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4 15:03:59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诊断学教学,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03-0133-02
物理诊断学是由基础迈向临床的桥梁学科,不仅对医学生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培养至关重要,而且对于其独立临床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不可或缺的。学好物理诊断学对于医学生整个医学生涯来说影响是深远的。因此不断提高物理诊断学教学质量,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从基础到临床的过渡,是我们医学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我们在2012年8月至2013年1月的实际带教过程中发现了如下问题:1.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习的效果。在课程开始的时候学生普遍兴趣较高,学习热情高涨,但随着课程的深入,部分学生由于学习主动性欠缺,出现课上走神、课后抄袭、考试应付甚至作弊的情况,严重影响学习效果;2.男女生在学习方法上存在性别差异。例如女生会花时间预习和复习功课,课堂上能够专注听讲,操作方面模仿能力强,但创新能力稍差,而男生很少预习及复习功课,对教师滔滔不绝的讲授容易感到厌烦、分心,操作方面模仿能力较差,但创造力更强。成绩考核时女生整体实力比较稳定,处于中上水平,但成绩优异者多为男生,且男生成绩差异较大,其中不乏不及格者;3.学生在人文方面的教育还有欠缺。由于目前升学、就业压力,学生往往只注重考试成绩,而忽视了与病人的交流,体格检查实践时错误百出,不仅不能获得详细的病情资料,而且影响医患关系。因此我们参照有关文献以及先前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总结,认为要提高物理诊断学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优秀的医学人才还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重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
让学生具有自主学习能力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激发学生接受知识的主动性是现代大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基本方向。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教师应主动加强自身理论的更新与完善。这有两层含义:一是要主动加强本专业知识的更新,只有紧跟专业及相关领域最新技术的发展,以不断学习为己任,才能始终在教学中向学生传授最新、最先进的知识,才能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1]二是要主动加强“自主学习”教育理论的学习,逐步改革教学方法,逐渐适应大学教育新的要求。“自主学习”是近些年提出的教育理论,对于大部分医学教育者来说还相对比较陌生,对于“自主学习”教育理论和实践内容还不太熟悉,因此我们首先要加强自身对“自主学习”教育理论的学习,不断尝试改革教育方法,通过实践不断完善和加深自己对教育理论的理解。[2]
其次,提供给学生愉快、宽松的学习环境,让课堂教学互动化,使学生从被动听讲变为主动参与,这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另一种有效方法。带教老师在课前要做好充足的准备,通过设计提问、讨论、演示、病例见习和资料查询等形式的交替使用,让学生主动参与授课,不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还能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促进知识点在头脑中的记忆和灵活应用,形成批判性思维,并使临床应用能力更强。[3]学生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以及独立探索问题的本领,才能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受益终身。
第三,让医学生走出课堂,走进临床,与患者进行交流,对实际的病例进行探讨,这样他们才能充分认识到自己知识水平、交流技巧等的不足,也逐渐清楚他们的态度、知识、行为和决定能对现在和未来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从而更加清晰地认识和自我反省。
二、重视性别差异
俗话说“男女有别”,男性和女性在生理上、心理上、思维方式上、智力上等都有着巨大的差别,在学习态度、学习心理、学习方法上等也有着很大的不同。过去我们一直强调男女平等,但是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却发现女生越来越优秀,而男生各方面越来越落后于女生,男生的性别弱势逐渐显现出来,因此在教学上被忽视的性别差异现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科学家对大脑的研究表明,左、右大脑半球功能存在不对称性,也存在性别差异,女性在语言方面有先天优势,而男性在空间、逻辑、运算思维上比女性强。女性比较擅长形象记忆、情感记忆和运动记忆,而男性比较擅长以概念、公式、规律等为内容的逻辑记忆。男性和女性在先天的优势不同,也就决定了其后天学习的方式也不同。一份问卷调查研究显示,大部分女性倾向于接受单一的教学模式,如视觉(通过图片、图表、流程图等的学习)、听觉(通过听大课的方式学习)、读写(通过读写的方式来学习)等的方式来学习,而大多数的男性则倾向于接受多种方式联合的教学模式,这也就决定了教师在带教过程中需要采取不同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学习。
基于男女生先天差异及学习方式上的差别,首先, 应增强教师自身的性别教育意识。在师资培训过程中开设性别教育的课程,帮助教师了解男女生的身心差异,掌握针对男女生性别差异而采取“因性施教”的有效方法,能适度地引导、调节和干预教育中存在的性别不公平。其次,应改革教学方式,尊重性别差异。例如带教男生的过程中需要在激发其学习主动性方面多下工夫,讲授的过程中不能以说教为主,课程设计中应该要求男生多参与授课过程,从病理生理角度讲授怎样操作才是合理的,引导男生自己动手查阅相关资料主动学习,在学生相互练习的时候要反复纠正错误,并告知错误操作可能带来的后果,临床见习时则应鼓励男生多与患者交流,并进行体格检查实践,通过实践检验自己学习的效果。带教女生的时候应注意多通过提问、讨论等的方式启发女生思维,培养其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考核形式应多样化,考核成绩时不再单纯以笔试来评价学习效果,应该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多种方式(如听诊、病例分析等)来考核,体现出学生的实际处理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等,也体现了对于性别差异的尊重。
三、重视医学人文教育
古往今来医学与人文是息息相关的,我国的医学人文教育源远流长,但是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医学人文教育却呈现了弱化的倾向。脱离了人文的医学势必将引发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现在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意识到21世纪的医学是“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医学教育不仅要重视科学教育,更要重视人文教育。当然对医学生的人文教育从学医伊始就应该贯彻始终,物理诊断学的学习是使学生将学到的人文知识在临床上实践的开始。
首先,教师自身要做好“言传身教”。在带领学生进行小班课见习的过程中,教师自身要做好与患者及家属的医患沟通,取得患者信任并同意后,才能进行进一步的询问和检查,交流时应耐心倾听患者的感受。教师还可以结合具体病人向学员讲解与患者拉近距离的技巧、向患者解释病情的技能、应对患者的艺术等等。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时刻强调对患者的关心爱护。比如,应该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体格检查应只暴露需要检查的部位,不要过长时间暴露;天气寒冷时更应该注意保暖,防止受凉等等。
其次,让学生在实践中强化医学人文的理念。在实践中,学生会直接感受到临床工作中良好的沟通能力是取得患者信赖的基础,学生会不自觉地将所学到的理论应用到实践中,体会到对患者人文关怀的重要性。
再次,在实践中体现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在见习及实习的过程中,老师应做到放手不放眼,不轻易打断学生和患者之间的交流。见习及实习之后,在总结的过程中再对学生的表现加以评价,纠正所犯错误,讨论怎么样做可能更加完善等等。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对患者人文关怀的重要性,也增强了学生的自尊和自信,体现了老师对于学生的人文关怀。
综上所述,物理诊断学是临床医生必备的基本功。详细询问病史、全面正确的体格检查以及规范的临床基本诊疗技术操作仍然是诊断疾病最基本、最重要的手段。我们要从重视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培养、重视性别差异、重视医学人文教育等方面来不断提高临床学科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基本临床技能。我们只有与时俱进,不断探索,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模式,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21世纪医学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杨忠.主动学习策略的研究与实践[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2002(2):62-65.
[2]Graffam Ben. Active learning in medical education: strategies for beginning implementation[J]. Medical Teacher, 2007(1):38-42.
关键词:医学高专;诊断学;思考
教会医学生怎样与病人接触,通过问诊方式采集病人病史,掌握症状;通过正确运用视、触、叩、听、嗅等方法了解患者体征,正确判断患者病情,提出可能诊断的学科,被称为物理诊断学。本学科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两大部分,课时分配根据学生专业不同各有侧重。本文就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做了一些思考,现分享如下:
1.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不仅指会使用到的实验器材的准备,比如说听诊器、血压计、压舌板、叩诊锤、多媒体课件等,除了这些,更加重要的是对教学技能和教学内容的规范化精确化的准备。
1.1教研室有计划的加强青年教师规范化培养
教学过程得以顺利实施,拥有较为完备的师资力量是重中之重。各高校通过实际操作能够证明青年教师规范化培训可以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我校通过新进教师培训、新老教师一对一指导、新进教师每期形成书面总结等形式,达到此项目的。通过以上各项培训,将有利于教育理念形成,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技能,具备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提高理论知识水平,为将来进一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我教研室具体采用的形式有:在授课前集体备课、说课、定期组织优秀教师示范教学、教研室共享典型案例和教学图片、教研室内部组织授课比赛并推荐优秀同志参加校级比赛、组织教师参加相关讲座等。
1.2通过集体备课有效增强教学效果
其中集体备课应是重点,带教教师来自不同科室,工作中接触的疾病和体征特点不会完全一致,通过集体备课,可以使教师教学态度端正,使教师准确把握教学大纲的重点和难点,统一规范体格检查的基本手法,有利于教学内容的整体统一,避免教师因个人水平的差异影响教学质量,可以有效的增强教学效果。参与集中备课的青年教师还能够直接获得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经验,从而获得较快提升。但是青年教师应注意不能在集体备课中迷失自我,完全套用其他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而是应该在其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自身经验,吸收、采纳、提升自己。
1.3多媒体课件制作,提高教师备课效率
多媒体技术能够把教学中会用到的文字、图形、声音和影像融为一体,使学生受到多方面刺激,使教学过程不再枯燥,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率。但是,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过程繁复,而且要求掌握较高的计算机使用技术和教学相关水平,这就使得课件的制作将占用教师备课时间和精力的相当大一部分。如果教研室能够统一制作基础的多媒体课件,而让教师在基础的课件上拓展教学内容,能够使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活动的统一性得到保证,还能够大大提高教师的备课效率。
2.多样的教学方式
2.1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上文提到,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故目前高校多媒体运用已经基本普及。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常运用的教学手段为语言描述、板书再加上挂图等,按照教材的编排讲授具体章节内容。信息量较小,而且比较浪费时间。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想要调动学生学习热情而结合临床病例,也只能通过口头描述,由于学生没有直观感受,故效果往往不明显。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克服以上困难。运用多媒体技术,既可以减少板书时间,又可以将临床医学新技术、新知识引入课堂,扩展信息量,还可以通过视、听等多感官刺激,是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保持兴奋状态,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习和理解得到加深。通过多媒体的运用强化了理论教学内容,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了基本诊疗技能。
2.2板书的运用
在多媒体教学的同时,也不能忽略板书的重要性,如在讲授肝功能检查的实验室检查项目前,通过板书手绘简图的形式,带领同学回忆胆红素正常代谢过程。
2.3仿真人的运用
物理诊断教学里常常使用到仿真人,形式多样,有可以使用听诊器在仿真人的不同听诊部位练习心肺部正常和异常听诊练习的胸部半身仿真人,也有腹部检查常用到的腹部半身仿真人,还有穿刺常用到的仿真人体,这就是计算机交互式模拟训练系统。
3.注重实践联系
理论与实践相联系,是物理诊断教学中的重难点所在,将大班分为4个大组,再分成若干小组,每组6至8人,将进行全班集体实验教学前培养好的体格检查骨干分配到各个小组中去担任小组长,带领小组同学进行实践操作,对同学错误的手法进行纠正,并调动同学积极性。这样两次分组优势明显,将大班学生60人左右分为4个大组,由带习教师分别示教,学生观看时人数并不太多,利于看清动作;分为小组,每组6至8人同学间可以相互练习,在掌握本节课全部内容的基础上,教师还能对不同组的学生提出不同的任务和要求,也有便于更好掌握学生情况,按不同任务和要求去指导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专长,并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结束后由教师随机抽取部分同学考核,通过对考核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再次强调,从而达到联系实践的目的。
4.物理诊断教学中还应注意的内容
在物理诊断实践过程中,还有些细节问题,希望能引起各位读者的注意,学生的爱伤观念不足,如在完成胸部检查后,在进行腹部检查时,有的同学未将患者上衣拉下,或未及时遮盖患者腹部以上身体,导致在腹部检查时,患者胸部持续暴露,这将大大增加患者院感的风险,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强调救死扶伤是医学基本行为规范,强调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其次容易出现的问题是检查顺序未按照要求,导致重要内容遗漏;基本手法技巧不正确,手法不规范,动作不连续、不熟练,这就要求规范教师的检查顺序和手法。结合学校全身体检录像师体格检查手法和顺序。同时加强带教教师培训,规范带教教师体格检查手法,上课前进行试讲,并定期对带教教师进行教学督导,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总而言之,提高物理诊断学教学质量,可以通过教研室有计划的加强青年教师规范化培养、通过集体备课、统一多媒体基础课件制作等课前准备,多媒体技术、板书、仿真人运用等多样的教学手段、注重联系实践和对细节的把握几个方面得以提高。(作者单位: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王捧英,王红芳.“提问教学法”在中专药剂学课堂教学中的创新与实践[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2,26(3):355-357.
[2]高东雁,吕莉,姚继红,等.青年教师提高药理学教学能力的几点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11,8(14):131-132.
关键词:诊断学;实验课;教学
诊断学是运用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门学科。良好的教学方式是让同学掌握基本的临床医学诊断方法的重要途径。诊断学的教学方式与基础课程比较,存在较大的差别。基础课程主要是在课堂上和实验室完成,而诊断学有大量教学活动在医院中进行。这就成为诊断学实验教学的一个难点和关键。
1目前不同专业层次的诊断学实验课的安排
随着经济的发展,高校办学越来越趋向多样化、综合性。就目前中医院校开办的专业而言,中医专业、针灸推拿专业、骨伤专业、护理专业、临床医学专业、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等,实验课学时在20学时左右;而像非医学专业如医学心理学专业、预防医学专业、医学英语专业、口腔工艺专业等总课时相对医学专业来说少,实验课在10学时左右。
2诊断学实验课的教学环节
诊断学实验课根据教学的需要,有以下环节。
(1)检体诊断的实验室操作技能训练(又可称为生理见习)。按照检体诊断的内容和顺序,生理见习包括:检体诊断的基本方法,一般状态及其头颈部查,肺脏检查,心脏检查,腹部检查,脊柱、四肢及神经系统检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一般遵循这样的顺序教学。(2)心肺模拟人听触诊及腹部模拟人检查。(3)观看诊断学基本技能及心电图等的电教片。(4)临床实践。(5)实验室诊断的部分实验。(6)心电图实验。(7)病历分组讨论。
3诊断学实验课的教学特点
目前,就我校的学生和教学特点而言,诊断学实验课的教学特点如下。
3.1检体诊断的实验室操作技能训练是诊断学实验的关键,关系到学生对医学基本技能的掌握。
3.2心肺模拟人听触诊(一般在心脏检查之后进行)和腹部模拟人检查穿插在检体训练中,增加了实践教学的形象性。
3.3实验室诊断的部分实验因专业不同而异,例如,中医专业、临床医学专业、中西医临床专业等就选择进行此项环节,其他如非医学专业因学时少,教学要求不同不进行此项环节。
3.4临床实践是教学的又一关键和难点。诊断学涉及许多临床疾病,为提高学生学习诊断学的兴趣,在教学环节上应安排一定的临床见习,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可以接触患者,将疾病的症状、体征及检查结果都呈现在学生面前,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也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见习,并根据见习结果进行思考,把所学的知识和临床实际结合起来,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大有裨益。但由于目前医疗市场的改革,病人的维权意识增强,加之高校扩招,学生班大人多等原因,给临床见习带来一定困难。
3.5因学生专业和层次的不同,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环节。
3.6分组多以15人/组为标准。如果分组过大,学生观察和学习、老师示教就会受到一定影响,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3.7问诊和病历书写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应多加练习。这部分理论课讲完后,让学生按照一定的格式,多写几篇病历,以便学生掌握一般的病历格式。同时还安排学生到临床接触患者,亲自问诊,收集、整理临床资料和书写病历。但是由于学生缺乏自觉性,病历完成情况不好。加之学生学习诊断学时初步接触临床,在病人面前有不好意思、难为情等心理影响,所以教学环节效果不佳。
4就诊断学实验课的现状提一些个人的拙见
4.1加强诊断学基本技能的训练诊断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既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又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所以,在教学中应多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实验课中,老师必须做到统一手法,规范动作;学生要分组训练(最好两人一组),互换角色。由于实验课堂上的练习,毕竟太少,应嘱学生回寝室再自己练习。课堂训练时,老师应进行巡视和辅导,及时纠正不规范动作和手法,对学生的操作进行考核,并把考核成绩作为平时成绩的参照,使学生从思想上重视基本技能的训练。
由于学生专业的区别,医学专业学生可基本保证实验课各个环节的进行,但应把重点放在检体训练和临床实践中。对于非医学专业学生应着重进行检体训练,这样可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4.2改变传统的考试模式打破传统的考试方法,即笔试和实习前临床考核(同学之间的互相检查),传统的考试方式着重考学生书本知识的掌握情况,而录像考试以形象生动的具体画面展示在受试者面前,并且把一个个的实际问题交给受试者,要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重点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诊断学考试近乎床旁考试
4.3实习课分组不宜过大。搞好诊断学的教学,加强实验课的教学管理,对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掌握基本技能能力及其临床实践能力尤为重要。
4.4目前检体训练的实验课教学方法主要是经典的教师教、学生做的模式,所以加强教师的监管性和学生的自觉性尤为重要,鼓励学生多动手。
4.5多进行病历讨论教学带教老师选择比较典型的、难度适中的病历,让学生根据病历提供的临床资料进行病历分析讨论,提出完整诊断和诊断依据。在这样的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临床诊断思维方法和分析问题的思路,对以后进入临床实习和工作打基础。
4.6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投资建立临床技能中心,目前我校已在新校区投资建设了实训中心。如果能够建立临床诊断技能培训分中心,那会更好。
笔者认为,临床诊断技能培训分中心应建设:
(1)模拟病房:下设心肺听触诊训练室,腹部检查训练室,脊柱、四肢及神经系统和五官检查训练室,急重症抢救训练室,病患处理训练室。
(2)模拟门诊:使用SP(标准化病人)[4]进行教学,并建立为SP的模拟候诊场所。医疗体制的改革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使临床见习面临新的困难,如病人和主管医生不配合教学、病历不易查阅等。采取一些相应的对策,包括加强与病人及医护人员的沟通、采用SP(标准化病人)及多媒体教学、增加课时及交叉轮转教学的方法等,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医疗和教学的矛盾,对保证临床见习质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3)临床操作技术训练室:选择临床常用的操作技术(如胸腔穿刺术、腹腔穿刺术、腰椎穿刺术、静脉插管术等),利用模拟人进行训练。
(4)多媒体学习、评估室:利用现有诊断学课程网站,建立多媒体学习中心,同时建立网络化的训练评估体系,对每位训练者进行评估。
当然,这些不是简单的设想所能达到,需要再努力。
4.8开设临床基本技能这门课程临床基本技能为医学重要桥梁课程,也是实践新教学模式的重要课程之一。如果有成熟的开课条件,可选择资深诊断学方面内、外、妇产科、儿科等专家教授,辅以护理、影像及计算机方面教师担任,再根据需要从临床抽调有经验的临床医生参与教学。为学生训练和老师示教提供优良的环境,保证基本技能教学和学生自学的需要。
我校的心肺模拟听触诊训练就是很好的临床技能训练的实例,只是开放程度不够,未形成完善的课程体系。
4.9多开展诊断学技能比赛 诊断学技能比赛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诊断学的兴趣,而且在比赛过程中学生更有效的学习了技能训练检体诊断的方法,并且容易发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错误。
诊断学的教学与学生的临床实习间隔时间较长,部分学生对基本的操作内容有的可能淡忘,所以有必要在实习前再进行临床基本技能训练和考核。以便使学生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有一个回顾性复习,到临床实习阶段能更好地适应临床实际工作。
5总结
本文对诊断学实验课教学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当然也存在着与实际相结合的问题,我们应根据实际情况克服困难,从多方面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文彬,潘祥林.诊断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199.
[2] 羊裔明,吴谨渚,欧阳饮.医学生诊断学考试方法的探讨.
医学教育,1991,(6):27-29.
[3] 梁仁,陈远存.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实践能力培养初探.
浙江医学院学报,1991,(2):77-78.
【关键词】检体诊断学;带教老师;实时考核系统;反馈系统
诊断学为一门桥梁课程,是基础知识与临床实践之间过渡的一门课程,重要性不言而喻[1]。包括理论知识和见习课两大部分,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问诊、体格检查、病历书写、临床基本技能及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它对于培养医学生的诊断技能、防止疾病的误诊、误治至关重要,是临床各科医师必须掌握的基本功。诊断学见习是学生接触到临床的第一步,也是学生初次接触患者,如何正确的引导学生,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我院检体诊断学教研室的十几年的工作经验进行总结,以本人亲身的带教经历,就检体诊断学见习中需注意的问题加以阐述。
1见习带教老师的相关思考
1.1见习带教老师素质的重要性与理论授课不同,学生与老师的更多接触是在见习课上,见习带教老师的教学意识强弱、带教能力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临床基本技能的培养。甚至一部分理论知识的答疑,也在见习课上。因此见习带教老师的素质是教学实施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作用。1.2见习带教老师素质的提高措施1.2.1加强教师岗前培训。首都医科大学检体诊断学岗前培训于北京宣武医院进行,达到规范教学内容、检体程序、检体手法的目的,同时学习现代医学教学方法学[2]。医院组织带教师资参加学校举办的师资培训班。能让带教老师,短期内提高带教水平,但是一些查体手法的细节,不能全面掌握。仍需要其他方法来补充。1.2.2院内集体备课。集体备课不能拘泥于走形式,需要从往年带教经验和经历方面,进行集体备课,分析往年学生的查体成绩,总结学生的常见问题,商量授课对策,统一方法,对教学内容和程序有统一的要求。1.2.3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反馈系统。使新老教师结成对子,一对一传、帮、带。老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优良的教书育人的意识,是新教师学习的榜样。同时,新教师具有较新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网络知识,可以给老教师一些启发。1.2.4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反馈系统。学生其实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在以往的带教中,我们发现学生可以发现一些我们认识不到的问题。这些新鲜因素,对于教学改革起到很重要的作用。需要就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总结归纳,必要时候需要提交首都医科大学检体诊断学办公室,为检体诊断学的更新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1.3见习带教老师知识更新1.3.1直接参加首都医科大学检体诊断学的集体备课。在见习带教过程中,不同学院的带教方法有较大的差别,究其原因与知识更新速度不同有关,故应让见习带教老师参加检体诊断学的集体备课,而不是教研室主任,只有一线带见习的老师才知道问题所在,为了解决问题就需要真正的集体备课。1.3.2理论知识的更新。检体诊断的见习不仅仅是正常人的查体,而是需要掌握一种手段去发现病变,因此理论知识的更新尤为重要,尤其是临床知识,故需要见习老师在各专业的异常体征方面积累经验。比如:肺部异常体征中异常呼吸音的判断,循环系统中杂音的判断需要带教老师有丰富的经验。1.4见习带教老师的责任感责任感是完成一项工作的必备要素,每次入病房见习,均需要带教老师充分的准备,无论从患者病历资料的准备,患者及家属的思想沟通,病房医疗安全的兼顾等方面,均需要付出努力,才能高质量的完成见习任务;见习后的归纳总结等等都需要带教老师的责任感。
2如何引导医学生的思考
2.1不同方法调动不同性格学生积极性新时代的学生在性格方面表现不尽相同,差异程度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教育体制的变化日益严重,在教学方法上,传统的教学方法为“老师讲,学生听”,互动不多,这样就会影响教学质量,教学成绩出现差异化。因此需要调动学生积极性,增加交流,交流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同性格的学生调动积极性的方法不同,对于性格外向的学生,需要正确引导,活跃课堂气氛,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需要鼓励,主动给予机会,激发表现欲,增加交流沟通能力,展现真实能力[3]。2.2实践活动的轮流责任制见习实践活动对于医学生的能力锻炼是很重要的,为保证公平性以及更好的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缺点,在见习活动的我们实施轮流责任制,作到公平、公证,在学生心里塑造“人人平等”的信念,避免给学生贴标签。2.3实时考核系统以往的教学采取期末集中考核,检体诊断学见习内容较多,包括一般检查、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循环系统、腹部系统、脊柱四肢及神经系统。每一部分要点颇多,如果采用一次集中考核,可能手法的精确性不能很好掌握。因此我们认为授课1周后,实时考核,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及时纠正错误,提高教学质量[4]。2.4增加入病房机会,对于培养学生对于医学的兴趣有促进作用在我们的带教过程中,发现每次进病房,学生的积极性和认真度都明显提升,患者是激发学生“救死扶伤”信念的良好刺激,另外,在带教老师的引导下,多接触患者能够消除学生对患者的恐惧感,消除目前不良医疗环境对于学生的负面影响,更重要的一点,可以提高学生沟通的能力,这个是模拟患者不能代替的[5]。
3考核系统的思考
3.1考官的一致性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一个考核,必须有一致的标准,与理论考核不同,见习考核受考官主观性影响,因此在考核方面,我们需要对考官进行培训,知识更新,统一标准。避免学生不知道“谁是对的”。以往的教学中,带教老师教一套,辅导老师辅导一套,考核老师点评一套,套套标准不同,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认可度。3.2考核后的反馈系统分数不是目的,考试对于老师老说,更重要的是为了发现问题,因此考核后的问题反馈,尤其是共性问题的反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对于个性问题,需要单独与学生一对一再次辅导,不能选择放弃。总之,检体诊断学是医学生的一门重要课程,是由基础医学过渡到临床医学十分重要的课程,是医学生所有临床学科的基础,对医学生成为一名称职的医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有责任通过自己的努力,改进我们的教学方法,优质的完成检体诊断学的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黄跃芬.关于检体诊断学实践技能教学的改革和探讨[J].淮海医药,2009,27(3):273-274.
[2]张健,刘玲玲,刘力戈,等.标准化病人在医学生内科临床技能培训及考核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病案,2011,12(2):65-66.
[3]翁一洁,江丹贤.检体诊断教学方法新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2008,7(11):1196-1197.
[4]熊梅,谢来燕.通过诊断学教学开启临床医学宫殿的大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4):175.
【关键字】临床医学;诊断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H319.1
1前言
诊断学作为当前运用医学方面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门重要的科学,是为了学医的学生从学习基础的学科逐渐向临床医学各科逐渐过渡而设立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所以诊断学教学作为整个医学教育学中的重要的学科,直接影响到医学教育的质量。随着近几年来我国卫生部诊断教学咨询委员会不断的进行指导,我国的诊断学教学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步,经过长期的实践积累了大量的经验。然而,随着世界医学教学理念的不断进步和革新,医学中的循证治疗和询证诊断等正在不断的兴起和发展,病人的自我保护意识也不短的增强。因此如何开展临床医学诊断教学改革是当前诊断学教学的重点。
2临床医学诊断学教学改革的内容
2.1创新教学模式
首先对与改革整个临床医学诊断学教学的内容,需要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注重使用多媒体的教学模式。在临床医学的教学中发现传统教学中使用的板书或者挂图的教学模式,由于没有很强的动态效果,同时又缺少声音和图像,对于培养学生的诊断学的学习的积极性和认清有很大的局限,同时又限制了启发学生探索自己的临床学习的思维。因此,需要教师自制一些完整的关于诊断学学习的多媒体的课件,同时注重引入检体诊断的声音课件或者一些诊断方面的录音,教学中注重配备腹部触诊模拟人、综合模拟人以及心肺听诊等可供教学使用的教具。之后在实际的训练中注重让学生进行操作,之后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点评,这样能够规范学生的操作手法,同时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不仅丰富了教学模式的更新,同时能够强化理论方面的教学内容,大大提高了临床医学学生的临床的操作技能,提高了学生的诊断能力和技术,更好的进行医学方面的探索。
2.2注重实际的操作
随着医学事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临床医学中各种辅助检查的方法和项目都越来越先进。如果因为先进技术的发展而在有限的课时内增加新的知识和学习内容,不但会影响教学的重点,同时还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如果不增加新的教学内容,也会使得学生学习的知识闭塞,严重的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学习深造和发展进步。因此需要一方面的把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放在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中,以及医学中的基本技能方面的学习上,对于一些基层的医院中没有普及的先进的技术和项目作为专题进行讲座,例如“心血管疾病经常使用的临床检查项目”、“分子生物学在临床诊断中的发展和应用”等等,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有重点的学习临床医学诊断学中的内容,还能够不断的了解最新的医学领域的发展动态。同时需要在保证理论课正常课时的基础之上,大量的增加一些课外的实际训练的课程,根据理论实践的比例能够达到1:1.2的比例进行设置,不断增加学生的临床操作技能。
2.3改革考核的方法
临床医学诊断学的教学改革需要注重的是改进考核的方法,不断的突出综合的技能。通常情况下的诊断学中的考核方法是以理论的考核为重点的,技能考核的成绩只是按成绩的10%的比例计入考试成绩的,同时在多项技能的考核中指选择其中的一项或者两项,这不仅严重的忽视了学生的实际训练的能力,同时造成在实际的训练中学生只是观看教师做自己却不动手,学生中存在着高分低能的现象很严重。因此,在学校中需要改革考试方法,将诊断学的考试使用试题库的方法进行技能和理论知识的分离考核,同时需要将临床医学诊断学中的临床技能作为考核的一个重点项目。可以使用和国家助理执业医师考核的方法学习,学习其中的客观结构临床考试中的考核办法,让每一位学生都经过体格检查、病史询问、病例书写、病例分析、心电图、技能操作和化验单的辨认等多方面的综合测试,每一方面的测试时间需有规定,超出时间扣分。这种措施不仅能够合理的改革诊断学的考试方法,同时还能够使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更加认真,积极的参与课外的实践活动,明显提高了能力。
2.4实习之前强化技能训练
对于临床医学诊断学教学的改革和探索,不但要注重改革教学的模式和方法,同时还学要关注在实习之前进行技能训练和强化,这样才能够提高实习的质量。通常情况下诊断学的课程学习是在第三个学期内进行,距离实习的第五个学期之间相差一个学期,所以这段时间的知识空缺,会使学生在进行临床实习时在临床技能操作的技能方面有所生疏,尤其是当今的病人自我保护意识很强,难以同意让一个学生进行医学上的操作,这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实习质量。因此需要在学生的临床实习之前注重对学生的临床技能的培养,加大学时进行临床技能的强化训练,对病历书写、病史采集等方面的技能进行规范和学习,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在进入临床阶段的学习时能够很快的适应作为一个实习生的角色,同时能够大大的提高整个临床实习的质量,帮助学生更好的进入医学进行医学上的深造。
3结束语
综上所述,诊断学作为当今现代医学中重要的学科,对医学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的教学模式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因此需要从教学模式以及考核的方法上进行教学改革,这样才能够促进临床医学诊断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水菊.临床医学诊断学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人人健康,2008,5(5):57-58.
[2]杨继兵,金桂兰.谈如何提高诊断学教学效果[J].中医教育,2008,1(9):156-157.
诊断学是应用医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门学科,是从基础过渡到临床的一门桥梁课程,是学习各科临床课程和以后从事临床工作的基础。诊断学检体训练课以小班授课为主,其课时占整个诊断学教学的50%以上,所以,提高小班课授课质量对诊断学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相当重要。对此,我们结合诊断学检体课的教学,谈以下几点体会。
1 充分的课前准备
作为一名老师,必须懂得“要想给学生舀出一碗水,自己得准备一桶水”这个道理。只有做到充分的课前准备,心理才有数,讲课时才能够得心应手,才能讲得好,讲得透,使学生易于接受,保证在授课过程中学生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充分的课前准备包括思想、知识、技能及教具的准备,是确保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首先是思想准备。教师必须改变重科研及临床而轻教学的不良认识,将教学工作放在首位,要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热爱教学,这样才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诊断学教学实践中,才能教好诊断学。其次是知识准备。教师必须熟悉教学大纲要求,熟练掌握教学内容及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对授课内容的重点、难点做到心中有数。我们在诊断学教学开课前1月,授课老师进行集中备课。对照课本、朗读课文,精通问诊、查体及病历书写的基本要求、基本手法、基本格式,书写教案。授课老师相互帮带,将整本课本吃透,从而优化知识结构、教学设计及课堂教学的核心问题。再有是技能的准备。有了充分的思想及知识准备,但要用自己的语言简明扼要、形象生动、通俗易懂地把知识传递给学生也是一件非常不容易之事。教学本身就是一门技能,特别是对青年老师来说,要上好诊断学课也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需要进行教学技能的训练即试讲预练。首先是试讲。试讲是在正式授课前的模拟上课,是提高和锻炼老师授课能力和技巧的重要手段。试讲是年轻老师了解、学习和适应教学改革新要求的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是对教师备课情况及教学技能的全面考核,也是高年资老师对年轻老师进行传、帮、带的最佳时机,同时为教学经验的交流营造了融洽的氛围。而老教师通过言传身教既培育了新人,又有利于教学经验的不断总结与升华。如本院在上课前1周,所有授课老师都进行试讲。这样试讲可以了解老师对知识的熟悉程度及检验前期的工作,并可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找出问题的根源所在,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另外,年轻老师通过聆听教学经验丰富的资深老师进行的试讲,可以总结他们是如何上好这节课的,怎样用激昂的情绪感染学生,怎样巧妙地运用教具或多媒体来处理难点内容,又是怎样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为上好诊断学课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是预练,即进行体检操作。首先集体观摩录像,统一体检手法,做到统一标准和规范。然后两人一组轮流示教,边讲边做,讲解内容由抽签决定。观摩老师指出缺点,当场纠正。教学用具准备,内容包括教学工具准备(听诊器、血压计、压舌板、叩诊锤、手电筒、皮尺直尺等),教学录像带、VCD、多媒体光盘、教学场地(大、小课地点,临床实习科室等)。
2 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
通过诊断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学生对本门课程有了初步的认识,而临床操作技能的强化、学生动脑与动手能力的培养、临床资料的综合运用、正确诊断思维方法的建立,均需通过检体课来完成。带教老师有了充分的课前准备后,适当的教学方式方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相反则只能起到负面的效应。
传统教学模式以老师为中心,以学生为客体的灌输式教学会极大地减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此,我们采用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的新模式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老师列出提纲,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分析,总结出技能操作步骤、操作要点,然后老师对操作的要领进行提问,并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录像,最后老师讲授技能操作的原理、方法及注意事项并引入典型病例及采用病人模型逐步示教。学生2~3人为1小组进行技能训练,对不懂的问题,学生再次回看录像,并且老师巡回指导,对学生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当场指正。另外,由于女生较害羞,一些查体不完善。对此,在分组训练时,将2个男生及1个女生分为1组,女生查体时男生做模特,男生查体时女生做模特,这样就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全面的体检学习。每次检体练习课结束前10~20分钟,每组随机抽取1人作为操作者,对当天的操作进行示范,老师当场指出存在的问题,并纠正。最后老师对授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对学生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再次进行纠正并布置作业。通过上述教学方式方法,使学生对诊断学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可将知识传递给每位学生。
3 坚持不懈的课后辅导
由于师资少、学生多,加上学生的水平不一,特别是一些难点、重点的掌握,效果不理想。我们利用自习时间,重点培养操作优秀的学生,让他们进行竞赛表演,并在课余时间辅导操作能力差的学生,既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参与意识,又由骨干带动其他人,这样以点带面,整体提高比较快。通过以上的措施,有利于学生操作技术水平的提高,使学生处于学习的主导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缩短了教室与病房的距离,为日后的临床实习或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 课后反馈效果
实验诊断学是一门将临床医学和实验室诊断联系起来的桥梁学科,主要运用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等的实验技术和方法,通过各种项目的检验,对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重要的信息,以获得反映机体的功能状态、病理变化或病因等的客观资料[1]。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将教学内容划分为十章:概论,临床血液学检测,血栓与止血检测,排泄物、分泌物和体液检测,肾功能实验室检测,肝功能实验室检测,临床常用实验化学检测,临床免疫学检测,临床感染性疾病检测,临床分子生物学检测等。但由于其概念抽象、知识体系隐晦、需掌握内容较多、且大都数院校的实验诊断学教学时间安排较短[2],又难以理解记忆,同学普遍反映很枯燥,甚至有不少学生对该课程产生厌烦心理,这直接影响到他们对此门课程学习的的信心。因此想要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必须合理规划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能动性、积极性,让学生所学知识能够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提升教学质量,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 结合临床进展调整、更新教学内容
实验诊断学是一门重要的从基础医学到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3]。对于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通过学习实验诊断学要学会从全局分析一张报告单并根据数据进行疾病的诊断和病情分析,即培养临床思维和对实验结果的临床应用。而医学研究日新月异,教材却相对陈旧,往往造成所学知识与所用知识的脱节。因此要突破教材限制,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联系临床病例进行讲授,与基础课程尽可能联系起来学习,使讲授内容尽量与临床实际紧密结合,并强调实验室数据分析对疾病诊断的意义,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对实验诊断学学习的积极性。
2 丰富多媒体化教学,调动学习积极性、提升教学氛围和教学效果
传统的实验诊断学实验课的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直观性,在实验诊断学实验教学发展中发挥一定的作用,但依旧存在局限性。多媒体技术能为诊断教学提供大量清晰、典型图像,使教学过程“图、文、声”同时展示[4]。通过多媒体课件,可以将镜下观察到的细胞形态或管型等通过图片、视频或者动画来展示;在采血时,采血过程通过多媒体可以更直观的演示,并结合语言讲授能提升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并使整个实验过程有更加直观的认识。此外,多媒体教学还可以进行回放、任意点暂停,即解决了标本容易损坏、保存困难等问题,又能够生动形象的展现教学内容。所以,实行实验诊断学的多媒体教学势在必行。
3 适量采用问题式教学方法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problem-based learning),1969年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首创,目前已成为国际上较为流行的教学模式[5]。实践表明这一方法在医学教育领域中得到成功应用。在医学教学中,PBL法是指在临床前期或临床课中,以病人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的小组讨论式教学。通常是6~7名学生1名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只起导向作用。这种模式打破了传统的以学科为基础、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具有以疾病为基础、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对知识进行讲解。在PBL教学过程中,学生成为学习和教学的主体,教师只是学习的辅导者。这种PBL教学方式在实验诊断学中的应用使学生乐于探索,勤于思考、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的提高,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对理论知识深入理解和掌握,最终使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大幅度提高。
4 提高教职人员自身基本素质
首先教师的教学责任意识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根本保障。学校、学院非常重视师德师风建设,要求教师严格遵守“师德一票否决制”、“教学一票否决制”,严格规范教师的行为准则,以“教学大于天”号召全校教师重视教学,并严格落实《首都医科大学关于加强教职员工和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意见》等有关职业道德的规定。每年组织教职员工进行思想政治学习,进一步强化教师的教学责任意识。
2更新教学观念,树立有效教学的现代教育教学观
近年来,有效教学理念在我国的基础教育中应用广泛,在成人医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同样也需要推广、普及。按照传统的教育思想,教师上课就是执行教案、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过程,至于课后学生有无进步,似乎并非是教师关注的焦点。在教学反馈会议上常常会听到有的老师这样的说辞:我认真备课了、好好上课了,并按照教学大纲完成了教学目标,是学生不认真听呀!言外之意,好像学生不认真学习,学习效果不好,只是学生自己的原因,与教师无关。而且目前仍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仍将教学过程视为单纯的知识传授过程或知识传授加能力培养过程。按照有效教学的理念,教学不仅仅是知识传递的过程,而是一个探索知识有效传递方式的能动过程,最终的教学效果不是看教师教了什么,而是强调教学产生的结果,落脚点是学生的学习是否有效,学生是否因此而成长起来,这才是衡量教学效果的唯一尺度。
3努力钻研业务,具备广博的医学专业基础
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是保障教学有效性的基础。基于有效教学价值导向下的教学学术概念认为,教学应被视为一个学术性的事业,这意味着教学应从一个知识传递的简单操作性活动转变为探索知识有效传递方式的复杂学术性活动[3]。作为一项学术性活动,教学活动同科学研究一样,也是一种探究式的活动,教师不仅应学习有效传递知识的技能,同时还必然会涉及到对所传授学科知识的探究方面。从传授知识和创新知识这两个角度,都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广博的学科专业知识,在此基础上,教师才能游刃有余地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引领学生掌握探索未知领域的能力,这是教师达到有效教学的前提条件。
4合理选择、组织教学内容,着重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
布鲁纳认为,“学习任何学科,主要是使学生掌握这一学科的基本结构”,即组成该学科的“基本原理、基础公理和某些具有普遍性的主题”[4]。随着医学检验的快速发展,临床实验室所开设的项目越来越多,实验诊断学的教学内容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面对着如此繁多的教学内容,要在通常20学时左右的有限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活动时限里掌握这门学科的全部知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必须将教学的重点从教授琐碎而庞杂的学科知识转向“教授学科的基本原理、基础公理和普遍性的主题”[4]。为此,在这门课程的讲授过程中,除了本课程教学大纲需要熟练掌握的重要知识点以外,尝试着更侧重于讲授各种实验室检查结果在临床中的应用原则、范围和评价,以及如何利用循证检验医学的理论选择合适的实验室检查项目,如何将实验室结果应用于患者的疾病诊断、鉴别诊断、疗效监测、预后判断或健康评估等方面。目的是希望能将这些具有统领作用和迁移性质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以便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该学科的具有普适意义的知识,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促进其临床思维能力的逐步培养。
5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传统的教学方法通常是基于课堂教学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虽然能将系统化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等教学内容循序渐进地教授给学生,对教学环境的要求比较低,学生能完整地、系统地学习知识。但在这种单向的信息传输方式运行的过程中,学生往往处于消极、被动的信息接收状态,其积极的学习情感得不到体验和表现,意志品质得不到体现和拓展,学习的主动性常常被忽视,甚至被压抑。尤其对于学习动机不足、基础较差的学生容易导致低效教学。按照有效教学的理论,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应实施有效的教学方法。鲍里奇在《有效教学方法》一书中阐述,他认为影响有效教学至关重要的是教师清晰授课、多元化教学、任务导向、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和确保学生成功率[5]。案例教学法是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具体的、特殊性的实际案例进行讨论分析的一种教学方法,该教学法通常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运用具体的案例营造一个包含所需传授内容在内的具体教育情景,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促使学生在具体的案例中进行积极思考、探索,以达到对相关内容认知的目的。案例教学法具有能促进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特性,适合于在实验诊断学这种从基础医学向临床医学过渡的桥梁课程中进行实施。因此,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开展案例教学,实现多元化教学方法的联合应用,无疑是提高实验诊断学教学效果的有益尝试。依托首都医科大学校长基金项目的支持,我们在前几轮教育教学改革中积累有足够的案例库,从中选取典型案例,包括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肌梗死、肾病综合征、病毒性肝炎等案例,以课后作业的形式,分发给学生;同时将学生按学习情况不同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并要求其建立一定的QQ群或微信圈。各学习小组分别在课余时间查阅文献、浏览专业网站、调研临床检验科的情况,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合作、共同讨论学习,完成案例相关问题的解答,并提交案例总结报告。最后教师在课上对其总结报告进行精讲评价、打分,以此作为小组成员平时成绩的一部分。这种教学法的应用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对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有重要的作用[6],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提高,同时,在问题设立时因为选择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可以有目的、有意识地利用一系列问题的提出训练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以达到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一最终目标。
6尊重学生,建立有效教学导向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