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4 15:03:44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小学三年级教学,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学生知识能力学习习惯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能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有一定的色彩基础,对美术也有着浓厚的兴趣,但还缺乏想象力和创造精神。
教学目的任务:
1、欣赏优秀美术作品,能对自己喜爱的作品进行简单的评价。
2、通过启发联想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
3、学习简单立体物的表现方法,学习色彩表现方法,进行和自己生活切近的设计与制作。
4、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发学生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欲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发学生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欲望。
教学难点:通过启发联想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
个人教研专题:
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习习惯意识的培养。
完成任务的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进一步领会课标精神,制定切实可行的的教学计划。
2、做好课前的各项准备活动。
3、拓展教学思路,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以求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课时安排:
第一周:原色和间色
第二周:画汗衫
第三周:粉印版画 生活用品
第四周:厨房 家务活
第五周:水墨游戏
第六周:青花盘
第七周:我设计的建筑(一、二)
第八周:二方连续
第九周:有趣的昆虫(一、二)
第十周:动物朋友(一、二)
第十一周:我和动物朋友
第十二周:亲昵
第十三周:动物面具
第十四周:画脸
第十五周:看戏
第十六周:吸引人的学校活动
第十七周:会转的玩具
第十八周:泥板雕刻
第一阶段:向上跳起,两腿绷直
在前几次的教学过程中,发现看似简单挺身跳,学生练习时,两脚总是伸不直,向上跳起后在空中两脚向后踢。而单纯直腿跳练习,学生会觉得枯燥乏味,跳十几次下来,就不想跳了,开始喊累,所以第一阶段安排了几个小游戏让学生体验直腿跳:1、利用短绳,让学生两脚踩住短绳两手将绳子拉直向上挑起。2、双手叉腰模仿弹簧跳,加上教师语言引导,向上挑起时脚并拢伸直,脚尖绷直,像一个小弹簧一样。3、设置一定高度的台阶,根据已学的动作,向上跳起自然落地缓冲。在游戏环节中,我还设计了不同方式的跳,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如:短绳跳中原地跳比多、追逐跳,弹簧跳中比高,台阶可设置不同的高度进行过关跳,比比谁先过关跳过最高的台阶。
第二阶段:手臂展开,挺身向前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学过立定跳远动作,对于跳的摆臂动作已经不陌生,但是挺身跳至最高点时两手成“V”字形,要求手臂伸直并且空中略有停顿有一定难度。原因是学生跳的力度不够,腾空时间短;空中停顿时,心理害怕,眼睛一直看着地面。在这个阶段,首先原地练习摆臂成“V”字挺身动作,让学生大致有挺身动作的概念,然后给学生定一个远方的点,要求在跳的时候双眼看着前面反复练习,并加上第一阶段的不同高度的台阶跳,给学生有一个练习的目标,增加学生的练习兴趣。
第三阶段:分层教学,互帮互助
为了能进一步激发优秀学生的学习兴趣,设置了三个不同高度的台阶,进行晋级赛,从最低的高度考试晋级,要求向上挑起时,空中略有停顿并做到脚并拢伸直,脚尖绷直,两手经前向上摆动成“V”字形展体挺身,晋升通过最高台阶可升级为小老师,去帮助班级里的困难生。通过互帮互助,发现小老师们更加自信了,同时也提高了对体育课的兴趣。
第四阶段:结合游戏,重返天真
【关键词】兴趣 积累 表达
一、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新课标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小学三年级的作文是习作,既不是成人的写作,更不是文学创作,而是一种书面表达的练习。只要求小学生“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贯彻这种精神,我教育学生从现实取材,说真话,写实事,做一个诚实的人。因此,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与自信心,这是教师指导学生起步作文第一个要关注的目标。
为什么在二年级让学生写一段话他们人人都能写出来,而到了三年级大多数学生却有畏难心理呢?究其原因,不外乎是作文的要求太多,既要求过程具体、语言生动,又要求结构完整,这些要求使学生对作文望而却步,从而变得不敢写,也不知道怎么写了。怎样让学生由被动做转变为“我要写,我想写”呢?我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排难激趣 通过情境的创设,激起学生急于表达的情感,让学生有感而发,觉得习作是自己的需要,而不是被动而写。注意引导学生理清习作含义,排除学生对作文的畏难心理,告诉学生写作就像我们平时朗读课文、学习生字那样平常,取材于实实在在的生活,写身边的人和事。在创设情境时,可以根据写作内容,让学生说说、演演、看看,猜谜语、讲故事等,让学生设身处地感受,再把这种感受记录下来。比如利用儿童的好奇心,大胆地将一些新奇有趣的小实验、好玩的贴鼻子、成语接力赛等游戏引入作文教学中,学生玩得开心,印象颇为深刻,写的时候也会有话可写。
2.破除作文教学中的“清规戒律” 在作文教学中要顺应孩子的兴趣和爱好,让他们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写他们喜欢写的文章,而不是不断地规范他们的写作行为,用一种标准去统一孩子无比丰富的感受和想象,用分数去惩罚孩子的幼稚和天真,其结果往往是不自觉抹杀了他们的写作个性。孩子为了让自己的文章“立意正确”,他们学会了编故事;为了使自己的文章显得有文采,学会了做裁缝,东拼西凑。作文课上,孩子要揣摩的不是自己想写什么,而是写什么才能得到好评,获高分。因此,我们要想让孩子敢于吐露真言,就要淡化作文教学中的一些“清规戒律”,给学生一个自由书写的空间。告诉孩子:作文不是什么神秘的事,就是写你想说的、想告诉别人的话。日子久了,学生就会变成一个关注生活的人,一个有思想的人,一个喜欢抒怀的人。
3.循序渐进地进行习作指导 二年级还是写话训练,到了三年级突然提出过高要求,就会让学生感到为难,对习作失去信心与兴趣。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与二年级说话、写话教学相衔接,由口头语言转向书面语言,由写几句话到写几段话,在学生想写、乐写并敢写的情况下,慢慢提高习作要求,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不断提高习作水平。
4.注重习作评价 批改学生的习作,作文评语是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应把鼓励当作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催化剂。要坚持鼓励原则,应尽量用鼓励式、商量式、谈心式、启发式语气,使学生读后,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信任和期望。从老师对一个词、一个句的肯定与表扬,激发兴趣。对学生写得较好的文章加以赞赏,并介绍给同学们,贴在作文栏展览,让学生的好作文得以较广的传播,这也会成为学生写作的动力。
二、做有心人,注重知识积累
学生的生活都比较丰富,可他们总认为生活中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实在没什么好写的,缺乏写作素材,这是积累欠缺的原因,要引导学生做有心人,注意积累和丰富自己的习作素材。一要靠平时的观察,二是坚持课外阅读积累。鼓励学生多观察,记下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这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要求学生注意留心各种自己认为有意义的材料,自己做的,看到的,听到的;现实生活中的,电视上的,书报上的;家里的,学校的,社会上的;正面的,反面的……都可以。用一个小本子,记下该事情的梗概,每人每周至少记下一个材料,多的更好。这样学生就收集了许多真实的材料,并利用少量的时间展示他们记下的观察日记。有了丰厚的生活积累,学生习作将如溪水般自然流畅。
三、架设说写的桥梁,让学生学会表达
三年级学生作文时,有很多孩子会说,可是让他写那就是“茶壶里煮饺子”了,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架设说写的桥梁,让学生学会表达。
怎样让学生能把说的写下来,让他们学会表达呢?一是教材中的许多课文就是学生习作的典范,因此我们可以抓住教材,以读促写。如《秋天的雨》中第二自然段教师抓住作者是怎样围绕一句话把这段写具体的开展教学,指导学生体会写;二是还可以鼓励学生把课内外积累的好词佳句加以模仿运用,并且对某些学生能在模仿中推陈出新给予大力赞赏。三是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作文题目为学生提供大量词语,供学生选用。
关键词:小学三年级;语文课堂;创新教学;有效方法
小学三年级是学生认知能力初步形成的阶段,应该对学生识字能力的培养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教育过程中,好的教学方法具有增强学生识字能力、逐步促进学生思维的健康发展等作用。
一、小学三年级语文创新的意义
课堂是最能体现出时代意义的地点之一,而课堂教学要想与时俱进,就要把创新融入课堂里。“创新”作为一个永远不老的话题,是概念化的过程,它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主要特征。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创新是必不可少的力量,它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让学生发散思维,使课堂充满想象的空间。所以,对于小学三年级语文的识字课堂来说,创新教学是很好的归属。
二、小学三年级语文创新的具体方法
首先,教师在进行学生识字能力训练的时候,要把教材合理利用起来。虽然教材不会自己说话,但是教师可以把它要表达的思想描述给学生听。特别是语文,它是一个国家母语学习的载体,承担着历史的重任,对于创新的要求也就更高了。语文教材应与时俱进,用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来传达思想,让学生乐于学习。如果语文教材落后又枯燥,书本上的东西用不到实际生活中,会影响学生对母语的兴趣,这样不断地恶性循环,最终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
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自己的教学语言也需要创新。比如,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心理出发,发挥体态语对学生的强烈感染作用。当教师想要缩短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就可以借助微笑来增加亲师感;需要鼓励学生时,可以通过轻抚头部的方式;面对犯错的学生,可以通过眼神或手势加以暗示。
最后,学生学习方法也要有所创新。由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又是建立在不断实践并总结经验之上,再加上小学生对知识的渴望程度比较高,这都要求教师在平时课堂训练中引导学生养成适合自己的学习习惯,并帮助学生高效学习。
总之,汉语作为一门艺术,它的魅力是无穷的。小学语文老师要想使语言的魅力充分发挥出来,不仅要对规范化语言加以掌握,还要注重教学的激励性和趣味性,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在语言教育的陪伴下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三年级 语文 教学
小学三年级的语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如何上好一堂语文课,使学生在课堂后能够有更多的收益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了一些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广大小学语文教师一起探讨。
一、造成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中明显落差的原因
1.从学校领导方面来看。过去强调抓两头带中间,认为低年级是“基础”要加强,高年级是“关键”应把好质量关,三年级则无所谓,可以“慢慢来”,因而对三年级的教学工作抓得不够。
2.从教师力量配备来看。由于领导上存在上述思想,有经验的教师被安排到基础班、毕业班去了,三年级教师则新手多,教学有困难的多,力量相对薄弱。
3.从学生心理特征来看。三年级处于儿童期向少年期的发展时期,学生心理特征有明显变化。他们不象低年级儿童那样听话,专心学习,表现得比较好动贪玩,注意力易分散,但他们的求知欲在增强,抽象思维逐步发展。而教师往往不注意三年级学生的这些特点,不仅思想教育跟不上,教学方法也不能适应变化了的情况,要么照套低年级的老教法,学生感到厌烦,要么硬搬高年级那一套,学生感到玄乎,教学效果不好。
二、针对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落差的一些策略
首先,学校领导和教师都要扭转过去只注意抓两头而忽视中间年级的思想。做到低、中、高年级一起抓,骨干教师合理配备。并力求相对稳定,师资条件较好的学校,可实行教学小循环或大循环。三年级的语文教研组要积极开展教研活动。从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分学期、分阶段提出教研任务。逐个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校领导要经常深入三年级教学第一线,亲自听课或任课,总结经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其次,要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注意改进教学方法。三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淘气贪玩,上课注意力不易集中,求知欲强,善思好问。教师要根据这些特点,一方面加强政治思想工作,教育他们守纪律,爱学习,为建设四化学好文化;另一方面,要爱护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既不能象教一二年级那样,降低教学要求,也不能搬用高年级的教学方法,跳跃太大。要防止教师包办代替,想方设法为学生独立思考创造条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第三,要明确教学任务,切实搞好三年级语文教学的过渡。
1.由识字教学过渡到阅读教学。一、二年级识字是重点,三年级虽也有识字的任务,但重点已转到阅读上。语文教材取消了集中识字和给独立阅读课文全部注音的形式。因此,识字主要以学生自学为主,通过预习课文和查字典,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识字教学与词句教学结合,在阅读教学中完成。阅读教学在三年级既是重点,又是新课题。提高阅读能力,一是要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学习普通话,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借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使学生能复述课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二是要抓好句段的教学。大纲规定,三年级要“学习给课文分段,说出每段的段落大意,并练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方法上可先教学生学会记叙文一般的(老三段)分段法,再教他们学习根据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故事情节来划分段落,并指导学生抓住段落中的重点词句,概括段落大意和课文主要内容。句段教学抓好了犷学生初具分析、概括能力,就为高年级学习语文打下了良好基础。
2.由一类课文教学过渡到三种不同类型课文的教学。对三年级三种不同类型课文,应有不同的教学要求。一类课文是重点课文要着力教好,以“扶”为主,为学生学、三类课文作好示范。二类课文要指导好学生阅读,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以必要辅导,使之读懂读通。三类课文要慢慢放手让学生阅读,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讲读、半独立阅读、独立阅读三类课文的教学关键是改进教学方法,一是不要以讲代读,要以读为主,讲读结合,二是要紧扣字词句篇进行教学,注意防止和克服仍以识字为重点和架空分析这两种偏向。此外,还要根据三年级学生求知欲旺、记忆力强的特点,加强课外阅读指导,扩大知识面,让学生多读多背一些名篇,使之终身受益。
三、笔者将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提出具体的教学方法
1.课堂导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笔者以人教版新课标小学三年级的《灰雀》一课为例进行说明,三年级的学生正处在一个天真无邪、活泼好动的年龄,抓住了学生的这一特点,这一课的导入就简单了,首先给学生介绍灰雀是一种什么鸟类。三年级的学生,对于新奇的小动物都有着不可抗拒的好奇心,由介绍灰雀导入新课,能够使学生在好奇心的促使下积极、认真地学习。
通过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在课堂的导入部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为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
2.启发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俗语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其学会学习的方法、技巧,能够使其终生受益。在三年级的语文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生字,利用好字典、词典等工具书,自己查不认识的生字生词。其次,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租住讨论,给他们创造一个宽松的小天地,让他们自主发表见解、相互探讨切磋。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注重的是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切忌将课堂的主动权全部揽在自己身上,要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利用好教学课堂。
关键词: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微课案例
在科技日益发展的浪潮中,信息技术逐渐影响着社会大众的生活、工作。在进入信息时代后,如何高效处理一系列数据、信息已成为亟须解决的重大课题。为此,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信息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日渐显现,需要充分发挥微课的作用,构建高效课堂,提高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教学效率与质量,确保一系列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一、微课概述
微课属于精短视频,是指教师围绕教学重点、难点、疑点,以视频的核心形式准确记录某一知识点,详细讲解全过程。通常情况下,视频播放时间在5~10分钟。也就是说时间短是微课的显著特征,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特征等,能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同时,微课内容单一,教师以某一知识点、技能目标等为基点进行详细的讲解,学生可以反复观看这些视频,准确理解新的知识点,完善已有的知识结构体系。微课资源容量并不大,师生可以不受时空限制,随时随地观看,甚至可以下载观看,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其逐渐对信息技术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此外,在微课作用下,课堂教学环节得以优化,能进一步延伸、补充课堂教学,确保教学任务的高质量完成。
二、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课应用实践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爱玩、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他们的好奇心、探索欲极强,对信息技术课程充满了好奇。该课程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教师不能一味地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否则将会使他们产生厌学情绪,导致课堂教学活动无法顺利开展。在小学三年级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围绕章节内容,全方位分析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等,科学设计、制作并使用微课。以“认识键盘”为例,学生可以根据微课所提供的步骤自行操作,完成教师在微课中设置的作业。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只需要扮演好协作者、引导者等角色,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重点讲解教学重点、难点,适当点拨学生,有效解决学生心中的疑问,准确把握新的知识点,使其能够在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学习理论知识,确保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此外,在微课作用下,教师得以解放,而学生也置身在一种自主学习的氛围中,有利于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更好地践行素质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
2.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平台,提供个性化学习手段
微课是一种针对性特别强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围绕信息技术课程特征,优化利用微课优势,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研究的重要平台,充分显现学生在整个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提高他们自主学习能力。以“文件与文件夹操作”为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打开资料包中的微课自主学习相关知识———都是一些关于“文件与文件夹操作”的方法。学生需要一一观看这些视频,还要亲自进行操作,如果存在问题,需要再次观看对应的视频,重新操作,直到准确掌握新知识点为止,完成学习单上的任务。这样可以增加师生、生生的互动,促使班级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进步,为实现教学目标做好铺垫。对于发放任务单形式来说,体现了任务驱动理念,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全身心投入到探究学习中。需要注意的是:在设置任务的时候,教师要坚持“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的原则,设置的任务要有坡度,要符合班级中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特点,促使他们都能提高,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逐渐对信息技术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此外,还要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手段。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优化利用多项功能,比如,快进、暂停,观看相关的视频片段,自主操作,自主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初识‘画图’软件”为例,在学习相关章节内容后,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掌握情况,边看边画,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总而言之,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微课的应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提高他们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在微课作用下,教师要全方位分析小学三年级学生各方面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优化课堂教学形式,不断拓展学生学习空间,提高他们自主学习能力,把所学的理论知识灵活应用到实践中,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技能,以此促进他们德、智、体等全面发展,为进入更高阶段的学习做好铺垫。
作者:姜辉 单位:吉林省长春市德惠市同太乡和平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关键词:学生心理;自由与约束;试错
一、了解学生心理状态
小学阶段低年级的学生,自我意识普遍不强。主要是因为人生阅历有限,思维也比较简单,也许孩子们还并不懂什么是自我意识。当然,也存在一部分学生非常有主见,很有自己的做事风格,这里指的是比较普遍的学生,不太注意自己的言行,也没有独立、认真思考的过程。但是随着学生的逐渐成长,会越发注意自己的行为,关注自己的内心想法,甚至有主见到认为自己可以独立于家庭、脱离父母等。所以教师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掌握好学生的心理状态,从而为学生解决出现的心理问题。那么,老师应该如何了解或者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来获取学生的心理状况呢?可以通过如下两种方法。首先,心理测试。这也是如今非常流行与常见的方法。学校热衷于为学生做心理测试,一方面是由于如今的学生压力越发的重,容易出现较多的心理问题;另一方面就是心理测试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出学生测试时的心理状态。学校也正是通过这种测试来获取关于学生心理状态的信息,从而为学生做心理辅导等。这也是教师了解学生心理的重要途径。如今网络上有很多测试学生心理的量表,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测试,及时向教师反映自己的心理状况,从而与老师共同努力,使自己获得身心的健康。其次,多观察。小学阶段的教师与学生接触的机会非常多,老师可以通过在课上观察学生的听课情况,也可以在平时观察学生的写作业情况,还可以观察学生群体之间的融洽程度等等。因为小学生出现了问题通常都会很明显地表现在情绪上、言行中,为了有效管理,更是为了孩子的健康,老师要多加留意。同时,教师也应该逐步提高自身素质,平时利用课余时间学习一点心理学知识,一方面可以提升自身素质和知识水平;另一方面也可以更有针对性地留意学生的状态,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加专业的心理辅导教育。
二、自由与约束并重
众所周知,小学三年级时会有一部分学生进入叛逆期。此时,学生年龄一般在12~14岁左右,对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也阅读过一定的书籍,同时开始对世界、对人生进行思考,也逐步感受到现实与理想的差距,因此会产生厌学、烦躁、自大的情绪。从孩子发展的整个阶段来看,这种情况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教师也应该摆正心态,积极应对,而不能消极抵触。实际上,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就是学生不断认识世界、不断构建自己思维的过程,但是在认识世界的时候,却发现要去适应一定的规章制度,要受到很多的约束。而孩子生性喜欢自由,如今的孩子也比较缺少父母的约束,所以对规则非常抵触,甚至采取对抗的态度,这样到最后,受到伤害的还是学生自己。那么,老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既要给学生自由,又要约束学生的言行。首先,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学生有发展自我爱好的需求,那就鼓励学生去做,不仅要去做,还要激励学生做好,做出成绩。对于孩子自己正确的选择,尽量不要随意打压,不要挫伤孩子难得的积极性。同时,也要逐步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对于原则性的内容一定要严格约束,比如绝对不能做违法的事等。正所谓“纪律是个圈,自由在里面”,存在绝对自由的社会目前还不可能存在,当人们的道德修养、法律素质达到极高的程度,也许将来会有绝对的自由。但是在如今的经济基础之下,自由和约束是相互依存的,二者断然不可分离。
三、鼓励学生试错
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总是会犯错,这本无可厚非。至少到目前为止,成年人尚且无完人,更不要说心智还未成熟的小学阶段的学生。人总会犯错误,这是一个确定的事实,但是似乎很多人都没有认清这个事实。因为如今的家长、老师对于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甚至一部分家长似乎无法容忍孩子的不完美,然而这只会徒增学生的负担与心理压力。我们要鼓励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但是不要去苛责学生的错误,也不要总是秉持“唯经验论”的思维,觉得自己可以为学生包办一切,从而生怕孩子犯错误。其实老师和家长都经历过学生时代,也都明白会出现的问题,所以希望自己的孩子或学生不再犯下自己犯的错误,从而为学生提前把道路铺好。然而这样会使学生丧失主动性与创新能力。学生少犯错误固然是老师和家长期盼的,但学生的水平存在差异,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有出众的能力或智力从而可以避免出现错误。所以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勇于尝试,这种尝试并不包含有害的尝试,而是可以使学生印象深刻并记住错误的尝试,这样要比告诉学生不要犯这样的错误效果要更好。
总而言之,小学三年级阶段的学生处在比较叛逆的特殊阶段,老师应该积极应对,观察学生的言行,把握学生的心理,为学生做好心理辅导。同时,也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并且不断培养学生的规矩意识。最后,还要鼓励学生去勇敢尝试,勇敢地犯错误,从而获得经验的增加与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作文教学 情景创设 激发兴趣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对于小学三年级的作文教学更要如此,三年级正是学生作文的起步阶段,因此,我们只有充分调动学生表达欲望,挖掘写作潜能,才能使学生乐意接受作文并从中获得乐趣,通过作文懂得做人的道理,丰富人生的各种体验。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通过情景创设,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实现作文育人目的。对此,我进行了一些有益地探索:
首先,为什么要进行情景创设?一是情景创设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儿童有他们自己的世界,作文训练就是要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儿童的作文动机是直接推动他们作文的内部动因,而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好奇心、求知欲、认识兴趣。因此,作文教学强调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趣,让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中“有感而发”,从而让他们尽情描绘所见、所闻、所感、所为。三年级第一堂作文课,让学生写一写自己,我创设了如下情境:教师以亲切、平等的态度,向学生客观地介绍评价自己,这一下子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然后问:“你愿意交我这样一个朋友吗?”“请你向朋友介绍介绍你自己,好吗?”教师以和蔼、坦诚的态度使学生有了亲近感,产生了倾诉的欲望,都跃跃欲试,兴趣盎然。介绍自己时,课堂气氛热烈,学生心情愉悦,完全沉浸在所要表达的内容上。平时所见到的对作文的恐惧心理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了。一堂课下来,全班学生都完成了“写自己”的任务,许多学生都写出了自己的特点。“交朋友”这一特定的情景设计是基于对学生主体性的认识,而兴趣的调动在于学生对教师的认同感; 二是情景创设能达到育人的目的。学生学作文的过程也是学做人的过程,教师通过创设情景,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渗透。如:教学生写日记时,我让他们写学校“尊师卡”制作、展览活动,教师拿出一张现场拍摄的照片,照片上,一位老师正辅导一个学生做作业。教师指着照片问大家,照片上的人在干什么?此时,他们会想些什么?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虽然,教师没有说教一句,但是,通过照片,通过问题,“尊敬师长”这一主题随风潜入人的心灵。
其次,情景创设该采用哪些方法?
(1)借物“煽情”。情景有时体现在意境中,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播放录象或音乐,展示某种生活画面,再现某种生活场景,营造某种氛围,煽动某种情感,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其中。写作时有了感受,有了情绪,思想不在游离于作文内容之外。以境促情,以境悟情,情动于衷。
(2)表演融情。把抽象的文字化为有形的语言、动作、表情、音响综合的表演,这是创设情景常用的方法。通过生动的表演,让写作者沉浸于情节之中,幻想自己成为故事的主角,体验角色的情感。
(3)课外激情。为学生提供写作材料,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素材,这是写作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这一环节激起写作的热情。我们曾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到社会福利院走访刚搬入新居的老人们,耳闻目睹周围的变化,深切地感受到生活越来越美,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感受,学生的调查报告也是有感而发。如教学按方位顺序写一段话时,教师把学生带到附近的社区,看树、看花,亲眼所见人们在社区里休息、锻炼的情景,让学生真正爱上这里,把情感化为文字。
那么,怎样进行情景创设呢?创设情景的最终目标是服务于学生的写作,服务于教师的教学。其最终的体现是学生情感的激发、兴趣的培养,创设过程贯穿于整个作文教学的过程中。
(1)把握目标,这是情景创设的准备阶段。按语文教学大纲规定,各年级作文教学有总的目标要求,但在具体的训练过程中,侧重点有所不同,教师教学前必须抓住训练的重点,明确每次训练的目标,围绕目标设计教学环节。环节的设计就包含了情境的构思。它是师生双边的活动。例如:写《心爱的文具》一文,教师要充分从“心爱”两字上去做文章,诱发学生留存在记忆中的对文具的美好感情。这时,学生的选择不是随意性的,而是带着强烈的情感体验。有了这样的前奏,后面的情境创设就能水到渠成。
(2)构思作文,这是情景创设的实施阶段。中年级作文教学的作前指导,或者指导感知,或者理清顺序,或者组织材料。其中,指导感知所占的比例最大。在感知过程中,观察和体验相结合,作文才能做到有形有情,形情兼备。教师就要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在观察时设情境,在情境中深入体验。作前指导就是要实现这两者的统一,这是情境创设的实施过程。
(3)成文过程是情景创设的延伸、补充阶段。当情境创设完成了激发写作兴趣和学生的情感的任务后,并没有结束使命,学生在作文过程中始终受到情境的激励。它甚至是连贯思维、通顺语句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教学看图作文《马虎的华华》时,华华和阿姨的对话让学生来表演,学生把平时同学之间的交流都迁移到这里,边说边加上了手势,眼前的同学就是华华,图中的华华就是生活中的同学。当学生在写作时,脑海里就会浮现出表演的情节,耳边就会响起刚才的对话,思维一贯到底,作文自然一气呵成。作前指导时所创设的情景在这里得到延伸、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