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药厂实习鉴定实习记录8篇

时间:2023-03-13 11:10:1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药厂实习鉴定实习记录,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药厂实习鉴定实习记录

篇1

根据市场调查发现,近些年来社会对高职高专药学专业学生的需求主要分布在药物生产技术、制药工程技术、药品营销技术、药品使用技术、医院临床药师、药房药师等岗位,这些岗位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执业技能,对综合能力也有一定的要求,针对市场需求,高职高专院校可以制定大专业、多方向、模块化的课程教学模式,以大药学专业为基础,分化出制药工程、药品营销、临床药学三个专业化方向,在学生毕业之前,根据学生的就业方向和未来的工作内容设置专门的方向课,培养学生的药物生产技能、药物使用技能、药物营销技能等,结合校内校外实践学习环境对学生进行专业能力的训练,满足学生不同的就业需求。高职高专的理论课程虽然不像实践教学那样重要,但也有其本身的作用,学校应该结合课程体系设置理论教学内容,把一些与岗位脱节、重复、过难、过深的内容去掉,精简理论教学的内容,增设临床药理学、制药工程学、药品营销学、药事管理与法规等学科,使药学专业更加具有实用性,能够更好的指导学生实践。

2在实践教学中提高学生专业素养

实践教学环节是高职高专药学专业建设的重中之重,也是核心环节,直接关系到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学校应该建立多样化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实践教学效率。药学专业学生未来的工作方向主要是药厂、医院、医药企业等,学校可以设置成有机化学、药物分析、药剂学等实验课程,先让学生学习实验操作,然后再参加理论考试;对职业学院的学生来说,动手能力比理论知识要重要很多,也是用人单位首先考虑的因素,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进行实验操作,可以按照班级建立开放实验室,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进行课外练习,每一个学期可以举办操作技能等比赛,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和能力;建立健全实践考核体系,实践考核体系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检验,在检验中能够发现学生实践能力的缺点和弱点,采取措施进行改正和加强,实践考核体系应该在坚持公平公正原则的基础上,体现出学生的差异性,以课堂考核和课外考核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实践能力测评,保证测评结果能够更真实的反映出学生的实际水平。

3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

高职高专药学专业建设与教师队伍建设是分不开的,教师的职业素质对学生学习知识、学习做人都有重要的影响,职业学校的特点决定了教师不仅要具备理论知识功底,也要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药学专业建设应该致力于建立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推进课程改革。学校应该严格教师的上岗制度,专业教师应该具备多年的从业经验,或者具有企业工作经验,鼓励教师考取相关资格证书,如执业药师、职业中医师、职业中药师、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等等,使教师的整体素质得到有效提高。学校应该积极引进和培养从企业、医院、科研单位工作过的,既具备理论知识又具备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来担任教师,按照双师型的标准来引进人才,对于从企业、医院过来的教师上岗前需要进行岗前培训,使教师适应高职高专院校的办学思路,对于没有企事业单位工作经验的教师,应该增加教学经验的年限,并安排教师去医院或者企业实习半年以上的时间,鼓励青年教师考取研究生学历,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定期举行教学研讨会,促进教师教学经验的交流与新课题的开发。

4通过校企合作实现产学研结合

校企合作是高职高专院校发展的重要方向,高职高专院校着重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对于实训室建设、器材设备、药材物品等的采购都需要大量的资金,对于学校规模不是很大的学校来说,学校需要承担巨大的资金压力,如果实践教学设施供应不上,就会严重影响实践教学,通过校企合作,学校能够缓解资金压力,安排学生去企业实习,不仅切实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还有利于企业储备人才,是一个互惠互利的合作。学校应该实施产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分布安排学生在学校和企业进行实习,不仅为企事业单位、医院提供了选择优秀学生的机会,也使学生能够更快的进入到工作状态中去,校企合作时最理想的产学结合方式,通过校企结合,学校能够更深入的了解市场需求,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教师和企业人才可以多沟通与交流,促进双方发展。

5加强教学中对学生的管理

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无规矩不成方圆,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和教学管理是分不开的,教学管理包括课堂教学管理与实践教学管理。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在上课前教师应该履行学校规定的教学检查制度、点名制度、教学质量评估制度等,课程结束使完成课程教学小结表、试卷质量评估表等;加强实践教学管理,实践教学相对于理论教学来说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应该严格管理,落实实践教师、技术人员责任制,严格按照学生守则开展课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和技术人员应该尽量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师和技术人员也要对学生提出要求,比如在实验前要填写预实验报告、准备实验记录、预习报告等,在试验中教师记录学生对实验的掌握情况,在试验后教师和技术人员做好工作日志,学生填好值日生登记表等。

6总结

篇2

一、高职药物分析实训教学概述

(一)高职药物分析实训教学的现状

药物分析是药学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职药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学生应通过学习掌握药品生产和流通中的一系列分析和检验的能力, 并具备解决药品质量问题的技能。而这些能力和技能的获得,都必须通过实训才能完成。高职药物分析实训教学多以教学实验为主, 教学实验虽然能够使学生获得基础的技能, 但对学生系统的技能获得帮助是有限的,并且,学生也难以通过零散的实训教学对药物分析岗位产生综合的认知。

(二)高职药物分析实训教学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实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获得与未来职业相关的技能,因此,实训教学必须与岗位要求相符合, 而高职药物分析实训教学还处于零散教学的状况, 很多分析实验之间的连贯性和系统综合的应用不能被学生所掌握,导致学生在未来岗位上的工作受到阻碍。在以岗位为导向的高职教育中, 实训教学的体系有必要通过改革, 使实训教学对学生职业能力的促进作用更强。

二、高职药物分析实训教学体系改革的

策略

(一)实训与课程统一

以岗位为导向的高职药物分析实训教学,应保证实训内容与课程的统一性,即学生在学到知识之后, 能够马上通过实训将知识巩固, 并能够理解实训内容在未来工作中的应用性。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对高职药物专业的教材选择加以改善, 建议教材以实用为原则, 所有的实训项目都是来源于企业的真实的生产项目, 实训教材分为教师使用和学生使用两套, 学生的教材中不给出实训的具体方案和详细步骤, 迫使学生去复习已学过的知识,查找资料并制定方案与步骤,使其学习的主动性得以真正体现;另外,还应该将实训教材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融合药物中、高级技工的应知应会内容,包括药典的使用,试剂的配制、原料药、制剂、辅料、中间体的检验,原始记录、标定记录、检验报告书的填写,简化原理阐述与验证过程,增加设计性内容,注重职业技能的训练和培养,力求实训教学与现代生产实践相结合。

(二)在实训过程中做好就业辅导

要强调高职药物分析实训教学中的岗位特征, 就必须使学生先明确与药物分析职业技能相关的岗位特征、岗位要求以及具体的岗位责任,只有学生先对岗位有所了解,才能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 以不同岗位对药物分析技术的不同要求,有重点地、自动自觉地完成实训学习。在以往的实训教学当中,对学生的岗位要求是模糊的,因此,以岗位为导向的高职药物分析实训教学体系改革, 必须包含对学生的就业辅导。除了学校专业的就业辅导教师以及班主任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就业辅导之外, 药物分析专业的教师也应该帮助学生了解未来的职业,在授课的过程中,对每个知识点和每种技术的应用范围、应用强度加以强调和分析, 使学生真正能够站在职业的角度上对知识进行建构。这样一来,学生就可能在还未出校门之前, 就形成对不同岗位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的建构。

(三)以校企合作作为实训教学的主要方法

为适应高等职业学院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学校应加强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鉴于学校对大型的、系统性的实训基地建设缺乏经济实力,因此,应以校企合作作为实训教学的基础。高职学校可以与当地药厂、医药公司等企业建立亲密的合作关系, 通过在企业注入资金,为学生争取综合性较强、设备较为完备的实训条件, 使学生的实训课程与制药企业的实际生产联系起来。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在实训的过程中, 对药物分析学科的实际应用产生具体的理解, 也能够使学生在实训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职业规划进行调节;并且,通过校企合作的实训教学,药物分析专业的教师也能够从实训指导当中获得有用的反馈,从而更好地总结自身在教学中的问题。这样的实训教学, 不仅能够使学生对实训教学的岗位指向性理解得更好, 也能够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

三、高职药物分析实训教学体系改革中应注意的问题

篇3

我校在坚持面向农村基层服务,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级应用型医药学专业人才为广西及邻近省份的农村基层培养了大量实用型的医药人才做了重要的贡献。但作为地方高校在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还存在着办学模式陈旧、人才培养模式单一、教育与科技经济脱节等问题。目前的教学的现状及存在以下的问题:①招生逐年扩大,教育经费的增长不同步的突出矛盾使很多大学的硬件建设受到忽视,教学资源严重不足,教学设施差,导致教育手段、教学方式单一。②传统教学模式仍占主要地位,学生的独立创造性被扼杀,很多新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及实践教学中得不到有效应用,如很多的案例讨论课的课堂上出现冷场甚至是形式化。③教与学本质上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即使在实践教学环节,学校开展的课外创新活动,学生大多在老师限定的框架中进行的。④管理意识过强,学校为学生设计了完整的专业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有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有必修课、选修课;不仅有本专业的课,还要选修外专业的课。除了必要的体系,给学生选择的空间基本没有,学生处于严重的束缚之中,允许选修———外专业的课程开放度很低。⑤教学管理办法不够规范,对教学质量尚不能进行有效的控制。⑥严谨的学风———还未能完全形成,自由、民主的学术氛围,宽容而又严肃的学术批评还不够浓厚,这些都阻碍着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2适应社会需求中药学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构建

2.1我校中药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每所高校都需要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色在办学模式、办学层次、办学规模上准确定位,使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符合社会对人才专业层次和专业结构的需要。以社会需要和大学生就业为导向来定位我校中药学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模式应用型人才,即能解决药品开发、生产和流通环节等问题的技术型人才;能解决药品质量控制和安全合理用药等问题的药师型人才及医药经营管理型人才。根据我国医药事业发展规划,我国将由一个医药生产大国转变为医药强国,医药行业的发展不仅需要一批研究型人才、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还需要大批能够从事一线生产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2加强应用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构建在应用型中药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改革与构建过程中,必须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对中药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研究。根据市场和用人单位对应用型人才的实际的用人要求来确定,从总体上设计出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能力点,体现鲜明的市场导向,再根据所确立的知识点、能力点来组织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改革与构建实践过程中,我们从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要求着手,梳理各课程的相关性,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实现课程计划内在的融通及立体化教学,逐步增加交叉融合课程学时比例,体现多学科交叉渗透,把各相关专业课程的知识进行整合,构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素质培养等三大课程体系,将所有课程分为通识课程、专业基础、专业核心和能力拓展等四大模块,利用必修、选修和辅修等课程的结合完成人才培养。

2.3加强教学改革,建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一是以“强基础、宽专业、重实践、高素质”为原则来制定和优化教学计划,根据现代医学科学和中医药科学的发展趋势改革、调整和设置课程体系。以培养复合型和外向型人才为目标,坚持以应用型为培养方向。二是改进教学方法手段。积极探索分层次教学、案例教学、PBL教学法教学、启发式教学、比较教学法、讨论教学等多样化教学方法,突破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方式,建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方式和互动式教学方式,注重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推行教学方法改革,体现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三是积极地、充分地把包括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在内的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到教学过程中,不断优化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促进教学模式的深层次变革,使教育方法更加人性化,更有利于受教育者的身心健康。

2.4构建多元化的人才的评价体系所谓中医药专业人才评价体系,就是基于人才培养目标,对中药专业的学生是否具有中药从业者所必须具有的一般性技能和素质进行鉴定和考核的过程。由“评价内容、评价主体、评价方法”等基本要素构成。我校中药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为我校周边少数民族地区培养具备中药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能在中药生产、检验、流通、使用和研究开发领域从事中药鉴定、设计、制剂及应用等方面工作的药学中、高级应用型专门技术人才。首先要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修订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其次在教学考核中,制定明确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参考现代的教学及考试方法,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模式,加大过程性评价的比重,注重在教学活动中观察和记录学生的表现,实施质量控制。以课程评价为例,避免只注重笔试而忽视过程性评价,增加平时考查成绩和技能性考核成绩的综合评定。在评价方式方面,除了笔试的卷面成绩为依据外,增加毕业生的实习报告、论文写作及答辩、现场操作、实习单位鉴定等面试考核的比重。

2.5加强中药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我校中药专业是顺应我国、我区医药事业发展,适应社会对中药人才的需求和学校发展的需要而新办的学科专业。我校的药学专业起步相对较早,有良好的实验教学平台和较好的校内外实践基地,如天然药物化学实验平台、药物分析、药理实验平台和“学生建设、学生管理、教师指导”的模拟药房等,在校外有百色市、河池市、南宁市和自治区药检所等药物检验分析机构,广西中医药研究所和广西药用植物研究所等研究机构,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百色市医院及广西壮族自治区内各地市的三级甲等医院的药剂科,广东大参林、青海益欣、云南健之佳、康哲和四川科伦等众多医药企业,百色市内的桂西制药有限公司、广西伟健药业及市外的广西万寿堂药业、广西中医药大学百年乐制药厂和广西维威制药等多家制药企业都与我校合作建设实践基地,我们可以借助学校里药学专业的实验教学平台和校内外实践基地,再根据中药专业的特点建设一些中药专业需要的实验教学平台和实践教学基地,如中草药种植园、标本馆、中药炮制室等校内实践基地,拓展校外的中草药种植基地.建成的满足中药专业学生学习的实践教学平台。

2.6实施校内和实习单位双导师制对实习生进行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进行指导,并把本科生科研导师制和毕业论文指导相结合我们对药学学生毕业论文指导实行双导师制,在进入实习岗位前半年把愿意指导与药学相关专业具有中级经职称或硕士以上学历的老师的名单列出向学生公布,让学生进行选择作为指导老师,每位老师可指导3~5名学生,经双向选择后由系里下达聘请书,由这些校内导师先期进行相关的指导,学生进入实习单位后由实习单位指定符合条件的技术人员担任导师对学生实习和毕业论文的写作,校内教师可通过QQ、飞信、电话、电子邮件等进行远程指导。我校自2001年起积极开展本科生导师制工作,鼓励科研创新能力强的教师在个人开展科学研究的同时向学生传授学习方法,指导他们进行科研学习,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学会创造性地学习和工作,让他们掌握科研的思路及基本方法;学校设有本科生科研创新基金,让学生通过申报课题获得立项,资助优秀本科生参与科研。我们药学院的教师中符合条件的老师基本上都报名招收本科生导师制学员,积极指导学生学习和开展科学研究并已取得一定的成效,我们根据此情况,制定本科生科研导师制和毕业论文指导相结合的政策,使学生的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取得良好的效果。

2.7举办与就业相关的五项知识和技能竞赛,“以赛促学,以赛导学”大学阶段是一个人职业发展的重要准备期,也是大学生从学生向社会人转变的过渡期,因此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现实大学校园中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不了解和、对职业生涯规划重视不和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准备不足够,因而造成许多的大学对大学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方法不对头,以致出现厌学弃学,在学校时没掌握任何就业技能,到毕业因为缺乏规划而出现各种就业难题的情况屡见不鲜。大学生处于青春期,思想活跃,表现欲望强烈,对参加各式各样的竞赛的兴趣和热情非常高,通过举办“知识和技能竞赛”可以对大学生起到“以赛促学”和“以赛导学”的积极作用,对课程模式的改革、师资队伍的建设、实训设备的改善起到了推动作用,对高等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整体发展起也有着重要的作用,不但能巩固学生所学理论知识,促进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提高,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基于我校药学各专业的学生主要到医院和社会药房、制药企业的药检岗位、医药流通行业等岗位就业的实际情况,我们每年都举办与各种就业岗位相关的竞赛:①药品营销策划与技能竞赛;②药房岗位知识与技能竞赛;③药品食品检验知识与技能竞赛;④中药鉴定与栽培知识与技能;⑤药学实验基本知识和技能竞赛。通过这些竞赛,对学生的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和引导作用,同时也为学生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2.8依托校园网络建设药学信息应用与服务平台我校药学专业是在西医院校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很多的教学及教学设施都是依托医学相关专业的教学资源来办学,所以校内外的实训基地建设得很不完善,学生缺乏实训场所,达不到教学要求。为了解决由于高校扩招而带来的生源素质下降、教学资源短缺等原因造成的高校教学质量严重下滑的矛盾,由计算机与信息中心、药学院及附属医院药剂依托校园网络建设药学信息应用与服务平台,该服务平台可应用在诸多药学领域,从药学科研、教育、临床到药品营销,这些领域几乎涉及到了药学研究的各个方面。其应用领域主要有:①精选药学信息资源网站,为药学学习者和工作者推荐方便快捷的有价值的药学信息;②建立为药学教育、科研、培训机构提供药学服务的网络平台;③考研及药师考试指导;④把模拟药房(店)、模拟GMP生产车间的工作流程等制作成flas、视频等的仿真实验平台;⑤药典的最新版本、中草药图谱等药学生最常用的工具书的电子版的工具书平台;⑥药物咨询、药物不良反应、医院药品动态、药学信息、用药常识等药学服务内容的药学服务平台。

3结论

篇4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中药制剂;实训中心;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4-0064-02

连云港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是江苏省唯一一所培养中、高职中医药技能型应用人才的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学校始建于1958年,2004年12月成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在实践中秉承“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理念,为江苏省中药及制剂生产、经营等行业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学校中药制剂实训中心的建成和使用,为深化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学校教学改革,全面提升学生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训练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建设中药制剂实训中心的意义

有利于中药制剂现代化 近年来,中药制剂技术广泛采用新方法、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使传统中药制剂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变化,而中药制剂工艺技术是中药实现现代化的关键内容之一。提高中药制剂工艺技术水平,客观上需要一大批中、高级中医药技能型应用人才,这批人才的培养依赖于中医药职业教育,而中药制剂实训中心的建设为达到技能型应用人才的培养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有利于学校特色专业建设和发展 专业建设是职业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重要工作,是学校抓内涵、抓质量、上台阶、上水平的突破口和着力点。而做好专业建设的物质基础是加强实验实训设备的现代化建设,使实验实训设备和条件与生产、服务现场基本同步。中药制剂实训中心的建设,将大大提高中药制剂及相关专业的整体水平,有利于办出专业特色。

有利于“双师型”师资的培养 教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中药制剂实训中心的建设,将有利于营造实践、科研的环境氛围,调动教师参与设计、研制开发新产品,与企业合作开发科研项目的积极性。这样,一方面可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增强理论教学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实践性;另一方面可使教师了解、掌握、运用新科技和新工艺,积极从事科研创新活动,从而加快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有利于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的培养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是制药企业保证药品质量的基本制度。在GMP硬件、软件和人力这三要素中,人是主导因素。而现在学生不可能进入企业生产现场进行实训,导致理论、实验、实训和生产脱节,达不到预定的教学培养目标。中药制剂实训中心的建设,有利于学生在GMP标准下进行教学和实践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以及适应职业岗位的能力,有利于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的培养。

中药制剂实训中心建设的目标

实训中心建设有明确的定位 (1)实训过程具有专业基本技术技能的仿真性,使学生按照未来专业岗位群对基本技术技能的要求,得到实际操作训练。(2)在技术要求上具有专业领域的先进性,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学到和掌握本专业领域先进的技术路线、工艺路线和工艺技术实际应用的本领。(3)在内容安排上具有综合性,使学生通过实训不仅掌握本专业的核心技术和技能,而且熟悉和了解与专业相关的技术和技能,得到基本能力、基本技能和职业综合素质的全面培训。(4)在设备利用上具有共享性,实训基地能与地方相关产业及省内同类院校资源共享。(5)在环境和总体设计上具有社会开放性,不仅能承担中医药中、高等职业学历教育的基本技术技能实训任务,而且能承担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培训、鉴定考核任务,使学校实训中心紧密与社会经济发展相联系,产学研结合,产生显著的社会效益与一定的经济效益。

设备配置 (1)设备配置思路:目前,固体制剂市场占有较高份额,所以,中药制剂实训中心的设备以固体制剂设备为主,兼顾社会发展需求,液体制剂、注射剂等剂型设备为辅。根据学校的资金投入,结合实际情况,在设备采购使用上实行分步实施的方式,优先购置重点的固体制剂设备。(2)设备配置。主要设备配置见表1。

设备配置的合理性及购置的经济合理性 (1)设备配置的合理性。中药制剂实训中心的设备配置以领先或同步于国内目前大多数医药生产企业为原则,从而最大限度地真实显现药厂、质检部门等实际工作场景和生产岗位的要求,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接触到目前大多数企业正在使用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并能亲自动手操作,熟悉各工作岗位工艺流程和方法。从设备配置来看,实训基地完全可以成为中医药职业教育实训教学、职业技术技能培训、鉴定考核和高新技术推广应用的重要基地。(2)设备购置的经济合理性。学校采用企业专家指导、参加全国制药设备展览会、前往相关企业及院校实地调研等方法,定出技术性能、质量、价格及售后服务等指标要求,再通过政府招标进行采购,保证了设备购置的经济合理性。

中药制剂实训中心的师资建设 为了提高中药制剂实训中心的教学能力,学校专门从行业内引进专家兼职,结合学校的专职教师进行相关实训教学,同时积极培养新教师,使实训中心教师同时具备教师和工程师的“双师型”能力素质。确保制剂实训中心的“双师型”教师达到15人以上,其中专职实训指导教师9人,兼职实训指导教师6人。

中药制剂实训中心的管理

管理机构设置及制度建设 (1)管理机构设置。学校和中医药系对实训中心实行二级管理,中药制剂实训中心管理按照小型制药企业的模式运作,在管理人员和岗位设置上完全按照企业管理机制模式。行政管理组织机构见图1。(2)管理制度的建立。中药制剂实训中心建立健全了管理条例和相关规章制度。完全按照GMP规范要求建立文件管理系统,制定了相关的标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操作标准)和记录(过程记录、台账记录、凭证),以及类同于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

实训现场管理 (1)实训现场的规范化管理。实训现场完全按照企业生产现场布局,实训操作也完全按照企业生产流程组织实施,学生的现场实训管理模拟车间的管理体制,将制药企业的文化理念融入生产现场,严格按照5S现场管理规范要求组织现场教学。(2)实训车间劳动纪律管理。实行劳动纪律制度化,学生进入工厂企业因为劳动纪律被淘汰的逐年增多,主要就是因为平时没有养成良好习惯,学校和家庭对这方面的约束不够。为此,实训中心的劳动纪律管理制度非常详细,执行非常严格,使学生实训期间逐步养成与企业要求一致的工作态度和良好习惯。(3)现场管理科学化。在实训现场引进科学的企业管理模式,如定置管理、看板管理、目标管理等,重点放在班组等单元管理上,积极推广先进的5S管理,提高实训质量,同时提高学生的素养。

物料管理 (1)物料的账目管理。实训中心所用的原辅料、包装材料等必须按照财务制度,结合GMP的相关要求,详细记录,及时登记台账。(2)物料的使用管理。物料使用按照GMP具体的物料采购、使用标准规程执行,不得私自使用。(3)物料的节约。对实训工艺路线进行优化,从生产工艺流程上对物料使用做了详细规定,使部分物料在中心能得到循环使用,既可节约物料采购成本,又能达到实训效果。

设备管理 (1)制定设备的使用、维护、维修标准操作SOP,将设备管理规程编入中药制剂实训教材。实训过程中及时做好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提高设备的使用率。(2)制定设备及零配件的采购管理制度,严格采购申报流程,按需采购,减少设备配件的库存浪费,严格执行设备采购的财务管理制度。

运行成本的管理 (1)合理制定实训工艺流程,提高可重复使用物料的利用率,对于运行成本较高的设备实行集中教学,减少重复启动及清洁等造成的损失。(2)与相关院校在实训方面实行资源共享、合作教学,有效提高设备使用效率。(3)通过相关认证,使为企业产品代加工成为可能,如保健食品的生产、消杀剂的生产等,为学生实训提供新的思路。(4)通过对社会用工的技能考核,在服务社会的同时,降低中心的运行成本。

独立单元考核的管理 (1)中药制药实训中心共有实训设备50余台套,实训岗位230个,可同时容纳150人实训。为了有效提高设备使用效率,并规范实训管理,将实训中心的设备按照制剂工艺流程分为中药前处理单元、中药提取精制单元、中药固体制剂单元、中药液体制剂单元、中药注射剂和冻干剂单元、制剂包装单元、仓储实训单元、质量控制单元,每个单元按照班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同时对相应的人员的工作内容进行表格化考核。(2)各独立单元按照现场管理、成本核算、实训工作量、学生实训效果评价、实训质量、安全管理、纪律管理等项目进行详细考核,每月考核结果与各单元责任人的薪酬进行挂钩,考核结果定期汇总,作为每年进行人员岗位及薪酬调整的重要参考依据。

总结

取得的成绩 (1)中药制剂实训中心经过一年多的试运行,共进行了3200人次的学生实训,学生的操作技能水平有了质的变化。(2)高职中药制剂专业110名学生全部一次通过中药制剂高级工考核鉴定。经过实训的学生就业率达100%,就业后能直接从事企业关键岗位的设备操作,得到就业单位的一致好评。(3)培养“双师型”教师10人,中药制剂实训中心的建成使用,促进了相关实训课程的系统开发,新编写《中药制药设备实训教材》和《中药制剂综合实训教材》2本。(4)通过与行业合作,为制药企业提品实验十余次,为校企合作提供了新的平台。

存在的不足 中药制剂实训中心建成不久,在运行过程中还有不完善的地方,如部分设备的使用效率较低、实训计划经常变动等,运行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在以后的运行中要注意沟通协调,及时调整实训计划,提高设备使用率;对实训中心的安全管理要作为一项专题进行研究、落实。

特色展望 经过一年的运行,中药制剂实训中心已经使专业教学实现“七个合一”,即车间教室合一、学生学徒合一、教师师傅合一、理论实践合一、作业产品合一、教学科研合一、服务创新合一,在努力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提升了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新精神,养成了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以此为基础,中心将积极发挥教学、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推广与服务一体等多种功能,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使中心成为推进专业现代化建设,深化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新型公共服务平台。

参考文献:

[1]张萍,许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202-204.

[2]顾湘萍,周颖平.谈高等职业学校实习实训基地建设[J].中国成人教育,2008,(12):101.

[3]高启明.以能力培养为导向建设高职实训基地的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6,(9):152-153.

[4]石雷,刘学峰.高职药物制剂实践教学体系探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0,(1):122-123.

[5]马庆发.职业教育实训中心有效建设研究[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1-6.

篇5

关键词:药物分析;课程标准;教学效果;调查

高职《药物分析》是药学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该课程实践性强,旨在培养学生强烈的药品质量意识,并能胜任医药行业的药物质量控制工作。课程标准是规定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的纲领性教学文件。[1]因目前我国尚无国家统一的、系统的药学专业职业教育的课程标准,学校层面的课程标准建设尚不完善。我校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经过多次调研与岗位能力分析,将编制的高职《药物分析》校本课程标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为了更好地了解试行的课程标准实施情况,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我校药学专业学生进行了本课程教学效果问卷调查,以了解学生和企业对教学的评价、建议与要求,并将编制的课程标准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从而改进教学,提升教学质量。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调查对象

选择我校2007、2008级药品质量检测(简称药检)专业学生和药物制剂(简称药剂)专业学生,作为本课标试行和教学改革的试验班级,在教学结束后,以2007级56名实习生、2008级91名在校生为调查对象,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47份,收回有效问卷144份,有效回收率为98%。

(二)调查内容

1.对在校生的调查内容:(1)药物分析课程的学时、课程性质的认识;(2)学生学习情况及学习兴趣的调查;(3))对教师在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态度等方面表现的反馈;(4)对课程考核方式的调查;(5)对选用教材的建议;(6)对个人目前学习效果的调查;(7)其他对药物分析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合理化建议。

2.对已走上工作岗位实习生的调查内容,在上述内容基础上增加了:(1)调查对象的个人信息如所在单位名称、工作性质、工作岗位等;(2)工作岗位对本课程所学专业知识与技能需求情况的调查;(3)职业岗位对职业资格证书需求情况的调查。

(三)研究方法

运用常规数理统计方法,对所收回问卷的各项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处理,并进行论证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一)药物分析课程的学时、课程性质的认识

对于课程性质的认识,91%的学生认为本课程很重要,是专业核心课程。对于高职药检专业的学生,95%的学生赞同将高检专业本课程学习时间改为一学年,每周4课时。这样课程学习的时间较为充分,有利于学生今后工作的专业深度。

(二)对于学生学习情况、学习兴趣及学习效果的调查

关于学生学习情况的调查,有80%的学生选择熟悉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和知识体系。62%的学生认为能理解老师每次课所讲授的内容,25%的学生选择能够做到基本理解,8%的学生选择理解不多和兴趣不大,5%的学生认为听不懂。在调查对本课程不感兴趣的原因时,发现“基础不好,学习吃力”是导致对本门课程不感兴趣的主要原因,其次的原因是因为对本专业不感兴趣和认为内容枯燥。其实这两个原因也是相辅相成的,基础不好,学习吃力就会觉得内容难懂,出现厌学情绪,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对专业不感兴趣,也就大大缺少了学习的动力。如何激发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有待教师在今后授课中做更多的探究和尝试。80%学生愿意参加课堂讨论交流或课堂练习,认为这是增进学习效果的有效方式。在课程学习内容调查中,78%的学生选择了对“常见制剂质量控制方法”、“分析仪器的校正与使用”、“QA与QC岗位”这三项感兴趣的内容,说明学生对与工作紧密联系的实践知识较重视和感兴趣。

(三)对教师在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态度等方面表现的反馈

80%学生对于授课教师专业知识及教学方式表示满意,认为教师的教学能够做到讲解透彻,条理清晰。74%的学生喜欢的教学形式为边讲边练和实际操作,26%的学生喜欢课堂讲授并重点突出。在任课教师是否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方面,比如2010版药典修订要点,药品质量管理网络等方面,85%的学生认为老师做得较好,有补充资料发放,拓展了课本内容,也有15%的学生认为介绍拓展内容的课时太少,还应再增加一些。说明学生认识到了知识更新与拓展的重要性。

(四)对课程考核方式的调查

75%的学生选择“笔试+技能考核”,12%的学生选择技能考核,7%的学生选择“笔试+口试”,5%的学生选择“口试+技能考核”,1%的学生选择口试。这反映出大多数学生对目前所采用的“笔试+技能”的考核方式较认可,多数学生还是较注重自己的实践操作技能与理论水平的共同提升。

(五)对选用教材的建议

70%的学生选择内容丰富并知识更新的教材,30%的学生选择容量少、知识点少、容易的教材。说明多数学生也充分认识到了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当今,专业领域知识不断更新和拓展的重要性。近年来药物分析同其它学科一样也取得了许多新成就,产生了不少新技术如共振光散射技术、均相萃取技术等。[2]因此在选择教材时可注意选用兼顾内容更新并实用的教材。

(六)职业岗位对课程需求的调查

83%的实习学生认为,溶液或试剂的配制、常见分析仪器设备操作、常见药物制剂的检验这些技能对所在检验工作岗位最有帮助。68%的学生认为,药品质量标准体系、数据处理、药品检验的基本程序这些理论知识对工作最有帮助。

在其它合理化建议方面,有超过82%的学生希望学校在实验室仪器设备方面加大投入,多增添企业常用的仪器设备,使学生所学技能与就业的职业岗位实践紧密衔接。还有67%的学生认为应加大技能训练课时比例并进行严格的技能考核。部分学生建议增加师生讨论交流的机会。另外,基于学生普遍基础薄弱,对于理论知识的讲授应放慢节奏,采取多种授课形式,内容要精简,放慢讲透,让学生充分消化和理解。

三、讨 论

本次调查较全面地反映了我校药学专业高职生对《药物分析》试行课程标准实施后教学的满意程度。通过调查获得了一些有规律性的、有实际意义的信息,根据反映出来的问题,计划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课标的修改完善和教学改革。

(一)课程教学内容精选化、实用化

对总论中通用检验方法放慢节奏讲透,而对各论内容可再进一步精简。典型药物引导学生依据由结构特点到理化性质再到质量控制方法这样一条主线来学习。注重联系职业岗位实际,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另外,将实用的药检行业企业知识和实践内容补充到校本讲义中,与教材配套使用。

(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除了引导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外,更重要的是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要通过多媒体教学、小组学习、边讲边练,案例教学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提高学习兴趣。例如案例教学法的运用,可以从制药企业、医药公司、药品检验所等部门广泛搜集药品质量案例,结合教学中的热点、难点与关键问题讲解分析,使学生产生学了就能用的感觉,从而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

(三)注重实践教学,改革考核方式

今后还要加大改革力度,更大幅度地提高技能考核所占比例。多参观、见习药检所和药厂质检部,提高感性认识。技能考核选择具体的检验工作任务为载体,提供待检药品及相应的质量标准,从试剂选用、溶液配制、仪器选用与校正、结果判断到检验记录与报告的书写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技能考核比例的提高,加上技能鉴定考证的动力,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将会大大增强。

(四)大力开发现代教学资源,提高学习效果

今后要大力开发多种教学资源,如视频、动画、图片和精品课程网站等。药品检验的标准操作视频,学生常见错误操作录像的对比播放既能使学生增加感性认识,又可以帮助他们规范自身的操作。另外一些实训项目,如高效液相色谱仪等大型精密仪器,由于场地、设备数量的局限,无法做到一人一机,借助开发或购置仿真教学软件,让每个学生借助仿真软件模拟练习和熟悉操作流程,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我校的《药物分析》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与要求、评价方式、课程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进行了改革与优化,但是如何进一步使课程目标具体化,教学内容与要求系统化、实用化,评价方法科学化,有效实现教育标准与企业标准、职业资格标准的有机融合是需要继续深入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项目教学;职业精神;职业能力

作者简介:刘素兰(1965-),女,湖南人,江西护理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药剂学教育;熊益秀(1956-),女,江西宜丰人,江西护理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天然药物学教育;黄桂平(1977-),男,江西南昌人,南昌桑海集团济生制药厂执业药师,工程师,研究方向为药品生产技术与管理。

基金项目:本文系2009年度江西省卫生厅普通科技计划“农村和社区药物服务人才专业知识与技能培养的研究”(编号:20093156;主持人:刘素兰)和2009年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省级资助重点课题“高等职业教育药学专业工学结合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编号:JXJG-09-66-1;主持人:刘素兰)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35-0076-02

近年来,高职院校不断开展深化校企合作、行业指导、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和专业教学模式教学改革,我院在药学专业中开展以项目教学为主的教学改革模式,构建新的教学体系。项目教学法在教学活动中以项目为载体,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师引导下从职业岗位的角度而非学科理论角度完成教学,即打破专业学科知识体系,科学设计教学项目,围绕项目展开教学,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情感交流,让学生完全参与项目全过程的一种教学方法。学生主动完成专业学习,有效提高了药学专业教学质量,将职业能力和职业精神的培养持续贯穿、层层递进在项目教学体系中,提升了高职学生职业精神和职业能力。

一、重构专业学科课程知识体系,科学设计教学项目

在确定教学项目和选择项目内容上,我们通过与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研讨、专业教师深入行业企业实践培训、召开毕业生专场招聘洽谈会、走访行业企业进行调查用人需求情况等多种方式,充分了解行业企业对药学专业人才的知识、技能、素质需求,紧贴我省医药经济特色和医药行业职业岗位群需要,与医药行业专家合作,根据行业企业正在运行或经常实施生产、服务的项目作为依据,重构专业学科课程知识体系,分析职业资格考试大纲和新要求,合理综合各门课程的内容和相关信息,并将其有效融入教学项目,开发出具有鲜明校本特色的专业教材;该教材囊括了我们与省内著名的制药企业工程师、医药销售企业职业经理人、省级和地方医疗机构综合性医院药学部药师合作编写的教学项目二十余个,实现专业知识融入教学项目,教学项目与行业需要接轨的设计要求。

例如,针对医药生产领域的“板蓝根颗粒剂的生产与质量控制”、“复方鲜竹沥液的生产与质量控制”、“盐酸美托洛尔缓释片的生产与质量控制”等项目,即分别融合了《天然药物学》和《天然药物化学》课程的中药材分类与鉴定、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鉴定的知识与技术,《药剂学》和《药物分析》课程的药物成分分析化验、药物制剂与质量控制的知识与技术,《药物化学》和《药理学》课程的药物化学性质、储存保管与药理性质、临床作用特点等知识与技术,《药事管理学》课程的GMP、GAP等药学专业规范管理知识与技术等。这些教学项目既涵盖了我省药学行业不同职业领域的典型岗位工作,又包含了学生参加国家职业资格考试所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

二、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交替,实施项目教学

为达到项目教学的目的,我们分别安排专任教师和不同行业领域的兼职教师,采用课堂、校内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三个阶段交替完成项目教学。

第一阶段,布置项目,完成“必须、够用”的专业知识准备。教师首先在课堂上将项目布置给学生,以“布置项目—分解任务—准备知识”为模式,介绍项目相关的专业知识构成;鼓励、引导学生建立合作小组,明确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分析讨论各个任务,设法获取与完成任务直接联系的信息,发现问题,通过查阅文献、寻找学习资料,尝试主动解决问题。这种教学形式,符合高职学生学习特点,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可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为项目教学完成建立基础;学生将学习成果和遇到的问题带回课堂后,教师再进行针对性解释、补充、答疑,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突破重点、难点知识。这个阶段主要目标是在兼顾国家职业资格证考试所需知识学习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完成项目所需的本专业跨学科知识。

第二阶段,校内实训完成项目,培养岗位技能。教师引导学生根据项目特点,将项目分解为若干工作任务,学生建立项目组和任务合作小组,制定项目工作计划、完成任务计划和解决问题方案后,进入模拟生产、服务环境的校内实训室,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分工协作,有的放矢地实施工作计划、演练问题解决方案,通过合作学习得到有形成果,逐个完成项目中的工作任务并作好记录,训练职业岗位所需岗位技能。

第三阶段,校外实训基地亲历工作过程,提升职业能力。根据项目涉及的行业领域选择校外实训基地,在兼职教师指导下完成实训基地的药品生产、医院处方调剂和药学服务等的参观、见习、实习,让学生及时把在校内实训室已经完成的工作任务,再在真实职业环境校外实训基地下完成,使学生亲历药学行业产品生产、质量管理、销售和医院药学服务全过程,强化岗位工作任务中的职业技能训练,进行对比学习。学生通过耳濡目染,体验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职业道德、法律规范、工作态度对职业岗位的重要性,体验职业特点与职业自豪感,并逐渐培养包括工作态度、职业道德、法律法规意识在内的职业精神,提高以良好的沟通合作、规范的岗位技能为主的职业能力。

通过三阶段交替实施项目教学,摈弃了原来以教师为主体、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采用以学生为教学的中心,将课堂、校内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相互融合的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将专业知识学习与生产、服务实践结合在一起,将学生主动学习和真实职业环境的规范训练结合在一起,学生学习兴趣、积极性、有效性得到很大提高。

三、通过小组讨论与课堂总结,完成项目教学

三阶段项目教学完成后,学生回到课堂,以案例分析、问题讨论、项目任务效果评价等方式,在师生、小组互动中进行总结、提升,完成设定的教学项目对专业知识、岗位技能、职业精神和职业能力培养的目标。如在“复方鲜竹沥液的生产与质量控制”项目中,在生产和贮存期间药液出现浑浊导致产品质量不合格是中药口服液制剂中常见的问题,如何在该产品的生产和质量控制任务中解决这个问题,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首先作多种方案设计,并在校内实训室进行实践,最后再根据工业生产中实际应用的工艺进行比较、分析、优化,找到最佳解决药液出现浑浊的方案,并应用于生产一线。

四、综合评价项目过程与成果,提高教学效果

(一)专业知识的“必须、够用”,以通过职业资格考试为考核指标。我们根据国家职业资格考试大纲和新要求,将考试内容融入项目教学中,采用课堂讨论、作业、文献查阅、工作报告完成等形成性评价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等多元化评价体系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专门制作了包括药剂士(师)考试、执业药师考试的相关专业知识的校内模拟试题库,并在毕业前,反复进行模拟考试,同时建立了相应网站,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近年来,我院高职毕业生参加国家职业资格考试的通过率均在80%以上。

(二)在校内模拟实训阶段,以项目成果作为项目考核指标。譬如前述的“板蓝根颗粒剂的生产与质量控制”、“盐酸美托洛尔缓释片的生产与质量控制”等项目,项目成果是板蓝根颗粒或盐酸美托洛尔片剂,检查其是否符合《中国药典》质量标准,是项目教学考核重要的指标之一;针对医院药学服务的项目教学,检查学生能否根据《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等法律法规对模拟处方进行调配和处方点评来进行评价。同时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表现的协作能力、操作或点评的规范性和熟练程度等,也是项目教学中考核的重要指标,通过校内实训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了明显提高。

(三)在校外实训基地,实训效果以综合职业能力为评价指标。主要由行业兼职教师和实训导师具体实施评价。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沟通合作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工作态度与岗位适应能力的考核评价和项目任务合作小组成员之间的互相评价等为指标,通过校外实训,提升了岗位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得到了兼职教师的肯定和表扬,许多学生与实训基地签订了顶岗实习协议书。

五、思考和讨论

首先,教学项目的选择,是决定着项目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我们在选取教学项目时应做到符合职业能力发展的培养目标,既紧密地与行业领域实际接轨,按照行业生产、服务活动工作过程系统化确立课程结构,兼顾学生参加国家职业资格考试和职业生涯发展需要,将药学专业知识、技能和态度转化融入教学项目各个工作任务的工作环节中,同时又考虑教学项目要有一定的发展性、前瞻性,对此编入了部分药品制剂的新技术、质量检验的新方法、临床药学服务的新进展等内容。所以在设计、编写教学项目时,对能保证学生经历完整工作过程或强调过程的教学内容采用教学项目的形式呈现,项目的取舍都是由专任教师和行业专家反复研究交流、研讨、修改完成;对于一些强调思维、感悟和反思过程的专业知识内容,在小组分析讨论与课堂总结中进行补充教学,以弥补项目教学中可能兼顾不到的专业必备知识。

第二,项目教学的实施,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要求。每一个教学项目均涉及到多门专业学科课程,教师的专业知识综合能力、行业实践能力、执教水平直接影响到项目教学的顺利实施。目前,每个项目教学采用多位教师共同完成,每位教师负责自己擅长的工作领域,由教学经验丰富并取得讲师资格的教师担任,平行班级由同一位教师完成,为项目教学提供师资保证,经过实践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学院专门制定了 “双师教师”培养实施方案,在政策上制定了教师发展目标,支持和鼓励专任教师在本行业跨领域兼职或定期参加实践性培训,在工作计划安排和资金上给予倾斜,提高教师跨学科专业综合教学能力与水平。在实施项目教学过程中,教师工作量明显增加,在教学过程组织、问题预先设计、实训指导等备课方面都要做较为周密的准备,对此学院在教科研管理政策上规定,教师运用项目教学方法实施教学,即可以享受科研待遇和基金补贴,有效调动了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三,项目教学的实施,对校外实训基地的要求高。主要表现在教学项目要求实训基地的行业职业领域多样性、在项目教学过程中的支持配合度、教学项目时间安排与行业生产服务工作是否合拍、实训基地指导教师的教学能力等方面。我们通过建立由行业专家组成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聘任行业工程师(药师)担任项目教学兼职教师和实训导师等机制,建立实行实训基地优先选拔录用优秀毕业生、帮助行业企业免费培训员工等措施,解决了这些问题并取得一定的效果。另外,我们还将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通过合作攻关、政策信息共享、继续教育与培训等,努力做到为行业企业发展提供更多、更深的服务,学校与行业多方面紧密交流合作,实现学校人才培养和行业发展的“双赢”,吸引行业积极地参与到人才培养和教学过程中来,实现实训基地与学院的深度融合互动,共同完善项目教学方案。

三年来的实践证明,项目教学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观察能力、学习能力,有效培养学生积极的工作态度、团队协作意识、沟通协调能力、遵守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规范的自觉性、目标岗位群的职业技能,从而达到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职业精神和职业能力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李韩妃.有效实施项目教学法的分析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20):46-48.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