当前审计软件根据审计工作的需要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并投入了具体的使用过程中。如计算机预算执行软件、预算执行审计软件、投资审计软件、银行审计软件、行政事业审计软件等,但仍未形成完善和成熟的统计软件,计算机辅助审计的作用发挥有限。
3 计算机辅助审计的障碍和现状
3.1 计算机审计技术的功能未得到充分发挥
我国的设计辅助仍出现初级发展阶段,计算机审计技术的优势和功能未得到有效发挥。现阶段,计算机辅助审计仍集中于数据的汇总、文字的处理以及表格的处理等方面,还仅仅处于审计工作的基本数据处理阶段,仍未实现审计资料统计分析、审计工作流程优化的深层次工作的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仍处于探索和试点的发展阶段。
3.2 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发展不足
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发展和拓展较为迅速,然而计算机审计技术的相关软件发展不足,并不能满足计算机审计技术的深层次的发展需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计算机审计事业的发展。当前存在的计算机审计软件功能并不完善、种类较少,并且也未与单位的数据库进行连接、运行过程中错误较多等缺陷。当前相关单位的审计软件多针对某一特定的审计项目或是某种特定类型的审计需要,并未建立完善的计算机辅助审计项目,从而计算机技术在审计工作中难以得到深入的发展。
3.3 计算机硬件条件以及审计人员的素质障碍
计算机辅助审计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和发展对计算机环境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计算机技术条件的落后致使审计工作的计算机审计工作难以建立高效的发展模式。计算机的硬件设备较为落后,从而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功能和作用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相应单位经费的缺乏紧张,从而造成了计算机设备难以满足审计工作的发展需求。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实践能力也为计算机辅助审计工作的发展和持续进步带来了障碍。相应人员综合素质不高也造成了相应数据库的管理较为混乱,难以满足现代化审计工作的发展需求。
4 计算机辅助技术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
4.1 建立不断发展的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
计算机辅助技术应建立不断发展和持续改进的审计工作发展体制,通过不断实践探索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优化发展。计算机辅助税收审计制度应建立持续改进和发展的体系。在不断的试点和发展过程中,通过由基本的业务管理发展到深层次的审计工作的发展,最终充分发挥出计算机审计辅助的作用。
4.2 建立人才的培养和创新机制
计算机辅助审计工作的关键在于人的管理和能力的持续改进,通过对人才的培养,提升了相应审计人员的创新和发展的能力,从而也在一的那个程度上推动了计算机审计辅助技术的创新发展。相关单位的审计人员培训和技能的提高培养应建立在本单位的发展实际基础之上,从而才能使培训真正由理论到实践,最终促进审计工作的发展和持续进步。测试水平较低的培训以介绍审计软件为主,使之建立高效的应用模式,提高审计效率,而水平较高的审计人员可通过对数据库的介绍,提高数据库的信息查询能力。人员的培养和技能的持续进步是计算机审计效率发挥的重要因素。
4.3 建立会计信息系统的内在风险评价
计算机辅助在税收征管的审计过程中的统计应先对软件的内在风险进行评判,同时对相应资料进行完整性评判,减少因检验系统执行而进行的数据实质性测试的范围。在对具体的税务进行核算审计时,首先应对整体的系统进行了解额分析,由于前期的录入和自动汇总缓解的错弊性的概率较小,从而可重点抽取税种,并按照国家法律规定税率的计算凡是,对对多个选择分支构建数学模型,对审计的业务结果进行复核,并且采用比较的方式进行审核,充分保证数据的真实有效,在审查过程中还应建立严格的监管机制,繁殖认为修改审查数据,剔除核算过程中的系统风险,从而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真实性。
4.4 建立信息数据的有效采集
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应能建立优化的信息数据的采集,信息数据的优化采集也就是对数控内容的选择性采集。在审计人员对相应信息的内在风险的了解基础之上,对预测的弱点进行信息的收集和,但由于各行业的审计软件以及经营的模式都不同,从而也难以对计算机审计的软件的统一,从而造成了软件系统差异较大,数据的格式各有不同的状况,从而对审计人员的信息收集和整理带来了难度。当前主流的财务软件系统,如用友财务系统、金碟财务系统等,其的数据格式都不尽相同。目前信息的优化收集可从单机系统和联机系统的信息收集两个层面的方式来实现:
无论运用哪种信息采集方式,都应对具体的审计单位的工作平台即相应单位的计算机系统进行初步确定。当前一般dos环境、windows系列、unix系统三种系统环境,其中,windows系列应用最为广泛。并且应根据具体的系统类型选择适合的应对方式。
5 结束语
对于单机的系统,审计人员应对单位相应的财务软件系统程序运行方式以及程序模式之间的功能关联以及数据格式类型的存储、数据文件的存取位置以及数据格式之间的转换接口等事项进行了解,而后才能在相应的审计人员的配合之下实现对数据文件进行信息的优化采集,在具体采集过程中,若系统包含数据转换接口,在采集时则可直接转化为审计人员能系统分析处理的文件格式,如.dbf、.mdb等。单机系统的数据采集还可通过对审计软件以及相应工具提供的数据转换的接口,如通审软件系统中提供的用友和金碟财务系统的数据转换接口、ms-sql server的数据导入导出功能进行数据格式的转换,或是在不具备数据转换接口时,使用vb、vc等描述数据结构的编程语言,编写出相应的数据转换模块来完成数据的优化采集。
而网络型数据的收集和获取,不仅能通过单机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数据的收集和优化整理,还能应用odbc(open database connectivity,开放数据库连接)连接互联网上的数据源进行数据的转换。通过互联网上的开放数据库的连接,使用数据库中所提供的终端驱动程序实现了对互联网服务器数据库的直接连接和读取数据。互联网上的大型数据库一般拥有较为丰富的数据库驱动程序资源,能将所需类型的数据表转换为其它数据库格式文件。例如ms-sql server、oracle、sybase等,当前较为流行且功能较强大的大型数据库系统软件,通常拥有数量众多的数据库的驱动程度类型库。在具体的计算机辅助审计应用过程中,有经验的审计人员常常是在进行了合理的选择性查询之后,再进行相应的数据格式转换,即先撰写sql语句制作审计专用视图,核查无误后,再进行实质上的存储并转换成所需要格式的数据表,从而能够大大地减少数据的采集量,以及避免了对原始数据的修改和产生不必要的冗余。
参考文献:
[1] 何媛.浅谈计算机辅助审计在税收征管审计中的应用[j].现代审计与经济,2010(6):91-92.
[2] 孙俪.论地税计算机辅助审计[j].理财,2011(1):169-171.
[3] 申南林,王瑞云.如何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j].审计与理财,2010(1):22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