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电力调控工作建议8篇

时间:2023-03-13 11:08:1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电力调控工作建议,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电力调控工作建议

篇1

关键词:电力系统;调控;运行;优化措施

在我国经济水平的日益提升下,电力系统的数量和规模也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其操作难度越来越高,使得供电的质量和安全问题成为了当前普遍关注的问题。为了有效针对这一问题,运行调控人员必须提高自身技术水平,一旦工作人员操作不当造成电网故障,轻者停止供电,重者引发生命安全也是很有可能的。因此,分析电力调控运行系统有着一定的重要性和必然性。

一、电力调控运行系统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工作人员专业能力有待提高

从我国电力企业当前发展情况得知,电力企业急于组建电力调控运行系统并立刻进行生产使用,由于整个过程比较匆忙,没有做足准备工作,操作人员对电力调控运行系统还缺乏一定的了解,没有排除系统的安全隐患就进行工作,在实际工作中会出现大量失误,无法保证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保障,因此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的作用并没有完全释放出来。所以,为了保证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持续发展,必须采取相关措施提高整个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这就要求操作人员能够熟练掌握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的相关知识,同时需要在实践工作中总结经验与教训,将系统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使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的工作效率有所提升,进而保证了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二)完整的管理体系有待落实

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的运作模式较为新颖,系统的运作能力是十分优秀的,但是由于我国电力系统的更新速度较慢,其中的具体措施还有待完善,尤其缺乏电力系统在实际工作中管理问题和运作情况的有关经验,致使操作人员遇到问题时无章可循,这样的管理系统是不充分、不健全的。此外,管理体系对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的正常运作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不仅无法保证系统的工作效率,其安全性和稳定性也会逐渐降低。因此,有关人员必须尽快落实管理体系,制定完善、健全的管理制度,为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的正常运作扫清障碍。

(三)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管理工作需要重视

从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的管理方面来讲,仅有管理体系还是不够的,工作人员必须要重视实际工作中的管理工作。电力调控运行系统应该是构成应用系统的一部分,与其它功能相比,其用于实际工作中的效果比较明显,所以我们通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情况,工作人员对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的操作水平高、应用能力强,但是过于重视系统的应用导致相应的管理工作缺乏具体实施。另一方面,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缺少专业管理机构,配置的人员往往也是少之又少,这些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通常不高,缺乏一定的培和学习,当电力调控运行系统出现安全故障时,管理人员将责任推给生产商,认为是生产环节埋下的安全隐患,对自己存在的问题闭口不谈,这种现状导致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的问题无法根除,其安全性和稳定性便无从保障。

二、优化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的主要措施

(一)优化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的设计目标

在电力调控运行系统中,系统设计的针对性比较单一,经常将个别问题进行改动,在实际运作时不断的磨炼与深化,进而将问题彻底解决,但是这种措施的效率较低,缺少可以在宏观角度进行完善的系统。从未来的发展来看,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是维持正常工作的重要因素,所以相关的软件也需要有所研发。设计电力调控运行系统时需要注意,需要将系统的监测设备以及主线接线图在工作中的具体情况放大。另外,还可以将电力调控运行系统在运作时的具体信息以数据资料的方式展现出来,把采集到的数据资料汇总后进行保存,将数据替换为图形,通常是作出曲线图形方便查看。

(二)优化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的相关准则

首先,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的开放性是系统优化后的体现之一。众所周知,电力调控运行系统能够长时期运行,长此以往,系统内部会逐渐出现老化甚至报废的现象,而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的开放能力能够避免该问题的发生。电力调控运行系统在实际工作时,能够将资源及时传递至其它电力系统,不仅达到了资源共享的目的,也创造了一个兼容环境,实现了资料共存的可能。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的开放功能加强了各电力系统之间的关系,是电力系统得以安全工作的重要保证。

其次,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的实用能力。优化电力调控运行系统以成本不变和设备不受干扰为主要前提,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的优化程度也要根据电力行业目前发展的情况做出改变。在信息化社会的影响下,网络技术也成为了电力调控运行系统优化的手段之一,许多企业使用计算机进行优化,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资源消费和成本消耗。

(三)优化电力监测运行系统的具体方式

电力监测运行系统可以随时随地对电网进行监测,采集电网的信息资料,所以对电力监测运行系统进行优化是十分必要的,它不仅能够实现供电企业自动化,从人工看守转变为无人看守,还可以保障电网的安全,提高电网的运作效率。目前,电力监测运行系统以PLC、调控仪盘、资料收集设备以及信号设备构成。电力监测运行系统可以加强警报的功能,企业相关部门以信号类别做出相应措施,为电力系统的正常运作提供了安全保障。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电力调控运行系统也更加难以掌握,为了提高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的工作效率,需要重视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的管理体系,采取有效、合理的方案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发挥其调度、监测的功能。管理人员还需要强化自身的管理意识和管理水平,提高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为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胡长生.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的安全运行问题分析[J].科技传播,2015,7(21).

篇2

虽然有这些成就和进步,但中国电力行业的现状并不令人十分满意:相对于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电力行业的效率较低已经成为一个突出问题;电力行业发展、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之间矛盾日益突出;供电设施装备水平较低,可靠性水平相对较低,服务质量不高;政策和行政体制滞后于改革,电力供应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够协调。所有这些问题都会对电力工业结构的理性调整,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及社会进步产生影响。

基于我们的研究,要使中国电力行业的绩效明显提高,必须尽快在市场化、企业改革和建立现代监管三个方面同时取得实质性成效。本报告所要解决的,是建立现代监管的核心问题,即如何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提高中国电力监管机构的能力,同时深入研究中国竞争性电力市场的建立和监管问题。

电力监管的目的、地位和作用

本报告的重点是经济监管,也就是对价格、其他商业条件、投资和服务质量的监管。本章通过讨论经济监管的主要原理,以及对国际上相关监管经验的广泛评论,为研究和运用电力行业经济监管做好准备。如果中国从一个价格完全由政府控制的体制转变成市场经济体制的话,那么首先碰到的问题是:为什么从根本上说实行经济监管是必需的?该章通过阐述电力行业经济监管的主要目的和作用来说明这个基本问题。为实现这些目的,就需要平衡用户利益、公用事业投资者利益和政府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

保障用户利益的最好方式就是使其以最低的价格获得可靠的电力供应。但用户利益的满足并非单纯依靠低廉的价格,因为这可能损害到未来电力的稳定供应。公用事业投资者会追求投资收益的最大化,但同时也会关注市场的稳定性和确定性。政府可能对电力行业有着政策层面的考虑,比如农村电气化、供电安全和减少污染排放。因而,监管者有责任在实施政府政策的同时,确保其他利益相关方不受损害。

竞争性的市场可以带来高效的生产水平、最小化的成本和高品质的充足的产品供应与服务。相反,垄断会导致价格上升、产出下降或者质量、服务得不到保障。所以,我们通常要尽可能避免垄断,在垄断不能避免的情况下,要加以监管以制约垄断,将垄断的负面效应减少到最低。

经济监管的必要性主要源于以下三个理由:

(1)控制自然垄断行为,限制企业随意提高价格和降低服务质量。

(2)促进公平有效竞争。

(3)实现公共利益目标。

从根本上讲,强有力的监管制度与放松管制并不矛盾,前者主要强调监管的效率,后者强调减少微观干预的范围和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实际上,现代管制经济学通过很多实证研究,从正反两个方面证明了,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作为强政府的一个组成部分,强监管(管制)是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概括地讲,监管是一种解决市场失灵、弥补市场缺陷的制度安排。电力监管机构的角色就是在由垄断企业提供服务的地方监管价格、投资和服务,在发电竞争环节负责审查批准市场设计和价格形成机制,并监控市场的有效运行。

电力行业是一个重要的网络性行业,存在垄断经营的基础,而且也是一个普遍存在需要监管的领域。此外,电力的其他一些特点也决定了对该行业进行专业化监管的必要性。

监管行为通常以监管价格、质量和投资为基础。对那些自然垄断的企业,比如输配电网,监管者主要控制价格;对那些竞争性环节,比如发电和零售电,监管者将试图建立竞争以通过供求关系的相互作用来确定价格。本报告对上述各领域分别做了详细的阐述。质量监管同样非常重要,这是因为当市场发出减少成本的信号时,垄断行业可能会通过降低质量而非提高效率来作出响应。

不能将电价监管同经济宏观调控混为一谈。在对象、目标、手段上,电价监管同经济宏观调控均有本质的区别。

中国电力监管职能的合理配置

本章主要研究了中国电力行业监管职能的分配。在中国,这些职能由不同的机构行使,但各个监管实体的监管权力缺乏清晰界定,这就是目前存在的一个明显困难。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发改委)负责投资和价格监管。财政部在制定财务规则和成本标准方面拥有决策权。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具有监督国有企业的职能,尤其是委派和监督高级管理人员。

目前中国电力行业监管职能配置很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策制定和监管职能不分。

(2)规划审批与投资监管职责混淆。

(3)电价监管职责配置不当。

就这些问题,我们研究了全球各地不同的经验并提出了改进建议。我们建议出台一部新的电力法,在其中对各项职能进行清晰、合理的界定。对职能重新界定应包括以下几点:

(1)尽快建立一个电力行业政策制定部门——能源部。可在改革国家发改委能源局、价格司等机构职能配置的基础上,统筹设计建立,保证政策制定和监管职能可以清晰分离;

(2)清晰界定电监会的角色和权力,应赋予电监会完整的监管职能;

(3)逐步调整价格制定职能,使该职能的实施主体逐步从国家发改委过渡到电监会;

(4)将重要的反垄断(竞争政策)职能也分配给电监会,如果必要的话,成立专门的反垄断机构与电监会联合办公;

(5)电监会应具有制定技术和质量方面规章的主要职能;

(6)电监会应建立高效精干的区域、省级和市县办事机构,以便在地方层面履行其必要的监管职能。

我们同时建议,财政部负责制定各行业均适用的财务成本政策、通则和标准等,电监会根据这些政策、通则和标准制定电力行业具体的成本准则、规则等,并具体负责监督电力企业实施。

必须强调的是,电力企业尤其是电网企业价格监管与成本监管不可分割,目前中国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分头实施具体监管的状况必须尽快改变。我们建议电力行业具体的价格与成本监管职责由电监会统一承担。

我们还建议,随着天然气消费的增长以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的逐步加大,中国应该借鉴国际经验(特别是英国和美国的经验),考虑将电力工业和天然气行业的监管机制整合,并逐步建立一个更为全面的能源监管机构。

电力行业监管的基本方法

监管垄断业务和监管市场应该是并行的,所以我们认为电监会应在电力行业同时履行这两个方面的职能。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实现行业运行的透明和可预测,实现高效、有效监管。

电力行业中的输电和配电领域存在很强的自然垄断,电监会应负责许可和监管,包括为这些垄断企业制定价格,实行质量和投资监管等。本章详细论述了电监会所能够采用的对自然垄断行业的监管机制,并讨论了不同的措施。比如,计算成本和制定价格等一系列不同的方式,报告对此进行了说明和讨论。但我们应强调的是无论采用哪种方法,关键的规则都应该是统一、透明和可预见的。此外,规则还应为电力行业高效运作和投资决策以及为垄断经营者合理预期成本回收提供激励。

在价格监管上,我们强调存在两项重要的不同性质的职能:制定价格政策、设定价格制定方法的职能与计算、执行价格的职能。从长远来看,制定价格政策、设定价格制定方法的职能应由国家宏观部门承担,计算、执行价格的职能应由电监会承担;电监会初期应主要负责价格执行监管,关键的价格制定方法和过渡时期的电价应由国家发改委和电监会(以及其他参与改革进程的相关部门或机构)共同参与制定。

除监管价格外,监管者还在监管垄断服务的质量(技术服务和客户服务)、投资、规划以及许可等其他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在上述各个方面,报告强调在执行监管中,电监会应该担任主要角色。报告还讨论了电监会在履行电力行业监管职能时应该采用的各种机制和方法。

竞争性电力市场的建立和监管

本章针对竞争性环节的监管问题进行研究。报告强调监管的职能与行业的结构特点相适应。在电力行业的竞争性领域,监管者依然扮演极其重要角色。我们在报告中建议在所有可能引入竞争的环节,电监会应该在设计、促进、发展和实现竞争中发挥主要作用。应保证有效的市场设计、保证新机组自由进入市场,保证输电网和配电网无歧视开放,对竞争者行为不满所提出的投诉要进行调查。

本章介绍了电力体制的四种主要模式,即垂直一体化垄断模式、单一购买者模式、趸售竞争模式和零售竞争模式。我们还重点介绍了不同市场模式的监管问题。四种模式之间的区别在于保留垄断的程度不同。

监管者的角色取决于所选择的竞争模式。竞争模式可以从仅在发电领域竞争、电力依然为单一买方所收购这一有限竞争模式变化到发电和零售都是竞争性的、只有输电和配电依然保持垄断这一完全竞争模式。另外,监管者的角色也会随着改革进程的加速发生转移和变化。本章我们分析了中国不同市场模型的特性和它们的监管内涵。我们的总体建议是:中国应该尽快从一个区域电力市场单一买方的模式转变到批发市场竞争模式,建立拥有多买方多卖方的真正的区域电力市场。同时为推动在电力市场中创建公平有效的批发市场竞争,还应加快对产权制度改革和电力市场运作者恰当定位的研究。

一旦选定市场模型,监管者将会在交易安排或者市场规则的设计上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基于国际经验,我们期望交易规则能由电网公司具体设计后交由电监会审核修改后批准。中国存在许多不同的电力市场,并不是所有区域都需要同时遵循同样的竞争模式(单一买方或者批发市场竞争等),尽管如此,我们建议使用相同模式的区域应适用相同的规则。美国及欧洲因不同州或县适用不同规则已经阻碍了电力市场的进一步发展。FERC(美国能源监管机构)最后采用的是一种基于PJM市场的标准设计规则,而欧洲则在符合电力调度指令的条件下允许存在有很大差异的不同规则。

中国电力监管机构近期能力建设

中国电力监管机构长期能力建设及与之相关的问题的解决要有一个过程,实现目标模式可能需要较长时间。除此之外,电监会应进一步改善和加强近期能力建设,这一点与长期能力建设同样重要,它关系到有关方面对电监会现实价值的理解。我们认为,近期能力建设的内容,包括外部条件和内部基础建设两个方面,应按轻重缓急和自身力所能及的程度进行选择和实施。

(1)加快电力体制改革

切实推进以市场化为基本取向的电力体制改革,是提高中国电力监管机构能力最基本的前提条件。电力体制改革迟滞,则现代电力监管制度很难建立,甚至很多已确立的监管职能也无法有效履行。

我们建议,电力体制改革工作小组应该有明确的工作目标及时间表。

我们也建议,电力体制改革工作小组应利用中国电力供需矛盾缓解的有利时机,加强领导,加强协调,加快决策,加大改革力度;电力体制改革工作小组办公室应加强工作力量,明确责任目标,加快实施改革决策。

需要指出的是,在任何一个市场经济国家或地区,电力体制改革都被执政党和政府视为重大的政治决断,因而都由其最高领导层或其授权的高层决策人物亲自领导和强力推动。中国电力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复杂性起码不亚于其他先期改革的国家和地区。因此,尽管目前中国已经进入电力体制改革的有利时期,但根据国际经验和中国的实际情况,要保证电力改革的进度、力度并取得预期的成功,电力体制改革工作小组必须及时获得最高领导层或其授权的高层决策者强有力的领导、决策和推动。

我们同时建议,电力体制改革近期应加快实施主辅分离,以避免交叉补贴和关联交易,搭建电力市场基本平台,培育合格的市场主体;尽快核定输配电电价,尽快逐级、批量开放大用户向发电厂直接购电,尽快研究实施输配分开,以尽快实现区域电力市场从单一购买者模式到趸售竞争模式的转变,建立起多卖方和多买方模式的真正意义上的区域电力市场。

(2)大力推进区域电力市场建设

电监会要大力推进区域电力市场建设,逐步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促进形成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的电力调控和监管制度,新的制度将宏观调控、市场调节和有效监管结合起来,提高国家管理电力工业的有效性和科学性。这样,电力监管能力将随着电力市场的发展而逐步得到提高。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一项根本性的工作。

(3)将“规范市场秩序”和“保护消费者”作为重点工作领域

在现行电力体制和职能配置状况下,电监会的工作要想取得较为明显的成效,获得社会各界的认同和支持,可考虑将“规范市场秩序”和“保护消费者”作为近期重点开拓的工作领域。近期一定要突出行业秩序和社会公共利益及用户利益维护者的职责,寻找机会,在“规范市场秩序”和“保护消费者”方面办好若干有影响力的“大事”。为震慑潜在的违规者,鼓励消费者树立依靠电监会维权的意识,对违规者,在予以经济处罚的同时,还可予以“通报”或登报处罚。

(4)进一步构建电力监管法规体系

首先是要推动加快《电力法》的修改工作,在新《电力法》中确认电力监管机构的法定职责和权力,再依据新《电力法》,修改《电力监管条例》等行政法规。

(5)与政府有关部门加强协作,共同开展有关监管工作

电监会可以从区域电力市场建设、规范电力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利益等工作需要出发,与政府有关部门(主要是国家发改委)加强合作甚至配合国家发改委,开展相关监管工作。在合作中出成效,在协作中显作用,在实践和发展中逐步改革传统审批方法并完善职能配置。政府有关部门履行电力监管职责的人手较少,力量远远不够,在这种情况下,电监会与之加强协作,对双方都是需要的。

当然,即使今后电监会具备了电价监管、投资监管等重要职能,政府宏观部门与电监会实现了“政监分离”,由于工作需要,电监会也应加强与政府部门的工作沟通,而在目前情况下,这种协作更显必要和重要,这是一项务实的措施。

(6)完善并落实电力监管费的征收措施

电力监管机构经费来源于对电力企业的监管收费,符合“责任者负担”的原则,这是市场经济国家的通行做法,公平且有效率。电监会(也包括其他政府有关部门)应充分认清电力监管费的意义,落实得越早,对监管工作越有利,对政府形象的损害就越少。

(7)尽快研究建立电力监管基层组织

当前阻碍中国电力监管能力提高的主要障碍之一是很多监管事项(比如服务质量、消费者保护)没有相应的一线监管机构去执行和落实,这使得行业监管的整体效果大打折扣。近期监管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使分支机构的合理框架得以确定,并尽快实施。

电监会各级分支机构组建,初期的重点是“布局”,即先把基层组织建立起来,以使政令得以统一并有效执行。

此外,电监会要有效行使监管职能,目前的人手也明显不够。关于这方面的国际经验,我们在附录A中有详细描述,其中的一些数据可供参考。

总体上讲,电力监管人员必须大幅增加。但各级机构用人均应坚持“宁缺勿滥”的原则。特别需要强调的是,电力监管机构人员的增加,并不一定相应增加政府员工总量。随着一些职责从政府其他部门转移到电监会,电监会增加的员工可以来自政府这些部门。

(8)申请授权采用特殊方法对国有电力企业实施有效监管

中国电力监管机构监管国有电力企业的情况大量存在,但是由于我们在报告第4章中讨论的原因,只有采取特殊的方法,才能有效监管这些企业。因此,我们建议电监会可以向国务院申请授权采用第4章所推荐的特殊方法对国有电力企业实施有效监管。

(9)及时准确掌握电力企业相关信息,建立与外界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的机制。

电监会必须有更加健全的与外界进行沟通、交流的机制。

(10)加强员工培训,制定工作人员行为规范。

篇3

关键词:生活用电;阶梯电价;电力企业;营销管理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8-00-02

一、引言

我国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期内,对居民电价制定时,采取低价的方案,主要通过工业对居民生活用电实施补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能源供应日益紧张,节能减排和环保方面的需求也更加凸显,煤炭等能源产品价格迅速攀升,也致使电力价格随之提高,然而我国居民电价的调整力度有限,生活用电价格尚处在一个较低的价格水平。造成了用电量大的用户,将享受更多的补贴优惠;而对于用电量有限的用户,享受的补贴十分有限,一方面没有体现出公平负担电力成本的原则;另一方面,也不能体现出电力资源的实际价值,阻碍了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实施。为了构建起资源节约、环境良好型的现代化建设,逐步建立健全公平的电力成本负担机制,促进居民更为合理用电,避免电力能源的浪费。居民日常生活用电按照阶梯电价政策来执行,一方面,能够让居民生活电价更加合理的反映出电力企业的供电成本,推动我国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工作;另一方面,还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收入水平人群的经济需求,维持居民用电价格整体上的稳定。然而在施行阶梯电价制度时,也会对居民的日常生活带来影响。通过价格杠杆来调控居民的用电量,也为电力企业的营销管理工作带来了更高的要求。所以研究和讨论生活用电阶梯电价措施对于电力企业营销管理的影响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就显得尤为必要。

二、居民现行电价措施与阶梯电价的差异

(1)覆盖面的差异。目前我国施行的单一制的居民生活用电费用标准覆盖了所有的城乡居民用户。然而在制定居民阶梯电价时,其电量分档标准,应该按照区域的不同,按照其居民用电户的比率进行制定。具体的来说,即第一档电量应该覆盖该区域范围中80%居民月均生活用电量;第二档电量覆盖该区域范围中95%的居民月均生活用电量;第三档电量,设置为超出前两档的电量。

(2)承担供电成本的差异。目前我国的居民电价维持在低于供电成本的范围内。按照我国现行的单一电价制度,不同的居民要承担相同的供电成本,没有从电价的角度充分的反映出用电量差异带来的不同。居民阶梯电价制度能够更好的反映出用电成本,并降低低收入居民的经济压力;在维持大部分居民电价整体稳定的前提下,促使用电量大的居民负担更多的电费,构建起更加公平的供电成本负担机制。

(3)调控作用的差异。实施居民生活用电阶梯电价政策,一方面能够在不加重整体电价负担的前提下,更有效地发挥居民用电补贴的作用,还能够更好地发挥出价格杠杆的调控作用,引导和调控用户的用电行为,促进节能减排,从而迈出坚实的步伐向资源节约型、环境良好型社会前进。然而我国现行的居民用电单一电价政策将无法发挥这种作用,缺乏有效的调控。

三、阶梯电价措施为电力企业营销和管理的影响

实施居民用电阶梯电价制度,不仅能够体现社会负担机制的公平,还有利于推动我国的节能降耗政策,此外,阶梯式电价还能够有效地缓解电网企业亏损的压力。然而在其实施过程中,是通过经济手段调控居民的用电量,也或多或少地会给电力企业的营销管理工作带来一些明显的影响。我们通过对阶梯电价方案的实际执行情况进行调研发现,对电力企业营销管理工作主要带来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1)对居民用户电表数据统计的影响。按照我国现行的电价制度,供电企业统计电表数据,通常可以按预定的日程进行电表数据统计,即按月在固定日期但非固定时间进行统计。尽管国家电网在各地区都在大力推广用电数据采集系统和智能控制电表,然而由于推广时间有限,目前绝大多数的居民用户依然需要人工进行现场的电表数据统计。一旦电表数据统计时段遇到节假日或者自然环境等其他因素的限制,均可能会引起电表数据统计日期的改变,按目前的单一居民电价制度计费,将不会产生任何影响;然而对于居民阶梯电价体系而言,对电表数据统计的日期和时段将产生更加严格的要求,电表数据统计日期和时段的改变将对居民电费带来一定的影响。

(2)对计量设备的影响。我国电力企业最长采用的电表为普通机械电表、预付费电表、智能电表几种,其中预付费电表使用较少。采用预付费电表的用户在预购电量时,因为其用电行为还未进行,故而无法按用电量设定阶梯电价。对于预付费用户,每月再通过实际电量数据进行计费,无形中又增加供电企业的工作量。

(3)对于营销体系产生的影响。据相关统计和研究表明,使用阶梯电价方式对居民用电采用的阶梯状逐级递增计价方式同单一居民电价计费方式比起来,对于计费计算形式的影响不大,然而居民电价阶梯计费,使得电费发票和电费统计清单格式有所不同,此外,对于电力企业的营销报表统计也将有所改变,将为现有的营销管理业务系统带来许多的技术难题。

(4)对于电力企业经营指标带来的影响。推行居民阶梯电价,将发挥价格杠杆的调节作用,对于超出第二档的电量的用户,电价提价通常超过每千瓦时电0.20元,该计价方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抑制居民部分电能浪费,从而改善居民用电习惯,更能够有效地推动供电企业更好地开展经营管理,增加企业效益。

四、电力企业营销管理工作的改进建议

(1)注重经营管理数据的分析和预测。加强对居民生活阶梯电价管理数据的分析,对居民用电量分类分区的开展统计分析工作,并利用相关统计的数据,进行横向、纵向对比,掌握不同季节、地域居民的特点和需求,时刻了解市场动向,以便更好地完成电力企业的营销管理工作。

(2)加大宣传力度。居民生活阶梯电价制度的实施会引起部分用户电费的增加,也可能造成其对供电企业的不满。如不能有效的开展宣传和舆论引导,就有可能阻碍供电企业的运营管理。故而电力企业营销管理时,应该充分利用媒体、营业厅、客服热线等渠道解答用户的疑惑,通过群众的监督和反馈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避免引导社会舆论。

(3)保障电表数据统计的准确性。加强营销管理工作的基础是保障电表数据统计的规范准确。在居民生活阶梯电价制定推行后,一旦发生未按时统计电表数据,或者统计错误时,很容易发生电费纠纷。故而要严格加强电表数据统计工作的质量管理,充分地告知居民统计时间和电表数据。此外,电力企业还应该强化内部监督,认真处理每一起纠纷,避免出现工作疏忽和错误,维护电力企业的公众形象。

(4)扩大电力企业在技术和管理方面的投入。加强智能电能表以及用电信息自动化采集系统的推广力度。加快远程抄表技术的应用,充分发挥智能电能表在电表数据采集和冻结方面的功能,尽量避免人为因素引发的纠纷。此外,还应该加强管理,尽快完成老城区居民电表和电路改造,改善供电质量,进而推行电力企业的营销管理工作。

五、结论

供电行业作为一项关系到国民生活质量的基础产业,在企业多年的发展中,凭借自身的行业特点及我国供电行业的政策等因素,电力企业始终处在一个垄断的发展环境下。然而随着近年来,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体制改革也逐步得到了深化,电力行业的垄断地位逐渐被打破,也就面临着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对于电力企业的关注程度也加大了电力企业运营的难度,盈利空间逐步被压缩,只有有效地改善电力企业的经营管理现状,才能更好的适应新的经济环境,确保电力企业持续健康、可持续的发展。综上所述,生活用电阶梯电价措施对于电力企业营销管理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何正确的面对这些影响,有针对性地开展营销管理工作,对于电力企业来说至关重要。本文结合笔者自身的工作经验作了简单的分析和介绍,然而我国电力企业的发展和营销管理水平的提高还有赖我国电力行业全体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许贵东,杜宾.浅谈实施居民阶梯电价对供电企业经营影响[J].供电企业管理,2010(06).

[2]刘卫.居民生活阶梯电价对供电企业营销管理的影响[J].农村电工,2011(03).

[3]闫旭,闫辉,朱士珍.居民生活阶梯电价推行中的难点与建议[J].农村电工, 2011(05).

[4]施建锁.关于居民用电执行阶梯电价透视与攻略[J].供电企业管理,2010(02).

[5]国家发改委就居民用电实行阶梯电价答记者问[J].农村电工, 2010(12).

[6]宋佳楠.节能家电如何为阶梯电价保驾护航[J].家电科技,2010(12).

[7]杨娟.市场经济国家关于阶梯电价的讨论[J].中国物价,2011(01).

篇4

关键词: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4.155

0 引言

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的实施是满足当代电网智能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推动我国电网的智能运行、提高工作业务效率、促进电网企业的发展等有着重要的意义[1]。但是在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的实施过程中,电网企业也必须要注意到几方面问题,以确保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能够发挥其作用和优势。以下本文就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相关内容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1 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的作用

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的应用对于推动电网运行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首先,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工作效率。所谓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指的是由调度部门直接对电网进行监控和管理的运行管理模式,其能够将电网监控和设备的调度结合在一起,既能够优化业务流程,又能够方便调度部门及时掌握电气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有助于提高调度部门在设备调度和电网监控工作方面的效率;其次,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能够帮助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的应用要求调度人员不仅能够掌握专业的设备调度知识和技能,还要具备较强的电网监控能力以及对电力运行过程中各种问题的发现和解决的能力[2]。因此,采用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可以有效提高调度人员的专业素质,促进工作人员的自我发展;最后,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的应用有助于提高电网运行装备的保障水平。从电网运行设备的保障方面来看,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不仅能够加强电网的监控能力,也有助于提升电网运行技术和电网设备保障水平。

2 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的实施要求

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的实际应用要求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要求能够加强对人力资源的重视,实现人力资源的高效利用,实现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力资源逐渐成为了企业发展中的重要资源,要求各企业能够加强对人力资源的重视。对于电力企业而言,人力资源显得尤其重要,但是目前我国电力企业在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的应用过程中却忽略了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因此容易限制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因此,要求电力企业能够重视人力资源的重要作用,切实提高管理的质量和效率[3];第二,要求能够加强信息建设,满足技术平台的应用需求;第三,要求能够满足电网负荷的变化和数据计算适应能源的接入。对于不同的地区而言,电网设置可能需要不同的能源,如风能、水能等,但是如果能源不够稳定,那么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要实现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必须要求能够满足电网设置相关数据的计算功能需求。

3 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的具体实施

3.1 技术实施

从技术角度上来看,要实现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的具体实施和应用要求能够做到以下几个要点:第一,要保持一定的开放性。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的应用要求企业能够选择国家规定的、符合标准的电网调控一体化相关设备和产品。其中,技术支持系统必须要求能够满足电网系统升级的需求,因此必须要具备较强的可扩展性。此外,电网运行环境和体系结构也必须是开放性的,必须满足不同功能设备相互之间的联系和集成[4];第二,要保证电网调控一体化技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电网调控一体化技术在电网运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实现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高,但是这些均必须要以保证电网调控一体化技术的安全性为基本前提,这样才有助于切实保障系统中的重要数据和信息,做好信息安全工作。因此要求工作人员在进行信息平台建设和调度系统调整时能够做好信息安全保护工作,并设置安全防火墙,防止信息系统被非法入侵;第三,保障设备的可维护性。电网调控一体化技术及其运行管理模式的实施要求保证系统的软件系统、硬件系统能够实现后期升级和维护;第四,运行多态化。保障系统运行的多种状态,如规划态、调试态、历史态以及实时态等。

3.2 方案实施

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的应用要求能够制定完善的实施方案,然后进行方案实施。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方案的设计较为复杂,因其设计的单位部门以及工作活动较多,具体实施中也有可能出现多种运行风险,因此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方案的实施要求能顾做好方案实施工作则要求工作人员能够从整体和局部细节角度出发,切实做好各方面协调和配合工作[5]。具体来说,电网调控一体化管理方案实施需要分为三个阶段:首先,过渡阶段。过渡阶段企业必须构建完善的技术支持体系,以支持电网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的运行;其次,实施初期。实施初期要求能够对运行管理组织机构进行调整,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工作责任和范围;第三,成熟阶段,即完全实施电网调控一体化\行管理模式阶段。

4 结语

综上所述,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的应用和实施对于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发展以及保障电网运行装备有着重要的作用,要求电力企业能够加强对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的重视,并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采用适当的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进行管理,促进本企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罗涛,何海英,吕洪波,冯跃龙,詹国红.基于全寿命周期理论的电网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评价[J].华东电力,2011(02):172-175.

[2]刘航航,李文亮,赵国昌,常希田,张霖.“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在地级电网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13(12):221+229.

[3]张省三.基于调控一体化的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模式研究[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30):138-139.

[4]吴明珠.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的概念与应用分析[J]. 企业技术开发,2013(21):112-113.

篇5

(一)运行监测。加强对经济运行的监测预测,实施好十大行业三十家重点企业监测制度,准确把握经济运行发展态势,及早发现苗头性、趋势性问题,提出针对性建议和措施,提高对经济运行调节的动态趋势掌控和参谋服务水平。

(二)要素保障。协调保障重要要素物资储备合理库存和生产要素生产运行正常良好。其中:电煤可耗7天以上,成品油10天以上,天然气40万立方米/日以上可供量,电力安全稳定有序供应、重点企业重要物资铁路运输有效衔接,最大限度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合理需求。

(三)促进增长。探索促进产业类投资项目竣工运行质效的管理模式,实行从项目开工建设、竣工投产、达产达效、入统反映一条龙管理方式,定期反映项目投达产进度,督导和促进项目如期竣工投产、达产达效。

(四)应急协调。完善落实好经济运行相关应急工作的组织、协调、处置机制,确保重点环节、重要时段、重点区域应急协调及时有效,努力把突发事件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重点工作及措施

(一)加强重点行业企业经济运行监测。在进一步完善煤电油气运网上直报监测的同时,着重研究制定重点行业、骨干大企业、行业龙头企业运行监测制度,拟建立全市“十大行业三十家重点企业监测预测制度”,加强对行业及重点企业经济运行情况的监测预判,力求在超前预测预警上求突破。

(二)搭建用好经济运行监测信息平台。坚持每月编发《全市煤电油气运供需监测月报》,定期报送《十大行业百强企业趋势监测》,形成生产要素、经济运行两个监测报表+专报的运行监测分析工作框架,及时调研分析经济运行问题和态势,提出针对性调节措施和建议。

(三)强化生产要素分类协调保障机制。建立煤电油运气要素分类协调调度工作机制,形成由发改,财政、交通、商务、公安、铁路部门及煤炭、电力、石油、天然气等有关企业组成的生产要素协调联席会制度,采取“煤电油气运协调专函或督办函”等形式,增强协调解决问题的工作力度和效力。

(四)抓好短缺要素的协调保障能力。针对我市煤、电、运需求偏紧的状况,突出保重点区域、重要时段和重点企业,最大限度致力保障供应,重点要抓好电力保障工作。煤炭:重点抓好拓宽资源渠道和煤电企业合作两个环节,稳固山西煤炭资源,开拓内蒙、青海等地省份煤炭资源;推动电力企业与煤炭企业建立电煤供需战略合作,优先保障我市电煤供应,积极探索建立市级煤炭应急储备。电力:一是认真做好全市电力运行监测工作。密切关注电力生产供应运行态势,定期决策参考信息。二是积极推进供电服务工作前移。建立重点项目计划电力供应储备库,及时保障开工、投产项目电力供应,同时,积极协调电网建设受阻,切实保证电网顺利施工和尽快投运。三是严密组织冬夏季用电高峰期电力供应。重点抓好有序用电方案的完善和实施,加强重点用电大户的监测调控,增强有序用电应急调控能力;继续强化电力需求侧管理,积极争取省电力需求侧管理项目补贴资金,鼓励推广使用节电设备和技术。四是持续开展电力设施保护专项活动。健全并发挥好市、县两级电力监管机构作用,切实强化电力监管组织工作。五是试行重要用户自备电源管理办法。对《市高危及重要电力用户自备应急电源管理办法》广泛争取意见,争取明年内正式出台、下发执行。运力:坚持和完善市发改委、铁路部门、重点企业三方铁路运输协调保障工作机制,坚持每季度一次协调例会,每月一次运力衔接,突出问题及时协调,发挥协调机制作用,强化组织落实,保障重点企业、重要物资铁路运输。

(五)全面调查摸清竣工投产项目情况。对全市2012年投资3000万元以上竣工投产项目及2013年拟竣工投产项目进行全面调查,包括及项目投资、行业、能力、效益、就业、税收等内容,并据此建立我市拟竣工投产项目库。

(六)建立项目投达产定期跟踪反馈制度。实行亿元以上重大项目竣工达产达效监测月报制度,及时反馈当年拟竣工项目竣工投产进度,动态跟踪新项目达产达效情况,定量分析评价所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对经济增长贡献拉动作用,定期通报各县市区项目投竣工情况,促进项目尽快竣工投产、达产达效,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力支撑经济发展后劲。

篇6

关键词:电网调控;一体化模式;地区电网;安全运行;电力系统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M732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35-0179-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35.087

随着智能电网建设在我国的逐步推进,我国的电网自动化水平越来越高,电网规模不断扩大,传统的电网生产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地区电网的现代化发展,为此国家提出了地区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营模式。这种模式主要采用的是“电网调度中心+运维操作队”的管理模式,运用这种模式后会使工作人员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可更好地保障电网安全经济运行。

1 实施地区电网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必要性

“调度中心+集控站+操作队”的电网管理模式,是我国很多供电公司主要采用的传统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会给当值工作人员带来很大压力,因为电网监控、运行以及维护等多项职责都要由他们来兼顾,繁多的工作内容,时常会使工作人员手忙脚乱、顾此失彼。集控站也经常会出现有些人员特别忙,而有些人员却无事可做的现象。这样会耗费大量劳动力,而工作完成情况并不理想,人力资源使用率偏低,引入调控一体化模式后,可优化资源配置,有效解决此类问题。

2 调控一体化模式实施情况及电网运行存在的问题

2.1 调控一体化模式实施的目的与人员具体分工

电力企业之所以在地区电网中实施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主要是为了:(1)对资源配置进行优化;(2)对各业务流程进行优化;(3)把实际管理链条缩短;(4)最大限度地发挥专业优势;(5)促进电网的安全经济运行。

调控中心的主要职责是调度电网,对变电站进行监控以及紧急遥控特殊情况等,在各个网点分布的设备维护人员,主要负责倒闸、进行指令分解与日常巡视维护等,采用地区电网调控一体化模式后,可一体化设置调控中心与变电监控,有助于科学、合理地在各个网点安置设备维护人员。

2.2 电网安全运行存在的问题

(1)变电站工作人员安全意识淡薄,不能严格按照相关安全措施作业,如不遵守电业安全操作规程、不按工作票作业、未按交接班制度交接班等,存在严重的习惯性违章;(2)变电工区安全管理不到位,部分设备存在超期服役现象,并日常缺乏有效的巡视、试验、维护等;(3)不重视电力二次设备的安全管理,二次设备陈旧,没有及时地进行技术改造与消缺;(4)电网网架结构不科学、不合理,断面处较多,不稳定,输电瓶颈现象严重;(5)电网内各厂、站装设的故障录波器没有统一的时钟,如电厂安装的故障录波器时钟没有一致于DCS系统时钟,影响实际追溯事件与分析故障。

3 措施及建议

当前,在电网建设飞速发展的影响下,衡水地区电网结构越来越完善,引入了微机保护与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后,大幅度提高了电网的安全性与运行稳定性。但纵观近年来的各类电网安全事故,特别是变电站安全事故,依然有很多问题影响着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如管理方面、人为因素等。对此笔者总结了下列三点措施与建议:

3.1 强化调控中心管理

3.1.1 优化配置调控人员。应科学、合理地配置调控中心人员,具体配置时应以电网实际运行情况为基础,统筹全局,应让调控人员逐步实现年轻化,并且调控中心的人员应充足,以防在遇到较多操作时,由于人员不足,不能实现有效监护,导致误操作、误调度,引发人为安全事故。

3.1.2 编制新规程。调度规程是用来规范调度人员日常作业的重要制度,调度人员严格遵守调度规程可有效保障电网安全生产。当前,很多供电企业调控中心使用的规程还是之前的旧规程,该规程中很多内容已不能满足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为更好地保障现行电网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安全运行,国网公司应尽快组织人员,编制新规程。

3.1.3 规范操作术语。我们把调度员与现场运行人员进行操作联系时,经常使用的语汇称为调度操作术语。由于电话是调度员给现场运行人员下达指令主要使用的工具,因此他们使用的调度操作术语应尽量完整、规范,这样才能准确传达调度指令,以便运行人员及时、准确地处理各种故障。

3.1.4 做好交接班工作。电网调度工作要想连续,离不开人员的交接班。在交接班时,交班调度员应把当班情况与遗留问题清楚地交待给接班调度员,并应耐心、细致回答接班调度员的疑问,接班调度员应把交班调度员的交待牢记于心,不懂的地方应及时请教交班调度员,搞清楚现场情况后再进行调度操作。

3.1.5 加强设备缺陷管理。可借助缺陷管理来强化设备管理,当电网运行方式发生变化后,可能会有薄弱环节出现,威胁电网安全运行,应及时、有效地处理这些薄弱环节,这样可更好地保障电网安全运行。

3.1.6 提高电网运行管理水平。随着电网运行时期的不同,采用的风险防范措施也应不同,应科学细致地分析电网风险,把电网运行的具体“危险点”找出来,采用相应措施进行防范,以有效规避电网运行风险,更好地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3.1.7 监控调度员要杜绝监控不到位、误操作。在电网中引入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后,电网监控调度人员主要职责为监控电网运行与进行远方指挥操作,监控调度员在值班时,应对电网运行中出现的信号进行重点监视,仔细判断信号正确与否,若发现错误应在第一时间向自动化人员汇报,通知运维站人员到现场检查,并且应及时汇报给带班调控长,严禁发生信号疏漏现象。

监控调度员进行断路器遥控操作前,(1)应弄清操作目的与操作安全注意事项;(2)应把监护复诵制度始终贯穿于操作中,发现错误后,应及时纠正,确保准确无误后再下达操作指令,并且应及时制止现场操作人员的违规操作,以防出现误操作事故;(3)应详细检查所操作断路器的具置。

3.1.8 主、配网调度人员要防止误调度、误操作。(1)应以“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思想为指导;(2)应对运行方式经常进行检查与分析,一旦发现存在问题,应在第一时间进行解决,确保电网安全、可靠运行;(3)应对已变更资料进行及时补充修改,以确保其与实际情况相符;(4)应明确自己所下命令的步骤以及系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与处理措施;(5)应科学、合理地安排工作时间,应做到“抓大不放小”。电力调度责任重大,应认真做好每一次操作;(6)应努力学习,不断提升业务技能。

3.2 加强异常方式的管理

电网运行存在一定安全风险,需周期性检修、改造电网或实施电网建设任务,这样电网运行有时需处于异常方式。加之时常会有外力破坏电网,这样极易引发电网事故,甚至连锁事故。为此,在安排电网运行方式时,应充分考虑电网的检修、改造与基建工作,对异常方式下存在的运行风险进行全面分析,应依据分析结果,事先提出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预备措施。同时还应积极预测电网负荷,详细计算分析电网运行状态,把可能出现过载的设备找出来,并及时制定相应防范措施。

3.3 强化管理继电保护

电网的安全运行离不开继电保护,应重视管理继电保护设备,具体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3.3.1 应重视整定计算继电保护设备,可采用整定计算会商策略,来找出继电保护的缺陷,并编制指导书。

3.3.2 为有效确保定值执行的正确性,应把更改定值后的具体传动工作做好。

3.3.3 应定期对保护装置进行定检、消缺,使继电保护的运行始终处于健康状态。

4 结语

总之,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是当前各电力企业主要采用的调度管理模式,要想使这种管理模式的效能得到充分发挥,更好地保障地区电网安全运行,必须了解该模式的优点,明确该模式的实施现状及当前电网运行存在的问题,并积极研究落实该模式下强化地区电网安全运行的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应用好该模式,才能更好地确保地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 刘润生.电网运行“大值班模式”研究[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9,(10).

[2] 王强,罗鲁东,崔立勃.提高电网监控效率方法探讨[J].山东电力技术,2010,(10).

[3] 国家电网公司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S].国家电网公司,2000.

[4] 黄廷谢.浅谈如何提高电网运行的安全稳定性及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2).

篇7

关键词:调控模式 设备故障

中图分类号:TM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2(b)-0115-02

电网调度机构是电力系统运行和事故抢修的指挥机构,肩负保证电网安全运行的重要使命,担任着电网运行、操作和事故处理的职责。传统调度模式下,电网设备日常监控主要由监考人员负责,调度员和电网设备之间联系薄弱,这给电网运行带来的风险和安全隐患。在新的调控模式下,调度员应同时具备调度及监控业务技能,调控员既需要监控设备,确保电网设备正常运行;又需要根据设备监控信号及遥测、遥信变化情况,及时判断设备状态安排运行、抢修人员现场检查以及适时调整运行方式。新调控模式使调度快速发现设备故障并迅速消缺成为可能。

1 涑渎变电容器开关非全相运行

1.1 涑渎变接线情况及异常情况

事故情况介绍:2010年9月30日上午,35 kV涑渎变周边地区为大雾天气,35 kV涑渎变1#、2#主变并列运行。按照工作计划,要在上午完成10 kVI段母线全部出线及10 kV洮西线的停役检修工作。在所有检修操作完成后,无功优化系统自动切除#1电容器119开关,实时运行方式如图一所示,切除后,调度中心调度值班员发现涑渎变10 kV I、II段母线电压存在较大异常,10kVⅠ段母线电压为U线=10.24 kV;UA=6.69 kV;UB=4.46 kV;UC=6.91 kV;3 UO=14.77 V。10 kVⅡ段母线电压为U线=10.30 kV;UA=6.70 kV;UB=4.48 kV;UC=6.91 kV;3UO=14.65 V。并且监控系统间断发出接地告警信号和装置告警信号(如图1)。

1.2 主要处理过程

06:12,涑渎变:10 kVⅠ、Ⅱ段母线接地动作,出线开关告警信号动作。值班调度员在比较了紧临35 kV涑渎变的35 kV指前变10 kV母线电压后,认为涑渎变电压异常较为明显,可能存在故障。

06:35,变电所值班员现场检查无异常。

08:12,拉开10 kV母联100开关。10 kVⅡ段母线接地复位。10 kVⅠ段母线电压:U线 =10.25 kV;UA=9.09 kV;UB=1.31 kV;UC=9.19 kV;3UO=46.17 V。10 kVⅡ段母线电压:U线=10.27 kV;UA=5.95 kV;UB=5.99 kV;UC=5.85 kV,3UO=0.82 V。

08:15,拉开10 kV旁路170开关。

08:17,合上10 kV母联100开关(确认故障电压非瞬时电压异常)。

08:19,拉开#1主变101开关。

08:28,拉开10 kV母联100开关。

调度判断故障在#1电容器119开关。此时101、100均已经拉开,可以无电隔离故障。

09:17,调度口令将#1电容器119开关由运行改为冷备用。

10:07,许可涑渎变1号电容器发接地信号检查处理。

11:38,操作班汇报1号电容器发接地信号检查处理工作结束。原因是电容器119开关B相连杆螺丝脱落。造成拉开电容器119开关时B相未拉开。

11:42许可现场电容器119开关检修工作可以开始。

2 事故分析总结

当值调控员并没有因为电压异常程度不高而放松警惕,更没有因为现场值班员汇报的检查无异常而麻痹大意,抱着认真、负责的态度,通过改变运行方式,拉开母联100开关及旁路170开关后彻底将电容器开关故障暴露出来,避免了故障设备长时间运行,避免了35 kV涑渎变10 kV设备绝缘遭受损害,消除了电容器119开关送电时对系统造成的过电压冲击可能带来的事故危险。幸运的是当天10 kVI段三条出线全部有检修工作,这样又避免了10 kV出线的非计划停电工作,保证了用户的供电可靠性。

下面简单定性分析一下电容器119开关B相未拉开时运行方式发生变化时10 kV系统的电压变化情况。因事例中10kV系统为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且故障当日变电所负荷很轻,故在10 kV母联拉开以前,母线对地容抗如图2所示。

从上图可以看出,由于B相母线除了对地电容外还串联有B相电容器(B相电容器中性点对地电容近似于A、C相对地电容,即:CBG≈CAG=CCG=Ck,因电容器电容CB>Ck,所以又有XCB

因为CB这个分量的存在,使系统的中性点发生了偏移,因为XCB

拉开10 kV母联100开关后,故障存在区域变成了容量更小的系统,此时C’k变小,即: C’k

3 结论及建议

(1)建议变电运行工区对同一型号的电容器开关进行检查,避免同样的情况再次发生(根据工区反馈情况,在同区域其他变电所已发现同一型号的断路器存在上述安全隐患并及时进行了整改)。

(2)调控班加强对电容器投切后的信号监视工作,保证能够及时发现电容器开关在分合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类似故障。

(3)随着电网接线的改变,要配合好主变有载调压,及时更新、化无功优化系统,尽可能降低无功优化系统一天投切电容器的次数,提高电容器开关的工作环境,延长电容器开关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电力企业;财务内控;创新管理

一、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经济体制的不断改变,使得电力企业的体制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电网企业应该在过去的经验基础上,发挥其优势,找出过去工作中面临的不足,学会创新经营。由于财务是主导一个企业发展的最根本因素,一个企业想要发展壮大,资金的流入流出十分重要,因此就要求强化电力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对电力企业内控管理提出了一个非常高的要求,要求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能够在过去的基础上得到一个质的飞跃,能够突破传统内控机制的局限性,达到最大限度的提升其制度上的优越以及具体实践工作中的高效,这样才能够在市场竞争如此大的环境下,得到更好的发展,从而奉献社会。

二、电力企业内控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我国的电力企业管理层往往都是从企业的生产技术制造行业、生产销售行业等等这些比较基层的企业员工慢慢提升而上的,所以这一类的管理者更注重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益,对于企业的内在调控机制的重要性,认识得并不是十分全面。比起企业内部的内控管理机制,他们更在乎的是实际经营状况中切实可行的效益,因此并没有认识到成熟的管理机制对一个企业来说到底有多么的重要,导致财务内部控制系统缺乏一个整体性、专业性和高效性的确立。所以由于内控管理出现的纰漏导致的整个管理层以及企业出现的难题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往往在具体的电力企业工作中进行的相关的调控不能得到很好的效果,这就是治标不治本的现象。另外有些企业部门在进行控制机制的建立时,并没有进行系统详尽的调查。没有很好地将内控机制进行全面性的覆盖以及填充,导致企业各部门之间的配合没有达到最融洽的状态,存在部分片面性和局限性。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全过程以及未来总的发展总规划,没有达到一个全方面的定位及监控,使得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较大的财务风险,很容易使得工作在一个高危的状态下进行。我国很多企业在这一类的经营上都存在类似现象,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就是由于其经营模式还维持着传统的一套行事方法,已经不能够适应时下流行的趋势,导致一些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总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阻碍,会阻碍民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以及未来的一整个市场需求。随着专业化职业人才的引用,大型企业的财务内控机制日渐多层次化,这就面临着企业内部的管理机制出现非常分散的现象,没有一个系统详尽的统一过程,导致工作在进行的过程中总会面临各种障碍,各部门之间不能进行很好的沟通,导致环节与环节之间失去了联系[1]。

三、电力企业财务内控的创新策略

想要创新性的管理电力企业财务内部,必须优化企业内部的治理结构。要明晰公司的性质以及定位,明确在未来的一个阶段内的企业目标。根据具体的企业目标,设定相应的管理策略,积极引入外部投资者,改善企业的股权结构,以支持企业内部的财务状况。企业要重视发展相关董事在企业财务内治中的作用,充分发挥独立董事的决策全权与话语权,让独立董事真正地参与到公司的管理以及运作中。在企业文化的传播上,要求全体员工树立财务内控机制的管理意识,让员工投入到具体的各项工作中,为创新型的财务管理机制创立,提供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这就是倡导一个良好的企业财务管理文化,树立电力企业内部的精神文明。在创新性的电力财务内部管理模式中,要求企业按照现代化企业的管理制度基本要求,建立完善的财务内控机制,充分发挥财务内控机制的优越性,将具体的管理条例落实到每一步工作中,便于企业内部开展各项管理工作,根据国家《会计法》以及《国家企业内部管理规范》的相关法律条例来制定内控策略,保障企业财务内控工作的准确性以及整个流程的宏观调控性,优化企业员工的专业度以及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培养企业内部员工的竞争意识,督促其相互制约、相互进步的过程,达到最佳的工作状态。要建立严格的内部审计制度,必须对以往的管理工作条例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不足,再确立一个新的系统性全面性的管理制度。可以由企业的高层直接进行管理,这样更具有权威性以及可信度,更加确保管理内控制度能够切实地实施,而不是形同虚设的空壳。最后创新性的管理策略还要求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的完善,风险管理在财务管理中尤其的重要,因为资金的流入流出以及市场的发展是不断变化的一个过程,很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财务波动以及风险状况,所以事先进行风险评估,会更加有利于企业面临突如其来的状况时的适当调控,做到快速解决问题,使得企业能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维持其运作上的协调性[2]。

四、结束语

由于整个领导层的重视不足导致的企业内部调控文化没有产生,制度没有很好的完善,相应的调控举措以及经营策略并不能得到很好的实施及开展,所以内部的调控制度简直如同虚设,这就是现阶段很多电力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出现的问题。这种现象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企业不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导致人才不能够得到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不仅损失了企业的人才资源,对企业的长远发展以及企业的文化传播都是巨大的阻碍,使得企业在一定程度上面临着很大的风险,长远看来,很容易出现巨大的经济危机和人才危机。在内部体制的不断改革下,想要达到能够与时代共同进步的目的,就要求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上能够真正地满足市场的需求,充分意识到创新的重要性,在不断的改革中,得到最优秀的经营管理策略,以及财务管理体制,才能够适应当前的社会流行趋势,推动电力企业部门的长远发展,这就要求电力企业在内部的各部门管理上追求体制的突破,尤其是在财务管理模块上,只有不断优化创新的管理策略,才能够达到企业高效运转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龙晓鸿.电力企业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3,(4):110-111.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