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绩效工作要点8篇

时间:2023-03-13 11:10:19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绩效工作要点,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绩效工作要点

篇1

深入学习和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深入推进绩效管理实践,牢固树立绩效意识,促进司法行政机关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提高履职力、执行力、公信力,为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优质高效法律服务和法治保障。

二、工作内容

2015年,我局在总结近年来开展绩效管理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行完善绩效管理制度,包含绩效目标设定、绩效责任落实、绩效推进实施、绩效监控分析、绩效考核评估和绩效改进提升等六个方面。

(一)绩效目标设定。依据司法行政职能职责和年度工作目标任务,按照“可量化、可操作、可检查、可考评”的总体要求,设置局年度绩效目标任务。绩效目标包含具体工作内容、工作措施、工作质量和时限以及要达到的预期效果。局绩效目标的设定,采取自下而上的方法,由各股室(处)提出目标任务,局绩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总并征求各股室(处)意见后,经局班子研究审定。

(二)绩效责任落实。各司法所、机关各股室(处)要对绩效目标进行分解细化,把年度各项工作目标分解落实到岗位,落实到人,明确责任要求,形成具体的目标分解体系和责任落实体系。同时将绩效目标列入局机关目标管理内容,并与个人年度考核挂钩。通过实施目标管理责任制,健全绩效目标督查机制和考核机制,确保各项绩效目标的实现。

(三)绩效推进实施。各司法所、机关各股室(处)要增强主体责任意识和改革创新意识,将绩效管理作为推进各项工作的有效抓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针对评估指标,提出工作质量和时序进度的要求,加强监督检查,推进绩效目标的落实。同时,结合正在开展的“马上就办,办就办好”活动,进一步简化办事环节,优化行政流程,规范行政运作,改善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效率。

(四)绩效监控分析。加强绩效过程管理,建立内部监控机制,局绩效评估工作领导小组定期不定期对绩效目标落实进展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对各司法所、机关各股室(处)的绩效情况进行明察暗访,及时发现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解决;每半年召开绩效情况分析会,年度召开绩效情况总结会,认真分析和总结绩效目标的运行、实现情况。

(五)绩效考核评估。在县绩效领导小组组织联合评估之前,局绩效管理领导小组组织开展自评工作,对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实际成效和存在差距,逐项认真分析,按照评分标准进行打分,形成自评报告报县绩效领导小组办公室。

(六)绩效改进提升。按照联合评估反馈的意见,结合自评情况进行深度分析,查找薄弱环节,制定整改措施,进一步提升工作绩效。将绩效评估结果作为局机关各司法所、机关各股室(处)及其负责人工作实绩的主要依据,与干部使用、年度考核、评先评优相挂钩。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按照“行政主要领导负总责,办公室牵头,政工股、纪检组等相关部门配合,建立健全工作机构,明确专人具体负责”的要求,成立局绩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薛承丰担任组长,局班子其他成员担任副组长,领导小组成员由各司法所、机关各股室(处)负责人组成。依托局办公室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绩效管理日常工作。

篇2

一、深化绩效目标管理,逐步完善绩效评价管理机制

(一)进一步扩大绩效目标管理范围。2015年县级预算单位全面实现绩效目标管理,预算安排的项目资金10万元以上的全部列入绩效目标管理范围,原则上需编报绩效目标,50万元以上必须编报绩效目标,未编报绩效目标的不予拨付项目资金。

(二)研究建立绩效目标编报审核机制。结合2015年绩效目标编制审核工作,研究建立绩效目标编报审核机制,简化和完善绩效目标申报表式和内容,与部门预算编制相关表式和内容相衔接,进一步提高绩效目标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推进绩效目标管理与部门预算编审融合。积极推动建立以绩效目标为先导的预算编制模式,使绩效目标成为预算申报和审核的必要前提。在编制2016年部门预算时,进一步完善绩效目标编审流程,推进绩效目标管理与预算编审的业务融合,将绩效目标的编报审核嵌入预算编制审核流程,逐步实现绩效目标管理系统与部门预算编审系统的有机融合、同步运行。

二、强化绩效评价工作,注重质量控制和结果应用

(一)拓展评价范围。一是在2014年绩效评价的基础上,继续组织开展自评价、财政评价和第三方评价。2015年,从50万元以上的项目中拟选取20个项目作为重点评价对象。为保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的科学、客观和公正性,将增加绩效评审专家和第三方评价机构参与评价的项目个数。二是强化部门绩效管理责任主体意识,拟选取1-2个部门实施整体支出绩效评价试点,不断探索绩效评价新模式、新领域。

(二)完善评价方式。一是优选评价项目。在充分征求局有关业务科室意见基础上,按照服务改革、突出重点、讲求实效原则,优先选择县委、县政府关心、涉及民生、社会关注的项目,并向延续性项目倾斜。二是拓宽观察视角。在认真考察项目投入、实施、产出、效果等重要环节的基础上,将绩效评价观察视角向政策设置、资金分配以及产出效果的持续作用机制等方面延伸,使绩效评价结果更为全面准确。三是明确绩效评价工作要求。研究拟订《绩效评价工作规程》,明确绩效评价各环节工作的程序和要求,为部门、单位深化绩效评价工作提供参考。四是提高绩效评价时效。组织对2014年列入重点评价的县财政资金安排的19个项目进行评价,争取2015年6月底前完成绩效评价报告。

(三)加强工作考核。加大对第三方机构绩效评价工作考核力度,考核结果作为结算评价经费以及今后选择第三方机构的重要依据。研究制定《绩效自评价工作考评办法》,综合采取专家评审和情况核查等方式,对级部门绩效自评价工作进行考评,考评结果在适当范围进行通报和公开。

(四)强化结果应用。一是及时将绩效评价结果报送县政府和县人办,为政府决策和人大监督等提供参考。二是绩效评价结果及时反馈到部门,并提出整改建议,督促部门在规定时间内报送落实整改措施,提高管理水平。三是绩效评价结果及时与局有关科室共享,为完善预算编制、强化项目管理提供依据。

(五)加强跟踪评价督查力度。在绩效跟踪上报的基础上,加大检查力度,及时了解掌握预期绩效目标实现情况,发现偏离时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调整和纠正,促进绩效目标的顺利实现。

三、强化工作保障措施,夯实绩效管理工作基础

(一)强化技术支撑。一是完善绩效评价指标库。总结绩效目标管理、绩效评价指标设计和应用情况,对部分行业绩效目标和绩效评价指标进行分类整理,充实完善绩效评价指标库。二是充分发挥现有的第三方中介评价和绩效评审专家的作用,并建立分行业分领域的第三方中介库和专家库动态管理。

(二)注重调查研究。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认真完成局党组确定的《提高绩效目标管理针对性和有效性措施研究》重点课题研究工作,出台《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使绩效目标管理更好地服务于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

(三)推进信息公开。按照建设“责任政府”、“阳光政府”、“服务型政府”的要求,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有关政策规定,认真研究绩效管理信息公开的内容、方式、范围,稳步推进绩效管理信息公开工作。

(四)提升能力素质。组织开展全县财政系统绩效管理业务培训班和第三方机构绩效评价业务培训班,进一步提升绩效管理干部队伍素质和第三方机构服务水平。加强学习交流,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召开座谈会、研讨会等多种形式开展学习交流,探索绩效管理的新方法、新路径。

篇3

一是从销售指标分析看实现总值25447万元,较同期增幅18.42%,实现两位数增长。主要为构成销售指标体系的消费品零售额和农资商品销售增长所至。一季度正值“两节”,加之农民收入增长,特别是近年来农家店(超市)经营商品的种类和范围逐渐扩大,带动促进了消费,全社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3676万元,较同期增长9.92%。同时由于今年农资市场启动早,价格较同期下降,带动了经销商,农资商品销售实现4863万元,较同期增长26.12%。

二是从利润指标分析看,增长幅度大,汇总盈利145万元,较同期增长130.16%。利润增幅大,主要在区县,社直企业所占比重仅为11%,虽然八个直属企业全部实现盈利,但仅有商贸中心、茶厂完成目标进度,商贸中心实现利润3.02万元,为目标的43。14%,茶厂实现利润2万元,为目标的25%,剩余6户企业均未达到目标进度。按目前收入和财务核算要求,绝大部分企业按进度完成目标要求是没有问题的,希望各单位引起重视。

三是从费用总额指标分析看,较同期增长259万元,增幅为17.76%,表现为区县供销社费用总额上升,同比增加315万元,直属企业费用总额下降,同比减少56万元。一季度直属企业费用总额750万元,较同期减幅为6.75%,其中,销售费用增加7万元,管理费用减少47万元,财务费用减少16万元,在企业人员经费如工资、福利、社保缴费等均呈增加下(较同期增加66万元,增幅8.16%),实现总额下降,可以看出企业通过加强费用预算控制,强化财务管理,增收节支已显效果。

二、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有喜有优

1、重点项目推进有快有缓,个别未达进度

一是土产日杂公司下五里开发建设通过多方协调,阻碍项目挂牌的农贸市场配套建设、停车场的修建、公租房配套建设等问题均已基本解决,目前涉及项目调整及取消的相关规划招标正在加快协调解决和推进中,预计5月份挂牌(原要求3月份挂牌)。中都大厦商务会所已完成中央空调管道、消防系统等配套设施,内部装修已启动,工程总量已达60%,预计5月底全面完成,6月份试营业。

二是物资回收公司报废汽车回收拆解升级改造项目,硬件设施基本完成,同时按规定对报废汽车办理的相关程序、管理制度等进行了再清查,并进一步健全完善,工作量已完成90%。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中心已回收各类废旧电器共计16万台,拆解废旧电视机共计15万台;电子拆解中心恢复重建积极跟进现场情况和协调道路施工指挥部,重建已完成工作目标的20%。

三是果品冷冻厂拓展冷链物流配送业务项目,完成与成都汇翔公司合资组建佳航冷链物流有限公司,已购置专用冷藏车辆10辆,3月份起开展了伊利、三全、思念、家乐福等品牌商品外阜和市区超市门店配送业务,配送额达50多万元。

四是茶厂“广东国际皮具城”和市农资公司改貌农资配送中心2个续建重点项目也在艰难中推进。加快与相关部门协调,“广东国际皮具城”建设项目如果合作开发商强力推进,有望在上半年挂牌;农资公司改貌农资配送中心建设在提取指标函后,正加快协调办理规划指标及申报土地征收的相关手续。

五是酒类经营项目涉及到的果品公司、商贸中心均开展酒类业务知识培训,加强营销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宣传和拟订营销计划,1月底组织300件白酒入库销售,一季度实现销售15.2万元(累计销售24.6万元),占年度目标300万元的5%。

六是其他项目建设基本实现预期进度,土产公司中都大厦塔楼建设基本完成,6月底有望交付使用;金马新厂房于3月12日开工;多彩烟花爆竹销售同比增加30%;农资公司顺利完成岩脚寨仓库搬迁工作;果品公司完成陕西路23号大院和三民东路招待所改造前的资产清理测量登记、拆迁工作预案等工作。

2、切实抓好春耕用肥储备供应

一季度,各级供销社、农资部门围绕生态农业建设,积极调整农资商品经营结构,提高有机肥、复合肥、配方肥的储备与经营比重,服务生态农业产业发展。通过各种渠道筹集资金5000多万元,同时加强与厂家的协调沟通,落实货源,抓好调运,组织化肥入库。截止3月底已储备各种化肥41920吨,其中尿素27997吨,磷肥5005吨,复合肥7133吨,其它肥料1785吨。能满足全市春耕生产需求。

元至3月已供应各种化肥22101吨,其中尿素16232吨,磷肥1877吨,复合肥3445吨,其它肥料547吨。目前全市化肥市场价格基本稳定,较去年同期相比,价格有所下降。“赤”牌尿素市场零售价降幅在3.7%—8.6%。

3、积极推进绩效考核办法出台

为规范企业目标考核管理,提高企业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市社通过多次座谈,广泛征求意见、收集建议,出台了《关于对直属企业干部职工绩效考核的意见(试行)》,把职工奖金与工作绩效结合起来,鼓励干事者。同时,为激励企业间积极向上,企业年度“增比进位”考核办法也在补充完善制定中。

4、抓民生、保安全、促稳定

切实抓好两节慰问:把解决民生工作落到实处,两节共走访慰问2848人次,投入经费72.88万余元,促进了系统的和谐稳定。加强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开展安全检查30人次,发现隐患2起,整改2起,安全责任事故“双为零”。维稳工作扎实有效:扎实作好不稳定因素排查,及时化解工作中出现的矛盾,接待来信来访1件,办结1件,全国“两会”期间提前召开两次专题会,加大排查督查力度,坚持领导带班和值班制度,确保重要节点未发生到省、进京的越级上访情况。

从总体情况来看,一季度各企业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工作中仍然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困难。一是一些项目建设推进缓慢;项目管理有待细化,表现为没有详细的进度表、发现问题跟进不及时、对可能出现的问题重视程度不够、推进中攻关协调亟需加强。二是个别企业全年工作思路仍不清晰,工作无重点,见子打子,随遇而安思想仍然存在。三是拓展新业态缺乏人才,如酒类营销由于队伍匮乏,导致销售不理想,等等。

二季度工作要点

一、继续以“十破十立”解放思想大讨论为契机,把外出培训学习、考察成果转化为践行工作成果,加快管理机制创新,整合社直企业资源,推动企业调整优化组织结构、经营拓展结构和队伍结构,加快打造供销总公司的组建,完成工商登记注册。

二、提速加快项目建设,加强协调管理,全力抓好在建项目的推进;力求精细化台账管理,进度表细化到周;加强对重点项目建设的协调力度,力争形成合力,注意跟踪落实,促进项目加快建设,通过召开现场会解决项目建设问题。

1、扎实做好下五里“西南数码科技港”项目重新挂牌配合协调,就项目地块规划第二次指标函与合作方作好对接,5月份实现挂牌,保证项目顺利摘牌落地,6月底前开工建设。

2、完善中都商务会所配套设施和有关手续,5月底完成全部装修,6月份试运营;完成中都物业公司的组织机构搭建、经营流程设计等工作,确保中都物业公司顺利运营;超前谋划中都大厦招租工作。

3、巩固好报废汽车回收拆解升级改造项目前期工作,二季度全面完成升级改造;按已确定的复建方案,扎实推进电子拆解中心场地平整工作和相应设施恢复,继续抓好运营工作,同时重点落实补贴资金到位。

4、拓展冷链物流配送业务项目,一是要加大营运运输车辆“绿色”通行证办理的协调力度;二是要打造好专业配送车队,完善其服务功能,使配送额有一个明显的提升。

5、果品公司、商贸中心力争在省外建成1-2个“窖韵”白酒区域总经销,逐步打通销售渠道,为酒的销售打开局面,实现销售目标过半。

6、茶厂切实加强与阳晨集团的沟通合作,力争“广东国际皮具城”项目二季度完成挂牌。

7、加大改貌配送中心征地的协调力度,力争取得规划指标、土地征收的相关手续。

8、完成烟花爆竹流通协会的建立工作;完成金马新厂建设,并顺利搬迁;果品公司力争补办陕西路23号大院和三民东路招待所产权证照,依法按章以评估值清退金芷禾菌业公司社有股权;茶厂盘活会所及一楼空置门面,力争实现增收。

三、加强综合调控,确保时间过半,主要经济指标任务过半。要通过加强管理,特别是对财务收支管理,控制成本支出,进一步提高盈利水平。

四、扎实抓好农业生产资料的供应工作。进一步加大资金筹措力度,确保春耕农资储备到位;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创新便民措施,全力做好农资“稳价保供”工作。

五、抓好安全及防汛工作。严格安全规程,坚持安全工作常态化;抓好防汛物资储备。

篇4

,县供销社认真贯彻执行委()106号、市委发()78号《关于深化改革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在新农村建设中重要作用的意见》,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抓稳定,促和谐,快发展”这一主旋律,自觉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上下合力,知难而进,工作作风更加扎实,工作实绩较为突出,工作亮点不断涌现,经营业务快速发展,全面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标和县委县府交办的各项任务,多项工作在全市、全省供销社系统取得好成绩,为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贡献。

一、发展合作经济,提升服务功能,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

1、专业合作社建设成效显著

我社现有专业合作社12家,发展和带动各类基地10万多亩,带动农户11570户,年实现销售额28万元,比去年2227万元增长23.7%。在合作社建设方面,我们非常注重基地建设和市场开拓,将全系统专业合作社产品整合后统一使用“仙”商标,打响“仙”品牌。目前已经获得2家国家级示范专业合作社,2项省级科研成果奖,2家市级示范专业合作社,7个农产品获得国家级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农合杨梅专业合作社杨梅基地,已列入“全国供销总社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项目库”(省仅3家),同时,我们积极开展专业合作社“五化”建设和杨梅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其中农合杨梅专业合作社被县政府授予杨梅“绿色诚信”锦旗。我们参领办的合作社深受农民朋友的好评,其规模效益处全省供销社领先地位。

2、连锁经营进程顺利推进

在生活资料方面,目前共发展连锁店30家。其中年新办的有:一是通过招商引资300万元,对白塔供销社办公楼后院进行改造,使原有300多平方米经营面积的商场拓宽到1100多平方米,开办了“温州家客隆超市”,该超市是目前白塔镇规模最大的生活资料连锁超市。二是投资120万元对设施简陋的城北综合市场进行改造,由兴合土特产有限公司与华联合作开办了2100多平方米的华联东方店。三是与华联合作在全县新发展生活资料连锁超市8家。

在生产资料方面,目前已发展农资公司连锁店57家。我社所属的农资公司是市唯一一家被国家商务部确定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农资试点企业。我们从加强农资信用体系建设入手全力打造供销社“放心农资”品牌,全年没有发生一例农资安全事故。,经省工商部门对农资公司抽样检查,抽检商品质量合格率为100%,这在全省抽检中是不多见的。我们建设和改造的57家农资农家店已经通过县、市、省、部四级验收,全面达到规范要求,成为全省为数不多的农资连锁企业。

3、首创全国绿色农产品专卖市场。为发展绿色农业,促进农民增收,我们与县农业部门分工合作,在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成立了全国首家绿色农产品专卖市场,将它与供销社销售网络溶为一体,为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搭建服务平,为绿色农产品提供购销平。该市场共有摊位40只,店铺25间,它的开业得到了众多商户和消费者的赞赏和认可,也引起了农产品经营者、消费者的极大兴趣,有着很大的发展潜力。如省政府机关食堂、农事达配送公司等单位都与市场签订了《订单意向书》。该市场是县委、县政府打造“绿色农产品基地”的重要载体,也是县农业局、供销社服务“三农”的重要平,它将为农产品推向全省、全国起到积极的作用。

4、本级企业稳步发展。加强本级企业管理,进一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经过一年来的努力,兴合土特产、广源副食品、农资、绿色农产品市场分别被县人民政府、市供销社命名为农业龙头企业,为农服务功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二、全力以赴完成好县委县府交办的突击性任务

一是圆满完成西门片区拆迁动员工作。西门片区一期一批拆迁对象中有县供销社下属原农资公司的房改房8套。县委县府将其中的6户拆迁动员责任落实给了供销社。这6户中5户是已改制的下岗职工或退休人员,工作难度可想而知。为顾全大局,实现按期文明拆迁,县社党委面对困难,把它当作一项光荣的政治任务,不惜磨破嘴、跑断腿,逐家逐户上门做工作。由于工作到位、办法得当、措施有力,这6户拆迁户都不但在规定时间内自愿与指挥部签订了协议,并在规定时间内主动搬迁腾房交钥匙,自觉主动地帮助指挥部做其他拆建户的思想工作,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达到了和谐拆迁的要求,实现了双赢的目的。二是成功展示皤滩古街盐文化、老布店风貌。为发展旅游业,恢复皤滩古街风貌,县供销社接受了老布店风貌、盐文化展示二个布展任务。为搞好这一工作,县社制定了《古街民俗文化情景游活动方案》,多次召开会议,动员全系统力量,尽一切努力开展器具、文物寻找,资料搜集,文字撰写,展房布置等工作,努力将古老的民俗风貌展示出来,受到了上级领导和游客的高度评价。

三、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充分发挥供销社服务功能

根据县委、县政府统一部署,我们认真开展了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在作风建设年活动中,我们着重抓了五个方面:一是认真开展警示教育,牢固树立廉政意识、服务意识。二是深化机关效能建设,创建人民满意机关,努力为基层、为农民群众提供优质服务。三是认真查找问题,努力落实整改,坚持政务、社务、企务公开透明。四是建立各项工作制度,完善监督约束机制,做到有章可循,依章办事。五是把重点放在解决实际问题上,破解了“供销社放心农资工程建设”、“杨梅质量体系建设”、“基层供销社规范化建设”等难题。

四、加强工作,维护社会稳定

县供销社改制早、人员多、改制模式多样、情况复杂,问题层出不穷,工作量极大。针对事件群体性增强、参与人数增多、解决难度加大的新情况,我们把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出了《县供销社工作考核实施细则》,把工作列入对企业年度综合考核内容;建立健全排查制度,落实领导分工包案和领导下访及接待制度,注重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共受理件7件,已全部办结,按时报结率100%。在件办结过程中,尤其在引导人按《条例》规定上访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全年到县社人员中包括资产承包改制企业退休人员、三家县级公司改制退休人员、资产承包改制后解除劳动关系人员、破产歇业改制人员四个群体,内容涉及1200多人,我们采取积极的态度和细致的思想工作,将群体性上访全部解决在内部。同时,我们非常重视安全生产综合治理工作,列入我社创安活动管理的9家企业,通过年底验收全部为县级创安合格单位,其中县社机关为市级创安合格单位,为企业发展壮大创造了一个稳定、平安、和谐的环境。

第二部分:工作思路

县供销社计划实现总经营收入13000万元,实现利润40万元。重点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强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做大绿色农产品专卖市场业务,积极探索“三位一体”合作体系,进一步壮大专业合作社建设,搞好连锁经营建设,抓好农资农家店建设,积极开拓新兴产业,巩固主营业务,加大资产整合力度,加大开放办社力度,搞好供销物流中心的筹建工作,筹集资金按安全生产标准改建好烟花爆竹存储仓库,维护稳定,谋求发展,再创佳绩。

(一)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1、办好绿色农产品市场。要把办好绿色农产品市场,作为今年重中之重的工作,与农业部门密切配合,抓住创建“省绿色农产品基地县”的机遇,大力发展绿色农产品生产。通过订单农业,打造下连基地上连市场的经营管理模式,搭建绿色农产品经营、信息、技术服务平,建立绿色农产品销售网络,把绿色农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

2、发展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一是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要求,不断规范合作社,重点培育几个具有带动示范作用的专业合作社。二是引导专业合作社积极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做大合作社业务。三是明确发展方向。在专业合作社建设方面重点搞好“八化”,即:生产专业化、基地规模化、质量标准化、管理规范化、经营品牌化、营销市场化、产品安全化、商品包装化。

3、大力培育龙头企业。把培育龙头和开拓大市场、寻求大发展结合起来,努力培育一批直接拉动农业生产发展的农副产品营销企业,发挥龙头企业优势,进一步完善龙头带基地、公司连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增强对农户的带动力和辐射力。

4、继续开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进一步搞好供销社放心农资工程建设,加强农资连锁经营网络建设和管理,推行质量承诺制度和商品使用田头跟踪反馈制度,不断扩大农资销售,争取农资销售额在去年基础上提高15%;继续做好农资淡季储备工作;进一步做好农技服务和新产品、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和农民技术培训工作,积极搭建为农服务平。

(二)加大开放办社和拓展新业务力度,促进供销社经济发展

1、搞好“三位一体”试点。市委市政府将列入“三位一体”试点县。我们要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落实责任,主动与相关部门联系沟通,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学习借鉴兄弟县市经验,大胆探索,构建新型的专业合作服务平。

2、尝试资本投资业务。今年初,兴合土特产公司已成功入注国内最大的茧丝绸市场(嘉兴)交易席位。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平,开展网上蚕茧买卖交易业务,以减少蚕茧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

3、不断发展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实施龙头带动战略,扎实推进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建设,打造农资、农产品、日用消费品、盐业和烟花爆竹五大网络。

4、加快基层社创业创新步伐。基层供销社要继续按照规范化建设的总体思路,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持开放办社,大胆创业创新,把兴办专业合作社、引进连锁超市、拓展业务范围等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工作的切入点,在传统经营项目的深度、广度上下功夫,在生产服务、招商引资和资产运营上花气力,进一步拓展基层供销社的发展空间。

(三)加快资产开发步伐,变资产优势为经济优势

改制后留下的房屋资产是供销社的一大优势,也是供销社谋求更大发展的物质基础。在资产盘活、开发利用的问题上,必须加大协调力度,整合资源,创造条件,想方设法让资产产生最大效益。

(四)加强自身建设,促进和谐发展

1、认真学习贯彻精神。一是要把学习贯彻党的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好,统一思想,抓住机遇,大力发展合作经济。二是开展创新创业大讨论,谋划新思路,提出新举措,推动新发展。

篇5

一、2009年工作总结

2009年,我们认真落实全市“项目建设攻坚年”、“县域经济攻坚年”和“各项工作落实年”,围绕年初提出的“三更”工作目标(目标更高、重点更实、亮点更强)和“1236”工作思路(启动一项工程、完善两个体系、抓好三项重

点、打造六个平台),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启动一个工程,促进企业成长

制定了《秦皇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的意见》,从十个方面提出了扶持措施,已经市政府第57次常务会讨论通过,近期将出台。金海粮油、龙鼎电气、康泰医学、宏都实业、顶大食品、香格里拉葡萄酒6家成长型企业进入全省第二批对接扶持行列,领先科技、华博晶体、四季雪面粉、祖山酒业等84家成长型中小企业列为市相关部门重点扶持对象。

(二)完善两个体系,解决制约难题

1、完善政策法规体系

(1)制定出台政策。起草了《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的意见》、《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了《秦皇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展的实施意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创业辅导基地建设的意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中小企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

(2)力促政策落实。在全系统开展了“政策落实年”活动,对国务院36条和省政府26条辑印成册广泛宣传,对全市各部门在政策落实方面进行了全面调查摸底和督导检查,市县(区)两级都开通了举报热线电话。

2、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 (2)创业辅导体系。召开了全市中小企业创业辅导基地建设工作现场会,挂牌命名了秦皇岛市中小企业(昌黎)创业辅导基地,并确定为全省首批3家省级创业辅导示范基地之一,在此基础上,又命名了3家市级创业辅导基地,县级3家,并实施挂牌管理。建立了我市首批创业辅导队伍,聘请了7名教授、专家学者、律师、会计师、企业经营管理者担任创业辅导师,10名专业人士担任创业辅导员。争取了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2家创业辅导基地获得扶持资金40万元。在市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40万元,对创业辅导基地给予专项重点支持。截至11月底,全市新增创业辅导基地4家,完成省任务的100%,有望超额完成。目前,全市已建创业辅导基地5家(省级2家,市级3家),在建3家,入驻企业和机构近480家,从业人员约11000人。

(3)人才培训体系。市委党校中小企业培训中心被命名为省级培训示范机构,建材学院、昌黎职业技术学院2家被命名为市级培训示范机构,确定了6家首批清华大学远程教育培训企业。组织了清华大学工商管理高级研修班、清华大学总裁研修班、中小企业信息化培训、中小企业品牌与管理研讨班等20次高规格培训活动。全年企业、县区、市三级培训网络共举办集中培训和自主培训216期次,完成各类各级培训8.9万人次,完成省任务的113%。

(三)抓好三项重点,提高规模素质 2、抓好信用评价推进。开展了省级信用优良中小企业评选活动,90家中小企业参评。目前,省级信用优良中小企业达到151家,市级信用优良中小企业达到84家。 (四)打造六个平台,夯实服务基础业网上招聘活动”,开通了8个县区中小企业(民营经济)网和全市优秀企业家协会网,初步形成了省、市、县、企业四级联网。

2、打造资金扶持平台。组织参加了全市金融政策通报暨银企项目对接会和全市中小企业融资项目座谈会,35家企业与银行签约,签约金额50.3亿元。申报了国家开发银行贷款项目,推荐项目54项,投资额31亿元,申请贷款16亿元。开展了项目贷款贴息工作,项目申报和考核正在进行中。

3、打造联系领导平台。继续推行了市级领导联系百家民营企业制度,实行了局领导重点联系民营企业、重点联系县区和重点联系市直部门三项制度。

4、打造维权服务平台。继续开展了“金色阳光行动”,9个法律顾问室和7家法律服务单位为民营企业提供法律咨询80多件,诉讼案件、协调解决经济纠纷近20起。

5、打造招商引资平台。组织民营企业参加了河北省(香港)投资贸易洽谈会、第四届apec中小企业技术交流暨展览会、新加坡中小型企业大会、东北亚暨环渤海国际商务节等7次重大招商引资活动。其中,新加坡中小企业大会已成为有我局单独组团以市政府名义参加的每年固定的招商引资活动。

6、打造舆论宣传平台。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简报等媒体进行宣传,在秦皇岛日报、秦皇岛晚报、燕赵都市报和省局民营经济周刊刊登稿件50篇,编发市民营经济简报15期,被省局、市委、市政府采用信息650多条。

此外,结合项目建设、调查研究、创新服务等方面,还做了以下工作: 在调查研究方面:开展了民营经济调查研究月活动,深入重点乡镇(街道)、部分民营企业,通过走访有关人士、开座谈会等形式,摸清了民营经济基本情况,找准了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政策支持、做大做强、产业集群、农产品加工等多篇调研报告,发挥了主管部门的参谋作用;答复政协提案8件,委员对答复件满意率为100%。

在创新服务方面: 3月份首次在市行政服务中心设立了服务窗口,推出服务项目,辑印成《秦皇岛市中小企业局服务手册》,开展面对面服务。把4月份定为全市民营企业招聘月,与市劳动局一起举办大型洽谈会28场,为960家民营企业招聘各类人员7280人,其中大中专毕业生1745人。

二、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们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民营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2、资金、土地瓶颈突出。一是融资渠道不畅。银行惜贷,民营企业很难获得信贷支持。担保体系不健全,虽有16家担保机构,但70%有名无实,只有5家开展了融资担保业务。据调查,80%以上的民营企业急需融资又没有融资渠道。二是企业用地困难。受国家“地根”紧缩和我市城市功能区规划影响,土地已成为项目实施的最大瓶颈,特别是中小项目的用地更为困难。

3、群体素质有待提高。民营企业主接受正规学历教育的比较少,缺乏创新意识、专业知识和现代科技知识,据统计,民营企业主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只占15%左右。部分民营企业缺乏以人为本的用人理念,致使懂现代管理、有技术专长的人员外流,据调查,民营企业人才总量仅占全市人才总量的9%。

4、服务网络尚不健全。除开发区外,其它县区均在工业促进局或改革发展局挂中小企业局牌子,但受编制限制,大多仅设立一个科(股),且配备人员少,一般3-4个人,不少工作顾及不到,致使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为民营经济服务的工作网络。

三、2012年工作要点

坚持发展与提高并重的原则,引导民营经济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发展,由速度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发展,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实施一项计划

即实施民营经济腾飞计划。代市委、市政府起草《关于促进民营经济腾飞的决定》等相关政策措施,引导和推动民营经济向经济规模化、产业高度化、经营国际化、布局合理化、资源节约化、人才集聚化迈进,为在5年内实现民营经济总量、质量、结构、效益全方位腾飞夯实基础。

(二)突出两个工程

1、突出中小企业成长工程。针对首批“成长型”中小企业,明确帮扶重点和工作目标,协调相关部门制定具体帮扶措施,使企业在提高整体素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方面实现新突破,力争部分企业跻身省百强。

2、突出项目建设工程。从强化项目意识着手,建立中小企业、民营企业项目库,加强与韩国、日本、新加坡以及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发达地区联系,与发达地区产业转移进行对接,高位嫁接,借船出海。重点组织好新加坡中小型企业大会、广州中小企业博览会等国内外招商平台,开展网上招商活动,增强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后劲。

(三)拓展三大体系 2、拓展创业辅导体系。出台《秦皇岛市中小企业创业辅导基地规范运营实施意见》,组织创业辅导师、创业辅导员集中开展创业辅导服务活动。争取每个县区建立1个以上创业辅导基地,形成覆盖全市的创业辅导基地网络,其中,符合市级标准的达到8个以上,县区级的达到6个以上,在创业辅导基地建设的数量、规模和开展服务方面

在全省处于领先水平。

3、拓展人才培训体系。启动银河培训工程,利用地缘优势,并发挥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和市优秀民营企业家协会的影响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寻求与京津知名社会培训机构合作,引进先进培训项目和培训专家,举办高层论坛和专题培训。利用好省、市级中小企业培训示范基地和远程教育培训网络教学资源优势,开展中小企业公益性培训活动;利用规模企业的人才、技术优势,鼓励企业建立职工培训中心,树立一批建立自主培训体系的示范企业,完善市、县、企三级培训网络。

(四)完善三项机制

1、完善环境优化机制。深入开展 “提升服务水平、创造发展环境、展示文明形象、促进和谐发展”为主题的优化投资环境活动,制定和实施《关于创优投资环境,服务民营经济的若干措施》,全面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公开职权目录和事项流程。

2、完善领导、考核机制。主要是调整和完善市级领导联系重点民营企业制度,深化和完善县(区)发展民营经济考核办法,建立并实施民营经济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和发展民营经济考核制度,建立促进发展民营经济的长效机制。

3、完善激励机制。开展年度民营经济十大新闻、民营企业综合经济实力二十强、十大创业民营企业、十大纳税民营企业、成长型中小企业十强的评选和表彰活动。争取国家、省中小企业专项资金扶持,利用好市级中小企业专项资金,对优秀企业和公共服务平台进行资金扶持和奖励,形成多元化的奖励、激励机制。

(五)抓实八项工作

1、培育产业集群。全面落实《秦皇岛市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展指导性意见》,发挥省市级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示范带动作用,对重点产业集群从新建园区规划、用地、税费等提供全方位支持,逐步培育其做强做大。

2、开展信用评价。积极申报省级信用优良企业,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披露平台,搭建中小企业融资信用信息网,逐步建立一个中小企业信息征集、评价、管理的完整体系。

3、完善技术支持。鼓励重点企业建立科研机构,帮助企业引进科技专业人才。年内新增技术创新示范企业4个,新增iso9000认证企业30个,新增质量信得过产品4个,新增省级中小企业名牌产品5个(省局认定),新增河北名牌产品3个,积极争创国家级名牌产品。

4、推进信息化建设。出台《关于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意见》,完善市、县区两级中小企业网,突出信息、服务功能。举办中小企业产品网上博览会,建立民营企业项目库,并在国家及各省、市中小企业网站进行宣传。积极推进民营企业上网工程,20强民营企业、成长型中小企业率先全部上网,开展信息化试点,对20家成长型中小企业给予资金扶持,并组织企业有关人员进行信息化知识培训。

5、开展法律服务。完善网上政策法规查询系统,为社会公众上网查阅政策文件、进行政策咨询、反映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等提供网络平台。辑印民营经济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汇编,使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和广大民营企业真正了解和掌握发展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的有关政策措施。完善法律顾问室服务功能,开展“送法进企”活动,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减负治乱专项检查,切实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6、开展银保企对接。组织2次以上较大规模的银行、担保机构、中小企业进行对接洽谈活动,全年帮助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协调贷款8亿元以上。

7、实施上市援助。开展中小企业上市调查,制定《秦皇岛市中小企业上市规划》。组织初步具备上市条件的企业参加高规格上市培训班,组织企业到深圳、香港、新加坡等地与有关中介组织进行现场对接培训。力争2家以上企业进入上市培育期。

篇6

一、2009年工作总结

2009年,我们认真落实全市“项目建设攻坚年”、“县域经济攻坚年”和“各项工作落实年”,围绕年初提出的“三更”工作目标(目标更高、重点更实、亮点更强)和“1236”工作思路(启动一项工程、完善两个体系、抓好三项重

点、打造六个平台),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启动一个工程,促进企业成长

制定了《秦皇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的意见》,从十个方面提出了扶持措施,已经市政府第57次常务会讨论通过,近期将出台。金海粮油、龙鼎电气、康泰医学、宏都实业、顶大食品、香格里拉葡萄酒6家成长型企业进入全省第二批对接扶持行列,领先科技、华博晶体、四季雪面粉、祖山酒业等84家成长型中小企业列为市相关部门重点扶持对象。

(二)完善两个体系,解决制约难题

1、完善政策法规体系

(1)制定出台政策。起草了《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的意见》、《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了《秦皇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展的实施意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创业辅导基地建设的意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中小企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

(2)力促政策落实。在全系统开展了“政策落实年”活动,对国务院36条和省政府26条辑印成册广泛宣传,对全市各部门在政策落实方面进行了全面调查摸底和督导检查,市县(区)两级都开通了举报热线电话。

2、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 (2)创业辅导体系。召开了全市中小企业创业辅导基地建设工作现场会,挂牌命名了秦皇岛市中小企业(昌黎)创业辅导基地,并确定为全省首批3家省级创业辅导示范基地之一,在此基础上,又命名了3家市级创业辅导基地,县级3家,并实施挂牌管理。建立了我市首批创业辅导队伍,聘请了7名教授、专家学者、律师、会计师、企业经营管理者担任创业辅导师,10名专业人士担任创业辅导员。争取了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2家创业辅导基地获得扶持资金40万元。在市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40万元,对创业辅导基地给予专项重点支持。截至11月底,全市新增创业辅导基地4家,完成省任务的100%,有望超额完成。目前,全市已建创业辅导基地5家(省级2家,市级3家),在建3家,入驻企业和机构近480家,从业人员约11000人。

(3)人才培训体系。市委党校中小企业培训中心被命名为省级培训示范机构,建材学院、昌黎职业技术学院2家被命名为市级培训示范机构,确定了6家首批清华大学远程教育培训企业。组织了清华大学工商管理高级研修班、清华大学总裁研修班、中小企业信息化培训、中小企业品牌与管理研讨班等20次高规格培训活动。全年企业、县区、市三级培训网络共举办集中培训和自主培训216期次,完成各类各级培训8.9万人次,完成省任务的113%。

(三)抓好三项重点,提高规模素质 2、抓好信用评价推进。开展了省级信用优良中小企业评选活动,90家中小企业参评。目前,省级信用优良中小企业达到151家,市级信用优良中小企业达到84家。 (四)打造六个平台,夯实服务基础业网上招聘活动”,开通了8个县区中小企业(民营经济)网和全市优秀企业家协会网,初步形成了省、市、县、企业四级联网。

2、打造资金扶持平台。组织参加了全市金融政策通报暨银企项目对接会和全市中小企业融资项目座谈会,35家企业与银行签约,签约金额50.3亿元。申报了国家开发银行贷款项目,推荐项目54项,投资额31亿元,申请贷款16亿元。开展了项目贷款贴息工作,项目申报和考核正在进行中。

3、打造联系领导平台。继续推行了市级领导联系百家民营企业制度,实行了局领导重点联系民营企业、重点联系县区和重点联系市直部门三项制度。

4、打造维权服务平台。继续开展了“金色阳光行动”,9个法律顾问室和7家法律服务单位为民营企业提供法律咨询80多件,诉讼案件、协调解决经济纠纷近20起。

5、打造招商引资平台。组织民营企业参加了河北省(香港)投资贸易洽谈会、第四届apec中小企业技术交流暨展览会、新加坡中小型企业大会、东北亚暨环渤海国际商务节等7次重大招商引资活动。其中,新加坡中小企业大会已成为有我局单独组团以市政府名义参加的每年固定的招商引资活动。

6、打造舆论宣传平台。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简报等媒体进行宣传,在秦皇岛日报、秦皇岛晚报、燕赵都市报和省局民营经济周刊刊登稿件50篇,编发市民营经济简报15期,被省局、市委、市政府采用信息650多条。

此外,结合项目建设、调查研究、创新服务等方面,还做了以下工作: 在调查研究方面:开展了民营经济调查研究月活动,深入重点乡镇(街道)、部分民营企业,通过走访有关人士、开座谈会等形式,摸清了民营经济基本情况,找准了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政策支持、做大做强、产业集群、农产品加工等多篇调研报告,发挥了主管部门的参谋作用;答复政协提案8件,委员对答复件满意率为100%。

在创新服务方面: 3月份首次在市行政服务中心设立了服务窗口,推出服务项目,辑印成《秦皇岛市中小企业局服务手册》,开展面对面服务。把4月份定为全市民营企业招聘月,与市劳动局一起举办大型洽谈会28场,为960家民营企业招聘各类人员7280人,其中大中专毕业生1745人。

二、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们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民营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2、资金、土地瓶颈突出。一是融资渠道不畅。银行惜贷,民营企业很难获得信贷支持。担保体系不健全,虽有16家担保机构,但70%有名无实,只有5家开展了融资担保业务。据调查,80%以上的民营企业急需融资又没有融资渠道。二是企业用地困难。受国家“地根”紧缩和我市城市功能区规划影响,土地已成为项目实施的最大瓶颈,特别是中小项目的用地更为困难。

3、群体素质有待提高。民营企业主接受正规学历教育的比较少,缺乏创新意识、专业知识和现代科技知识,据统计,民营企业主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只占15%左右。部分民营企业缺乏以人为本的用人理念,致使懂现代管理、有技术专长的人员外流,据调查,民营企业人才总量仅占全市人才总量的9%。

4、服务网络尚不健全。除开发区外,其它县区均在工业促进局或改革发展局挂中小企业局牌子,但受编制限制,大多仅设立一个科(股),且配备人员少,一般3-4个人,不少工作顾及不到,致使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为民营经济服务的工作网络。

三、2012年工作要点

坚持发展与提高并重的原则,引导民营经济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发展,由速度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发展,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实施一项计划

即实施民营经济腾飞计划。代市委、市政府起草《关于促进民营经济腾飞的决定》等相关政策措施,引导和推动民营经济向经济规模化、产业高度化、经营国际化、布局合理化、资源节约化、人才集聚化迈进,为在5年内实现民营经济总量、质量、结构、效益全方位腾飞夯实基础。

(二)突出两个工程

1、突出中小企业成长工程。针对首批“成长型”中小企业,明确帮扶重点和工作目标,协调相关部门制定具体帮扶措施,使企业在提高整体素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方面实现新突破,力争部分企业跻身省百强。

2、突出项目建设工程。从强化项目意识着手,建立中小企业、民营企业项目库,加强与韩国、日本、新加坡以及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发达地区联系,与发达地区产业转移进行对接,高位嫁接,借船出海。重点组织好新加坡中小型企业大会、广州中小企业博览会等国内外招商平台,开展网上招商活动,增强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后劲。

(三)拓展三大体系 2、拓展创业辅导体系。出台《秦皇岛市中小企业创业辅导基地规范运营实施意见》,组织创业辅导师、创业辅导员集中开展创业辅导服务活动。争取每个县区建立1个以上创业辅导基地,形成覆盖全市的创业辅导基地网络,其中,符合市级标准的达到8个以上,县区级的达到6个以上,在创业辅导基地建设的数量、规模和开展服务方面

在全省处于领先水平。

3、拓展人才培训体系。启动银河培训工程,利用地缘优势,并发挥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和市优秀民营企业家协会的影响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寻求与京津知名社会培训机构合作,引进先进培训项目和培训专家,举办高层论坛和专题培训。利用好省、市级中小企业培训示范基地和远程教育培训网络教学资源优势,开展中小企业公益性培训活动;利用规模企业的人才、技术优势,鼓励企业建立职工培训中心,树立一批建立自主培训体系的示范企业,完善市、县、企三级培训网络。

(四)完善三项机制

1、完善环境优化机制。深入开展 “提升服务水平、创造发展环境、展示文明形象、促进和谐发展”为主题的优化投资环境活动,制定和实施《关于创优投资环境,服务民营经济的若干措施》,全面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公开职权目录和事项流程。

2、完善领导、考核机制。主要是调整和完善市级领导联系重点民营企业制度,深化和完善县(区)发展民营经济考核办法,建立并实施民营经济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和发展民营经济考核制度,建立促进发展民营经济的长效机制。

3、完善激励机制。开展年度民营经济十大新闻、民营企业综合经济实力二十强、十大创业民营企业、十大纳税民营企业、成长型中小企业十强的评选和表彰活动。争取国家、省中小企业专项资金扶持,利用好市级中小企业专项资金,对优秀企业和公共服务平台进行资金扶持和奖励,形成多元化的奖励、激励机制。

(五)抓实八项工作

1、培育产业集群。全面落实《秦皇岛市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展指导性意见》,发挥省市级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示范带动作用,对重点产业集群从新建园区规划、用地、税费等提供全方位支持,逐步培育其做强做大。

2、开展信用评价。积极申报省级信用优良企业,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披露平台,搭建中小企业融资信用信息网,逐步建立一个中小企业信息征集、评价、管理的完整体系。

3、完善技术支持。鼓励重点企业建立科研机构,帮助企业引进科技专业人才。年内新增技术创新示范企业4个,新增iso9000认证企业30个,新增质量信得过产品4个,新增省级中小企业名牌产品5个(省局认定),新增河北名牌产品3个,积极争创国家级名牌产品。

4、推进信息化建设。出台《关于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意见》,完善市、县区两级中小企业网,突出信息、服务功能。举办中小企业产品网上博览会,建立民营企业项目库,并在国家及各省、市中小企业网站进行宣传。积极推进民营企业上网工程,20强民营企业、成长型中小企业率先全部上网,开展信息化试点,对20家成长型中小企业给予资金扶持,并组织企业有关人员进行信息化知识培训。

5、开展法律服务。完善网上政策法规查询系统,为社会公众上网查阅政策文件、进行政策咨询、反映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等提供网络平台。辑印民营经济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汇编,使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和广大民营企业真正了解和掌握发展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的有关政策措施。完善法律顾问室服务功能,开展“送法进企”活动,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减负治乱专项检查,切实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6、开展银保企对接。组织2次以上较大规模的银行、担保机构、中小企业进行对接洽谈活动,全年帮助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协调贷款8亿元以上。

7、实施上市援助。开展中小企业上市调查,制定《秦皇岛市中小企业上市规划》。组织初步具备上市条件的企业参加高规格上市培训班,组织企业到深圳、香港、新加坡等地与有关中介组织进行现场对接培训。力争2家以上企业进入上市培育期。

篇7

认真贯彻落实区教育局教育工作意见和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以深化课程改革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重点,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基点,牢固确立“勇于创新,倡导多元,追求特色”的办学.念,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努力打造学校品牌,提升学校品位。

二、工作目标

本学期我们将以学习求发展,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打造一支有较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以科学管.为手段,进一步优化教学常规管.。

1、继续完善教学管.制度,落实行政有效指导教学的管.目标。

2、继续加强教研组的规范管.,落实教学流程管.,促进青年教师成长。

3、以课堂有效性研究为重点,开展“学校创新课、课题研究课”活动,提高教学质量。

4、加强学科教学质量管.,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5、继续开展《交互式电子白板在教学中的应用》课题研究。

三、具体措施

(一)强化教学常规,提升教学质量

1、全体教师要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强化教学法规意识,坚持按课表上课,保质保量上好每节课,杜绝私自调课、旷课、迟到、早退、中途离堂等现象,学校将.用“平时检查与随堂听课相结合”的办法,加强课程计划的执行和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进一步规范和强化教学常规工作

(1)要提前备课、精心备好每一课,不得出现无教案进课堂的现象。教案教学目标要明确、重难点、教学准备、板书设计等要齐全,要备有详细的教学过程,合.的教学方法:.方的...,字迹要工.、清晰。

(2)课堂教学是主阵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要体现“新课程标准”的.念,认真处.好学、教、练三者的关系。要构建素质教育的氛围,在师生平等的基础上强调教学互动,在教学过程中要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思考和活动;要充分利用学校网络教学资源来完成教学计划、自制课件、实现资源共享,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习兴趣。

(3)教师要精心布置作业,加强针对性,体现灵活性,提倡分层次布置作业,课堂作业当堂作,不加重学生的课外负担,学生的课外作业要适量,要提质减负。(4)加强随堂听课力度。对年轻老师跟踪听课,认真作好听课和评课笔记。

(二)开展校本培训,以研促教

(1)、开展校本培训,提升业务能力,切实提高全体教师课堂高效教学的业务能力。

(2)各组开展“组内听评课”活动,提高教师上课水平。

(3)教师要积极撰写论文和教育随笔,优秀文章将上传到学校网站。

(4)人人参与教学研究,45岁以下的老师每人上一堂校级研讨课。

(三)进一步加强教育科研,深入开展课题研究。

1、课题组要有计划地组织实验人员认真进行研究,及时收.资料,使课题取得阶段性成果。

2、全体教师要确立教科研意识,逐步将科研工作渗透到常规工作中,教师向科研型转变。

(四)关注学生差异,切实做好学困生的辅导与转化工作

结合我校学情,要求广大教师要关注学困生,耐心进行对学困生的辅导与转化工作,提高学困生的学习能力。.取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方法,使得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

三、其它工作

篇8

【关键词】 士官院校;学籍管理;特点;要点

一、士官院校学籍管理工作的特点

1.规范性。学籍管理工作要顺利开展,必须规范管理,使日常管理做到有章可依,有规可循,军队院校更是如此。只有结合军队的条令条例,建立和健全一套符合士官院校特点的规章制度,对学员的学习成绩和操行进行科学的评价,才能公正地衡量每一个学生,有利于将来在工作中充分发挥他们的才智。军校学籍管理必须要严格、规范,使每一个在校学生都知道学习期间应该如何完成自己的学业。

2.真实性。学籍管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建立、使用、开发学籍档案的过程,涉及的范围广、环节多、内容丰富,学籍管理工作就要坚持实事求是,材料齐全,事实清楚,管理准确的工作作风。特别是学生思想品德评定、奖惩、加入党团组织材料等材料,这是全面展示其在校期间的德、智、体等方面的具体表现,也是直接综合的评价依据。在处理这些学籍档案时,只有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才能有的放矢,确保学籍管理档案材料真实齐全,否则就无法维护学籍管理的严肃性。

3.时效性。我院采取的是学历教育加任职教育的培养模式,学制两年,其中一年在校学习,一年实习,周期较短。这种性质,决定了我院的学籍管理工作具有很强的时效性。通过学籍管理工作,可以把各专业学员在学习和实习过程中反馈的信息汇总,让校领导及时掌握教学管理所涉及的各方面的情况,既有利于领导决策,也有利于培养出满足部队需要的合格人才。

4.保密性。学籍管理工作信息量非常大,是不同资料的综合体。主要包括:新生录取名册、在校生名册、登记表、学籍册、思想品德评定、学生毕业等材料,这些都属于机要,在一定范围内需要保密。在教学管理日趋网络化的情况下,军队信息很容易被犯罪分子利用,需要我们从业人员提高保密意识,强化保密手段,以免受损失。

二、士官院校学籍管理工作的要点

1.不断完善规章制度,增强导向功能。学籍管理规章制度建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旧问题解决了,又会产生新问题,及时修改和完善学籍管理规章制度完全必要。2009年,我科对以往制定的多项规章制度进行了及时修改和完善,其中有《学员学籍管理实施细则》、《入学教育实施细则》、《考试管理办法》、《毕业学员质量跟踪调查实施办法》等。这些制度的修订,在规范学生学习的同时,使学籍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条不紊。目前士官学员年龄普遍偏小,缺乏社会经历,他们对于适应社会,对于自身成长等还缺乏深刻的认识。通过规范化管理,可以引导学生沿着适合社会需要,提高自身素质的方向发展。

2.搞好宣传教育工作,增强育人功能。严肃、规范的学籍管理,本身就是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忠于职守的素质。新生入学,我们就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做到《学员手册》人手一册,同时利用一切场合,广泛地向学生宣讲学籍管理规章制度和学籍处理案例。结合实例,将学生容易触犯的条例讲透彻,深入人心,做到有言在先,教育先行。通过深人、细致的思想工作,使学生变被动服从为主动遵守。学籍管理不单是行政手段,更是一种教育手段。

3.严格管理,增强激励功能。学校严格执行学籍管理规章制度,有助于学生严格要求自己,有助于学生自觉受到学籍管理制度的约束。在严格管理中,我们狠抓两点:一是及时处理学籍注册与毕业注册,我校学员人数多,在校时间短,每年的学籍注册与毕业工作任务很重,为了不影响学员的分配与任职,学籍档案的整理就要在每年的六月份前完成,而且要做到严格、细致,保证每位学员的资料准确无误。二是严格考风考纪,奖惩分明。我校严格实施教考分离制度,加强了考试全过程的监督和管理,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杜绝违纪和舞弊现象,对违反考试纪律和有关规定者,一经发现,查实后就及时处理并予以通报,决不姑息迁就。对于成绩优异的学员,我们每年通报表彰并发给奖学金。这样的管理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籍管理的激励作用,通过有效的奖惩,使学习好的同学学得更好,学习差的同学迎头赶上,形成生动活泼、严肃认真的学风,这也是学籍管理的重要作用之一。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