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0 14:53:2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会计信息化教学,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论文摘要】会计信息化既是一门理论课,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技能课,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尤为重要。通过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不但可使学生具备相关的职业能力,形成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能力体系,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中,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训练,会计信息化教学应考虑分层次进行。文章从分层次的涵义和原理出发,对会计信息化分层次教学进行探索,以期改变现有的教学方式,促进现行教育、教学改革。
引言
2005年8月,由会计之友杂志社承办的中国会计学会会计电算化专业委员会年会在山西太原召开。会上提出了“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发展的理念,与会专家就这两个概念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一致认为用“会计信息化”可以更好地概括“会计电算化”的进一步发展,也可以进一步提升“会计电算化”的应用水平。近年来,《会计信息化》这门课程逐渐在各高校中取代会计电算化等相关课程。
2009年4月国家财务部印发了《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目标和主要任务。高校作为培养财务人才的基地,针对会计信息化的教学更是得到重视。为达到教学目的,《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方式成为众多教学工作者探讨的话题。
一、《会计信息化》课程的介绍
(一)会计信息化的含义
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过程,是将会计信息作为管理信息资源,全面运用以计算机、网络与通讯为主的信息技术对会计信息进行获取、加工、传输、存储等处理,使会计信息处理高度自动化,信息高度共享,并能主动、实时报告会计信息,为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者、企业外部的信息使用者提供全面、及时的信息过程。
会计信息化代表了一种全新的会计思想与观念,是传统的会计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相结合的产物,是现代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实现会计信息化后,会计系统将是一个实时处理、高度自动化的系统,业务内容来自企业内外业务的实时数据,出现真正的电子凭证、电子账簿和电子报表,会计处理方法将更加多样化。
(二)会计信息化课程的内容
会计信息化课程是在原会计电算化的基础上开设的,不仅包括传统的会计电算化所涵盖的内容,而且,由于会计信息化产生于信息社会,其是在计算机核算的基础上提出的信息多元化处理,能实现会计业务的信息化操作,充分发挥会计工作在企业管理和决策中的核心作用,最终实现企业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一体化。会计信息化课程比会计电算化有更高的要求,教学中不仅包括信息化中的具体财务操作,更包括企业信息系统中各功能的数据传递及相关关系,最终得让学生清楚企业的财务信息是如何形成;又是如何与其他相关信息发生作用;最终又能给企业提供怎样的信息。在信息传递的同时,物流、资金流与信息流又有怎样的关系等等。总之,会计信息化课程的内容要更丰富,具体操作也要求更高,课程教学内容、方式都将发生变化。
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分为理论部分和实验部分。理论仅占很少学时,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会计信息化及其发展情况。实验教学是重点,学生将花大量时间用于具体实验,在实验过程中体验会计信息化的内涵;教师也将在实验阶段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学生能否按实验要求出实验效果及能否真正学好会计信息化都在这个阶段得到体现。因此,教学所采用的实验教学模式、方法等是至关重要的。
二、分层次教学
(一)分层次教学的涵义
分层次教学是指在承认学生有差异的前提下,教育者依据学生实际情况,以学生为主体,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提出分层次的要求,并在课堂教学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创立评估体系,从而使不同层次学生均能得到最充分的发展与提高的教学过程。分层次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整体素质,促使每个学生在最适合自己的环境中求得最佳的发展。教师必须打破以往按统一模式塑造学生的传统做法,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特殊性,并在此基础上实施分层次教学。
(二)分层次教学具有的优点
教学,尤其是高校专业教学本身就是一个体系。学生不是一门课程学好了就表明专业学好了,总存在一部分学生部分专业课程学不好的现象。分层次教学就是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以不同层次学生为基础因材施教,具体教学过程中有不少优点,表现如下:
1.分层次教学体现了教育的公平
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动者,应该在承认差异的同时,公平教学,而不能只为一部分学生而进行教学,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分层次教学的应用让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能忽视成绩差的学生,而是积极主动地为各个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2.分层次教学展现了教与学的互动
分层次教学让高校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模式及方法,不再是教师讲授,学生接受,最终能接受的就好,不能接受的就差,教师不用在乎学生学的结果。教师采用分层次教学后,要主动关心学生学习情况,并关心学生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如何对基础不同的学生施教等。这样,教学中的“教”与“学”不是分开的,而是互动的,教师教学对学生的影响又将影响教师将来的具体教学。这样,分层次教学将继续升化,教与学将在互动中不断得到发展。
3.分层次教学的落实将逐渐改善高校教育现状
高校教育中,进行分层次教学有望改善教育现状。教师因要进行分层次教学转变,而改变原来的教学内容、方法,并开始主动研究自己的教学情况,在教学中找原因,考虑如何对现存的差异开展教学等。分层次教学使得教与学不断变化,从而可能改变有的教师几年都用同一教案的状况,教学质量有望得到提高。
三、会计信息化分层次教学的具体落实
(一)领会分层次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
分层次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学生是有差异的,“教”自然要有差异。第二,教学目的是要促进学生的发展。每个学生都是有发展潜能的,不能以牺牲一部分学生的发展为代价来求得另一部分学生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要形成一种促进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较好发展的机制。第三,学生之间的差异是一种可供开发利用的教育资源。学生的主体性不仅表现为他是教学中学习的主体,而且表现为他在某种程度上还可以成为“教”的主体。
承认学生的差异,是要让差异缩小甚至消失。笔者认为,教师是分层次教学的主导者。所谓分层次教学并非要把学生形式上分成几个等级,而是教师应看到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差异,做到教学内容、方法、方式等有差异,以便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接触一门新的课程都会有兴趣或都能很快培养兴趣而投入到这门课的学习。由这门课的兴趣学习又将带动整个专业体系的学习,以至最终不仅成功讲授这门课,还可能激发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极大热情。还要知道,学生学习成绩差不一定不具有潜在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多年的实验课程中笔者就发现不少学生专业成绩差,但在实际操作中很有创新精神,并能解决很多电脑实际问题。教学关键是要因材施教,将学生的潜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
(二)把握分层次教学的目的,安排好分层次的具体内容
1.学生定位的分层
会计信息化教学过程中,不可能把学生按其他课程成绩或综合成绩进行排名,然后分班或分组进行。然而,必须承认学生经过大学前一阶段的学习确实存在差异,而且这种差异不小。有的学生认真,专业基础和计算机基础都好,对学习也非常有热情;有的学生曾经有挂科,已对学习没有好心态,根本没有兴趣;有的学生基础一般,态度也一般,主要看课程开始后,教师上课的内容有没有吸引力(这占多数)。只有承认了这些差异,并能在实验课中尽早将学生层次对号入座,根据不同情况学生进行差异指导和引导,争取让基础好的学生自己努力实践,达到或超过课程的要求,让基础一般的学生提起兴趣,让基础较差的学生培养起兴趣。
在会计信息化实验中,学生层次是没有绝对划分的,只能是依据学生的表现及提问等来作基本判断,而且这种分层次会随着实验内容及过程的变化而变化。因此,体现了分层次教学是教师主导的,教师应在分层次教学中发挥主要作用。
2.分层次备课
分层次备课是分层次教学的关键。既然学生是有层次的,备课就一定要有层次。作为实践课程为主的教学,教师不仅要按课程的基本教学目的进行准备,还要按课程的实际可能情况做好充分准备,以满足教学要求,从而保证让基础好的学生在实验中得到极大的满足。另外,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备课要按心理学加上实务案例,由浅入深地做好准备工作,要通过心理、思想引导教育,利用最简单和适用的知识等将他们引入教学,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层次差的学生也能重视这门课程教学,积极投入到实验训练中来。分层次备课对教师要求较高,故教师要不断在教学中进行总结,在不断总结之后完善分层次备课。
3.分层次实验
会计信息化课程主要是实践训练,以学生们通过案例资料进行验证式实验为主,可以说没有很多新知识,多是原来所学知识的贯通运用。多操作、多思考后再操作,一般都能有较好的效果,但这整个过程,分层次的讲解,分层次的要求都将对课程有极大帮助。实验中要确定基本的要求,提高后的要求,实验的目的并不是简单的验证,而是要让学生知道具体实验操作对信息化建设有怎样的影响,会造成怎样的后果;甚至要让学生知道出现情况后要如何调整和补救等等。整个实验教学过程是针对不同的学生给出不同的操作要求,针对不同的操作情况给出不同层次的处理方式。
在分层次的实验中,还可充分利用学生差异来进行,让部分优秀的学生变得主动起来,帮助一部分基础差的学生。会计信息化的实验课程中,不妨让一些计算机知识很好的学生来帮助处理些涉及到计算机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让出现同样问题已得到解决的学生来帮助需要的学生,这样既能减轻教师实验课的压力,又能让这部分学生在展示自己才能的同时加深实验效果,同时被帮助的学生也可从中感悟很多,学生之间的感情会更深,课堂氛围也会更好。在多年的实验课教学过程中,笔者常这样利用学生差异,效果确实很不错,很多在实验课中帮助别人或被别人帮助的学生还常联系,沟通现在工作中的具体操作与应用。
(三)不断在实践中分层次、分层次中实践,最终达到教学目的
会计信息化课程实验通常是在计算机中完成,而且实验课中每位学生都将有一台属于自己操作的计算机。这对实验的独立检验和操作是有一定好处,但在分层次教学中,这种方式也有一定的不利。因此,可以在单人组实验结束后,特意安排一个综合实验,并考虑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或是知识能互补的学生安排2~3人为一组进行实验,还可以比赛的方式进行,最终可作为学生平时成绩加分。
相对于很多课程重视结果而言,会计信息化课程的教学中更重视的是过程。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可以学到很多其他专业课本中学不到的知识,所学的更能贴近将来工作实务。实践业务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实验也就会不断出现新的问题。学生层次的差异所提出的问题也将有差异,差异的问题解决后还会产生新的差异,这不仅要求学生不断实践,不断努力实践,同时,也要求教师在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分层次,并在分层次中不断总结,最终通过不同层次的教学实践来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
摘 要 会计信息化既是一门理论课,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技能课,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尤为重要。通过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不但可使学生具备相关的职业能力,形成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能力体系,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中,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训练,会计信息化教学应考虑分层次进行。文章从分层次的涵义和原理出发,对会计信息化分层次教学进行探索,以期改变现有的教学方式,促进现行教育、教学改革。
引言
2005年8月,由会计之友杂志社承办的中国会计学会会计电算化专业委员会年会在山西太原召开。会上提出了“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发展的理念,与会专家就这两个概念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一致认为用“会计信息化”可以更好地概括“会计电算化”的进一步发展,也可以进一步提升“会计电算化”的应用水平。近年来,《会计信息化》这门课程逐渐在各高校中取代会计电算化等相关课程。
2009年4月国家财务部印发了《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目标和主要任务。高校作为培养财务人才的基地,针对会计信息化的教学更是得到重视。为达到教学目的,《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方式成为众多教学工作者探讨的话题。
一、《会计信息化》课程的介绍
(一)会计信息化的含义
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过程,是将会计信息作为管理信息资源,全面运用以计算机、网络与通讯为主的信息技术对会计信息进行获取、加工、传输、存储等处理,使会计信息处理高度自动化,信息高度共享,并能主动、实时报告会计信息,为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者、企业外部的信息使用者提供全面、及时的信息过程。
会计信息化代表了一种全新的会计思想与观念,是传统的会计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相结合的产物,是现代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实现会计信息化后,会计系统将是一个实时处理、高度自动化的系统,业务内容来自企业内外业务的实时数据,出现真正的电子凭证、电子账簿和电子报表,会计处理方法将更加多样化。
(二)会计信息化课程的内容
会计信息化课程是在原会计电算化的基础上开设的,不仅包括传统的会计电算化所涵盖的内容,而且,由于会计信息化产生于信息社会,其是在计算机核算的基础上提出的信息多元化处理,能实现会计业务的信息化操作,充分发挥会计工作在企业管理和决策中的核心作用,最终实现企业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一体化。会计信息化课程比会计电算化有更高的要求,教学中不仅包括信息化中的具体财务操作,更包括企业信息系统中各功能的数据传递及相关关系,最终得让学生清楚企业的财务信息是如何形成;又是如何与其他相关信息发生作用;最终又能给企业提供怎样的信息。在信息传递的同时,物流、资金流与信息流又有怎样的关系等等。总之,会计信息化课程的内容要更丰富,具体操作也要求更高,课程教学内容、方式都将发生变化。
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分为理论部分和实验部分。理论仅占很少学时,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会计信息化及其发展情况。实验教学是重点,学生将花大量时间用于具体实验,在实验过程中体验会计信息化的内涵;教师也将在实验阶段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学生能否按实验要求出实验效果及能否真正学好会计信息化都在这个阶段得到体现。因此,教学所采用的实验教学模式、方法等是至关重要的。
二、分层次教学
(一)分层次教学的涵义
分层次教学是指在承认学生有差异的前提下,教育者依据学生实际情况,以学生为主体,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提出分层次的要求,并在课堂教学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创立评估体系,从而使不同层次学生均能得到最充分的发展与提高的教学过程。分层次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整体素质,促使每个学生在最适合自己的环境中求得最佳的发展。教师必须打破以往按统一模式塑造学生的传统做法,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特殊性,并在此基础上实施分层次教学。
(二)分层次教学具有的优点
教学,尤其是高校专业教学本身就是一个体系。学生不是一门课程学好了就表明专业学好了,总存在一部分学生部分专业课程学不好的现象。分层次教学就是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以不同层次学生为基础因材施教,具体教学过程中有不少优点,表现如下:
1.分层次教学体现了教育的公平
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动者,应该在承认差异的同时,公平教学,而不能只为一部分学生而进行教学,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分层次教学的应用让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能忽视成绩差的学生,而是积极主动地为各个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2.分层次教学展现了教与学的互动
分层次教学让高校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模式及方法,不再是教师讲授,学生接受,最终能接受的就好,不能接受的就差,教师不用在乎学生学的结果。教师采用分层次教学后,要主动关心学生学习情况,并关心学生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如何对基础不同的学生施教等。这样,教学中的“教”与“学”不是分开的,而是互动的,教师教学对学生的影响又将影响教师将来的具体教学。这样,分层次教学将继续升化,教与学将在互动中不断得到发展。
3.分层次教学的落实将逐渐改善高校教育现状
高校教育中,进行分层次教学有望改善教育现状。教师因要进行分层次教学转变,而改变原来的教学内容、方法,并开始主动研究自己的教学情况,在教学中找原因,考虑如何对现存的差异开展教学等。分层次教学使得教与学不断变化,从而可能改变有的教师几年都用同一教案的状况,教学质量有望得到提高。
三、会计信息化分层次教学的具体落实
(一)领会分层次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
分层次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学生是有差异的,“教”自然要有差异。第二,教学目的是要促进学生的发展。每个学生都是有发展潜能的,不能以牺牲一部分学生的发展为代价来求得另一部分学生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要形成一种促进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较好发展的机制。第三,学生之间的差异是一种可供开发利用的教育资源。学生的主体性不仅表现为他是教学中学习的主体,而且表现为他在某种程度上还可以成为“教”的主体。
承认学生的差异,是要让差异缩小甚至消失。笔者认为,教师是分层次教学的主导者。所谓分层次教学并非要把学生形式上分成几个等级,而是教师应看到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差异,做到教学内容、方法、方式等有差异,以便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接触一门新的课程都会有兴趣或都能很快培养兴趣而投入到这门课的学习。由这门课的兴趣学习又将带动整个专业体系的学习,以至最终不仅成功讲授这门课,还可能激发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极大热情。还要知道,学生学习成绩差不一定不具有潜在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多年的实验课程中笔者就发现不少学生专业成绩差,但在实际操作中很有创新精神,并能解决很多电脑实际问题。教学关键是要因材施教,将学生的潜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
(二)把握分层次教学的目的,安排好分层次的具体内容
1.学生定位的分层
会计信息化教学过程中,不可能把学生按其他课程成绩或综合成绩进行排名,然后分班或分组进行。然而,必须承认学生经过大学前一阶段的学习确实存在差异,而且这种差异不小。有的学生认真,专业基础和计算机基础都好,对学习也非常有热情;有的学生曾经有挂科,已对学习没有好心态,根本没有兴趣;有的学生基础一般,态度也一般,主要看课程开始后,教师上课的内容有没有吸引力(这占多数)。只有承认了这些差异,并能在实验课中尽早将学生层次对号入座,根据不同情况学生进行差异指导和引导,争取让基础好的学生自己努力实践,达到或超过课程的要求,让基础一般的学生提起兴趣,让基础较差的学生培养起兴趣。
在会计信息化实验中,学生层次是没有绝对划分的,只能是依据学生的表现及提问等来作基本判断,而且这种分层次会随着实验内容及过程的变化而变化。因此,体现了分层次教学是教师主导的,教师应在分层次教学中发挥主要作用。
2.分层次备课
分层次备课是分层次教学的关键。既然学生是有层次的,备课就一定要有层次。作为实践课程为主的教学,教师不仅要按课程的基本教学目的进行准备,还要按课程的实际可能情况做好充分准备,以满足教学要求,从而保证让基础好的学生在实验中得到极大的满足。另外,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备课要按心理学加上实务案例,由浅入深地做好准备工作,要通过心理、思想引导教育,利用最简单和适用的知识等将他们引入教学,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层次差的学生也能重视这门课程教学,积极投入到实验训练中来。分层次备课对教师要求较高,故教师要不断在教学中进行总结,在不断总结之后完善分层次备课。
3.分层次实验
会计信息化课程主要是实践训练,以学生们通过案例资料进行验证式实验为主,可以说没有很多新知识,多是原来所学知识的贯通运用。多操作、多思考后再操作,一般都能有较好的效果,但这整个过程,分层次的讲解,分层次的要求都将对课程有极大帮助。实验中要确定基本的要求,提高后的要求,实验的目的并不是简单的验证,而是要让学生知道具体实验操作对信息化建设有怎样的影响,会造成怎样的后果;甚至要让学生知道出现情况后要如何调整和补救等等。整个实验教学过程是针对不同的学生给出不同的操作要求,针对不同的操作情况给出不同层次的处理方式。
在分层次的实验中,还可充分利用学生差异来进行,让部分优秀的学生变得主动起来,帮助一部分基础差的学生。会计信息化的实验课程中,不妨让一些计算机知识很好的学生来帮助处理些涉及到计算机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让出现同样问题已得到解决的学生来帮助需要的学生,这样既能减轻教师实验课的压力,又能让这部分学生在展示自己才能的同时加深实验效果,同时被帮助的学生也可从中感悟很多,学生之间的感情会更深,课堂氛围也会更好。在多年的实验课教学过程中,笔者常这样利用学生差异,效果确实很不错,很多在实验课中帮助别人或被别人帮助的学生还常联系,沟通现在工作中的具体操作与应用。HtTp://
(三)不断在实践中分层次、分层次中实践,最终达到教学目的
会计信息化课程实验通常是在计算机中完成,而且实验课中每位学生都将有一台属于自己操作的计算机。这对实验的独立检验和操作是有一定好处,但在分层次教学中,这种方式也有一定的不利。因此,可以在单人组实验结束后,特意安排一个综合实验,并考虑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或是知识能互补的学生安排2~3人为一组进行实验,还可以比赛的方式进行,最终可作为学生平时成绩加分。
相对于很多课程重视结果而言,会计信息化课程的教学中更重视的是过程。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可以学到很多其他专业课本中学不到的知识,所学的更能贴近将来工作实务。实践业务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实验也就会不断出现新的问题。学生层次的差异所提出的问题也将有差异,差异的问题解决后还会产生新的差异,这不仅要求学生不断实践,不断努力实践,同时,也要求教师在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分层次,并在分层次中不断总结,最终通过不同层次的教学实践来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
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信息技术的突变呼唤着会计革命,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又为会计革命提供了充分的条件。毫无疑问,会计大环境的变化也迫切呼唤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革新。我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必须重视会计信息化环境下的会计教学改革,否则,新时期的教学目标将难以实现。
一、会计信息化及其特点
所谓会计信息化,是指将会计信息作为管理信息资源,全面运用以机、和通信为主的信息技术对其进行获取、加工、传输、存储、等处理,为经营管理、控制决策和社会经济运行、管理提供充足而适时的信息。会计信息化是会计电算化顺应的发展对传统会计进行变革的必然结果,是适应信息化社会和管理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为决策者提供可靠、实用的决策信息并能实时主动地报告财务信息的一个过程。
与会计电算化相比,会计信息化具有以下特点:(1)从范围上看,会计信息化不仅涉及财务会计部门,而且还涉及其他业务管理部门;(2)从功能上看,会计信息化不仅进行会计核算,还进行会计监督、会计预测与决策,并根据信息管理的原理和信息技术来重整会计流程;(3)从技术手段上看,会计信息化不仅采用计算机技术,还要以通讯和网络技术等现代技术为主,进行现代会计信息系统的构建。基于这些特点,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必须进行适时改革,才能实现新形势下的教学目标。
二、会计信息化目标的更新
会计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当会计信息化所依赖的客观环境发生变化时,学生们能“适者生存”吗?学生在大学期间已不可能一劳永逸地获取知识,而只有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才可能终身受用。人既要有“知识”,又要有“能力”,更要有使知识和能力得以充分发挥的“素质”,这三者应有机结合在一起。根据国家教育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中的“本科学生也要作科学”的指导思想,借鉴美国会计教育中心“用户——目标”模式和“知识——能力”模式,我们可以设计出包括三个能力层次的培养目标:(1)掌握——运用所学会计及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来处理常规的会计信息化;(2)运用——在变化的新情况中创造性地解决会计信息化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3)深化——随着会计信息化的深入,运用相关学科的新成就,发展会计信息化这一分支学科理论的能力。具体地说是培养一种掌握经济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等相关专业知识,能应用计算机解决财务、会计和审计问题的应用型人才;能为企业实施会计信息化系统提供咨询和服务的参谋型人才;能独立规划、设计和领导实施会计信息化系统的信息化管理型人才。
三、会计信息化教学内容的重组
现行的会计教学内容体系基本采用了“双轨运行”的模式。一条线是会计专业课程,如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等;另一条线是计算机应用的相关课程,如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语言、会计信息系统、会计软件应用等课程。在“双轨运行”的模式下,学生无法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学效果不突出,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适应会计信息化的要求。为了充分发挥会计信息化的特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设计信息化条件下的教学内容。
(一)会计基本理论教学。主要通过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和经济税收法规方面的课程教学,是学生对整个会计系统的运行环境、运行过程及运行的基本原理做一个整体的把握,为会计信息的综合运用打下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
(二)信息化教学。主要通过机文化基础、计算机基础、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计算机基础、软件技术基础和应用软件基础等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对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和计算机系统分析、设计方面的基础知识做一定的了解,同时能够运用办公软件、工具软件等进行日常的分析、维护处理。
(三)会计信息化实务教学。通过开设《通用会计软件的操作与使用》课程,使学生对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有感性认识,并地与所学的会计知识进行比较,了解其处理流程的差异;通过设置《Access数据库》和《Excel在会计中的应用》课程来解决财务分析、预测管理,借助于Excel建立分析、预测模型来解决日常会计、财务管理中的若干问题,为领导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同时,本环节应以综合的财务会计和财务管理案例为基础,以财务及管理软件的应用原理和应用过程为主线,逐步培养学生财务业务一体化解决方案的集成处理思想和数据共享能力。
(四)会计信息化实验教学。会计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会计信息化教学尤其应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会计信息化实验包括教学实验、专项实训和毕业实习三部分。教学实验应围绕会计基本理论和会计信息化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来组织,注重能力训练、强化基础知识的掌握;实训教学内容是注重事中的监督和控制,可以考虑引入“企业经营决策ERP沙盘模拟对抗训练”的体验式方式,将复杂抽象的财务及经营管理理论以最直观的方式让学生体验、学习,在各种决策的成功和失败的体验中学习管理知识,提高综合能力;毕业实习则应在把握和分析会计信息化实际工作需要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集中的和专门化的强化训练,对那些在教学环节被忽略或应该给予重视而没有重视的部分,特别要注意查漏补缺,把毕业实习既作为岗前培训的重要环节,又作为教学过程的和延续。
四、会计信息化教学过程的改进
(一)教学手段信息化。传统的教学手段是“粉笔+黑板”,计算机只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在信息化要求下,计算机教学将转变成主要教学手段,而“黑板+粉笔”的教学手段将成为辅助教学手段。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制作成幻灯片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或利用多媒体与网络等信息技术进行多媒体网络教学,直观、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使所讲授的知识变得声像并茂、直观易懂、生动丰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从众多的信息中提炼出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最终得以提高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
(二)教学多样化。会计信息化教学除了进行会计信息化环境下会计理论知识的讲解外,还应该加强会计核算的具体操作技能教学和计算机在管理中的应用教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理论联系实践,避免纸上谈兵。理论知识的讲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在线教学法、虚拟现实教学法、远程教学法和游戏教学法等,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索取之情。同时,应大胆地走出去和引进来,追求课堂教学与实际的紧密结合,引入企业实际的会计信息化和管理的实务案例,努力挖掘学生的能力极限,形成互动、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
针对实验教学环节,可以采用验证式实验、模仿式实验、探索式实验和开放式实验等方法,使学生能在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能力上的培养与锻炼。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配置会计仿真模拟实验室,把理论灵活运用到实务中去。由于信息化教学具有其独特的特点,许多预测、决策、控制问题可以通过财务软件或Excel等工具来解决,相应的课程需要增加学生上机实验课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五、会计信息化考核方式的变革
随着网络的普及、商务的广泛,使得电算化会计软件的应用平台、开发技术、功能体系在不断的更新,会计电算化走向网络化已成为必然,迫切要求会计实验教学与之适应,以满足网络经济环境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许多财经类高校虽然大多重视会计电算化实验教学,但是,很少建立信息化会计的实验环境,在实验教学的方式、、和环境上普遍存在着一些。
(一)实验教学内容单一、陈旧,层次低下
目前大多数院校所进行的会计实验教学仅限于会计信息系统“单一的子系统模式”的会计核算子系统,基本上只进行总帐系统的实验,要求和层次只停留于采用某个会计教学软件利用机进行建账、制单、审核、记账和编表的基本训练上,实验内容往往选择中某一时期的几十笔经济业务,仅仅在财务处理、报表系统上进行模拟实验,其他的相关学科以及如何进行会计、会计预测和决策等方面的使用很少涉及。
(二)缺乏系统的高质量实验教学教程
实验教学采用的会计软件大多是单用户版,这就决定学生只能进行单机应用模拟试验而不能进行网络应用模拟试验。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目前会计电算化教材的内容比较陈旧,与之相适应而用于实验教学的会计软件已经滞后于信息技术条件下会计软件的。这就导致我们培养的学生只能在单用户模式下简单使用会计软件的账务、报表处理等功能而不会使用网络财务软件进行其他的业务处理。
要使会计实验教学获得满意的效果,好的教材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就目前的情况看,实验教材尽管琳琅满目,但内容单一,大多是用友、金碟等会计软件操作手册的翻版,所给资料的业务只是帐务,诸如固定资产、材料等最基本的模拟数据都很少涉及,功能如此单一,如何能进行预测、管理、分析和决策等控制职能方面的教学?教材内容限制了教学目标的实现,无法满足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开发技术、工具或平台落后。由于会计软件规模相对要小些,加上早期的开发者大多是非计算机专业人士,所以一般都选择大众化的开发工具。目前尽管部分会计软件已从DOS转到了WINDOWS平台,但大多数软件的开发工具仍然摆脱不了DBF的文件体系,缺乏ORACLE之类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在功能、性能、安全等方面的有力支持。
(四)校内实验与校外实习没有有机的结合起来。表现在仅限于实验室进行模拟操作,学生没有深入实际工作中,不便于增强学生对财会部门内部信息及与其它部门业务信息联系的直观感受和消除模拟实验可能存在的不确信感。
因而,传统的电算化会计已经不能适应网络经济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全新的会计理念,对电算化会计进行全方位的创新-发展信息化会计。因此,财会教学的一个首要方面就是加强会计信息化的实践性教学。
二、会计信息化实验教学系统的构建
(一)支撑平台
校园网建设为开展会计信息化教学和网上模拟实验提供了支撑平台和应用要求。首先高校都有自己的校园网,这为开展会计信息化教学提供了方便的物质基础。学校的校园网将校园网络中心和各院、系实验室综合考虑进去,将光纤布到院、系实验室,形成校园网中心与院、系实验室正常的节点关系,提供模拟实验室到网管中心的宽带传输通道,这样,不需要投入就具有了基本的硬件基础设施;其次结合校园网建设,对现有的机房进行扩容和改造,对现有的计算机进行升级和更换,使其符合网上实验教学的需求。同时,将校园网布线到教师家庭、学生宿舍和上课的教室,扩大实验教学的覆盖范围。
(二)教学基础软件
多媒体与数据库技术日益成熟,奠定了会计信息化实验教学的基础。多媒体技术及一些基于WEB的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已经成熟,广泛应用于经济领域。利用这些工具可以既简洁又方便的开发财务教学软件。这样就可以实现在网络财务环境下,抛弃传统财务系统所采用的小型数据库,而使用网络财务所采用的MYSOL、ORACLE、SQL Server等,为运用用友V8.X和金蝶等企业级网络财务软件提供数据库环境。
(三)网络版会计软件
网络版会计软件可选空间广阔。利用网络版会计软件进行实验教学,要特别重视教学软件的选择,选择那些功能强、安全性好、可靠性高、有代表性的网络版的会计软件。比如,用友V8.X FOR SQL SERVERE或金蝶等企业级网络财务软件作为教学实验软件,并且力争做到功能全。
(四)实验的组织
实验的组织要考虑两方面的要求,一方面要求学生对实验的知识点全面掌握;另一方面还要求学生掌握如何以特定的角色在会计信息系统中完成相应的实验任务。具体做法:将用友V8.X FOR SQL SERVERE或金蝶等企业级网络财务软件、模拟企业的会计资料文件安装在服务器上,将诸如总账系统、报表系统、工资系统、固定资产系统、应收应付系统、资金管理系统、财务分析系统等分别安装在不同的工作站上,实验教师按照会计实务和实验教学的要求,设计多个实验角色,比如,系统管理员、财务主管、出纳、审核等,采用分组的形式组织学生,每组模拟各自企业建立各自的账套,通过上网在各自的工作站完成诸如工资、存货、固定资产等方面的核算,将各自系统产生的凭证,通过网络传递到总账系统,再由使用总账的同学完成审核和记账。期末处理时,可由总账系统完成结账,报表系统完成报表的编制。在每次模拟实验过程中,同组的同学进行角色互换,使得每一个同学都能体验财务软件的所有的操作,从而,掌握此软件的所有功能。
利用财务软件进行模拟集团公司跨地区、跨公司的管理,学生通过模拟使用合并报表系统可通过网络直接调用若干个自己建立的账套数据,再进行汇总,完成汇总报表的编制,进行财务。
三、实践教学基本框架:两个模拟实习体系,三种实践
对学生信息化动手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两种途径来解决:一是校内模拟,二是社会实践。
(一)两个模拟实习体系-课程模拟体系、岗位模拟体系
课程体系是以当前的课程为对象,按课程的先后顺序,进行单元模拟、阶段模拟、综合模拟。岗位模拟体系是按网络化会计的岗位进行模块划分,分组进行实习。课程模拟体系与岗位模拟体系不是独立的两个过程,而是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的。
1、会计信息化基础模拟
会计信息化基础模拟是在课程中进行的,属于课程模拟。会计信息化基础模拟的内容,主要是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的分析、系统设计、账务处理系统、其他业务系统、报表系统的设计框架以及实施。这是会计信息化其他有关课程模拟的基础。
2、会计信息化行业模拟
会计信息化行业模拟是实习阶段完成的,属于岗位模拟。会计信息化行业模拟是财会专业实践的重点。学生从建账套开始,完成初始化、输入记账凭证、审核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的全过程操作(完成手工和计算机两套账务处理)。此模块可划分为三个二级模块,即网络化会计岗位实验模块,企业会计综合模拟实习模块,行政事业会计综合模拟实习模块。
(1)会计信息化岗位实习模块。主要按会计信息化的岗位分别提供相关的业务。
(2)企业会计综合模拟。可按几个主要行业分别设置模拟实习内容,如企业、商业企业等,以工业企业为主,其他企业为辅。提供一个小型企业一个月的常见经济业务。
(3)行政事业会计综合模拟。可按不同单位设置模拟实习内容,如行政单位、学校等,提供不同单位一个月的常见业务,由学生完成全过程的操作,此模块可作为选修内容。
3、财务管理模拟
财务管理模拟内容可在上述会计核算基础上,补充提供相关的基础资料,由学生利用会计软件进行财务分析。
(二)三种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基地实践、顶岗实习
1、社会调查
在会计信息化教学中,社会调查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调查报告可作为学生课程考察的一个方面。调查内容由代课教师根据课程所学内容进行宏观上的安排,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具体选择。社会调查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同时可以提供一些好的教学案例,充实教学资源。在时间安排上,社会调查可放在节假日进行。由于网络版会计软件或相关软件在企、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中使用得已经比较普遍,所以学生做这样的社会调查是完全可行的。
2、实习基地实践
选择会计信息化比较规范、比较成熟的企业,与之建立比较稳定的联系,作为实践教学基地,学生分批分期到会计信息化实习基地参观,了解企业实施信息化会计的过程。使学生在真实的环境、真实的条件下得到针对性极强的业务技能训练与感受。
3、顶岗实习
一、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目前存在的问题
在教学方式与手段中现在的情况,目前很多学校还存在传统的“黑板+粉笔”教学方式很难满足信息技术类课程的要求,会计软件的演示操作与使用、不能及时演示,在会计信息化教学中应有实验室,电脑配置及相应的财务软件,部分欠发达地区院校还达不到目前教学水平要求。
二、会计信息化教学内容改革
在会计教学过程中,首先应该进行教学目标的确定,并根据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内容的安排。会计电算化系统内容本身便比较复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根据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内容的安排,才不会出现教学混乱的情况,其次,应该系统的研究会计信息系统教学,并对其进行规范。会计电算化系统教学中,不但应该包含理论教学内容,还应该包含实验教学的相关内容。
(一)会计信息化系统规范的理论教学
1.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基础《会计信息化》化这门课,是会计专业学生以《基础会计》、《中级会计实务》、《财务管理》等专业知识为基础后的必修课。这便需要学生本身具备会计基础。教师在教学时,应该先进行会计信息化意义和概念的讲解,让学生了解信息化的发展情况和长远趋势,全面掌握会计信息化的特点和组成,会计信息化的实施、国内国外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及特点、内部控制及信息化审计,企业资源管理(ERP)等方面。2.维护会计信息化系统的方法进行会计信息化系统维护、分类、概念以及必要性的讲述、对会计信息化硬件系统的硬件系统维护以及软件系统维护内容、概念、方法和特点讲述,详细分析会计信息化系统数据备份以及恢复技术,并进行维护工具的介绍。这样能够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解决各种遇到的问题。3.会计信息化系统软件的安装与应用以用友ERP-U872为例,用友软件ERP-U872产品是基于C/S结构设计,最终数据保存在服务器上。如果是局域网内使用,对服务器要求更好,因为服务器兼有计算、保存数据等工作,特别是在有多个客户端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否则无法及时响应。为确保系统安装成功,提醒大家在安装之前注意以下问题:(1)请对照用友ERP-U8环境说明文件所描述的配置准备环境。(2)安装时操作系统所在的磁盘分区剩余磁盘空间必须大于2G。(3)安装SQL数据库环境。(4)关闭杀毒软件。(5)安装完毕重新启动机器,安装用友ERP-U8系统。(6)重新启动机器,配置U8服务管理器。
(二)会计信息化系统规范实验教学
会计学本身的实践性很强,所以在进行会计信息化教学时需要特别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和培养。1.会计软件应用的实验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学会使用国内比较出色的几种会计设计软件,比如浪潮、用友和金蝶等,能够通过这些软件来设置系统基础、进行账物的处理、进行期末处理;全面掌握通过软件来财务核算的相关流程,能够利用软件来管理工资、管理存货、管理往来账目、管理销售、管理固定资产、UFO报表等模块的业务处理。2.会计信息化系统实验的流程要求学生会启动服务器、账套的建立、操作员的增加、财务分工、科目设置、凭证输入、凭证审核、记账、结账、查询、银行对账、会计报表、工资项目的设置、工资结算、分摊、固定资产业务处理等功能。
三、会计信息化系统教学方式的改革
(一)将网络和多媒体等信息技术运用进来
通过多媒体网络,教师教学过程中可以合理利用较少的时间,将大量知识传授给学生,弥补课时较少给教学造成的影响,利用网络能够紧密联系学生和教师,师生之间可以更好的进行沟通和交流,遇到问题现场、现时解决,使学生及时掌握相关知识内容。
(二)重视实践教学
学校应该加大会计信息化系统软件和硬件方面的投入,确保软件和硬件切实符合教学的需要,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学校还应该进行会计软件的购买,让学生在学会操作的同时,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竞争力,给找工作奠定良好基础。此外,学校可以联系一些实习单位,让学生学与用相结合,加强知识的巩固,也可以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四、会计信息化系统课程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会计电算化系统课程内容比较的复杂,想要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应该做到下面几点。
(一)选择好教学软件作为教学工具
学校可以根据学校学生、课程的设置来定相应的财务教学软件,对于专科生来说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财务软件来讲解,例用友通、管家婆、速达等,对于本科生来说可以讲一些模块比较多功能比较大的财务软件,例用友ERP-U872、ERP-U10.1,金蝶ESA等。
(二)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践的关系
1.对技工类院校会计理论课的影响在技工类院校传统会计教育上,会计理论课主要以会计基础、会计实务、成本会计、小企业会计和税法为主,以教授学生学会计算会计核算“借”“贷”,填写收、付、转、记账凭证,填写账簿、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为主要目的。随着会计信息化的到来,会计课堂逐渐由书本转向互联网络。例如在教授会计核算时,不再侧重于要求学生计算繁冗的数字,而是把重点放在要求学生学会把数字输入电脑,套用公式,使得会计核算转向自动化。
2.对技工类院校会计实操课的影响在技工类院校传统的会计实操课上,要求学生掌握的是在结合会计实务的课程上,以强化会计核算“借”“贷”,填写收、付、转、记账凭证,填写账簿、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点钞为目的进行。在会计信息化的条件下,除了要进行基础的实操课外,更应该学会计算机网络方面的知识。例如用友ERP-U8软件的使用、系统管理和基础设置、总账系统、报表系统等等。
二、在会计信息趋势下需要进行的教学改革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职业岗位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我国当前的会计职业教育现状,特别是技工类院校的会计教育,基本仍沿用传统教学模式。在会计信息化的大趋势下,要使得技工类院校的会计专业学生具有扎实的会计信息化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成为能真正适应会计信息化发展趋势的新应用型人才,就必须对会计教育进行一系列的教学改革。
1.构建新的会计教育课程体系
(1)在会计信息化趋势下的教学必须以信息化作为课程体系的灵魂,结合传统中的优秀课程,吸纳新的信息化课程,重新进行优化组合,建立严谨、科学的课程体系。以会计基础、会计实务、成本会计、小企业会计、税法和审计课程为基础,以计算机对跨管理、电算化、审计、企业资源规划课程为主干,分层次、由浅入深地培养学生不同层次的能力,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2)丰富和扩展实操教学内容。会计实操课除了要更好地掌握会计实务中的会计核算“借”“贷”,填写收、付、转、记账凭证,填写账簿、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点钞外,在会计信息化趋势下应该建立起校内综合模拟实训、校外专业实习、社会调研等多种形式,丰富和扩展实操教学内容和项目,向学生提供一个熟悉现代会计实务、适应会计信息化环境、提高动手能力的第二教学场所。例如在实操课时,可以先让学生按照传统的会计核算模式,手工记账、录入凭证、登记账簿和会计报表。之后,再让学生运用会计计算机知识,使用用友ERP-U8软件进行会计核算,从凭证的录入、计算、自动登记账簿到最后生成会计报表。让学生从计算机上体验到会计工作的便捷与乐趣,并自然的与手工操作进行比较,了解区分两者在同一会计实务上处理流程的差异。
2.专业教师队伍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知识水平
知识经济是会计信息化产生的外部条件。技工类院校的会计教学要改革,这就对教师的业务水平、知识面有更高的要求。专业教师不仅要具备系统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具有扎实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和通晓计算机。但就目前的状况而言,专业教师队伍中绝大多数面临知识老化、陈旧的尴尬局面,实操技能不强。鉴于此,大力加强专业教师的知识培训,及时、充分地开展教师新技术学习,努力提高专业教师的计算机知识水平,是实现会计教学改革的中流砥柱。
3.加大硬件设备投入
在信息迅猛发展的年代,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会计信息化成为会计改革的一项重点任务。在会计信息化的教学中,教师要拟定科学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科学的考核方法,使教学改革更符合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培养高素质的信息化管理型会计人才。
关键词:
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新思路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会计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信息技术的发展会推动社会进步;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需要会计专业产生变革。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中,会计专业具有充足的条件适应变革。在坚持“科学发展观”指导思想的基础之上,学校要重视会计信息化现有的教学环境,根据教学情况和学生实际进行会计教学改革。只有在新的时期进行新的改革,才会实现新的教学目标。我们要分析会计信息化的特点,根据这些特点制定新的教学变革思路。在教学内容重组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过程的改进,提出减少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对策,完善公司的相关制度,以推进企业会计制度不断完善,推进企业整体发展,进而推动经济合理发展。
一、会计信息化及其特点
会计信息化主要是指将会计信息作为一种管理信息资源,全面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获取、加工、运输等。会计信息化为企业经营管理、决策运行等提供了实时而充足的信息。为了社会不断进步,必须将传统的会计政策进行变革,会计信息化就是变革的必然结果,是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建立起来的具有可靠、实用的决策。与会计电算化相比,会计信息化更具无限的发展潜能。从范围上来看,会计信息化不仅涉及财务会计部门,还涉及多个管理部门;从功能上来看,会计信息化能够进行会计核算、会计监督、预测与决策,还能根据信息管理的原则重整会计流程;从技术手段上来看,会计信息化采用计算机技术,主要以通讯和网络技术等现代技术构建现代会计信息系统。根据传统的教学内容,结合会计信息化的这些特点,将教学方法进行实时改革,以实现新形势下的教学目标。
二、会计信息化教育目标的更新
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中,由于会计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学校必须进行会计信息化教育目标的更新。教学时,不能让学生单纯地获取知识,应该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获取能力,只有“授之以渔”,才能使学生终身受用。现代教学目标要将知识、能力、素质有机结合,使知识和能力转化为素质,进而使知识、能力、素质转化为学生终身受用的技能。根据国家教育部培养学生的综合要求,对本科学生的培养进行科学研究,在美国会计教育中心开发的新模式“用户——目标”“知识——能力”中包含知识、能力、素质三个层次的综合设计,得出以下培养目标:掌握会计信息化的基础知识,并将这些知识进行实践操作;在瞬息万变的新情况中,能创造性地解决新的问题,得出新的思路。在新的教育改革新思路中,将会计信息化这一理论式的教学转化为实践性的能力。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经济管理、法律、会计、财务管理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要将应用知识解决相关财务、会计、审计问题作为首要教学任务。为企业培养具有独立意识的应用型的人才,提供服务咨询的参谋型人才,进行独立、设计领导的管理型人才。
三、会计信息化教学内容的重组
在现行的教学内容中,会计信息化教学无法将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结合起来,教学效果不明显。为了适应现代会计信息化要求,要根据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会计信息化教学变革。
1.会计基本理论教学
教师通过基础理论与法规方面的教授进行课程教学,使学生能够对会计系统的整个运行环境、过程、基本原理进行整体把握,为会计信息的综合运用打下理论基础。
2.会计信息化理论教学
教师通过讲授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具体应用,使学生对计算机的整体硬件、软件有全面了解,对网络和系统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进行详细的知识构建。在这种教学中,学生能够运用计算机的相关知识进行日常分析、维护、处理。
3.会计信息化实务教学
在《通用会计软件的操作与使用》中,学生能够对计算机的相关业务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具备将所学知识加以具体应用的能力。在设置《Access数据库》和《Excel在会计中的应用》这两门课程之后,学生能根据课程的相关知识进行财务分析和预测管理,培养学生财务业务一体化解决数据的能力。
4.会计信息化实验教学
由于会计学是一门具有实践性的课程,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学实验应该围绕会计学的基本理论,注重实践过程中的监督和控制。在教学环节中,学生应该注意查漏补缺,把毕业实习作为重要环节,当作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份总结和延续。会计信息化教学过程应该注意改进学习思路,教学手段要注重信息化,教学方法要具有多样性。由于信息化的教学具有很多独特之处,所以在进行预测、决策等相关问题的时候,要增加相应的课程增加学生上机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课程改革的同时,要加强考核方式的科学化、合理化,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理解的同时,还要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现代信息迅猛发展的时代,只有对现行的教学观念、手段、方法加以改革,才能培养出更加满足现代企业要求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胡伟.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新思路[J].会计之友,2014.10
[2]焦永梅.新时期高校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探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01
由于目标定位不准确直接导致在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上也存在许多不合理之处,在高职院校中现在大多采用ERP软件系统作为会计电算化教学软件,ERP系统是现代企业大型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的典型代表,它不仅将会计的各项基本职能通过软件模块进行了集成,还把会计业务和企业的其他业务集成在一起,实现信息和资源的共享,打破了业务部门各自为政的局限。ERP软件系统中的财务子系统中集成了会计各门课程中的基本内容,包括了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和审计等会计基本工作和功能,但在现行教学过程中,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过程中只是在会计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加上一门会计电算化课程和一至两周的实训,由于课时限制,只能学习软件中的总账、财务报表、固定资产和工资管理应用模块,其他与会计专业相关的模块就没有接触到,根本无法达到会计信息化的要求。同时由一门会计电算化课程承担会计信息化的全部任务恐怕也是不现实的。在会计信息化的环境中,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它们应是一个整体,相互关联、实时互通,这也是会计信息化和会计电算化最大的差异。因此,学生应不仅掌握ERP系统中的财务子系统的各项功能,还应当对ERP系统中的其它管理功能有一定的了解,而现行的教学计划和课程显然是不能完成这一任务的。
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实验实习设备经费不足,使得会计信息化实验设施处于边缘状态,基本是在公用机房中安装财务软件后,就作为会计信息化上机实训设备了。使得上机实训从设备到时间都无法得到充分的保证。大部分高职院校虽已认识到问题所在,但苦于条件所限致使心有余而力不足。有部分高职院校虽然建有专门的会计信息化实训机房,但未能与软件厂商进行交流合作,会计信息化教学未能获取最新版本的管理软件,自然就无法使教学内容及时更新。在现行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中上机实践环节还显得比较薄弱,再者,由于对会计信息化的认识问题,在教学中只局限于利用计算机完成基本的会计核算和简单的决策功能,这也远未达到会计信息化的要求。
高职院校会计信息化人才基本培养目标应当确定为培养适应网络技术、信息技术与现代会计融合适应现代企业管理要求的操作型、应用型和复合型初级会计信息化人才。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会计电算化教学目标和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的发展要求,因此,应尽快树立会计信息化的理念,要从整体上重新认识会计信息化的内涵,在新的技术条件下,会计信息与非会计信息已不再是相互隔离的,因此,应当在管理信息化的基础上认识和展开会计信息化的教学,要加强对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掌握与运用。要将会计信息化融汇在财会专业相关课程的教学中,这样才能对会计信息化整体概念有一个完整的认识,而不是停留在会计电算化这样相对独立、信息封闭的一个会计核算系统。
调整现行教学计划,将会计信息化的教学内容融合到各门会计专业课程中去,例如在基础会计的教学过程中融入对ERP系统中的凭证、总账和报表系统的学习;财务会计教学中融入ERP系统的应收、应付、工资、固定资产和存货的核算;财务成本管理中融入成本归集、成本计算和成本分析等;管理会计中融入预算管理和项目管理等内容;最后在以上内容学习完成后,设置一门综合实训的课程,系统的将以上的内容融会贯通。此外,还应相应增加信息技术应用类课程的比重,如数据库应用、网络技术的应用等,但应注意把握信息技术类课程设置的程度,切忌这部分内容过于深入,应以“必要、够用”为度。如果条件成熟设置一门全面介绍ERP系统的概论性质的课程,以使学生能够站在企业管理者的高度更全面的认识在企业管理信息化中会计信息化的地位作用以及与其它非会计信息的关系。