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安全生产信息化8篇

时间:2023-03-14 15:05:3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安全生产信息化,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安全生产信息化

篇1

怎样才能对建筑施工企业的施工管理方式进行改变,进而更好地适应当前市场环境的要求,文章从构建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和建筑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平台予以分析,希望有所启发。

【关键词】

信息化;文明施工;发展

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要想完成从传统施工管理模式向科学、现代化的管理模式的转变,必须抓住信息化这一重要的突破口。也就是说,当前的建筑施工企业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水平,利用信息化来促使企业自身朝着智能型和现代化的企业集团方向发展,才能在激烈的世界大环境下保持足够的竞争力。

一、当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1.信息素质、信息能力亟待加强当前很多建筑施工企业对自身的信息化建设认识不足,仍然停留在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中,根本没有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更谈不上对信息化建设具体内容的了解,这直接导致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落后。

2.信息技术应用研究方面的投入不够当前很多建筑施工企业已经认识到,企业的信息化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建立一套先进的管理模式,但是局限于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业务范围以及机构设置,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根本没有在建筑施工企业中得到推广应用,很多企业仍然停留在原来的施工管理模式中,在这种施工管理模式中,很多信息流通根本无法形成有效的沟通,只能以非正式沟通的形式存在。这种非正式沟通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使信息交流失去其真正的作用,使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进程得不到保证,而且还可能阻碍工程项目管理。

3.建筑施工企业中专业的信息技术人员匮乏当前在很多行业,信息化的研究和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这直接导致相关的专业信息技术人才数量不足。而这种现象在建筑施工企业中更加突出,特别是那种既懂得信息技术,又懂建筑施工技术的人才更是少之又少。要想在建筑施工企业中逐步实现信息化,必须以专业的信息化技术人才为基础。

二、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应用

1.财务资金集中使用分析在我国由于银行对融资的需要、政府对建筑工程项目监管的要求、甲方的要求以及大型建筑施工企业项目众多等现实原因,使得那些大型的建筑施工企业在银行有很多的账户,这种现象不仅使建筑施工企业总的银行贷款数额巨大,还在很多的账户中分散着总体数额巨大的小额资金,造成了建筑施工企业在银行出现存款、贷款数额居高不下的现象。要想改变这种状况,降低企业的财务支出,就应该推行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资金集中管理方式。通过实践总结发现,实行这一财务资金管理方式,能够很好地降低财务费用,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为建筑施工企业的长久发展以及躲避金融风险提供重要的保障。

2.大宗物资集中采购以及劳务和专业分包集中招标分析在建筑施工项目中,施工成本主要包括建筑施工企业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所消耗的基本的工程消耗和劳动者所获得的工资待遇支出。建筑工程中成本主要由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组成,在所有的成本消耗中,建筑材料的消耗占有重要的比重,通常占到总工程消耗的六到七成,而这一成本消耗还存在着一定的节约潜质。通常建筑工程项目在其他的成本中超出计划,都会利用材料成本控制来进行事后的弥补。因此在建筑工程项目中,严格控制施工材料的成本,也就成为了决定工程项目亏损还是盈利的重要因素。在传统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建筑材料往往是由各项目部分散地进行采购,这种采购方法会造成以下的现象:议价的能力不够,在进行建筑材料的采购时,无法获得最大限度的优惠力度;且这种分散式的建筑材料采购方式给予采购人太大的权利,很容易造成采购过程中的腐败现象,给工程建设带来巨大的影响。建立大宗物资集中采购信息系统,包括供应商信息、招标采购计划、供方选择、招投标管理、合同签订等管理模块,核心思想是三级管理:集团层面建立招标采购的信息平台,合格供方信息目录、各公司的需求采购信息以及进行集中招标采购信息的统计和分析,对各种招标采购进行监督管理;二级公司负责组织具体招标实施,当某些原材料越来越集中时,由集团公司与供应方形成战略采购联盟,寻求最低的供方价格进行统一采购;项目部有最终询证的权利,可提供更为便宜、合格的材料信息供二级公司进行采购招标。这样就可以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管理体系。通过这些制度化的建设,有效地解决项目管理中的漏洞,从而大大降低采购成本,确保安全和质量,有效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填塞管理漏洞。同时,通过信息化解决了信息对称与透明问题,所有项目部采购的材料、租赁的设备、劳务分包的范围、价格都会在同一平台上进行比对,经营分析的数据可以进行分析、追踪、比对,甚至每个项目部召开监理会后监理会议纪要都会全部呈现,使项目组织、二级企业以及所有管理人员感到工作随时被置于公开监督之下,自我约束的管理意识明显提升。劳务与专业分包分别集中招标系统与大宗物资集中采购系统类似,也是通过建立信息平台、管理合格供应商名录招投标、合同签订等管理模块实现三级管理。

三、制定安全文明管理施工方案

为加强标准化现场管理,提高公司施工现场各项目部的管理水平,提升自身形象,增强公司的品牌影响力,迎合市场的需要,本着建设标准规范化的安全施工环境为目的,以国家和地方现有的有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标准为依据,结合公司的标准要求,制定安全文明管理施工方案,具体内容如下:

1.安全生产制度(1)各单位必须建立健全施工现场的管理机构、规章制度。(2)明确划分项目部各人员的责任制,使其在施工过程中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项目经理是安全第一责任人,负责安全生产的直接责任。项目部必须按照现场施工环境,配备具有经验的相应安全员人数。并定期有上属部门对其进行考核。(3)制定严格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由项目部安全员和富有经验的施工管理人员对各班组人员定期进行安全技术上的教育培训。(4)安全领导小组时刻对每个项目部进行远程控制,定期对下属项目部进行检查,对不符合要求的施工部位(方案)提出整改要求。

2.安全管理目标:工亡事故为零,无重伤,负伤率≤0.3‰;杜绝重大火灾和机械伤亡事故;职业发病率为零;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100%;对新开工项目的施工人员进行安全三级教育培训工作达到100%;对新开工的施工劳动人员意外伤害保险办理达到100%。

3.施工组织设计(1)由对现场环境熟悉的技术人员制定施工组织设计,保证施工现场安全生产。(2)对一些专业性强、难度大的施工项目,单独编制专项安全施工组织设计,并呈报上级部门进行审批。未经审批的项目,不准施工。杜绝盲目的、没有任何安全措施方案进行的施工。

4.分部(分项)工程安全技术交底(1)由项目部专职安全员和富有工作经验的工程专业人员,组织各班组人员对其进行各工种的安全技术交底。对一些特殊工种(如电工、电焊工、吊装工、气焊工、架工),除具有上岗证外,还应对他们进行安全技术方面的培训。(2)在安全技术交底的过程中,要做到针对性强、全面,并且在交完底后让各施工人员签字,留做文字形式交由工地存档。

5.安全检查(1)坚持定期召开安全会议,公司每月、项目部每周进行一次制度性安全大检查。项目部安全人员每天对施工现场进行巡检,记录下各班组的施工工艺和不安全因素,提出整改意见,督促项目进行整改。(2)对发现有重大隐患的立即下发整改通知书。检点围绕高空作业、机械动力等方面进行,防止发生高处坠落、触电、机械伤人等事故。检查中发现问题和隐患,必须立即整改,确保安全施工,并完善书面签字,在安全问题上做到“令行禁止”。

6.安全教育建立安全教育制度。在开工前对进入现场的每一个工人进行“三级安全教育”的培训,让工人能够充分了解安全教育的内容,使其在思想上认识到这是关系到自己生命安全的大事。将接受安全教育签字的人员名单收集起来,工地存档。

7.工伤事故处理(1)项目部每天对在项目部的受伤人员进行统计,建立工伤事故档案,并在每月25日前将情况上报给公司安全部门。(2)对工伤事故产生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追究主要负责人的责任。实施“四不放过”的原则(无三级安全教育、无防范措施、事故原因不清楚、责任追查不彻底),杜绝以后有类似状况的发生。

8.施工现场文明施工的要求(1)推行现代化管理方法,科学组织施工,贯彻文明施工的要求,结合工程项目实际,制定项目部安全生产文明检查制度,消防管理制度和文明施工保证措施,做好施工现场的各项管理。(2)认真贯彻宣传,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条文。(3)现场成立文明施工领导小组,由项目经理挂帅,并且制定一套适合本工程特点的文明施工制度,使得项目管理人员明确,必须坚持“管施工必须管安全”的原则。

四、结束语

篇2

关键词:信息化;安全生产;应急系统

前言

信息化的安全生产应急指挥系统,是在数据库、网络系统、基础平台等先进模式帮助下,采用总体架构的理念,对事故的预防、发生、发展、控制等进行有效的决策和判断。其中,支撑平台、数据应用、数据整合等方面,在实现信息共享,交流的同时,大大提高了有效数据对决策产生的有力支持。为实现危险源的监控,一般采用先进的地理信息系统平台进行检测控制,平台的利用,能有效整理出紧急事故发生时的地址位置信息和相关环境情况,为紧急预案的提出提供强有力的依据。系统的设计构架大大提高了应对紧急事件时提出有效决策的能力,大大减少了人员、物资的损失,提高救援率。

1 系统的总体构架

1.1 总统架构设计理念

根据工作事业的不同,要求安全生产应急指挥系统要贯穿省市级区等各个系统相关联,发展与各个协同单位的应急指挥系统相联系。在信息系统的发展背景下,各组织之间通过集成电信网、卫星网等复杂网络联系在一起。当应急事件发生时,系统信号从应对事件的应急处理流程中发出,开启应急指挥和监控管理等网络系统,然后通过对比时间与现实中需求,综合分析空间信息系统和位置信息以及运用数据库等,目的是针对危险行业的工作单位和企业之间危险源等数据进行采集和常规化保护,强化安全监管部门的监管能力,提高面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能力,及时处理各种危险,提高救援效率,大大降低安全事故给人们带来的威胁和损失,增强处理和预判事故的能力,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1.2 总架构基本组成

总体构架中包括多种应用平台,其中基础支撑平台是由应急系统、操作系统、网络系统、储存系统等组成;数据库平台是数据的运用与共享的平台,是基础数据、支撑数据和案件数据的综合运用,一般系统数据库与外界数据库之间的应用系统进行交流,外界可获得数据记录以及各种共享服务,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性和透明化;提供系统相关应用和相关服务的平台是业务应用平台,它能实现案件管理、资源配置、应用决断、实践演练、平常事务等各种服务和应用;为了方便外界人员的运用,系统展现平台以网站形式提供登入入口,形象、简明、直观的展现出界面、用户、登陆、管理、设置等方面的内容,除此之外,展现平台还可以实现应用层各系统的统一,统筹用户网页;为了实现应急中信息、指挥、调配、办公、采集数据等的需要移动应急平台能够很好地满足现场需要,减少应急事故的发生;为了保证信息的安全,安保平台上信息安全体系的设立是依赖现有的网络环境,配置相应的系统防火墙、不定、漏洞管理、病毒预防、入侵防护等,设立限制的控制机制和数据管理机制,满足平台系统的安全所需,保证机密信息不外露,做到安全处理。当然,平台的设立和系统的入口,必须做到从设计到使用都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保障国家信息安全。

1.3 总体构架管理体系

安全应急调配是实现对相关突发事件的紧急处理提供合理的信息化支持的目的,增强相关应急管理的处置能力,实现相关部门对紧急事件的合理调配。当紧急事件出现时,系统会统筹相关因素,得出紧急预案,结合管理人员的相关分析,最终确定事故发生情况和应对措施,进一步进行相关的管理工作。其中数字化管理预案能实现相关部门的预案管理,维护更新数据,便于指挥系统和任务的生成,使紧急预案具有可选性。应急物资等资源的到位与管理,需要应急管理,做到物资与位置信息和处理信息及时送达,为决策提供相应的支持。合理利用相关信息,对物资与人员进行相关决策的管理,精确的表达相关指令,使得应对紧急事故的能力、水平、效率显著提高。应急处理系统的应用,能够在短时间内利用视频、文字等相关数据和事故位置信息进行处理分析,根据事故严重程度进行物资、人员的合理调配。基本数据在信息收集、决策管理、指挥动态等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 基础平台的构架

2.1 事故的预防

要减少事故的放生,应该着手于危险源的管理工作,在基本平台的构建中,重大危险源管理系统占有一席地位。系统涵盖了基本信息处理、危险源防控、数据监护、危险分析等内容,根据问题的重要性,重大危险源管理系统可以综合多方信息做到定位监控,分析整理周边环境信息,实现精确监控的目的。为了提高事故发生时人员物资等基本情况的应急措施,一般单位都会进行事故的演练,系统中有事故模拟演练,内容丰富,模拟事故发生后数据的整合、管理测试等内容,模拟系统中,事故发生可以有效结合环境信息和空间信息,为紧急防控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给出相应的应急预案,作出正确的判断。

2.2 综合决策管理

面对事故发生,需要多方的信息支撑。综合业务管理就包括信息接收、值班管理、时间统筹、记录等内容,综合管理系统能做到信息的上传下达,与各个平台之间建立联系,及时接收和传达相应的事故信息,对于社会人员和网络等对危险的预判也会吸收在内,进行管理。在下达决策之前,需要对各方信息进行分析,包括后续力量的补足,辅助决策系统帮助进行机构的管理、营救资源管理、辅助指挥等,使做到当应急救援事件发生时,能够能迅速提供合理的救援预案,提供相关管理,引导救援管理资源分布和相关信息,为解决事故提供有效的辅助决策,提高救援的决策水平和决策速率。

2.3 基础预案管理

紧急事故发生需要采取紧急预案。预案管理系统能在政府、企业、地方等地进行预案的分析整合,管理中主要应对监管局和经营单位的紧急预案中进行整理,分享给各部门、地方进行事件的参考,使信息能够横向、纵向发展传播,实现数据、内容的结合,由点成线到面的对全局进行有效掌握,实现各预案之间的关联。进行预案整理时,必不可少的运用地理信息处理,可以采用GIS等相关系统进行有效的分析,定位,实现紧急事故的有效防控。

结束语

本研究就紧急事件在信息化的安全管理中进行分析,在紧急事件发生到决策的生成,得出应对紧急事件的操作系统总的构架和基础构架。在整体构架中,运用基础支撑平台、数据共享平台、系统展现平台等进行对紧急事件的布控,数据库的利用,无疑给安全生产提供有效的保障,利用多种系统的有效结合,将数据进行整理利于分享和利用,为处理紧急事件作出极大地支持,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应对紧急事件的决策速率,减少了事故对人造成的损伤。

参考文献

篇3

对于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信息化系统主要包括六个系统,分别是:①网络系统;②组织管理系统;③行政执法系统;④调度统计应用系统;⑤应急救援应用系统;⑥综合政务信息系统。主要是对这六个系统进行建设。下面对这些系统建设简单的介绍:2.1组织管理系统的建设对于组织管理系统来说,主要包括:①组织保障子系统,主要是指在对各级的安全生产的监督系统进行管理时,必须要以安全生产为基础,保证安全生产信息的稳定安全运行;②制度保障子系统,主要是指各项制度规定的完善,其中包括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法规的完善,以及对安全生产信息标准的确立;③运行保障子系统主要是为了保证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应用系统的稳定,并且要对相关的操作人员进行培训,以保证能够正确的使用系统。2.2网络系统的建设对于网络系统的建设,主要是包括内网、外网以及相应的网控中心的建设。内网主要是指在建筑单位内部使用的网络,主要包括一些办公自动化平台以及一些安全生产的监管平台等。外网主要是指政务公开网。2.3行政执法应用系统的建设行政执法应用系统的建设主要包括:①相关执法人员管理系统;②重大的危险源监控系统;③事故隐患整改系统;④重大事故备案管理系统等。2.4调度统计应用系统对于调度统计系统的建设主要包括安全生产快报,并且要对相应的时间,比如按季、年、月进行相应数据的上报统计。另外在接到紧急报道的时候,要能够立即进行相应的处理,能够使整个事故处理系统高效运行。2.5应急救援系统对于应急救援系统来说,必须要先建立相应的报警系统,利用报警系统来进行事故的提醒,并且要有预案处理系统,救护资源系统以及救援指挥报告系统等,通过这些系统来实现救援的高效执行。2.6综合政务信息系统的建设主要是对于一些数据加工以及数据传输,政府网站等建设。

2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信息化主要是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来实现管理过程中的数字化、网络化以及智能化,利用计算机技术来加强对安全生产中监督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安全生产信息化的建设主要有六个方面:①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技术应用;②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信息资源;③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信息网络;④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信息技术产业;⑤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信息化的智力资源;⑥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以下对六个要素进行简单的分析。3.1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信息资源安全生产信息资源是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中的核心,对于安全生产信息资源的开发,必须要结合国家安全生产建设的要求,并且要做到能够面向生产面向企业,并且能够及时对经营管理中的一些问题进行准确的处理,进行相应的分析,从而给出正确的建议。并且对于安全生产信息资源的开发必须要以市场的要求为基础,要突破传统的封闭僵化的状态,建立信息采集加工与的完整体系。同时要制定多种信息采集的方式,组织相应的信息采集队伍,从而实现多层次的信息采集渠道。另外,要与国际劳动安全信息机构保持交流合作的关系,从而实现多层次的加工体系。3.2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政策规范国家必须要完善安全生产的法规以及相关的标准,以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为基础,根据技术标准、计量体系标准来完善相关的安全生产的法规。并且要加强对安全生产体系的研究,进行不断的实践来完善安全生产法规体系,协调安全生产中的关系,利用法律法规来进行相应的约束。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要及时的对安全生产的法规标准进行更新,及时对一些技术落后的工艺进行更新,使技术水平能够跟上时展的脚步,以满足建设工程的安全生产的需求。3.3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信息网络对于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信息网络的建设,必须要利用现代化先进的技术,结合以人为本的理念,对安全信息数据以及一些网络资源进行更新建设,从而使安全生产信息平台的功能更加齐全、布局更加合理,可以实现各项资源的共享,使平台上的各种数据信息以及一些资源能够得到高效的保存与利用,从而来促进安全生产水平的提升。

3结束语

篇4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火箭研究院”)是中国最大的运载火箭研制和生产基地。基于高技术发展、高风险管控、安全管理科学化,以及“安全发展”的需要,2008年,火箭研究院启动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系统梳理了安全生产管理内容,提炼安全生产管理规律,优化安全生产管理模式。

历经5年多的实践,火箭研究院成功研制开发了一款集数据管理、知识管理、流程审批、动态监管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见图1、图2),实现了责任落实可视化、流程管理自动化、安全监管实时化、安全预警动态化、监督检查标准化、安全考核刚性化、法规更新及时化,促进了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

管理架构与功能设计

火箭研究院以安全理论为指导,以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素为依托,以安全管理实际为需求,以应用对象为目标,搭建了“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框架。根据安全生产管理业务分工,结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17个管理要素,以及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要素,将安全生产管理划分为15个业务模块(基础数据、方针目标、文件与资料管理、安全生产组织机构、危险点/源管理、隐患管理、职业卫生管理、安全检查、教育培训管理、型号试验技术安全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应急管理、设备设施管理、审核记录、工作考核)。平台系统各功能模块下,再分别建立二级子项、三级子项等子模块,具备数据录入、浏览、查询检索、统计分析、导入、导出,以及工作流程启动、信息、档案存储、动态预警、工作提醒、资源共享等功能。

该系统在功能构建和流程上,既可实现自上而下的传达,也可实现自下而上的报告和同级之间的交流互动。在应用对象上,综合考虑所属单位领导层、安全主管部门、车间、班组各级管理层、技术层,并根据职责设置相应权限,确保各层级人员在各自权限范围内履行安全管理职责。

通过该系统的实际应用,单位主要负责人能够全面掌控、了解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现状,为开展重大安全管理事项提供了决策依据和支持;主管安全领导能够更加直观把握安全管理现状,便于进行实时监管;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能够掌握更加高效的安全管理方法、科学的管理工具;现场作业岗位人员则可以随时获得简单划一的执行要求、标准化的操作指导,并获取系统提供的安全知识、规范的操作模版、清晰的范例演示。

数据存储与管理维护

安全生产管理需要处理的数据纷繁复杂,既包含重点监控的人员、物品和场所的基础信息,又包含法律法规等相关制度,以及教育培训档案、应急预案等一系列信息。该系统建立了庞大的基础管理数据,为管理提供了支撑。

火箭研究院将最基础的三类管理数据,包括人员信息、物品信息、场所信息,通过系统平台,在基础数据管理模块中进行创建和维护。人员信息包括人员岗位、特种作业类别、有害作业类别等安全属性管理;物品信息包括特种设备、危险化学品、变配电设备、手持电动工具、安全防护用品、机加设备等基本信息管理;场所信息包括危险点和有害作业场所管理。系统同时将人员、物品与场所相关联,这样,最基础的管理对象就通过系统平台全面展现。

研究院通过系统平台,一方面,将国家和行业法规、标准及安全管理的有关规定纳入平台;另一方面,将院及所属单位经过几十年积淀,各自形成的完善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标准,以及员工在安全生产过程中积累的安全知识、常识,来自内外部培训教学课件等进行上传,实现知识共享,为各单位提供相互学习借鉴的渠道。

火箭研究院将系统平台作为开展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平台,将国家安全工作的方针、政策、安全理念及火箭研究院安全目标等进行公示,为全员树立安全工作大方向。同时,鼓励员工通过平台讨论安全生产技术,探讨最新安全生产形势,进行安全生产管理经验、心得、体会在线交流,广泛征集安全警句、安全征文、安全漫画作品等,实现共同提高。各级人员还使用系统内置的数据检索功能,对所需要的资料进行检索并输出,实现资源共享。通过系统平台的广泛使用,广大员工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文化的熏陶,形成全员关注安全、积极参与安全的良好氛围。

安全管理过程中会形成大量过程文件,包括各种请示、报告、记录等,是安全管理的重要档案,也是安全管理的重要依据。通过安全管理信息化系统平台,建立了完整的安全生产管理档案数据库。不仅有利于安全管理信息的存储、统计、分析、查阅和使用,还帮助安全管理人员及时、准确掌握各类安全生产信息,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管理。

安全监控与风险预警

安全管理信息化系统平台能够实现监控项目的全面覆盖。以教育培训举例,安全管理人员可以将全员信息载入平台管理系统中,在每个人的教育记录中,详细记录曾经参加过的各类培训信息,包括培训时间、内容、形式等重要信息。对于特种作业人员等需取得资质方可上岗的人群,记录了取得资格证书的时间,按照预先设定的证书复审及重新取证的时间周期,系统自动计算出下次证书复审以及重新取证的时间,并做出提醒。

在系统平台预警的形式上,由于提前进行了内置时间周期设置,因此能够实现自动化预警,并且还可以按照风险严重程度按序提示,便于管理人员按照轻重缓急进行处理。通过平台,安全管理人员能够对预警原因“一目了然”,及时提示职能部门、相关岗位的工作人员做出应对。系统平台将预警提示的等级设置为五级,按风险程度由低到高分别为安全(绿色)、告知(蓝色)、警示(黄色)、警告(橙色)、禁止(红色),分别代表当前距离有效截止日期的天数,根据天数的多少,进行不同颜色的设定。“安全”代表距离有效截止日期时间很长,“禁止”表明按要求应该开展的工作没有实施,出现“禁止”时,“红色”会一直闪烁提醒,直至完成相关工作并更新相应数据信息后,才会回归“安全”。

在系统平台应用以前,由于火箭研究院下属单位多、设备种类多、作业人员岗位多,容易疏漏管理信息,各类设备检测及管理活动是否按照周期执行,也难以全面掌握。通过系统平台的应用,针对各类危险设备、危险物品、危险作业等,实现了动态监控、风险报告和预警报警。火箭研究院的安全管理人员只要登陆平台,就可轻松掌握信息,提前开展相关工作准备。而且,各级安全管理人员可以根据实际监控对象需要,在系统后台自由设置动态监管项目和预警登记,实现符合本单位特点的动态监管,且管理模型配置灵活,实用便捷。

安全评价与量化考核

篇5

【关键词】安全;隐患;信息;科学;管理

1.煤炭行业现状

我国煤矿地质条件和其他国家不能比。和美国、西方发达国家甚至和发展中国家比先天不足,井工矿占95%,露天矿太少了。我国高瓦斯矿占46%,煤层容易自燃的占一半,条件比较恶劣。我国是百年产煤大国,现在矿井的平均深度是420米,而且每年往下延伸20米,煤矿工人为此付出更多的劳动和艰辛。我们百万吨死亡人数3人,美国是0.03,波兰和南非是0.3。我国煤矿产量占全世界的31%,但煤矿死亡人数占全世界煤矿死亡人数的79%。

2.煤炭行业自动化、信息化突出的问题

1)生产自动化程度相对其它行业较低,无论从技术上还是管理上都很落后,特别是一些开采时间长的老矿。

2)项目缺乏总体规划、协调。企业大都实现局部自动化工程,如电力自动控制、水泵远程控制、瓦斯监测等系统基本上是单系统自动化,没有从生产过程的运行效率去整体规划;矿井设备在选型和采购方面没做详细考察,在实现自动化是有些设备需要更换,造成重复投资。

3)信息化与自动化脱节。由于缺乏真实、实时的原始数据,不少矿业信息化还停留在计算机文件管理、报表统计的基础上,大都不能实现设备在线管理、远程控制、外运指导生产计划、辅助决策、安全指导等目的。

4)各系统软件标准的不统一。矿井生产包括开采、掘进、运输、通风、安全、排水、供电、洗选等多个环节。在这些环节中,各种监测、监控系统繁多复杂。目前这些监测、监控系统基本都处于相互独立的状态,各种系统自成体系,信息不能互通,造成通信线路重复投资,重复建设,不仅系统维护量增大,而且整体可靠性差,维修、维护非常困难。

5)信息化建设人才力量配备较弱。有的企业对此项工作重视不够,没有配备较强人才力量,有的是由于信息化行业本身工资待遇比较高,而煤炭企业又没有给这些人才优厚的待遇,难以吸引留住优秀人才。由此,没有形成一支具有较强力量的企业信息人才,直接导致了信息化建设进展缓慢。很多煤矿信息中心从事信息化的人员少,而且还专业不对口,技术素质难以适应企业需要。

6)集团公司与各矿距离比较远,不能统一实现在线管理,出现突击检查,实时管理脱节等现象。

8)自动化资金投入力度小,煤矿的资金主要投入到生产、安全设备,信息自动化没要专项资金,没有从经济角度分析,自动化对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井下从业劳动人员,保障安全的特殊意义。

3.煤炭自动化解决途径

做好科学权威的统一规划。要从企业实际需要出发,组织邀请有关科研部门专家、本企业有关治理人员,认真研究制定企业的信息化整体规划。企业信息资源规划最重要的是完成总体数据规划工作,它是整个信息化建设规划的基础与核心,是企业信息化设备购置规划,人才培训规划和应用项目开发规划的基础。规划还要考虑:

1)要有科学权威的项目总体规划。从企业实际需要出发,组织邀请有关科研部门专家、本企业有关治理人员,认真研究制定企业的信息化整体规划。要以集团公司调度室及各矿调度室为数据信息处理机构。集团公司调度室可实时监测到各子煤矿现场情况,各矿调度室可实时监测、监控各自矿井自动化子系统现场情况,有效了解各矿各设备的具体情况,有效指导各矿安全生产。

具体可以实现以下功能:

a.能够向集团公司上级提供整体资料分析情况和查询功能;

b.能够让上级向下级传达命令;

c.能够给生产负责人远程提供生产进度情况;

d.能够让生产负责人向生产部门传达指令;

e.能够给安全监测人员提供安全情况的实时数据;

f.能够对实时数据进行分析,帮助决策者作出快速判断;

g.能够对典型的危机情况进行自动处理;

h.能够在事故发生之后协助决策者启动尽可能快速的救援系统;

i.能够让系统使用者知道目标所在位置以及自己所在位置;

j.能够向关心的人群提供特定信息,达到公开透明;

k.能够提供各矿调度室向该矿子系统下达命令。

根据各煤矿实际情况子系统可包含: 煤矿井下生产远程综合控制系统(开采、掘进、运输);运输系统包括井下开采常用的皮带输送机、煤矿井下运输电机车系统、矿用提升系统等;煤矿井下瓦斯安全监控系统;井下通风远程控制系统;井下供电远程控制系统;煤矿人员、设备定位系统;井下通讯、视频、紧急呼叫系统;短信报警平台;区域作业环境评估软件;应急预案提示管理软件;生产设备状态在线监测软件;“三违”人员管理系统;矿井灾害应急处理系统;等其它管理系统。

2)根据自动化设计要求,做好设备选型、采购、安装工作,最好选用设备型号单一,功能全面,保留预留自动化接口,避免重复投资。

3)做好信息人才工作。要为煤炭企业培养一批既精通治理专业知识又擅长计算机应用的复合型人才。一方面,通过招聘,高薪聘请一些信息化人才到企业来工作,同时送我们企业原有的一些计算机、生产经营治理等专业的优秀人员到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或先进企业去培训,培养企业信息化的骨干人员。另一方面,要做好全体职工的信息化知识培训,重点做好岗位信息化技能知识的培训和企业高管层人员的培训。还要提高信息技术人员的待遇,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到的多层次、懂治理、善应用的信息化人才。

4)建立高效的治理运行体制。企业要成立由总经理以上领导担任组长的信息化领导组,要建立信息化的专业部门,统筹协调信息化建设工作。信息共享和未来如何进行整合的问题,还要考虑发展的前瞻性,现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发展迅速。

5)勇于摸索、探索。加强改进矿井自动化项目,正在做到运行可靠、高效、减员的目的。加强科研队伍的培养,造就一批高素质人才,能够提出、改进各矿自动化系统,建立健全管理体制。

总之,当前煤炭信息化建设还存在思想熟悉不到位、忽视软件应用治理、人才力量配备较弱、缺乏权威性的统一规划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要做好提高思想熟悉、加快人才培养、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理顺治理运行体制、科学统一规划等工作,方可实现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健康发展,从而促进企业效率的提升、效益的提高,实现传统产业新型化。

参考文献

[1]胡昌平.现代信息治理机制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2]席西民,赵增耀.公司治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陈清康.中国能源发展战略政策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4]谭章禄,李学芳,张阁,王菊.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浅议[J].煤炭经济研究,2003.

[5]张长松,张华伟.论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煤炭企业治理,2002.

[6]杨世铭,李江.煤炭企业设备治理信息化[J].科技情开发与经济,2005.

[7]李毅中的讲话:安全生产形势及对策.2005-6-24.

作者简介:

张洋,义煤通讯分公司工程传输科任副科长。

篇6

【关键词】煤矿信息化;煤矿安全生产;生产效率提升

煤炭是我国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之一,其是保证我国国民经济政策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于煤矿企业莱索提升煤矿开采工作效率,保障煤矿开采安全,提高煤矿企业经济效益是最为基本的目标。伴随着信息技术的成熟与发展,信息化技术逐渐被煤矿企业用于提升煤矿开采工作效率,保障煤矿开采安全,提高煤矿企业经济效益中来。不可置否,煤矿信息化建设的对于煤矿企业发展确实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1.煤矿信息化与其内容

1.1煤矿信息化

在当前煤矿行业中信息化技术已经普及使用,不论是生产、安全、市场还是管理,信息化技术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1]。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智能化技术、自动化技术等现代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煤矿信息化朝着信息拓展、高度自动智能、自动控制等趋势发展。煤矿信息化的建设需要基于两个基础平台,分别为统一的传输网络平台以及统一的软件数据仓库平台。基于这两大平台的煤矿信息化管理主要可以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矿产资源信息与设计,矿井建设与开采自动可视化、矿井安全生产全检测、生产过程信息获取与利用等。煤矿信息化中各种检测仪器、设备、传感器等均可以在恶劣的煤矿生产环境中安全使用。上述各个方面相互交错,融合成为了完整的煤矿信息化结构[2]。

1.2煤矿信息化内容

煤矿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最终目标就是为了全面提升煤矿的经济效益,让煤矿企业能够在充分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在更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因此煤矿信息化建设必须要包括煤矿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生产过程控制、机械设备监控等等。

(1)生产过程信息化控制

生产过程信息化控制就是指煤矿企业内基本生产的单位以及企业内部各种不同类别的生产信息系统应用并且形成了企业信息化的工作环境。生产过程信息化表现为各个生产煤矿数据库、煤矿实时传输系统、实验分析数据库等[3]。

(2)生产经营管理信息化

生产经营管理信息化主要就是生产经营管理层所使用的信息化工具,其中包括办公自动化、设备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安全信息管理系统等各个煤矿企业日常运营常用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另外,生产经营管理信息化还包括煤矿企业决策信息化,即为为了实现煤矿企业高层能够快速、精准的进行决策而设计开发的一个系统,其主要形式为对煤矿企业数据库进行挖掘,为决策提供依据的系统。

(3)机械设备监控信息化

煤矿矿井机械设备监控信息化就是在矿井中所使用的所有有关煤矿开采、安全管理等方面的机械设备都实现了计算机自动化系统监控管理。通过计算机能够对机械设备的使用年限、维修期限、使用状态等进行实时查询与了解,以便保证机械设备的正常使用以及在机械发生故障时可以第一时间进行修理。

2.煤矿信息化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实践

2.1信息化监控系统定位矿井工作人员

建立基于电子信息化管理、安全事故救助、矿井灾害预防的信息智能化矿井。在煤矿矿井日常工作作业中普及应用矿井工作人员定位系统。该系统传输信号可以利用矿井环网传输平台,携带方便简单,可以利用煤矿综合信息化监控系统来对工作人员的工作状态与所处位置信息进行读取与记录。当矿井内出现生产安全事故的时候,工作人员仅仅需要按下安全救援按钮就能够第一时间通知调度室,以便开展紧急救援。而利用该信息化监控定位系统就可以第一时间获知矿井工作人员的所处位置,进而在对矿井的实际情况进行判断,从而在第一时间开展应急措施,保证矿井工作人员安全[4]。该信息定位监控系统能够实现险情报警、人员定位、双向呼叫等功能,并且能够煤矿矿井工作人员的信息能够详细全面的反映在地面计算机控制中心中,该信息系统对预防煤矿安全事故,保障煤矿矿井工作人员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其能够开展实时安全监控、开展矿井信息化管理,进而全方位提升矿井生产的安全性。

2.2信息化监控系统监测矿井瓦斯

矿井瓦斯监测系统的工作重点就是对每一处风机房的主扇、局扇、各个位置的瓦斯浓度等情况检测监测管理,并且对煤矿的生产实施动态化管理。同时,在综合信息化监控系统输送所获得的数据信息,而监控中心就是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筛选与处理[5]。如果出现如何异常情况要第一时间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如确认有异常要立即启动安全紧急预案。同时,还可以借助模拟量的传感器技术对已经检测到的瓦斯气体的标准值与分数值进对比,如果数值高于标准值,那么就必须拉动声光警报,同时快速撤离现场工作人员,全方位确保矿井的通风正常。可以看出,信息化监控系统在监测矿井瓦斯方面有着十分重大的安全意义。

3.结束语

煤矿企业信息化建设不仅仅能够有效提高煤矿的工作生产效率,同时还能够有效保障煤矿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在煤矿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利用信息化技术能够有效的改善当前生产过程中安全监测、故障鼓励等存在不足的各项问题,有效扩大故障识别领域,对机械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监视、预报,对矿井内瓦斯浓度等进行实时监控。更为重要的是其能对工作人员在矿井下的位置进行定位,当出现煤矿安全事故的时候可以第一时间启动紧急预案,保障工作人员安全。总的来说,煤矿信息化在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十分明显,意义十分重大,煤矿企业必须对其加以足够的重视,以提高煤矿企业的生产效率,保障煤矿开采的安全进行。

参考文献

[1]张涛 , 刘延军 , 朱光营.全数字提升机自动控制系统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J].山东煤炭科技, 2010, (05):68+70.

[2]刘红艳 , 马俊辉.浅析安全评价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1, (10):163.

[3]李文华 , 黄朝辉 , 王正华.信息系统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开发与展望[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7, (10):72-73.

篇7

国家安全生产信息化“十一五”专项规划

安监总规划[2007]166号 二七年八月八日

四、“十一五”期间重点工程

依据《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的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十一五”期间安全生产信息化的重点工程是安全生产信息系统建设工程(即“金安”工程)、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建设工程、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内网和政府网站群改造扩容工程。

(一)安全生产信息系统建设工程(“金安”工程)

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已将国家安全生产信息系统建设项目正式列为“金安”工程,与金财、金关、金税、金宏、金审等金字号工程一起写入了有关文件。这对加强安全生产信息系统项目后续工程建设特别是二期工程建设、以“金安”工程推进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资源专网建设的主要项目即“国家安全生产信息系统”第一阶段(“金安”工程一期)已在“十五”期间得到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批准并正式立项,在“十一五”期间作为重点项目予以实施;“国家安全生产信息系统”第二阶段(“金安”工程二期)建设将涵盖“国家安全生产信息系统”第一阶段未能覆盖的内容。

1. “金安”工程一期

“十五”期间,国家安全生产信息系统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立项,200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实施,根据批复内容建设的国家安全生产信息系统为第一阶段,即“金安”工程一期。

“金安”工程一期是在已有的信息化工作基础上,通过购置、定制必要的软、硬件设备,主要建设:

(1)网络节点建设

依托公网及已有网络基础设施,构建国家安全生产信息系统的网络平台,实现覆盖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包括国家煤矿安监局)到省级机构、其中11个省到所属的116个地(市)级机构和900个区(县)级机构、以及现有的72个煤矿监察分局四级安全生产监管和监察部门的网络系统。

(2)应用系统建设

建立安全生产监管与煤矿安全监察应用系统的主体框架并使部分主要业务应用系统投入应用并发挥作用。主要应用系统包括: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及行政执法系统,包括煤矿安全监察、伤亡事故管理、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烟花爆竹安全监管、非煤矿山安全监管、重大危险源监管等监管和监察子系统;

安全生产调度与统计系统,包括事故调度快报、事故统计、行政执法统计、职业病危害统计、煤矿经济运行统计和安全生产辅助决策支持等子系统;

供国家矿山应急救援中心使用的矿山应急救援信息管理系统。

(3)数据库建设

建立重点监管企业安全生产基本情况、重大危险源监管和预案、重大安全生产隐患、危险化学品、行政执法、行政法规、重特大事故档案、事故统计、抢险救灾资源、安全生产专家等基础资源数据库。

(4)建设相关的安全保障和运行维护系统。

(5)制定相关技术和业务标准

组织建立合理的安全生产信息采集和共享机制,根据法律规定和履行职能的需要,明确相关部门信息共享的内容、方式和责任,实现国家、省、地(市)、县四级机构安全生产信息互通互联和资源共享,并和其它部门实现资源共享接口。

“金安”工程一期投资估算为2.74亿元。

通过“金安”工程一期的建设,在全国部分区域初步建成安全生产信息化体系:对专网覆盖范围的煤矿重大生产事故隐患纳入安全生产信息系统管理监察可达到100%,对煤矿执法文书的数字化处理可达到100%,入库率可达到100%,对高瓦斯矿井监管覆盖可达98%以上;确保全国安全生产统计月报上报时间可以提前10天以上,由每月25日提前到15日。安全生产调度快报可以提前13天以上,由每月15日提前到2日。各类伤亡事故的报送准确率可以达到100%,事故信息完整率100%。有关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信息上报在专网覆盖范围的系统内实现随时报送;明显地提高对事故应急响应、救援指挥决策的效率,缩短响应时间;进一步发挥安全生产信息的分析和指导作用,提高安全生产监管和监察的辅助决策水平,提高安全生产政策策略研究、科技规划制定和提出重大安全生产项目研究与技术示范工作的水平;实现对安全生产形势作出综合分析、预测、评估,为国家及地方各级政府的宏观管理和科学决策提供服务。

2. “金安”工程二期

“金安”工程二期是在“金安”工程一期基础上,继续补充和完成其余安全监管与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的网络扩建,对原有监管和监察应用系统与数据库进行扩容升级。

(1)网络节点建设

在“金安”工程一期已形成的局部性四级五层体系结构的专网系统的基础上,对未联通的地级、县级机构和新建的省级煤矿安监机构及监察分局,以及总局直属事业单位实施专网连接或对部分节点扩容。

(2)应用数据库建设

“国家安全生产信息系统”在一期数据库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扩充各个数据库的内容,全面装备到地市、县级节点;

建立安全生产中介机构数据库;各级机构协同办公数据库;建立国家、省、市(地)、县四级重大危险源数据库;建立对矿山、危险化学品、交通、特种设备、消防等有关行业与领域的影响社会安全的重大事故隐患数据库;

健全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制度,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重大危险源普查及申报登记工作,即在省(直辖市、自治区,包括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对贮罐区(贮罐)、库区(库)、生产场所、锅炉、压力容器、尾矿库等各类重大危险源开展普查登记,掌握重大危险源的数量、状况和分布。根据申报登记的数据,基本建立国家、省、市(地)、县四级重大危险源数据库。

以市(地)为基础建立数据库服务器,利用数据库同步技术实现国家、省、地市间的数据库同步,并做好数据备份工作;同时利用公网上各级安全监管部门的门户网站,通过身份认证系统实现各级企业的数据采集。

实施数据处理中心和培训中心的扩容和功能的扩展建设。加大对各类信息资源的分析、加工能力,使数字化信息的积累满足安全生产监管、监察的需要。为实现对煤矿瓦斯、剧毒化学品和重大危险源为主的监测监控数据以及重大事故隐患动态跟踪数据的记录、汇总、分析,为预防性监管和监察提供辅助决策支持。

(3)应用系统建设

对“金安”工程一期建设并投入初步应用的安全生产监察和行政执法系统、调度与统计系统功能进一步扩充和完成升级,进一步完善和扩建安全生产形势分析和预测辅助决策系统,全面装备到各级节点;在部门内资源共享和对其它部门资源共享接口的基础上,实现各级安监部门对安全生产状况的统计分析和辅助决策支持,为我国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提供服务支持。

按照业务需要,新建安全生产中介机构管理系统,各级机构协同办公系统;对矿山、危险化学品、交通、特种设备、消防等有关行业与领域的影响社会安全的重大事故隐患建立管理信息系统。

督促和指导企业对重大危险源实施监控管理,落实企业重大危险源监控的主体责任,推动企业建立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系统。逐步构建国家、省、市(地)、县四级重大危险源动态监管及监测预警网络系统。主要包括基于GIS的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该系统可实现城市重大危险源的多媒体信息的动态数据管理,远程网络化的重大危险源数据动态采集和整合,重大危险源信息的分布、动态查询显示,重大危险源的危害程度的自动定量评估分析,以及重大危险源的防灾、救灾应急预案快速、形象表述等功能。

(4)建立和完善信息资源数据库,加强信息资源的管理

在国家安全生产信息系统数据库和安全生产应急平台数据库的基础上,完善信息资源库的建设,对历史数据和公用数据进一步提炼,作为安全生产决策支持系统的信息来源。加强信息资源的收集、加工、和信息咨询、反馈等环节的科学化管理,建立自主的信息更新及监督检查管理机制。提高信息资源共用共享,增加政府各部门、政府与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完善安全生产电子政务体系。

(5)建立国家安全生产信息系统软件测试中心,进一步补充完善各级计算机网络机房和数据中心的基础设施和设备以及运行支撑环境

建立国家安全生产信息系统软件测试中心,通过模拟真实环境搭建的测试环境、专业的测试工具,科学的测试方法对应用系统和数据库的功能和性能进行测试,保证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系统和数据库的高效性和稳定性。

按照实际需要,进一步补充完善各级计算机网络机房和数据中心的基础设施和设备以及运行支撑环境。

(6)进一步扩充建设应用支撑平台、系统支撑与安全保障平台

依托国家安全生产信息系统所建成的基础支撑平台,进一步建设所需的系统支撑平台;依托国家安全生产信息系统所建成的基础,进一步建设安全生产所需的安全保障(包括灾备中心)和运行维护系统。

制定相关技术和业务标准,尽快组织建立合理的安全生产信息采集和共享机制,根据法律规定和展行职能的需要,明确相关部门信息共享的内容、方式和责任,实现国家、省、地(市)、县四级机构安全生产信息互通互联和资源共享,并和其它部门实现资源共享接口。

制定国家安全生产信息系统与企业应用系统的数据接口,研究RFID技术(非接触式识别卡)在政府与企业数据共享交换中的技术和应用标准。

依托国家安全生产信息系统所建成的标准规范,建立国家安全生产信息系统相关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以及安全生产信息系统相关的指标体系。

“金安”工程二期投资估算为17.7亿元。

通过“金安”工程二期的建设,可以全面提高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煤矿安全监察行政执法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建成覆盖全国的供各级安全生产监管、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共用共享,实施安全生产监管、煤矿安全监察主要业务信息化的数据库群和应用系统,为全国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提供有力的信息保障;依托资源专网系统将全国范围的煤矿重大生产事故隐患纳入安全生产信息系统管理;煤矿执法文书实现数字化处理并入库;对高瓦斯矿井基本实现监管;有关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信息上报在专网覆盖范围的系统内实现随时报送;明显地提高对事故应急响应、救援指挥决策和综合协调的效率,缩短响应时间;形成规范的、能够统领全局的、普遍适用安全生产监管与监察业务的建设、管理及技术的规范和标准,实现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二)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建设工程

安全生产应急平台是国家应急平台体系的组成部分,是安全生产信息体系和应急救援体系的重要建设内容,也是国家安全生产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主要依托国家基础电信平台、国家电子政务以及国家安全生产信息系统,建设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的通信、网络、数据库和应用系统,实现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管理和协调指挥主要业务工作的信息化,通过与全国其它应急救援机构和各地安全生产应急机构信息网络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进一步提高全国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的水平和应急响应的能力。

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主要包括通信系统、网络系统、应用系统和数据库、应用支撑系统、指挥大厅和其它部分等内容。

1. 建设安全生产应急平台的通信系统

建设包括卫星、无线移动等通信系统,实现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含矿山救援指挥中心)与地方和其他安全生产应急机构或基地之间的通信联络。

2. 建设安全生产应急平台的网络系统

建设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含矿山救援指挥中心)局域网系统,扩充国家安全生产信息系统主机房、数据中心等网络基础设施,购置安全生产应急平台的数据库和应用系统所需的软硬件设备;购置与国务院应急办、有关应急管理部门、部分中央企业、省级安全生产应急机构以及矿山医疗救护中心之间的网络接口设备。实现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含矿山救援指挥中心)与国务院应急办、有关应急管理部门、部分中央企业、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培训演练基地、国家级专业应急救援基地、专业应急救援机构、省级安全生产应急机构、矿山医疗救护中心,以及地市级机构的网络连接。

3. 建设安全生产应急平台的应用系统

建设包括应急综合业务管理系统、应急保障系统、应急模拟演练系统、应急监测预警系统和应急智能方案系统、应急协调指挥调度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等7个应用系统,实现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管理和协调指挥主要业务工作的信息化。

4. 建设安全生产应急平台的数据库系统

建设安全生产应急平台的专用数据库,用来收集、存贮、管理与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活动有关的静态和动态数据,并支持各应用系统的数据加工处理及信息服务。数据库分为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应急救援数据中心、省级应急救援数据中心和地(市)应急救援数据中心三级,按照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原则分别管理和存储所管辖范围内的应急救援的信息和数据,包括10个业务数据库和4个基础数据库,其中业务数据库包括应急信息数据库、应急预案数据库、应急资源及资产数据库、应急演练数据库、应急统计分析数据库、应急事故救援案例数据库、应急政策法规数据库、应急知识管理和决策支持模型数据库、应急空间信息数据库;基础数据库包括编码库、数据字典库、用户数据库、权限管理数据库。

5. 建设安全生产应急平台的应用支撑系统

依托国家安全生产信息系统所建成的基础支撑平台,进一步建设安全生产应急平台所需的门户系统、数据交换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系统和应用集成系统。

6. 建设安全生产应急平台的指挥大厅系统

建设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的指挥大厅系统;建设省、地市各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的指挥大厅系统。

7. 建设安全生产应急平台的其它部分

包括应急标准与规范、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网站建设、培训设施扩充和场地建设。

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工程建设投资估算为22亿元。

通过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建设,初步建成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信息化体系:实现国家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与国务院生产安全委员会各成员单位、各专业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省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市(地)级应急救援机构及事故现场的数据资源共享,为全国生产安全应急救援工作提供保障;使指挥中心能够集中统一指挥生产安全特大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协调各专业及省、地应急救援机构,参与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提高国家生产安全领域的危机管理水平,增强各种突发性生产安全特大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形成国家统一的技术支撑平台,及时掌握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力量和相关资源信息,做到统筹兼顾、资源共享;通过充分整合和强化安全专家资源和全国应急救援资源,提高应急救援的时效性、准确性、有效性,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伤亡人数;建立“标准、规范、统一”的应急管理系统,使应急管理作为日常工作,逐步达到事前防范、事中调度处理和事后分析总结研究的目的。

(三)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业务内网、政府网站群及其应用系统的升级扩容工程

在现有基础上,按照职能和国家电子政务总体要求,进一步补充和完善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机关日常业务应用的基础设施和设备,推进总局办公内网及其电子协同办公系统的建设与应用;完善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内网及其应用系统和政府网站群,即基于互联网构建各级安全生产监管、煤矿安全监察和应急救援指挥机构的门户网站,全面提升安全生产公众信息服务水平。

1.内网基础平台的扩容和升级

升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内网信息平台、扩展以ISDN相连的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与各省级机构加密公文传输系统的用户节点、深入开展业务协同(办公自动化)、连通国务院专网并运行维护好专网网站。

(1)按照国家电子政务的发展要求,进一步拓展和提升内网支撑和门户平台。

(2)进一步补充和完善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与各省级机构的加密公文传输系统,并扩展到新增的省级煤监局和有关直属事业单位,扩大内网无纸化办公的范围,深化内网办公自动化的应用。

(3)使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内网与国务院专网连通,与国办相关节点实现信息共享,完善总局网站节点建设,保障内容的及时更新。

2.进一步加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内网办公系统的建设和应用

在进一步扩展现有公文管理系统、会议活动管理系统和政务信息管理系统功能的基础上,按照国家电子政务建设的总体要求,建设总局和煤矿安监局、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的值班管理系统、督察管理系统、文档管理系统、档案管理系统和内部行政管理系统,发展与内网办公相适应的数据库,促进电子协同办公,提高办公效率。

3.基于互联网建设以各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政府网站为核心的安全生产政府网站群

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政府网站为基础,以各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政府网站为核心构建安全生产政府网站群,积极推进安全生产宣传、公共信息服务和政务公开工作。

(1)创新安全生产政府网站理论,建立健全政府网站建设、组织与管理理论体系。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政府网站政务信息、在线受理与反馈、安全生产政府网站建设标准规范、安全生产政府网站绩效评估及安全保障制度5项规章。

(2)突破安全生产政府网站现有的运行维护模式,建立和规范垂直管理的各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子站,初步形成上下联动、统一标志、统一风格和主体栏目对应的安全生产政府网站群。

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政府网站为安全生产政府网站门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各业务司局、各级安全生产监管、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为子站。力求做到:总局组网,网站组栏,维护到处,数据入库。以为核心,细化政务信息公开目录,加大政务公开的深度,以固定栏目体现规范性,以专题专栏体现特色性,提高政府的透明度。

(3)初步建成政府网站的三大支撑平台,形成以政务公开为基础,网上办事为核心,公众参与为动力的保障体系。

建立政府网站采编发平台。支撑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政府网站为主站,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各业务司局、各级安全生产监管、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为子站的政府网站子站群。

建立“一站式”服务窗口,通过资源整合实现服务的增值,为不同类型的用户群提供获取政府各部门服务的统一入口,为用户带来更多的便利。依托专网已有数据库资源实现12类信息查询:安全生产政策法规查询、应急救援救护查询、安全生产科技成果查询、事故查询、安全生产许可查询、停产整顿企业名录查询、危险化学品名录查询、安全评价资质查询、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查询、生产用产品安全标志查询、安全生产专家查询、检验检测项目查询。建立“一体化”的信息采集窗口,建立安全生产科技成果申报系统、建立安全知识培训系统。通过办事指南、表格下载、在线咨询、在线查询、在线申报,在线培训等多种方式,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

建立公众参与政府网站互动平台。公众参与是大力推行政务公开的一个重要环节。为此完善安全生产论坛、建言献策、事故举报、网站调查四大系统。新建在线访谈、民意征集两大系统。在政务信息公开的基础上,建立公众参与的渠道,保障公民的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

(4)及时对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政府网站进行扩容和系统升级,建立较为完备的总局网站和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内容保障机制和强化运行管理服务。

随着政务公开程度的提高,对于政府网站的运行效率、带宽、功能等的需求不断增加。为确保政府网站信息、系统运行,对网站软硬件基础平台进行扩容和升级改造,以此提升政府网站的整体水平。

各级机构不断更新和完善局域网系统、网站和邮件系统等的装备,以适应电子政务发展的需要。

4.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外网邮件系统的改造建设

总局2001年投入使用的邮件系统,已经不能满足各级机构日益增加的数据传输的实际需求,因而需要对现有的邮件系统更新改造,实现具有反垃圾邮件网关,有镜像硬盘功能的符合用户需求的邮件系统。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升级扩容工程总投资约为4.72亿元。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升级扩容工程将改善总局内网办公条件,扩展总局到全国范围内各省级节点和直属事业单位的网络连接,实现总局内网和国务院专网的互联,形成以全国范围的安全生产信息报送、安全生产灾害事故报警、抢险救灾调度指挥及事故处理信息的报送为主要内容的通信服务保障体系;促进内网业务协同办公,加强社会公众服务,形成以政务公开为基础,网上办事为核心,公众参与为动力的业务服务保障体系。

五、保障条件和措施

(一)组织领导保障体系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及各级安全生产监管、煤矿安全监察、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机构建立健全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管理机构,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统筹规划,统一部署,协调推进信息化建设。要高度重视组织机构建设,健全管理体制,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形成上下联动的统筹协调机制,加大不同业务部门间的协调力度。

在信息化建设中,要明确项目责任制,建立重点工程领导小组,组长由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分管领导担任,成员由相关司局负责人组成,对项目建设的进度、质量、安全、资金管理使用和目标实现负主要责任。将项目建设任务、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部门、到单位、到个人,确保全面完成重点工程建设,实现“十一五”信息化专项规划的目标

(二)建立健全项目制度保障

从工作实际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实际出发,充分发挥信息支撑单位的作用,做好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应用、分步实施、技术服务、应用培训等方面的工作,并注重为全系统安全运行提供解决方案和技术服务。

依据国家电子政务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规范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信息化项目建设全过程管理,落实专家审议制度、中介机构评估制度、工程建设监理制度、项目中期检查制度、项目建设绩效考核制度、风险评估制度和竣工验收制度,形成公开透明的项目建设管理机制,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和项目经理负责制,利用市场机制,确保工程质量、进度、资金和安全,提高投资效益。

要认真做好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前期论证和顶层设计,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探索成本低、实效好的安全生产信息化发展模式。

(三)资金投入保障

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是跨行业、跨地区的重要的社会基础公益性事业,是社会保障的一个重要方面。要确保重点项目的资金投入,包括前期工作(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报告的编制、调研及评估)、项目建设期及运行维护期等。将法规和标准制定、项目运行维护等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将信息安全保障的建设资金纳入电子政务建设项目预算,将有关研究开发所需资金纳入财政科技经费预算。

由于国家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刚刚起步,基础薄弱,因此,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将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及信息网络日常运行维护列入各专项,给予足够的资金保障。

各级安全生产监管、煤矿安全监察、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机构应积极支持进行有关安全生产信息化基础标准、规范以及急需应用系统的研究和开发。

要通过争取各级政府支持,以及调动生产经营单位和社会力量,解决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及其系统运行所需的资金投入。

(四)技术保障体系建设

随着各项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和信息系统应用的普及,摆在我们面前的将是一个需要不断操作、维护、升级、对使用人员培训的技术含量很高的复杂系统,因此要建立健全信息技术保障体系。

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需要既懂业务、又熟悉信息技术的队伍。为了保证国家安全生产信息系统的建设和有效运转,通过体制和机制创新为信息技术人才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要充分发挥总局通信信息中心在全系统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运行维护的技术保障体系建设和技术归口管理方面的作用。

各级安全生产监管、煤矿安全监察、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机构也要广纳贤才,采取多种措施,培养、引进既懂行业知识、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建立相对稳定、技术全面,能够胜任本地安全生产信息系统运行保障的队伍。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交流、奖励等机制,落实各项人才政策,创建良好的人才环境。

围绕电子应用技术和信息管理大力开展全面的技术培训,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开展信息技术和应用技能的培训,除了造就一批精通各项业务的复合型技术人才,建设一支国家安全生产信息化技术骨干队伍外,还应将提高职工的信息化意识、普及信息化知识、提高信息技术技能纳入安全生产文化建设、教育培训计划和考核计划,强化各级安全生产监管、煤矿安全监察、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机构从业人员信息化意识和信息服务能力。

各级安全生产监管、煤矿安全监察、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机构要充分调动社会各方的积极性,提升地区保障中心的能力。以市场化的方式积极规范、引导和推进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发展,发挥市场对信息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到安全生产信息化的建设与运营中,探索新形势下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的管理体制与运营模式,使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和服务逐步走向社会化。

(五)信息化基础装备保障

保障各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信息化基础装备情况,包括办公人员个人装备,网络基础条件,要使用并及时更新维护正版软件。

(六)贯彻法律法规,确保信息安全

严格贯彻国家有关信息化建设的法律、法规与条例,并制定本单位信息化建设相关的流程和必要的规章制度。按照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和信息系统管理的有关要求,加快实施信息分级保护,要自上而下地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网络与计算机系统、信息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和安全责任制,信息安全责任落实到人。建立健全网络信息服务运行管理服务体系,保证网络信息安全运行。

六、投资估算

篇8

关键词 烟草 安全 标准 信息化 建设

中图分类号:F426.8 文献标识码:A

为贯彻落实《烟草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株洲市烟草专卖局结合实际,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烟草商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创建和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进行了有效探索。本文结合株洲烟草《烟草企业安全生产标准信息应用》项目研发成果,对烟草商业企业如何开展安全生产标准信息化建设进行阐述和分析。

一、开展安全生产标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烟草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全面规范了烟草企业安全生产的开展方法、途径和标准,为全行业规范安全生产工作、提升基础建设水平,提供了管理和技术支撑。而加强《烟草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的宣贯落地,是改善烟草企业安全设施和提高工艺水平,增强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标准化意识和规范安全生产行为,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防范生产安全事故,确保行业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的重要举措。

株洲烟草在建设过程中认识到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安全管理的基础上,围绕《烟草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组织开展标准的宣贯,制订了适合本单位实际的建设方案,探索了一条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相结合、富有本企业特点、可操作性强、基层员工易于理解和接受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宣贯途径,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一是有利于推进烟草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的应用;二是有利于推动烟草商业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的建设;三是有利于提高烟草商业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四是有利于改善烟草商业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现状;五是有利于烟草商业企业预防安全风险和减少安全事故。

二、开展安全生产标准信息化建设的方法

根据株洲烟草的实际,开展安全生产标准信息化建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明确总体思路。

株洲烟草在建设过程中,明确了“一本手册+一个信息系统”的总体思路。“一本手册”就是通过建立一本《安全生产标准化操作手册》来指导全市系统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满足安全生产标准化基础管理达标定级的要求,适用于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基础管理,使文本格式化、内容规范化、操作简便化、记录标准化、查询方便化。“一个信息系统”就是通过建立一个《安全生产标准化信息系统》来管理全市系统的安全生产标准化评价、应急预案演练、安全教育培训、安全设备设施台帐等安全管理工作,满足安全生产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要求,适用于烟草商业企业的安全信息化管理,在基础管理子系统中实现查阅、录入、统计、审批等功能;标准化评价系统包括基础管理规范、通用安全技术和现场规范、烟草商业企业安全技术和现场规范要求等三项内容,具有自评、复评、外评等三个功能。

(二)遵循设计原则。

开展安全生产标准信息化建设应遵循以下五个原则:一是开放性。在设计时考虑到功能的可扩展性与维护的方便性,使用的操作平台类型,应用服务器、编程语言和数据库,遵循了通用性和开放性,减少了后续功能增加和修改的难度,提高了后续服务的方便。二是先进性。采用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数据库技术,ASP开发,sql server2000作为网站后台数据库,IIS5作为Application Server。这个组合在测试权威e-Week的测试中显示具有最优性能。三是实用性。该系统以株洲烟草的安全需求为目标,以方便使用为原则,在吸取先进管理经验的基础上,量身定做,并在统一的用户界面下提供各种实用功能,尽可能降低使用前的培训和使用中的维护投入,提供前端网页开发的无逢连接。四是安全性。充分考虑系统及数据资源的容灾、备份、恢复的要求。为系统提供强大的数据库备份工具。充分考虑系统的安全要求,信息管理责任到人。五是规范性。完全按照ISO9001的规范进行系统设计和开发,设计图采用uml进行描述,开发的网站符合政府网站建设的整体要求。

(三)采用正确的方法。

《操作手册》采用的编制方法:一是搜集整理资料;二是分析资料的实用价值;三是设计《操作手册》的框架及目录;四是编辑手册内容;五是聘请安全高级评价师进行审核;六是在全市系统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七是召开安委会进行评审;八是在全市系统试运行。

《信息系统》采用的开发方法:一是在全面分析需求的基础上,搭建系统框架。具体如下图:

二是与软件开发单位联合开发安全信息系统;三是明确安全信息系统的开发手段;四是分阶段实施安全信息系统的开发。主要包括九个阶段,即需求确认阶段、总体设计阶段、分项详细设计阶段、系统详细开发计划制订阶段、系统开发实施阶段、集成阶段、测试阶段、鉴定验收阶段和系统投入使用和系统维护阶段。

(四)解决好关键问题。

《操作手册》主要解决好7个关键问题:一是组织机构的设置。组织机构设置应遵循精简、高效、适用的原则,做到统一、规范、适合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需要;二是安全管理制度的梳理和完善。应对已有的安全管理制度进行梳理,对未建立或者是与标准化规范有出入的管理制度进行完善补充,满足标准化规范的全部要求;三是安全生产管理台帐的设置。应制定统一、规范、适用的台帐,满足安全生产基础管理需要,并符合标准化规范的要求;四是安全生产管理记录的规范。主要是规范安全生产管理记录的格式和保存方式;五是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主要包括火灾事故、机动车辆、卷烟仓储、卷烟配送、专卖执法、烟叶生产、卷烟营销等七个方面,要突出行业特色,充分发挥全行业的力量,做到应急救援资源共享;六是安全生产管理考核评价内容的细化。对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中的39项考核评价内容进行细化,结合标准化规范基础和现场管理的具体要求,制定更加全面、更加详细、更加具体的考核评价表;七是职业健康安全体系文件的搜集和完善。对烟草商业企业职业健康安全体系文件进行搜集和完善,形成一套覆盖烟草商业企业各重点环节的体系文件。

《信息系统》主要是建设好“安全管理基本信息数据库、信息数据统计和安全生产标准化级别评定”等三个子系统。其中:安全管理基本信息数据库子系统主要是解决好功能设置、实用性及安全性的问题;信息数据统计子系统主要是解决好保密和分级授权查阅以及防止网络入侵,保护信息安全的问题;安全生产标准化级别评定子系统主要是解决好在系统内实现卷烟商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评级自动评分功能,实现企业自评和外部评审等两级考核评分功能以及在企业自评过程中,能自动显示本企业与标准化规范的差距,实现安全隐患整改跟踪反馈功能等等。

三、开展安全生产标准信息化建设的效果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