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自护理论论文8篇

时间:2023-03-10 14:53:4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自护理论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自护理论论文

篇1

1.1对新进院低年资护士必须进行为期1周的岗前培训,加强职业道德和医德医风教育,增强其“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的神圣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帮助其树立职业理想。同时,要让她们明白:责任心是做好护理工作的首要条件,责任心的强弱直接影响执行力的大小。要提高护理执行力,就必须树立起强烈的责任意识。只有把工作标准定到最高,精神状态调整到最佳,自我要求设置为最严,才能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护士。

1.2护士长负责本科室基本技能及专科理论知识与技术操作培训护士长全面履行培训职责,总体协调控制,负责完成培训任务。护士长要选派本科室工作作风严谨,业务能力强,性格良好的高年资护士进行带教,首先要抓好她们的基础操作训练,要求必须掌握吸氧、吸痰、输液、输血、洗胃、导尿、灌肠、口腔护理、人工呼吸、心脏按压、呼吸机及监护仪的应用等;其次科室要制订出具体的工作流程,带教老师要详细解读各类护理质量标准,演示本科室专科护理技术操作,促使低年资护士按照护理标准化的要求去做;同时还要结合临床具体病例,讲解科室各种基本的护理常规。

1.3对低年资护士实行一带一工作模式,提高其对危重症患者抢救的应急执行力低年资护士往往由于工作时间不长,业务能力和专业理论知识及临床经验较欠缺,心理素质也相对较差等,导致在工作中应对危重症处理和配合抢救的能力较差,护理执行力低下尤为凸显。我院采取对低年资护士实行一带一工作模式,通过带教老师不断督促年轻护士认真学习危重症抢救预案,使其熟悉各种危重症抢救的处理程序及方法,并通过演练的常规化、模式及情形的训练加深印象,鼓励其针对每一例危重症抢救案例进行分析和思考,总结经验,不断提高低年资护士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1.4注重低年资护士沟通交流能力的培养临床上80%的护理纠纷都是由于沟通不良或沟通障碍导致的,良好的沟通理解能力,既能正确、有效地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也能有效避免护患纠纷。临床上低年资护士常因缺乏交往能力(即沟通技术)而得不到患者的信任和配合,甚至被患者拒绝进行治疗和护理,大大削弱了护理执行力。我院通过重视对低年资护士沟通能力的培养,使其学会倾听、认识同理心、学会交谈、表达真诚,取得患者的信任、尊重和理解,使其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

1.5加强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护士是一个强度大、风险高、压力重的职业,每天面对最多的是患者,她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患者产生较大的影响。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高效、准确并及时地处理和执行好医嘱,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我院通过开展理论学习和情景训练,帮助低年资护士加强自我修养、自我磨练、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的锻炼,使其面对问题和压力时能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学会自我调节,自我照顾,保持稳定的情绪,变工作压力为动力,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自觉地用意志来指导自己的行为,提高整体护理执行力,保证护理质量和水平。

2小结

篇2

1.急需建设高素质的人力资源管理队伍

在经济迅猛发展的21世纪,可以说管理者综合能力直接影响着企业发展,在医院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中也是如此,尽管医院人力资源管理者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但是长期缺乏知识更新和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管理方法,其管理事物多集中在日常琐碎上,尽管在某些方面表现比较优秀,但是其经验管理还处在初级阶段,而这也是当前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单一的重要原因所在,整体缺乏科学性和开创性。

2.有待建立健全以人为本的护理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在查阅资料和诸多实践中不难发现,当前有许多医院只是将护理人员简单的纳入到经济核算中,没有看到其带来的财富,再者说忽视其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培养,简单认为护理人员是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负担,致使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受挫,护理人员的能力、需求长期得不到提升和满足,使得人才流失严重,医院整体凝聚力受到影响,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影响医院发展。

二、当前形势下如何有效解决护理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短板

1.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

医院管理者必须要能够清晰地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对医院管理的重要性,树立科学的医院人力资源管理观念,并创新一系列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制定出更加科学有效的管理计划。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必须要能够将人才因素放在首要位置,并根据员工具体的实际情况,实行人性化的管理,让员工得到一个展现自我的机会,这样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让更多的员工积极投入到医院的工作中去,进一步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2.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人才制度

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中首先要考虑的因素就是确保绩效考核的公平公正,才能够确保人才制度等相关工作的顺利实施。例如:在进行岗位安排时,必须依据人才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核,这样才能够为建立高素质人才队伍创造条件。值得一提的是,在护理人力资源用人过程中应当将护理人员的专项技能与岗位职责相匹配,对护理人员的各方面因素予以全面考虑,使得护理人员能够愉快工作自身各方面能力也会得到相应的提升。再者就是应当建立健全奖惩制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能够提升护理人员的忧患意识和工作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整体提升医院的凝聚力,使得医院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更大优势。

三、结语

篇3

医学护理论文2100字(一):持续质量改进在重症医学护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

【摘要】目的:针对持续质量改进在重症医学护理中的应用做出进一步探究和分析。方法: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并且病情变化比较快,需要护理人员密切监护的患者,所以护理人员的责任非常重要,有着非常大的工作量,但是护理人员的数量并不多,属于护理风险控制当中的一项薄弱环节。本院在2018年之后,将排班模式进行了改变,持续质量改进,并实施全程监控结果:直到2019年,在1年的改进以及实施当中,患者的需求以及监护质量有了明显的提升,同时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压力,有益于持续护理质量的进一步改进,减少了护理当中产生的差错,存在的差异性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在护理管理中,是不可缺少的灵魂,排班模式的更新,有益于护士长管理,更能更加合理的用人,避免对人才和劳动力方面出现浪费情况,使得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要所减轻,有效提升了重症监护室护理质量。

【关键词】持续质量改进;重症医学科;排班模式

【中图分类号】R16.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20)10-118-02

持续质量改进(CQI),为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前提下,逐步发展的。其中,对于管理以及环节的质量控制更加注重,为新质量管理理论,护理质量可对患者的病情恢复产生直接影响,三分靠治疗、七分靠护理。重症监护病房,为危重患者以及现今设备仪器集中的科室,利用相应的监护,可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判断,并将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提出来。所以,强化对ICU患者实施的安全管理,提升护理质量监管。因此,本文针对持续质量改进在重症医学护理中的应用进行了如下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科室共有24名护理人员,主管护师2名,护师共8名。其余人员为护士职称,专科护士一共为6名。平均工龄6.54年,其中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为10人。所以,护理人员的年轻化,工作方面存在不足,患者要求复杂以及多样化,需要经验十分丰富的高年资护理人员对其给予强化监督,对护理进行完善,以便患者和家属更加满意。如表一所示。

1.2方法

科室共有床位12张,为两组,2名专科护士担任护理组长,护士长以及护理组长,需要做好相应的监控护理质量[1]。第一组人员应用床位包干制度,一名护理人员对1-2名患者负责,这些患者的治疗以及相应的护理工作、健康教育等都由该护理人员负责。其中,需要精准、完善的对护理记录进行书写,将专科特征进行体现,组长以及专科护士需要对年资低的护士给予指导,帮助其完成相应的护理工作等,并定期学习和反思。第二组应用统一管理制度,所有护理对全部病房进行管理,组长以及专科护士实施相应的健康监狱工作等护理内容,护士负责护理工作,记录护理过程等。持续质量改进涵盖了危病患者护理质量、环境监管、技术操作、患者安全以及舒适等。结合每一项护理环节当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质量控制,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控制,并确定质控点,将理论和技术操作培训进行强化。利用有组织以及有目的考核,可对抢救措施的落实有效性给予保证。护理组长和相关专科护士,针对重危患者抢救工作、重症患者的临时处置,需要快速、正确、果断,及时采取相应的抢救任务。

每日需要对两名激动护士进行安排,以便帮助两组护士,对相应的护理工作完成。夜间护理,需要高年资的护士带领两名低年资护士。年资低的忽视,分别管一组,高年资护士对护理质量实施全面系统的质量监控、将参与性、监督管理以及质量控制等职能进行了发挥,使得低年资值班护士减轻了自身的工作压力以及心理压力,避免了有差错产生[2]。

针对有着疑难病例的患者,需要组织全科护士对其实施每月1次的护理病例查房,责任护士汇报护理患者的床号、基本情况等,其中要包括饮食要求、护理级别等。之后,科室人员给予补充和完善,最后护士长和护理责任组长提出问题,全员进行讨论,护士长最后给予相应的讲评。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要有耐心以及爱心、理解等,关心患者。所以,要强化护理责任心,正确处理护患关系。

2结果

两组工作不同的小组,对于质量的提升起到的效果是不同的。如表2所示。

3讨论

持续质量改进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措施,对于管理以及环节的质量控制更加注重,为新质量管理理论,护理质量可对患者的病情恢复产生直接影响。特征为组织性强、参与面广的不间断活动,护理效果质量非常高[3]。所以,在日常工作中,护理人员需要对质量意识進行强化,坚持质量标准,强化质量监控,以便将质量水平进行有效提升。对于护理质量水平的不断提升,需要护理人员不断的学习以及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以便自身的能力提升。此外,护理人员要做到技术精湛、技术操作规范、创新求实。积极主动学习更多的新技术,对新的领域进行开拓。总之,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在护理管理中,是不可缺少的灵魂,排班模式的更新,有益于护士长管理,更能更加合理的用人,避免对人才和劳动力方面出现浪费情况,使得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要所减轻,有效提升了重症监护室护理质量。

医学护理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浅析中医内科护理医学的护理理念及其发展论文

摘要:中医内科护理作为现代医学中护理方面必不可少的一种护理方法,它在很多临床验证中均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现在的中医内科护理依然存在着非常多的现实问题。将分析中医内科护理发展的现状,其中包括人力方面的不足、科学研究能力的欠缺以及实际操作条件的匮乏等等,对中医内科护理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对中医内科护理人员的实践能力以及专业医学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现状;中医;内科;护理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加大了在各个医学研究中的经济投人,很多的新式医学研究开始不断涌现出来,而且现有的医学模式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其中就包括越来越现代化的中医内科护理学,中医内科护理学很早以前就有了,但是它的发展却一直在停滞,随着医学模式的不断转变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加入,中医内科护理学的发展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良好环境。

1.中医内科护理概述

中医护理是我国自古就存在的,指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开展的相关护理工作,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而我国本土存在的护理中,古代中医师既是治病救人的医生,同时又扮演着中医的护理工作者。中医护理,尤其是中医内科护理在数千年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随着国际交流的不断深人,现代医学的护理行为和护理理念初入中国,使得中医护理进入了一段时间的低迷期。但近年的各种研究数据显示,中医护理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较大幅度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这点得到了医学界学者的普遍认可。

中医内科护理以整体护理和辨证实施护理行为为基本理论和基本特色,这也是基于中医学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基本理论之上的,体现了中医内科护理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临床护理离不开各种护理技术,中医护理技术是中医内科护理的核心,包括针灸、拔罐、中医贴敷等等,其正逐渐得到医学界人士的广泛采用,也得到广大患者的充分肯定。

2.中医内科护理发展的现状

2.1中医内科护理专业人员匮乏

虽然我国现在的整个医学系统相对已经较为完善,而且从医人员也在大幅度增加,但是,专业素质较高的中医医学人员却非常之少,只占到所有医学人员比例的9%。现在的很多医学专业学校大部分都是以教授西方医学为主要内容,中医医学的教学内容非常少,所以医学院校培养出来的人员只有很少一部分是专业素质较高的中医内科护理人员。

目前,据不完全统计,很多大医院中的护理人员中的92%都是学习西方医学出身,对中医内科护理的基础知识以及运用手法出现了很大程度上的不足,对中医内科护理中常用的针灸、药透等等护理方法的运用很不熟练。因此,中医内科护理人员的匮乏是目前中医护理发展的一大阻碍,人员的匮乏直接导致了中医内科护理的地位始终不能提升,医学护理也会因此不完善,出现明显的短板。

2.2中医内科护理人员操作自由性不足

在现在的绝大部分医院之中,很多能够实施中医内科护理人员的实际护理过程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限制,比如说经常用到的穴位按摩、中药敷贴以及拔罐等等,由于很多医院沿用了人为老式的护理制度,导致这些中医内科护理方法失去了被执的灵活性。总体来说,利用中医内科护理来恢复患者的过程会受到严格的限制,中医内科护理的实际运用不容乐观。

2.3中医内科护理创新匮乏、制度老化

现存的中医内科护理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一潭死水,由于护理人员无法进行大量的中医内科护理,因此经验的缺乏使得他们没有方法去通过自身的认识以及护理过程的问题解决并去创新中医内科护理技术,即便是专业的中医内科护理创新研发人员,也是因为缺少临床的实际经验而事倍功半,而中医内科护理的制度固守也导致了这项技术不能将制度作为依托来发展,因此制度的老化也使得中医内科护理技术发展缓慢。

3.中西医结合护理教育发展趋势

3.1人才培养模式

中西医结合护理事业是我国卫生医疗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现有中西医结合机构已有200多家,至2009年,我国有三甲综合性中西医结合医院18所”。在现代医疗服务正形成治疗、康复、预防、养生、保健的多元化形式背景下,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社会将需要大量的中西医结合护理人才。而高层次、高素质中西医结合护理人才在中西医结合事业发展中的作用至关重要。一方面,可以在高等中医药院校开设中西医结合护理专业,依托中医药大学的优质资源,充分发挥高校中医护理人才优势,培养高素质的、具有科研攻坚能力的中西医结合护理人才,为中西医护理的真正融合储备人才。另一方面,加快西医院校护理学专业的中医护理课程改革力度,逐步实现中医护理与西医护理的基本融合,培养具有较强西医护理能力以及一定中医护理能力,能在临床护理、社区护理领域发挥主力军作用的基层中西医结合护理人才。

3.2培养目标

目前公认中西医结合人才的内涵标准为“系统掌握中医、西医两种医学知识与技能的中西医结合人才”。人才培養目标应与社会发展和谐统一,顺应社会的需求,并反映时代先进水平。中西医结合护理人才应具备中西医结合临床与社区护理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初步的科研能力,沟通能力,跨文化护理能力。将中医整体观、辩证施护与西医整体护理、护理程序有机结合。辨病护理、辨症护理、辨证护理有机结合。

3.3课程内容改革

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以中西医结合内科护理学引领和整合临床护理;选取中医护理特色明显的病种,以整体护理和辨证施护理念,根据护理程序重组中西医结合护理课程内容,使中西医护理措施有效融合。加快中西医结合社区护理课程内容改革步伐,以顺应社区卫生事业的发展进程。社区中西医结合护理课程内容改革可采用系统论的观点,课程内容体系的设计应遵循整体优化原则、合理组合原则、环境适应原则、动态平衡原则。

4.小结

篇4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3年3月~2014年3月期间在我院待产的196例初产妇。这196例产妇均未患有其他疾病,其腹中胎儿均发育正常。这些产妇进行产前检查的结果显示,其各项指标均符合自然分娩的条件。将这196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98例产妇。观察组产妇的年龄在22~2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6.6±1.2岁。她们的孕周为37~40周,平均孕周为38.6±0.8周。对照组产妇的年龄在23~2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5.4±1.4岁。她们的孕周为38~41周,平均孕周为38.3±0.9周。两组产妇在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方面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为对照组产妇使用常规产科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进行常规护理的方法为:①为产妇做好各项体征的监测。②根据医嘱指导产妇的饮食和休息。③严密观察产妇的临产症状。④指导产妇学会自己检测胎动。⑤适时地与产妇进行沟通,以缓解其紧张的情绪,使其保持平静的心态积极待产。⑥观察产妇产后的情况,如阴道出血的情况等,并对其各项体征进行监测,如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刻报告医生,并及时进行处理。⑦指导产妇保持外的清洁,防止其发生感染。为观察组产妇使用产科护理新模式进行护理,产科护理新模式包括:

(1)对孕产妇进行产前保健及产前教育。①对孕产妇进行入院教育。为每位刚入院的孕产妇发放健康教育资料,详细地向其介绍产妇及新生儿所需的生活用品,让其提前做好准备。为孕产妇介绍医院的住院环境、主治医生和主管护士等,以消除其陌生感。可组织能下床活动的孕产妇观看相关的录像资料,使其了解自然分娩的相关知识。可在行动不便的孕产妇的病房内悬挂健康教育知识图片,让其对自然分娩的相关知识进行了解。②护理人员应对产妇及其家属进行自然分娩知识的健康教育,使他们对自然分娩有正确的认识,以改变其思想观念,选择自然分娩。告诉产妇若是产妇产道的情况、产力的情况、精神状态及胎儿的情况这四个因素均为正常,便可以选择自然分娩。③对产妇进行饮食教育。合理的饮食和均衡的营养能够更好地帮助产妇保持体力,从而提高其自然分娩的成功率。④对高危妊娠的孕产妇,应实施一对一的护理方式,对其高危因素进行防范,以降低其进行剖宫产的几率。

(2)对产妇进行产中个性化护理。产妇在分娩时,不仅要承受宫缩的痛苦,还要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因此,医务人员应对产妇进行鼓励,让其树立其正常自然分娩的信心,以提高其自然分娩的成功率。在产妇分娩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以产妇为中心,对其进行人性化的护理,具体内容如下:①告知孕产妇对其进行护理的目的和内容,并让孕产妇及其家属参与制定护理计划,以调动其主观动力,使其更好地适应自身的角色,提高其自理能力,缓解其心理焦虑。②可让产妇家属陪伴产妇分娩。在产妇出现有规律的宫缩及宫口开到大约2cm后,可由一名家属陪伴其进入待产室。③产房的布置一定要温馨、舒适,使产妇感觉舒适,以消除其陌生感及恐惧感。产房应配备经验丰富的助产士,在产妇分娩过程中,助产士应对其进行鼓励和安慰,通过交流分散其注意力,以减轻其疼痛感。若发现产妇出现异常情况,助产士应在第一时间对其进行处理。在产妇分娩时,助产士应指导产妇掌握进行呼吸和放松的方法。助产士可用适当的方式对产妇进行抚摸,如轻揉其髂部或下腹等,以减轻其疼痛感。④在产妇顺利生产后,让产妇抱紧婴儿,使母婴亲密接触。⑤产科护理人员应加强自身专业技能与知识的学习,院方应定期对产科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以提高其护理的能力,进而提高产妇自然分娩的成功率。

2.结果

在对照组的98例产妇中,选择自然分娩的产妇有66例,占66.3%,其中顺利分娩的产妇有52例,自然分娩的成功率为53.1%。在观察组的98例产妇中,选择自然分娩的产妇有94人,占95.9%,其中顺利分娩的产妇有84人,自然分娩的成功率为85.7%。观察组产妇选择自然分娩的比率和自然分娩的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3.讨论

篇5

对于作为舶来学科的“医学伦理学”,如何用其教育学生、指导实践?一直以来国内学术界和医学界并没有很好地处理“舶来性”与“本土化”之间的关系。致使部分医学伦理工作者全盘吸收西方医学伦理思想,将西方医学伦理原则尊奉为医学伦理学界的“道德圣经”;进而推崇西方国家所极力宣扬的价值观念,而放弃了国人所应有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文化作为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是民族精神的历史积淀,凝聚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承载着本民族的自我认同和价值诉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其实质是文化主体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坚定信念和情感依托,以及在与外来文化的比较与选择中保持对本民族文化的高度认可与依赖。

自清末明初起,西医逐步取代中医的地位,成为中国医学的主体。与之同时,西方医学伦理思想开始冲击,并逐渐取代中国传统医德思想。20世纪80年代,医学伦理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自西方传人我国,各医学院校普遍开设了相关专业课程。然而,在医学伦理教育教学中,无论从主流伦理思想还是从学科话语体系,从《希波克拉底誓言》到《赫尔辛基宣言》,从建构于社会契约之上的医患关系到建构于自然权利之上的患者自主,从生命伦理学“四原则”到基督教伦理学家倡导的“允许”和“行善”原则,无不体现了医学伦理学科的舶来性,处处留有西方文化的深层烙印。

尽管早在1932年,宋国宾教授就撰写了中国第一部医学伦理学著作—《医业伦理学》,试图以儒家仁义道德观为基础,构筑适应中国文化的医学伦理体系。近30年来,也有部分学者积极实施医学伦理的中国化探索,试图寻找汉语文化语境下医学伦理学发展的新途径,但是由于中国近代社会造成的文化断层及现代社会部分学者对西方文化的盲从,医学伦理学始终缺少应有的文化自信。如在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用西方医学伦理理论观点主导国内医学伦理课堂,大谈特谈功利主义和个人自由,试图使西方医学伦理科学化和普世化;在临床实践中,善于用西方医学伦理原则指导国内医学道德实践,而背离了现实的风土人情;在伦理委员会建设过程中,习惯于用西方认证体系评估国内机构伦理委员会建设,以宣染伦理委员会建设的成就。

作为一门人文社会学科,医学伦理包含着明确的价值判断与文化选择,折射了特定社会在其发展与变化过程中所留下的民族和文化印迹。推进医学伦理学本土化建设,用中华文化滋养国内医学伦理学的成长与发展势在必行。只有将医学伦理学根植于中国人自己的文化范式之中,融人自己的语言体系和文化传统,中国医学伦理学才具有真正的活力与意义,才能在世界医学伦理交流中赢得足够的话语权。在我国由文化大国走向文化强国的今天,让中国人“自信”的“文化”至少包括三个层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对于提升医学伦理文化自信有指导与借鉴意义。努力从优秀传统文化中传承“医乃仁术”的道德信仰,从革命文化中培养医生的牺牲奉献精神,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架构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医学伦理学,讲好中国医学伦理故事,传播好中国医学伦理声音,树立中国医学伦理事业应有的文化自信,中国医学伦理学建设必将迎来辉煌的明天。

篇6

[摘要]目的:减少产后子痫的发生及保证母婴健康。方法:总结1998年至2005年本院发生6例产后子痫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资料中5例产后子痫的病人剖宫产术后,经过及时治疗护理后,母婴平安出院。1例因抢救无效死亡。结论:提高护士对妊高征临床护理水平,加强产后子痫的护理及预防措施,对保证母婴健康存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产后子痫;护理;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是产科常见而特有的并发症,其特征为高血压、蛋白尿、浮肿。子痫为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最严重阶段,对母婴危害极大,一般发生在产前、产时,发生在产后子痫较少。因此,掌握子痫的临床特点,采取相应护理预防措施,可减少产后子痫的发生。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我院自1998年至2005年发生产后子痫的6例中,年龄最小18岁,最大36岁,初产妇2例,经产妇4例。孕34周~37周,产前都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例如:患者,女、35岁,广东人。因停经37周,头痛、眼花2d。剖宫术后6h,抽搐1次入院。平素月经规则,孕期从未作产检,孕4个月始有胎动,入院前6天,全身浮肿。入院前1d,因头痛、眼花、血压高在当地医院行剖宫产。术后6h出现抽搐1次,而转入我院查:BP181/110mmHg(1mmHg=0.133kPa)、P84次/min、R20次/min、嗜睡、烦躁。诊断:一是孕产工孕37周剖宫产后。二是重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三是产后子痫。入院后经我科解痉、降压、扩容、利尿等治疗护理后,住院13d治愈出院。

1.2方法根据产后子痫的临床特点,对6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

1.3产后子痫发生的原因产后子痫是产后巨大妊娠子宫对下腔静脉压力的消除,静脉血及组织间液回流增加。血容量明显增加,使心脏负担加重,血压升高而加重病情。二是医务人员对产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病人重视程度不够,认为终止妊娠后,病因已被解除,不会再出现问题,而放松了对病人观察及治疗。

3护理

3.1首选药物一般发生产后子痫的产妇,产前都是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一旦发生抽搐,应尽快协助医生控制抽搐,硫酸镁为首选药。必要时可用强而有力的镇静药物。

3.2专人护理,防止受伤首先保持呼吸道通畅,立即吸氧。同时在口腔内置开口器,防止咬伤唇舌。使病人取头低侧卧位,以防黏液吸入呼吸道或舌头阻塞呼吸道。必要时,用吸引器吸出喉部黏液或呕吐物,以免窒息。在病人昏迷或未完全清醒时,禁止给予一切饮食和口服药,防止误入呼吸道而致吸入性肺炎。

3.3减少刺激,以免诱发抽搐患者应置单人暗室,保持绝对安静,避免声光刺激,一切治疗及护理应在抽搐控制和注射镇静剂15min后进行,且动作轻柔和相对集中。

3.4注意药物毒性反应按医嘱执行药物治疗,并注意观察药物治疗的毒性反应。目前硫酸镁是中、重度妊娠高征的首选解痉药物。镁离子所抑制运动神经未梢对乙酰胆碱的释放,阻断神经和肌肉间的传导,使骨骼肌松弛,从而预防和控制子痫的发作。故我们护土应知道硫酸镁用药方法、毒性反应及注意事项。

3.5昏迷者,注意预防褥疮每2h~4h翻身及注意水肿受压部位皮肤有无破损溃烂。

3.6静脉输液时,速度不宜过快一般30滴/min~48滴/min,以免引起心衰和肺水肿。

3.7严密看护心电监护血压、脉搏、呼吸、体温。当置尿管接床边引流袋、准确记录24h出入量,必要时记录每小时尿量。发现尿少、无尿,要及时向医生报告。详细书写护理和交接班纪录。

4预防措施

4.1加强对高危病房的管理选择责任心强,业务水平较高的医护人员、高危产妇并做到人员相对固定。

4.2严密观察生命体征重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产后24h~72h之内,仍需测BP、P、R,每4h测1次,为临床提供可靠依据。

4.3严格执行护理常规在治疗及护理操作时,手要轻柔且集中,杜绝子痫发生诱因。

4.4严格执行医嘱重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产后应继续静脉点滴硫酸镁1d~2d。因为产后24h~5d内仍有可能发生子痫。

4.5严密观察阴道流血量因为产后使用了大量硫酸镁,产后容易发生宫缩乏力,引起产后大出血。

4.6准确记录出入量并注意用药后反应。

4.7采用对危重病人进行护理查房检查护理工作质量,同时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护理水平,保证护理质量。

5总结

产后子痫对母体影响是心衰、肾衰、DIC、脑出血、肺水肿,所以我们应加以重视,对重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后的产妇。应严密观察血压、宫缩、阴道流血情况,防止产后子痫有着重要作用。产后24h~5d内仍有子痫发生的可能,故我们不可放松治疗和护理措施,做到预防为主,使中、重度产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产妇病情得到控制,未出现产后子痫及并发症。

参考文献:

篇7

1.1病例实践①每位护士每月挑选一份亲身经历的病例进行护理分析,并将过程按护理查房的形式成文,内容包括:病例介绍(一般资料、入院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心理社会方面、住院过程)、疾病相关知识介绍(包括文献)、护理问题及预期目标、护理措施、评价效果和总结,每月20号之前交给带教老师。②带教老师结合病例病情进行批阅修改、当面讲解指正后交回护士。每位护士确定自己的问题所在,根据带教老师批阅意见重新整理分析,修改后于每月25号之前完成并上交带教老师。③带教老师在晨会、床边交班、护理查房工作中结合病例进行不定期提问,以促进和提高病例分析质量。

1.2质量考核每月底由护理质量思维实践培训带教小组负责考核。根据学习态度、病例的难易程度、病例介绍规范性、病例思维分析能力、病例临床护理质量等五个方面综合评分,满分100分。

1.3评价方法评分等级:优(≧90分)、良(70~89分)、合格(60~69分)、不合格(<60分)。连续6个月为一轮,每人6份病例分析中有3份病例质量考核优秀且无不合格者则通过培训,未达标者进入第二轮,直至成绩达标后方可结束培训。经过二轮仍未达标者并入下年度的培训。

2结果

第一轮培训参加人数36人,6个月后有15人通过培训,通过率41.67%。剩下21人进入第二轮培训,第二轮中21人全部通过培训,通过率100%。月质量考核结果见表1。

3讨论

低年资护士一般是指从医学院校毕业后在医院工作5年以下的护士[1]。研究表明,工作年限短、职称低的护士工作中更易发生护理不良事件[2]。近几年针对低年资护士的在职培训内容与方式不断丰富与扩展,然而目前大多医院针对低年资护士的在职培训仍缺乏科学、有效的规划与效果评价[3],采用的培训模式缺乏深入与临床脱节使在职培训往往流于形式。卫生部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提出,将注重护理人员评判性思维培养作为下一个五年计划的重要改革目标。因此,对低年资护士进行思维实践能力的培训,使她们在临床工作中具有较好的评判性思维能力[4]。

本次研究将案例式教学中的病例分析教学方法加以改进后用于产科低年资护士的培训,创立了以临床病例分析结合护理查房为中心的思维实践培训模式,效果良好。该模式让学习者针对临床工作中亲身经历的病种运用评判性思维,采用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收集资料,评判性地检查和分析资料,找出护理问题,确定护理目标,落实护理措施,然后进行评价效果。国内其他研究也证明,这种培训方法针对重点和难点设定问题,指导学习者查阅相关资料,让学习者在搜索答案的过程中了解相关知识,同时锻炼学习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可明显改善护士的思维能力,提高专业水平,提升护理质量。思维实践培训模式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①护士必须先对病情进行整体评估,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了解病人的整体情况,对病情动态观察,提出护理问题,制定护理措施和目标。通过完整的护理程序才能有利于培养护士正确的临床思维分析能力。

②病例分析时,要求护士进行疾病相关知识最新文献的查询。护文献查询不仅是一种工具,在帮助护士选择文献、吸取信息方面大显身手,而且作为一种知识和方法,它还具有思维结构的逻辑特点,对于扩展护士的知识结构也有着重要意义[6]。③培训中要求带教老师结合真实病例特点,及时找出护理中存在缺陷、漏洞,当面给予指正,这样有利于学习者及时纠正问题所在,提升培训效果。④思维实践培训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积累的过程。所以培训过程中,要求护士根据自己的能力挑选病例,可从简单到复杂,从妊娠合并一种疾病到多种疾病逐步过渡到危重症、疑难病。⑤培训周期应合理设定,并严格考核。一般要求培训时间至少在6个月以上。这就说明只有经过一定的工作时间与知识积累后,护士才具备了良好的判断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只有循序渐进的培训才能达到预期效果。本次研究第一轮培训后合格率为41.67%,经第二轮培训后,全员合格率为100%,也证实了这一观点。

篇8

【关键词】护理;风险;防护措施

护士为维护和促进健康,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活动过程中存在着许多自身的风险因素。

1护士自身面对的危险因素

1.1物理性因素(1)针刺伤:针头是护士亲密的“工作伙伴”,但也是对护士伤害最深的锐器。不少护士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意识淡薄,没有做好防护措施,工作时不带手套、防护罩等。据估计我国目前有126.63万名护士,每年要注射操作约50亿次。一项调查统计,全国有80%的护士曾受过针刺伤,抽查100名手术室护士针刺伤发生率为96%,其中缝针刺伤95%,刀剪刺伤24%,注射或整理器械等刺伤78%,而健康的医务人员血液传播疾病80%~90%是由针刺伤所致。经血液传播疾病主要包括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疟疾等,这些疾病对健康构成危害是巨大的。(2)噪声:噪声严重污染的科室有手术室、急诊室、供应室等。主要噪声来源有机器声、病人的、物品及仪器移动的声音等。长期在噪声下工作易引起疲劳、烦躁、头痛和听力下降等[1]。(3)职业病:护理工作比较辛苦,对护士带来的最典型的物理危害就是腰背痛,最大的影响就是疼痛和运动功能障碍,因为护士除了打针,还有职业所需的搬运患者、为患者翻身等,患者床高固定,必须弯腰为患者进行治疗护理,这都会导致腰腿疼痛。在许多国家,该病已被列入职业病的榜首。

1.2化学因素(1)细胞毒素药物:抗癌药物既能杀死癌细胞,也能杀死正常细胞。长期受到药物污染的护士体内会受到影响。Hirst的研究结果显示,肿瘤科护士的尿液中可以检测出环磷酰胺,且药物持续5天以上才消失[2]。(2)消毒灭菌剂:“一走进医院,就有一股特殊的消毒水味道”,很多人都想不到这句司空见惯的话里隐藏着多少护士所受的职业危害。护士经常接触的有毒、有害物质如戊二醛、氯制剂、甲醛、过氧乙酸等消毒剂,具有一定挥发性和刺激性,尤其是通过吸入或皮肤接触而产生危害。经常接触此类化学品会引起眼结膜灼伤、上呼吸道炎症、喉头肌水肿和痉挛、化学性气管炎或肺炎和皮肤损害等。长期接触还会损害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为头痛、记忆力衰退以及肺的纤维化。

1.3生物因素主要包括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结核杆菌、流感杆菌、流感病毒、疟疾等。以急诊科护士为例,她们在车祸受伤患者、危重患者到来时立即投入抢救,在患者未完全明确诊断前接触其具有传染性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时,极易造成自身感染。

1.4心理危害社会地位有限、晋升少、报酬低以及工作量大、无固定生活规律、经常上夜班等状况,都会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另外,长期面对患者甚至危重患者、意外伤害以及死亡会造成焦虑、紧张、情绪低落,影响护士的精神状况。很多护士长期处于持续紧张状态,可能造成精神紧张、心理压力增加、角色紊乱、生物钟紊乱等。一些护士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内分泌失调和工作疲劳。

1.5护患关系的紧张由于目前我国护理人员短缺,护患比例失调,而护理工作量大,处置比较零散,为了能及时准确完成各项处置,造成护患沟通较少,有时对患者的询问缺乏耐心或解答时语速过快,显得急躁而造成误解,导致发生问题时矛盾易激化,就可能成为引发护患纠纷的导火索。一旦护患矛盾激化,护士还有可能遇到来自患者或家属的暴力伤害。

1.6护士的法律意识淡薄随着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护士的法律意识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护理的要求。护士还没有充分认识到护理工作中的每个环节都有可能存在着法律问题[3]。她们更多考虑的是如何尽快解决影响病人健康的根本问题而忽视潜在法律问题[4]。例如:(1)不执行查对制度、违反操作规程、擅自离岗等行为而出现严重后果。(2)护士的侵权行为,如侵犯病人的知情权、隐私权等。(3)护理记录中潜在的法律问题,如护理记录不及时,护理记录单和医生的记录存在不相符合的情况,护理记录单涂改等问题。2防护措施

2.1针刺预防工作中建立安全意识,接触病人血液时(尤其是接触艾滋病的医护人员)必须戴手套。用过的针头应及时处理,应放入合适的防刺穿的容器内。一旦发生针刺伤,一定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清创、消毒、登记。医院还要设置利器损伤登记本,被刺伤后要追查病人资料,跟踪护士的健康状况。

2.2药物伤害的预防(1)接触抗肿瘤药物的护士应穿戴好手套、防护衣和口罩,口罩和手套要及时更换,冲配药物场所应有抽风和排风设备,尽可能使用层流净化安全舱或安全柜,并定期检测其净化效能,操作中不慎将药液溅到皮肤或眼睛,应及时使用生理盐水彻底冲洗,如果溢到桌面,应用纱布吸附药液,再用清水冲洗被污染表面。处理患者化疗后的尿液、粪便、呕吐物必须戴手套。(2)化学消毒灭菌剂的防护。甲醛消毒灭菌,必须在无菌箱中进行,消毒后注意开窗通风,去除残留的甲醛气体;使用戊二醛消毒时,应将戊二醛存放于有盖的容器内,且容器内应有良好的通风设备,减少与有害气体的接触。接触戊二醛时应戴橡胶手套,防止溅入眼内或吸入[5]。

2.3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1)建立良好的工作环境。管理者应努力改善护理人员的数量、结构不合理情况,应设法缓解护理人员身心超负荷运转的状态,合理有序地安排工作。(2)护理管理者应引导护理人员正确对待压力,给予关怀和鼓励,真正做好护理人员的情绪压力管理。(3)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增强自我保健意识。(4)合理安排休息时间,保持平和的心境,保持乐观的心态。

2.4加强护患信息交流及时沟通疏导,增强护理操作的严谨性,严格查对制度和执行医嘱,严格操作规程。在服务过程中,规范语言及行为举止,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耐心解答、安慰、体谅,对情绪不稳定的患者应尽量稳定其情绪,避免矛盾升级,防止意外发生。加强护理记录的管理,护士长应对护理文书进行质量监测,护理文书书写应做到及时、准确、真实、完整并与医疗文书同步。

2.5熟悉法律法规学习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护理文书的书写,自觉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经常性的普法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和继续教育相结合,使护士对容易造成护理风险的工作环节提高警惕,同时也可以法律法规作为保护自己的武器。

【参考文献】

1董慰慈,张桢生.护理学基础.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2,42.

2杨方英,刘丽华,周慧娟.SICU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实用护理杂志,2002,18(7):45.

3张优琴,辛亚娟,钱萍萍,等.举证责任倒置后护士证据意识状况调查及分析.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201-203.

推荐范文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