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产品成本核算论文8篇

时间:2022-05-04 13:12:2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产品成本核算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产品成本核算论文

篇1

一、中小企业的管理特点决定其适用简易的成本核算方法

中小型企业一般指资产规模不大、产品的生产工艺和产品结构及所耗原材料大致相同的、管理(含财务人员)较少的企业,组织体系通常利用垂直式管理体系,管理跨度较小。中小型企业因数量众多而在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到来,掌握先进技术和管理知识的人员创办新兴的科技企业将呈不断增长趋势,其中将有为数众多的小型企业。中小型企业由于由于受到规模、财力和人力的限制,企业内部牵制制度、稽核制度、计量验收制度、财务清查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等基本制度一般不完整,不系统,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信息数据采集不准确。在生产方面具体表现为:1.没有专职的成本核算人员;2.辅助核算部门不独立核算;3.车间划分不明显或虽明显但传递手续不完善,经常失真;4.车间管理人员与行政管理人员不易区分---说到这,是否有人会说,那还能核算准,核算不准核算又有何意义?我也有这要样的疑问,也正是如此才更想通过介绍这样一种简单的方法以期能对中小企业成本核算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中小企业的这些特点决定了他们应对成本核算方法进行简化,使成本核算方法能适应其管理现实的需要;也同时决定了他们多数应使用的是实际成本法,而做不到使用标准成本法或作业成本法。

二、核算方法的选择

无论什么工业企业,无论什么生产类型的产品,也不论管理要求如何,最终都必须按照产品品种算出产品成本。按产品品种计算成本,是产品成本计算最一般、最起码的要求,品种法是最基本的成本计算方法。若有需要或管理上是按订单生产,可使用分批法。

同时因小企业一般不对外筹集资金,(待查措词)不向公共部门报送报表,所执行的也就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企业会计制度》或《小企业会计制度》,执行的是参照税法规定的一种四不像的尽量能起到一些避税效果的会计政策。这在本文所要介绍的核算方法上也能体现出来。

三、相关科目设置及核算思路

1. 不再分别设置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两个科目,将其合并为一个生产成本科目,不按产品设明细帐,直接设原材料、工资及福利费、电力(燃料动力)、制造费用等几个二级明细科目对大项费用进行归集。因为一般中小企业经营范围有限,产品的生产工艺和产品结构及所耗原材料大致相同,除了主要原材料能归属到具体产品外,其它项目并不能归属到具体产品,核算到产品没有实际意义。但当所用原料及所产产品区别较大,可以按产品设明细帐;也可不设,而用成本核算表代替,即所谓的以表代帐。

2. 因中小企业车间划分不明显或虽明显但传递手续不完善,制造费用科目不按车间设明细帐,直接设机物料、修理费、折旧等几个二级明细科目对车间费用进行归集。同时因中小企业管理人员多参加生产管理,对这种由管理人员参与且发生不会太多、金额不会太大的与生产有关的差旅费、办公费没必要再设制造费用-办公旨同。差旅费什么的二类科目。而是直接记入管理费用。制造费用月底不先进行分配,而是转到生产成本科目后统一分配。

3. 原材料范围。在满足需要的前提下,只把产品构成比例较大的几种做为原材料,这样即能减少工作量 ,又因非主要原材料提前进入了成本,可起到一点避税作用。

4. 对车间月末已领未用的原材料,酌情处理:若价值较低,归入当月即可;若价值较高,算入下月(假退料)。

5. 废品损失只在管理上做处理,不单独做成本核算。

6. 若管理上或生产工艺上非常有必要,设自制半成品科目。否则不设。

7. 不设在产品科目。生产成本科目月末余额即为其成本(分配方法见下)。

8. 不设低值易耗品科目,直接记入制造费用---机物料或修理费明细科目,同时设备查帐以备管理需要;若需要设,亦采用一次摊销法,入帐同时即进行分配。

9. 关于折旧,建议按税法规定的年限计算,可省去纳税调整的辛苦。税法没有明确规定的,再参考财务制度的规定。

10. 对于在产品构成中所占比重较小且数量众多的存货建议采用实地盘存制计算每月实际消耗量。

四、日常工作及成本资料的取得

(一)、日常

1、成本计算离不开仓库和车间等单据的传递、归集、整理等,这就需要企业起码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如库房管理制度,生产

2、生产过程中的各种记录、生产通知单、领料单、入库单等资料要及时转交会计部门。

3、.日常发生的与生产有关的费用归入生产成本或制造费用科目。

(二)月底

1.计提折旧, 结转制造费用科目到生产成本科目。

2.取得原材料库月报表,先比对已入财务帐原材料与库房所报购入数量是否有出入,若有应属发票未到者,要估价入帐。原材料发出采用加权平均法。

3.取得工资相关资料,计提工资及福利费。

4.由生产车间相关部门提供各工序在产品数量及完工程度。

五、成本费用分配方法

(一)、原则:

1.分配方法要符合企业自身的生产技术条件,要能体现受益原则。

2. 分配标准的选择原则强调所选择的标准与待分配的费用之间有一定联系,并且容易取得。

3.能分清受益对象的直接记入,分不清的按一定标准记入。

(二)、

1、能直接归属到某产品的原材料等大项费用直接归入相应产品。

2、其它成本费用一律采用产值比例法分配,即按各产品的产值占总产值的比例进行分配,在产品按约当产量计算产值参与分配。

六、个人对此法的评价

1. 核算基本准确,能满足成本分析的需要,但不够精确。

2. 产品约当产量估计不够准确,这也是成本核算中的通病,没法。

3. 产值比例法未见哪本会计着作上有记载,感觉没有理论依据,适用范围也不太广,主要适用于已做过详细成本核算、产品的生产工艺和产品结构及所耗原材料大致相同的企业。不过我认为其有一定的科学性,虽然其同工时比例法、工资比例法、材料比例法原理不一样,效果却相近。

七、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 正常性停工与非正常停工

2. 委托加工问题(互相多重委托)

3. 生产研发耗用问题

4. 试生产阶段无产品产出耗用问题

八、成本核算的几个相关问题

1、成本会计最核心的是了解企业的生产流程和各个关键的作业,了解车间最新的生产情况,月底通过编制成本核算报表将财务与业务结合,及时地分析每个月的成本波动,坐在办公室每天进行核算去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2、成本核算不只是财务部门、财务人员的事情,而是全部门、全员共同的事情。一是成本核算需要生产车间、技术部门、采购部门等多部门的配合;二是计算出的成本是否合理,不但需要财务部门的自我评价和时间的验证,还需要生产、技术等部门的评价,让生产等部门对自己计算出的结果做个论证等,是有必要的。有时仅靠财务部门自己检查有时难以发现问题的。(注意:实际中,财务部门和其它部门检查的角度或指标多有不同,这好许是易产生差异的原因)

篇2

论文关键词:变动成本法,全部成本法,企业,结合,应用

一、变动成本法和全部成本法的概念

在会计学中有两种计算生产成本的方法:全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变动成本法是在组织常规的成本计算过程中,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前提条件,将一定时期所发生的成本按照其成本性态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大类,只将变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而将固定性制造费用和固定成本全部作为期间成本,并按贡献式损益确定程序计算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模式。全部成本法是较为普遍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是指将一定时期所发生的成本按其经济用途分为生产成本和非生产成本两大类,在计算产品成本时,包括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全部生产成本(即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将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这样,在全部成本法下计算出的产品成本既包括变动生产成本又包括固定生产成本。在全部成本法下,全部生产成本要在已售产成品、库存产成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所以期末在产品和产成品存货成本中,包含了一部分固定生产成本。

二、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结合应用的必要性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各有利弊结合,单纯使用其中任何一种方法都不能满足企业管理的要求。尽管变动成本法在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成本核算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等方面具有诸多优点,但它与现行“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中成本核算及财务报告的编制等内容的要求不一致。为此,一些企业按照现行统一会计制度编制定期的财务报表,同时存货计价和收益决定也以完全成本计算;但在企业内部,则大多采用变动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编制内部报表,为企业管理部门正确进行预测、决策、分析和控制提供有用的资料。由此可见企业会计为了能更好地履行其对内、对外两方面的职能,两种成本法可以结合使用、互相补充,以变动成本法为基础,在编制对外财务报表时进行适当的调整。但绝不搞两套平行的成本计算资料。否则,工作量太大,还会造成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上的极大浪费以及数据、资料的重复。

三、两种成本核算方法在企业中的联合应用模式

1、两种成本核算方法联合应用的可行性

通过两种方法的比较不难发现,两种方法最主要的差别是对固定制造费用的处理不同,在完全成本法下固定制造费用要计入产品的生产成本;而变动成本法下固定制造费用则作为期间费用处理。但对于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在两种方法下都必须列入产品成本中,对于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二者都是作为期间费用处理的中国知网论文数据库。因此,两种方法虽然在成本划分、存货计价、损益表的编制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但对于具体成本项目的处理大体是一致的,这些都为两种方法的结合提供了条件和可能。本着既能享受变动成本计算法的优势,又不影响当前对会计核算的统一要求这一基本原则,企业以一种核算方法为基础,同时提供另一种方法下相关的成本资料,提出将两种方法联合应用使企业会计核算兼顾内部和外部两方面的要求,从而实现企业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可行和必要的。

2、两种成本核算方法联合应用设计思路

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在账户处理方面最主要的区别,是对固定性制造费用的处理不同,由此导致存货估价、损益计算结果不同。完全成本法下,本期发生的固定性制造费用总额=期末在产品中的固定性制造费用+期末库存商品中的固定性制造成本+本期已销商品中的固定制造成本。由于在两种成本计算法下结合,对本期已销商品中的固定性制造成本的处理并无实质性的差别,最终都计入了当期损益。因此,在变动成本法下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本年利润账户期末余额=A-B-C

存货账户期末余额=D-B-C

主营业务成本账户本期发生额=E-(F-B-C)

其中,A为完全成本法下的本年利润账户期末余额; B为完全成本法下期末库存商品中的固定性生产成本;C为完全成本法下期末在产品中的固定性制造费用; D为完全成本法下存货账户期末余额;E为完全成本法下营业成本账户本期发生额;F为完全成本法下本期发生的固定性制造费用。

3、两种成本核算方法联合应用账户设置

一级账户的设置完全按现行会计制度的规定,不需新增一级账户,只在一级账户下增设需要的二级账户,主要设以下二级科目:制造费用-变动性制造费用;制造费用-固定性制造费用;生产成本-变动性制造费用;生产成本-固定性制造费用;库存商品-变动性生产成本;库存商品-固定性生产成本。

4、两种成本核算方法联合应用账务处理

在成本的日常核算过程中,首先应对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按成本性态进行分类、归集,将生产费用划分为变动费用和固定费用,由于构成产品成本内容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属变动成本。因此只需将当期发生的制造费用分解为变动性制造费用和固定性制造费用。日常的账务处理程序与完全成本法完全相同,根据两种成本计算法的内在联系,可以很方便的获取企业内部经营决策所需要的数据资料。

5.两种成本核算方法在企业中的联合应用总结

现行企业会计制度中成本项目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企业先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企业的自身特点,将生产费用按其与产量的依存关系,分解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尤其是制造费用应逐项进行分解。把日常核算建立在变动成本计算的基础上,对在产品、产成品账户均按变动成本反映,同时另设“存货中的固定成本”账户。也就是说,对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等变动成本,仍然按照原来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进行归集和分配,把厂房折旧费、保险费、租金等固定成本先计入“存货中的固定成本”账户。平时根据有关记账凭证和费用分配表,登记产品成本明细账,分别归集各品种的产品成本,并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分配计算这两种产品的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但由于期初在产品成本和本月生产成本均不包括固定性制造费用,所以无论是完工产品成本,还是月末在产品成本中也都不包含固定性制造费用,固定性制造费用仍停留在“存货中的固定成本”账户中。期末,其账户余额可以在不同品种的产品之间按照分配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进行分配结合,如:生产工人工时比例法、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机器工时比例法和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等,分配出每种产品应负担的固定性制造费用,然后按每种产品当期销售量、期末产成品数量及期末在产品的约当产量比例,将“存货中的固定成本”应归属于本期已销售产品的部分转入“主营业务成本”账户,并列入利润表,作为本期销售收入的一个扣减项目;而其中应归属于期末在产品、产成品部分,则仍留在这个账户上,其分配的结果填列在资产负债表上的存货(在产品、产成品)项上,使它们仍按所耗费的完全成本列示。

所以为了发挥变动成本法在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方面的作用,同时满足现行会计制度对外报告的需要,应将变动成本法与全部成本法结合应用。即将日常核算建立在变动成本法的基础上,期末调整,使产品的生产成本、销售成本和存货成本按全部成本法反映,以满足对外编制会计报表的需要。这样能实现企业与国家的双盈。

四.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结合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建议及其应遵循的原则。

1.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在同时生产多种产品且各月不同产品生产工时水平相差悬殊的企业中,在不同产品之间按照分配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对“存货中的固定成本”进行分配,如生产工时等资料都是本月的发生数,而“存货中的固定成本”却是一个逐期的累计数,显然按此标准进行分配不够准确。

(2)在实际工作中有不少的成本、费用对业务量的依存关系是比较复杂的,其成本虽然可随产量的增减而成同方向变动,但其变动幅度却不与产量变动幅度保持严格的正比例关系。这是因为这些成本同时兼有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两种不同的性质,称为混合成本。

(3)对于某些机械化程度较高的企业,固定性制造费用中包括不少与机械使用有关的费用,例如机器设备的折旧费、租赁费和保险费等等。如果采用生产工人工时比例法、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分配固定性制造费用就不尽合理,所以采用机器工时比例分配法分配各种产品应负担的固定性制造费用会更合理一些中国知网论文数据库。

(4)由于平时核算是建立在变动成本法的基础上,产品成本以变动成本反映,如果企业以此成本为依据进行产品订价应区别对待。

2.改进建议。

(1)对于上述第一个问题,首先,可以通过以生产工时、生产工人工资等全年累计数为标准结合,进行分配。其次,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单位也可以对“存货中固定成本”按不同的车间或产品设置明细账,账内按照费用项目设立专栏或专户(即多栏式明细账)分别反映各车间、产品品种中各项固定性制造费用的发生情况,此明细账应根据有关的付款凭证、转账凭证和前述各种费用分配表进行登记。在对“存货中的固定成本”进行分摊时,可以分车间、产品进行分配,甚至可以按费用项目进行分配,以增加核算的准确性。

(2)对于上述第二个问题叙述的混合成本必须对其进行分解,以便分别将其合并到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中去。分解混合成本的方法很多,较简便的方法有近似分类法、比例分摊法等。

3.需要注意的几项原则:

(1)以完全成本法为基础,采用“先外后内”的原则。即统一成本核算系统首先应满足对外报告的法定要求,然后再考虑对内经营管理的需要。

(2)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统一成本核算系统的设立不以额外增加企业运行成本、过多增加会计核算人员的工作负担为前提,而应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在遵循原有成本核算系统框架的前提下,通过对核算帐户的巧妙设计,利用两种成本计算法的内在联系,来实现对内对外的资源共享。

(3)简化成本核算原则。统一成本核算系统的设计应符合简便、实用、高效原则。即在统一成本核算系统下,既能满足对外报告的要求,又能方便、快捷地提供对内所需的资料。

参考文献

[1]姚凤环.变动成本法在企业营业损益方面的应用[J].管理天地,2004, (7):87.

[2]冉英.浅析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差异[J].财会研究, 2002,(7):32-33.

[3]曹惠杰.管理会计[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1:225-257.

[4]再探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的结合运用.刘智群.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08.3.15

篇3

论文关键词:变动成本法,全部成本法,企业,结合,应用

一、变动成本法和全部成本法的概念

在会计学中有两种计算生产成本的方法:全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变动成本法是在组织常规的成本计算过程中,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前提条件,将一定时期所发生的成本按照其成本性态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大类,只将变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而将固定性制造费用和固定成本全部作为期间成本,并按贡献式损益确定程序计算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模式。全部成本法是较为普遍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是指将一定时期所发生的成本按其经济用途分为生产成本和非生产成本两大类,在计算产品成本时,包括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全部生产成本(即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将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这样,在全部成本法下计算出的产品成本既包括变动生产成本又包括固定生产成本。在全部成本法下,全部生产成本要在已售产成品、库存产成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所以期末在产品和产成品存货成本中,包含了一部分固定生产成本。

二、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结合应用的必要性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各有利弊结合,单纯使用其中任何一种方法都不能满足企业管理的要求。尽管变动成本法在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成本核算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等方面具有诸多优点,但它与现行“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中成本核算及财务报告的编制等内容的要求不一致。为此,一些企业按照现行统一会计制度编制定期的财务报表,同时存货计价和收益决定也以完全成本计算;但在企业内部,则大多采用变动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编制内部报表,为企业管理部门正确进行预测、决策、分析和控制提供有用的资料。由此可见企业会计为了能更好地履行其对内、对外两方面的职能,两种成本法可以结合使用、互相补充,以变动成本法为基础,在编制对外财务报表时进行适当的调整。但绝不搞两套平行的成本计算资料。否则,工作量太大,还会造成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上的极大浪费以及数据、资料的重复。

三、两种成本核算方法在企业中的联合应用模式

1、两种成本核算方法联合应用的可行性

通过两种方法的比较不难发现,两种方法最主要的差别是对固定制造费用的处理不同,在完全成本法下固定制造费用要计入产品的生产成本;而变动成本法下固定制造费用则作为期间费用处理。但对于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在两种方法下都必须列入产品成本中,对于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二者都是作为期间费用处理的中国知网论文数据库。因此,两种方法虽然在成本划分、存货计价、损益表的编制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但对于具体成本项目的处理大体是一致的,这些都为两种方法的结合提供了条件和可能。本着既能享受变动成本计算法的优势,又不影响当前对会计核算的统一要求这一基本原则,企业以一种核算方法为基础,同时提供另一种方法下相关的成本资料,提出将两种方法联合应用使企业会计核算兼顾内部和外部两方面的要求,从而实现企业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可行和必要的。

2、两种成本核算方法联合应用设计思路

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在账户处理方面最主要的区别,是对固定性制造费用的处理不同,由此导致存货估价、损益计算结果不同。完全成本法下,本期发生的固定性制造费用总额=期末在产品中的固定性制造费用+期末库存商品中的固定性制造成本+本期已销商品中的固定制造成本。由于在两种成本计算法下结合,对本期已销商品中的固定性制造成本的处理并无实质性的差别,最终都计入了当期损益。因此,在变动成本法下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本年利润账户期末余额=A-B-C

存货账户期末余额=D-B-C

主营业务成本账户本期发生额=E-(F-B-C)

其中,A为完全成本法下的本年利润账户期末余额; B为完全成本法下期末库存商品中的固定性生产成本;C为完全成本法下期末在产品中的固定性制造费用; D为完全成本法下存货账户期末余额;E为完全成本法下营业成本账户本期发生额;F为完全成本法下本期发生的固定性制造费用。

3、两种成本核算方法联合应用账户设置

一级账户的设置完全按现行会计制度的规定,不需新增一级账户,只在一级账户下增设需要的二级账户,主要设以下二级科目:制造费用-变动性制造费用;制造费用-固定性制造费用;生产成本-变动性制造费用;生产成本-固定性制造费用;库存商品-变动性生产成本;库存商品-固定性生产成本。

4、两种成本核算方法联合应用账务处理

在成本的日常核算过程中,首先应对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按成本性态进行分类、归集,将生产费用划分为变动费用和固定费用,由于构成产品成本内容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属变动成本。因此只需将当期发生的制造费用分解为变动性制造费用和固定性制造费用。日常的账务处理程序与完全成本法完全相同,根据两种成本计算法的内在联系,可以很方便的获取企业内部经营决策所需要的数据资料。

5.两种成本核算方法在企业中的联合应用总结

现行企业会计制度中成本项目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企业先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企业的自身特点,将生产费用按其与产量的依存关系,分解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尤其是制造费用应逐项进行分解。把日常核算建立在变动成本计算的基础上,对在产品、产成品账户均按变动成本反映,同时另设“存货中的固定成本”账户。也就是说,对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等变动成本,仍然按照原来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进行归集和分配,把厂房折旧费、保险费、租金等固定成本先计入“存货中的固定成本”账户。平时根据有关记账凭证和费用分配表,登记产品成本明细账,分别归集各品种的产品成本,并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分配计算这两种产品的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但由于期初在产品成本和本月生产成本均不包括固定性制造费用,所以无论是完工产品成本,还是月末在产品成本中也都不包含固定性制造费用,固定性制造费用仍停留在“存货中的固定成本”账户中。期末,其账户余额可以在不同品种的产品之间按照分配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进行分配结合,如:生产工人工时比例法、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机器工时比例法和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等,分配出每种产品应负担的固定性制造费用,然后按每种产品当期销售量、期末产成品数量及期末在产品的约当产量比例,将“存货中的固定成本”应归属于本期已销售产品的部分转入“主营业务成本”账户,并列入利润表,作为本期销售收入的一个扣减项目;而其中应归属于期末在产品、产成品部分,则仍留在这个账户上,其分配的结果填列在资产负债表上的存货(在产品、产成品)项上,使它们仍按所耗费的完全成本列示。

所以为了发挥变动成本法在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方面的作用,同时满足现行会计制度对外报告的需要,应将变动成本法与全部成本法结合应用。即将日常核算建立在变动成本法的基础上,期末调整,使产品的生产成本、销售成本和存货成本按全部成本法反映,以满足对外编制会计报表的需要。这样能实现企业与国家的双盈。

四.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结合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建议及其应遵循的原则。

1.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在同时生产多种产品且各月不同产品生产工时水平相差悬殊的企业中,在不同产品之间按照分配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对“存货中的固定成本”进行分配,如生产工时等资料都是本月的发生数,而“存货中的固定成本”却是一个逐期的累计数,显然按此标准进行分配不够准确。

(2)在实际工作中有不少的成本、费用对业务量的依存关系是比较复杂的,其成本虽然可随产量的增减而成同方向变动,但其变动幅度却不与产量变动幅度保持严格的正比例关系。这是因为这些成本同时兼有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两种不同的性质,称为混合成本。

(3)对于某些机械化程度较高的企业,固定性制造费用中包括不少与机械使用有关的费用,例如机器设备的折旧费、租赁费和保险费等等。如果采用生产工人工时比例法、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分配固定性制造费用就不尽合理,所以采用机器工时比例分配法分配各种产品应负担的固定性制造费用会更合理一些中国知网论文数据库。

(4)由于平时核算是建立在变动成本法的基础上,产品成本以变动成本反映,如果企业以此成本为依据进行产品订价应区别对待。

2.改进建议。

(1)对于上述第一个问题,首先,可以通过以生产工时、生产工人工资等全年累计数为标准结合,进行分配。其次,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单位也可以对“存货中固定成本”按不同的车间或产品设置明细账,账内按照费用项目设立专栏或专户(即多栏式明细账)分别反映各车间、产品品种中各项固定性制造费用的发生情况,此明细账应根据有关的付款凭证、转账凭证和前述各种费用分配表进行登记。在对“存货中的固定成本”进行分摊时,可以分车间、产品进行分配,甚至可以按费用项目进行分配,以增加核算的准确性。

(2)对于上述第二个问题叙述的混合成本必须对其进行分解,以便分别将其合并到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中去。分解混合成本的方法很多,较简便的方法有近似分类法、比例分摊法等。

3.需要注意的几项原则:

(1)以完全成本法为基础,采用“先外后内”的原则。即统一成本核算系统首先应满足对外报告的法定要求,然后再考虑对内经营管理的需要。

(2)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统一成本核算系统的设立不以额外增加企业运行成本、过多增加会计核算人员的工作负担为前提,而应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在遵循原有成本核算系统框架的前提下,通过对核算帐户的巧妙设计,利用两种成本计算法的内在联系,来实现对内对外的资源共享。

(3)简化成本核算原则。统一成本核算系统的设计应符合简便、实用、高效原则。即在统一成本核算系统下,既能满足对外报告的要求,又能方便、快捷地提供对内所需的资料。

参考文献:

[1]姚凤环.变动成本法在企业营业损益方面的应用[J].管理天地,2004, (7):87.

[2]冉英.浅析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差异[J].财会研究, 2002,(7):32-33.

[3]曹惠杰.管理会计[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1:225-257.

[4]再探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的结合运用.刘智群.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08.3.15

[5]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在企业中的联合运用.郭正杰.2004.10.30

篇4

论文关键词:服饰行业,生产效能,成本核算,软件体系结构

1现状分析

经济的全球化,给服饰行业带来了无限的商机,但也给生产制造商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压力。陈旧的管理方式使得服饰行业一直处于粗放型状态,传统的进、存、销的经营模式已不再适应当前的经济发展,取而代之的是可模块化的信息化管理方式。

成本核算是企业生产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关系到整个企业的经济走向。传统的成本核算过程很不完善,主要依靠人工核算数据与流转来完成各个环节的协同处理,这个过程需要大量的验算和审核时间,这不仅浪费了人力和物力,同时还很难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企业要提高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一定需要依靠新的信息化管理平台,走专业化的道路。只有深入了解自身的业务运营情况和各业务部门之间的绩效和获利情况,分析生产效能的差异,从根本上降低企业的耗能,才能最终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2成本核算概述

2.1成本核算的定义

成本核算系统是企业在整个产品生产过程中对产品原材料成本、生产成本、销售成本及产品附加成本的综合分析,并得出产品成本组合中的有效环节、待优化成本、及盈利情况的分析,为企业决策分析提供直观服务的系统。通过成本核算系统,企业可以对各阶段的成本有了一体化的核算过程,对原材料的成本、加工的成本以及其他额外的成本有一个综合的分析,能更快、更有效地知道企业生产的盈利情况、产品在生产中材料的损耗情况、企业产能资金分配效率以及企业各项产品结合销售的盈利情况,给生产、市场和企业提供有利的数据依据,可以帮助企业内部调整、纠正、重新分摊成本,保持企业对业务成本数据的紧密控制,使得企业做出正确、中肯的决策分析。

2.2成本核算的基本步骤

(1)成本归集:对生产过程中各种不同的费用,根据其具体的各种用途,编制各种要素费用的分配表,按照要求制定表格,将各自的费用和成本记入表中,等到一定时期做费用的最终归集。

(2)部门费用分配:由于辅助生产部门是为基本生产车间和行政管理等部门提品或服务的,所以辅助生产部门所消耗的费用,应根据其提供的劳务数量、消耗的费用和各部门耗用产品或劳务的数量,通过制作表格的方式来进行具体的计算。

(3)产品费用分配:基本生产车间若生产多种产品,则应归集于基本生产车间“费用明细表”中的金额,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在该车间生产的各种产品当中通过制定“制造费用分配表”的方式来进行具体计算。

(4)计算完工的产品成本:通过以上的计算和分配之后,企业所发生的用于产品生产的各种费用,都集中于“标准成本明细表”、“成本分摊明细表”、“制造费用清单”。这时,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如产成品成本的大小、各种费用所占的比重、定额资料是否完整等,确定产品的成本计算方法,计算出产成品的全部成本·。

(5)制作成本报表:成本报表是根据日常成本核算资料及其他有关资料制作的,反映企业一定时期内产品成本费用的使用情况,据以分析企业的标准成本和实际成本,以及标准成本和实际成本的差异,最终得出生产效能差异报表。企业的这一成本报表对企业财务分析能提供重要的信息。

图1 成本核算基本步骤

l原材料成本分摊

根据生产通知单中的生产批号,到对应的仓库中领用所需要的物料和数量,再根据实际使用数量的情况计算出原材料成本,并把成本归结到大类。

l标准成本分摊

标准成本参考生产工艺单每款对应物料编号及对应物料用料数量对应库存原材料单价表,得出该款所需用料的金额明细,并把成本归结到大类。

l委托加工费分摊

委外加工依据委托加工单中的生产批号,然后再结合委外加工单入库加工回来的对应批号的回库数量和加工费用,算出生产批号对应款号的委托加工费的一种结算方法。

l工资分摊

单款工资分摊用的是本款计件工资在总计件工资中的比例值,然后跟总工资费用比对得出单款号分摊到的工资费用一种结算方法。

l产成品成本计算

按照款式统计产成品的原材料成本、工资、制造费用或委托加工费用以及其它成本。

l生产效能差异分析

按照款式统计预算中的标准使用成本与实际生产中原材料使用成本之间的差异。

l销售毛利分析

按照款式统计产品的款销售业绩带来的利润情况以及款毛利率贡献的比重。

3.3成本核算系统流程图

篇5

【关键词】 成本核算体系; 物料流量成本; 负产品成本; 整合

【中图分类号】 F25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7)11-0011-05

一、现行成本核算体系在反映资源利用效率方面的缺陷

现行企业成本核算体系将所有与产品生产相关的成本都计入产品成本中,不能区分正产品和负产品进行成本核算,无法提供废弃物损失成本的信息。此外,对生产过程中能源和材料的流转未进行有效追踪,也没有量化产品生产过程中每个阶段的资源消耗和损失,使得企业无法寻求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路径。因此,F行成本核算体系在反映资源利用效率方面的缺陷,不仅导致产品成本不能真实客观地被计量与反映,还会掩盖负产品成本数据。一方面不利于环境管理和政策的改善,另一方面也不能满足绿色发展对企业资源消耗与损失成本的计量和信息提供要求。

二、现行成本核算体系与物料流量成本会计整合的现实意义

物料流量成本会计起源于德国,是一种“从实物和金额的角度说明物料流动在每个工序产生何种程度的排放和浪费的物料金额情况的成本会计方法”[ 1 ],将企业生产过程划分为几个工序,对每一工序运用物质流平衡原理,把原材料、能源以及人工的投入作为输入量,将生产过程中的成本细分为物料成本(MC)、能源成本(EC)、系统成本(SC)以及废弃物处置成本(TC),最终输出正产品和负产品,其中正产品是每个工序产生的能进入下一工序进行利用和最终环节产生的具有经济价值的产品,负产品是指退出本环节的不能再进行回收利用的产品。将现行成本核算体系与物料流量成本会计整合在成本制度完善、指导企业决策和降低企业成本等方面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创新成本核算体系,促进产品成本制度的完善

《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 2 ](以下简称《制度》)对产品成本没有进行正负产品的划分和分开核算,现行企业成本核算体系与物料流量成本会计的整合可以弥补《制度》的不足。提倡区分正产品和负产品并提供成本信息,客观真实地反映产品成本,有利于创新成本核算体系,促进产品成本制度的完善。

(二)有利于单独提供资源消耗成本信息,指导企业资源管理的决策

现行企业成本核算体系与物料流量成本会计的整合能够提供正负产品成本信息以及成本构成,反映正负产品对物料和能源的消耗,有利于企业进行资源管理。企业应重视负产品成本中物料和能源消耗多的生产环节,针对此环节进行设备和工艺的改善,降低负产品成本。

(三)有利于促进企业降低成本,寻求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路径

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五大举措来应对经济困局,包括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以及补短板。对于降成本,宏观上体现企业交易成本的降低,从微观角度则表现在企业产品成本的降低。现行企业成本核算体系与物料流量成本会计的整合能提供负产品成本信息,企业根据负产品成本以及构成制定相应措施改善生产流程,从企业内部生产过程中降低成本,从物料和能源角度减少资源消耗,从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三、现行成本核算体系与物料流量成本会计的整合思路

物料流量成本会计将生产流程中的成本分为物料成本、能源成本、系统成本和废弃物处置成本,按照产品的流向将产品划分为正产品和负产品,因此本文在现行成本核算体系基础之上改进成本核算流程,通过设置成本归集分配表、正负产品成本计算单以及正负产品明细账,将现行企业成本核算体系与物料流量成本会计整合。首先归集每一工序的物料成本、能源成本、系统成本和废弃物处置成本,并在正负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其次将每一工序的正负产品成本计入成本计算单中;最后汇总计入正负产品成本明细账。为减少文章篇幅,以两个工序为例,整合思路流程如图1所示。

四、利用整合体系对某硝酸生产项目的资源损失成本模拟核算

(一)硝酸生产项目的流程介绍

某化工企业以硝酸为主要产品,计划年产硝酸20万吨,而双压法单机组生产能力较大,适用于较大型硝酸装置,所以采用双压法来生产硝酸[ 3 ]。便于成本的核算,将硝酸生产流程划分为五个工序,即氨空混合气的制备、氨的氧化、一氧化氮的氧化、氮氧化物的吸收以及尾气处理[ 4 ]。其简化的工艺流程如图2所示。

(二)硝酸生产项目的正产品和负产品损失成本的核算

1.数据收集与整理

该硝酸生产项目全年生产时间为300天,投入液氨110kmol,要求氨气的进口浓度为10.5%~11.8%,生产的硝酸浓度为58%~62%。在部分原始数据的基础上加工处理,各工序的新投入成本数据如表1所示。

物料流量成本会计运用的基本原理是物质流平衡原理,为此,收集和整理了各工序的物料流动平衡,如表2所示。

2.正产品和负产品之间的成本分配

每个工序分别根据上一工序结转的正产品中各项成本数据和本工序新投入的成本在正负产品之间按照正负产品质量进行成本分配,废弃物处置成本不参与分配,直接计入负产品成本中,分配过的正产品进入下一工序,负产品则退出该工序。以氨空混合气制备工序为例,成本分配如表3所示。

为了详细说明具体的分配方法,以氨空混合气制备工序为例进行说明。在氨空混合气制备工序中,正负产品质量分别为27 916kg和780kg。本期投入的物料成本为704 357元,能源成本为511 654元,系统成本为124 300元,废弃物处置成本为15 136元(不参与分配,直接计入负产品废弃物处置成本),合计1 355 447元。由于没有上一工序结转的成本,因此只对本工序投入的成本进行分配。分配标准按正负产品质量,正产品分配率=27 916/28 696=0.97,负产品分配率=780/28 696=0.03,本工序投入的物料成本在本工序分配的正a品物料成本=704 357×0.97=685 211.53元,在本工序分配的负产品物料成本=704 357×0.03=19 145.47元,能源成本和系统成本分别按照上述方法进行分配。

氨的氧化工序、一氧化氮的氧化工序、氮氧化物的吸收工序和尾气处理工序参照氨空混合气制备工序的分配方法进行分配,在此不再列示。

3.会计处理

4.填制成本计算单

根据各工序的成本分配表,将各工序产生的正产品成本和负产品成本计入成本计算单中。为了缩减文章篇幅,只对氨空混合气的制备以表格列示,其余四个工序参照氨空混合气制备工序,在此不做赘述。氨空混合气的制备工序正负产品成本计算单如表4、表5所示。

5.登记正负产品成本明细账

根据各工序的成本分配表以及正负产品成本计算单,汇总正负产品成本,并登记在正负产品成本明细账中,如表6、表7所示。

五、政策建议

本文针对现行成本核算体系缺乏负产品成本信息的缺陷,将现行成本核算体系与物料流量成本会计整合,并模拟应用于某硝酸制造项目,为该整合体系的应用提供借鉴。笔者设计了成本分配表、成本计算单以及成本明细账,对正负产品进行分开核算,可细致反映负产品成本的构成情况,符合绿色发展理念对资源消耗水平成本信息提供的要求。为降低废弃物产品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及促进物料流量成本会计在企业的推广和应用,提出以下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

正负产品分开核算有利于反映产品对资源的真实消耗水平,可以提供真实的成本信息,因此,相关部门应完善产品成本核算制度,提倡将产品划分为正负产品并进行分开核算成本,从而有利于企业降低废弃物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绿色发展。

(二)重视物料流量成本会计的实践应用

国际上物料流量成本会计是一种有效的环境管理工具,在企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在国内企业应用较少,缺乏一定的成本核算规范。对物料流量成本会计采用产品成本核算的流程,将正负产品核算的流程反映在成本计算单和明细账中,是一种可借鉴的物料流量成本会计在企业中推广和应用的方式。

【参考文献】

[1] 赵丽萍,刘媛媛.物料流量成本会计及核算模型研究[J].会计之友,2011(1):34-36.

[2] 财政部.关于印发《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的通知[A].2013.

篇6

关键词:成本核算体系;物料流量成本;负产品成本;整合

一、现行成本核算体系在反映资源利用效率方面的缺陷

现行企业成本核算体系将所有与产品生产相关的成本都计入产品成本中,不能区分正产品和负产品进行成本核算,无法提供废弃物损失成本的信息。此外,对生产过程中能源和材料的流转未进行有效追踪,也没有量化产品生产过程中每个阶段的资源消耗和损失,使得企业无法寻求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路径。因此,现行成本核算体系在反映资源利用效率方面的缺陷,不仅导致产品成本不能真实客观地被计量与反映,还会掩盖负产品成本数据。一方面不利于环境管理和政策的改善,另一方面也不能满足绿色发展对企业资源消耗与损失成本的计量和信息提供要求。

二、现行成本核算体系与物料流量成本会计整合的现实意义

物料流量成本会计起源于德国,是一种“从实物和金额的角度说明物料流动在每个工序产生何种程度的排放和浪费的物料金额情况的成本会计方法”[1],将企业生产过程划分为几个工序,对每一工序运用物质流平衡原理,把原材料、能源以及人工的投入作为输入量,将生产过程中的成本细分为物料成本(MC)、能源成本(EC)、系统成本(SC)以及废弃物处置成本(TC),最终输出正产品和负产品,其中正产品是每个工序产生的能进入下一工序进行利用和最终环节产生的具有经济价值的产品,负产品是指退出本环节的不能再进行回收利用的产品。将现行成本核算体系与物料流量成本会计整合在成本制度完善、指导企业决策和降低企业成本等方面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创新成本核算体系,促进产品成本制度的完善《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2](以下简称《制度》)对产品成本没有进行正负产品的划分和分开核算,现行企业成本核算体系与物料流量成本会计的整合可以弥补《制度》的不足。提倡区分正产品和负产品并提供成本信息,客观真实地反映产品成本,有利于创新成本核算体系,促进产品成本制度的完善。

(二)有利于单独提供资源消耗成本信息,指导企业资源管理的决策现行企业成本核算体系与物料流量成本会计的整合能够提供正负产品成本信息以及成本构成,反映正负产品对物料和能源的消耗,有利于企业进行资源管理。企业应重视负产品成本中物料和能源消耗多的生产环节,针对此环节进行设备和工艺的改善,降低负产品成本。

(三)有利于促进企业降低成本,寻求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路径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五大举措来应对经济困局,包括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以及补短板。对于降成本,宏观上体现企业交易成本的降低,从微观角度则表现在企业产品成本的降低。现行企业成本核算体系与物料流量成本会计的整合能提供负产品成本信息,企业根据负产品成本以及构成制定相应措施改善生产流程,从企业内部生产过程中降低成本,从物料和能源角度减少资源消耗,从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三、现行成本核算体系与物料流量成本会计的整合思路

物料流量成本会计将生产流程中的成本分为物料成本、能源成本、系统成本和废弃物处置成本,按照产品的流向将产品划分为正产品和负产品,因此本文在现行成本核算体系基础之上改进成本核算流程,通过设置成本归集分配表、正负产品成本计算单以及正负产品明细账,将现行企业成本核算体系与物料流量成本会计整合。首先归集每一工序的物料成本、能源成本、系统成本和废弃物处置成本,并在正负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其次将每一工序的正负产品成本计入成本计算单中;最后汇总计入正负产品成本明细账。为减少文章篇幅,以两个工序为例,整合思路流程如图1所示。

四、利用整合体系对某硝酸生产项目的资源损失成本模拟核算

(一)硝酸生产项目的流程介绍某化工企业以硝酸为主要产品,计划年产硝酸20万吨,而双压法单机组生产能力较大,适用于较大型硝酸装置,所以采用双压法来生产硝酸[3]。便于成本的核算,将硝酸生产流程划分为五个工序,即氨空混合气的制备、氨的氧化、一氧化氮的氧化、氮氧化物的吸收以及尾气处理[4]。其简化的工艺流程如图2所示。

(二)硝酸生产项目的正产品和负产品损失成本的核算1.数据收集与整理该硝酸生产项目全年生产时间为300天,投入液氨110kmol,要求氨气的进口浓度为10.5%~11.8%,生产的硝酸浓度为58%~62%。在部分原始数据的基础上加工处理,各工序的新投入成本数据如表1所示。物料流量成本会计运用的基本原理是物质流平衡原理,为此,收集和整理了各工序的物料流动平衡,如表2所示。2.正产品和负产品之间的成本分配每个工序分别根据上一工序结转的正产品中各项成本数据和本工序新投入的成本在正负产品之间按照正负产品质量进行成本分配,废弃物处置成本不参与分配,直接计入负产品成本中,分配过的正产品进入下一工序,负产品则退出该工序。以氨空混合气制备工序为例,成本分配如表3所示。为了详细说明具体的分配方法,以氨空混合气制备工序为例进行说明。在氨空混合气制备工序中,正负产品质量分别为27916kg和780kg。本期投入的物料成本为704357元,能源成本为511654元,系统成本为124300元,废弃物处置成本为15136元(不参与分配,直接计入负产品废弃物处置成本),合计1355447元。由于没有上一工序结转的成本,因此只对本工序投入的成本进行分配。分配标准按正负产品质量,正产品分配率=27916/28696=0.97,负产品分配率=780/28696=0.03,本工序投入的物料成本在本工序分配的正产品物料成本=704357×0.97=685211.53元,在本工序分配的负产品物料成本=704357×0.03=19145.47元,能源成本和系统成本分别按照上述方法进行分配。氨的氧化工序、一氧化氮的氧化工序、氮氧化物的吸收工序和尾气处理工序参照氨空混合气制备工序的分配方法进行分配,在此不再列示。3.会计处理根据表1和表3,以氨空混合气制备工序为例,进行4.填制成本计算单根据各工序的成本分配表,将各工序产生的正产品成本和负产品成本计入成本计算单中。为了缩减文章篇幅,只对氨空混合气的制备以表格列示,其余四个工序参照氨空混合气制备工序,在此不做赘述。氨空混合气的制备工序正负产品成本计算单如表4、表5所示。5.登记正负产品成本明细账根据各工序的成本分配表以及正负产品成本计算单,汇总正负产品成本,并登记在正负产品成本明细账中,如表6、表7所示。

五、政策建议本文针对现行成本核算体系缺乏

负产品成本信息的缺陷,将现行成本核算体系与物料流量成本会计整合,并模拟应用于某硝酸制造项目,为该整合体系的应用提供借鉴。笔者设计了成本分配表、成本计算单以及成本明细账,对正负产品进行分开核算,可细致反映负产品成本的构成情况,符合绿色发展理念对资源消耗水平成本信息提供的要求。为降低废弃物产品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及促进物料流量成本会计在企业的推广和应用,提出以下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正负产品分开核算有利于反映产品对资源的真实消耗水平,可以提供真实的成本信息,因此,相关部门应完善产品成本核算制度,提倡将产品划分为正负产品并进行分开核算成本,从而有利于企业降低废弃物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绿色发展。

(二)重视物料流量成本会计的实践应用国际上物料流量成本会计是一种有效的环境管理工具,在企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在国内企业应用较少,缺乏一定的成本核算规范。对物料流量成本会计采用产品成本核算的流程,将正负产品核算的流程反映在成本计算单和明细账中,是一种可借鉴的物料流量成本会计在企业中推广和应用的方式。

参考文献:

[1]赵丽萍,刘媛媛.物料流量成本会计及核算模型研究[J].会计之友,2011(1):34-36.

[2]财政部.关于印发《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的通知[A].2013.

[3]徐德安.我国双加压法稀硝酸生产工艺技术浅析[J].中国石油和化工,2011(4):34-37.

篇7

摘要: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研究事业单位的成本核算就具有了重大的意义。通过成本核算,可以明确事业单位的成本构成项目,加强财务管理工作,如果有不合理的收支项目,在核算的过程中必然会暴露出来,诚然,此类项目的数量与数额直接影响事业单位的生产成本,也能反映企业的财务管理状态。因此,进行细致的严格的产品成本核算,定会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减少财务漏洞,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单位的经济效益,有利于对单位实行全面的管理,对核算的结果进行科学合理全面分析,并做出正确的决策,提高本单位产品或服务的市场竞争能力。文章以黑龙江家畜繁育指导站为例来研究成本核算。

关键词:事业单位;繁育成本;成本核算

黑龙江省家畜繁育指导站是服务于家畜品种改良工作的科研推广单位。站内设有繁育技术研发、猪育种中心、奶牛生产性能测定中心等15个部门。主要职能是制定全省家畜繁育改良规划、制定省内各畜禽品种育种目标;负责全省奶牛生产性能测定体系建设等。近年来,承担了世界银行的奶牛群体改良(DHI)、繁育体系建设及重大科技攻关等项目,这对于其自身发展,实现畜牧业科学发展都具深远影响。因此,进行并做好成本核算就是重要一环,事业单位实行内部成本核算,目的是提高事业单位经济业务管理水平以及资金的使用效率。

一、事业单位成本核算的相关理论

(一)成本核算

成本核算是企业进行产品成本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单位和企业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家畜繁育站的成本核算就是对家畜场所生产的优质种子母牛、仔猪、商品猪、种猪等产品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价值总和进行计算,以此得到每个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资金总额,即产品成本。成本管理则是在进行成本核算的基础上,考察构成成本的各项消耗数量及其增减变化的原因,寻找降低成本的途径。在增加生产量的同时,不断地降低生产成本是家畜繁育站扩大赢利的主要方法。

(二)繁育成本

繁殖成本,从理论角度来说,就是动物为了实现繁殖以及人们为了使动物高效繁殖而付出的代价。对于家畜繁育指导战这样的事业单来说,必须了解繁育成本的核算,才能有效管理业务的发生及发展,促进整体经济效益的提高。

(三)核算科目

成本核算属于支出类科目,应设置“成本费用”这一会计科目,用来核算事业单位列入龙舞的各项费用,借方反映业务活动或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贷方反映产品完工验收入库的实际成本。

二、事业单位进行成本核算的方法及步骤

事业单位进行成本核算需要较为完整的统计数据,这些数据从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原始记录和分类整理而来,因此,建立一套完整准确的原始记录系统,并且及时地记录整理,这是进行成本核算的首要环节。只有进行成本核算才能达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首先,明确成本核算的对象、指标以及计算单位。比如,黑龙江家畜繁育指导站的最终产品是优质种子母牛,那么成本核算的指标就是每头产品的成本资金总量或资金总额,计算单位有月、季度、半年、年等。现在以100头优质母牛为例,将商品牛作为成本核算的对象,以元/千克、元/头作为成本核算的指标,以年为计算单位来说明母牛的成本核算的具体流程以及核算方法。

其次,确定组成繁育指导站的核算成本项目。在一般情况下,将组成繁育指导站的产品成本核算的成本费用项目分为两类:固定费用和变动费用。固定成本是指与家畜生产量的大小无关或关系很小的费用,其不随生产量的变化而变化。随着生产量的提高,由固定费用形成的那部分成本将会显著降低,从而降低了生产的总成本,即产生了规模效应。因此,降低固定费用从而降低总成本是事业单位提高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途径。固定成本费用有:饲养人员的工资、福利费用和管理人员的费用、固定资产折旧费以及维修费。变动费用是指随着家畜生产量的变化,其费用大小也变化的费用,即随生产量的变化而变化。变动成本费用有:饲料费用、药品费用、煤、汽油、电费等。其中饲料费用包括买价、运费和加工费。

最后,从黑龙江省家畜繁育站的各项业务来看,成本核算的过程如下:

发生的各类成本费用有:

1.变动费用中的采购费用的核算:

采购分配率=采购费用总额/原材料买价总额×100%

原材料采购成本=买价总额×采购分配率

饲料的加工费分配总量=加工费总额/加工总数

已耗饲料产品的成本=原材料总价÷损耗率+加工费分配总量

损耗率=(原材料损耗量-饲料消耗量)/原材料损耗量×100%

在饲料的加工过程中,饲料产品的原材料总价应该按照饲料的组成计算。

2.饲养成本总额的核算:

饲养成本总额=饲料的变动费用+其他变动费用+固定费用

因此,通过上述的成本核算,我们得出了产品中的各类成本费用在总成本费用中的比例,同时得出了该年度或该季度家畜产品的总成本及单位产品的成本。财务人员应将每年或每季度的各类成本定期及时地进行核算,做一个统计记录,就会发现单位存在的问题,能够全面地向上级部门反映情况,有助于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此外,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成本收入的计算 。

假设黑龙江省家畜繁育指导站生产的1组(250头母牛/组)母牛。

成本:

(1)引进幼种的款项:2.9万元(假设数据)。

(2)饲料费用:每头母牛的成本8-10元,14585头约要饲料费约14万元,种牛的饲料费大约1万元,共17.9万元。

(3)水电费:1000元(年或季度)。

(4)职工工资:平均每人每年7000元,2人共计1.4万元。共计19.4万元。

假设全年的利润是42万元,那么,全年的纯利润为 22.6万元。

三、事业单位的收入如何上缴财政专户

由缴款人或其人提出申请,经征收机关审核确定无误后,通过缴款人或委托人的开户银行将款项直接缴入国库单,即财政专户。应缴财政专户款是事业单位按规定代收各种应上缴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金。在此项资金上缴之前,对事业单位来说是一种负债,不能作为事业单位的收入来处理。事业单位按规定代收的预算外资金必须上缴同级财政专户,支出由同级财政按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和单位财务收支计划统筹安排,从财政专户中拨付,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事业单位实行全额上缴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金,不能直接作为事业收入处理,应缴入同级财政专户,待同级财政部门拨付本单位使用时,才能计入财政专户返还收入。实行按比例上缴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金,其上缴部分不能直接作为事业收入处理,应缴入同级财政专户,带同级财政拨付本单位使用时,才能计入事业收入,其留用部分可以直接作为事业收入处理。实行按收支结余的数额上缴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金,平时可以直接作为事业收入处理,年终按该项预算外资金的收支结余数额上缴财政专户。

目前,纳入财政专户管理的资金主要是各种非税收入、政府性基金、专项收入等。

为了核算事业单位应上交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金,设置“应缴财政专户款”科目。该科目贷方反映收到应缴财政专户款的收入数或实行预算外资金介于上缴办法的单位定期结算预算外资金的结余数,借方反映上缴财政专户的收入数,贷方余额反映应缴的未交数目。下面具体说明:

(1)全额上缴时:

收到预算外资金时,借:银行存款,贷:应缴财政专户款

上缴财政专户时,借:应缴财政专户款,贷:银行存款

(2)按比例上缴时:

收到预算外资金时,借:银行存款,贷:预算外资金收入

应缴财政专户款,收到预算外资金时,借:银行存款,贷:事业收入

应缴财政专户款,缴入财政专户时,借:应缴财政专户款,贷:银行存款

(3)结余上缴时:

取得预算外资金时,借:银行存款,贷:预算外资金收入

定期结算预算外资金结余时, 借:预算外资金收入,贷:应缴财政专户款

取得预算外资金时,借:银行存款等,贷:事业收入

定期结算预算外资金结余时, 借:事业收入,贷:应缴财政专户款

缴入财政专户时,借:应缴财政专户款,贷:银行存款

以上就是收入上缴财政专户款的方法和步骤,与此同时,事业单位还必须建立严格的控制制度,保证专款的上缴。因为财政收入对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的稳定、企事业的持续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国家通过财政能够有效地调节资源的配置。财政是实现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对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起着重要作用。其次,国家通过财政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国家通过对财政收支数量、方向的控制,有利于实现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及结构的优化,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再次,财政可以有力地促进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科教文卫都属于事业单位,他们或者没有经济收入,或者经济收入有限,必须依靠财政的大力支持。最后,财政有利于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建设支出是国家财政支出的重要内容,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财政通过税收和社会保障支出,对社会分配进行着广泛的调节,为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此外,财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

四、结束语

事业单位会计是以事业单位实际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为对象,记录、反映和监督事业单位预算执行过程及其结果的专业会计,是预算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整个管理过程中,成本核算就显得尤为重要,大家都知道,现在是以社会责任最大化来衡量一个企业、一个单位、一个机构的可持续性,只有准确及时地进行成本核算,把我成本核算的整个流程,才能降低生产过程的总成本,以节约资源,节省费用,将更的资金用于后续发展的过程中,达到符合国家政策规定且人民满意的标准。同时为国家制定收费项目提供参考标准,通过相互参考,促进服务和成本的对等性。

参考文献:

[1]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之窗[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4).

[2] 贺南轩.成本会计学[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10).

[3] 叶胜春,杨梅芳.论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及创新[J].市场论坛,2006 ,(11).

[4] 黄长春.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问题的分析及其对策[J].现代企业教育,2006 ,(19).

篇8

摘 要 我国面临的经济增长与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矛盾,从企业产品成本核算角度看,原因在于产品成本缺位、环境成本没有纳入到产品成本核算中去。本文探讨了环境成本的性质与特点;对不同时间,范围、功能的环境成本进行会计分析与计量;分析了环境成本控制的方法;并对加强企业环境成本控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企业产品环境 成本控制 探讨

一、企业产品环境成本的形成

企业产品环境成本是企业将自己的环境成本加入到产品成本的内部,以便其遏制对环境的污染。随着社会公众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加强企业的环境成本控制,不仅是企业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同时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将环境成本纳入到企业产品成本当中,它不仅仅是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成本,更重要的是促使企业在生产和销售的过程中要考虑到自身对环境的影响。由于现阶段对环境资源过度开发和浪费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控制,来自法律和行政方面的干预力度还不够,也就不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因此有些企业的环境行为还没有得到有效的约束。

如不强调产品环境成本,一些企业势必会在生产过程中不顾后果的污染环境,结果是对整个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但是随着社会公众对环境问题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政府对企业环境管理的要求也日趋严格,公平竞争的市场体系不断完善,企业对自身的环境行为负责已是大势所趋。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绿色经济已成为全球共识。这就要求企业对传统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要加以改正,传统的经济模式与现代经济环境大系统相比较而言,作为自然环境支持系统,在提供给社会公众丰富资源的同时,也要接受大量废弃物的回归。因此,环境问题的产生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存在密切关系。从企业自身的盈利目标来看,企业有必要承担环境责任。

二、企业产品环境成本的分类

根据目前环境成本形成的定义,可以对环境成本进行如下分类:

企业有关环保的研究开发成本。进行环保产品的设计,对其生产工艺和工厂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等进行研究、开发的成本。企业生产过程中,通过直接降低排放污染物的成本。主要包括产生废弃物的处理、再生利用系统的运营、对环境污染较大的材料进行替代、节能设施运行等成本。在生产过程中为了预防环境污染而产生的成本。其中包括一些环保设备的购置、对环境的监测计量、环境监管体系的构筑和认证等成本。企业对所销售的产品采用环保包装或者回收顾客已使用后准备废弃并能造成环境污染的产品所发生的成本,包装物是否可以回收利用、是否可分解处理,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可以建立一个成本控制系统。在企业周围进行一系列环境保护措施所支出的成本。包括在企业所属范围内进行的绿化、对企业所在地区域赞助一些有关环境保护的活动、有关环境保护广告等支出。

三、企业产品环境成本的控制

长期以来随着经济的高度发展、环境的持续恶化,环境保护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企业产品环境成本的控制是通过企业自身运用一系列方法和措施对其生产经营的全过程涉及到有关环境污染的各种活动所采取的一种既能提高经济效益又可以保护环境效益的约束化管理。因此,企业产品环境成本控制的目标应该是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最佳组合。污染治理涉及较多支出,应该建立专门的成本控制系统。企业在研发产品的同时也要构建环境成本控制系统并以加强环境成本的核算达到自身盈利的目的。以此为宗旨对企业产品环境的成本的控制要做到以下几点:

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来制定企业中长期的环境目标,通过确定合理的生产规模,采用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技术和工艺;尽量避免、减少扩大环境危害所追加的一系列成本;选择对环境无污染或者造成较低污染的替代材料成本;对企业生产出来的各种污染进行处理的系统项目要有可行性分析,尽量控制和减少污染处理系统的建造和营运成本。加强对环境质量的监测控治。对企业各生产环节影响环境的任何地方都要进行跟踪监测,特别对排出的废弃物进行严格的把关,要尽量做到达标排放,以避免发生不必要的事故损失或者由于污染环境带来的罚款造成企业产品成本的不必要增加。控制环境治理成本是企业产品环境成本控制的关键部分,它包括企业环保设施的正常运转、环境监测项目运行、环境污染控制措施和环保事务的管理。企业生产中所产生的大量废气、废水、废渣等,采用集中排污治理的方式来降低区域内各个企业的环境成本支出。如果处理得当,是可以降低企业的产品环境成本并且增加生产效率的;反之则会提高处理环境污染的成本。环境成本控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企业必须坚持双赢的原则,既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追求经济效益,也不能为了保护环境而抛弃企业经济的发展。为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加强环境成本的核算与控制,创造环境成本控制的新思路、新方法,将有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四、结语

正确的产品成本本应该由物质成本、劳动成本和环境成本构成。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目标,也应该有两个效益,即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企业应构建环境成本控制系统,在原有的成本控制系统基础上,按照企业的不同特点,增加针对环境因素的专门化成本控制系统,主要涉及能源、废弃物、包装物、污染治理等方面的成本控制。针对各种因素,既要考虑其破坏和影响,又要考虑其再生利用价值,进行逐项的和综合的环境成本分析、控制。将产品生产和企业运行过程中所发生的环境成本,作为产品成本和部门运行成本的组成部分,运用先进的成本控制方法进行成本控制,并在企业成本的预测决策、预算计划和会计核算中充分考虑环境支出。

参考文献:

[1]周红.企业环境成本核算与控制问题探析.学位论文.2004.

[2]张杰.企业环境成本管理研究.学位论文.2006.

[3]汪静,赵亚男.环境成本管理控制研究.时代经贸.2008.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