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中小学生感恩教育8篇

时间:2023-03-13 11:10:3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中小学生感恩教育,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小学生感恩教育

篇1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们搜藏与亲人的温情照片。共同回忆昔日的美好,感受家庭的温暖与关怀,学习央视春晚的“时间去哪了”感恩节目,孩子们把童年生活中父母对自己关爱的照片收集起来,用文字记录照片拍摄时间、地点,以及简要的情节,并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这些一幅幅温馨的照片,使孩子们瞬间找到了失落的感恩之心。他们逐渐明白父母为他们所付出的不仅仅是金钱,更重要的是爱。我们可以设计这样一节课,为了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可进行游戏导入,引起情感的共鸣,利用大屏幕展示课前学生们准备的小时候的照片,问学生:“你们能猜出来这是班级的哪位同学吗?”于是出示了相对应的现在学生的照片,并进行对比。说“:同学们,你们现在都长高了,变壮了,长大了,容貌发生了许多的变化,但是,长大仅仅是指身体、容貌的变化吗?回答是否定的,那么,长大还体现在哪里呢?“”长大要学会帮助爸爸妈妈洗碗;长大就是学会体谅爸爸妈妈……”大家众说纷纭。“同学们说得很好,长大就意味着懂事了,知道感恩了,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展示你家庭的亲情照片,叙说照片背后的感人故事。这样的设计使小学生们真正地回顾家庭的温情故事,感恩教育得到升华。

二、观看感恩影视资料

多媒体图文并茂,它是感恩教育教学的重要的载体,小学生们喜欢多媒体教学,喜欢看视频节目,教师要因势利导,牢牢抓住这个契机,选取感恩类的视频给小学生们观看。观看历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对于“割肾救母”田世国、“最美妈妈”吴菊萍等这样的感恩的人物会记忆犹新,并对自己感恩的心有一个对比,决心向之学习。此外,还有《最美女教师张莉莉》专题片、《一个也不能少》等影片、邹越的感恩教育激情演讲等都对学生们的感恩教育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还可以让小学生们学唱《说句心里话》、《烛光里的妈妈》等感恩教育歌曲。

三、开展感恩实践活动

教育家陶行知曾说:“生活就是教育,教育就是生活。当我们把感恩教育切入实际生活之时,当孩子把感恩之心化为感恩行动之时,我们的教育应该是初见成效了”。所以,为了让感恩教育深扎根于小学生们的内心世界,成为一种终身的良好道德情操。感恩教育就要落实到行动中去。让小学生们积极参与感恩教育的综合实践活动,这样以来,小学生才能“知恩于心,感恩于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报答父母,回报社会。教育者要积极引导,教育学生将感恩意识化为行动,日常生活小事是培育感恩大树的养料,从小事做起,将感恩之行落实在日常行为之中。

四、总结

篇2

今天,我观看了一部于丹老师专题讲座《中小学生感恩教育》,才恍然大悟,学习固然重要,可比学习更重要的是学会感恩,学会做人!感恩你我他,将快乐装进口袋。

其实现在的我都莫以为然的接受了长辈那无限的爱,却忘记了自己因有的职责——感恩他人,早已把感恩从心灵深处挤走,把那无限的爱视为理所应当,当看了于丹老师专题讲座《中小学生感恩教育》才知道我错了,我在希望别人给予时,没有动自己的感恩之心,就像于丹老师说的故事一样“一个小女孩在看电视,她的妈妈手受伤了,拿给她看,她一手推开了妈妈,说;别打扰我看电视!”就这一个我们以为一个微乎其微的细节,却伤害了我们最爱的妈妈,其实完全可以换种方式,温柔得吹吹妈妈的伤口,问一问还疼不疼?其实这样的小动作还有很多,都发人深思。我们也曾有过许多这样的案例,妈妈的唠叨,爸爸的严厉,都是为了谁?在所有人心里都是严父慈母,我也不例外。妈妈总是顺着我的性子,那代表性的唠叨也尾随其后,当我难过时会安慰我,当我失败时会鼓励我,当我受伤妈妈比我更痛苦;爸爸不会跟妈妈一样嘘寒问暖,但那严厉的神情中流露出爱,至今我还记得那天,我被一个男生欺负了许多次,爸爸忍无可忍,星期五爸爸找到他和他的家长处理了这件事。以前我还以为他们不在乎我,甚至还发过脾气,现在想想真是可笑之极。我想感谢亲爱的爸爸妈妈,是你们生了我,抚养了我,呵护了我,没有你们就没有我。

我还有感谢教育过我的人,感谢帮助过我的人,感谢伤害过我的人……

感恩你我他,路漫漫,要经历的还有很多,先学会感恩再说。

篇3

今天,我观看了一部于丹老师专题讲座《中小学生感恩教育》,才恍然大悟,学习固然重要,可比学习更重要的是学会感恩,学会做人!感恩你我他,将快乐装进口袋。

其实现在的我都莫以为然的接受了长辈那无限的爱,却忘记了自己因有的职责——感恩他人,早已把感恩从心灵深处挤走,把那无限的爱视为理所应当,当看了于丹老师专题讲座《中小学生感恩教育》才知道我错了,我在希望别人给予时,没有动自己的感恩之心,就像于丹老师说的故事一样“一个小女孩在看电视,她的妈妈手受伤了,拿给她看,她一手推开了妈妈,说;别打扰我看电视!”就这一个我们以为一个微乎其微的细节,却伤害了我们最爱的妈妈,其实完全可以换种方式,温柔得吹吹妈妈的伤口,问一问还疼不疼?其实这样的小动作还有很多,都发人深思。我们也曾有过许多这样的案例,妈妈的唠叨,爸爸的严厉,都是为了谁?在所有人心里都是严父慈母,我也不例外。妈妈总是顺着我的性子,那代表性的唠叨也尾随其后,当我难过时会安慰我,当我失败时会鼓励我,当我受伤妈妈比我更痛苦;爸爸不会跟妈妈一样嘘寒问暖,但那严厉的神情中流露出爱,至今我还记得那天,我被一个男生欺负了许多次,爸爸忍无可忍,星期五爸爸找到他和他的家长处理了这件事。以前我还以为他们不在乎我,甚至还发过脾气,现在想想真是可笑之极。我想感谢亲爱的爸爸妈妈,是你们生了我,抚养了我,呵护了我,没有你们就没有我。

我还有感谢教育过我的人,感谢帮助过我的人,感谢伤害过我的人……

感恩你我他,路漫漫,要经历的还有很多,先学会感恩再说。

篇4

【关键词】技工学校;学生管理;感恩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2-133-01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优秀的传统美德,也是个人价值观的基本准则,古有“乌鸦反哺,羊跪哺乳”等谚语,还有“投桃报李”的典故,这些都是感恩教育的表现形式与内容。感恩教育应该作为学校教育工作中很重要的一个内容,技工学校作为向社会培养专业型人才的专门学校,也应该加强感恩教育,重视技工学生们感恩教育的培养,从而为社会培养更为合格的人才。

一、当前技工学校学生感恩意识的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市场经济的深入,我们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受到了腐朽思想的侵蚀,当前技工学校的学生多是出生于90以后,思想还不是很成熟,再加上良好的生活条件以及环境的影响,很多的学生越来越冷漠、越来越自私,这也是对传统的感恩意识的冲击,应该引起学校的足够重视。

(一)忽视对父母的感恩

孝敬父母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最为优良的传统美德,“乌鸦反哺,跪羊哺乳”正是这一美德的很好的体现,受教育的影响,很多学生知道体谅父母,但是却没有真正的感恩父母,没有很好的做到回报父母。很多学生从小娇生惯养,认为父母的关系是理所应当的,有的还铺张浪费,盲目攀比等,这些都是缺乏感恩意识的表现。

(二)忽视对学校老师的感恩

我们一生中很大一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而与我们联系密切的除了父母,莫过于老师了。在学校,教师向我们传授知识,交给我们做人的道理,因此,教师值得我们的感恩与尊重。技工学校的学生往往成绩不是很好,才导致他们选择了技工学校,这种情况下,对老师的感恩不仅没有体现出来,有的甚至还怨恨,把自己不能成功的原因归结为老师的影响,这是缺乏感恩意识的表现。

(三)忽视对社会的感恩

每个人都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个人,个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帮助,因此,作为学生,不仅要对父母感恩,对教师感恩,还要对社会感恩,只有这样,每个人才能真正的融入社会中,才能真正的为社会做出贡献。但是,当前,很多学生却变现出了冷漠与自私,缺乏对社会的感恩意识。

二、感恩教育对学生的重要意义

感恩就是个人对社会、对他人以及对自然地认可,并给予回报的一种情感行为。感恩教育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塑造学生身心素质以及全面发展的需要,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受到父母、老师以及社会的关心与帮助,如果学生连最基本的感恩之心都不具备的话,那么学生的其他发展也就毫无意义与价值,因此,感恩教育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除此之外,感恩教育还有利于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感恩教育实施的好,那么学校的教育工作也会很好的进行,并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更好地促进学校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学校开展感恩教育,有利于德育教育的实效性,也有利于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技工学校学生管理中感恩教育的实施

加强技工学校学生管理中的感恩教育,不仅是简单的培养其对父母的感恩,更重要的是一种责任意识,是一种健全人格的培养,下面就如何加强学生管理中的感恩教育提出几点建议。

(一)重视感恩教育在技工学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感恩教育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也是加强学生管理工作的要求,因此,首先要加强感恩教育的意识并且认识到其再技工学校学生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只有这样,才更有利于感恩教育的开展,感恩教育的实施才能取得好的成效。

(二)重视感恩教育的实践

技工学校作为为社会培养专业人才的机构,其对学生的感恩教育的实施不能仅仅停留在意识阶段,还要积极地鼓励学生进行实践,将教育融入到实践中,从而取得更好地效果。比如,学校可以组织各种感恩活动,慰问敬老院,残疾人福利院等等,在实践中加强对学生的感恩教育。

(三)感恩教育要从小事做起

感恩教育不仅仅是停留在口头上,也不是要求学生做多么伟大的事情,而是要鼓励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在这个过程中加强感恩教育的实践。如鼓励学生回家为父母做点小事,或是在生活中学会为他人着想,感恩他人。技工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感恩教育要从学生的内心激发出学生的感恩情怀,使学生真正内化为自己的精神,并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真正养成好的感恩精神。

感恩教育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与全面发展有很重要的作用。技工学校相对来说是一个比较特殊学校,学生的构成比较复杂,因此,对学生管理中感恩教育的实施就显得尤其重要。加强学生管理中感恩教育的培养,不仅可以抵制不良风气的影响,还可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校氛围,也有利于学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芮群毅.努力营造感恩教育氛围[J].文教资料,2011(16).

[2]李继玲.论构建和谐社会与技校感恩教育[J].文教资料,2011(10).

篇5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 感恩教育 感恩意识 独生子女

感恩是指感谢别人对自己的恩德,它要求人们要常怀一颗宽容与回报之心,记得周围人对自己的帮助而忘记不快乐的事。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感恩被表述为仁、义、孝等,是社会成员都应该具备的基本道德,是社会文明发展和人与人之间和睦融洽的重要因素。今天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正生活在一个信息开放而多元的社会环境中,不同文化相互交流,相互碰撞,使本就思想不成熟的中职生深受影响。他们功利主义严重,心灵沟通少,情感交流缺失,人际关系冷漠,我行我素,瞧不起父母、教师,不懂感恩,甚至在社会上、校园里动不动就因细微小事吵架、斗殴,这已严重影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社会和谐。

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和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感恩教育是思想道德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可以帮助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养成识恩德、感恩的习惯。常怀感恩之心,会使人胸怀宽广,人际关系和谐,学业事业成功,可实现校园和谐、社会稳定。

1.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表现

1.1 以己为中心,人情冷漠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文化的转型,人们的流动性日益频繁,人际交往日益打破血缘关系、地域关系的束缚,向"陌生化"演变。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沟通、情感的交流日益减少,变得逐渐疏远、冷漠。在这样的社会环境影响下,有较大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不会感恩或者不愿感恩,对恩情视为应该。有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对别人的帮助无动于衷,不懂得知恩图报,甚至还以可怜的自尊为借口。例如:这几年来,我校都有一部分学生受助于香港慈善机构梅州分会一千元港币作学费,据我在上课时的随机调查,几乎没有学生写过感谢信,也没有学生邮寄过明信片之类的物品感谢过那些热心人士,甚至有部分学生认为那是应该的。

1.2 孝心减退,理所当然地索取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正值青春发育期,思想活跃,善于接受新事物、新思想,自我意识强烈,但同时存在着内心困惑、逆反和感恩意识淡薄问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道德判断力不强,对一些社会不正之风缺乏辩证理解,把握不了主流,造成认识上的偏差。例如,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认为能知道自己偶像的出生年月、生肖、星座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但不知道自己父母亲的生日是无所谓的事情;认为在学校里遇见教师不打招呼,也是一件最正常不过的事,因为这位教师没有给我上过课,因为这位教师曾经批评过我……另外,他们内心也许在感激父母,感激老师,但基本不知道如何去表达对父母、教师的感激之情。

1.3 没有社会责任,事不关己

有较大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是独生子女,他们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父母的溺爱让他们在情感上被动地获取,形成了心中无他人、冷漠、自私、以己为中心的不知回报的性格特征。在学习生活中,许多独生子女的父母紧盯着孩子的成绩,一切围着“智能”转,却忽略了对孩子最基本的道德和感恩教育,忘记了如何教育孩子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这样成长起来的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很少有感恩的情感体验,他们自主意识、权利意识强烈,但自立意识、责任观念淡薄,依赖思想、享乐思想严重,满腹牢骚、怨天尤人。他们极少反思自己应该做些什么、能够做些什么,对自身生活缺乏反省,不明白自己的权利义务,不清楚自己的社会角色。例如,有两名学生推着自行车站在校门口闲聊,校门偏窄,他俩已占据了路宽的二分之一,这时,放学了,大量学生、教师通过此地。但这俩名学生依旧站在那儿阻塞交通。有教师上前劝其避让,他们不但不离去,反而理直气壮地说:“老师,你们不会让路呀?”

2.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感恩意识缺失原因

2.1 独生子女

家长溺爱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开展,我国独生子女数量不断增加。这些独生子女受几代人的关怀,尤其是祖父母更是溺爱他们,凡事包办,甚少批评。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对现有的条件不珍惜已习以为常,把索取都看作是理所当然。进入中职学校后,许多独生子女学生体谅不到父母、教师的辛劳,普遍缺乏爱心和责任感,既不知道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也不知道感谢教师的谆谆教诲。另外,他们普遍不爱惜财物,尤其是公物,对己不克制,做事不尽力,在学校高消费、低成绩、难管理。例如,我校三令五申强调爱护公物,但教室门、走廊防护网、卫生间设备仍遭学生严重破坏。又如,一次期中开卷考试,《法律基础知识》这门课,计算机班就有七八个学生只取得十几分、二十几分,这显然不是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的智商问题,因为有的学生在考试时仍能安然入睡。难道学生不知道缴纳学费后来学校干什么?不知道学费来自于家长的辛勤汗水?不知道教师上课时的苦口婆心?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家庭生活条件普遍较差,孩子从小就能感受到父母的艰辛,也自然而然地接受到情感教育。而现在,改革开放带来了家庭生活的彻底改变,绝大多数人已不愁吃不愁穿了,许多孩子向父母表示“您辛苦了”的时候,父母往往会说“你把书读好就行了”、“其他事不用你管”。长此以往,孩子们自然就认为父母奉献、自身索取是理所应当,不必多想,缺乏感恩的情感体验使他们缺少爱心,缺乏责任感。

2.2 学校教育

重技轻德一些中职学校过于注重教育的功利性,过多地把学校中心工作放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上,强调提高就业率,而忽视德育。校园缺乏感恩的文化氛围,难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学校只管教书而不管育人,感恩教育很难实质性地进入中职课堂的教育范畴,学校的道德教育未能有效内化为学生的品德素质。很多学生出现了品行障碍或发展偏差,诸如知行脱节、表里不一、自我中心,人际冷漠、价值迷失等。学校是有责任的。例如,有十几位机电专业的学生被一家冰箱厂录用去实习,第一天报到,就要求厂方让他们当师傅,不要再有试用期,在厂方没有满足其要求的情况下,竟然集体旷工。

2.3 社会环境

急功近利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财富分配不公及贫富差距过大等问题开始具体化、表面化,道德主体的多样性和利益关系的直接性逐渐凸显出来。随着现代社会信息技术进步带来的各种致富信息被无限放大现象,人们内心产生的“不公平感”和致富机会与致富能力的“相对剥夺感”也被迅速激发和强化。当感恩文化被人们遗忘和忽略,社会生活中有恩不报的现象越来越多时,“谁帮人谁就是傻子”、“硬起心肠来做人”就会成为道德领域的非正义集体无意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与优胜劣汰的经济原则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导致人际关系的功利化和物质化。一些人过分追求西方的所谓“个性”、“自由”,将“张扬个性”扩大化,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只知“我该怎样”,不知“该我怎样”;只知“我要什么”,不知“要我什么”。加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奉献社会的人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报答,也给知恩图报的人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例如,班级分配劳动任务,有的学生不愿听从班主任的安排,总认为这是学校应该请杂工来做的,学生是交了学费的,来学校是学技能的

3.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对策

3.1 搭建教育平台,营造和谐校园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积极和谐的校园氛围对形成和发展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感恩情怀会起到良好的作用。中等职业学校作为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中职生的健康成长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应把感恩教育渗透到学校工作和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应建立更加温馨、充满友爱的伙伴关系。例如,当教师走进教室,学生们齐声高呼“老师好”时,教师应该礼貌地回应一声“同学们好”。在校园或其他场所,若教师遇见学生,可放下架子先向学生打招呼,这样亲近学生,甚至会让学生感动。久而久之,教师的言传身教必然会让学生理解亲情,接纳他人;必然会让学生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必然会让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得到良好发展,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成为谦和、礼貌、尊重父母和师长的人。中职学校应成立感恩教育领导小组,全方位、多角度地做好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宣传发动工作。其活动模式可以是:首先,以学校团委(学生会)为中心组织学生学习真实感人的感恩事例,或组织学生讲述“你知道的感恩事例”,然后组织学生到国旗下进行感恩宣誓。其次,以专业班级为单位以感恩为中心内容编写黑板报、橱窗评比,或让班主任引导学生给父母书写感恩家信。再次,由各专业班级组织本班学生开展一系列形式多样的感恩活动。最后,由学校团委(学生会)组织评选校园感恩人物并由学校大张旗鼓地进行表扬。

3.2 教会知恩、识恩,增强感恩情怀

如果一个人不能知恩、识恩,那就不可能感恩。对学生实施感恩教育,教师应先教会学生知恩、识恩。对此教师可用的方法有很多,现列举两例。例一,可引用日本教师的方法:日本有位教师让学生问明妈妈他(她)出生时的重量,到校后告诉教师。上课时,教师宣布做体验“十月怀胎娘辛苦”的游戏,接着,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袋子装上与每个学生出生时相等重量的沙子,让学生把沙袋挂在肚子上一节课的时间。拆卸袋子后,教师让每位学生谈谈“十月怀胎娘辛苦”的感受。据说,现场就有许多学生被感动得哭了。例二,可引导学生理解压岁钱后面的含义。教师可以这样问学生,你们收过压岁钱吗?学生回答肯定有!给钱的都是哪些人呢?当学生七嘴八舌说完,教师可这样再问学生:“路人有没有给过你压岁钱?为什么?”当学生愣着时,教师便可郑重地告诉学生:“压岁钱是亲情(友情)之体现!”当学生知恩、识恩之后,教师就应引领学生知恩图报,指明学生报恩的最好方法就是做父母文明礼貌懂事的好孩子,在校读书不让父母担心,以诚意和实际行动多做善事。感恩教育是道德和情感的教育,这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准和教育技能,善于把教育目的寓于各种精心选择、设计的情境之中,在教育的全过程都与学生交朋友,更多地以平等的身份进行沟通与交流。教师只有在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上下功夫,才能打动、感化学生,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最佳教育效果。学校可定期组织由学生、家长参加亲情活动。通过系列亲情活动,纠正一些家长教育其子女的落后意识、认识偏差等问题,号召家长从自身做起,做好榜样,给孩子感恩的机会,善于利用亲子关系互动来构建家庭教育中的感恩体系。例如,当孩子生日时,家长可给孩子打电话说说祝福的话,或自制贺卡,或购买小礼物寄给孩子,让孩子体会无限的父母之爱,感受父母带来的无比快乐!亲情活动既能充分让家长表达对孩子的爱,又能给孩子创造一个对父母、长辈表达悔改、感谢之情的机会。可以相信,在众目睽睽之下的承诺,肯定是纯正真诚的承诺。“人贵有自知之明”,许多人都想给公众留下美好形象,都不想丑化自己。所以,亲情活动一定能增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感恩情怀。

3.3 矫正认识偏差,实践奉献爱心

感恩教育中的一大障碍,是社会或生活中出现的某些不公平现象。当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看到这些现象时,可能会形成一种负面心态。例如,有的人是真的做了好事,却被误认为是肇事者。对社会上发生的一切,应引导学生把它理解为“家事”,应心怀仁爱,像关爱自己的亲人一样,关爱社会,不仅要批评社会负面现象,更重要的是要积极支持和宣传社会正面典型。绝不应该把自己仅仅当成看客,以挑剔的眼光盯着国家为我做了什么。应该多想想,我能为国家、为人民做些什么。每个人都受到过许多恩泽,如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诲,亲友的关爱,他人的服务等等。只有学会感恩,少些抱怨,多些宽容,才会快乐。怀感恩之心,行报恩之举,才是积极的人生态度,才是正确的价值观念。社会实践是磨练人、锻炼人的有效手段。感恩教育不能只停留在形式上,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体会感恩与施恩。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了解社会提供了可能,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能真切体会到人间的真情,对中职生良好素质的养成有着重要的价值。在实习实践活动中,学校可引导学生服务社区,服务企业,服务家乡,或让他们做社会调查,或让他们访问一些感动社会的先进人物。这样,通过所做、所闻来激发学生报答社会、感恩社会的深切情感。

感恩是一个人不可磨灭的良知,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哲学;感恩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美德。感恩教育是一种以情动人的情感教育,以德报德的教育,以人性唤起人性的教育,应是中职学校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中职学校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感恩教育,使中职生知恩、识恩。学会感恩,学生走向社会才不至于迷失自我,忘乎所以,才不会怨天尤人,才会懂得理解人、同情人,好好工作,回报社会。

参考文献

[1] 〖ZK(#〗王文科.感恩文化的美德与道德教育的重建[J].桂海论丛,2008,(6)。 

[2] 李华臣,贺伟.浅析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及培养[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5)

[3] 尹映霞.大学生的“感恩”教育与责任感的培养[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7,(1)

[4] 黎进,曾强.新形势下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意识教育的几点思考[J].湘南学院学报,2007,(1)

[5] 刘卫琴.感恩意识及感恩教育探析[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6)

[6] 范开菊.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与重塑[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6)

篇6

【关键词】感恩;弘扬;传统文化;构建和谐社会

中国的感恩文化源远流长,“知恩不报非君子”“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等古训更是代代相传。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人的基本品德。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起码的修养,是一种处世的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是人之常情。

一、小学阶段实施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我国社会正处在一个社会转型的新时期,各种思潮不断涌入,各种道德价值观念激烈碰撞,导致部分青少年的道德品质出现明显的下滑趋势。此外,我国实行独生子女政策多年,许多家长给予孩子过度的物质上的满足与精神上的溺爱,导致孩子形成自私自利、知恩不报甚至恩将仇报的不良品行,他们在校轻视同学情、师生情,在家漠视亲情,在社会蔑视公德。感恩教育是以一种合乎人类情感的方式进行的有针对性的教育,可使人类逐渐疏离的情感重新焕发生机,因此对小学生实施感恩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1.小学感恩教育的实施是德育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当前,感恩教育已经成为小学德育课程的基本内容之一,在新的德育课程设置的德目中,如:热爱生命,自尊自信,乐观向上,意志坚强;亲近自然,爱护环境,勤俭节约,珍惜资源;孝敬父母,尊重他人,乐于助人,诚实守信等,都蕴含了丰富的感恩教育内容――要求学生拥有对父母、对他人、对自然、对一切生命的感恩情怀。要达此目的,就必须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感恩教育。

2.感恩教育是弘扬我国传统美德的重要手段 。中华民族是一个非常重视感恩与报恩的民族,但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感恩文化受到了严重的冲击,甚至出现了巨大的文化断层。面对蜂拥而至的现代文明,人们对物质欲望无限追求,更显露出我们在传统道德传承上的缺失。感恩教育是弥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裂痕的工具,是弘扬我国传统美德的重要途径。当然,随着时代的进步,感恩教育的内容与形式也要与时俱进。

3.感恩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建设和谐社会同样需要感恩教育。对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实施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如果在儿童阶段没有产生感恩情怀,成人后也必将缺少感恩意识,缺少与社会、与伙伴的团结友爱,当然,和谐社会的建设也就成了一句空话。感恩情怀是现代社会公民的起码素质,只有每个人从小就接受感恩教育,为感恩情感的养成、感恩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使个人成为和谐的个人,进而构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

4.感恩教育是促使学生形成健康心理的重要途径。感恩情感的形成要经过一个自我认识与超越的过程。现代社会提供了丰富的消费品,却没有提供充足的信仰与追求,古人说“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现代人说“穷得只剩下钱了”,都是对人们感恩情感缺失的真实写照。须知,人与动物的最大不同就在于,人有一个内在的、具备丰富潜能的心灵世界,而感恩教育正是充实学生心灵世界、提升学生人格修养、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小学阶段实施感恩教育的内容与阶段策略

一般来说,感恩教育包括三个层次。初始阶段是认知层次:受教者通过教育者的语言感化、实践示范、实例分析产生朴素的感恩情怀,建立基本的判断标准;中级阶段的情感层次:经过认知的升华,内化为受教者内心的一种情感,认识到施恩与报恩是一种自觉的意识,从而在做的过程中产生幸福感与满足感;实践层次的感恩教育阶段:感恩的行为已经内化个体的品质,外化为日常行为。这三个阶段不是截然分开的,其中认知是基础,情感是动力,实践是目的。

感恩教育是增强学校德育实效性的一项重要手段,把它作为德育的切入点,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使感恩意识在每个人心中传递。具备了感恩意识,学生才会自觉保护环境,自觉遵守校规校纪,自觉尊敬师长,因为他们对学校、对教师有深深的感恩之情;具备了发自内心的感恩意识,学生才会勤俭节约,因为他们已经知道应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而不仅仅是语言来表达对父母的感恩;具备了良好的发自内心的感恩意识,学生会对社会的一切都充满美好向往,因为他们知道社会给予了他们很多。那么,在实践中该如何实施呢?

1.识恩、知恩教育。每个人从出生的那一天起,就无时无刻不受着别人的恩泽――父母的养育之恩,师长的教育之恩,朋友的知遇之恩,社会的提携之恩。如果没能认识到这些恩情,那么孩子将丧失对整个世界的爱。因此,感恩教育首先要做的就是识恩、知恩的教育。小学是人生第一个求学阶段,他们是任教师刻画的一张白纸,通过识恩、知恩教育,可引导小学生明白父母对他的挚爱、老师对他的关爱、同学对他的友爱、社会与国家对他的大爱,使其学会用自己实际的行动回报父母、师长和社会。

2.引导报恩教育。古人有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可见知恩图报是人之常情。父母给了子女养育之恩,子女就应该尊敬和赡养父母;老师给了学生教育之恩,学生就应该刻苦学习,用取得的好成绩答谢老师;朋友给了自己深厚的友情,自己就应该为朋友信守承诺;社会给了个人各种公共资源,学生作为社会人自然就该讲公德、守秩序。如此等等,皆是报恩教育的重要内容。报恩的行动可以是物质上的回报,也可以是行为上的回报,还可以是精神上的回报。广义的报恩既可以是一声真诚的道谢,也可以是“涌泉以报”的物质回报。对小学生的主动报恩教育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如:为父母做点具体的事情,在学校主动承担帮助老师的工作,在社区主动帮助别人等等。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这种报恩并不是建立在交换的基础上的,否则极易让学生因美好道德情被物化而误入歧途。

篇7

关键词:诚信感恩;知;情;意;行

1 高校贫困生资助现状分析

针对如何解决高校贫困生的经济问题,国家实施了一系列的资助政策,如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和勤工助学岗等多种方式并存的资助体系,资助形式多样化,既帮困又奖优。但由于地区经济生活情况的差异、高校学生生活具有的隐蔽性,学校资助管理部门很难掌握学生是否真正贫困,更难以准确掌握学生贫困的真实程度,导致部分学生诚信意识薄弱,为获助学金而弄虚作假。

一方面,受助贫困生自身存在的诚信问题突出。受助贫困生在得到相关资助后,有的学生能够合理安排所得资金,解决生活经济困难,努力成长成才。而有些贫困生的表现则不尽如人意,他们不是将金钱用于生存消费及学习上,而是用于进行消费攀比上。虽然此类学生数量不是很多,但已在校园里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另一方面,受助贫困生感恩意识有待提高。受助贫困生获得相关资助后,部分受助贫困生存在感恩意识淡漠甚至缺失的现象,在接受过资助后表现出一定的“冷漠”,觉得自己因为贫困接受帮助也是迫于无奈。还有部分贫困生认为接受资助是理所当然的,不需要回报;有的自认为“学习成绩好,拿资助是理所当然的”;有的抱怨社会不公,将资助的善意也视为自己不得不接受的屈辱。

因此,需加强贫困生的诚信感恩教育,使贫困生将怀感恩之心、行回报之举作为行为准则,树立知恩图报的行为风范,这才是资助工作的落脚点和归宿。

2 加强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合理的资助体系

(一)知――加强认知,树立规范

1.系统学习,全面了解,加强理论引导,开展以学习诚信感恩为主题的正面教育。在入学教育期间,开展大学诚信感恩教育第一课,学习《学生手册》中 “奖、贷、助、减、补”的相关资助政策,让学生明白国家给予贫困生的极大关爱。积极组织诚信报告会、座谈会、讲座、班会,观看《贷款助学信用助人》的宣传教育片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加强学生对资助的内涵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国家助学贷款、奖助学金等资助对高等教育的意义,让学生认识到不合理利用是对国家教育资源的浪费和社会责任的践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诚信感恩价值观。不仅强化学生对诚信的认识和理解,也使其充分认识到诚实守信与实现自身价值的密切关系,同时帮助自身树立诚信为本,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信用意识。

2.弘扬诚信感恩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提高理论修养。例如,开展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主旨,开展“明德知礼”、“君子文化”、“诚实守信”等人文素养讲座,进一步加强对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使学生把诚信感恩内化成个人的思想信念,进而外化为合乎社会要求的高尚社会行为,诚信做人,踏实做事,感恩于心。

3.深入学习,竞赛辩论,增强理性认识。积极举办“诚信感恩知识竞赛”,采取小组制积分法,各个小组积极回答问题,竞争激烈。通过知识竞赛使得学生了解更多诚信、感恩的知识,去发掘每个典故里隐藏的内涵,丰富课余生活,从而也学习了古人滴水之恩必报的情怀,勉励自己。

(二)情――心理关怀,选树榜样

1、加强对贫困生的心理关怀,培养感恩品质和美好心灵,促进心理健康发展。贫困不是负担,更不应该成为心理负担,受资助的学生,要学会接纳自我。既接纳短处,也接纳长处,要让他们不断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说‘我能行’,减少等、靠、要的依赖想法。同时辅导员要深入了解贫困生的家庭状况、心理状况,定期开展心理普查工作,通过个别谈心、心理行为训练、邮件咨询与家长配合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引导贫困生形成更加健全的人格特征和心理素质。通过心理关怀使学生充满自信,更好的发扬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学习。

2、选树榜样,典型引路,传递正能量。例如:每年5月开展“同心・光彩助学”行动,把评选出来的优秀受助学生的感恩事迹,分享给学生,让学生保存强烈的成就动机,弘扬励志文化;通过“贫困当好学,饮水该思源”大学生成长故事会,展现学生青春奋斗励志故事,分享成长感受,发挥优秀学生的模范带头作用;同时对往年优秀受助学生的事迹进行大力宣传,在学生中间树立榜样,引导学生向优秀学习。通过这样的活动方式,使受助学生在情感方面产生感恩意识的共鸣,充分认识到“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内涵,并产生乐于奉献与报恩的冲动。

(三)意――立下承诺,坚定意志

1、立下承诺,监督学生诚信做人,鼓励学生诚实守信。在学生的考核中把诚信纳入考评之中,严厉惩处不守信行为,如取消助学贷和评优资格等。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对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各种表现予以记录,对大学生的行为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另外通过举行诚信报告会、签订诚信还款承诺书、开展诚信还款签名活动等一系列诚信活动,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诚信是一个做人的最起码的原则,以及做一个诚信之人是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并会在以后的工作与学习中,以诚信的优良传统美德指导自己的一言一行。

2、坚定意志,确立行动目标,追求生活意义。贫困学生由于受家庭环境影响,生活压力大,很多缺乏自信,目标盲目,做事半途而废1。没有目标的牵引,生活就缺乏动力,也就缺乏感恩的意义。要培养学生为自己定一个目标,做自己想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让目标支配自己的思想,变被动为主动。一件小事成功,才能e累一分成果,才能感觉到生活的美好,鼓舞自己的希望。同时,还要树立责任意识,控制欲望,保持积极的健康情绪。高校应加强贫困意志过程与认知过程、情感过程的紧密联系,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品质,更好的学习生活。

(四)行――知行结合,外化于行

实施感恩励志工程,引导贫困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在资助工作中要特别注重开展爱心实践活动,以活动为载体,寓以积极向上的精神激励,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树立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心态和正确的价值取向,在帮助他人的同时,增加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鼓励学生励志成才。

1、每年寒冬来临之际以及毕业前夕,要积极开展“爱心衣加衣,微爱暖心行”捐助活动。为贫困学生以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等地区贫困家庭捐助毛衣、外套、围巾、书籍、生活用品等,将爱心传递到贫困生手中,播撒爱的阳光,共享心的温暖。爱心活动,不仅为贫困学生送去温暖,而且也让学生在捐助的过程中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奉献感,让学生心存感恩,感恩那些曾帮助过我们的人。

2、发挥爱心社团的感恩筑梦力量。积极组织学生前往儿童福利院、敬老院,积极帮助老人读报纸,帮助农民工网上买票等。开展“教育帮扶,情暖孤童”、“关爱留守,筑梦暖冬”等活动。例如,2015年12月,聊城大学小雨滴社团联合聊城市电视台、聊城市美术家协会、聊城市近80组爱心家庭,共同为聊城市儿童福利院成功举办了“齐聚儿福院,爱燃平安夜”公益晚会,筹集公益基金10万元,为儿童带来欢乐和更多的帮助。

3、勤工助学,励志青春,感恩常在。学校要积极开设勤工助学岗位、义工雷锋活动等。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不能认为因为自己困难,理所当然就必须获得资助。要让贫困学生在岗位上得到更深刻的的锻炼和实践,让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努力实现资助类型由输血模式向造血模式转变,充分磨练学生吃苦耐劳的韧性,与勤相伴,与爱同行,充分认识到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实施诚信感恩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家庭经济贫困的学生能够诚实守信,感恩于心,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以实际的行动回报社会。受助学生只有学会诚信和感恩,才会少些抱怨和叛逆,多些友善和欢乐。高校应加强诚信感恩教育的宣传力度,充分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载体,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明确诚信的重要,使其认识到诚信是一个国家生存发展的基石,是个体内在素质与修养的外在表现,也是个人成长、成才的必备素质。

参考文献

篇8

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具有很大的优势。我们思品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失时机的引导学生逐渐养成感恩的心态和习惯,使感恩成为学生自觉的思维意识和行为习惯,并以此作为个人的品德与修养立足于社会而恒久地存在。那么,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对小学生的感恩教育如何培养呢?下面,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个人的做法和体会。

一、让学生学好人生第一课:知恩

对于一个刚跨进校门的小学生来说,老师教给他们的,最重要的是人生第一节知恩课。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如在教学《我的健康成长》内容后,可提出一些问题:“我”是从哪里来?是谁养育了“我”?是谁令我们健康快乐地成长?还有,在我们身边又有些什么?当我们不高兴的时候,是谁令我们快乐?当我们跌倒时是谁把我们扶起?再如,当教学《我们共同的世界》时,可以提出问题:当我们闻到花香、看到灿烂的阳光、绿茵茵的青草、清澈的河流时心情又是怎样的呢?最后启发总结:是爸爸、妈妈、爷爷、小伙伴、老师、、、他们给我们带来了不少的快乐和帮助,还有就是大自然,它给了我们阳光、空气、水还有许多许多,它让我们无忧无虑地生活着。这样做的目的让孩子们知道幸福来自父母、家人、朋友和大自然。人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就会对生活产生热爱之情,就会懂得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热爱学习。这样做的目的是在孩子的心中种下感恩的种子,这比教会他们汉语拼音和阿拉伯数字重要得多。

二、用生动的案例教育学生为什么感恩

古语有云“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在思品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多引导学生从体量父母的辛劳开始:如每天放学,当我们饥肠辘辘地回到家时,是谁为我们端上可口的饭菜?夏夜,当我们在灯下做作业受蚊子叮咬时,又是谁为我们点燃了蚊香?当我们的作业不会做的时候,又是要强的谁试着从书本中帮我们找答案?为了我们能安心做作业,又是谁放弃了喜欢的电视节目?当我们生病时又是谁拖着疲倦的身躯带我们看医生、、、这都是生育我们养育我们的父母啊!其次是教育学生体谅老师的教育之恩:因为我们的每一点知识都有老师的汗水,我们每一点疑惑都有赖老师的点拨,我们每前进一步都有老师的搀扶,我们每一次的纠纷都老师的裁判……我相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成长路上的每个脚印都会激起学生的感恩之情。

在进行正面教育的同时,还可以从反面进行教育。例如,在教学《我们的学校生活》时,我给学生讲起一个反面案例:一个家庭贫困的学生上山砍柴时,腿部摔成粉碎性骨折。他的班主任老师花光了所有的积蓄为他治腿,并在整整一个学期里背他上学、放学,此后又用自己微薄的工资供他读完高中。然而,这个学生大学毕业后,从未回母校看望过自己的恩师,甚至连一张贺年卡都未曾寄过。为此,我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要感恩?怎么感恩?孩子们纷纷表示:“要记住别人曾经给予的恩惠,在他需要帮助时,及时伸出援助之手!”“父母给予我生命和关爱,我要好好珍惜,用优异的成绩和孝心回报他们!”“多为家长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少让他们操心!节日里,用自己的零花钱送一份感恩的礼物!平日里,真诚地道一声爸爸妈妈辛苦了!”是啊,向别人表达真诚的谢意是尊敬与礼貌的最高表达方式,也是建立与维系人际关系的最佳方法。通过案例启示,教育学生用感恩之心去感受世间的亲情、友情和恩情,在接受他人关爱、支持和援助时,始终将他人的恩惠铭记在心,并给人以回报,不能只图索取和享受。

三、组织学生开展系列活动,教会学生感恩施恩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些,都是古人对感恩的认同和做法。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适时组织学生开展相关活动,营造“感恩施恩”的教育氛围,以净化学生的心灵,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1、编写《感恩警句》集。利用课外活动,组织学生查阅书籍或在网络搜索,寻找“感恩”的名言警句,抄写在专门的《感恩》集子上。晨会课上,让学生交流,朗读感恩的名句。这样做,一粒粒感恩的种子将会播撒进他们心灵的神奇土地。

2、编写《感恩故事》集,举办故事会。让学生从故事中去感知身边的亲人、老师、朋友、陌生人的关爱,由心灵深处产生共鸣,舍弃以自我为中心,试着从他人的角度看待生活的艰辛,体味人生的冷暖,感受浓浓的亲情。

3、写感恩信。让学生写感恩信,以触动自己的心灵,将心底的真挚之情和感激之意蕴涵于字里行间,孩子们读后泪光莹莹,难以忘怀。

4、送给父母礼物。用感恩的行动在家中承担起力所能及的家务,或者在特定的节日里(母亲节、父亲节、除夕日)送上自己真挚的祝福:爸爸妈妈辛苦了,感谢你们为我做的一切,请接受我最诚挚的礼物(用积攒的零花钱买一个精致的玻璃茶杯,或一盒浓浓的奶茶,或一袋清香的茶叶,或一个漂亮的发卡,或一个实用的剃须刀……)!

5、向父母礼貌性问候。放学回家,向忙碌了一天的父母说一句亲切问候的话,让父母从孩子口中听到最舒心的话语,在享受着天伦之乐的同时,将会忘却一天的疲劳和烦恼。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