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4 15:03:24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绩效与薪酬管理,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动态化调整的原则。企业薪酬的管理在某种意义上具有物质性激励的作用。从企业员工的工资入手,我们可以发现工资的组成主要包括固定工资和活动工资。固定工资就是员工自身赚取的基数工资,活动工资就是就是我们提到的绩效工资(又称绩效奖金)。因此要想遵循此原则需要做到两点:一是,要根据员工自身的工作业绩进行相应的调整,二是,根据企业自身的经营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这一点很重要,如果企业陷入了经营的困境之中,可以适当降低企业员工的实际工资水平,这样可以缓解经营的困难,还能够有效的避免企业裁员的相关信誉风险。
2.适当适时倾斜的原则。企业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面临着相应的困难,要想战胜困难就需要不断的调整企业的经营目标。在整个过程中,企业的目标会不断变化,例如:企业创建开始时的目标就是开拓市场、寻找客户源;企业成熟时的目标就是追求适当地创新与突破企业的额外业务等。这种就是企业在根据经营目标的不同,建立的倾斜式企业薪酬管理体系。
二、在相应的原则下建立合理化绩效管理体系
建立绩效管理体系主要围绕着三点进行:第一点在于建立目的,绩效管理可以推动相关的目标管理进行有效地实施,而管理目标主要在于:企业在经营目标下,将具体目标分割成各个部门的具体实施目标,从而对每个部门的实施目标进行协调,使企业自身目标更好地实现。由此看出绩效管理体系的设立目的在于促进各个部门的具体工作效率与质量,从而使企业更好的受益。第二点在于建立方法,绩效管理的建立基本方法在于,在绩效整体指标下进行相关评价与考核的过程。这一环节将决定员工自身能够获得怎样的绩效工资。为了使整个过程避免产生误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不同职位、不同部门建立相应的指标,因地制宜的操作。第三点在于建立结果,要想根据员工自身实施相应的绩效管理,就一定会产生相应的奖励与惩罚措施。企业在进行绩效管理时要以部门为相应的单位进行管理,具体的奖励、惩罚也只在部门内部,最后由各部门的总负责人根据实际情况,公正、公平、公开的在员工间进行相应的分配。
三、企业薪酬管理与企业绩效管理契合的具体路径
企业的薪酬管理与绩效管理,二者要想有效的实现契合应当将薪酬管理产生的激励作用做为契合的纽带。二者如何才能有效地契合,在构建路径上应当做到以下几点(以企业的研发部门为例):
1.部门的相关负责人应当有相应的绩效考核的权力。研发部门在企业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这是一个具有学习特征的组织,这样的组织会产生知识外溢的相关的正外部性。我们可以这么理解,研发部门的某成员,自己自愿的、无偿的将自己所得的知识同其他人分享,这种知识是在他自己在自身中不断积累从而产生的,可以说知识成本是由自己承担的,但是形成的收益却在分享中耗散。因此,这显然是对这个部员的不公平待遇,为了还能够让这个部员完成相应的研发,就必须在某些方面给予其一些物质上或者精神上的补偿,从而弥补相应的损失。而这个成员在收益的过程中产生的耗散只有部门的相关负责人才能掌握,因此企业要适当的给予部门负责人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的权利,而且还要让负责人真实、具体的掌握部门员工的具体工作绩效情况,从而更好的使企业绩效管理与企业薪酬管理二者相契合。
2.切实的给予部门成员申诉的合理渠道。在企业的研发部门中,每个成员的研发任务存在着不可分性,相关的部门负责人很难严格准确的界定每个成员的具体工作绩效,也很难以标准化给予员工相应的工资报酬。但是,即使研发部门的成员促进了知识的外溢性的大量产生,也很难具体准确的衡量收益,这就要求部门的成员需要有着自身利益申诉的渠道。我们都知道独立的主体拥有的相应产权是必须严格的进行封闭的,对此每个成员的个体可以有效的、准确的对相关贡献的大小进行比较。而且由于部门内部存在着相应的监督管理机制,能够有效控制成员在进行贡献申诉时的大小,避免出现机会主义动机。因此,在企业的各部门设置利益申诉渠道是有必要的、也是可行的,这样就能切实的增强员工的工作热情,从而创造非常可观的个人绩效,并且还能获得相应的个人薪酬,更好的创造企业的绩效与利益。
四、结语
周五离下班还有30分钟,DQ公司人事主管李丽愉快地收拾着办公桌,准备迎接明后两天的双休日。突然,办公桌上的电话响了,是老板打过来的。
李丽接起电话,就习惯性地边听边做着记录。结束通话后,李丽一下就颓废地“瘫”在办公椅上。原来,老板指示,因为公司没有完成上月目标销售收入的75%,按惯例,全体员工需要在周末继续加班(加班时间统一计算加班费),并要求李丽立即通过邮件把信息发送给公司全体员工。
李丽按老板要求通过Email发出了加班通知的邮件(如图1)。
此邮件一发出后,DQ公司就炸开锅了,员工群起激愤,纷纷相约:不仅周六周日都不去上班,甚至下周周一、周二、周三等也都要罢工……
绩效与薪酬管理被曲解不是个案
像上面的案例一样,有些企业都在轰轰烈烈、不求甚解地做着所谓的“绩效与薪酬管理”工作,但结果却事与愿违:组织与员工个人绩效不增反减,甚至组织与员工的利益都严重受损。
又如在一家AB公司,企业度过了早期的创业阶段,为了进一步支撑业务发展,公司成立了人力资源部,聘用专业的人力资源总监张小明来承担公司整体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提升工作。
张小明对公司内部绩效管理进行摸底并与老板做沟通后,精心设计了一套绩效薪酬管理体系。
等到这套方案具体实施时,老板突然问了以下问题:
为什么要设置职位等级与薪酬结构标准?谁干得多拿的就多,这样操作起来不更好、更简单吗?
为什么需要人力资源部控制薪酬管理权限,比如薪酬要保密,定薪调薪用人部门只有建议权,没有签核权?
财务部、订单管理部总不能按时审核完相应的单据,影响公司销售业务的速度,为何不能采用类似于销售提成制的方式对这些部门进行考核,大家干得多拿的多,自然有动力解决单据审核不完的问题。
这三个问题让张小明顿时哑口无言,心里却火冒三丈:我现在做的是薪酬管理的规范,薪酬不规范,又怎么考核呢?
最终,张小明因为没有办法说服老板要先解决薪酬规范管理的问题,也无法有效完成公司绩效考核的任务,只能选择黯然辞职。
以上两个案例,暂且抛开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自身的能力与工作方法不谈,在一定程度上都真实地反映出企业管理者对绩效与薪酬管理缺乏正确的理解和把握。
如何快速理解绩效与薪酬管理
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在于行,而不在于知,即“知道”是一回事,而“理解”、“运用”则是另外一回事。组织内部的管理者因为职业背景、经历的差异,自然会对各项工作产生不同的理解和看法,进而会产生不一样的行为结果,最终影响组织目标的达成。
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上也一样,因为非人力资源部门管理者对人力资源工作的理解不同,造成用人部门与人力资源部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往往不能有效协同,特别是那些关系到员工切身利益的问题更是如此。所以,让各级管理者对绩效与薪酬管理有正确的理解就显得十分重要。
首先,正确理解薪酬管理的三个价值分配维度。
企业的本质在于为客户持续地创造价值,并获取盈利。企业的价值管理有三个环节:即价值创造、价值评判、价值分配,其中绩效管理承担了价值评判的重任,薪酬管理承担了价值分配的重任。如果只有价值创造,而没有价值评判与价值分配,那么企业就会“无人而止”,没有员工再愿意持续地进行价值创造工作。
同时,薪酬分配原本就是激励员工进行价值创造的核心措施之一。这是有些管理者没有意识到的一个问题,在他们看来,钱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个人有发展、有工作成就感,薪酬只是保健因素。这种理解其实是偏颇的,是把对“钱的看法”等同“分钱的实质意义”。
激励措施是否有效,取决于三个要素:重要性、可见度、公平感。而公平感恰恰是薪酬管理追求的目标。薪酬所代表的价值分配有三个维度:
一是岗位价值分配。不同岗位工作内容的价值大小有别,所以对应的薪酬给付应有所区别,这样也符合人们内心的相对公平:A岗位工作价值大/A岗位薪酬高≈B岗位工作价值小/B岗位薪酬低。
二是能力价值分配。从事相同岗位的每个成员能力有所差异,所以对应的薪酬给付应有所区别:A岗位员工能力高/A岗位员工能力薪酬高≈B岗位员工能力低/B岗位员工能力薪酬低。
三是绩效价值分配。从事同一岗位同一工作,工作结果有好坏之别,所以对应的薪酬给付应有所区别:A岗位员工绩效高/A岗位员工绩效薪酬高≈B岗位员工绩效低/B岗位员工绩效薪酬低。
因此,组织内部要设置职位等级与薪酬结构标准,是因为薪酬管理需要兑现价值分配中的不同岗位对应的岗位工资;企业需要人力资源部控制薪酬管理权限,是因为在组织内部,企业需要人力资源部担当平衡各部门、各岗位、各个员工对应的岗位工资、能力工资、绩效工资的角色。
其次,充分理解绩效管理只是企业绩效价值分配的工具,不能以偏概全。
因为,薪酬管理中的绩效价值分配(即绩效薪酬)只取决于我们的绩效管理方案,比如月度考核,就有月度绩效工资;季度考核就是季度绩效工资;考核方案可以是按销售额来进行月度提成,也可以是按照KPI目标值来评价指标实际结果。
所以,绩效管理在企业内部价值管理中只是一个绩效价值分配的工具。但大量的管理实践显示,有些管理者都把考核等同于管理的全部,以偏概全。这种认识极其危险。
譬如AB公司的老板,他认为财务部、订单管理部总不能按时审核完相应的单据,影响公司销售业务的速度,就应该考核他们的单据完成数量,完成的多,工资就应该多拿。这就是一种明显的用考核代替管理的认知。考核不能代替管理,管理有很多方法:计划管理、组织管理、流程管理、战略管理、文化管理;管理有很多职能,如营销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等。
拿财务审核单据不及时这个问题来说,有很多方法可以解决,比如:单据审核流程E化,提高工作效率;对单据审核的工作量进行评估,通过增加编制、加班、计划的平衡来实现;财务部负责人出个简单的奖惩管理办法来约束、激励下属按时完成单据审核等等。但是,如果把财务人员审单这项工作按照销售提成的方式来进行绩效考核,那么其管理成本就会被放大几倍——仅财务人员这一项岗位工作职责,就需要单独安排一个岗位或者员工去统计、核算、发放提成。
同时,绩效管理必须按被考核者有所区分,不能犯以偏概全的错误:
一是不能用一个考核指标考核员工的所有工作业绩。如DQ公司老总只是用公司整体月度销售收入目标完成率来考核所有公司的员工,若没完成则全体加班。倘若公司没完成,员工个人完成了呢;倘若月度目标没完成,但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00%呢?像DQ公司老板那样,一棍子打死一船人是不可取的。
二是考核的频率与激励措施要根据被考核对象进行差异化设置。很多公司一旦推行考核,都是发放月度考核工资,或者是发放年度考核工资,这其实就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事业部总经理需要每月考核吗?一线员工能等到年底才来考核吗?
再次,正确认识绩效与薪酬管理在组织内部经营管理的地位。从公司经营管理层面来看,战略管理、预算管理、年度经营计划管理、绩效与薪酬管理相互作用构成了公司的经营管理体系。战略管理,主要是用来明确企业的使命、愿景,以及企业发展的战略地图(包括公司在业务发展、组织发展、人才发展、资本运营等各个领域的长期的、阶段性的发展战略),它是一种方向管理。
预算管理,包括业务目标预算与财务费用预算,用来明确公司战略实现所需要达成的各项业务产出与财务投入的目标数据,它是一种经营目标管理、经营上的投入产出预测。
年度经营计划管理,是指公司及各部门为了达成各项业务产出与财务投入目标预算所采取的具体的工作策略,以及形成的具体工作计划。
论文关键词:绩效考核;薪酬管理;激励机制
O引言
目前高校教师绩效考核存在着岗位职责不分,缺乏绩效反馈与沟通,绩效考核标准体系不科学等问题。要将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相挂钩,就要求深化高校人事制度,充分调动和激励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切实完善高校的岗位聘任、绩效考核、津贴分配制度。我国高校正处于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高校教师绩效考核工作的科学化程度直接关系到整个高校教育发展的成败。二十世纪末至今,中国高等院校人事制度改革虽已掀起浪潮,但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还相距甚远。这就要求建立起吸引和稳定高层次人才的激励机制,进一步加强教学、科研、管理队伍建设,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充分调动和激励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切实完善高校岗位聘任、绩效考核和津贴分配制度。
1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体制的基本思路
人力资源部按照等级管理、竞争上岗、正向激励、兼顺公平、系数为基、绩效为果的原则,实行以岗定级、以绩夺薪、薪|点递进、动态考核的薪酬分配改革,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由行政任用关系向平等协商的聘用关系转变,建立了“在什么岗位,从事什么工作;做出什么绩效,享受什么待遇”的薪酬制度。主要做法是:
1.1设置机构。定岗定责
成栋学院行政基本架构为学院办公室、宣传部、财务部、人力资源部、学工部、教务部、培训部、资产设备部、图书馆等29个部门。从促进工作开展和提高工作效率的角度出发,要求优化现有的人力资源配置。特别是在人员配置上,要按照精简高效、合理配的原则,突出加强部门人员配置、控制和精简岗位规模,并进一步界定各部门和岗位的工作职责。
1.2以级定酬,确定薪点
成栋学院教职工的薪酬总额由基本工资、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等几部分组成。基本工资体现了教职丁的原职级、职称、工龄等因素的差异,是员工的固定收入。岗位工资和绩效]_资等分别按系数分配。岗位工资系数和绩效工资系数构成岗位总收入系数。相同的岗位等级,完成岗位目标绩效任务,其岗位总收入系数相同。岗位等级和岗位类别不同,岗位工资系数和绩效工资系数的结构就有所不同。岗位等级越高,绩效工资系数越高。绩效工资是在分类业绩考核基础上,根据各岗位级别绩效系数和个人业绩考核情况分配的。
1.3薪酬调整,动态激励
要通过工作综合考核确定本岗位等级的执行薪点,而后根据实际工作表现适时予以调整,采用动态激励的方法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利用每年的年度考核进行动态调整。考核不合格的教职工,要根据情况降低其执行薪点;个人年度考核优秀的教职工,要相应地提高其执行薪点。
2绩效考核与薪酬分配管理体制的主要特点
合理的绩效考核与薪酬分配管理是一个单位选人、用人、留人的关键因素。因此,如何设计和管理绩效考核薪酬的整个分配、运作过程,评价员工的工作绩效,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单位狭得最大限度的回报,是管理者的重要职责和任务。从传统的概念来看,薪酬是一种人力资本的支出。但在今天看来,薪酬已经成为人才资本的投资,一种能带来更多价值回报的投资。对教职员工而言,通过工作获得薪酬是一个获得满足的过程。他渴望得到的不仅仅是有数量的薪酬,还应包括物质利益的满足、人格尊严的满足、自我价值的实现等。因此,建立一个合理、公正、有效的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体系,是从根本上保证人力资源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薪酬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薪酬不仅仅作为具有传统生产成本支出功能的载体,还是与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紧密相关的重要管理要素。显然,薪酬并不是激励员工的唯一要素,但却是一个有效和常用的方法。薪酬总额相同,结构、管理机制和支付方式不同,往往会取得不同的效果。所以,如何通过合理的绩效考核实现薪酬激励效能的最大化,使薪酬既具有最佳的激励效果,又有利于员工队伍的稳定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问题。
2.1定岗定薪是关键
岗位设置和分类分级是在明晰和确立各部门组织架构的基础上,对新架构下的部门职责、业务流程进行梳理和分析,综合考虑业务经营需要、工作内容和业务量、管理层级和幅度等要求设置工作岗位,进而按照各岗位与本单位经营目标的关联程度和工作性质,从横向划分为若干序列,然后按照岗位评估结果,从纵向上划分各岗位级别,明确岗位等级关系的全过程。设置岗位和开展分类分级的指导思想,就是要树立岗位差别意识,夯实岗位管理基础,逐步建立新型的岗位职务晋升、绩效考核和薪酬分配体系。岗位级别是岗位价值的还原和回归,级别高低除由岗位工作需要具备的影响力和技术、能力需求度等因素决定外,还与所在单位、部门的发展重心、经营目标和关键绩效相关联。关联度越强,重要性越高,岗位价值量就越大,岗位级别也就越高。这是薪酬体制改革“按劳取酬,价值体现”的关键。
2.2以绩夺薪。薪点递进是核心
运用岗位评估成果,对岗位进行分类分级。教职员工薪酬水平取决于聘任岗位、团队及个人业绩完成的清况,实行以岗定薪、以效取酬。通过这种方式建立正向激励为主的绩效牵引机制和岗位等级晋升制度,将绩效考核结果与员工的岗位等级晋升和工资紧密衔接,促使员工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根据业务经营清况和其他相关因素变动情况,及时调整工资水平;同时为调动各岗位员工的积极性,适时调整不同岗位员工的薪酬组合权重,以增强激励的针对性和效果。这是薪酬体制改革“动态调整,正向激励”的核心。
2.3收入明示,竞聘上岗是保证
人力资源部对薪酬分配管理的组织架构、岗位分级分类及相关程序作了明确规定,并通过多种渠道向各部门公布,具体包括组织架构、岗位管理、薪酬福利管理等改革方案以及员工岗位选择、退出人员安置、操作日程表等相关方案。各部门应认真学习,深入领会方案精神和具体操作办法,有条不紊地推进竞聘上岗。教职员工应根据自己的能力和业绩选择相应的岗位和薪酬。薪酬体制分配管理需要广大员工的充分认可、理解支持和积极参与。’
3绩效考核与实行薪酬分配管理的优势
近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不断发展,国内高校数量不断增加,这都给高校带来了竞争和挑战。各高校必须转换思维,由被动发展转变为主动发展,以获取竞争优势。而高校发展的关键就在于高校教师人才的引入、培养和使用,不断地提高高校教师的水平,提升学校办学层次。针对高校教师进行的人力资源管理,其中关键的一环就是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与薪酬分配管理机制。通过对高校教师的绩效进行考核,有效掌握情况,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扬长避短,培养竞争能力,创造竞争优势。
3.1留住学科精英,确保教学质量
以适当的待遇吸引人、留住人,是成栋学院薪酬分配管理的一大目标。通过这个管理制度,建立动态的岗位分析、评价制度,明确岗位职责、权限,上岗条件,目标任务,薪酬标准和考核办法,在此基础上对每个员工进行严格考核,以考核结果作为绩效工资的分配依据,充分发挥绩效工资的激励职能。此项举措对激励、稳定和发挥成栋学院高级管理人才、优秀专业教学人才和部门业务骨干的主观能动性起到了重要作用。
3.2打破平均主义薪酬
实事求是地反映出员工的不同业绩,并将考核成绩与员工绩效工资收入挂钩,才能有力地冲击“不患寡而患不均”传统而陈旧的思想观念。有效地解决“干多于少都一样,干好干坏都一样”的平均主义弊端,使绩优者得到肯定和激励,绩差者受到鞭策,甚至淘汰,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奖勤罚懒、奖优罚劣的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
3.3激活人力资源
成栋学院根据工作需要,设定岗位等级,进行定编、定岗,并建立了素质和能力与薪酬待遇相结合的分配方法,把人力资本纳入薪酬分配体系之中,有效地激励了广大教职工自觉提高文化技术水平和专业教学能力,以获取更高的岗位等级,增加薪酬待遇。教职员工学业务、练技术的热情空前高涨,方能感到工作有目标、有动力、有奔头。由于将个人绩效工资与本部门绩效考核等级分值挂钩,教职员工集体意识和学院部门凝聚力有所加强。
4实行绩效考核与薪酬分配管理的几点启示
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是一个国家和社会发展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人力资源的竞争已成为综合竞争的核心。而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正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是人力资源部门激励员工的重要手段,关系到每个组织的健康、快速、持续发展。
4.1走科学化管理道路
绩效与薪酬分配管理过程中,要首先明确岗位职责。学校与教师签订岗位聘任合同后,要对其岗位职责进行详细说明。岗位聘任制对教师起着激励和约束的双重作用;其次,要确定岗位薪酬。根据岗位聘任合同,不同岗位设定不同薪酬,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打破高校薪酬制度中存在的平均主义。
4.2走精细化管理道路
以往人力资源管理中普遍采用分级制定考核的分配方案,并最终落实到岗位的粗放式薪酬分配体制。这种分配体制使得人力资源成本分散最大化,弱化了人力资源成本的推动性,无法形成资源的有效科学配置。应大胆尝试,精细管理,直接将薪酬分配方案制定到每一个人的每一个岗位,使其职责、等级、考核和薪酬一目了然,有利于基层量化经营管理,教职工明确岗位绩效。
4。3走标准化管理道路
近年来高校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和将来力求实现的目标,都要求岗位层级和薪点薪酬管理要实现标准化与制式化。这不仅可以使内部管理职责分明、效率提升,而且将大大提高教职员工的竞争力和积极性。事实证明,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高校绩效考核与薪酬分配管理体制的标准化是基础是关键。
关键词:人力资源;战略管理;薪酬管理
由于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的发展,能够有良好的发展动力立足于市场的运行过程中,就应当将企业内部的多项资源进行整合,并对其科学的调配,从而实现对于人力资源的优化管理。在此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绩效的管控,并强化薪酬的管理,从而助力企业实现更好的发展。
1人力资源绩效评价
针对于当前企业绩效管理审核的评价体制中,还存有大量的弊端,使企业的运行不能够迎合当前社会的发展,经常会因为多种外部干扰因素,促使企业运行状况受到影响。针对此种情况,专业的管理人员制定相应的绩效审核管理制度,需要参照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联系市场的运行情况,做以有效的分析,切实的依据企业的发展进程做以科学的升级和完善。在此过程中,需要保证摒弃原有绩效评价中的弊端,采用全新的评价方式,从而实现合理构建,增加多种建设创意,不能完全参照其余企业的运行方式,需要在借鉴的同时,有针对性的选择和应用,保证所指定的评价体系可以迎合企业的发展,能够与企业的多种管理模式相契合,从而保障此种评价制度的管理质量。针对企业当前的运行状态,需要按照经营的种类、内部员工规模以及相应的应用范围制作详细的绩效考核方式,确保此种体制可以在员工日常工作中具备良好的发展优势,促进企业可以在此中管理模式的带动之下实现长期的稳定发展[1]。
2企业战略管理概述
战略管理是在企业发展期间,对内部资源进行的一种合理的、科学的总体规划和管控方式,是保证企业实现长期有效发展的关键性措施。所以在制定相应的管控对策的过程中,需要具备对市场发展方向的整体性规划,并针对多项项目采取专业的指导,在众多项目规划中具备准确的前瞻性,能够维护企业的稳定发展。近几年,因为我国信息技术正在随着时代进步而不断的发展,使得信息化技术开始和企业的发展相融合,并且已经开始投入运行的过程中。所以针对此种情况,许多企业的战略管理发展模式也发生了转变,目前的战略性管理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分别为整体战略、竞争战略以及职能战略。因为市场的高速发展,使得企业需要定期的针对当前运行状况,做以合理的规划,从而使企业可以在行业中立足,并提高同行业的竞争力。
3提升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绩效评价和薪酬管理的措施
3.1制定符合发展的战略目标
企业在制定相应的人力资源绩效审核评价以及薪酬管理的过程中,要想提升相应的管理质量,需要采用战略管理的方式从而统一企业的发展目标。所以,企业需要全面考核市场的发展状况和项目的规划方向,并根据自身的发展状况,规整内部管理的薪资管控和绩效审核机制,确立合理的发展目标。战略目标能够决定着企业的实际发展方向以及运作的进程,因此需要企业能够始终认识到采用科原则的重要性,保证可以在满足当前的企业运行需求之外,还能够结合同行业的发展进程,制定合理的发展展望,以前瞻性为主导,并加强战略性管理的实施。在定制目标的过程中,可以分阶段进行实施,以时间或者以项目的总体进展为实际的战略计划,并详细分化与企业的多个管理阶层上,仔细分析在企业的运行期间的多种外部风险,可以与绩效审核制度以及薪酬管理体系相联系,能够确保工作人员风险防范意识的提高,并可以更好的促进企业全方位发展[2]。
3.2整合人力资源绩效评价体系和薪酬管理体制
以上两方面的管理是企业在对内部工作人员进行管控期间主要注意的两项环节,是保证人力资源调动和使用合理性的前提。因为两种体制的确立都与实际的员工未来发展有着直接的关联,以至于在实际的制定管理体制过程中,需要将两者充分的融合在一起,以保证更加全面的调动员工工作的主动性,加强对岗位的重视程度。企业根据发展进程进行对战略目标的规整,按照较为科学化的管理准则,分别为月末、季度末或者年末时对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统一总结,并根据实际的工作状态进行对绩效的考察。整个审核期间,需要企业的管理层明确下一阶段的发展趋势,从而定制更好的运营策略,促进战略目标的落实。
3.3加强薪酬管理和企业战略目标的中长期整合
企业要想实现长久的发展,应当定期一个较为长远的战略性目标,并根据市场的变化进行调整和修改,以保证可以长期的采用一个统一性的目标,强化员工以及管理层的发展观念。所以,在制定较为详细的战略目标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当前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的评定以及薪酬管理方面的调整,结合企业的中长期发展目标做以规划,有利于提升企业在行业竞争过程中的竞争优势。薪酬的管理会以员工的基础工资、绩效、奖金以及多项福利为主,在实现中长期目标运营期间,应当切实的在上述层面上做以参考,并以公司员工的思想层面作为基本的制定出发点,在实现企业的稳定经济收益的同时,还会带动员工的薪酬上涨,不仅会提供大量的员工发展平台,还会因此曾强企业的竞争力和凝聚力。只有满足上述情况,才会促使工作人员在日常的工作期间,对工作有积极性,在工作中找寻自身的剩余价值和归属感,能够全面的投身于企业发展中,助力公司的高效运行,使得公司在人力资源的带动之下,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在企业的中长期战略发展的过程中,会帮助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都会有相应的提高[3]。
3.4绩效评价体系与企业短期战略计划的融合
除了上述的中长期发展模式,还应当制定一套较为完整的短期战略计划,可以充分的展现规划过程中的科学性以及针对性,根据短期计划目标为制定的准则,从而健全相应的人力资源管控体制和薪酬管理制度。以公司的年计划为目标,在年末的评审中,应当按照去年的运行状况以及规划目标为实际的标准,从而评审整个年度企业的实际进展和发展效率,从而分析并优化新一年中的全新发展战略性的规划方向。会议之后,还应当根据企业员工的工作状况进行整体性的评审制度考核,按照结果重新制定新一年的管理制度。通常情况下,在对员工采取绩效考核期间,应当按照以下几个方面实施,第一,需要简化员工评审绩效制度的工作流程,使其可以更加直观和简单,并在实际审核期间,管理层需要压缩实际的审核过程和内容,保证整项工作可以有较为明确的考核工作,并将具体的审核思路落实在实际工作中。第二,将考核的目标做以量化处理,展现更加全面的岗位责任,呈现多种工作特点,有针对性的选用多种形式的考核指标。例如,根据客户的满意状况,将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和质量做以量化处理,以便于管理层可以直观的审视工作人员的工作,员工也可以参照此种标准,从而优化自身工作模式。
3.5创建科学的绩效考核体制
企业在满足自身的运行期间,应当切实的帮助员工福利制度以及薪酬待遇制定一个上升标准,以便于提供公司更多的优秀人力资源,形成一个较为优质的升职环境,以便于可以助力企业实现稳定的长期发展。与此同时,还应当结合企业的发展状况针对员工的多项审核标准做以考量,可以与绩效的审核以及薪酬管理模式相融合,调整企业的运行效率以及对内部人力资源的合理调配。要想切实的执行上述情况,需要在企业内部运行绩效考核体制,制定详细的规范标准,从而促使此种考核的公正性。员工实现职位晋升时,管理层需要着重的研究此种考核方式的客观准确性,分析员工的努力和回报的正比性,从而保障员工的工作主动性。另外,健全企业的文化薪酬管理体制,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需要摒弃较为传统的工作思想,将员工的整体发展和职业道路与企业的总体发展相联系,根据时代的发展,采用先进的运行管理模式,调整人力资源管理的统一调配,转变旧制度的运行模式弊端,充分发挥当代先进的管理经验,以保证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保持处于优质的文化环境,有利于在高质量的人力资源支撑之下,增强行业内的竞争力,并提升社会的公众形象。
1 概念与关联
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共同的形成了企业内部的薪酬发放制度,为有效地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实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与影响力。
绩效考核是一切考核制度的基础内容,以员工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为标准,结合相应的企业运行管理制度,作为薪酬管理的重要内容。而在制定过程中,一般参照的条件包含有员工产生的经济效益、岗位职责、工作态度等等方面。通过科学的数据计算办法,将员工的工作情况进行量化分析,作为员工薪资发放标准之一以及员工晋升重要因素。
绩效考核的更进一步发展就是薪酬管理,而薪酬管理包含的内容方方面面,包含有薪资和福利两个大的版块,其在管理的过程中,经常的会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改动,以达到合理利用人才,帮助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
总的来说,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时会根据市场发展的状况以及企业内部运行的情况进行调整,以保证企业的长远发展。
2 现状及问题
2.1 管理力度不足
科学有效的制度需要强有力的管理实施,只有这样才能够发挥出制度应有的效果。而在现在的大多数的管理层,制度的实行是一个难题,制度实行不到位,主要是由于管理工作沒有做到位,管理人员的能力有所欠缺,管理的深度以及广度还有所不及,造成实行没有得到结果的情况,对于人力、物力以及相关的资源来说都是极大的浪费。因此,想要取得良好的成效,必须提升管理人员的能力,使之能够为企业的效益增加作出贡献。
2.2 考核流于表面
绩效考核制度的制定必须结合市场的实际情况,国有企业任务重,制度较为严格,但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往往缺乏变通的思想,考核的实施的过程中还是照搬以往的方法,凭经验办事,并没有运用科学发展的眼光结合科学的数据考评标准进行调整。导致行业绩效考核的制定缺乏规范性、科学性、合理性。尤其是国内的一些尖端科技行业,往往因为缺乏相对应的参照,依照理想化的想法办事,造成了企业效益的下滑,企业实力的下降。应该放眼世界,学习其他企业优秀的管理经验,并进行横向以及纵向的对比,为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标准作出努力。而国有企业正是没有结合相关的实际情况,让考核流于表面。
2.3 考虑不够全面
薪酬制度要从两方面考虑,一是决定工资以及晋升的绩效考核;一是决定除工资之外的福利制度。绩效考核需要考虑的方面很多,如岗位类别、承担职责、工作年限等,一个员工所处的岗位不同,它的绩效考核的方式也就有所不同。而在实际的制定过程中,并没有将这些因素考虑进去,造成了不合理的资金分配,长此以往,会造成企业员工的不满,给实际的生产管理工作带来负面的影响。
3 方案和实行
3.1 建立考核制度
做好国有企业的绩效考核问题首先从制定完善可行的绩效考核制度做起,其一,明确划分国有企业岗位类别,比如说责任划分,自上而下依次为厂长-部长-主管-组长-员工,从而制定相应的岗位工资,以部门划分,如科研部、生产部、销售部、采购部、行政部等,根据工种制定不同的考核内容,并且制定不同的晋升标准。通过划分,我们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制定不同的考核标准,以便于确定员工的工作情况。
3.2 及时调整问题
在制定薪酬体系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说人员调整,部门增减,以及企业发展的重点出现调整,这时候,我们要重新的制定出符合当下企业发展情况的考核制度,及时的调整企业的阶段目标,重新进行生产任务的分配,以便于企业能够按照一定的标准达成目标,帮助企业平稳过渡。
3.3 做好监督工作
在进行绩效考核的过程中,必须要有专门的监督制度以及部门。其一,为制度的顺利实施保驾护航,排除阻碍,保证制度实施的公正公开;其二,及时的发现问题并给予建议,对于企业相关情况的变动及时的通知到位,使绩效考核能够符合当下的企业发展的情况;其三,对于实施中出现的错误及时的指正,监督其工作的正确性、公平性、全面性。
通过对于国有企业绩效考核以及薪酬管理的具体实施办法探讨,我们可以看出,绩效考核制度的确定需要通过科学的调查方法,以企业的实际情况作为考核的根本依据,结合国内外相关的先进经验,切实的发挥好考核人员的创新性,以提高企业最终的效益为最终目的,制定合理的、可行的绩效考核标准。
1.绩效与薪酬息息相关。对企业而言,生产效益是企业发展的命脉,是决定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因此企业最看重的是自身的生产效益。而企业的生产效益能在员工的绩效上得到充分体现,所有员工的绩效组成了企业的效益,能为企业带来巨大利润,因此企业必须高度关注员工绩效。将员工的绩效和薪酬联系起来能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能激励员工为企业带来丰厚的回报。因此,合理的绩效奖励和恰当的错误惩罚很有必要,绩效与薪酬挂钩大有裨益。2.绩效与职业发展结合。单纯地开展绩效与薪酬挂钩只能在短时间内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如果能将这种结合提升一个层次,将绩效和员工自身的职业发展相结合,会更有利于员工认可企业价值,与企业充分融合。绩效与职业发展的结合是非常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措施,满足了员工被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能保持员工的积极性,且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还能帮助企业挖掘人才,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双赢。
二、现代企业制度下薪酬管理与绩效考核有机结合存在的问题
1.考核标准过于主观。从绩效考核标准的制定来看,制定方多为企业管理者,自上而下地制定管理者认为合理的评价标准并开始推行。事实上,这样的制定方式过于主观,管理者认为的标准并不能恰当、客观地反映真实情况。考核的标准应首先来源于员工的工作职能,通过分解员工的工作要求来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此外,还要进行必要的工作分析,使每一条考核标准都能与员工的实际工作相结合,从而保障整个评价体系的科学性与合理性。2.反馈工作不够及时。目前,企业和员工对绩效考核的认识不清,并没有从思想上认识到将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结合起来的重要意义,因此这项工作多停留于表面,反馈工作很不到位,很多事后考核和监督只是走过场,员工积极性较低,使整个绩效考核过程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也不能与薪酬激励相结合为企业带来收益。3.考评周期确定不当。考核的标准非常重要,而其中考核周期的确定更加关键,目前,很多企业的绩效考核都在考核周期上存在问题,影响了考核工作的顺利开展。部分企业的考核标准不够完善,考核记录并不明晰,考核工作的开展仅靠考核人员的主观意识进行,使考核周期长,员工的重视程度下降;还有部分企业恰好相反,考核次数频繁,一方面加重了考核人员的负担,加大了人力资源成本;另一方面,也让员工疲惫不堪,过度紧张影响工作状态。针对考评周期,企业还需要根据考核内容和企业员工的实际情况区别确定。
三、现代企业制度下薪酬管理与绩效考核有机结合的对策
1.制定合理的考核标准。企业做好薪酬管理与绩效考核的结合首先要量化自身的考核标准,用客观、明确、清晰的标准来开展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挂钩,这样才能从更大程度上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具体而言,考核标准应该尽量量化,通过一系列考核指标进行评估,通过量化的评价手段避免繁琐的执行手段,从而使观察和评价过程更简单、更清晰、更有效,同时减少考核人员的工作量,提高考核效率。此外,作为执行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还要严格落实考核标准,做好领导、开展与监督工作,承担其应该担负的责任,通过制定操作程序、管理规定等方式来保障考核工作有序开展,有效运行。2.培养高素质的考核人员。在进行薪酬管理与绩效考核相结合时,要重点关注考核人员的作用,通过培养高素质考核人员来保障考核工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主要应该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第一,要加强培训力度,丰富相关人员的考核知识储备,打好基础,只有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才能有机会实现思路和方法上的创新,才能对考核工作产生更大的积极性,从而增加工作投入,保障考核工作更好地运行。第二,强调绩效考核的重要性。企业要引导考核人员全面了解并掌握本企业的相关考核细则,强化考核标准在考核人员心目中的地位,使考核人员更加重视考核工作,并能熟练把握尺度,灵活运用。第三,深化讲解。让考核人员了解每项考核指标的出发点和内涵,从而能做到熟练把握企业员工的日常行为,做好日常观察,提升考核人员应有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提高职业技能。3.建立申诉等反馈制度。企业将考核制度与薪酬管理相结合,直接影响了员工的切身利益,而管理层制定的考核制度难免有疏漏,可能忽略某些细节,这时就需要员工对考核标准进行反馈,使其在面对不公平处理时有申诉的渠道,因此建立申诉等反馈制度尤为必要。例如,在出现需要辞退员工等情形时,应该对员工进行详细说明,并给予员工申诉的权利,使员工在企业中得到充分尊重。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的发展情况,认清自身的发展阶段、发展规模,了解员工诉求,根据员工的反馈不断调整绩效考核方式,使薪酬管理与绩效考核结合得更加紧密。
四、结语
[关键词] 创新; 绩效管理; 薪酬管理
[中图分类号] F2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21- 0068- 02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当今企业面临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双重挑战,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下,劳动的不可测性、需求与薪酬工具的多样性、企业资源的有限性和外部竞争性,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面对的4个困境。为了保持企业旺盛的生命力,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机会,树立创新理念,加强绩效管理与薪酬管理是当今企业必须开展的重要工作。
1 绩效管理与薪酬管理
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中非常重要且不可缺少的工作, 它保证了企业任务的完成和目标的实现,它为人力资源管理决策提供信息和依据。然而在现实工作中,很多企业的绩效管理并没有发挥出有效的作用,很多企业将绩效管理简单地理解为绩效考评。实际上,绩效考评不是绩效管理,而仅仅是绩效管理过程的一个部分,绩效管理比绩效考评有着更广泛的含义。首先,绩效管理是将员工工作活动与组织目标联系在一起的过程。企业的绩效最终通过员工的绩效来实现,而员工的绩效又必须在企业目标这一整体框架内进行评价,评价内容、评价标准都要以企业目标为依据。员工业绩改善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其次,绩效管理是一个系统,它包括绩效的界定、绩效的衡量以及绩效信息的反馈3个过程。第三,绩效管理是企业与员工不断沟通的过程,通过沟通员工明确和理解了企业目标,双方对业绩要求达成共识,从而保证员工的工作过程以及工作结果始终与企业目标相一致。因此,绩效管理是指为实现企业发展战略和目标,采用科学的方法,通过对员工个人或群体的行为表现、工作态度和工作业绩以及综合素质的全面监测、考核、分析和评价,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改善员工和企业的行为,提高员工和企业的素质,挖掘其潜力的过程。
薪酬管理是指企业在经营战略和发展规划的指导下,综合考虑企业的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选择自身的薪酬水平、薪酬结构和薪酬形式,并进行薪酬调整和薪酬控制的整个过程,其目的在于吸引和留住符合企业需要的员工,并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各种潜能,最终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薪酬管理的作用与人力资源管理的总体功能是一致的,吸引和激励企业所需要的人力资源。一个完整的薪酬体系,应该同时具有三方面的作用,即保障作用、激励作用与调节作用。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看,薪酬管理主要体现和发挥其激励功能。
2 目前企业绩效管理与薪酬管理存在的不足
2.1 绩效管理的不足
目前在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客观方面,绩效考核体系、考核指标设置存在的问题;二是主观方面,绩效考核过程容易出现的问题以及员工对绩效考核存在的认知问题。
绩效考核体系无法与公司长期的战略目标和短期的经营目标有机和有效地结合起来,致使考核无法有力地推进企业绩效改进,好多企业的绩效考核更多的是为了考核而考核,根本无法达到绩效考核应有的效果。考核指标无法量化,致使考核结果无法有效地区分,达不到考核的效果。因为在现实工作中,特别是一些管理部门,更多的时候部门工作都是一些定性的东西,很难进行定量的分析,致使在制定考核体系时无法量化或者无法有效地量化,即使量化了也不够科学合理。考核指标设计没有考虑到相关岗位的工作实际,脱离实际工作,致使考核和企业想要的结果偏差过大。
绩效考核过程中,考核人员容易根据过去的经验和习惯的思维方式对被考核人员做出不正确或者有偏差的评价;绩效反馈不到位;绩效结果应用流于形式;企业员工固有的思维模式对企业绩效管理不认同、不理解、不支持,产生抵触情绪。
2.2 薪酬管理的不足
薪酬管理中容易出现的主要问题是薪酬制度的设计。一是薪酬制度在公平性与激励性的平衡过程中,往往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二是薪酬制度与绩效考核的有效结合,很多企业的薪酬制度设计很完善,绩效考核很完美,但是更多的时候不执行或者不能有效执行,致使考核结果无法在薪酬激励中体现出来。三是员工对薪酬制度存在不理解和抵触情绪。
3 科学开展绩效管理与薪酬管理
3.1 绩效管理的实施
3.1.1 提高绩效考评的准确性
在绩效考评的工作阶段,如何保证并提高考评的精度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准确的绩效考评结果有利于确保人事决策的科学性,能有效地激励员工、鼓舞士气;不准确的绩效评分,不但会造成决策上的失误,严重挫伤员工的积极性,还会引起员工较大幅度的流失,给企业正常的生产活动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3.1.2 保证绩效考评的公正性
在确保绩效考评准确性的同时,还应当重视考评的公正性、公平性,带有偏见,缺乏公正、公平的考评,可能滋生员工中不良的思想情绪,不但影响企业和各级主管人员的管理活动,还会对以后的绩效管理活动产生严重的干扰。
3.1.3 及时反馈考评结果
绩效反馈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改进和提高绩效。为了有效进行考评结果的反馈,应开展与员工的面谈。通过面谈,使被考评者知道自己在过去的工作中取得了何种进步,在哪些方面还存在不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选择确定有理、有利、有节的面谈策略,采用灵活多变的因人而异的信息反馈方式,对每个考评者来说都是一门学问和艺术。
3.1.4 考评表格的再检验
在绩效考评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对考评使用的各种表格进行必要的检验。一个良好的考评表格的设计,有利于提高考评者的评分速度和考评质量。
3.1.5 考评方法的再审核
企业采用的考评方法可以有很多种选择,各种方法各具特色。不同的考评方法有各自的适用范围,企业不可能在一次考核中使用所有的方法。在考评的过程中,企业也会遇到很多在设计上没有考虑到的问题。如果考评方法成本低,而适用性和实用性很差,这种方法就不宜再使用,需要总结经验教训,考虑设计新的工具和方法,以保证绩效管理活动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3.2 薪酬管理的要求
3.2.1 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紧密联系
企业的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制定了适合市场环境的战略,是否具备实施这种战略的能力以及员工对战略的认同感。当薪酬战略与企业的战略相适应时,它就能有效地实现对员工的激励,增强他们对企业目标的承诺,促使他们帮助企业成功实现这种经营战略。
3.2.2 公平性原则
一般来说,在确定企业的整体薪酬水平、工种或职位的薪酬水平时,应保证企业内报酬和外部劳动力市场相比是公平的;在制定企业内部薪酬等级结构和薪酬体系时,应保证报酬在企业内部是公平的。
3.2.3 接受性原则
薪酬制度只有被员工广泛接受才会有效。不被员工认可的薪酬制度只是企业的一厢情愿,得不到员工的支持,起不到激励作用,企业就很难吸引和保持一支有效率的员工队伍。
3.2.4 激励性原则
只有激励性的薪酬制度才能强化员工的劳动行为,并引导和推动他们的行为不断达到更高的目标,这就是薪酬的激励作用。
3.2.5 多元化原则
薪酬管理的目的是满足员工的多样化需求并激励他们的行为达到激励的目标,激励目标的设定成为影响员工工作积极性、生产率和士气的关键因素。因此,薪酬制度必须是多元化的。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企业可以采用弹性薪酬管理,考虑员工的薪酬待遇和个人需要,甚至允许在一定范围内自主选择。
总之,企业的高层在考核企业人工成本时,不应只看企业薪酬水平的高低,还要看员工绩效水平。实际上,员工的绩效水平对企业产品竞争力的影响会大于成本因素。员工的薪酬受个人工作表现的影响,同等条件下,高薪来自于个人工作的高绩效。绩效考核的公平性、员工对自身绩效的认识和对绩效考核的接受程度决定了薪酬对于员工的激励性,也决定了企业绩效改进的效率。
主要参考文献
[1] 孙静,林朝阳. 企业薪酬管理 [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关键词:医院绩效评价 薪酬管理
一、医院绩效评价与薪酬管理的主要问题分析
目前我国医院绩效评价与薪酬管理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医院管理者或是人事制度的制定者对于医院以绩效评价与薪酬管理为代表的人力资源和人事管理制度的重要性认识远远不够,没有更好地树立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念,从而不能更好地从多个方面对其进行总结归纳,制定出更适合发展需要的医院绩效评价与薪酬管理制度。
其次,现行人力资源管理的体制都带有“长官意识”,基本上都带有形式化和僵化倾向,没有对其进行深入的处理,这直接造成了医院想引进的人才进不去,医院不需要的多余人员清除不出的尴尬局面。没有有效的竞争机制也不利于带动医院内部的专业人员与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之所以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会陷入如今这样的僵化状态,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包括,医院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不够健全,从而导致很多适应经济发展的模式发挥不了其积极作用;行政部门对于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干预太多,导致医院不能充分结合自身的实际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市场机制尚不够完善,直接导致医院的许多措施与行为并没有完全进入到市场的竞争机制内部去。这些都导致我国医院人力资源的管理体制愈加僵化,甚至没办法获得相应的改革发展。
再次,医院的绩效评价与薪酬管理缺乏比较科学的评估体系,这也是直接导致我国医院绩效评价与薪酬管理滞后的主要原因。现在,我国的医院已经被国家列入事业单位的管理范畴,但在医院真正的管理过程中,绝大多数还是参照我国行政机关的管理制度。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能很好地调动起来,自然不能很好地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我国医院现行的薪酬分配标准没有很好的竞争意义,自然也无法对员工工作产生积极的激励效果。许多医院不仅在管理制度上还沿用改制之前的办法,在等级工资体制与工资结构、工资水平等各个方面都还在沿用过去的管理方式。这些远远不能适应现今工作需要的制度,已经成为我国医院发展的重大阻碍。
二、医院绩效评价工作与薪酬管理的改进措施
在综合分析了我国医院绩效评价工作与薪酬管理的改进措施上,我们尝试着引进消化西方国家的医院评价管理方法,比如对美国方法的借鉴分析,主要是应用在医院管理的绩效衡量上,不仅要看其综合指标还要看经济指标,尝试着采用不同的方式对其进行综合评价,例如KPI计分方式等。
另外,还可以尝试着将医院的工作目标纳入战略目标中。
一是建立激励机制。每季召开最佳好人好事评选,每年评选优秀临床医生、临床护士、优秀行政管理人员,设立医疗成果奖,开展各种形式“优质服务竞赛”等活动。对评出的优秀单位或个人进行全院通报表扬,张榜公布,并给予适当奖励,对好人好事在《医院每周简报》上进行表彰。
二是坚持“三重四优先”原则。在学科建设中,首先抓好重点科室、重点实验室、重点课题的管理,坚持优先配人员、优先拨经费、优先给场地、优先添设备的原则,以重点带一般,以先进促后进,加快科学发展。理顺院内分配机制,对院内分配应该实行三个倾斜,即:向临床第一线倾斜,向脏、苦、累的岗位倾斜,向贡献大的同志倾斜。
三是理顺院内分配机制,使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得到应有的尊重和报酬。把全院科室分为临床和医技科室两大类。对科室正、副主任、护士长设立行政职务津贴。
四是对各类人员均制订严格的岗位考核标准,做到可查可比,操作性强。粗略成本核算模式:科室业务总收入-科室业务总支出=结余。结余部分按照效益奖励办法进行奖励,并在全院实行人均奖金的20%提取,作为科室奖励(即二次分配)。同时,我们可以采用360度绩效考核的方式考核临床科主任医师,积极利用计算机的先进管理方式提升全局观念与成本控制的基本意识,从而更好地在计算机软件的帮助下实现对医院运行期间的分析与过程的控制管理。除此之外,医院还可以尝试着采用将平衡记分卡机制引入到医院的绩效评价体系中来,主要是让我们从不同的方面来关注绩效方面的发展。这种方式可以更好地解决绩效评估的全面性、客观性以及科学性等方面的问题,同时,其突破了传统的绩效单一指标的衡量局限,更好地将医院的任务与基本决策融入进原本的财务、病人、内部流程以及学习及成长等各个方面中进行战略考核,从而确定更好的短期与长期目标,循序渐进促进我国医院的绩效评价工作与薪酬管理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