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3 11:08:39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中国地理知识点总结,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了解地理的作用
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地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怎样才能让学生感触得到呢?首先,教师要更多地联系实际生活来教学,纵观初中的地理课本,你会发现很多知识跟学生身边的事物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昼夜长短的变化、天气与气候、民族、行政区划、交通运输等,只要联系实际,学生理解起来不会困难。其次,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把如怎样看云识天气,如何预防台风、地震、寒潮,为什么"高处不胜寒"等知识贯穿进去。
二、别出心裁地导入新课
教师上课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途径。导入新课是一节课的开始,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那么,怎样导入新课才能抓住学生学习地理的欲望呢?同样是有技巧的。
如讲授《天气与气候》时,可以结合诸葛亮草船借箭、借东风烧曹营等历史故事来引入,强调故事里的"大雾""东风"等地理知识。学生对故事一般都很感兴趣,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不但认识到地理知识的用处而且有了学习课本知识的兴趣。
三、美术化地理教学,有效果地布置作业
初中地理知识点大都是了解的内容,要记忆的还是比较多的,作业很大程度上就是帮助学生记住知识点。课本上的重要插图,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简单地画(或临摹)到作业本上来,标上相关的地理事物的名称。如八年级的"中国地形图""中国主要山脉图""中国的主要气候图""中国主要铁路干线图"等。学生除了平时多看这些地图外,自己动笔画过才会留下深刻印象。
地理检测一向都重视考查学生读图的能力,所以,平时教学应该注重这方面的培养。学生在画图的过程中不但学到地理知识,对画得较好的图会有一定的成就感、满足感,学习地理的兴趣自然就会被激发出来,尤其是绘画方面本身有天赋的学生。另外,画地图的作业,也避免了作业抄袭现象。
四、多用、巧用地理教学挂图
地图是地理学科最直接的语言。地图包括了无限的地理知识,可以说任何一幅地图都无法用语言来完整描述的。
作为教师,特别是上课时间,教学挂图一般不可少。教师使用教学挂图对教与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很多的地理知识都直观地反映在地图上。如讲授长江、黄河时,利用教学挂图,对于河流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主要支流、流经的省区等一目了然。当然,除挂图外,教师尽量使用更多其他的直观教具。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地理教师可以不用课本,但不能没有教学挂图。地理教师能够巧用教学挂图的时候是可以脱离课本的时候。
五、多联系地理时事热点来教学
学习任何知识要与时俱进,地理也不例外。时事热点是大家都关心的事情,有炽热的时代气息。如08年的四川汶川大地震,教师可以次为例向学生讲授有关地震的知识及四川的相关地理知识;08年的北京奥运会是学习北京地理的首选切入点。09年的地理热点应该抓住联合国气候大会,相关的地名如哥本哈根(欧洲丹麦的首都)、马尔代夫(印度洋上的岛国)、新西兰等。2010年如海地大地震、舟曲泥石流、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深圳大运会(2011)等。
多年地理中考、会考均联系地理时事热点来考查,2009年的南极地区的昆仑站的位置、H1N1流感首发的国家,2010年的玉树地震、武广高铁、冰岛火山等都进入了考查的范围。
教师提醒学生平时看电视、报刊,听收音时多留意与地理相关的时事,多结合课本相关内容想一想。
六、地理兴趣小组树榜样
成立地理兴趣小组不一定要全体学生都参与,关键是小组的成员能够带动大家学习地理的热情。兴趣小组可以分为气候小组、制作地理模型小组等,每组有主要负责人(组长)。教师布置每小组每个时间段完成的任务各是什么,每次任务完成的成果都向体同学展示与学习。特别是农村中学的学生,获取地理知识的途径相对较少,学生能够自己动手学到东西教师应大力提倡和鼓励,而学生本身也会因此觉得十分自豪。
七、地理知识竞赛充活力
地理知识竞赛的形式可以是笔试、背诵、分组抢答等,每一个学年举行1到2次。竞赛试题除了注重基础知识外,应有一定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如果是背诵的形式,可以选择"我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的内容来背诵。竞赛要求全体学生参与,奖品可以是与地理相关的学习用具,如地理拼图、地图、小型地球仪等。
八、进行必要的测试
地理本身或许被视为次要科目,如果平时一次正规的测试都没有,学生会不自觉地认为教师本身不重视地理,试想一下,这样又怎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本人认为:除学期中段、期末考试外,科任教师平时有必要选择重要单元进行检测,对于成绩优良的学生大声、大众表扬。
九、地理知识一线牵
特别是到了八年级地理会考复习的时候,对整个初中的地理知识有效地归纳、总结无疑是非常必要的。
如用"世界之最"、"中国之最"、"世界主要国家的首都"、"世界主要国家的河流"、"世界大洲分界线"、"中国地理分界线"等这些线把地理知识贯穿起来。其中,"中国地理分界线"包括内容有:(1)我国人口分界线;(2)三级阶梯分界线;(3)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线;(4)四大地理区域分界线;(5)农耕区与畜牧区的分界线;(6)温度带分界线;(7)干湿地区分界线;等。
把相关、类似的地理知识点放在一起,一方面方便学生记忆与比较,另一方面在归纳、总结的过程中自然地提升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十、其他
关键词:地理教学;高中教育;思维导图;教学创新
思维导图的应用有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同时也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和娱乐性,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地理知识纷繁复杂,仅靠死记硬背是无法真正汲取地理知识的。因此,最有效的方法是逻辑思维的培养,进行理解记忆。而如何进行逻辑思维的培养,就需要重视对思维导图的应用了。将思维导图引入高中地理教学,无疑是给学生多了一种新的学习方法,因此,对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的分析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思维导图对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意义
思维导图并不只是一张简单的图画,更重要的是一种学习方法。当人们对思维导图的认知和理解越来越全面时,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就会更顺畅,将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师在进行高中地理教学活动时,应当注重课堂的吸引力以及自己说法内容的逻辑,并且能够将自己的地理知识和教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的教学活动当中。地理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地图是学生进行地理学习的最直接工具,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中,应当重视对地图的运用。思维导图的基本形式是导图,也是一种常见的教学工具,主要运用了教学知识中的关键词、符号等来进行链接。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分析
1.运用思维导图进行知识巩固
高中的地理教学内容较多,学生在学习地理时,经常会出现记住新的知识,而旧的知识又忘了的情况,因此,我们应当重视学生对旧知识的巩固和记忆。单靠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此时思维导图的引入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在实际应用时,可以先列出若干主要的知识点,然后画出大枝干,将关键的小知识点加入进去,从而在大脑中形成一幅关于地理知识的“知识树”,帮助学生加深对地理知识的印象。例如,在学习中国地理相关知识时,则将中国设计在导图的中间位置,然后画出枝干,添加各地区风俗和地貌的简单概括,然后画出小枝干,再添加新的小知识点。如此,便将冗杂的知识点清晰地呈现在大脑中。在记忆的过程中,首先掌握大的知识点,再记忆小知识点就会更加容易。除此之外,对思维导图的修改或重新绘画,都意味着知识的一次记忆,有利于知识的吸收和理解。
2.充分利用思维导图提高学习效率
研究证明,思维导图的应用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提高地理学习效率,从而提升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在进行了一段时期的地理教学活动以后,教师应当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和回顾,确定复习的任务和总结的任务。例如,在进行中国地理相关知识的回顾时,学生就可以充分利用思维导图的优势,但教师应当在大力支持思维导图的应用之外,鼓励学生自主进行独立绘制,先不要急着打开课本,应先凭借自己的记忆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绘制完成后再对照课本的内容进行补充和修改。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可以不断缩减思维导图的大小,只留下最精简的知识点,这就充分证明了学生复习成果的大小以及思维导图的作用。在课程体系改革后,高中地理教学中对思维导图的应用应当更加广泛。
3.思维导图具体运用流程分析
将思维导图引入高中地理教学中,应当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重视思维导图在地理教学中预习阶段的运用,重视思维导图对知识预习的重要作用。第一,明确需要预习的教学内容,自主提炼出关键词,快速进行教学内容的预习,然后将关键词列入导图中,再将下级的知识点添加进思维导图中并与上级记载进行区分。在预习过程中引入思维导图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预习的注意力,提高教学内容的吸引力,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力。除此之外,思维导图也可以帮助建立知识框架,理清学习思路。比如,在学习地壳的运动及变化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提炼关键词,然后找出主要的知识点,这一部分教师应当对学生做一些引导和指示。比如,促使地壳运动变化的作用力包括内力、外力和合用力。内力作用的重要知识点在于作用的形式,而外力作用的主要知识点是对地表的塑造作用等。学生在总结和概括了本章的重要知识点后,就能迅速确定关键词,紧接着明确一级知识点,再扩展二级知识点,如此,就能逐步完善思维导图。
参考文献:
[1]张小兰.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广西教育B:中教版,2015(3):78-126.
初中地理课程要学习的知识可谓是既广且深,涉及到了宇宙、地球、大洲、国家、地区等诸多内容,实际上包括了“天文地理”两方面的部分知识,初学者在学习某个单一知识点的时候,也许并不觉得有太大的困难,然而一旦进入了复习阶段,需要前后综合,能够举一反三,要求融会贯通,因此内容显得空前繁杂,基础较差的学生往往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因此,在复习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能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全面系统准确地认识掌握概念,从各个概念中找出地理知识的规律,再将知识融会贯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是一个难题。
以下是笔者在自己近年来的教学实践中得到的关于地理复习教学的一点浅薄之见。
一、重视基础,培养能力
知识是能力的载体,打好基础是必不可少的前提,在地理复习教学中,同样不能忽视基础知识的作用,复习教学要立足于教材,立足于基础知识。知识是基础,能力是归宿,只有在掌握了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去联系实际,发展能力。可以说,没有知识的积累,能力就成了无本之木,罔谈能力的发展。
因此,在地理复习中,不可忽视基础知识的复习,加深对地理概念、原理的理解;将地理事物的物质特点、成因、分布和变化规律为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在巩固基础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学会运用所掌握的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科学观点来说明、描述、识别地理事物,注意知识的逐步深化,使学生做到基础知识更加扎实。继而注意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比较分类、归纳演绎、概括推理等能力,两者相得益彰。
二、温故知新,举一反三
在系统复习时,我们应该使学生在巩固现有知识的基础上,迅速而准确地由此及彼,认识未知,获得新知,一方面扩大原有知识的范围,同时加深原有知识的程度。
在湘教版地理教材中,大陆漂移学说、板块学说一个比较重要的内容,实际上,有很多的地理现象可以用它们来解释,因此可以说,整个初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都会出现与它有关联的知识,在复习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到这一点,像对地震、火山等地质灾害形成原因的分析,对大西洋扩张、东非裂谷的形成分析。在复习“火山之国”印尼、日本、智利等内容的时候,也同样要引导学生温习板块学说来进行分析解释。
三、构建体系,融会贯通
复习到了一定程度的时候,可使学生牢固地建立起知识的内部联系,把一些彼此相关的零碎的知识组织起来,使之系统化,能够一目了然。
各类地理知识之间,本来就存在固有的联系,但在教材编写时,为了教学的需要,不得已将它们分割开来,编入不同章节中。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将分散的系统的知识再根据一定的联系,将之有序地集中起来,尤其注意充分运用各种图像、图表、地图,做到图文结合,构建成有机联系的整体,使各知识点既能化整为零,又能化零为整。以利于了解地理事物的分布、运动和变化规律,学生理清知识的层次脉络,分析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四、重视地图,抓住核心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也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地理知识、原理、规律,以及考核形式都集于地图一身,可以说,很好地掌握了地图,就把握了地理知识的脉络。
在知道学生复习时,可让学生把地理分布、地理规律等都落实在地图上。如复习中国地理时,可着重看10方面的地图,即: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中国气候图(气温、降水量)、中国水系图、中国资源图(森林、矿产、水能、旅游资源等)、中国农作物分布图、中国工业分布图、中国人口、民族、城市、商业中心图、中国交通图、中国自然保护区图等。逐一看图、记图,甚至自己根据需要画图,中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就可以牢牢掌握了。
五、同中求异,异中求同
中学生认识事物时,往往抓不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因此容易混淆那些相近的概念、名词以及类似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难以把握他们之间的异同。在复习教学中,为这些容易混淆的内容找出一个连接点,一一列举出来进行比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就可避免张冠李戴,可以加深学生印象。
如学习长江、黄河这两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时,教师如果把二者的发源地,长度,分段,支流,水量,水文特征,所注入的海洋,流域面积,生态环境等等列举出来加以比较,学生就会对这两条河流的特征产生深刻的印象,易于更深一步的掌握。再如我们教学日本、英国两个国家时,它们都是海洋岛国,都是资本主义国家,都处于温带,这样,就有了可比性了。让学生去找关于这两个海洋资本主义强国的相关资料,然后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通过对人口,民族,面积,地理位置,经济特征,工业分布,对外贸易等内容进行对比分析,在比较中再把各种零散的知识串联起来,这两个国家的同和异就凸显出来了。在讲世界的气候类型时,也可以把相近的两种气候进行比较,找出差别,也找出相同点,例如,同是属于亚热带气候,地中海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之间就有较大的区别,一个处于大陆的东端,一个处于大陆的西段,就造成两种特征完全不同的气候。这样指导学生学会将不同的地理事物归类,就会形成坚不可摧的知识系统。
六、关注焦点,与时俱进
地理知识与我们人类的生存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当今世界的许多热点、焦点问题就与我们所学地理知识有很大的关联,引导学生关注当今人类生存和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关注社会发展和我国国情,注重运用地理学科知识分析、阐释、评价、解决实际问题等也是我们地理教学的目标之一。
许多考试试题也重视自然和社会热点问题,多以此来立意命题,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复习中要十分关注社会热点和国际焦点问题,例如资源、能源、人口、粮食、环境是全球人们最关心的五大问题,同时温室效应、臭氧空洞、赤潮、地震、漏油、南水北调、能源问题(如石油)、三农问题、中国人口迁移、中部崛起、环渤海经济圈等等是目前广泛受到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地理复习 专题模式 高三
一、专题复习的优势
在传统的高中地理复习中,比较多的模式是按书本的知识结构一部分一部分的复习,而专题复习则可以对某一部分的知识进行系统性、综合性的复习。它打乱了书本的章节结构,以专题的形式对地理知识进行系统性的梳理,并划分为各个小的专题来进行复习,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掌握所复习的知识。而且,以专题的形式复习可以对一些综合性较强的题目进行讲解和分析,有利于学生找到薄弱的环节并进行修补,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使学生对专题的相关知识进行整合和连接,以专题的形式对头脑中的知识结构进行修缮,并构建起一个完整的高中地理知识结构。
二、专题复习对高三学生的要求
专题复习对学生而言那是有百利,但不是说无一害。有,那就是对学生方面有更加严格的要求,要求学生在上课前必须将所复习部分的全部知识先复习过一遍,这样上课才能听得懂,才能跟得上教师的教学进度,才会对教师上课提出来的案例能看懂也会做。学生还要学会与教师共同探究这些知识点的迁移和利用的方向,从而激发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对于上课偶尔有不明白的地方,学生要及时做上标记,以便下课时问同学和老师。学生在课后还要对当天所上的内容进行复习和总结,并自发地找一些同专题知识点的考题来巩固练习,以达到知识迁移和对解题模式的理解及应用。
三、高三地理简易专题结构
对于每一专题,教师可以依据其难度和内容来进行课时的安排和教学进度的安排。对于内容多、难度大的专题,教师要适度多安排一些课时和放慢复习的速度。整个高中地理知识在高三复习中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四大专题:自然地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人文地理。同时又可以细分为若干专题:等值线、经纬线、地球运动、水与河流、陆地、农业、工业、经济发展、人口、城市、交通、中国地理、世界地理、选修部分等。其中,某些专题又可以再细分,如中国地理可以依据30°N和90°E和110°E三根经纬线构成的一个框架进行复习,把全中国分成青藏高原、西北、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云贵高原、东南丘陵、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十个小区域来进行专题复习。
四、专题复习对地理教师的要求及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专题复习对于地理教师而言也是一个较大的考验,要求教师必须要吃透所复习的知识系统,并要对该系统中知识的综合应用及案例必须要非常清楚。教师必须要熟悉高考中对该部分知识的具体要求及知识系统的综合利用,并逐渐引导学生开启兴趣之门。教师还要设计一系列的专题复习过程及题型。因为是专题性的复习,综合性强难度大。在专题复习中,教师要善于由浅入深,由综合性较小的题目逐渐过渡到综合性较大的题型。同时,教师所选题目要精而少,而且要将当节所授所用到的题目印发给学生。所以,在典型案例题目的选定上对教师的要求是很高的,选出的题目必须要有层次性、有深度且必须有思考性,必须有较强的综合性。此外,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要逐渐出示专题复习中采用的题目,并引导学生从几个方面入手考虑题目的问题。在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时,教师应从旁进行引导,并最终归纳。复习中,教师必须讲细讲透,如假定题目中的一些已知条件发生变化会延伸到什么样的题目,或题中哪些地方还可以设问、问什么、怎么回答等。教师应激发学生的散性思维,并及时管理学生的思维,不能走得太散,在必要时要提醒学生回到题目中来。在复习结束时,教师还必须将本综合题所使用到的知识点出,以使学生能够实现从知识到综合再到分解的过程,能自主分析一些综合性题中所综合的地理知识点,从而从一类专题题型中举一反三。
五、依专题而建相应解题模式
高中地理中有一部分的知识难度较大,有些学生无论复习多少遍还是无法熟练掌握这些的相关知识。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一个原因是比较重要的,那就是缺少有效的、易理解的复习解题模式。经过多年的试验和研究分析,我认为在高三地理复习采用专题来进行复习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对所授的专题进行总结分析,依据教学经验来对专题知识建立一定的解题模式。这是因为解题模式具有总结性好、易于学生掌握和容易利用,在教学中和在学生复习中具有很大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
如“构建全球不同日期问题的解题模式”。全球不同日期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学生学习地理的一个瓶颈所在。很多学生觉得太难,觉得对这类题目的分析和解题无从入手。因为这一知识点的解题综合了许多较难的知识点,如方向判断能力,语文常识中的大小月和闰年非闰年的2月天数,地方时、时区、区时的计算,空间想象能力等。无论题型怎么变化,都离不开最基本的东西:新旧两天是由180°和0时的两根经线隔开的。所以,解题的关键是构建一个解决全球不同日期问题的通用解题模式。
1.已知时间求日期分布解题模式。第一步,画一圆,中间点一点表示N极点,画一根经线表示180°,画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则逆时针方向经过180°,左边为新的一天而右边为旧的一天。第二步,根据图中或题中已知条件计算出0时经线。第三步,在第一步的图中将第二步算出来的0时的经线画到第一步的图中,则从180°经线往西到0时的范围为新的一天。
2.已知日期分布求时间解题模式。解题模式应用分析:第一步,排除出180°经线与0时经线:跟着地球自转方向日期减一天的经线为180°经线,另一根为0时经线。第二步,根据地方时的计算方法求出时间。
六、专题复习对辅助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要求
由于专题复习中每堂课的容量也都较大,很多进度也是很赶的,所以常规教学有时无法满足这一特点,必须要找到一种能满足高中地理教学中所需要的大容量特点的教学手段。我认为,那就是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是常规教学和课件教学的有机结合,一节课包括常规教学和课件辅助教学,特别是复习用言语和平面图无法或不能表达清楚的知识点时,用课件来进行辅助教学效果更好。教师利用电脑投影等设施投影出要讲评的内容,能在很大程度上方便教师授课中的不便,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掌握的水平。当然,这对教师而言也是一个很大的压力,要求教师必须熟练掌握多媒体系统的使用,而且还要学会利用PowerPoint、Flash、Authorware等常用的软件来制作专题复习所需的课件;要求教师必须要有一个较好的地理信息收集和处理的能力,能在网上找到相关的材料并进行处理以便合乎本专题复习的要求。此外,教师要充分备课,要熟练地掌握多媒体系统的控制与转换。教师必须在上课中遇到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时以多媒体来引导和辅助学生理解这些知识。要实现这些,学校必须要有一定的辅助教学设施,最好是要有多媒体系统。学校还要组织和培训校内教师掌握多媒体系统的相关知识。这样的教学手段,有利于学生理解一些对空间想象力要求很大的知识,同时能使学生掌握知识更加牢固,从而能彻底改变高中学生普遍认为地理难学的状况。
七、小结
越来越多的地理教师在进行高考复习时采用了综合性强的专题来进行复习。这有很大的优势,同时也对学校、老师、学生也有较强的要求和影响。但专题复习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有许多,如专题知识之间的整合问题、学生在专题复习中的适应性问题、学生在专题复习后的巩固问题、教师在专题复习中的备课和经典案例的选择问题等等。教师如能在高三地理复习教学中尽量合理地解决这一系列的难题,则可使专题复习在高三地理复习中起到更大的作用,从而能让高三学子更牢固地掌握高中地理的知识。
参考文献:
[1]丁佐明.浅谈新课标下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的两个方面[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2(10).
[2]陈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11).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有许多罗列的地理知识,可以通过谐音组合到一起,转化成学生通俗易记的语句,创造出一种意境,便于学生想象,达到“记中乐,乐中记”的效果。例如,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米,可以谐音成:爸爸四十四岁。再如,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地理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可以记忆成“大饮喝八缸”。又如,在俄罗斯亚洲部分有三条重要的河流,分别是:鄂毕河、叶尼塞河和勒拿河,可以采用“毕业了”谐音记忆。通过把地理知识利用谐音联想记忆,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二、形象记忆法
很多地理知识,可以通过该事物的形状借助某种具体的事物、数字或几何图形来记忆。例如,新疆的地形特征是“三山夹两盆”,它的记忆可以与“疆”字的右半部分结合起来,“三横”表示三座山脉,即阿尔泰山、天山和昆仑山,“两田”表示两个盆地,即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再如,我国省级行政区轮廓的识辨,云南省像孔雀开屏,陕西省像屈跪的兵马俑,辽宁省像一个逗号,黑龙江省像一只欲飞的天鹅,青海省像一只奔跑的兔子。又如,地区和国家轮廓的识辨,印度半岛像倒立的三角形,中国的轮廓像一只威武的雄鸡,意大利的国土轮廓像一只长筒靴。利用形象记忆,有利于学生加深印象,巩固记忆。
三、图文结合法
地图是地理学习的第二语言。学生在阅读地图的基础上,理解、分析地理事物,进一步认识地理现象,以达到文字上的记忆。据不完全统计发现,人们对图像的记忆要优于对单纯文字的记忆。在地理学习中,只有图文并茂,图文结合,才能使地图变得易懂,文字的记忆才能更简捷。例如,在学习印度的季风气候中,如何理解季风气候与水旱灾害的关系。巧用地图学习,易理解,好记忆。由于印度南部濒临世界第三大洋———印度洋,在7月份,盛行西南风;在1月份,盛行东北风。夏季西南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带来丰沛的降水,如果西南风风力强盛,降水就多,易发生洪涝;相反,冬季东北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降水较少,如果西南风风力再不足,降水就更少,易发生旱灾。这样一分析,印度的季风气候与水旱灾害的关系就清晰明了。再如,从《中国人口分布图》中,可以发现中国的人口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分析其原因时,可结合《中国地形图》可知东部多为平原和低矮的丘陵地区,综上所述:中国的人口主要分布在东部的平原和丘陵地区。利用图文结合的方法,把知识点落实在实际生活中,便于学生的理解,加深学生的记忆。
四、浓缩记忆法
在初中地理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对教材善于提炼,抓住知识的主要特征,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浓缩概括,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例如,世界上1月、7月陆地和海洋气温的等温线变化规律。通过观察地图,我们不难发现:北半球,1月份陆地气温低,等温线向低纬度凸出,而海洋气温高,等温线向高纬凸出;7月份陆地气温高,等温线向高纬度凸出,而海洋气温低,等温线向低纬凸出。同理,南半球,1月份陆地气温高,等温线向高纬度凸出,而海洋气温低,等温线向低纬凸出;7月份陆地气温低,等温线向低纬度凸出,海洋气温高,等温线向高纬凸出。根据这一规律,我们可以把等温线的凸出方向概括为“高高低低”,即无论是北半球,还是南半球,如果某地气温高,等温线就向高纬度凸出;某地气温低,等温线就向低纬度凸出。
五、比较记忆法
在初中地理知识中,有些知识点很相近或者相反,我们可以通过比较的方法来记忆,找出其中异同点,进行归纳总结。例如,在中国地理中,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和以北的地理环境特点进行比较:1月平均气温,秦岭—淮河一线以南高于0℃,而秦岭—淮河一线以北低于0℃;年降水量,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年降水量大于800毫米,而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小于800毫米;耕地类型,秦岭—淮河一线以南以水地为主,而秦岭—淮河一线以北以旱田为主。通过比较记忆法,不仅获得系统的地理知识,还加深了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六、结语
一、完成区域位置判定,培养区域定位能力
确定区域位置是区域地理学习第一步,学会空间定位是区域地理复习的出发点和基本点,一般而言可从两方面指导学生完成区域定位。
1.利用经纬网和海陆位置等完成大致定位
阅读区域地图须学会利用图中经纬度确定区域位置,需要在区域地理学习时帮助学生在脑海中记住一些经纬线,而非让学生背一些重要经纬线穿过的地理事物。指导学生通过画图、用图,总结出一些重要地理事物的经纬度特征与范围更实用。从世界角度看,重要的地理事物首当其冲是七大洲和四大洋及它们的分界线。如非洲大多位于东半球,大部分位于20°W~40°E地区;从纬度位置看,可知大致位于热带区域,最南、最北都是什么气候?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南北纬30°~40°大陆西侧。非洲大部分位于0°~30°南北纬之间,所以非洲经纬度特点为“小号经度,小号纬度”。欧洲叠在非洲之北边,欧洲经纬度特点为“东半球,小号经线,大号北纬”。美洲为“西半球,23.5°N以南为拉丁美洲,以北为北美洲”等。学习区域地理应注重通过画图、读图总结归纳地理规律。
2.利用标志性地理事物形状和相对位置关系完成精确定位
不同的区域有不同标志性地理事物。区域地理学习应引导学生利用区域地理环境的标志性地理事物进行区域定位。例如,海陆轮廓形状、地形起伏特点、河流、湖泊、城市、人文建筑等。除此之外还可用相对位置记图定位。例如,中国地形分布难以记住,可引导学生用相对位置掌握分布(图1)。
在此基础上可以叠加中国的河流,得出中国主要的农业区;叠加中国主要铁路干线,找出交通枢纽城市,其中很多交通枢纽还是重要工业城市,再联系工业布局区位因素等。通过上述方式学习,可帮助学生在脑海里形成比较清晰且完整的“脑图”,以便迅速解决区域定位难题。
二、学会区域分析方法,把握地理区域特征
地理是一个偏理的学科,对很多人来说都很头疼,是个难啃的硬骨头,知识点复杂,答题没有思路,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地理的学习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地理的学习方法第一步,读、划先行——“思维描图法”。
首先是通读教材,包括小字部分,然后分段略读、精读,对教材重点内容如概念、定义等,要求做到读、划(在下面用色笔画线)并行,以加深印象,为运用地理语言解答问题打下基础。对其中优美的文字,如地理景观描述,亦可领读、朗读。课本中精美的插图照片,可当作美术作品欣赏,要充分利用美学的感染力,来引起学生自学地理教材的兴趣。最后分析和总结出段落大意,动手列出章节知识结构。与读、划教材同步进行的,则是配合课文内容,进行“思维描图”的练习,以树立学生正确的地理空间概念和具体的地理轮廓形象,为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增强地理记忆能力,学好地理课打下基础。(动手)结合起来的方法。这样,手脑结合,地理知识和绘图技能结合,而达到地理概念清楚,地理事物和现象空间结构、空间分布和相互关系明确,并起到增强记忆的作用。
具体做法是:每学一课(章、节)就让学生把课本有关地图描绘下来(应描地图教师事先选好),描图纸要用单页薄纸,并作为课堂作业,检查评分。描图要求轮廓清楚,位置正确,书写规范。所描项目须经教师选定,描图过程(包括描图前和描图后)要引导学生对所描地图进行反复思考,要思维其地理位置特征、轮廓形象、方位距离、面积大小、地形分布、生产布局等等;也可以联系不同的大洲、大洋、国家地区进行对比思维,还可以把课本中有关文字论述和听描绘的地图本身结合思维,把部分专题地图如山河分布图、气候类型图、交通城市图等归纳成综合性地图来思维,也就是把所描地图,同整个教材串连起来,形象具体,顺理成章,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思维描图”的关键是思维(包括想象),而不是“依样画葫芦”的描图。如果学生不思维,而单纯描图,则单调乏味。只有边想(思维)边描,使想像中的地理事象的空间结构、空间分布与联系同地图结合,则兴趣盎然。“思维描图”需教师培养引导,为增强说服力,可在同一学生身上搞些数据,对比“思维描图”与“单一描图”的不同效果。
“思维描图”具有紧扣教材,简单易行的优点,不论教学设备的好坏,师资水平的高低,学生成绩的优劣,皆可推广应用。“思维描图”不仅使地理概念清楚,地图知识牢固,还能避免“地名搬家”的现象发生。
第二步是填、写结合——“地理事物镶嵌法”。
学生在读、划教材,思维描图的基础上,已初步掌握了教材内容和地图知识,这样,可以利用地理事物都占有一定空间以及有规律分布这一特点,填、写结合,采用“地理事物镶嵌教学”。所谓地理事物镶嵌法,就是配合教材内容,取空白地图一张(学生自绘),就像幼儿的“积木盘”一样,把有关地理事物,如山脉、河流、气候类型、自然带、交通城市等,让学生像摆积木似的,按位置、比例分别“镶嵌”到空白地图上,填(图例)写(注记)结合,把众多的地理事物,综合归纳为一图,形象具体,印象深刻。
用此法还可以把不同的教材(自然地理、区域地理、人文地理)、不同的章节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样,地理事物在地图上密切结合,启发学生按步思维,找出不同地理事物的各自规律、特征,理解其形成原因,掌握其相互关系,进一步把中学三个层次(中国地理、世界地理、高中地理)六册地理教材综合在一起,达到学生对地理课本越学越薄,越读越少,概念清楚,内容熟悉的目的。
第三步,练、测并重——“对比强化记忆法”。
通过读(课文)、描(思维描图)、划(概念、定义)、写(知识结构、地名)、填(地图)等一系列的自学活动,动手动脑,自学能力大大提高,已初步掌握了地理的“双基”内容。下一步就应通过练习,来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综合地理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掌握各地理要素规律,以及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如虽处同一纬度,由于海陆、洋流、地形的不同,气候类型产生差异,气候、土壤、生物之间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复杂关系,地理环境(主要指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人类与环境之对立统一关系,等等,使学生具备审答地理问题,评价地理事物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怎么提高文综成绩1.政治
文综政治要熟悉课本,不用背,只要大概有印象就可以了,知道原理什么的大概在什么位置就好。在熟悉课本的基础上做到以下几点:1、自己先做一部分题,不要怕和答案相差大,没关系,都会有这样一个过程。通过错题,好好领会一下自己欠缺在什么地方,学会思考。2、通过错题再次熟悉政治课本,归纳课本知识,尤其是自己不熟悉的地方。3、再来做题,这次做题应该会有很大的进步,但是还难免有不尽人意的地方,这个时候要把答案抄下来,背过,积累的多了,自然会不知不觉得提高了。
2.历史
高三文综历史复习中,最好把每个时期总结成一棵树的样子,主干就是大标题,枝干就是小标题,叶子就是内用的关键词,这样每一节就是一棵树了。到最后的时候,把这些书当成枝叶再串成一棵大树,你一本书的框架就出来了,这样就会觉得学习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
3.地理
地理分为自然地理,中国地理,世界地理三部分,其中中国地理,世界地理都是建立在自然地理基础上的。所以学好自然地理是最重要的。在自然地理中重要的部分是地球运动和气候,它们是很难理解透彻的但是又关系到所有地理知识的。
高二区域地理复习方法区域地理在高考中,是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出发点和归宿”。许多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的分布、特征、成因、规律及变化等,都是自然地理或人文地理的最好“注解”或“说明”;而系统地理的原理、规律、结构、联系等又需要在区域地理中去落实和验证。因此,区域地理的内容是复习地理知识的基础,许多图像判读技能的训练、基本概念的理解、地理要素间的联系、地理事物的分布、空间概念的建立、地理基本观点的树立等,都应在区域地理学习中完成。
对区域地理的复习,一定不要只机械地重复一遍初中地理课本,而应重视对旧知识的加工、整理、重组和联系,建立知识框架与体系,并巩固在图像或图表上,并以高中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识为指导,结合高考训练要求进行复习整理。鄙人结合自己的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了区域地理复习的简单方法与思路,供同仁们参考,便于学生复习,提高复习效率。
第一、推出区域地理复习模式,便于全体学生复习归纳总结。
一、自然地理特征。复习的思路与内容是:位置特征地形特征气候特征水文特征植被特征土壤特征和矿产资源。需要说明的是在复习世界区域地理时,对土壤特征一般不作分析。(引导学生认识,一个区域的位置和地形,往往决定这个区域的气候特征,而区域气候和地形又往往决定区域的水文和植被,水文和植被往往决定区域土壤的形成)
二、人文地理特征。复习的思路与内容依次是:农业特点、工业特点、人口与城市特点。
对区域地理的复习,方法看似简单,但复习时掌握复习方法,理清复习思路显得尤为重要。
第二、加强区域地理与系统地理的联系。
例如,用南亚季风的高中地理知识,解释南亚西南季风进退对南亚农业的影响。在复习东南亚地理位置时,一定要结合板块知识,巩固东南亚多火山、地震、滑坡、海啸多发的原因。用风带、气压带的高中地理知识,解释地中海气候在欧洲南部分布广泛的原因等等。又如东亚季风气候显著,要注意知识的联系与高考要求的连接----⑴季风气候的特点,⑵为什么东亚地区季风气候显著,⑶东亚季风气候南北差异和东西差异。完成这一点,在提前布置的情况下,班内的优秀学生,能完成这一点,并在班内介绍、推广。
第三、每个区域考纲要求重点不一样,操作时应有侧重。
在复习区域地理时,注意每个区域往往有一两个重点。如东亚日本气候及风性及海洋性特点。东南亚位置,特别是板块中的位置,和东南亚地形特点及其成因是重点。又如非洲的气候在赤道南北两侧对称分布及其成因等是重点。欧洲海洋性气候及其成因等都是区域地理重点。完成这一点,应由教师主导操作。另外,在以主要国家为主要学习内容的区域地理中,区域的概述复习为辅,国家地理知识重点。例如东亚概述部分:第一,对东亚每个国家做一两句介绍。蒙古是以畜牧业为主的国家,朝鲜矿产资源和森林资源丰富,……。第二、季风气候显著。但日本是东亚地理复习的重点。
第四、在区域地理总结时,注意区域地理知识的类比和综合。
例如,在区域地理的复习中,有好几个区域都有三地形区,北美自西向东纵列分布着三大地形区,南美和它相似。澳大利亚也有三大地形区,也是自西向东纵列分布着三大地形区,只是山地在东面。其实,俄罗斯也存在着三大地形区,印度存在着三大地形区。又如,东亚的季风和南亚的季风成因也可以进行类比等。通过类比和对比,便于学生巩固掌握。地理知识的综合分析,往往能揭示许多地理现象的本质和规律。例如自然地理要素的总和,人文地理知识和自然地理的综合等等。
日本为大纲规定的八个专节之一,我们用前面介绍的复习思路与方法指导日本地理特征的复习。
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
关键词:高中地理 新方法 新理论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121-01
1 高中地理教学现状分析
尽管在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地理教学理念得以更新,但仍然存在一定的弊端,教学模式仍有需要提升之处。这些问题的存在,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对高中地理教学的发展也造成很大的影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教学方面
很多中学地理教师年龄较大,尽管在新课程理念下有所提升,但已然有一部分学生忽视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地理课堂中没有发言权,不利于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一些教师对新教学理念不够重视,对学生个性化发展具有抑制;另外,教师教学前,教学规划不够完善,不能有效地控制教学容量,课堂学习的时间也不能合理的分配。加上一些教师课堂调控能力较弱,课堂教学氛围不够热烈,甚至会导致地理课堂十分枯燥,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对学生学习、教学发展都造成极大的阻碍。
1.2 学习方面
目前,高中生地理学习目的过于单一,其学习地理主要是满足高考,这很大程度上违背了新课程教学目标。同时,很多高中生地理学习具有被动性、盲从性,在课堂中往往低头看出,从来不参与任何教学活动,缺少自主学习的意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地理学习习惯,导致地理学习效率不高。另外,现阶段高中生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学习上不够刻苦,不能主动地进行课后探索与学习,影响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
2 新时期高中地理教学的新方法
2.1 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所谓的求异思维就是开放性思维,是新课程理念中创造性思维的关键。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与指导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疑问,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发表学生的不同见解与意见,启发学生采用多种分析角度,思考地理问题。在现如今的高中地理教材中,能够用于训练学生求异思维的素材到处都是,从地球公转到气候气象,从水资源到煤资源,到处都可以用作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当然,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并不代表让学生进行浮想联翩,也需要不断的进行总结,找出万千事物中的规律,采用科学的理论去解释各种现象。可以说,假设是必须的,但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也是地理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2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方式,相对于真理来说,与其直接的告诉学生,还不如培养学生获取真理的能力,让学生自己挖掘真理、探索真理、验证真理。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着力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自己学习与掌握更多的地理知识。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不能仅仅让学生学会地理知识,更应该让学生会学地理知识。通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能够切实的挖掘学生地理知识学习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2.3 加强地图学习
新课标高中地理教材正文简短,图、活动、案例增多,很多知识点到为止,内容非常突出时代信息,许多新内容教师没有接触过,这对我们教师来说是变相地加重了负担。设计的探索活动灵活新颖,学生很活跃,但由于活动过程多,一些活动需花费很长时间,一节课很难讲完,往往按设计把试验做了,但后面的内容难以进行完,出现了地理教学任务重,课时不足的现象。并且有些探索活动没有现成的答案。答案开放性过大,这对我们教师的要求非常高。因此,讲哪些、讲多少、讲多深、怎么讲,很难把握。地图是地理学习中十分关键,能够对地图活学活用,才能将地理学好。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对地图的学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让学生学会对地图的整理以及查看地图。通过地图进行联想,对相关的知识加以整理。地图中的图形十分复杂,包括地质图、地形图、地理原理示意图、地理景观图、地理等值线图等。通过这些地图的学习,让其结合地形,促进学生整体学习成绩的提升。
第二,熟悉读图。在地理题目中,有很多关于地图的,学生在看到题目后应该首先对地图主题进行分析,观察地图的比例尺,关注任何关于地图的细节,很多细节中包含着题意。之后,根据实际问题进行读图,地理知识都是实际的,并不是凭空捏造的,还应该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在读图过程中,应该进行图形结合与变化,更便于理解图文的意思。无论是中国地理还是世界地理,都可以采用这一读图方式进行学习,这对于提升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2.4 注重地理知识之间的关联性
一节地理课短短几十分钟,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中能够一路紧跟,对本节内容能够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内容设计上应该苦下功夫,在讲授地理知识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各个地理知识点的关联性,进行多方的联系,建立各个知识点的联系点,起到环环相扣的作用,更加便于学生的理解。另外,知识内容还需要具有启发性,在教学中注意引导。让学生能够保持对地理知识的兴趣,提升课堂及课后学习的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也应该脱离课本,让学生从生活中体会地理知识,有时通过直观观察的方式,理解地理知识,掌握地理知识点,给学生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3 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高中地理教学涉及内容范围较广,学习起来有所困难。但是传统的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过于单一,教学内容也不能迎合学生的地理学习需求。因此,新时期必须引入新的教学理念,从学习地图入手,注重地理知识的关联性,促进高中地理教学质量与效率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洪霞.针对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地理教学的思考[J].中国科技博览,2015,17(8):144-145.
[2] 朱瑞国.新课改对创新高中地理教学方法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4,23(8):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