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4 15:05:1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小学生心理活动,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 小学英语课题探究 认知能力 形象记忆
人的心理是由多种成分有机融合的复杂整体。根据本小学英语课题研究的任务、内容,先从认知、情感、意志和能力等几方面介绍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状况。
首先,从认知能力的发展上分析。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主要由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组成。小学生在观察力发展方面的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低年级学生观察的精确性、目的性、顺序性等发展较差,表现为不能全面细致地感知客体的细节,不能长时间地坚持观察,不能有计划地按顺序观察。中、高年级小学生观察品质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提高,小学生在记忆力发展方面的特点主要有:小学生的有意记忆随年龄增长而不断发展,以三年级为转折点,小学生有意记忆的主导地位逐渐显著;小学生机械记忆和理解记忆的效果均随年龄增长而不断提高,大约在三四年级,理解记忆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小学阶段从具体形象的记忆为主导,逐渐发展到对词的抽象记忆,但在整个小学阶段,小学生的形象记忆始终优于抽象记忆。小学生想象力方面的发展特点为: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增长,想象逐渐符合客观现实,想象中的创造性成分日益增多。小学生思维发展的最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一般的研究结论认为,这种主要思维类型的转化发生在小学四年级,仍然具有很大程度的直观形象性。
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对教育工作者的启发在于:在整个小学阶段,教师应为小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情境,以此帮助他们积累大量的感性经验,促进其心理活动有意性的发展,促进其理性认识水平不断提高。可以说,各种活动和直观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小学生认知能力充分、快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其次,从小学生情感品质的发展特点来看,小学生情感的内容不断丰富,情感的深刻性不断增加并日益趋向稳定,这是由小学生参加的社会活动逐渐增多决定的。从高级情感中理智感的发展状况来看,小学生的求知欲不断扩展和加深,但受思维水平的限制,小学生的理智感仍离不开具体、直观形象的支持。小学生在意志品质方面的发展特点主要表现为:小学生意志的自觉性较差,往往容易为他人的意见所左右,缺乏自主精神,还不善于仔细全面地考虑问题。小学生意志的自制性发展较快,中年级以后的小学生已能克制因各种诱惑而引起的冲动行为,能自觉按照任务的要求坚持活动;中高年级学生已开始有意识地排除不符合行动目的的主客观诱因的干扰,开始较长时间地维持活动,对于力所能及的活动一般能做到有始有终。
小学生情意品质的上述发展特点要求教育内容、教育过程和形式要符合学生心理发展水平,要激发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以不断维持激发他们旺盛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情感。同时,由于学生意志的自觉性、坚持性、自制性等品质发展水平不高,教师应在确定活动、目的、任务方面给学生必要的引导,在活动过程中也要适时地给予指导、检查和督促。
最后,从小学生能力发展的特点来看,小学生个体能力的发展既有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之分,又有认知能力、交往能力和操作能力之别;个体能力的发展差异不仅体现在层次、水平方面,更重要的是体现在类型和发展的早晚方面。同时,个人的能力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得到体现,也只有通过活动才能得到挖掘、发展。
发展是学生身心结构、机能的不断完善、提高,因而是教育的根本宗旨。小学探究活动实施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现实问题,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形成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问题意识表现为学生在认识活动中,面对一些难以解决的实践问题时产生的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问题意识驱使学生积极思维、提出阅读和解决问题。所以说,探究始于疑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增强学生对周围世界的敏感性,是引导学生探究的最有效方法。
现实生活中,小学生的问题意识集中表现为学生敢问、会问和善问。敢问是学生敢于把自己的疑问表达出来;会问是指学生不盲目地提问题;善问是指学生能自觉地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贯穿于整个探究过程,并能通过对所掌握知识、信息的整理、分析,归纳,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形成新知。
教师可通过以下措施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一是改善师生关系,为学生营造民主自由的探究氛围,鼓励学生敢问;二是挖掘学生潜力,通过表扬、激励消除学生心理上的恐惧,引导学生会问;三是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储备,引导学生善问。
兴趣是人们力求了解事物并伴随强烈情感体验的认识倾向。兴趣能为人们各种活动的高效运行提供强有力的动力支持。“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是这个道理。在小学开展小学英语课题探究活动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让小学生对周围的世界敏感起来,积极思考,探索自然界、人类社会和自身丰富多彩的事物、现象,形成从事科学探究浓厚、持久的兴趣,而这种兴趣正是终身学习的不竭动力,是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源。
如前所述,小学英语课题探究活动是对科学家探求真理过程的模拟。探究活动的过程不会像科学研究那样规范、严谨,尤其是小学生的探究大多属于知识的再发现,少部分属于知识的运用,含有少量的创造性成分。但模拟并不意味着盲目探索,筒约也不意味着环节缺失。参加小型小学英语课题探究活动,必须让小学生在科学研究的过程方面积累起丰富的感性认识,使他们比较清晰地认识到,“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实施研究—得出结论”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一般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教师的指导、帮助,小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常用方法,如观察、调查、实验等有所了解,并简单运用,为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探究精神是从事研究活动的动力支柱和调控装置,它使探究主体充满紧张、快乐的体验,保证探究的方向、层次和效果。探究精神主要包括强烈的责任感、旺盛的好奇心、求知欲、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和造福人类的科学道德等。所有这些,都需要从小开始培养,特别是小学生,他们正处在理想、信念、价值观、人生观等形成的奠基时期,上述几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会为其一生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根基。
探究能力主要包括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能力,综合运用各种研究方法搜集资料信息的能力,对相关信息的整理、提炼能力等。所有以上能力的发展,均离不开探究活动的实践,因为活动是发展个体能力最主要的途径和手段。但是,我们坚决反对教学改革中一些矫枉过正的错误做法,坚定地认为,知识、技能永远是能力发展最重要的基石,离开知识、技能谈能力、发展,就是空谈,就是妄想。
参考文献
中学生的年龄特征是非常特殊的青春期的身心特征,学生会从以下几点方面思考问题:我有何身体特征?长辈如何期望我?我的学业、人际关系如何?我的现实环境有何条件限制?这些问题需要自我统整,对于身心迅猛发展而又缺乏生活经验的中学生来说,自我统整绝非易事。因年龄、能力、经验、家庭背景等因素的影响,每个同学的状态不同。部分学生可能出现统整性危机,失去生活的自信心、价值感、充实感,会经常莫名其妙的空虚、困惑、烦恼。甚至精神崩溃。对外而言,可能产生人际关系欠佳、对社会不信赖,所以这个阶段是关系一生发展的非常重大时期。班主任在班会中,渗透团队心理辅导,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谨慎地引导他们绕过人身道路上的误区,朝着完美人格的目标前进。
二、精心设计班会活动方案,让学生在互动中成长
在班会活动中,为了有效的利用集体力量引发学生在班集体中互动和成长,必须要精心设计一个又一个活动方案,一个好的活动方案,往往可以激活整个班级,使学生中各种潜在的成长困惑浮出水面,在讨论、交流、趣味活动中体验和感悟,从而达到一定的辅导效果。
1.初一年级学生可以帮助学生完成从小学到中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规律的转变,开展自我意识的辅导,帮助他们克服正在处于高峰状态的“自我中心”意识,正确处理好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可开展“我的团队”“感恩父母感恩老师”“认识我自己”“学会听课”“远离考试焦虑”等心理辅导班会,如在“我的团队”的班会中可设计活动――为团队命名:全班分成若干组要求每个组针对自己所在的小组设计组名、组徽、组歌,说明设计理念,练习唱组歌,进行小组比赛以增强集体荣誉感;“在认识我自己”的班会中,可设计活动――戴高帽:班级分成若干组,每组围坐,依次请一位同学坐在中间,头上戴一顶高帽,大家轮流说出他的优点及欣赏他的特别之处,进行优点轰炸,最后进行访谈,分享自己的感受。
2.初二年级学习难度加大学习成绩出现两极分化的趋势,同时初二学生在性生理发育上已接近成人水平,突出青春期性心理辅导特别是异往辅导很有必要。可开展“学习习惯自我矫正”“意志品质的挖掘”“助人和自助”“友谊地久天长”“淡淡的芬芳――异性间的交往”。“在学习习惯自我矫正”的班会中设计活动――生活馅饼:班主任在黑板上画一个大圆,这个圆代表你们的一部分,让我们看看你是怎样使用自己的时间。这个圆代表一天24小时让学生自己估计一下(包括睡眠、上课、上网、家庭作业、体育锻炼、做家务、看电视、吃饭、复习功课)各项中每一项所占的时间,然后将自己的生活馅饼按各项比例加以分割,画在个人的纸上。通过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对自己生活安排作具体的、客观的、系统的分析与检查;在“意志品质的挖掘”班会中设计――品质排序: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人的优秀品质一览表(如勇气、善良、坚毅、大度、乐观、合作、负责、真诚、宽容等)每个人发一张,分组活动、每个学生将这些品质排序,组内分享,最后各组组长发言全班交流。通过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并进一步认识自己内在的品质,并对各种被人们所认同的优秀品质做出自己独立的价值判断。
3.初三学生面临中考心理压力较大,可开展抗挫折辅导,以帮助学生用更强的耐挫力和更切合实际的目标来面对考验。班主任设计班会“在磨难中成长”“天生我材必有用”“敢梦成真”“我的成长――三年回顾”“毕业前我在想什么”。“在磨难中成长”中设计续写故事、诊断开方――班级讨论为遇到困难的学生出谋划策,学生通过分析、商量、找问题、找克服困难的方法来提升自己的认识。“敢梦成真”设计活动:一杯水的容量:要求一个学生往水杯里倒水,直到水盛满不溢出为止,提问学生如果此时将曲别针放在盛满水的杯子里能放几个?学生回答完各自的猜测数字后,现场找学生一个一个地往水杯里投放。由于担心水会溢出来,学生的动作会减慢,老师鼓励学生继续放……演示结束时,学生们会惊奇地发现和他们猜测的数字有意想不到的结果。教师鼓励这看似满的再不能入一滴水的纸杯竟能放进那么多回形针,在观看实验的同时,我的心好似也慢慢动摇了。为何不让自己也大胆地尝试,在我自认为饱和的思想状态下,还能够容纳很多内容进去,那么我的人生依旧是值得为理想去奋斗的。我开始相信敢梦成真,我相信,我可以,请不要怀疑!。
三、开展心理班会对教师的要求
通过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班会,对教师有很高的要求。班主任在开展此类活动中首先要阅读大量心理学方面的书籍,以增加必备的文化底蕴,通过大量书籍的阅读,在开展的活动时就可以逐渐深入到学生中。在开展心理健康活动班主任应该坚持以下一些原则,才能让活动思想真正浸透到学生的心房。
第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心理健康教育班会活动课,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尊重、真诚、理解的关系。在活动中,教师要专心聆听学生发表意见,不要轻率对学生的观点横加批判,教师对学生要胸怀坦白,绝不要掩饰自己。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以其中一员的身份谈自己知识的感受,让学生觉得可亲可信。
第二,创设良好的集体氛围。团体辅导活动不是在任何一个群体中都能进行的,他需要以良好的集体舆论,和谐的人际关系,民主自由的气氛为前提。良好的集体舆论在活动中往往可以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因此,一个有良好氛围的班级集体,往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课的重要保证。
第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心理活动班会是以学生自我教育为主的活动。学生自愿、自主的参与是活动顺利开展的动力机制。在选择主题时,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和动机。当学生还不具备这种动机时,教师应设法引导、培养。
关键词:学生 小组 管理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小组活动不是教师简单地将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然后让小组开展活动,而是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小组进行精心管理,才能保证学习小组成员之间产生亲和力,使小组活动的参与面广、讨论质量高。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管理与学生的自我管理相结合,可以使每一位学习小组成员都能积极投入到小组活动中,使小组活动有组织、有秩序地进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养成倾听他人见解的好习惯,使得学生会为完成小组的学习任务而共同努力。那么,在教学活动中,如何管理小组活动呢?我认为,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给小组提出明确、具体的学习任务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对学生提出恰当的问题,让学生明确相关要求,使各学习小组成员清楚要做什么。给小组明确、具体的学习任务的一种重要方式是提出一些恰当的问题。提出恰当的问题是小组学习活动有效进行的前提。一个好的问题,可以使学生有明确的目标,在既定的目标下积极合作,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使合作效果达到最佳。在教学中,教师设计的问题既要让学生能够达到,又要有一定的难度,而不能轻易达到,即让学生跳一跳就能够得着。同时,设计的问题还要有一定的趣味性,让学生觉得讨论这样的问题有趣味、有意义,并且能够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例如,在教学《七色花》这篇课文时,在学生初读课文前,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珍妮用七色花分别做了哪几件事?”当学生读完了课文,先是自己思考,然后小组交流,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接着,我让学生再读课文,提出了下面的问题:“在这几次使用七色花的过程中,珍妮有快乐也有烦恼。说一说哪几次给她带来烦恼,哪几次给她带来了快乐?”学生积极合作,又很快找到了问题的答案,读懂了课文内容,了解了珍妮是怎样使用七色花的。在精读课文的过程中,我又设计了以下问题:“在什么情况下珍妮想到了要将最后一片花瓣为别人做事的?她是怎样做的?你读了课文的最后四个自然段想到了什么?”通过这些问题的探究,学生懂得了在生活中应该多为别人着想,培养了学生遇事多为别人着想的品质。
二、给小组留有充分的活动时间
在教学活动中,如果学生小组活动的时间太短,就很难使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合作完成任务,所以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活动时间。小组活动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即独立思考阶段和小组合作探讨阶段。小组合作探讨前,小组各成员必须要独立思考,即各成员应该在自己原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之上感知新知,进行思考。在此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探讨,小组成员交流各自的思考结果,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小组共识,并整理汇报。由于学生活动小组是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原则进行划分的,即指小组内成员在性格、成绩、动手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家庭方面有一定的差异性和互补性,而各小组之间则尽量减少差异,使其各方面情况相当,特别是学业成绩方面,尽量使各小组之间的竞争公平。因此,在学生独立思考阶段,教师必须考虑到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差的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要照顾到这些学生,使得这些学生能真正进行独立思考,而不是人云亦云。此外,教师还必须给学生充足的交流时间,让他们尽情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形成统一的意见。有时遇到一些小组没有及时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可轻声地提醒,也可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明由于时间的关系,下课后可再与同学或老师交流探讨。这样既顾全了大局,没有浪费大家的时间,又没有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反而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与欲望。所以,学生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探讨这两个阶段,教师都应该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使学生参与讨论,解答疑问。
三、重视培养小组自我管理的能力
在教学活动中,可能会出现这样的问题:虽然采用了小组活动的形式,但教师承担了小组管理的全部任务,如小组的纪律由教师管理,小组讨论结果的汇报人也由教师指定,使得教师对小组的集体意见关注不够,也导致小组活动的优越性得不到充分发挥。为使小组活动有效进行,就需要充分地发挥小组自我管理的职能。教师应该注意的是,完全把小组管理的任务交给学生也是不现实的,容易出现小组活动偏离主题甚至学生纪律混乱的现象。所以,在小组活动过程中,应把教师的管理与学生的自我管理相结合。教师对学习小组的管理主要是宏观管理。即教师给小组布置了明确的学习任务,并提出时间上的要求以后,教师可以在小组讨论期间巡视各学习小组的活动,参与学生的小组讨论,在必要时解答学生讨论过程中的疑问。学生的自我管理主要是学习小组内部的组织管理,这种管理对于小组活动很重要。对于小组内部的管理,首先,小组成员应该有明确的分工,明确自己所担任的任务,发挥小组中各角色的作用,形成小组的工作机制。具体来说,一个小组由组长、副组长、发言人、组员组成。组长主要负责组织小组活动,明确组员分工及任务,督促所有成员参与活动,各抒己见,并控制时间以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讨论任务。副组长协助组长工作,整理记录小组讨论结果,并将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反馈给教师。发言人则是在小组汇报时,将小组讨论的结果在全班进行交流。其次,要让学习小组成为自主学习的组织,在小组内营造民主平等、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善于合作的学习氛围,建立小组的自我管理机制。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倾听、理解他人的见解,学会互相赞赏、互相学习、互相竞争、互相帮助,不断改进小组合作学习的技巧。在小组管理中,教师的宏观管理与小组的内部管理缺一不可,只有二者结合,才能使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出最大的效果。
四、注重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
在教学活动中,全班交流与评价是小组学习活动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小组成员首先要独立思考,说出自己的见解,与小组其他的成员进行交流,然后在全班进行交流,大家再发表见解,也可以互相提问,一起讨论、评价。学生有效进行这一环节,可以使各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促进,把小组的学习成果转化为全班的学习成果,达到互相启发、拓展思维、纠正错误认知的效果。
课外活动又可以分为校内活动和校外活动,二者的区别在于组织指导的不同。校内活动是由学校领导,教师组织指导的活动;校外活动是由校外教育机关组织指导的活动。这里应注意的是,校内活动并不仅仅限于学校范围之内,也可以是在校外组织活动,它与校外活动的区别只是在组织和领导方面的不同。在这里,我们把校内活动和校外活动统称为课外活动。
在我国古代,已经出现了课外活动这一教育形式。《学记》中记载:“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所谓“正业”就是指的课堂教学,“居学”就是指课堂教学以外的活动,即是说,受教育者在课堂学习之外,还要进行与课堂学习有关的课外活动。这样,才能使受教育者“安礼”、“乐学”从而实现“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虽离师辅而不反”的目的。
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个别教学被以班级授课制为基础的课堂教学代替。课堂教学能够大规模地培养人才,适应社会和生产发展的要求。但是,它又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利于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不利于受教育者个人天性的充分发展。因此,作为课堂教学这一组织形式的必要补充形式,课外活动便应运而生,并在长期的发展和实践中,不断地完善和积累经验,日趋成熟。
随着双休日制度的实行以及在校活动时间的延长,小学生们活动的时间也越来越多。对于家长来说,一方面希望孩子能够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但另一方面对于怎样合理安排孩子的休闲活动颇为犯难。他们迫切需要了解孩子的休闲心理,这样才能做到科学地安排孩子的课外活动。那么,小学生究竟有着什么样的活动心理呢?一般说来小学生活动心理具有以下特点。
1.兴趣导向性。
小学生参加任何活动,首要的前提是感兴趣。如果不感兴趣,即使在别人看来是如何有意思,有实用价值,他们也不会去参加。因此,对于孩子兴趣的了解非常重要。
只要留心观察,就不难发现孩子的兴趣。有一个家长检查孩子功课的时候,发现课本上用彩笔画了许多卡通人物,虽然笔法还很稚嫩,但也颇有几分童趣。这个家长本来想批评孩子,让他不要在课本上乱写乱画,可是转念一想,孩子是不是有画画的兴趣呢?于是找来孩子谈话,孩子承认自己喜欢画画,尤其每当脑子里想起那些可爱的卡通人物时,自己就忍不住想把它们画出来。这个家长告诉孩子喜欢画画是件好事,但是不能在听课的时候画,也不要画在课本上,要画可以抽出时间,在专门的图画本上画。如果他愿意,可以让他报名参加少年宫的儿童绘画班。后来,这个小朋友在绘画上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这就是做家长的细心观察的结果。如果当初这个家长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劈头盖脸就是一顿批评指责,可能这个小朋友的绘画爱好也就埋没了。
但值得注意的是,小学生的兴趣并不稳定,这就要求家长对其进行引导。比如,有的孩子看见别人弹钢琴,觉得好玩,闹着也要学钢琴,家长觉得这是好事,不假思索满口答应,买来了钢琴,请了教师。结果没有多久,孩子忍受不了练琴的枯燥,哭着喊着不肯学了。父母将罪过全部归结到孩子身上,认为孩子三心二意。其实,这不能全怪孩子,因为他们对自己兴趣的认识还达不到理性的高度,所以父母在作出有关孩子兴趣发展的决定时还应该多加思量。
2.群体倾向性。
小学生在参加活动的时候,喜欢跟同龄伙伴在一起。这是儿童对友谊需要的一种表现,同时也是社会性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友谊是和亲近的同伴建立一种特殊而稳定的亲密关系。在建立关系的过程中,他们之间相互学习交往、合作和自我控制的能力,为以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于这一点,有的家长没能充分认识到,总是以安全、卫生之类的理由不让孩子踏出家门,也不让孩子将同伴带进家里来。为什么孩子们总喜欢上公园、动物园、游乐园等场所去玩?这固然是因为那里有许多他们感兴趣的东西,更为重要的是那里有许多同龄人,尽管彼此之间并不认识,但是作为其中的一分子,他们有一种群体的归属感,不会感到孤独。
作为教师,要善于将班级同学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团结的整体,这样既有利于良好班风的形成,也增强了学生的集体意识。
3.自由倾向性。
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小学生开始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不愿意处处受人约束,受人监督,喜欢无拘无束的玩乐。有的小学教师认为,现在组织班级活动不容易,只要不是硬性规定,就总有人不来参加。其实,这里面可能就有学生觉得受约束太多的原因。当然,对于班级组织春游、逛公园这一类的活动来说,首先考虑的应该是安全问题。但是,如果为了这一点就不给小学生任何自由活动的机会,这样会引起小学生对集体活动的反感和厌恶。因此,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该给学生更大的自由空间,让他们尽情地玩乐。比如,去爬山,在没有危险的情况下,可以让孩子们展示自我的力量、胆略,向大自然挑战。
4.角色扮演倾向。
【关键词】心理健康;爱;活动设计
Elementary student psychologically healthy activity design
Lu Qin
【Abstract】The effective psychologically healthy teaching activity, may let the student understand that any present love heart, feels, no matter is a perfect person is a body remnant person, so long as has the firm and unyielding will, some healthy psychology, lives in teacher in schoolmates’ this big family, can joyful, the health growth!
【Key words】Psychologically healthy; Love; Active design
活动主题: 献给残疾学生的爱
活动目标:
1. 让学生懂得怎样关心别人,帮助同学,特别是对残疾同学不要歧视和嘲笑,要给与更多的关心和帮助,
2. 鼓励邓帅同学怎么去战胜病魔的痛苦和身体缺陷,让他有一个和健全人一样的健康心理好好学习。
教学重点:怎样关爱残疾儿童
教学难点:培养残疾生承受力和意志力
教学过程
一、 用实例引导思考
1. 老师带着同情惋惜的感情讲述一个小故事
从前,我的一个同学在一次课外活动中,因不听老师的指挥,在玩登山游戏时,想抄近路,不小心掉下悬崖,把腿摔坏了,从此成了残疾,他非常痛苦,后来他怕同学们嘲讽他,经受不起成了残疾这一事实的打击,竟然不来上学了……
2. 引导学生思考下面问题
(1)他摔残的原因是什么?
(2)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3)后来为什么不来上学?
(4)该同学残疾后有一种什么样的心理,这种心理健康吗?
3. 全班交流
4. 老师小结(略)
二、 拿镜子对照自己
1. 假如你摔伤了或者残了是什么感受?
2. 假如你家里的亲人病在床,无法医治你有什么想法?
4. 假如你是邓帅,你怎么办?
5. 同学们交流
6. 让同学上台讲述自己的小故事
7. 老师点拨小结
三、 看录象
1.让地震中发生的故事来激发同学们的热情
2. 问:为什么那武警战士不去救自己的儿子,而去救别的人?难道他就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儿子压在教室垮塌后的水泥板下,露出一只手不停地抓着地面,嘴里喊着“爸爸,快救救我呀……”的话,难道是他不担心不爱自己的儿子吗?(关心别人比关心自己为重,替别人分担痛苦的教育)
3. 分组讨论
4. 今天,面对邓帅同学这种无法医治的“先天性肌肉萎缩症”,我们该对他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5. 我们要用一种什么样的心态来面对我们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打击和挫折呢?
四、找茬
1. 给同学找茬经受打击
2. 以后你遇到别有用心的残疾人应该怎么辨别真善美呢?你们还会讥笑那些先天不足的残疾人吗?
3. 老师指导总结(略)
五、 观看现场表演:
1. 情感舞
地点:爱心舞台
歌曲:《爱的奉献》
2. 扮演老师的一学生推残疾学生邓帅上场
第一场景画面:播放《爱的奉献》第一段音乐,从音乐舞姿中,反映出老师和同学们在平时对残疾学生邓帅同学在生活上的关爱和呵护,对他学习的帮助和鼓励。
第二场景画面:接着是残疾学生邓帅讲演: “病魔无情,老师有爱,而这种爱胜过母爱,正是有了这种伟大的母爱和同学们对我的关心鼓励,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老师这一职业之所以伟大,就在于她有一颗无私奉献,不图回报的美的心灵。因此,长大后我也要当这样的老师!”
第三场景画面:歌伴舞《爱的奉献》一群小扮演者上场,反映出扮演老师的一学生推着残疾学生在同学中间,在《爱的奉献》的歌曲声中,享受着老师和同学们带给他的开心、快乐,让他健康成长,做一个身残志不残的优秀学生。
3. 表演完后活动结束。
六、 活动小结:
这次活动反映了我班残疾学生邓帅同学平时在老师、同学们的关爱和呵护下,克服了学习中的重重困难,战胜了因下肢完全瘫痪而与病魔作斗争的真实故事。他真正做到了一个身残志不残的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在他自己的节日里,和同学们同台表演了这一节目,让他感受到了生活在老师和同学们中间是最开心、最快乐的日子。他还畅想了:20年后――也要当这样的老师的感人场面,让全场观众感动得流下了眼泪,结束时掌声雷动。
此节目在开县电视台进行了报道,临江电视台多次播放,观众们感悟很深,反响很大,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一、活动目的
为了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陶冶情操,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热情,同时深化社会实践教育,进一步培养学生生活实践能力、自主活动能力,我校学生开展“走进军山,感受自然风光”的秋季观赏之旅。开展此次秋游活动,既可以为全体成员营造一种轻松自由的气氛,放飞同学们的心情,让学生增长知识,拓展视野,在陶冶性情的同时提升实践探究的能力,又可以增强同学们的集体意识,培养学生互帮互助,文明谦让,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等良好行为习惯。
二、总领队:陈慧昀
副领队:范新华 关红娟 樊正娟 陈静
三、活动时间:10月18日
四、活动地点:军山
五、随队医护: 王琼
六、安全文明教育工作
安全教育:
1.要求正副班主任、配班老师通讯保持畅通,服从指挥,做好管理服务学生工作。
2.加强对学生进行人身、活动、交通、饮食、物品方面的安全及其他安全教育。
3.教育学生活动时听从老师指挥,统一行动、要有团队精神,同学之间互相照顾,互相协作,不得擅自离开班级、不掉队。
4. 教育学生要有较强的时间观念,严格遵守作息时间。
5. 各班主任在本班做好布置宣传,每班设若干安全小组,并设安全员,随时提醒督促,及时向班主任、教练报告偶然性事件,上下车安全提醒,人数清点。
文明教育:
1、在来回路途中要注意交通文明,不乱穿马路,走人行道和斑马线。
2、在游玩过程中要注意卫生文明:不乱丢废弃物,注意公共卫生。
3、在游玩过程中要注意语言文明:不讲脏话,不大声喧哗。
4、在游玩过程中要注意行为文明:不能在公共场所拥挤喧哗,不追跑打闹、不损坏公共财物,在游玩过程中做到文明、安全。
5.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认真观察、主动体验、记录感受。
六、秋游注意事项:
1、本次秋游活动时间定为:10月18日(8:00到校,8:00~8:30分班教育,8:30出发。)中午11:00从军山返回,11:30请家长到校接孩子。
2.、如有不参加的学生一定要家长写好请假条,同时班主任电话联系确定。
3、每位班主任老师在活动前着重对学生进行安全文明教育,讲卫生、遵守纪。
4、以班级为单位,不独自行动,不玩危险游戏,一切活动均听带队老师的指挥。
5、建议学生讲究节约,带适量的物品,不宜多。动员不带相机等贵重物品。如果带了,请教育好注意保管。
一、活动宗旨
适应文明校园的要求,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实践20字基本道德规范,结合创建文明单位,在全校深入地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实践活动。普及礼仪知识,提高礼仪意识,加强礼仪实践。形成以“讲礼仪、有修养”为荣的良好风尚。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全面提高师生的文明素质,展示现代化学校良好校园风范。
二、活动内容
(一)普及文明礼仪知识
1、编印校本教材。供各班开展礼仪教育活动使用,同时利用宣传画、板报、主题班会等进行广泛宣传。
2、在青少年学生中广泛深入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把文明礼仪教育作为必修内容,纳入相关学科教学。各班要充分利用队活动时间,结合学生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和实践活动。同时结合新修改颁布的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学生开展基本行为准则的教育。
3、加强文明礼仪教育培训。全面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培训,通过学习、岗位培训及文明学校教育活动及其他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开办文明礼仪讲座,普及文明礼仪知识。
4、举办学生文明礼仪风采展示赛。举办首届文明礼仪风采展示赛,为各班开展礼仪教育活动起到示范借鉴作用。
5、开展身边的故事为主题的文明礼仪征文评比活动。
6、组织文明礼仪知识竞赛。在开展教育培训的基础上,开展文明礼仪有奖知识竞赛活动。
(二)制订文明礼仪规范
组织调查研究,发现先进典型,推广试点经验,制定规范草案,组织各班开展公众讨论,征询意见,制定出各方面文明礼仪规范要求,并以公约(公示)形式公布于众。包括基本礼仪规范;少先队员礼仪规范;小学生礼仪规范;购物、旅游、餐饮、阅览、文体娱乐、出行乘车等公共场所礼仪规范;家庭生活礼仪规范等,形成较为完整的礼仪规范体系。
(三)实践文明礼仪行为
1、开展各个层面的实践活动。在制定礼仪规范的基础上,有步骤、分阶段进行礼仪实践,从身边做起,从课堂做起,从岗位做起,从公共场所做起,从家庭生活做起,使每一个人在个人仪容仪表、言谈举止,日常衣食住行、待人接物、家人相处以及公共生活等多方面,都能自觉形成讲究礼仪的良好风范。
2、组织社会舆论监督。结合礼仪实践活动,组织新闻媒体,聘请社会监督员,对学校及公共场所的文明礼仪行为进行监督评判,督促礼仪行为的实践。
(四)组织文明礼仪竞赛。
在广泛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实践活动的基础上,举办“文明礼仪形象大赛活动”。活动分三个层次,三类群体、五项内容。
1、三个层次
(1)各班学生进行初赛;
(2)全校组织决赛。
2、三类群体教师、学生、家长。
3、五项内容仪容仪表、言辞谈吐、职业形象(含暗访考察)、情景处理、综合知识。
(五)评选礼仪形象标兵
在层层开展礼仪形象大赛的基础上,评选出礼仪形象标兵,并最后推举出“学校文明礼仪形象标兵”。
三、活动组织
(一)主办单位教务处、少先队
(二)参加单位各年级以每班二名学生的基数上报学校参加决赛。
四、活动安排
1、9月份,做好筹备工作。成立活动组委会,制定工作方案。组织专业人员收集文明礼仪知识读本等。
2、10月底至明年2月份,普及礼仪知识。举办“健康、美丽、文明”礼仪教育师资培训;各班普遍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培训活动,开办礼仪教育讲座,开办专栏、专题节目,开展舆论监督。
3、11月12月,组织礼仪形象展示。12月份举办“文明礼仪风采展示赛”。以推动、指导各班开展文明礼仪宣传和竞赛活动。
4、1月4月,开展礼仪实践活动。各班在教育培训的基础上,组织修订完善礼仪规范,开展讨论。层层开展礼仪竞赛、演示活动,评选、推荐出各段礼仪形象大使、形象代言人等,广泛开展各种文明礼仪实践活动。
3月5月,组织全校文明礼仪有奖知识竞赛。营造人人学礼仪,个个赛礼仪的热潮。
6、5月7月,组织风采大赛,把礼仪宣传活动推向。
五、活动要求
1、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各班要充分认识礼仪是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塑造学校形象、培育师生良好素质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意义重大。要把礼仪教育实践活动作为今明两年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一个新的抓手、新的着力点认真抓好。教务处、少先队要切实下大力气,精心策划工作方案,认真组织礼仪教育实践,一个一个层面、一个一个群体,全方位地开展好各项活动。
2、广泛动员,积极引导。文明礼仪教育关系到每个人的外在形象、气质涵养,提高文明礼仪素养是现代化都市生活和公共道德的内在需求,也是与国际接轨,展示良好形象的客观要求。要引导师生增强礼仪意识,自觉参与礼仪教育实践活动,从仪容仪表、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生活往来等等方面做起,要了解通行的礼仪要求,培养和提高礼仪素质。
【关键词】学校体育活动;学生心理发展
1、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影响因素
1.1家庭方面。父母过高的期望,不良的家庭关系和不正确的家庭教养方式。家庭关系主要表现为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这两种家庭关系的好坏,对于学生心理的正常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孩子的道德品质与家庭中的亲子交往方式有直接的关系,人的许多重要的品质,如同情心、自尊心、独立性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与子女良好的相互关系。父母与子女之间缺乏爱的关系,缺乏精神上的亲近,则常常是孩子心理发育不全的根源。有学者指出,目前孩子心理健康问题形成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不良的教养方式。在家庭教育中,采取何种教养方式,对孩子心理健康的成长影响很大。从现实情况来看,家长的过分溺爱和严厉粗暴这两种不良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危害最大。在溺爱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性格中会形成感情脆弱、不合群、意志薄弱、胆怯、情绪的稳定性差等特点。严厉粗暴型的教养方式会导致孩子形成有缺陷的个性,如自我中心、冲动、冷酷、淡漠、好斗、压抑、胆怯、自卑、孤僻等。
1.2学校方面。在学校方面主要表现为学业压力和师生关系及生生关系。学生心理适应不良问题最多,尤其以学业问题最为严重。沉重的学业负担和考试压力,冲击了学生的文体活动和其他兴趣的培养与发展。师生关系的处理,也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存在严重的影响。其主要问题是教师的认知偏差,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不信任而使学生产生的对抗心理。如果教师对学生缺乏信任、缺乏尊重,随意贬低学生的价值会使学生的心理遭到严重的创伤。与同学关系的好坏可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生活质量。孩子们都希望在同学中有被接纳的归属感,寻求同学、朋友的理解与信任。如果同学关系不融洽,或关系紧张,就容易出现孤独感。
1.3社会方面。民族文化、社会风气、社区环境以及社会的迅速发展,都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心理成长产生深刻影响。当今社会对人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人们比以往承受更大的心理压力,心理问题也日渐增多。而这些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不可避免地要投射到学校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当社会的需要与自身素质发生矛盾时,就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另外,社会的不良风气、不良的思想观念以及不健康的大众媒体、网络资讯也对青少年学生产生不良的影响,也直接影响着青少年心理的健康发展。
2、学校体育活动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积极作用
2.1学校体育活动能够促进学生智力水平的发展。经常有人说运动员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群体!但殊不知经常参加体育活动能改善人体中枢神经系统,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的协调作用,使神经系统的兴奋抑制的交替转换过程得到加强。从而改善了大脑皮层神经的平衡性和准确性,促进了人体感知能力的发展,使大脑思维想象的灵活性、协调性、反应速度等得以改善和提高;感知敏锐、思维灵活、想象丰富。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还能使在空间、时间和运动感知能力方面得到发展,使人体感觉、重力感觉、触觉和速度、高度知觉等更加准确,从而提高大脑神经细胞工作的耐受能力。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缓解和改善部分人的意识和记忆模糊、朦胧,出现错觉和幻觉等智力上的障碍。
2.2学校体育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意志,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目前,我国的学生学习压力比较大,此外,还要承受着来自父母等其它方面的压力,压力过大容易导致学生心理机能失衡,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处于压力下的青少年,非常希望自己能够从这种压力中解脱出来。而学校体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他们实现自我释放自我解脱。体育运动项目可以渲泄情感压抑、感受和体验发自内心的愉悦和畅快,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会产生积极的影响。而且体育竞赛的竞争性和不可预知性,使学生遇到失败、困难、疲劳、受伤等不利因素,由于受到上述各种状况的考验,可以使学生锻炼控制自己,培养优秀的心理素质。
2.3学校体育活动能够塑造学生的人格。学校体育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成功、喜悦等情感体验,可以使学生努力奋斗、充满活力,即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又同时增强了学生的自豪感以及自尊心。此外,通过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增进学生的身体健康,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并且体育课程中存在着德、智体、美、劳这五种教育内容。根据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体育能够综合发展学生的能力,塑造学生的人格。
2.4改善人际关系。由于现代科技日新月异,尤其是当今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世界已经变得越来越”小”。经济的”全球化”使人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往变得越来越重要。与此同时,现代高技术带来的生产方式的变化也使得劳动的个体化日益凸显,从而造成人与人之间感情交流匮乏,人际关系疏远。而体育运动的竞技性和群体性恰恰为人际交往提供了机会,使人与人之间在激烈竞争的同时,形成了一种亲和力。在体育运动中不必用言语即可相互交往,亦可找到志趣相投的知音。他们可以通过一个手势,一个活动等直接或间接地沟通信息,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一种情感,并能获得较高的安全感和自信心。另外,一些体育集体活动项目本身就对参与者提出了相互交流、相互信任、相互鼓励的要求,人们只有密切配合,互为默契,发扬团队精神,才能使比赛取得好的成绩。
3、不同的体育项目满足不同的心理需求
3.1群体性项目。假如你自己不太合群,不习惯与同伴交往,那你就选择足球、篮球、排球以及接力跑、拔河等集体项目进行锻炼。坚持这些项目活动,可以帮助你逐渐改变孤僻的习惯。并能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例如:排球爱好者日后当领导的人数居多!因为他知道自己再大的能耐也只能触球一次,必须依靠和团结伙伴一起取得胜利。
3.2激励性项目。假如你胆小,那就应多参加游泳、溜冰、滑雪、拳击、摔跤、跳马等项目,这些运动要求人不断克服各种胆怯心理,以勇敢无畏的精神去战胜困难。
3.3灵敏性项目。如果你处事犹豫不决,不够果断,那就多参加乒乓球、网球、羽毛球、跨栏、跳高、击剑等体育活动。进行这些项目的活动,任何犹豫、徘徊都会延误时机,遭到失败,从而帮助你养成果断的性格。
3.4调控性项目。假如你遇事不够冷静,那就应该多参加下棋、打太极拳、慢跑、骑自行车等活动。这些活动能帮助你调节中枢神经的兴奋性,增强自我控制能力,使急躁、冲动的弱点得到改进。
3.5耐力性项目。如果你做事总是担心完不成任务,那就选择一些跳绳、做操等项目进行锻炼。坚持一个星期后,信心就会得到逐步增强。
3.6挑战性项目。假如你发现自己有好逞强、易自负的短处,你可选择一些难度较大,动作较复杂的技巧、跳水、体操等项目进行锻炼,也可以找一些比自己强的对手对垒,你就会发现”山外有山”而收敛不良个性
结 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