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生态文明改革方案8篇

时间:2023-03-14 15:05:1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生态文明改革方案,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生态文明改革方案

篇1

国家启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以来,湖南省积极融入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重点开展了4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顶层设计

严格落实《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要求,制定出台省内配套政策。一是出台实施方案。结合省“十三五”规划和新型城镇化规划编制,实施了《湖南省贯彻落实国家〈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实施方案》,提出了湖南省全面参与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明确了部门责任分工。二是开展专题研究。开展省内长江经济带综合交通、产业集群、创新驱动、新型城镇化、对外开放、生态环境保护等6大专项规划研究,提出建设重点。三是修订专项规划。结合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新要求新任务,对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进行了修编,调整了长株潭城市群发展定位、总体思路、目标指标和重点任务。

(二)强化区域合作

加快实施开放带动战略,扎实推进省际合作。一是推进省级层面合作,先后签署湘赣、湘鄂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订湘鄂赣皖四省合作共建协议,积极开展次区域合作。二是推动省会城市合作,长沙会同武汉、南昌、合肥等兄弟城市共同发起了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会商会,签署了武汉共识、长沙宣言、合肥纲要、南昌行动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公路发展合作备忘录》。目前,已在跨省电子评标、住房公积金异地互认互贷、看病就医异地医保即时结算等多个合作领域取得突破。

(三)增强内生动力

一是强化长株潭示范带动,重点推进长株潭区域规划、交通建设、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生态环境、市场体系等6个一体化,基本形成了一个规划体系(包括1个总体改革方案和10个专项改革方案,1个区域规划和18个专项规划、18个示范片区规划)。二是激发湘江新区建设活力,加快将湘江新区打造成为城市群发展高地,管理权限方面,在省级层面实行计划单列管理,赋予新区市级经济管理权限,实现新区事新区办。三是培育多元发展平台,积极申报长沙临空经济示范区等特殊功能区,在岳阳等地依托省级及以上产业园区开展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试点,推动浏阳经开区、宁乡经开区、株洲高新区申报国家级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促进长株潭城市群开放发展。

(四)做实项目支撑

统筹长江经济带项目建设,优先实施两大战略融合项目。一是争取资金支持,积极抢抓国家发行专项建设基金的政策契机,重点申报长江经济带和长江中游城市群重点项目。二是抓好重大项目实施,建立环长株潭城市群重大项目库,分年度确定重点推进项目。

二、下一步工作设想

湖南省长江中游城市群实施方案去年刚,下一阶段重点是全面落实好实施方案,主要是做好3个方面工作。

(一)加强规划引领

一是抓紧完善长江中游城市群6大专项规划编制,尽快实施。二是按照国家部署,统筹抓好长江中游城市群和长江经济带建设,抓紧起草《湖南省贯彻落实国家〈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实施方案》,制定《湖南省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

(二)加强任务落实

一是促进城镇联动发展。打造长株潭核心增长极,加快长株潭一体化进程。二是完善基础设施网络。三是强化产业协同发展。四是推进生态文明共建。五是强化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六是深化开放合作。

(三)加强实施保障

篇2

方案强调,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要坚持绿色引领、统筹兼顾,政府支持、市场导向,存量优化、增量倾斜,系统设计、稳妥推进的基本原则。以现有补贴政策的改革完善为切入点,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的前提下,突出绿色生态导向,将政策目标由数量增长为主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上来。在保持存量补贴政策稳定性、连续性的基础上,优化支出结构,加强统筹协调,提高补贴资金使用的指向性;增量资金重点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倾斜,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方案指出,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要结合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重发挥市场形成价格作用,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调动农民和社会各方面积极性,提高补贴资金使用效率。统筹补贴、环境保护等政策措施,协同推进、循序渐进、相互促进、形成合力。鼓励地方探索创新,注重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政策,稳妥推进改革。

方案强调,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要从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入手,加快改革完善相关政策。全面推开农资综合补贴、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和农作物良种补贴等农业“三项补贴”改革,鼓励各地创新补贴方式方法,切实加强农业生态资源保护,自觉提升耕地地力。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支持建立健全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稳步推进国内渔业油价补贴政策改革。

篇3

我局始终把深化改革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纳入了重要议事日程,做到了常抓不懈。认真落实了相关文件精神和目标任务,成立以单位第一责任人为组长、全体干部职工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对工作统一领导、组织和协调。

二、工作开展情况

1、完成生态污染防治深化改革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及成立我局深化改革领导小组。

2、开展重点生态功能区的持续监督管理工作。对限制开发区域中的重点生态功能区,以构筑良好生态屏障为目标,实施面上保护、点状开发,严格控制开发强度和开发范围,支持适度发展资源开采、旅游等产业,防止成片蔓延式开发扩张。

3、简化部分审批程序。依据环保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规定,对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的生态涵养与生态保护项目,探索环评文件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即报即受理,现场办结;对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的生态涵养与生态保护项目,简化审批程序,即报即受理。

4、严控重污染项目。不予审批《工业项目分类清单》中二类、三类工业项目(矿产资源点状开发项目和符合我县重大产业布局的项目除外)。

5、特殊环境敏感区管控。我县主体功能区划的禁止开发区以及依法划定的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以确保区域生态安全为目标,实施强制性保护,严守生态红线。一是在主体功能区划的禁止开发区内,不予审批任何有污染物排放或造成生态破坏的建设项目;除文化自然遗产保护、森林防火、应急救援、环境保护和生态以及必要的旅游、交通、电网、通讯、防洪、管道等基础设施外,原则上不予审批其他基础设施工程。 二是严格保护饮用水源。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不予审批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在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内,不予审批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

三、下步工作打算

1.减少审批前置、提高审核效率、推行网上审批、完善联动机制、健全同步机制、强化监督管理等机制完善工作健全建设项目全过程监管长效机制落实监管职责;进一步加强对建设项目执行“三同时”制度的事中事后监管,确保各项环评要求落实到位。

2、有效推进落实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方案的落实工作。

3、配合省、州环保督查组完成环保督查工作有效推进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工作。

4、落实污染防治方案制度2017年推工作计划。

篇4

惠州市以创新激发环保新动力的做法无疑为人们树起了标杆。

惠州地处珠三角,又是以石化、电子为支柱产业的工业城市,然而在2014年全国74个城市的月度空气质量排名榜上,屡次入选“全国十佳”。无论对地方政府还是环保部门来说,这显然是件值得自豪的事。

当下,“创新”是时髦的词汇,但对环保部门而言,“创新”绝不是喊几句漂亮口号,做几场别出心裁的秀。能否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保护中,真正做到制度创新、机制创新,乃至于在具体执法过程中的程序、流程创新等做出实效,这才考验真功夫。面对加快发展的强烈渴望,面对GDP考核的巨大压力,如何摆正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如何在纷繁的利益纠葛中确保执法的公正、公平、正义,这一切既考验着地方政府,更考验着基层环保部门。

从地方政府的角度,惠州市较好地解决了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这突出体现在把环境保护纳入全市的深化体制改革意见中,这也可谓惠州环保制度改革的“顶层设计”。不仅如此,该市还拟定了配套的环保专项改革方案,使其落到实处,也更具操作性。这些制度的创新建设,无疑为当地在高速的经济发展中保护好生态文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篇5

一、委托单位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

二、申请单位

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行业协会、国际组织,以及其他经审查符合条件的机构或组织。

三、研究课题

1.要素资源市场化配置研究。

2.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研究。

3.完善产权保护制度研究。

4.在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研究。

5.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问题研究。

6.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方式研究。

7.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问题和制度机制研究。

8.形成参与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新机制问题研究。

四、具体要求

1.课题申请单位要根据自身研究优势,精心筹建课题组,并对课题组成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负责。鼓励组成跨领域、跨学科的专家团队联合申请。

2.课题组负责人须有较强的组织和协调能力,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高级(或相当于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不具备此条件的,须有两名同领域的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的书面推荐。

3.课题组负责人必须是该项目实施全过程的真正组织者和指导者,并担负实质性研究工作。挂名或不担负实质性研究工作的,不得作为课题组负责人。

五、申请、评审事宜

1. 申请单位可登录网站:http://,下载《国家发展改革委重大改革研究课题申请书》。

2.申请单位根据自身研究优势选择课题,如实填写《国家发展改革委重大改革研究课题申请书》,并于2014年6月30日前通过邮寄或快递方式送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以邮戳时间或快递交寄时间为准)。

3.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课题评审小组,从研究的创新性、深入性、可操作性等方面,对申请单位的申请书进行评估,重点评估课题研究方向是否可以为改革方案研究制定工作提供参考,择优遴选课题承担单位,并于2014年7月15日前通知承担单位联系人。

六、课题进度要求

1.承担单位接到遴选结果通知后,于2014年7月25日前与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签订项目协议书。

2. 承担单位应于2014年8月10日前完成课题研究大纲,提交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审查。

3. 承担单位根据审查结果,对研究大纲进行修改完善,于2014年9月底前向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提交中期研究报告,并根据要求做好中期成果汇报的准备。

4.承担单位根据中期评审反馈意见深化研究成果,于2014年11月底前提交最终研究报告。

5.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按照重大课题验收相关管理办法,对最终研究报告进行评审,评审通过后正式向承担单位印发结题报告书。

七、课题研究经费

根据课题研究具体情况,国家发展改革委给予适当的经费补助(一般在10万元左右)。

八、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南街38号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邮编:100824)

联系人:马楠、赵少钦

联系电话:(010) 68505838

篇6

1中国林业可持续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首先林业在可持续性发展建设过程中,能够有效提高我国森林资源数量,同时减缓森林资源下降速度,能够逐渐改善我国环境内所存在的问题;其次我国森林资源在提高的过程中,还能够有效推动林业经济化建设,增加地球上面绿色植被覆盖面积,调节地球内的生态系统;最后,正是由于林业在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作用,在出现自然灾害植被,由于受到绿色植被的保护,能够有效减少泥石流等等自然灾害发生的情况,减少自然灾害影响面积[1]。

2生态文明和中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紧密关联

首先林业在可持续性发展建设过程中,不仅仅具备十分显著的环境效益,在改善环境的过程中,保证生态系统的平衡,生态文明最为基础内涵就是按照自然规律,对于生态环境进行改造,在满足人们生活生产对于林业资源需求的情况之下,保证人与自然能够和谐共处,因此林业在可持续性发展建设工程中,生态文明就是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同时也是首要环节;其次生态文明作为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及基本要求,是林业在实际发展建设过程中所需要尊徐的准则,只有制定科学合理的建设方案,才能顾保证林业可持续性发展建设[2]。

3关于促进中国林业朝着可持续方向发展方法的思考

在充分认识到林业生产建设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情况之下,有关部门应该对于林业可持续发展进行深入性研究与分析,通过科学合理的战略方案,在提高林业生产建设经济效益的情况之下,制定林业建设改革方案,进而保证林业可持续性发展建设。

(1)国家完善与林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林业部门提高重视首先我国林业在可持续性发展过程中,有关部门应该对于林业实际情况进行深入性研究与分析,对于林业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不科学合理方案及方法进行分析总计,再从法律法规层面上对其进行完善,生态文明有关文件内,也同样需要添加与林业可持续性发展内容,为林业可持续发展制定规定规则,保证林业在今后发展过程中能够拥有正确方向作为指导;其次,各个地区政府部门应该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对于该地区林业进行统一性建设,保证林业结构完整,特别是在我国西北地区内,生态环境十分恶劣,该地区在林业建设过程中,应该积极借鉴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突出发展重点;最后,林业部门应该提高对于林业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视程度,有关负责管理人员应该充分调节到生态文明所具有的作用,在实际落实过程中充分彰显出林业所具有的作用,提高自身社会责任感[3]。

(2)提高发展林业的技术水平,提高林业规划的科学性首先根据有关部门调查发现,我国林业难以可持续性发展建设主要限制因素有两个,分别是重视水平及技术水准较低,在这两个因素内,技术水准较低是所占据的比例较高,因此我国林业建设有关人员在提高林业可持续性发展重视程度之后,还需要提高林业技术水平。第一就是提高在植被种植过程中的技术水平,将植被种植技术与现代基因技术相连接,植被种子内在具有基因分子之后,能够在抗旱及抗寒等方面性能显著提高,进而培育出性能更加优良的植被,提高植被在种植之后的成功几率。第二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在林业生产建设内,对于林业区域进行整体性调查统计,在了解到林业区域内的水土情况及动物类别等等因素之后,为林业可持续发展建设提供数据上面的保证,要是林业发展区域内拥有良好的水土资源,在该林业区域内就可以积极发展水果及坚果等等产业;其次,技术水平在提高过程中,林业可持续发展规划方案在制定过程中,必须保证与实际情况紧密连接,最好做到在线模拟,这样就能够有效保证林业可持续发展每一个环节之间都能够科学合理,进而真正将林业可持续性发展落实[4]。

4结论

简而言之,林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是我国生态文明社会的建设的基础条件,我国有关部门一定要提高对于林业可持续建设的重视程度,积极对其进行研究。本文字对于生态文明与中国林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过程中,所涉及到的范围较为有限,还可以将生态文明与林业可持续发展添加到教育领域内,提高学生自身生态文敏观念,为我国林业可持续性发展提供更加高素质的人才。

作者:张敬松 周伟中 袁运爱 单位:景德镇市枫树山林场双桥分场 景德镇市枫树山林场林茂公司 景德镇市枫树山林场总场

参考文献:

[1]娄志敏,娄俊义.生态文明与中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研究[J].吉林农业,2010,11:169.

[2]王本洋,罗富和,陈世清,刘锡辉.1978年以来我国林业发展战略研究综述[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1:1-8.

篇7

提出的关于改革“四个有利于”的导向,为我们做好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

为什么要强调这“四个有利于”?因为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和深水区,司法、财税、户籍制度、考试招生、农村土地、公立医院、科技体制……这些以前难碰、难啃的“硬骨头”正在陆续被砸开。

对于我们执政党而言,奋力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让国家更富强、更繁荣,让人民生活更美满、更幸福。这既体现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也充满了为民谋福祉的勇气和担当。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于是,从2013年启动全面深化改革至今,我们党勇立改革潮头,抓难点、补短板,抓试点、求突破,抓督察、促落实,抓宣传、聚共识,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党的建设各个方面,啃“硬骨头”,破“中梗阻”,积极解决改革“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简政放权,“一带一路”,“自贸区”,“中国制造”……在这些名词的背后,涉及民生方方面面。

而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提高10%、加大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力度、发展全民健身……这些具体的改革举措更是对准了民生痛点。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突出重点”,则是中央深改组多次会议强调的一个关键词:“突出重点,对准焦距,找准穴位,击中要害,推出一批能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把各领域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明确标注出来,排出优先序,重点推进,发挥好支撑作用”;“既抓重要领域、重要任务、重要试点,又抓关键主体、关键环节、关键节点,以重点带动全局”。在中央深改组第三十次会议上明确提出的“四个有利于”要求,不但指明了深化改革的方向,还进一步完善了改革的方法论。这个方法论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以重点带动全局”。

而“四个有利于”便是找准重点的坐标。

篇8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高举生态文明建设的旗帜,按照市委提出“加快创业创新,建设生态文明,推进丽水新跨越”的战略部署和“保增长、抓转型、重民生、促稳定”的基本要求,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主线,以创新发展生态经济和体制改革为突破,加快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公共财务体制,推进市场化配置资源改革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体制转型和制度创新,为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体制保障。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改革创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原则。着眼于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跨越发展,把建设好“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结合起来,着力提升山区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均衡性,把自主创新作为推进又好又快发展的核心战略,着力破解资源环境约束,走出一条欠发达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路子。

——坚持以人为本与市场化取向相结合的原则。把集聚集约集群发展和增强综合竞争力结合起来,既要突出改革的人文关怀,提供公平的竞争和准入机会,又要强化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推动要素合理流动。

——坚持统筹兼顾与突出重点相结合的原则。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致力于更高发展水平的改革,致力于对稳定更高要求的改革,致力于在更高层次上处理改革与发展、稳定的关系,力争在一些关键领域和重要环节取得突破。

——坚持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相促进的原则。集中民智民力,推进市场取向改革。提高改革开放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开放措施的协调性。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推进全民创业和全面创新。

三、主要任务

(一)着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

1、着力推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体制改革。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坚持技术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相结合,积极探索有*特色的经济发展方式。探索建立节约型社会建设的体制机制,推进发展循环经济,做好循环经济试点项目的实施,积极利用CDM机制,加快环境有偿使用制度改革,逐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加快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产权制度,以增强微观主体活动。(责任单位:县发改局牵头,县经贸局、县水利局、县环保局、县科技局、县工业园区参与)

2、继续深入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逐步完善相关配套措施,促进各类要素公平、公正、公开配置和向有活力、有效率、有竞争力的改革创新领域集聚,做好资源配置市场化改革(责任单位:县监察局牵头,县经贸局、县农业局参与),建立有利于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产业集群,推进农产品的深度加工。(责任单位:县农业局)

3、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改善发展民营经济的体制环境。围绕增强国有企业控制力、竞争力,继续加大国有企业战略性调整和国有资产优化重组的改革力度。完善相关政策,解决好部分国有、集体企业的历史遗留问题。深化投资融资体制改革,为各类所有制企业公平竞争创造条件。继续深化民营经济公平市场准入机制改革,拓宽民营经济发展空间。制定有利于中小企业加快自主创新的政策意见,加快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推进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建设。继续深化改革,不断推进中介机构的发展。(责任单位:县发改局牵头:县经贸局、县国资办、县人劳社保局、县人民银行参与)

(二)、着力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4、全面推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在全县范围内推进乡镇财政管理和化解乡镇债务、健全村级组织运转机制等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责任单位:县财政局牵头,县发改局、县人劳社保局、县编办、县农办、县民政局参与)

5、逐步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机制。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民主管理”的要求,逐步建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机制。加快编制新农村规划,制定出台新农村建设旧村改造的优惠政策,研究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责任单位:县农业局牵头,县下山脱贫办、县建设局参与)探索建立公共财政向新农村建设和公共服务倾斜的保障体系及多元化投入机制。(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全面实施农村住房保险,积极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责任单位:县发改局牵头,县农业局、县林业局、县人保公司参与)

6、积极推进中心镇改革。“扩权强镇”深化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按照《关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心镇培育工程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大力实施中心镇培育工程。建立统筹城乡发展,加大对中心镇建设的投入和政策倾斜,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评价体系,加快推进统筹城乡发展。(责任单位:县发改局牵头,县建设局、县农办、县财政局、县人劳社保局、县民政局参与)

7、深化农村经营管理体制改革。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组织,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加快推进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改造。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权流转改革,建立县乡(镇)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全面推进农业综合执法体制改革。(责任单位:县农业局牵头,县工商局、县供销社参与)

(三)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8、不断理顺政府管理体制。按照大部门体制的要求,理顺交叉重复职能,健全部门协调配合机制,探索垂直管理部门与地方政府规范管理的体制机制。(责任单位:县人劳社保局)加快水利工程体制改革。(责任单位:县水利局牵头,县发改局、县人劳社保局、县财政局参与)

9、稳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按照政事分开,管理分离的原则,加快教育、医疗、水利、公用事业等体制改革,逐步探索建立“管、办、评”等分离的新型模式。(责任单位:县人劳社保局牵头,县教育局、县卫生局、县建设局等参与)加快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步伐。(责任单位:县人劳局牵头,县财政局、县发改局参与)

10、深化行政审批制度和投资体制改革。全面推进扩权强县改革,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行电子政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扩大政府部门审批事项的整合,减少审批事项,创新审批方式,提高行政效能。(责任单位:县府办牵头,县行政服务中心、县法制办、县监察局等参与)建立完善投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探索企业投资项目管理和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责任单位:县发改局)

11、深化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研究健全公共财政体制,规范政府采购行为。(责任单位:县财政局)

12、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着力建立以政务诚信、商务诚信、信用信息建设为重点的社会信用体系。以主体信用为基础、以道德法制为支撑、以健全信息服务为重点,加强部门合作,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增进资源与信息共享,建立比较完善富有*特色的社会信用体系,为改革创新提供制度保障和环境支撑。(责任单位:县府办牵头,县经贸局、县人民银行、银监办及各专业银行等参与)

13、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在就业,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建设方面取得实效,努力实现医疗保障制度全社会覆盖。大力推进教育、医疗、住房等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制度。(责任单位:县人劳社保局牵头,县财政局、县民政局、县发改局参与)

14、推进公平教育体制改革。完善健全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大力促进农村教育发展,重点研究解决教育投入和规范收费问题,研究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政策,加快建立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和欠发达乡镇流动的体制机制,推进城乡教育共同体的结对帮扶机制,理顺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加快学前教育发展,发展民办教育,加大民办教育扶持力度,加强对民办学校的管理。(责任单位:县教育牵头,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参与)

15、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开展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前期调研,开展乡镇卫生院体制改革试点,加快构建完善人人享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制。加大对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的投入,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责任单位:县卫生局牵头,县药监局、县发改局参与)

16、深化文化体系改革。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积极推进政企、政事和管办分开,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为企业的改制步伐,建立健全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体制。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放宽市场准入、鼓励和支持民营资本参与文化事业发展,制定非物质遗产保护政策。(责任单位:县文广出版局牵头,县人劳社保局、县国资办参与)

17、大力发展生态效益型经济。积极探索建立有利于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体制机制,坚持扶大、扶优、扶强的原则,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形成高效生态农业产业集群。(责任单位:县农业局牵头,各职能部门参与)推进林产品深度加工,加快形成高效生态林业产业集群。(责任单位:县林业局牵头,各职能部门参与)加快有利于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的体制机制创新,促使旅游业成为服务业的龙头产业和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责任单位:县旅游局牵头,各职能部门参与)

18、转变开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创新外贸增长方式,优化对外贸易结构,扩大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和高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和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出口比重,实现对外贸易从数量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提升转变。发展加工贸易和国际服务贸易,积极扩大进口贸易,重点引进先进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重要能源资源和原材料。积极引进优质外资项目提升工业园区产业层次,引导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开展国际贸易业务,提高工业园区的经济外向度。加强县经贸职能部门队伍建设,强化外经贸行政体制改革。(责任单位:县经贸局牵头,各职能部门参与)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