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3 11:09:4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建筑工程施工安全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施工安全;控制;管理
0. 引言
安全生产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是保证建筑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石。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其它相关的产业发展,从而增加就业机会,由此可以看重出,建筑业在国家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而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当中,很容易发生一些意外事故,建筑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必须加强建筑业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制定安全措施,从而提高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水平,尽量减少事故的发生。
1. 安全问题发生的原因
1.1人为因素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当中,绝大多数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人的不安全思想和行为引起的,具体体现在:①管理人员违章进行指挥:②管理人员对施工现场的安检力度不够,客观存在的安全隐患没有及时被发现和重视;③操作人员不按照操作规定进行违章操作;④管理人员没有给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⑤操作人员缺乏安全意识等因素可能会形成安全隐患,进而有可能演变成安全事故。
1.2客观因素
物料、机械及生产对象等生产要素统称为物,而且在生产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物在使用的过程中都会释放一定的能量,如果某些能量过量的释放出来,就很有可能引起安全事故的发生。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的主要不安全因素有:设施的安全度不够;所用的材料不合格;施工所用机械不合格;缺乏物的防护措施以及有害物质。在建筑施工过程总中,要特别注意这些因素,随时可能发生安全事故。
2. 安全问题控制措施
2.1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
在施工现场一线的操作工人,他们普遍文化素质偏低,而且流动性大,自我防护能力较差,没有高度的安全意识,据相关资料统计显示,在近年来发生的施工安全事故当中,大约百分之六十到七十的都是民工自身原因,因此要不断加强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要杜绝施工过程中的任何不安全因素,防患于未然,让不安全因素被消灭在萌芽当中。
2.2加强建筑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1)在施工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思想,切实落实“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并严格遵循国家和地方政府有关的安全的法律法规。
(2)要具有较强的团队意识,树立安全的价值观,共同创造良好安全的施工环境。
(3)不断完善企业的教育和培训体系,让员工定期进行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学习,开展一些必要的安全操作技能培训和竞赛,从实质上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4)建立一整套包括安全奖励、员工福利、人文关怀、安全考核、安全行为和责任约束等机制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2.3加强落实和考核安全生产责任制
(1)要明确责任主体,使员工增强责任意识,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首先要建立和完善其制度,把相关的安全责任核实到各个部门和具体岗位上,真正落实到施工中的每一个环节当中,要定期对各部门各岗位各个人员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同时项目的总包要对各分单位进行督促,是各分单位建立合理健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并予以落实。
(2)建立合理有效的考核机制,企业和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签订安全责任制合同,依据合同进行抽查,并在每一季度末对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年终进行评定。
2.4加强安全生产科研和技术开发
(1)要建立有效的防护体系,有计划和步骤的对安全技术进行开发和改造,使其安全措施接近标准化。
(2)不断对工艺进行改革,从而提高施工的技术水平,减少不安全因素,为建筑施工过程中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对新设备和新技术的使用,要同步实施安全技术。
2.5建立新的安全工作管理方法
(1)采用“抓两头、促中间”的管理模式,制定标准化工地的相关标准,并以标准化工地为榜样,不断落实现场的基础管理。
(2)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要对安全的监管模式进行改进,要对二级单位进行重点检查,督促检查二级单位安全保障体系的建立和落实。
(3)建立安全信用体系,对分包单位的安全资金投入、安全生产意识等方面进行信用体系评价,使企业内部真正建立诚信制度,对有关不良行为要严厉制止。
2.6安全措施的有效落实
在施工过程当中,一定要要将安全措施落实到位,对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安全措施严格进行检查。不管是做什么什么样的工作,都需要具备一定的素质,要从根本上做到安全生产,就要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切实做到对从业人员的安全和生产教育培训,然他们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从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2.7建立安全生产统筹基金
企业应该建立安全生产统筹基金,将安全生产中必须的投入作为一种制度,以企业的销售收入为基数,根据一定比例投入安全技术经费,这些经费将用于安全经费、奖励及紧急情况处理等方面,为安全生产管理和质量体系的正常运行提供坚强的经济后盾,企业还应该制定不同招标方式项目的安全经费标准,制作经费使用明细表,从而确定各项工程应该投入的安全经费的标准,不断完善企业提取安全经费的制度。
2.8加强重大危险源工程安全监督管理
想要从根本上杜绝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就要控制重大危险源。针对重大危险源,企业与项目部必须签订“重大危险源工程安全控制责任状”,在施工前必须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以及应急方案、监控措施及紧急救护措施等,建立合理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定,对有重大危险的工程进行严格的检查和验收。
2.9需要处理好的六大关系
建筑施工安全控制除过采取以上几点措施以外,还需要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关系:(1)安全与规模的关系。(2)安全与进度的关系。(3)安全与质量直接的关系。(4)安全与效益之间的关系。(5)认识到安全与危险并存。(6)安全与工程实施过程的统一。处理好这几方面的关系,可以保证施工的安全进行。
3. 结语
建筑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问题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程过程,它和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都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建筑业所有的施工操作都与施工安全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施工过程当中,应该将现场操作和安全生产责任制进行有机结合,严格遵守安全法律法规,使得安全管理工作有法可依,从而尽量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如果每个人都高度重视安全,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就可以有效保障建筑施工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王宁.加拿大工程公司开展工程总承包和项目管理的考察报告[J].中国勘察设计2002(2).
[2] 李有国.EPC管理模式的可行性分析[J].山西建筑.2008(34).
[3] 杨庆山,李敬楠.浅谈建筑施工中的安全控制[J].价值工程.2010(4).
[4] 游普元.当代建筑施工中的技术控制要点[J].煤炭技术.2011(2).
关键词:建筑工程;风险控制;管理决策;安全;施工
1建筑工程施工项目安全风险识别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识别是要确定在建筑施工中存在哪些安全风险,这些安全风险可能会对工程产生什么影响,并将这些风险及其特性归档。为此,就需要了解建筑施工中主要发生的安全事故有哪些及引起这些事故的原因。
下面将从直接和间接两个方面分析发生这些事故的原因:
1.1事故的直接原因
参考《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CTB6442-1986)的规定,可知事故的直接原因是指施工机具、材料以及建筑产品(统称为物)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
(1)物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①安全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
②机械设备、设施、工具等有缺陷;
③个人防护用品用具(包括安全帽、安全带、安全鞋、手套、护目镜及面罩、防护服等)缺乏或有缺陷;④施工场地环境不良。主要包括现场照明不足、通风不良、作业场所狭窄、作业场所混乱、交通线路配置不安全、操作工序设计或配置不安全和地面滑等;
⑤恶劣的气象条件或现场条件,如暴雨、酷暑、严寒、台风、龙卷风、洪水、泥石流等易造成事故。
(2)人的不安全行为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①施工人员缺乏安全意识,操作错误,忽视警告;
②造成安全装置失效;
③使用不安全设备;
④物体(指成品、半成品、材料和工具等)存放不当;
⑤手代替工具操作:
⑥冒险进入危险场所:
⑦攀、坐不安全位置(如平台护栏、吊车吊钩等);
⑧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
⑨机器运转时进行加油、修理、调整、检查等工作;
⑩有分散注意力行为;
⑧在必须使用安全防护用品用具的作业或场合中,忽视其使用;
⑩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处理错误等。
1.2事故的间接原因
依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属下列情况者为间接原因:
①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建筑物设计、施工和材料使用存在问题;
②安全教育培训不够,缺乏或不懂安全操作技术知识;
③劳动组织不合理;
④对现场工作缺乏安全检查或指导错误;
⑤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没有安全技术措施,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
⑥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等。
工程管理人员可参考有关检查标准或规范规程及上述发生事故的原因,对照本工程的建设环境、建设特性、建设管理现状和工程技术文件等方面采用检查表法来分析可能出现的主要安全风险。
2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分析与评估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分析与评估是安全管理中的必要环节,对于确定安全风险的相对重要程度并且获得关于它们的核心与外延信息很重要。而确定安全风险的相对重要性是确定安全风险控制的优先权的基础,包括确定安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伤害的可能程度。
工程管理者可以采用调查和专家打分法来确定安全风险的相对重要性:
首先,识别出某一特定工程项目可能遇到的所有重要的安全风险,列出安全风险调查表;其次,利用专家经验,对所有安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伤害的可能程度进行评价。
步骤如下:
第一步:确定每个安全风险造成伤害的可能程度,伤害程度可分为1,2,3级,1级为轻微事故(如所有损失工作日不到3日的事故,假设为1分),2级为严重事故(如使工人3天或者更长时间不能工作的事故,假设为2分),3级为重大事故(如死亡和重伤事故,假设为3分)。
第二步:确定每个安全风险的等级值,按发生可能性很大、较大、中等、较小、很小这五个等级,分别以0.9,0.7,0.5,0.3和0.1打分。
第三步:将每项安全风险造成伤害的可能程度与等级值相乘,求出该项安全风险的得分,求出所有得分后进行比较,就可以得出各项安全风险的相对重要程度,即可确定哪些是需要更多资源投入的高风险领域,以方便选择合适的安全风险控制措施。
3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控制与管理决策
在对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进行识别、分析与评估的基础上,工程管理者所要做的是根据安全风险的性质及潜在影响,选择行之有效的安全风险防范措施,将安全风险所造成的负面效应降低到最低限度以减少损失,增加收益。
笔者将建筑工程施工中常用的安全风险控制措施总结为:风险回避、风险缓解、风险转移和风险自留。
3.1风险回避
风险回避是指当项目的安全风险发生可能性较大和损失较严重时,主动放弃项目或变更项目计划从而消除安全风险或安全风险产生的条件,以避免产生风险损失的方法。对潜在损失大,概率大的灾难性安全风险一般采取回避对策。风险回避可以在某安全风险发生之前,完全彻底地消除其可能造成的损失,而不仅仅是减少损失的影响程度。风险回避是一种最彻底的消除风险影响的控制技术,而其它控制技术只能减少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的严重程度。
风险回避虽然能有效地消除风险源,彻底消除某些安全风险造成的损失和可能造成的恐惧心理,但不可否认它是一种消极的风险应对措施,因为在回避了风险的同时,也回避了可能的获利机会,从而影响建筑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3.2风险缓解
风险缓解是指采取措施降低安全风险发生的概率或减少风险损失的严重性,或同时降低安全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后果。风险缓解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
(1)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采取各种预防措施,以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是风险缓解的重要途径。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常用的措施有:工程法、程序法和教育法。
工程法以工程技术为手段,减弱甚至消除安全风险的威胁。例如:在高空作业下方设置安全网;对现场的各种施工机具、设备设置安全保护装置;按照规定在施工现场设置防护棚、安全通道、安全标志等;给施工人员配备安全帽、安全带等防护用品;在楼梯口、电梯井口、预留洞口、坑井口等设置围栏、盖板等均是工程法的具体应用。
程序法要求用制度化、规范化的方式从事工程施工以保证安全风险因素能及时处理,并发现随时可能出现的新的风险因素,降低损失发生的概率。在施工中就是要真正落实好各种安全管理制度,例如: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教育制度、安全会议管理制度、安全检查和事故隐患整改制度、安全生产考核和奖惩制度、特种作业和危险作业审批制度、安全技术措施管理制度、职工守则和工种安全操作规程等。
教育法是针对事故的人为风险因素为着眼点实施控制的方法。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实践表明,项目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构成项目的风险因素,因此要减轻安全风险,就必须对项目人员进行安全风险和安全风险管理教育。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普通员工,都要接受相应的安全教育,未经安全教育或考核不合格的人员不得上岗。
(2)减少风险损失。
减少或控制风险损失是指在风险损失已发生的情况下,采取各种可能的措施以遏制损失继续扩大或限制其扩展的范围,使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例如:施工安全事故发生后对受伤人员立即采取紧急救护措施,同时加强作业环境的安全防护;制定各类安全事故的紧急处置预案,对员工进行安全事故处置训练,提高施工单位在安全事故发生后的应对能力,降低安全事故可能造成的损失。
(3)分散风险。
分散风险是指通过增加风险承担者以减轻总体安全风险的压力,达到共同分摊安全风险的目的。例如:企业内部的扩张,增设实体以分散安全风险或通过企业兼并以加大风险承受的能力;企业通过推行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职责,发动企业各下属单位、基层管理人员和全体员工参与安全管理,分担安全风险。
3.3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是项目管理者设法将风险的结果连同对风险应对的权利和责任转移给其他经济单位以使自身免受风险损失。转移安全风险仅将安全风险管理的责任转移给他方,其并不能消除安全风险。一般分保险和非保险两种方式。安全保险是指被保险人向保险人缴纳一定的保险费,当所投保的安全风险发生并造成人身伤亡时,由保险人给予补偿的一种制度。1998年3月开始施行的《建筑法》第48条规定:“建筑施工企业必须为从事危险作业的职工办理意外伤害保险,支付保险费”。这对施工单位而言是强制保险。非保险风险转移方式主要有工程分包和利用合同条件的拟定或变更。例如:施工单位施工过程中遇到对自身而言具有较大安全风险的特殊施工(如水下施工作业)时,可将其分包,将安全风险转移给分包人。
3.险自留
风险自留,又称风险接受,是一种由施工单位自行承担安全风险后果的风险应对策略。风险自留是一种财务性技术,要求施工单位制定后备措施,一般需要准备一笔费用,作为安全风险发生时的损失补偿,若损失不发生则这笔费用即可节余。其主要用于处置残余风险,因为当其它的风险应对措施均无法实施或即使能实施,但成本很高且效果不佳,这样只能选择风险自留。所以,风险自留是处理残余安全风险的技术措施,与其它风险管理技术是一种互补关系。
参考文献
1.1建筑工程施工任务繁重,工作环境十分恶劣
有些项目的施工周期比较短,施工单位为了节约成本,在面对很大的施工任务量时,仍然使用少量的机械设备。不是增加设备数量,而是靠所现有的设备加班加点来完成最后的任务量。这就导致了当前设备的超负荷工作,甚至有些设备还带病坚持。这样,就使得很多设备长时间工作,加速老化,性能下降,寿命急剧减短。另一方面,很多工程项目都是在偏远的山区、野外等地方施工,施工场地在阴雨天气都是烂泥满地,而在晴朗天气则遍布灰尘和粉末。施工场地的机器不容易良好的布局,放置的位置有时会相互阻碍操作。机器设备之间,或其与墙壁、柱子直接不能维持安全距离。施工场地常见的一些问题:空间狭小、地面凹凸不平、水垢污垢等、露天的地方缺少有效的防雨防雪覆盖物。而在有些有障碍物、悬挂物,或设备可移动的范围内则没有安置一些醒目的安全提示。夜间施工存在照明亮度不够等现象,施工隧道通风差、温度湿度不适合机械设备的工作环境,导致设备容易损坏,施工效率也由此降低。
1.2施工设备调运频繁
由于施工企业的各项目之间分布范围比较大,各项目对设备要求和施工时间也不一致,所以经常出现一些设备在一个项目的施工没有结束,下一个项目很快就要投入使用。这种设备使用的不确定性和无秩序的施工导致了施工企业的设备在调配和运输上出现了很多麻烦,也导致施工设备和施工材料的管理杂乱无章,机械设备得不到有效的维护和保养,很多设备在使用寿命到达后也不能及时送回维修车间进行维修,从而造成损失。
2建筑工程施工机械管理4大安全问题解析
2.1尚不具备健全的管理机构和完善的管理制度
当前,很多施工单位缺少完善的管理体系,机械设备也相对落后。有些工作任务安排不妥当,例如设备的台账不清晰,技术资料档案设立不全面,管理秩序不规范。一些企业对于购买的新设备往往入账不及时,影响了管理工作的进行,设备操作不规范,或多或少地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损失。管理机构的不健全,不仅会造成管理工作的混乱,降低建筑机械管理效率,更会导致建筑机械管理制度难以落实,流于形式。
2.2机械安监人员技能不强,缺乏足够的安全意识
很多建筑单位的安监工程师缺乏扎实的专业知识,不能很好地指导大型工程起重机械的操作,难以胜任该岗位职责。实际操作时,工程检查主要是以质量监理为主,安全检查为辅。如果缺乏足够的安全意识,会给建筑工程带来很多安全隐患,因此要加强安监人员的安全意识和监理技能。
2.3建筑工程机械日常使用、维护、保养工作不足
2.3.1建筑工程机械的使用拆装方法不规范
机械设备的拆装任务,原则上应该承包给相关的专业单位,但是现实情况却不太理想,管理工作得不到有效展开。一些旧的机械配件得不到及时的检查和维修,其原因是不知道生产日期和生产厂家,而且又不了解具体的性能。同时,起重机械的开销大,很多施工企业已租用旧的或者性能欠佳的设备来代替,以节约购买新机械的成本,所以导致了机械的维修和检测的困难。因此,必须将建筑工程机械的拆装规范落到实处。
2.3.2忽视了对起重机械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修
市场竞争也导致了价格的打压,为了获得相对高一点的利润,导致出租市场的运行不正规。例如从某个工地拆下来的旧设备,运送到其他工地后安装使用,就可以节省购买新设备时的运输费用、场地费用和维护费用等。但是,这样缺少维修保养的设备进入使用状态,就带来了新的安全隐患。现在的建筑物越来越高,有些项目工程时间较长,对于起重机械设备的维修经常缺少相关单位组织的联合检查,也缺少定期的年检和及时的维修。
2.3.3加节、顶升、附着过程中的监控不到位
企业对管理人员缺少培训,员工素质不能有效提高,使得不能很好地进行管理,并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不同的安装单位使用相同的维修人员,这种挂靠现象、出借资质现象比较普遍。此外在顶升、加节、附着等一些具有重大危险性的施工过程中,更是缺乏人员的有效管理,造成了谁出租、谁安装就得负责的不良做法,导致了总承包单位在危险性施工项目中不能进行有效的动态监管。3加强建筑工程施工机械安全管理的
3大策略
3.1健全并且稳定运行的安全管理制度
3.1.1建立有效率的各级安全管理体系
施工单位需要有一个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应是该单位或部门的最高行政人员,也就是工地上的项目经理。同时,也要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施工人员,按照不同工种或者不同部门详细分配。建筑工程的设备安全管理体系划分为4个等级:班组级、机械管理员级、安全主任(安全员)级、项目经理级。
3.1.2建立机械设备风险评价体系
公司首先要培训操作人员和现场指挥人员,保证他们对机械的操作安全规范,然后再采取措施防范机械事故的发生,制定“管好、用好、养好、修好”的使用制度,拟定出设备的风险评价工作流程。机械风险评价的研究对象就是机械设备或者机械系统。使用特定的系统去评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事故、危险状态或者危害健康的现象,然后选用一定的逻辑规律和迭代方法来确定危险事故、危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和危害程度。机械的风险评价机制全面衡量了在机械设备运行过程中的大量因素,从源头避免了安全事故的发生,从根本上控制了危险事件的出现。
3.1.3落实设备管理责任制度
对设备的管理要严格落实,制定出可行的管理制度并施行,并把具体责任分配给基层岗位。机械设备的各工作人员应当遵守定人、定机、定岗的“三定”制度,各设备的负责人应该控制好使用、保养和维护等各个环节。做到每台设备有专人负责,每个岗位有专人管理,使得设备的使用更加规范化,操作更具安全性。要提高员工的责任意识,延长设备寿命,降低损坏率,减少危险事故的发生。所以,施工总单位、监管单位和建筑单位应加强合作,对施工现场的拆装、使用和维修加强监督,有关的主管部门应该对特种设备加强实时动态监管。
3.2加强人员培训,坚持持证上岗
培训内容既包括员工的安全意识培训,也包括员工的作业技能。具体分为以下几点:(1)制定员工的安全生产知识和设备的安全操作手册,分发给每一位在岗员工;要控制好机械设备的准许使用权,培训上岗前机械操作人员的三级安全意识;(2)对于机械设备的管理人员,要培训他们的安全培意识。设备操作和维修人员,既要懂得设备的安全理论知识,也应该掌握实际的操作技能。要加强员工面对突发性危险事故的处理能力,以及对设备的及时维修能力,尽量避免设备安全事故的发生。
3.3严格管理,落实设备维修、保养等各项制度
每一种产品,包括机械设备都有使用寿命,所以其维修、保养直至损坏都是一个必经的过程。而这其中保养和使用尤为关键,他们体现着设备的使用价值,这两点应当得到相关的管理人员的重视。任何一个施工项目的负责人,既应该负责好该项目的工作任务,也应该清楚全部机械设备的使用方法,这样才能保证施工的安全性。所以,应当将这种安全管理制度贯彻到施工过程中,掌握好设备的装拆操作,确保大型机械的安全运行。首先,企业要加强设备的管理,建立使用、维修和保养的有关规章制度。对于一些重要的机械设备要落实定人、定机、定岗的“三定”机制,做到每台设备都有专人负责。对于多班制工作岗位,各班员工要做好交接工作,对机械设备做好日常维护和定期保养。针对新购买的机械设备和经过大修的机械,在投入使用之前必须对其进行全面的检查和测试,并进行详细的记录。要定期到指定地点对这些机械进行检修和保养,及时掌握机械的性能和发现机械设备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防患于未然,尽可能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要做好使用记录及检修记录的归档工作。此外,应执行机械设备的承包责任制,将设备的运行状态、维修保养费用、技术升级项目等列入承包内容,与生产效益挂钩到一起对员工进行考核;对因违章作业、拼装设备、失修等员工自身的疏忽造成的机械设备损坏、维修等费用,应按承包合同进行经济处罚。
4结语
1.1人员素质因素
安全事故的发生,多数情况下是人员的因素导致的,施工管理人员和操作工人素质问题对安全事故的影响很大。一部分安全管理人员,对规范、标准不熟悉,没有熟练掌握安全操作规程,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制度只是挂在嘴上、写在纸上,没有人认真抓安全制度的落实。建筑工地从业人员大部分是农民工,文化素质低,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差,盲目施工,无视施工中的基本常识,特别是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知之甚少。加之管理混乱,违章操作,都给建筑安全事故发生提供了可能的机会。
1.2安全管理不规范
施工企业过分注重效益,重点考虑施工生产的利润,抓安全生产的自觉性、主动性和持久性,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致使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制度无法落实,从而导致施工管理混乱,为事故的发生埋下隐患。尤其是一些工地没有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没人专职负责安全生产工作,麻痹大意,应付了事,工地的现场主管既是施工员,又是技术员,还是安全员,精力有限,对安全管理往往流于形式。事故隐患消除仍存在随意性、不彻底性,个别施工企业和个别工序甚至存在重大危险源,建筑施工的安全生产没有切实的保障。
1.3安全生产资金不足
关于建筑安全资金,在设计预算阶段都有明确比例的规定,而且不占施工成本预算。但有些企业为了利润的最大化,在施工中安全投入不足,资金没有专用,安全设施、安全防护用品配置不全,对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安全教育跟不上,安全技术资料、安全意外伤害保险等项业务没有办理,都为事故的发生提供了可能。在一些地区,安全生产费用至今没按规定纳入工程概算成本中,或者建设方有意和无意地拖欠工程款,不按时拨付,从而使施工企业周转资金不多,安全费用被挤占的情况时有发生,造成施工单位安全费用无法按时投入,施工安全设施无保障。
1.4建筑市场的恶性竞争
我国建筑市场虽然繁荣,但施工企业众多,僧多粥少的现象使得企业不惜手段获得工程建设项目,致使施工企业为承揽工程,压级压价,不择手段恶性竞争,加之建筑市场存在的腐败现象,越级或无资质承包的现象,企业就把招标过程中的损失转移到施工中来,工程安全费用不到位,舍不得资金在施工安全中使用,忽视劳动者的劳动、安全保护和环境改善,致使安全事故不断发生,严重存在安全隐患。
1.5安全监理不到位
目前监理队伍规模不能满足监理业务的需要,尤其是总监理工程师的严重缺乏,一名监理负责多项工程的现象比较普遍。法制意识淡薄,对监理应负的安全责任认识不足;个别现场监理人员素质不高体力不支,文化不高的现象存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有的监理责任心不强,工作不踏实。少数监理人员接受施工单位的好处,原则性不强。缺乏必要的安全监理知识,对施工方提交的专项施工方案、安全技术措施不能正确判断,安全事故隐患难以发现。
2做好施工安全的预防和控制
2.1加强施工过程的安全监理
安全监理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监理工作非常重要,监理由于自身的业务能力限制,在施工现场会遇到许多安全细节问题而不能得心应手地处理好。所以监理人员要强化安全意识,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监理,充分认识到安全监理工作的重要性。同时,安全监理还要了解和掌握施工安全知识、安全技能,熟悉和了解一些施工设备的性能、操作规程,掌握安全法规,根据工程的专业特点加强对施工单位的生产安全的监督管理;对施工作业危险点所采取的预防措施进行预控;督促施工单位健全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对施工中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业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和管理缺陷进行有针对性的控制。
2.2预防控制的一般原则
建筑危险的存在是必然的,但作为施工企业如何控制危险因素的发生则是人为因素可以实现的,首先要立足消除和降低危险,构建系统安全,落实个人防护;其次是防患于未然,以预防为主,防控结合;最后严密控制,动态跟踪,对于关键环节和关键部位重点控制,制定和完善应变策略。施工中的极不可承受的危险部位要禁止作业,已经发现和预测到的重大危险要立即整改,防微杜渐;对中度危险要限期整改,不合乎安全生产的条件,不可以施工;对轻度危险要加强监控和保护,密切观察,没有危害的按照常规进行管理。防患于未然,亡羊补牢,对于建筑施工的安全问题都需要最恰当的处理方法。所谓事故预防就是在未发生时采取一定的措施,比如进行事故发生前的预防,以及事故发生时的防止和减少事故损失的预防。其实质是发现、识别建筑施工中各种危险因素及其危险性并采取措施对其进行消除、控制的行为。对于事故发生后,以采取措施约束、限制危险因素的产生、发展为控制目标。根据事故可能发生的情况,选择以下步骤进行预防和控制:根除危险因素;限制和减少危险因素;隔离、屏蔽防止危险因素产生连锁作用;采用故障安全措施;减少故障及失误;矫正施工行为,通过以上措施实现事故控制的目标。
2.3建立应急预案联动机制
建筑施工企业,施工过程中必须建立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以及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建立和完善应急预案与措施联动机制,一旦有事故发生时,管理者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及时采取应急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通过控制和补救,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事故损失。事故发生后选择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的步骤一般按照隔离危险因素;薄弱环节防控;个体防护措施;避难和救生行为;救援行动等次序进行补救及抢救,避免事态扩大和损失加重。据有关部门统计,2010年1-5月份,全国建筑安全事故导致128人死亡,受伤199人,数字惊人,教训惨痛。
2.4加强安全教育培训
建筑施工人员的来源多是农民工,他们普遍具有文化素质低、自我保护能力差、安全意识淡泊等特点,对施工人员加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教育及培训非常重要。增强各级领导及相关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加强和提高人员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掌握,设置专门人员负责施工安全培训,另外对涉及危险因素管理的相关领导和人员进行定期专门的安全教育和培训。
3建筑伤亡事故预防应对措施
严格落实《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等相关政策法规,按照ISO9000标准要求,规范施工,严格操作规程,明确责任,加强监控,严把工程安全质量关,预防和杜绝施工安全事故发生。
3.1坚持落实“三项制度”
建立安全责任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更要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第一是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度。施工企业的管理者要重视安全生产,并把安全工作提高到一定高度上来重视。企业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应当明确责任,不但建立制度,而且要抓落实,把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挂钩,树立人人重视安全,人人懂得自我保护的思想,明确做到责任到人、权力到位、奖罚兑现,把安全管理落到实处,防止互相推诿、扯皮现象。同时施工过程中的监督和检查也是预防事故发生的手段,及时发现事故隐患,及时整改,防患于未然,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建立安全事故控制制度。施工过程中,是安全事故高发期间,建筑施工的危险因素预防控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企业管理者和所有参与施工的人员,必须在施工全程强化安全意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控制是预防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对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突出重点,抓住关键,针对重大危险因素和关键环节做重点控制。建筑施工中的危险因素控制措施主要包括消除危险因素、降低和限制危险、使用个体防护装置等。建立安全事故预警制度。施工企业要建立安全生产分析和事故预警制度。这个制度主要是由管理者来完成,分析研究一些典型建筑事故,找出事故多发的类别、部位、施工环节,科学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和预防措施,结合本项目的施工实际及现场状况,针对安全生产的薄弱环节加大力度,对冬季、雨季、节假日等不同时期的施工特点,做出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及时发出事故预警。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成本;成本优化
1安全成本的定义及安全生产的经济意义
在我国,建筑施工业一直都是安全事故多发的行业之一。深层的原因在于管理者对安全的经济含义、安全成本等基本概念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认识不足。
对施工企业而言,安全的经济意义在于:(1)通过防损、减损而直接产生经济利益,因为事故造成的损失最终体现为工程成本。(2)通过保障生产、激发劳动者的创造力,间接地发挥增值作用。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成本分类方法很多,从安全成本优化角度考虑,最典型的分类是将安全成本分为保证性安全成本和损失性安全成本。保证性安全成本是指为保证和提高安全生产水平而支出的费用,损失性安全成本是指因安全问题影响生产(或因安全水平不能满足生产需要)或因安全问题本身而产生的损失。其中,保证性安全成本包括固定预防费用、变动的预防费用和保险费用,损失性安全成本包括非保险费用。
事故所造成的无形损失体现在社会、企业、个人三方面,如对区域性经济和社会稳定的影响;对环境和公众安全的影响,对企业内部劳动关系、商誉和形象的影响;对与之相关的市场和发展机遇的影响等。而最直接的无形损失是受伤亡者本人的生命价值、生活质量、精神和肉体所承受的痛苦,以及对其家庭造成的长期的、甚至是永久性的精神创伤。
根据安全成本的分类和内容,我们可以将固定的预防费用、特殊的预防费用和事故的保险费用集合在一起,定义为狭义的“安全投入(C)”,将变动的预防费用和事故的非保险费用集合在一起,并将其倒数定义成狭义的“安全产出(Y)”,这样,我们就可以定义出一个狭义的“安全效益(E)”,即E=CY。从这一公式中,可以根据安全业绩的情况,调整C和Y,以获得最佳的“安全效益”。
施工企业在工程项目施工中,实行必要的安全投入与提高经济效益是对立统一的,二者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企业为了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就必须注重安全,给予必要的资金投入以避免或减少事故的发生。一个企业安全工作搞得好,没有事故发生,也就没有发生损失性费用,这项没有发生的损失费用,实质上就是安全部门创造的效益和前期安全投入的回报。因此,适当的安全投入实现安全生产是企业获取经济效益的基本条件或基本保证。实践证明,安全对企业生产的发展及总体经济效益的提高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尤其在现代化生产中,安全得不到保证,生产就根本无法进行。
2静态条件下安全成本优化的理论依据
在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科技进步水平条件下,根据建筑施工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和目前的经济技术水平,我们可以区别性地确定企业当前的期望安全保证程度下的安全成本总量。为了简化系统考查的重点,屏蔽诸多变化因素对考查目标的影响,假定外部条件相对固定,并以此来确定该条件下企业最佳安全成本投入量,从理论上寻求达到安全总成本最经济的目标。一般说来,安全保证程度与安全成本之间存在着安全保证程度越高,保证性安全成本就越高,损失性安全成本则越低,并且安全成本总额随安全保证程度的由低到高变化,而遵循由高到低、再由低到高变化的规律(如图1)。这种安全成本与安全保证程度的变化规律被认为是指导安全成本优化工作的基本理论依据。在横轴所示的安全成本上可以找到经济安全成本所对应的Y0点,根据Y0点可以确定纵轴上对应的安全成本C0点和横轴上的E0点,其中C0就是安全成本最佳投入量,E0就是期望安全保证程度。
在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成本管理根据安全总成本水平所对应图1中的不同区域,分情况进行下一阶段安全成本的优化:在A区,表现为损失安全成本过高,保证性安全成本较低,总体上安全成本较高,很明显,安全工作存在缺陷,安全保证程度严重不足。针对性安全投入的优化方式进行安全设施的投入、加强安全监测控制、完善安全管理措施和安全检查制度、强化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在B区,期望安全保证程度对应点的安全成本最为合理,是非常理想的情况,在E0点两侧较小的区域内安全成本较为合理,安全保障适中,安全工作较理想,进行安全优化的策略是把期望安全保证程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在C区,表现为期望安全成本较高,以牺牲较高的保证性安全成本来达成较高的安全保证程度,虽然损失性安全成本较低,但保证性安全成本过高,两者之和表现为保障安全而进行的投入过多,出现安全功能过剩。对此,安全工作优化的策略是利用ABC分类法对安全工作排序,减少不必要的安全措施只保持合理的安全工作的运行,以降低安全成本。
3安全成本的动态变化
在建筑施工企业静态安全成本的优化模型中,没有考虑期望安全保证程度变化的前提下进行的安全成本动态优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施工企业所面临的经济技术条件也发生了变化,如果安全成本的优化策略不作出相应的调整,则不可能达到安全成本优化的目的。如图1所示,随着社会、经济、科技条件进步,人们期望的安全保证程度从E0提高到E0′,从图上可以确定安全成本的Y1点和安全成本投入量C1,很显然Y1点不是安全总成本的最低点,而应该是Y′点,按C1进行安全成本最佳投入量是达不到安全成本优化控制的目的。
对同一个项目,施工单位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来适应变化的安全保证程度,不同的方法对应不同的安全方案,不同的安全方案又有不同的安全成本曲线,在实际工作中,可以根据所处时期的社会、经济、科技大环境和企业自身的管理、技术、组织结构,合理选择相对更有效的方法(如图2)。若社会经济科技水平处于M1,相应的期望安全保证程度为E1,则选择方案1来实现安全保证;若社会经济技术水平处于M2,则期望安全保证程度为E2,则选择方案2来实现安全保证。
随着社会、经济、科技条件进步,外部环境发生了改变,不论企业自身适应能力是否得到有效提高,该时点对应的期望安全保证程度都会逐步提高,如图2中从E1到E2得出在变化的条件下,建筑施工企业从自身的利益出发,想要实现安全成本的真正优化,必须想办法改变安全成本曲线或根据变化了的情况重新采取措施构建成本曲线,例如从方案1曲线改变为方案2曲线。而改变安全成本曲线,建筑施工企业必须改变安全方案和生产技术条件,进行技术创新。
参考文献
1提升领导者对安全生产的认识
“安全第一”已是建筑施工过程中恒久不变的一个课题,各级领导不能仅仅将其当成一句口号,需要在内心树立起安全第一的观念,将建筑施工的安全生产工作纳入到自己重要的日程安排上来,将其当成一项长期的、持续性的、日常的工作来抓,确保建筑施工安全工作的各项目目标都能够得到有效的落实和执行,确保在工作中安全生产时刻都处到首要的位置,做到时时注意安全,处处重视安全的新局面。同时还要在具体施工中将各项安全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进行贯彻落实,加大惩处的力度,同时将安全生产与企业领导的业绩进行挂钩,从而提升领导者对安全生产的重视。
2明确安全生产责任,形成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施工单位在开工前必须根据现场情况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公司、项目部、班组均有人负责安全,责任明确,层层把关。对危险较大的部位编制专项安全方案.对容易出现安全问题的地方应有应对措施。方案须经监理单位审批同意后方可实施,整个项目工程应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安全责任层层落实到人。监理人员要仔细审查施工单位的施工安全管理是否有相应的安全施工技术标准,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施工安全检查制度,安全施工方案及安全管理制度,并督促施工单位严格按方案施工。
3建立安全教育制度,加强安全教育管理
安全事故的发生,与麻痹大意及侥幸心理具有密切的联系。所以在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中,需要做好安全宣传和教育工作,全面提升从业者的安全意识,利用多种形式、不同的手段来实施安全教育。可以通过在工地明显位置进行张贴宣传标语,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和安全讲座及培训,将这些常规的维系施工安全的方式做到日常化。各施工现场还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来开展一些安全活动,确保其安全教育的效果。由于建筑施工人员具有较大的流动性,所以需要针对这部分群体的特点开展流动性安全培训和教育,确保将安全教育落实到每一个施工人员,从而保证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
4加强原材料进场及施工机械的管理
第一,提高采购人员的素质和质量鉴定水平,选择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责任心强的人员来担当该项工作:采购材料要掌握材料信息,综合比较,择优进货。进场材料须在合格的供货厂家或有信誉的商店采购,所采购的材料必须有出厂合格证、材质证明书、生产许可证、检测报告。施工企业应定期对供货商进行评审、考核。材料进场时,工地负责人应会同业主方、监理方等有关人员进行联合验收。检查相关书面材料和实物的质量。第二,施工机械设备进场时须提供合格证、质量证明书、说明书。起重机械设备安装时,须有安装资质的单位来安装,安装完毕后由具有资质的专业检测单位进行检测,检测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设备投入使用前,施工单位应建立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制度,落实加强日常维护保养工作,监理人员定期检查,消除安全隐患,保证设备正常运转。
5组建起一支完善可靠的安全管理队伍
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需要组建一支高素质的安全管理队伍,队伍人员可以由项目进行自行培训和培养,也可以由施工企业培养,也可以临时进行聘用,专职从事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在组建时所挑选的安全员,不仅需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敏锐的观察力、协调力,同时还需要具有较强的责任心,丰富的现场经验,这些都是作为一名安全员完成安全监管工作时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同时还要加强对技术负责人安全知识的培训和教育,特别是在一些重点部位施工方案编制时,需要对技术和安全进行统一编制,从而使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都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
二结束语
关键词:建筑工程;建筑管理;安全文化
0 引言
建筑业发生事故的机率非常高,与矿山行业并称为两大高危行业。施工单位做好安全管理工作至关重要。而若想提升安全管理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就一定要在组织上建立起有效的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并在意识形态上强化安全文化,形成企业的全面安全文化气氛。
一、建筑工程安全生产基本特点
(一)作业环境可能随时会发生变化,流动作业很多,生产岗位会随时产生变化。作业人员可能随时面临新挑战、新威胁。
(二)多变的作业内容。重点表现在几个方面,首先是同一工种在不同工作部位、不同工作时间,其作业内容经常表现出明显差别。其次是同一工种,因为施工现场的不同,其作业环境和作业内容也会有差距。第三是工种具有不固定性,随时可能发生变化。
(三)各工序经常会连续作业、同时作业,其间的配合、设备与材料的调度,再加上施工方同建设方的沟通协调过程复杂繁琐、综合性较强。
(四)有很多高处作业、起重吊装、电气作业及立体交叉作业。
(五)露天作业,易受到自然因素影响,如风、雨、雪、高温、低温环境下作业等。
(六)劳动强度比较大。
(七)工作人员作业技能水平不一,流动性很大。
(八)较多分包作业,总包与各分包队伍中的安全文化管理不同,很容易造成文化冲突。
二、安全管理同安全文化的关系
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安全文化是为企业安全管理服务的,是施工企业安全管理的有效补充。施工企业安全管理工作,需要解决的是人与物的不安全状况,以及不合适管理、不安全环境的改善等等。改善物的不安全现状与不安全环境条件依靠的主要是安全工程技术与安全科学技术,可是工程技术与科学技术都有其局限性,难以解决全部问题。这是因为首先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还远没有达到尽善尽美的效果,而在另外一方面来讲,过多地应用科学技术来解决安全问题在经济上也是一个沉重的负担。正是因为这样,改善并控制工作人员不安全行为便显得非常重要。对施工人员进行控制采用的是安全管理的手段,即是以强制管理手段约束受管理者的行为,让受管理者行为符合管理者的要求。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安全管理是要在安全问题相关的工程技术与科学技术的基础上,用制定法律规章制度等办法,约束相关施工人员的负面安全行为。与此同时,采取直接宣传教育等方法,让员工实现安全生产行为活动的达标,以保证施工的整体安全。
三、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渗透安全文化的做法
(一)强化组织上对安全文化工作的有效管理。把安全文化工作有机融入到企业各项工作环节当中去,建设专门的领导小组,强化安全文化管理工作的有效管理,把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发挥出来,在施工中全面参透安全文化,而不是将安全文化看成是独立存在的事情。企业要在施工过程中树立总体理念,总体目标,注意形象甄别与规划设计,制定有效的责任制度。在生产全过程中,注意各个环节的控制与监督反馈,注意安全文化在工程施工与企业管理各个方面的渗透落实情况。在工程施工企业里,可能看不到听不见的与安全文化有关的词语要出现在工作的各个环节。这才是渗透安全文化的真正意义所在。应当扣紧时展脉搏,扣紧施工单位管理体制及生产目标,配合施工单位长期的改革发展规划,用动态管理的办法设计出与安全文化有关的实质性内容及直接有效的宣传办法、实施计划。以宏观思想为指导,以微观落实为实质,准确研究施工单位或者具体工程情况,尽可能多收集同安全文化有关的内容,注意安全文化实施评价绩效考核,避免搞形式、走过场。
(二)工程施工中的安全文化保证制度。
任何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制度的规范作用,构建良好的安全文化保障制度,有利于企业员工的身心健康和装置的安全生产,能引导员工的安全行为,激发员工的安全生产热情和责任,并有利于在事故状态下的应急处理,将事故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具体制度内容分析如下:
1、安全文化培训制度:怎样让安全重于一切的意识牢固植根在所有企业成员的自觉行动里,安全文化培训是不可缺少的。只对企业成员进行所谓的“三级教育”还远远不够,还应当进行常规性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要因时、因地、因人,采取实用性与针对性相结合的培训体系。
2、工程施工安全约束制度。建筑施工单位应当建立科学健全的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
3、落实安全机构保证制度。建筑工程施工企业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构建合理的安全管理保障机构,配置相关的管理设施与掌握一定安全技术知识、安全管理知识的专业管理人员。
4、制定安全考核激励制度。为使企业所有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得到有效调动,提升工作绩效,促使员工提高综合素质,非常有必要采取一些适宜的物质激励、精神激励。
(三)工程施工中需要坚持的几项原则。首先要在工程施工企业内部,坚持党政工团共同管理,要明确工程施工企业中的安全文化建设与安全文化渗透是一项长期性、综合性的体系工程。要全员奋斗、群策群力,在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通力合作。第二要坚持常抓不懈、循序渐进的原则,要明确安全生产对于建筑工程施工来讲,是永远的主题,企业的安全文化构建是企业长期发展战略的必要组成部分。若不付出长期努力则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第三是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要让人的价值得到最大可能的实现,要以保护人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为第一根本要务。
(四)从管理到细节的文化渗透。
1、决策层:公布施工安全原则、政策、措施,政策要简单扼要,予以严格执行;信息要准确快捷、方便传递。注意环境、减灾等项工作。健全施工管理政策。精兵简政、内行管理、责权结合。改变没有竞争、不讲效益的管理模式。实行安全保密评估,把评估结果同管理者奖罚挂钩。提供全面的资源,按需要提供合理的人、财、物等,让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组织企业建立安全文化与安全科学讨论会,建立竞争、自我完善,以发展促稳定。
2、管理层:明确分工、防止事故、用叠加管理来强调工序间的结合。分工应当系统性,全方位展开、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安排管理应当细致。管理好人的纪律、思想;管理好设备保养、使用与维修;管理好物质经费的周转、调配。在管理体制上严而有度,严而有格,严而有方;防止管理上的形式主义、
个人主义。
3、作业层:工作态度积极。有敬业与探索精神。比如安全防护员,就一定要仔细学习安全防护制度,遵守防护员工作规范。每位作业人员都应当严谨工作方法。制定科学的作业表,互相交流工作习惯。准确传递信息与技术。对故障采取审慎负责的态度。
(五)工程施工中需要注意的几点结合。建筑施工安全文化应当同本单位、本行业的实际情况相互结合,而不能脱离企业实际施工情况。理论上独立的安全文化要同建筑工程施工发展目标相结合,同企业的其他文化相结合,而不能独立在企业文化之外。
总 结:
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安全文化,对于改善企业内部的管理安全水平,提升企业成员的业务素质与行为水准,都有极大地辅助作用,它是施工企业内涵型发展道路的必要选择,是企业做好生产安全与特色创造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 孙光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思考[J].山西建筑2008,34(10)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问题;措施
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我国的建筑行业呈现出越来越好的发展态势,但事物的发展往往是存在多面性的,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安全问题。仅就现阶段的发展来看,我国的建筑业还是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的,只是多少的问题,所以要对建筑施工的过程进行更为严格的控制和管理,最大程度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使施工人员始终处于安全下,这样施工单位也能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1 实现建筑施工安全的重要性
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自身的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在这一提前下,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建筑的顺利施工。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建筑施工的安全问题是越来越受到各方的关注,一旦出现安全事故,所造成的社会影响是难以估量的。对此,我国也相应的出台了一些政策法规,在其推动下,我国的建筑施工质量和安全都有了一定的保障,这是值得欣慰的。但不可否认在施工还是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就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重视建筑的施工,在保障了工作人员的安全下,才能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2 建筑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2.1 建筑设备落后,安全责任意识欠缺
由于设备和技术落后所导致的安全问题在建筑施工中屡见不鲜。有的施工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减少开支,没有及时地更换一些陈旧的设备,更有甚者有的经常使用的设备没有进行必要的维修和维护,有的设备大大超过的服役年龄却还在使用,这样就很自然地存在安全问题了。
有的施工单位对于施工现场安全文明施工并不重视,安全意识较为淡薄,有的只是当上级来检查了才做做样子。排水系统没有安装,建筑所需要的材料或者废弃不用的东西也都没有妥善安放,这样就导致了道路的不通畅。有的施工现场没有重视防火,对于一些必要的灭火器材没有配置完整。有的施工现场没有作为安全警示的标语,等等,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总而言之,没有安全意识,很多该有的都没有,即使有,也都是敷衍了事,形式化的东西比较多。
2.2 监管管理不到位
仅就现阶段的发展来看,影响建筑行业发展的因素中,监督管理不到位是其中比较重要之一。之所以造成这样的结果主要是因为施工单位更多的会重视施工进度和施工效率,只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够完成施工就可以,这就直接导致了很多的管理部门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价值。监管不到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施工单位没有建立健全的监督管理体系,监管人员往往都是兼职的,所以监督管理工作也就大打折扣了。另一方面是政府的监管部门没有将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地看出,法律的约束力没有得到发挥。
2.3 安全制度不完善,施工人员的素质不高
很多的建筑安全事故之所以能够发生,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于施工单位的安全制度不完善。每一次出现的安全事故都会造成一定的人员伤亡,从而产生的负面影响也是很大的,而也总是出了事故后才来进行追责,这也显示出我国法律的不完善。
很多施工人员都来自农村,素质不高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他们大多没有进行过严格的安全培训,没有足够的安全意识,施工单位没有与他们签订相关的合同。他们的工作大都也是临时的,长期的很少,所以安全责任意识几乎没有。
3 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的解决措施
3.1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要想切实的提升施工人员的素质,首先要有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要有专门的人员来管理和控制施工,这样有益于将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及时排除。另外,需要强调的是安全管理制度必须安排到个人,一旦发现了安全隐患要及时给予公开,有利于将安全观念深入人心。
要想解决施工人员素质的问题,施工单位首先就要进行安全教育上的培训,要掌握起码的安全知识,还要了解施工标准和基本的设备操作,如果在施工的过程中出现了安全上的问题,就要在第一时间停止施工,还要上报给相关的负责人,这样能够在很大程度降低人员伤亡。另外施工单位在聘用人员的过程中也要进行严格考核,只有考核合格了才能上岗,还要尽心必要的安全责任教育,一旦出现了安全事故就要切实的负起应有的责任。进行了上述的工作后,就能够大大提高施工的安全性,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3.2 做好安全管理和风险预测
大量实践证明,预防工作做好了可以大幅度降低施工问题的出现频率。施工中要及时地排查出存在的安全隐患,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处理,才能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而要做到这些就要做好现场的安全管理,施工人员佩戴一些防护用具。安全管理人员要充分认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意义,可以积极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将各方的关系都协调好,提稿工作效率,保证施工安全。
在传统的管理工作中,对于安全事故都是当事故发生后才想办法处理,这种方法虽然能够使事情得到解决,但损失已经造成,不仅如此,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社会和谐发展,与日益发展的经济社会不相适应,如今应采用新的技术和方法将施工可以出现的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和预测,这样就能防祸于未然,将问题扼杀在摇篮之中,能有效降低施工中的安全问题。
3.3 加大资金投入
建筑工程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使用的建筑材料的质量,在建筑施工之前应该对比多家的建筑材料,根据实际建筑的标准和要求来选择适合的建筑材料,不能因为节省资金就选择一些不合格的建筑材料。最好的方式是能够在现场对建筑材料进行检验。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很多新型的建筑材料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对于这些我们不了解的材料应该谨慎选择,不能只听推销者的言论,更加应该从实际中进行检验,确保质量达标之后才能投人工程使用。对建筑工程中加大资金的投入应该从建设一些安全措施做起,人员的安全是首位的,一些安全保护工具是不可缺少的,只有加强了对施工人员的安全保护,其人身安全才能得到保障,这也是减少建筑施工安全问题的基础。
4 结束语
通过文章的分析使我们深刻了解到建筑施工中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对整个建筑工程无疑是一种巨大的威胁,造成的后果也是极为恶劣的,所以我们应想方设法地及早发现施工中存在的安全的问题,并采取行之有效措施,使问题得到根本性的解决,从而才能建设出一个又一个的建筑精品工程,为经济社会的发展贡献必要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周宇.浅谈建筑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弊端与措施[J].门窗,2014(03).
[2]崔超,刘军虎.建筑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3).
[3]胡桂伢,王玉忠.浅谈建筑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弊端与措施[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