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生活化教学理念论文8篇

时间:2023-03-13 11:09:1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生活化教学理念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生活化教学理念论文

篇1

为了提升初中语文的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改要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注重将生活中的事物融入到教学中,通过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来提高初中学生的语文成绩。本文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将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融入到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策略。

【关键词】

陶行知理念 生活教育理论 初中语文教学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指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该融入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以激发其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应用能力。并且,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扩展,从而从整体上提升初中语文的教学水平。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教学与生活联系不够紧密

初中语文教学基本以学习教材中课文内容为主,而没有将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的联系起来,使教学显得比较空洞。并且,课本中的许多内容与学生平时的生活差距甚远,学生理解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将课本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不仅能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还能激发其学习兴趣,使枯燥的课堂变得活跃起来。

(二)学生缺乏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而许多初中学生认为语文课程比较枯燥,阅读、写作能力也难以得到提升,从而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有的学生虽然在语文科目上所花的时间比较多,但其并不是因为兴趣而学习,而是为了学习而学习,这样的学习效率其实并不是很高。此外,是否具备学好语文的信心也是影响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有足够的信心能学好语文,那么学习兴趣自然也会逐渐的积累起来。反之,学习兴趣则会降低。

(三)教学中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通常是以教师的分析、讲解为主,学生处于比较被动的学习状态,教师占据了教学的主体地位。但是,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学生的主体地位逐渐被重视起来。只有将学生作为教学中的主体,才能使其自学能力得到提升,并激发其学习兴趣,同时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锻炼。

二、以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来促进初中语文教学的生活化

(一)将学生的实际生活融入到初中语文教学中

将理论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是提升学生理解能力最有效的方式之一,这也是陶行知理论所推崇的。语文课本内容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是对生活中的一些理论、道理的升华。因此,初中语文教学不能脱离生活实际,否则语文教学就会失去原有的意义。比如,《秋天的怀念》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思念之情,也表达了作者对之前不理解母亲的懊悔之情。而生活中,学生与父母的交流沟通也许并不是那么和谐,也存在学生不理解父母的情况。在教学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将自己与父母的生活细节联系起来,想想自己是否也有不理解父母,让父母伤心的地方,从而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了这篇课文后,能够对父母多一份理解,体会到父母的不容易。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将生活场景重现于课堂之上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其优点很多,比如能将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将抽象的事物变得形象,能将生活中的场景搬到课堂上等。比如,朱自清的《春》,其中有许多关于春天美景的描述,在教学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将这些美丽的景色呈现出来。早上初升的太阳、刚发芽的嫩绿的小草、各种果树盛开的花朵、飞舞在花朵间的蝴蝶、在田野中嬉戏的孩子等等,都表现出了春天的生机盎然。而这些景象在学生们的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通过多媒体技术将其搬到课堂上来,能够让学生体会到春的另一番滋味,从而体会出作者对自由的向往之情。

(三)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

传统教学方式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基本限于课堂上,而交流的内容也仅限于文化知识。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有利于改善初中语文教学效果。比如,在学习《我的老师》时,教师可以与学生分享自己学生时代遇到的各位老师是怎么样的,自己对这些教师的感情是怎样的。然后,再请学生分享自己眼中的老师又是怎样的,加强课堂上的互动,从而增强师生间的相互了解。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课外活动,在活动中与学生打成一片,与学生做朋友。而情景教学模式能使严肃的课堂气氛得到缓解,使教学变得更加轻松、愉快,从而对教学效果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结 语】

综上所述,目前初中语文教学中还存在理论与生活实际缺乏紧密的联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够浓厚等问题。通过多媒体教学,将语文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加强师生交流等方式,将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融入初中语文教学中,能蛴行У母纳平萄效果,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田林奎.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初中语文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18)

篇2

关键词:高中历史;生活化教学;应用实践;教学评价

1.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创造来营造和谐教学氛围

高中阶段的历史教学,有别于初中阶段的教学,不只是简单地识记知识,对学生还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比如更加关注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把握和应用。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应当能够准确把握历史发展规律,需深入理解历史事件的本质。然而,历史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距甚远,理解难度非常大,这就要求老师必须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场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把握教学内容。以《“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教学为例,战国时期的学术流派非常多,思想主张大相径庭,学生记忆难度比较大,容易混淆。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创设一些形象的教学情境,对学生进行分组,组织话剧表演,带学生穿越历史,让学生饰演诸子文豪(需注意的是按时展的先后顺序,依次登场),然后聚在一起,进行一次别开生面的、穿越历史的现实生活版的百家争鸣,用个人的思想说服其他各家。教师通过组织学生扮演、辩论,可以使学生加深对“三教九流”的思想主张的认识,有利于学习记忆。

2.采用生活化的教学形式来提高教学效率

高中阶段的历史学科教学过程中,生活化的教学理念应用实践,实际上就是要将教学模式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此过程中,老师应当重新审视和定位自己和学生的关系,并且适当延伸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以《》为例,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现场辩论赛,将学生进行分派,即洋务派、顽固派,然后事先安排学生搜集材料,采取小组成员合作的形式,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活动筹备中来,派代表辩论,以体现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热忱。再如,在《近代物质文化生活的变迁》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婚俗变化方面的内容教学实践中,可以利用《一对恋人的悄悄话》这一历史短剧的形式,使旁白声情并茂、表演绘声绘色,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可以让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乐”。以上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应用,可以让学生将原本比较枯燥、抽象的历史名词用个人的语言表达出来,使课堂活起来,提高课堂的持久生命力。

3.教学评价生活化实践

教学评价是历史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能够有效促M学生的学习,对于提升历史学科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学评价作为必要一环,也要趋向于生活化,使学生感到亲切、暖心。第一,评价内容避免单一。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评价内容一定要全面、综合、生活化。在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基础上,应当立足三维目标,不断提高对学生的评价要求。实践中,应当针对知识、技能进行评价,重点在于知识的理解应用、感受体验。针对过程和方法的评价,应当侧重于决策、解决问题。至于价值观以及情感观的评价,应当更加侧重于学生的兴趣、情操,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第二,评价方法应当多元化、生活化。历史教学评价过程中,建议采用档案袋评价方式,老师指导学生充分反映个人的学习状况,按情景实物材料(如历史制作、小论文以及考察报告等)进行档案袋评价。在此过程中,还可采用表现评价法,该方法更加侧重于质性、过程的评价。比如,《重农抑商政策》一文中的相关政策利弊讲解时,辩论赛是比较好的选择,学生慷慨陈词、针尖对麦芒,可以提高课堂活跃度,提升他们的材料分析和语言表达能力,这样的评价更加客观、更加生活化。

生活化是当前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同时也是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我们应当将教学目标、内容、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等,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优化教学课堂,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杨 波.谈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加强生活化教学应注意的问题[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12):181-182.

[2]童乐敏.生活化教学理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下旬刊),2015(9):49-50.

篇3

【关键词】生活化;思想政治;课堂

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就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出发,以“源于生活,寓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为宗旨,把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用政治、经济、文化、哲学的思维去看待现实社会,解决社会生活中的问题。从而体会到思想政治课堂就在身边,感受到思想政治课的趣味与神奇,体验思想政治课的魅力。

一、构建以生活为基础的教学理念

1.教育理念生活化

为了有效构建“生活化”的政治课堂,首先要做的是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主体来展开教学,即一切为了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提升来进行教学。只有树立了新的教学理念,教师才能够将教学理念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才会真正将教学内容融入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去。这样学生才会真正体会到学以致用的感觉。要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教师要改变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营造一种平等的、和谐的关系。只有在这样的关系中,学生才会感觉到轻松和自由,从而感觉到学习的乐趣。才能真正地做到将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相联系。

2.教学目标生活化

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而教学目标的“生活化”就要求向这些方面转化。知识就是教授学生有关社会的各方面的知识,以便学生更加熟悉和了解这个社会,这不仅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传授这些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亲身体验,了解什么是社会,多参与一些生活实践。过程与方法,是要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对于这方面的知识,没有统一的定论,这就需要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自己体会,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来发现社会的本质是什么。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更需要的是“生活化”,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要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以便能够正确地选择人生道路。

3.课后延伸生活化

要促进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就必须不失时机地通过布置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课外收集资料,用所学知识验证课堂设想,体验所学的知识,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学习《经济生活》模块“依法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后,让学生以消费者的权利意识为主题,给出一个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展开调查,在专题研究活动中剖析这些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从而使学科教学由课内延伸至课外,学生也能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在社会这个“大课堂”得以体验。

二、实施以生活化为内容的教学过程

1.用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教学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学生一旦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就会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进而主动探究、深入思考,这样学习效果大增。例如:在教学“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时,就选取近几年当地土特产品价格的变化,中秋节前后月饼价格的变化,情人节前后的玫瑰花价格等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现象进行引入,从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进而分析“供求和价格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感受到经济现象就在我们的身边,所以很感兴趣,教学效果也很好。

2.用生活中的素材理解知识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的生命所在。日益变化的社会现实生活是思想政治课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活素材。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掘这些生活资源,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例如:在学习《供求影响价格》时,出示了两幅漫画:一是中秋节前月饼柜台前人头攒动,月饼价格居高不下;二是中秋节后月饼柜台前冷冷清清,商家降价促销。两幅生活中常见的生动形象的漫画,立刻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很多商品在节前价格高,到了节后价格就降低?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是什么?价格与价值、价格与供求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对于这些问题,先独立探究,然后把学生按座位分成学习小组,让学生合作探究,把遗留的问题和新发现的问题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3.用生活化作业加深对知识理解

作业不仅要有检查和巩固作用,同时还具备深化和提高功能。只有充分明确作业的作用,教师才能在作业设计与评价等方面有所革新,才能让作业真正成为沟通政治教学与生活的桥梁,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作业设计中,既可以采取时政点评以培养学生的时政敏感度;也可以采取调查报告和小论文的形式,提高学生获取信息、解读信息的能力;还可以通过模拟情景、辩论赛等形式。灵活多样的生活化作业,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高中政治的生活化教学需要我们携手共度,需要做到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讲授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加强理论与实际生活的结合,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会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这个过程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需要充分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巧妙地将理论知识引入到生活实际中去,这样学生才会体会到“生活化”的教学。

【参考文献】

[1]杜威.道德教育原理[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2]林建坤.生活教育与课程改革[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篇4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堂;生活化;教学策略

高中政治教学新课改中生活化教学作为其改革的重要方向,该种教学方法着重与将课本的理论知识与学生生活现象及经验有机的结合。严格落实新课改的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在社会高速发展的现在,高中政治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实践经验以及文献参考、调查研究,从高中政治课堂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入手,总结了高中政治的生活化教学方法。

1.高中政治课堂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解析

一是满足了当前政治教育改革的实际需要,充分体现出素质教育及学生中心教育理念,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二是政治课堂生活化教学符合了现代政治教育的发展与改革内在的需求;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高中生通过互联网能够得到大量信息,有利于高中生视野的扩展,如果高中政治教学还是刻板的、传统的教学方式,将会引起学生的方案,课堂教学质量将难以提高。三是高中政治课堂生活化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与塑造,也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观点对待社会问题,进一步引导学生独立且正确的思考相关问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高中政治课堂生活化教学依据

2.1人本主义教育心理学

从人本主义教育心理学可以知道,学生应该作为一个人看待,这个人是一个有目的的、有上升潜能的、有求知能力的、能够自主做出选择的、能够自我控制的人。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是人本主义教育心理学的核心内容,也是生活化教学理论的主要来源。教育家叶澜先生提出学生应该具有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主动积极的对待学习活动,学生应该是教学的主体,需要进行综合性的全方位发展引导,这也是当代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之一。

2.2哲学

辩证唯物主义提出了知识来源于实践,知识的目的也是实践,认识发展需要实践提供动力,当然检验真理唯一的标准还是实践。对于高中的政治作为一门社会人文类的科学课程,其本质是体验生活实践。在高中日常生活中,生活经验的累计以及感受,结合政治教学让学生体会到社会政治的重要性,将实践与理论有机结合。

3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3.1教学理念更新

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是开展政治课堂生活化教学基本前提,也是政治教学改革关键步骤之一。进行政治生活化教学过程中,政治教师的理解是该方式能够顺利开展的第一步,只有政治解释充分地理解且接受了该种教学方法和目的,才能将生活化教学的优点发挥出来。政治教师接受后在政治课堂上应该坚持生活化教学原则,充分掌握且运用合理科学的方法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政治生活化的理念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教学方式设计,二是教学话题的科学分析,三是教学话题的自主探究。

3.2教学氛围的营造

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前严肃的课题氛围的改变是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氛围建设的效果取决于老师与学生共同的努力。以前课堂上政治老师总是以管理者的身份出现,让学生感觉是高高在上的,因此首先要改变老师的教学身份。在教学课堂中可使用讨论及问答形式增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师生关系处理时坚持民主原则及平等原则,以便于生活化教学氛围的建立与发展。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给学生足够发挥空间,积极鼓励学生讨论政治与实际生活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以及善抒己见的能力,使得政治课堂处于活跃、宽松的氛围之中,以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效果。

3.3充分发挥新教材作用,挖掘其中生活化元素

通过不断的改进与修订,新版政治教材比以往的在教学内容编排上更加合理,还加入了大量的生活中真实的案例,有利于政治知识生活情景化的探讨。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政治教学的范围不应该仅限于教材中的教学内容,需要合理开发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教学内容,丰富课堂知识,这种思想是新教材编排的目的,也需要加强老师的运用。开展政治生活化教学,政治教师应该将在新教材内容中存在的生活化的元素进行提炼与挖掘,结合知识内容与实际生活,选择合适的案例进行讲解与探讨,以科学的将课堂教学的广度及生活关联度进行扩大。

3.4设计实践化教学

实践性内容的增加能够使学生处于真实场景中充分体验并生动地理解政治知识点,这是一种事半功倍的教学方法。对不同的学生以及其不同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采用多样的、新颖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融洽交流,更加能够使得学生发挥出自我的特点,对学生的学习以及自我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4.总结

综上所述,高中政治课堂有效开展生活化教学是符合当前社会对人才培养需求的,是符合当前社会发展趋势的,是一种进步高效的教学方式。该方法是结合了政治理论知识点以及生活实际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的提高政治教学质量以及学生全面发展,能够促进课堂和谐轻松的氛围,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关系,对现代化政治教育的进步与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史璟.关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理性思考[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01:150-152,174.

[2]谭娟.高中政治课生活化教学探析[D].重庆师范大学,2012.

篇5

关键词: 初中作文教学 生活化 实施策略

所谓“作文教学生活化”,就是以学生现实生活世界为写作对象,从丰富学生习作内容着手,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和习作热情,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运用语言表现生活的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简言之,“作文教学生活化”就是指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践行“生活作文”的教学理念。笔者认为,实施初中作文教学生活化应把沟通习作与生活的桥梁作为研究与实践的重点,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习作文,指导学生用自己的生花妙笔来反映现实生活,并在练习作文的过程中做热爱生活、热爱写作,有高雅品位和高尚情操的人。

一、实施作文教学生活化的指导思想

首先,我们看看叶圣陶先生关于作文教学的论断:“教学生作文,老师先要自己明白为什么写作,作文不是为了考试,作文不是为了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需。”“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息。”“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所以论到根本,除了不间断地向着求充实的路走去,更没有可靠的预备方法。”叶圣陶先生的这些著名论断一针见血地揭示了生活与作文的密切关系。

其次,课程标准积极倡导作文教学生活化的理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四学段的“阶段目标”中明确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在“教学建议”中进一步提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二、实施作文教学生活化首先应实现作文题材生活化

作文,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作文是因为生活交往的需要而产生的,以写实为基础的、为交际服务的实用化作文,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不可分离的联系,即便是虚构的纯文学作品,也应取材于现实生活。笔者认为,实施作文教学生活化首先应实现作文题材生活化。赤橙黄绿青蓝紫,生活充满七色阳光,作文题材自然也是丰富多彩的。

针对初中作文教学存在的现实问题,语文教育专家相继提出了“作文命题的交际化”、“作文类型的实用化”等作文教学策略。那么,从作文题材的角度出发,笔者认为还应提倡“作文题材的生活化”的教学策略。笔者所说的“题材”,是指学生习作时为了表现主题、实现交际目的、增强表达效果而选用的事实素材。这些题材以整体描述或者片断引用的方式将习作充实起来,使习作内容有血有肉,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论述道理有根有据,从而增强习作的表现力、感染力与说服力。笔者所说的“生活”,包括初中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及所社会生活,主要涵盖他们社会生活的见闻经历、平时所议的新闻时事、最爱探讨的人生话题、时常憧憬的未来图景、交往建构的人际关系及校园家庭的生活琐事等。笔者所说的“生活化”,是指初中生习作题材的选择尽量来源于他们所熟悉的现实生活。只有这样,学生在运用题材表达习作主题时,才会胸有成竹、左右逢源;也只有这样,初中生在生活中选择习作素材时,才会取舍有度,运用自如,而不至于望而生畏。

当然,要实现作文题材生活化,关键在于语文教师的引导。初中作文训练的内容方面也彰显了作文题材的生活化理念。利用这样的教材组织作文教学,就可以顺理成章地把学生习作往作文题材内容的生活化方向引领。

初中作文教学常常通过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和应用文四种体裁样式,训练学生的作文能力。在记叙文训练方面,教师如果能坚持不懈地引导学生关注自己身边的人和事,记叙文的题材内容就会自然而然地实现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融合;在应用文训练方面,教师要将应用文的种类选择控制在学生可能接触与使用的生活范畴之内,例如书信、报告、请示、申请等应用文种类等;在说明文训练方面,要引导学生选择熟悉的题材进行训练,要注意通过新颖的命题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在议论文训练方面,则可以引导学生针对班级、学校或者社会上的某种现象或陋习,发表议论,各抒己见;也可以引导学生就老师教育学生、家长管教孩子及孝敬老人、建设和谐家庭、环境治理、打造温馨小区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进行这方面题材内容的议论文训练,学生有感同身受的生活体验,能够调动生活储备,有助于发表出自内心的观点与态度,写起文章来自然会得心应手,走出“捉襟见肘”、“闭门造车”的困境。

三、实施作文教学生活化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实施作文教学生活化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和作文教学改革的需要,能够有效引导学生积极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实现“用我眼看世界,用我手写我心”;能够帮助学生深刻地领悟到作文与生活的关系,注重生活体验,使学生的作文充满生活味,流露出真情实感;能够有效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提高习作的自信心与习作水平;也有利于教师提高自身的作文教学能力。

作文教学生活化的有效实施,必须建立在对学生作文主体地位的充分尊重的基础之上。在作文指导过程中,教师要以友善的态度,给予学生温馨的人文关怀。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通过习作命题的生活化、作文题材选择的生活化,最大限度地将作文教学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引导学生关注周围世界、关注社会变化。唯其如此,才能够给予学生体验生活与自由习作的时空,才能够调动学生捕捉素材的灵感,激发学生富有创意的表达热情。

参考文献:

篇6

无论是新课程标准还是社会大坏境,都要求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回归生活,让每一位学生主动参与生命体验,帮助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并让学生认识到学有所用,从而认同所学的内容。基于此,教师必须通过构建简约实效的课堂,改变教学行为,从而提升自身的教学理念与教学实效。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回归生活的教学理念不仅是信息技术教学的要求,也是学生发展的要求。在这一理念指引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不断改进,成果颇丰,但也存在许多问题。

1.对回归生活的教学理念认识不深

目前,大部分信息技术教师都认可教学回归生活的理念,却没有认识到它与创设教学情境、教学内容等之间的关系,没有真正从回归生活的角度设计与实施教学,没有全面把握教材和学生实际,对如何把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仍然困惑。

2.对学生的身心特点把握不到位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必须在教学中做好对学习者的分析,把握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习状态。但很多教师总是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来教学,认为没必要分析学习者的身心特点。这就导致教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期望把握不到位,也就无法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背景。

3.教学内容单调死板

回归生活的理念要求教师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思想和素材,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然而,很多教师认为教给学生知识是最重要的,挖掘生活中的信息技术思想和文化并不紧迫,从而容易导致课堂教学死板,学生毫无兴趣,浪费教学资源。此外,高中信息技术教材不够立体化,过于注重理论,忽视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回归生活的途径

如何使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回归生活呢?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笔者从教材、教师、课堂等方面给出方法。

1.完善教材内容

鉴于教学内容单一、不够生活化,教师可以从现有教材出发,在教学中不断改进和完善教材内容。

(1)走进学生生活

生活的丰富性要求教材内容不单纯是教科书,而是多种形式的综合。教师应整合教科书、课件、光盘等媒介形式,建立课程资源包,把学习资源和教学资源收集起来,不断更新,优胜劣汰。在教学过程中则适当运用、各有侧重。如利用课件展示学习资料,就更容易贴近生活情境,帮助学生运用生活经验掌握知识。

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强调生活世界与知识的联系,把学生的生活体验与概念原理等内容联系在一起,多角度地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教材也可以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介绍社会生活中的科学技术,在打开学生眼界的同时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对于信息技术教材中的实践操作主题,可以从学生的生活体验转化而来,从生活事件中选择有价值的例子,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为了学生生活

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就是为学生的生活服务,必然要在教材目标中体现学生的现实生活。也就是说,教学目标要让学生学以致用,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去解释社会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即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明确哪些知识适用于学生,哪些知识不适用,从而选取生活化的学习主题,让学生亲自感受信息技术的实际运用,真正掌握知识。

案例:解决生活问题

创设情境:运用Wo rd文档为自己制订一份详尽的“五一”自助游计划。

要求:目的地不限,写一份计划书。

内容:具体交通工具和时间、餐饮和住宿安排、景点简介、当地文化等,并列出搜索引擎、网站等资料。

反思:这样的主题会让学生觉得真实有用,帮助学生学习知识,提高信息技术素养。

2.创新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必须回归生活。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不断创新教学设计,使教学设计生活化。

(1)生活化的教学理念

信息技术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对教学能否回归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教师先形成生活化的教学理念,教学回归生活才有可能。一方面,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实现教育的生活化,促进学生不断进步。教师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学生的身心发展,不断践行回归生活的教学理念。另一方面,教师要积极与学生交流,使师生关系融洽,并不断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2)生活化的教学目标

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要求学生学会获取、管理信息的能力,养成表达和交流思想的习惯,形成对社会的责任感。信息技术教学要想真正地回归生活,就必须从回归生活的理念出发,使教学目标指向学生的实际,具有现实性。

(3)生活化的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教学的基本环节,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互动,共同学习知识。在这一交流过程中,教师必须打破“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投入到教与学的实践中,使教学过程生活化。教师与学生进行平等的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困惑,不断改变教学方式,因材施教。

3.建设智慧课堂

新课程标准的内在要求是培育学生的智慧,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升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也必然要坚持“智慧育人”的教学理念,提高学生的学习智慧,使得学生能够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实现教学向生活的回归。

(1)明确智慧课堂的本质

智慧课堂的本质是要让每一位学生主动参与生命体验,有效唤醒每一位学生的智慧。即学习内容是学生需要的、有意义的;学习机制是主动的、激励的;学习方式是自主体验的、合作交流的。这样的课堂形态体现着对学生生命的尊重、对学生智慧的唤醒。这样,教学始终围绕学生的学而展开,以学生的共性问题来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实现智慧教育的目的。

(2)实现智慧课堂的策略

要建设智慧课堂,必须选择“自主合作”的学习策略。学生先带着学习指导自读文本,带着自学成果尝试解决问题,结合自学指导的问题与尝试解决的过程进行合作互议。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断提高,信息素养得到培养,从而全面发展。

4.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回归生活的理念想要真正实践,离不开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只有信息技术教师队伍专业化、精英化,才能在教学中实现课堂的有效性,把握好学生学习的真实基础,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自主探索、深入思考。

(1)坚定崇高的教育信念

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面对自己的工作和学生时,必须坚定“只要努力过、付出过,自己就会有成为优秀教师的那一天”的信念。教师只有有一种奋进的信念,有一颗追求的心,才能顺应时展的要求,实现“教育即生活”的目标。

(2)提升教学技能

新时期,信息技术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技能。对课堂,除了宏观上的把握,更需要在细节上下工夫。教师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捕捉到生活信息,才能把握学生的生活实际,使生活问题信息化,实现信息技术教学的生活回归。

回归生活的理念一方面要求教师以学生为教育目的,以学生生活经验为教学内容,帮助学生体验生活。另一方面,要加强学生生活与教学的联系,让学生重视生活经历。这需要教师不断改革创新,学生不断实践反思,从而教学相长,实现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

参考文献

陈艾华.新时期高中信息技术课创新教学的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6).

吴军其.新理念信息技术教学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陈丽娟.中学回归生活地理教学的策略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胡秀琴.走进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场[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篇7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

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是贯彻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生活化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认知实际,用学生生活中现有的思想认识学习教材,深化教材,以求得理论与实际的最佳结合,实现学生从能生活向会生活转化。生活化教学模式体现了“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新的教学理念,它以课堂为载体,通过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和方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生活,懂得生活。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高中生对思想政治课学习不是很感兴趣,存在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问题的根源主要是在于许多教师重视的是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对教材重点、难点的把握,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处于对知识的抽象记忆,使得学生的学习仅仅局限在书本的世界之中。新课改强调从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出发,用富有生活意义的案例呈现问题,提供问题发生的情境和分析问题的思路,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活化知识;注重以学生生活逻辑为主导,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的提高,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和谐发展。可见,教学生活化首先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做生活的有心人,注意收集、整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素材,而且要开发各种课程资源,发现学生身边的教学资源并及时记录下来。还要引导学生主动关注社会生活,通过课前时事演讲、组织社会实践等活动,激发学生关注社会生活的热情,同时要借助重大节假日和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相关社会热点问题。思想政治课教学只有与生活有机结合,才能充分展示其生机与活力。

二、设计生活化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学习热情

传统教学把学生固定在“书本世界”里,教育与人的“生活世界”分离,难以体现教育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所以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学习不再完全是静听、静思的学习,而是倡导在活动亲历中体验式的学习,政治教师要把生活世界提供给学生理解和体验,使学生在与生活世界的沟通中感受到生活的崇高,学会生存,促进个性发展。例如,教师可以在教《经济生活》模块“股票、债券、保险”这一框内容的前两天,给学生布置任务:到本区的证券交易所、银行、保险公司收集有关资料。通过观察与采访,学生体会到了这些投资品种的特点,同时也初步感受到金融市场的风险。上课时,学生带着课前收集的资料,带着自己的情感体验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从而使课堂生活味浓、趣味性强。在这样的感受和体验生活中,学生的认识才能得以提升,情感才能得以激发。

思想政治课教学要重视学生生命过程的体验性,就必须充分开发生活中的教学资源,使教学的具体内容与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进步结合起来,体现当今世界和我国发展的时代特征;就必须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设计,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在实践中主动建构知识,形成观点,掌握基本价值标准。此外,活动的精心组织、课堂教学的有效安排和灵活驾驭,都是教师必须面对并充分考虑的问题。

三、开展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篇8

【关键词】高中数学 高效课堂 建立措施

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离不开师生们的共同努力。教师的教学效果决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学习能力影响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在新课程理念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师必须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切实贯彻素质教育理念,构建高效的数学教学课堂。新课程理念下的高效课堂是相对传统数学课堂教学而言的,指的是在日常的高中数学教学中,在数学教师的引导下,按照高中数学教学大纲,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高中数学的高效课堂就是学生们在教师的引导下,爱上数学,学会数学学习的技巧。

一、建设高效数学课堂的重要性

数学学科是学生学习的重点,也是教师教学的难点。为什么在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数学高效课堂建设会如此受重视呢?在高考中,数学学科占据很大的比例,理科200分、文科160分。从应试教育角度出发,无论文科还是理科,都可以说得数学者得天下。而且,高中数学学科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其教学方式以课堂教学为主导。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是主讲,也是课堂的主角。通过高效数学课堂的建立,学生们数学学习积极性得以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得以保证。建设高效数学课堂是符合学生需求,响应新课程理念素质教育号召的关键。

二、高效数学课堂构建策略

1.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导入,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高中生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丧失数学学习积极性,产生厌学情绪。笔者从长期的高中数学教学实践出发,发现学生们的数学学习兴趣缺失是学困生的主要成因。所以,要想构建出高效数学课堂,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践证明,生活化数学教学情境的构建,可以有效地活跃数学课堂学习氛围,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率。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情境,使课堂导入变得更加高效和直接。将学生身边的事例引入数学课堂教学,为学生们创设课堂讨论的生活化情境,提高学生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实现高效数学课堂的建立。

2.改善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想构建高效数学课堂,高中数学教师必须改善传统的数学教学结构,提高数学课堂时间的利用效率。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中,复习、预习、教学、习题、测试等等都是叠加在课堂时间之中的。教师将课堂时间进行合理规划,突出课堂层次和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课堂教学组织设计上,教师必须围绕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学生自身智力水平和学习水平,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结构。在课堂结构设计中,教师必须结合教材,建设完整、高效的课堂教学结构,从课前预习、课堂训练到课后回顾等等环节,实施高效课堂策略。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技术对数学高效课堂的建立同样功不可没。多媒体技术以其容量大、展示方便、趣味性强,获得了众多师生的热捧。在图文资料、多媒体信息的协助下,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得到了有效提高。不管是规划课堂结构还是多媒体技术的运用,都是以改善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为宗旨。

3.转变教学理念,寻求高效教学方法。在高中数学教职人员的努力下,一系列高效的数学教学方法不断应用在实际教学中,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多媒体技术教学法等。总体而言,这些高效教学策略都是围绕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转变高中数学教学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实施的。传统的数学教学是教师主导,学生们只是课堂的配角和听众。但是,新课程理念下,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则处于主导地位。要想实现高效数学教学课堂的创设,教师必须以服务学生为教学理念,通过教学角色的转换,让学生们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但是,在每种数学教学方法的运用过程中,教师必须从实际教学需求出发,结合学校教学的实际条件,选取行之有效的高中数学教学策略。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