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4 15:03:29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早期文学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和谐氛围;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2.0文献标识码:C
一、为学生着想
为学生着想,实际上就是要求教师将自己的身份与学生对调,把自己想象成课堂中的学生,从他们思考问题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这样才能设计出更好的教学目标,才能营造更好的教学氛围。比如,教师在讲授《少年闰土》一文时,学生可能对一些农村场景不熟悉,无法感受作者所营造的那种欢快的气氛,对作者向往有一天能到瓜田去的美好憧憬自然无法产生深刻认识。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把他们带到那种“稻花香里说丰年”的美好中去,可以想办法组织一次郊游,带着学生到农村去看,这样课文中所描述的美好场景就很容易进入学生的内心,学生自然也就理解了农村的纯朴、自然,以及文中“我”这样的城市少年为什么对农村生活如此向往,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新课标要求教师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完成这一目标和要求,对广大老师来说,首先要做的就是放下身段,做好“学生”。只有先与学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觉得老师不错,觉得这门课有意思,才会进行关注,也才会付出精力和时间去学好它,这也就达成了教学目标。师生之间应该是一种平等的、合作的关系,彼此尊重、合作信赖。只有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快地进入自己的角色,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才能焕发独特的魅力。
二、肯定学生的想法
如果把学生比作驰骋千里的良驹,那教师就是善于发现和识别良马的伯乐。其实无论是谁,不管是在课堂上表现好的还是差的,都希望自己能得到别人的肯定,被赏识是每一个人所想要得到的。清代学者颜元曾说过:“数子一过,不如奖子一长。”就是讲了赞扬对学生所产生的激励作用。教师不应吝啬自己的奖励,但是也不能无限地夸学生,奖励也应适度。在肯定学生想法的同时还应指出其不足,这样做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思考,从而在分析和考虑问题时更全面。在课堂上,无论是同学们的掌声,还是老师的一句赞扬,还是得到的一件小小的奖品,这些在学生心中的地位都是至高无上的,都是荣誉的象征,都是学生走向成功、走向胜利的动力。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扮演倾听者的角色,听每个学生的想法,让每个学生尽情说出自己对课堂问题的看法。语文教学不像数学、物理等答案是固定的,语文是灵活的,没有固定的答案,所以小学语文教学就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去思索问题,得出自己的答案。
三、以优雅的态度吸引学生
教师给自己的定位是教育工作者,平时着装时应注意整洁,既要时尚端庄,与时代接轨,也要搭配得当,这样才能让人觉得可亲可敬。既要注意自己的外在形象,也要注意自己的内在修养,腹有诗书气自华,在课堂上用无形的文化魅力,吸引学生,引导学生,将学生带入美的人文的殿堂。对多种教学方式加以灵活运用,可以轻唱浅吟,也可以激情朗诵,可以组织课堂小组活动,也可以以自己为主导来开展教学。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是将学生引入其中,所以说小学语文教学是引导学生走入生活、体验文字的一次文化审美旅行。例如,在讲《黄山》一文时,为了让学生真实地感受黄山的美景,教师可以寻找一些有关黄山的图片,再配上适当的背影音乐,制作成幻灯片,从而让学生真实、生动地感受黄山的美。运用多媒体技术讲课,不仅可以感染学生,更重要的是可以使课堂教学活动生动有趣,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喜欢语文学习,爱上语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应从学生的角度着想,把学生看作与自己平等的人,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时时给学生以肯定和奖励,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不打击学生,不挫伤学生学习探索的积极性,从而真正成为学生的代言人,真正使学生喜欢语文,乐于学好语文。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气氛
活跃的课堂气氛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真正做到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如何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呢?从课堂教学过程来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课堂教学开始时
上课开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唱唱歌,背背诗,这样,不仅让学生从课间的活动中进入学习状态,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的学习作好铺垫。如果是借班上课,可以和学生课前谈话,如问学生“你贵姓”“老师想和你做朋友”“你吃过饭了吗?”等一些轻松活泼的话题,这样便能在极短时间内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为新授课作情感铺垫。
二、动手操作调动课堂气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儿童多动手操作会促进智力的发展。从脑的结构看,人的大脑皮层的各种感觉和运动部位中,管手的部位所占面积很大,所以手的运动能使大脑的很大区域得到训练。动手操作的过程,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参与,手脑结合。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动作,动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发展的起点,激发了学生对操作活动的兴趣。动手操作建立学生的表象思维,是学生的直观学习,把书本内容生动化,让语文学习更加形象,课堂学习气氛不再是讲和听的形式。比如,学生在课外进行剪报活动,把用到的知识、语句剪下来,增加了记忆,将学习变成了一种布满情趣的活动课。
三、以微笑的方式授课,塑造教师亲切可感的外在形象
在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中,充满微笑地去授课,这是一种简单易行,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当然,这种微笑是发自内心的,是对学生的一种关爱,是一种与学生心理上的交流,而非一种矫揉造作、虚假的表情。学生在洋溢着微笑的课堂中,会感到教师的可亲可敬。现在有些教师在授课时,总是板着面孔,处处想着在学生中树立威严感,这就在无形中就扼杀学生对你的亲切感。那样的话,试问,学生还愿意和你交流问题吗?其实,教师的威严不是建立在严厉的表情基础上的,而是来自于你的学问和修养。微笑着面对学生,其实是一种自信,一种认为自己的魅力可以征服学生的自信。而板起面孔去说教,往往是因为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征服学生,而运用一种外来的压力去迫使学生去做,我想,这有时似乎会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往往不能持久。因此,语文教师要想使学生在一种欢悦、畅快的课堂气氛中去追求知识,那就要首先自己充满这种情绪,用自己欢悦的情绪去感染学生。
四、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情趣和学习的兴趣
多媒体教学已成为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和要素。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形式和教学方式变得灵活多样,彻底改变了过去单凋死板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多媒体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环节有机结合,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例如,教学《黄山》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真实地感受黄山的美景。教师可以寻找一些黄山的图片,再配上适合的背影音乐,制作成幻灯片,从而让学生真实、生动地感受黄山的美。通过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感染学生,更重要的是可以使课堂教学活动生动有趣,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喜欢语文学习,爱上语文,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生情趣和学习兴趣。
五、创设悬念引发课堂气氛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不愿活跃课堂气氛,也不知怎样活跃课堂气氛,惟恐一发而不可收,形成了灌输式的教育,学生在听话的听教师讲课,整节课下来,教师讲得多,学生说得少。课堂上教师在唱独角戏,下面的学生静如一潭死水,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沉闷,导致了教与学被割裂开,处于对立面,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师必须改变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建立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带有挑战意味的,悬念式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课堂气氛活泼起来。学生在悬念下产生认知矛盾,对疑问有了探究的欲望,自觉地去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让学生大胆发言,组织讨论学习,课堂气氛活跃,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灵感的火花。
六、要提高教师本身的教学艺术
教学艺术是教师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方法、技巧和创造能力的综合表现,它主要表现在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在影响语文课堂气氛的诸因素中,教师的教学艺术是一个重要因素,教师首先应从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放手,应积极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同时,教师要善于用自己的态度、语言和技巧创设一种宽松、和谐和进取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此时,教师也不需担心教学效果如何。
在语文教学活动,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好学上进、互助互爱的集体气氛。创设课堂气氛的方式、途径多种多样,教师要结合语文学科特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等因素,灵活地采取适合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
参考文献:
[1] 王洛倩.创设良好的英语氛围,提高学习兴趣[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02)
[2] 颜移秧.职专思想政治课新课导入浅析[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06)
[3] 钱霞.注意各个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中国校外教育,2009,(05)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气氛
在教学中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达到高效课堂。所以,老师在教学中,要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老师起到引导的作用,多方面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兴趣,我们要转变角色,把自己变成组织者,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但是,怎么去营造这种氛围?我觉得要从以下几方面谈起。
一、课堂教学开始时
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在上课之前,老师可以先去教学和学生互动,比如和学生在一起唱歌,谈话等等,这样,学生在课件就能处于放松状态,也尽快的进入学习状态,课堂气氛就活跃起来,为老师上课做了好的铺垫,所以,老师课前给学生交流,谈一下比较轻松愉快的话题,那么就无形中拉近了和学生的关系,学生喜欢老师,自然上课就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利用学生的实践活动调动课堂气氛
儿童都具有好动的天性,运动对儿童的智力发展是有很大帮助的,我们知道,儿童智慧的提高一部分来自于手指的运动,常用左手活动的儿童比较聪明,是和左手时常运动分不开的。从我们脑的分布结构来看,一个人的大脑皮层的感觉和运动部位中,手臂的运动是非常关键的,所以,教师要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多动手锻炼,通过动手的锻炼来引起儿童脑部的锻炼,提高学生脑细胞的活跃性和思维性。
另外,在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和动作是有联系的,多动手操作是发展智力的动力,会激发学生对操作活动的兴趣。动手操作建立学生的表象思维,会使学生得到直观学习和锻炼,把书本上的内容形象化、生动化,让语文学习更加丰富多彩,课堂学习改变了以前单纯的讲和听的形式。例如,为了使学平时多积累,可以让让学生在课外进行剪报活动,把平时用到的知识、语句剪下来,增强记忆,将学习变成了一种布满情趣的活动课。
三、用我们的微笑,塑造教师亲切可感的外在形象
在课堂教学中,要想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老师可以通过微笑去面对学生,这是最简单可行的一种办法。不过,这种微笑不是流于形式,而是从内心中发出来的,学生能感受到这种微笑是一种鼓励,是一种关心,是一种交流。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很容易感受到老师的亲切感,但是,有的老师上课总是没有一点笑容,表现的刻板严肃,学生会感到很压抑,没有亲切感,这样,学生就不想和老师交流,学生也就没有兴趣去学习。其实老师上课面带微笑是一种自信和素质的体现,相反如果要是刻意的去说教,表面是征服了学生,但是给学生一种压力,这种效果不能持之以恒,所以,作为语文老师首先要给为学生创设一种愉快的课堂氛围,在这种氛围中让学生去学习知识,那么老师首先要有激情的去面对学生,用自己轻松愉快的情绪去感化学生的情绪。
四、运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新的教学模式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是很有必要的,在活动中,老师可以运用多媒体的直观性和形象性,让教学方式变得丰富多彩,灵活多样,多媒体的运用改变了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生动形象的教学模式,大大的提高了课堂效率。比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涉及到描写景物的文章时候,单纯老师讲解学生可能感受不好祖国的大好河山,但是,如果我们运用多媒体手段来教学,播放和景物有关的视频和图片,让学生身临其境的的感受到景物的美好,就会感染到学生,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多媒体教学,更重要的是能创设一种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使学生爱上语文课堂。
五、创设悬念引发课堂气氛
我们知道,有些老师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为了学生的分数,有部分老师不愿意活跃课堂氛围,所担心的是一旦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收不回心来,影响了教学,所以,就形成了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就是一味的听老师讲授,没有学生的活动,老师唱独角戏,学生说的少,学生就像一潭死水,没有活力和思想,就是接受老师讲的内容,课堂气氛很沉闷,没有生机。我们可想而知,这种教学效果会怎么样?所以,作为老师我们必须要尽快的转变观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课堂气氛充分的活跃起来。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疑问,在疑问和矛盾中让学生去探索,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大胆的说出自己的看法,在小组中积极探讨问题,让学生在谈论中产出共鸣。
六、老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教学艺术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的体现,在课堂氛围中,教学艺术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老师首先要积极的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鼓励学生大胆思考,积极探索,大胆质疑,老师要用自己语言和态度去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能活跃起来。
在语文课堂活动中,老师首先要营造一种和谐上进的氛围,创设课堂气氛的方式很多,老师要根据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运用合适的教学方式,营造融洽的课堂氛围,从而达到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 江平.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 倪文锦.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本文主要是从如何选择儿童阅读材料和怎样阅读更能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两个方面来进行探讨的。
一.儿童阅读材料的选择
1、涵盖简单的图画,主角鲜明,背景一目了然
由于6到9岁的儿童基本上还很好动,大量的字会让他们很轻易就走神,因此阅读书籍中简单的图画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图画的存在也让孩子们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文章内容,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再考虑到那时的儿童思想还没有成熟,所以主角应该是鲜明的,要让小朋友们一看见文章就明白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同时,就像孩子们世界本身就很简单一样,故事的背景也要简单易懂,一目了然。
2、情节简单,对话简洁,并且最好图书中有重复的语言和情节
根据此年龄段孩子的特点,现在他们的生活阅历还比较少,同时,要让他们常时间保持注意力集中是十分困难的,因此,此年龄段孩子们阅读的文章具有情节简单,对话简洁的特点。同时,由于注意力很难集中,因此,应该为他们选择有重复的语言和情节的书,可以加深他们对故事的影响,起到良好的记忆效果。
3、贴近生活,有一定的挑战性
次年龄段的小朋友的阅读书籍选择上,应该多找一些贴近生活的书。一方面可以让他们在阅读中对生活有一个小的认识,一方面也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有所帮助。同时,此年龄段的孩子大多数对生活都是只有一个模糊的印象,因此,阅读这类的书籍,对他们本身来说也是一件有挑战的事情。
4、充满童趣、情感积极
在图书选择上,我们应该选择充满童趣,书籍所反映的图书室积极向上的。让孩子们在阅读中不仅体会到阅读是快乐的,同时,阅读书籍应该要是能对他们有一个正确引导的。
5、启蒙孩子,帮助他们获得一些简单的道理
次年龄段的孩子,阅读还有一大目的就是,可以在阅读中逐渐的明白一些道理,可以在以后对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起到一定的帮助,在阅读中一些些小的道理全部汇总在一起就可以构成大智慧。因此选择好的阅读材料是十分重要的。
好的阅读材料对人的影响将会是一身的,不在于你在多少岁遇到了这种书,有可能,正是你你在很小时阅读的一本书就将会影响你的一身,成为你的信仰,追求。因此,结合以上特点,我认为适合此年龄段孩子阅读的书籍有:
[一年级推荐]《文字的奥秘(3册)》《阿罗系列(7册)》《猜猜我有多爱你》《爷爷一定有办法》《恐龙的温馨故事绘本(2册)》《小企鹅心灵成长故事(5册)》《“我在这儿”成长阅读丛书系列(9册)》《小猪唏哩呼噜》[二年级推荐]《比得兔的世界(5册)》《恩德童话绘本(7册)》《小淘气尼古拉的故事(5册)》《波普先生的企鹅》《了不起的狐狸爸爸》《没头脑和不高兴》《丁丁历险记(22册)》《巨眼丛书(10册)》[三年级推荐]《父与子全集》《晴天有时下猪绘本(6册)》《亲爱的汉修先生》《草原上的小木屋》《查理和巧克力工厂》《浪漫鼠德佩罗》《我们去看海》
二.阅读方法的选择
1、与家长一起制作阅读小卡片
此年龄段的孩子做事情很难集中注意力,并且坚持,因此,这就需要家长的帮助了,应该在家长的引导下,一起来阅读。和家长一起制作阅读小卡片,一方面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一方面这也是对阅读的总结,可以巩固他们所读的内容,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总结能力。而且在制作过程中,也增进了亲子间的感情。
2、养成摘录好词,好句,好段的习惯
此年龄段的孩子阅读时很盲目,很多人并不是很清楚自己在读什么,为什么要读,因此,应该让他们养成摘录的好习惯,将自己喜欢的,觉得含有道理的词语,句子,段落摘录出来。一方面这也是以后写作的好材料,一方面也使孩子们阅读目的明确。
3、学校应该配合组织一些与阅读相关的活动
课堂气氛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公共情绪状态,它是课堂教学能否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因素。良好的语文课堂气氛,对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开发智力,陶冶情操,优化教学效果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教学时,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课堂气氛如何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教师决定的,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都影响着课堂教学气氛。那么,如何营造良好的语文课堂气氛呢?在多年语文教学实践中,本人主要作了以下四方面探索:
一、教师教态促成良好语文课堂气氛
教态是教师讲课时情绪的外在表现,比如:教学心情、表情、体态动作、神态等,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辅助手段。学生在课堂上会通过教师的教态而“察其容”、“观其色”。教师的教态在无形中就形成了一种教学气氛,学生在无形中就感受到了一种相应的课堂气氛。因此,教师的教学态度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课堂气氛。具体来说,要做到:
(一)用微笑面对学生。有的学生说:“在开心的环境里,我会很愉快,学习的效率也一定能提高;相反,如果教师很威严,我的心情就会受到压抑,纪律再好也不会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我觉得,课堂教学应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的一种十分宽松和谐的氛围。而微笑是人际交流中一种最好的方式,微笑让学生对教师没有惧怕感,课堂气氛融和。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生才会心情愉快的启动思维、钻研问题、驰骋想象。
(二)用鼓励面对学生。明代教育家王阳明说过:“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心中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教学也如此:教师要放下严厉的批评、呵责,多鼓励、表扬学生。不能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学生之间的差别,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发现自己的长处,使之获得欣赏而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因此,在课堂上我经常夸奖孩子们“你真棒”、“好极了”、“你真行”等,对有进步的学生我还奖励他们一些小红花、作业本、微笑等东西,增强了学生们学习的自信心。教师的语言、表情,对学生的刺激应该是积极的,富有正能量的。学生在这样的课堂气氛中才能不断进取,才会保持旺盛的学习兴趣。
二、合理游戏活跃语文课堂气氛
小学生天性好玩、贪玩,对于游戏有很强烈的兴趣。陶行知说:“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用全副精力去做事。所以,学与乐是不可分离的。”因此,在教学中我将教学与游戏相结合,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游戏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情感,学生就会快活地、有效的学习语文。
教师在课堂创设游戏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来进行,用生动活泼的形式,恰当的手法表现出来,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其中的乐趣。教学中我常采用的游戏有以下几种:
(一)找朋友。我用卡片制成相对的正反义词、汉字组合、拼音的生母与韵母等,让学生拿着其中一张去找另一张。边找边说:“找呀找,我的好朋友在哪里,谁是我的好朋友?”与其他学生的卡片对上了就说:“我是你的好朋友。”找错了就说:“错错错,赶快去找好朋友。”
(二)逛超市。我让学生把搜集到的标有汉字的商标、广告和自制的卡片放在桌子上,学生分组去别的柜台逛,比比谁的收获多。同时要求学生能正确地读出桌上的识字材料。
(三)猜一猜。我在教学中让学生看动作猜词语,看口型猜字母,听故事猜谜语等。这些游戏既检查了学生的课外学习识字情况,又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这些游戏改变了学生以往被动性的接受学习,变成了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通过游戏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参与能力,使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受到启发,获得亲身体验,寓教于乐,让教育的知识性和娱乐性完美结合。
三、动手操作调动语文课堂气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儿童多动手操作会促进智力的发展。学会用手,不仅能做好事情,而且能发展大脑,促进身心的和谐发展。研究表明,手在大脑定位图中所占的位置很大,手的使用和操作对于大脑的发展具有很大的作用。动手操作和动脑是紧密相联的。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动作,动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发展的起点。动手操作既可以把设想变为现实,又可不断地发展、完善人的想象力,也就是既培养了实践能力,又发展了创造想象能力。
动手操作建立学生的表象思维,是学生的直观学习,既让书本内容生动化,又让语文学习更加形象。如小学课本《挑山工》一课中挑山工上山的“折尺形路线”每一次的“转身”、“换肩”,对于学生是陌生的。这时,我就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指名上台表演,感受一下挑山工的动作和上山路线,加深学生的理解。这时的课堂学习气氛不再是讲和听的形式,而是变成了学生表演的课堂,动手操作的课堂。又比如,学生在课外进行剪报活动时,我要求学生把用到的知识、语句剪下来,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记忆力,又增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之将学习变成了一种充满乐趣的活动课。
四、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语文课堂气氛
关键词:高血压;护理干预;血压达标率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近年高血压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004年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调查结果硅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8.8%,估计全国患者数超过1.6亿。与1991年相比,患病率上升31%,患者数约增加7000万人。
但人们对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却处于较低水平。高血压病不但直接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还给国家、家庭和个人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研究显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导致近年来高血压患病率上升的主要原因。因此,高血压防治应与控制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包括改变不良生活方式相结合。近年来,结合笔者的实践,对来我中心治疗的患者和体检中发现的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自2006年2月至2007年8月对在我中心进行健康体检或就诊的患者,按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中的血压测量方法,给患者测量血压,以WHO高血压诊断标准,选出确诊高血压病并同意接受观察的患者。共入选并完成1年随访的高血压病患者156例,其中男97例,女59例,年龄33—72岁(平均46岁),分成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护理干预组80例,对照组76例。两组间年龄、性别、吸烟、超重、合并糖尿病、高脂m症、心脑血管病史构成比无差异。两组患者的降压药物治疗由医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干预组在降压治疗基础上加用护理干预。人选时血压分级及随访末期用药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血压达标标准
普通高血压患者<140/90mm-Hg;伴有冠心病、肾病、糖尿病的患者<130/80mmHg。
1.3观察指标及随访
所有患者连续门诊随访至1年,观察分组后1年时的血压达标率。
1.4护理干预措施
主要措施包括在我中心每月定期举行专题讲座,给患者免费派发高血压防治宣传资料,有方向、有目的、有步骤的进行高血压宣传教育。
同时利用门诊复诊和电话随访的形式对患者进行个性化追踪指导,与其家属合作,对他们进行多方式干预。
并建档分析每位患者是否存在心血管危险冈索,并提出针对性的干预建议(药物和非药物),定期记录患者的饮食、睡眠、运动、血压及用药等情况,及时给予评价和指导。
1.4.1认识干预
耐心向患者讲解高血压病的基本知识,包括高血压相关知识,如常见症状、发展结果、治疗原则、预防措施、血压监测方法、坚持服药的重要性;精神过度紧张、肥胖、吸烟、酗酒、高钠饮食等生活方式对血压的影响;生活调节在高血压的治疗、预防中的作用。告知患者安全用药知识,必须遵医嘱用药,不能擅自改药、停药,以免发生不良后果,让患者熟悉药物名称、药物作用、使用方法及毒副作用。对老年患者,反复提醒服药时间、剂量、方法,并指导家属协助患者服药,确保用药安全、有效。调动患者的积极性,使其乐意接受治疗和护理干预。
1.4.2运动干预
对患者讲解适量运动对高血压的好处运动的原则是适最有度、有序、有恒。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指导患者选择运动种类、强度、频率。最好是每天步行3km,时问在30min以上,每周5次以上,或选择慢跑、打太极拳、练气功等。锻炼以有氧运动为主,开始运动量宦小,以后逐渐增加。运动强度维持在本人可以承受的中等强度以下,运动时的心率是最大心率的60%一85%,没有出现不舒适为宜(最大心率=170一年龄);控制体重,防止肥胖。
1.4.3饮食干预
高盐饮食是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之一,要控制钠盐的摄入,强调低盐低脂饮食,将食盐量控制在5g/d以下。不吃含脂肪较多的动物内脏、肥肉、糖果、点心等,降低饮食摄取的总热量;多食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及粗纤维食物,如海带、菠菜、香菇、芹菜、木耳等;食用药膳桃仁粥、芹菜粥、决明子粥及清炖甲鱼、素烧冬瓜、炒豆芽等,以降脂降压?;嗜烟、酒者应戒烟限酒,每天饮酒精量以不超过25g为宜。
1.4.4心理干预
高血压病是身心疾病,当机体受到内外环境的不良刺激时,可引起情绪激动,使交感神经兴奋、血管收缩、血压增高。帮助患者分析造成心理紧张的冈素,指出心理紧张与血压的关系,并做耐心细致的心理疏导,特别是对易激动、性情暴躁的患者,提高其应激能力,指导患者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态,避免情绪激动,或过度紧张,遇事要沉着冷静,当有较大精神压力时应设法释放,如向朋友、亲人倾诉,与他人交谈等,以保持血压平稳。
1.4.5生活起居干预
保证患者有充足的睡眠时间,使身体得到充分休息,可降低血压。在睡前避免过多活动及参与可引起兴奋的事情;按时就寝及起床;为患·1939·者提供良好的睡眠环境,避免其受到干扰,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强光和噪音;睡前饮用少许温热牛奶,可增强睡眠质量;尽量避免长期服用安眠药。
1.5护理干预措施的落实的监控
在随访结束时。对患者以下项目进行“是,否”问卷调查(按时服药,坚持运动,坚持饮食控制,听从医师用药建议,自行调整用药或剂量,焦虑抑郁),并与对照组资料进行对比,以确定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
二、结果
随访1年时干预组达标率71.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达标率(51.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按照血压分级进行亚组分析,显示干预组3个亚组的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但仅1级高血压患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讨论
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水平受神经、体液的调节和体内外环境的影响,与社会心理因素关系密切。有研究显示,长期单纯的药物治疗虽然能降低血压,但是还应结合有效的护理干预,才能达到平稳有效降压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护理干预是指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掌握有关疾病防治知识,提高自我保健和自我护理能力的非药物治疗手段。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高血压患者采取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对疾病的正确全面认识,纠正不良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保障患者坚持按医嘱、科学治疗,从而使高血压的治疗获得满意的效果。本研究对80例患者的护理干预,发现干预组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及药物治疗的依从性明显增强。
最终在两组问药物治疗基本一致的情况下,干预组血压控制明显优于对照组。因此可见,系统护理干预在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达标中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分析本组资料,干预组中按时服药、饮食控制、听从医嘱而不自行调整用药可能是在本研究干预组中达标率更高的主要因素。
进一步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在整体高血压患者及高血压病1级患者中护理干预有利于血压的控制,然而在高血压病2级及高血压病3级患者中护理干预组并未显示优于对照组的血压达标率。提示随高血压级别的升高,护理干预对血压控制的影响逐渐下降。我们分析其主要原因可能有三点:(1)血压级别较高的高血压病患者往往年龄较大、病程较长,并发症或伴随病较多,如合并冠心病、肾病、糖尿病等,这些因素的并存影响了血压的控制。(2)本研究纳入的是参加体检的人群(对照组),他们对健康的相关知识关注度较高,尤其是高危患者,自身通过各种途径获得争取知识,采取了类似护理干预的措施,从而对本研究结果产生影响。(3)本研究病例数偏少。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从整体来讲,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有积极的影响,特别是对早期的高血压患者进行早期的护理干预更有利于血压的控制。
参考文献
收集1990-2010年本院收治的127例GTD病例的临床资料。其中葡萄胎98例,侵蚀性葡萄胎患者12例,绒毛膜癌9例,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8例。本组年龄最小17岁,最大,50岁,平均年龄33岁。110例为本院初治,16例为外院初治后转入本院。
2方法
因疾病期及性质不同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
2.1葡萄胎的排除
采取阴道分泌物和钳刮吸宫手术,病理报告完全性葡萄胎110例,17例部分葡萄胎,17例的残留少量滋养细胞病理报告病例,5例恶变。
2.2血清hCG的监测
葡萄胎排出后每周作HcG放免定量测定,3个月内每半个月1次,定量测定放电,如持续一个星期,直至正常,术后1年,然后半秒钟,为2年。
2.3滋养ceu肿瘤(1)化疗
氟尿嘧啶+KSM的联合治疗15例,用药5一Fu25—28mg/kg•d,l或SM6-8∥kg•d,8d为一疗程,间隔3周。
2.4手术
作为辅助治疗
3结果
在127例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患者中,小于30岁90人,占70.8%,69%发生在20~30岁生育年龄段。40岁以上者有37例,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患者占同期同年龄段孕产妇的比例为14.58%。因此,40岁以上高龄孕妇各类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发病率应是最高的。全部患者完全缓解率为81.9%;其中I期和Ⅱ期患者单纯化疗完全缓解为100%;II期和Ⅲ期患者化疗联合手术治疗为89.1%。127例患者中有9例失访;其中有3例为治疗效果不佳自动出院;余病例在随访期间有2例复发,均为耐药病例,可能存在未发现的隐匿性转移灶。
4讨论
细胞遗传学研究发现,完全性葡萄胎通常是二倍体核型,其中很大部份为46XX,且染色体核基因均为父源性;而部分性葡萄胎核型大部份为三倍体,多由一个卵子与两个同时受精而成。已证明不论是完全性还是部份性葡萄胎。多余的父源基因物质是造成滋养细胞增生的主要原因。妊娠性滋养细胞肿瘤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但对化疗药物十分敏感,特别是在增殖期的s期,在病理检查中滋养细胞肿瘤的病灶周围血运丰富,易于受到药物的杀伤,由于滋养细胞肿瘤的肿瘤细胞倍增时间短,DNA合成极为活跃,故抗代谢药物是化疗方案的重要组成部份。对滋养细胞肿瘤治疗愈早治疗效果愈好,有报道其治愈率可达80%一90%。自证实化学药物对滋养细胞恶性肿瘤有特效以来,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报告率在不同的国家,约有5%至30%,中国14.5%,有高危因素,恶性转化率显着提高。预防性化疗适应症:(1)年龄>40岁的病人;(2)检查时,子宫显着高于停经前;(3)血HCG>10MIU/ml;(4)葡萄胎为小颗粒;(五)咳血史;(6)刮宫后超过2个月的血HCG的持续正常,(7)随访困难的。
4.1年龄与发病、恶变的关系
葡萄胎可发生于任何生育年龄,有学者分析认为:葡萄胎的发生率随生育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但近年来在国内由于计划生育,在生育一次后,绝大数采取了避孕措施,今后发病年龄将更集中于20一30岁。但高龄患者,其妊娠绝对数少,但就葡萄胎与妊娠比例而言,则发生机会较多,且恶变率亦高。本组>40岁者占27.8%,<40岁者占13.8%。两者相比(JP<O.01)有统计学意义。
4.2葡萄胎子宫增大与恶变关系
快速增加子宫和怀孕期间是不成正比的葡萄胎的临床特征,子宫肌瘤生长的最可靠的诊断速度更快,更积极地表明滋养细胞生长,恶性转化,从而可能会更大。许多绒毛,主要是由于水肿和出血官僚。更年期,子宫大于本组占55.2%,今年一月,子宫小于或等于停止月份占44.7%。在超过90例在一月子宫更年期,恶性肿瘤为22.2%,而其余的27例,恶性肿瘤的比率只有6.8%,两者相比为P<0.01,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这些恶性子宫长期快速增长。
1.1一般资料
所选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经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等确诊,为本院2010年2月~2014年2月期间病例。其中男63例,女37例,年龄50~79岁,平均年龄64.8岁。所选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合并有高血压患者有27例(所占比例为27.0%)、合并有糖尿病患者6例(所占比例为6.0%)、合并有高脂血症共18例(所占比例为18.0%)。
1.2方法
所选的100例患者均在入院后立即实施CT检查,所有患者均在发病后的6h内实施CT检查。在本院CT室内,患者取仰卧位,对患者进行全颅脑扫描(层厚为10mm、层距为10mm),当扫描区域发现有异常影像学改变时,对异常区域实施增加5mm的薄层扫描。所选的100例患者均在发病24~48h后,重新进行全脑的CT扫描复查,并和入院时扫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2结果
100例患者CT全脑CT扫描结果显示:提示为脑左侧病变患者55例、提示为脑右侧区域病变患者26例、基底节区域病变患者15例、小脑区域病变患者3例、桥脑病变患者1例,上述患者均为病变所在区域的脑血管阻塞而引起缺血缺氧相关症状和体征。在本组100例患者中,68例患者CT检查结果显示影像学异常(所占比例为68.0%),其余32例患者CT检查结果提示为阴性,没有影像学异常特征。CT检查影像学异常主要表现为灰白质的分界模糊,患者的脑沟出现轻度狭窄,脑回出现不对称表现,脑室可因为被挤压而出现变形征象。本组100例患者中,脑部出现3种以上的影像学异常特征患者共64例(所占比例为64.0%)。
3讨论
脑梗死发生后对脑梗死的诊断手段较多,特别是影像学方面的检测设备较多,如CT、核磁共振、血管造影(DSA)等,上述检查手段均可不同程度的获取脑梗死区域方面的影像学改变征象,但核磁共振、DSA等设备操作较为复杂,且检查成本较高,增加了患者经济负担。而CT影像学检查具有操作简单、检查成本患者尚可接受等优点。急性脑梗死患者主要发生在老年人群中,而脑梗死是脑部血管阻塞或狭窄所致的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引起的相关临床症状和体征,当脑组织缺血1h后,细胞因为缺氧而出现能量代谢障碍,细胞内钠离子水平改变而导致脑细胞水肿,当脑部缺血6h后,脑部可出现血管源性的水肿,脑组织中的水会增多而导致肿胀程度提高。在本组100例脑梗死患者中,68例患者CT检查结果显示影像学异常,占68.0%,其余32例患者CT检查结果提示为阴性,没有影像学异常特征,占32.0%。所以在脑梗死发生的早期,对此类患者进行CT扫描检查,大部分患者能够在脑梗死早期发现脑部影像学改变,但要注意其影像学改变特点,如脑中的灰白质的分界模糊不清,患者的脑沟出现轻度狭窄,脑回出现不对称表现,脑室可因为被挤压而出现变形征象等,这些是影像学异常特征。在对患者进行早期脑梗死诊断中要注意上述特征。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