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4 15:02:4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中学生消费议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体裁:议论文
题材:文章可以先简述有些中学生隆重庆祝生日的现象,而后提出观点;接着论述为什么说中学生不宜隆重庆祝生日,论述可以分几个方面论述,一是中学生还是消费者,隆重庆祝给家里人增加负担;二是给中学生带来负面影响,如攀比心里、如到大人的场合去庆祝,受一些不健康思想影响等;三是影响学习,要隆重庆祝势必花费时间;然后提出建议,中学生过生日要过得简朴有意义,可提供几种方式,如给母亲送个小礼物等;最后深化观点。
题旨:通过令人信服的分析论证,表明中学生不宜隆重庆祝生日。
辨析:此题目不宜写成记叙文,论述的过程要注意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不能将话说得太绝对,应留有余地,因为题目中有“不宜”二字。
【关键词】高中语文 写作能力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2.044
写作是学生运用掌握的语文材料结合自己的思想进行创作的过程,其体现了学生看待问题的方式和角度,是学生语文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体现。写作是高中语文重要的教学内容,在高考中所占比重大,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因此,高中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加强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那么,教师应该从哪些方面加强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呢?
一、认识语文基础学习对学生写作的重要性
语文基础知识学习是学生进行创作的基础和前提,是学生进行知识能力迁移的依据。高中写作包括记叙文、议论文等多种文体的写作,因此,学生对作文文体的熟悉掌握程度影响着他们的创作水平。因此,教师在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应该首先帮助学生对写作文体进行深入的认识和了解,而这依赖于教师对教材的传授,对文本的解读以及教案的组织。学生对于写作的认识和理解不能单纯依赖于教师写作课的讲解,并且,高中生一星期两节写作课无法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因此,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指导需要教师将其融入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比如说,教师在对教材文本中议论文的教学实践中不仅需要对文本基础内容进行详细的解读,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而且还要对议论文写作结构,写作方法等进行初步的讲解,帮助学生加深对议论文的理解,避免在议论文的写作训练指导课中学生对新知识一无所知,这样不仅阻碍教师写作教学的顺利进行,而且对于学生能力迁移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无法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此外,在日常语文教学中教师对语文文本所涉及到的基础语文知识和历史典故等内容应该帮助学生进行系统的整理,让学生以书本知识为点进行知识的扩充和完善,形成知识体系,为学生写作材料的准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高中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与学生的综合能力是紧密相连的。学生掌握的语文基础知识多、历史典故多、诗词背诵数量大以及素材准备多并不能保证学生在写作中能够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各种知识的储备,但是也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没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就无法真正派上用场,就是一推无用的材料,而良好的表达能力能够使学生将凌乱的知识片段进行整合从而帮助学生创作出优秀的作文。那么,教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在日常写作中培养写作表达能力。学生坚持记日记和写读书笔记都是较佳的保持和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习惯。高中生具备良好的观察能力和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对于发生在生活周围比较有意义的事情能够通过语言顺畅表达出来,但是,其课业压力和紧张的学习导致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日记的写作,缺少足够的耐力坚持每天写日记,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日记写作的督促,时刻进行监督帮助他们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教师无法对学生日记进行批阅就无法详细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无法有效进行一对一的写作指导,而读书笔记则有效弥补了这一缺憾。高中生阅读能力比较强,因此,其在日常学习中对报纸、期刊文章的阅读会产生自己的想法和看法,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将自己所看到的内容进行复述并对其表达自己的观点。读书笔记是学生思想的结晶,是教师了解学生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读书笔记的写作,并对学生的读书笔记进行细心的批阅,让读书笔记成为教师与学生思想沟通和写作指导的重要途径。坚持写日记和记读书笔记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养成用文字表达自己所思所想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在写作的过程中进行写作能力的锻炼和培养,能有效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是学生提高写作的有效方法。
三、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积极性
一、遭遇困惑,正视瓶颈
当前,高中作文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已是不争的现实。应该坦承,当前不少中学生视写作为畏途,写起作文文思枯索,搜肠刮肚也挤不出几个字。很多文章立意肤浅,观点低俗,思想苍白;有的文章“乱花渐欲迷人眼”,援引繁多杂乱,真可谓“名言与套话‘荟萃’,伟人与名家‘开会’”。而这一类文章常又引用失实、张冠李戴,甚至“移植”时下流行的戏说、穿越的手法,随便拼凑,胡编乱造。近年来,充斥在我们眼前的作文,若是记叙文,常见的是令人啼笑皆非的“小明式作文”;若是议论文,多见的是矫揉做作、故作深沉的“秋雨体散文”。当然,更多的不是几无章法可言的“意识流”,就是流水线拷贝制作的批量“标准像”。即便有生花的妙笔,有灵动的文采,而作文中最可宝贵的魂——个性、生命和思想,却令人遗憾地迷失了!
从理想化的角度讲,最高的写作状态应该是生命写作。没有自我和真情,没有灵魂的生命,无异于行尸走肉。而没有灵魂的作文,又怎能具有感染力,怎能具有令人信服的说服力?
做为高中教学第一线的教师,笔者常有一种莫名的困惑:我们的作文教学,究竟应该为考试而教,还是遵循文章写作固有规律而教。我想,真正有职业良知的语文教师,不应回避作文教学不堪的现状,应该重视作文教学的生态环境建设,为气若游丝、病体怏怏、贫血寡情的学生作文招魂!
二、拨散迷雾,探究原因
造成当前中学生写作不容乐观的现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就学生方面而言,主要是不少学生平时阅读态度不端正,方法粗略;阅读不多,涉猎不广,视野狭窄;在读图时代,很多人只偏爱漫画、卡通与影视、网络,不重视亲近文本原著;文史知识积贮单薄,对历史名人、经典名著只进行“快餐式消费”,不重视接受文学的基本熏陶;没有意识到真实是写作的生命,没有把写作看成是生命的一种张扬和表达。
就高考招生而言,每年的高考阅卷场传递出来的讯号,以及每年各省市评卷之后推向公众视野的高分作文所发挥的指挥棒的“示范”“导向”作用,也是造成当今作文教学“功利横流”现状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当然,近一两年,这个势头已渐被修正扭转。从各省推出的优秀作文中已传递出彰显真实个性、力戒矫饰文风的决心。
就教师方面而言,一些教师教学消极怠惰、作文指导不作为也是不争的事实,他们只一味喟叹作文难教,不积极主动探索,不思方法创新;一些教师注重短期效益,不重涵泳之功;一些教师“匠气”太浓,一味进行“模式作文”训练,扼杀作文创作的生机。这些教师只知道在作文教学中施加主导力,让作文教学沦为纯粹的“教师命令——学生受命”的教与学的行为链条。这一链条的规定性、技术化和模式化的特点,不可避免地会带上过多的“匠气”,势必抽离了写作的生命气息和个性思想。如此忽视写作教学中的学生主体地位,漠视写作规律,只一厢情愿地依据时尚的“写作模版”、凭借高强度“强化训练”、依托“仿写工程学”原理“克隆”出来的学生作文,你想要在其中检索出“个性、生命和思想”的含量,显然是一种奢望。
美国著名文化评论家、小说家苏珊?桑塔格在接受采访时曾说过这么两句话:“我有一种道德感,不是因为我是一个作家,而是因为我是一个人。”“我写作,不是因为那里有一位读者,而是因为那里有文学。”这话值得高中学生尤其值得语文教师咀嚼、深味和反思。
三、重视涵泳,铁心沉潜
写作不是无源之水,阅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是阅读的深化。要写好议论文,也必须下好沉潜之功。叶圣陶先生说过:“写作是倾吐,阅读是吸收。”名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为学之道,在厚积而薄发”,都说明了大量的课内外阅读的重要性。
正视议论文教学生态环境,直面在夹缝中挣扎的现实,教师应该做的,就是坚守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这两个有限的阵地,重视下好涵泳之功,充分拓展挖潜,切实收取高效。就教师角度而言,笔者的思考和做法概要如下:
其一,在教材使用上,高中教师绝不能思维僵化,笃信以本为本,奉行教条主义,而应敢于突破常规,大胆剪裁,并创造性地建设校本教材乃至编写个性教材,尽量拓展延伸课堂,开阔学生视野。
其二,在课堂上,教师要着力搭建思辨平台,如从《新闻观察》《壹周立波秀》《麻辣书生》《腾讯微波炉》等节目中精心挑选一些“时事热点事件”进行课堂辩论,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展开思想交锋,熔炼学生思辨智慧,激活学生思维弹性。这一做法旨在炼“意”,着眼于评论能力的培养。
其三,教师要向学生遴选推荐“人民网”“新华网”等传媒的“时事热评”佳作,并耐心补上辩证唯物主义这一课,培养学生运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变化发展的观点和矛盾的观点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这一做法着眼于强化理论素养,培养思辨能力。
其四,教师要切实重视晨读晚读的管理与引导。现在很多学校均安排出晨读、晚读时间,而教师应充分珍惜这段时间,对晨读、晚读要不但要做好气氛营造工作,更要适当补充材料,加强阅读指导,让学生读得有兴趣,读得有内容,读得有收获。让学生在书声琅琅中,快乐地汲取纯正思想、感受精美语言、积累丰富素材、培养良好语感。
只有广博地阅读,潜心涵泳,体味揣摩,才能拓展阅读,以读助写,为我所化,为我所用,实现学习写作与关注思考日常生活的有效“链接”。就学生角度而言,笔者认为应该统一以下几点认识:
首先,多所涉猎,博览群书。要勤奋地并且切实地亲近美文、亲近名著,吮吸经典著作的精髓,主动培养审美情趣,做好必要的语言表达锤炼、思想素养熔铸和写作运思训练等前期储备工作,才可期培养写作能力、提高作文水平。
其次,要端正阅读态度,严谨治学,不可断章取义,不可急功近利。厚积才能薄发。写作时,提倡朴实真诚的文风,不要狐假虎威,拉张虎皮做面大旗,装腔作势借以吓人。
[关键词] 好读书 读好书 阅读教学
“老师,看过‘可爱陶’的书么?”课间休息时一位男生眉飞色舞地说,“太棒了!我读书笔记就写她,行么?《水浒》把我的头都搞大了。”话音未落,片片支持声响起。眼前的这群学生,不由得让我想起:在第五届沪、港、澳与新加坡四地中学生征文活动中。上海中学生爱看的书籍类型排名:卡通漫画类排在最前面,57.6%的中学生将其列为“最爱”,其次是武侠言情类、教学参考类,最后才是文学名著类。
难道作为人类文明硕果的经典名著真的要被当代中学生抛弃了吗?难道悠久的文化遗产就此终结?不行!不能让文化大师们给我们留下的一个个高峰,一座座里程碑毁在他们手里。身为语文老师绝不可袖手旁观,从何入手呢?恰巧《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的主题是“好读书,读好书”,它是引导学生阅读经典,走近大师的良好契机。
“你们带来最喜欢的书了吗?”话刚出口,学生高高举起了各自的“书”。!大大小小的尺寸,五颜六色的封皮真让我眼花缭乱。
细看之下,有《哈利・波特》,有《读者》,有《八十天环游地球》……
“请给大家介绍你所读的书。”
“老师,我先说!”一向快人快语的薛翔文站了起来,“《龙珠》中的孙悟空为了拯救地球和大坏蛋沙鲁同归于尽。这种牺牲小我的无私品质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看《龙珠》还教会了我怎么样才能赢得别人喜爱和尊敬,那就是做好事。做坏事的人只能被人所唾弃。”
还没等薛翔文坐下,早已按耐不住的单单就站了起来,指着手中的《轻音乐》杂志对大家说:“这是我的最爱,一期没落下。”顿时笑声一片。“别笑!也许有人会说,娱乐杂志对学习无益,这是错的。它向我推荐许多积极向上的美妙的欧洲音乐,有助英语学习。它中英结合,里面有些英语单词,如‘音乐排行榜’的一首名为《Breaking the rules》的歌曲,我不清楚中文如何解释,查字典,哦!是“打破规则”。就这样,耳熏目染,我积累了更多单词,寓乐于学,何害之有?”她的这番“慷慨陈词”赢得掌声阵阵。
我看到刘思佳桌上放着本《左手倒影,右手年华》,这个小姑娘有好几次向我说过她特别喜欢那些少年作家的作品,特别是郭敬明写的书。刘思佳此时也正对我“目送秋波”示意我快让她发言呢。果然不出我所料,她站起来后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最崇拜少年作家郭敬明,他把初三学生的心理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刘思佳还没坐下,就又有人站起来“老师,我爱看《蜡笔小新》。”“我喜欢‘可爱陶’……”看到学生们如此争先恐后,我赶紧赞赏:“大家真的是做到了‘好读书’,而且没有人读‘黄色’和‘黑色’书刊,我很欣慰你们没被和暴力污染灵魂。喜欢卡通漫画,我也算一个。”顿时和学生拉近了距离。
欢呼声中,“流行作品真差!”这个反对声音鹤立鸡群。班长赵雪梅皱着眉头嗖的站起来,“卡通、武侠书没几个字,价钱却很贵,熊人,没啥好处。”她的话犹如凉水倒进了煮饺子的锅中,教师里顿时鸦雀无声了,我见时机正好,赶紧说道:“人口渴了时,给他杯白开水就行。不渴了,就想来点橘子汁尝尝。如果再给你杯牛奶喝,你要吗?”“要!要!”学生说。“多有营养啊,我要!”还有人喊道“如果是加锌、加钙牛奶就更好了!”哈哈,正合我意,我借势说:“读书也是这样,没书可读,有本东西就行,没条件挑挑拣拣。反之,当然要选‘营养丰富’的书了。”学生会意地点头微笑。“老师,是不是不光要‘好读书’,也要‘读好书’呀?”有学生问。“对!正是我们讨论的问题,读好书。”我回答说。
俗话说:打铁趁热。我赶紧向学生们大力宣传:“经典名著真酷!在历史长河中,浩如烟海的作品中大部分逐渐被无情的时间老人所淘汰,从而湮没无闻。只有那些思想特别深刻、艺术成就特别高超的出类拔萃之作,才能受到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喜爱,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地流传下来。这些作品,我们就称之为‘经典名著’。”“老师,经典名著离我们的生活太久远了,还有必要读吗?”一个学生问道。看来想说服他们还真要有过硬的道理才行呢。“问得好”我接着说,“他们产生的年代虽然距离我们的生活已经比较久远,他们描写的内容虽然有一些与我们的现代生活也有一定的距离,但是,他们反映生活的广度和深度,对人生、对未来的博大深刻的思想容量,以及塑造出来的那些栩栩如生的典型形象,还有那大胆的想象力、有趣的幽默感和优秀的文学语言,不正是我们读者去拜读他们的理由吗?”我看到了学生们信服的眼神,为了让他们心悦诚服,我进一步启发说:“读经典名著还有其他好处么?”教室里响起了互相交流的嘀咕声,一会儿,语文课代表“小诸葛”林钧鹏站起来说:“老师经常告诉我们做事要讲究效率,我看呐,读经典名著就是讲求效率的表现。”有人不解,他就解释道:“你们说,人的生命是不是很有限的?人的精力是不是也是有限的?以有限的生命、有限的精力在无限的书籍海洋里遨游,这不是浪费吗?所以说读书籍中的精华不就是讲究效率吗?”他的话赢得了全班同学的掌声。看到学生们的悟性如此之好,我真的是由衷地为他们高兴。
这时,许慧子站了起来,“老师,我喜欢高尔基的《在人间》《童年》《我的大学》,这可以算是‘经典名著’吧?我佩服高尔基,它是那么的好学、刻苦,通过自身的努力最后终于考上了一所大学,我要向他学习。”许慧子的话声刚落,就引得其他学生的哄堂大笑,“高尔基从没读过真正的大学!”马上就有人指出了许慧子的错误。我看看红头涨脸的许慧子,又看看笑个不停的其他学生。许慧子犯的错误所暴露出的问题是我不曾预料的。但她也如实地反映了当代中学生只爱“浅阅读”这一个病症。它既表现为只喜欢读通俗易懂、轻松省力的流行作品,也表现为阅读时泛泛看过,不求甚解。这种种弊端,不仅是教学,就是做人也常常暴露出来,我的脑筋飞快地转动着,“大家想想,许慧子为什么犯下这样的错误?是因为读书不仔细、不认真。所以,我们不仅要读好书。而且还要在‘深’字上下功夫啊”。我把学生的注意力从嘲笑同学的错误,拉到了关注自己也可能存在的问题上。也提出阅读的新要求:读书要深入。
这时,又有几位同学相继站起来发言。“小秀才”刘丰博说:“本人最喜爱看金庸先生的《天龙八部》”。看他文绉绉的模样真有点满腹经纶的味道。“它使我明白,想要伸张正义,要德、能、智兼备,这样才能打败邪恶;有勇无谋,反遭其害。这使我联想到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亦如此。非凡的创造力也不可或缺,这样方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本书是我一笔宝贵的财富。我会好好的利用它来充实自我,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站稳脚跟!”“说得真好!”我拍手称赞。
“再好也比不上我!”我的赞许激发了其他男生的竞争意识。“老师,我读《基督山伯爵》把感悟归纳为八个字。”孙滨故意卖了个关子。“快说!快说!”“愿闻其详!”“听好了:谨防暗箭,立足社会。就是告诫我们要提放那些觊觎你的财富、名望、地位的人,同时还要注意聆听长者的教诲,对他们的人生经验,有所取舍,这样才不致很容易被小人暗箭所伤。”他得意洋洋地朝着大家挥了挥手,显示出自己的得意。这让语文课代表林钧鹏很不服气,“我也爱读书,我喜欢《读者》。我曾以为叛逆才是青春的色彩,也曾不听父母的叮咛,读了《关于父子》之后才发现自己拒绝的是最崇高的爱。令我意想不到的是,《读者》中的许多名人事迹成为了我丰富的事实论据。有了这些翔实可信、典型精辟的论据,我写议论文更加轻松。”他的话得到了班级中不少《读者》杂志拥趸们的热烈响应。
“你们的发言棒极了。可好像没人喜欢自然科学的书吧?”我故意说道。
“我!我喜欢!”“我也是!”两个男生争着站起来,于承吉抢着说:“我读《大众软件》有两年了,当我为班级建网站时,像‘窗口振动’‘单位换算’等特技效果才能被我运用于内,使网站如虎添翼,受到大家的好评。
“我敬佩《时间简史》的作者霍金教授。”顾翔打断了于承吉的话“霍金教授患严重的‘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行动困难,而他的突出贡献则是在他20年中,被病禁锢在轮椅上的情况下所做出的,因此倍受尊重。他对生命的热爱,证明了天生我材必有用,也告诉了我们生命是何其宝贵,我们是何其幸福。他对科学研究的热诚和求知欲,也绝对值得我们年轻一代学习。”霍氏的书,也早听说过,却始终没有勇气拜读,怯于理科知识的匮乏。如今,我的学生初三,才初三呀,就不但读了,还收获颇丰。我不禁由原来的小觑他们,到刮目相看。这乐陶陶的读书,沉甸甸的感悟,令我思绪联翩。我由衷地说:“让我们为顾翔鼓掌,你们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老师向你们学习。”并深深鞠了一躬。学生一时愣住,之后,即被我的坦诚感动,又为伙伴的真知灼见而自豪。课堂里洋溢着民主、探索的活跃气氛。每个人都敞开心扉,直抒胸臆。或是争相上台发言,或是在四人小组,各执己见。直到下课,每个人似乎都意犹未尽。
我随堂展开的问卷显示――喜欢读经典作品的如《红楼梦》《童年》《时间简史》占31%,通俗作品占69%。其中如《大众软件》等自然科学仅占11%。可见,读是读了,读得不多;悟是悟了,悟得不深;看是看了,看得不广。《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的“好读书・读好书”的主题设置恰好满足了这种需求,它切中时弊,走进生活,和学生零距离接触,给学生打造了一个弘扬个性的读书大舞台。但,这仅仅是开头,如果身为老师,囿于一课之见,一课之得,一课之功。那么,不仅是可悲,也是可怜。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本课既有裨益,更有反思。我似乎刚领悟了“成人成才,语文为大”的份量。也透析出阅读与写作教学的得失。又从学生的身上,有所顿悟。平时嘻嘻哈哈,凡事都不放在心上的林钧鹏,对青春的领悟,如此独到;平时闷声不语的刘丰博,内心世界如此丰富;偏科厉害的顾翔,他的感受如此深刻。此前多次批评于承吉看“闲书”是丧志,孙滨读《基督山伯爵》是不务正业。现在看来,一味指责学生,是为自己的无所作为,无所建树,挡块遮羞布。他们的过失,老师难辞其咎。
我们天天喊素质教育,不外乎培养善于学习,学以致用,能不断创新的人。素质既指人文素质,还包括科学素养。人文和科学,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二者同样不可或缺。只懂人文,不懂科学,就会成为边缘人;只懂科学,不懂人文,则会成为空心人。人文和科学教育应并重,人文和学科素养应兼备。那么,我们的读书呢?不亦如此么?
“功夫在课外”。今后,我必须在学生的阅读写作的监督、指导、评价上,下大功夫,用大气力。切实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具有可操作性的量化考核指标与措施。书,承载着人类文明,又是一种商品,有着不可控制的生命力。人在对它进行消费的过程中,不自觉间,它就会在人身上产生一种再生产力。所以,引导学生“好读书,读好书”。不能只局限于功利目的:要多少人中考上重点,要多少人达到优秀率。更应看到它是变一次性学习为终生学习的着眼点与落脚点。必须改变学生课外阅读的无序和低效。我自己要有足够的阅读,以防教学视野的封闭和狭窄,以及人文精神的稀薄和缺乏。为此,我既订阅《语文教学通讯》《语文报》《中华读书报》,又常上“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省略),“作文网”(省略),“初中语文在线”(njyf.省略)。而且将精读与浏览相结合,兴趣十分广泛。莎士比亚的喜剧,余杰的《火与冰》,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甚至孟德斯鸠的《法意》,尽管其艰涩,我从未涉足,也要看看。从而在教给学生读书方法、规律方面,有自己的洞察和体验,反思和批判,感悟和思考。以便做到有的放矢,讲求实效。
为进一步搞好作文命题,我在不断学习和借鉴诸多优秀教师经验的基础上,着重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
一、命题要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命题作文,首先要使学生的大脑处于兴奋状态,各种有关器官处于最活跃状态,只有这时,他才有可能把自己的智慧、情感形之与笔端。
1.命题力求“新”
所谓“新”就是新颖、新鲜。只有“新”的东西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那么,怎样使命题“新”起来呢?一是旧题新作,改造完善。如《我的老师》这个题目,我们将它改为《我班来了一位新老师》。这一下学生感到非常新鲜、亲切,产生了极大的写作兴趣,将这位“新”老师的言谈举止、兴趣爱好、着装打扮、品格修养、职业道德、敬业精神等写的淋漓尽致,跃然纸上。二是开拓新的写作领域。改革开放,新事物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
2.命题力求“活”
所谓“活”就是灵活。这类题目范围较广。如《思念》《变化》《春天》《偶像》《生活》《理想》等。“思念”既可写对祖父母、父母、老师、同学等的思念,也可写对童年生活的思念;“变化”既可写家乡、城市、学校、班级等的变化,也可写一位后进生的变化等;“春天”既可写美丽迷人的大自然,也可写社会主义的“春天”;“偶像”既可写你所崇敬的普通劳动者、科学家、英模人物,也可写为国争光的体育、电影明星等;“生活”既可写你的校园生活、业余生活、家庭生活,也可写人生所追求的真正生活及人类的幸福生活;“理想”既可写你将来做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解除病人痛苦的白衣天使,遨游太空的宇航员、美化城市的设计师等理想,也可写人类共同追求的美好理想。以上题目,其中心的确定是有较大灵活性,材料选择的余地也是较宽的。另外,对一些独词的文题,指导学生不仅要把握所揭示的中心与范围,同时又要领会其象征意义。如《路》,既可写放学回家之路,也可写崎岖不平的山路等。再从抽象的象征意义去分析,进而联想到开拓祖国的四个现代化之路、勇于攀登的人生之路。如果从这层意义上去开拓,那么便可以给“路”赋予一种新的特殊的含义,旧使文章更加锦上添花了。
二、命题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贝鲁泰斯说:“想象是人生的肉,若没有想象,人生不过是一堆骸骨。”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可见想象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科学的发展,青少年的视野越来越宽,见识越来越广,思索的积极性越来越强。他们的智力越来越早地得到开发,这就要求我们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当今的青少年,要求我们的作文教学决不能停留在过去一些保守的传统教法上。中学生的年龄在十三四至十八九之间,头脑中形成的框框少,这个时期他们求知欲旺盛,富于丰富的想象力,好胜心强,独立意识增强,这些都是发展他们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有利因素。
想象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包括集中的注意力,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记忆力,创造的想象力和创造性的思维力。创造力的培养不是一件容易之事,就作文而言,它必须建立在细致的观察、独到的发现、详尽的分析、慎密的推理、丰富的想象的基础上。当然,培养创造想象力有一定难度。起初,可能会出现一些十分荒唐可笑的想法,但我们不寻求尽善尽美,更不能因为怕出笑话而放弃或阻止学生,不敢放手让他们打破旧框框,大胆想象。如我们以《乌云的联想》为题,先略加指导,告诉他们怎样开辟蹊径,挖掘事物的深刻含义,写自己观察体会到的东西,走自己创新的路子。一位同学在写此文时,一反别人把乌云比作黑暗与丑恶的惯例。他说:乌云带来暴雨,冲尽大地上的一切污垢,把河山洗得更加洁净,乌云过后,骄阳喷出,世界变得更加壮丽。他写道:万物生长靠太阳,但也不能缺少雨水。他为乌云鸣不平:“你创造的财富越充裕,你的形象就越丑陋”他创造想象得多么有新意呀!
三、命题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力
“思辨”就是慎思明辨。恩格斯说:“一个民族想站在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人类社会到了十九世纪就进入理性时代,而生活在二十一世纪初的青少年,是非常喜欢思索的,但由于他们毕竟年轻,阅历浅,在考虑问题时易犯直线性、片面性、简单化的毛病。因此,作文命题时要注意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科学的思想方法,提高他们慎思明辨的能力。
1.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这类命题本身不是一个现成的判断,而是学生通过思辨回答的问题。比如我们以《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对不对》为题写篇议论文。有人认为公共场所吸烟污染环境,有害他人健康,不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同时也违反了有关地方法规,禁止是对的;有的则认为不应该禁止,其理由是:烟草业是纳税大户,厂家生产的烟没有
这些烟民来消费,国家岂不减少了财政收入?两种观点针锋相对。后来把两种看法交给学生讨论,经过思辨,大家统一了思想认识。
2.提出多种观点进行讨论
对中学生来说,作文要想写得深刻,一要讲究知识积累,二要讲究写作技巧。知识积累是多方面的,古今中外,自然社会,都应涉及。这就要多读、多看、多记、多整理、多思考、多提炼,时时在意,事事留心,经常联想,事后反思。并作阶段性总结,把瞬间灵感记录下来,把当时偶得的思想成果写出来。至于说写作技巧,这是个宽泛的东西,讲具体一点,写议论文,无非是对别人的观点附和得深或批驳得深,对话题材料挖掘得深或分析得深。我这里主要讲一下四个方面的技巧。
附和别人的观点是正向思维,是对别人的补充,只不过自己的观点系统、深刻、全面、完整。你的文章要想体现发表的价值,当然要写深刻,要新人耳目,要超越前人的思想境界。注意方法:前人写得精,我就要写得博;他注重事理,我就升华出哲理;他看重表面,我就注重实质。例如坡写《石钟山记》,前人之述备矣!似乎无话可说了,但是坡把前人“言之不祥”的地方说透,且由事及理,并阐明“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的哲理,确实比前人高出一筹。又如“超前消费”这个话题,前人只注重赞扬其“观点新颖、行为时髦”的一面。你重在言新,我就重在言利:(1)超前享受,奠定物质基础,为未来的工作提供方便,有利于人生发展。(2)超前消费,虽然有些债务,有些压力,但是压力就是动力,对人生有益无害。(3)超前消费可以拉动内需,促进本国工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强化人民的幸福感,加深人们对人生、对社会的爱,增加人们对未来的信心。(4)超前消费是借助社会力量促进个人发展、促进国家发展的妙方,是新时期难得的机遇,发展中国家可以借此机会搞好基础建设,营造经济起飞的新起点。如果是专栏作家,在同一栏目中,针对同一话题不宜重复,应当换一个角度展开,思维方向不变。
批驳别人的观点是反向思维,一般就是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要想驳倒谬论,你就要发现真理,这就需要巨大的知识量,才能识真伪,辨正误。其次,论辩技巧也很重要。(一)抓实质的技巧。驳论点时这一招尤其重要。对方观点似乎不对,但又不知哪里不对,这就要比较鉴别,或反向推理。先说对比论证。用已知的真理去对比谬误,就容易发现敌论的实质。例如中国“著名”学者张在元与孙培松关于城市化的讨论,双方都闪烁其辞,云里雾里,不着边际,假如让我们去辩驳,也难以下手。这里边就存在抓实质的问题。孙培松认为,中国城市要扩大,要为大规模工业生产提供场地、人力、生活条件、配套设施。这是发展中国家的常见模式,我国要发展经济就得如此。但是对比欧洲那些富裕国家就发现,人家并不搞超大规模城市,并不搞劳动密集型企业。一对比就发现孙培松的理论无非是替统治者牧民、养民着想,他根本不想城市化的后果、弊端,也不想出口创汇对外国的好处、对中国的害处,他的思想还停留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的水平!换一种思考方式,我们用反向推理法,可以这样想:我们发展经济奔小康、奔大康,将来就要住在这样拥挤的地方过日子?就这样辛辛苦苦为外国人生产廉价商品,从而换回几张美元?既然我们这样做可以赚他们的钱,他们有许多失业工人,他们为什么自己不搞这种生产?啊,原来这样做是损己利人的!所以他们不做。这样就想出了实质。准确的说,孙培松的理论就是奴才加汉奸的理论。如果你单讲城市化的弊端,或单讲欧洲人住乡村别墅、花园草地,对方的大道理、大帽子马上压死你。张在元啊,你还得回高中补习一下论辩技巧。(二)层层推进的技巧。驳论驳得好的要数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要数诸葛亮舌战群儒,要数中苏论战。层层推进,才会雄辩滔滔。怎么推进?注意轻重,注意表里。例如孟子见梁惠王,一见面就抓住梁惠王的一个“利”字不放,怎么驳之?孟子先说害国:“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再说害君:“……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再说害民:“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厌。”由重到轻三层讲完了,孟子还不忘正面立论:“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驳立结合。最后,孟子还要给梁惠王训一顿:“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爽不爽?这段文字极短,层次颇多,集中体现了孟子的论辩技巧。又如孟子见齐宣王,似乎一开头扯得不着边际:齐宣王要孟子谈齐桓晋文之事,孟子却扯到牛羊上去了。其实孟子从齐宣王的语句中猜到了他的霸王之业本意。想批驳他,又要给他面子。孟子先说齐宣王“以羊易牛”的本质是王道之举,先抬举他,然后批驳他的错误思想和错误行为。接着,孟子批评齐宣王“恩及于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的做法是能行王道而不愿意行王道――非不能也,是不为也。接着,齐宣王说他不追求这些小事,“将以求吾所大欲也”,孟子问他大欲是什么,齐宣王笑而不言。孟子马上一针见血地指出他有称王称霸的野心。并分析这样做与追求王道是背道而驰的,是缘木求鱼。还告诉他,这样做是自不量力的,会有后灾。后面同样是正面立论,不用说,齐宣王服了。不说孟子诱敌上套,只说他由表及里,掀开对手的皮骂对手的骨头这一招,够深刻了吧!
挖掘话题材料,是作文写得深刻的关键一环。同一个话题材料,读者看法不一致,写作者用法不一致,正如鲁迅谈《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轶事。”那么,话题材料怎么挖掘呢?一要选择新颖的角度分析它,二是剖析话题材料的本质比别人深刻,三是把它用到新地方。这样,一个话题材料才会挖出新意,用出新意,你的作文才会写出新意。例如苏联解体、东欧巨变这一话题材料,你怎么看?先选择角度挖掘。别人认为这是失败的典型,我认为是成功的典型,我更有道理些。你认为这是北约的胜利、是美国民主的胜利、是自由对专制的胜利,我不反对。我只强调这是俄罗斯的新生,是戈尔巴乔夫新思维的成功,不是吗?其次,剖析这个话题的本质。所有的报纸都说这是一次――有咬牙切齿的,也有兴高采烈的。我喜欢一本杂志上说的:一次伟大的选择,我尊重俄罗斯人民的选择。试问:剖析出的两个结果,哪个浮浅,哪个深刻?至于用之于何处,就看你的匠心了。金蝉脱壳、壮士断腕、穷则思变、洗心革面这些题目下均可使用这一话题材料做例子。你不会感到意外吧?
分析话题材料是构思立意的必由之路,分析之深浅决定立意之深浅。分析什么呢?分析与话题材料相关的人、事、原因、结果、背景,分析时可以联想、推断。你对这几个要素其中之一有深刻见解就不错了。例如人民币对美元升值这一话题材料,(下转第5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