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4 15:05:4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论文中期检查汇报,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学院应成立以教学院长为组长,教务秘书、教研室主任和教授为成员的本科毕业论文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学校有关本科毕业论文的管理规定,结合本院专业培养目标和特点,制定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的管理与实施细则,并将学生本科毕业论文及相关材料交教务处存档。
2.各教研室根据学院本科毕业论文的有关规定,结合本专业培养目标和特点,采取双向选择方式确定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组织本科毕业论文进行审题和任务书的制定;组织本科毕业论文的开题、中期检查,及时处理存在的问题;组织进行毕业论文的答辩;负责毕业论文工作总结等。
二、毕业论文前期工作及实施
1.毕业论文教学管理文件的制定。在对前期毕业论文工作全面调研的基础上,针对毕业论文实施及写作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制订切合实际的《毕业论文工作条例》和《毕业论文教学大纲》。对毕业论文的教学基本要求、组织管理、指导教师的职责、毕业论文的选题原则、评分标准、毕业论文的答辩要求,制定细则,为毕业论文质量提高提供制度保障。
2.加强选题的指导。师生采取“双向选择自愿组合”的模式。学生可以结合教师科研课题选题;也可以根据自己爱好与就业相结合选题。毕业论文选题要与生产实际相结合,要有一定的创新性。然后由指导教师填写选题审批表,明确选题要求;由教师与学生沟通后,学生在广泛阅读资料情况下,填写毕业论文任务书的研究内容、进度计划。最后进行开题。开题报告包括选题依据、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内容、技术路线、研究方法、预期结果、创新点、实施进度、经费预算等内容。开题答辩是学生通过多媒体汇报形式,向答辩委员会陈述开题报告中的内容。答辩委员会对毕业论文的选题、方案设计、研究内容、实验材料选择等各个方面严格把关,提出毕业论文中存在的不足,学生再进行改进,为毕业论文能顺利实施奠定基础。
3.毕业论文质量监控体系的实施。首先,院领导要十分重视本科毕业论文教学工作,并予以足够的资金支持;学院教学委员会具体负责制定毕业论文实施及写作和答辩的细则和质量管理监控的制度;教务秘书或具体负责毕业论文的教辅人员能与指导教师和学生建立顺畅有效的沟通渠道,确保各阶段的论文教学工作任务及时下达并落实。其次,教学委员会针对指导教师对论文撰写过程的管理进行质量评价,包括教师是否认真与学生讨论论文选题、制定研究计划;是否定期召见学生进行研究方法的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是否重视实验数据的翔实和实事求是的研究作风;对论文的审阅是否认真,对答辩后论文的修改是否认真。最后,教学委员会针对学生对论文撰写过程的管理进行质量评价,包括学生能否认真对待开题、中期检查和答辩各阶段的任务;学生是否能够严格执行论文实施的计划;能否定期参加指导教师的论文指导教学活动,并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对于指导教师的意见,学生能否虚心接受,并加以改进;学生撰写论文的态度是否认真并很重视细节问题;学生毕业试验计划能否按时完成,学生是否提供真实的实验数据记录;学生毕业论文书写格式是否规范。
三、毕业论文质量监控体系的检查
1.初级检查:指导教师的资格审查;指导教师提供的选题类型、范围、可行性;选题审批表填写情况,教师指导学生填写毕业论文任务书的情况;进程安排、预期困难及解决途径;学生的开题报告、调研与资料查阅等情况。
2.论文中期检查。①学生在毕业论文中有无变更课题内容;前阶段学生完成任务的质量与进度;学生是否独立完成实验内容;指导教师是否定期召集学生进行答疑、辅导,了解学生能否如期完成课题并制定相应措施。②在指导教师和学生自查的基础上,各教研室负责人进行中期检查,要求各教研室组织学生进行中期汇报,掌握学生论文进展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学院在各教研室总结的基础上,汇总学院中期检查材料提交给教务处。中期检查是保证毕业论文质量的必要监控措施。
3.后期检查,主要包括:答辩组织、落实情况;学生毕业论文的撰写规范程度;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审阅及评语质量;答辩小组的答辩记录;答辩成绩评定等情况。在答辩前要教务秘书采用随机抽查形式,对提交的毕业论文进行的资格审查,资格审查通过后,方能答辩。指导教师、评阅教师结合选题的类型,考察论文的题目、论文研究内容,检查实验设计是否与研究结果一致;主要研究内容是否有基本的数据分析和图表;论文是否具有一定创新性;文献综述是否有参考文献来源;论文书写是否规范等方面进行评阅。答辩不合格的学生经过修改后进行二次答辩。答辩后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修改,合格后方能提交学院。
四、毕业论文的处理
1.建立评估反馈机制,确保管理的落实。按照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的管理循环运转,对上一阶段检查出来的问题,通过分析找到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经过改进后再进行一段时间的运作,若不再出现问题,则可以把实施细则形成学院教学文件存档,以后继续使用。建立和健全规章制度是做好毕业论文工作的前提,要使这些规章制度落到实处,最突出的问题是如何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为使各项工作按计划进行,并尽可能地对学生和教师的工作进行客观的评价和量化,建立一套络管理信息系统显得尤为重要。要建立通畅的信息反馈网络,实时对毕业论文各环节进行动态管理,充分发挥信息管理系统在毕业论文质量评价中的作用,及时进行改进和纠偏。
2.建立指导教师、学校专家和学院专家三级评估体系,全方位、多层次反馈毕业评价信息。首先,学院成立毕业文领导小组,制订毕业论文教学的评价标准。组建院内专家评估检查小组,在毕业论文写作的各个时期采取普查与抽取相结合的方式,从毕业论文的工作条件、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三个方面检查毕业论文。聘请学校专家来学院抽查毕业论文,发现质量体系运行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以及不符合要求的项目。对审核中发现的问题,相关专业负责人要及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而学院管理人员则要密切关注整改措施是否真正有效实施,若发现纠偏效果欠佳,则须及时阻止并实施更为有效可行的整改措施,以确保纠偏效果以及毕业论文质量。
3.采取方式,避免学生在选题和实验设计上重复,从而迫使学生和老师重视毕业论文,也可以使毕业论文有一定的创新性,从而保证毕业论文质量。
[关键词]研究生 论文质量 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64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8-0239-02
文科类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是对整个研究生学习阶段的汇报和总结,它体现了研究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创新能力的检验。通过基础学习、论文选题、查阅文献、设定框架、完成写作、导师指导修改等环节,最终提高研究生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为以后更好地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随着研究生招生数量的迅猛增长,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质量有所下滑,尤其是文科类研究生论文质量下滑趋势明显,本文在分析文科类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现状、问题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文科类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建议。
一、文科类研究生论文质量现状及原因
近几年,文科类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呈下滑趋势非常明显,已经引起社会学者的共鸣,上海学者许纪霖就曾经对目前的研究生做了如下评价:现在的博士研究生只相当于过去的硕士生,硕士生则相当于本科生。此评述将研究生的现状描述得十分精辟,得到广大学者及导师的认可。分析一下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研究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生道德欠缺严重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发展,国民经济突飞猛进增长的同时,也产生了思想上的变革。部分学生考研只为了混“一纸文凭”,找更好的工作,因此,科研积极性不高,有的同学将别人的研究成果挪用到自己的毕业论文中,更有甚者直接找“”论文,此种做法令人心寒。
(二)招生数量剧增,生源良莠不齐
近几年,研究生的招生规模在不断扩大,可是生源的质量却在下降。调剂类研究生的数量呈增长趋势,跨学科跨专业生源较以前有所增加,导致导师资源、教育资源不足。有导师就曾抱怨:“以前是一位导师每年招收1-2名研究生,现在发展到有些导师每年招收10名以上研究生。”培养难度加大,论文质量自然下滑。
(三)导师本身社会实践不足,指导不力
目前,有些文科类导师长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对科研及社会实践缺乏足够的认识,懈怠情绪比较严重,对学生的监管力度不够,有些学生的毕业论文导师没有时间和精力指导,导致学位论文质量下滑。
(四)论文答辩多流于形式,监督力度不够
由于近年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给论文答辩工作带来了更多的压力,普遍存在论文答辩时间不足,学生陈述论文时间及专家提问时间都在缩减,即便督导发现了此类问题,但没有明确的监管措施,此类现象屡禁不止。其次,学院、学科在聘请答辩专家时,通常会考虑很多人情和利益因素,尽可能请一些和学科关系较好的专家,答辩时一般不会为难导师和学生。再次,答辩过程中导师始终参与其中,多数专家碍于情面,提问时尽量挑选比较容易的问题,导致答辩流于形式,长此以往,学生也产生了懈怠情绪,对论文答辩不够重视。
二、提高文科类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对策
(一)把好生源质量关
学生原有的基础、智力水平决定了论文撰写的能力,因此,把好生源的质量关是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基础。学校在招生时,应该尽量避免招收跨专业学生,尤其是学术型研究生,更偏重于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专业跨度较大的研究生其论文深度及创新点上有很大局限。另外,学校应该扩大推荐面试研究生的比例,减少优秀学员外流现象。最后,在研究生复试时不走过场,认真组织考核,坚持客观公正。
(二)注重研究生培养的德育教育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是教育、熏陶和塑造灵魂的殿堂,学校要注重对研究生诚信教育,遵守学术道德,尊重知识产权。同时,导师也要加强对研究生道德的教育,倡导求真务实的学术作风,导师做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高尚的情操教育、影响学生,培养学生恪守学术规范的品质。
(三)加强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
研究生自入学以来,培养过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理论知识学习环节、论文开题环节、论文中期检查环节、论文评审和答辩环节。要想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必须加强对研究生培养过程的管理,以上四个方面缺一不可。
1.理论知识的学习是论文写作的基础,导师指导小组要认真确立好研究生的培养计划和学位课程,做到因材施教。
2.论文开题环节。开题报告的质量直接影响学位论文的质量,在开题阶段应该认真组织,做好研究生的开题报告。导师指导小组要根据学生的科研基础及特长,制定出具有先进性和可行性的论文选题,研究生要在理论知识基础上,通过查阅大量的国内外研究资料,掌握最先进的本学科及专业领域的发展现状,归纳总结出本论文选题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同时,还要制定出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学院在论文开题阶段也应该加强管理和监督,实行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会制度,由本学科或本领域知名专家组成评议小组,对每个研究生的开题报告进行细致的评审及指导,为研究生写出高质量的论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3.论文中期检查环节。论文中期检查环节是为保障研究生论文顺利完成的重要阶段。在此阶段,研究生要把论文进度情况、下一步将要完成的内容及现阶段存在的困难进行汇报,由专家组成的考核小组给予指导。由于论文写作周期较长,学生不宜合理分配时间,容易出现前松后紧的状况,为此,论文中期检查就尤为重要。
4.论文评审和答辩环节。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高低体现了本学科、本专业培养的质量,论文在盲审前必须由导师认真阅读,严格把关,对于不达到论文答辩要求的坚决不予送审,绝不姑息。论文在盲审时尽量由研究生学院统一送审,避免导师、学科联系送审专家。论文在答辩过程中采取导师回避制,尽量排出人为因素对论文答辩工作的干扰。最后,要充分保障论文答辩的时间,硕士研究生陈述论文、专家提问到学生回答问题至少要在30分钟以上,博士研究生最少也要达到50分钟。
(四)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导师是培养高质量研究生的基础,只有导师自身素质不断提高,才能保证研究生质量的提升,因此,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对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完善导师评聘制定。目前,对于文科类导师的评聘硬件条件过低,致使某些导师没有足够的科研经费支撑研究生校外调研,论文写作中只能编造数据。其次,制定为导师提供培训或进行学术交流的制度。定期为导师进行培训或进行学术交流,可以使导师充分掌握有关政策制度,了解国内外最新发展现状及动态,为培养研究生提供有利条件。再次,积极聘请校外专家担任研究生第二导师。尤其鼓励聘请生产第一线或应用研究第一线的专家做导师,补充本校导师实践经验不足的缺憾,避免“一对一”的培养模式,使研究生能有机会接触不同学术风格的导师,丰富自己的学术水平。最后,加强导师的奖惩机制。目前,对于导师的奖励仅仅体现在对优秀论文的奖励,而对于整个培养环节的激励措施几乎没有,致使导师对研究生的培养环节不够重视,学生也是应付了事。对有些不负责任的导师更缺少惩罚机制,导师懈怠、学生缺少竞争意识。因此,加强导师奖惩机制,竞争上岗、双向选择,增强导师队伍的生机和活力。
以上探讨了一些研究生论文质量的相关问题,但现实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期待着日后能逐步解决。
【参考文献】
[1]王建民.扩招中的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控制与提高[J].高等教育研究,2003,(3):66-67.
[2]关尔群.关于教育硕士指导指导骄傲是队伍建设的思考[J].教育科学,2003,(2):53-54.
[3]王灵芝.研究生教育管理的创新[J].中国国情国力.2008,(12):38-40.
[关键词]研究生培养 质量监控体系 过程管理
一、研究生监控体系的理论概念
首先,研究生的教育质量形成于教学的全过程中,实施质量监控体系的目的就是将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以及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始终置于受控状态,就是把影响培养质量的培养活动与培养质量反馈信息有机地联合起来,通过全方位的监督和控制,从而形成一个能够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稳定、有效地质量监控体系。再次,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有两种评价尺度,一种是学校内部的评价尺度,即提高研究生培养与培养目标的符合程度;另一种是学校外部的评价尺度,即社会的评价尺度,表现为用人单位的满意度。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就是提高研究生培养与培养目标的符合程度,提高研究生对社会的适应程度――用人单位的满意度。所以,构建研究生监控体系应注意研究生培养的特点,全方面、全过程、多角度地收集相关信息,尤其是关键环节和重要影响因素的监控力度需加大,科学有效地实施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
二、构建培养质量监控体系应遵循的原则
1.全面性
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影响因素分为直接的和间接的,在监控活动中应尽量将影响培养质量的一切因素都纳入到监控中来。在监控过程中分清楚主要影响因素、次要影响因素;可控因素、不可控因素;关键环节、非关键环节。对于主要的、可控的、关键的因素和环节予以重点监控,如导师队伍建设、培养方案修订、培养计划执行、课程建设、教学组织、教学改革等方面都应该特别的加以重视。
2.过程性
研究生的教育质量形成于教学的全过程中。近些年,各大高校在研究生工作的管理上已经从目标管理转变为过程管理与目标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方式。高校对于提高培养质量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提出了很多针对性的建议。例如,从源头上严格把关、加强过程管理、严格学位授予工作、提高中期淘汰率等。
3.程序性
研究生的教育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培养质量受多种因素影响。研究生从入学到毕业,这其中的学习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任务,都必须按照培养方案稳步进行。这就要求监控活动也要按照培养过程进行,否则将导致信息反馈出现偏差,从而影响培养质量。
4.及时性
就“监”和“控”的关系来说,监是前提,是为教学管理提供可靠的信息,控是手段,调节控制对教学质量有影响的种种因素,及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信息反馈系统把来自各方面的有关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的信息、人才市场的需求信息反馈给研究生管理决策部门,使相关部门彼此了解对方的期望并对自身活动做出评价,及时调整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和规格,对研究生培养质量各环节实施效的监控,为加强人才培养的目的性和适应性提供决策依据。
三、构建研究生培养质量监控体系模型
1.目标决策系统
这一系统由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及其各院分委员会以及学科领衔人等有关专家组成,从专家的角度对研究生培养质量实施监督与评判。在制定总体目标和培养方案时,目标决策者要充分了解党的教育方针、教育改革的要求,兼顾市场导向,准确地对学校作出定位和学科水平评估,并根据信息收集反馈系统提供的信息进行决策,制订人才培养规格与计划,认真执行管理制度,拟定或修改必要的规章制度,并提出教育改革措施。
2.质量标准系统
质量标准系统着眼于高校总的质量标准以及各主要教学环节和管理环节的质量标准的确立。在教育管理人员配备完善基础上,必须要有一套完整的、科学的、可操作的教学督导与教师教学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用于管理教学工作,并起到指导与导向作用。培养质量的复杂性要求各院、分学位评定委员会、学科点在制定各项指标时,要抓住主要因素,舍去次要因素,力求简化,易于操作。在设计评价指标时应考虑学校和多数教师经过努力都能够达到的基本要求,防止出现天花板效应,同时也必须防止地板效应的出现,影响评价的科学性。指标的权重可针对近几年学校的发展水准及学校制定的对教师教学要求重点和难点进行分析统计,指标应该是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以求获得准确科学的结论,为决策提供科学准确的数据支撑。
3.监控实施系统
监控实施系统对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进行调查、监控和督导,对教学质量进行价值判断、系统测量,对教学设施等基本条件进行检查落实,为研究生培养的管理决策提供依据。“监”和“控”都是管理的手段,研究生培养过程的管理是一项软科学,在培养人才中处于最前沿的位置,它是制定培养方案、协调培养要素、整合培养过程、实现培养目标的关键因素。培养过程管理是对整个研究生培养过程各环节的状态进行管理,包括导师队伍建设、培养方案修订、培养计划执行、课程建设、教学组织、教学改革、教学实践、论文选题、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课程的教考分离、学位论文预审、学位论文答辩、激励机制、学术交流、创新基地建设、管理机构、人员配备、制度建设、思想教育等多个环节。在培养的全过程中,教育管理者需重视研究生培养关键环节的质量监控,尤其要加强对课程学习、论文选题、中期检查、学位论文预审、学位论文答辩环节的监督和检查。相关部门要做到分工明确、分级管理、交流协作,使各工作环节的衔接顺畅,确保向社会输出高质量的科研人才。
4.信息收集反馈系统
质量信息收集反馈系统由两个分系统组成:信息收集系统和信息反馈系统。这一系统负责对生源质量分析与跟踪,通过日常教学情况、参加学术交流情况、学生信息员汇报、中期考核、论文进展、、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等途径,广泛收集信息。信息收集系统主要承担有关教学质量信息的收集、传输、分析和处理。该系统收集的信息主要来自教学评估、教学督导、教学检查等活动,来自教师、学生、职能部门及社会用人单位。这些信息通过整理、归类与分析后,及时反馈到管理决策部门,为其做出正确政策提供可靠依据。其中一部分信息直接反馈到与教学活动有直接联系的责任者手中,如导师、任课老师,便于教师及时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所以,高校需加大日常教学检查力度,严格专项评估,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督导。
社会的评价也极为重要,在当前市场经济的今天,高校更要积极关注用人单位动态,了解用人单位对本校毕业生的招聘需求、招聘渠道、录用与薪资决定;了解对毕业生基本能力和核心知识的要求;对本校毕业生履约情况的评价、相对工作表现的评价和总体满
意度,本校毕业生的离职情况及被解雇的原因,对本校就业工作和校企合作的建议等。从供需两方面获得的信息才可以全面地帮助高校调整专业结构、改进培养内容和方式,提高培养质量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改进就业服务和就业指导工作。及时准确地收集用人单位的意见,加大反馈和调控力度,不断改进教学工作,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研究生培养质量监控体系的实践
1.严格研究生教育管理者的选聘,组成一支专业化的管理教学队伍
在研究生的培养工作上,导师的素质、学术水平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这点是毋庸置疑的。高水平的导师能够站在学科的前沿,预见学科今后的发展方向,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自己的学生。高校需要倡导以科研课题或科研项目为纽带形成导师团队,加强导师间的交流、研讨与合作。鼓励导师深入企业和科研院所,支持导师与大型企业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开展交流合作,联合培养研究生,不断提高导师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现如今,高校顺应学者的倡导研究生的教育质量必须从源头上抓起,也在某种程度上的确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也恰恰忽略了管理者的专业管理素质,系统的理论基础是必须的。高校应该树立管理的专业化理念,加强管理者的专业培训,提高管理的专业化水平。
2.重视学科建设,为提高培养质量奠定坚实基础
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建设的核心与发展的主体,是展现高校教学、科研以及服务社会能力和水平的重要窗口,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学术水平、地位和综合实力,影响着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顺利进行。一个学校学科建设的好坏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这所高校的科研水平,而研究生就是高校科研的主力军。
3.加强过程监控,严抓研究生培养过程的重点环节
一、论文选题
学生根据自己所长在“语言、文化、文学、翻译、教学”等方面初步拟定一个题目,也可从指导教师小组给出的题目中选用一个。所选的题目必须经指导教师同意后方可广泛收集与论文有关的资料。在此基础上填写《西南政法大学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书》。
二、论文撰写
1.在正式撰写论文前,须事先拟定一个提纲(outline)交与指导教师,经导师修正后方可正式开始撰写。
2.论文要求用英语撰写,字数要求3000—5000单词。
3.撰写中学生要尊重指导教师,主动接受导师的检查和指导,定期向导师汇报论文的进度和存在的问题,保证毕业论文反映出自己最高水平。
4.独立完成论文各环节的工作,严禁抄袭和请人代替完成毕业论文。严禁从网上直接下载他人文章作为自己的毕业论文。以上情况一经发现,其毕业论文一律按不及格处理。
5.所写论文应立意新颖,内容充实,论据充分,结论可信。
三、论文撰写格式
1.论文题目(英文,应简短、明确、有概括性)
2.作者姓名(汉语拼音,如:Zhang Junjie)
3.作者所在学院(英文)、邮编
4.摘要(英文,应高度概括论文的内容、方法和观点,以及取得的成果和结论,反映整个论文的精华。要客观陈述、独立成文, 200词左右。)
5.关键词(英文,3—8个)
6.前言
7.正文
8.结论
9.注释:注释是对论著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毕业论文的注释统一采用脚注,每页按先后顺序单独编号,在正文的相关处用上标表明,用数字加圆圈标注(如①,②……)。
10.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是作者写作时所参考的文献书目,一般集中列于文末。所罗列的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包括期刊、书籍、论文集等。参考文献的格式以《中国英语教学》杂志为准,按作者姓氏的字母顺序排列,中文文献位于英文文献之后。如:
References
Harmer, J. 1984, ThePractice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London: Longman. Richard, J. 1976, “The role of English teaching”, TESOL Quarterly 10/1:77-89.
Virginia Yip. 1995. Interlanguage and Learbability.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刘润清, 1999,《论大学英语教学》.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牛强, 2000, 过渡语的石化现象及其教学启示,《外语与外语教学》第5期
11.打印格式:论文经指导教师审阅定稿后,由学生用标准的A4纸打印,标题用3号Arial Black字体,作者姓名、所在学院、邮编、摘要、关键词用小4号Arial Narrow字体,正文用小4号Times New Rome字体,注释和参考文献用5号Times New Rome字体。论文一级标题采用加粗的4号Times New Rome字体,其余各级标题均采用加粗的小4号Times New Rome字体。封面采用西南政法大学论文统一封面(请到学校教务处网站下载)。
12.正文标题层次格式:正文段落均采用首行缩进格式,段落与段落之间不空行。各级标题格式举例如下:
1. Introduction
1.1 Rationale of the study
1.1.1 Few verbs are used
四、 论文交稿时间
第7学期学生需与指导教师联络一次,初步拟定论文题目。第8学期第4周交初稿;第6周填写中期检查表,第12周学生上交定稿。第14周教师完成评阅工作。不按时交论文定稿而影响论文成绩者,其后果由学生自己承担。
五、论文交稿要求
全日制工程硕士是涵盖工程最多、研究生规模最大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培养过程中,学位论文是研究生教育的总结性成果,是体现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本文拟从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过程管理入手,谈谈影响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主要因素以及如何有效地进行过程管理,以提高学位论文的质量。
一、影响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主要因素
全日制工程硕士作为一种新兴的培养模式,还未形成完整和成熟的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体系,当前全日制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选题把关不严,没有真正体现出工程特色
工程硕士的学位论文必须强化应用导向,体现研究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采用应用研究、产品研发、工程设计、工程/项目管理、调研报告等形式。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应用需求或工程实践,通常还要体现一定的职业应用背景。
全日制工程硕士学生的导师既带学术型研究生,也带专业型研究生,由于精力有限和实践经验相对不足等原因,对论文的指导容易偏向于理论性研究,让工程硕士的选题缺乏技术的应用性和工程实践的可行性,偏离了工程硕士的培养初衷。
(二)缺少对中间环节的监管
全日制工程硕士实行“双导师”联合培养机制,学生需要到企业去进行工程实践或论文创作,在企业实践期间,学校导师对学生的管理会变得相对困难,无法有效地跟踪学生在企业进行工程实践的详细情况和指导学位论文的进行,企业导师的管理和指导学生的方式往往又不够成熟规范。
(三)对学术成果的要求单一
目前,绝大多数研究生培养单位要求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发表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这能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学术水平和写作能力,但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研究生学术论文的质量不高、合格率低下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同时也容易导致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到发表文章上,而没有踏踏实实地进行课题研究,忽略了学位论文本身的创作。
(四)对学位论文的评审要求不够严格
没有建立公正的学位论文评价体系,论文评审容易被一些非学术的因素干扰;没有建立具体的学位论文评价标准,全日制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的评审应重在考察学生综合运用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评审标准应突出学生的工程能力、技术难度和经济社会效益,弱化理论研究。
二、保障全日制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关键措施
针对全日制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存在的问题,借鉴学术型硕士的培养经验和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特点,可采取如下八点措施来保障其论文质量。
(一)严格规范选题和开题,明确开题时间
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学位论文选题应在导师的指导下,既要考虑到选题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也要考虑选题的技术应用性和工程实践的可行性,充分体现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研究工作的技术价值、工程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论文开题报告会上,学生要提交文献综述报告和开题报告,明确选题依据、技术路线、研究方案、预期效果、进度安排和参考文献。参加开题报告会的除了本学科的专家以外,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也必须参加,以论证选题的应用价值、技术难度、工作量和可行性。
(二)定期向导师汇报学位论文进展情况
根据开题报告中的研究计划,要求学生定期向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汇报学位论文完成情况,如取得了怎样的阶段性的科研成果、遇到了什么困难、下一步的计划是什么。有条件的企业或课题组还可定期组织学生进行阶段性答辩,督促学生按计划进行学位论文,加强师生之间的联系。
(三)加强学位论文中期检查
学生提交中期检查报告,学校组织导师和专家组进行检查,通过学位论文中期检查,一方面使学校对学生的论文工作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及时发现学生在论文工作中的问题;另一方面,学科的专家们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提出修改意见,指出存在的问题,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研究方向,确保学位论文工作的可持续性。
(四)多样化要求学术成果
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校期间的学术成果要求多样化,而非局限于学术论文的发表。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术成果可包括学术论文、工作总结、技术报告、结题报告、专利、科技作品或学术竞赛等。学术成果的多样化有利于学生将知识向实用成果进行转化,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让学术成果与学位论文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五)学位论文学术不端检测
为了防止学生抄袭他人研究成果,遏制学术腐败,学生在提交学位论文评审前,必须进行学术不端检测,学位论文的总体复制比在要求的范围内才能送审。
(六)建立学位论文双盲评审机制
双盲评审是保证学位论文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评审专家不知道评审的是哪个学生和导师的论文,学生和导师也不知道是哪位专家评审了学位论文。只有三位专家的评审成绩都合格,学生才可以参加学位论文答辩,若有一位专家给出不合格成绩,学生就必须根据专家提出的意见修改学位论文,并重新进行学位论文的送审。双盲评审制度的建立,能有效地排除评审中非学术因素的干扰,杜绝暗箱操作,是建立公正的学位论文评价体系的基础。
(七)建立企业评审专家库,学位论文评审和答辩都要求有企业专家参与
聘请企业中有实践经验的人员作为评审专家,分学科和研究方向建立专业学位论文评审专家库,学位论文评阅时,自动随机抽取专家进行论文评阅。同样,学位论文答辩时,也应该聘请一定比例的企业专家作为答辩委员,以企业专家的评判标准进行评判。
(八)打造信息化系统管理平台,完善学位论文过程监控体系
利用信息化系统管理平台,构建研究生学位论文管理系统,对学位论文的整个流程实行全方位的管理,从论文开题到毕业答辩,每一个关键节点,学生都要在管理系统中提出申请,按要求填写相关的信息,并在信息化平台进行审核。通过信息化系统平台的管理,方便学生和导师进行异地的沟通和交流,同时也方便管理部门对学位论文过程实施监控,确保各个节点的工作能按时按量地完成。
三、结束语
通过构建信息化系统管理平台制定统一的流程和规范,加强对学位论文的过程监控和管理,有效地保障了全日制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的质量,提高了全日制工程硕士的整体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胡莹,杨雪.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与质量评价的思考[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2(2).
[2]邱立春,李成华,李永奎,等.提高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质量的途径[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9).
[3]宋如华.从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看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J].中国林业教育,2009(3).
[4]谭德荣,高松.工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论文模式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2(12).
[5]张林林,罗尧成,孙跃东.论全日制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保障策略[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1(3).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环节培养规范化;管理方法;监控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9-0227-04
随着世界科技的不断进步,社会对高科技人才的需求迫在眉睫,而研究生培养已是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确保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是各个办学单位面临的十分重要的问题,而加强研究生培养环节规范化是解决该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作者结合自己的研究生教学管理经验和本校实际情况,总结了信息类研究生环节培养规范化的方法和经验,并已形成了相应的管理体系,促进了信息类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
一、复试采用综合考核办法,严把招生入口关
研究生招生由初试和复试两个环节组成,初试由教育部统一指导完成,复试由各个高校在教育部指导下自行完成。我校信息类研究生招生复试采取综合性复试的方法,由笔试考试、上机实践、综合面试三方面组成,由初试成绩加上复试成绩所得的总成绩确定录取资格。
笔试考试分专业进行,由专人命题、专人阅卷,并由专门审核小组进行成绩审核;上机实践考试内容除基础知识外还需编写调试相关程序,考生在指定时间内做完题目会立刻得到分数,这种考核方式重点突出了对考生实践能力的考查;综合面试重点考查学生外语基础、逻辑思维、工程实践以及创新能力。
图1为我校研究生招生录取过程框图。经过几年的实践,我校信息类招收的研究生质量明显提高,充分体现了研究生教育必须牢固地树立起质量是根本的观念。
二、培养过程规范化
(一)建立教学督察和质量评价体系
1.教学督导。研究生教学督察深入教学第一线,参与各项教学的评优、奖励、表彰。采取综合督察和专项督察相结合[1-3]。综合督察主要对研究生日常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全程督察,督察周期和时间较长,从而完成研究生日常教学监管。专项督导是针对研究生教学工作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以及教学中的某些环节进行督察,这项工作针对性强、重点突出、督察目的明确。综合督察是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提高的监管手段,督察组采取随堂听课、教学资料检查(任课教师的课堂授课质量、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材、教案、多媒体课件和和教学管理的档案归档等)、教学结束考核等。随堂听课包括必听课和选听课。必听课一般是指新任职的老师,督察形式是每2周随堂听课一次、检查教案和教学内容是否与教学大纲相符,下发调查表,组织任课教师和学生进行座谈,总结授课质量,纠正存在不足。选听课则由督察组随机抽取听讲,不定期深入课堂,课后与学生座谈,了解授课情况,总结授课质量;检查研究生的各类实验、专题报告,全日制专业硕士专业实践报告、专题技术等环节。从课程督察延伸到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制定、学位论文的开题、培养实践的中期检查、学位论文中期检查、学位论文答辩以及各类与研究生教学相关的活动等。
2.质量评价。教学质量评价主要是对信息类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科研能力、学位论文、综合素质的培养进行整体评估[4-6],其目的主要有:
一是评价任课教师教学效果,授课内容是否适合,课堂教学讲授能力,教学效果是否显著以及学生的满意度。信息类研究生开展外语授课是非常必要的,外语能力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外语课程的教学资料、老师课堂讲授能力都非常重要。如何评价外语教学质量是教学质量评价的关键环节。
二是评价研究生导师的综合能力,即研究生导师的专业能力、学术水平以及责任心。作为信息类研究生导师,首先要具有较强的理论基础和指导学生实践的能力。研究生招生规模小的时候,导师指导学生数少,指导教师给予足够的指导和重视。随着研究生招生人数的增加,研究生教育资源处于相对紧张状态,导师对自己指导的学生缺乏责任心,出现了开题报告形式化、论文质量达不到要求、混文凭等现象。注重研究生导师综合能力评价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
三是评价信息类研究生教学管理部门的规范化管理水平,主要是针对教学管理人员和相关领导的规范化管理水平进行评价,这是提高研究生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
结合我校信息类研究生培养中课程教学和学生培养中所存在的问题,我们建立了一套研究生培养质量全过程的监督体系,加大了研究生培养质量全过程的督导与检查力度,充分发挥研究生教学督导组作用[7,8]。
(二)注重实践环节的培养
注重研究生实践环节的培养,把研究生教学(科研)实践环节与本科教学相结合。一般采取以下两种方式进行。一是每个学期开学初由学院教学管理部门根据本科教学工作,安排研究生为本科任课教师担任课程辅导;二是协助学院基础教学实验室的任课老师指导本科课程实验,协助导师指导本科毕业设计、参与导师的科研课题、积极拓展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建立校企联合基地。这项工作开展以来使研究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该项改革在2008、2010、2012年获得了校教学成果奖。积极举办学术交流活动,各学科定期聘请国际知名的教授学者到我院作学术报告,学院研究生导师定期为学生作学术报告和前沿性学术讲座等,从而提高研究生的文献阅读能力。以研究型实验室为单位每周组织学术交流,活跃学习气氛,提高研究生的学习热情。加强研究生科研实践能力的培养,从1998级硕士研究生开始实行了中期筛选考核,中期筛选含笔试考试和计算机软硬件设计两项内容,具体实施流程见图3和图4所示。这项实践也得到了学校研究生培养部门的充分肯定,2003年获得了校教学成果二等奖。
两项考核其中一项存在问题的学生,学生将推迟半年或一年进行毕业论文答辩。
(三)规范研究生论文选题工作,加强论文中期检查
研究生开题报告由学院集中组织,研究生进行公开答辩,由督导组、责任教授、研究生导师组成专家小组听取学生开题答辩,开题报告内容由教研室主任和责任教授审核把关。每一学期由督导组、责任教授、学院主管领导、研究生导师、研究生教学管理人员组成专家组,对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进行中期检查,采取抽查形式进行,由学生对自己的论文进行20~30分钟的汇报,检查小组对学生论文进展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问题请学生进行解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提出指导性建议,学院将检查意见和检查结果以书面形式反馈给研究生导师,督促导师对学生学位论文的完成加大指导力度,确保毕业质量。
(四)加强校企联合培养提高研究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培养的关键,尤以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最为体现。我们与多个IT公司、研究所、企业等联合建立研究生联合实习基地。实习环节由研究生导师、学院和企业管理部门统一安排,由实习单位确定现场指导老师。具体过程由学生向学院提出申请,导师同意,学院审核,企业考核等,确定学生的实习岗位。学生实习环节由学院和实习单位联合管理,包括实习时间确定、实习岗位的安排,实习指导老师的确定,学生对实习情况定期进行总结汇报。双方合作共同完成学生的实习及毕业论文设计。实践证明,如果研究生在导师和学院合理安排下到较大企业进行实习锻炼,充分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过程,这项工作开展合理,学生动手能力会得到很大的提高,为学生毕业和就业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五)充分发挥研究生奖助学金和学校各类资助项目作用
高校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研究生培养已从传统的计划内、计划外模式转变为研究生奖(助)学金资助模式。这项工作的开展对研究生培养单位要求非常高,奖(助)学金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会对研究生培养工作起到负面影响。为更规范地开展研究生奖(助)学金评定工作,我们对研究生奖(助)学金评定方法进行了科学的研究与探讨,制定了研究生奖(助)学金评定细则,成立专门评定小组,自行开发了研究生奖(助)学金评定系统,通过系统评定消除了手工评定的不足。这项工作的开展充分证明了奖(助)学金使用得当对提高研究生学习积极性和培养质量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奖学金评定系统利用计算机对学生基本信息、课程信息、课程成绩信息、中期筛选成绩信息以及综合加分信息等基础数据进行处理之后,按照既定规则自动生成奖学金等级。评定系统业务流程图如图5所示。
三、严把出口关,保证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撰写质量
为更好地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在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这一环节上,我们采取了多种措施保证研究生毕业质量。
1.学位论文双盲评审。研究生管理部门统一安排评阅人,评阅人采取盲审评阅,评审合格提交答辩委员会答辩。严格把好学位论文评审环节,制定一系列评审要求,评阅人由2~3人组成,2个评阅人中有1个人评审不合格,将评审意见返给导师,在导师指导下学生对论文进行修改,确认修改全格后学生可提交第3本学位论文,由学院安排第3个评阅人进行评阅,3个评阅人中有2个评阅人提出学位论文不能参加答辩,则取消学生答辩申请,将评阅人提出的修改意见进行反馈。指导老师负责把关,学生对学位论文进行修改,3个月后再提交盲审。
2.学位论文集中答辩。答辩委员会由研究生管理部门统一安排。答辩主席由责任教授、系主任、督导组老师、教研室主任等担任。答辩委员由研究生导师担任,对学生的论文答辩严格把关。答辩结果有:通过答辩,有条件通过答辩,未通过答辩。通过答辩和有条件通过答辩的学生学位论文则可提交学位委员会讨论是否授位,答辩未过的学生要求在导师指导下对论文进行修改,3个月后交学院重新提交答辩申请。
3.学位委员会讨论严谨。充分发挥学位评定委员会职责,在讨论学生授位时,学位委员会严格把关。对有条件通过学生的论文重点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发现论文未按答委要求进行修改且不合格的学生将不予讨论和表决,由学位委员会提出修改意见并进行返馈,导师严格把关对论文进行修改,半年后提交学位委员会讨论。
四、结束语
实践表明,研究生培养环节规范化是研究生培养的需要,管理工作高标准、严要求。要求学生积极参加导师研究课题,以课题为背景对自己的理论研究、实验结果进行论证,从而保证创新点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以上数据为我校信息类近十年研究生培养相关资料统计,由此可见规范化管理是高质量培养研究生的重要保障。通过调研与实际工作对比,学生对规范化教学管理方法反映良好,对学生培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是对信息类研究生培养环节规范化的探索,总结了信息类研究生环节培养规范化管理方法、实现过程和实施效果,对研究生培养环节规范化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分别从研究生招生、培养过程、毕业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和总结。根据实际总结出了相应的管理措施,对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周善宝,马广富,建立硕士研究生复试有效管理制度的思考与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8):59-62.
[2]韩国防,陈智栋,赵希岳,李安萍,潘剑波.构建过程管理质量监控体系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J].当代教育科学,2010,(3):41-43.
[3]邱悦颜,潘世群.督导与评估相结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0):37-39.
[4]徐林,高校管理信息化的经验与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0):47-48.
[5]廖文武.改革创新努力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J].上海研究生教育,2003,(1):37-43.
[6]刘伟,张万红.培养机制改革对研究生导师影响与完善[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4):16-19.
[6]季明,鲁越华,郭晓东.新形势下我国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问题分析[J].江苏高教,2007,(6):87-88.
[7]王青霞,赵会茹.扩招形势下研究生培养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研究[J].高等教育管理,2007,(1):34-36.
关键词:培养质量;硕士研究生;质量体系;指标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0-0145-02
一、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15年我国研究生将达到170万人,到2020年达到200万人。21世纪以来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如图1所示),2000年报名人数为39.2万,实际招生仅8.5万,2005年报名人数为117.2万,实际招生32.494万,2011年报名人数为151.2万,实际招生49.5万,2012年报名人数突破165万,实际招生51.7万,2013年报名人数达到176万,实际招生达到53.9万。随着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规模扩大,研究生培养质量日趋成为高等教育中的焦点问题。目前我国研究生人数处于世界第三,仅次于美国和德国的研究生人数,跻身于世界研究生教育大国行列。然而,我国培养的研究生的质量在整体水平上并不是很乐观。在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中,不同程度地暴露出一些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问题。如:生源的质量、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研究生指导教师的水平和责任心,研究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大小、科学研究能力的强弱、毕业生学位论文的水平等等。研究生教育在每个国家的人才培养体系和创新体系中,都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研究生教育的质量与规模,以及与之相伴的知识与技术的创新成就,成为衡量其高等教育发达程度及科技、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与前景的重要标志。在当前条件下怎样保证与提高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建立起比较科学和规范的质量保障体系,一直是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需要研究的核心问题。因此,针对我国实际情况,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和行之有效的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保证体系,对于提高我国研究生教育的整体水平,培养高水平科技人才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一方面,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使我们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具有参考依据,做到有据可依,同时也是完善和发展教育理论的需要;另一方面,质量保障体系的完整对于我们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严格培养过程,重视过程培养,才能提高我们的研究生质量,为我国科技发展和经济建设提供高水平科技人才。基于这些,本文主要探讨一下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一些质量体系指标。
二、研究生培养质量体系指标
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有物质方面的因素,又有精神方面的因素;既包括生源质量,又包括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这里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一下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一些质量保证体系。
1.研究生课程学习的质量保证。研究生课程学习是研究生培养质量最为关键的一环。目前,我院的研究生课程设置主要包括: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学科方向选修课,要求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分、专业基础课4学分、专业课4学分、学科选修课不少于15学分。研究生选修课程一般根据研究生研究方向由指导教师确定,学生选择的余地比较小,尤其是学校对于跨学科的选修课更是有很多限制条件,从而使得绝大部分研究生不能按照自己的兴趣来选择相应的课程,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对于研究生教学,其教学方式与本科学生的教学不一样,研究生教学不可能像本科教学那样讲解得非常详细,它的知识面比较宽,问题比较深,涉及到学科的前沿问题和发展趋势问题,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或者学生轮流讲授部分内容,教师再做总结,指出一些关键的问题及应注意的问题。因此有些课程的考核是采用写读书报告或课程论文的形式进行,这样就会有评价标准的问题。一般来说,课程教学考核可以分为诊断性考核、形成性考核和总结性考核三种。诊断性考核通常是在教学过程开始之前,主要是为了了解学生的整体水平以便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工作,确保教学工作适合大部分学生;形成性考核是对教学过得进行考核,可以采取考勤、作业评分、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课堂小测验、回答问题效果等方式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适当的调整教学方案。在教学过程中,这种方式应该多采用;总结性考核是在一门课程结束的时候进行,通常是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整体评价,这种考核方式带有一定的片面性某些学生平时不怎么读书,到考试的时候通过舞弊等方式也可能取得好的成绩,这对于平时认真读书的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这种考核方式应尽量少用。对于研究生教学来说,我们必须区分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学科选修课的地位,根据实际情况和课程的重要性确定不同的考核方式和标准,严格按照标准进行考核,确保研究生教学的质量。
2.研究生实践教学的质量保证。教学实践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其评价材料应是申请硕士学位的必备材料之一。教学实践对提高研究生的教学能力,了解高校教学规律,适应毕业后工作的要求都将起到重要作用。教学实践的形式可以是在教师指导下试讲本科生课程的若干章节、协助导师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或指导实习、课程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目前,大多数学校不注重实践教学方面的培养,尽管在培养方案中有所要求,但基本上流于形式,最后填一个表格了事。因此需要加强这一方面的质量监控,建立有关实践教学的质量保证体系,严格按照要求执行。
3.研究生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的质量保证。文献综述是研究生了解学科前沿动态,寻找研究课题的重要过程。我们规定硕士研究生必须系统地查阅和分析与其研究方向有关的国内外文献,要求文献阅读量不少于一定篇数(通常为300~500篇),其中三分之一为外文文献。在进行文献综述的时候,严格要求研究生系统地阐述其研究方向的发展历史、目前的主要研究成果以及存在的问题与今后的发展趋势等,在文献综述中必须阐述自己的观点。同时,我们采用一定的措施鼓励研究生在阅读文献的时候善于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能够指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可能有效的途径。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形成的开题报告应该高度重视选题工作。选题要具有一定的水平和难度,这样写出的论文才可能具有较高的水平。同时,所选课题必须给研究生留下一定的创造空间使研究生有思考的余地和发挥其研究水平的空间。
4.研究生学术交流质量保证。研究生应该积极参加学术讨论和学术会议,不仅要参加,还应该积极提问和做报告。这方面必须有具体的考核办法。
5.研究生中期考核内容及质量保证。为了加强研究生管理,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必须对研究生实行中期考核制度。考核工作既是对研究生本人的检查,同时也能起到交流经验、发现问题、改进方法的作用。考核的内应该具体,并且应该达到一定要求。
6.学位论文中期检查质量保证。在研究生论文工作中期,我院将统一组织对研究生的论文工作情况进行一次检查,要求研究生将论文进展情况如实向考核小组汇报,按《研究生论文工作中期检查考核表》所要求的内容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保存在学院研究生办。中期检查不合格者,将亮黄牌给予警告,并对其进行跟踪检查,督促其按时完成论文工作。
7.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保证。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环节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既是对研究生今后进行独立科学研究工作的全面训练,也是培养研究生自主创新能力,综合运用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必须加强对学位论文的质量进行把关。目前我院研究生论文评审采用盲审形式,要求提交两份论文,其中一份为校外专家评审,一份为校内专家评审。这种评审方式有一定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但也要注意评审过程中的人情问题。
三、结语
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一直是高校探讨的主题,是高校和社会发展的生命线。而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更是国家科技、经济、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是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关键和根本所在。本文仅仅初步探讨了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一些环节和应注意的地方,只要我们紧紧抓住提高培养质量这一条主线,切实落实每一环节的质量控制措施,我想我们的研究生培养质量一定会不断提高和进步。
参考文献:
[1]焦楚杰,张俊平,唐爱真.研究生培养质量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1,20(1).
[2]潘武玲.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
[3]罗迎社,丁科,唐小弟,等.形成性考核模式培养地方院校工程力学专业高素质人才的探索与实践[C].//力学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2012.
科研管理工作工作内容繁多:涉及项目、成果、经费、学术交流、考核、奖励等。科研项目根据归口不同,分为横向项目管理和纵向项目管理。根据项目进展的不同阶段,分为项目申报管理、在研项目管理、项目进展管理、项目变更管理、项目结题管理。不同类型的项目、项目的不同阶段管理终点和管理方法不尽相同。科研考核和奖励指标多元、过程复杂、工作量计算任务繁重。以上这些都决定了科研工作的复杂性。
1.1 协助学院领导做好科研管理工作
协助主管院领导完成学院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奖励的组织、申报工作,以及在研项目的过程管理与结项管理;根据学院党政会议决定,协助主管院领导进行本学院科研规划的前期调研、组织论证工作,协调、组织各科研团队高层次科研项目的前期论证、高层次奖励的前期培养;协助学院领导进行“产、学、研”的纵、横向联系;按学院的要求,协助主管院领导,组织本院应用研究及横向课题的信息收集及对外联系和管理;协助主管院领导实施科研计划,协调并及时解决科研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协助学院领导和各点负责人,做好重点建设的日常管理工作。
1.2 协助学院领导和各研究生学位点做好研究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与日常管理
在研究生中设立学生自我管理组织和其他社团组织,卓有成效地开展各项工作;完成研究生的人事档案与组织档案的管理、毕业与就业指导工作;完成研究生的评优、纪律、考勤等其它日常管理工作。
1.3 协助学院领导和各研究生学位点做好研究生的业务培养与业务管理工作
按学院党政会议的要求,协助主管领导和各负责人组织本院学位点的申报,各学位点的内涵建设、学位点培养方案的制定、修订与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的制定;协助学院领导和各学位点领导,按学校的规定做好导师的遴选、增选、培训、考核工作;组织各学位点做好本院研究生的招生宣传、入学考试和学籍注册工作;按学校和学院要求组织研究生教学工作的检查、教育管理系统的维护与使用;按学校和学院要求组织各学位点研究生中期筛选、论文开题与论文中期检查、论文答辩与学位授予及学位档案的管理。
1.4 其它日常科研管理工作
定期收集、整理本单位的科研成果数据,按科研处和学院有关规定,做好本院科研成果的录入存档、对外汇报材料和总结的起草工作;及时落实科技处等部门下发的各类通知、文件,负责项目申报、学科建设、课题开发等资料整理工作,负责科研资料的建档、归档工作,负责草拟科研工作相关的计划、总结、办法和制度,负责学位点的申报工作,负责各类学术活动的组织安排和服务工作,完成年终科研工作量的统计、计算工作,负责社会科研合作工作,等等。协助教授、博士做好同学校有关部门间的工作联系。
2 高校科研秘书的角色定位
2.1 服务管理者
作为科研管理人员,其核心任务就是为一线科研人员提供科研保障,其最终价值也是通过一线科研人员的科研成果体现出来的。服务性是科研秘书的本质属性之一,因此服务者是科研秘书所扮演的首要角色。科研秘书应强化服务意识,履行科研管理服务职能。科研秘书要把各级科研领导机构工作的需做为自己工作的中心,以各级科研领导机构工作的对象做为自己工作涉及的领域,以各级科研领导机构工作的权限做为自己工作的范围,做到全心全意为各级科研领导机构提供优质服务,同时还要鼓励老师热心从事科研活动,尽可能提供周到详尽的服务和支持。科研秘书服务的好坏不仅会影响科研项目的数量和质量,也会关系到科研管理机构的效率和形象。
在管理工作中遵循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热情服务,平等待人,主动与科研人员交流,听取其意见和建议。管理工作者应该树立“以师生为本”的管理思想,以师生为本,考虑师生的感受、师生的利益。对上要直接为相关职能部门和院系领导负责,对下要为在教学与科研第一线的教师以及广大的学生服务。想科研人员所想,急科研人员所急,尽量解决他们在科研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使他们能够一心一意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去。科研秘书要统筹全局、精心组织完成各级科研管理机构交予的日常科研任务,同时要按照按相关机构的有关制度对工作进行科学化管理。在科研管理的过程中,不仅要遵循规章程序,确定合理标准来指导、规范自身的行为,同时还要善于发现科研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能够提出合理的建议和解决方案,以此来推进科研管理系统的完善。
2.2 沟通协调者
科层组织的效率取决于各个科层之间有效的沟通、协调。因此,科研秘书要扮演好有效地沟通和协调者的角色。科研秘书需要协调学院领导处理日常科研管理工作,协助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完成各项科研管理工作,承上启下、协调左右,是各种科研情况上通下达的枢纽。学校科研管理部门与学院领导时间和精力有限,因此不能在对于科研工作及科研人员的管理上做到事必躬亲,这就需要科研秘书发挥桥梁作用,做到上情下达,通过公布信息等形式,使科研人员及时、准确的了解学院的科研信息以及领导的科研管理意图,如果老师对执行某一科研决定不理解或遇到困难,科研秘书应该耐心解释,想办法为老师解决各种问题和困难;当各职能部门、各院系老师因认识和处理问题的角度不一致引起矛盾时,科研秘书要充分发挥其协调职责,化解矛盾,理顺关系,解决问题,使其能够消除疑虑,建立和谐的科研氛围,而且要做到下情上达,确保政令畅通,使学校科研管理部门与学院领导能够准确把握科研人员的情况变化。科研秘书是老师和各级科研管理部门之间的桥梁和信息传递者,是具体科研问题的发现者和初步解决者。
2.3 实施监督者
科研秘书起着对具体科研事务提出建议与进行监督的职责。作为高校科研力量的基石,高校科研人员是高校科研力量发展壮大的重要保证。但科研人员对科研管理过程中得业务知识了解并不够透彻,在项目申报、结题验收等科研活动过程中,往往会患得患失、顾此失彼,这就需要科研秘书发挥其在科研管理业务方面的优势,尽可能地解决科研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使科研人员可以从繁琐的事务中解放出来,从而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科学研究中,创造更多宝贵的科研财富。
科研秘书的监督应通过日常的秘书工作来实现。不是对项目内容进行干预,而是在程序上对科学项目进行监督。不仅要协助各级科研领导解脱具体科研事务的纠缠,集中精力开展领导行动与决策,而且要积极为各级科研领导出谋划策。不仅如此,科研秘书要认真贯彻实施各种科研项目、督促检查执行情况,实事求是地向各级科研领导反馈信息和提出批评建议,以促进各级领导工作的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