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机电设备维修论文8篇

时间:2023-03-13 11:09:47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机电设备维修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机电设备维修论文

篇1

【关键词】水电站;机电设备;维护检修;管理

1引言

随着我国水电行业的快速发展,各种大小水电站的数量与日俱增。每一个投资单位都希望尽快得到回报,在这种情况下,保证水电站安全、稳定地运行是投资回报的基础。机电设备作为水电站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盈利的基础,直接影响着水电站的经济效益。因此,做好水电站的维护检修工作,对保证水电站的经济效益至关重要。

2维护检修管理水电站机电设备的意义

维修检修水电站机电设备是一项非常重要工作,水电设备能否正常运行与之息息相关,所以必须做好维修、检修管理水电站机电设备的相关工作,使机电设备与水电企业的正常运行得到保证。管理机电设备的维修检修工作时,生产技术管理人员通过相应的实践,提高了自我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在实际工作中,生产技术管理人员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自己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所以,借助于维修检修管理机电设备,技术革新和技术升级在管理过程中的突破,不仅改善水电站设备的整体运行状况,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机电设备的利用率与企业效益。此外,企业还可以利用这种方式对人才进行培训、储备,提高其技能水平和管理能力。因此,企业可以储备大量丰富的人力资源,给企业将来的发展提供强劲的智力支持。

3维修水电站机电设备的方法

1)水电站故障的维修。这种维修是事后对水电站的维修,即一旦发现水电站设备出现异常情况,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停止机器运作,实施维修。2)定期维修电站。也是对电站的预防维修,维修的时间以水电站设备运行时间或当量时间间隔为依据,因此,此种维修是不管水电站设备的状态是怎样的,规定的维修时间一到就要停机维修。3)水电站的优化性维修。此种维修方法是分析水电站运行设备出现故障的根本原因,然后进行优化设计和技术改造,从而使水电站运行设备的性能得到优化。4)维修水电站设备运行状态。对水电站运行设备运行状态进行监测,然后以检测出来的状态信息为依据维修水电站设备运行状态,对运行设备的状态进行推测,确定运行设备是否带故障工作,在运行设备发生故障前维修。

4机电设备优化方案、维修制度与技术方面的完善

4.1在制度层面上的完善维护

制定机电设备的维修制度时,要将设备的实际使用情况、出现或可能出现的故障作为依据,使设备在运行时得到有效的维护维修,保证设备的使用性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1]。除此之外,还要以设备的生产厂家提供的使用说明为依据制定机电设备的维修以及维护制度,维护工作的安排要以水电站的日常运行状况为依据,尤其是要制定比较合理的定期预见性检修方案。比如:水电站中1台机电设备的使用期限是10000h,那么为了防止出现意外情况,将故障危险扼杀在萌芽状态,要缩短机组的检修周期,使其检修周期比使用期限少200h,此外,还可以采用一些检修措施对已经形成的故障进行处理。因为水电站机电设备的特点是其特殊性与复杂性,所以可以将检修工作分步骤进行:即现场检修设备、预防性检修设备分步骤进行。如果在操作人员使用设备时发现了异常情况,负责人要求对设备进行相应的检修,就是设备的现场检修,这种检修状态是一种被动的状态;如果目前运行状况良好的设备也需要进行适当的日常维护和检修,那么就是机电的预防性检修。换句话说,是处理和维修设备将来可能出现的故障,此种处理和维修方式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在水电站设备检修管理工作中的作用较大,同时,维修管理工作必须要重视预防性维修工作的强化,目前,这种前瞻性的维修方式成为主要的维修方式。

4.2维修管理方案的完善

现阶段,比较偏僻的地方是一些水电站最佳的选址位置,但是这些地方的交通运输不方便、经济和文化等都比较落后。因此,在水电站运行过程中,遇到阻碍是比较常见的情况,尤其是对设备进行维修和管理时,可能工作难度更大。因此,我们必须尽力完善相关的维修设备的管理方案,开设对专业的培训课程培训设备的操作人员、设备的维护人员以及维修人员等,保证可以掌握更多的设备应用技能与工作技能。设备运行时,定期对其进行诊断,及时发现设备故障并采取有效措施将问题解决。生产技术部门要制定合理的维修方案,但是制定的标准为机电设备的使用说明、机电设备的内部构造、机电设备的运行环境,这样制定的维修决策就可以发挥出很大的作用。

4.3更新机电设备时要将技术的先进性放在重要位置

保证水电站的机电设备的及时更新,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现阶段,有一部分水电站的运行时间较长,而这些水电站的发电设备购买的时间已经很长了,且更新换代的工作没有落实到位,所以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故障,最终严重影响了机组的工作效率。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加快更新设备的力度。进行设备的更新时,技术先进、设计科学、操作简单便捷、性价比高的新型设备是最佳的选择对象,这些设备将旧的发电机组替换可以使设备的运行状态保持正常[2]。为了提高水电站设备的整体运行水平,需要不断提高设备的可靠性与先进性。

4.4GIS机电维护管理系统的应用

开发与研究GIS系统的机电维护管理系统,可以实现机电设备维护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可视化、网络化以及统一化,同时机电设备维护的管理方法、维护规程、评测办法等也可以被制定出来。机电系统的管理可以实现有效性与科学性,设备故障可以得到及时修复,各类机电设施的可靠运行可以得到保证;水电站的安全生产可以得到真正实现,企业生产管理水平得到提高,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得到保障[3]。图1展示的是GIS技术维护管理实施结构图。图1GIS技术维护管理实施结构图GIS系统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可以实现以下几种管理功能:1)基础地理信息和机电设备专题信息被系统分成若干图层,图层的选择以需要为依据,图层的任意叠加可以在计算机内实现,数据的操作工作可以实现。图2所示的是专题图层。图2专题图层2)对地图的操作。水电站地图的操作有多种方式,如开窗放大或缩小、漫游、全图的显示、标识或导航、刷新地图、设置背景、控制图层等操作,对图形的控制力增强。3)查询设备信息。该系统按点定位和表述设备,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动态查询。以管理需要为依据,系统对设备进行点查、区域查询,这些操作体现为设备在一定区域内的分类信息,准确了解设备的信息。4)查询区域设备。管理部门查询与统计某一地区的设备,用户分析一定区域内的设备选择的是范围工具(如半径、矩形方式)框选,当前区域内正常运行的设备、需维护设备、维护中设备、超期使用设备的数目都可以获得,并用专题图的形式将其所占的比例表达出来。5)查询设备预警。以设备维护标准为依据提前报警需要被维护的设备,指导维护人员维护指定的设备,保证设备的使用寿命得到延长。6)查询的条件。系统检索统计各类设备可以以提供的条件为依据,然后将其定位在地图上,并且查询结果用高亮显示,同时统计表也被显示出来。7)查询设备定位。以维护人员的报修电话或者设备名称为依据,将故障设备的位置确定,利用逐步或连续逆向推图法将相关设备调出,将设备出现故障的原因调查清楚,并进行综合分析,制定解决方案[4]。8)分析专题图。由于管理部门关心的问题不同,所以不同类型的专题可以被制定,比如比较各车间设备运行情况的图,包括该区域内的正常设备、维护中设备、需维护设备以及超期使用的设备,同时包括若某一设备出现了故障哪些设备会受其影响等专题。

5结语

总而言之,在水电站机电设备维护管理过程中,除了要制定完善的管理方案和管理措施外,还要积极引入现代化的管理技术和管理设备,只有这样才可以防患于未然,才可以保证机电设备安全、稳定的运行,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作者:汪浩 单位:四川凉山水洛河电力开发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董磊.浅谈机电安装工程的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27):116-117.

【2】崔东浩,郑伟.戈兰滩水电站厂用电设计及思考[J].水利水电工程设计,2009(B10):45.

篇2

预防性维修模式是在计划性维修模式的基础上改进而来,预防性维修模式强调根据机电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预防性的维修,只有在机电设备可能出问题时才会进行预防性的维修,以避免机电设备在使用中出故障而导致非正常性停工。预防性维修模式降低了维修的频次,在降低机电设备出故障影响生产的同时解决了因为计划维修模式中维修次数过多而对机电设备寿命的影响,并降低了维修机电设备的成本,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机电设备维修模式。但是预防性维修模式与当前正在发展的故障监督和诊断处理等较为信息化和智能化的维修模式相比仍然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2当前煤矿机电设备维修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2.1不能及时发现机电设备故障隐患虽然很多的煤矿企业采用预防性的机电维修模式或者引进了更新的机电设备维修模式,但是在煤矿企业的实际应用中,仍然不能及时的发现机电设备的故障隐患。对于煤矿企业而言,如果不能及时的发现机电设备的故障隐患,煤矿企业的生产就会面临在生产中机电设备发生故障而导致的非正常停工损失。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机电设备故障对于如今采煤业高度依赖机电设备的情况十分不利,很多采掘煤矿以及井下工人安全都靠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行而得到保障,如果机电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出故障,轻则出现非正常性停工,严重时甚至会造成人员的伤亡。不能及时发现机电设备故障的隐患依然是当前的煤矿机电设备维修模式面临的问题。

2.2煤矿机电设备维修队伍专业化不足煤矿机电设备维修队伍专业化不足几乎是所有的煤矿企业面临的一个问题,特别是当前科技进步非常快,煤矿企业都在不断引进各种各样先进的生产设备,而煤矿企业的维修队伍却没有随着设备的引进进行更新,造成当机电设备出现故障时不能及时的排除。在煤矿企业的日常开采过程中,机电设备的维修人员并不使用机电设备,造成很多时候当机电设备出现故障时为了不影响正常的生产,对于机电设备的维修经常是由井下的工人进行,而很多开采工人并不具备维修机电设备的维修经验。而在维修过程中,同时也存在机电设备的维修人员缺乏对设备的实际使用的经验,造成维修不到位的情况。

2.3不重视机电设备维修对煤矿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当前的机电设备维修过程中很多时候只注重维修机电设备本身,而忽略了将机电设备的维修和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行综合的考虑,特别是一些比较老旧的机电设备,已经不具备维修的价值却还在使用,而不进行更新,这部分机电设备的维修费用非常高,继续使用并维修这部分机电设备对于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不利。

3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模式的改进建议及发展趋势

3.1管理信息化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信息化是未来煤矿机电设备维修模式的发展方向之一。对于当前煤矿机电设备的维修,如果要最大限度地降低煤矿设备的维修成本,只有通过建立相应的维修数据库,对设备的维修进行信息化管理,并引进智能化的机电设备,才能让煤矿企业及时的发现煤矿机电设备中存在的问题,让机电设备在出现故障前就将机电设备维修好。

3.2维修标准化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的标准化是指建立系统的科学的机电设备维修标准,根据不同的机电设备的使用情况制定标准的维修模式,对于不同的机电设备的故障都能找到相应的维修标准,以提升当前煤矿机电设备维修队伍专业化水平。机电设备维修标准化使得在维修机电设备时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便于机电设备使用过程中的维修。

3.3效益最大化煤矿机电设备维修中选择各种机电设备维修模式的目标是降低机电设备故障对企业正常生产的影响,提高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在机电设备维修模式的改进方面应当综合考虑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选择能有效地提升煤矿企业经济效益的维修模式,对于已经无维修价值或者维修的综合价值不大的机电设备,煤矿企业应当及时进行更换或者升级为更为先进的设备,提升煤矿企业的综合经济效益。

4小结

篇3

1.1事后维修模式

事后维修模式是一种传统的维修模式,不仅在煤矿企业,在其他的生产企业对于一些机电设备的维修也是采用的事后维修模式。事后维修模式是在机电设备出现故障影响生产后再进行维修的模式,这种维修模式的最大特点就是不出故障不维修。目前只有部分煤矿企业针对部分机电设备采用这种事后维修模式,因为事后维修模式有着其自身的很多缺点,一方面是事后维修在故障发生之后进行维修,就会造成在使用的时候机电设备才会出现问题,就会导致煤矿企业的非正常停工,会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另一方面是事后维修会影响机电设备的使用寿命,很多机电设备在出故障的前期也能正常的使用,在前期损坏不是很严重,这种带病工作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让机电设备的损坏更为严重,甚至造成机电设备无法维修的后果,因此,事后维修模式常常会造成企业较高的维修成本。

1.2计划维修模式

计划维修模式是为了克服事后维修模式带来的非正常的损失和造成的较高的维修成本给企业带来的损失,而有计划性的定期对煤矿企业的机电设备进行维修。计划维修模式虽然降低了机电设备在使用中发生故障而导致的非正常停工,但是计划维修模式也造成了维修次数的增加,特别是在机电设备没有出故障的时候也进行维修,很多时候是一种维修的浪费,虽然降低了因为机电设备在使用中发生故障而导致的非正常停工造成的损失,但是对于降低维修费用的帮助并不大,不能有效降低维修费用,甚至还因为不必要的维修次数和增多而降低了机电设备的使用寿命。

1.3预防性维修模式

预防性维修模式是在计划性维修模式的基础上改进而来,预防性维修模式强调根据机电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预防性的维修,只有在机电设备可能出问题时才会进行预防性的维修,以避免机电设备在使用中出故障而导致非正常性停工。预防性维修模式降低了维修的频次,在降低机电设备出故障影响生产的同时解决了因为计划维修模式中维修次数过多而对机电设备寿命的影响,并降低了维修机电设备的成本,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机电设备维修模式。但是预防性维修模式与当前正在发展的故障监督和诊断处理等较为信息化和智能化的维修模式相比仍然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2当前煤矿机电设备维修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2.1不能及时发现机电设备故障隐患

虽然很多的煤矿企业采用预防性的机电维修模式或者引进了更新的机电设备维修模式,但是在煤矿企业的实际应用中,仍然不能及时的发现机电设备的故障隐患。对于煤矿企业而言,如果不能及时的发现机电设备的故障隐患,煤矿企业的生产就会面临在生产中机电设备发生故障而导致的非正常停工损失。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机电设备故障对于如今采煤业高度依赖机电设备的情况十分不利,很多采掘煤矿以及井下工人安全都靠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行而得到保障,如果机电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出故障,轻则出现非正常性停工,严重时甚至会造成人员的伤亡。不能及时发现机电设备故障的隐患依然是当前的煤矿机电设备维修模式面临的问题。

2.2煤矿机电设备维修队伍专业化不足

煤矿机电设备维修队伍专业化不足几乎是所有的煤矿企业面临的一个问题,特别是当前科技进步非常快,煤矿企业都在不断引进各种各样先进的生产设备,而煤矿企业的维修队伍却没有随着设备的引进进行更新,造成当机电设备出现故障时不能及时的排除。在煤矿企业的日常开采过程中,机电设备的维修人员并不使用机电设备,造成很多时候当机电设备出现故障时为了不影响正常的生产,对于机电设备的维修经常是由井下的工人进行,而很多开采工人并不具备维修机电设备的维修经验。而在维修过程中,同时也存在机电设备的维修人员缺乏对设备的实际使用的经验,造成维修不到位的情况。

2.3不重视机电设备维修对煤矿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

当前的机电设备维修过程中很多时候只注重维修机电设备本身,而忽略了将机电设备的维修和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行综合的考虑,特别是一些比较老旧的机电设备,已经不具备维修的价值却还在使用,而不进行更新,这部分机电设备的维修费用非常高,继续使用并维修这部分机电设备对于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不利。

3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模式的改进建议及发展趋势

3.1管理信息化煤矿机电设备维修

管理信息化是未来煤矿机电设备维修模式的发展方向之一。对于当前煤矿机电设备的维修,如果要最大限度地降低煤矿设备的维修成本,只有通过建立相应的维修数据库,对设备的维修进行信息化管理,并引进智能化的机电设备,才能让煤矿企业及时的发现煤矿机电设备中存在的问题,让机电设备在出现故障前就将机电设备维修好。

3.2维修标准化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的标准化是指建立

系统的科学的机电设备维修标准,根据不同的机电设备的使用情况制定标准的维修模式,对于不同的机电设备的故障都能找到相应的维修标准,以提升当前煤矿机电设备维修队伍专业化水平。机电设备维修标准化使得在维修机电设备时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便于机电设备使用过程中的维修。

3.3效益最大化煤矿机电设备维修中选择

各种机电设备维修模式的目标是降低机电设备故障对企业正常生产的影响,提高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在机电设备维修模式的改进方面应当综合考虑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选择能有效地提升煤矿企业经济效益的维修模式,对于已经无维修价值或者维修的综合价值不大的机电设备,煤矿企业应当及时进行更换或者升级为更为先进的设备,提升煤矿企业的综合经济效益。

4小结

篇4

焦化厂机电设备根据故障设备的起因不同,可以将机电设备故障分为两种:一种是关联性故障,另一种是非关联性故障。关联性设备故障是指由于机电设备及系统本身的设计缺陷或者是结构缺陷所造成的诸多故障。一般关联性故障主要包括机电设备参数设置不合理、机床的误操作、软件编程错误或者是机电设备操作违规等原因造成的故障,这些故障和设备本身的质量等问题相关。非关联性故障是指一些偶然发生的故障,这些故障和机电设备本身的设计和结构无关。一般非关联性故障包括机电设备在运输过程或者是在安装过程中造成的故障。

2焦化厂机电设备检修维护的方式

改善检修、预防维修和事后维修是现阶段我国焦化厂机电设备主要的维护方式。事后维修是指在机电设备出现故障或者当设备的各项性能和精度无法保证产品质量时才对相关的设备进行维修。事后维修无法有效延长机电设备的使用寿命但企业检修人员日常的工作量较低能够有效降低维护的日常成本。事后维修适用范围主要包括于对生产影响不大的机电设备,某些备用或者是使用率低的设备,当发生事故后时不会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的机电设备,当机电设备出现故障时能够及时地提供配件进行维修。预防维修是指按照相关的检修计划和设备状态而对机电设备进行检修,从而达到降低设备的事故率,保证设备正常运行的目的。定期维修和状态维修是预防维修主要方式。

1)定期维修。定期维修是指在规定时间的基础上实行的预防维修活动,具有周期性特点。定期维修是根据零件的失效规律和事先规定的修理间隔期、修理类别、修理内容和修理工作量而进行的。它主要适用于已经掌握设备磨损规律且生产稳定、连续生产的流程式生产设备、动设备、大量生产的流水线设备或自动线上的主要设备以及其他可以启动的设备。

2)状态检测维修。这是一种以设备技术状态为基础,按实际需要进行修理的预修方式。它是在状态检测和技术诊断基础上,掌握设备劣化发展情况,在高度预测的情况下,适时安排预防性修理故又称预知的维修。这种维修方式的基础是将各种检查维护和修理,尤其是诊断和检测提供的大量信息,通过统计分析,正确判断设备的劣化程度、发生故障的部位、技术状态的发展趋势,从而采取正确维修类别。这样能充分掌握维修活动的主动权,做好修前准备并且可以和生产计划协调安排,既能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又能充分发挥零件的最大寿命。因受到诊断技术发展的限制,它主要适用于重点设备以及利用率高的设备。改善维修是指通过对相关机电设备零件及结构框架等方面的改善,从而达到降低设备的事故率和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等目的。从定义可知改善维修分为两种一种是技术改造,另一种是结构改善。技术改造和结构改善之间有很大的差别,技术改造是为了提高机电设备的可靠性和产品精度而对设备的磨损进行补偿;而结构改善是指为了降低相关机电设备的故障率而对设备的总体结构进行改善。现阶段,随着焦化厂管理体制的不断进步,相关的机电设备主要采用预防维修制度。在进行设备维修时焦化厂根据机电设备相关零件的损坏周期和设备的故障周期,对相关设备制定相关的检修维护间隔期。当焦化厂相关电设备运转达到规定隔期时,为了防止出现机电设备的损坏事故并保持相关设备正常的技术状态,需要对相关机电设备进行相关的检修和维护,从而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同时延长其使用寿命同时降低相关设备的故障率。预防维修制度基本内容是计划检修和定期保养。检修能在焦化厂机电设备的磨损程度将要达到极限时,进行及时的修理工作或者是更换不能满足工作指标的零件,从而使焦化厂相关的机电设备达到良好的工作指标。做好机电设备的预防检修维护工作,能够极大地降低企业设备的故障率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企业的生产活动。

3机电设备维修中面临的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需求在不断变化,与此同时焦化企业机电设备的升级步伐也在不断加快,各种机电设备的种类样式越来越多,设备零件的种类也是多种多样,各个厂家的设备维修保养措施又不尽相同。如果制定统一的机电设备检修的间隔期显然不科学,因为有的设备质量高不需要经常维修,有的设备精密度高需要经常地进行维护。为此要根据机电设备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检修和维护安排,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人员和物力上的浪费,甚至造成恶性后果。要根据机电设备的工作状况决定设备是否需要进行中修或者是大修。根据检修的间隔期和预计的工作时间制定相关设备的预维修计划。机电设备在进行检修时需要检测设备各项参数,但是由于检测花费的时间较长并且对检测设备的要求较高,所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执行比较困难。大量机械零件的相互组合与协调运行使机电设备的各项功能得以合理地体现出来,但由于制作工艺和材质的不同,设备中每个零件的寿命不同。有时即使设备在进行定期维修时很多零件的依然在极限磨损的范围内。在某些设备进行大修时,不得不将很多没有达到磨损极限的零件更换下来,这就造成了大量的设备浪费。

4结论

篇5

煤炭机电设备发生故障主要发生于三个阶段,分别为:机电设备早期的运行故障,运行中期发生的偶发故障及运行后期发生的磨损故障等。

(一)煤炭机电设备早期运行故障

煤炭机电设备早期运行故障主要发生在机电设备磨合时期,一般情况下不同类型的机电设备所需要的磨合期是不同的,磨合时期发生故障的概率往往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降低。该阶段发生故障的主要原因来自三个方面:机电设备自身设计存在的缺陷、出厂时质量不达标及其使用的具体环境与机械自身不协调。

(二)机电设备运行中期发生偶发故障

机电设备运行中期一般情况下是其运行效率最高的时期,该阶段发生故障的概率往往是整个机电设备故障最低的时期,但是也会出现一定的偶发性故障,这些偶发性的故障往往没有任何规律。探究该阶段该发生故障的主要原因为煤炭机电设备在具体使用的过程中没有按照相关的使用规程及使用不恰当的机电设备中期维护方式等,要想降低该阶段的煤炭机电设备故障率,相关的人员应当从严把机电设备入厂时的整体质量,严格按照相关的操作规范使用机电设备及全面的做好机电设备的定期保养和定期检测工作。

(三)机电设备后期发生的磨损故障

机电设备后期发生的磨损故障的主要原因为随着机电设备运行时间的不断增长,其内部相关的零部件必然会出现一定程度上老化、磨损、疲劳及不同程度的腐蚀等情况,对于该些磨损故障发生时,相关的技术人员应当实现对于机电设备相关零部件的及时更换,并做好定期的检查维修及保养工作。

(四)机电设备发生故障的相关类型

煤炭机电设备发生故障的主要类型有五种,分别为:机电设备老化性故障,主要现象为机电设备内部零部件出现变质、老化、剥落及异常磨损等情况;机电设备松脱性故障,主要表现为机电设备内部零部件的脱落或者松动等;机电设备堵塞或者渗漏性故障,主要表现为机电设备出现漏水、漏气及漏油的情况出现,或者为发生设备堵塞的情况;机电设备损坏性故障,主要表现为机电设备出现变形、断裂、龟裂及拉伤等情况;机电设备功能性故障,主要表现为机电设备相关功能的减退及不同程度的失常等。

二、煤炭机电设备故障检测

现阶段煤炭机电设备故障检测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分别为机电设备变频器故障检测与工况故障检测。

(一)机电设备变频器故障检测

在进行机电设备变频器故障检测的过程中主要为将机电设备各个工况检测点的相关数据传送给机电设备相关工况点和故障检测中心,然后通过故障检测中心相关的处理工作之后,做出相应的保护检测功能。在机电设备实际的运行过程当中每个变频器都拥有自身一个独立的电子显示器,能够将机电设备的电机电流、牵引速度及运行电压等相关参数直观地显示出来,其最为主要的功能是实现相关信号的传输工作,信号通过检测中心之后,检测中心会做出相应的故障处理信号,最后以图形或者文字的形式将所要表达的信号表示出来。

(二)机电设备工况故障检测

煤炭机电设备的工况检测是一种电脑计算机程度,该程序主要通过电脑系统实现检测。机电设备工况故障检测主要是为了发现存在于机电设备的故障或者为根据其中相关数据的变化实现对于煤炭机电设备内部相关故障的预测。如果在进行检测的过程中,相关的检测设备发现了机电设备故障的存在或者潜在故障的存在,检测程序将会将相关的故障信息传递给机电设备控制中心,并且能够发出比较醒目的机电设备故障预警信号,煤炭机电设备日常维护人员收到该信号之后,能够实现对于相关故障的第一时间处理工作,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也能够实现相关故障的预防工作,这对于降低由于煤炭机电设备故障发生而带来的巨大损失。

三、煤炭机电设备维修

机电设备维护及维修工作人员应当明确机电设备日常维护和计划维修之间的关系,所谓的机电设备维护工作是机电设备维护人员采取预防为主的相关措施,对煤炭机电设备进行全面的日常检测和维护,进而实现对于机电设备实际的运行状况及相关磨损情况的掌握,并且通过日常的维护工作在很大程度上能够降低机电设备以外事故的发生。同时,当在维护的过程当中发现机电设备运行效率较低,磨损情况较为严重时,相关的机电设备维修工作人员就应当制定相关的计划维修工作,做好对于机电设备的相关维修工作。煤炭机电设备管理单位应规划好机电设备维修和煤炭生产之间的关系,因为在进行机电设备的维修过程当中必然会影响到煤炭生产的顺利开展,并且在维修的过程中也会消耗煤炭企业相关的财力及人力,尤其是在年终煤炭企业抓紧生产的过程中,相关机电设备的维修及必要维护工作给整个煤炭生产带来的影响往往较大,很多煤炭企业在该时段往往选择放弃机电设备维护,保证自身煤炭产量的措施,这在很大程度上就会出现相关的机电设备在状态较差的情况下进行高负荷的运转给整个煤炭机电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带来较大的影响。此外,煤炭企业应将机电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和定期检修工作相结合,应当全面的认识到机电设备的定期检修工作是机电设备日常维护工作的延续,日常检修工作是机电设备管理单位每天安排相关的人员实现对于机电设备每天的保养和检修,而定期检修工作是按照预先设备的日期实现对于机电设备更为全面的、深入的检修工作,在进行机电设备维护的工作当中,应将两者有机结合到一起,从而全面保证机电设备的使用寿命。同时在机电设备维护相关人员在进行日常维护的过程当中,应全面的按照相关的规程进行操作,全面的提升机电设备维护工作的质量。

四、结束语

篇6

一、日常维护

设备使用过程中,单位定期对电气设备使用情况、设备状况进行检查,确保设备处于完好状态运行,发现问题及时排除。单人使用的设备实行专责制。主要设备实行包机制(包运转、包维护、包检修)。设备使用实行定人、定机,凭证操作。主要管、线缆装置,实行区域负责制,分片包干的管理办法,严格执行日常保养(维护)和定期保养(维修)制度。以操作工人为主,维修工配合,进行设备的及时检查,处理日常保养无法处理的缺陷。定期保养完后,由电气设备技术人员与设备管理员进行验收评定,填写好保养记录。确保设备保持整齐、清洁、、安全经济运行。主要重点设备应定期进行精度、性能测试,做好记录,发现精度、效能降低,应进行调整或检修。对主要重点设备的关键部位要进行日常点检和定期点检,并做好记录。

二、设备维修

现代电气设备制造通过引进不少国外先进的技术、装备和管理,使得因此电力系统的装备水平得到较大的改善。设备技术状况、技术管理水平,电气设备的外部环境如温度、湿度、污染、紫外线、日照等对设备有较大的影响不同。因此给在电气设备的维修工作带来许多新的问题。因此要对电气设备的维修进行调整,变时间周期为基础的定期维修方式为以状态为基础的维修方式。针对设备的实际情况编制修理计划,安排修理力量,进行修理前技术鉴定,依据机况监测的结果及临时发生的故障,确定某一部分更换或修理,也可结合定期保养进行。必须建立主修责任制,主修人员应具有相应资格,并对其主修设备的质量及安全技术性能负责。无论内部或委外大修,车间机修人员必须随机进行监修。设备大修后的性能参数、技术指标、使用功能应与原设备规定要求相符,正常大修范围以外的事故修理,修理内容根据实际机况确定,由公司主管领导审批后施行。在电气设备的修理中要注意:由于电气设备的初始状况和现场设备的运行状况有很大差异,即现场设备的“健康”状况好坏相差甚大,在维修结果上,要注意避免维修过剩和维修不足的情况出现。

篇7

关键词:焦化行业,机电设备,维修管理

 

1. 机电设备的特点

焦化行业装备的机电设备类型繁多,各种设备性能参数差别很大,不论在质量、功率、价格等方面,很多相差几十倍甚至上百倍以上,有的小型机电设备还不如大型机电设备的一个组合件。在其对生产的重要程度上也有很大的差别,有些单一的关键设备,损坏后将影响全局,有的损坏后容易得到替换,对生产影响较小。在使用要求上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设备更新加快,淘汰率提高。随着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焦化企业的生产率水平也不断提高,对各种机电设备的装备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和更新。现代科技的发展推动着现代设备功能的增加,各工作单元的关系越来越复杂。。

2. 机电设备的现行维修方式

目前,焦化企业的修理制度,主要是执行计划预防维修制度。它是在“养修重、预防为主”的思想指导下,根据各种机电设备的损坏和零件磨损的规律,规定级定期保养和大、中修的间隔期,以及作业项目和要求。在机电设备运转达到规定隔期时,进行规定级别的保养和修理,以防止机电设备的损坏事故和零件的早期磨损使机电设备经常保持正常的技术状态,延长使用寿命。它的基本内容是“定期保养,计划修理“,设备的保养和修理是两种性质的技术措施。保养是降低零件的磨损速度,预防事故故发生,为延长机电设备寿命而采取的预防性维护措施。修理是在机电设备达到极限磨损后,修正出现的故障或失去工作能力的零件总成,为恢复机电设备良好技术状况而采取的技术措施。由于它们的目的不同,因此执行的条件也不同。前者是强制执行的预防性措施,后者是按计划视需要的恢复措施。实践证明,做好了定期保养,就能极大的减少机电设备的损坏和延长修理周期。同样,通过修理,恢复了机电设备的技术状况和使用性能,才能保证定期保养制度的执行。

焦化专用的机电设备采用的维修方式具有维修策略的含义。现代设备管理强调设备维修应遵循设备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在保证生产的前提下,合理利用维修资源,达到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的目的。目前国内外常用的维修方式如下所述:

事后维修。事后维修就是将一些未列入预防维修计划的生产设备,在其发生故障或性能、精度降低到不能满足生产要求时再进行修理。采用时候修理(即坏了再修),可以发挥主要零件的最大寿命,维修经济性好。。它作为一种维修策略,不同于原始落后的事后修理。时候维修不适用于对生产影响较大的设备。一般使用范围是:①故障停机后再修理不会给生产造成损失的设备;②修理技术不复杂而又能及时提供配件的设备;③一些利用率低或有备用的设备。

预防维修。为了防止设备性能、精度劣化或为了降低故障率,按事先规定的修理计划和技术要求进行的维修活动,成为预防维修。预防维修主要有以下维修方式。(l)定期维修。定期维修是规定时间的基础上实行的预防维修活动,具有周期性特点。定期维修根据零件的失效规律,事先规定好了修理间隔期、修理类别、修理内容和修理工作量。它主要适用于己掌握设备磨损规律且生产稳定、连续生产的流程式生产设备、动力设备、大量生产的流水线设备或自动线上的主要设备以及其他可以统计开动台时的设备。(2)状态检测维修。这是一种以设备技术状态为基础,按实际需要进行修理的预修方式。它是在状态检测和技术准断基础上,掌握设备劣化发展情况,在高度预情况下,适时安排预防性修理,故又称预知的维修。这种维修方式的基础是将各种检查、维护、使用和修理,尤其是诊断和检测提供的大量信息,通过统计分析,正确判断设备的劣化程度、发生故障的部位、技术状态的发展趋势,从而采取正确的维修类别。这样能充分掌握维修活动的主动权,做好修前准备,并且可以和生产计划协调安排,既能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又能充分发挥零件的最大寿命。因受到诊断技术发展的限制,它主要适用于重点设备以及利用率高的精、大、稀类设备,即值得投入诊断与检测费用的设备,以使设备故障后果影响最小和避免盲目安排维修。它是企业经后的发展方向。

改善维修。为了消除设备先天性缺陷或频发故障,对设备局部结构和零件设计加以改进,结合修理进行改装以提高其可靠性和维修的措施,称为改善维修。设备的改善维修与技术改造的概念是不同的,主要区别为:前者的目的在于改善和提高局部零件(部件)的可靠性和维修性,从而降低设备的故障率和减少维修时间和费用,而后者的目的在于局部补偿设备的无形磨损,从而提高设备的性能和精度。

3. 机电设备维修管理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机电设备种类型式繁多,设计制造质量各有差异,使用维修水平各有不同,零件磨损千差万别,各种机电原厂要求的技术保养又不一致。要按统一的间隔期和作业项目来定期进行保养与修理,就显得不尽合理。因为统一的结果,对有的机电设备合适,有的就不合适,特别是进口的机电设备,差别就更大了;不合适的就会造成人力、物力上的大量浪费,以及种种不良后果。

确定机电是否需要大、中修,主要依据应该是机电的实际技术状况。而预维修制度的修理计划,主要是根据大修间隔期和预计的工作时间编制的。尽管送修前要鉴定机电技术状况,但因时间长,变化大,计划很难切合实际,执行也有困难。有的安排了计划,因使用维护得好,可以延期;有的没有安排的,间隔期未到,而实际状况需要大修,以致年计划的实现率较低,年度修理计划只起到了平衡修理力量和坐好物质准备的作用,对于知道设备修理尚存在一定的缺陷。

机电设备是由大量零件、组合件及总成等装配单元构成的,他们本身的使用

寿命互不相同,在客观条件影响下,变化更大。即使机电设备到了需要大修的程度,其零件达到极限磨损的亦只是一部分,而仍有大部分零件仍在容许磨损的范围内。由于大修要求恢复机电设备的原有技术性能,并能达到下次大修间隔期,就不得不把大量尚在允许磨损范围内、还有不同程度使用价值的零件就更换下来,因而造成大量的浪费。并且,由于大修要全部解体,致使一些磨合良好的零件,经修理组装后,其良好的接触面,反而受到破坏。

4. 总结

我国焦化行业的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水平不高,且管理模式落后,管理效益低下,与国际通行的管理模式无法接轨。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国内焦化企业设备维修成本居高不下,从而大大制约了该行业内各企业的发展。。因此我们需要不断改进焦化行业设备维修管理模式来适应社会经济建设的需要,促进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乃斌, 赵卫斌. 智能化机电设备维护系统研究[J]. 中国交通信息产业, 2008, (06) :44-47

[2] 王石峰. 维护人员短缺应对措施探讨[J]. 空中交通管理, 2008, (04) :56-57

[3] 傅桂生. 可靠性在设备维修中的应用[J].中国设备工程, 1994,(03) .

篇8

【论文摘 要】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是高职教育改革与创新的重点。为体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思想,就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展开论述,从办学模式、课程体系构建、教学模式等方面阐述了实施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体会。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背景

随着机电设备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复杂程度逐渐增加,控制系统日趋先进,这使得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性被高度重视,设备的维护、保养、修理和技术管理工作更显重要。这就要求必须不断提高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行业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但是,根据目前对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人才市场掌握的初步情况,行企业的技术人员,无论是从人才质量,还是队伍数量上均不能满足人才市场的需求。在对区域生产企业的专业人才市场进行调研中,通过现场座谈会、调查问卷、个别访谈、实地考察等方式,对专业岗位群结构、技术队伍基本状况、近年毕业生就业情况、用人单位对学校现行的人才培养方案意见和方案改革的建议等问题进行了综合性信息收集。经过对上述信息点的提炼和综合分析,确定机电设备维护维修与管理专业主要培养机电设备安装、维护、检修、管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依托区域机电类企业,利用企业工作现场和最新的生产技术,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围绕职业岗位需求,创新“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校企两方深度融合,三入企业,零距离上岗”为特征的“1230”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从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转向培养学生参与建构工作世界的能力。

二、人才培养模式实施

结合对职业岗位(群)的调研,针对设备运行与维修、机电设备操作与维护,产品与工艺设计三大类岗位,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完善从技能的适应培养到技能的构建培养。形成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校企两方深度融合,三入企业,零距离上岗”为特征的“1230”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根据职业能力发展不同阶段,以典型的工作任务为载体,并按照职业能力发展规律构建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把培养过程归纳为4个学习培养阶段。(1)阶段1:职业导向的工作任务——入门和概念性知识。即在第1、2学期完成基础学习领域课程的学习。以“必需、够用”为度,以基本技能培养为目的,加强机械制图与CAD技术等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具备较强学习能力和接受新技术的能力。同时利用校内实验实训室及合作企业,进行专业认知、见习教育,完成简单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学习。(2)阶段2:系统工作任务——职业关联性知识。即在第3学期通过基于工作系统的特征和内容来确定、自动化控制与PLC技术等单元的学习,利用校内实验实训室,采取虚拟实训与生产性实训相结合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完成系统工作任务的基本能力。(3)阶段3:伴有问题的特殊工作任

务——功能性知识。即第4学期利用校外实习基地,借助实际项目载体,侧重于机电设备维护与维修等技能训练。(4)阶段4:不可预见的工作任务——以经验为基础的专业系统化知识。即第5学期在校内外实训基地以顶岗实习的形式进行综合技能训练,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相结合,在对口岗位实现专业教学与企业生产融合。第6学期实现真正的顶岗实习,在校外实训基地以顶岗实习的形式进行综合技能强化,顶岗实习与就业相结合。学校老师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对学生共同指导、管理和考核,将诚信教育、爱岗敬业等职业道德与素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过程,使学生具备终生学习的能力。

三、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

(1)“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是人才培养的主要着力点,具体指重点培养学生对机械及其电气设备的综合维护管理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培养机电设备安装、维护、检修、管理技能。建立一体化、动态的课程结构内容。(2)“校企深度融合”是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是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简称“四合作”的体现。(3)“三入企业”是指在人才培养周期中实行三次出校门、三次入企业,学校教学与企业实践有机融合,工学交替的教学组织模式,以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快速养成。(4)“零距离上岗”主要是指通过“校企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途径和“三入企业”的教学组织形式,使学生毕业时在岗位技能和企业文化内涵上符合企业员工的要求。学生在企业接触到生产实践或工程项目,毕业前就能上岗工作,真正实现就业的零距离。

高职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综合改革研究,践行了高职教育模式改革的重要过程,相信在高职教育的创新与发展中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 考 文 献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