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描写教学论文8篇

时间:2023-03-10 14:54:0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描写教学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描写教学论文

篇1

关键词;美术;教学:设想

这几年来,我一直从事中等美术教学,上素描和色彩课时,往往被一种现象困扰着: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连素描色彩最基本的东西没弄清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觉得是美术教材中欠缺一套完整的、科学的,行之有效的基础方法。我们知道,艺术是能“教”的,而技术是可教会的。但是,我们的课本很少谈到技法问题,因而上课老师也不能很好地把这些技法传授给学生,帮助他们在美术领域里向前走,都是过而忘之。

我毕业实习前,老师给我们放一组幻灯片,感触很深的是:片中有一组上课时的学生习作,约十几张。第一张是副非常写实的水粉风景,然后逐渐过渡到色彩和形的分离,到最后一张已经面目全非,成为其它的系列作业。从中我们清楚地看到其教学的科学性,他们通过一系列精心安排的教材,把笼统的、复杂的、虚的艺术问题分解为一连串较简单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课程,每个单元都有具体明确的目的要求,学生在学校学完这些课程以后,能较好地掌握习作的基本方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教学方法。也就是说,没有明确地把素描这门复杂的课程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单元,把构成素描的各种因素单抽出来,并设计相应的作业,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使教师和学生能逐一解决。我们现在的素描教学,虽然也是按循序渐进的原则安排的,但课程基本上是按所画对象的简与繁、易与难进行设置。

当然,现在有不少教师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教学中采用了分解难题的办法。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无论是一年级还是二年级,学生都是在教室里照着书画,让学生照着画时去“悟”。悟性高的学生,遇到了好老师,可能也没有能掌握最基本的要领。再不就是只讲哪儿长、哪儿短、哪儿亮、哪儿暗,弄得学生不知所措。从一开始就用全因素的标准要求学生,而没让他们象学徒那样从每一具基本的技法性问题入手,从每一个最简单的要求做起。

有一句老话“先学会走,再学跑”。但我们的教材教学使相当一部分学生永远只会“走”,只会跟着老师画,被动临摹;而学生又性急,一开始就想“跑”。我们的教学技法,应该让学生“走”的时候想到“跑”,为了“跑”得更快而学会一步一步的“走”。要目的明确,分阶段逐步达到。

另外,在绘画色彩教学教材的相当范围内,还继续着师傅带徒弟的作风。这有好的一面,就是说老师的风范及对艺术探索之精神会无形中传给学生。也有不好的一面,由于教师的知识量及艺术趣味的限度,容易使学生思路狭隘,不利于学生发展。

所以,我们的色彩教学,应该怎样教,才能更有利于教学,怎样做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为他们走向艺术打下坚实的基础,的确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的、刻不容缓的问题。

我在多年教学工作中,时常反思以往的学习,并认真学习了当今色彩教学的动向,待静下来后,却感到一片茫然。现在的教学与几年前的老师教学相比,并没有什么变化。当然,我认为并非变就好,不变就不好。只是觉得,目前,在中师色彩教材中存在随意谈谈形象、明暗、冷暖等,仅从词义上简单讲讲,却不去研究色彩自身的客观规律的现象。而在我国艺术蓬勃发展,众多思潮循环往复的今天,就更难得有谁系统谈谈色彩规律及教学问题了。

省师范科成立了美术课改中心组,以写实或抽象等面貌特点相互区别,但是不管做什么,在对色彩的认识与处理原则上,却都是有共同规律的。而我们是不是引导学生去研究这些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

现在,一些教师对学生色彩教学做了一些改革,比如,上学生参与课题布置,专门学习色彩构成等等,但这还远不能令人满意。因为构成规律是从规律当中提出的规律,普遍性过强,个性不足,未免有些远离自然,略有生硬之感。如果放任学生自己安排课题,只重个性,又觉得有些草率。参与本身虽然可以刺激学生作画的主动性,但学生仅仅是画了一张自己认为有趣的画,并没有在课题中发现,理解和系统地解决什么。这又过于自由,失去了教学的严谨性。我们不能仅仅把学生培养成照虎画虎,照猫画猫,或是东抹西抹,似乎就是前卫,别的什么也不学不管的人。这对学生是不负责任的,只会助长学生的惰性,压抑了学生的创造性和对各种风格与表现方法的探求精神。我想,如果让学生的才华得到真正的自由发展,真正地把他们的创造力激发出来,就必须引导他们走一条科学、严谨的治学之路。为今后走上美术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们暂时抛开学校教学不谈,回顾一下以往的大师们没有哪一个不是认真研究自然,从自然中发现规律,并在自己的艺术实践中充分体现的。文艺复兴盛期时大师达,芬奇就是认真研究了15世纪大师的色彩与构图之后,一改以往的线性透视中所追求的用平面来排列,而用以中心点出发的透视方法。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用的焦点透视法。在色彩上也改变了以往平板、单纯的色相对比,而把明暗对比的全部色域引入他的作品中。如在《岩洞圣母》与《施洗者约翰》等作品中,都是从明暗处理的角度抑制了色彩的对比效果,突出了明暗效果,从而扩展了明度领域。这个巧妙变异的技巧,成了今天的明暗对比法。由此可见,历代的大师没有哪一个不认真研究前辈大师及艺术规律的。正是由于他们的苦心经营,人类的文化艺术史才有了今天的背景,给艺术研究与发展创造了各种可能性。这也是我们今天要加以研究,加以继承与发展的东西。

色彩教育,应该从学习那天起,就让受教育者认识艺术规律及自然规律,并在科学、系统的指导下,对色彩学的系列问题进行认真练习。教师的责任则是系统、明晰地引导学生研究训练这些课题。从而使他们通过对色彩的学习,领悟色彩艺术的真谛。可是在中师的色彩教材中,欠缺系统的理论,教师多凭自身的经验(有的是不合格的经验)来教学,因此,教学的效果并不那么理想。

色彩教学,应该着重训练色彩自身的艺术规律,把色彩系列对比及美学理论等课题逐个加以解决,在色彩对比的课题中,我们是否可以从色相对比与绘画的角度开始研究呢?

也许,我们可以从色相的明度上开始学习。色相在改变了明度之后,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力?是否会在某种程度上改变原有的性质?黑白在色相对比中的意义是什么?黑白是否能改变色彩的明度?它们在色彩构图中有什么特殊地位?类似的许多问题,都需要在教室中,经过大量的色彩训练与分析之后才能解决。而我们在教学中往往过分提示学生注重形状、画线、填色,很少研究色域及每块色彩的特色及力度,这对学生是十分有害的。

篇2

关键词;美术;教学:设想

这几年来,我一直从事中等美术教学,上素描和色彩课时,往往被一种现象困扰着: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连素描色彩最基本的东西没弄清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觉得是美术教材中欠缺一套完整的、科学的,行之有效的基础方法。我们知道,艺术是能“教”的,而技术是可教会的。但是,我们的课本很少谈到技法问题,因而上课老师也不能很好地把这些技法传授给学生,帮助他们在美术领域里向前走,都是过而忘之。

我毕业实习前,老师给我们放一组幻灯片,感触很深的是:片中有一组上课时的学生习作,约十几张。第一张是副非常写实的水粉风景,然后逐渐过渡到色彩和形的分离,到最后一张已经面目全非,成为其它的系列作业。从中我们清楚地看到其教学的科学性,他们通过一系列精心安排的教材,把笼统的、复杂的、虚的艺术问题分解为一连串较简单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课程,每个单元都有具体明确的目的要求,学生在学校学完这些课程以后,能较好地掌握习作的基本方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教学方法。也就是说,没有明确地把素描这门复杂的课程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单元,把构成素描的各种因素单抽出来,并设计相应的作业,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使教师和学生能逐一解决。我们现在的素描教学,虽然也是按循序渐进的原则安排的,但课程基本上是按所画对象的简与繁、易与难进行设置。

当然,现在有不少教师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教学中采用了分解难题的办法。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无论是一年级还是二年级,学生都是在教室里照着书画,让学生照着画时去“悟”。Www.133229.COm悟性高的学生,遇到了好老师,可能也没有能掌握最基本的要领。再不就是只讲哪儿长、哪儿短、哪儿亮、哪儿暗,弄得学生不知所措。从一开始就用全因素的标准要求学生,而没让他们象学徒那样从每一具基本的技法性问题入手,从每一个最简单的要求做起。

有一句老话“先学会走,再学跑”。但我们的教材教学使相当一部分学生永远只会“走”,只会跟着老师画,被动临摹;而学生又性急,一开始就想“跑”。我们的教学技法,应该让学生“走”的时候想到“跑”,为了“跑”得更快而学会一步一步的“走”。要目的明确,分阶段逐步达到。

另外,在绘画色彩教学教材的相当范围内,还继续着师傅带徒弟的作风。这有好的一面,就是说老师的风范及对艺术探索之精神会无形中传给学生。也有不好的一面,由于教师的知识量及艺术趣味的限度,容易使学生思路狭隘,不利于学生发展。

所以,我们的色彩教学,应该怎样教,才能更有利于教学,怎样做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为他们走向艺术打下坚实的基础,的确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的、刻不容缓的问题。

我在多年教学工作中,时常反思以往的学习,并认真学习了当今色彩教学的动向,待静下来后,却感到一片茫然。现在的教学与几年前的老师教学相比,并没有什么变化。当然,我认为并非变就好,不变就不好。只是觉得,目前,在中师色彩教材中存在随意谈谈形象、明暗、冷暖等,仅从词义上简单讲讲,却不去研究色彩自身的客观规律的现象。而在我国艺术蓬勃发展,众多思潮循环往复的今天,就更难得有谁系统谈谈色彩规律及教学问题了。

省师范科成立了美术课改中心组,以写实或抽象等面貌特点相互区别,但是不管做什么,在对色彩的认识与处理原则上,却都是有共同规律的。而我们是不是引导学生去研究这些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现在,一些教师对学生色彩教学做了一些改革,比如,上学生参与课题布置,专门学习色彩构成等等,但这还远不能令人满意。因为构成规律是从规律当中提出的规律,普遍性过强,个性不足,未免有些远离自然,略有生硬之感。如果放任学生自己安排课题,只重个性,又觉得有些草率。参与本身虽然可以刺激学生作画的主动性,但学生仅仅是画了一张自己认为有趣的画,并没有在课题中发现,理解和系统地解决什么。这又过于自由,失去了教学的严谨性。

我们不能仅仅把学生培养成照虎画虎,照猫画猫,或是东抹西抹,似乎就是前卫,别的什么也不学不管的人。这对学生是不负责任的,只会助长学生的惰性,压抑了学生的创造性和对各种风格与表现方法的探求精神。我想,如果让学生的才华得到真正的自由发展,真正地把他们的创造力激发出来,就必须引导他们走一条科学、严谨的治学之路。为今后走上美术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们暂时抛开学校教学不谈,回顾一下以往的大师们没有哪一个不是认真研究自然,从自然中发现规律,并在自己的艺术实践中充分体现的。文艺复兴盛期时大师达,芬奇就是认真研究了15世纪大师的色彩与构图之后,一改以往的线性透视中所追求的用平面来排列,而用以中心点出发的透视方法。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用的焦点透视法。在色彩上也改变了以往平板、单纯的色相对比,而把明暗对比的全部色域引入他的作品中。如在《岩洞圣母》与《施洗者约翰》等作品中,都是从明暗处理的角度抑制了色彩的对比效果,突出了明暗效果,从而扩展了明度领域。这个巧妙变异的技巧,成了今天的明暗对比法。由此可见,历代的大师没有哪一个不认真研究前辈大师及艺术规律的。正是由于他们的苦心经营,人类的文化艺术史才有了今天的背景,给艺术研究与发展创造了各种可能性。这也是我们今天要加以研究,加以继承与发展的东西。

色彩教育,应该从学习那天起,就让受教育者认识艺术规律及自然规律,并在科学、系统的指导下,对色彩学的系列问题进行认真练习。教师的责任则是系统、明晰地引导学生研究训练这些课题。从而使他们通过对色彩的学习,领悟色彩艺术的真谛。可是在中师的色彩教材中,欠缺系统的理论,教师多凭自身的经验(有的是不合格的经验)来教学,因此,教学的效果并不那么理想。

色彩教学,应该着重训练色彩自身的艺术规律,把色彩系列对比及美学理论等课题逐个加以解决,在色彩对比的课题中,我们是否可以从色相对比与绘画的角度开始研究呢?

也许,我们可以从色相的明度上开始学习。色相在改变了明度之后,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力?是否会在某种程度上改变原有的性质?黑白在色相对比中的意义是什么?黑白是否能改变色彩的明度?它们在色彩构图中有什么特殊地位?类似的许多问题,都需要在教室中,经过大量的色彩训练与分析之后才能解决。而我们在教学中往往过分提示学生注重形状、画线、填色,很少研究色域及每块色彩的特色及力度,这对学生是十分有害的。

篇3

关 键 词:素描 教学 思考

素描在西方已经有几百年的辉煌历史,它作为一种绘画形式发展到今天,自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而在中国,素描作为一种舶来文化,其发展还不到百年,且在发展的过程中,有几十年时间几乎所有院校都是在前苏联素描体系下进行训练的,这种素描教学模式会带来一定的弊端,即“世界艺术大同化”。艺术不同于科学,科学有统一的标准,允许推广和重复,而艺术则不然。艺术贵在独创,创新是艺术的生命所在。当今有些院校和有识之士已经对于高校素描课作了部分改革和调整,素描风格与形式正在逐渐走向多元化,但是问题依然存在。比如“准确再现对象”“三大面五调子”“老师摆模特,学生照着画”等问题;其次铅笔、碳笔、白纸仍旧是素描的主要表现工具和材料;最后如果教师不能正确引导,老套的素描模式也不能激发起学生的表现欲望,以至于引起广泛的“审美疲劳”。许多学生上课只是为了交作业而草草应对,缺乏主动性和绘画热情,课程结束后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认识水平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提高。

当传统的素描技法和观念不能满足我们的审美需求的时候,我们理应调整自己的思维模式并借用其他新型材质来改变这一现状。wWw.133229.COm曾经被普遍视为单色画和造型艺术基础的素描,它的定义正是相对于“彩描”而言的。在今天,画种的界定已不再重要,而最为重要的是艺术家是否具有创造性精神。纵观西方艺术史,我们会发现“素描”最初是作为草图出现的,从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等留下的作品中可以得到印证,后人把这种草稿草图作为基础课来训练。一种事物自有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而素描的消亡不是物质概念的消亡,而是内涵的升华,也就是要把素描上升为一种具有审美价值的新型的艺术形式。当今艺术领域,专业细化的程度较高,每个画种应该有其独特的训练方式,素描也不例外,只有摆脱“基础课”的束缚并拓宽自身艺术表现力,素描才会更加具有生命力。以前市场上除了铅笔、碳笔之外,素描没有过多的材料可供选择,而在当今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的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绘画材料也是丰富多彩,琳琅满目,这恰好为我们革新素描语言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没有必要再用某种固定的模式作为素描训练标准和评判依据,素描理念理应得到相应的调整和拓宽。

我们应当把素描当作一门有意味的绘画形式语言传达给学生,让学生领悟到素描可以像文字一样被阅读和理解,而对于其制造者来说是最质朴、最真诚的情感表达方式。既要让学生明确素描训练的目的就是提高造型能力,还应该让学生体会到绘画的乐趣和奥妙。造型的目的就是为了传达个人情感以及对事物的认知度,艺术作品不是自然的产品, 而是基于人的活动,具有主观性。我们必须把画面的每根线条都当作是个人的独特语汇,让工具、材料自由地工作,让它们制造自己的语言符号,对不同的材质所具有的视觉效果和美感给予充分的表达,特别是新型工具和有色材质的加入,不仅可以丰富素描语言,拓展素描表现力,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

我们要本着实验的原则,鼓励学生对新材料的关注和应用,在实验中比较,在比较后进行选择,从中寻找到适合个人主观情感的表达方式——写实、表现、具象、抽象等方式。总之,我们利用能够利用的一切形式和手段,建立起自我的审美体系及新的形式语言。

在指导思想上,要把突出素描的绘画性和创造性作为最重要的一点来加以研究与训练。素描中对形体不是被动描摹,而是主动处理和表现,培养学生具有创造性的头脑。在作画过程中,要屏气凝神,洞察所绘对象的内心世界,把自己与对象融为一体,为情而造画,而不是无病、“为赋新词强说愁”。要想达到这一教学目的,单讲理论是不够的,教师应该以直观性教学为主,以理论为辅。教师如果要让自己的理论或指导思想得到学生的认可或采纳,那他自己必须是第一实践者,即教师的现场示范质量是很重要的,他必须在具体操作中表达出来这种思想,即为情而造画,突出素描的绘画性和创造性。作为教师,可能会在某一时期只在一种艺术风格或形式里去完善和发展,如果学生的风格或形式有别于老师,老师应给予支持和鼓励。

在作业要求上,素描的画面要有鲜明的个体语言,能给画面营造出一种真实感和现代感,既要“假”得真实、可信,同时要强化一种画面结构的力量和感染力,使画面具有原创性,同时又具有可读性和欣赏性。

在艺术追求多元化的今天,任何体系都不可能成为一成不变的版本,我们应该以宽容的心态去迎接各种新形式的到来。各个院校应该创立适合自己特色的教学体系,素描也不例外,那种一统天下的教条主义应该远离我们的课堂。《石涛话语录》有这样一句话:“在墨海中立定精神,笔锋下决出生活,尺幅上换去笔骨,混沌里放出光明。纵使笔不笔,墨不墨,画不画,自有我在。”石涛针砭时弊,提出“我的精神”的论断,即强调艺术家必须重视自己的创作个性。同样,我们在素描课上也要提倡一种个性的张扬和创新意识,并鼓励学生去探索未知的领域,给老套的素描课堂赋予新的语言与活力,使其和别的画种一样成为独具特色的情感表达方式,即一种有意味的绘画形式。

参考文献:

[1]冯健亲著《素描》,江苏美术出版社,1987年2月

[2]范迪安著《国际当代素描艺术》,江西美术出版社,2003年10月

篇4

一、本学年度双江小学有教师10名,分别承担小学一至六年级各科教育教学。任务重,压力大,师资水平不齐,为了更好的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要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科研,以此推动教学工作上新台阶。在学年度开学之初,教研组便制定了教研工作计划。既按上级要求,又结合本校实际校情,学情。把教研工作落到实处。

二、本学年度学校领导非常重视学校教研工作,专门开会研究教研计划。上下学期各开展全校性教研活动四至五次,上学期开展了“作文描写指导”、“小学分数运算教学”、“科学课如何上”、“品德课的实践性”、“如何提高复习课的效率”等专题教研活动。下学期教研组开展了“语文课背诵”、“小学数学小数运算法则”、“品德课与学生言行教育的关系”、“重视小学音美课教学”等专题教研活动。各位老师认真准备,积极发言,有的老师还撰写了小论文,教研心得等文章。大家教研热情很高,渴求知识,渴求迅速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大家齐心协力,合作愉快,一边教学,一边教研。这对学校的教学质量提高也大有帮助。

三、每次教研活动我们都是事先布置,让老师们作好充分准备,在进行教研活动时,认真作好会议记录。因为大家忙于教育教学,即使是很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也不善于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由于忙,大家更没时间撰写教学论文,而现在不管是评职称,晋级等,都要求要有专业论文,所以我们坚持作好教研活动记录,为老师们保留下教育教学经验体会以备以后急时之需。本学期全校老师有5人撰写了教学经验文章。

篇5

论文关键词:说英语,课堂朗读

 

英语作为一种交际工具, 其中“说”的作用在交际上显得尤为重要。学生中相当一部分是由于英语成绩不好而影响学习成绩。在英语课堂上表现得消极,不愿开口说英语,影响进行正常的课堂活动。如果不想办法改变这种状态,英语课堂教学就成了“一言堂”,枯燥乏味,就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针对这种状况,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开口说英语的良好习惯,建立学好英语的信心。

一、“听”与“说”相结合的训练使学生能开口说英语。

(1) 培养“说”的能力。从听入手, 先听后说。英语课上教师要全英语授课,更要示范性的多说英语。还可以利用中午学生活动时间10-15分中,播放适合初中学生听的英语,也可以在班会课让学生观看全英文的电影。但让学生“听”之前, 教师一定要对较难的听力摘要内容。学生在广泛听的基础上, 在语言的接触中吸取大量积极而有用的词汇。通过这种长久“听”“说”结合的强化训练, 使学生能开口说英语。

(2)重视朗诵和背诵。朗读和背诵使学生开口说英语的有效途径。任何一种语言口语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语言材料大量有效的输入与积累。通过朗读和背诵,可以在脑子里储存大量有用的词汇、短语、习惯用法;通过朗读和背诵,可以了解英语国家的生活、风俗习惯、人文、历史、地理知识等。读得多了,背得多了,自然就形成了英语语感。语感一旦形成中学英语教学论文,好多句子就会脱口而出,头表达能力也会随之提高。

二、立足课堂训练强化学生开口说英语。

(1)“值日报告”和“师生会话”来激发学生开口说英语。每节英语课教师利用几分钟时间要求学生用英语演讲、对话或用英语讲小故事,甚至是唱英语歌曲,形式通常是由学生自己决定,时间通常为3-5分钟。 这种“值日报告”可以营造学习英语的氛围,同时也可以活跃课堂气氛。然后对于“值日报告”中所涉及的见闻,谈论的人物,爱好、景色等进行师生会话,一般先安排英语口语较好的学生,给其他学生做个榜样。对于稍差的学生,教师要有意识地降低会话的难度,消除学生畏难情绪,让每个学生在课堂能展现自己,有所收获。

(2)组织口头练习为主的课堂活动加强学生开口说英语。例如,在学习《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新目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How do you make abanana milk shake ?”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在屏幕上出现各种水果。先请一名英语学习较弱的学生说出水果的英文名称,其他学生听写所提到的英语单词。然后,请英语学习较好的学生分别用课文中学过的单词联词成句。最后,请英语成绩好的学生看图复述这种食物的制做步骤。通过这种层层深入的训练,因人而宜,循序渐进地提高要求,调动了全体学生积极参加课堂活动同时也加强了学生说英语的积极性。

(3)模仿和复述课文中的部分段落也是训练学生开口说英语的重要形式。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新目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有个关于人物外貌,兴趣等特征的描写。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模仿这一段来描述身边所熟悉的喜欢的家人或朋友。初中的学生对这种训练很感兴趣,乐于开口用英语来表达。教师也可以要求学生用不同的人称、时态来复述所学的内容。老师可以按着故事的情节为线索,把重点词、句写在黑板上,或以时间顺序引导学生复述。教师也可以用简笔画,边画边引导学生复述课文,避免学生死记硬背,有效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开口说英语的能力。

三、倡建有效地课外活动使学生乐于开口说英语。开展一些说英语的课外活动。比如,定期召开英语演讲会,关键词,如何过渡和如何结尾等。其他的学生要准备演讲稿。在这准备过程中中学英语教学论文,学生相互帮助,团结协作,让每个学生都进入自己的角色,有声有色地完成整个活动。学生们寓语言训练于愉乐之中,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开口说英语的能力也得到锻炼。

培养学生说英语, 语言环境也非常重要。教师和学生一起可以布置一个充满英语的环境。可以每周出英语黑板报,教室墙上可以贴英语标语、英文地图,教室书架上可以准备英语报纸、英语杂志、英语阅读等等,可以让学生随处见到英语,随时翻阅英语书籍。学期开始让每个学生取一个英文名字,英语课上, 教师叫英文名字,同学之间也互相叫英文名字, 这些都能创设一种浓浓的英语氛围, 使学生渴望用英语交谈。总之,一名英语教师,就如同交响乐队的指挥家,组织学生进行大量丰富多彩的训练, 从而逐渐培养学生开口说英语的习惯。

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北京市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2.程玉根的“新课程下的英语朗读教学策略初探”《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0年第2期

3.程晓堂《英语学习策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年

篇6

关键词: 新加坡 《中学高级华文》 写作教材 单元内容

新加坡作为一个多种族多文化的国家,又处于东西方文化、经济和政治的交汇中心,培养语言应用能力是《新加坡华文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①,在此基础上,《中学高级华文》写作教材不仅在形态上表现出与众不同的独特性,更在内容的设置上结合资讯科技,力求生动、形象,体现以学习为中心、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帮助学生开拓学习空间,获取学习资源,让学生积极、自主地学习,提高学习效益。

《中学高级华文》教材一共八册,包括阅读教材和写作教材。其中写作教材部分为前六册,即从《中学高级华文》一年级上册到三年级下册,每册平均有五个写作训练。每个写作单元都分布在相应的阅读单元的后面,属于与阅读课文相配套的写作专题训练。每个写作训练包含三部分:训练要求、辅导要点、例文。每一个写作训练都有明确的训练主题和内容,而且方法指导具体,例文引路直观有效。

一、训练要求

《中学高级华文》写作教材单元的内容构成中的第一部分是训练要求,这里的训练要求就是训练目标。因为写作教材在《中学高级华文》中是相对独立的,训练目标的设定也是根据写作学和相关心理学的理论设计的,所以训练目标的序列是教材中较为有系统性和规范性的。另外,从学生写作思维发展的阶段来看,训练目标的一系列设计涉及的范围也是较为全面的。

由“目标系统”的具体内容看,训练目标涉及的写作学范围不仅包括各种文体的写作能力训练,而且贯穿写作过程中选材、结构、语言等横向写作能力训练点;涉及的写作训练篇幅不仅有一般写作教材有的完整篇章写作,更有短小的片段写作,如“学生能对动态描写进行简单的描写”、“怎样缩短长文”系列等。

二、辅导要点

《中学高级华文》写作教材的辅导要点,即指导系统是紧密围绕着训练要求展开的,主要内容涉及写作知识与写作方法。

(一)写作知识指导

《中学高级华文》写作教材的写作知识系统不仅介绍了各种文体知识,而且介绍了与各种文体相关的写作知识,这样的系统不仅有利于学生在各种文体写作上有更深更专业的把握,更有利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操作。

首先,按文章的表达方式来分,在中学阶段,根据文章的表达方式,把一般文章分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三种。②本写作教材文体样式指导涵盖了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三大主要文体;从文章的社会功用方面划分,本写作教材文体样式指导不仅涵盖了诗歌、散文这样的文学类文体,还涵盖了报章新闻这样的实用类文体。其次,以按文章的表达方式为标准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三大主要文体的知识指导都设立了专门的单元系列来进行学习。

例如,在6本写作教材中涉及一系列的议论文写作,教材中就议论文这一文体的写作知识花了大量的篇幅进行介绍。

表二:议论文的写作知识

如上表所示,分布在四个单元里的议论文写作相关的文体知识完整而具体。类似议论文写作相关的文体知识指导在《中学高级华文》写作教材的指导系统中到处皆是,可以说,文体知识的指导是指导系统的重要构成部分之一。

(二)写作方法指导

《中学高级华文》写作教材的写作方法指导涵盖众多方面:从文体上讲,介绍了关于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诗歌、散文,以及一些实用类文体的写作方法,还涉及了如续写文章、缩写文章、文章结尾等写作中关于片段的具体写作方法指导。

如,一年级第九单元“怎样描写动态景物”中的辅导要点写道:“要把景物写好,除了掌握语言运用、修辞方法之外,也要培养细致、精确的观察力。先观察景物的特点,对所要描写的景物作一番取舍,然后进行构思,以准确的语言,适当的修辞手法,将景物‘重现’出来。”从以上两点看,辅导要点的主要内容是与每一个单元设定的训练要求紧密联系的,内容上侧重文体知识的指导还是写作方法指导则视这个单元的训练要求而定。

三、范文

“范文是作者个人的言语成品,作文是学生个人的言语成品。在语文教学中打交道最多的是个人(作者或学生)的言语行为(读写听说)和言语结果(范文和作文)。因此,语文教师不能不认真研究范文作者的言语经验和特色,不能不认真研究学生个体的言语行为特点和成败的经验教训,不能不认真研究二者之间的差距和可以结合的部位”。③

本研究在上文已提及关于本教材中的写作教材与阅读教材是合编的问题,因此,该写作教材的范文从广义上可分为两个方面。

第一,写作教材中涉及的阅读教材中的课文,如一年级第一单元“怎样写人”中有“《父亲》就没写人物的外貌。而《听故事》交代过石九仔和‘我’的关系,以及石九仔的年龄之后,便开始写他的外貌:‘铜色的瘦削面庞,乌溜溜的眼睛……’又如《白菜汤》这样描写老寡妇:‘老寡妇的脸瘦的陷了下去。她的眼睛又红又肿。’两篇文章都只用了几句话,就生动地勾画出人物的外貌特征”,这里所提到的《父亲》、《听故事》、《白菜汤》等三篇就是这一单元的阅读教材中的选文。这个例文的概念较为含糊,因此在此处亦不加追述。

第二,写作教材中单独的范文系统。这个例文系统较为清晰,写作教材每个单元都单独设有内容。值得注意的是,《中学高级华文》写作教材的范文系统选用的例文大都是学生习作,对于学生而言这样的例文在内容上贴近他们的生活,写作技法上也容易加以模仿,思维上更符合他们的写作心理能力结构。如一年级第一单元“怎样完整地记叙一件事”中,训练要求为“能从家庭生活中选择平凡而有意义的材料,学习用不同的记叙方法,完整地记叙一件事”。范文如下:

浓浓父子情

爸爸出差快一个月了。

每天早上,我都要和妈妈打赌:“今天,爸爸一定会回来。”然而,一到晚上,准是我输。我好想爸爸呀!

这一天,我不和妈妈打赌了。

吃过早饭,我从书桌上拿起昨晚写得一张纸,把它贴在大门上,之上写着:

爸爸:

你上楼后,就立即把北面的窗都打开,我在回家的路上看见窗子开了,就知道你回来了。你要是饿了,就打开冰箱,寻找你从中国买的那只花边碗,那里有你最喜欢吃的东西,你看见了,肯定会很高兴。另外,我还有一个秘密要告诉你,它会带给你意外的惊喜。

儿子

放学后,呀!我家小楼上的北窗都开了。我克制住内心的喜悦,有意一小步一小步地往回走。边走边想着怎样把我的秘密告诉爸爸……

我走到家门前,看到爸爸在我的“留言”下面,添了两句话:

儿子的深情令爸爸感动,我也给你带来了一个意外的惊喜。

注释:

①新加坡教育部.中学华文课程标准.2008.3.

②粟宇详.新编写作学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35.

③王松泉,王相文,韩雪屏.语文教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4.

参考文献:

[1]新加坡教育部.中学华文课程标准[M].2008.3.

[2]柳士镇,洪宗礼主编.外语文教材评介[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9.

篇7

他们桌子上的教育杂志、厚厚的教案、描写教学论文的稿纸。而今,新的世纪在呼唤,党和人民在呼唤,肩负着历史重任的我们一定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立足本职,迎接果实压满枝头的秋天。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老师是春蚕,播种春天的希望。老师是红烛,映红孩子的脸庞。

三尺讲台,成就了多少国家栋梁。

篇8

只是在回单位后,一些已熄灯的夜里,偶而泪水会滑过鼻梁与另一只眼里的汇合,迅速地流进枕头。是的,这些年我是不善哭的。这种时候,也只是咬紧牙齿,止住喉中那粗浊的哽咽而已。同我一起在农村长大的,我的有点笨拙的妹妹在四月款冬花已弥漫山梁时,在农村的家中自杀了。当我推开大门无神地走到庭院时,那些生活得并不富足的、看着我们长大的邻居,有一个走上来,拥着我的肩,失声地哭了起来。确切地说,我不能十分明白自己当时的感觉,好像是异常地镇静。父亲在缝纫机盖上拾掇妹妹先前的照片,突然声泪俱下,一只手盲目地向脸庞摸去,脊背慢慢地向前伛了下去,我过去扶住了他……

之后,曾有较长的时期,我变得懒散、索漠。时不时陷入无望的哀伤中,也厌烦了爱思索的习惯。周日阳光明媚的早晨,就耗尽了全力地踩着单车穿梭于草地、油菜田纵横的郊外的路上。速度让我有一种逃离感,但被逃离的对象却又是模糊的。张大鼻孔深深地呼吸,放眼映在天际线的远山的轮廓、色彩。到了连附近那所大学的青年男女也不来走动的荒地,便在路基下的草丛上坐下,久久地呆望某一处。原野上,忽起忽落觅食的雀群若无其事地聒噪着。午后,起风时,就往回骑。上班时,我开始拼命地工作,连领导也稍稍惊讶于我的“突变”,竟颇不自然地说出了些和蔼的话,这个城镇的冬天是分外的寒冷,十月开始下雪,到十二月我的居室还没生火炉。不知怎的,就是想让自己这样承受。

我真的不知道妹妹作出决定的一瞬,是否想到了我。但我知道,妹妹肯定觉得我是不爱她的。这才是我悲哀深处几乎要使人窒息的怅然!儿时,别的小孩欺侮她时,我会袖手旁观,觉得有这样一个愚蠢的妹妹,实在是一个耻辱。上小学了,她功课很差,我无情地嘲讽她、有时甚至打起她来,她只是放声哭着……

今天,我确切地知道了,那哭声,在我的记忆中将永不可能被抹去了。那是我粗心对待生命的后果,是不可见的力给我的不可见的罚。现在,我要背负着这惩罚,向你们说――虽然毫无意义、简直厚颜地向你们说――我爱她。童年驻扎在心里的魔鬼早已逃逸,留给我的是无尽的忏悔。

很多人,也许都觉得自己在一定程度上是热爱生活的。然而生命中另一巨大的事实却是――穿行于纷繁的人世,许多能培育我们心田的物质会被流水无情地带走。时光是生命褪色的外在因素,人与人之间的漠视、阴冷却从内在更严重地剥夺了生命该有的色泽。上世纪70年代的日本电影《人证》主题歌唱到“妈妈,那顶草帽,它在何方,你可知道?”旅途上我们失落了的,又岂止是那一顶麦秸草帽?在无穷尽的流逝里喘息的生命,心里的土壤如何才能不被流逝冲走?抓紧时日去爱吧!去温暖那些还在你身边跳动着的心,让他们明明白白地看见你的爱。从形形的“我”的面具后面跳出来时,阳光就会照到你的脸。

一颗诚实的心,道出了自己真实的体验,不为触动你们的哀情,更想唤醒你们心中别的一些东西呢。

简 评

说是体验,不如说是一种忏悔、一种感悟,真情熔铸于笔端,让人动情、也让人思索:我们每个人应如何珍惜亲情、珍惜生命?悲剧一旦发生,情感往往就特别动人。作者巧妙地回避悲剧事件的过程,只写自己感情的波澜,这感情的表达又是借生活细节、行动描写、景物描写来完成的,这种以实写虚的表现手法,使全文显得具体可感,使人产生共鸣。不足之处,有些语言不够规范。

(王立根)

推荐期刊
  • 方言
    刊号:11-1052/H
    级别:CSSCI南大期刊
  • 情感读本
    刊号:42-1774/C
    级别:省级期刊
  • 啄木鸟
    刊号:11-1522/I
    级别:部级期刊
  • 语言研究
    刊号:42-1025/H
    级别:CSSCI南大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