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企业家访谈总结8篇

时间:2023-03-14 15:05:4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企业家访谈总结,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企业家访谈总结

篇1

关键词:生存能力;转型能力;人力资本价值;盈利能力;劳动生产力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9-0025-02

1引言

关于企业生存能力的研究主要有内生论和外生论两大类观点。外生论主要强调影响企业经营的各种外部环境因素对企业生存能力的影响,包括产业环境、技术变化、宏观经济波动等因素,代表人物是迈克尔·波特教授。内生论则强调企业的内部资源、能力、知识等因素对企业生存能力的影响,如以钱德勒为代表的组织能力学派,以史蒂芬·李普曼为代表的资源学派,以斯托克·伊文斯为代表的流程能力学派和以普拉哈拉德·哈默为代表的核心能力学派等。

企业资源理论认为企业内部条件是其生存的基础,尤其是企业的内部能力,是直接关乎企业生存的关键。企业自身的资源越多,能力越强,在竞争中生存的几率就越大。Esteve等研究显示能力强的企业能更快适应环境变化,改善生存状态。其他学者的代表性观点有:企业资源投入越多,尤其研发投入越多,生存能力越强;企业学习能力越好,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也越强,生存能力越强;企业的规模与影响力对企业的生存有重要影响。

企业长期生存能力的评估关系到企业的未来能否遵循健康的发展模式,翻阅关于企业生存能力的研究,并未找到系统测量企业长期生存能力的量表。所以本文试图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创建衡量企业长期生存能力的测量量表。

2题项的收集与整理

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学者开始研究企业生存能力测量问题,任剑新的评价体系中企业生存能力包括经济规模、经济效应和财务状况三个指标。张彦开(2003)等学者认为企业生存能力包括利润增长率、净资产增长率、研究开发费比率三个指标。任佩瑜(2005)等学者认为企业生存能力包括基本生存能力、应变力和竞争力。在没有竞争和环境变化不大的市场中,企业的基本生存能力决定了企业的长期生存能力,是企业战略实现的基础和保证。企业应变力既包括企业被动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也包括主动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而核心能力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证其生存和发展的最重要的竞争力。张思平(2010)认为企业的生存能力包括基本生存能力、应变生存能力、持续生存能力。王伯安(2002)从技术装备能力、产品竞争能力、企业盈利能力、企业运营能力和企业经营安全能力五个方面构建了衡量企业生存能力的指标体系。王国顺,唐健雄(2008)提出了战略转型能力的整合框架,它包括环境识别能力、资源整合能力、管理控制能力和持续创新能力等四个基本能力,这些能力对于企业成功进行战略转型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朱述英(2010)认为转型能力包括知识创造能力、柔性制造能力和营销通路能力。朱义令,赵永乐(2010)从基本素质、一般能力、创新能力、贡献度和创新与发展五个方面构建了科技人力资本价值评估指标。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劳动生产力是由多种情况决定的,其中包括:工人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的发展水平和它在工艺上的应用的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

根据前辈们关于企业生存能力的研究,本文以企业的转型能力、利润增长率、人力资本价值和劳动生产力四个指标来衡量企业的长期生存能力。问卷调查中参考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并通过专家访谈,总结设计题项如表1的前三列所示。

3题项的测试与分析

3.1问卷设计及测试实施

初始问卷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了解被访者对本企业长期生存能力的评价,以5级李克特量表的形式进行测量,从1到5分别代表非常不同意、不同意、一般、同意和非常同意。其中第18和24题的陈述为负面评价,录入分数时用6减去问卷得分,确保整份问卷都是分数越高表明被访者对企业的长期生存能力评价越好。问卷第二部分是被访者个人信息,具体包括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月收入水平等。

本次调查抽样的范围包括:广东、湖北、江苏、浙江、山东、湖南等省份。样本单位是企业的普通员工。本次调查实际发放问卷345份,回收305份,回收率88.41%,其中合格问卷276份,合格率90.5%。样本中男性占58.8%,女性占41.2%;18岁以下的占1.5%,18-25岁的占62.5%,26-35岁的占27.9%,36-45岁的占5.1%,46-55岁的占2.9%;学历中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或中专、大专及以上的员工所占比例分别为:1.5%、11.8%、36.8%、50%;收入水平

3.2初始量表的检验

首先,通过各题项对维度的相关系数(Corrected-Item Total Correlation,CITC)来净化题项,题项净化的一般标准是:当CITC小于0.3时,应当考虑删除该题项;其次要检验问卷的信度,信度是指对同一或相近的测量对象进行反复测量时,测量结果的一致性或稳定性,是测量工具能够稳定地测量所测变量的程度。我们利用Cronbach’s a系数检验各变量量表的信度,若删除某些测量题项可以显著提高Cronbach’s a系数则考虑删除该题项;另外,要检验问卷的效度(指测量工具能够准确、真实、客观地度量事物属性的程度)。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检验所得因子与量表设计维度的一致性,并利用Bartllet′s球形检验来测量量表的效度。

(1)CITC及问卷的信度分析。

利用SPSS18.0对问卷中各题项得分进行可靠性分析,所得结果如表1所示。整份问卷的Cronbach′s a值为0.909,各维度的Cronbach′s a值在0.73至0.88之间,表明问卷很可信。量表中第18和24题的CITC值小于0.3,且删除题项后可以显著提高Cronbach’s a系数,故将这两个题项删除。

(2)问卷的效度分析及因子分析。

整份问卷(删除18和24题后)的KMO值为0.847,根据统计学家Kaiser提出的标准,当0.8

表1的第六列是对30个变量正交旋转的主成分分析矩阵,文章仅列出了在该因子上得分大于0.3的题项得分,提取方法为主成分分析法,旋转法为最大方差旋转法。可以看出,第一个因子变量所反映的第1-11题基本上属于原量表所划分的“转型能力”构面,但是其中第1题和第8题在该因子上的载荷小于0.3,应该删除;第二个因子变量所反映的第12-14题都属于原量表所划分的“利润增长率”构面;第三个因子变量所反映的15-26题基本上属于原量表所划分的“人力资本价值”构面,但是第19、20、21和23题在该因子上的载荷小于0.3,应该删除;第四个因子变量所反映的27-32题则属于原量表所划分的“劳动生产力”构面。说明试测结果基本上与量表第一轮的完善结果是相符的。

根据分析结果,对原有量表的删除调整过程如下:①删除因素负荷小于0.30的项目,从表中可以看出,第1、8、19、20、21和23题的因素负荷均小于0.3,应该删除。②删除具有多重负荷且负荷值比较接近的题项。根据各题项在各个主成分下的负荷,第10、11、17和30题的负荷比较接近,故将其删除。经过以上的删减,剩余的题项及解释维度如表1加粗的字体所示,共剩余20个题项。

3.3分析结论

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专家访谈,设计了初始量表。借助CITC、信度检验、效度检验及因子分析等方法,最终得出企业长期生存能力测量量表的题项及维度。该表可用于企业了解其长期生存能力水平,找出影响其长期生存能力的短板。

参考文献

[1]张思平.如何提高金融危机下义务中小自营出口的生存能力[J].企业家天地,2010,(10):56-57.

[2]吴利华,刘宾.企业生存理论研究的文献综述与机理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1):156-160.

[3]任佩瑜,贾明江,吕力.竞争条件下企业生存能力的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2005,5:18-23.

篇2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 创业教育  

 

“创业起步”课程是北京电子科技职业技术学院2000年开设的侧重于素质教育的新型公共基础课程,是一门创业启蒙教育课。课程目标是依托专业,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具有创业能力、能够适应市场需求的复合型创新人才,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该课程2003年被评为北京市第一批高校精品课程。2005年成为面向北京市高职院校开设的校际选修课。2007年团中央全国青联为该院授予了“大学生创业教育基地”称号。2009年被评为高职高专国家精品课程。课程建设是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本文结合该校“创业起步”课程教学的具体情况,着重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师资队伍以及教学环境建设等五个方面阐述对创业教育理念的探索与实践。 

一、“导” “学” “做”相结合的创新教学模式和丰富的第二课堂实践活动 

该校教学团队根据创业教育开放性和体验性的特点,结合高职学生层次的定位以及本课程培养目标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贯穿“导”“学”“做”循环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导”——教师根据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并有针对性地进行点评、启发和指导;“学”——学生自主学习相关内容、阅读案例、准备角色扮演等;“做”——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企业提供的项目,自主地选择项目进行创业体验。努力使学生置身于创建企业、发展企业这样一个动态的过程中,整个创业教学是一种动态的、开放式的教学形态,是对以往静态的、完整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颠覆性变革,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在授课过程中,教师是作为设计员和指导者的姿态出现的,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灌输知识的填鸭者。在这种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指引下,被动的灌输性学习变成了主动的研究性学习。 

为鼓励学生走向社会,获得创业环境的亲身体验,该院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团队设计了丰富的多样化的第二课堂实践活动,它包括七个部分:第一,企业家讲座,拓宽学生视野。来自市场第一线的企业家,讲述他们创业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给学生以极大的触动,也激发了学生的创业热情。第二,校内实训,使学生获得直接的经营经验。组织学生在学校内部尝试一些简单易做的商业项目,进行创业基本技能实训。第三,校外实训,使学生有机会直接接触社会。团队组织了大量的校外实习项目,包括市场调研、采访企业家或创业者、参观创业项目展览等,还与北京丽源公司等企业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使学生更直接深入地了解企业。第四,创业俱乐部,使有创业愿望的学生可以共同成长。kab创业俱乐部是学生自愿发起的校内学生社团组织,通过开展企业家访谈、企业走访、商业计划书竞赛、模拟企业经营等创业教育活动,帮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创业活动,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第五,创业计划大赛,提高学生综合的学习能力。开展创业计划大赛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以致用的好机会,通过创业计划大赛评选出的优胜团队可以入驻“创业工学坊”。第六,“创业工学坊”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依托专业进行创业实践的平台。为使学生近距离地接触创业,该院实行创业导师制,帮助学生进行校园创业。一个创业项目从创意到形成商业计划书,从筹措资金到启动项目,都是由学生在创业导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创业工学坊”则为这一全程实战提供了实践场所。第七,自主创业,帮助学生实现梦想。教师团队筛选出一些优秀的创业项目进行重点扶持,帮助学生实现自主创业的梦想。 

“创业起步”课程体系的设置,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为目标,利用创设的虚拟情境促进学生体验企业经营,通过创业体验使学生更为理性地思考创业与就业的相关问题,处处体现“工学结合”的思想。 

二、开放式的教学方法 

根据“创业起步”课程的实践性特点,始终贯彻立足于引导启发学生、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的指导方针,灵活运用多样化、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在教学中主要采取的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第一,头脑风暴法: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想法无论多么荒唐和疯狂,只要能够自圆其说即可。第二,项目教学法:要求学生组成团队形成一个明确创业思路,并自主策划、运营一个小项目。第三,嘉宾访谈:嘉宾可以是某个领域的专家、也可以是成功企业家或知名人士,通过访谈形式使学生走出学校,使校外导师走进课堂,树立积极的榜样,分享创业心得。第四,角色扮演:以表演的形式来反映某个设定的情景,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理解教学内容。第五,商业游戏:在教室里给学生提供一个模拟再现商业企业运营情景的机会。将学生分为几个团队,展开相互间的商业竞争与合作,游戏结束后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总结,学生不仅从中获得很多乐趣和新奇的经历,更重要的是能从游戏中获得许多灵感启发。第六,分组讨论法: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探讨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这种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避免了个别学生游离在课堂之外的现象出现。第七,现场教学法:带领学生到企业现场进行案例教学。不仅能够直观地感受学习对象,还能够和案例创作者展开面对面交流,加快学生的能力成长。 

创新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主体由教师变学生,教师角色由专家变为学习伙伴,学习重点由学习知识变为了解过程、体验角色,学生活动由单独学习变为小组学习,氛围由竞争变为合作,学生角色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产出,学习态度由依赖变为独立,学习过程由固定变为弹性、灵活,对待错误的态度由尽量避免变为吸取教训,评估方法由考试测验变为描述现象与结果分析,教学目标从实践论证理论变为理论指导实践。 

三、突破性创新型的考核评价机制 

引入市场导向的新型教育理念,传统书面理论考试成绩压缩到只占10%,通过考试方式的改变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采用的创新型考核方法有如下两种:(1)项目导向法。各个小组将在同一个时间段内完成相同的商业项目,在竞争中真实体验商战的氛围,在合作中考核学生的合作盈利能力,使学生们在模拟实践中体味到市场的真谛。(2)市场检验法。评委通过学生讲故事判断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整个评价过程做到理论评价与实践评价相结合,学校评价和市场评价相结合。通过市场评价导向,引导学生重视实践。让学生明白只有付出型的体验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创业,才能获得更多的商业经验,从而进一步提高生存能力。 

四、实践型的“创业导师团” 

师资队伍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坚实基础和核心工作,只有建立一支精干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保证精品课程的高水平建设。“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对教师团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既要有理论知识,又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技能,传统的教师团队不经改良是达不到这样的要求的。因此,该院组建了“创业导师团”。该团队共由14人组成,其中5位是具有一定企业经历的专兼职教授、2位初中级职称、2位知名企业家、3位创业者,其中奋战在市场一线的企业家参与授课占总课时的30%。教学团队素质高,创新能力强,“双师结构”特征明显。团队中有北京市高职院校教学名师,一直积极从事青年创业指导工作,在团中央创业教育培训中具有较高知名度。教师年龄结构梯队分布合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目标明确、措施得力,经常组织教学观摩和教学研讨活动,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做示范教学、介绍经验。学院特别重视师资培养,邀请包括姜大源教授在内的众多专家进行职业教育理论与方法培训,派送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到美国和加拿大考察创业教育、去英国参加为期三个月的创业培训。目前为止该团队已有9人获团中央和国际劳工局颁发的“创业讲师”资格证书,1人获“北京市金牌培训师”称号,3人获“北京市优秀教师”称号。“创业导师团”教研创新的学术氛围浓厚,近年来累计主持或参加了八项创业研究类科研课题项目,发表了十余篇创业类教学研究论文,主编和参编教材五部。这样的团队保证了教学内容既有理论的深度,又有实际经验的支撑,很好地承担起了对学生创业理论、实践指导、信息咨询等多方面的教学任务。 

五、良好的教学环境 

1.引进高端电子教学技术,搭建先进的教学平台。该院2002年引进劳动部远程卫星创业教育平台,内容包括电子商务、虚拟企业经营、虚拟项目运作等仿真操作。2003年建成精品课程网站,满足学生在线学习需求。精品课程网提供了教学大纲、教学设计(教案)、讲义(ppt)、考核方案、案例及大量视频资料,实现了全部教学内容电子化。2003年该院引进国际青年成就组织模拟经营电子教学平台,结合虚拟现实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构建一个真实完整的企业环境,通过网上经营、比赛,训练学生创办企业的能力。2004年该院机电专业学生获北京市商业挑战赛网上模拟仿真经营三等奖。2005年引进erp沙盘模拟教学平台综合训练学生的创业能力。erp模拟沙盘是利用实物沙盘,针对代表先进的现代企业经营与管理技术—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设计角色体验的实验平台。2008年开始引进“中国高校大学生创业实训平台”。该平台通过大量实训让大学生体验创业的过程,训练创业过程中及创业后的经营管理能力,培养大学生具备成功创业者的素质。 

篇3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 创业教育

“创业起步”课程是北京电子科技职业技术学院2000年开设的侧重于素质教育的新型公共基础课程,是一门创业启蒙教育课。课程目标是依托专业,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具有创业能力、能够适应市场需求的复合型创新人才,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该课程2003年被评为北京市第一批高校精品课程。2005年成为面向北京市高职院校开设的校际选修课。2007年团中央全国青联为该院授予了“大学生创业教育基地”称号。2009年被评为高职高专国家精品课程。课程建设是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本文结合该校“创业起步”课程教学的具体情况,着重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师资队伍以及教学环境建设等五个方面阐述对创业教育理念的探索与实践。

一、“导” “学” “做”相结合的创新教学模式和丰富的第二课堂实践活动

该校教学团队根据创业教育开放性和体验性的特点,结合高职学生层次的定位以及本课程培养目标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贯穿“导”“学”“做”循环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导”——教师根据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并有针对性地进行点评、启发和指导;“学”——学生自主学习相关内容、阅读案例、准备角色扮演等;“做”——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企业提供的项目,自主地选择项目进行创业体验。努力使学生置身于创建企业、发展企业这样一个动态的过程中,整个创业教学是一种动态的、开放式的教学形态,是对以往静态的、完整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颠覆性变革,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在授课过程中,教师是作为设计员和指导者的姿态出现的,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灌输知识的填鸭者。在这种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指引下,被动的灌输性学习变成了主动的研究性学习。

为鼓励学生走向社会,获得创业环境的亲身体验,该院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团队设计了丰富的多样化的第二课堂实践活动,它包括七个部分:第一,企业家讲座,拓宽学生视野。来自市场第一线的企业家,讲述他们创业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给学生以极大的触动,也激发了学生的创业热情。第二,校内实训,使学生获得直接的经营经验。组织学生在学校内部尝试一些简单易做的商业项目,进行创业基本技能实训。第三,校外实训,使学生有机会直接接触社会。团队组织了大量的校外实习项目,包括市场调研、采访企业家或创业者、参观创业项目展览等,还与北京丽源公司等企业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使学生更直接深入地了解企业。第四,创业俱乐部,使有创业愿望的学生可以共同成长。KAB创业俱乐部是学生自愿发起的校内学生社团组织,通过开展企业家访谈、企业走访、商业计划书竞赛、模拟企业经营等创业教育活动,帮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创业活动,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第五,创业计划大赛,提高学生综合的学习能力。开展创业计划大赛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以致用的好机会,通过创业计划大赛评选出的优胜团队可以入驻“创业工学坊”。第六,“创业工学坊”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依托专业进行创业实践的平台。为使学生近距离地接触创业,该院实行创业导师制,帮助学生进行校园创业。一个创业项目从创意到形成商业计划书,从筹措资金到启动项目,都是由学生在创业导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创业工学坊”则为这一全程实战提供了实践场所。第七,自主创业,帮助学生实现梦想。教师团队筛选出一些优秀的创业项目进行重点扶持,帮助学生实现自主创业的梦想。

“创业起步”课程体系的设置,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为目标,利用创设的虚拟情境促进学生体验企业经营,通过创业体验使学生更为理性地思考创业与就业的相关问题,处处体现“工学结合”的思想。

二、开放式的教学方法

根据“创业起步”课程的实践性特点,始终贯彻立足于引导启发学生、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的指导方针,灵活运用多样化、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在教学中主要采取的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第一,头脑风暴法: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想法无论多么荒唐和疯狂,只要能够自圆其说即可。第二,项目教学法:要求学生组成团队形成一个明确创业思路,并自主策划、运营一个小项目。第三,嘉宾访谈:嘉宾可以是某个领域的专家、也可以是成功企业家或知名人士,通过访谈形式使学生走出学校,使校外导师走进课堂,树立积极的榜样,分享创业心得。第四,角色扮演:以表演的形式来反映某个设定的情景,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理解教学内容。第五,商业游戏:在教室里给学生提供一个模拟再现商业企业运营情景的机会。将学生分为几个团队,展开相互间的商业竞争与合作,游戏结束后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总结,学生不仅从中获得很多乐趣和新奇的经历,更重要的是能从游戏中获得许多灵感启发。第六,分组讨论法: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探讨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这种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避免了个别学生游离在课堂之外的现象出现。第七,现场教学法:带领学生到企业现场进行案例教学。不仅能够直观地感受学习对象,还能够和案例创作者展开面对面交流,加快学生的能力成长。

创新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主体由教师变学生,教师角色由专家变为学习伙伴,学习重点由学习知识变为了解过程、体验角色,学生活动由单独学习变为小组学习,氛围由竞争变为合作,学生角色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产出,学习态度由依赖变为独立,学习过程由固定变为弹性、灵活,对待错误的态度由尽量避免变为吸取教训,评估方法由考试测验变为描述现象与结果分析,教学目标从实践论证理论变为理论指导实践。

三、突破性创新型的考核评价机制

引入市场导向的新型教育理念,传统书面理论考试成绩压缩到只占10%,通过考试方式的改变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采用的创新型考核方法有如下两种:(1)项目导向法。各个小组将在同一个时间段内完成相同的商业项目,在竞争中真实体验商战的氛围,在合作中考核学生的合作盈利能力,使学生们在模拟实践中体味到市场的真谛。(2)市场检验法。评委通过学生讲故事判断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整个评价过程做到理论评价与实践评价相结合,学校评价和市场评价相结合。通过市场评价导向,引导学生重视实践。让学生明白只有付出型的体验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创业,才能获得更多的商业经验,从而进一步提高生存能力。

四、实践型的“创业导师团”

师资队伍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坚实基础和核心工作,只有建立一支精干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保证精品课程的高水平建设。“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对教师团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既要有理论知识,又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技能,传统的教师团队不经改良是达不到这样的要求的。因此,该院组建了“创业导师团”。该团队共由14人组成,其中5位是具有一定企业经历的专兼职教授、2位初中级职称、2位知名企业家、3位创业者,其中奋战在市场一线的企业家参与授课占总课时的30%。教学团队素质高,创新能力强,“双师结构”特征明显。团队中有北京市高职院校教学名师,一直积极从事青年创业指导工作,在团中央创业教育培训中具有较高知名度。教师年龄结构梯队分布合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目标明确、措施得力,经常组织教学观摩和教学研讨活动,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做示范教学、介绍经验。学院特别重视师资培养,邀请包括姜大源教授在内的众多专家进行职业教育理论与方法培训,派送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到美国和加拿大考察创业教育、去英国参加为期三个月的创业培训。目前为止该团队已有9人获团中央和国际劳工局颁发的“创业讲师”资格证书,1人获“北京市金牌培训师”称号,3人获“北京市优秀教师”称号。“创业导师团”教研创新的学术氛围浓厚,近年来累计主持或参加了八项创业研究类科研课题项目,发表了十余篇创业类教学研究论文,主编和参编教材五部。这样的团队保证了教学内容既有理论的深度,又有实际经验的支撑,很好地承担起了对学生创业理论、实践指导、信息咨询等多方面的教学任务。

五、良好的教学环境

1.引进高端电子教学技术,搭建先进的教学平台。该院2002年引进劳动部远程卫星创业教育平台,内容包括电子商务、虚拟企业经营、虚拟项目运作等仿真操作。2003年建成精品课程网站,满足学生在线学习需求。精品课程网提供了教学大纲、教学设计(教案)、讲义(ppt)、考核方案、案例及大量视频资料,实现了全部教学内容电子化。2003年该院引进国际青年成就组织模拟经营电子教学平台,结合虚拟现实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构建一个真实完整的企业环境,通过网上经营、比赛,训练学生创办企业的能力。2004年该院机电专业学生获北京市商业挑战赛网上模拟仿真经营三等奖。2005年引进ERP沙盘模拟教学平台综合训练学生的创业能力。ERP模拟沙盘是利用实物沙盘,针对代表先进的现代企业经营与管理技术—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设计角色体验的实验平台。2008年开始引进“中国高校大学生创业实训平台”。该平台通过大量实训让大学生体验创业的过程,训练创业过程中及创业后的经营管理能力,培养大学生具备成功创业者的素质。

篇4

关键词:主体参与; 教学模式; 创业教育;应用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2)11-0074-02

主体参与教学模式是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教学模式[1]。主体参与教学模式能营造自由、平等和宽松的教学环境,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其在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中的具体应用体现出主体参与教学模式的教学价值,凸显出创业教育课程所要求的体验性、参与性及实践性等特点。

一、创业教育课堂应用主体参与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

1.创业教育课堂的教学流程

包括需求诊断、明确目标、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及效果评价等步骤。

(1)需求诊断。在开课前或首次授课中通过问卷、访谈等方法来了解学生的不同课堂需求、课堂期望和创业困惑,及时调整授课内容。

(2)明确目标。创业教育课堂教学以培养创业意识、树立创业精神、了解创业知识、体验创业过程及提升创业能力等为内容,重点落脚在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的培养上,鼓励大学生把创业作为未来的一种职业选择,在拥有就业机会的情况下能够胜任工作岗位,在缺乏就业机会的环境下能够自我雇用,能够具备创办和经营中小企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3)课程设计。课程设计要预期其复杂性,要明确做哪些事,有足够鲜活的素材源,灵活使用不同教学方法。

(4)课程实施。课程实施过程即学生参与过程,一般包括唤醒参与、情境参与、总结提炼和迁移运用四个过程。

(5)效果评价。一是对主体参与教学模式的评价,评价标准之一为学生积极参与,表现为学生的参与是活跃的、交互的,培养了大学生良好的态度、情感与人际交往能力等;评价标准之二为学生有效参与,即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是自由支配时间的、目标达成的及思维受到启迪的,培养了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2]。二是对创业教育课堂教学的评价。评价内容应以社会评价、个体发展水平评价或成就评价为基本内容,按照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个体评价与总体评价相结合的原则,突出纵向评价和自我评价,而不是以简单的创业率和成功创业率来衡量。

2.创业教育课堂应用主体参与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

包括唤醒参与、情境参与、总结提炼和迁移运用四个操作程序,分别对应启动、展开、深入和拓展教学内容四大任务。

(1)唤醒参与——启动教学内容。在简单介绍教学目标、教学原理(亦可以省略)的前提下创设问题,如“为什么选择创业”、 “什么样的人能成为创业者”、 “如何抵御创业风险”等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起其表现欲,明确形成主体参与目标,开启教学内容。唤醒参与环节可以视情况在课前布置,要做到清晰明了、自然贴切。

(2)情境参与——展开教学内容。创设参与情境,灵活使用分组讨论法、游戏法、创业角色扮演法、创业案例分析法及企业经营活动情景模拟法等,提供必要时间,让学生自由表达思想观点,展示自我,全面展开教学内容。情境参与环节要做到学生参与充分,教师控制适时、引导及时。

(3)总结提炼——深入教学内容。在整理所有观点、协调不同观点及指出错误观点的基础上,引入相关理论体系,归纳参与情境和课堂内容,画龙点睛。总结提炼环节对教师要求很高,教师要做到胸中有丘壑,提炼要有深度有高度。

(4)迁移运用——拓展教学内容。迁移运用环节是课堂教学的继续与延伸,通过课后的企业家访谈、创业计划书撰写与竞赛、创业素质野外拓展、企业走访、企业单位实习见习以及创业活动实战演习等活动来巩固、验证和运用课堂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二、创业教育课堂应用主体参与教学模式的条件与策略

1.条件与方法

该模式实施的具体条件一般要有一个50~60平方米的教室,有活页挂纸及订卡板,有可以活动组合的桌椅,U字形的座位摆放,学生人数限制在 40名以下,设有学生席卡等。其常用方法有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讨论法、游戏法及头脑风暴法等,在使用中要清楚各种方法的优势劣势及其注意事项。

(1)案例分析法。创业案例分析法没有正确答案,但要有最佳的参考答案。要注意案例发生的时效性、案例特点的共同性以及案例内容的贴近性。案例一定是近年来发生的带有共性的与大学生生活、时代特点及学生学历和专业背景相关的实例;案例人物既要有人人知晓的成功创业的知名人士,更要有大学生身边的创业人物,比如本校大学生或所在城市的其他高校大学生。

(2)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表现出较多的优势,如角色扮演中的角色、环境和目标比其他方法要更加明确;参与者能在一个安全的学习环境里练习基本技巧,面对挑战能有机会回顾过去行为的优劣,可以发挥想象进行探索、实践而不用承担任何后果,可以在语言和非语言行为上获得反馈的机会等,还可以促进新想法、策略的产生以改进效果。但是,角色扮演法也存在较为明显的劣势。比如:不能满足每个个体对特定行为的需要;强调个人能力,难以体现团队精神;参与者的表演理解力会影响角色的效果等。

(3)讨论法。讨论法可以使参与者及时向老师反馈对知识的运用情况,参与者之间也可以通过交流而改变自己的态度,参与者之间都是同学关系,能够较为容易接受对方的观点。但组织者要注意的问题也非常多,包括:明确研讨的目的,控制研讨规模;把握对象特点;做出明确的小组人员分工;围绕主线,不要离题,避免陷入不必要的争议当中;要有很强的时间控制能力;处理问题要坚定;要有倾听不同意见的坦诚、宽容和公正的态度;适当引入相互竞争与多角度探讨问题;保证所有观点得以同等对待的公正性;要善于总结。

(4)游戏法。游戏法的参与者较为自由,能够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也可以相互启发、横向学习而产生顿悟。游戏法具有趣味性,这种“做、看、想”并行的体验式学习方法能提高学习效果。

(5)头脑风暴法。头脑风暴法是一个创造性解决问题和产生想法的技术方法。它的目的就是尽可能多地产生想法。它经常从一个问题或一个难题的陈诉开始,每一个想法又导致一个或者更多的想法,最后产生大量的想法。运用头脑风暴法尽量进行实物展示,并且要坚持四个原则:一是不要批评和评价其他人的想法,二是要鼓励随心所欲地去想并欢迎那些看似疯狂的想法,三是要有大量的想法,四是要在其他人的想法基础之上改善和提高。

2.实现策略

(1)更新师生观念,强化学生主体。教师转变观念的具体策略有:1)教师要打破以教师、课堂和书本为中心、以讲授为主线的传统教学模式,突出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变讲堂为学堂,变多讲为多启发,变填鸭式教育为赏识教育和快乐教育等,使大学生真正成为运动场上的运动员。2)教师要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重新确定评价体系,变传统的考试考核方式为创业计划书的撰写和展示。3)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尽量做到使学生全员参与、全身心参与、全程参与及高质量的深度参与[3]。4)教师要尊重学生个性。既要关注全面,又要尊重个性差异;既要关注课堂所有问题和预设问题,还要关注个别问题和即时生成的问题。

学生应增加主体意识,自觉、能动地参与学习过程,主动思考,敢于表达思想,学会展示自己;在课堂上要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自我完善和自我尊重,通过积极的教学实践活动获得进步与发展。

(2)优化教学情境,设置教学活动。活动是学生主体存在的方式,是学生主体发展的依托。教学活动为主体参与提供保证,教学情境为教学活动提供保障。因此,教师课前的教学活动设计和教学情境的创设尤为重要。具体策略有:1)创设的教学情境要优美、舒适,要有创意、有趣味。2)教学活动的设计要有针对性、目的性,与创业实践活动相结合。3)教学活动要有吸引力,要让学生能获得成功体验;要有矛盾冲突和悬念,能激发学生兴趣。4)教学活动的个人活动、分组活动和集体活动要协调呼应。

(3)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具体策略有:1)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创业教育课堂不是“一言堂”和“统一思想”,教师要充分发扬民主,包容不同观点,做到各抒己见、集思广益。2)营造自由的教学氛围。主动参与就是一种自由状态,自由支配的时间是主体参与的必要条件[4]。应让学生拥有自由支配的时间去充分思考、讨论和发言,保证人人都有参与的机会,特别应格外关注那些性格内向、从未展示自我的学生。3)营造平等的教学氛围。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是平等关系和伙伴关系,教师要去权威化和专家化,变知识传授为经验分享。4)营造信任的教学氛围。教师要充分信任和激励学生,发现每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尊重每位学生的独立人格。民主、自由、平等和信任的和谐教学气氛以及优化的教学情境,能够让学生愿参与、易参与、乐参与、善参与及会参与[5]。但应注意和谐教学氛围的营造不能走向另外的极端,如片面夸大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忽视教师的管理职能,片面夸大学生的创造性而忽视理论知识的系统传授等[6]。

高校的创业教育课程教学有其特殊性,为了彰显其体验性、参与性和实践性,主体参与教学模式是其必然的选择。只有不断改进和完善创业教育课堂的主体参与教学模式,才能真正提高创业教育的课堂效果,保证创业教育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唐德斌. 大学英语主体参与教学模式探讨[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7).

[2]洪发林. 简论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价值、标准及策略[J]. 辽宁教育,2005(12).

[3]王飞,等. 主体参与教学模式在应用物理学基础课程中的实践与探究[J]. 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8).

[4]蒋士会. 试构“主体—参与”教学模式[J]. 教育科学研究, 2003(10).

篇5

文献综述与研究框架

LeBas和Latham依据演化理论指出[6],没有持续的R&D活动,就不会出现技术变革;不能有效地实现技术独占,就没有持续的获利能力,也就缺乏动力开展持续性的知识创造活动。因此,技术竞争力产生于那些通过开展技术活动不断产生和积累技术知识并获取技术创新收益的企业。薛求知和罗来军分析了跨国公司由技术垄断优势范式向技术竞争优势范式演进的过程,并详细分析了两种范式的不同[7]。他们强调,技术垄断优势范式突出表现在对核心技术和技术转移的控制,是通过对垄断技术的保护和经营实现长期的技术积累;而技术竞争优势范式则表现在跨国公司对技术研发的投入和对跨国技术资源与能力的整合方面,致力于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来应变外部竞争环境的动态化和复杂化。然而本文认为,这两种范式并不是割裂开的,面对技术变革不确定性的增强、技术生命周期的缩短、顾客需求的动态变化、行业竞争强度的不断加剧,如果只依靠技术的控制和保护,原有的垄断优势会很快丧失,只有持续地开展技术研发和技术资源整合,才能带来持久的技术竞争优势。然而,在当下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如何保护技术并独占技术收益是巩固企业市场地位的重要手段[8]。因此,中国本土企业一方面需要持续地开展原型技术的研发和技术资源的整合,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另一方面,也需要独占技术在市场上的收益,从自主创新中获利。因此,本文将技术竞争力界定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通过运用自身技术优势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表现为技术的先进性、协同性和获利持续性。自主创新是企业依靠自身资源或通过外部资源获取,独立开展技术研发活动,实现产品或工艺创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最终从市场上获益[9]。根据自主创新的三个主要阶段(即技术原型的产生、产品的形成和生产、市场上的商业化),并借鉴彭光映和曾繁华总结的发达经济体跨国公司全球技术竞争战略[10],本文认为,中国本土企业要想提升自身的技术竞争力,在国内和国际双重竞争中脱颖而出,应该加强技术研发活动,有效协同各类技术资源并独占创新成果在市场上的收益。由于本文是基于企业自主创新的背景,因此不涉及技术合作方面的内容。简单来说,本文所要研究的企业技术竞争力包括技术研发、技术整合和技术独占三个方面。

环境不确定性引起了企业对战略导向的关注[11]。企业战略导向研究理论是一种能够影响企业决策制定框架的潜在哲学体系,是指导企业资源利用、战略规划和经营管理的观念、倾向、动机和愿望[12]。不同的战略导向,对企业的竞争优势理解不同,也对企业应对内外部环境有不同的影响。战略管理与营销研究认为,企业家导向和市场导向是影响企业战略和运营的两个关键战略导向。企业家导向型企业致力于通过创新性、风险承担、先动性等理念指导企业行为。企业家导向强调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是企业主动制造变化和探索新机会的结果,突出了企业在战略和行为上的强势地位。而市场导向是一种反应式思维模式,强调通过关注外部环境变化并利用现有资源做出适应[13]。市场导向型企业更倾向于了解目标顾客的当下需求和竞争者的战略行为,在内部跨部门协作的基础上整合资源,为顾客创造价值最大化。因此,现有文献普遍认为,尽管新知识的产生和应用具有很高的风险,企业家导向型企业也敢于冒险,并先于竞争对手,研发出创新性的新技术。与渐进性的技术改进相比,企业家导向更有利于新技术的突破以及新市场的开发和进入。市场导向型企业由于能够针对顾客需求的变化和竞争对手的策略做出及时应对,因此在机会利用和避免不确定性威胁方面具有效率优势,但因为仅仅局限于现有的顾客、渠道和竞争对手,将企业的思维局限在已有的框架中而无法产生根本性的变革。

现代企业即使能够通过自身的研发努力生成新颖的、独特的新技术,也有可能面临市场的丢失。如何通过技术研发和技术整合“打下江山”,又如何通过技术独占机制的应用“守住江山”,从而提升和巩固企业来之不易的市场地位,是学术界和企业界面临的重要课题。企业在行业中所处的地位,代表了企业的竞争状态。它是企业主营产品在其所有渗透领域内的综合市场占有率,或是在主营产业中的排名顺序[8]。企业参与技术竞争的目的是基于企业竞争中的技术因素,建立一个使自己有利可图且持之以恒的市场地位。然而,不同的战略导向会因企业决策和行为的差异,影响技术活动的开展。现有文献研究了企业家导向和市场导向作为对立面对创新突变性产生两种相反的影响[14],然而近期也有文献证明除企业家导向外,市场导向也能通过强烈的创新意愿间接产生更多的创新性[15]。Baker和Sinkular则提出,企业家导向和市场导向具有互补性[12],两者组合有利于企业利润的获得。目前两种战略导向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在理论界仍然存在争议。本文根据自主创新的三个主要阶段,将企业技术竞争力细分为技术研发、技术整合和技术独占三个方面,研究其对企业在行业中所处地位的影响。同时,引入企业家导向和市场导向作为前因变量,探讨战略导向对企业技术竞争力的作用。本文力图通过对企业技术竞争力方面的研究,旨在为中国本土企业发展战略导向和开展自主创新活动提供理论依据。基于此,本文构建了基本的概念模型。

研究假设

俞文华分析了美、日、欧等在中国大陆开展的技术竞争,认为企业的技术竞争力是促进其技术地位显著上升的重要原因[16]。如前面的论述,基于自主创新的企业技术竞争力是指一个企业长期持续推出创新性技术及产品并从中获益的能力,包括技术研发、技术整合和技术独占。技术研发是企业从事技术研究、设计、开发、科学分析和反复试验等活动,是一项创造性、开拓性和实验性的工作,其结果是技术原型的产生。只有加强高精尖技术的研发,并掌握技术的制高点,才能掌控竞争的主动权。技术研发包含两方面内容,即学习和技术变革[17]。在技术研发的过程中,企业通过探索性学习,可以搜寻新的技术机会、产生新的技术知识,这种企业内部产生的知识具有较高的隐性和情景依赖性,相对于外部获取的知识,具有更强的不易模仿性和难以替代性,是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另外,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企业需要不遗余力地开展技术研发活动,探索新的未知,避免企业技术面临被替代的风险。没有持续的技术研发,就不会有新技术的产生[6]。Intel成功的例子说明,往往一些突破性的技术变革来自于企业内部,是技术外部获取和模仿跟随策略所无法企及的;同时,持续不断的研发努力是实现自主技术领先开发的基础,能够引领技术前沿,从而确保了IntelCPU市场霸主的地位。因此,技术研发能够帮助企业凭借新颖的、先进的技术和企业特有的研发知识拥有行业技术竞争的主动权,提升并巩固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因此,提出以下假设:H1a:技术研发与企业地位正相关。#p#分页标题#e#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高精尖技术的发明创造并不是轻而易举的,即使有些技术被成功研发,也可能被束之高阁,无法进入市场和消费者手中,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为避免技术从实验室到市场的链条出现断裂,申长江认为[18],企业在将原型技术发展为适于商业化制造的产品或工艺时,需要充分利用内外部技术资源,将多门类技术有效地整合在一起并发挥其协同优势,实现技术向新产品和大批量生产的转化。刘瑶借助海尔集团的案例说明,企业有能力并有效实施技术整合是判断其竞争力的重要依据[19]。Ianisiti首次提出技术整合的概念[20],他认为,技术整合是企业技术创新的一个关键环节,是在新产品或制造流程开发的过程中选择、甄别、提炼和应用所需技术的活动。邓艳和雷家骕总结了国内外有关技术整合的研究,将其细分为面向产品开发的技术整合和面向大规模制造的技术整合[21]。前者可认为是从原型技术到具体的产品方案,简称为产品化,后者是从单个产品技术到可批量制造的技术,简称为工程化。产品化阶段是应用原型技术开发出高质量和高性能的产品;工程化是将产品批量化和高效率地制造出来。Ragatz、Handfield和Petersen研究证明了尤其是在技术不确定性和复杂性高的行业,企业技术整合是决定新产品生产周期、产品质量、生产效率和生产成本的重要指标,这对企业快速并持久的占领市场具有重大影响[22]。此外,技术整合需要跨部门的交流与协作,这有利于企业内外部显性和隐性知识的转移,还可以消除组织中的各种边界和障碍,保持组织柔性。在技术整合过程中,企业不仅需要审度内部的技术基础,还需要关注外部市场环境,如原材料的可获得性和顾客的偏好等,才能有效地对各类技术资源进行甄选、应用和重组。因此,技术整合加快了企业响应市场的速度,帮助企业适应外部环境,从长期来看,有利于企业获得市场优势。基于此,提出以下假设:H1b:技术整合与企业地位正相关。

现实中,并不是每一个创新企业都能够从创新中获利,真正的创新者也不一定是市场上的赢家。企业不仅需要关注技术产生阶段,还应该致力于市场的开发和占领,尽快实现创新成果的商业化,才能确保市场地位的稳固。技术独占是指开展技术创新的企业在市场上通过独占机制的使用确保其从创新性的技术中获益,避免因竞争对手和跟随者对创新企业核心技术的复制和模仿而丢失创新收益[23]。只有能够独占技术创新收益的企业才能从真正意义上获取技术竞争力。现有文献通常用独占机制的有效性来衡量技术独占性[24-25]。独占机制是用来保护技术研发中不断增长的租金的手段[25]。独占性最重要的维度是技术的本质和专利、商标、著作权等法律保护机制的有效性[23]。后来又被学者归为两类[26]:一种是通过明确技术所有权独占创新收益,又被称为法律独占机制;另一种是企业的战略,通过商业秘密、市场领先、互补性资产等占用技术创新收益,又被称为战略独占机制。专利在技术占用方面主要表现为,一是通过专利权享有垄断利润,二是通过专利许可、或增加谈判砝码使企业获益。企业保护技术的垄断地位和独占技术扩散和转移的收益,成为企业技术竞争的有力武器。然而,信息披露风险性高、专利申请手续繁琐和维护成本高等原因也限制了专利在保障创新收益方面的局限性[27]。Cohen等认为[27],商业秘密、领先市场和互补性资产等在除化工和医药行业外均具有比专利更好的独占作用。商业秘密能够用较低的成本保密核心技术不被模仿,避免竞争对手侵吞创新企业的市场份额。领先市场是指企业能够比竞争对手以更快的速度将创新成果推向市场,发挥先动优势,从而获得更多的市场占有率。互补性资产包括支持创新产出的声誉、渠道和制造能力等。Teece认为[23],在很多情况下,企业只有拥有难以被模仿的互补性资产才能成功实现新技术的商业化,并从技术创新中获得收益。企业声誉作为无形资产,具有很强的市场感召力,是奠定企业市场地位的基础。渠道关系有助于创新企业获取终端市场的相关知识和信息,能够以较快的速度和较低的销售成本,将创新成果递送到最终用户手中。制造能力优势能够帮助企业降低创新成本,从而提高创新利润。因此,总的来看,技术独占机制的有效性对企业创新过程商业化成功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而只有经过成功的创新商业化,企业才能真正地独占创新收益,增强企业经济实力,从而提升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基于以上论述,本文提出以下假设:H1c:技术独占与企业地位正相关。

企业家导向是一种通过内生的新思维、新决策和新行为来主动影响外部环境的战略方式[13]。企业家导向型企业强调对未来技术、需求和竞争的预期,主动开展技术突破和领先开发活动,愿意进行风险投资并承担风险。技术研发虽然可以促进新颖性技术的产生,但其过程具有高度的不可预测性、风险性、长期性和资源消耗性。企业家导向型企业认为,突破性的技术变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断地从技术研发中进行探索性学习并积累经验。它们对所研发的技术前景充满信心,愿意打破技术常规,支持突破性的技术进步;对技术风险有充足的心理准备,并且愿意承受研发失败所导致的损失;同时,强调研发战略的先动性,激励研发团队创造出优于竞争对手的新技术。因此,企业家导向型企业更愿意加大研发支出,鼓励企业内部开展持续的研发努力和新技术的产生,为技术研发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提高新技术的新颖性和难以模仿性。因此企业家导向偏向于促进技术研发。市场导向引导和激发企业根据外部环境调整自己的思维、决策和行为,是一种适应性战略方式[15]。市场导向致力于应对现有顾客需求和竞争者行为的变化,回避对未知采取冒险行为,从而限制了探索性和超前性思维的产生,而探索性和超前性思维正是新技术研发的主要来源。第二,尽管有研究证明,市场导向也是进行技术改进的主要动机之一,但是技术原型的产生需要大量研发资金和人员的投入,而市场导向会避免投入大量资源尝试这样一个试错和探索过程[28]。第三,技术研发是一个长期探索的过程,是持续新知识创造和积累的过程,市场导向强调对外界环境的及时回应,不愿开展耗时长久的原型技术的研发活动。因此,本文认为,市场导向关注的是当前的技术基础和渐进性的改进,从而抑制了高风险、高投入和长期性的新技术研发。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H2a:企业家导向与技术研发正相关。H2b:市场导向与技术研发负相关。#p#分页标题#e#

技术整合需要对多种技术进行调查、评估、选择并整合到产品开发和大批量生产中去。在技术整合的过程中,企业始终需要关注已有技术选项和外部环境的有效匹配[20]。其中,产品化阶段需要考虑外部竞争环境和顾客偏好,工程化阶段需要考虑供应商批量供应和生产能力。市场导向正好为技术整合创造了合适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通过对外部环境的观察和分析,避免了技术整合的盲目性,通过内部的沟通与协作,加速了技术整合的效率,因此,市场导向促进了技术整合。然而,技术整合过程中仍然面临整合风险[29],现有技术选项能否发挥协同优势具有不确定性,需要企业进行不断的实验和探索,而企业家导向型企业愿意承担风险,并投入资源尝试多种可能性,寻求新的发展机会。另外,技术整合的目的是将技术应用到产品创新和批量生产中去,企业家导向型企业更具有前瞻视野,致力于寻求新顾客、挖掘现有顾客的潜在需求并预测市场发展趋势,不断推出具有创新性的产品。同时企业家导向鼓励企业主动引导外部环境朝有利于企业的方向发展,促进企业通过技术整合成为能够引领行业发展的风向标。因此,本文提出:H3a:企业家导向与技术整合正相关。H3b:市场导向与技术整合正相关。

企业家导向反映了企业通过“由内而外”的方式驱动企业主动制造变化,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内部技术创新性追求上,而市场导向则表现为通过“市场拉动”促使企业对变化做出回应,更多地关注市场上顾客、竞争对手和其他环境要素下的状态[30]。因此,市场导向具有较高的市场协同性,促使企业开展更多的市场活动。首先,市场导向型企业将竞争者视为威胁,他们更加关注技术独占问题,促进企业有效利用知识产权。市场导向型企业善于对市场状况和竞争环境进行把握,因此可以有效地利用专利战略获取垄断收益、许可费用,亦或是增加谈判筹码,也可以采用商业秘密的形式保护核心技术不被模仿。第二,市场导向型企业在确定创新成果进入市场的时间时,不仅要全面考虑顾客和竞争对手的状况,还需认真审视自身的资源和能力,以应对领先市场面临的市场不确定性和技术不确定性。第三,市场导向型企业关注企业声誉构建和促销活动,旨在提升创新成果的市场接受度和顾客认同度;同时,由于了解自身营销资源和技能的优劣势,市场导向型企业善于运用互补性资产帮助企业获取创新收益。本文认为,技术独占的有效性依赖于市场的需求环境和竞争环境,市场导向对外部当下环境的关注和回应促进了技术独占机制有效性的发挥,而企业家导向忽视外部环境,如果只是一味地强调创造环境,而不“审时度势”,将面临新产品和新技术合法性的缺失,无法快速博取市场认同,从而限制其市场收益的获取。因此,本文提出:H4a:企业家导向与技术独占负相关。H4b:市场导向与技术独占正相关。

实证研究

本文的数据来自于国内600家技术型企业的问卷调查。在文献研究、专家访谈、预调研的基础上对问卷进行测试、修正与完善。通过面访方式进行正式问卷的发放和回收,共回收有效问卷270份,有效回收率为45%。本次调研主要是为了研究企业层面的技术竞争和技术创新行为,因此调研对象锁定在了解企业整体状况的总经理或者高层管理人员。调查的样本包括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和合资企业等,遍及广东、陕西、河南、天津、甘肃、辽宁、河北、山东、江苏、河北、山西、四川、上海等省市,主要集中在能源、化工、机械、电子和通讯等行业。本文对自变量均采用多题项李克特7级量表的度量方式。采用过程变量来表征企业的技术研发活动。考虑到创新投入和产出的时滞性问题,本文通过考察企业过去3年中在研发努力中的表现来度量技术研发。技术整合,主要是指组织内的知识整合和技术协调,因此参考Iansiti研究内部技术整合的题项[24],并结合中国制造业的特点,共设计了3个题项。虽然技术独占在理论和实践中很重要,却难以直接测量。因此,许多学者都试图通过检验各种独占机制的有效性来间接地度量独占性[24-25]。本文设计6个题项考察了法律机制和战略机制的有效性[26-27]。对于企业家导向和市场导向的测量题项则采用赵根申等(2006)的量表[31]。关于因变量,本文对企业在行业中所处的市场地位,采用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进行度量。询问被访者所在企业在行业中所处的位置,分别用1—前15%,2—前15%~30%,3—中间,4—后30%~15%,5—后15%表示。同时,本文以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作为企业市场地位的变量,用李克特7级量表法度量企业与主要竞争对手相比市场占有率的增长情况(1表示很低,7表示很高)。另外,企业技术竞争力评价对竞争性产业具有实际意义,因此将行业类型、所处行业的发展阶段和行业竞争强度作为控制变量。

首先采用SPSS18.0和AMOS18.0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了分析。通过相关系数表(见表1)可以看出,所有变量间相关性很低(相关系数小于0.5),避免了多重共线性问题,适合进行进一步实证分析。采用Chronbach'sα系数和组合效度(CR)来检验量表的信度。通过表2可以看出,所有潜变量的Cronbach'sα值和组合信度均大于门槛值0.7[32],说明变量的度量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和可靠性。验证性因子分析的结果显示,理论测量模型具有很好的拟合优度(χ2=319.050,df=179,χ2/df=1.782,p=0.000,GFI=0.900,CFI=0.945,IFI=0.946,RMSEA=0.054)。另外,所有度量指标在其所在构念上的因子载荷均大于0.6,平均可提取方差(AVE)百分比均大于50%,这意味着每个潜变量的度量都是有效的[33]。基于最大似然估计的协方差结构分析方法,本文应用AMOS18.0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来检验变量间的路径效应,实证结果如表3所示。可以看出,结构模型拟合良好(χ2=389.147,df=201,χ2/df=1.936,p=0.000,GFI=0.882,CFI=0.927,IFI=0.928,RMSEA=0.059)。

由于因变量企业地位在调研问卷中是反向编码,因此,技术研发、技术整合和技术独占均与市场地位的测量指标负相关,且统计显著,说明技术竞争力的三个方面均可以促进企业地位的提升。从统计结果来看,市场导向和技术研发间具有不显著的正相关关系(β=0.096,p>0.1),而假设H2b认为,市场导向抑制了企业的技术研发,因此假设H2b没有得到支持。企业家导向与技术独占之间的标准化路径系数虽然为正,但无统计其显著性(β=0.076,p>0.1),与假设H4a预测的方向相反,因此假设H4a也未通过验证。除此之外,其余7个假设均得到实证支持。概念模型中各变量间的路径关系如图2所示。为了检验概念模型的稳健性,本文采用企业地位的变量,市场份额的增长,作为因变量,重新检验变量间的路径关系。图3中显示了统计检验的结果,该结构模型各项拟合指标和图2中的模型接近,说明模型拟合良好。由于市场份额增长采用的是正向编码,因此从图3可以看出,技术研发、技术整合和技术独占均与企业市场份额增长正相关,且统计显著,再次验证了假设H1a,假设H1b和假设H1c。另外,与图2中的路径结果相似,在图3中,企业家导向显著地影响技术研发和技术整合,从而支持了假设H2a和假设H3a;而市场导向与技术整合、技术独占显著正相关,从而支持假设H3b和假设H4b;企业家导向虽然与技术独占正相关,但无统计显著性(β=0.078,p>0.1),假设4a再次未通过检验;市场导向与技术研发之间呈现微弱的正相关关系(β=0.098,p<0.1),在0.1的统计水平上边际显著。实证结果说明,企业家导向是促进技术研发和技术整合的主要战略动因,而市场导向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推动技术整合和提升技术独占方面;技术研发、技术整合和技术独占均促进企业地位的提升,但和技术研发与技术整合相比,技术独占对企业地位和市场份额具有更强的直接影响。#p#分页标题#e#

研究结论与启示

本文立足于本土企业自主创新的背景,研究了企业技术竞争力的构成,根据自主创新的三个主要阶段,将技术竞争力细分为三个方面,即技术研发、技术整合和技术独占。同时,构建了企业战略导向、技术竞争力与企业在行业中所处地位之间路径关系的概念模型,并以中国270家技术型企业为样本对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获得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结论。

第一,技术竞争力是企业的一项核心竞争力,由于企业在技术方面具有研发、整合和独占的优势,从而产生企业特有的、难以在市场上购买也难以被其他企业模仿和替代的、在企业长期创新实践中产生并积累的优于其竞争对手的一种能力。企业技术竞争力不仅表现在企业内部的新技术原型的研发,还包括可能跨企业边界的技术资源整合活动,以及市场上的技术创新收益的独占行为。因此,技术研发、技术整合和技术独占共同构成了企业技术竞争力,任何单一方面的优势都不能保障企业在技术层面持续地优于其竞争对手。现有的关于技术竞争的研究更多地关注于技术先进性,而本文从技术产生、技术应用和技术获利三个方面更加全面地反映了技术竞争的过程,为企业提供了一个简洁、可操作性强的技术竞争力评价体系。

第二,研究证明了企业技术竞争力对企业地位和市场份额的促进作用,说明对于技术型企业,技术竞争力直接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奠定了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实证结果表明,与技术研发、技术整合相比,技术独占对企业地位具有更强的直接影响力。牛永革和李蔚认为[8],建立卓有成效的战略防御系统能够遏制竞争对手的挑战行为,保护技术在市场上的获益,是巩固企业市场地位的重要手段。本文的研究支持了他们的观点。本文认为,尽管技术研发是企业参与竞争的立足之本,但是技术成果的最终竞争力体现在市场方面[34]。

第三,企业的战略导向对企业技术竞争力具有差异性影响,企业家导向促进技术研发和技术整合,而市场导向促进技术整合和技术独占。该结论说明,企业家导向与市场导向并不是相互矛盾、不可调和的,企业家导向与市场导向的恰当融合对企业技术竞争力的提升具有更好的作用。本文的研究结论支持了Baker和Sinkular、杨智等的研究[12,30],认为两种导向相结合的企业有着比单纯执行某一导向的企业的绩效更好。另外,与Christensen和Bower的研究不同[14],本文的市场导向对探索性和创新性技术研发的负向影响没有得到支持。Vázquez等认为[15],市场导向通过创新意愿会间接影响技术活动的创新性,这给本文的研究结论提供了可能的解释,说明仅仅研究市场导向与技术研发之间的直接关系是不够的,挖掘它们之间存在的复杂作用机理是本文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问题。其次,企业家导向对技术独占的负向关系也没有得到支持,这说明,企业家导向并不是技术独占的直接影响因素。企业家导向型企业敢于冒险挖掘未来的市场需求和挑战市场竞争,也许能够通过新市场的探索和开发创造创新收益。高展军和李垣认为,企业家导向有利于市场导向的培育[35]。因此,虽然企业家导向与技术独占没有直接的联系,但也许可以通过市场导向间接影响技术独占。

面临日趋激烈的国内和国际竞争,企业如何参与并应对双重竞争局面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中国现代企业的竞争目的由谋取短期利润向谋求长期竞争优势转变,竞争内容由价格竞争向产品、服务竞争以及更高水平的专利竞争转变。这些转变归根结底是技术的竞争。不遗余力地发展技术竞争力是技术型企业提高其竞争地位的重要途径。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中国本土企业评价和发展技术竞争力并开展自主创新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篇6

[关键词]县域经济;工业;工业发展模式;产业集群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461(2013)07-0047-06

县域工业是指县级(含县级市、区)行政区内从自然界中取得自然资源以及对原材料(矿产品、农产品)进行加工、再加工的产业,包括县域内的城市工业和乡镇工业。县域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占重要地位,是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柱,在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主导作用。发展县域工业、加速县域工业化进程促进县富民强的关键途径。十报告提出“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纯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收入倍增计划中收入倍增者指的是中低收入者的收入翻一番,而大部分中低收入者在县域地区,发展县域工业是实现倍增计划的重要途径。县域工业不仅是县域经济的主导部门,也是摆脱县域经济发展落后于城市经济发展的困境的主要着力点。落后县要在短时间内追上发达县,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超常规速度跨越发展。由于每个县域的自然资源、地理环境、工业所处阶段不同、社会文化因素不同,每个县域选择的工业发展模式也不同。

一、 县域经济工业发展的模式

所谓工业发展模式,实际也是政府有意识的促进当地工业发展的经济运行模式。本文对我国县域工业发展模式进行了归纳总结,认为典型工业发展模式有以下7种:资源开发型、大企业拉动型、城市辐射发展型、工业园区集中发展型、产业集群带动型、项目拉动型和外需拉动型。

1. 资源开发型

资源开发型的工业发展模式主要是依托县域内的矿产、农副产品、水、气候等自然资源以及劳动力等社会资源优势或综合利用以上几种资源优势,通过资源加工产业纵向延伸以及横向拓展,形成县域工业特色以及竞争优势,从而实现县域工业快速发展的一种工业发展模式。具有代表性县市,如山东寿光蔬菜、山东东阿阿胶、黑龙江大庆石油、新疆克拉玛依石油、山西大同煤等县市。

2. 大企业拉动型

大企业拉动型工业发展模式主要是围绕当地优势产业,并延伸产业链,通过重组、配套扩散、品牌培育、上市等方式培育一批大企业或企业集团,并通过大企业带动中小企业的充分发展,形成若干个优势产业集群,从而实现县域工业快速发展的一种工业发展模式。具有代表的县市,如山东茌平县、邹城县、广饶县。

3. 城市辐射发展型

城市辐射县域工业发展模式主要是利用县域临近大城市的地理优势,通过依托大城市,主动融入和承接大城市的产业转移、辐射或直接作为大城市的工业组团而实现县域工业快速发展的一种工业发展模式[1]。现在很多省都在规划省会经济圈,目的就是通过把周边县域积极融入大城市,拉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如环渤海经济圈、长江三角洲经济圈、首都经济圈、郑州经济圈、济南经济圈等。

4. 工业园区集中发展型

工业园区集中发展型是依托工业园区优越的基础设施环境和优惠的法规政策,招商引资,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快速向县区工业园区聚集,实现同类企业聚集、资源共享、客户共享、专业分工协作,避免了重复建设,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且能够共创品牌,形成群体优势的发展模式。现在很多县域都在积极组建工业园区,其目的就是通过工业园区招商引资、增加经济总量。具有代表性的县市,如大连市瓦房店。

5. 产业集群带动型

产业集群带动工业发展模式主要是利用当地的工业和手工业基础,再加上当地政府有意识的扶持,促使相同或相关产业在一定的经济区域内加快集聚,形成的一个或若干个具有区域特色的中小企业密集的产业集群,从而实现县域工业快速发展的一种工业发展模式。该模式主要是按照专业化分工、协作的原则组织企业抱团发展带动当地经济产业升级和相关产业发展。其最大优势在于分工精细、技术精湛、劳动生产率极高、规模经济效应强,同时企业之间可以形成互担风险、共拓市场。具有代表县市,如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家用电器产业集群、浙江宁波、温州地区的服装产业集群、福建闽东地区电器、制鞋产业集群。

6. 项目拉动型

项目拉动型工业发展模式主要是政府利用自己当地优势自然资源、区位优势、产业发展基础条件、优惠政策、劳动力、人文因素(如侨民的故土情结)等,规划引导以及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进行招商引项目,使本地生产要素与外商资本、技术和管理等优势要素相互融合,形成产业特色或核心竞争优势,从而实现县域工业快速发展的一种工业发展模式。现在很多县市实施以大项目为引擎拉动县域经济发展战略,如福建省、广东省、山东省的县域经济高速增长就是利用项目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代表。

7. 外需拉动型

外需拉动型工业发展模式主要是指利用本地区的比较优势,生产外需产品,作为支撑当地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当前很多县域的贸易方式仍是加工贸易,依靠的是劳动力的比较优势。这种发展模式受外需、汇率影响较大,风险较大。具有代表的县市是我国沿海县市。

二、7种工业发展模式的理论评价

国内生产总值由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组成,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必须促进四者增大。从当前我国县域经济的7种工业发展模式来看,大多还是靠投资、外需拉动县域工业发展,如工业园区集中型、大企业拉动型、项目拉动型、外需拉动型。

根据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丹尼森把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归结为6个,即劳动、资本存量和规模、资源配置状况、规模经济、知识进展、其他影响单位投入量的因素[2]。县域工业发展也离不开这6类要素,当前县域经济比较短缺的是资本和技术创新,大部分县域具有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其中,资源开发型主要是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要素,城市辐射型是利用自己区位要素,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和大企业带动型利用规模经济、专业化分工和资源配置,项目带动型靠资本、技术要素,外需拉动型是靠外需拉动经济发展。

这7种工业发展模式大都依据了不平衡发展理论、增长极理论和梯度转移开发理论,即先让一些主导部门和具有创新能力的行业集中于一些地区,以较快的速度优先得到发展,形成“发展极”,再通过其吸引力和扩散力不断增大自身规模并对所在部门和地区产生支配作用,从而不仅使所在部门和地区迅速发展,也可以带动其他部门和地区的发展[3]。发展极理论的政策含义是比较明确的,即经济落后的国家或地区要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经济发展,必须建立“发展极”,通过“发展极”带动相邻地区的共同发展。这实际上是一种不平衡发展战略。

县域经济的工业发展受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劳动力、原有工业基础、社会经济以及政策等因素的制约,因此,每一个县域经济的工业发展模式也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联合利用,如可以联合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建设工业园区,招商引资,引进大项目,建立企业聚集地,完善产业链,建立产业基地,最后形成产业集群。

三、山东省莘县工业发展模式

山东省莘县位于山东省西部,黄河北岸,冀鲁豫三省交界处。2011年莘县人口为 103.34万人,生产总值205.86亿元,人均GDP为20,000元。农业增加值为39.85亿元,占总产值的19%,工业增加值为96.12亿元,占生产总值的47%。由此可以看出,莘县是一个人口大县、农业大县、工业弱县。近年来,在“跨越发展、全面提升”这一总体战略的大力推动之下,莘县投资力度日益加大,工业规模迅速扩张,企业效益显著提高,工业生产稳步增长,经济效益稳步提高,国内生产总值和工业发展速度超过了10%以上。种种迹象表明,在工业强县战略推动下,莘县经济发展已进入工业化初期阶段,工业经济的发展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当前莘县面临一大问题就是如何继续发展县域工业,壮大县域经济,实现跨越发展。纵观莘县工业经济发展模式,突出表现出以下几种模式:

1. 依靠工业园区带动县域经济发展

莘县拥有两个经济开发区,即鲁西经济开发区和古云现代化工业产业园区,其中聊城鲁西经济开发区为省级经济开发区。随着近年来大家对工业园区观念的转变,发展工业园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开放性经济意识不断增强。莘县园区建设加快,不断完善产业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增强园区吸引力、产业接纳力和项目承载力,使园区成为要素聚集地、企业孵化地、集群催生地。一大批有经济实力、技术含量高的国内外知名企业进入本市,入驻企业和项目不断增加,工业园区的产业聚集效应逐步显现。其中,2011年,聊城鲁西经济开发区,入园企业达到358家,重点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纺织、机械制造等产业。古云现代化工产业园区重点发展石油化工、盐化工及精细化工和特钢铸造项目,特别要加快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石油加工园等企业园区。

2. 依靠5大产业集群拉动工业发展

莘县为了集中扶持某些产业发展,实行了以发展产业集群来拉动经济发展的战略,已规划建立5大特色产业集群,即畜禽饲料加工、木材加工、轴承及配件加工、大豆蛋白、特钢铸造5个特色产业集群不断壮大。在政府的扶持,5大产业集群的企业数目不断增加,而且规模逐渐增大,对于当地经济拉动作用逐渐显现。2011年,5个特色产业集群规模不断壮大,饲料及屠宰加工企业达到168家,产值160亿元;轴承及其配件加工企业达到676家,产值15亿元;木材加工企业达到966家,产值17亿元;特钢铸造企业达到12家,生产能力120万吨,产值20亿元;大豆蛋白生产能力达到10万吨,产值20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大豆蛋白生产基地。

3. 依靠资源开发拉动工业发展

莘县自然资源丰富,初步探明盐矿储量300亿吨,原油储量3,000万吨,天然气储量10亿立方米,开发前景十分广阔。油盐化工产业是莘县的特色产业,以当地油盐资源为基础发展起来,而且产值上亿,是莘县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保障。目前有两个油盐化工龙头企业,即华祥石化和华祥氯碱。与中国盐业总公司、东营亚通公司、江苏九鼎集团、天津一轻集团建立了合作关系。确立了建设千亿化工产业园的目标,石油化工、盐化工两大主导产业,争取实现突破发展。

4. 依靠项目拉动工业发展

莘县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原有基础十分薄弱。多年来,尽管政府各级各部门做了不小努力,但是,由于缺少资金和项目等多方面原因,致使当地一些优势资源和项目没有得到及时膨胀和发挥,工业的发展受到很大制约,长期以来一直有很难的突破。近年来,随着政府思想观念的转变,当地投资环境的改善,招商引资政策出台,令投资商和金融界开始对莘县进行重新审视,一批一批新项目和资金开始源源不断的流入莘县,为莘县工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商机。原有的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得到迅速发展。2006年~2010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5亿元,其中工业类投资完成240.3亿元,新建投资过亿元的项目16个。列入省、市重点的42个项目完成投资103亿元。2011年莘县招商引资项目到位资金29亿元,计划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72个,顺利完成全年任务。

四、工业发展模式存在问题与不足

近年来,莘县工业经济的发展确确实实发生了一些新的巨大变化。但是,也必须看到,莘县的工业化尚处在初级阶段,与新型工业化的要求相比,其中也出现和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与不足。

1. 工业总量小,工业结构不尽合理,技术构成层次较低

①从工业总量上看,莘县与聊城市其他七县市的工业总产值和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总收入对比来看,差距较大。②从工业结构上看,现有的几大产业中,畜禽饲料加工、木材加工、轴承及配件加工、大豆蛋白、特钢铸造、塑编、油盐化工等行业的企业数量多,但是由于这些产业附加值低,利税额约占全县财政收入的30%,缺乏应有的竞争实力和发展后劲。③从技术构成上看,现有的畜禽饲料加工、木材加工、轴承及配件加工、特钢铸造、塑编几大行业大多属于初级粗加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且占比重较高,利润空间微薄,技术含量低。而高技术含量的产业和最终消费品较少。④从产业发展趋势上看,原有基础上产业膨胀较多,潜力型、朝阳型、技术提升型的新兴产业较少。

2. 园区基础设施滞后于项目建设

工业园区是项目载体,工业园区承接产业转移功能的强弱,体现一个地区发展环境的好坏,招商引资数额的大小,反映着一个城市工业的发展有无前途与后劲[4]。要加快工业经济发展,务必从这两方面狠下功夫。虽然莘县两个工业园区已形成雏形,但是,配套基础设施以及行政服务跟不上项目建设需要,尤其是在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方面,政府在为园区服务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如招商、立项环评、规划科室短缺,工作人员少等。

3. 产业集群市场拉动力明显不足,辐射效应普遍较低

经过多年的发展,莘县形成了一些特色产业集群,如河店的轴承及配件加工、马西的木材加工、大张的特钢铸造、朝城等乡镇的饲料及屠宰加工,以及正在迅速扩张的汽车配件产业等。莘县五大产业集群正处于形成阶段,虽然有些集群企业多,但是,不是真正的产业集群,这些产业集群规模小、档次低,影响力还不够。集群内企业未形成分工合作关系,产业链并不完善,集群内企业大部分处于低端加工制造行业,没有主导龙头大企业,无法围绕大企业进行产业链延伸。一项产业或某一企业一枝独秀,缺乏应有的延伸和支撑,其他产业也分别不同程度地存在此问题[4]。如,木材生产基地,既缺乏现代流通大市场的直接拉动,又缺乏木材机械、配件等设备的生产供应;既无本产业内部前展后延的纵向链条,又无包装、仓储、物流等横向相关产业的发展;既没有管理人才、技术人才的专门培训机构,又没有前沿型的科研、设计、开发和制作机构。

4. 油盐化工业面临复杂因素比较多

莘县古云镇是一个大工业基地,约占莘县生产总值和税收的比重为50%和70%,在莘县工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古云镇的主导产业为油盐化工产业。如果油盐化工产业能够发展壮大,未来莘县将可能实现跨越发展,但是油盐化工业受国际形势和国家政策影响较大,需要资本投资额大,未来发展风险性较大。在调研中发现当前油盐化工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资金,尤其是华祥石化资金问题。目前,华祥氯碱自有资金比较充裕,但是,未来拓展产业链需要资金量比较大,存在一定资金缺口。二是油盐化工业发展所需土地指标不足。三是审批手续繁杂,建设周期长。四是软环境有待改善,企业税费负担较重。五是油盐相关许可证审批有一定的难度,虽然盐储备量约有300亿立方米,但是能开采的量不足30亿立方米。六是与油盐化工业配套的延伸产业链的企业较少。

5. 招商引资项目与当地项目不配套

莘县实行以经济建设和项目建设为核心,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动员一切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积极主动地争取项目、引进项目、大上项目,为莘县经济迅速发展做出重大贡献。但是,从调研中也发现了两个问题,一是招商项目未进行严格筛选,项目金额小、杂而乱,未与园区定位配套,这给未来园区特色定位和各个企业分工合作带来问题;二是引进项目未与当地特色产业、资源配套,尤其是与五大产业集群、油盐化工行业配套,这不符合当地经济发展目标,招商引资一方面是发展当地经济;另一方面也是为当地现有经济服务,利用外来资金、技术、人才发展当地特色经济。

五、工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从调研情况来看,莘县工业整体不强,不过一些产业具有一定的资源基础和优势。当前制约莘县工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是企业家思想、资金、发展环境、土地指标、政府扶持政策等因素,而这些因素正是一个县域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主要生产要素。

1. 企业家开拓意识有待加强

由于莘县当地企业很多是家族企业,企业文化水平普遍较低,企业家大多有小富即安思想,不能准确判断未来企业发展趋势和风险。很多企业家不敢发展,而且与内外企业合作意识淡薄。同时,管理人才、技术人才相对匮乏,人才流失严重。从企业家问卷调查和企业家访谈中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企业家年龄偏大。60%的莘县企业家年龄集中在40岁至50岁之间,平均年龄45.5岁;其次,企业家学历普遍偏低。50%企业家为高中以下学历,规模以上企业董事长达到本科水平的只有15%,规模以下企业只有10%。企业家学历水平、知识水平偏低会严重制约企业发展,在实地访谈中也反映出企业家迫切需要学习知识,开阔思路。

2. 企业融资困难

一个地方工业发展,需要大量资金,而资金来源方式有股权融资、债权融资、自有资金等方式。在莘县现有条件下,资金问题仍然是其最主要的制约因素,政府资金、自有资金受限,与金融机构合作是其未来筹集资金的重要方式。但是,从调研中发现莘县企业融资存在诸多问题:一是企业的融资方式较少、途径较窄。在莘县企业创立时的资金来源构成中,有平均约26.7%的资金来自于银行贷款,不到3%的资金来源于民间贷款,企业初创时的自有资金比例平均超过70%。可以看出,企业的融资方式主要还是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二是金融担保机构门槛较高。有接近75%的企业认为金融担保机构门槛高是造成企业得不到贷款支持的最主要原因。三是融资成本过高。有超过60%的企业将“银行融资业务手续繁琐,办理效率低”和“融资成本过高”列为当前企业在办理银行融资业务过程中存在的最主要问题。银行融资业务手续繁琐,办理效率低,不仅增加了企业融资过程的难度,而且加大了企业因资金不到位带来的损失,无形中提高了企业融资的成本。四是企业本身规模较小,企业信用较低以及可抵押资产有限也造成了企业的融资困难。五是当地金融机构少,而且与外地金融机构合作企业少,且当地企业之间进行互保、融通资金少,这也说明当地企业之间的沟通少,且缺乏信任。

3. 莘县企业的发展环境还不够理想

一个地方投资发展环境是吸引企业来当地投资的主要因素,虽然莘县近几年来采取多种税收优惠政策,大力招商引资,招来了大量外地企业,但是如果投资环境不继续改善,一旦优惠政策取消、用工成本和电价继续上涨,这些企业有可能逃离本地。从调研中发现莘县投资环境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企业负担过重。有74.39%的企业反映企业营运成本较高。二是企业税负较重。有17%的企业认为税负偏重。三是审批程序仍需改善。有70.73%的企业认为审批办事手续繁琐。其次,在希望政府加以改进与提升的问题调查中,有57.4%的企业选择了“减少审批环节,简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这也充分说明了,政府审批程序的繁琐确实制约到了企业的发展。四是税收优惠政策落实较差。在招商引资时,政府允诺的给企业的优惠政策,在企业引进来之后,不能按照当时允诺落实。

4. 土地指标有限

县域工业发展离不开土地,而近年来由于国家对工业用地指标的限制,莘县土地指标紧张,而对于当地招商引资和发展工业成为一限制要素。在土地指标不足的同时,还存在一些中小企业占用土地过多,闲置不用现象,而又降低了土地利用率。莘县企业家问卷调查和企业家座谈都反映出土地受限,影响企业未来发展,尤其是一些重点大型企业。

5. 政府扶持企业力度还不够大

县域经济发展离不开当地企业发展,但是由于县域企业大多存在规模小,资金有限、技术能力有限等问题,这就需要政府扶持其发展壮大[5]。虽然近几年莘县对企业扶持力度加大,但是从莘县企业家问卷调查和企业家座谈中还是发现存在诸多问题:一是用于扶持企业创业和发展的财政资金偏少。调查结果显示,只有3成的企业表示享受过国家或省级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的扶持,还有接近7成的企业则表示从未享受过国家或省级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的扶持。二是政府对于扶持政策的宣传力度还不够大。有58%的企业仅仅是知道政府扶持政策,很了解的只有24%,还有18%的企业不了解中小企业发展专项扶持资金。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导致企业在申报项目过程中遇到了较大的困难。数据显示,有34%的企业认为自身对政策了解不够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

六、结论与启示

一个县域的工业发展模式主要由该地区自身工业发展所处的阶段决定,也不可能用一个简单的模式来发展工业,应该综合地运用多元工业发展模式协调发展[6]。基于当前莘县工业发展模式、存在问题与不足和制约因素,依据工业资源特点、产业基础、发展走势,笔者认为,莘县工业发展模式可以选择资源开发型和项目拉动型工业发展模式,要逐渐形成资源工业园区大项目产业链产业基地产业集群的路径的工业发展模式,即利用当地自然资源(油盐、农业、林业自然资源),建设相应的工业园区,然后根据当地资源招商引资,引进与当地资源配套的大项目,建立同类资源的企业聚集地,完善产业链,建立产业基地,最后形成产业集群,带动莘县工业发展。根据当前现状,莘县5大产业集群行业贡献度较低,油盐化工产业贡献度高,把油盐化工产业培育成为莘县的主导产业,特别是盐产业,在现有5大产业中,选择特钢铸造、大豆蛋白作为重点发展产业,扶持重点产业中的大型企业。莘县继续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总抓手,千方百计加大投入,坚定不移地上大项目、上好项目,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7],如抓好战略新兴产业中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后劲。

为实现莘县跨越发展,特提出以下几条建议:一是解放企业家思想。莘县政府可以组织莘县企业家进行集体培训,一方面可以提高企业家的管理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当地企业家之间感情,为以后相互合作奠定感情基础;二是争取和大型油盐化工企业合作,争取国家扶持当地发展油盐化工业政策,如原油指标,采盐矿证。三是不断扩大五大产业集群规模,围绕现有产业进行产业链延伸和技术升级;四是转变政府工作观念,加快招商引资服务体系建设,建立服务型政府,优化当地发展环境;五是扩展企业融资方式:政府拿出资金扶持企业发展,并出面组织与商业性金融机构合作,鼓励企业之间相互合作。六是加强招商引资力度和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严格筛选项目,主要是要求项目投资方向、金额、环保、对当地经济和环境影响等要素,尽可能引进符合国家未来发展的政策、投资方向和涉及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生态保护和民生保障的重大项目;另一方面引进项目要与当地特色产业、资源的配套,尤其是与五大产业集群、油盐化工行业配套,只有这样,才能借助外力与本地特色产业和资源,促进当地经济长久、持续发展、当地人民收入迅速增长。八是加速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新农村建设不断争取置换建设用地指标以促进工业化发展。

(作者感谢聊城发展研究院莘县调研组成员:马中东、郭斌、杨宏力、曹之然、宁朝山、代源卿、李龙飞。)

[参考文献]

[1] 乐菲菲,朱孔来,等.山东县域经济八种典型模式[J].宏观经济管理,2011(7):68-69.

[2]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551-554.

[3] 水.产业经济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44-245.

[4] 吴学文,杜玉堂,等. 关于滨州市工业经济发展问题的调研报告[J].山东经济战略,2004(3): 34-42.

[5] 卫西亭.发展县域工业的十种模式[J].西部大开发,2004(3): 52-53.

[6] 朱 舜.县域经济学通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103-109.

[7] 梁树广,李亚光.中国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体制改革,2012(4):93-96.

Analysis of County Industrial Development Mode, Problems and Constraints:

Take Shenxian of Shandong Province for Example

Liang Shuguang1,2

(1.Business School,Liaocheng University,Liaocheng 252059,China;

2.Liaocheng School of Development,Liaocheng 252059,China)

篇7

一、大学生网络创业现状

自1999年四川大学学生王汝聪创办了成都亚虎(yahi)网络公司,成为中国内地第一个网络创业的大学生以来,随着基础设施的普及和社会的发展,10年来选择网络创业的大学生越来越多,大学生网络创业已成为一种经济和社会现象。据2009年6月24日中国校友会网和21世纪人才报联合的“2009中国大学创业富豪榜”披露,网游新锐浙江渡口网络的金津以拥有高达10亿元的财富,高居“2009中国大学生创业富豪榜”榜首,且前10名中有8个项目与网络相关,前100名中有27个项目集中在网络或者与网络相关。据Ebay统计,到2004年,单在Ebay美国站点上就有43万大学生直接或间接就业。网上创业已成为世界各国大学生的就业时尚之一。

1.大学生的网络创业的特点:①创业主体泛化,从精英向普通学生延伸。第一批网络创业先锋及创业成功者,基本都属于精英。②网络创业呈现多元化趋势。③网络开店日益盛行。网上开店具有成本低、回报快、风险小、易操作、灵活性强等特征,受到没有商业经验的大学生的青睐。④从被动型和生存型创业为主转变为主动型和机会型创业。⑤创业环境逐渐宽松,网络创业教育从无到有。⑥网络创业的区域分布不均衡。目前,尽管中国创业态势良好,但是却出现了不平衡的发展趋势,区域间的创业差距正在拉大。

2.网络创业模式探讨。目前大学生网络创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向:其一,高科技领域创业。身处高新科技前沿阵地的大学生,有着“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易得方舟”、“视美乐”等大学生创业企业的成功,就得益于创业者的技术优势。其二,智力服务领域。大学生在智力这个领域创业游刃有余,目前主要有创建网站、提供网络咨询服务、自由职业者、自由撰稿人以及专栏作家等,他们利用自身的智力和专业优势,提供了另外一条创业通道。其三,网络开店。近年来,网上开店随着易趣、淘宝的崛起而迅速蔓延。其四,其他各种网络营销方式。比如目前盛行的淘宝客、闪客、中小企业站长等。

二、网络创业及其课程建设中的问题

课程是高校教育教学活动的载体,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创业教育中的课程建设亦是一个核心问题。目前各高校在课程建设方面仍普遍存在着诸多问题,特别是有关网络创业及其课程建设问题更加突出。网络创业教育实践经历浅,教师能力比较薄弱,很难培养出创业型人才。另外作为选修课的创业类课程地位较低,仅靠一两个教师很难保证开出高质量的课程。加之政策或措施等不到位,教师指导或讲授创业课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往往作为副课,付之的精力和时间有限。

1.网络创业及其课程体系设计。①课程的目标体系。高等院校创业教育目标应定位于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其核心是开发和提高学生创业素质、创业能力的教育。通过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开展创业核心知识教育、关键技能训练,培养创业者具有完善的人格特征与心理素质,来提高学生自我创业的能力与实践能力,使谋职者变成职业岗位的创造者。②课程的内容体系。课程的实施是创业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基础,科学合理的课程内容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根据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应该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即整合课程结构,采取创业教育公选课与核心课程相结合的原则,设计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网络创业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公选课;核心课程:数据库、计算机网络、WEB开发、风险投资、资源需求与商业计划;终端课:大学生网络创业、管理信息系统、电子商务。③公选课的内容。公选课必须体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智力教育与非智力教育的整合,在现有的公选课中作适当的调整。基本内容可以划分为六大领域:外国文化、历史研究、文学艺术、伦理道德、自然科学以及社会分析等六个方面。因为学科交融对高素质创造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学生必须选择这六个方面中的一两门课程。④核心课程的内容。核心课程是围绕着网络创业基本素质与技术展开的。网络与信息技术、战略与商业机会、资源需求与商业计划、创业企业融资和快速成长等五个方面的核心课程,必须在毕业之前完成。其他课程,如创业管理、创新战略管理、数据库、计算机网络、EB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电子商务、风险投资、技术与创业等,则根据学生兴趣、学时和教师情况安排,但每门课每年至少教授一次。⑤终端课:即大学生网络创业、管理信息系统、电子商务。通过终端课程的学习学生可分组合作开发一个网站或开一个网店,实现网上自主创业的最终目的。⑥课程的实践内容。课程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教学效果深化的手段。课程的实践体系从如下几个方面建构:在实践活动的师资水平方面,要求教师先接受网络创业教育的培训,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创业实践活动。在活动组织机构方面,要设立职能部门,负责日常网络创业项目的申报、网络创业资金的申请、活动内外的协调、实践课程的落实以及学生活动的宏观组织调控,在校园内建立“创业孵化基地”在社区开辟“创业实验园”在企业建立“创业实践基地”等。在活动形式方面要灵活多样,做到围绕市场所需、贴近学生所求、体现学生所能,比如举办“名人创业报告会”、“校友创业论坛”、“企业家访谈”等。通过实践活动,积极为学生提供体验创业的平台,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创业能力的提升。

2.课程的教学评价体系。课程的教学评价体系是完整的课程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创业课程的教学评价,不仅要注重总结性评价,更要重视教学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即每一堂课学生的参与度、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合理性、每个教学案例的启发性、每一个游戏本身的创意性、每个学生主体对问题的自主探究能力等,都是网络创业教育课程教学评价的重要指标。第将创业教育课程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准确定位。着力打造创业教育的精品课程,以必修或必选、选修或辅修等的方式,作为通识教育的内容面向全体学生。创业教育不应局限于讲授若干门课程,教师应增强自身素质,将创业理念融于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教学中,形成基础课、专业课相互渗透和功能互补的创业教育体系。第二,创业教育课程的形式应注重于实践训练层面,课程的形式更应具有多样性,课内与课外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结合、教学实践与社会实践、生产的结合;第三,面对社会对高校培养人才多样化的需求,以及毕业生就业、立志创业的实际需求,高校创业教育应与之适应,完善相应的教育管理机制,如辅修专业、双学位制度、考研及职业资格证书的辅导、建立学科及科技竞赛机制、创业训练及项目孵化和培育机制等。第四,加强创业教育的网络资源建设,建议全国创业教育学会牵头,建立全国性的创业教育网络资源联盟,使国内高校创业教育精品资源能够共同分享。①建立高校毕业生网络创业风险基金,支持大学生网络创业,给予学生必要的资金支持,同时鼓励学生利用创业计划多渠道筹措资金。②围绕创业教育进行课程体系改革,推动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一些高校借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国外高校的创业教育体系和项目,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提出包括创业课程、创业研究、创业论坛、创业竞赛和创业者联盟五个部分的创业教育体系,形成独具特色且适用的创业教育模式。③组织培养优秀的创业教育师资。教师是高校创业教育的主力,是培育创业型人才的攻坚者,必须强化和推动创业型教师的培育,积极推进创业教育师资的建设,为创业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④鼓励和积极开展大学生网络创业竞赛活动,提高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⑤开展各类培训活动,提高创业风险意识,降低失败率。⑥对于电子商务类专业学生,可以考虑将网上创业纳入教学实践,通过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在提高学生创业能力的同时增加就业机会。⑦高校应当结合院校所在地和生源所在地的区域经济特点开展创业指导。同时要积极、持续、稳步地推进大学生网络创业教育培训活动,促进中西部落后地区大学生网络创业意识和能力的提高,尽快缩小地区差距。

篇8

Abstract: Culture is the foundation of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For emerging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campus culture is in a period of form and development, and in the whole advancement period of college culture, department culture construction tends to lack originality and professionalism.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problems of composition and existing of the culture in emerging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put the concrete implementation strategies of relying on three main bodies, completing the three combination, implementing the six major projects.

关键词: 高职院校;系部文化;六大工程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department culture;six big projects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3-0243-02

0 引言

高职院校系部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系部基层单位在其办学历程中所拥有的理想、信念和追求,以及逐步形成的传统、优势和特色。系部文化具有价值引导、精神陶冶、行为规范、团队凝聚等现实的意义和作用。但对于新兴高职院校由于办学历史较短,其系部文化的建设任重道远。

1 系部文化建设的特点与内容

1.1 系部文化建设的特点 系部文化作为学院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内涵和外延上与学院文化是一脉相承的,但作为系部文化,与具体的专业、具体的人结合以后就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特征。

1.1.1 系部文化是教育与职业的有机结合 高等职业教育从性质上来说,属于“高等教育”的范畴,是教育的一种种类,因此,具有鲜明的教育特性,要以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领;与此同时,高等职业教育也姓“职”,是一种技能教育,它区别于一般的中学高中教育,也区别于研究性本科院校等教育类型,它更注重职业性,因此,在系部文化中,结合不同专业要体现中职业的特点、体现职业的要求和核心要领。

1.1.2 系部文化是学院文化和专业文化的有机结合

系部是以专业为载体的,因此系部文化在学院文化的指引下,更要结合自身专业的特点,结合系部二级组织机构的构成要素,凝练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文化精神。在学院整体文化下形成一脉相承、百花齐放的局面。

1.1.3 系部文化是大学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机结合

学院文化更多的是一种大学文化,“学以师而名,师以学而治”、“教学相长、诲人不倦”等等仍然体现在教育的一般范畴上。而系部是真正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模式的客观载体,在办学过程中,与不同的企业形成了不同的合作模式,因此,在系部的行为中或多或少都映射了企业文化精神,而且特别是现代冠名班、订单班的兴起,更是直接将文化的因素植入到教学过程。因此,系部文化的建设正是将大学文化与企业文化的结合,实现空间与时间的位移。

1.2 系部文化建设的内容 系部文化建设应该包括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职业文化五个方面。

①精神文化。精神文化是系部文化的灵魂,它是师生员工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和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具有趋同性的理想信仰、价值观念、道德情操、心理特征和目标追求。外显为系歌、系训、系风。②物质文化。物质文化即系部各种客观实体存在的总和,包括系容系貌、系部环境、系部布置等这些外在的因素,也包括图书报刊资料、教学设施、实验实习设备、生活设施等现实的物质条件。③制度文化。制度文化的核心是行为规范和惯例,包括各种规章制度、道德规范、行为规范、工作守则和奖惩制度等,是保证系部各项活动正常进行的机制。④行为文化。行为文化,是系部传统及观念的认同在师生员工言行举止上的具体可感的表现,是系部行为规范、人际关系、公共关系的综合反映。行为文化是依靠全体师生员工的参与和坚持传承和发扬的。可以说行为文化是办学理念融化到师生员工血液里的过程和外化,是学校育人活动中最直接、最广泛也是最深刻的部分。⑤职业文化。职业文化是结合专业和职业特点,总结和凝练的职业精神、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素养等职业素质的综合体现。职业文化因专业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但也蕴含一般职业道德的内涵。

2 新兴高职院校系部文化建设的现状

新兴高职院校多数是通过中专升格形成,时间短、历史积淀少、中专阶段文化层面比较单一,因此,现阶段,新兴高职院校系部文化建设现状凸显如下特点:

2.1 文化建设层面较低 目前,高职院校系部文化建设在物质文化层面建设比较成熟,很多系部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和宣传阵地,开展了班级、寝室等为载体的活动;制度文化在外显层面相对成熟,但其执行、检查等管理还有待完善。其他类型的文化建设略显滞后,层次不齐。精神文化和职业文化都处于摸索和初创阶段,整体文化建设层面不高,生动力不强。

2.2 师生认同水平有待提高 由于文化建设的层面不是很高,还没有上升到所有师生员工的共同价值观,因此很多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都表现为物化的东西,还没有转化为每位师生的自觉行动,甚至大家对精神文化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和理解,因此文化的引领作用还没有凸显出来。

2.3 职业文化建设层次较低 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突出和强调与企业的结合和融入,因此,很多院校都积极探索多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举办了冠名班、订单班、校企共建实训室等。但这些合作还多数停留在物质文化层次的引入,其企业文化和职业精神的融入还有待这种活动来实现。

3 新兴高职院校系部文化建设途径

3.1 依托“三个主体” 校园文化和系部文化的形成需要师生员工共同努力,心口相传,才能不断形成积淀,因此发挥群体的主观能动性至关重要。

3.1.1 锻造一支会学习的管理队伍 系部行政管理队伍是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队伍,管理队伍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和影响到系部工作的开展,关乎系部文化建设的成败。因此,在系部管理队伍建设上要组建学习型团队,根据工作性质,科学安排工作分工、明确岗位职责、规范岗位工作流程,明确岗位奖惩制度,从基本工作面上规范团队行为。同时最为重要的是把系部文化精神通过不同载体传输给每一位行政工作人员。特别是加强系部行政工作人员日常学习制度,通过定期的管理学、行为学等的学习,提升整个管理干部队伍水平。另外,在工作中充分尊重和发挥每位行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系部管理上抓大放小,充分展示每位员工的工作能力,为其提供发展空间。

3.1.2 培养一支勤钻研的师资队伍 教书育人是系部精神文化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系部的基本职能。而要实现系部五个层次的文化,特别是职业文化的发展,非常重要的主体就是教师队伍。因此,在教师队伍中培养双师双能人才、实施教师企业顶岗、引进稳定的兼职队伍、形成教师研究团队、开展教师专题研究 、指导学生社团等具体活动来锻炼教师队伍,树立教师队伍共同的奋斗目标和理想信念。

3.1.3 发展多元化的学生干部队伍 系部文化的执行主体和传承主体学生队伍在系部文化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众多学生群体中要充分发挥“领头羊”的作用,发挥团总支、学生会学生干部的作用;同时还要培育其他层次的学生干部队伍,主要是学生社团特别是专业社团骨干、党员干部队伍、班长队伍等。

3.2 做好“三个结合”

3.2.1 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相结合 文化建设中,要将系训系徽上墙、充分运用板报、网站等有形载体宣传无形文化。在物质文化中划分出若干具有典型特色的区域,开展诸如系部风采展示、系部阅览室、系部发展展馆、专业展馆等。

3.2.2 制度文化与系部管理相结合 加强系部制度的执行力度,将制度文化通过不断的深化和运用进而内化为每一位员工的自觉行为,促进系部管理提升。

3.2.3 行为文化与职业文化相结合 在教学与管理过程中,将企业文化精神渗透到课堂教学、专业建设、主题活动当中,不断营造浓郁的职业文化氛围。

3.3 实施“六大工程”

3.3.1 形象工程 主要体现在三大方面:①硬件形象,具体包括系部教学、办公环境的布置美化、宣传阵地建设、班级教室、寝室的布置与设计、系部公共区域的建设;②教师形象,体现在教学有水平、管理有层次、服务有质量;③学生形象,体现在品德高、学风正、行为端、口碑好。

3.3.2 制度工程 删繁就简、贴近实际、贴近群众,对现有的制度进行梳理,形成规范有效的制度体系,并且在系部工作中实行制度执行的闭环管理,有监督有奖惩,切实提高制度文化的影响力。特别提升对管理队伍的重视程度,加强管理队伍的学习和培养力度,提升管理队伍的管理水平,拓宽管理队伍的外延,将教研室主任、学科带头人都纳入管理队伍范畴,提高参与的积极性。

3.3.3 文明工程 通过在师生中开展各种类型的活动,切实提升广大师生的“文明素养”。在这一工程中着重要做好系部的顶层设计,依据年级和学期的特点,开展不同类型的主题活动。如第一年以人文素养为主线,开展感恩教育、理财教育、礼仪表达、宿舍管理等活动;第二年以专业素养为主线,开展专业竞赛、专业体验等活动;第三年以就业素养为主线,开展社会实践、求职面试等主题活动,将育人工作与管理活动有机结合。

3.3.4 系企工程 系企工程的实施途径主要依托于以下几个方面:①课堂渗透,通过教师在课堂当中实施“工学结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实际的企业运作案例来加深学生对职业文化的理解;②专业改革,在专业建设当中大胆的吸收企业元素、在课程设置、时间安排、学生实习实训上贴近企业实际,校企合作共同开发教材学材;③实习实训,精心组织和设计好学生的企业实习活动,将校内校外两个实习场地结合起来,依据专业的特点采取学生走出去或者虚拟企业引进来的方式来实现学生顶岗实习;④开展企业讲堂、企业认知、企业家访谈等活动,不断融入企业元素。

3.3.5 社团工程 加强社团建设的指导力度,要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指导专业社团开展各种活动。一方面对教学起到补充和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也提升教师的业务素质和管理能力,易于全系形成浓郁的专业氛围。

3.3.6 榜样工程 在系部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树典型、扬正气、促和谐”的基本建设原则,要对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好人好事及时报道宣传。可以在系部开展“我心目中的好老师”、“系部十大优秀毕业生”、“党员标兵”、“系部感动人物”、“各类标兵能手”等评选活动,力争覆盖广泛、典型意义突出,从而形成一批向上的积极力量引领系部发展。

总之,新兴高职院校系部文化建设任重道远,需要一个长期的积淀和发展过程,同时也需要在整个学院文化建设的指引下不断创新,突出专业特色,形成自己的鲜明特点。

参考文献:

[1]赵红深.打造高职院校系部特色文化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0(2).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