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农村社会管理论文8篇

时间:2022-10-12 00:30:0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农村社会管理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农村社会管理论文

篇1

在发展农村经济的进程中,应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为宗旨。由此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是非常巨大的。行政管理、监督、执法是必须遵循的主线,而农村经济行政管理的主体职能的落实则是前提条件,在这一基础上,推动和促进农村经营体制的创新与发展。建立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以确保实现规范化、法制化的农村经济管理。在农村经济工作中,不断借鉴国内外的农村经济管理的经验,总结教训,结合本地区的农村经济的特点,在发展中探索和寻求经济管理的新方式、新途径、新方法,不局限于旧的模式和旧的方法,创造出适合本地区特色的农村经济管理模式,进而使得农村集体资产上的财务管理、农村土地承包管理以及对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得以充分实现。

2农村经济管理的任务

2.1农村财务和资产管理

加强农村的财务和资产管理,必须建立和完善管理监督体制,并使其适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当前的农村经济管理中,审计职能较为薄弱,因此应强化审计职能,并且改革现有的财务管理模式,使财务管理模式适应新时期的需求。同时,还要强化农村财务民主管理,使农村的会计委托制度得以推广。充分发挥试点的示范作用,在有能力的地区开展会计电算化的试点,在试点工作中总结经验并针对出现的问题制定合理的解决措施。通过试点的示范作用,使会计电算化在农村地区实现全面推广。农村集体资产是农村经济的根本,应加强对其的管理,合理利用资金和资源,确保集体财产的安全。

2.2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农民负担的切实减轻,一直是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话题。目前,农民的减负问题已经基本落实,当前的主要工作就是对农民的负担进行监督和管理,防止出现反弹的现象。具体措施就是强化对于农民负担的专项治理以及落实和健全相关的制度。在处理农民负担问题时,要切实加强针对问题的落实进度进行监督和跟踪调查。

2.3实现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

以农村服务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为核心,推动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遵循农村市场发展的规律,满足其发展的需求,强化农民专业合作,使之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开展专业合作的试点和示范工作,总结经验以便推广。当地的培育和规范工作是实现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重点环节,开展宣传和教育工作,普及相关知识,提高农民的积极性。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中,应适应新的经济形势,推进工作机制的转变,确保机构队伍的稳定。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寻求和探索更加有效的社会化服务制度的组织形式。

3加强农村经济管理工作

3.1提高经济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加强对于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是提高农村经济管理工作质量的有效途径。切实落实我国的农村政策,使政策的制度化和长期稳定化得以实现。为了解决当前农村的重要矛盾,应最大程度的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使农村经济获得繁荣与发展,使农民的收入获得稳步持续增加,以维护和实现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切实推动和促进农村经济快速稳定发展。具体的讲,作为各地各级农业部门,首先要做的就是从思想认识上高度重视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对于经济管理工作中的问题进行相应的指导和及时的解决。新农村的建设是农村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农村经济则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的经济支持。

3.2加强经济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

机构和队伍的建设是农村经济管理中不容忽视的一项内容,应根据政府和党委的相关要求,建立和健全农村管理工作体系,并在实际的经济工作中对其进行完善。与此同时,还需加强管理队伍的建设,提高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在我国的乡镇地区,加强经济管理机构的建设尤为重要,应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对机构的人员进行编制,实现定岗定员,既要避免人力资源的浪费又要避免某些地区经济管理人员不足的情况,确保所有的地区都有专门的管理人员负责经济管理工作。此外,根据农业技术推广办法,在制订经济管理的财政预算时,应将业务经费和人员经费都纳入其中。

3.3提高农村经济执法水平

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的相关法规和制度还不够健全和完善,阻碍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必须依照依法治国的方针,推动法规制度建设的完善。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农村经济管理工作要顺利进行,必须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来约束和规范。首先要做的就是执法责任制度的建立,岗位执法责任的划分与明确是提高农村经济执法水平的有效途径,避免了执法混乱现象的出现,也防止了出现问题后的互相推诿。其次,还应该建立工作规章制度,并加以严格执行。工作规章制度是开展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具体措施,在农村经济工作中,应以此为指导,合理的处理农村土地承包等问题。对于人们普遍关注的减轻农民负担的问题更应该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究,将农民减负的工作落到实处。此外,还应注意对农村财务管理加以规范。

3.4加强调查研究

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面临着很多的新问题和新情况,同时也是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解决新的问题和情况,并在机遇和挑战下求得发展是当前农村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村经济管理应重视调查研究、转变工作方法,调查研究应讲求方法,注意其系统性,深层地研究涉及农村稳定和农业经济发展的重点问题。此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化建设成为时展的必然趋势,农村经济管理同样离不开信息化建设,只有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满足新时期农村发展的需求。切实提高农村经济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使统计信息更加真实可靠。各级党委和政府在进行农村政策的制定时,需要根据本地情况考虑多种因素,而农村经济信息无疑是最能体现农村经济现状的重要参考和依据,因此加强农村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3.5建设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篇2

关键词:青口镇;养老保障;农村养老保险;模式

青口镇地处闽侯县与长乐市接壤地带,是农村地域依赖工业发展而逐渐实现城镇化的典范。随着工业用地规模的急剧扩大,该镇出现了许多失地农民群体,农村老年人生活保障亟待解决。

一、青口镇养老保障现状

1.家庭养老:所谓家庭养老,即以家庭为单位,由家庭成员主要是年轻子女或孙子女赡养年老家庭成员的养老方式,主要内容有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三个方面。据调查,青口镇每百个农户中就有60户是子女和老人住在一起的情况,75%以上的老年人主要由子女照料,[ZW(DY]第一阶段研究成果.他们走上的生活路——青口镇家庭收入与老年人保障状况的调查。[ZW)]家庭养老依然是青口镇地区最主要的养老方式。随着社会转变和经济转型,该镇家庭养老保障功能愈显弱化,具体表现在经济供养上,家庭收入一般先满足小孩的生活、教育支出等需求,再满足青年夫妇自身的基本需求,之后才会考虑到老年人的生活需求,老年人在现代小型化、核心型家庭中经济供给凸显边缘化倾向;在生活照料方面,约57%的子女因外出务工,不常回家等原因无暇照顾老人,其中33%的子女还把孩子和家中家务留给老人,①老人生活负担沉重;在精神慰藉方面,因子女思想价值观念的变化和对新的生活方式的追求使得老人与子女之间缺乏感情交流,其精神慰藉难以实现。

2.土地养老:土地在农户家庭生产经营活动中始终扮演着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功能的双重角色,是农民养老的主要基础和经济支柱。近几年来,青口镇工业化规模急剧扩大,在各类工业辐射范围内的村庄(宏四村、宏三村、农光村和付竹村等),农民耕种的土地几乎全部被征用。许多农民顿时成为“务农无地,上班无岗,低保无份”的“三无”群体。绝大部分老年人因脱离土地而失去创造收入的机会,生活上对外界货币性供给的依赖性增强,经济上供养来源缺乏稳定性且隐藏风险。截至2006年,青口镇工业投资开发区规划用地面积1000公顷,[ZW(DY]闽侯县青口投资区管委会。申请保留开发区基本情况表,2005。[ZW)]全镇约70%的耕地、园林或草地将都被征用。按该镇农村各类土地年平均经营收入1.033万元/亩[ZW(DY]青口镇农村经济收益分配统计表(1-1)农村经济基本情况统计表(5-1)2007-01-01。

3.集体养老(失地保障):青口镇集体养老方式以行政村为单位,将祠堂改造为敬老院向各村庄的5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娱乐场所和老年服务。但是,由于集体经济力量薄弱及镇政府的不重视等因素导致敬老院养老保障功能名存实亡,许多村庄敬老院竟成了年轻人赌博的避难所。据了解,该镇39个行政村的敬老院中,功能发挥较充分的仅有幸福村一个,敬老院集中式供养的保障功能基本缺失。另外,自征用土地以来,政府除给予一次性土地补偿金外,在部分征地的村庄内对55岁以上的老年人每月发给一定数额的养老金或口粮补助费(50元/人•月、200元/人•季度、100元/人•月、110元/人•月)①,但由于覆盖范围(覆盖率只有12.8%)相当有限和给付标准不统一、给付水平不高等因素,其保障作用并不十分有效。

二、青口镇养老保障现状成因分析

1.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和思想观念的多元化造成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

城镇化、工业化建设过程中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增强,农业人口非农化的加快成为农村发展的主流动力。在青口镇人均土地日益减少和农业劳动低效益等客观情况的驱使下,大量农村青年劳动力离开农村奔向城市寻求工作,使得农村地域内老年人的供养人力不足,老年人生活无法得到照料,甚至于青年劳动力脱离农业生产以后,老年人不得不承担照顾孙辈和整理家务的重担,青年人和老年人之间似乎形成了类似于“劳动合同”式的养老契约,家庭养老保障功能发生扭曲。

2.政府养老保障职能的缺位使农村养老保障功能难以充分发挥

养老保障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是维系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重要条件。现在青口镇大多数老年人生活状况并不乐观,集中表现为失地养老金补贴标准过低且不具可持续性、非失地农民基本上无法得到政府补贴、只有家庭极其贫困的老年群体才可得到救济金。总体上看,青口镇为老年人提供的养老保障仍以社会救助为主,保障层次相当低,与当地城镇化过程中经济发展水平极不相适应。据统计,2006年该镇老年人人均月消费支出在200元以上的占90.3%,而政府给予补助的最高金额约100元左右,[ZW(DY]第一阶段研究成果,他们走上的生活路——青口家庭收入与老年人保障状况调查。[ZW)]保障水平根本不足以满足农村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3.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缺失,制约着该镇老年保障工作向纵深式发展

青口镇目前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中除“五保”供养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外,社会养老保险仍处于缺失状态,其泛散而非制度性的保障状况使得农村居民特别是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没有得到切实改善,相对贫困人口数略呈有上升趋势。

三、构建青口镇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模式

(一)青口镇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和保障需求

从收入水平角度来看,2007年青口镇农民人均年收入6080元,人均年消费支出3578.96元[ZW(DY]闽侯县政府政府工作报告,2007,(12)。[ZW)],人均纯收入约3500元。而据福建省统计数据显示,全省人均纯收入约为2132.76元,青口镇地域人均年纯收入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经济基础较好。与此同时,城镇化带来了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农民害怕承担风险的心理间矛盾增加了农民对社会保险的需求,调查显示,高达89.9%的中年农民对实施农村养老保险的态度是赞成的。①

(二)青口镇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模式设计

1.实施对象

(1)种养农民,指从事传统农业活动,主要依靠土地收入为生的农民,约35500人;(2)农民工,指在乡镇企业或流入城市从事非农产业,但又受户籍制度局部约束,非完全脱离土地关系的农民,目前总量约20000人;(3)失地农民(不包括种养农民、农民工),指因工业占地而失去全部或部分耕种土地的农民,其总量为6000人,占全镇农业劳动力8%,且每年以2%~3%的数量增加。②

2.筹资及给付

实施对象的多元化特性决定了筹资及给付的多样化。

(1)农民工——根据从事劳动的地域范围和流动性特点,大致可分为乡镇企业职工和城镇企业职工两类。针对进城的农民工,应强制其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或试点中的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缴费实行国家、企业和个人三方共担原则,给付标准为上年度城镇农民工平均工资或城镇人口最低工资的一定比例,劳动关系转移时个人账户储存额和统筹账户部分可转化成各类型群体养老保险模式中相应的缴费年限而随之转移;对于乡镇企业职工则应该依靠县政府、镇政府共同制定专门法规政策强制实行参保,具体要依据全镇企业和农民工的经济承受能力来确定缴费比例,遵循政府,企业和个人三方共担原则,缴费满一定年限后,可按乡镇企业职工上年度平均工资一定比例取得养老金待遇。

(2)失地农民——其参加养老保险条件并不是以就业后的劳动关系为基础,缴费基数也非以工资收入为依据,对其实施保障更重要是强调政府的责任。因为土地经营收入是农民进行养老储蓄的主要来源,没有了土地,其最基本生活水平就失去了可靠保证。失地农民的筹资形式可由“县政府从土地出让金收入中列支、镇政府从土地补偿费中列支及农民个人缴费三个部分按合理比例(比例应适当体现补偿性质,以激励农民的参保积极性)构成,建立以个人账户为主体,集体统筹后备金账户为辅的筹资模式,给付标准实行“个人账户/120+政府补贴”的模式,其中政府补贴实行维持被保险人基本生活待遇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补足差额制度,补贴资金大部分来源于集体统筹后备金的投资收益,辅之以公共财政列支。

(3)种养农民——坚持农民自愿和个人账户相结合,政府通过实行缴费补贴、基金贴息、待遇调整、老人直补等多种参保补贴方式,建立个人缴费、政府补贴的筹资机制,引导农民参保。其中政府缴费补贴的资金投入以公共财政支出的方式划入“个人账户”,并对参保人员根据年龄的不同给予适当的补贴。同时,由于种养农民生产的周期性和收入的不稳定性等特征,允许农民按月、按季度、按年度等多种灵活缴费方式进行缴费,并适当根据全镇种养农民的家庭收入的一定比例,设定一个定期变动的缴费基数(如:南平延平区缴费标准按上年农民人均收入的100%~300%为基数,按基数的18%进行缴费),制定较为科学的缴费比例筹集资金。其给付待遇上考虑完全取决于个人账户积累额及其投资收益,超过法定领取年限的养老金给付由县、镇两级政府承担。

3.基金的管理运营

鉴于商业保险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发挥社会“安全网”和“减震器”的功能上存在一致性,在现阶段青口镇保险资源几乎缺失,开发潜力相当大的前提下,应该鼓励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由政府和商业保险公司相合作,以求充分发挥政府集中管理和私营竞争管理的优越性,推进基金管理的公共化与私营化紧密结合,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监督制衡,可以很好地克服“所有者缺位”问题,也能够通过消除政府垄断,强化市场竞争,提高养老保险基金的收益率。

在政府与商业保险公司合作的管理模式下,青口镇政府主要负责相关政策的制定,保险费用的筹集以及资金投资营运方面的监督;而商业保险公司负责经办养老保险业务和管理养老保险基金(这样就实现了行政管理与基金运营相分离,推动了待遇支付的社会化,有效减少拖欠现象,一定程度上提高农民参保积极性。)当基金发生盈余时商业保险公司可在一定限额内按一定比例提取;若发生亏损,由政府与保险公司共同分担。

参考文献:

[1]福建省农村社保模式及其方案课题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创新[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2]阳义南.四支柱模式:农村养老保险体系研究[J].农业经济,2004,(4).

[3]冼青华.论建立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5).

[4]李迎生.社会保障与社会结构转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篇3

一般而言,完善的水利档案管理制度必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档案室的管理需要和限制

对于档案室应当做到,始终保持档案室的整洁和卫生状况,防止因为火灾,潮湿,尘土,强光照射,高温,虫害和鼠患以及盗窃等形成的对档案原件的损坏。档案室内部应当严格禁止对于其他物件的存放,做到一室一用。同时,管理人员要注意出入时要将档案室的电子设备全部关闭,同时注意关门落锁。

2.档案室的档案保密准则

如果工作人员要进入档案室,必须携带相关的证件和身份资格证明,通过审查后,到指定的钥匙存放地点取出要查阅的档案所在档案室的钥匙;如果是内部文件,必须出示上级批注以及该工作与档案的密切关系证明。

3.档案室的借阅准则

一般情况下,档案室的资料查阅要在管理人员的监督下进行,只能阅读有批准资格的档案部分,不得外借。不准对任何档案进行毁损和复制。如有需要将档案外带或复制,必须经过上级批准。

4.档案的鉴定和销毁

工作人员应当根据相关准则和规章制度,定期对档案进行鉴定,如发现过期档案应该按时进行登记造册,向上级打销毁报告,批准后进行销毁。毁损过程仍然要注意确保保密,不使档案外泄。这样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能够保证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水务建设时时刻刻有据可查,且所查内容真实可信,工作内容不会泄漏。这对水务档案的管理人员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首先,管理人员应当意识到农村水务档案管理对于村民生活的密切关系和重要作用,强化保密意识和服务意识。更新观念,从而实现水务档案管理的多层次管理和制度的严格遵守。其次,要对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巧进行培训,保证其能够对档案进行定期审查和养护。同时充分提高其对信息的驾驭能力和道德意识,从而防止监守自盗的情况发生。

二、水务档案管理与其它技术部门的密切配合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保障

水务档案管理是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水利建设的准备和改进工作的支持,其和工程管理部门,其他技术人员,甚至是上级部门的配合程度都会极大的影响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因此,应当从以下角度加强水务管理部门和他人的配合工作:

1.水务档案管理部门与工程管理部门的配合

水利工程属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程的一种,因此水务档案管理部门应当服从于工程管理部门。在工程计划开始施行之后,确定本档案管理部门的的管理范围和归档标准。在工程的图纸完善和审查时积极参与,从档案管理的角度提出对专业资料格式和内容的具体意见,做好保障工作。工程预验收的时候,档案室的管理人员应当参与进去,通过信息审核系统,查看文件材料数据的真实性,工程项目的完善性,资料整理的规范性,从而确保各单位竣工档案的编制合理合格,施工职责划分明确。检出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档案管理人员应当立即向工程管理部门汇报,要求按照标准进行整改,以便整体工程的归档能够达到预期要求。

2.水务档案管理部门与技术部门的配合

在一个完善的水利工程中,档案人员主要负责归档的制度制定和审核,而技术人员则是形成该档案的中坚力量。水利工程的特殊性导致其档案的形成过程中需要大量技术人员的参与,档案内容包括了较多的专业名词,对于不熟悉该项目的人来讲往往难以理解,更难审核。因此,档案管理人员要充分学习水利工程的基础知识,在审核过程中通过对技术人员的询问确保理解的正确性和审查的规范性不因专业难度而受到影响。对于技术人员来说,往往对于档案的格式不甚了解,则应该配合档案管理人员的要求,保证水利工程档案的完整和准确。

3.水务档案管理部门与建设单位的配合

档案工作人员的任务之一就是拟定档案的建立标准和管理规范。这一点必须与建设单位的要求相互配合,帮助其一起制定技术文件的编制要求,争取做到不重不漏,相互依仗。保证档案管理符合水务建设单位的后期要求。同时这也可以确保档案的规范制定和后期审核符合建设单位的基本情况。

4.水务档案管理部门与上级部门的配合

在税务档案管理过程中,往往需要进行多方面的协调,这离不开上级部门的支持。只有遇到问题及时向上级部门进行反应,在可控范围内对问题进行解决,防止其最终影响整个工程的完工。同时,一些新出台的规章制度和管理内容都需要上级部门及时反馈给水务档案管理部门对其进行更新和完善。因此,主动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对水务档案管理部门极为重要。

三、水务档案管理的创新意识是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水利工程建设效率的基础

当今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对于水务档案管理的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建立完善的档案信息库,是当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加强信息的硬件基础建设和软件使用

必要的硬件基础设施是现代化档案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如何保证资金利用的合理性,设备使用的正确性,软件购买的高效性以及后期培训的必要性,是水务档案管理的新的内容。

2.加强水务档案数据库的建设

为了将水务信息进行更好的分析和共享,需要建立数据库。首先要对档案室中的档案进行数字化,通过扫描技术等实现从纸质档案到电子档案的转化。通过数据结构的建立和完善,保证信息的查询和分享愈发便利。

3.培养新型档案管理人才

现代化的档案管理和创新意识需要高素质高能力的档案管理人才。通过对其的业务知识培训和基本信息技术的使用培训,才能充分应对水务档案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信息化要求。

四、结论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